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护理规范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护理规范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护理规范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护理规范

一、跌倒的定义

欧洲跌倒预防协作网(Prevention of Falls Network Europe,ProFaNE)的共同声明把跌倒定义为“患者跌坐在地面、地板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的非预期性事件”

[1]。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2]。

二、跌倒/坠床的预防

(一)跌倒/坠床的评估

1.评估方法

(1)评估方法:病人入院时按Morse跌倒/坠床评估量表进行评估,住院期间病情变化随时评估(双目失明者除外)。Morse跌倒/坠床评估量表的评估内容包括近三个月跌倒史、医学诊断、行走辅助、头晕/眩晕、步态、认知状态、使用易引起跌倒的药物或麻醉反应、视力、环境因素九个部分;双目失明者直接评估为高危患者;环境因素作为跌倒后评价因素(不计分),其余七项每项0-25分,评估总分值≧51分为高风险患者,需实施高危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指导,并持续检查措施落实情况,25-50分为低风险,0-24分,无风险。

2.评估频次:

(1)护士应在患者住院、转入、病情变化时、卧床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前及开始使用特殊药物时由责班护士依据评估表内容进行初步评估。

(2)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至少每周评估一次(双目失明者除外),评价预防护理措施,并记录在评估表及预防护理措施单上。

(3)发生跌倒/坠床后如果是环境因素请在格内打√。

(二)预防措施

1.评估:积极评估是预防的关键。

2.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昏迷、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及婴幼儿患者易发生坠床等意外,应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床档或其他保护具加以保护。

(2)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行动时应给予搀扶或其他协助。常用物品应放于容易获取处,以防取放物品时失去平衡而跌倒。

3.环境要求:

(1)病区地面要采用防滑地板,并注意保持整洁、干燥;室内物品应放置稳固,移开暂时不需要的器械,减少障碍物;通道和楼梯等进出口处应避免堆放杂物,防止磕碰、撞伤及跌倒。

(2)病区走廊、浴室及卫生间应设置扶手。浴室和卫生间应设置呼叫系统,必要时使用防滑垫。

三、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跌倒/坠床监控:实施三级监控。

(一)实施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监控,有监控记录。

(二)医务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跌倒/坠床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

(三)评估总分值≧51分为高风险患者,在其床头挂上“小心跌倒”标识牌,需实施高危跌倒/坠床预防措施及宣教指导,并持续检查措施落实情况。

(四)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及告知,发放告知书,使其充分了解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意义。

(五)加强巡视,对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防护措施。

(六)对存在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七个必须”及跌倒/坠床预防护理措施;特别在“八个特殊时段”加强跌倒/坠床预防护理措施。

七个必须1、建立警示标识;2、发放告知书;3、执行预防护理措施;

4、班班交接;

5、加放床档;

6、夜间关注未入睡患者;

7、病情变化通知医生。

八个特殊时段1、入院接诊时;2、晨起洗漱时;3、白天护士交班时;

4、治疗护理期间;

5、基础护理期间;

6、探视时间;

7、探视结束时;8、夜班护士交接时。

(七)护士要熟练掌握跌倒/坠床的应急程序,当发生患者跌倒/坠床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请相关科室人员讨论整改。

四、跌倒/坠床上报制度

(一)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患者跌倒/坠床登记报告表,24小时内报护理部。

(二)患者出院、转科、转归死亡时由责任护士在跌倒报告表上填写科室跟进情况,护士长审核后签名。

(三)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四)发生跌倒/坠床的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五)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Morse跌倒/坠床评估量表

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男□女住院号:主要照顾者:□无□有(□家属□保姆□外聘护工□其他)入院时间:

评分说明:

1.近三个月有跌倒:患者在入院前(三个月)或入院后出现跌倒,由癫痫发作

或不正常的步态等原因导致的跌倒。如无跌倒,评0分,如有则25分。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医学诊断:如果患者有多过一个或以上医学诊断评分为15

分,没有为0分。

3.行走辅助:如果患者行走不需要任何物品辅助而步态自然,或使用轮椅,或

患者卧床休息不能起床活动,或由护士协助活动而不需辅助物评分为0分;

患者使用丁形拐杖/手杖/学步车则评分为15分;如患者行走时需要扶靠家具则评分为30分。

4.头晕/眩晕:评估时有头晕/眩晕,评分为15分;无,则评0分。

5.步态:正常步态,患者自然挺胸,肢体协调,跨步时无犹豫,评分为0分。

虚弱无力的步态:患者弯腰,但在行走时能抬起头,身体平衡好;小步态且拖拽,评分为10分。异常步态:评分为20分,患者主要表现为从椅子上站立困难,站立时需借助椅子扶手(或借助其他方式站立),站立后低头,眼睛看地板,患者平衡差,需扶靠家具、借助人、助行器才能行走。

6.认知状态:在该量表中,认知状态是检测患者本人对其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价

情况。问患者“你能自己去洗手间吗?”、“你去洗手间是否需要帮助?”。如果患者的回答符合其行为能力,评分则为0分。但是,如果患者的回答不符合其活动能力,或不符合护士的嘱咐(不能独自上洗手间,或需有人帮助时才能上洗手间),表明他/她高估了自己的活动能力,或忘了自己的行为受限制,则评分为15分。

7.双目失明病人在相应栏内√,直接归入高危患者,不再评估,按高危实施护

理。

8.病人跌倒后评估,如果是环境因素,则打√,不计分。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1例患者跌倒与坠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造成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原因有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改进工作方法是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关键。【关键词】跌倒,坠床;原因;预防对策 安全是个体生理需要满足后最急迫第二层次需要[1]。住院患者意外受伤是危及患者健康的严重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通力合作,杜绝跌倒与坠床发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本院内科病房发生的11起意外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1 临床资料 从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内科病房中意外跌倒、坠床的老年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均大于60岁,因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加剧入院者1例,心脏疾病患者6例,认知功能障碍者1例,糖尿病患者1例,脑卒中2例。发生地点:病房坠床跌倒7例,走廊跌倒1例,下床如厕1例,坐在床旁凳子上不慎摔倒1例,下床行走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跌倒8例,日间跌倒3例。跌倒结果:5例无任何损伤,1例头皮擦伤、眼角缝针,1例致胫骨前皮肤擦伤,1例至腰椎骨骨裂,死亡3例。 2 跌倒坠床的原因 2.1 年龄因素年龄是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2],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如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骨质疏松、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感觉反应能力不佳等,均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2.2 疾病因素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3]。某些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可导致各种功能损害:肢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节运动受限、平衡功能受损、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使患者移动速度及控制能力下降而引起跌倒,跌倒是卒中康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跌倒发生率为14%~39%[4];心血管疾病往往通过引起心脑缺血,诱发心绞痛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的发生,如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血管迷走性晕厥等这些常见心内科疾病是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内在因素。从本组病例中,心血管疾病多见,6例,占54.5%,其次脑部疾病占18%,可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入院后需严加强看护,提高警惕。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及患者进食过少均容易导致患者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而引起跌倒;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改变体位如起床、下床、行走、由蹲位起立等,动作过快或降压可导致患者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其他:进餐、排泄、排便可引起血压降低而晕厥。

患者跌倒坠床的预防试题及答案

患者跌倒、坠床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应考虑:() A、股骨颈骨折 B、腓骨骨折 C、颈骨骨折 D、膑骨骨折 E、肱骨骨折 2、为了预防患者跌倒,尽量将床的高度设置为:() A、随患者意愿 B、最高位 C、最低位 D、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E、方便患者家属护理 3、跌倒被认为是老年人最常见的:() A、并发症 B、意外事件 C、临床症状 D、致病因素 E、致病诱发因素 4、下面哪类患者有跌倒和坠床的危险:() A、步态不稳者 B、头晕、眩晕、血压不稳者 C、意识/ 精神障碍者 D、使用毒性、麻醉、精神类药物者 E、以上都是 5、男性,65岁,有高血压病史22年,突然出现头晕、头痛,躁动不安,测血压170/100mmHg,已通知医生,并给予了相应处理,此时从患者安全角度护理上应注意:() A、活动受限 B、瘫痪 C、呕吐 D、防坠床 E、脑血管意外 6、询问患者:如“你现在在什么地方”是对哪项能力的评估:() A、时间定向力 B、地点定向力 C、空间定向力 D、人物定向力 E、认知定向力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预防患者跌倒的观察要点包括:() A、患者的神志、自理能力、步态 B、患者的用药、既往病史、目前疾病的状况 C、评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地面、各种标识、灯光照明、病房设施 D、掌握病人目前的饮食情况 E、观察患者衣着 2、为了预防患者跌倒,必须提供安全的环境,下面哪些因素与跌倒有关:() A、地面过滑 B、地面凹凸不平 C、地面潮湿 D、过道上有障碍物 E、拖地时无设置“小心地滑”提示 3、老年人夜间起床如厕时,由于体位的突然变化,容易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发生跌倒,所以,要做到“三个半分钟”其是指:() A、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 B、在床上坐半分钟 C、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最后才下地活动 D、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平卧半分钟后直接下床 E、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坐半分钟直接下床 4、对有跌倒和坠床危险的患者应评估:() A、患者年龄、意识 B、生活自理能力及肌力 C、病区环境 D、家庭、社会支持情况 E、了解患者的治疗和用药

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1原因分析 1.1患者自身原因包括其年龄、认知行为、心理因素、自理能力、视力障碍等等。 1.2生理因素①年龄原因,这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②患者 病情:如中风后遗留肢体偏瘫或对侧肢体偏瘫造成翻身不便面导致。 1.3外在环境这方面主要是医院自身的原因,如地板太花、照明 条件太差、人员密集等等。 3.1将医院各方面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引起重视,避免意外跌倒、坠床情况发生。对特殊患者,如:使用镇静、降压、抗精神等药物的患者除告知这些注意事项外,还应告知使用药物注 意事项和后遗症等。 3.2对存在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必要时要有专人守护。 3.3对极度躁动患者可采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动作轻柔,并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4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忙。 3.5告诉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不要活动,应及时寻求医 护人员的帮助,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 采取必要的措施。 3.6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3.8护理期间做好沟通交流,切勿忽略任何环节在护理期间涉及 到交接情况时,应相互做好沟通交流,把患者情况,特别是老体弱、

危重、特殊治疗、意识不清等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交代,以免因交 接疏忽导致患者发生危险。 3.9及时、准确做好护理记录。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4护理措施 一旦患者发生跌倒、坠床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4.1患者不慎跌倒、坠床,护士应立即奔赴现场检查伤情,同时 马上通知医生。 4.2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诊断,受伤部位、受伤程度信全身状况,视步判断跌倒坠床原因。 4.3医生到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 嘱进行正确处理。 4.4病情允许,将患者移到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4.5遵医嘱进行x光拍片等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4.6向上级领导汇报(夜间通知医院总值班)。 4.7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5讨论 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篇2] 一、环境保护措施 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 跌倒坠床整改措施(共4篇) 第1篇跌倒的整改措施跌倒的整改措施篇1跌倒预防措施跌 倒预防措施.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跌倒预防措施 一.环境保护措施 1.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 2.地板干净.不潮湿。 3.危险环境有警示标识。 4.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移开。 二.有高危跌倒/坠床患者的标识。 三.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四.睡觉时请将床栏拉起,离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 五.呼叫器放于患者易取位置。六.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 长短不合适的裤子,鞋底应防滑。七.引导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八.当患者头晕时,确保其在床上休息。九.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 定时进行巡视,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 一.必要时使用合适的身体约束,以使跌倒/坠床的可能减至 最小。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高危性跌倒/坠床病人(评分4分)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 由责任护士评估记录一次;以后常规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2.病情改变(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责任护士即刻重新评估。 3.评估4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做好健康,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4.首次评分4分,报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请病人或家属在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上签名,要求同住院须知签名。 6.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科室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按伤情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夜间报告值班护士长,白天报告护理部,并检查指导处理。护理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7.患者转科时将评分表随病历一同转交至对方科室并进行当面交接班。 8.患者出院.死亡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及告知书放入病历存档。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 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坠床1分 2.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癫痫史,意识混乱,无方向感)1分 3.视力障碍1分

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住院病人首次护理评估单》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 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动作缓慢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 4.给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测量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6.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7.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8.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9.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二、处理流程发生病员坠床、跌倒护士立即判断并通知医生可搬动病人不可搬动病人安置在病床或平车上继续抢救和处理就地抢救或处理医师体格检查,制定治疗方案护士遵医嘱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做好交接班、酌实记录事件经过逐级上报至护理部、院领导(涉及导致病员伤残的时事件)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根本原因分析及整改住院患者跌倒、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6.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1. 立即报告: a) 口头报告时间节点:发生或发现者立即(1 小时内)报告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相关医生;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接报后立即(1 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科主任;科护士长接报后立即(1 小时内)将该事件报告护理部分管副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b) 书面报告时间节点:发现者 8 小时内完成并交予护士长;护士长在 24 小时内交予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在接单后的 24 小时内交予护理部。 2. 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带格式的: 项目符号和编号格式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住院患者评估存在危险因素不存在危险因素加强观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上报护士长,科主任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采取急救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与预防措施 预防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流程防范措施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制度 一、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 1、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 2、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 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 5、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 二、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三、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四、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 xx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2年9月制定

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二、预案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无陪伴的3岁以下婴幼儿时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家属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如需沐浴必须在家属陪伴下进行。 4.给婴儿测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必要时开启陪护证,先告知家属留院陪护。 6.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7.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8.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 9.对服用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10.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3-03-07T17:04:40.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王毅华 [导读] 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用约束带,但必须跟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及详细记录 王毅华(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中医科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262-0 【摘要】跌倒、坠床是护理安全中的重要隐患,针对我院住院患者跌到,坠床原因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醒并指导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防止患者跌到,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跌倒坠床原因预防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的非常重要,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而防止患者跌到、坠床是护理安全措施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根据以往我院发生的一些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两年来根据患者跌倒坠床的情况原因进行分析: 1.患者自身的原因,包括年龄有无残疾,平时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年老体弱、肢体残疾、视力障碍,生活适应能力差等患者在陌生的环节容易跌倒, 2.医院问题,医院管理、实施、病房条件、地面问题等问题也是引起患者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医院要严格管理。防止患者跌倒的危险增大, 3.护理管理存在缺陷,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特别是防跌倒缺乏足够的重视,防止患者跌倒的方面,自定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4护理人员的因素,护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对患者活动能力评估不足,对病情评估不全。对手术患者起床活动的时间与范围不能充分估计造成患者坠床或跌倒。 5.患者的心理因素,有些患者不愿意麻烦别人或要强,特别是有些脾气倔强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也不请求别人的帮助,超过自己的活动能力范围而导致跌倒。 6.家属原因:有些子女工作忙或其他原因没有时间陪护患者,而医院护理人员缺乏又不能满足这些患者的需要。 7.药物反应: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后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 8.不可预知的因素,可能是患者本身的植物神经不稳定,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体位骤然转变,排尿时屏气的等原因,也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心输出量骤降,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起晕厥跌倒。 二、预防措施 1.强化科室人员的安全意识,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在病区走廊、卫生间安装扶手,方便患者手术早期下床活动保证病区地面干燥平整,清洁地面时放置防滑标志,发现地面有水及时擦干。每张病床安放护栏,必要时随时可以使用,病房卫生间安装电铃以防万一。 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科室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包括本科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意外事故以及处理程序的措施。科室组织全体护士定期学习和考试,做到人人知道,人人掌握, 3.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护理安全措施,包括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教育大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让大家认识到平时工作中按规章制度办事,对患者对自己的重要性。 4.全面评估患者,预见患者潜在跌倒、坠床的原因。入院时观察患者根据年龄病史过去有无跌倒、坠床史等、全面评估病人的活动能力,如年龄超过65岁,平时活动能力差,或有中风病史,在家活动时有跌倒的情况时护士应评估为有跌倒的可能。应采取护理措施:在患者床边放置易跌倒、坠床的标志,提醒所有服务人员注意安全。如外出检查时需用轮椅且全程陪同,随时注意床栏有无使用及患者的去向,让家属陪同,向患者家属说明陪护的必要性,对手术后的病人活动时护士应在床边指导,协助活动以防发生意外。对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患者用约束带,但必须跟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及详细记录 5.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认真负责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做好记录,发现病人不在时查清患者去向,患者外出应按规定写请假条,如没按时返院,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联系,有些患者应根据医嘱安排活动量。 6.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护理工作是复杂繁琐的工作,它有很多不可预见性,这就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很高,当我们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前或患者要求进行某项活动时,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危险的潜在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 7.加强护患交流保证患者安全,患者入院做好宣教,特别是有关安全方面如病房环境,需要帮助时按铃,不要随意离开病房。保证护理安全是我们护士的基本职责,满足需要也是必要的,这要求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全面掌握,根据病情进行护理,既不违反规章制度又保证患者的安全,按照护理规章制度办事,同时保护了自己,如果发生意外按风险预案处理,以免造成更大的医患纠纷。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护理规范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护理规范 一、跌倒的定义 欧洲跌倒预防协作网(Prevention of Falls Network Europe,ProFaNE)的共同声明把跌倒定义为“患者跌坐在地面、地板或一些更低的平面上的非预期性事件” [1]。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2]。 二、跌倒/坠床的预防 (一)跌倒/坠床的评估 1.评估方法 (1)评估方法:病人入院时按Morse跌倒/坠床评估量表进行评估,住院期间病情变化随时评估(双目失明者除外)。Morse跌倒/坠床评估量表的评估内容包括近三个月跌倒史、医学诊断、行走辅助、头晕/眩晕、步态、认知状态、使用易引起跌倒的药物或麻醉反应、视力、环境因素九个部分;双目失明者直接评估为高危患者;环境因素作为跌倒后评价因素(不计分),其余七项每项0-25分,评估总分值≧51分为高风险患者,需实施高危跌倒预防措施及宣教指导,并持续检查措施落实情况,25-50分为低风险,0-24分,无风险。 2.评估频次: (1)护士应在患者住院、转入、病情变化时、卧床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前及开始使用特殊药物时由责班护士依据评估表内容进行初步评估。 (2)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至少每周评估一次(双目失明者除外),评价预防护理措施,并记录在评估表及预防护理措施单上。 (3)发生跌倒/坠床后如果是环境因素请在格内打√。 (二)预防措施 1.评估:积极评估是预防的关键。 2.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昏迷、意识不清、躁动不安及婴幼儿患者易发生坠床等意外,应根据患者情况使用床档或其他保护具加以保护。 (2)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行动时应给予搀扶或其他协助。常用物品应放于容易获取处,以防取放物品时失去平衡而跌倒。 3.环境要求: (1)病区地面要采用防滑地板,并注意保持整洁、干燥;室内物品应放置稳固,移开暂时不需要的器械,减少障碍物;通道和楼梯等进出口处应避免堆放杂物,防止磕碰、撞伤及跌倒。

预防跌倒坠床护理措施

预防跌倒和坠床护理措施 1.保持病房和周围环境安全,无杂物,地面干燥避免湿滑。 2.(告知)下床活动的动作宜缓慢,先在床边坐5-10分钟,无头晕等不适时再下 床活动,以防体位至低血压的发生。 3.行动不便偏瘫者需在亲人看护下下床活动。 4.避免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褥,协助患者穿着合适的衣物。 5.(告知)床栏拉起时,如需下床请先告知医护人员将床栏放下,切勿翻越床栏。 6.(告知)当有需要而亲属不在旁时请呼叫护理人员协助。 7.患者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时,应与保护性的约束并安全使用床栏,反应迟钝者应 加强探视,晚夜间加强看护,安全使用床栏。 8.病房内保持光线充足,晚夜间应避免走道灯过暗。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预防褥疮在于消除其发生的原因,要求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治、勤更换,交接时要严格细致的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1.鼓励和协助卧床病人经常更换卧位。翻身间隔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局部受压情况 而定,一般二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一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协助病人翻身时应将病人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动的动作以防擦伤皮肤。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可在身体空隙放置软枕海绵垫,需要时可垫 气圈、海绵垫褥、气垫褥等。 3.对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应平整、松软适度、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 肤颜色改变的情况,听取病人反应适当调节。 二、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1.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的病人应及时擦洗干净,床铺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褥污染需及时更换。 2. 不可使用破碎的便盆以免擦伤皮肤。 三、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需要检查,用温水擦洗,擦背或用温热毛巾行局部按摩。四、增进病人营养 病情评估时给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进机体抵抗力及组织修补能力。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安全是个体生理需要满足后最急迫第二层次需要[1]。住院患者意外受伤是危及患者健康的严重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通力合作,杜绝跌倒与坠床发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对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本院内科病房发生的11起意外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1 临床资料 从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在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内科病房中意外跌倒、坠床的老年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均大于60岁,因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加剧入院者1例,心脏疾病患者6例,认知功能障碍者1例,糖尿病患者1例,2例。发生地点:病房坠床跌倒7例,走廊跌倒1例,下床如厕1例,坐在床旁凳子上不慎摔倒1例,下床行走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跌倒8例,日间跌倒3例。跌倒结果:5例无任何损伤,1例头皮擦伤、眼角缝针,1例致胫骨前皮肤擦伤,1例至腰椎骨骨裂,死亡3例。 2 跌倒坠床的原因 2.1 年龄因素年龄是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显著因素[2],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如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骨质疏松、认知功能减退以 及感觉反应能力不佳等,均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2.2 疾病因素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3]。某些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血管疾病,如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可导致各种功能损害:肢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 节运动受限、平衡功能受损、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使患者移 动速度及控制能力下降而引起跌倒,跌倒是卒中康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跌倒发生率为14%~39%[4];心血管疾病往往通过引起心脑缺血,诱发心绞痛、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的发生, 如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迷走性晕厥等这些常见 心内科疾病是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内在因素。从本组病例中,心血管疾病多见,6例,占54.5%,其次脑部疾病占18%,可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入院后需

住院患者预防坠床跌倒的措施

住院患者预防坠床跌倒的措施 ※预防病人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高危性跌倒/坠床≧病人(评分≧4分)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评估记录一次;以后常规每周评估记录一次。 2、病情改变(如意识、肢体活动改变)由责任护士即刻重新评估。 3、评估≧4分,列为护理问题——高危性伤害/跌倒,做好健康教育,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4、首次评分≧4分,报告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进行复评并签名,指导护士加强病人管理,定期巡视病人,了解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请病人或家属在《预防病人跌倒/坠床告知书》上签名,要求同住院须知签名。 6、发生跌倒/坠床的处理:①科室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按伤情逐级报告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 ②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夜间报告值班护士长,白天报告护理部,并检查指导处理。③护理部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7、患者转科时将评分表随病历一同转交至对方科室并进行当面交接班。 8、患者出院、死亡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子评估表及告知书》放入病历存档。 住院病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

1、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坠床 1分 2、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癫痫史,意识混乱,无方向感)1分 3、视力障碍 1分 4、活动障碍、肢体偏瘫 3分 5、年龄≧65岁 1分 6、体能虚弱 3分 7、头晕、眩晕、体位性低血压 2分 8、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分 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泻药9、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员陪伴 1分 ※跌倒和坠床的预防措施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根据各科室疾病及特点,制定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护理风险防范程序,包括意外事件发生处理程序和措施,由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考核。 落实安全措施:责任护士应使新入院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反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容易发生意外跌倒、坠床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以引起他们的重视,特别是高龄患者,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手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有认知行为改变、意识障碍者使用床档,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要做好解释工作。对使用降糖药、降压药、镇静药、抗精神药的患者,告知有关注意事项。 重点交接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跌倒应急预案】 ①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摔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②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③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评估患者后,应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④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⑤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⑥每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⑦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⑧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坠床应急预案】 ①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挡,并有家属陪伴。 ②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③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④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⑤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⑥一旦患者不慎发生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⑦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⑧每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直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⑨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处理流程】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①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做出评估,评估有无医学上相关因素。如有医学上相关的危险因素时,应进行有关预防跌倒的评估。 ②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a、一览表与床头挂“预防跌倒”与“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 b、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 c、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d、向患者交代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以 随手触到呼叫器。 e、病床高度要适中,床、椅的轮子要固定,床两边要加床栏。 f、增添必要的设备: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浴室等处装置扶手,并 将扶手调整至适当的高度。 g、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设定位放置,尽量设 置无障碍空间,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置在手能拿及的位置。 j、楼梯的收边处须有止滑条处理,浴室、洗手间地面应保持干燥,地板应有止滑设备,如防滑砖、具吸水及底面有防滑功能的垫子。 k、指导老年人如何在跌倒后爬起,老年人跌倒勿用手撑,避免 手腕骨折,一旦查觉疼痛,就应该找医师做详细检查。 m、让家属陪护患者并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篇2] 1原因分析

1.1患者自身原因包括其年龄、认知行为、心理因素、自理能力、视力障碍等等。 1.2生理因素①年龄原因,这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②患者 病情:如中风后遗留肢体偏瘫或对侧肢体偏瘫造成翻身不便面导致。 1.3外在环境这方面主要是医院自身的原因,如地板太花、照明 条件太差、人员密集等等。 通过患者的年龄、慢性疾病史、生活能力、特殊疾病、相关疾病等进行进行评估,属于高危患者,评分≥3分,需要在护理风险知 情同意书是家属签字,床旁标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预防措 施 3.1将医院各方面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引起重视,避免意外跌倒、坠床情况发生。对特殊患者,如:使用镇静、降压、抗精神等药物的患者除告知这些注意事项外,还应告知使用药物注 意事项和后遗症等。 3.2对存在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必要时要有专人守护。 3.3对极度躁动患者可采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动作轻柔,并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4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忙。 3.5告诉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不要活动,应及时寻求医 护人员的`帮助,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 采取必要的措施。 3.6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3.7加强防范意识预防是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 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加强防范意识是关键,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患者 的生命安全,如不慎发生了危险情况,应及时采取。

跌倒护理措施

Morse跌倒(坠床)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1、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做出评估,评估有无医学上 相关因素,如有医学上相关的危险因素时,应进行有关 预防跌倒(坠床)的评估。 2、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一览表与床头挂“预防跌倒”与“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 2)、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或坠床的危险性。 3)、每班评估病人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4)、向患者交待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器求助,确保患者 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 5)、正确选择家具及保持良好的功能:选用较重及重心较低的家具,减少翻倒或侧翻机会。病床高度要适中,床、椅的轮子要固定、床两旁要加床档。如有缺损,及时维 修。 6)、增添必要的设备:尽量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浴室易 跌倒处设置扶手,并将扶手调整至适当的高度,定期检 查稳固性。 7)、将环境中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放定位放置,尽量 设置无障碍空间,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置在手能拿及位

置。 8)、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购买合脚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粗糙、防滑、且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感受。 9)、给予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及轮椅等。 10、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遵守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 再行走原则,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造成立位性低血压。 标准防止跌倒(坠床)措施 1、提供足够的灯光,清除病房、床旁及通道障碍。 2、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告知卫生间防滑措施(淋雨时有人陪 伴)。 3、将日常物品放于患者易取处。 4、教会患者使用床头灯及呼叫器,放于可及处。 5、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遵守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 秒,再行走原则,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造成立位性低血压。 6、专人陪护,患者活动时有人陪伴。 7、穿舒适的衣裤、鞋及拖鞋号码适中,鞋底粗糙、防滑。 高危防止跌倒(坠床)措施 除一般及标准护理措施外,还应包括以下措施: 1、在床尾悬挂跌倒危险标记。

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结28例跌倒、坠床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发生跌倒、坠床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病室环境因素、使用的药物、活动方式及患者个体因素密切相关,作者认为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防范意识,做好入院评估,加大健康宣教力度,改善住院环境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安全措施是有效降低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 标签:跌倒;坠床;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跌倒、坠床是指一种突发的、不自主的体位改变,导致摔在地上或更低平面上[1]。跌倒、坠床是医院中较为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可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轻则一般软组织损伤,重则可引起骨折、诱发心血管疾病等意外,甚至危及生命。为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现将本院28例跌倒、坠床事例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共发生跌倒、坠床28例。其中跌倒24例,占78.6%,坠床4例,占14.3%。发生的年龄阶段在2~93岁,其中60岁以上者24例,占85.7%,发生在走廊、洗手间的有18例,占64.3%,发生在床旁的有4例,占14.3%,无陪人陪护的有21例,占75%。 1.2损伤结果跌倒、坠床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锁骨骨折1例,占3.6%;趾骨骨折1例,占3.6%;柯雷氏骨折2例,7.1%占;皮肤擦伤、软组织损伤12例,占4 2.9%;无任何损伤12例,占42.9%。 2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 2.1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料显示28例跌倒、坠床中,有18例发生在走廊及洗手间,21例无陪人陪护,发生年龄在60岁以上者24例。因多数患者身体虚弱,行动不便,且家属对防跌倒、坠床认识不够,无人陪护,是老年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关键。其次,护理人员的防跌倒、坠床的意识薄弱,造成患者或家属对跌倒坠床的防范意识差。 2.2患者因素 2.2.1患者的年龄因素:发生跌倒、坠床年龄阶段在60岁以上者24例,占85.7%。老年患者由于听力因素、视力因素、认知因素、平衡能力差、睡眠质量差等因素均会导致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风险[1]。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喜好动,对风险认识不足,也存在跌倒、坠床的高风险[2]。 2.2.2疾病因素的诱因如骨关节病、帕金森氏病、心脑血管意外、眼科疾病、

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2篇【最新】

预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1原因分析 1.1患者自身原因包括其年龄、认知行为、心理因素、自理能力、视力障碍等等。 1.2生理因素①年龄原因,这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②患者病情:如中风后遗留肢体偏瘫或对侧肢体偏瘫造成翻身不便面导致。 1.3外在环境这方面主要是医院自身的原因,如地板太花、照明条件太差、人员密集等等。 1.4不要预知的因素由于患者本身的植物神经不稳定、体位骤然改变、排便屏气、或迷走神经反射、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等面引起晕厥跌倒。2护理评估 通过患者的年龄、慢性疾病史、生活能力、特殊疾病、相关疾病等进行进行评估,属于高危患者,评分≥3分,需要在护理风险知情同意书是家属签字,床旁标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预防措施 3.1将医院各方面情况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让他们引起重视,

避免意外跌倒、坠床情况发生。对特殊患者,如:使用镇静、降压、抗精神等药物的患者除告知这些注意事项外,还应告知使用药物注意事项和后遗症等。 3.2对存在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必要时要有专人守护。 3.3对极度躁动患者可采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注意动作轻柔,并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4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忙。 3.5告诉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不要活动,应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采取必要的措施。 3.6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3.7加强防范意识预防是避免危险情况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加强防范意识是关键,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不慎发生了危险情况,应及时采取。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以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1例患者跌倒与坠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造成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原因有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改进工作方法是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关键。 【关键词】跌倒,坠床;原因;预防对策 安全是个体生理需要满足后最急迫第二层次需要[1]。住院患者意外受伤是危及患者健康的严重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通力合作,杜绝跌倒与坠床发生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本院内科病房发生的11起意外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1 临床资料 从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内科病房中意外跌倒、坠床的老年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均大于60岁,因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加剧入院者1例,心脏疾病患者6例,认知功能障碍者1例,糖尿病患者1例,2例。发生地点:病房坠床跌倒7例,走廊跌倒1例,下床如厕1例,坐在床旁凳子上不慎摔倒1例,下床行走跌倒1例。发生时间:夜间跌倒8例,日间跌倒3例。跌倒结果:5例无任何损伤,1例头皮擦伤、眼角缝针,1例致胫骨前皮肤擦伤,1例至腰椎骨骨裂,死亡3例。 2 跌倒坠床的原因 年龄因素年龄是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显着因素[2],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如心肺功能不良、体力衰退、骨质疏松、认知功能减退以及感觉反应能力不佳等,均易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 疾病因素急慢性疾病的病理性改变,可能影响感觉输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3]。某些影响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血管疾病,如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可导致各种功能损害:肢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节运动受限、平衡功能受损、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使患者移动速度及控制能力下降而引起跌倒,跌倒是卒中康复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跌倒发生率为14%~39%[4];心血管疾病往往通过引起心脑缺血,诱发心绞痛、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的发生,如窦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迷走性晕厥等这些常见心内科疾病是发生跌倒坠床的高危内在因素。从本组病例中,心血管疾病多见,6例,占%,其次脑部疾病占18%,可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入院后需严加强看护,提高警惕。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及患者进食过少均容易导致患者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而引起跌倒;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改变体位如起床、下床、行走、由蹲位起立等,动作过快或降压可导致患者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其他:进餐、排泄、排便可引起血压降低而晕厥。

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IPSG.6)

1.目的:落实预防措施减少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醒医院员工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采取预防措施,保证患者安全,防止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2.适用范围:针对所有院内的住院和门、急诊患者。 3.定义:跌倒是指非预期情况下,患者身体的某部分接触到地面或其他低处。 4.权利与责任: 4.1全体员工:协助保持医院环境安全,防止跌倒的发生;对跌倒患者进行正确处置和汇报。 4.2护士:准确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落实预防措施。 4.3保洁员工:保持地面干燥,拖地或地面潮湿时及时放置警示标识并及时处理解决。 4.4护理部、医务科: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监控、分析并反馈,制定相关统一护理措施。 5.标准: 5.1门、急诊成人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5.1.1各首诊护士、医生负责门诊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门、急诊成人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就诊 患者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高危跌倒患者。 5.1.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采取跌倒/坠 床预防措施。 5.2门、急诊儿童跌倒风险评估 5.2.1根据《门、急诊儿童防跌倒评估表》对每一位患儿进行评估,勾选一项或一项以上因素为 高危跌倒患者。 5.2.2如评估为高风险跌倒患者,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在患者左胸口处贴“防跌倒”标识,并采取跌倒/坠床 预防措施。 5.3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 5.3.1所有住院患者入院,成人(>14岁)使用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儿童(w 14 岁)使用HDFS儿童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新生儿(28天以内)均为高风险患 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3.2M orse评分》45分或HDFS评分》12分为高危跌倒患者,应在其床头悬挂“防跌倒、防坠床”标识,在腕带 上粘贴警示标识^^〉,并采取跌倒/坠床预防措施。 5.3.3所有高危患者需签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高危知情及预防告知书》。 5.4评估的时机 5.4.1门诊患者评估时机:门诊首诊护士、医生在患者就诊前进行评估。 5.4.2住院患者评估时机 5.4.2.1首次评估:患者入科后接诊护士立即评估,并在入院8小时内完成记录。 5.4.2.2再次评估:高危跌倒患者,需每日进行再评估;非高危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再评估。 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再次评估: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护能力等 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压、降糖等药物时、跌倒后跌倒风险因子发生 改变时每天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后要在评估栏内记录评估分数,填写日期、时间并签名。 5.5跌倒的预防 5.5.1门诊患者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