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浅谈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摘要]化学实验室的废液大多都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毒害性,有的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必须对它们加以处理,本文介绍了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原则及常用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实验室废液处理原则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o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23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修订)以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按照污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69种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不过,这个规定是总而统之的,多数针对工业企业,也有个别项目针对一切排放的。对于化学实验室在分析、研究中产生的少量、剩余的少量化学有害物质,并没有作特殊说明。

化学实验室所产生的废液的特点是:实验室每天都消耗化学试剂,产生废液。与工业废液相比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是,由于其种类多,加上组成经常变化,导致难于集中处理,化学实验室的废液大多都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毒害性,有的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而需由各实验室根据废液的性质分别加以处理。

一、实验室废液时应把握下列原则

(1)收集分类、尽量回收的原则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为了方便处理,其收

化学试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

. 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 1、实验室中经常有大量的废酸液。废液缸中废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滤液加碱中和,调至pH=6—8后就可排出,少量滤渣可埋于地下。 2、对于回收较多的废铬酸洗液,可以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使其再生,还可使用。少量的废液可加入废碱液或石灰使其生成Cr(OH)3沉淀,将沉淀埋于地下即可。 3、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含氰废液必须认真处理。少量的含氰废液可加入NaOH 调至pH=10以上,再加入几克高锰酸钾使CN-氧化分解。量大的含氰废液碱液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10以上,再加入次氯酸钠,使CN-氧化成氰酸盐,并进一步分解为CO2和N2。 4、含汞盐废液应先调pH至8—10后加适当过量的Na2S,使生成HgS沉淀,并加FeSO4与过量S2-生成FeS沉淀,从而吸附HgS共沉淀下来,静置后分离,再离心,过滤;清液含汞量可降至0.02mg/L以下排放。少量残渣可埋于地下,大量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但要注意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 5、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加碱或加Na2S把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积下来,从而过滤分离,少量残渣可埋于地下。 化学实验室废液废气处理办法 1、溶解法:在水或其它溶剂中溶解度特别大或比较小的气体, 用合适的溶剂把它们完全或大部分溶解掉。 2、燃烧法:部分有害的可燃性气体,在排放口点火燃烧,消除污染。例如,一氧化碳等。化学实验中废弃的有机溶剂,大部分可回 1 / 5 . 收利用,少部分可以燃烧处理掉,有些在燃烧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废物,必须用配有洗涤有害废气的装置燃烧。 3、中和法:对于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气体,用适当的碱或酸进行吸收。对于含酸或碱类物质的废液,如浓度较大时,可利用废酸或废碱相互中和,再用pH 试纸检验,若废液的pH值在5.8~8.6之间,如此废液中不含其它有害物质,则可加水稀释至含盐浓度在5%以 下排出。 4、吸附法:选用适当的吸附剂,消除一些有害气体的外逸和释放。对于毒害不大的气体或剂量小的气体,用木炭粉或脱脂棉。对于 难以燃烧的或可燃性的低浓度有机废液,用吸附性能良好的物质,让废液充分吸收后,与吸附剂一起焚烧。 5、稀释法:对于实验中产生的大量废液,其中无毒无害的,采用稀释的方法处理。 6、沉淀法:对于含有害金属离子的无机类废液,加入合适的试剂,使金属离子转化为难溶性的沉淀物,然后进行过滤,将滤出的沉 淀物妥善保存,检查滤液,确证其中不含有毒物质后,可排放。 化验室废液的处理办法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我们实验室主要产生的废液为无机废液,主要为以下几种: 一、废酸废碱:乙酸,草酸,硼酸,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1)直接稀释法.适用于浓度较低的酸碱类废液或浓度略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二级标准的废液,可用此法。 (2)化学处理法.含剧毒强腐蚀性物质的废液,污染物浓度远远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的废液,可采用此法处理.多适用于无机废酸、废碱的处理。 (3)回收利用法.对有机废液的处理多采用蒸馏回收利用的方法.酸性废液、碱性废液的处理方法多采用酸碱综合法或直接稀释法.各实验室产生的废酸、废碱除可再利用的以外,可进行酸碱中和生成无毒性盐类溶液,然后再排放至下水管.浓度高的酸碱废液,平时分开贮存、定期混合再进行中和处理.中和后的酸、碱废液pH在6.5~8.5问,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另外清洗玻璃器皿等仪器的废液,因经大量水洗涮,浓度小,可 直接排放至下水管。 二、盐溶液 金属盐废液:氯化锌,柠檬酸钠,氯化钠,氯化镍,氟化钠,硝酸铁,氯化钾,,氯化铁,硫酸亚铁铵,硝酸亚铁,硫酸镍,钼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钴 化学法 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主要适用于含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化学法是目前国内外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主要方法 1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通过过滤和分离使沉淀物从水溶液中去除,包括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铁氧体共沉淀法。由于受沉淀剂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沉淀法往往出水浓度达不到要求,需作进一步处理,产生的沉淀物必须很好地处理与处置,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2电解法 电解法是利用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离子在电解时能够从相对高浓度的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加以利用。电解法主要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不能降的很低。所以,电解法不适于处理较低浓度的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水物理处理法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2、一位同事忘记关加热套,温度过高,超了温度计量程,“嘭”温度计裂开了。 3、一位同事给冰箱换插排后,忘记打开电源开关,第二天发现:冰箱里的样品全坏了,昂贵的药品,基本上全报废了。 4、夏天由于太热,进入分析室后,看桌上放有矿泉水(刚取回的二甲苯),拿起就喝,结果导致中毒!! 5、.配洗液,应该用重铬酸钾和硫酸,可当事人用错了,加了高锰酸钾,硫酸喷溅出来,造成面部严重烧伤。 6、蛋白质消化时,浓硫酸加得太快,与样品剧烈反应,从瓶口冲出来,手被灼伤;消化快到终点时,没人看守,后来酸液被蒸干,发生爆炸,劈劈啪啪像放鞭炮一样; 7、化验员在开启0.2mol/l硫酸溶液时,由于磨口塞与瓶口粘连,用力旋转,不慎将瓶颈拧断,左手食指一根筋断裂,不能自由弯曲,手术后治愈。 8、配溶液,通风橱里有两个大试剂瓶,当时没注意看,随便抓了个瓶子,直接把浓硫酸往里面倒,里面装的是氨水,结果溶液直接喷出来,幸好把玻璃拉下 9、一瓶新的硫酸开盖,当时戴了一次性手套,内盖很紧,旁边又没镊子,觉得内盖上没多少硫酸,所以就拿手抠。启开的瞬间,硫酸溅出了几个点,脸上和眼睛顿时生疼,跑到水池边用水冲,疼了好一会,第二天脸上留了几个小疤。

废液处理方法()

2).硫化物共沉淀法 [操作步骤] ①废液中重金属的浓度要用水稀释至1%以下。 ②加入Na2S或NaHS溶液,并充分搅拌。 ③加入NaOH溶液,调整pH值至9.0~9.5。 ④加入FeCl3溶液,调节pH值至8.0以上,然后放置一夜。 ⑤用倾析法过滤沉淀,检查滤液确实不含重金属。 ⑥再检查滤液有无S2-离子。如果含有S2-离子时,用H2O2将其氧化,中和后即可排放。 [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用检测箱进行,或用二苯基硫巴腙(即双硫腙)溶液,检查有无产生颜色。定量分析则用二苯基硫巴腙吸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见JIS K 0102)。 [备注] 除上述的处理方法外,还有碳酸盐法(可用含碳酸钠的碱灰浆)、离子交换树脂法及吸附法(用活性炭)等。 4.8 含重金属的有机类废液 处理方法 先将妨碍处理重金属的有机物质,用氧化、吸附等适当的处理方法把它除去。然后才把它作无机类废液处理。 1).焚烧法 将含大量有机溶剂废液及有机物的溶液,进行焚烧处理,保管好残渣。 2).氧化分解法 参照含有机汞废液的处理方法。

3).活性炭吸附法 调整pH值至5左右,加入活性炭粉末,经常加以搅拌,经2~3小时后进行过滤(此法适用于处理稀溶液)。 4.9 含钡废液 处理方法 在废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过滤生成的沉淀后,即可排放。 4.10 含硼废液 处理方法 把废液浓缩,或者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对含有重金属的废液,按含重金属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11 含氟废液 处理方法 于废液中加入消化石灰乳,至废液充分呈碱性为止,并加以充分搅拌,放置一夜后进行过滤。滤液作含碱废液处理。此法不能把氟含量降到8ppm以下。要进一步降低氟的浓度时,需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 4.12 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 注意事项 1).原则上将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分别收集。但当把它们混合没有危险性时,也可以把它们收集在一起。 2).含铬酸盐时可作为含Cr(Ⅵ)的废液处理。 3).含重金属物质时,可作为含重金属的废液处理。 4).不含有害物质而其浓度在1%以下的废液,把它中和后即可排放。

实验室废液处理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1.前言 废弃物,包含的种类繁多。从实验室排出的废弃物,主要为列于附录中的物质。排放这些废弃物时,受到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的限制。特别是化学物质,由于考虑到它会以某种形式危及人们的健康,所以从防止污染环境的立场出发,即使数量甚微,也要避免把它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气中去,而必须加以适当的处理。 通常从实验室排出的废液,虽然与工业废液相比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是,由于其种类多,加上组成经常变化,因而最好不要把它集中处理,而由各个实验室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分别加以处理。为此,废液的回收及处理自然就需依赖实验室中每一个工作人员。所以,实验人员应予足够的重视,疏忽大意固然不对,而即使由于操作错误或发生事故,也应避免排出有害物质。同时,实验人员还必须加深对防止公害的认识,自觉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以免危害自身或者危及他人。 本章所叙述的,是对实验室的废弃物中,以列于防止水质污染法的有害物质为对象,提出一些处理方法示例。然而,这里所叙述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也可能由于废液的组成不同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并且,随着各地处理设施或所要求的条件的不同,也可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对于各有关研究机构来说,若已有确定的处理标准,应按其进行;而若有新的更合理的处理方法,则应将其正确使用,进而自己也必须保持高度的热情,研究出更合理的处理方法。

2.收集、贮存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1).废液的浓度超过表4—1所列的浓度时,必须进行处理。但处理设施比较齐全时,往往把废液的处理浓度限制放宽。 2).最好先将废液分别处理,如果是贮存后一并处理时,虽然其处理方法将有所不同,但原则上仍如表4—1所列的方法,将可以统一处理的各种化合物收集后进行处理。 3).处理含有络离子、螯合物之类的废液时,如果有干扰成份存在,要把含有这些成份的废液另外收集。 4).下面所列的废液不能互相混合: ①过氧化物与有机物;②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与酸;③盐酸、氢氟酸等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④浓硫酸、磺酸、羟基酸、聚磷酸等酸类与其它的酸; ⑤铵盐、挥发性胺与碱。 5).要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将所收集的废液的成份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要十分注意。 6).对硫醇、胺等会发出臭味的废液和会发生氰、磷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废液,以及易燃性大的二硫化碳、乙醚之类废液,要把它加以适当的处理,防止泄漏,并应尽快进行处理。

实验室的废水怎么处理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对于各类实验室污染源的不同,废水排放无规律。作为实验人员,应考虑到保护环境的重任。然而经过调研,发现许多科研实验室对产生的废水仅仅是简单的处理,甚至不作任何处理就排放。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研究实验室废水处理的方法和处理效果好、技术先进、投资较少的设备势在必行。 一、废液定义: 1.过期的药品,实验废弃的高浓度溶液、标准溶液及配置不当的溶液。 2.检测仪器使用过程当中排除的废弃化学药液。 二、化验室废液处理: 1.目的:为防止实验室的药液污染扩散。 2.适用范围:生产、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液。 3.责任与监督:化验操作人员执行该管理制度,主管领导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三、化验室处理废液的一般原则: 1.在证明废液浓度已相当小而又安全时,可以排放到排水沟中; 2.尽量浓缩废液,使其体积变小,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处置。 3.利用蒸馏、过滤、吸附等方法,将危险物分离,而只弃去安全部分。 4.无论液体或固体,凡能安全燃烧的则燃烧,但数量不宜太大,燃烧时切勿残留有害气体或残余物,如不能焚烧时,要选择安全场所填埋,不能裸露在地面上。 5.一般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后排除,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附处理后才能排放。 6.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四、废液的分类处理如下:

1.化学废液 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 2.生物废液 生物类废液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 3.综合废液 用酸、碱调节废液PH为3-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pH 为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五、化验室废液的具体处理: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附件2: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一、火灾事故 1.2001年5月20日,江苏省石油化工学院化工楼一实验室发生火灾,烧毁了该实验室全部设备。 2.2001年11月20日,广东工业大学5号楼三楼化工研究所的一个化工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二人重伤,三人轻伤,其中一人生命垂危。 3.2002年9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栋理化实验室,由于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火灾,造成整栋大楼烧毁,所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2003年1月19日,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实验室发生化学原料爆炸,该实验室堆放着很多研究用的化学原料,爆炸可能是因电线短路引起的。

5.2003年5月31日,浙江中医学院实验楼发生火灾,随后发生轻微爆炸,实验室内堆放着乙醇、丙酮、食用醇等化学危险物品,周围其他实验室也有不少化学危险品,食用醇就有250kg左右,要是大火引爆这些化学危险品,后果相当严重。 6.2003年6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学一实验室突然发生猛烈爆炸,爆炸事故中共造成3名教师受伤。 7.2004年8月24日,中国科技大学的一间实验室突发大火,两间实验室中全是实验用的器材及化学试剂和液氯气罐等易爆品,大火烧掉了两间实验室及其中物品。 8.2004年10月16日,长沙理工大学的实验室发生火灾,该实验室里的化学物品全部被烧毁,所幸隔壁其他实验室没有受到影响。

二、化学实验类事故 1.封管事故 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总结方案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精吕文档 由编辑删除!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总结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1.废液处理原则: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中性时排放。对于含少量被测物和其他试剂的高浓度有机溶剂应回收再用。用于回收的高浓度废液应集中储存,以便回收;低浓度的经处理后排放,应根据废液性质确定储存容器和储存条件,不同废液一般不允许混合,避光、远离热源、以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废液储存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写明种类、储存时间等。 2.处理方法: 含汞、铬、铅、镉、砷、酚、氰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实验室处理方法如下: 2.1含汞废弃物的处理 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里(如打碎温度计)必须及时清除。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过得薄铜片、铜丝收集与烧杯中用水覆盖。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颗粒应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喷上用盐酸酸化过的高锰酸钾溶液(5:1000体积比),过1至2小时后清除;或喷上20%三氯化铁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产生腐蚀)。 对于含汞废液的处理,可先将废液调至PH8~10家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硫化铁沉淀可将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静止分离,清液可排放,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2.2铅、镉 用碱将废液PH调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他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排放。 2.3铬 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处理,使其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可填埋。 2.4砷 加入氧化钙,使PH为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在Fe3+存在时共沉淀。或使溶液PH大于10,加入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难容、低毒的硫化砷沉淀。产生含砷气体的试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2.5酚 低浓度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城市和二氧化碳。高浓度可使用丁酸乙脂萃取,在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复萃取。调解PH后,进行重蒸馏,提纯后使用。 2.6氰 低浓度废液可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为10以上,再加入高锰酸钾粉末(3%),使氰化物分解。若是高浓度的,可使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为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经充分叫板,氢化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放置24小时排放。含氰化物费也不得乱倒或与酸混合,生成挥发性氰化氢气体有剧毒。 2.7混合废液

实验室安全培训内容

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安全培训 一、对管理者的要求: ①制定出关于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包括以下: *科研工作中如何减少肢体暴露(实验过程和清理台面时佩戴手套,禁止穿露小腿和脚趾的衣物) *如何恰当的使用个人保护设备 *在接触有挥发性化学品时,要求使用具有适当功能和性能化学通风橱。 *具体培训条款 *实验过程中如何妥善使用极其危险的化学品,包括选择性致癌剂、生殖系统毒素和剧毒物质 *废弃物品的处理规定 *接触有害化学品后的处理方案 ②提供一个可以远离可被认知的严重伤害的场所。 ③明确“一半责任”:有一半责任是在个人,每个在实验室里的人员都有义务遵守符合安全要求的操作规范和行为准则。 ④化学品储存: *储存化学品时要充分考虑其反应性和相容性。 *先必备一个及时更新化学品库存记录,确保每个试剂容器都有明确的标签。 *按照化学品不同的危害类型单独保存。 *将不能共存的化学品名单贴在通风橱附近。 ⑤危害信息的标示方法: ·制定化学试剂安全资料表 *化学品的稳定性及活性资料 *物理及化学性质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允许暴露的极限 *安全操作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紧急事件应对及急救程序 *减少肢体暴露的具体措施 ·贴标签 *所有在工作场所出现的化学品必须具备标签且包括:名称信息(清晰且用中英文书写)和化学品的危害性。标签可包括能够标注其危害性的图案标示或文字来描述。所有信息都应参考《试剂安全资料表》 二、实验室人员培训条款 1.认识各种危险因素: ①可燃性液体试剂 ·每一百平米可燃性液体最大量是16L ·单独放置的可燃性液体储存柜 ·严禁明火,要知道消防栓的位置,要放置在通风处附近 ②氧化剂 ·氧化剂可以引发和加速燃烧 ·使用和储存氧化剂的过程中需要远离可燃物和热源 例如:过氧化氢和高氯酸 ③性质活泼的化学品 ·在特定物理条件下或者与其他物质相接处时会发生激烈反应甚至爆炸的物质·它们在反应时会释放有毒烟雾,会燃烧和爆炸等紧急危害 如:乙炔,苦味酸,三硝基甲苯(TNT)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专题】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1.废液处理原则: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中性时排放。对于含少量被测物和其他试剂的高浓度有机溶剂应回收再用。用于回收的高浓度废液应集中储存,以便回收;低浓度的经处理后排放,应根据废液性质确定储存容器和储存条件,不同废液一般不允许混合,避光、远离热源、以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废液储存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写明种类、储存时间等。 2.处理方法: 含汞、铬、铅、镉、砷、酚、氰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实验室处理方法如下: 2.1含汞废弃物的处理 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里(如打碎温度计)必须及时清除。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过得薄铜片、铜丝收集与烧杯中用水覆盖。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颗粒应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喷

上用盐酸酸化过的高锰酸钾溶液(5:1000体积比),过1至2小时后清除;或喷上20%三氯化铁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产生腐蚀)。 对于含汞废液的处理,可先将废液调至PH8~10家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硫化铁沉淀可将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静止分离,清液可排放,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2.2铅、镉 用碱将废液PH调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他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排放。 2.3铬 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处理,使其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可填埋。 2.4砷 加入氧化钙,使PH为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在Fe3+存在时共沉淀。或使溶液PH大于10,加入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难容、低毒的硫化砷沉淀。产生含砷气体的试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2.5酚 低浓度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城市和二氧化碳。高浓度可使用丁酸乙脂萃取,在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复萃取。调解PH后,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虽然知道许多化学药品易燃易爆,一些化学药品对身体有害,但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些东西,安全意识也就逐渐淡漠了。有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酿发的人为责任事故;有因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有因自然现象酿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爆炸性事故的发生,多为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或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老化损坏酿发的设备设施事故,易燃爆物品泄漏,遇火花引发爆炸。 1.封管事故 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事故原因: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 2.误操作事故 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作四氢呋喃加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事请教解决方法,爆炸就发生了,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 事故原因:由于当事人在加药品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用化学试剂而造成的。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也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经验教训:这是一起典型的误操作事故。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实验台要保持整洁,不用的试剂瓶要摆放到试剂架上,避免试剂打翻或误用造成的事故。 3、实验室微生物感染 在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室感染事件中,28名师生被发现感染布鲁氏菌——一种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炭疽病等20余种传染病并列)。曾令全社会恐慌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曾一度传出病毒源自实验室泄露的说法。虽然并未得到证实,但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后来发生的三起实验室感染非典事故,都是实验员未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与病原微生物标准操作。 4.某化验室新进一台32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分析人员调试过程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窗户内层玻璃全部震碎,仪器上的盖崩起2m多高后崩离3m多远。当场炸倒3人,其中2人轻伤,一块长约0.5cm碎玻璃片射人另1人眼内。

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 1、实验室中经常有大量的废酸液。废液缸中废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滤液加碱中和,调至pH=6—8后就可排出,少量滤渣可埋于地下。 2、对于回收较多的废铬酸洗液,可以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使其再生,还可使用。少量的废液可加入废碱液或石灰使其生成Cr(OH)3沉淀,将沉淀埋于地下即可。 3、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含氰废液必须认真处理。少量的含氰废液可加入Na OH调至pH=10以上,再加入几克高锰酸钾使CN-氧化分解。量大的含氰废液碱液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10以上,再加入次氯酸钠,使CN-氧化成氰酸盐,并进一步分解为CO2和N2。 4、含汞盐废液应先调pH至8—10后加适当过量的Na2S,使生成HgS沉淀,并加FeSO4与过量S2-生成FeS沉淀,从而吸附HgS共沉淀下来,静置后分离,再离心,过滤;清液含汞量可降至0.02mg/L以下排放。少量残渣可埋于地下,大量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但要注意一定要在通风橱内进行。 5、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是加碱或加Na2S把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积下来,从而过滤分离,少量残渣可埋于地下。 化学实验室废液废气处理办法 1、溶解法:在水或其它溶剂中溶解度特别大或比较小的气体, 用合适的溶剂把它们完全或大部分溶解掉。 2、燃烧法:部分有害的可燃性气体,在排放口点火燃烧,消除污染。例如,一氧化碳等。化学实验中废弃的有机溶剂,大部分可回 收利用,少部分可以燃烧处理掉,有些在燃烧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废物,必须用配有洗涤有害废气的装置燃烧。 3、中和法:对于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气体,用适当的碱或酸进行吸收。对于含酸或碱类物质的废液,如浓度较大时,可利用废酸或废碱相互中和,再用pH 试纸检验,若废液的pH值在5.8~8.6之间,如此废液中不含其它有害物质,则可加水稀释至含盐浓度在5%以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 2014-1-13 1、剧毒品管理漏洞:复旦大学投毒案 2013年4月,复旦大学林森浩在饮水机中注入N—二甲基亚硝铵,导致同学黄洋死亡,引起社会巨大反响。作案者是从哪里得到使黄洋致死的剧毒品呢?实验室可能有着一定的管理责任。实验室应该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及其它危险品的管理,须明确责任人,对危险品的管理要严格实行“五双”制度,出入库必须有精确计量和记载,剩余危险品必须立即安放危险品仓库或保险储存柜,严格领用登记制度。 2、高校实验室火灾事故常见不断 2013年4月30 日9时左右,南京理工大学一处废弃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死3伤。经调查,是因外来施工人员私自撬开实验室大门,用明火切割金属构件引起的。发生爆炸的地方是10多年前存放化学药品的实验室。2008年3月13日大火烧毁东南大学10个实验室,火灾原因是导线短路引发。 3、连串低级错误导致女博士中毒死亡 2009年7月3日,杭州某大学化学系,一位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误将本应接入307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211室输气管路,导致一位女博士中毒死亡。一连串低级错误导致了事故的必然发生:⑴室外气体库虽有专人管,但钥匙大家可借; ⑵气体库中气瓶的摆放和标识不规范;⑶原先实验室搬迁后,原有的气体管子没有及时拆除或封口;⑷气体钢瓶连接管路后没有及时检漏;⑸开启一氧化碳总阀后没有立即做实验。 4、冰箱启动电火花引爆微泄露化学试剂 2004年4月11日,浙江某大学化工系大楼实验室,机械温控冰箱储存化学试剂引发爆炸事故,原因是化学试剂微泄露,机械温控冰箱启动产生电火花引爆。 5、香港科技大学一学生被挥发毒气窒息死亡 1995年4月5日,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一研究生被实验室一种毒气窒息致死,原因是一位教授打翻一瓶试剂,没有及时清理,过后忘记离开了实验室,于是慢慢挥发产生毒气。目前所有化学类实验室都安装紧急抽风和材料撤离报警装置,一般不允许单独一人做实验。 6、未按要求穿戴个体防护装备导致重大事故 2011年9月2日,华东理工大学两名研究生在做化学实验时,不慎遭遇爆炸受伤,原因是在做氧化反应实验时,添加双氧水、乙醇等速度太快,未按规定要求拉下通风橱门,未穿戴个体防护装备。 2011年4月12日,耶鲁大学一名女生晚上在实验室内操作机器时死亡,原因是未按要求将长发束起并戴安全帽,致使头发被木材加工机器绞住而窒息。 7、实验室没有安全培训记录被起诉 2008年12月29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女研究助理在实验时全身被大面积烧伤,虽经抢救18天仍不幸身亡。原因是她在把一个瓶子里的一种遇空气立即着火的化学制剂抽入注射器时,活塞滑出了针筒,引燃衣服,并且未能在第一时间使用应急淋浴装置,而她当时没穿防护服。由于没有安全培训记录,学校被法院判罚3万美金,教授面临最高4年监禁。

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室废液怎么处理 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消耗化学试剂,产生废液。虽然与工业废液相比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是,由于其种类多,加上组成经常变化,导致难于集中处理,化学实验室的废液大多都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毒害性,有的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各实验室根据废液的性质分别加以处理。 一、实验室废液时应把握下列原则 (1)收集分类、尽量回收的原则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为了方便处理,其收集分类往往分为:可燃性物质、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含水废液、固体物质,沾附有害物质的滤纸、包药纸、棉纸、废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实验用品,要分类收集,加以焚烧或其它适当的处理,然后保管好残渣。 (2)明确废液性质,避免发生危险的原则,注意毒性气体的产生:注意爆炸性物质的产生:应完全按照已知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不可任意混合废液,否则容易产生爆炸的危险。 (3)少量废液进行处理,以防止大量反应。处理剂倒入时应缓慢,以防止激烈反应,充分搅拌,以防止局部反应。必要时于水溶性废液中加水稀释,以缓和反应速率以及降低温度上升的速率。 二、常用无机废液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1.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些液体废物一般可加漂白粉进行氯化消毒处理。 2.综合废液处理 用酸、碱调节废液ph为3-4、加入铁粉,搅拌30min,然后用碱调节p h为9左右,继续搅拌10min,加入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于废渣方式处理。 3.含铜废液的处理 实验用过的硫酸铜废液通过加适量铁粉回收金属铜,母液再经沉淀、过滤、稀释排放。 4.含汞废液的处理 排放标准: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 处理方法:①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na2s生成hgs 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 ②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含镉废液的处理 ①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

实验室常见废液处理方法

实验室常见废液处理方法 核心提示:实验的废液不能随便倒,随便倒废液既不环保也不满足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但是要单独处理废液也不是那么容易,本文和大家分享下一 实验的废液不能随便倒,随便倒废液既不环保也不满足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但是要单独处理废液也不是那么容易,本文和大家分享下一些废液的处理方法 无机实验废液处理的一些方法 (1)无机实验中的废液经常产生大量的是废酸液。废酸缸中废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网纱或玻璃纤维过滤,滤液中加碱中和,调pH至6—8后就可排出。 (2)无机实验中含铬废液量大的是废铬酸洗液。这可以用高锰酸钾氧化法使其再生,继续使用。(氧化方法:先在110—130℃下断搅拌加热浓缩,除去水分后,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高锰酸钾粉末。每lO00ml,逐渐加入lOg左右,直至溶液呈深褐色或微紫色却不要过量。边加边搅拌直至全部加完,然后直接加热至有三氧化硫出现,停止加热。稍冷,通过玻璃砂芯漏斗过滤,除去沉淀:冷却后析出红色三氧化铬沉淀,再加适量硫酸使其溶解即可使用)少量的废洗液可加入废碱液或石灰石使其生成氢氧化铬沉淀,将此废渣埋于地下。 (3)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含氰废液必须认真处理。少量的含氰废液可先加氢氧化钠调pH>lO,再加入几克高锰酸钾使CN根氧化分解。量大的含氰废液可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l0,再加入漂白粉,使CN根氧化成氰酸盐,并进一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4)含汞盐废液应先调DH至8-10后,加适当过量的硫化钠,而生成硫化汞沉淀,加硫酸亚铁而生成硫化弧铁沉淀,从而吸附硫化汞共沉淀下来。静置后分离,再离心,过滤:清液含汞量可降到0.02mg/L以下排放。 (5)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处理方法是,加碱或加硫化钠把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淀下来,从而过滤分离。 有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原则及处理方法 处理原则:尽量回收溶剂,在对实验没有妨碍的情况下,把它反复使用。

实验室安全培训材料

实验安全培训 为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加防护知识,从防火、防爆、日常急救、用电安全、钢瓶使用及三废处理六个方面进行培训。在其中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针对性的溶剂使用、溶剂储存、安全防护措施会以组的形式进行培训。一火灾 火灾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常见的有机溶剂如乙醚、苯和丙酮等的闪点都比较低,其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 1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防止火灾最有效的方法。为了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②废溶剂做好标识,严禁随意乱倒,应分类收集再集中处理;③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④严禁私自拉扯电线;⑤严禁携带烟火。 2 消防灭火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①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璃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灭火器。其钢瓶内贮有CO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CO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3 灭火方法 一旦失火,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 (a) 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湿抹布盖灭。 (b) 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直接用干粉灭火器。 (c) 对钠、钾等金属着火,通常用干燥的细沙覆盖。严禁用水,否则会导致猛烈的爆炸,也不能用CO2灭火器。 (d) 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

化学废液处理流程

化学废液处理流程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化学废液的处理流程 1、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酸液,统一收集到废液缸中。酸性废液一般处理采用中和法: ①将酸性废液与碱废液中和使其PH值达到6-9 ②采用投药中和法,常用中和剂为工业用纯碱、烧碱、氨水、碳酸钙。 2、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碱液,统一收集到废液缸中。碱性废液一般处理采用中和法: ①将碱性废液与酸废液中和使其PH值达到6-9 ②采用投药中和法,常用中和剂为工业用硫酸,盐酸或硝酸。 3、含砷废液的处理。 在含砷废液中加入生石灰,调节并控制PH值为8左右,即可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待沉淀分离后,滤液即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4、含汞废液的处理方法: 化学凝聚深沉法:含汞废液先用NaOH把废液PH值调至8-10,加入过量的硫化铁,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作絮凝剂,将在水中难以沉淀的硫化汞微粒吸附而共同沉淀,然后静置,分离经过滤后,清液可排入下水道。少量残渣可埋于地下,大量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 5、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 加碱或加Na2S把重金属离子变成难溶性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而沉积下来,从而过滤分离,少量残渣可埋于地下。 6、空装药瓶按类别收集经过酸洗或碱洗中和处理过再做废品处理。 化学废液的处理需要的注意事项: (1)随着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因此,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然后分别加入少量所需添加的药品,必须边观察边操作。 (2)含有络离子、螯合物之类的物质,只加入一种消除药品,有时不能处理完全,因此,要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止一部分还未处理的有害物质排出。 (3)对于为了分解氰根而加入的次氯酸钠,以致产生游离余氯,以及用硫化物沉淀处理废液而产生水溶性硫化物的情况,其处理后的废水往往有害,因此,必须进行再处理。

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

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方法 一、废液处理 所谓废水处理就是将污水经过处理达到容许排放标准后,排入下水道。目前,污水处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1、循环使用。采取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量。 2、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就是用各种方法将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废水得以净化。净化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物理法:沉淀、过滤、离心分离、浮选(气浮)、机械阻留、隔油、萃取、蒸发结晶(浓缩)、反渗透等。 (2)化学法:混凝沉淀、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电解、吸附消毒等。 (3)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氧化塘、污水灌溉等。 二、含汞废液的处理

废液中汞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05mg/L(以Hg计)。其处理方法有: 1.硫化物共沉淀法:先将含汞盐的废液的pH值调至8-10,然后加入过量的 Na2S,使其生成HgS沉淀。再加入FeS04(共沉淀剂),与过量的 S2-生成FeS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淀的HgS微粒吸附共沉淀.然后静置、分离,再经离心、过滤,滤液的含汞量可降至0.05mg/L以下。 2.还原法:用铜屑、铁屑、锌粒、硼氢化钠等作还原剂,可以直接回收金属汞。 三、含镉废液的处理 1.氢氧化物沉淀法:在含镉的废液中投加石灰,调节pH值至10.5以上,充分搅拌后放置,使镉离子变为难溶的Cd(OH)2沉淀.分离沉淀,用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检测滤液中的Cd离子后(降至0.1mg/L以下),将滤液中和至pH值约为7,然后排放。 2.离子交换法:利用Cd2+离子比水中其它离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有更强的结合力,优先交换. 四、含铅废液的处理

化学实验室安全培训材料

化学实验学生操作的安全培训 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化学组全体教师 为了提高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防护知识,从防火、防爆、日常急救、用电安全、危险物品及三废处理几个方面进行培训。在其中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 一、火灾 火灾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1.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防止火灾最有效的方法。为了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②废溶剂做好标识,严禁随意乱倒,应分类收集再集中处理;③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④严禁私自拉扯电线;⑤严禁携带烟火。 2.消防灭火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①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灭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璃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一种灭火器。其 钢瓶内贮有CO 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 2 的喇叭筒的把手 上,打开开关,即有CO 2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 2 气压 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CO 2 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3. 灭火方法 一旦失火,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 ①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湿抹布盖灭。 ②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直接用干粉灭火器。 ③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 二、防爆 1.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①随便混合化学药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混合物在受热、摩擦或撞击时会发生爆炸。 ②在密闭体系中进行蒸馏、回流等加热操作。 ③反应过于激烈而失去控制。 ④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有机蒸气等大量逸入空气,引起爆燃。

化学实验室残渣废液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室残渣废液处理方法 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 1.废液处理原则: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中性时排放。对于含少量被测物和其他试剂的高浓度有机溶剂应回收再用。用于回收的高浓度废液应集中储存,以便回收;低浓度的经处理后排放,应根据废液性质确定储存容器和储存条件,不同废液一般不允许混合,避光、远离热源、以免发生不良化学反应。废液储存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写明种类、储存时间等。 2.处理方法:含汞、铬、铅、镉、砷、酚、氰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实验室处理方法如下: 2.1 含汞废弃物的处理 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里(如打碎温度计)必须及时清除。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过得薄铜片、铜丝收集与烧杯中用水覆盖。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颗粒应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喷上用盐酸酸化过的高锰酸钾溶液(5:1000 体积比),过1 至2 小时后清除;或喷上20%三氯化铁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产生腐蚀)。 对于含汞废液的处理,可先将废液调至PH8~10家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硫化铁沉淀可将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静止分离,清液可排放,残渣可用 焙烧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2.2 铅、镉

用碱将废液PH调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 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他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排放。 2.3铬 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等,使三价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处理,使其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可填埋。 2.4 砷 加入氧化钙,使PH 为8,生成砷酸钙和亚砷酸钙沉淀,在Fe3+ 存在时共沉淀。或使溶液PH 大于10,加入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难容、低毒的硫化砷沉淀。产生含砷气体的试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2.5酚 低浓度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城市和二氧化碳。高浓度可使用丁酸乙脂萃取,在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复萃取。调解PH 后,进行重蒸馏,提纯后使用。 2.6氰 低浓度废液可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 为10 以上,再加入高锰酸钾粉末(3%),使氰化物分解。若是高浓度的,可使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