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摘要: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均衡性,今后能源大规模、远距离流动成为必然。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送电容量大、送电距离远等优点,在今后的能源流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及运行特点,总结已有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一般方法,提出一种实用新型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同时对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系统,提出了分区并行潮流算法的思路。

关键词:电力系统,交直流互联,潮流计算

1.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水能、煤炭资源较丰富,油、气资源相对贫乏,发电能源资源的分布和用电负荷的分布极不均衡。一方面,全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有近2/3 分布在西部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煤炭保有储量的2/3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和京广铁路沿线以东地区经济发达,用电负荷约占全国的 2/3。今后我国水能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多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晋、陕、蒙地区,并逐步西移和北移,而东部沿海和京广铁路沿线东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得我国能源配置的距离、特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必然引起能源和电力的跨区域大规模流动。

直流输电一般定位于一定距离、一定规模的电力外送,在今后的电网发展中将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电力大规模流动的距离逐渐加大,现有的±500kV直流输电将无法满足要求,客观上需要采用更高一级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根据对我国西南水电外送输电方案的多次滚动规划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结论,±800kV 直流输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比较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将越来越普遍存在,其潮流算法也应当相应的有所发展,以适应实际的需求。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潮流算法主要分为联合求解法和交替求解法。联合求解法的收敛性好,但破坏了交流潮流算法中雅可比矩阵的结构,计算效率会随着直流系统的增加而降低;

交替求解法的收敛条件相对苛刻,不需要修改交流系统的雅可比矩阵,易于实现。

在讨论算法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大规模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的区域特性,因此如何对大规模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进行区域划分,进行并行求解也是本文讨论的范围。

本文首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进行阐述,表明其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适当总结当前交直流电力系统的算法,并提出一种实用新型算法。最后对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的分区并行计算思路做出阐述。

2. 高压直流输电

人们对电力的应用和认识以及电力科学的发展都是首先从直流电开始的。19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信号传输——电报,虽然传输的电流是很微弱的,但是人们从此得到启发,并引用于电力传输。法国物理学家德普勒提出:如果输电电压选择的足够高,即使沿着电报线路也可能输送较大的功率到较远的距离。他并于1882年,用装设在米斯巴赫煤矿中的直流发电机,以1500——2000伏电压,沿着57公里的电报线路,把电力送到在慕里黑举办的国际展览会,完成了第一次输电试验,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直流输电试验。

此后,直流输电的电压、功率和距离分别达到125千伏,20兆瓦和225公里。但由于当时是采用直流发电机串联组成高压直流电源,受端电动机也是串联方式运行的。不但高电压大容量直流电机的换向有困难,而且串联的运行方式比较复杂,可靠性差,因此直流输电在当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电能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十九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人们逐步掌握了多相交流电路的原理,创造了交流发电机、变压器和感应电动机。因为交流电的发电、变压、输送、分配和使用都很方便,而且经济、安全和可靠。因此,交流电就几乎完全代替了直流电,并发展成今日规模巨大的电力系统。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电的电压、功率转变不再是难题,而能够得到十分稳定的控制,因此使直流输电又重新得以应用。高压直流输电作为一种新兴的输电方法,有很多优于交流输电地方,比如它可以实现不同额定频率或相同额定频率交流系统之间的非同期联络,特别适合高电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尤其适合大区电网间的互联,线路功耗小、对环境的危害小,线路故障时的自防

护能力强等等。1954年,瑞典在本土和果特兰岛之间建立一条海底电缆直流输电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工业性的高压直流输电线,此后,许多国家也积极地开展了高压直流输电的研发和建设工作。六十年代可控硅整流元件的出现,为换流设备的制造开辟了新的途径,高压直流输电也出现了新的前景。

如图所示,直流输电系统主要由换流器和直流输电线路组成。换流装置由换流变压器、换流器、控制极触发装置、控制保护装置及其它辅助装置等构成;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一样,由导线、地线、绝缘子、金具、杆塔、基础和接地装置等组成,地线、基础、接地装置的设计与交流一样。虽然结构很简单,但高压直流输电有很多独有的特性:

○1高压直流输电与其相联的两个交流系统的频率和相位无关。据此可通过直流输电环节连接两独立交流系统,既能获取减小热备用容量等联网效益,又可各自保持有功及无功功率平衡等电网管理的独立性。另外,一电网短路可因直流环节的隔离作用而不直接株连另一电网,从而避免全系统大面积停电。故高压直流输电很适于电网间的互联。

○2高压直流输电只传送有功功率。故不会增大所联交流电网的短路容量,即不增大断路器遮断容量,且直流电缆无充电电流,可长距离送电。

○3高压直流输电的传送功率(包括大小和方向)快速可控。故可方便而精确地严格按计划实时控制所联交流电网间的交换功率,且不受两端交流电网运行工况的影响,特别适合于所联两电网间按协议送电。还可通过快速准确地控制直流功率来有效提高所联交流电网或所并联交流线路的稳定性。

○4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经济。因单、双极直流输电分别只需一、二根导线(相当于一、二回交流线路) ,故直流输电线路所需线路走廊宽度小,线材、金具、塔材都少,塔轻使塔基工程量也小。输电距离较远时,直流线路节省的费用将大于

直流换流设备多花的费用,线路越长,节省越多。因而高压直流输电特别适用于长距离大容量输电。

3. 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算法概述

对于目前已有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算法,可以基本上分成两大类:联合求解法和交替求解法。联合求解法是将交流潮流方程组和直流潮流方程组联立起来,统一求解出交流及直流系统中所有的未知变量。交替求解法则将交流系统潮流方程组和直流系统的方程组分开来求解,求解直流系统方程组时各换流站的交流母线电压由交流潮流的计算结果提供;而进行交流系统潮流方程组的计算时,将每个换流站处理成相应交流节点上的等效有功、无功负荷,数值由直流系统的潮流计算结果提供。这样交替迭代计算,直到收敛。

3.1 联合求解法

在联合求解交流系统潮流方程组及直流系统的方程组时,一般都采用收敛性较好的牛顿法。对直流系统中每一个换流器,都要列出下面方程式:

d(1)=U d?K4K a U t cosφ(3-1)

d(2)=U d?K1K a U t cosθd+K2I d X c(3-2)

d(3)=f(U d,I d)(3-3)以及下面五个控制方程中的两个:

1)定电流控制I d?I d s=0(3-4) 2)定电压控制U d?U d s=0(3-5) 3)定功率控制U d I d?P d s=0(3-6) 4)定控制角控制cosθd?cosθd s=0(3-7) 5)定变压器变比控制K a?K a s=0(3-8)对于上述的交流系统及直流系统方程组所组成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方程组,可以采用牛顿法求解。但是对于纯交流系统的潮流计算来说,快速解耦法在计算速度及占用内存量方面均有优势,因此可以用快速解耦算法提高计算速度,但需要在解耦的有功和无功修正方程中添加直流偏差及直流变量项。并且,由于直流系统的运行一般在相应的换流器上常设置有定功率或定电压、定电流控制,直流功率受到较强的约束,因此直流系统的变量x的变化不会对功率变化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可以进一步简化修正方程式,略去x与功率变化的耦合关系。最

终得到的修正方程为:

[?P a/?U a

?P t/?U t]=

[B′][

?θa

?θt](3-9)

[?Q a/?U a

?Q a/?U t

d

]=[

B′′0

LL′′J Qx′′

0J du J dc

][

?U a

?U t

?x

](3-10)

算法的具体迭代过程类似于纯交流系统的快速解耦算法,但是要注意在迭代过程中,矩阵中的数值将不断发生变化,可以将恒定不变的部分进行三角分解,每次迭代再处理变动的部分。

联合求解法完整的考虑了交直流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对各种网络及运行条件的计算,均呈现量很好的收敛特性。其雅克比矩阵的稀疏性比纯交流系统要差,对编程的要求高,占用内存较多,同时计算时间长。

3.2 交替求解法

交替求解法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将交流系统潮流方程组和直流系统潮流方程组分别进行单独运行求解。在交流系统方程组求解时,将直流系统的换流站处理成接在相应交流节点上的一个等效P、Q负荷。而在直流系统方程组求解时,将交流系统模拟成加在换流站母线上的一个恒定电压。在每次迭代中,交流系统方程组的求解将为随后的直流系统方程组的求解建立起换流站交流母线的电压值,而直流系统方程组的求解又为后面的交流系统方程组的求解提供了换流站的等效P、Q负荷值。

由于将交流系统潮流方程组和直流系统潮流方程组分别进行单独运行求解,在计算交流系统潮流时,可以采用任意一种有效的交流潮流算法。直流系统方程组,则可以仍用牛顿法求解。在迭代计算中,直流系统中一些并未由控制方程赋给定值的变量,其数值往往会超过其上下限制。因此一个实用的算法还应该增加越界处理的功能。

交替求解法由交直流系统的潮流方程分开求解,因此整个程序可以利用现有的任何一种交流潮流程序再加上直流系统的潮流方程模块皆可构成。另外,交替求解法也更容易在计算中考虑直流系统变量的约束条件和运行方式的合理调整。实践表明,当交流系统较强时,其收敛特性是完全可以令人满意的。但当交流系统较弱时,其收敛性会变差,出现迭代次数明显增加或者甚至不收敛的现象,这是交替求解法的问题。

4.一种实用新型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算法

这个算法是一种简单的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直流潮流处理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在形成潮流雅克比矩阵时针对控制方式的变化进行繁琐的预处理,仅须将直流方程和交流方程并列,并按传统求解交流潮流的雅克比矩阵形成方法来得到系统雅克比矩阵。而罗列直流系统各种可能运行方式的工作被简化为根据变量情况确定相应求导项是否需要用0 来代替。

如果既不对直流方程预先进行变换,又在求解潮流时对变量和方程数目的变化不加理会而采用固定大小的雅克比矩阵,必然就会在某些情况下使矩阵奇异而无法求解。观察到直流变量(除功率外)在求取雅克比矩阵时对交流节点没有影响,当将交流功率平衡方程式和直流方程并列后可得到如下形式的牛顿拉夫逊方程:

[DF]=[D x F D y F

D x H D y H][?x

?y](4-1)

式中x为交流潮流变量;y为直流变量;F为交流功率平衡式;H为直流线路方程;dF为不平衡向量。其中D y F的获得仅需在原交流雅克比元素中加上对P r、P i、Q r、Q i的求导项,即±1或0。现在的问题是H中包含的有效方程数和y中包含的变量数在潮流求解时可能会发生变化。总结直流线路的控制方式可看出,直流线路潮流的求解最少时只需要7个变量和7个方程,而最多时13个独立的直流系统变量中将有2个变为已知量,此时求解需要11个变量和相应方程。因此固定雅克比矩阵的维数为交流雅克比矩阵维数加上全部直流系统变量数乘以直流线路数。根据不同的运行控制方式选择相应个数的变量作为待求变量组,然后再从11个直流方程中剩余的4个里根据有效变量数选取相应数目的方程加入有效方程组中。对有效方程组,求取雅克比矩阵时按照常规方法求导获得。其余的直流方程构成冗余方程组,对冗余方程组,除对角元素外将求导项用0代替,而对角元素用1代替,并将不平衡变量dF相应项置0,得到如下形式的牛拉方程组:

?dF

?=[

D x F D y F0

D x H1D y1H10

001

][

?x

?y1

?y2

](4-2)

式中y1为有效直流变量;y2为冗余的直流变量;H1为有效直流方程组。利用这个雅克比矩阵就可进行常规的LDU分解、前代、后代等求解过程得到交直流

系统潮流解。算法的主要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2 算法流程图

经过如上处理过程得到的雅克比矩阵虽然维数较大,但是其稀疏度也非常高。为充分利用矩阵的稀疏度,除采用通常的稀疏矩阵存储技术之外,还可以采用保持矩阵稀疏性的最优消元顺序确定方法——Tinney 2消元方法,本质上就是在消元时最短行优先。在矩阵分解时记录行列变换信息以便在进行前代、后代和不平衡功率更新及雅克比矩阵的更新等步骤时可将新的数据正确映射到相应变量上。

5.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潮流算法

随着电网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以交直流互联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电力系统,到2020年将建成15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和较复杂控制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当AC/DC互联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时,迫切需要一套适用于大规模AC/DC 互联电力系统的潮流算法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在线快速计算的要求。

一种适合于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方法是对系统进行分区并行潮流计算。该方法按AC/DC电力系统的互联特性,通过区域电网间的AC/DC联络线的母线撕裂对电网进行划分,建立了AC/DC互联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的2层计算树模型。2层计算树模型的根结点由不连通的AC/DC联络线组成,计算树的

叶结点对应各交流子系统。根结点与叶结点通过边界母线间的虚拟电流协调,采用传统的稀疏潮流算法获得各结点边界母线虚拟电流与边界母线电压的约束方程,并通过该约束方程实现了大规模AC/DC互联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双向迭代新算法。

AC/DC互联电力系统通常是区域交流电网经交直流联络线连接起来的,因此可以通过联络线母线撕裂进行电网划分。以新英格兰AC/DC互联电力系统为例,划分前后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3 改造后的10机AC/DC 图4分割后的10机AC/DC

新英格兰电力系统新英格兰电力系统图3中直流联络线(16-17)和(14-15)与交流联络线(1-2)和(3-4)将3个交流区域电网连接在一起。对上述4条联络线母线撕裂分割后的电网如图4所示。其中S1、S2和S3为分割后的区域交流子系统,S0为由4条不联通的AC或DC联络线构成的子系统。注意边界母线上的负荷在划分中归入交流子系统。对分割后的交流子系统,撕裂后的母线称作边界母线(记作U Bj),其余母线称作内部母线(记作U Ij)。撕裂后边界母线间的电流正方向为由交流子系统S j指S0子系统(记作I Bj)。之后可以对纯交流子系统和交直流子系统分别进行潮流计算。

分割后的AD/DC电力系统可用2层的计算树表示,子系统S0称为根结点,交流子系统S j称为叶结点。根结点S0与叶结点S j通过虚拟电流变量I Bj彼此联系。

图5分割后的10机AC/DC新英格兰电力系统的2层计算树可以将分区计算过程的每次迭代分解为前向计算和后向回代。

(1)前向迭代。○1对所有叶结点子系统,求各子系统内边界母线处的电压增量ΔU Bj与电流增量关系ΔI Bj的关系;○2对根结点子系统,求所有两端直流输电系统两侧换流母线电流增量ΔI tj与电压增量ΔU tj关系,再求所有交流联络线的电流增量ΔI aj与电压增量ΔU aj关系;○3形成子系统S0的电压电流增量式,并用步骤○1得到的边界母线电流增量ΔI Bj,消去步骤○2中对应的电流增量ΔI Bj(j = 1,2,…,m),得到根结点S0的电压增量表达式;解得根结点S0内的电压增量ΔU Bj。

(2)后向迭代。○1将叶结点子系统S j的电压增量ΔU Bj代入到S j的增量标准形公式中,从而解得各个叶结点子系统内部母线的电压增量ΔU Ij,同时解得电流增量ΔI Bj;○2将根结点子系统S0中解得的电压增量ΔU tj代入到直流系统增量标准形公式中,从而解得直流系统变量增量ΔX dj;○3最后,更新所有电压变量和直流系统的代数变量,判断是否收敛,若不满足收敛条件则准备进入下一轮迭代。

6.结语

本文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以及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作了一番阐述,总结了目前的技术成果,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以及潮流计算在大规模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对未来交直流电力系统的发展持支持和展望态度。

参考文献

[1]苏宏田,齐旭,吴云,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市场需求研究,电网技术,第29卷第24

[2]梁旭明,张平,常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电网技术,第36卷第4期

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

第四章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 第一节概述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根据系统给定的运行条件、网络接线及元件参数,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及相角),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等。潮流计算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发供电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作环节。因此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运行、调度管理及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分为离线潮流计算和在线潮流计算。前者主要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和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后者则用于正在运行系统的经常监视及实时控制。本章主要讨论离线潮流计算问题,它的基本算法同样适用于在线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在数学上是多元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求解的方法有很多种。自从五十年代计算机应用于电力系统以来,当时求解潮流的方法是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逐次代入法(导纳法),后来为解决导纳法的收敛性较差的问题,出现了以阻抗矩阵为基础的逐次代入法(阻抗法)。到六十年代,针对阻抗法占用计算机内存大的问题又出现了分块阻抗法及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法。Newton —Raphson法是数学上解非线形方程式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将N-R法用于潮流计算是以导纳矩阵为基础的,由于利用了导纳矩阵的对称性、稀疏性及节点编号顺序优化等技巧,使N-R法在收敛性、占用内存、计算速度方面的优点都超过了阻抗法,成为六十年代末期以后普遍采用的方法。同时国内外广泛研究了诸如非线形规划法、直流法、交流法等各种不同的潮流计算方法。七十年代以来,又涌现出了更新的潮流计算方法。其中有1974年由B、Stott、O、Alsac 提出的快速分解法以及1978年由岩本伸一等提出的保留非线性的高 129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信息工程学系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钟建伟

2012年3月10日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 (4) 1.1潮流计算的定义、用途和意义 (4) 1.2 运用软件仿真计算 (5) 2 总体设计 (7) 2.1潮流计算设计原始数据 (7) 2.2总体电路设计 (8) 3 详细设计 (10) 3.1数据计算 (10) 3.2 软件仿真 (14) 4 总结 (24) 5参考文献 (25)

1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 1.1潮流计算的定义、用途和意义 1.1.1潮流计算的定义 潮流计算,指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1.1.2潮流计算的用途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的计算,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所谓潮流计算,就是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个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潮流计算(load flow calculation)根据电力系统接线方式、参数和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态下的电气量。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电源和负荷节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节点的电压和相位角。待求的运行状态量包括各节点电压及其相位角和各支路(元件)通过的电流(功率)、网络的功率损耗等。潮流计算分为离线计算和在线计算两种方式。离线计算主要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和系统运行方式安排;在线计算用于运行中电力系统的监视和实时控制。 目前广泛应用的潮流计算方法都是基于节点电压法的,以节点导纳矩阵Y作为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节点电压Ui和节点注入电流Ii 由节点电压方程(1)联系。在实际的电力

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摘要:由于我国能源分布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均衡性,今后能源大规模、远距离流动成为必然。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送电容量大、送电距离远等优点,在今后的能源流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及运行特点,总结已有的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一般方法,提出一种实用新型交直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同时对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系统,提出了分区并行潮流算法的思路。 关键词:电力系统,交直流互联,潮流计算 1. 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水能、煤炭资源较丰富,油、气资源相对贫乏,发电能源资源的分布和用电负荷的分布极不均衡。一方面,全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有近2/3 分布在西部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煤炭保有储量的2/3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和京广铁路沿线以东地区经济发达,用电负荷约占全国的 2/3。今后我国水能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多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晋、陕、蒙地区,并逐步西移和北移,而东部沿海和京广铁路沿线东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使得我国能源配置的距离、特点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必然引起能源和电力的跨区域大规模流动。 直流输电一般定位于一定距离、一定规模的电力外送,在今后的电网发展中将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电力大规模流动的距离逐渐加大,现有的±500kV直流输电将无法满足要求,客观上需要采用更高一级的直流输电电压等级。根据对我国西南水电外送输电方案的多次滚动规划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结论,±800kV 直流输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比较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将越来越普遍存在,其潮流算法也应当相应的有所发展,以适应实际的需求。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潮流算法主要分为联合求解法和交替求解法。联合求解法的收敛性好,但破坏了交流潮流算法中雅可比矩阵的结构,计算效率会随着直流系统的增加而降低;

PQ分解法潮流计算实验

xxxx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一、实验项目名称 P-Q分解法潮流计算实验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电力系统分析的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分析和计算,可进一步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进行分析、评估,提出改进措施。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和分析是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工作的基础。 潮流计算是指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况的分析和计算。通常需要已知系统参数和条件,给定一些初始条件,从而计算出系统运行的电压和功率等;潮流计算方法很多:高斯-塞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直流潮流法,以及由高斯-塞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演变的各种潮流计算方法。 本实验采用P-Q分解法进行电力系统分析的潮流计算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获得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电压,为进一步进行电力系统分析作准备。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原理的理解和计算,初步学会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电力系统的问题,掌握潮流计算的过程及其特点。熟悉各种常用应用软件,熟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加强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提高工程计算的能力,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 要求:编制调试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程序。程序要求根据已知的电力网的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及各节点参数,完成该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要求计算出节点电压、功率等参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每组计算机1台、相关计算软件1套 四、实验内容: 1.理论分析: P-Q分解法是从改进和简化牛顿法潮流程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想是:把节点功率表示为电压向量的极坐标方程式,抓住主要矛盾,以有功功率误差作为修正电压向量角度的依据,以无功功率误差作为修正电压幅值的依据,把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迭代分开来进行。 牛顿法潮流程序的核心是求解修正方程式,当节点功率方程式采取极坐标系统时,

含VSC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最优潮流及其损耗分析

含VSC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最优潮流及其损耗分析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加上PWM控制技术的运用,以IGBT为主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变换器占据了电流变换器的主导地位,其中IGBT为基础的电压源型变换器VSC的快速发展,使得两端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及多端柔性直流输电VSC-MTDC技术得以实现。VSC-MTDC系统可实现多端供受电,相比于VSC-HVDC系统更具安全可靠性、运行方式更具灵活性及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更好。 因此,研究含VSC-MTDC交直流混联系统最优潮流及其损耗问题,可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系统方案规划、建设拓展方案等提供强有力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含VSC-MTDC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潮流计算方法有别于传统纯交流系统计算,其计算更为复杂。 论文针对含VSC-MTDC交直流混联系统运用交替迭代法计算潮流 时,Newton-Raphson产生的雅可比矩阵元素在每次迭代时需重新计算,影响潮流计算收敛速度的问题,提出考虑换流站损耗及其容量约束,改进交流部分迭代的雅可比矩阵元素,即将交流侧有功无功与电压偏导与换流站损耗计算式结合,形成交替迭代法的改进算法。含VSC的网格式拓扑的交直流混联系统中,各VSC功率双向流通,其参考量对潮流及损耗的影响较常用的辐射式拓扑结构更大。 论文提出将Newton-Raphson法与改进遗传算法相结合,以曲线拟合理论计算的换流站损耗及直流电压偏移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潮流算法,通过优化VSC参考电压及参考功率,合理分配潮流,从而提高换流效率,降低换流站损耗。针对含VSC交直流混联系统多区域互联的最优潮流问题,论文考虑了由VSC-MTDC系统互联后各区域市场经济性与损耗分摊的问题。 以社会福利最大及损耗分摊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相应潮流约束,采用

电力系统三种潮流计算方法的比较

电力系统三种潮流计算方法的比较 一、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以导纳矩阵为基础,并应用高斯--塞德尔迭代的算法是在电力系统中最早得到应用的潮流计算方法,目前高斯一塞德尔法已很少使用。 将所求方程 改写为 不能直接得出方程的根,给一个猜测值 得 又可取x1为猜测值,进一步得: 反复猜测 则方程的根 优点: 1. 原理简单,程序设计十分容易。 2. 导纳矩阵是一个对称且高度稀疏的矩阵,因此占用内存非常节省。 3. 就每次迭代所需的计算量而言,是各种潮流算法中最小的,并且和网络所包含的节点数成正比关系。 缺点: 1. 收敛速度很慢。 2. 对病态条件系统,计算往往会发生收敛困难:如节点间相位角差很大的重负荷系统、包含有负电抗支路(如某些三绕组变压器或线路串联电容等)的系统、具有较长的辐射形线路的系统、长线路与短线路接在同一节点上,而且长短线路的长度比值又很大的系统。 3. 平衡节点所在位置的不同选择,也会影响到收敛性能。 二、牛顿-拉夫逊法: 求解 设 ,则 按牛顿二项式展开: 当△x 不大,则取线性化(仅取一次项) 则可得修正量 对 得: 作变量修正: ,求解修正方程 ()0 f x =()0f x =10() x x ?=迭代 0 x 21()x x ?=1()k k x x ?+=() x x ?=()0f x =k k x x lim *∞→=0x x x =+?0()0f x x +?=23000011()()()()()()02!3!f x f x x f x x f x x ''''''+?+?+?+=00()()0f x f x x '+?=()100()() x f x f x -'?=-10x x x =+?00()() f x x f x '?=-1k k k x x x +=+?

交直流电力系统BPA与PSS_E潮流数据转换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交直流电力系统BPA与PSS/E潮流数据转换分析 作者:马龙义, MA Long-yi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广东惠州,516003 刊名: 华中电力 英文刊名:Central China Electric Power 年,卷(期):2012,25(1)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13条) 1.郑宝森,郭日彩中国互联电网的发展[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3(2) 2.柳勇军,闵勇,梁旭电力系统数字混合仿真技术综述[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6(13) 3.徐政,蔡晔,刘国平大规模交直流电力系统仿真计算的相关问题[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15) 4.祝瑞金,傅业盛电力系统高级仿真软件PSS/E的消化与应用[期刊论文]-华东电力 2001(2) 5.祝瑞金PSS/E通用发电机模型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华东电力 2004(3) 6.杨茹BPA—PSS/E模型对比计算研究及数据接口程序开发[学位论文] 2006 7.徐蔚,任雷,徐政电力系统潮流图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8(4) 8.中国版BPA潮流程序用户手册(4.0版) 2007 9.Program Operation Manual of PSS/E-30 2004 10.Program Application Guide of PSS/E-30 2004 https://www.360docs.net/doc/4c2100528.html,er Manual of PSS/E30 2004 12.马龙义,武志刚,侯冠基,张尧,钟庆BPA与PSS/E的暂稳态模型比较和数据转换[期刊论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0(5) 13.王锡凡;方万良;杜正春现代电力系统分析 2003 引证文献(2条) 1.张松涛,宁庆,曹国云BPA向PSS/E的数据转换及暂态稳定比较研究[期刊论文]-电气自动化 2013(04) 2.刘庆,张东英,刘燕华,许晓艳,黄越辉BPA电网模型自动导入DIgSILENT的研究和开发[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16)引用本文格式:马龙义.MA Long-yi交直流电力系统BPA与PSS/E潮流数据转换分析[期刊论文]-华中电力 2012(1)

潮流计算定义

潮流计算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潮流计算英文名称:load flow calculation定义: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所属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电力系统(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电力学名词,指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目录 用途 特点 潮流计算 编辑本段 用途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分析计算,用以研究系统规划和运行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检验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能否满足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预知各种负荷变化和网络结构的改变会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系统中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系统中各种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可能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最基本的计算。除它自身的重要作用之外,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中,潮流计算还是网损计算、静态安全分析、暂态稳定计算、小干扰静态稳定计算、短路计算、静态和动态等值计算的基础。 编辑本段 特点 潮流计算在数学上可归结为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其数学模型简写如下: F(X)=0为一非线性方程组 其中: F=(f1,f2,........,fn)T为节点平衡方程式;

潮流计算

节点数:4 支路数:4 计算精度: 支路1:+ 1┠—————□—————┨3 支路2:+ 1┠—————□—————┨4 支路3:+ 2┠—————□—————┨4 支路4:+ 3┠—————□—————┨4 节点1:PQ节点,S(1)=节点2:PQ节点,S(2)=节点3:PV节点,P(3)= V(3)= 节点4:平衡节点,U(4)=∠

摘要 运用matlab软件对选定课设题目进行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课程中必须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潮流计算是指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况的分析和计算。在已知系统条件情况下,给定一些初始条件,进而计算出系统运行的电压和功率等;潮流计算方法很多:高斯-塞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直流潮流法等。 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和相角,各元件流过的功率和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潮流计算是实现安全经济发供电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作环节。因此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计算,生产运行,调度管理及科学计算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本课程设计采用PQ分解法进行电力系统分析的潮流计算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获得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电压,为进一步进行电力系统分析作准备。 关键词:matlab 潮流计算 PQ分解法

目录 6 8 9

1.题目原始数据及其化简 原始数据: 节点数:4 支路数:4 计算精度: 支路 1: + 1┠—————□—————┨3 支路 2: + 1┠—————□—————┨4 支路 3: + 2┠—————□—————┨4 支路 4: + 3┠—————□—————┨4 节点1:PQ 节点,S(1)= 节点2:PQ 节点,S(2)= 节点3:PV 节点,P(3)= V(3)= 节点4:平衡节点,U(4)=∠ 根据原始数据所画电路简化图如图1: 1 3 4 2 图1电路简化图 分解法 分解法基本思想 PQ 分解法是从改进和简化牛顿法潮流程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想是:把节点功率表示为电压向量的极坐标形式,以有功功率误差作为修正电压向量角度的依据,以无功功率误差作为修正电压幅值的依据,这样,n-1+m 阶的方程式便分解为一个n-1阶和一个m 阶的方程,这两组方程分别进行轮流迭代,这就是所谓的有功-无功功率分解法。 牛顿法潮流程序的核心是求解修正方程式,当节点功率方程式采取极坐标系统时,修正方程式为: 或展开为: /P H N V δ?=??+?? V V L J Q V /??+??=?????δ (1) 以上方程式是从数学上推倒出来的,并没有考虑电力系统这个具体对象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