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技术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秦晓萍甘肃?酒泉 730500)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蔬菜及工业原料作物,其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性变劣,长势逐步减弱,产量逐年降低。马铃薯快繁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试管苗,应用种薯脱毒技术, [1]培养无毒组培苗,在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耐贮藏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1 培养基的制作 1.1培养基的配方 利用提供的母液和材料MS+0.01mg/L NAA+3%蔗糖+0.56%的琼脂,PH为5.8,配置培养基1000ml,并均匀分装到24个培养瓶,进行灭菌。 母液浓度/扩大倍数配置体积(ml) 母液吸取量(ml) 称取量(g) 大量元素 20 50 — 钙盐母液 20 50 — 磷酸盐溶液 20 50 — 铁盐 100 10 — 微量元素 100 10 — 1000 有机物 100 10 — 萘乙酸(NAA) 0.1mg/L 0.1 —

蔗糖 3% — 30 琼脂粉 0.56% — 5.6 1.2 培养基的配制 1.2.1仪器、用具与试剂 (1)仪器:PH试纸、电磁炉、高压灭菌锅 (2)用具:移液抢、移液管、量筒、容量瓶、培养瓶、玻璃棒、洗瓶、烧杯、搪瓷缸、镊子、钥匙、称量纸、胶头滴管、抹布、卷纸、标签纸、 (3)试剂:配置MS培养基的各种母液、激素母液、琼脂、蔗糖、蒸馏水、 0.1mol/LHCL、0.1mol/LNaOH 1.2.2 培养基制作 (1)准备工作将配置好的MS培养基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检查是否沉淀或变色,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母液。 (2)移取母液用移液管移取各种母液,在移取时冲洗移液管,移取出后加入事先准备好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定容,然后加入熬好的培养基中。 (3)称取蔗糖、琼脂然后融化琼脂,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直至琼脂全部融化及清撤见底,加入准备好的母液和蒸馏水。 (4)混合培养基各个成分并定容,调整PH值。用0.1mol/LNaOH或HCL液把PH 值调5.8左右后,连续调三次所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用量值。加后一定要搅拌均匀。 1.3 培养基的分装 培养基合成后要趁热分装,1000ml的培养基要分装到24个培养瓶中每瓶约30,40ml培养基。分装时要垂直向下,不要让培养基沾到杯壁上。然后快速的盖上盖子,盖子要拧紧。 1.4灭菌操作步骤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一组:郭保密、尹韵绮、张岳 摘要: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应用克服了马铃薯的病毒病和类病毒病的危害,是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最为有效的途径。文章从马铃薯茎尖脱毒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病毒去除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病毒类型;影响因素 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2n=48)是双子叶种子植物,属茄科(Solanceae)茄属(Solan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1]。马铃薯栽培种起源于南美洲秘鲁以及沿安第斯山脉智利沿岸、玻利维亚等地,在五大洲14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和分布。2004年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和国际食品政策中心(IFPRI)合作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到2020年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有望增长40%,超过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对马铃薯的需求将增长更快[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到2010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00万hm2,产量达到1.8亿t[3]。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而病毒在马铃薯植株中是系统感染,能阻碍病毒增殖的药剂往往也会影响寄主植物的代谢系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像防治病虫害一样能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药剂。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引起了马铃薯的退化,马铃薯退化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4]。随着病情逐年加重,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最后失去利用价值,给我国马铃薯乃至世界马铃薯生产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使得栽培面积及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5]。在我国主要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7种,它们是PVX、PVY、PVS、PVM、PAMV、PAV、PLRV[6],其余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是来自其它寄主植物的病毒。 采用无病毒植株是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有效途径,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途径有自然选择、物理学方法、化学药剂处理和生物学方法[7]。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生物学方法中的茎尖脱毒。文章就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中各个环节的研究进展和影响因素做出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马铃薯脱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茎尖脱毒的效果最好,已成为最常用和经济有效的脱毒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匀性,即根尖和芽尖的分生组织含病毒量少或不含病毒的特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l)分生组织旺盛的新陈代谢活动。病毒的复制须利用寄主的代谢过程,无法与分生组织旺盛的代谢活动竞争;(2)分生组织缺乏真正的维管组织。大多数病毒在植株内通过韧皮部进行迁移,或在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传输,因为细胞与细胞间的移动速度较慢,在快速分裂的组织中病毒浓度高峰被推迟;(3)高浓度的生长素。分生组织的生长素浓度通常很高,可能影响病毒的复制[8-9]。 根据这些原理,Morel等人在1955年以马铃薯为材料,利用茎尖组织培养,获得了无病毒植株[10]。这个试验的成功,为马铃薯脱毒开辟了新途径。现在几乎所有马铃薯生产国都在使用这种技术,马铃薯脱毒去除了主要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退化的问题。 2马铃薯脱毒过程 2.1脱毒种薯生产程序 采用微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出苗,采用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或指示植物方法鉴定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经鉴定后,无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的试管苗可定为脱毒试管基础苗。试管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马铃薯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粮菜饲兼用,加工用途多,产业链条长,增产增收潜力大。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不可逆转,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联合国将2008年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关注,各国政府相继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本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使马铃薯产业发展呈现出:脱毒种薯需求逐渐增加、生产面积逐步扩大、加工能力显著提高、经济贸易份额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前景十分广阔。我国脱毒马铃薯良种应用面积仅为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近8000万亩,年用种量需800万吨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种薯市场。随着全国“科技兴薯”战略的大力推进,脱毒种薯需求将逐渐扩大,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全国实现脱毒种薯应用面积平均35%的目标,国内脱毒种薯需求量将达到450万吨。目前,我国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供能力还很低,真正意义上的脱毒原原种(微型薯)不足3亿粒,是阻碍国内脱毒种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加之各地的质量标准不统一、检测手段还落后和监督体系不健全,致使种薯质量参差不齐,已成为制约我国马铃薯产业向纵深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另外,多年来我国马铃薯育种目标是以鲜食为主,生产品种具有浓郁的温饱色彩,加工等专用品种严重缺乏,这是当前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比较薄弱的标志性现状。 本文从研究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入手,通过对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分析,采用了查阅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的开发利用价值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解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行业细分,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繁育,生产、需求及马铃薯行业国家产业规划,各省区地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运用定量分析法,图例对比,卫星影像对比等研究方法,对马铃薯加工产业情况,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进入门槛条件,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市场前景,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证后提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结论:马铃薯脱毒种薯行业前景很好和行业发展空间还非常大。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应用及前景1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应用及前景 林英烨222012326012094(农学四班)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此文总结了近几年来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从马铃薯生产概况及危害马铃薯的病毒种类、茎尖剥离发展历史及原理、茎尖脱毒技术要点、影响马铃薯茎尖脱毒效率的因素方面做了概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应用;前景 An Review On virus-free technoligy of potato meristem tip tissue culture Lin ying ye studentid(The four class of Agriculture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otatostem apex virus-free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from thevirus species,potato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the harm of potato shoot tip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ory,stem apexvirus-free technology points,effect of potato stem apex detoxification efficiency factor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prospect for its development Keywords:Potato;shoot tip;tissue culture;application;Prospect 前言 马铃薯栽培分布较广,世界上共有148个国家栽培,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统计表明,全世界现有马铃薯栽培面积为1838.1万公顷,总产29511.8万吨,平均单产16吨每公顷。我国是马铃薯种植大国,种植总面积达460多万公顷,届时我国马铃薯产量将达到1.8亿吨。尤其是近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薯、商品薯、加工企业市场的发展,优质马铃薯加工产品供不应求,加工用薯比例大幅度增加,马铃薯栽培正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选择,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但马铃薯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由于病毒或类病毒的侵害和积累,造成了马铃薯质量退化和产量下降,因而无病毒植株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解决马铃薯退化,获得无病毒植株的途径由自然选择、物理学方法、化学药剂处理、生物学方法。其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生物学方法中的茎尖脱毒。 1马铃薯生态习性和种类 1.1生长周期 (1)休眠期 土豆块茎收获以后,放到适宜发芽的环境中而长时间不能发芽,属于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因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土豆休眠期的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很大,在26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休眠期

马铃薯试管苗快繁中提高繁殖系数的方法

马铃薯试管苗快繁中提高繁殖系数的方法陈丽华,李云海(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092) 摘 要: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在马铃薯良种工厂化生产中应用广泛。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苗的繁殖系数,降低生产成本,且生产出健壮的苗,是每一个生产性组培室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采取在培养瓶中留茬并补加液体培养基的方法,使每瓶母苗可重复利用4~5次,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大地提高了苗的繁殖系数。在相同时间内,把马铃薯试管苗的繁殖倍数由常规繁殖方法的9倍提高到现在的3114倍。 关键词:马铃薯;试管苗;组织培养;繁殖系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目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快速繁育中是一种基本的操作手段,用于脱毒种苗生产、品种资源的保存、遗传育种操作等各方面,也是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大规模生产的前提,其繁殖速度是一般常规方法不可比的。但是,在具体的试管苗生产实际操作中,如何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试管苗繁殖率,是各个生产环节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进行了改进。现将快繁技术的改进方法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合作88、紫花大西洋等马铃薯品种的脱毒试管苗。112 方法 11211 常规方法 常规的马铃薯试管苗繁殖程序为:用MS附加激素的固体培养基,每个培养瓶(中号罐头瓶)中加入培养基25ml,高温高压灭菌并冷却凝固后约212cm 厚,然后每瓶接种马铃薯试管苗茎段20段。25天左右,小苗长至7~8cm高(约6~7个叶节)时,可进行转接。一般每瓶母苗可转接3瓶左右新苗,母瓶中留下的带根的基部茎段连同剩余的培养基一起被丢弃。11212 改进方法 在上述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础上,把剪去上层茎段(用于转接)后的带根的基部茎段连同剩余的固体培养基保留,并在其中加入30ml新的液体培养基(成分不变,只是不加琼脂),然后放回培养室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这样处理后的母苗一般培养5~7天就可进行第一次转接;母瓶仍保留并继续培养7~10天可进行第二次转接;用同样方法,分别继续培养10~15天、15~20天、20~25天可进行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转接。且各次转接后均不再加入新的培养基。 2 结果分析 从改进方法的各次转接试验中随机抽取5瓶苗,调查其株数、株高(以平均叶节数表示)等情况,被调查的品种为合作88号,结果见表1。从表1可看出,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改进方法中的每瓶试管苗平均 表1 各次转接的试管苗生长情况调查 转接次数(培养天数) 苗 生 长 情 况 (株数及株高) 平 均 (株数及株高) 第一次株数(株/瓶)23252420232310 (5天)株高(叶节)45343318 第二次株数(株/瓶)32303122272814 (7天)株高(叶节)56578612 第三次株数(株/瓶)38375046424216 (12天)株高(叶节)67567612 第四次株数(株/瓶)33343035363316 (15天)株高(叶节)65676610 第五次株数(株/瓶)20141713271812 (20天)株高(叶节)34323310 常规培养株数(株/瓶)22252324262410 (25天)株高(叶节)54565510 收稿日期:2002-12-06 03云南农业科技 2003年第2期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摘要:以下寨65和青薯168为实验对象,采用不同培养基,对马铃薯两个品种进行脱毒及组培,对培养基及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青薯168在不同培养中生长表现不同,下寨65茎尖组织在ms中加入ba2 mg/l的培养基中生长表现突出,而青薯168茎尖组织在ms中加入ba2 mg/l的培养基中成苗率较高。在同等条件下,加入iaa 0.50 mg/l的培养基宜用于下寨65脱毒苗的组织快繁,加入iaa 0.30 mg/l的培养基宜用于青薯168脱毒苗的组织快繁。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快繁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2008年种植面积达到573.33万hm2,鲜薯总产达8 800万t,平均单产约15.45t/hm2,总产位居世界第一[1]。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病毒的积累可使品种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降低,对其生产造成严重危害[2]。因为大部分病毒不能感染马铃薯茎尖组织,通过茎尖脱毒,生产脱毒种薯用于生产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3]。马铃薯脱毒及组培快繁中所用基质和培养条件等关键技术方面的报道较多,但对下寨65和青薯168报道较少,本文既通过对马铃薯下寨65和青薯168两个品种进行脱毒及组培试验研究,为西部高原地区当家品种脱毒种薯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帮助。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采用当家品种下寨65和青薯168。 1.2 试验方法 1.2.1 催芽于11月中旬左右,挑拣表皮光滑、正常薯形、大小均匀、无病害和无损伤薯块,放置在有供暖的房间,室内温度 24 ℃左右进行催芽。在催芽前薯块正处于休眠期,采用0.05~0.l0 mg/l的ga3来处理薯块,浸没于ga3溶液中10~20 min,以打破休眠[4]。 1.2.2 种薯处理采用ms培养基,加入不同配比的激素,准备ba、naa、ga3、iba和iaa,由于激素在培养基中用量非常少,且不易溶于水,所以采用特殊的配置方法,配置成500 mg/l的溶液待用。当两个品种的种薯芽长到2~3 cm时,挑选生长健壮的芽,用清水冲洗芽部表面污物,在无菌操作室采用1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表面消毒,用最近制作的蒸馏水冲洗四五次,将表面消毒剂彻底清除,不同表面消毒剂处理时间见表1。 1.2.3 茎尖组织培养在解剖镜下剥取大小为0.30~ 0.50 mm茎尖生长点,置于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编号为ms1~ms12,另设不加任何生长调节剂的ms 培养基作为对照(ck),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见表2。 1.2.4 马铃薯脱毒苗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得到的无毒苗进行切段,每段带一叶,置于不同种类、浓度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

甘露醇抑制马铃薯脱毒瓶苗生长效果试验

甘露醇抑制马铃薯脱毒瓶苗生长效果试验 摘要:以MS全脱水培养基粉剂制备基本培养基,以庄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供试材料,研究甘露醇在马铃薯脱毒瓶苗生长及保存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0g甘露醇,能有效抑制瓶苗生长,常温下可以保存2个月,如果给予较低温度(10℃±1),则可以保存3~4个月。 关键词:甘露醇;马铃薯脱毒瓶苗;保存 近年来,庄浪县生产的马铃薯各级脱毒种薯已在本县及周边县市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该县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庄浪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我县的实施和“庄浪县陇原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马铃薯脱毒瓶苗的生产和研究也向纵深方向发展。根据我县生产实际,大量扩繁瓶苗时间为每年的2-7月份,至次年2月份,瓶苗陆续移栽出去,为瓶苗保存期,期间应转接1~2次,保持一定数量基础苗即可。为此,寻求一种保持瓶苗缓慢生长的方法,对我县马铃薯脱毒苗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庄薯3号脱毒苗;MS全脱水培养基粉剂;7cm高罐头瓶作为培养瓶。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①(CK),不加甘露醇;处理②,每升培养基加10g甘露醇;处理③,每升培养基加20g甘露醇;处理④,每升培养基加30g甘露醇。每升培养基称取40g MS全脱水培养基粉剂和相应的甘露醇,加1 000mL煮沸的开水,搅拌均匀分装于30个培养瓶中,常规灭菌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每瓶接20个单节茎段,置于温室内正常培养,每隔20d统计一次生长情况。各处理每次抽取5瓶掏出苗子洗净根部培养基,随机抽取10株统计生长情况。试验于8月25日进行。 2试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设计方案--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和试管薯的诱导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 称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和试管薯的诱导 实验时间2012-4-10至 2012-6-15 实验 室 生科院324 1.实验目的 ①熟练准确配制MS培养基母液和组培室常用的化学试剂,巩固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②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技术;了解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的过程,为脱毒种薯的生产提供必要的基础苗。 ③进一步熟悉配制培养基的步骤,能熟练准确配制培养基;掌握马铃薯试管薯 形成的条件,设计适合的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培养基。 ④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方法和技术。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1-1 MS培养基母液和常用试剂的配制 培养基是植物离体培养组织和细胞赖以生存的营养基质。配制培养基时,为了减少试剂称取时的工作量和少量称取时出现的误差,以及避免多种营养成分混合导致沉淀产生或相互反应而失去培养效果,预先要将各种营养成分配制为一定倍数的培养基母液,待使用时稀释到要求的浓度。母液的浓度为培养基浓度的10倍、100倍或更高。 实验1-2 马铃薯试管苗快速繁殖培养基的配制

将事先配制好的培养基母液按一定比例稀释至浓度为培养基中规定的使用浓度,再加入琼脂、蔗糖、生长调节物质等,制备成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实验1-3 马铃薯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利用适宜的培养基,诱导带有腋芽的马铃薯单节茎段进行芽生长和根再生形成单苗,从而达 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实验1-4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培养基的配制将事先配制好的培养基母液按一定比例稀释至浓度为培养基中规定的使用浓度,再加入琼脂、蔗糖、生长调节物质等,制备成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实验1-5 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 在培养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培养容器中(试管苗培养4-6周),加入液体的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培养基,置于全黑暗条件下即可诱导马铃薯试管苗结薯。 3.实验设备及材料 设备 冰箱、50ml三角瓶、500ml搪瓷杯、25ml量筒、1ml和5ml吸管、pH试纸(5.4~7.0)、封口膜、橡皮筋、扎口用棉线、药勺、称量纸、普通电子天平、移液管、量筒、烧杯、酒精棉球、小块纱布、已灭菌滤纸、枪状镊子、手术剪、解剖刀、已灭菌培养皿、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超净工作台等。 药品及试剂 MS基本培养基母液、马铃薯快速繁殖培养基、蒸馏水、75%酒精、蔗糖、

怎么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

怎么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 1、培育壮苗 组培苗本身的质量是决定移栽成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培育壮苗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具体做法:一是利用LED组培灯全自然光培养;二是在移栽前的最后一次继代中,不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培养,这样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培育出粗壮浓绿、根系发达的组培苗,移栽后容易成活。 2.1、基质的选择 移栽组培苗的基质常常是能否移栽成活和幼苗生长好坏的关键。基质选择的原则是疏松透气,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容易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滋生。移栽马铃薯组培苗常用的基质有珍珠岩、蛭石、河沙、过筛的腐殖土等,其中珍珠岩和蛭石虽通透性好,但成本较高,且浇水后易流动,对原原种的结薯有一定影响,而腐殖土则较难灭菌,易滋生杂菌。实践证明河沙是马铃薯组培苗最理想的移栽基质,它不仅通透性、保水性好,易于消毒,且对匍匐茎有较好的压实覆盖作用,很有利于结薯。

2.2、苗床和网棚的消毒 移栽前对苗床和网棚的消毒是提高马铃薯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如果不对苗床和基质进行消毒,则在无菌状态下生长的幼嫩组培苗移栽后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导致死亡,另外,生产脱毒原种的基本要求是对组培苗的移栽基质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所有的致病源。

3、移栽 在led组培灯培育出马铃薯组培苗继代扩繁后,在培养瓶中生长20天后左右为最适宜的移栽期。此时苗高达6~7cm,平均每株苗有5.8条根,根尖的颜色为细胞分裂旺盛的黄白色,平均根长2.96cm,叶片数有5~6苔,最大叶面积约0.48cm2。这种状态下的苗,移栽后易成活。如果苗在培养瓶中生长期过短,则苗细弱矮小,移栽后难管理,易死亡。相反,在培养瓶中生长期过长,则苗太高,移栽时易折断,且根系过长,变褐老化,不利于成活。另外,在组培苗出瓶时,要仔细洗去附在其上的培养基,否则残留的培养基会导致霉菌污染,同时,注意不要损伤根系和茎叶,避免病菌感染致死。

脱毒马铃薯实验

脱毒甘薯推广试验 甘薯兼有药用与食用,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和醇厚的口感,而且具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甘薯又“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并且具有其他的利用价值,能够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甘薯还有不同颜色,不同颜色甘薯含有不同成分比例的营养物质和稀缺元素,是营养佳品,且甘薯品种随着不断改善,口味也逐渐变得香软甜美。 脱毒甘薯应用是甘薯生产上一次重大的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之一。脱毒甘薯防止了一些病毒潜伏在甘薯里带给人们疾病的危害,脱毒甘薯的应用更是改变了甘薯家族的整个经济价值。 一、试验目的及意义 甘薯属无性繁殖,加上农户留种自繁和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导致出现品种混杂、中型退化、抗性差、产量低、品质下降等不适于甘薯食品加工的问题。为了让甘薯能给人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以及保健价值,本文通过对甘薯种植方式的改善方面着重讲述以期改变甘薯的传统种植和加工方式,进一步宣传脱毒甘薯。 二、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试验材料:利用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北京533品种为供试材料。 试验地情况:甘薯是四川主要农作物之一,试验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进行研究。由于在甘薯生长(3月~11月)期间,气候温暖,光照较好,雨水充足,适宜甘薯生长,因而四川甘薯具有很高的产量潜力。据我院试验,利用近年育成的优良新品种,在良好栽培条件下,甘薯净作鲜薯块单产潜力可达70~75t/ha,间套作单产可达45~50t/ha。 三、试验设计方案 通过对脱毒甘薯与未脱毒甘薯的种植对比,根据其产量、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口味等比较脱毒甘薯与未脱毒甘薯的不同,从而比较哪种甘薯对于人们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北京533品种进行两组试验,一组为北京533不进行脱毒技术处理(组一),另外一组为北京533进行脱毒处理(组二);其他试验条件(施肥量、施肥种类、灌水量、温度、光照等)、环境相同。再根据成熟甘薯的产量、病毒数量测试、淀粉含量、口味进行比较,如下图: 品种\测量对象产量(kg/亩)病毒种类及数量淀粉含量率(%)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摘要: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蔬菜及工业原料作物,其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性变劣,长势逐步减弱,产量逐年降低。马铃薯快繁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试管苗,应用种薯脱毒技术,培养无毒组培苗,在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耐贮藏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1]。 1 培养基的制作 1.1 培养基的配方 利用提供的母液和材料 MS+0.01mg/L NAA+3%蔗糖+0.56%的琼脂,pH 值为5.8,配置培养基1000mL,并均匀分装到24个培养瓶, 进行灭菌。具体配方材料见表1。 表1 培养基的配方材料 母液 浓度/扩大倍数母液吸取量(mL ) 称取量(g ) 大量元素2050.0—钙盐母液2050.0—磷酸盐溶液2050.0—铁盐 10010.0—微量元素10010.0—有机物10010.0—萘乙酸(NAA )0.1mg/L 0.1—蔗糖3%—30.0琼脂粉 0.56%— 5.6 1.2 培养基的配制 1.2.1 仪器、用具与试剂 (1)仪器:pH 试纸、电磁炉、高压灭菌锅。(2)用具:移液枪、移液管、量筒、容量瓶、培养瓶、玻璃棒、洗瓶、烧杯、搪瓷缸、镊子、钥匙、称量纸、胶头滴管、抹布、卷纸、标签纸。(3)试剂:配置MS 培养基的各种母液、激素母液、琼脂、蔗糖、蒸馏水、 HCl 0.1mol/L 、NaOH 0.1mol/L 。 1.2.2 培养基制作 (1)将配置好的MS 培养基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检查是否沉淀或变色,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母液。(2)用移液管移取各种母液,在移取时冲洗移液管,移取出后加入事先准备好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定容,然后加入熬好的培养基中。(3)称取蔗糖、琼脂然后融化琼脂,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直至琼脂全部融化及清撤见底,加入准备好的母液和蒸馏水。(4)混合培养基各个成分并定容,调整pH 值。用0.1mol/L 的NaOH 或HCl 液把pH 值调至5.8左右后,连续调3次所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用量值。加后一定要搅拌均匀。 1.3 培养基的分装 培养基合成后要趁热分装,1000mL 的培养基要分装到24个培养瓶中每瓶约 30 40mL 培养基。分装时要垂直向下,不要让培养基沾到杯壁上。然后快速地盖上盖子,盖子要拧紧。1.4 灭菌操作步骤 采用高压湿热法灭菌,在高压锅内加水至水位线淹没电热丝。将封装好的培养基、接种工具及需要的蒸馏水放入锅内,盖好锅盖接通电源,当压力升至0.05MPa 时用镊子打开排气阀排出锅内的冷空气,关闭排气阀。当压力升至0.1MPa 、温度为 121℃时维持15 20min 。让锅自然冷却,当压力为0时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和器具。注意:经高温灭菌后,培养基的pH 值会下降0.2 0.8,故调整后的pH 值应高于目标值0.5个单位。 2 马铃薯脱毒苗的制取 2.1 脱毒材料的选择 首先对进行脱毒复壮的马铃薯品种或材料进行田间株选和薯块选择。它不仅能提高脱毒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经过脱毒后的材料能否应用。最好是在生长季节选择具有原品种优良特性(包括株型、叶形、花色、成熟期等性状)的健康植株,并做好标记;植株生长健壮,无明显的病毒性、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症状;单株产量和大薯率高;薯块无病斑、虫蛀和机械创伤的材料[2]。 2.2 茎尖脱毒2.2.1 催芽及热处理 为提高脱毒效果,脱毒材料在进行茎尖组织剥取前,应进行材料的热处理,以钝化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秦晓萍 (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酒泉 730500)

马铃薯的脱毒技术

马铃薯的脱毒技术 【摘要】本文遵从马铃薯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包含内蒙古,甘肃,山西,天津等省,以及我国人民的偏爱,同时也出于自己家乡的种植实况,希望对马良书的脱毒技术的深入技术的学习,可以给自己的家乡带来一些实质的技术。特此对马铃薯的需求,退化,脱毒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马铃薯退化脱毒 马铃薯是我国四大粮食作为之一,目前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大约有500多万公顷,已经成为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在其繁殖过程中退化问题比较严重,症状是叶片卷缩,产量降低,实验研究表明,病毒浸染是其退化的根源。由于土豆在食品,工业,医药,化工等行业是重要的原料。比如我们常喝的酸奶里面的就加入了土豆变形淀粉作为增稠剂,冰激凌中70%都是土豆粉。在饲料工业中,甲鱼,鳗鱼饲料是漂浮在水中供鱼食用的,而饲料中土豆精淀粉就是最后的黏结剂。包括在造纸业中,土豆淀粉将纤维组织粘结在一起。就连石油钻井也离不开土豆,因为土豆的预糊化淀粉具有抗高温和耐高温和高压的特性,可以做钻井中的稠度稳定剂,能有效的控制泥浆水分的滤失。由此看来马铃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今天就把研究方向放在马铃薯的脱毒技术。我们先通过了解马铃薯的退化和病毒来源来进行“对症下药”。 1.种薯退化原因及病毒传播的途径 1.1种薯退化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多种病毒病.在我国马铃薯产区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毒和类病毒有: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A病毒(PV A)、马铃薯s病毒(PVS),还有一种类病毒一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Wd)。其中PVY、PLRV、PVX是危害马铃薯最严重的病毒。田间表现使植株矮小。叶片翻卷、花叶、皱缩。马铃薯品种种性退化,品质变劣,甚至失去种用价值,使马铃薯种薯退化。 1.2 种薯退化的危害 马铃薯病毒对植株的危害主要是阻碍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破坏叶绿体结构,改变叶型,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其他功能,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性降低,表现出花叶型、卷叶型和皱叶型症状,造成大面积的减产和直接经济损失,其程度最低在10%以上,最高可达90%。在生产中,马铃薯病毒病经常是由多种病毒混合侵染而造成严重减产,如PvY与PVX复合侵染可减产80%左右。据估计,全世界每年马铃薯生产由病毒造成的减产至少为20%,我国种薯退化所引起的产量损失在30%以上。马铃薯种薯的退化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一般海拔高、地理纬度高、气候冷凉地区或高寒区程度轻而慢,品种的优良种性保持的年限长,故生长上应用的年限也长;而低纬度、低海拔、气温高的平川地区则退化快,且严重,一个好的品种只能种植2—3年,有的甚至仅能种植1年。马铃薯病毒病犹如癌症,一旦感病就终身带毒,无法由药剂防治,必定会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降低,经济效益低下,使生产无法进行。解决种薯退化不仅是世

浅谈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马铃薯作为不少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了使品种退化减产的问题得以 有效解决,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技术受到重视,技术人员不断对其加强研究和实践,通过在不少地区的示范种植,也取得了显著的生产效果,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种薯;高产 一、种植管理措施 (一)种地选择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阔平坦的轻沙壤土或壤土地质,更适合于种植脱毒种薯,粘重地块、盐碱地、沙性大或涝湿地等地质不适合作为种植用地。 (二)轮作措施 轮作需保证三年以上,对于茄科作物,如:辣椒、番茄、茄子等,以及根类作用如:胡萝卜、甜菜等,都不宜用于轮作,可选择油菜或小麦等;同时设 置1000M以上的隔离区,在此范围内严禁种植茄科作物、其他马铃薯以及开黄花的作物,如油菜等;前一轮作物所残留的除草剂不能对种殖的脱毒种薯造成不利 影响,同时周边作物进行除草剂喷洒时,时也应避免其漂移危害脱毒种薯的种植。 (三)整地 采用休闲夏翻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深翻整地,此方式为最佳方案,其次可选择在秋季进行翻地,同时保证翻地深度不少于25CM;在春播之前还应再进行 一次,“平、净、深、碎、齐”是衡量整地质量的标准[1]。 二、施肥措施 高产栽培技术中需要对马铃薯进行施肥,同时也需与种植机械化作业、有机肥资源短缺以及生产成本过高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宜采用磷、氮、钾 配方进行平衡施肥;在播种时主要采用人种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整地阶段 和中耕阶段采用有机肥进行施肥和追肥,另外保持施肥总量在适度偏高的水浃, 不宜追求最大量。 (一)种肥要点 如是水肥条件较好的夏翻地地块,施肥量应控制667M2施以33-53KG化肥,在插种期,插种的同时施入33KG的肥料,其中包括尿素6KG、磷酸二铵 12KG、磷酸钾15KG[2]。 (二)追肥要点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翻二次地时再进行20KG的追肥,主要采用尿素4KG、 磷酸二铵6KG、硫酸钾10KG。 三、种薯措施 (一)催芽要点 在进行播种前10-15天,种薯出窖,或在15天左右采用白天薯容窖通风的方式,使种薯所处的温度条件达到并保持在15-20℃,有利于种薯出芽;日 光照射种薯出芽,使其变成紫绿色[3]。 (二)切种要点 当薯芽长至豆粒大小时,便可以进行采种处理。首先对中暑进行精选,将畸形、烂、病、伤的薯块进行清除;种块最宜重量保持在30克左右,不得大 于35g,小于25g; 种薯高产与种块的大小有关,但同时种块过大对种植成本造成 不昨影响;要保证种块薯肉厚实,并带有两个芽眼,处于皮面中间部位最佳,同

浅谈马铃薯脱毒快繁流程步奏及配方

浅谈马铃薯脱毒快繁流程步奏及配方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为茄科茄属作物.是全球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耐储运的特点,因此深受生产和消费者的喜爱。但在马铃薯生产中普遍存在种性退化的问题,而病毒侵染是马铃薯退化的根源。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所以病毒侵染后会世代相传,危害逐年加重。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解决马铃薯病毒危害,防止品种退化的有效途径是茎尖离体培养。通过茎尖离体培养培育脱毒基础苗,再通过建立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生产优良种薯是马铃薯高产、稳产、优质的可靠保证。 一脱毒种薯繁育工艺流程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二脱毒技术

2.1 脱毒方法 2.1.1 外植体选择及处理 外植体的选择途径一般有3条:①在生长季节从田间挖取植株种植在无菌的盆土中,温室内栽培,取其新长成枝条的芽;②从田间切取枝条,插入营养液中生长,取新抽生枝条上的芽;③块茎在室内发芽,芽经热处理(38℃)2周后再取芽。另外,定期给植株喷施内吸杀菌剂,如0.1%多菌灵和0.1%链霉素的混合液,可以有效提高灭菌效果。经过上述处理之后,要比直接取自田间枝条污染少得多。再加上茎尖分生组织又被彼此重叠的叶原基保护.只要仔细剥取,无须再进行消毒,就能得到无菌的外植体。但为保险起见,在切取外植体之前,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表面消毒,一般在5%次氯酸钠中处理8~10min即可。虽然顶芽和腋芽都能作为外植体,但顶芽的茎尖生长要比腋芽的快,成活率也高,所以一般取顶芽作为外植体。 2.1.2 剥离茎尖和接种 在超净台上的解剖镜(8~40倍)下进行茎尖剥离。解剖时必须注意使茎尖暴露的时间越短越好.以免超净台的气流风干茎尖。在材料下垫上一块湿润的无菌滤纸也可达到保持茎尖新鲜的目的。在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叶片和叶原基剥掉,直到露出圆亮的茎尖生长点。将带有l~2个叶原基的茎尖切下.接种到培养基上。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尤其是当芽未曾进行过表面灭菌时更要谨慎。 2.1.3 培养 对马铃薯茎尖培养来说,MS和white基本培养基都是较好的培养基,而且附加少量(0.1~0.5 mg/L)的NAA或BA或二者都加,培养效果更好。只有生长点的

脱毒马铃薯技术简介

脱毒马铃薯 马铃薯(土豆)主要是以块茎繁殖为主的作物,在生长期易被病毒侵染造成病毒性退化,且常受晚疫病、软腐病等多种病害威胁,使本属于高产作物的马铃薯常常不能高产稳产,所以必须种植脱除病毒的马铃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脱毒马铃薯是对茎尖脱毒后用组织培养(植物克隆)技术获得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是经诱导产生的试管薯或经扦插获得的马铃薯。用脱毒原原种播种,收获后获得的种子叫原种;使用原种繁殖的种薯叫原种一代;再用原种一代繁殖的叫原种二代;原种二代繁殖后就成为生产用种;生产用种播种后获得商品薯。 脱毒马铃薯与不脱毒马铃薯的区别是:脱毒马铃薯最大的特点是高产稳产,每亩可产2000——2500kg,最高产量可达到3500——4000kg,而不脱毒马铃薯的亩产才500kg左右。科学证明: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比不脱毒的可增产40%。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块茎小(1——10g),也称为微薯,因为种子小,农民购买后即可随身携带,运输方便,省下运费开支。用脱毒马铃薯生产的商品薯,由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等,许多国家除了将它作为粮食作物外,还有些国家把它当成健康食品。根据马铃薯食品加工要求的不同,也需要这样的脱毒马铃薯。因此从农业生产的方向还是市场前景看,种植脱毒马铃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左右,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我国种植面积7500万亩,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25%,亚洲的58%,中国即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我国仅内蒙、甘肃、云南、贵州和黑龙江五省区种植面积就达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内蒙大约800万亩、甘肃大约800万亩、云南大约750万亩、贵州大约750万亩、黑龙江大约700万亩。我国马铃薯种植平均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低制约了我国马铃薯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要想提高产量,现在人们已达成共识,唯有扩大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但现在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全国不到20%。马铃薯种植大省内蒙不到400万亩、甘肃不到200万亩、云南大约150万亩、贵州大约100万亩、黑龙江大约100万亩。马铃薯各种产品现在市场很好。商品薯由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等,许多国家除了将它作为粮食作物外,还把它当成健康食品。马铃薯食品加工的产品更是形形色色。无论从农业生产的方向还是市场前景看,种植脱毒马铃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脱毒马铃薯最大的特点是高产稳产,每亩可产2000—2500kg,最高产量可达到3500—4000kg,而不脱毒马铃薯的亩产才500kg—1000kg。科学证明: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比不脱毒的可增产40—200%。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块茎小(1—10g),也称为微型薯,种子小,农民购买后可随身携带,运输方便,省下运费开支。目前国内外脱毒种薯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种植脱毒马铃薯的要求,在国内脱毒薯的种植面积一般仅有当地马铃薯的10—50%,中国种马铃薯的大部分面积至今还没有种上脱毒马铃薯。主要原因是现在采用的原原种微型薯生产技术一次性实验设施和生产车间固定投入大、对生产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从培养试管苗到试管苗移栽网室锻炼,技术步骤繁杂,生产成本高,难于使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劳务投入到其许多关键的生产活动中去,以致于长期以来原原种微型薯产量低,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供应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每公斤价格高达50—200元;若从国外直接引进其价格更高。收获原原种微型薯后,必须还得生产原种种薯以及生产一级、二级、三级良种种薯,所需生产时间及周期长(1代田间种薯由试管苗种薯在田间种植,经一个作物生产周期后收获,2代田间种薯由1代种薯在田间种植,经第二个作物生产周期后收获,3代田间种薯由2代种薯在田间种植,经第三个作物生产周期后收获),严重制约脱毒马铃薯生产面积的迅速扩大,已成为国内外各地马铃薯主产区发展马铃薯这一大产业的一个

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技术

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技术 摘要:马铃薯脱毒苗扩繁及微型薯生产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作者通过对马铃薯脱毒苗扩繁、扦插炼苗、温湿度管理、提高结薯率等技术环节的研究,总结出了微型薯生产的一整套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温室扩繁;微型薯;生产技术马铃薯在种植中基本采用薯块做种,当马铃薯受到病毒感染后,病毒病危害性逐年加重,种性严重退化。培养马铃薯脱毒苗,进而培育出脱毒种薯,是解决马铃薯病毒病最有效的途径。笔者通过多年的种薯繁育生产实践,探索出了马铃薯脱毒苗快速繁殖及微型薯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技术,供广大农业工作者参考。 1 组培脱毒苗移栽 1.1 生产设施 组培苗在温室中移栽,温室风口安装防虫网,温室内沿宽用红砖铺砌成苗床,苗床宽度2 m,长度6.5~8 m,苗床深15~20 cm,苗床埂用砖错砌,宽度25 cm,配套晒水池,购置1台370 W水泵,农用喷雾器喷头,60 m左右1 cm粗细胶管及喷壶、水桶等。 1.2 铺覆基质 基质选用蛭石加入适量珍珠岩,经反复冲洗并消毒。将基质平铺于苗床中,大水浇透,基质表层每苗床撒施氮、磷、钾复合肥(20-10-20)500 g,浅耙,与基质混合均匀,用木板刮平,保证基质疏松。 1.3 组培脱毒苗移栽 1.3.1 移栽标准苗龄20 d左右,苗高10 cm左右,茎粗0.6 mm,叶片8片左右。 1.3.2 移栽方法将脱毒苗剪成双茎节茎段,用3 mg/LGA3加5mg/L NAA浸泡,然后按株距5 cm、行距lO cm栽植,栽植后用喷壶浇透定根水。移栽后加盖地膜,5 d后揭去。 2 扦插繁殖 2.1 准备工作 扦插繁殖在防虫温室中进行,设施准备和基质铺覆参照组培脱毒苗移栽标准。 2.2 扦插繁殖 脱毒苗移栽成活后,大约每25~30 d切段扦插繁殖一次。将成活的移栽苗留下一个节剪下后,剪成双茎节茎段,用3 mg/LGA 3加5 mg/LNAA浸泡,后扦插。 2.3 扦插苗定植 按株距5 cm、行距lO cm栽植,切段1节插入基质中,1节露在基质上面。栽植时压实基部,用喷壶浇透定根水。移栽后加盖地膜,5 d后揭去。 3 生产管理 3.1 水分管理 2 d浇1次水。用手深入到基质底部确定干湿,根据苗床干湿情况确定浇水量。浇水时间应在早晨10点之前。浇水量不宜过度以免引起烂苗。 3.2 温度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