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选修2-2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2课时) 课时作业

人教A版选修2-2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2课时)  课时作业
人教A版选修2-2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2课时)  课时作业

自我小测

1.命题“△ABC 中,若∠A >∠B ,则a >b ”的结论的否定应该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2.实数a ,b ,c 满足a +2b +c =2,则( )

A .a ,b ,c 都是正数

B .a ,b ,c 都大于1

C .a ,b ,c 都小于2

D .a ,b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

3.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有有理根,那么a ,b ,c 中存在偶数”时,否定结论应为( )

A .a ,b ,c 都是偶数

B .a ,b ,c 都不是偶数

C .a ,b ,c 中至多一个是偶数

D .至多有两个偶数

4.有甲、乙、丙、丁四位歌手参加比赛,其中一位获奖,有人走访了四位歌手,甲说:“是乙或丙获奖.”乙说:“甲、丙都未获奖.”丙说:“我获奖了.”丁说:“是乙获奖.”四位歌手的话只有两人是对的,则获奖的歌手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两条相交直线l ,m 都在平面α内且都不在平面β内.命题甲:l 和m 中至少有一条与平面β相交,命题乙:平面α与β相交,则甲是乙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命题“a ,b 是实数,若|a -1|+|b -1|=0,则a =b =1”用反证法证明时应假设为________.

7.若下列两个方程x 2+(a -1)x +a 2=0,x 2+2ax -2a =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8.完成反证法证题的全过程.设a1,a2,…,a7是1,2,…,7的一个排列,求证:乘积p=(a1-1)(a2-2)…(a7-7)为偶数.

证明:假设p为奇数,则a1-1,a2-2,…,a7-7均为奇数.因奇数个奇数之和为奇数,故有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但0≠奇数,这一矛盾说明p为偶数.9.已知三个正数a,b,c成等比数列,但不成等差数列,求证:a,b,c不成等差数列.

10.已知直线ax-y=1与曲线x2-2y2=1相交于P,Q两点,是否存在实数a,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O?若存在,试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解析:“大于”的否定是“不大于”,即“小于”或“等于”.

答案:B

2.解析:假设a ,b ,c 均小于12,则a +2b +c <12+1+12

=2,与已知矛盾,故选D . 答案:D

3.解析:“a ,b ,c 中存在偶数”,即“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偶数”,故其否定为“a ,b ,c 都不是偶数”.选B .

答案:B

4.解析:若甲获奖,则甲、乙、丙、丁说的话都是假的,同理可推知乙、丙、丁是否获奖的情况,最后可知获奖的歌手是丙.

答案:C

5.解析:若已知α与β相交,设交线为a ,假设l ,m 都与平面β平行,则a ∥l ,a ∥m ,∴l ∥m ,这与已知l 与m 相交矛盾,∴乙?甲.若已知l ,m 中至少有一条与平面β相交,不妨设l ∩β=A ,则点A ∈α,且点A ∈β,∴α与β必有一条过点A 的交线,即甲?乙.故选C .

答案:C

6.解析:“a =b =1”即“a =1且b =1”,其否定为“a ≠1或b ≠1”.

答案:a ≠1或b ≠1

7.解析:假设两个一元二次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Δ1=(a -1)2-4a 2<0,Δ2=(2a )2-4(-2a )<0,

即???

3a 2+2a -1>0,a 2+2a <0,

解得{a |-2<a <-1},

所以其补集{a |a ≤-2或a ≥-1}即为所求的a 的取值范围.

答案:{a |a ≤-2或a ≥-1}

8.解析:据题目要求及解题步骤,

因为a 1-1,a 2-2,…,a 7-7均为奇数,

所以(a 1-1)+(a 2-2)+…+(a 7-7)也为奇数.

即(a1+a2+…+a7)-(1+2+…+7)为奇数.

又因为a1,a2,…,a7是1,2,…,7的一个排列,

所以a1+a2+…+a7=1+2+…+7,故上式为0.

所以奇数=(a1-1)+(a2-2)+…+(a7-7)

=(a1+a2+…+a7)-(1+2+…+7)=0.

答案:(a1-1)+(a2-2)+...+(a7-7) (a1+a2+...+a7)-(1+2+ (7)

9.证明:假设a,b,c成等差数列,则a+c=2b,

即a+c+2ac=4b,而b2=ac,即b=ac,

所以a+c+2ac=4ac,

所以(a-c)2=0,即a=c.

从而a=b=c,与a,b,c不成等差数列矛盾,

故a,b,c不成等差数列.

10.解:不存在.

理由如下:假设存在实数a,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O,则OP⊥OQ. 设P(x1,y1),Q(x2,y2),

则y1

x1·

y2

x2=-1,∴(

ax1-1)(ax2-1)=-x1·x2,

即(1+a2)x1·x2-a(x1+x2)+1=0. 由题意得(1-2a2)x2+4ax-3=0,

∴x1+x2=

-4a

1-2a2

,x1·x2=

-3

1-2a2

.

∴(1+a2)·

-3

1-2a2

-a·

-4a

1-2a2

+1=0,

即a2=-2,这是不可能的.

∴假设不成立.

故不存在实数a,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O.

人教版物理【选修3-4】13-3《光的干涉》课时作业及答案

1.以下光源可作为相干光源的是( ) A.两个相同亮度的烛焰 B.两个相同规格的灯泡 C.双丝灯泡 D.出自一个光源的两束光 【解析】相干光的条件,必须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故只有D正确. 【答案】 D 2.(多选)(2018·青岛检测)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的色光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B.不同的色光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C.光的强度不同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D.光的强度不同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解析】两列光波叠加是否发生干涉现象关键看两列光波是否是相干光,即是否满足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不同的色光频率不同,所以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故B项正确;光的强度不同,但仍有可能满足相干条件,也就是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故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BC 3.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产生彩色条纹,若在两个缝上分别安装红色和绿色滤光片,则屏上将出现( )

C .黑、白相间的条纹 D .无干涉条纹 【解析】 在两缝上分别安装红色和绿色滤光片后,到达屏上的两束光分别是红光和绿光,由于红光和绿光频率不同,不是相干光,不会出现干涉条纹,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4.(多选)(2018·洛阳检测)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 A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B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λ的点形成明条纹 C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λ2 的点形成明条纹 D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12 )λ的点形成暗条纹 【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δ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δ=n λ,n =0、1、2、3…这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明条纹;当距离之差Δδ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δ=(2n +1) λ2 ,n =0、1、2、3…这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B 、D 正确. 【答案】 BD 5.(2018·上海高考)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 A .传播速度不同 B .强度不同 C .振动方向不同 D .频率不同 【解析】 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D 选项正确. 【答案】 D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案例

《染色体变异》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染色体变异”是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的第四节内容,讲述了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两方面的变异。教材前后涉及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 2、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个体发育、植物杂交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的基础,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知识有关,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突破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方法: ①通过动画演示、动手操作和打比方,使学生构建染色体组的概念 ②通过具体实例提出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再多举例子,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 2、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个体发育、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植物杂交、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3、我校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有热情,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适时启发和适时鼓励,由浅入深,建构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人教版 高中数学 选修2-2 课时作业2

人教版高中数学精品资料 课时作业(二)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为11,则 lim Δx→0f x0-Δx-f x0 Δx =( ) A.11 B.-11 C.1 11 D.- 1 11 答案 B 2.函数f(x)在x=0可导,则lim h→a f h-f a h-a =( ) A.f(a) B.f′(a) C.f′(h) D.f(h) 答案 B 3.已知函数y=x2+1的图像上一点(1,2)及邻近点(1+Δx,2+Δy),则lim Δx→0Δy Δx =( ) A.2 B.2x C.2+Δx D.2+Δx2答案 A 4.设f(x)为可导函数,且满足lim x→0f-f-2x 2x =-1,则f′(1)的值为( ) A.2 B.-1 C.1 D.-2 答案 B 二、填空题 5.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1-t+t2,其中S的单位是米,t的单位是秒,那么物体在3秒末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 答案5米/秒 6.函数y=(3x-1)2在x=x0处的导数为0,则x0=________. 答案1 3

解析 Δy =f (x 0+Δx )-f (x 0)=(3x 0+3Δx -1)2-(3x 0-1)2=18x 0Δx +9(Δx )2 -6Δx , ∴ Δy Δx =18x 0+9Δx -6. ∴li m Δx →0 Δy Δx =18x 0-6=0,∴x 0=1 3 . 7.设f (x )=ax +4,若f ′(1)=2,则a =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Δy =f (1+Δx )-f (1) =a (1+Δx )+4-a -4=a Δx . ∴f ′(1)=li m Δx →0 Δy Δx =li m Δx →0 a =a . 又f ′(1)=2,∴a =2. 8.质点M 按规律s =2t 2 +3做直线运动(位移单位:m ,时间单位:s),则质点M 的瞬时速度等于8 m/s 时的时刻t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设时刻t 的值为t 0,则 Δs =s (t 0+Δt )-s (t 0)=2(t 0+Δt )2 +3-2t 2 0-3 =4t 0·Δt +2·(Δt )2 , Δs Δt =4t 0+2Δt ,lim Δt →0 Δs Δt =4t 0=8,∴t 0=2(s). 9.已知f (x )=1x ,则lim Δx →0 f +Δx -f Δx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1 4 10. 如图,函数f (x )的图像是折线段ABC ,其中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4),(2,0),(6,4),

最新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含解析汇总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2含 解析

课时作业22染色体变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界因素可提高染色体断裂的频率 B.染色体缺失了某段,可使生物性状发生变化 C.一条染色体某一段颠倒180°后,生物性状不发生变化 D.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可用现代遗传技术直接检验 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是由于某些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变化可导致生物性状发生相应的改变。虽然倒位是某段染色体的位置颠倒,但使其中的基因位置发生了改变,也可导致生物的性状发生变化。 答案:C 2.(2013·浙江五校联考)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可能产生变异,下列叙述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可遗传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B.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解析: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只有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发生在有丝分裂中,A为基因突变,B、C为染色体变异,D为基因重组。

答案:D 3.(2013·南京模拟)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 D.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解析:基因重组在减数分裂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减Ⅰ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另一种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B选项属于染色体变异。D选项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B 4.(2013·福建毕业班质检)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解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B 5.(2013·浙江五校联考)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

高中物理选修3-3课时作业3:7.5 内能

题组一分子动能 1.关于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分子总动能越大,因而物体温度也越高 C.一个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大,该分子的温度越高 D.温度是大量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答案 D 解析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而不是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变大,故A错.物体宏观运动的速度对应的是机械能(动能),与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无关,与物体的温度无关,B错;温度是对大量分子而言的,是统计、平均的概念,对单个分子无意义,C错.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温度相同,任何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 B.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运动具有的能 C.10个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是这10个分子的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中的每一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一定大于温度低的物体中的每一个分子的运动速率 答案 A 解析温度相同,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故A正确;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具有的能,B错误;物体内能是对大量分子而言的,对于10个分子无意义,故C错误;温度高的物体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大(相同物质),但具体的每一个分子的运动速率是不确定的,可能大于平均运动速率,也可能等于平均运动速率,也可能小于平均运动速率,故D错误. 题组二分子势能 3.关于分子势能和物体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必定增大 B.当物体体积增大时,其分子势能不一定增大 C.当物体体积减小时,其分子势能必定减小

D.当物体体积不变时,其分子势能一定不变 答案BD 解析物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不是单值对应的关系,分子势能相同,体积不一定相同,而体积不变,分子势能一定不变. 4.下列分子势能一定减小的情况是()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 B.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且分子间距离增大时 C.分子动能增大时 D.分子间作用力做负功时 答案 B 解析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所以分子势能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A错误;当分子间表现为斥力且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B正确;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没有关系,C错误;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时,分子势能增大,D错误. 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答案 B 解析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分子间距离r增大,分子势能E p增大;当r=r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正确. 6.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0:5.2染色体变异教案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2节染色体变异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该内容是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以及基因突变为基础的。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与人类遗传病有关,“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与单倍体、多倍体育种关系密切。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教学难点 1、染色体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概念及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染色体变异的基本类型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 a.过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教育; b.可介绍我国科学家在染色体变异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严谨论证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c.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知识,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满足学生的 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会查找信息,利用信息。 二、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复习问题: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三个主 要来源?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温故知新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受

2、引入新课 3、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①染色体结构的精作用的学习,我们知道每种生物的 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形态是稳定的。 从而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 不例外,当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发生 改变时,染色体的结构或染色体的数 目可以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 发生改变。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 的内容。 问:什么是染色体变异? 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基因突变 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 人类的许多遗传病是由染色体结构改 变引起的。例如,猫叫综合症是人的 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 猫叫而得名。 猫叫综合症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 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 重的智力障碍。 问题: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后果? 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都是稳定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 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会发 生改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这 类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染色 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例 理解 阅读并思考。 小组合作讨论 到讲台前展示本组 的成果。 观看猫叫综 合症的视频 展开讨论,并回答问 题。完成探究活动, 并进行交流和表达 理解 利用学生已有 的知识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 自主能力 比较基因突变 和染色体变异, 加强对新概念 的理解,培养学 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激发兴趣 考察学生利用 信息的能力和 分析问题的能 力以及合作的 能力。

高中英语选修7课时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26)综合知识检测 Ⅰ.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y reached an agreement that w ould be ________ (benefit) to both sides. 答案beneficial 2.I ha v e a v ery busy life w ith no time________ (sit) around feeling sorry for myself. 答案to sit 3.________ (badly w ound), the w hale soon died. 答案Being badly w ounded/Ha v ing been badly w ounded 4.Please look after my house during my ________ (absent). 答案absence 5.I sa w James ________ (hold) up in the w ater by Old Tom. 答案being held 6.Anyone w ill be punished if he ________ (obey) the la w s. 答案disobeys 7.I could see he w as terrified of ________ (abandon) by us. 答案being abandoned 8.I am happy ________ (find) many things I can do.

答案to ha v e found/to find 9.________ pausing w e jumped into the boat w ith the other w halers and headed out into the bay. 答案Without 10.Both he and I ________ (satisfy) w ith the result. 答案are/w ere satisfied 11.The meeting is held ________ (annual). 答案annually 12.What a s w eet v ictory ________ (en v y) by those w omen! 答案to be en v ied 13.________ (reflect) that this w as her last chance, she w as v ery careful. 答案Reflecting 14.It w ill take se v eral days for your computer ________ (repair). 答案to be repaired 15.________ (look) after my pets properly takes a lot of time but I find it w orth w hile. 答案Looking/To look Ⅱ.用适当的介词或副词填空 1.I am al w ays looking for w ard to hearing ________ him, but I ha v en't had any reply so far. 答案from 2.Hang your coat o v er the chair to dry it ________. 答案out 3.The drought has caused the ri v er to dry ________ and many people are lea v ing because of no running w ater.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1)

染色体变异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P 85图5-5,阐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类型和结果。2.结合教材实例,简述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3.通过教材实验,了解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阅读P 85-86) 1.含义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结果 大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体死亡。 3.类型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如猫叫综合征; (2)重复: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段,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 (3)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4)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阅读P 86-88) 1.类型??? ??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倍增或倍减 2.染色体组 (1)概念的理解: ①对象: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②关系: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 (2)图示分析: ①写出其中代表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X 、Ⅱ、Ⅲ、Ⅳ或Y 、Ⅱ、Ⅲ、Ⅳ。 ②一个染色体组与其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的关系:相同(“相同”或“不相同”)。 3.二倍体

4.多倍体 (1)概念???? ? 起点:受精卵染色体组数:三个或三个以上 实例:三倍体香蕉、四倍体马铃薯 (2)特点: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3)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概念及特点: ①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②特点??? ? ?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三、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阅读P 88) 1.实验原理 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结果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实验流程 (1)根尖的培 养及诱导????? ①培养方法:将洋葱或大葱、蒜放在装满 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的底部接触水面②诱导时机:待洋葱长出1 cm 左右的不定 根时 ③诱导措施: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诱导培养36 h ↓

高中物理选修3-3课时作业第七章第1作业第七章第1节31

1.把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形成油酸薄膜,我们认为薄膜是由________油酸分子组成的,并把油酸分子简化成________.油膜的________认为是油膜分子的直径d,测出油膜的面积S和体积V,则分子直径d=________. 2.除了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m,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一般为________ kg. 3.1 mol 的任何物质都含有________粒子数,这个数量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它的数值通常取N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粗略计算可取N A=________________,它是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的桥梁,它把摩尔质量、摩尔体积这些宏观物理量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微观物理量联系起来. 4.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球形的,就像我们平时的乒乓球有弹性,只不过分子非常非常小 B.所有分子的直径都相同 C.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但数量级基本一致 D.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只有油膜法一种方法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无论是无机物质的小分子,还是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其分子大小的数量级都是10-10 m C.本节中所说的“分子”,只包含了化学中的分子,不包括原子和离子 D.分子的质量是很小的,其数量级为10-10 kg 6.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材料科学中纳米技术的应用使材料科学日新月异,在1 nm 的长度上可以排列的分子(其直径约为10-10 m)个数最接近于() A.1个B.10个 C.100个D.1 000个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1.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下列哪些假设是实验的前提() A.该油膜是单分子油膜 B.可以认为油膜的厚度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 C.油酸分子是球形 D.在油膜中油酸分子是紧密排列的,分子间无间隙 2.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所用酒精油酸溶液的浓度为每104 mL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上述溶液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的轮廓,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形状和尺寸如图1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 cm,试求: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 户县第八中学 穆伟丹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技能目标 通过教材染色体结构变异图、果蝇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内染色体图、有关染色体组练习题的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辨图、设问、讨论和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 (2)通过对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之间的关系。 (3)用图解、事例和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染色体数目变异 2、难点: (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四、教学策略 直观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实物引入:西瓜是炎热夏天的很好的解渴佳品,尤其是无籽西瓜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无籽西瓜,这种西瓜是由于正常西瓜染色体加倍以后产生的。我们这些由染色体变化引起的生物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引入新课:染色体变异 (二)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5-5、5-6,比较说出每种变异的特点及名称:缺失、增添、倒位、易位,让学生回忆易位跟前面哪个内容比较相似?师生一同归纳:易位与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较相似:都是发生在两条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但前者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间,部分片段的交换,叫染色体的变异;而后者发生在两条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部分片段的互换,叫基因重组。 (2)染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个别条染色体的增减:如21三体综合征 (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①染色体组:观察教材图5-8和5-9回答下列问题。 问:果蝇体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同源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雄果蝇为例,每个精子中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这些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同源还是非同源?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师生一同总结:这些染色体的形状、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用自己的两只手,十根手指打比方,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一个染色体组的理解。然后以扑克牌为例,让学生两人一组讨论说明一个染色体组,每组的染色体组成。 怎样判断染色体组数?通过自制图形展示,让学生理解三种方法: a、一个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组。 b、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除以染色体的种类。 c、控制同一形状的基因有几个为几个组。 ②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二倍体:如果把果蝇配子的染色体看成一组,那么果蝇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归纳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多倍体的概念: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并举例。

【金版新学案】-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2-2课时作业:2.1.1 word版含解析培训讲学

第二章 2.1 2.1.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右边所示的三角形数组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发现的,称为杨 辉三角形,根据图中的数构成的规律,a所表示的数是() A.2 B.4 C.6 D.8 解析:由杨辉三角形可以发现:每一行除1外,每个数都是它肩膀上的两数之和.故a=3+3=6. 答案: C 2.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 234 567×9+8=() 1×9+2=11 12×9+3=111 123×9+4=1 111 1 234×9+5=11 111 12 345×9+6=111 111 A.11 111 110 B.11 111 111 C.11 111 112 D.11 111 113 解析:根据数塔的规律,后面加几结果就是几个1, ∴1 234 567×9+8=11 111 111. 答案: B 3.已知{b n}为等比数列,b5=2,则b1b2b3…b9=29.若{a n}为等差数列,a5=2,则{a n}的类似结论为() A.a1a2a3…a9=29B.a1+a2+…+a9=29 C.a1a2…a9=2×9 D.a1+a2+…+a9=2×9 解析:由等差数列性质,有a1+a9=a2+a8=…=2a5.易知D成立. 答案: D 4.对于命题“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各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推广到空间是“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各面的距离之和为”() A.定值 B.变数

C .有时为定值、有时为变数 D .与正四面体无关的常数 解析: 设正四面体S -ABC 的棱长为a ,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O 到各面的距离分别为 h 1,h 2,h 3,h 4,由体积关系得V S -ABC =13·34a 2·(h 1+h 2+h 3+h 4)=13·34a 2·63 a ∴h 1+h 2+h 3+h 4= 63a (此为正四面体的高). 答案: A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5.已知Rt △ABC 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则其面积S =12 ab .若三棱锥P -ABC 的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且P A =a ,PB =b ,PC =c ,类比上述结论可得此三棱锥的体积V P -ABC 等于__________ . 解析: V =13Sc =16 abc . 答案: 16 abc 6.给出下列推理: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3-2)·180°, 四边形的内角和为(4-2)·180°, 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2)·180°, … 所以凸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 (2)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y =tan x 是三角函数,所以y =tan x 是周期函数; (3)狗是有骨骼的;鸟是有骨骼的;鱼是有骨骼的;蛇是有骨骼的;青蛙是有骨骼的;狗、鸟、鱼、蛇和青蛙都是动物,所以,所有的动物都是有骨骼的; (4)在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在空间中如果两个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其中属于合情推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根据合情推理的定义来判断.因为(1)(3)都是归纳推理,(4)是类比推理,而(2)不符合合情推理的定义,所以(1)(3)(4)都是合情推理. 答案: (1)(3)(4)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7.在平面内观察:凸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凸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凸六边形有9条对角线;…,由此猜想凸n 边形有几条对角线?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染色体变异课时作业23(含解析)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染色体变异课时作业23(含解析) 题号 1 2 3 4567 8 9 10 11 选项 染色体基因顺序变化 a 154-326789 b 123-4789 c 1654-32789 d 123-45676789 解析:与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a中“23-45”基因位置颠倒了180°,因此染色体发生了倒位;b中缺失了“56”基因,因此染色体发生缺失;c中“23-456”基因位置颠倒了180°,同样是倒位;d 中“67”基因出现了两次,为重复。 答案:C 4.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解析:图①表示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因为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图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为其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③表示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图④表示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图中4种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C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C.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会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解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若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就称为三倍体,所以三倍体植物能

物理选修3-1课时作业

目录 第一章静电场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75 2库仑定律76 3电场强度78 4电势能和电势80 5电势差81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83 7静电现象的应用84 8电容器的电容86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88 第二章恒定电流 1电源和电流90 2电动势90 3欧姆定律91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92 5焦耳定律94 6导体的电阻95 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96 8多用电表的原理98 9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98 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99 11简单的逻辑电路101 第三章磁场 1磁现象和磁场103 2磁感应强度104 3几种常见的磁场105 4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107 5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109 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111 综合检测 第一章综合检测113 第二章综合检测115 第三章综合检测117 期末综合检测119

物理选修3-1配新课标人教版课时作业 第一章静电场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电视机的玻璃光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这是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有极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2.导体球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球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球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导体球B的带电荷量为() A.-Q B.Q C.2Q D.4Q 3.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分布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如图K1-1-1所示,当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金属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图K1-1-1 A.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向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B端移动,正电荷向A端移动 二、双项选择题 5.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结果如图K1-1-2所示,由此对摩擦起电说法正确的是() 图K1-1-2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6.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可能是因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产生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示带正电 7.如图K1-1-3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邹城兖矿一中李东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染色体变异”是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5章“遗传和变异”中的第2节内容,讲述了染色体结构和数目两方面的变异。教材前后涉及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其中染色体组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其他概念的基础和关键。 2、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知识有联系,也是学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基础,还与生产、生活和人类的健康知识有关,对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因此,本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构建生物学的有关概念,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和发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突破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方法: ①通过图片展示、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构建染色体组的概念 ②通过具体实例提出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再多举例子,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情分析 1、作为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概念,为染色体组等新概念的建构奠定了认知基础。 2、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等基础知识,为创设问题情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 3、我校大多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对基本概念、过程和原理往往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学中应设置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观察、动手、思考和讨论,适时引导、适时启发和适时鼓励,由浅入深,建构染色体组等基本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区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能说出其对生物的影响。 ②学生能描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并能准确运用这些术语。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这几个重要概念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②通过利用小组动手操作的游戏演示雌雄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减数分裂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②通过学习多倍体和单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4、设计理念和思路 按照《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并依据探究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原理,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合

【高考调研】2020高中数学 课时作业19 新人教A版选修2-2

课时作业(十九) 一、选择题 1.关于归纳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归纳推理是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B .归纳推理是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C .归纳推理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D .归纳推理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 答案 D 2.在数列{a n }中,a 1=0,a n +1=2a n +2,则猜想a n 是( ) A .2n -2 -1 2 B .2n -2 C .2 n -1 +1 D .2 n +1 -4 答案 B 3.观察图示图形规律,在其右下角的空格内画上合适的图形为( ) A .■■ B .△ C. D .○ 答案 A 4.数列{a n }:2,5,11,20,x,47,…中的x 等于( ) A .28 B .32 C .33 D .127 答案 B 5.n 个连续自然数按规律排列下表: 根据规律,从2 010到2 012箭头的方向依次为( ) A .↓→ B .→↑

C.↑→ D.→↓ 答案 C 6.已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n2a n(n≥2),而a1=1,通过计算a2,a3,a4,猜想a n等于( ) A. 2 n+12 B. 2 n n+1 C. 2 2n-1 D. 2 2n-1 答案 B 7.(2010·山东卷)观察(x2)′=2x,(x4)′=4x3,(cos x)′=-sin x,由归纳推理可得: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f(x),记g(x)为f(x)的导函数,则g(-x)=( ) A.f(x) B.-f(x) C.g(x) D.-g(x) 答案 D 8.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 456×9+7等于( ) 1×9+2=11 12×9+3=111 123×9+4=1 111 1 234×9+5=11 111 12 345×9+6=111 111 … A.1 111 110 B.1 111 111 C.1 111 112 D.1 111 113 答案 B 9.把1、3、6、10、15、21、…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这是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子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下图), 试求第七个三角形数是( ) A.27 B.28 C.29 D.30

新高中生物 第三章 第13课时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Ⅱ)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第13课时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Ⅱ) 目标导航 1.举例说出染色体组的概念,并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类型。 2.理解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在方法、原理上的不同,比较它们的优缺点,了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一、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分类????? 性变异——丢失或添加 条或 条 完整的染色体 性变异????? 变异 变异 2.染色体组 果蝇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只含有一组______________,它们在______和______上各不 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 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因为染色体组是指某种生物的__________的非同源染色体,由于一 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本物种的一套遗传基因,所以又叫做________。 3.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1)非整倍性变异:指在正常的染色体组中,____________了一条或几条完整的染 色体。 (2)整倍性变异:①一倍性变异:指体细胞只含有__________的变异。由于一倍性 变异的生物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是______的。②单倍性变异:是指体细胞含 有的染色体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异,由此产生的个体称为________。③多 倍性变异是指与正常的______________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变异。如与正常 的二倍体细胞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的细胞称为三倍体;多倍体可以自发产生,也 可以______产生。具有______________的多倍体植物是可育的,而具有______________ 的多倍体则一般不可育。多倍体的动物一般是________的,多倍性变异常常是人类和动 物妊娠早期__________的主要原因。 二、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单倍体植株特点:长得______,高度______,在生产上没有价值。 2.单倍体育种方法:常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 __________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__________的染色体数目。 3.单倍体育种优点: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都是______的,自交产生的后代不会发 生性状分离,明显______了育种年限。 4.多倍体育种 (1)自然条件下:当植物体的__________发生骤变时,正在分裂的细胞中的________ 可能受到破坏,已经复制的________不能到达两极,于是形成了______________的细胞, 这样的细胞继续分裂就可能发育成________。 (2)人工常用的方法: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来处理萌发的 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选修-课时作业:- 单摆

限时4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MN为半径较大的光滑圆弧轨道的一部分,把小球A放在MN的圆心处,再把另一小球B放在MN上离最低点C很近的B处,今使两球同时自由释放,则在不计空气阻力时有(A) A.A球先到达C点 B.B球先到达C点 C.两球同时到达C点 D.无法确定哪一个球先到达C点 解析:由单摆周期公式可求B球到达C点的时间:t1=T 4= 1 4×2π R g =π 2 R g,对A球,据R= 1 2gt 2得t2= 2R g,t1>t2,故A先到达C点,A 正确. 2.将秒摆(周期为2 s)的周期变为1 s,下列措施可行的是(D) A.将摆球的质量减半B.振幅减半 C.摆长减半 D.摆长减为原来的1 4 3.一个单摆,在第一个行星上的周期为T1,在第二个行星上的周期为T2,若这两个行星的质量之比为M1∶M2=4∶1,半径之比R1∶R2=2∶1,则周期比:(A) A.T1∶T2=1∶1 B.T1∶T2=4∶1 C.T1∶T2=2∶1 D.T1∶T2=1∶2 解析:由g=GM R2知 g1 g2= M1R22 M2R21=1,而T=2π l g,

故T 1∶T 2=1∶1,所以选项A 正确. 4.一物体在某行星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的1 4.在地球上走得很准的摆钟搬到此行星上后,此钟分针行走一整圈 所经历的时间实际上是( C ) A.14 h B.12 h C .2 h D .4 h 解析:由题意知重力加速度g ′=1 4g ,根据T =2π l g 可知T ′=2T , C 正确. 5.一绳长为L 的单摆,在平衡位置正上方(L -L ′)的P 处有一个钉子,如图所示,这个摆的周期是( D ) A .T =2πL g B .T =2πL ′g C .T =2π L g +L ′g D .T =π? ?? ?? L g + L ′g 解析:这个摆的周期可由摆长分别为L 和L ′的两个单摆的半个周期相加,D 正确. 二、多选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6.如图所示,三根细线于O 点处打结,A 、B 两端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距为L 的两点上,使AOB 成直角三角形,∠BAO =30°.已知OC 线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