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漫谈》书评

《翻译漫谈》书评
《翻译漫谈》书评

《翻译漫谈》书评︱月旦评︱品乐书会

A Book Review to On Translation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翻译漫谈》一书,是由庄绎传编著的,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庄绎传,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历任北外英语系主任、副校长和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翻译实践和教学工作,曾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著作英文版的翻译和修订以及国内重要文件的英译工作,还从事外国文学作品的汉译和双语词典的编审工作。

一、《翻译漫谈》一书的由来

今年元旦假期间,我出差去了上海,大学毕业后已在上海工作的女儿陪我去了繁华的南京路。逃离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和女儿去了附近的一家外文书店,据说那是上海最大的外语书店。就在那里,我遇到了这本《翻译漫谈》。

淡黄色的封面,清新典雅,厚厚的约有450页,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籍都是有深度和高度的作品,再者,编著者也是我熟悉的英语专家。翻看了一下内容,甚是喜爱,可一看定价45.00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更不会打折。在亚马逊上一般会打到八五折的,我便找了个借口没有买下。

回来后没过几天,我突然收到了这本书的快递。原来是女儿在书店里拍下了这本书的照片,直接从网上给我买来了。我曾为女儿的有心和善解人意还高兴了好一阵子。

二、《翻译漫谈》使我获益匪浅

时至今日,我才把这本书断断续续细细读了一遍,尽管时间稍长了一些,但我自认为学到了这本书的真谛、名家真传。在我三十多年的英语学习中,这是我遇到的最实用,讲解也最透彻明了的翻译书籍。

1. 全书内容都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在实践的基础上写成的,自然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独具匠心,也是每一个翻译爱好者要极力学习的东西。

作者几乎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是通过一个个实例来讲解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以及如何写出地道的译文来,详细解释又为何这样翻译。同时,通过《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英译本,来分析学习优秀的经典译文。这些著作涉及到了我们国家的方方面面,也最贴近我们的生活,著作的英译本也最能代表汉译英的最高水平,值得我们国人研读。

2. 尽管有的书籍也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但大都重理论,只指出两者的不同,却不讲述如何运用,使之形成地道的文字。

我感到特别受益的就是如何做到避免中式英语,而作者就给出了详细的说明:替代、主谓、主从,在英译中要使用这三种方法。

英译汉时,如何理解、如何选词、如何安排句子;汉译英时,如何断句、并句等等都做了详述。

作者讲述的要点都是通过大量的例句来加以说明的,容易理解记忆,就像一位博学的老者娓娓道来,动听而又难以忘怀。

3.这本书也让我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说实话,在我30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许是我孤陋寡闻,还是首次遇到这样有趣恰当的论述。这也促使我写成了那篇《有趣的翻译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教授在其所著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的,同样由庄绎传教授翻译成中文,译本题为《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乔治?斯坦纳认为翻译包括四个步骤:信任(trust)、进攻(aggression)、吸收(incorporation)、恢复(restitution)或补偿(compensation)。

也使我开始由环境的不同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是该书中“《鹿鼎记》英译本学习札记”一文教授给我的知识,也便有了我的那篇《中西方文化之差别》。

“学习过翻译的人都知道,老外喜欢开门见山,写作时都是先说什么人做什么事,然后再说周围的环境。可我们国人喜欢转弯抹角,喜欢迂回,把周边的环境大加渲染、描绘,无非是为了引出一个人一件事来。”

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翻译漫谈》是翻译爱好者、学习者的良师益友,让你学到了很多在其它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三、一点拙见

如果我不自量力,真的要吹毛求疵找出这本书的一点不尽善尽美之处,那就是最后所附的两篇汉语的译文——《我和丈夫是怎样相识的》(汉译)和《大卫·科波菲尔》(汉译)选段。

这两篇汉译文章应是作者的译作,只是在没有英语原文的情况下,单纯去看汉译似乎对翻译学习难以有大的帮助,况且这部分占了40多页的篇幅,几乎占全书的十分之一了。在以翻译对比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书籍中,单单附上两篇汉语的译文,总觉得有点牵强。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翻译漫谈二:翻译最便于自学

翻译漫谈(二)翻译最便于自学 在各门课程之中,我觉得翻译最便于自学了。有些年轻同志总希望当面向名家请教,或听他们演讲,或与他们交谈,若能单独见面就更好了。但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而且不见得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实向名家学习,随时都能做到。那就是不要求面授,而是去自学,去研究名家的译文。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不看译文,自己先根据原文翻译一遍,然后拿自己的译文和名家的译文相比较,从差距中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弱点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翻译能力,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种方法:研究译文。将原文和译文对照研究,从中得到启发。 周煕良教授是我非常崇敬的一位译者,他不仅从事文学翻译,而且喜欢讨论翻译问题,发表看法。几年前,我拿原文对照着看,他译的英国作家高尔兹华绥所著《福尔赛之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话。 Those privileged to be present at a family festival of the Forsytes have seen that charming and instructive sight —an upper middle-class family in full plumage.译文是: 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派中上层人家的兴盛气象,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 原文charming and instructive是定语,和sight搭配,但译成汉语,若想保留这样的搭配是很困难的。译文把原文的定语放到后面去处理,语言就顺了。当然,放到后面,就不一定是定语了。 第三种方法:研究不同的译文。有些作品经不同的人翻译,便出现了不同的译本,而且都是很好的译本。例如《红楼梦》,近年来就出版了两个译本,一个是国内出版的杨宪益和他的夫人戴乃迭的译本,取名A Dream of Mansions,另一个是英国出版的David Hawkes的译本,取名The Story of the Stone。这两个译本都很好, 不少人做了对比研究。 更为可贵的是原译者提供的修订译文。把修订后的译文和原译文比较一下,看译者是怎样修改自己的译文的,往往可以看出许多问题.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这样开始的: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这段话,在杨宪益和戴乃迭译的Lu Xun Selected Works(1956,1980)里是这样译的: The layout of Luzhen’s taverns is unique. In each, facing you as you enter, is a bar in the shape of a carpenter’s square where hot water is kept ready for warming rice wine. 后来,在这两位译者译的Selected Stories of Lu Hsun(1960,1972)里,这段话就改为: The wine shops in Luchen are not like those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They all have a right-angled counter facing the street, where hot water is kept ready for warming wine. 为什么这样修改,译者没有说,我们也无法询问,只能自己揣摩。全段讲的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作业

如何理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 姓名:于际都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学号:142002010229 对以下四个论述题的回答要作为一个附件,在线发送给我,时间截止 点是本课程第九周上课前。附件名称为:“考试”加上“你的名字”,如:考试张三。另请特别注意,第九周上课必须到课,并且将此考试 答卷打印好,写名字和学号交给我。 1、结合你看视频,对本课程的任意三节课的内容加以详述,说明哪 些地方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大约500字) 在第一节课中,翟学伟老师先提到了过去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 为的方法,是在各个学科中分散地进行研究。而老师则是进行了一次 整合,从精神、文化、伦理、美学等方面研究上述问题。其研究特点为:以社会科学的方式进入,以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接着 又给我们梳理了本门课的十个专题。 随后就展开了第一专题的讲解。提到两大文明形态:农业文明和 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即乡土文明或称为农耕文化,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晚清之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文明形态。而 工业文明指向的是现代化,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生产资料极大交换 的市场经济。在现代化历程中,还不能说请当今的中国人具有那些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故而只能寻找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下中国人相对稳 定的心理与行为。

农业文明的本质特点是:人对自然的亲近;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人的智慧在于调整人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因为在农业文明下,人所需的物质资料全部从自然中获取,人想控制自然但却能力有限,只能尽力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工业文明的本质特质:人远离自然,活在人造的环境中;人的大多数生活资料来自于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人不停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至破坏自然,让自然想人低头;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人的自毁在于发明和制造,让自然中本来没有的东西,不可鞥的东西变成可能。从农业文明到现代文明,中国人正在从一种稳定走向另一种稳定,但目前处于过渡期的不稳定状态。 中国人在文明进程中的心态有四个方面:自从近代化依赖,开始有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晚清开始,向西方学习技术,办实业,继而学习西方政治与社会制度,最后大量接受西方文化思;整个过程体现了对落后挨打的焦虑,赶超的急迫心情以及洗刷屈辱的决心;迅速的工业化与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而中国人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农村空巢化,农业土地的侵占与侵蚀,生活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问题,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个人偏好发生深刻的改变等。 这是本门课程的第一节课,印象尤为深刻。我对老师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深度尤为赞服。老师不是拿教科书化的知识给我们讲解,而是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尤其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本

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从古至今,教育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等各方面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教育,在这个与日俱进的时代,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教育对政治的价值与意义,是推进我国建设民主政治的进程。马克思曾经指出:“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教育制度。” 这段话对于我们认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同样适用。我们知道政治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同时教育对政治也有反作用。民主的问题成为教育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知道,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即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参与对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列宁曾经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毛泽东也说过,民主的方法就是必须让人民“参与政治活动”。人民怎么才能参与政治活动,参与国家的管理呢?当然有各种条件,就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没有一定的文化、教育水平,是难于参加政治活动,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的。列宁在强调对工农的教育问题时,就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他还说过,在一个文盲的国家是不可能建设共产主义。列宁把提高工农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同实现苏维埃民主和克服官僚主义来纳西在一起。实践表明,列宁的意见非常深刻。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让人民群众参加选举、监督、管理等政治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政治水平。教育在这些方面也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广大群众的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民主政治建设

的重要条件。 第二,教育对经济的价值与意义,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强杠杆。人常说“贫穷的人(国家)的唯一出路,靠教育。”犹太民族的成功,在于教育,这是铁证;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教育促进的作用。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而教育又将作用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成为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同时教育是培养适合经济发展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十分紧密。它既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更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一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决于该国资本形成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说,教育发展的规律和速度,应当同国家资本形成能力相适应,量力而行,才能保证教育与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首先,通过教育,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人才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要求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智力、体制水平。普及教育(包括初等、中等教育)之所以受到一切发达国家的重视,原因就在于它能带动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牢固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是由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在提供专业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是人才短缺;而这恰恰是教育不发达的结果。愈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愈清醒地看到人才的意义,因而把教育提高到社会发展的头等地位。“教育先行”成为发达国家竞相采取的决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正在人

经典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不论是父母和孩子围坐在餐桌上共进晚餐,还是老师和学生相聚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内促膝谈心,这将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卷。然而,我们并不常这样表达,我们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许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温馨了。掩卷深思,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要学习的改变的还有很多很多。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分为十个章节,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希望每天会是平静的一天,没有叫嚷、争辩、战争。可是尽管如此,生活中还是充满了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突如其来的危机。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教师亦或是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因为语言像刀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在沟通中发生的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与孩子沟通应该学会把孩子像客人一样对待。 第一章分多个方面解释了和孩子对话的这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首先,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孩子们看似没有完结的十万个为什么并不是单纯的想获得大量的知识,他们想要得到的是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所以同孩子沟通应该理解到孩子提出的简单问题背后的真正用意。其次,与孩子沟通应做到换位思考,因为只有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 由此,我想到我的中学时代老师通常对有情绪怒气的学生的做法是:冷处理或者是立刻严厉的批评他。如果我作为老师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我想这样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是理解他的。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 除此之外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的是父母如何正确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这本书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爱是需要技巧的。只拥有爱是不够的,掌握大量的育儿常识也是不够的,自以为有了爱和知识就可以教育孩子的父母其实并不一定能使孩子

翻译漫谈三:翻译重在实践

翻译漫谈(三)翻译重在实践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留学法国,攻读法国文学和绘画,回国后将大量法国文学作品译成中文,介绍给国人。他在1957年给《文学报》写的一篇题为“翻译经验点滴”的文章里就曾说过:“翻译重在实践。” 要想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实践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的实践和间接的实践。 所谓直接的实践,就是自己亲身参加的实践,也就是自己动手翻译。一回生,二回熟,日积月累,第一手经验多了,做起来得心应手,翻译能力有所提高。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但自己能译的东西是有限的,从这种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也是有限的。因此,还需要借助于间接的实践。 所谓间接的实践,就是研究别人的译文。比如,一篇文章在手,准备翻译,这时先找一些有关的资料或同类文章的译文看一看,在词语和风格方面定会有所借鉴。常作翻译的人都会这样做。别人的译文是别人直接实践的产物,你看了别人的译文,就是从事间接实践。从总结经验的角度来看,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具有同等的价值。因此,有空的时候,找一些译文来,尤其是好的译文,加以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不过我还是要强调,只看别人怎样翻译,自己并不动手译,是不行的。我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编过一套翻译教程,有些学校办了辅导班。有一次,一位老师告诉我,他的学生只看我的书,并不作练习。我听了大为惊讶,连忙写了一片短文,登在《英语学习》杂志上。我说,学翻译犹如学游泳。只在岸边看别人游,或只听教练讲解,是学不会的。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庄绎 传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2005年3月18日于北京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我对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供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测试心理健康。该量表适用于2010年前使用。 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使孩子心理健康,家长首先要心理健康。家长怎么知道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呢?家长怎么知道自己有哪些心理健康的问题呢?家长可以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自我测试。 1: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构成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是由80个项目构成。(见量表) 指导语:下面是一些你近10天有关心理状况的题目,请仔细阅读每一道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一道题目上过多地思考。 每一道题目后面都有5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用程度的高低1、2、3、4、5来表示。 注意: ①每一道题目的后面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面画√。 ②每一道题目都要回答。 ③填完表后请你仔细检查一遍,是否每一道题都做了选择,如果有遗漏的话请补上;请你检查一下, 是不是每一道题目只选择了一个,如果有选择两个的话,请你更正过来。

2: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内容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包括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自包括8个项目,10个分量表的名称和包括的项目如下: (1)人际关系敏感 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主要反映被试者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等。 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包括10、14、23、31、49、53、71、79共8个项目。 (2)心理承受力差 心理承受力差分量表反映受试者容易感觉困难,容易受挫折,觉得学习与工作负担过重,难以承受,对环境脏、乱、差难以承受等。 心理承受力差分量表包括2、17、26、40、50、62、74、77、共8个项目。 (3)适应性差 适应性差分量表反映被试者对事、对人、对环境的不适应等问题。 适应性差分量表包括6、18、35、38、48、61、69、80共8个项目。 (4)心理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分量表表示被试者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公平,抱怨自己赶不上别人,看到别人有成绩自己生气,自己出力不讨好,对比自己强的人不服气等。 心理不平衡分量表包括8、15、24、39、42、54、63、72共8个项目。 (5)情绪失调 情绪失调分量表反映被试者情绪不愉快、情绪不稳定与控制情绪差等问题。 情绪失调分量表包括1、13、22、37、45、52、57、65共8个项目。 ( 6 ) 焦虑 焦虑分量表反映受试者对许多事情心烦,预感有坏事情发生,无缘无故紧张、心理烦躁、担心自己有病等缘无故紧张、心理烦躁、担心自己有病等。 焦虑分量表包括4、20、28、34、47、58、67、70共8个项目。 (7)抑郁 抑郁分量表反映受试者情绪低落,感觉事情忧愁,对事情不感兴趣,对前途感觉没有希望,生活没意思等问题。

爱的教育书评

《爱的教育》书评 暑假里,为了教育小侄女读书,我在书店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没想到,读着读着,我也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了。这才明白,这本17万多字的书,不仅是给孩子读的,也是写给父母写给老师的。《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 《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现在我眼前。《爱的教育》是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囱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从《爱的教育》中,我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其实爱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中那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

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这些孩子虽然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 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我们的教育,爱是它的源泉。但愿《爱的教育》朴素的文字能感动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受到洗礼、猛省,使更多的人珍惜身边的爱,付出更多的爱。

2017《心理、行为与文化》考试答案

《心理、行为与文化》期末考试 (为了方便大家查找答案,已将正确答案标红;下载文本后,用WPS或office 软件打开,利用里面的查找功能,将试题复制粘贴,点击查找,可快速找到答案)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一方面不要求回报的付出,另一方面可以不考虑还报的接受”是下面哪一类型交换的特点?() A、雇佣型交换 B、交易型交换 C、信用借贷型交换 D、单惠型交换 2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中,被称为“天伦”的关系不包括()。 A、父子关系 B、兄弟关系 C、夫妻关系 D、君臣关系 3心理文化学派认为,()是人类人生中最重要的集团。 A、自由结社 B、宗教集团 C、亲属体系 D、次级集团 4中国人的亲属关系形状是()。 A、点状 B、矩阵状 C、放射状 D、网状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身上有沉重的人情负担 B、中国人有强烈的义务感

C、中国人倾向于逃避人情 D、人情负担过重会带来负面影响 6《论美国的民主》一书的作者是()。 A、哈耶克 B、卡尔.马克思 C、萨特 D、托克维尔 7以下不属于文明造物的是()。 A、物质造物 B、社会造物 C、观念造物 D、情感造物 8中国家庭推崇的形式是()。 A、大家庭 B、小家庭 C、组合家庭 D、混合家庭 9“基本人际状态”一说的提出者是()。 A、泰勒 B、弗洛伊德 C、滨口惠俊 D、许烺光 10对伦人主义价值观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是伦人亲属关系的主旨 B、价值观是基于人的相互性而定的

C、推崇仁、义、礼、信 D、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个体性而定的 11许氏假说的重点是()。 A、分析人类意识 B、从亲属关系研究国民性 C、次级集团的研究 D、家庭主轴及其属性分析 12集团按其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下面哪两类?() A、初级集团和高级集团 B、中级集团和高级集团 C、初级集团和次级集团 D、高级集团和次级集团 13家庭的功能不包括()。 A、生育功能 B、生产功能 C、补偿功能 D、消费功能 14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上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15文化限制(满足)人的需要所需三系统不包括()。 A、输出输入系统

2013英语翻译网:翻译漫谈之怎样对待风格

2013英语翻译网:翻译漫谈之怎样对待风格 2013英语翻译网:翻译漫谈之怎样对待风格 说起风格,也许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的感觉。“风格”究竟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是不是只有文艺作品才有风格呢?许多人写文章讨论翻译中的风格问题,倒也的确大都涉及文学作品的翻译。风格能不能译,大体上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能译的。早在1922年茅盾就曾写道:“直译的意义若就浅处说,只是‘不妄改原文的字句’;就深处说,还求‘能保留原文的情调与风格’。” 1954年茅盾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道:“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样的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了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适合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

地再现出来。” 1980年茅盾在“《茅盾译文选集》序”中写道:“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将他的风格翻译出来。譬如果戈理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风格就不同,肖伯纳的作品与同样是英国大作家的高尔斯华绥的作品的风格也不同。需将一个作家的风格翻译出来,这当然是相当困难的,需要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除信、达外,还要又文采。这样的翻译既需要译者的创造性,而又要完全忠实于原作的面貌。这是对文学翻译的要求。” 这个意见是有人支持的。1961年刘隆惠在“谈谈文艺作品风格的翻译问题”一文中写道:“对于文学翻译,不仅要求通顺流畅,而且要求表达原作的风格。”他还说:“我认为风格并不是不能译,而是难译。其所以难是在于译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有认识风格的水平;其二是要有表现风格的能力。” 另一种意见认为风格是不能译的。1959年周熙良在“翻译与理论”一文中写道:“有人自诩翻译哪一个作家就能还出这个作家的面目或风格,我看这只是英雄欺人语;据我所知,就有翻译家对本文还不大能弄懂得,就大吹自己的翻译是旨在表现原作诗一般美丽的风格。依我看,对一个作家或者风格的认识也还是根据对作品本文的理解而来的,否则便是空话。教外国文学的人最喜欢谈风格,但是,对于一个搞

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

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 文/韩三奇 如果说,当下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恐怕没有多少中国人反对。当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中国时,中国人没有感到骄傲与快乐,中国目前积累的财富,让任何一个国家都留下口水,可是,中国人却感到身心疲惫。看看当下中国人的八大心态: 1.拜金 拜金是资本社会典型的特征,大多数人的心灵被财物异化,拥有金钱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吃饭穿衣之实用目的,金钱成为一个人价值观、信仰、理想、道德、亲情等一切人生内容的核心载体,它成为很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从官员到普通老百姓都在计算着自己的收入是不是一直在 增长,金钱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数字,而不是实用的交易工具。GDP必须天天向上,公司收入必须年年增长,而且为了GDP和收入,可以牺牲一切,比如矿工或员工的生命、水源、大气、身心健康等等。 越穷越光荣的时代已经彻底绝迹,金钱至上已经深入人心。普通人见面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收入多少,父母从内心最关心

孩子的收入高低,甚至拿收入高低跟别的孩子攀比,而很少关心孩子工作在外是否辛苦是否快乐,收入低的年轻人在父母、亲人、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亲情战胜不了金钱的诱惑。拜金心态掏空了整个人整个社会的灵魂,让人感受不到精神的活力,也让人活得没有尊严! 2.八卦玩世 “神马都是浮云”,是八卦玩世心态的典型写照。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都是狗屁,及时行乐是王道,倒也无可厚非。 整个社会充斥着八卦思维,很多人每天打开网页的第一件事情,是看热闹。围观一些无聊的明星八卦,关注那些道听途说的花边新闻。鲁迅说过,如果你在大街上吐一口唾沫,然后蹲下来看,不大一会儿,一定会围过去很多人,看看你在看什么,他甚至可以忘掉自己手头的工作。 3.怨气冲天 大到社会,小到家庭,到处充斥着抱怨与不满情绪,各种对立情绪不断积聚。 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己在教育上投入那么多,孩子却不争气。妻子嫌丈夫不努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丈夫怨妻子唠叨。学生抱怨老师打分低,老师指责学生不爱学习。

学习英语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 L+4R学习法 L: Listen R: Repeat Read Recite Retell 有两种人学英语会比较快 第一种人:基本零基础,有一点点词汇量,想学好,没方法,没走过太多弯路。 第二种人:有一定的基础,读写都可以,有几千个词汇量,就是说不出来,瓶径期就是不能井喷出来。 语法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学英语的核心就是听说。 如果看电视剧,电影过多的依赖于字幕,依赖情景,就容易造成听力障碍。(解释我们是听觉教学) 多听也未必能听懂,因为不是同级输入——无效声音输入法。 如何判定形成真正的英语思维——听到英语不需要翻译。 多说英语也不能解决不会说的问题,因为说的还是原来会的。 英语已经很好了,才能到国外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说的更好。 有外语环境也不一定就能说的好,因为没有人会无条件的教你,在那边学习会更贵。 英语思维——相当于声音的思维。(强化我们听觉教学法的意义) 一二三思维魔法 1、代表一个目标:心口如一!心里的想法能够用嘴表达出来! 2、两个基本概念:A.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如:外国人说四人帮(四个人就说是四人帮) B.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了解西方的价值观! 如:人与人不在一个世界里,会形成交流的障碍。 学习语言的精髓:学习文化与价值观! 一个人会很多种语言,他的状态将会international! 学习语言的三个步骤 一、Open your mouth and challenge your personality. 张开你的嘴,挑战你的性格。 练习方法:与人多交流。 如:Hello and Goodbye法 与30个人说过就不紧张了。 二、Better the quality of your conversation and practice more skills. 提高你的对话质量和练习更多的技巧。 激活有效的存货,修正语言的错误。 我们所知道的语法都是看出来的,而语言是要我们临空驾驭的。 有些句子是符合语法逻辑的,但老外永远都不会说。 学习语言的六种技巧: 1、How to define 如何定义 2、How to explain 如何解释

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分析南大第一次作业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农业文明: ?1、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2、人对自然的顺应性,并对自然现象有敬畏之心; ?3、人的生活节奏及其方式跟随自然界的节奏和速度来变化; ?4、人的智慧在于调整人的自身与自然的关系。 ?工业文明: ?1、人远离自然,活在人造的环境中; ?2、人不停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乃至破坏自然,让自然向人低头; ?3、人的生活自成系统,基本无需自然节奏的影响; ?4、人的智慧在于发明和创造,让自然中本没有的东西,不可能的东西变成可能。

如何用嵌套的视角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人的心理、行为? ?答: ?用嵌入的观点来看待儒家思想,首先看到的是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儒家思想的重心是在官和家里面建立它的秩序。中国人的一生加本身就在家庭中,若能把家庭的秩序建立好,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最稳定的社会。中国人是在家中生活,儒家思想将其一切重心都放在对家庭秩序的维系上,维系的核心是孝道。对孝进行扩展即儒家所关注的五伦关系。对家中秩序的遵守也会引起对官场秩序的遵从。儒家的重要性是在于儒家讨论官家的秩序。儒家的五伦包括:第一,最为重要的,是从孝的原始状态中建立的父子关系;第二伦即夫妻;第三伦,兄弟;第四伦,君臣; 第五伦,朋友。这就是第一个特点,即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其延伸。五伦关系的第二个特征是父子、夫妻、兄弟、君臣皆为不对等关系,只有朋友是对等关系。在一个重视秩序和等级秩序的社会,只有不对等的关系才能起到稳定秩序的作用。最后一个特点,因为有不对等关系,才在中国看到了权威的重要性。不对等导致中国社会是靠权威来建立秩序的。权威的两种分类:靠先天性建立的权威以及靠后天性建立的权威。先天性权威与后天性权威相比较,先天性权威在传统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上更占据主要的位置。中国人倾向于在先天性上建立权威,而今天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倾向于在社会性中增长权威,这便是反差。在此种层面上可以观察中国人的变化。

简述 STEAM 教育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价值,分析当前 STEAM 教 育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挑战。

(1)简述 STEAM 教育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价值,分析当前 STEAM 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挑战。(2)以学科关键能力为观察点,设计一份课堂观察记录表。二选一作答即可。 答:(1)1.1 什么是 STEAM 教育 STEM 教育理念首次出现于 2006 年,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竞争力计划》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培养其科技理工素养。 STEAM 教育是在 STEM 的基础上与人文、艺术等学科的整合,该理念提出不光要考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还应该用美学、社会学这些角度看待这些学科。通过 STEAM 教育,增强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并在创客教育中将创造力表达出来,形成一个素质教育与创新实践融合的闭环。随着理念的完善,创客教育已经渐渐融入 STEAM 教育理念中,成为其中一种分支和实践方法。 1.2 普及 STEAM 教育的意义 STEAM 教育对于知识密集型经济的重要影响不断凸显,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领域的技能人才缺口日益扩大。STEAM 专业人才对各国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先机,促进制造业的智能升级具有关键作用。发展 STEAM 教育有助于各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人口减少、填补技能劳动力缺口,促进经济良性发展;更能够助力新兴经济体抓住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发展契机,在新兴产业领域抢占先机,实现经济上的飞跃和赶超。对于所有国家而言,STEAM 教育的发展涉及基本的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关乎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民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2.背景情况 2.1 科技发展倒逼教育改革 新时代人才需求背景下,应试教育转轨素质教育进程加速,政策改革决心已显:从 2015 年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及 STEAM 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开始,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相关文件频频出台,改革行动速度明显加快。 3.风险提示 (1)市场发展不及预期发现 STEAM 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当前我国STEAM 教育培训的渗透率仅为 1.5%左右。未来市场增长的空间主要在于渗透率的提升,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的核心逻辑在于 G 端政策推广力度空前和 C 端家庭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国家教育政策鼓励校外发展素质教育作为校内教育的有力补充,而非强化应试教育。如果渗透率提升不达预期,可能导致 STAME 教育市场发展不及预期。 (2)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的风险 STEAM 教育属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新兴领域,目前近 90%的项目依旧分布在 A 轮及之前,即便是目前暂时领跑的头部企业,大部分其规模和体量也都不大,还处于尝试各种商业模式的阶段,营收规模化和利润规模化拐点还没有到来,持续经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充满不确定性,加之资本短期大量涌入,行业竞争加剧。若企业无法根据市场发展的变化、客户需求及时调整商业模式、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甚至失败的风险。

教育书籍读后感

玫瑰,教育的理想之园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义。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99朵”是“天长地久”。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 ——摘自《玫瑰与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常常为自己的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我自知自幼农村长大,没有书香的熏染,师范里自己倾心于玩耍,而对图书馆比较陌生,工作以后,才知道什么叫浅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 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羡慕过李吉林童话般优美的文字,倾心过于永正幽默而活泼的课堂,感叹过支玉恒的四两拨千斤,震撼于李镇西的民主教育……现在,面前放的是一本《玫瑰与教育》。 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这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通过眼睛,我们有了想了解她内心的愿望,更多的是疑惑:被说三道四、世人表面热心其实漠然的教育怎么和这么美的字眼、这么美的形象“玫瑰”联系在了一起? 于是,在她高雅的“清谈”中感受其深深的“忧患”,随她走进“听说读写的背后”,聆听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伴着她的行踪,“管窥”一下“日本”的教育状况,“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领略一道道文化风景…… 窈然回首,“玫瑰”与“教育”的含义及关系已渐清晰。原来是因为有了激情的阳光和思想的空气,玫瑰才长久地灿烂在教育的四季里——芬芳四溢。 一个女性,能做到除工作之外,全部时间几乎都在看书和写作上,这是怎样的一个女性?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 按我的阅读心习惯,看完一个人的一本书,我是要尽量找他的全部著作的。一朵玫瑰将我引向整个玫瑰园。于是,又得以欣赏一簇“玫瑰”:《听窦桂梅老师讲课》、《激情与思想》、《创造生命的课堂》,接着又在线观看了她的一些课堂录像和演讲实录,这是怎样的一片让人怦然心动、心潮澎湃的园子啊!这是我们理想教育的园子呀! 玫瑰堪称大家,因为她有大心境,大气魄。 “玫瑰”是窦桂梅的网名,其实是窦桂梅的化身——外表美丽而内在芬芳。或者,在她的眼里,教育本身就是开不败的玫瑰花。 《玫瑰与教育》一书最后一页,窦桂梅引用狄金森的一句诗:“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让我飞翔的是一本书。”因为她的《玫瑰与教育》,我想把这句诗改写一下: 跳着舞过平凡的日子,让我走进玫瑰的理想教育之园。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教师的20项修炼》为三篇“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本书没有用枯燥的理论,没有艰涩的专业名词,而是用和风细雨般的的细节,润物细无声式的魅力,令人感动,触动我们久已死水一滩的心灵,引领我们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 一、和煦的笑容。 教师的微笑如春风化雨,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增加师生间的凝聚力,增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于是,我努力地微笑着走进教室,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微笑着鼓励学生探究知识,大胆提问,学生遇到难题,我微笑地对他说:“别着急,再想想,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在耐心的等待中,学生终于解决了难题。教师应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微笑着等待孩子的成长。可见,微笑有着无穷的教育魅力,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应带着微笑走进教室,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给学生一份好印象。 二、积极的反思 “经验+反思=成长”是教师的成长规律。教师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在平时工作中,养成发现问题,捕捉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反思后再指导实践。读了郭教授的文章,我感到自己的反思,只停留在教学层面,今后我还应将教学反思深入到教育领域的价值观和教师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人格魅力。因为教师的反思是新型教师的必备能力。 三、无声的宽容 宽容是无声的教育,但决不是纵容,教师的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修养;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态度,它要求教师真心地关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多一点理解和包容,多一点微笑效果会好一些。小学生的观念习惯理解能力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失误也不足为奇,孩子犯了错,愿意改正,我们就应该宽容他们,给他改正的机会。 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不是机器人,学生是活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怎样靠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怎样把知识传递给他们,这需要教育的艺术,需要老师的教育技巧,深入钻研和思考,使他们在自己的知识阶梯上,自信地向上前进。 《教师的20项修炼》的一篇篇精妙论述,让我的内心一次次受到触动,引导我不断地修炼自己。今后每天问自己一句:“今天修炼了吗? 《教师的20项修炼》读后感 本学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们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又发了两本书给大家学习,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很好,这样通过教学之余时间学习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对增强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在学习《教师的20项修炼》时看到教师的反思一章节时,感触很多。“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旨在引领老师们“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分析问题与困惑、成功与失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我觉得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反思促发展,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成为教师。事实上,教学反思是教师的自发行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毋需刻意追逐。 一、运用现代课程观,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学不是为了教师的表演和个人魅力的展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等多重角色。这一转变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并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此需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角色。 为了适应这种多重角色,教师备课不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授上,不应以自己所理解的重点难点去把握教材,也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重在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手段,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一切活动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策划、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答疑、做好总结工作上来,摆正教师的主导位置和学生的主体位置,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以学生的“收获与发展”为标准,而非教师“教给了什么”。本学期我教的《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就是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的教学。 二、运用教育民主思想,反思自己的学生观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实行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观念是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内容。实行教学民主,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到一个平等的人的位置来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学生的尊严与情感,真诚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伙伴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把学生当人看。其次,始终记住学生是思想意义上的未成年人、不完美的人和需要教化之人,学校是他们走向成年、走向完美、接受教化的主要场所,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来自教师的鼓励、宽容或讽刺、批评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教师要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对待有缺点、犯错误的学生要多宽容,少责备;多激励,少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要

中国人心理行为试题

《中国人心理行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4、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5、()是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A、印象形成 B、印象输入 C、印象输入 D、印象管理 6、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 A、越少 B、迅速增加 C、越多 D、越难预测 7、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8、台湾学者对中国人心理研究的一部著作是()。 A、丑陋的中国人 B、善良的中国人 C、你真的了解中国人吗 D、难以预测的中国人 9、把心理学带入管理的实验是()。 A、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B、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C、美国的霍桑试验 D、德国的民族心理 10、行为科学中认为()是研究的重心。 A、行为 B、人 C、心理 D、自然 11、()出现是中国人心理行为变化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A、工业文明 B、手机 C、电视 D、互联网 12、讲()的时候,中国人更多侧重于谈人的个体性行为。 A、脸 B、面子 C、小农经济 D、自然 13、讲面子的时候,中国人侧重在()领域。 A、自然 B、个体 C、社会关系 D、人际 14、中国社会遵从儒家思想,倡导的是()。 A、有脸有面 B、有脸无面 C、无脸无面 D、有面无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