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Beidou Location Based Service Platform
Kaiyuan ZHANG, Rendong YING, Peilin LIU, Wenxian YU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Email:happyeverydayzky@https://www.360docs.net/doc/5312890220.html,
Abstract: 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ing scientific industry, and will definitely be extended to Beidou, one of four GNSS systems, as an application. Supported by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we have developed a multi-functional LBS platform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ies, GPRS, thread pool and some other techniques. This platform provides the users with a easy to use and friendly user interface. With this platform, many applications can be implemented such as tracking of users and setting digital fence. By system testing and evaluation, the platform is shown to be stable, accurate and reliable. To some extent, it will be helpful to develop the Beidou system in application areas. Keywords: Beidou; LBS; service platform; thread pool; GPRS;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张凯渊,应忍冬,刘佩林,郁文贤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国,200240
Email:happyeverydayzky@https://www.360docs.net/doc/5312890220.html,
【摘要】位置服务相关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的科技产业之一,而北斗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 统,也必将重点拓展这一领域的应用。本文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基于WEB网络技术、GPRS 技术、线程池技术等,开发了多功能的位置服务平台,制定了一套内部服务协议,为用户提供了简单、 方便并且美观的界面,实现了北斗终端的实时位置监控、历史轨迹回放、电子围栏报警等基于位置的 应用服务,并预留了扩展接口以待后续增加新的功能。平台经过实际测试,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 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拓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北斗;位置服务;平台;线程池;GPRS;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 善,位置服务相关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科技产 业之一。基于GNSS卫星定位的位置服务,已在车辆 导航、车辆监控、特殊人群监护、贵重物品追踪等方 面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 大,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近些年来,我国第二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不断地成熟与完善,卫星系统日 趋完整,支持北斗信号的终端产品也在渐渐实现从军 用领域到民用领域的覆盖。如何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的优势,将北斗系统与位置服务紧密融合并使 北斗起到支撑作用,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推广、以及完善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位置服务除了需要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
资助信息:本论文由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及 北斗重大专项——北斗导航SoC设计与验证平台项目资助。
还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平台才能使其具体地实 现。目前,基于GPS卫星系统的位置服务平台已有比 较广泛的应用, 而基于北斗的相应服务仍未形成规模。 在国内外已有的位置服务平台中,也多是功能较单一 且比较依赖终端性能, 如文献[1]~[5]中的服务平台系统。 本文在这些基础上,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支撑,设 计并实现一个位置服务平台,满足多用户的连接,并 向用户提供位置监控、轨迹回放、电子围栏以及健康 监测、运动监测等多功能的位置服务,并由一套自定 义的内部服务协议支持后续多功能的扩展;在一些特 殊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功 能,实现高可靠、强实时、并且不受国际环境变化影 响的救援、指挥等功能,丰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位 置服务领域的应用实例,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拓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
2 系统概述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是整个位置服务系统的核 心(见图1),负责统一管理终端、接收北斗终端定位 信息、对数据进行解译和存储、根据具体的服务内容 进行相应数据处理、提供用户服务展示界面等一系列 数据处理和服务功能。由位置服务平台管理的北斗终 端包括北斗定位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北斗卫星 实现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和其他传感器信息(用于扩 展应用) 通过GPRS传输至位置服务平台, 传输的内容 由预设的内部服务协议确定。
心;前台包括基于javascript的浏览器端界面脚本和相 应的基于PHP的后端服务器, 以浏览器端脚本为核心。 具体如下:
Figure 2. LBS service platform overall structure 图 2.位置服务平台总体结构图
Internet
Figure 1. The overall system 图 1.整体服务系统图
位置服务平台最典型的应用服务场景为:北斗终 端根据接收到的北斗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 息定时传送到服务平台;位置服务平台接收北斗终端 发来的定位信息,将定位信息解译、转换,并存储于 服务器数据库中;当用户使用位置服务平台提供的服 务界面提出监控终端、轨迹回放等服务请求时,平台 的相应服务模块将提取相应的数据并进行处理,最终 将服务结果通过友好的界面呈现给用户。 除了定位信息相关的服务,位置服务平台也秉承 高扩展性的原则, 充分考虑与可能的其他系统的链接, 具备巨大的网络设备容量及信息处理能力, 并预留软、 硬件接口,使平台扩展简单易行。目前此位置服务平 台已扩展或计划扩展的应用服务包括电子围栏、健康 监控、运动计划、紧急情况救援指挥等多功能服务, 平台已预留了开放接口,未来将会有更多丰富实用的 应用服务在平台上实现。
后端服务器: 接收通过GPRS、 使用TCP/IP协议传 输的LBS定位信息和警报信息,进行数据解译,并将 其存入后台数据库中; 通过GPRS对终端相应参数进行 配置;执行基站定位和地址解译等附加服务操作。 数据库: 存储有终端上传的LBS数据和警报数据、 终端的注册数据、电子围栏数据等,以提供给前端 WEB显示和后台服务器查询所用。 用户界面:完成用户与平台的交互,提供用户 WEB界面,完成实时监控、轨迹回放、电子围栏以及 终端配置等各项功能。 前端服务器:连接前端显示和后端的部分,处理 用户浏览器端提交的请求,并根据不同的请求与后台 服务器、数据库进行交互。
3.2 平台内部服务协议
位置服务平台内部各模块使用自定义的服务协议 进行通信以及服务处理。服务协议以固定格式的报文 实现,通过TCP套接字传输。协议数据包结构如图3 所示。
3 平台设计与开发实现
3.1 平台总体结构
平台总体结构上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其 中后台包括后端服务器和数据库,以后端服务器为核
Figure 3.Message Structure of Protocol 图 3.协议数据包结构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
协议数据包结构包括四部分: 数据头(header):32比特,用于进行同步和终端识 别(数据头为终端临时注册号token时); 报文标识符(ID):8比特,用于标识不同的报文, 报文列表参见表1; 有效负载(payload):根据不同的报文标识符,装 载相应的数据内容; 校验码(checksum):为保证内部通信的可靠性和 服务的准确性,每条报文均以8比特的校验码结束。 本套内部服务协议具有效率高、可靠性好、可扩 展实时发布、能够良好应对数据完整性问题等优点, 并支持方便的后续功能的扩展。
Table 1. Protocol messages list
Class LNK UPL DNL ID 0xF0 0xF1 0x01 0x02 0x22 0x70 0x71 0x72 0x75 0x76 0x7A 0x7E 0x7F 0xA0 0xA1 0xA2 0xA3 0xAF Name LNK‐LIN LNK‐RPL UPL‐TRC UPL‐WRN DNL‐WRN CFG‐BSC CFG‐SWS CFG‐LPC CFG‐SUB CFG‐SMS CFG‐IPP CFG‐QRY CFG‐CFM EXT‐ADU EXT‐ADR EXT‐CIU EXT‐CIR EXT‐TST?
Figure 4. Backend receive and send process 图 4. 后端服务器整体收发流程
CFG?
图5和图6展现的是后端服务器分别处理终端服务 请求和前端服务请求的数据处理流程。在处理终端服 务请求时,后端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长度判断请 求是否结束,若未结束,则根据报文标识符确定下一 步进行解译处理(decode)或者是转发处理(forward); 在 经过校验码验证之后,正确的报文将转入各自相应的 处理模块进行数据解算和处理。处理前端服务请求与 处理终端服务请求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某些情况下 (如终端配置的服务请求),后端服务器还要搜索是否 有已连接的终端,如果没有已连接的终端,后端服务 器则需要调用短信模块,将配置信息通过短信方式发 送至终端。
EXT?
表 1.协议报文列表
3.3 后端服务器
后端服务器是整个位置服务平台的核心部件,它 要通过各种通信方式与终端、数据库、前端服务器以 及网络服务等进行交互,处理终端和用户界面的服务 请求,进行数据计算和服务处理。本平台的后端服务 器使用线程池技术,以满足大规模并发连接的需求。 当有终端或者前端服务器的连接请求时,后端服务器 从线程池中取出一个空闲线程,执行相应的操作;当 操作中遇到socket被关闭的情况时,操作退出,该线 程重新进入空闲状态;当线程池中没有空闲线程时, 后端服务器主动关闭新连接的请求,以保证已连接客 户的服务质量。线程之间的通信使用条件变量,通过 使用内部的查找表,保证各个操作的同步与协调。整 体收发流程如图4所示。
Figure 5.Data flow of processing terminal request 图 5 . 处理终端请求的数据流程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
Javascript和XML)技术,它使得WEB应用的交互方面 有了质的飞跃,提供了一种在页面无刷新的情况下与 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全新解决方案,可以临时 从服务器端取得信息并可以动态地写入网页局部区 域,从而使得原来缓慢的WEB应用可以像桌面应用一 样快捷。 前端服务器的典型工作流程(如图7所示):首先用 户在界面上登陆进入系统,通过点击网页按钮提出服 务请求,界面通过ajax方式将请求提交到前端服务器, 前端服务器根据请求的服务种类进行初步处理,选择 是否连接后端服务器或者数据库来进行深入处理。当 处理完成后,前端服务器服务结果通过ajax方式返回, 并在界面上进行动画或者其他相应的显示,一次服务 请求到此成功完成。
4 运行实例
本位置服务平台由北大重大专项——北斗导航 SoC设计与验证平台项目资助,目前已基本完成平台 的整体框架与基本功能, 可以安全稳定的无间断运行, 完成终端用户管理、终端实时监控、历史轨迹回放、 超速报警、低电报警、北斗信号盲区报警、地址解译、 多模定位显示以及电子围栏报警、健康监测等多种功 能。 图8所示为终端实时监控界面, 界面可以自动定时 刷新以获取终端的最新位置,并将其位置、速度、电 量等信息显示出来; 图9所示为历史轨迹回放界面, 可 以回放任意时间段的轨迹动画;图10所示为电子围栏 报警界面,围栏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绘制,当终端所处 位置超出围栏范围时,将启动报警功能。
Figure 6. Data flow of processing front request 图 6 . 处理前端请求的数据流程
3.4 前端服务器
前端服务器虽然不及后端服务器的处理任务之密 集, 但却是与用户直接交互的部分, 为用户提供简单、 美观而又丰富的服务界面,并把用户的服务请求转译 并提交给后端服务器,将用户与后端服务器有机的联 合起来。
Figure 7. Frontend Structure 图 7 . 前端总体结构图
在本位置服务平台中,前端服务器基于当前最流 行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PHP开发,而用户界面以WEB 页面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形式呈现,基于HTML和 Javascript语言开发,地图使用百度地图API,并使用 了Ajax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即异步
Figure 8. Terminal monitoring 图 8 . 终端实时监控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
北斗技术、GPRS技术、WEB网络技术等,实现了一 个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监控、轨迹回放、电子围栏等 多功能的位置服务平台,能够准确的对用户进行位置 监控,成本较低、结构简单、系统覆盖面广、使用维 护费用低,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用在 老人儿童监护、车辆管理、快件追踪、紧急情况救援 指挥等多个场合,作为北斗系统的应用服务,在一定 程度上推动了北斗在民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与推广。 下一步的工作可以针对已有的框架所预留的扩展接 口,增加更多实用的应用服务种类,使位置服务平台 能够更加完善。
Figure 9. History tracks replay 图 9 . 历史轨迹回放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1] Xiaolin Wang, Xiao Pang, Yingwei Luo. LBS-p: A LBS Platform Supporting Online Map Services. IEEE, 2010. [2] Jiho Kim, Jungyu Lee and Ohyoung Song. LBS Convergence Agent for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LBS Platforms. ICACT, 2009. [3] Jason C. Hung and Yueh Hsuan Lee. Constructing an Intelligent Travel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Location Base Service. IEEE, 2009. [4] 吴颖. 一种定位综合服务平台系统: 中国, 201210286071.3. [P].2012-08-13 [5] 刘跃忠.一种用于定位、信息服务和控制的位置 服务平台:中国,200820133033.3.[P].2009-05-06 [6] Baidu Map API: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2890220.html,/map [7] W3school: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2890220.html,
Figure 10. Digital fence warning 图 10 . 电子围栏报警
4 结束语
本位置服务平台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支撑,融合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会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军民两用。但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为打破美国的垄断,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2002年,欧盟启动了伽利略(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将在2008年投入运营,预计投资36亿欧元。2003年,我国与欧盟签署了有关伽利略计划的合作协定,目前双方合作项目已有14个。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首台GPS接收机以来,已成为GPS应用大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海域的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系统构成有: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800E和1400E)、一颗在轨备份卫星(110.50E)、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20纳秒的同步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其精度与GPS相当。工作频率为2491.75MHz,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达每小时540000户,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GPS不具备此项功能),精密授时的精度达20纳秒。 2007年2月3日,第四颗试验“北斗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这一系统目前共有四颗导航定位卫星,其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2月3日,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 中国向着努力开发一个堪与美国GPS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Galileo)媲美的定位系统又迈进了一步。“北斗”导航卫星通过“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凸显中国政府发展航天工业的决心。此前数周,中国用一种由导弹发射的“动能拦截器”击毁了一颗老化气象卫星,美国对此表示担忧。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英文名为“Compass”——的计划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官方一再拒绝透露意图。不过,最近的卫星发射,似乎是要加强一个相对不很精确的系统,该系统以2000年至2003年发射的三颗北斗卫星为基础。今年初将发射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08年能够覆盖中国全境和邻近国家部分区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将通过由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扩展到覆盖全球。它将类似于美国的GP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网络。 更为精确的定位,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将是一项重大财富。扩展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使用与伽利略系统相同的无线电频率,可能也会与GPS系统相同,在战时使敌方更难以干扰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可能会对伽利略系统的商业成功构成挑战。虽然中国是伽利略项目的合作方之一,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相关设施及商业应用研究方面投入了2亿欧元(合2.6亿美元),但中国正成为该 项目的一个潜在竞争者。

北斗综合服务系统服务协议

北斗综合服务系统服务协议

协议编号号 北斗综合服务系统服务协议

北斗综合服务系统服务协议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诚信、互惠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就乙方为甲方提供北斗运输信息客理平台和监控软件技术和报务的有关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资格 乙方,甲方必须具备企业法人或个体工商户从事经营的相关合法证照。 二、服务细则 1、乙方提供《北斗智能道路运输监控系统》监控软件,并提供产品合格证书和保修卡。 2、乙方根据甲方的监控需要为甲方建立道路运输北斗运输管理平台,甲方具有使用权。 3、乙方为甲方提供北斗智能道路运输监控系统

的软件安装、培训、升级和维护服务,甲方如需其它特殊功能开发由双方另行协商。 4、乙方为甲方建立的平台可管管、调度所属车辆;添加、修改、删除车辆;添加、修改其身及其下属公司帐户。 5、乙方提供的上述监控管理软件全部知识产权属乙方,在上述软件的基础上升级、新开发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仍属于乙方所有。 6、北斗监控平如服务功能: (1)定位、跟踪服务能定位车俩位置,并根据需要实时监控车辆运行,车载终端发送的位置信息应具有实时性,发送内容包括经度、伟度、时间和速度等。 (2)超速报警及统计服务车辆速度超过设置的最高速度时,平台能主动报警,由乙方进行相应设置且车辆报警数据能分时间段汇总统计和打印。 (3)平台和车载终端的通迅服务(需要车载终端苏能配置支持)。若车载终端配置显示屏,则车载终端可以合同号平台发送固定短信息,平台可以向车载终端发送短信息; (4)车辆运行历史轨迹回放中心保留二个月的

数据,可查询车辆运行的二个月的历史轨迹信息,在地图上重现其运行过程,并可打印轨迹。(如需更长时间的数据,可提前书面申请,在省级管理中心平台刻录数据中提取) (5)保险及维修保养提醒提供车辆保险及维修保养情况管理,按指定的时间提前对保险及大修、二级维护快到期车辆做报警提示。 (6)档案管理和车辆串线查询。 (7)报警数据统计、分时段汇总统计和打印。(8)能对车辆基本资料进行存档管理,并查询在各条路线上运行的车辆以及线路情况。 (9)能实现各级监控平台之间的互通,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 (10)本协议中为其提供服务的车辆是指甲方及甲方下属分公司的车辆、挂靠的车辆等。 三、设备及费用 1、乙方以一次性收取年服务费送北斗终端形式向甲方提供汽车北斗全球定位系统车载设备、甲方向乙方支付汽车北斗全球定位系统车载服务费用包括:平台使用费、软件持术支持费、终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如何定位和通信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如何定位和通信 对于北斗导航,目前来说只有行业相关的人对此导航系统有所了解,普通人们在生活中了解的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使用gps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普及性比较低,所以人们知道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目前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不管是专业领域的发展,也在不停的向民用领域延伸发展。 1、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自主研发的全球四大导航之一,此系统主要是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主要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主要包括主控站和注入站以及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简单的来说,卫星导航技术主要是利用一组导航卫星,来对地面、海洋和空间用户进行精准的定位。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时空、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的特点,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导航定位技术。 2、一代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 北斗卫星一代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是: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3、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四大功能 1)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目前在远洋航行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3)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 4)工作频率:2491.75MHz。 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每小时540000户。 4、二代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颗卫星,相比GPS,多出11颗卫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则主要的是军事用途,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 5、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未来 目前我国的导航市场主要是gps的天下,随着北斗的发展,更多的北斗+gps 产品出现,这对于用户来说是具有重大的好处,可以获得更加精准的定位导航服务。作为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专业的服务者,我们莱特不仅提供北斗导航定位设备,短报文通信设备,主要也在提供更多的导航教学设备,为北斗教学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预)要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通用规范(预) 2014.08.1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测量型终端(以下简称北斗测量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静态测量、后处理动态测量、RTK测量的北斗测量型终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标志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4857.5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 ?GB/T 5080.7—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5868—1995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船用无线电设备和海上导航设备通用要求、测试方法和要求的测试结果 ?GB/T 16611—1996 数传电台通用规范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9391—2003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 ?GB/T 20512 GPS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输出格式

北斗位置云服务平台操作手册

北斗位置云服务平台 用户手册 V 1.0 2013年12月18日

首次访问需知: 本系统适用于Windows 中文简体/繁体,浏览器适用于IE6、IE7、Mozilla Firefox,分辨率适用于800*600、1024*768;建议您使用IE6以上的浏览器,使用800*600及以上分辨率。 运行环境:.net framework 2.0,.net framework4.0

目录 1.系统介绍 (4) 1.1系统简介 (4) 1.2系统运行原理 (4) 1.3系统功能结构 (5) 1.4系统十大特色功能 (5) 2.功能模块描述 (7) 2.1GIS/GPS位置服务 (7) 2.2历史轨迹 (7) 2.3我的地图 (8) 2.4统计查询 (8) 2.5车辆管理 (8) 2.6参数设置 (8) 2.7用户管理 (8) 3.界面描述 (8) 3.1登录界面 (8) 3.2主界面 (9) 4.功能详细介绍 (11) 4.1GIS/GPS位置服务 (11) 4.1.1普通监控 (12) 4.1.2报警监控 (24) 4.2历史轨迹 (24) 4.2.1正常回放(和轨迹对比): (25) 4.2.2快速回放 (27) 4.2.3自定义点回放 (28) 4.3我的地图 (28) 4.3.1标注点(自定义点) (29) 4.3.2固定线路 (36) 4.3.3固定区域 (40) 4.3.4固定多边形区域 (46) 4.3.5线路查询 (50) 4.3.6物流查询 (59) 4.4统计查询 (60) 4.4.1里程报表 (61) 4.5车辆管理 (62) 4.5.1车辆基本信息 (62) 4.5.2车辆证件信息 (63) 4.5.3车辆保险信息 (64) 4.5.4司机证件信息 (65) 4.5.5司机IC卡管理 (65) 4.5.6车辆使用信息 (67)

北斗项目实施方案

北斗导航与位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实施方案 山西中自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概述 (1) 第二部分项目意义及必要性 (4) 第三部分项目实施规划 (8) 第四部分项目融资说明及投资预算 (10) 第五部分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1) 第六部分项目产学研用情况及发展规划 (15)

第一部分项目概述 随着我国北斗二号系统建成以及区域服务能力实现对东南亚区域的全覆盖,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已被国家列入发展新兴产业的“十二五”规划, 未来国家将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多项政策支持实施“大众工程”来推动导航产业快速发展,将以位置服务为主线,以汽车制造业和移动通信业快速发展为契机,重点推动卫星导航功能成为车载导航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标准配置,促进其在社会服务、旅游出行、弱势群体关爱、智慧城市等方面的多元化应用,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品的产业化,形成终端产品规模应用效益。 作为北斗卫星导航民用服务商的“山西中自星通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资金实力以及多年北斗项目建设与运营经验,拟与太原市政府合作,共同建设“山西北斗导航与位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配合国家卫星导航发展战略,探索积累北斗导航城市综合应用创新经验与模式,应对巨大的位置服务市场需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宗旨,推动北斗导航在太原城市建设中的综合应用,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北斗导航应用模式的成熟与发展,大幅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加速推动北斗导航产业的发展。 “北斗导航及位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北斗卫星导航为核心,以位置信息服务为内容,以位置服务产品、3S行业解决方案开发平台和终端产品开发平台为支撑,搭建北斗智导车辆位置服务平台,自行研制具有车辆OBD转接口的北斗智导接收机,以实现对各类车辆信息管理、实时监控、车辆调度以及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一方面促

北斗信息服务平台监控人员培训考试题

监控人员定期(季度)考核试题 第一季度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是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的责任主题。() A.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C.道路运输企业 D.私家车主 2、动态监控数据应当至少保存。() A.12个月 B.6个月 C.3个月 D.8个月 3、违法驾驶信息及处理情况应当至少保存。() A.6个月 B.3个月 C.1年 D.3年 4、监控员在设置客运车辆疲劳驾驶的限制时,应当符合客运驾驶员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 A.4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5、驾驶员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 A.1小时 B.2小时 C.4小时 D.6小时 6、驾驶员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7、每次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分钟,客车车辆夜间形式速度不得超过日间限速 %的要求。 A.20 60 B.60 80 C.20 80 D.60 60 8、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企业监控,联网联控原则。() A.电脑监控 B.政府监管 C.行为监管 D.道路监控 9、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泄露,删除,篡改卫星定位系统平台的和历史数据。() A.实时动态 B.人员动态 C.资料动态 D.道路动态 10、以下哪些车辆出厂时可以不必强制安装符合标准的卫星定位装置。() A.旅游客车 B.危险货物运输车 C.重型载货汽车 D.私家车 11、损坏卫星定位装置以及恶意认为干扰屏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的伪违、篡改、删除车辆动态监控数据的处元罚款。() A.1000~2000 B.2000~5000 C.2000~3000 D.3000~5000 12、道路运输企业未使用符合标准的监控平台,监控平台未接入联网联控系统,未按规定上传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处元罚款。() A.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B.3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中国北斗导航终端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北斗导航终端市场调研报告

前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15年相关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4000亿元。随着“北斗”系统逐渐向民用方面转化,投资机会显现。中国预计于2012年建成北斗亚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左右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今明两年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系统建设和应用发展非常关键的两年,这两年将陆续发射多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并开始在各个领域大量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发射了13颗卫星,系统建设当前已进入密集发射组网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又要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性最强、涉及最广、技术最复杂和建设周期最长的航天基础工程。这个系统能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服务,它是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和个人经验,仅作参考,请公司同事修改补充。

前言 (1) 第一章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行业发展分析 (4) 一、军用领域 (4) 二、民用功能 (5) 三、其它应用领域参考资料 (8) 第一节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地位 (10) 一、美国GPS系统(产业链成熟,应用广泛) (10) 二、欧洲GALILEO 系统(定位精度高、还未组网完成) (11) 三、俄罗斯GLONASS 系统 (12) 四、中国北斗系统 (13) 第二节北斗导航系统发展规划 (14) 一、发展路线图 (14) 第三节北斗导航系统优势 (15) 第二章中国北斗导航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16) 第一节国内北斗导航经济环境分析 (16) 一、2012年中国北斗导航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16) 第二节中国北斗导航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一、相关标准 (18) 二、相关政策 (19) 三、标准及相关分析 (19) 第三章国内导航产业现状分析 (20) 第一节GNSS产业链分析 (20) 第四章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应用分析 (36) 第一节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行 (36) 第二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 (36) 一、北斗导航产业链 (36) 二、北斗导航竞争态势 (37) 第五章应用重点市场—高精度GNSS市场 (38) 第六章应用重点市场—车载导航市场 (38) 第一节中国车载导航产业动态分析 (38) 一、首款3D导航GPS登陆重庆 (38) 二、GPS汽车导航进入宽屏时代 (38) 三、PND拓宽汽车导航仪市场 (39) 四、个人导航设备席卷汽车导航系统市场 (43) 第二节中国车载导航产业运行格局 (56) 一、中国汽车导航市场尚处于市场启动初期 (56) 二、GPS上下游合作模式改变 (60) 三、我国车载导航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发展 (61) 四、电子地图成车载GPS“瓶颈” (65) 五、前装和后装市场发展不均衡 (68) 第三节中国汽车导航企业运行现状 (68) 一、千家厂商混战车载定位 (68)

北斗终端与室内外定位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北斗多模行业手持终端与室内外无缝定位服务平台研制与产业化 项目申报单位(制造商):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联系人:柳进宇 联系电话:传真: 电子邮箱: 二○一三年二月一日 项目基本情况表

目录 一、项目研制背景 (9)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15) (1)行业对位置服务通信调度需求现状 (15) (2)卫星导航国外产业现状 (16) (2)卫星导航国内产业现状 (20) (3)室内外无缝覆盖定位技术发展现状 (22) (二)项目研制意义 (25) 二、项目研制内容 (28) (一)主要研制和示范应用 (28)

(1)项目研制目标 (28) (2)项目研制内容 (29) (3)项目应用示范内容 (33) (二)主要性能指标及先进性 (35) (1)主要性能指标 (35) (2)先进性 (41) 三、项目研制方案 (44) (一)技术方案 (44) (1)北斗多模卫星导航芯片OTrack-32A技术方案 (44) (2)项目终端技术方案 (49) (3)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61) (4)多媒体协同通信调度系统技术方案.....................69(二)关键技术及解决途径 (78) (三)项目研制基础 (86) (1)研制方北京东方联星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86) (2)应用方易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5) (3)项目研制相关基础 (104) (4)项目应用相关基础 (121) (四)研制进度及实施周期 (130) 四、项目投资测算 (132) (一)编制依据 (132) (二)投资规模汇总分析表 (132) (三)资金来源及使用范围 (135) (四)年度投资计划 (136) 五、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139) (一)合作模式 (115)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Beidou Location Based Service Platform
Kaiyuan ZHANG, Rendong YING, Peilin LIU, Wenxian YU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Email:happyeverydayzky@https://www.360docs.net/doc/5312890220.html,
Abstract: 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ing scientific industry, and will definitely be extended to Beidou, one of four GNSS systems, as an application. Supported by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we have developed a multi-functional LBS platform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ies, GPRS, thread pool and some other techniques. This platform provides the users with a easy to use and friendly user interface. With this platform, many applications can be implemented such as tracking of users and setting digital fence. By system testing and evaluation, the platform is shown to be stable, accurate and reliable. To some extent, it will be helpful to develop the Beidou system in application areas. Keywords: Beidou; LBS; service platform; thread pool; GPRS;
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张凯渊,应忍冬,刘佩林,郁文贤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国,200240
Email:happyeverydayzky@https://www.360docs.net/doc/5312890220.html,
【摘要】位置服务相关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的科技产业之一,而北斗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 统,也必将重点拓展这一领域的应用。本文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基于WEB网络技术、GPRS 技术、线程池技术等,开发了多功能的位置服务平台,制定了一套内部服务协议,为用户提供了简单、 方便并且美观的界面,实现了北斗终端的实时位置监控、历史轨迹回放、电子围栏报警等基于位置的 应用服务,并预留了扩展接口以待后续增加新的功能。平台经过实际测试,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 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拓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北斗;位置服务;平台;线程池;GPRS;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 善,位置服务相关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科技产 业之一。基于GNSS卫星定位的位置服务,已在车辆 导航、车辆监控、特殊人群监护、贵重物品追踪等方 面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 大,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近些年来,我国第二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不断地成熟与完善,卫星系统日 趋完整,支持北斗信号的终端产品也在渐渐实现从军 用领域到民用领域的覆盖。如何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的优势,将北斗系统与位置服务紧密融合并使 北斗起到支撑作用,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推广、以及完善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位置服务除了需要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
资助信息:本论文由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及 北斗重大专项——北斗导航SoC设计与验证平台项目资助。
还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平台才能使其具体地实 现。目前,基于GPS卫星系统的位置服务平台已有比 较广泛的应用, 而基于北斗的相应服务仍未形成规模。 在国内外已有的位置服务平台中,也多是功能较单一 且比较依赖终端性能, 如文献[1]~[5]中的服务平台系统。 本文在这些基础上,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支撑,设 计并实现一个位置服务平台,满足多用户的连接,并 向用户提供位置监控、轨迹回放、电子围栏以及健康 监测、运动监测等多功能的位置服务,并由一套自定 义的内部服务协议支持后续多功能的扩展;在一些特 殊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功 能,实现高可靠、强实时、并且不受国际环境变化影 响的救援、指挥等功能,丰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位 置服务领域的应用实例,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拓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通用规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通用规范(预)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以下简称为导航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和船舶使用导航型终端的研制和生产,也是制定产品规范和检验产品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 —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 GB/T —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 —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 GB/T 12267—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2858—1991 地面无线电导航设备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5842—1995 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技术要求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首次定位时间time to first fix TTFF 用户终端从开机到第一次解算出位置结果所需时间。通常包括用户终端初始化时间、测量时间、星历接受时间和定位解算时间。 重捕时间re-acquisition time 卫星信号重捕时间,是指接收设备在信号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条件下,短时间(30 s内)失锁后重新捕获卫星信号并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位置信息所需的时间。 电子地(海)图数据库map database for navigation 按特定格式存储的,并与导航信息有关的数字地(海)图信息数据库。通常与地(海)图有关的信息包括编码数据、航线计算数据、背景数据和参考数据等。 电子地(海)图匹配map matching 从定位模块获取到的位置(轨迹)与电子地(海)图数据库所提供的地(海)图的位置(路径)进行匹配来确定用户在地(海)图上位置的一种技术。 航线计算route calculating 利用电子地(海)图数据库所提供的地(海)图帮助用户行进前或行进中规划航线的过程。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设计方案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 三、技术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采用了多模块化、组合式优化设计,内置高性能芯片,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接口,充分利用系统平台、移动通讯网络、因特网络,将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卫星导航、油耗检测功能集于一体,通过无线数据通讯接口(GSM、GPRS、CDMA)和GPS接口,能与监控中心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移动位置的定位,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除具有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外增加了定位导航、监控跟踪、数据实时传送、油耗检测等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对车辆实时监管、调度,遇险报警远程网络监控,彻底改变了现有汽车行驶记录仪只能实地监管、事后监督的弊端;GPS/北斗2双模卫星定位模块,可以灵活配置信号处理通道工作于单GPS模式,或单北斗2模式,或GPS/北斗2混合模式;兼容目前现有的GPS单模定位,且能实现双模捕获、双模跟踪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因此,基于以上原理设计的卫星车载终端监控系统,大大超出了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具有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四、设计方案 (一)设计原则 1、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系统采用成熟的高新科技,以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实现需要的功能,保证系统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领先水平。 2、通用性和安全性相结合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均留有相应的通信接口,系统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在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安全性。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有严格的认证(司机卡身份识别)体制,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进行分级控制和限定。 3、安全可靠性 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考虑到非法用户及病毒入侵,数据采用纠错冗余技术)、技术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系统尽可能地采用成熟的技术、商品化的软硬件产品,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4、实用性 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使、简捷、高效为目标,多操作平台整体设计,统一操作,既充分体现快速反应的特点,又能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便于运输交通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统计信息和决策信息,便于执法部门的远程监督。 5、可扩展性 考虑到业务功能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求系统在结构、容量、通信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 (二)设计依据 1、多样化的完备的授权模式能够满足账户和权限管理上的各种需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公安部道路交通违法信息代码

北斗车载导航终端市场分析报告

北斗车载导航终端市场分析报告 中宇华星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2013年1月8日 目录 1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行业发展分析 (2)

1.1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地位 (2) 1.1.1美国GPS系统(产业链成熟,应用广泛) (2) 1.1.2欧洲GALILEO 系统(定位精度高、还未组网完成) (3) 1.1.3俄罗斯GLONASS 系统 (5) 1.1.4中国北斗系统 (5) 1.2北斗系统发展规划 (7) 1.3北斗系统优势 (7) 2北斗导航系统市场环境分析 (8) 2.1国内北斗导航经济环境分析 (8) 2.2国内北斗导航政策环境分析 (9) 2.2.1相关标准 (9) 2.2.2相关政策 (10) 2.2.3标准及相关分析 (10) 3国内导航产业现状分析 (11) 3.1.1北斗导航产业链 (11) 3.1.2北斗导航竞争态势 (12) 4国内车载导航市场现状分析 (13) 4.1GPS车载终端分析 (13) 4.1.1车载GPS定位监控应用 (13) 4.1.2车载GPS导航应用 (16) 4.2北斗车载终端分析 (17) 4.2.1 一体式终端 (17) 4.2.2 分体式终端 (19) 5公司车载终端发展方向 (20) 5.1 定位监控方向: (20) 5.2 纯导航方向 (20) 1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行业发展分析 1.1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地位 1.1.1美国GPS系统(产业链成熟,应用广泛)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

称,是世界上现唯一一个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有效、持续定位导航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起始于1958年美国军方的一个工程,1964年投入使用。20世纪70年代,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了新一代卫星定位系统GPS 。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已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 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C/A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100M提高到10M,这将进一步推动GPS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GPS市场的增长。 1.1.2欧洲GALILEO 系统(定位精度高、还未组网完 成) Galileo卫星导航计划是由欧共体发起,并与欧洲空间局一起合作开发的卫星导航系统计划。该计划将有助于新兴全球导航定位服务在交通、电信、农业或渔业等领域的发展。 2003年5月26日,Galileo卫星导航计划。Galileo卫星导航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图)来自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工程总投资:100亿元 工程期限:1994年——2020年 北京时间2007年2月3日凌晨零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中国自行研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

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定位系统之后世界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分为“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分别由4颗(两颗工作卫星、两颗备用卫星)和35颗北斗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中国在2000年至2007年先后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卫星,这种区域性(中国境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在为中国陆地交通、航海、森林防火等领域提供着良好服务。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日期火箭卫星轨道 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A 地球静止轨道140°E 2000年12月2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B GEO 80°E 2003年05月25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C GEO 110.5°E 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2月03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D GEO 86°E 第四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4月14日长征三号甲北斗-2A 中地球轨道(21500KM) 北斗二代首颗卫星

军用新型北斗卫星导航手持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 我国早在60年代末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夭折。在自行研制“子午仪”定位设备方面起步较晚,以致后来使用的大量设备中,基本上依赖进口。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体制研究。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3-5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的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够得到实现。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双星定位导航系统为我国“九五”列项,其工程代号取名为“北斗一号”。 双星定位导航系统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区域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现快速导航定位、双向简短报文通信和定时授时3大功能,其中后两项功能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所不能提供的,且其定位精度在我国地区与GPS定位精度相当。整个系统由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80度和东经140度36000公里赤道上空)、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用户机4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出站链路(即地面中心至卫星至用户链路)和入站链路(即用户机至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通用规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通用规范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型终端(以下简称为导航型终端)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和船舶使用导航型终端的研制和生产,也是制定产品规范和检验产品质量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42081992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 GB/T50 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T52 96、11990 船用导航设备通用要求和试验方 法· GB/T12858xx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 件· GB15842xx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终端通用技术要求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首次定位时间 time to first fixTTFF 用户终端从开机到第一次解算出位置结果所需时间。通常包括用户终端初始化时间、测量时间、星历接受时间和定位解算时间。 3、1、2 重捕时间 re-acquisition time卫星信号重捕时间,是指接收设备在信号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条件下,短时间(30 s内)失锁后重新捕获卫星信号并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位置信息所需的时间。 3、1、3 电子地(海)图数据库 map database for navigation按特定格式存储的,并与导航信息有关的数字地(海)图信息数据库。通常与地(海)图有关的信息包括编码数据、航线计算数据、背景数据和参考数据等。 3、1、4 电子地(海)图匹配 map matching从定位模块获取到的位置(轨迹)与电子地(海)图数据库所提供的地(海)图的位置(路径)进行匹配来确定用户在地(海)图上位置的一种技术。 3、1、5 航线计算 route calculating利用电子地(海)图数据库所提供的地(海)图帮助用户行进前或行进中规划航线的过程。 3、1、6 航线引导 route guidance用户沿着规划出的航线行进的过程。 3、1、7 机动引导 maneuver guidance在航线中遇到交叉口时,不是直行通过时提供的引导。

(完整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识简介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状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又称24小时轨道,指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在惯性空间中的自转周期,且方向亦与之一致,即卫星与地面的位置相对保持不变,故这种轨道又称为静止卫星轨道。一般用作通讯、气象等方面)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2012年左右,“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2020年左右覆盖全球。中国正在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已成功发射16颗北斗导航卫星。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导航系统是覆

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140°,北纬5°-55°。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对东南亚实现全覆盖。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介绍说 二、卫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