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摘要: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蔬菜及工业原料作物,其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性变劣,长势逐步减弱,产量逐年降低。马铃薯快繁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试管苗,应用种薯脱毒技术,培养无毒组培苗,在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耐贮藏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1]。

1 培养基的制作

1.1 培养基的配方 利用提供的母液和材料

MS+0.01mg/L NAA+3%蔗糖+0.56%的琼脂,pH 值为5.8,配置培养基1000mL,并均匀分装到24个培养瓶,

进行灭菌。具体配方材料见表1。

表1 培养基的配方材料

母液

浓度/扩大倍数母液吸取量(mL )

称取量(g )

大量元素2050.0—钙盐母液2050.0—磷酸盐溶液2050.0—铁盐

10010.0—微量元素10010.0—有机物10010.0—萘乙酸(NAA )0.1mg/L 0.1—蔗糖3%—30.0琼脂粉

0.56%—

5.6

1.2 培养基的配制

1.2.1 仪器、用具与试剂 (1)仪器:pH 试纸、电磁炉、高压灭菌锅。(2)用具:移液枪、移液管、量筒、容量瓶、培养瓶、玻璃棒、洗瓶、烧杯、搪瓷缸、镊子、钥匙、称量纸、胶头滴管、抹布、卷纸、标签纸。(3)试剂:配置MS 培养基的各种母液、激素母液、琼脂、蔗糖、蒸馏水、

HCl 0.1mol/L 、NaOH 0.1mol/L 。

1.2.2 培养基制作 (1)将配置好的MS 培养基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检查是否沉淀或变色,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母液。(2)用移液管移取各种母液,在移取时冲洗移液管,移取出后加入事先准备好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定容,然后加入熬好的培养基中。(3)称取蔗糖、琼脂然后融化琼脂,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直至琼脂全部融化及清撤见底,加入准备好的母液和蒸馏水。(4)混合培养基各个成分并定容,调整pH 值。用0.1mol/L 的NaOH 或HCl 液把pH 值调至5.8左右后,连续调3次所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用量值。加后一定要搅拌均匀。

1.3 培养基的分装 培养基合成后要趁热分装,1000mL 的培养基要分装到24个培养瓶中每瓶约

30 40mL 培养基。分装时要垂直向下,不要让培养基沾到杯壁上。然后快速地盖上盖子,盖子要拧紧。1.4 灭菌操作步骤 采用高压湿热法灭菌,在高压锅内加水至水位线淹没电热丝。将封装好的培养基、接种工具及需要的蒸馏水放入锅内,盖好锅盖接通电源,当压力升至0.05MPa 时用镊子打开排气阀排出锅内的冷空气,关闭排气阀。当压力升至0.1MPa 、温度为

121℃时维持15 20min 。让锅自然冷却,当压力为0时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和器具。注意:经高温灭菌后,培养基的pH 值会下降0.2 0.8,故调整后的pH 值应高于目标值0.5个单位。

2 马铃薯脱毒苗的制取

2.1 脱毒材料的选择 首先对进行脱毒复壮的马铃薯品种或材料进行田间株选和薯块选择。它不仅能提高脱毒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经过脱毒后的材料能否应用。最好是在生长季节选择具有原品种优良特性(包括株型、叶形、花色、成熟期等性状)的健康植株,并做好标记;植株生长健壮,无明显的病毒性、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症状;单株产量和大薯率高;薯块无病斑、虫蛀和机械创伤的材料[2]。

2.2 茎尖脱毒2.2.1 催芽及热处理 为提高脱毒效果,脱毒材料在进行茎尖组织剥取前,应进行材料的热处理,以钝化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秦晓萍

(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酒泉 730500)

脱毒马铃薯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脱毒马铃薯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又名土豆、地蛋、洋芋、山药蛋等,在我国广泛种植。近年来马铃薯面积增加迅速,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要发挥马铃薯的增产潜力,需尽量满足马铃薯生长所必须的光照、温度和水分的要求,掌握种植、病虫害防治、贮藏等方面的技术。 本手册介绍的主要是大棚种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大棚种植主要有三膜和两膜两种种植模式。二膜种植模式是指大拱棚内覆盖地膜进行种植,三膜种植模式是指在大拱棚和地膜之间再搭制小拱棚或二层膜进行种植。 一、选地 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土壤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PH值不高于8.0)沙壤土或壤土。 2、选择前茬未种过茄科作物(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的地块为宜。 3、选择旱能灌、涝能排的地块。

二、拱棚的搭建 大拱棚的内茎宽度一般在6—12米之间,拱高1.8—2.6 米,每棚占地1—2亩,适当扩大每棚面积,可有利于保持棚温、提高马铃薯生长积温。大棚的拱架有钢结构、水泥结构、竹木质结构多种,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大拱棚应选择厚度0.06—0.12毫米的无滴膜,较薄的棚膜一般用一年,可保证有较好的透光度,促进马铃薯的早熟、提高产量,较厚的棚膜一般用2—3年,可节省种植成本。小拱棚的高度一般为1米左右、宽度为2—3米。二层膜高度一般离大拱棚顶部30—50厘米为宜,二层膜一般选择厚度为0.02—0.03毫米。 二、整地施肥 马铃薯的大部分根系分布在30厘米的土层中,因此冬前应深耕30厘米左右,冬耕晒垡,疏松土壤。深耕前每亩撒施有机肥(土杂肥,或腐熟的牲畜粪便)2—3方。 马铃薯生育期短,需肥量大,需集中施肥,化学肥料以底肥为主,播种前15—20天造墒,结合旋耕可同时撒施硫酸钾型复合肥50—100公斤/亩。 三、种薯准备 1、种薯选择 我国马铃薯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种薯感染病毒退化,退化的种薯大幅度减产,解决种薯感染病毒退化的唯一途径是种植脱毒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秦晓萍甘肃?酒泉 730500) 摘要本论文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蔬菜及工业原料作物,其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性变劣,长势逐步减弱,产量逐年降低。马铃薯快繁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试管苗,应用种薯脱毒技术, [1]培养无毒组培苗,在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耐贮藏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1 培养基的制作 1.1培养基的配方 利用提供的母液和材料MS+0.01mg/L NAA+3%蔗糖+0.56%的琼脂,PH为5.8,配置培养基1000ml,并均匀分装到24个培养瓶,进行灭菌。 母液浓度/扩大倍数配置体积(ml) 母液吸取量(ml) 称取量(g) 大量元素 20 50 — 钙盐母液 20 50 — 磷酸盐溶液 20 50 — 铁盐 100 10 — 微量元素 100 10 — 1000 有机物 100 10 — 萘乙酸(NAA) 0.1mg/L 0.1 —

蔗糖 3% — 30 琼脂粉 0.56% — 5.6 1.2 培养基的配制 1.2.1仪器、用具与试剂 (1)仪器:PH试纸、电磁炉、高压灭菌锅 (2)用具:移液抢、移液管、量筒、容量瓶、培养瓶、玻璃棒、洗瓶、烧杯、搪瓷缸、镊子、钥匙、称量纸、胶头滴管、抹布、卷纸、标签纸、 (3)试剂:配置MS培养基的各种母液、激素母液、琼脂、蔗糖、蒸馏水、 0.1mol/LHCL、0.1mol/LNaOH 1.2.2 培养基制作 (1)准备工作将配置好的MS培养基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检查是否沉淀或变色,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母液。 (2)移取母液用移液管移取各种母液,在移取时冲洗移液管,移取出后加入事先准备好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定容,然后加入熬好的培养基中。 (3)称取蔗糖、琼脂然后融化琼脂,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直至琼脂全部融化及清撤见底,加入准备好的母液和蒸馏水。 (4)混合培养基各个成分并定容,调整PH值。用0.1mol/LNaOH或HCL液把PH 值调5.8左右后,连续调三次所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用量值。加后一定要搅拌均匀。 1.3 培养基的分装 培养基合成后要趁热分装,1000ml的培养基要分装到24个培养瓶中每瓶约30,40ml培养基。分装时要垂直向下,不要让培养基沾到杯壁上。然后快速的盖上盖子,盖子要拧紧。 1.4灭菌操作步骤

马铃薯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遵义市凤冈县年产750吨脱毒马铃薯种薯 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建设单位: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遵义市凤冈县永和永华社区斑竹园组 单位法人:赵清天 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1.2项目建设方案 (4) 1.3投资结构及资金筹措 (5) 1.4项目效益 (6)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1.6综合评价 (6) 第二章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建设条件 (12) 3.1 项目区概况 (12)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4)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5) 4.1 市场分析 (15)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和进度 (17) 4.3市场风险分析 (17) 第五章建设方案 (20)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20) 5.3建设标准 (20)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1) 5.5设备方案 (22) 5.6 建筑方案 (23) 5.7节能减排措施 (24) 5.8实施进度安排 (25)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7) 6.1环境影响 (27)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8) 6.3评价与审批 (29)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30)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0) 7.2 经营管理措施 (31) 7.3技术培训 (31) 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2)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3) 8.1 投资估算依据 (33) 8.2 投资估算 (33) 8.3 资金来源 (35)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35) 第九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36) 9.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 (36) 9.2销售收入估算 (36)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分析 (36) 9.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37) 9.5不确定性分析 (37) 9.6财务评价结论 (38)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58)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58)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58)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60) 10.4新增就业岗位、助推脱贫 (60)

马铃薯主要病害

马铃薯主要病害 1.1细菌性病害 (1)马铃薯青枯病:英文名:Brown Rot Potato,病原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属单胞杆菌科Pseudomonadaceae、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国际上公认将青枯病病原细菌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寄生马铃薯的是小种1号和3号。小种1号的寄主范围很广,小种3号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马铃薯,其次是番茄,还有少数茄科杂草。青枯病是典型维管束病害,病菌从茎基部或根部伤口侵入,病菌侵入维管束后迅速繁殖并堵塞导管,妨碍水分运输导致萎蔫。10~40℃均可发病,一般酸性土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田间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急性萎蔫,枝叶仍保持青绿色时即枯死。有时在一丛马铃薯中,一株枯死而另一株仍保持健康。在病情发展较慢的情况下,也可见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发病植株茎秆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将病茎切下一段,断面直立插入蒸馏水中,数分钟后,从茎秆的切面流出黏稠脓形成的乳白色带状物。染病块茎的芽眼变浅裼色或褐色,将薯块沿横切,可见维管组织从脐部变色,严重时整个维管组织环状腐烂,不需要用手挤压,几分钟后块茎切面自动溢出污白色菌脓。病菌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侵入薯块的病菌在窖里越冬,田间亦可通过灌溉水、雨水、耕作工具、昆虫等扩大传染。带病种薯是此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2)马铃薯环腐病:英文名:Ring Rot Disease of Potato,病菌属棒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的密执安棒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变种或称环腐棒杆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 (Spieckermann&Kotthoff)。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田间发病一般在开花期以后。初期症状为叶脉间褪绿,呈斑驳状,以后逐渐变黄、变枯。叶片边缘也可变黄、变枯,并向上卷曲。由于环境条件和品种抗性的不同,植株症状有明显差异。地上部分染病有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症状。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色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植株倒伏枯死。块茎表面的症状在轻度为害时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皮色变暗或变褐,芽眼亦变色,但没有菌脓溢出。严重时表皮可出现裂缝。横切病块茎可见维管束变黄色或褐色。轻者只局部维管束变黄,呈不连续的点头变色;重者整个维管束环变色,病菌侵害块茎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组织,呈环状腐烂,故称环腐。当温度10~40℃时、土壤pH6.6~8.4发病较重。带病种薯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传染源。扩大传染的最重要途径是切块茎播种用的切刀。田间生长期间,病菌还可以经雨水、灌溉水等媒体传播。 (3)马铃薯黑胫病:病菌属欧氏杆菌属的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Erwin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tica(Van Hall)Dye。此病的典型症状是植株茎基中呈墨黑色腐烂。种薯带病原菌,土壤一般不带菌。田间除带病种薯外,还通过灌溉水、雨水或昆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18 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发病后期,茎基部呈黑色腐烂,整个植株变黄,呈萎蔫状,甚至倒伏、死亡。块茎发病一般是从连结匍匐茎的脐部开始,感病初期,脐部略变色,稍后,病部扩大并呈黑褐

脱毒马铃薯技术简介

脱毒马铃薯 马铃薯(土豆)主要是以块茎繁殖为主的作物,在生长期易被病毒侵染造成病毒性退化,且常受晚疫病、软腐病等多种病害威胁,使本属于高产作物的马铃薯常常不能高产稳产,所以必须种植脱除病毒的马铃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脱毒马铃薯是对茎尖脱毒后用组织培养(植物克隆)技术获得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是经诱导产生的试管薯或经扦插获得的马铃薯。用脱毒原原种播种,收获后获得的种子叫原种;使用原种繁殖的种薯叫原种一代;再用原种一代繁殖的叫原种二代;原种二代繁殖后就成为生产用种;生产用种播种后获得商品薯。 脱毒马铃薯与不脱毒马铃薯的区别是:脱毒马铃薯最大的特点是高产稳产,每亩可产2000——2500kg,最高产量可达到3500——4000kg,而不脱毒马铃薯的亩产才500kg左右。科学证明: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比不脱毒的可增产40%。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块茎小(1——10g),也称为微薯,因为种子小,农民购买后即可随身携带,运输方便,省下运费开支。用脱毒马铃薯生产的商品薯,由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等,许多国家除了将它作为粮食作物外,还有些国家把它当成健康食品。根据马铃薯食品加工要求的不同,也需要这样的脱毒马铃薯。因此从农业生产的方向还是市场前景看,种植脱毒马铃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世界马铃薯的面积一直保持在3亿亩左右,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从国家看,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我国种植面积7500万亩,占世界马铃薯面积的25%,亚洲的58%,中国即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种植国。我国仅内蒙、甘肃、云南、贵州和黑龙江五省区种植面积就达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其中内蒙大约800万亩、甘肃大约800万亩、云南大约750万亩、贵州大约750万亩、黑龙江大约700万亩。我国马铃薯种植平均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量低制约了我国马铃薯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要想提高产量,现在人们已达成共识,唯有扩大脱毒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但现在脱毒马铃薯推广面积全国不到20%。马铃薯种植大省内蒙不到400万亩、甘肃不到200万亩、云南大约150万亩、贵州大约100万亩、黑龙江大约100万亩。马铃薯各种产品现在市场很好。商品薯由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多种维生素等,许多国家除了将它作为粮食作物外,还把它当成健康食品。马铃薯食品加工的产品更是形形色色。无论从农业生产的方向还是市场前景看,种植脱毒马铃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脱毒马铃薯最大的特点是高产稳产,每亩可产2000—2500kg,最高产量可达到3500—4000kg,而不脱毒马铃薯的亩产才500kg—1000kg。科学证明:种植脱毒马铃薯种薯比不脱毒的可增产40—200%。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块茎小(1—10g),也称为微型薯,种子小,农民购买后可随身携带,运输方便,省下运费开支。目前国内外脱毒种薯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种植脱毒马铃薯的要求,在国内脱毒薯的种植面积一般仅有当地马铃薯的10—50%,中国种马铃薯的大部分面积至今还没有种上脱毒马铃薯。主要原因是现在采用的原原种微型薯生产技术一次性实验设施和生产车间固定投入大、对生产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从培养试管苗到试管苗移栽网室锻炼,技术步骤繁杂,生产成本高,难于使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劳务投入到其许多关键的生产活动中去,以致于长期以来原原种微型薯产量低,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且供应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每公斤价格高达50—200元;若从国外直接引进其价格更高。收获原原种微型薯后,必须还得生产原种种薯以及生产一级、二级、三级良种种薯,所需生产时间及周期长(1代田间种薯由试管苗种薯在田间种植,经一个作物生产周期后收获,2代田间种薯由1代种薯在田间种植,经第二个作物生产周期后收获,3代田间种薯由2代种薯在田间种植,经第三个作物生产周期后收获),严重制约脱毒马铃薯生产面积的迅速扩大,已成为国内外各地马铃薯主产区发展马铃薯这一大产业的一个

马铃薯病害及其防治汇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第一节概述在人类栽培的农作物中, 大概再没有比马铃薯更难以归类的了。它既是大宗粮食作物,又是重要蔬菜和工业原料作物;既是救灾、扶贫作物、又是高产、高效作物;既是大众餐桌上的的寻常之物,又是价格不菲的休闲食品。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足够能量和全部营养。 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稳定发展和限制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马铃薯病害多达百余种,一般因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70%以上。国内常见的病害有15 种,其中晚疫病、环腐病和病毒病通称“三大病害”。马铃薯病害主要有: 一、真菌病害: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炭疽病、红腐病、白霉病、灰霉病、湿腐病、皮斑病、茎腐病、丝核菌溃疡病、干腐病、枯萎病、黄萎病。 二、细菌病害:黑胫病、环腐病、软腐病、褐腐病、普通疮痂病、粉红色芽眼病。 三、病毒病害:卷叶病毒病、丫病毒病、X病毒病、A病毒病、M病毒病、S 病毒病。 第二节真菌病害 一、马铃薯晚疫病 1、症状: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病原: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de Bary 称致病疫霉属鞭毛茵亚门真菌。 3、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病菌喜日暖夜凉高湿条件,相对湿度95%以上、18—22C条件下,有利于 抱子囊的形成,冷凉(10 一13C,保持1-2小时)又有水滴存在,有利于抱子囊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温暖(24 —25C,持续5—8小时)有水滴存在,利于抱子囊直接产出芽管。因此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种植感病品种,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只要出现白天22r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 小时以上,夜间10,13r,叶上有水滴持续11 —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发病后1 0—1 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4、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有:抗青9—1、合作88等。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可因地制宜选用。(2)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3)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4)

马铃薯薯渣综合开发利用

第八章副产品马铃薯薯渣综合开发利用 马铃薯块茎在加工淀粉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渣滓,统称为薯渣,这些薯渣是经过全封闭逆流式淀粉生产线排出的,而且全封闭逆流式淀粉生产线,一般都采用取离子软化水洗涤、分离渣浆中的游离淀粉,从生产线离心筛[废浆脱水机]排出来的湿薯渣水分含量大约在87%-89%之间,其中,薯渣中大部分细胞壁里的结合水分大约在75%-76%之间,游离水分大约在12%-13%之间;从生产线排出的薯渣不与空气接触时,是没有任何污染的,实际很干净。在这些薯渣中含有结合淀粉大约在35%-37%之间[干基],游离淀粉大约在3.5%-3.7%之间[干基];在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每消耗一吨马铃薯大约需要排出0.138吨的湿薯渣[含水分按最低86%计算],如果薯渣不进行二次脱水,将难以贮存、运输,假如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对这些薯渣加以利用的话,一则污染周边环境,二来是企业一大负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薯渣再利用己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开发再利用正在不断研究和试生产中,例如,薯渣可以生产动物饲料,也可以发酵后生产菌体蛋白质湿饲料,还可以做有机农家肥料,因此,做好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副产物薯渣再利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可观的。 弟一节、国外采用马铃薯薯渣自然发酵做牛饲料 马铃薯淀粉加工副产物薯渣再利用最大的难题是脱水,副产物薯渣粒径[纤维]大约在1.5mm-1.9mm之间,它的纤维很细小,由于果胶的存在流动性很好,尤其是薯渣中细胞壁里所含的结合水分难以去除,所以,马铃薯薯渣的脱水与其它薯类纤维又有不同;在荷兰、德国、丹麦等大型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采用了两种不同功能的设备进行马铃薯薯渣的脱水,使薯渣得到了充分的再利用。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马铃薯是主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人们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常会发现马铃薯植株变矮、叶片失绿、长势衰弱、块茎变小、产量和品质下降,这就是马铃薯退化现象,主要是受一些病毒侵染所致。而脱毒种薯由于脱除了主要的马铃薯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从而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因此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一般种植脱毒马铃薯可增产40%左右,同时种植脱毒种薯田间病害发生率大幅下降,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所产商品薯为绿色健康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在应用脱毒种薯进行大田生产时,主要应掌握以下技术。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 1 选地与合理轮作 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以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好的砂质或轻壤土最好,选择与禾谷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避开马铃薯茬、茄科和块茎类作物茬口,前茬施用过豆磺隆、普施特、豆草特等长效除草剂的地块不宜种植。 2 深耕整地、蓄水保墒 马铃薯块茎在土壤中形成与膨大时需要排除同体积的土壤,所以它对土壤的孔隙状况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才能满足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和CO2的需要。所以,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在前作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深松耕,深度20—25cm,结合秋耕施入优质农家肥2000Kg,并及时耙地保墒。早春化冻3—5cm时再耙耱一次,这样便可为马铃薯生长创造一个疏松、墒足的土壤条件,以保证薯块膨大和抗旱高产。 3 选择优良的脱毒种薯 品种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不同的生产目的和市场需要进行选择。若以淀粉加工生产为目的,则应选择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如内薯7号、内薯5号、克新12号。若以城市郊区蔬菜供应为生产目的,则应选择早熟品种,如费无瑞它、旱大白、克新4号、东农303。若以油炸加工原料为生产目的,则应选择大西洋、内薯3号、夏波蒂。若以高产为生产目的,则应选择紫花白、克新1号、底西芮。 4 种薯处理 (1)播前催芽晒种:播种前25-30天将种薯出窖,放在室温15-20℃的散射光下催芽,块茎堆放2-3层为宜,不要太厚,经常翻动,使之发芽均匀、健壮,当90%块茎出芽时,在阳光下晒种,晒到紫绿色即可切块播种。

甘露醇抑制马铃薯脱毒瓶苗生长效果试验

甘露醇抑制马铃薯脱毒瓶苗生长效果试验 摘要:以MS全脱水培养基粉剂制备基本培养基,以庄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供试材料,研究甘露醇在马铃薯脱毒瓶苗生长及保存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每升培养基中加入30g甘露醇,能有效抑制瓶苗生长,常温下可以保存2个月,如果给予较低温度(10℃±1),则可以保存3~4个月。 关键词:甘露醇;马铃薯脱毒瓶苗;保存 近年来,庄浪县生产的马铃薯各级脱毒种薯已在本县及周边县市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该县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庄浪县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我县的实施和“庄浪县陇原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马铃薯脱毒瓶苗的生产和研究也向纵深方向发展。根据我县生产实际,大量扩繁瓶苗时间为每年的2-7月份,至次年2月份,瓶苗陆续移栽出去,为瓶苗保存期,期间应转接1~2次,保持一定数量基础苗即可。为此,寻求一种保持瓶苗缓慢生长的方法,对我县马铃薯脱毒苗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庄薯3号脱毒苗;MS全脱水培养基粉剂;7cm高罐头瓶作为培养瓶。 1.2试验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①(CK),不加甘露醇;处理②,每升培养基加10g甘露醇;处理③,每升培养基加20g甘露醇;处理④,每升培养基加30g甘露醇。每升培养基称取40g MS全脱水培养基粉剂和相应的甘露醇,加1 000mL煮沸的开水,搅拌均匀分装于30个培养瓶中,常规灭菌后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每瓶接20个单节茎段,置于温室内正常培养,每隔20d统计一次生长情况。各处理每次抽取5瓶掏出苗子洗净根部培养基,随机抽取10株统计生长情况。试验于8月25日进行。 2试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设计方案--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和试管薯的诱导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 称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快速繁殖和试管薯的诱导 实验时间2012-4-10至 2012-6-15 实验 室 生科院324 1.实验目的 ①熟练准确配制MS培养基母液和组培室常用的化学试剂,巩固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②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技术;了解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的过程,为脱毒种薯的生产提供必要的基础苗。 ③进一步熟悉配制培养基的步骤,能熟练准确配制培养基;掌握马铃薯试管薯 形成的条件,设计适合的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培养基。 ④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的方法和技术。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1-1 MS培养基母液和常用试剂的配制 培养基是植物离体培养组织和细胞赖以生存的营养基质。配制培养基时,为了减少试剂称取时的工作量和少量称取时出现的误差,以及避免多种营养成分混合导致沉淀产生或相互反应而失去培养效果,预先要将各种营养成分配制为一定倍数的培养基母液,待使用时稀释到要求的浓度。母液的浓度为培养基浓度的10倍、100倍或更高。 实验1-2 马铃薯试管苗快速繁殖培养基的配制

将事先配制好的培养基母液按一定比例稀释至浓度为培养基中规定的使用浓度,再加入琼脂、蔗糖、生长调节物质等,制备成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实验1-3 马铃薯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利用适宜的培养基,诱导带有腋芽的马铃薯单节茎段进行芽生长和根再生形成单苗,从而达 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实验1-4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培养基的配制将事先配制好的培养基母液按一定比例稀释至浓度为培养基中规定的使用浓度,再加入琼脂、蔗糖、生长调节物质等,制备成符合要求的培养基。 实验1-5 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 在培养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的培养容器中(试管苗培养4-6周),加入液体的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培养基,置于全黑暗条件下即可诱导马铃薯试管苗结薯。 3.实验设备及材料 设备 冰箱、50ml三角瓶、500ml搪瓷杯、25ml量筒、1ml和5ml吸管、pH试纸(5.4~7.0)、封口膜、橡皮筋、扎口用棉线、药勺、称量纸、普通电子天平、移液管、量筒、烧杯、酒精棉球、小块纱布、已灭菌滤纸、枪状镊子、手术剪、解剖刀、已灭菌培养皿、酒精灯、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磁炉、超净工作台等。 药品及试剂 MS基本培养基母液、马铃薯快速繁殖培养基、蒸馏水、75%酒精、蔗糖、

脱毒马铃薯实验

脱毒甘薯推广试验 甘薯兼有药用与食用,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和醇厚的口感,而且具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甘薯又“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并且具有其他的利用价值,能够制糖、酿酒和制酒精等。甘薯还有不同颜色,不同颜色甘薯含有不同成分比例的营养物质和稀缺元素,是营养佳品,且甘薯品种随着不断改善,口味也逐渐变得香软甜美。 脱毒甘薯应用是甘薯生产上一次重大的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之一。脱毒甘薯防止了一些病毒潜伏在甘薯里带给人们疾病的危害,脱毒甘薯的应用更是改变了甘薯家族的整个经济价值。 一、试验目的及意义 甘薯属无性繁殖,加上农户留种自繁和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导致出现品种混杂、中型退化、抗性差、产量低、品质下降等不适于甘薯食品加工的问题。为了让甘薯能给人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以及保健价值,本文通过对甘薯种植方式的改善方面着重讲述以期改变甘薯的传统种植和加工方式,进一步宣传脱毒甘薯。 二、试验材料及试验地概况 试验材料:利用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北京533品种为供试材料。 试验地情况:甘薯是四川主要农作物之一,试验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进行研究。由于在甘薯生长(3月~11月)期间,气候温暖,光照较好,雨水充足,适宜甘薯生长,因而四川甘薯具有很高的产量潜力。据我院试验,利用近年育成的优良新品种,在良好栽培条件下,甘薯净作鲜薯块单产潜力可达70~75t/ha,间套作单产可达45~50t/ha。 三、试验设计方案 通过对脱毒甘薯与未脱毒甘薯的种植对比,根据其产量、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口味等比较脱毒甘薯与未脱毒甘薯的不同,从而比较哪种甘薯对于人们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北京533品种进行两组试验,一组为北京533不进行脱毒技术处理(组一),另外一组为北京533进行脱毒处理(组二);其他试验条件(施肥量、施肥种类、灌水量、温度、光照等)、环境相同。再根据成熟甘薯的产量、病毒数量测试、淀粉含量、口味进行比较,如下图: 品种\测量对象产量(kg/亩)病毒种类及数量淀粉含量率(%)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马铃薯16种病虫害图 一直以来,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代表的马铃薯病害,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成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栽植马铃薯过程中除了这些病害,还有其他哪些病虫害?往下读,共梳理了16种。 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表现:受害叶片的叶尖、叶缘会出现暗绿色小病斑,边缘有灰绿色晕环,边缘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外缘会出现一圈白霉。

天气干燥时,病部会变褐干枯,质脆易裂。 病害严重时,病斑扩展到叶脉、叶柄和茎部,病叶枯死脱落。

被侵染的块茎最初出现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凹陷的暗褐色不规则病斑。 防治措施: 选择保护性药剂和治疗性药剂混合使用,合理安排间隔期。 保护性药剂:丙森锌、代森联、代森锰锌、噻唑锌、王铜、氢氧化铜。治疗性药剂: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氟啶胺等。 2.马铃薯早疫病 危害表现:病害可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征。 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病斑下的薯肉出现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 (2)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噁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马铃薯枯萎病危害特征:

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 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等。 4.马铃薯青枯病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成本与收益调查

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成本与收益调查 发布日期:2008/06/05 阅读次数:84 来源:定西市物价局综合科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工作指导原则,在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马铃薯产业更是我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一、生产现状 我市是甘肃省马铃薯的主产区,全国马铃薯之乡。我市地处甘肃中部,分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两个自然类型,干旱少雨,年均不足300毫米的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又很不均匀,春夏之交的“卡脖子旱”使许多高杆农作物不适宜生长,从这一气候条件出发,顺应自然规律,种植耐旱的马铃薯就成为调整种植结构的现实选择,而马铃薯具有加工增值高、耐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强、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等优点。 我市马铃薯种植已呈片带化、规模化发展,种植面积多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主

产区之一,安定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在我市形成了陇薯、渭薯、武薯、青海薯、甘农薯和外引专用薯等六大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品种系列,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良种和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形成了洮河、渭河、漳河流域川水区优质菜用薯和加工专用薯、南部高寒阴湿区优质菜用型和脱毒种薯、北部干旱半干旱区高淀粉型和外销商品薯三个特色鲜明的区域化分布基地。 2007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365.97万亩,总产量366万吨,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市粮食作物的61.20%、72%,占全省马铃薯播种面积、产量的37%、29%。全市农民人均1.37亩,由于受春旱的严重影响,单位面积产量仅为1000公斤,比2006年的1400公斤减产28.57%。 二、加工、生产、销售优势突显 (一)规模优势已经形成,基地规范化、集约化和订单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1、根据“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据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通过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不断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订单化生产的格局。从1996年提出“洋芋工程”到2007年底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由150万亩迅速扩大到366万亩,实现了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摘要:主要从培养基的制作、脱毒苗的制取、继代培养、培养条件、瓶装苗污染控制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为马铃薯快繁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蔬菜及工业原料作物,其国民经济意义十分重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在连年的栽培过程中,病毒或类病毒不断的侵染和积累,从而导致马铃薯种性变劣,长势逐步减弱,产量逐年降低。马铃薯快繁是在短时间内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试管苗,应用种薯脱毒技术,培养无毒组培苗,在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耐贮藏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1]。 1 培养基的制作 1.1 培养基的配方 利用提供的母液和材料 MS+0.01mg/L NAA+3%蔗糖+0.56%的琼脂,pH 值为5.8,配置培养基1000mL,并均匀分装到24个培养瓶, 进行灭菌。具体配方材料见表1。 表1 培养基的配方材料 母液 浓度/扩大倍数母液吸取量(mL ) 称取量(g ) 大量元素2050.0—钙盐母液2050.0—磷酸盐溶液2050.0—铁盐 10010.0—微量元素10010.0—有机物10010.0—萘乙酸(NAA )0.1mg/L 0.1—蔗糖3%—30.0琼脂粉 0.56%— 5.6 1.2 培养基的配制 1.2.1 仪器、用具与试剂 (1)仪器:pH 试纸、电磁炉、高压灭菌锅。(2)用具:移液枪、移液管、量筒、容量瓶、培养瓶、玻璃棒、洗瓶、烧杯、搪瓷缸、镊子、钥匙、称量纸、胶头滴管、抹布、卷纸、标签纸。(3)试剂:配置MS 培养基的各种母液、激素母液、琼脂、蔗糖、蒸馏水、 HCl 0.1mol/L 、NaOH 0.1mol/L 。 1.2.2 培养基制作 (1)将配置好的MS 培养基母液从冰箱中取出,检查是否沉淀或变色,避免使用已失效的母液。(2)用移液管移取各种母液,在移取时冲洗移液管,移取出后加入事先准备好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定容,然后加入熬好的培养基中。(3)称取蔗糖、琼脂然后融化琼脂,边加热边搅拌防止糊底。直至琼脂全部融化及清撤见底,加入准备好的母液和蒸馏水。(4)混合培养基各个成分并定容,调整pH 值。用0.1mol/L 的NaOH 或HCl 液把pH 值调至5.8左右后,连续调3次所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用量值。加后一定要搅拌均匀。 1.3 培养基的分装 培养基合成后要趁热分装,1000mL 的培养基要分装到24个培养瓶中每瓶约 30 40mL 培养基。分装时要垂直向下,不要让培养基沾到杯壁上。然后快速地盖上盖子,盖子要拧紧。1.4 灭菌操作步骤 采用高压湿热法灭菌,在高压锅内加水至水位线淹没电热丝。将封装好的培养基、接种工具及需要的蒸馏水放入锅内,盖好锅盖接通电源,当压力升至0.05MPa 时用镊子打开排气阀排出锅内的冷空气,关闭排气阀。当压力升至0.1MPa 、温度为 121℃时维持15 20min 。让锅自然冷却,当压力为0时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和器具。注意:经高温灭菌后,培养基的pH 值会下降0.2 0.8,故调整后的pH 值应高于目标值0.5个单位。 2 马铃薯脱毒苗的制取 2.1 脱毒材料的选择 首先对进行脱毒复壮的马铃薯品种或材料进行田间株选和薯块选择。它不仅能提高脱毒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经过脱毒后的材料能否应用。最好是在生长季节选择具有原品种优良特性(包括株型、叶形、花色、成熟期等性状)的健康植株,并做好标记;植株生长健壮,无明显的病毒性、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症状;单株产量和大薯率高;薯块无病斑、虫蛀和机械创伤的材料[2]。 2.2 茎尖脱毒2.2.1 催芽及热处理 为提高脱毒效果,脱毒材料在进行茎尖组织剥取前,应进行材料的热处理,以钝化 马铃薯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 秦晓萍 (甘肃省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酒泉 730500)

马铃薯种薯级别-屈冬玉

大力推进三代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提高 中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和生产水平 屈冬玉 谢开云 金黎平 庞万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 马铃薯种薯质量是影响马铃薯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世界上马铃薯产量较高的国家,其种薯质量也是较高的,例如荷兰、比利时、英国和美国等。我国马铃薯产量较高的省,如山东、辽宁和广东等省,“优质种薯”的利用和推广也较广泛。但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总体较差,真正优质的种薯引用比例很低,种薯问题是限制我国马铃薯产量最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种植者做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都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种薯质量问题。谢从华曾根据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4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即:超级原种(微型种薯)、一级原种、二级原种、一级良种生产体系;吕世安和柳俊等提出的二年体系或二年制种薯生产体系(吕世安等,2002;柳俊等,2006)、宁夏提出的“四位一体、一步到位”、贵州王怀利提出的“两级实施,一步到位”、河北马恢等提出的“脱毒马铃薯一步到位推广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三代繁育方式(农民购买原原种两年后出售种薯)、王梅春在甘肃定西种薯生产体系建设中也提倡三级繁育制(微型薯、原种和一级种)。 为解决种薯分级混乱和迅速提高我国马铃薯种薯质量,根据我国种薯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全面采用三代种薯繁育体系(G1-G2-G3),即从微型薯生产(G1种薯)开始,将微型薯生产得到G2代种薯再种植一年,得到G3代种薯,将G3代种薯用于商品马铃薯生产。并建议农业部尽快制定新的种薯繁育行业标准,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种薯分级问题 关于种薯分级,全世界都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甚至同一个国家内都有不同的分级体系,各级种薯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欧盟的种薯分级体系为三级种薯,即原原种(Pre-basic seed)、原种(Basic seed)和合格种(Certified seed)。但每个级别中又可能再细分成若干个级别,如原种中,不同国家分为1到4级不等,俄罗斯只有1级,为SSE级,而芬兰、瑞典、丹麦和法国又细分为4个级别(详见表1)。其中俄罗斯每个级别中不再细分,只是简单的分为:SSE级(相当于原原种)、SE(相当于原种)和E(相当于合格种薯),所以俄罗斯的种薯生产体系相当于我们所提倡的三代种薯生产体系。芬兰是种薯分级最多的国家,其中原原种就分为4个级,原种分为3个级别,合格种薯分为2个级别,种薯从SS级到B级,分成了九级:SS、S、SEE、SE、E1、E2、E3、A和B。 美国得分级体系更是复杂,不同州之间有不同的分级体系,见表2。 加拿大的分级体系不同于其他国家,自成一体,他们包括:原原种(Pre-elite),原种Ⅰ(EliteⅠ),原种Ⅱ(EliteⅡ),原种Ⅲ(EliteⅢ),原种Ⅳ(EliteⅣ),基础种薯(Foundation),合格种薯(Certified)。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 引言 马铃薯是位居小麦和水稻之后世界第三大重要农作物,更是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便宜且营养丰富的食品,也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各式快捷食品,因此,马铃薯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也成为社会文化水平的度量。[1]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1/4,总产量占到全世界的1/5,但是单产水平却排在了全世界的第92位,亩产960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其贸易状况不容乐观,其产品国际竞争力弱,出口以鲜薯为主,进口以高附加值的淀粉为主,贸易与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匹配。马铃薯产业是我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由于我国马铃薯生产主要集中在山多地少、自然条件艰苦的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马铃薯不仅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的主粮和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马铃薯国际贸易是延长产业链、增加小规模生产者现金收入并有利于西部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产业。国内学者对马铃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生产及种薯品种培育等方面,且研究成果大都较为分散。针对我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的文献比较欠缺,仅李勤志针对马铃薯产业进行了经济分析。

[2]关于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研究、马铃薯进出口贸易等专业性研究几乎没有。谢从华认为发达国家的马铃薯产业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而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因为对食物增长和膳食结构改变的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增长速度在粮食作物中处于前列,马铃薯国际贸易正保持快速增长。[3]因此,我国要在全球化的马铃薯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不仅要保持与资源禀赋相连的比较优势,还要培养马铃薯产业的后天竞争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化演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要看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前景;另一方面要看进出口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趋势、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马铃薯供给与需求分析 中国马铃薯供给前景 1.马铃薯的国内生产供给。马铃薯供给主要表现为马铃薯的国内生产及国外市场的进口。从生产上来看,中国马铃薯的生产栽培区域为4个: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西南一季作和二季作垂直分布区,各生态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较大。[4]其中,北方一季作区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区域,播种面积占全国一半以上,主要包括我国行政区划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是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平均单产最高的地区。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早、晚疫病 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块茎。受害叶生黑褐色、近圆形具明显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叶柄和茎秆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长圆形,黑褐色,有轮纹。薯块发病,表生近圆形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层。 晚疫病主要为害叶、茎和块茎。发病后叶部病斑面积和数量增长迅速,使植株以致全田马铃薯成片早期死亡,并引起块茎腐烂,严重影响产量。叶上病斑灰褐色,边缘不整齐,周围有一褪绿圈。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霉层,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块茎上的病斑褐色,形状不规则,微下陷不变软,切开后可见深度不等的锈褐色坏死斑,与健康薯肉没有整齐的界限。 防治方法:喷洒杀菌剂,及时对发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进行化学防治,逐步扩大范围。选用绿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绿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绿亨飓风70%烯酰?嘧菌酯1500倍,绿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每7-10 天左右喷药一次,共喷2-3 次。 马铃薯病毒病有3 种类型,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绿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此外还有复合侵染, 引致马铃薯发生条斑坏死。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选用绿亨30%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剂900-1200 倍液或绿亨6号,配合绿 亨天宝1500倍喷雾效果明显,病情严重时三者混配使用效果显著。 马铃薯青枯病发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 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块茎染病后,轻的不明显,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