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多倍体植物是指染色体数目超过二倍的植物,也称为多倍体或多倍体植物。多倍体植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倍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较高

多倍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通常是二倍体植物的两倍或更高。例如,小麦的染色体数目为42,而其多倍体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可以达到84、126或168。多倍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使得其基因组大小也相应增加,这也是多倍体植物与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显著区别。

2. 多倍体植物的表型性状多样

多倍体植物的表型性状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为多样化。这是因为多倍体植物的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基因副本,这些基因副本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表达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表型性状。例如,多倍体植物的花朵可能比二倍体植物更大更鲜艳,果实也可能更大更多汁。

3. 多倍体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

多倍体植物的生长速度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快。这是因为多倍体植物的细胞大小比二倍体植物的细胞更大,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也更为活跃。此外,多倍体植物的叶片面积也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大,这也有助于其更快的生长速度。

4. 多倍体植物的抗逆性较强

多倍体植物的抗逆性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强。这是因为多倍体植物的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基因副本,这些基因副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基因表达产物,从而增强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例如,多倍体植物的耐旱性、耐寒性、耐盐性等都可能比二倍体植物更强。

5. 多倍体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

多倍体植物的繁殖方式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为多样。多倍体植物可以通过自交、杂交、无性繁殖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此外,多倍体植物还可以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等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多倍体植物具有染色体数目较高、表型性状多样、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较强、繁殖方式多样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多倍体植物在农业生产、园艺、药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二课多倍体、单倍体

第二课时 [一]月份教学过程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重要概念”。 多倍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单倍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这些知识在实践中有何应用价 值呢? 这就是我们在本节课要了解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1.投影展示提纲(一): 学生根据提纲(一)阅读教材。 提问:多倍体的自然成因是什么? 具有什么特点?(回答:略) 投影展示:二倍体草莓、多倍体草莓的图片。看图可知,多倍体植物各器官均较 二倍体大,果实中含营养物质多。如四倍体水稻的干粒重是二倍体水稻的二倍,蛋白质含量提高了5%~15%,可见多倍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下面,我们以“三倍体西瓜的培育过程”为例,学习多倍体在实践中的应用。师生根据P49图示学习、讨论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 并板书出其染色体的情况:

归纳总结多倍体知识,补充提纲(一)为(一)/: 刚才,我们归纳了“多倍体”的有关知识,明确了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来获得多倍体,可以应用在育种上培育新品种。 那么,单倍体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依据提纲(一)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单倍体的自然成因是什么? (2)单倍体的特点有哪些? (3)单倍体在育种上有什么意义? 2.在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大纲归纳总结单倍体的有关知识: 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在人工诱导育种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许多国家利用多倍体和单倍体育种方面均取得很大的成果。 [三] 教学目标巩固 1.单倍体本身无利用价值,但在育种上却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不仅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且可获得纯合体。 2.培育多倍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温度剧变,射线处理、药物处理等。其中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用四倍体西瓜植株作母本,二倍体西瓜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结出西瓜的果皮细胞、种子的种皮细胞、胚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 A.4、3、3 B.4,2、3 C.3、4、3 D.4、4、3 解析:在结出西瓜的过程中,子房壁形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细胞和珠被细胞都属于体细胞,与其母本---四倍体西瓜植株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即为四个染色体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细胞内的染色体应是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的总和,即为三个

最新高二生物-动物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及形成 精品

动物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及形成 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发展而来的,但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有的只有1个染色体组,只存在单套基因,为单倍体;有的是含2个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有含3个或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为多倍体,还有其它类型的变化。为什么自然界中,多倍体的植物比多倍体的动物多?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动物、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 1.1动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动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十分罕见。在低等动物中,如甲壳类中的一种丰年鱼为四倍体;线形动物中的马蛔虫为同源四倍体(4n=4)。昆虫中的多倍体现象又总是与孤雌生殖方式联系在一起。昆虫种类估计在250~300万种,而已知的多倍体昆虫不足百种。据文献记载,直翅目的螽蟖科曾发现过四倍体螽蟖(一种害虫);双翅目毛蠓科有三倍体的毛蠓;膜翅目的叶蜂科有四倍体的雌蜂;鞘翅目象甲科的多倍体类型最为丰富,曾发现有38个三倍体,17个四倍体,5个五倍体和2个六倍体的孤雌生殖的亚种或种,大多数多倍体昆虫分布在北方和山区,生命周期延续在两年以上,它们一般都是不能飞翔的类型。 鱼类、两栖和爬行类中,根据细胞学观察和DNA含量、重复基因位点的分析,证实在鱼类、两栖和爬行类中存在着多倍体类型。例如鲑科的鲑鱼、白鲑鱼、鳟鱼和茴鱼都是四倍体;胭脂鱼科中几乎所有的种类都是四倍体:金鱼中除了四倍体外,还有三倍体如银金鱼。此外,还有四倍体的泥鳅和三倍体的花鳟鱼、鲫鱼等。已证实两栖类有尾目中存在有雌性三倍体种群,爬行类中有三倍体的雌蜥蜴等,推测它们是通过孤雌生殖来进行繁殖。在有尾目中也还发现有四倍体、六倍体和八倍体的蛙,一般都是同源多倍体。新近Maxsox等人发现,北美树蛙是一种由东西部二倍体种的Hyda,Chrysoscelis杂交而成的异源四倍体。在跟钝口螈有亲缘关系的一种蝾螈中,有一个例外的三倍体的例子曾被报道过。 在哺乳动物中,全部由多倍体细胞组成的动物尤为罕见,但是许多二倍体动物在它们身体的某些组织内,拥有多倍体细胞。如人在11~20岁时,肝细胞上出现四倍体,到21岁后,就会出现八倍体。据资料记载啮齿目的金仓鼠为异源四倍体,是由普通仓鼠(2n=22)和花背鼠(2n=22)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 1.2 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十分普遍,在所有已知的属中,有半数是含有多倍体的。Grant(1971)估计,多倍体的频率在被子植物中占47%,其中双子叶植物占43%,单子叶植物占57%,禾本科植物大约有2/3是多倍体。在裸子植物中占38%,在松柏科植物中仅占1.5%,在蕨类植物中占95%。现有的证据证明,高等植物中差不多所有自然生成的多倍体,都有杂种根源,它们都是异源多倍体。如陆地棉、海岛棉、胜利油菜、烟草等。在自然界中,有相当多的种,其中各个种的染色体数目组成某种“多倍系列”的异源多倍体。如小麦属中一粒小麦(T. monococcum)的染色体是14条,而二粒小麦(T. dicoccum)和拟二粒小麦(T. licoccoides)的染色体是28条,普通小麦(T. aesticum)的染色体是42条,分别为异源四倍体和六倍体。菊花的一个属中,基数是9,而已知的种有18、36、54、72、和90条染色体。在包含有马铃薯的茄属中,基数是12,这个属的成员中包括具有24、36、48、60、72、96、118和144条染色体的各个种。 2 形成原因 2.1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细胞有时候在有丝分裂期中发生异常现象,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但细胞不分裂,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多倍体细胞,进而产生相应的分生组织,形成一定的多倍体组织结构。这种情形在动物和植物都可能出现,但形成的多倍体组织结构在动物和植物体上的发育结果是有明显差别的。植物体能随营养体的生长,可以无性或有性繁殖的方式,将这些染色体的变异流传下去。在植物中多倍体的植株比正常二倍体植株茎粗、叶大、花大、果大、矮生,成熟迟,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中适于有利的变异保

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比较

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比较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比较 二倍体 单倍体 体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 组的个体 体细胞中含个以 上染色体组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3个或31至多个 受精卵 受精卵 配子 未减数的配子受精;合子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或孤雄(二)单倍体与二倍体、多倍体的判定 1、单倍体与二倍体、多倍体是两个概念系统,主要区别在于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单倍体的概念与染色体组无关。单倍体一般含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产生的单倍体),也可以含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染色体组,如普通小麦产生的单倍体,就有三个染色体组。 2、二倍体、多倍体与染色体组直接相关,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叫多倍体。 (1)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可以用什么试剂替代?(2)实验中的情况在自然界中能发生吗? (1)可以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替代。(2)能,特别是在高原植物中。 3、伴性遗传病的方式及特点 1、Y 染色体上遗传特点 因为致病基因只在Y 染色体上,没有显隐之分,因而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为限雄遗传。如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 2、X 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3)女性患病,其父亲、儿子一定患病;(4)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至少为携带者;(5)男性正常,其母亲、女儿一定表现正常。 3、X 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特点 (1)患者双亲中必有一方是患者,并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通常在家族中表现为代代相传,具有连续现象,即男性患病,其母亲、女儿一定患病,儿子表现正常;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一定表现正常;(3)女性患病,双亲中必有一方是患者;子女中各有1/2可能患病,但杂合体女性患者的病情有时较轻(4)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全部正常。 4、遗传病不同遗传方式的判断依据与方法 ⑴先确定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遗传图中,若双亲正常,生出孩子有患病的,则该病必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为隐形) 遗传图中,若双亲都患病,他们的子代中有表现正常的,则该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为显性) ⑵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X 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 染色 体很容易区分开)。 第一:在隐性遗传图中,只要有一世代父亲表现正常,女儿中有病的,就一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多倍体植物是指染色体数目超过二倍的植物,也称为多倍体或多倍体植物。多倍体植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倍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较高 多倍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通常是二倍体植物的两倍或更高。例如,小麦的染色体数目为42,而其多倍体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可以达到84、126或168。多倍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的增加,使得其基因组大小也相应增加,这也是多倍体植物与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显著区别。 2. 多倍体植物的表型性状多样 多倍体植物的表型性状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为多样化。这是因为多倍体植物的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基因副本,这些基因副本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表达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表型性状。例如,多倍体植物的花朵可能比二倍体植物更大更鲜艳,果实也可能更大更多汁。 3. 多倍体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 多倍体植物的生长速度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快。这是因为多倍体植物的细胞大小比二倍体植物的细胞更大,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也更为活跃。此外,多倍体植物的叶片面积也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大,这也有助于其更快的生长速度。

4. 多倍体植物的抗逆性较强 多倍体植物的抗逆性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强。这是因为多倍体植物的基因组中存在着大量的基因副本,这些基因副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基因表达产物,从而增强植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例如,多倍体植物的耐旱性、耐寒性、耐盐性等都可能比二倍体植物更强。 5. 多倍体植物的繁殖方式多样 多倍体植物的繁殖方式通常比二倍体植物更为多样。多倍体植物可以通过自交、杂交、无性繁殖等多种方式进行繁殖。此外,多倍体植物还可以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等技术进行人工繁殖。 多倍体植物具有染色体数目较高、表型性状多样、生长速度较快、抗逆性较强、繁殖方式多样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多倍体植物在农业生产、园艺、药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

植物多倍体的诱导及细胞学鉴定 实验时间:4月6日 摘要一个物种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恒定性是这个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二倍体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利用大蒜作为试验材料,利用秋水仙素诱导,使生长出多倍体根尖。然后通过制作大蒜根尖压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以鉴定大蒜根尖细胞是否为多陪细胞。(本实验报告主要从多倍体的鉴定方面展开,而多倍体培育方面,将在下次报告中给出。) 1.引言 生物体的细胞核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染色体数目,这是物种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学中,将二倍体生物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总和称为染色体组,也叫基因组,用n表示。以下是几种常见模式生物的染色体组数目:玉米,2n=20;拟南芥,2n=10;果蝇,2n=8;小鼠,2n=40;水稻,2n=24。又如,小麦染色体组可表示为2n=6x=42。其中x表示每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基数,它是物种演化过程中的染色体倍数性的关系。 多倍体是指细胞中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而多倍体可以分为:同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且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物种(AAA,AAAA))、异源多倍体(具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且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物种,通常由不相同的种杂交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来(AABB,AABBDD))。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都是多倍体,大约有30%~35%的被子植物,其中70%的禾本科植物属于多倍体,它们在植物进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植物发生变异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倍体植物,一般被认为是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的结果,如我国西南部地区,温度变化激烈,紫外线辐射强,许多植物产生了多倍体类型。在自然界中,大多是因为温度骤变,导致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形成了多倍体。 植物多倍体有许多特性,其中一些特性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帮助。巨大性,随着染色体加倍,细胞核和细胞变大,组织器官也变大,根、茎粗壮,叶宽厚、色深、花大、色艳、气孔、花粉粒、果实、种子大;可孕性低,多倍体特别是三倍体是高度不孕的,表现----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是人为的利用物理和化学等因素诱发作物产生遗传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利用价值的突变体,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地培育成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2.品种:在一定时期内主要经济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求,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可用适当的繁殖方式保持群体内不妨碍利用的整齐度和前后代遗传的稳定性,以及具有某些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状的家养动植物群体。 3.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两个亲本所配特定的杂交组合与所涉及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平均值相比,其生产力高低的指标。 4.亲和指数:平均授粉一朵花所结点的种子粒数。 5.品种审定:指对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由权威性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审查,并作出能否推广和在什么范围推广的决定。 6.品种退化: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其逐渐丧失优良性状,失去原品种典型性,这一现象通常称为品种退化。 7.母系选择:无隔离系谱选择法。 8.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变异。 9.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栽培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 10.多倍体育种: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按照一定的育种目标,在其加倍后代中选育亲品种的方法。 11.集团选择法:根据不同的特性把性状相似的优株归并成几个集团,将从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不同小区,一边集团间或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鉴定,从而选出优良集团。12.自交系:一般是指异化或常异花授粉植物,经连续多代自交,使异质基因分离、纯合,获得性状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能够自我繁殖的群体,广义的自交系包括自花授粉植物的纯系。 13.雌性系: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通过选育获得的植株上只生雌花不生雄花,并且这种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系统。 14.一般配合力:是指一个亲本系或品种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生产力(如产量或其他性状)。即是该亲本与其他亲本配成的F1的平均值与该试验的全部F1的总平均相比的离差。 15.杂种优势:指具有不同遗传性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F1),在诸方面都优于双亲的现象。 16.原种:是品种通过审定或品种登记以后,由育种单位或育种家提供的常规品种的原始种子或亲本种子、原始苗木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繁殖的种子。 17.人工去雄制种法:指人工去掉母本雄蕊、雄花、雄株,然后利用父本自然授粉(异花授粉作物)或人工辅助授粉(自花授粉作物),从母本上收获杂交种的制种途径。适用范围:对花器大,去雄容易,种子繁殖系数大,每亩种植株数少的园艺植物。只要杂种优势所产生的增产效益远大于制种所增加的人工去雄费用是,都可采用此法。 18.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MS):是指两性花或雌雄同株的植物,雌性器官正常,雄性器官畸形退化,不能产生功能正常的雄配子——花粉的现象。 19.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的性状受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该型不育系可实现“三系配套”。它是以果实或种子为产品的农作物较理想的MS。 20.雄性不育系(Male-sterile line,A系):是指通过人工选育,在雌器官发育正常的两性花或雌雄同株植物中获得遗传性稳定的雄性不育系统。

最新高二生物-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精品

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1.单倍体 (1)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需要注意的是,与一倍体(体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要区分开。绝大多数生物为二倍体生物,其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如果原物种本身为多倍体,那么它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一定多于一个。如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含两个染色体组,六倍体小麦的单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 (2)产生:通常是由未经受精作用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也叫单性生殖)。例如,工蜂、雄蚁、蚜虫在夏天进行的孤雌生殖;苔鲜、藤类植物的配子体。存高等植物中,开花传粉后,因低温影响延迟授粉,也可以形成单倍体;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 (3)特征:单倍体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及其全套染色体组,也就是有生活必需的全套基因,因此在适宜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但因为所含染色体仅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一般表现为:①植株弱小。②不能形成配子,高度不育。③染色体一经加倍,即得到纯合的正常植物体。 (4)单倍体育种:例如,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的两种纯合体,要获得矮秆抗锈病的良种,可用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见下图。 利用这种方式育种,只需两年就可获得人们需要的稳定遗传的纯合体。 2.多倍体 (1)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2)产生:主要原因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①发生于有丝分裂中: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虽然完成了正常的复制,但是此时如果受到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体内部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剧烈变化,纺锤体形成受到破坏,以致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就形成了含有加倍了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当细胞进行下一次有丝分裂时,虽然染色体的复制及细胞的分裂都恢复了正常,但是这时的细胞分裂是在核内染色体已经加倍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分裂后产生的仍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子细胞。细胞分裂如此不断地进行下去,结果发育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组织或个体。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就可以获得多倍体。 ②发生于减数分裂中:以上述同样的原因,形成了染色体不减半的配子。

园艺植物育种学

园艺植物育种:根据人类需要利用自然变异及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人工诱变,离体培养和DNA分子改造等途径来创造新的变异,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选择,筛选出新品种。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任务:改变植物的遗传模式,即基因型 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作物品种的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 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良种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产品品质; (3)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4)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 (6)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 无性繁殖定义: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无融合生殖等繁殖后代的繁殖。 有性繁殖:生物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 品种的类型: (1)同行纯合类:包括纯育品种和自交系(2)同型杂合类:包括杂交种品种和营养系品种 (3)异型纯合类:包括杂交合成群体和多系品种 (4)异型杂合类:包括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种 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 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可供育种和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或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品种资源。 种质创新:人们利用各种变异,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根据不同目的而创造成的新作物,新品种,新类型,新材料。 种质资源按来源分类: (1).本地种质资源(2).外地种质资源 (3).野生植物资源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 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如稀有 种、濒危种)和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 原生环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及繁殖、更 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 保护区)(2)种子保存(3)资源圃种质保存 (一般用于多年生无性鳘殖植物)(4)离体试 管保存(5)利用保存(6)基因文库保存 引种: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自然分布区域或栽 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引种的类型: (1)简单引种(2)驯化引种 主要的生态因子对园艺植物引种的影响:温 度、水分、光照、土壤、生物因素 引种方法: 引种目标及可行性分析,引种材料的搜集和检 疫,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引种材料的评价 和应用 芽变:又称体细胞基因突变,芽变来源于体细 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 芽变育种:是指对由芽变发生的变异进行选 择,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引种成功的标准?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 常生长;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能 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 引种的意义?能迅速解决当地对品种的需求; 丰富种类和品种;可以用于品种的遗传改良。 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栽培类型在繁殖过 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 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 选择又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选择的实质: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 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选择育种方法(选择的方法): 1.混合选择法(从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 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 种在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 相邻种植,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法。) 2.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 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成一单株 小区,根据各植株的表现进行比较鉴定的选择 法。 混合选择的特点:根据植株的表型进行选择 的,而且混收的种子不能进行单株后代测验, 所以又称为表型选择。混合选择法具有操作简 单,不需要隔离的优点。混合选择法对异花授 粉作物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退, 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混合选择对改良品种 的效果比较有限。混合选择可以一次选择获得 大量种子。混合选择可不能追溯亲缘关系。 混合选择法的优点:一是简单易行,不需很多 土地,劳力及设备就能迅速从混杂群体中分离 出优良类型,便于普遍采用;二是一次就可以 选出大量植株,获得大量的种子:三是异花 授粉植物可以任其自由授粉,不会因近亲繁殖 而产生生活力衰退。但是,混合选择法由于所 选单株种子混合在一起,不能进行后代鉴定, 因此,选择效果不如单株选择法 单株选择法的特点:单株选择法是根据后代的 表现来鉴定所选单株的优劣,因此,选择的效 率大大高于混合选择。依据选择次数的多少可 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多次单株选择法。多次 单株选择法又称系谱选择法。工作复杂,需要 单株采种,对于异花授粉作物,还需要隔离自 交。对于异花授粉作物多代自交易引起生活力 的下降。可以追溯亲缘关系。一次选择获得的 种子量较少。 单株选择法的优点:可以根据当选植株后代 的表现对当选植株进行遗传性状优劣鉴定 ; 选择效率高;可加速性状的纯合与稳定;可以 定向积累变异。但是,1.单株选择法技术比较 复杂;成本高;对异花授粉植物而言,易引起 手代生活力衰退;单株选择一次留种有限,难 以迅速应用于生产。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A群体的变异幅度B性 状遗传力C选择差或入选率 株选的方法: 1.单一性状选择 A分项累进淘汰法: B分次分期淘汰法: 2、综合性状选择法)A多次综合评比法:B加 权评分比较法:C限值淘汰法 3、质量和数量性状区别对待法 芽变选种:利用芽变发生的变异进行选择,选 育出新品种的途径称为芽变选种。 芽变遗传类型? 1.染色体数目变异2.染色体结构变异 3.基因突变4.核外突变 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突变的可逆性,正突变 频率大于逆突变;突变的多向性产生复等位基 因;突变的一般有害性 饰变:在由种种环境条件(如砧木,施肥制度, 果园地貌,土壤,紫外线等各种气象因素,以 及其他一系列栽培措施的影响)而造成的不能 遗传的变异,又称饰变 芽变选种的程序和步骤? 芽变育种分二级进行。第一级是从生产园(栽 培圃)内选出变异优系,包括枝变、单株变异, 即初选阶段;第二级是对初选优系的无性繁殖 后代进行比较筛选,包括复选和决选。1.初 选(1)发掘优良变异(2)分析变异(3)变 异体的分离同型化:短截修剪、组织培养等

实验二十一 多倍体的人工诱发和鉴定

实验二十一多倍体的人工诱发和鉴定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和技术,观察多倍体的特点及染色体加倍后的细胞学表现; 2、学习植物材料的固定方法和常规压片技术; 3、利用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多倍体的细胞做出准确判断。 【实验原理】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是恒定的,在自然因素和人工诱变因素(物理的、化学的)作用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也会发生变异,从而导致生物性状、育性、生活力等一系列改变。 多倍体是指具有了三套或三套以上完整染色体组的个体,分为三类。 同源多倍体(autoploid):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如水稻的同源三倍体、同源四倍体等)。 异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的物种(如普通栽培小麦)。 同源异源多倍体;是指使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数再加倍所得个体,如人工合成的八倍体小粒野生稻。 自然发生多倍体的概率很低,如水稻中发生同源三倍体的频率为1/50000~1/30000。利用一些诱发因素可以人工诱变植物产生多倍体,这些因素包括物理的温度剧变、机械损伤、各种射线处理等,还有化学因素,如植物碱、麻醉剂、植物生长激素等处理方法。其中,秋水仙素(colchicine)是诱导多倍体形成最为有效和常用的药品之一。它是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属秋水仙(Colchicum autumnale)的种子和鳞茎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对植物种子、幼芽、花蕾、花粉、嫩枝等都可产生诱变作用,其分子式C22H25NO6。商品秋水仙素为淡黄色粉末,易溶于冷水、酒精、氯仿和甲醛,但在热水中溶解度较低,不易溶于苯和乙醚。毒性极强,可导致眼睛暂时失明及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而导致呼吸困难。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并需做好药品管理工作。 一般认为,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向两极移动而被阻止在中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当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细胞继续分裂,就形成多倍体的组织。若多倍体组织分化产生的是性细胞,则所产生的配子也是多倍性的,因而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途径把多倍体特性遗传下去。例如植物育种中,人工诱导的三倍体西瓜、三倍体甜瓜、八倍体小黑麦等已在生产中应用。

多倍体的概念

多倍体的概念 多倍体的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在生物界广泛存在,常见于高等植物中,由于染色体组来源不同,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这是物种形成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只经过一二代就能产生新物种的方式。由于多倍体生物一旦形成,它和原来的物种就发生生殖隔离,因而它成了新种,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为爆发式的。多倍体在动物界极少发生,在植物界却相当普遍。很多植物种都是通过多倍体途径而产生的。约33%的物种是多倍体。被子植物中约有40%以上是多倍体。小麦、燕麦、棉花、烟草、甘蔗、香蕉、苹果、梨、水仙等都是多倍性的。香蕉、某些马铃薯品种是三倍体的。一般马铃薯是四倍体。蕨类植物也有很多是多倍体,裸子植物较少多倍体,但有名的红杉则为六倍体。 多倍体的形成有2种方式,一种是本身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而使染色体复制之后,细胞不随之分裂,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成倍增加,从而形成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另一种是由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 同源多倍体是比较少见的。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夜来香)(Oenotheralamarckiana)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个(2n)变成了48个(4n),成了四倍体植物。这个四倍体植物与原来的二倍体植物杂交所产生的三倍体植物

是不育的(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配对)。因此这个四倍体植物便是一个新种。HugodeVries给这个新种定名为Oenothe。 多倍体植株的一般特征是茎粗、叶大、花大、果实大,但往往生长慢,矮生,成熟也较迟。多倍体的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例如,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葡萄的果实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体的品种几乎增加了一倍。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和鉴定

植物多倍体的诱发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原理,并初步掌握用秋水仙素诱发多倍体的一般方法及细胞学鉴定。 二、实验原理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各个物种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相对恒定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征。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将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遗传学中把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染色体成为一个染色体组,通常用n来表示。而一个染色体组中包含的染色体数目成为染色体基数,用x表示。同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有两类:整倍体变异和非整倍体变异。整倍体变异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按染色体组的基数(x)成倍数增加或减少的现象。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的生物体成为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整倍体为多倍体。多倍体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指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异源多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以上不同类型染色体组的多倍体。 自然界中的多倍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动物中的多倍体很少。多倍体可以在自然条件卞产生,也可以人工诱导形成。人工诱导多倍体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有高温、低温、超声波、嫁接和切断等,化学方法是使用秋水仙素、异生长素、蔡骈乙烷来诱导多倍体。在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中,以应用化学药剂更为有效,其中以秋水仙素效果最好,使用广泛。秋水仙素阻碍有丝分裂中细胞纺锤体的形成,这样细胞不能分离,产生染色体加倍的核。 本实验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或大蒜根尖,待根尖膨人后制片观察,可诱发多倍体。 三、实验材料 大蒜根尖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根尖多倍体的诱发 将人蒜去掉老根,置于盛水的培养皿上,25°C条件卞培养发根,待不定根长出1cm时取出洗净,把水晾干后移到0.1%秋水仙素溶液中,根尖朝下,使根部浸没在药液中,于10°C 培养箱中低温培养,直到根尖膨大为止。 (二)固定 用清水洗净根尖上的秋水仙素,剪取约lcm长的膨人根尖,以卡诺固定液固定2-2411, 清水 洗净固定液,再移入70%酒精保存。 (三)解离 将根尖放入小指管中,力0 lmoL-L盐酸,量以没过根尖0.5cm即可,60°C恒温水浴锅中进行水解约6min。 (四)染色 倒掉解离液,用清水反复冲洗根尖,用解剖针切去1mm左右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 用解剖针拨碎成4、5块,滴加一滴改良的石炭酸品红染液进行染色1〜2min°

植物多倍体诱发和鉴定实验报告

植物多倍体诱发和鉴定实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 1.通过试验掌握植物多倍体化学诱导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用秋水仙素进行植物多倍体诱导的常用方法和多倍体诱导对植物育种的重要性。 2、学会用细胞学方法来观察和识别多倍体特征及诱导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学表现并通过染色体分析对多倍体细胞作出精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 生物体内细胞核内均存在着比较稳定的染色体数量,这也是最基本的物种特征。 多倍体指细胞内有三个或更多染色体组存在的生物体。 在植物育种中,用多倍体可使作物经济性状得到改善,但也能用多倍体来克服远缘杂交时遇到的阻碍。 用某些化学因素来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发生,其中秋水仙素对诱导多倍体的发生作用最大,也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能抑制纺锤丝发生,从而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期纺锤丝被打断或者纺锤体的发生受到抑制,而在有丝分裂过程后期复制染色体不能移动到2个水平上,在细胞中染色体发生倍增而发生多倍体。 所以当秋水仙素浓度合适时,既能有效地阻断纺锤体生成,也不会对细胞产生很大毒害,所以细胞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能恢复正常而持续分裂,只需染色体数量倍增为多倍性细胞就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成多倍体植物。 用秋水仙素加工植物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来判断染色体形成与否。 三,实验的材料,用具和试剂 1.试材:萌发蚕豆及蚕豆幼苗 2.实验器具,显微镜,解剖针,小试管,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试管,培养皿,烧杯等。 3.实验试剂为秋水仙素,浓度为1度。 卡诺固定液:由三种95%酒精和一种冰醋酸混合制成。 1mol·l-1盐酸、1mol·L-1醋酸、改良苯酚品红、1mol-1酒精。 四,试验步骤 1.取材:种子经消毒后在无菌水中浸泡24 h,取蚕豆种子(2n=16)置于培养皿中湿滤纸

园艺植物育种学_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园艺植物育种学_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所有多倍体植物都表现出巨大性的特点。 参考答案: 错误 2.制定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只要着眼于现实和近期内发展需要即可。 参考答案: 错误 3.制定育种目标时,要处理好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正确 4.品种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有其在植物分类上的归属。 参考答案: 正确 5.品种的适应性仅包含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某种逆境的适应。 参考答案: 错误 6.达尔文认为,进化取决于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分别是()。

参考答案: 遗传_变异_选择 7.作为目标性状的抗逆性常常不是单纯的追求抗逆程度,而是和产量、品质等 其他因素相结合,要求在某种逆境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答案: 正确 8.园艺植物的成熟期、抗逆性、对病虫害的抗耐性等目标性状是不同地区、种 类的共同要求。 参考答案: 错误 9.与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单株选择法一样,实生选种也可进行多代有性繁殖。 参考答案: 错误 10.群体遗传变异越丰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潜力越小。 参考答案: 错误 11.辐射花粉和子房的最大优点是很少产生嵌合体。 参考答案: 正确

12.制定育种目标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组成性状上,而且尽可能提出数量化的可以 检验的客观指标。 参考答案: 正确 13.种子是无性繁殖植物辐射育种使用最普遍的照射材料。 参考答案: 错误 14.实生繁殖中的‘实’指的是栽培学意义上的果实。 参考答案: 错误 15.在种子的收获,接穗的采集,种苗的生产和调运等过程中,由于工作上的疏 忽,致使其他品种混入,从而造成品种混杂叫做生物学混杂。 参考答案: 错误 16.在园艺作物的生产中,品种退化是经常发生和普遍存在的现象。 参考答案: 正确 17.植物新品种的育成凝结着育种者的智慧,因此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参考答案: 正确

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

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20**-08-29 09:11:08| 分类:生物技术|举 一个物种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恒定性是这个种的重要特征。我们把二倍体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随着植物自然演化地位的提高,多倍体所占比例增大。据有关资料显示,自然界中,多倍体在裸子植物中占物种的13%,在单子叶植物中占42.8%,在双子叶植物中占68.6%,即显花植物中约有一半的物种是通过多倍体途径形成的次生种,其中有些是在一个属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种,有些是在同一种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品种。遗传学上把一个属内不同种的染色体按某一基数而倍增的现象称为染色体倍数性系列,或多倍体系列。处在倍数性系列上的植物,因其基因剂量存在差异、所以各有相异的表型,它们在细胞染色体尚未数清以前,就早已为形态分类学家区分为不同的种群。 多倍体(polyploid)是高等植物染色体进化的显著特征。一般所讲的多倍体是指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3n)或3以上(>3n)的个体、居群和种,如3倍体(3n)、4倍体(4n)、5倍体(5n)等都是多倍体。多倍体的种类,根据产生方法分为:天然多倍体(natural polyploid)和人工多倍体(artificial polyploid);根据染色体来源分为同源多倍体(hom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同一物种和异源多倍体(heter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的物种或不同

园艺植物育种学名词解释

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引种:引种驯化简称为引种,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的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也就是从外地引进本地尚未栽培的新的植物种类、类型与品种。 遗传力:遗传力就是亲代性状值传递给后代的能力大小。 选择反应:数量性状的选择效果,决定于选择差与遗传力的乘积,称为选择反应。 芽变:芽变是指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属于体细胞突变的一种。 群体品种:群体品种是指群体遗传组成异质,个体杂合,其品种群体可以表现差异,但必须有一个或多个性状表现一致,与其它品种相区分。 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多亲杂交:多亲杂交是指三个获三个以上的亲本参加的杂交,又称复合杂交或复交。 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添加杂交:多个亲本逐个参与杂交的方式称添加杂交。 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三交种:三交种是用两个自交系先配成单交种,再以单交种作母本与第三个自交系杂交而成的杂种一代。 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的是亲缘关系疏远的类型之间的杂交,多指种属间存在杂交障碍的杂交。 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与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在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后,会出现生理机能的衰退,表现为支柱生长势、抗病性与抗逆性减弱,生活力下降,经济性状退化,产量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自交衰退。 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称作苗期标记性状。 自交系:自交系是有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与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性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自交不亲与性:自交不亲与性是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蔬菜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 1、一般芽变总是以枝变的形式出现。 2、单子传代发一般从杂种二代〔F2〕开始,每代的群体规模根本相同。 3、自交不亲和系的主要繁殖方法为人工蕾期自交授粉和花期喷洒食盐水克服自交不亲和性;雌性系的繁殖方法为苗期喷施赤霉素诱导雄花进行授粉。 4、选择的作用根底为群体的遗传变异,选择的作用实质为差异繁殖。 5、对于列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的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个稳定性及命名要求的黄瓜品种,农业部可以授予品种权。 6、被检品种符合品种特性的植株〔种子〕占调查株数〔供试种子〕的百分比为品种纯度。 7、黄瓜杂种种子生产中,雌性系繁殖常有的诱雄剂为赤霉素。 8、〔〔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轮回亲本。 9、选择育种的一般程序是原始材料圃、株系圃或选择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拟试验圃、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10、由四个自交系先选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的杂交种为双交种。 11、采用系谱法处理杂交后代是,来自同一F3株系的不同单株在F4形成的诸系统称为系统群,此F4内的各系统间互称姊妹系。 12、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类型中,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为S〔msms〕,保持系的基因型为N〔msms〕。 13、异花或常异花授粉植物,经连续多代自交,使异质基因别离、纯合,获得性状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能够自我繁殖的群体称为自交系。 14、在选择方向一致的情况下,自然选择有助于人工选择。 三、判断 1、选择育种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培育获得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2、由无性繁殖植物的一个个体产生的后代群体统称为无性系。无性系的个体间在基因型上是完全一致的。 3、经考证,大白菜起源于中国。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练习题部分附参考答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练习题(部分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保持系:用来给雄性不育系授粉,使每个后代植株继续保持着雄性不育特性的纯合自交系。 2.变异: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各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3.表现型:指所研究的生物性状。 4.播种品质:与种子播种成苗相关的性状,包括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等指标。 5.产量构成因素:组成产量的因素,称产量构成因素。例如番茄产量的构成有下列因素: 种植密度,前期产量,单株结果数,单果重等直接影响产量。 6.垂直抗性:又叫转化性抗性,对某些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对其它的生理小种表现为感病,这种抗病性叫垂直抗性。 7.雌性系:指具有雌性基因,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能稳定遗传的品系。 8.单倍体植物:细胞内含有该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植物。 9.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10.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分别编号采种,下一代每个单株的后代分株系播种在选种试验圃内,每一株系种一小区,通常每隔5个或10个株系设一对照区。根据表现,淘汰不良株系,从当选株系内选择优良单株混合留种。 11.当地种质资源:在当地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下,经过长期培育选择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12.地区性:指每一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要求。 13.电离辐射:辐射通过有机体时,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电离现象,故称为电离辐射。 14.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作物新品种的途径。 15.多倍体植物:细胞内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植物。 16.多父本授粉:即在选定的父本花粉内,掺入少量其他品种甚至包括母本的花粉,然后授于母本花朵柱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