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3)

1、设计题目 (3)

2、设计条件 (3)

3、设计任务 (5)

二、设计意义 (6)

三、主要参数说明 (6)

四、设计方案简介 (9)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9)

2、管程安排 (9)

3、流向的选择 (10)

4、确定物性系数据 (10)

五、试算和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1)

1、热流量 (11)

2、冷却水量 (11)

3、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11)

4、总传热系数 (11)

六、工艺结构设计 (12)

1、计算传热面积 (12)

2、管径和管内流速 (12)

3、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12)

4、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13)

5、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14)

6、壳体内径 (14)

7、折流板 (14)

8、接管 (15)

9、热量核算 (15)

10、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如下表: (20)

七、参考文献 (21)

八、浮头式换热器装配图 (22)

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1、设计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2、设计条件

①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400kg/h的牛奶从140℃冷却至50℃,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为40℃。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牛奶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1040kgm-3;黏度 1.103*10-4Pas;定压比热容2.11kJ/(kg ℃);热导率0.14W/(m ℃)

完成

日期

年月日②设计要求

设计内容要求

1 工艺计算热量衡算,确定物性数据,计算换热面积

2 结构尺寸设

计管径、流速、管程数、传热管数、壳径、壳程数、折流板数等

3 核算热量核算、流动阻力计算

4 编写设计说

明书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及结果,参考资料等

5 其他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6 图纸A2

主视图(设备的主要结构形状及主要零部件间的

装配连接关系)

尺寸(表示设备的总体大小规格装配安装等尺

寸)

主要零部件编号及明细栏

管口符号及管口表等

3、设计任务

用循环水将牛奶冷却

(1)根据设计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号,并核算换热面积,压力降是否满足要求,并设计管道与壳体的连接,管板与壳体的连接,折流板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装配图。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意义

换热器是各种工业部门最常见的通用热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

源,机械,交通,制冷,空调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换热器不仅是保证某些工艺流程和条件而广泛使用的设备,也是开发利用工业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和节能的主要设备。

在食品工业中的加热,冷却,蒸发和干燥等的单元操作中,经常见到食品物料与加热或冷却介质间的热交换。各种换热器的作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其中工作的流体类型,数量等差别很大,而换热器的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装置或系统综合性能的好坏,因此换热器的合理设计极其重要。

目前国内外在过程工业生产中所用的换热器设备中,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虽然它在换热效率,结构紧凑性和金属材料消耗等方面,不如其他新型换热设备,但她具有结构坚固,操作弹性大,适应性强,可靠性高,选用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能承受高温和高压等特点,所以在工程中仍得到广泛应用。

三、主要参数说明

T 1---热流体的初始温度,℃

T 2---热流体的最终温度,℃ t 1------冷流体的初始温度,℃ t 2------冷流体的最终温度,℃ o ρ---牛奶的密度,kg/m3

o

p c ---牛奶的定压比热容,kJ/(kg ·℃)

o λ---牛奶的导热系数, W/(m ·℃)

o μ---牛奶的粘度,Pa ·s i ρ---冷盐水的密度,kg/m3

i

p c ---冷盐水的定压比热容,kJ/(kg ·℃)

i λ---冷盐水的导热系数,W/(m ·℃) i μ---冷盐水的粘度,Pa ·s Q ----热流量,kW

K ----总传热系数,W/(㎡·℃)

m t ?----进行换热的两流体之间的平均温度差,℃ i W ----冷却水用量,kg/s

e R ----雷诺准数

r P ---普兰特准数

i α----管程传热系数,W/(㎡·℃) 0α----壳程传热系数,W/(㎡·℃) si R ----冷盐水污垢热阻,㎡·℃/W;

o R s ----牛奶污垢热阻,㎡·℃/W

λ----管壁的导热系数,W/(㎡·℃) s n ---传热管数,(根) L ---传热管长度,m P N ---换热器管程数 N ---传热管总根数 ?

---温度校正系数 c n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t ---管心距,mm D ---壳体内径,mm

h ---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mm B ---折流板间距,mm B N ---折流板数 d ---接管内径,mm e d ---当量直径,m

o u ---壳程流体流速,m/s

i u ---管程流体流速,m/s S ---传热面积,2

m

p S

---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2

m H ---换热器面积裕度

∑?i

P ---管程压降,Pa

1P ?---管内摩擦压降,Pa 2P ?---管程的回弯压降,Pa s N ---壳程串联数

t F

---管程压降的结垢修正系数

∑?0P ---壳程压降,Pa

'

1P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Pa

'2P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Pa

四、设计方案简介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甚为广泛。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①热流体(牛奶)140℃出口温度50℃;②冷流体(水)进口温度20℃,出口温度40℃,由两流体的温差来看,由于两流体温差(140+50)/2-(20+40)/2=55℃<60℃,估计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壁温度不会很大,但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发生变化,考虑到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增大,同时便于污垢清洗。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牛奶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

所设计换热器用于冷却牛奶,牛奶粘度较大,易结垢,易腐蚀管道,所以选用浮头式换热器,浮头便于拆卸、清洗。综上所述,换热器选择浮头式,牛奶走壳程,循环冷却水走管程。

3、流向的选择

当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相同时,逆流操作的平均推动力大

于并流,因而传递同样的热流体,所需要的传热面积较小。逆流操作时,冷却介质温升可选择得较大因而冷却介质用量可以较小。显然在一般情况下,逆流操作总是优于并流。

4、确定物性系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管层牛奶的定性温度为: T=(140+50)/2=95 ℃ 壳程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 t=(20+40)/2=30 ℃ 牛奶在90℃下的有关物理数据如下:

密度30/1040m kg =ρ 定压比热容)/(11.200

C kg kJ c p ?=

导热系数)/(14.000C m W ?=λ 粘度s Pa ??=-4010103.1μ 循环冷却水在30℃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3/7.995m kg i =ρ 定压比热容)/(174.40C kg kJ c i

p ?=

导热系数)/(6171.00C m W i ?=λ 粘度s Pa i ??=-410012.8μ

五、试算和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热流量

)(6.337)50140(11.23600/64000000kW t c w Q p =-??=?=

2、冷却水量

)/(044.420

174.46

.3370s kg t C Q w i p i i

=?=?=

3、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逆流时平均温差为:

)(14.5820

5040140ln )

2050()40140(ln 02121'C t t t t t m =-----=???-?=

? 4、总传热系数

管程传热系数:

i

i

i i u d μρ??=

Re 83.3728210012.87

.9955.102.04

=???=

-

4

.08

.0023

.0???

?

?????

? ??=i i p i i i i i i i u c u d d i λμρλα)/(3.63366171.010012.810174.483.3728202.06171.0023.0024

.04

38.0C m W ?=???

? ????????=-

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800020C m W ?=σ

污垢热阻W C m R o s i

/000172.02?= W C m R o s o

/000516.02?=

管壁的导热系数)//(4.4502W C m W ?=λ

o

s m o i o s i i o i R d bd d d R d d K αλα1

1

0++++=

)/(5.526800

1

000176.00225.04.45025.00025.0020.0025.0000172.0020.03.6336025.01

02C m W ?=+

+??+?+?=

六、工艺结构设计

1、计算传热面积

'

'm

t K Q s ?=2

303.1114.585.526106.337m =??= 考虑15%的面积裕度'15.1s S ?==1.15×11.03=12.68㎡

2、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mm mm 5.225?Φ传热管(碳管),取管内流速s m u i /1.1=

3、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根据传热管内径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u

d V

n i s 24

π

=

根)(1275.111

.102.0785.07

.995/044.42

≈=??=

按单管程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s n d S L 0π=

)(5.1312

025.014.368.12m =??=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程管结构。现取传热管长l=9m 。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l L N p =

29

5.13≈=(管程) 则传热管的总根数为:N=12×2=24(根)

4、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播换热温差校正系数

167

.020

14020405.420

4050

14011122121=--=--==--=--=

t T t t P t t T T R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温度校正系数应查有关图表,但R=4.5的点在图上难以读出,因而相应的以1/R 代替R ,PR 代替P ,查同一图线,91.0=φ。

平均传热温差C t t o m m 19.5214.5891.0'=?=?=?φ

5、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

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t=1.25d o =1.25×25=32(mm )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mm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N n c 1.1==1.124≈6(根)

6、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取mm b 25'=,则壳体内径为

()mm b n t D c 210252)16(32'21=?+-?=+-=

圆整可取D=325mm

7、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 =0.25×325=81.25mm ,故可取h =100mm 。 折流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为2.0mm 初取折流板的间距mm h o 150'= 则块)(59115.01

.0911.0'

≈--=--=

o B h l N 所以1

591

.0911.0+-=+-=

B o N l h =148.3mm 折流板厚度取5mm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8、接管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牛奶流速为 u =2.0m/s ,则接管内径为

u

V d π4=

)(033.00.214.3)1.10403600/(64004m =???=

圆整后的管径mm mm 5.238?Φ的冷拔无缝钢管。 实际牛奶进出口管内流速为

)/(51.1038

.014.3360010406400

442

211s m d q u v =????==

π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冷却水流速 u =1.1m/s ,则接管内径为

4

/u w d i πρ=

1.17.995044

.44???=

π=0.069(m ) 圆整后为mm mm 263?Φ

9、热量核算

(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克恩公式,由于2000

14

.031

55.036.0???

? ??=w r e e o P R d μμλ

α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m d d t d o

o e 020.0025

.014.3025.04032.023442342

222=????? ???-?=????

?

?-=πππ

壳程流通截面积

??? ?

?-=t d D h S o o o 1=0.15×0.325×2

011.0032.0025.01m =??? ??-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o m o S q u 0/ρ=

)/(17.0011.0)10403600/(6400s m =?=

1.320610001103

.01

.104017.0020.0=??=

=

o

o

o p e u d R o μρ

普兰特准数

o

o

p r o c P λμ=

662.114

.01000

0001103.011.2=??=

粘度校正

114

.0≈???

? ??w μμ

)/(9.897662.11.32061020

.014

.036.0Pr Re 36.023155.014

.031

55.0C m W d o w o o e e

o ?=???

=???

?

??????=μμλα (2)管程对流体传热系数

4

.08.0023

.0r e i

i

i P R d λα=

管程流通截面积

p i N N d S /4

20π

=

00377.02/2402.04

2=??=

π

管程流体流速

i

i i S w u ρ

/=

00377.07.9954044.0?=

=1.08m/s i

i

i i e u d R μρ=

0008012

.07

.99508.102.0??=

=26843.6

普兰特准数:

i

i

p r i i c P λμ=

42.56171

.00008012

.04174=?=

i α4.08.042.56.2684302

.06171

.0023.0???

==4872.2W/㎡?

K (3)传热系数K

7

.6019.8971

000172.00225.045025.00025.0020.0025.0000172.0020.02.4872025.01

1

1

0=+

+??+?+?=

++++=

o

s m o i o s i i o i R d bd d d R d d K αλα

(4)传热面积S

m

t K Q

S ?=

=60.1091.527.601106.3373=??㎡ 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p S

()()257.12)624()1.09(025.014.31.0m l d N N S o p p =-?-??=--=π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100?-=

S

S S H p %=

6.1860

.1060

.1057.12=-%

该传热面积的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5)换热器管程和壳程压力降 管程流压力降

∑?i

P =(2

1

P P ?+?)t F N s p

N

N s =1, N p =2,F t =1.4

221u d l P i

ρλ=?,22

2u P ρζ=?

由Re=26843.6,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2/20=0.01,

查莫狄图得i λ=0.04W/㎡·℃,流速u i =1.08m/s ρi =995.7kg/m 3,所以

1P ?=)(5.104522

08.17.99502.0904.02

Pa =??? 22

2u P ρζ

=?)(1.1742208.17.99532Pa =??=

∑?i P =(10452.5+1742.1)×1.4×2=34144.9Pa<105

Pa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 壳程压力降

s t N F P P P

)('

2'10

?+?=?∑

N s =1,1=t F .15 Ft 为液态污垢修正系数 流速流经管束的阻力

2

)

1(20

0'

1

u N n Ff P B c ρ+=?

F=0.5

489.06.2684350.5228.0228

.00=?=?=--o

e R f

n c =7,N B =59 u 0=

()()

066.01025610325103.14810403600/6400)(3

33=??-????=----o c v d n D h q m/s 4.1992

066.01040)159(6489.05.02

'1

=??+???=?P (Pa )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2)25.3(2

'2

u D h N P B ρ-=?

B=0.15m ,D=0.325m

)(4.3442066.01040)325.015.025.3(59225.32

2

'

2

Pa u D B N P o B =???-?=?

?? ?

?

-=?ρ总阻力:∑?0P =1.15×1×(199.4+344.4)=625.4(Pa )﹤105Pa 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10、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如下表:

参数管程壳程

流率kg/h 14558.4 6400

进/出口温度/℃20/40 140/50

定性温度/℃30 95

密度/(kg/m3)995.7 1040

定压比热容/[kJ/(kg?

C o)]

4.174 2.11

粘度/(Pa?s)8.012×104- 1.103×104-热导率(W/m?k)0.6171 0.14

普朗特数 5.42 1.662

备结

构参数形式浮头式壳程数 1 壳体内径/㎜325 台数 1 管径/㎜Φ25mm×

2.5mm

管心距/㎜32 管长/㎜9000 管子排列△管数目/根24 折流板数/个59 传热面积/㎡12.57 折流板间距/

150 管程数 2 材质碳钢

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

流速/(m/s) 1.08 0.066

表面传热系数/[W/(㎡?k)] 4872.2 897.9

污垢热阻/(㎡?k/W)0.000172 0.000176

阻力降/ MPa 0.03414 0.00063

热流量/KW 337.6

传热温差/K 325.19

传热系数/[W/(㎡?K)] 601.7

裕度/% 18.6%

七、参考文献

1、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委会.换热器设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1989

3、钱颂文主编.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8

4、钱颂文等著.换热器管束流体力学与传热.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5、余国琮等主编.化工容器及设备.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0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年处理量为4400吨桃浆蒸发器装置的设计; 试设计一套三效并流加料的蒸发器装置,要求将固形物含量10%的桃浆溶液浓缩到42%,原料液沸点进料。第一效蒸发器的饱和蒸汽温度为103℃,冷凝器的绝对压强为20kPa。 2、操作条件: (1)桃浆固形物含量:入口含量10%,出口含量42%; (2)加热介质:温度为103℃的饱和蒸汽,各效的冷凝液均在饱和温度下排出,假设各效传热面积相等,并忽略热损失; (3)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 3、设计任务: (1)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蒸发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2)蒸发器的工艺计算:确定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3)蒸发器的工艺计算:确定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4)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3)绘制蒸发装置的流程图,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任务书 (1) 第1章绪论 (3) 1.1蒸发技术概况 (3) 1.1.1蒸发 (3) 1.1.2发生条件 (3) 1.1.3蒸发的两个基本过程 (3) 1.1.4影响因素 (3) 1.1.5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 (4) 1.2蒸发设备 (4) 1.2.1蒸发器 (4) 1.2.2蒸发器分类 (4) 1.2.3蒸发器的特点 (5) 1.3蒸发操作的分类 (7) 1.4蒸发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8) 第2章设计方案 (9) 2.1蒸发器的选择 (9) 2.2蒸发流程的选择 (9) 2.3操作条件 (10) 第3章蒸发器的工艺计算 (11) 3.1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完成液浓度 (11) 3.2估计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 (11) 3.3 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蒸发器水量的初步计算 (13) 3.4蒸发器传热面积的估算 (14) 3.5有效温差的分配 (15) 3.6校正 (15) 3.7设计结果一览表 (17) 符号说明 (18) 参考文献 (20) 结束语 (21)

食品工程原理试题

食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不含计算题) 一、填空题: 1.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其中的质量流量为15.7kg.s-1,其体积流量为_________.平均流速为______。 ***答案*** 0.0157m3.s-1 2.0m.s-1 2. 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倍; 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倍。 ***答案*** 2;1/4 3. 离心泵的流量常用________调节。 ***答案*** 出口阀 4.(3分)题号2005 第2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 某输水的水泵系统,经管路计算得,需泵提供的压头为He=25m水柱,输水量为20kg.s-1,则泵的有效功率为_________. ***答案*** 4905w 5. 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换热管的壁温接近____________的温度,而传热系数K值接近____________的对流传热系数。 ***答案*** 饱和水蒸汽;空气 6. 实现传热过程的设备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间壁式蓄热式直接混合式 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又称_______________。由于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_______。使其内单位容积的溶液所占有的传热面积比其它加热管内溶液占有的

______________,因此,溶液在中央循环管和加热管内受热不同而引起密度差异,形成溶液的_______________循环。 ***答案*** 标准式,较大,要小,自然 8.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中的体积流量为0.022m3.s-1,质量流量为_________,平均流速为_______。 ***答案*** 22kg.s-1 ; 2.8m.s-1 9. 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___________. ***答案*** 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24/ Rep 10. 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λ=0.57w.m-1.K-1,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 ***答案*** 1140w 11. 非结合水份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以机械方式与物料相结合的水份。 12. 设离心机转鼓直径为1m,转速n=600 转.min-1,则在其中沉降的同一微粒,比在重力沉降器内沉降的速度快____________倍。 ***答案*** 201 13. 在以下热交换器中, 管内为热气体,套管用冷水冷却,请在下图标明逆流和并流时,冷热流体的流向。 本题目有题图:titu081.bmp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系。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化学知识。食品工程原理以食品加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对象,研究食品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动量、能量、质量的传递与守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食品加工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工艺计算,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与食品工程生产实际相结合,着重培养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工业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0. 绪论 (基本内容) 1)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三种传递过程及其物理量的守恒 2)本课程的研究方法、学习要求 3)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换算 (可选内容) 食品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 1.流体流动 (基本内容) 1)流体静力学: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2)流体流动的守恒原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连续性方程式,机械能守恒----伯努利方程式,动量守恒及其与机械能守恒之间的关系; 3)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雷诺实验与流体流动类型,直圆管内流体的流速分布,流动边界层; 4)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5)简单管路的计算 6)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可选内容) 非牛顿流体的流动阻力; 复杂管路(并联/分支)的计算; 2. 流体输送 (基本内容) 1)液体输送机械:离心泵;其他类型泵(容积泵、浓浆泵、磁力驱动泵); 2)气体输送机械:离心式风机,鼓风机和压缩机,真空泵及真空管路; 3)流体输送设备的种类特点及选型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橙汁

.. . .. . .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日产量72吨浓缩橙汁的初步设计 年级:2014级 学院:农学院 专业:食品1404班 指导老师: 苑博华 成员:吴悠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1 选题的意义 (4) 1.2 立题的意义 (4) 1.3厂址的选择 (4) 第二章设计方案简介 2.1 选题 (5) 2.2 设计拟定工作容 (5) 第三章工艺设计 3.1工艺流程图 (6) 3.2工艺操作要求 (7) 第四章设计计算 4.1 物料衡算 (8) 4.1.1 各流程物料衡算 (8) 4.1.2 调配衡算 (9) 4.1.3 设备选型 (10) 4.2 管路设计计算及泵的选型 4.2.1选管 (11) 4.2.2选泵 (11) 第五章设计评述 (13) 第六章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前言 1 . 1选题的意义 橙子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橙子类水果,成熟后变成黄色果肉酸甜适度,汁多,富有香气,是生产饮料的重要原料。橙子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钾、β-胡萝卜素、柠檬酸、皮甙以及醛、醇、烯等物质,常常食用可以强化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减少胆结石的发生,增强毛细管韧性,减少人体体的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深受人们喜爱。由于橙子出汁率高,有良好的风味,营养丰富,经过加工可制成酸甜可口的橙子饮料,既可以保留其大部分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又可以增加其附加价值,为农民的创收提供帮助。 1 . 2立题的意义 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通过本次果蔬汁加工工艺学设计,我们已初步通过学习掌握果汁加工原料的质构与加工特性、果汁加工工艺、果汁加工设备、果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果汁加工中物料衡算及管路设计等相关基本知识。参考果蔬汁现代生产加工相关文献,我们设计日产72吨橙子生产线,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橙汁加工中合理的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为实际生产加工橙子提供一定的用途。 1 . 3厂址的选择 橙汁工厂的选择一般倾向于设在原材料产地附近,厂址在城市外围,原材料产地附近的郊区,有利于销售,便于辅助材料和包装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名称(英文):PRINCIPLES OF FOO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611306 课程总学时:70学时(讲课60学时,实验10学时) 课程学分:3.5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工厂设计》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桥梁。主要目的是培养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以便在食品生产、科研与设计中到强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及效率,降低设备投资及产品成本,节约能耗,防止污染及加速新技术开发等。主要任务是:研究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及工艺尺寸的计算(或选型)。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一)理论教学 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食品工程原理的性质、任务、学习方法;掌握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 一、食品工程原理的发展历程 二、食工原理的性质、任务、与内容 三、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四、物料衡算 五、能量衡算 六、过程平衡与速率 重点:单元操作的概念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难点:经验公式的单位变换、试差计算法 1 / 8

第一章流体流动 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流体平衡和运动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在此基础上解决管路计算、输送设备功率计算等问题。 重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式、连续性方程式、柏努力方程式的内容和应用、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难点:柏努力方程式的推导及其应用、流动边界层的概念、流动阻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主要内容: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其应用 一、流体静力学方程式 二、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第二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 一、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 二、连续性方程式 三、柏努利方程式 四、柏努利方程式的应用 第三节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 一、顿粘性定律与流体的粘度 二、流动类型与雷诺准数 三、滞流与湍流 四、边界层的概念 五、流动阻力 第四节管路计算与流量测量 一、管路计算 二、流量测量 第二章粉碎与筛分 目的要求:掌握粉碎与筛分单元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 重点: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难点:食品物料粒度的大小、形状及分布,粉碎速率、粉碎能耗、平均粒度、筛分速率。 主要内容: 第一节粉碎 一、概述 二、粉碎理论 第二节筛分 一、筛分理论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目录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流程示意图 (3) 设计方案的确定 (4) 冷凝器的造型计算 (6) 核算安全系数 (8) 管壳式冷凝器零部件的设计 (10) 设计概要表 (12) 主要符号表 (13) 主体设备结构图 (14) 设计评论及讨论 (14) 参考文献 (15)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 将制冷压缩机压缩后制冷剂(如F-22、氨等)过热蒸汽冷却、冷凝为过冷液体,送去冷库蒸发器使用。 三、设计条件: 1、冷库冷负荷Q0=1700KW; 2、高温库,工作温度0~4℃,采用回热循环; 3、冷凝器用河水为冷却剂,取进水温度为26~28℃;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四、设计要求: 1.对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简要论述;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确定列管壳式冷却器的主要结构尺寸; 4.计算阻力; 5. 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⑦主体设备结构图; 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6.绘制工艺流程图、管壳式冷凝器的的结构(3号图纸)、花板布置图(3号或4号图纸)。

(二)流程示意图 流程图说明: 本制冷循环选用卧式管壳式冷凝器,选用氨作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共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压缩、冷凝、膨胀、蒸发。 1 2 由蒸发器内所产生的低压低温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机气缸,经压缩后温度升高; 2 3 高温高压的F—22蒸汽进入冷凝器;F—22蒸汽在冷凝器中受冷却水的冷却,放出热量后由气体变成液态氨。 4 4’ 液态F—22不断贮存在贮氨器中; 4’ 5 使用时F—22液经膨胀阀作用后其压力、温度降低,并进入蒸发器; 5 1 低压的F—22蒸汽在蒸发器中不断的吸收周围的热量而汽化,然后又被压缩机吸入,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5’1是一个回热循环。 本实验采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其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等特点。所设计的卧式管壳式冷凝器采用管内多程式结构,冷却水走管程,F—22蒸汽走壳程。采用多管程排列,加大传热膜系数,增大进,出口水的温差,减少冷却水的用量。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题目: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班级:食工1002班 姓名:张国秀 学号: 2010309200212 日期: 指导老师: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处理能力:6000㎏/h 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①油: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②冷却介质: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③允许压强降:不超过107 Pa; 4、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油品的定性温度T=(140+40)/2=90℃ 管程循环水的定性温度t=(30+40)/2=35℃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油在90℃时密度ρ0=825㎏/m3 比热容Cp0 =2.22 kJ/(㎏·℃) 黏度μ0=0.000715Pa·s 导热系数λ0=0.140 W/(m·℃) 水在35℃时密度ρi=994㎏/m3 比热容Cp i=4.08 kJ/(㎏·℃) 黏度μi=0.000725Pa·s 导热系数λi=0.626W/(m·℃) 5、每年按33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目录 第一节概述及设计方案简介 (5) 1 概述 (5) 1.1 换热器 (5) 1.2换热器的选择 (5) 1.3 流动空间的选择 (7) 1.4 流速的确定 (7) 1.5 材质的选择 (7) 1.6 管程结构 (8) 1.7 壳程结构 (9) 1.8 壳程接管 (10) 2 设计方案 (10) 3 主要符号参考说明 (11) 第二节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计算 (12) 2.1 计算传热系数 (12) 2.1.1 计算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2) 2.1.2 计算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2) 2.1.3 计算总传热系数 (12)

新食品工程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其中的质量流量为15.7kg.s-1,其体积流量为_0.0157m3.s-1_.平均流速为__ 2.0m.s-1____。 2. 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倍; 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_____倍。2;1/4 3. 离心泵的流量常用________调节。出口阀 4.(3分)某输水的水泵系统,经管路计算得,需泵提供的压头为He=25m水柱,输水量为20kg.s-1,则泵的有效功率为_________.4905w 5. 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换热管的壁温接近__饱和水蒸汽;_的温度,而传热系数K值接近___空气____的对流传热系数。 6. 实现传热过程的设备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___、__、___.间壁式蓄热式直接混合式 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又称__标准式__。由于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__较大_____。使其内单位容积的溶液所占有的传热面积比其它加热管内溶液占有的____要小__,因此,溶液在中央循环管和加热管内受热不同而引起密度差异,形成溶液的____自然__循环。 8.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测得中的体积流量为0.022m3.s-1,质量流量为__22kg.s-1 __,平均流速为_ 2.8m.s-1______。 9. 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匀速沉降的条件是__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_ 。滞流沉降时,其阻力系数=__24/ Rep ___. 10. 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λ=0.57w.m-1.K-1,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1140w 11. 非结合水份是主要以机械方式与物料相结合的水份。 12. 设离心机转鼓直径为1m,转速n=600 转.min-1,则在其中沉降的同一微粒,比在重力沉降器内沉降的速度快___201___倍。 13. 在以下热交换器中, 管内为热气体,套管用冷水冷却,请在下图标明逆流和并流时,冷热流体的流向。 本题目有题图:titu081.bmp 14. 用冷却水将一定量的热流体由100℃冷却到40℃,冷却水初温为15℃,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采用两种方案比较,方案Ⅰ是令冷却水终温为30℃,方案Ⅱ是令冷却水终温为35℃,则用水量WI__WII AI___A II。(大于,等于,小于) 大于,小于 15. 多效蒸发的原理是利用减压的方法使后一效的蒸发压力和溶液的沸点较前一效的____________,以使前一效引出的______________作后一效_________,以实现_____________再利用。为低、二次蒸汽、加热用、二次蒸汽 16. 物料干燥时的临界水份是指_由恒速干燥转到降速阶段的临界点时,物料中的含水率;它比物料的结合水份大。 17. 如右图所示:已知,ρ水=1000kg.m-3,ρ空气=1.29kg.m-3,R=51mm,则△p=500_ N.m-2,ξ=_1(两测压点A.B间位差不计) 本题目有题图:titu141.bmp 18. 板框压滤机主要由__滤板、滤框、主梁(或支架)压紧装置等组成_,三种板按1—2—3—2—1—2—3—2—1的顺序排列组成。 19. 去除水份时固体收缩最严重的影响是在表面产生一种液体水与蒸汽不易渗透的硬层,因而降低了干燥速率。 20. 多效蒸发的原理是利用减压的方法使后一效的蒸发压力和溶液的沸点较前一效的_为低,以使前一效引出的_二次蒸汽作后一效加热用,以实现_二次蒸汽_再利用。 21. 恒定的干燥条件是指空气的_湿度、温度、速度_以及_与物料接触的状况_都不变。 22. 物料的临界含水量的大小与_物料的性质,厚度和恒速干燥速度的大小__等因素有关。 二、选择题: 1. 当离心泵内充满空气时,将发生气缚现象,这是因为( ) B. A. 气体的粘度太小 B. 气体的密度太小 C. 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起漩涡 D. 气体破坏了液体的连续性 2. 降膜式蒸发器内溶液是(C )流动的。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不循环 3. 当空气的t=t=tφ(A)。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为食品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三大传递理论及其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即研究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动量传递内容包括流体力学和流体输送机械(泵与风机)的选用、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运动;热量传递内容包括传热学和蒸发操作等;质量传递内容包括传质过程、吸收与蒸馏、吸附与离子交换,浸出与萃取等单元操作;此外还包括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如食品的干燥等。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技术原理与工程实现的应用基础课程,与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的有关课程密切相关,其基础涉及数学、物理、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等。本课程以单元操作为主线,研究食品加工过程的有关理论与工程方法,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对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实验探索、工程经验的贯通融合和创新应用方面要求很高。学习中要注重逐步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从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方便、节能减排等方面认真掌握单元操作和工程系统集成方面的知识。 1.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应用的能力。食品加工工艺千变万化,其实现的途径又可以多种多样,所以要树立学生的工程观念,能够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物料特性,合理地选择单元操作及相应的设备,完成过程分析、设计计算,努力使系统集成达到最优化。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攫取能力。食品工程原理学科研究的历史短,基础数据十分缺乏。如何通过网络或资料查取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或者通过实验测取、生产现场查定相关数据、是进行良好的食品工程设计的重要前提。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实验设计、单元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工程制图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工程制图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018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修读学期第二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 &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与电工技术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工程制图与及机械设计基础》是为工科类学生而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设计者用来表达设计思想,生产者用来指导生产,使用者据此使用维护,还是技术交流工具的“工程语言”工程图样的绘制与识读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等专业课的绘图、读图及设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工业产品设计与制造、选用与管理生产设备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培养尺规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 3、掌握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技巧,熟悉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和查阅方法; 4、培养空间构思表达能力和三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实践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2 2 0 第2章AutoCAD基础 6 6 0 第3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4 4 0 第4章立体的投影 4 4 0 第5章组合体的视图与形体构思 4 4 0 第6章轴测图 2 2 0 第7章机件的常用基本表达方法 4 4 0 第8章标准件和齿轮 2 2 0 第9章零件图 2 2 0 第10章装配图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 掌握尺寸标注方法; 3. 掌握平面图形画法; 4. 掌握尺规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国家标准中的尺寸标注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和尺寸标注。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法、问答法。 教学主要内容: 1. 制图基本规定: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 2. 绘制工程图样的三种方法; 3. 尺规绘图及其工具、仪器的使用; 4. 几何作图; 5. 尺规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6. 徒手绘图及其画法。 第二章AutoCAD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建筑工程设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目录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流程示意图 (3)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说明 (4) 设计方案的计算及说明(包括校核) (5) 设计结果主要参数表 (10) 主要符号表 (11) 主体设备结构图 (11) 设计评价及问题讨论 (12) 参考文献 (12)

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管壳式冷凝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将制冷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F-22,氨等)过热蒸汽冷却,冷凝为过冷液体,送去冷库蒸发器使用。 三.设计条件: 1.冷库冷负荷Q0=学生学号最后2位数*100(kw); 2.高温库,工作温度0~4℃。采用回热循环; 3.冷凝器用河水为冷却剂, 每班分别可取进口水温度: 17~20℃(1班)、21~24℃(2班)、 25~28℃(3班)、 13~16℃(4班)、9~12℃(5班)、5~8℃(6班);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四.设计要求:1.对确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论述;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确定管式冷凝器的主要结构尺寸; 4.计算阻力; 5.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 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包括校 核);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 论;⑩参考文献。) 6.绘制工艺流程图,管壳式冷凝器的结构图(3号图纸)、及花 板布置图(3号或者4号图纸)。

二、流程示意图 流程图说明: 本制冷循环选用卧式管壳式冷凝器,选用氨作制冷剂,采用回热循环,共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压缩、冷凝、膨胀、蒸发。 1 2 由蒸发器内所产生的低压低温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机气缸,经压缩后温度升高; 2 3 高温高压的F—22蒸汽进入冷凝器;F—22蒸汽在冷凝器中受冷却水的冷却,放出热量后由气体变成液态氨。 4 4’ 液态F—22不断贮存在贮氨器中; 4’ 5 使用时F—22液经膨胀阀作用后其压力、温度降低,并进入蒸发器; 5 1 低压的F—22蒸汽在蒸发器中不断的吸收周围的热量而汽化,然后又被压缩机吸入,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5’1是一个回热循环。 本实验采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其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等特点。所设计的卧式管壳式冷凝器采用管内多程式结构,冷却水走管程,F—22蒸汽走壳程。采用多管程排列,加大传热膜系数,增大进,出口水的温差,减少冷却水的用量。

浙江大学新食品工程原理习题与答案

浙江大学食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 测得其中的质量流量为 15.7kg.s -1,其体积 流量为 _________. 平均流速为 *** 答案 0.0157m 3 .s -1 2.0m.s -1 2. 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 , 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 , 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 , 流速不变 , 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_______ 倍。 *** 答案 *** 2 ; 1/4 3. 离心泵的流量常用 *** 答案 *** 出口阀 4. (3分) 题号 2005 第 2章 知识点 100 某输水的水泵系统 , 经管路计算得 , 需泵提供的压头为 则泵的有效功率为 . *** 答案 *** 4905w 5. 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 换热管的壁温接近 _______ 近 _____________ 的对流传热系数。 调节。 答案 *** 饱和水蒸汽; 空气 6. 实 现 传 热 过 程 的 设 备 主 要 有 如 下 三 种 类 型 倍; 难度 容易 He=25m 水柱,输水量为 20kg.s -1, 的温度, 而传热系数K 值接 *** 答案 *** 间壁式 蓄热式 直接混合式 7.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又称 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 单位容积的溶液所占有的传热面积比其它加热管内溶液占有的 _____________ 在中央循环管和加热管内受热不同而引起密度差异,形成溶液的 ___________ ___。使其内 ,因此,溶液 ___循 答案 *** 标准式 , 较大 , 要小 , 自然 圆管中有常温下的水流动,管内径d=100mm 测得中的体积流量为 0.022m 【s -1,质量流量 ______ , 平均流速为 答案 *** -1 8. 为_ -1 22kg.s -1 ; 2.8m.s 9. 球形粒子在介质中自由沉降时, 匀速沉降的条件是 阻力系数 = ___________ . *** 答案 *** 粒子所受合力的代数和为零 24/ Rep 10. 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 ,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 500 C ,而环境 温度为20C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入=0.57w.m -1 .K -1,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 __。(注: 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 ) 答案 *** 。滞流沉降时, 其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蒸发器的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任务名称:蒸发器的设计 设计人: 指导教师: 班级组别: 设计时间: 成绩:

目录 1、设计说明书 (2) 2、设计方案的确定 (3) 3、方案说明 (4) 4、物料衡算 (5) 5、热量衡算 (5) 6、工艺尺寸计算 (9) 7、附属设备尺寸计算 (15) 8、主要技术参数 (17) 9、计算结果汇总 (17) 10、设备流程及装备图 (18) 11、参考文献 (21)

设计说明书 一、题目: 蒸发器的设计 设计蒸发量为4吨/小时的双效真空浓缩装置,用于浓缩番茄酱的生产。已知进料浓度为%,成品浓度为28%,第一效真空度为600mmHg,第二效真空度为700mmHg。加热蒸汽的压力为0.15 MPa 二、原始数据: 1、原料:浓度为%的番茄酱 2、产品:浓度为28%的番茄酱 3、生产能力:蒸发量四吨每小时,一天工作10个小时 4、热源:加热蒸汽为饱和水蒸汽,压力 5、压力条件:第一效为600 mmHg的真空度,第二效为700 mmHg的真空度 三、设计要求内容: 1、浓缩方案的确定:蒸发器的型式、蒸发操作流程、蒸发器的效数等。 2、蒸发工艺的计算:进料量、蒸发水量、蒸发消耗量、温差损失、传热量、 传热面积等。 3、蒸发器结构的计算:加热室尺寸、加热管尺寸及排列、蒸发室尺寸、接管尺 寸等。 4、附属设备的计算:冷凝器、真空系统的选用 5、流程图及装配图绘制

四.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份; 2、设计结果一览表;蒸发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及设备选型情况等; 3、蒸发器流程图和装配图 设计方案的确定 1.蒸发器的确定:选用外加热式蒸发器,它的特点是加热室与分离室分开,便 于清洗和更换。这种结构有利于降低蒸发器的总高度,所以可以采用较长的加热管。并且,因循环管不受热而增大了溶液的循环速度,可达1.5m/s。 2.蒸发器的效数:双效真空蒸发。真空操作的压力小,故在蒸发器内物料的沸 点就低,对于番茄这种热敏性较高的物料,采用真空蒸发降低沸点是有必要的。采用多效蒸发是减少加热蒸汽耗用量,提高热能经济性的有效措施。然而也不能无限地增加效数。理由如下:(1)效数越多,节省地加热蒸汽量就越少。由单效改为双效时,加热蒸汽用量可减少50%,但由四效改为五效只能节省10%,热能经济性提高不大。(2)效数越多,温度差损失越大,分配到各效的有效温度差就越小。为了维持料液在溶液沸腾阶段,每效的有效温度差不能小于5--7摄氏度。这样也限制了效数的增加。(3)热敏性溶液的蒸发,一般不超过三效。 3.加热方式:直接饱和蒸汽加热,压力。 4.操作压力:Ⅰ效为600 mmHg真空度,Ⅱ效为700 mmHg真空度。

食品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原理等各方面知识,研究食品原料化学成分的加工特性及原辅料质量与食品加工的关系;食品的保藏原理;果蔬食品、粮油食品、动物食品、酿造食品等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产品标准和常见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措施;介绍食品加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发展前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食品的品质特性,懂得各种食品的生产原理和工艺理论;具有探索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的研究能力; 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储藏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依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对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经过理论教学、综合大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下列知识和技能: 1.了解原料中化学成分的加工特性以及原辅料质量与食品品 质的关系。掌握原料预处理的方法及辅料的要求和使用标准。 2.了解食品不稳定的原因,熟悉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3.掌握果蔬食品、粮油食品、动物食品和酿造食品中的主要类型及其加工工艺,主要工序的机理、技术要求及技术参数。熟悉新产品开发中的工艺设计。 4.了解产品质量标准;了解产品商品化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绪论 1.基本内容 ⑴ 食物与食品的概念,食品的分类方法。 ⑵ 食品加工的重要意义。 ⑶ 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⑷ 食品加工学的任务。 2.基本要求 ⑴ 了解食品加工的意义及特点。 ⑵ 了解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 3.重点难点 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历史与现状,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差距,以及食品工业的发展前景。 4.建议⑵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给学生指定参考书和期刊。 第一章果蔬的化学成分和预处理 1.基本内容 ⑴ 果蔬的化学组成。 ⑵ 果蔬中的可溶性糖、有机酸、色素、维生素、单宁、含氮物质、部分糖苷和果胶物质等与食品加工的关系。 ⑶ 果蔬原料挑选、分级、洗涤、去皮、切分、去核(芯)、破碎、热烫等的作用和方法。 ⑷ 果蔬在加工过程中变色的原因及护色的主要措施。 2.基本要求 ⑴ 了解果蔬中化学成分与加工的关系,果蔬在加工过程中的变色的原因。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年月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3) 1、设计题目 (3) 2、设计条件 (3) 3、设计任务 (5) 二、设计意义 (6) 三、主要参数说明 (6) 四、设计方案简介 (9)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9) 2、管程安排 (9) 3、流向的选择 (10) 4、确定物性系数据 (10) 五、试算和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1) 1、热流量 (11) 2、冷却水量 (11) 3、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11) 4、总传热系数 (11) 六、工艺结构设计 (12) 1、计算传热面积 (12) 2、管径和管内流速 (12) 3、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12) 4、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13) 5、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14) 6、壳体内径 (14) 7、折流板 (14) 8、接管 (15) 9、热量核算 (15) 10、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如下表: (20) 七、参考文献 (21) 八、浮头式换热器装配图 (22)

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1、设计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2、设计条件 ①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400kg/h的牛奶从140℃冷却至50℃,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为40℃。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牛奶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1040kgm-3;黏度 1.103*10-4Pas;定压比热容2.11kJ/(kg ℃);热导率0.14W/(m ℃) 完成 日期 年月日 ②设计要求 序 号 设计内容要求 1 工艺计算热量衡算,确定物性数据,计算换热面积

食品工程原理重点知识讲解

食品工程原理复习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 1.单元操作与三传理论的概念及关系。 不同食品的生产过程应用各种物理加工过程,根据他们的操作原理,可以归结为数个应用广泛的基本操作过程,如流体输送、搅拌、沉降、过滤、热交换、制冷、蒸发、结晶、吸收、蒸馏、粉 碎、乳化萃取、吸附、干燥 等。这些基本的物理过程称为 单元 操作 动量传递:流体流动时,其内部发生动量传递,故流体流动过程也称为动量传递过程。凡是遵循流体流动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 均可用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热量传递 : 物体被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也称为物体的传热过程。凡 是遵循传热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热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质量传递 : 两相间物质的传递过程即为质量传递。凡是遵循传质 基本规律的单元操作,均可用质量传递的理论去研究。 单元操作与三传的关系 “三传理论”是单元操作的理论基础,单元操作是“三传理论” 的具体应用。 同时,“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也是食品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基础 2.粘度的概念及牛顿内摩擦(粘性)定律。牛顿黏性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y u d d μτ±= ,服从此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 μ比例系数,其值随流体的不同而异,流体的黏性愈大,其值愈 大。所以称为粘滞系数或动力粘度,简称为粘度 3.理想流体的概念及意义。 理想流体的粘度为零,不存在内摩擦力。理想流体的假设,为工 程研究带来方便。 4.热力体系:指某一由周围边界所限定的空间内的所有物质。边

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边界所限定空间的外部称为 外界。 5.稳定流动:各截面上流体的有关参数(如流速、物性、压强) 仅随位置而变化,不随时间而变。 6.流体在两截面间的管道内流动时, 其流动方向是从总能量大的截面流向总能量小的截面。 7.1kg理想流体在管道内作稳定流动而又没有外功加入时,其柏努利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其总机械能守恒,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可以相互转换。 8. 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具有黏性,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与理想流体柏努利方程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际流体柏努利方程中有阻力损失项。 柏努利方程的三种表达式 p1/ρ+gz1+u12/2 = p2/ρ+gz2+u22/2 p1/ρg+z1+u12/2g = p2/ρg+z2+u22/2g p1+ρgz1+ρu12/2 = p2 +ρgz2+ρu22/2 9.管中稳定流动连续性方程:在连续稳定的不可压缩流体的流动中,流体流速与管道的截面积成反比。截面积愈大之处流速愈小,反之亦然。对于

课程名称:食品工程

课程名称:食品工程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工程学科的课程,它主要研究和介绍食品工业生产中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内在规律、常用设备及过程计算方法。本课程培养学生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它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动量传递过程、热量传递过程及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运用这些理论并结合所学的物理、化学、数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熟悉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基本构造,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有针对食品生产实际,正确选择适宜单元操作的能力;正确进行过程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和设备选型配套设计计算的能力。在工程计算中能正确地查阅工程手册中各种工程图表,获取设计计算有关参数。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学、物理化学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本专业的“食品机械设备”、“食品工艺学”、“发酵工艺与设备”等后续专业课打好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引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理解单元操作的概念以及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单元操作的概念、三大传递过程 理解: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方法 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能灵活运用流体静力学方程式、连续性方程以及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式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计算、管路计算等问题。掌握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了解常用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原理(次重点) 识记:流体密度和压力 理解: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推导 应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第二节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重点) 识记:流量与流速 理解: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 应用:管径的估算、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实际流体机械能衡算 第三节流体流动现象(重点) 识记:非牛顿流体、流体流动型态 理解:牛顿黏性定律、流体中的动量传递、流体边界层、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

食品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学习大纲.doc

食品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编号:学时:学分: 先修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物性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概论、果蔬食品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畜产食品工艺学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果蔬、粮油、畜产等食品制品加工原理的掌握,对几种食品加工方案的较优设计,等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巩固和加强学生对食品加工工艺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勇于突破的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产品设计能力、设备操作能力、原料和成品质量分析与控制能力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内容与时间安排 1、实验要求 要求指导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全面爱护关心学生,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按照实验大纲和实验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认真组织好自己所负责的分组实验;加强指导,严格要求,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或作业,并且及时检查和督促;遇重大紧急情况应立即向所在学院或学校请示报告,确保实验进程顺利进行;实验结束后结清实验经费账目,认真做好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并将总结材料报院系备案。 要求学生在实验期间必须接受指导老师的领导,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讲究公共道德,端正劳动态度和学习态度,不得擅自缺勤或提前离开实验地点;实验前分成若干实验小组,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广泛搜集实验相关资料,各小组讨论方式写出实验设计方案;仔细预习各组实验制作要求,实验前能熟练回答相关理论知识的问题,能独立正确掌握相关加工设备的操作;合理选用食品原辅材料与加工设备,掌握本实验的设计方法,以不同因素与水平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填写实验表格,并进行分析研究;将不同成品分样并标号包装,经感官评定、理化实验和微生物检验后,学习运用Excel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并对检测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