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亲射虎,

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⑥

会挽雕弓如满月,⑦

西北望,

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

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品评】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

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周亚夫军细柳》对比阅读

作业设计: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阅读下面【甲】【乙】文段,完成1—4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2013年版)【乙】(景)帝居禁中①,召周亚夫赐食,独置大胾②,无切肉,又不置箸。亚夫心不平,顾谓尚席③取箸。上视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亚夫免冠谢④上。上曰:“起!”亚夫因趋⑤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⑥,非少主臣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十六汉纪八》)[注]①禁中:宫中。②大胾:大块没有切好的熟肉。③尚席:主持宴席的官员。④谢:道歉,谢罪。⑤趋:快步走。⑥鞅鞅:愤愤不平。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解释加粗的词。 (1)已而之细柳军( ) (2)军士吏被甲( ) (3)顾谓尚席取箸( ) (4)上视而笑曰(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此非不足君所乎? 4、从【甲】文“嗟乎,此真将军矣!”可以看出汉文帝对周亚夫的态度是____________;【乙】文中汉景帝说“此鞅鞅,非少主臣也”可见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态度是_______。 『参考答案』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划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品简介】 《江城子·密州出猎》由苏轼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作者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密州: 今山东诸城。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聊:姑且。发:(fā) (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6)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7)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ji):形容从骑之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8)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9)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诗歌人物形象分析教案(含答案+方法+知识积累,简明扼要)

诗歌人物形象分析 【学习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 2.鉴赏诗歌形象的语言表述。 景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抒情主人公 人物形象 作为描写客体的对象 【知识储备】 1、诗词人物形象的分类: ①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静女》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②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如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2、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正面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 ②侧面描写:A,社会环境;B,自然环境和他人。 3、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知人论世,关注注释。(需要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具 体的创作背景等。更多的,需要同学们关注诗词后面的注释。) ②分析文中出现的景物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环境气氛能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烘托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就是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质而进行的环境气氛的烘托。在分析人物所处环境时要注意分析时间、地点、天气、周围的景物以及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 ③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用四字词语概括形象特征。 【高考链接】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问题: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请你打打分】 【答案一】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误例分析: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答案二】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误例分析:这是对李白的客观而公正、简洁而诗性的评价,但不合本题的要求,只能判为0分。 【答案三】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周亚夫军细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抓住语言描写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读懂句子、理解文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今天我们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 2.背景资料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烧杀劫掠,形势严峻。为了加强防卫,汉朝

委派刘、徐、周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这三处地方离国都长安较近,汉文帝就到这三处慰劳军队。本文就是汉文帝犒劳三军的纪实。 3.知识链接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检查预习 (1)重难字 祝兹侯(z ī) 棘门(j í) 彀(g òu ) 弓弩(n ǔ) 按辔徐行(p èi ) 诏(zh ào ) 揖(y ī) 胄(zh òu ) 轼(sh ì) 曩(n ǎng ) (2)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文中是动词,扶轼) (3)古今异义 节?????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臣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例:持节诏将军。今义:节日、节约。 壁? ????古义:营垒。例:壁门士吏。今义:墙、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 请?????古义:请允许我。例:请以军礼见。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1.主题思想: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爱国之情,也委婉地表达了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狂。1.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2.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 3.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 4.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3.“老夫聊发少年狂”品析“聊”“狂”的妙处。 这一“聊”一“狂”,既表现出作者潇洒豪放、不受羁绊的气势和姿态,也隐约的透露出悲愤之情。 4.品析“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刻画太守威风凛凛的形象和出猎队伍雄壮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5.描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6.赏析“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运用孙权的典故,自比孙权,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明作者虽年老但仍有少年狂气,过人的胆略和勇气。 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比喻,把鬓边白发比作霜。表现词人虽年纪不轻,但不以为意,仍然意气风发(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8.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运用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现他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立功的情感。表达委婉含蓄。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用典,用天狼星借指西夏军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关怀国家命运,希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比喻,把雕弓比作满月。) 10..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江城子》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11.主要内容:上阕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12.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江城子 密州出猎》古诗词赏析题 2020.2

《江城子?密州出猎》古诗词赏析题 2020.2 全词赏析: 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词。 【答案】:13.(2分,每空l分) 词牌名题目豪放 2.从表达方式上看,词上的阕重在___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__ 。 【答案】1.叙事(描写)抒情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阕描写出猎壮观场面。 下阕抒写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1分) 4.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2)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5.这首词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苏轼一生著述丰富、风格各异,你再写两句他其它作品中的名句。(4分)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1.5分) 示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1分) 上阙赏析: 6.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 词的上阕记叙了一个壮观的狩猎场景。 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从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7.“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2分) 答案:姑且,略微 8.上阕中“”、“”二字及下阕中“挽”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_______”之语则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拥戴、赞扬和敬佩。(4分) 答案:狂(1分)卷(1分) 倾城随太守(2分)只答倾城或者答为报倾城随太守只给(1分) 9.词的上片有一个字笼罩全篇,你认为是哪一字?说说它的好处。(请作简要赏析)

古诗词鉴赏教案——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词鉴赏教案——人物形象分析 老微 一、教学目标: 1、规范学生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中人物分析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课前预习: 1、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塑造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2、解答预习 (1)、【学生答案误例分析】 (2)、【对比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步骤2)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步骤3)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因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痛苦与愤闷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 (3)、【归纳总结】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3、【课堂演练】 题葡萄图 (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学生答案展示】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课堂讨论交流】本诗主旨是什么? 【归纳总结】如何读懂诗歌?

《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鉴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中考鉴赏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分)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C 表达了自己愿效命朝廷的愿望。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D 李清照的作品语言清丽,词风婉约,不属于豪放派。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 ) 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7.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从词风上看,本词属于豪放派。 9.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0.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周亚夫军细柳赏析】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营拼音版范文

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大家创业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军细柳营拼音版,供大家参考选择。 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军细柳营拼音版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周亚夫军细柳营扩展阅读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中的《绛侯周勃世家》,又名《细柳营》。作者是司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 姑且让老夫我表现(展示)一下少年的轻狂(或狂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华美鲜艳的帽子穿好貂皮裘衣,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劲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西夏军队。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2分)2、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叙事;下阕重在抒情。3.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4、词的上片记叙了怎样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答:词的上片记叙了一个壮观的出猎场景。词人装备齐全,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并表现出了像当年孙权一样的少年狂气。 5、词的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答:出猎时英姿潇洒,出猎的队伍浩大,观看出猎的百姓众多,以孙郎自喻。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 7、作者引用“射天狼”的典故,其目的是什么? 答: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8、本词表现作者过人的胆略与勇气的句子是亲射虎,看孙郎,表现作者希望再为朝廷重用,以实现宏大的报国之志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9、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周亚夫军细柳》《文帝遣冯唐》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周亚夫军细柳》《文帝遣冯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二、古诗文联读。(1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文帝遣冯唐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①我,独无间处②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③士卒,五日一椎牛④,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⑤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帝说⑥,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注释:①【众辱】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椎牛】杀牛。⑤【坐】定罪。⑥【说】同“悦”,愉快。 6.(2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劳】慰问 B.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C.居无何【居】经过 D.使人称 谢【称谢】道谢 7. (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江城子 密州出猎历年题型总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掣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 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 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才情绪高昂, 精神抖擞。 C 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 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7.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 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 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 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掣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2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 2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1分)(共2分) 3.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 “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 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 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 “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4.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 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 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及注释】 姑且让老夫我表现(展示)一下少年的轻狂(或狂傲),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随从将士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和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你会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杀敌人。 1、江城子:词牌名。 2、老夫:作者自称,时年四十。 3、聊:姑且。 4、狂:豪情 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驾着苍鹰。 6、锦帽貂裘: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7、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形容从骑很多。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8、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亲射虎,看孙郎:为“看孙郎,亲射虎”的倒句。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9、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郎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完整版)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练习(及答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 1、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要点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要点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要点三) 2、阅读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说说诗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参考答案】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孤独的游子形象。(要点一)从诗中“逢”、“伴”、“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动作和心理描写上可看出,这位游子在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要点二)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要点三)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要点三)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 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颈联写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与其前面射猎时飒爽英姿相吻合。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尾联写将军猎归所见之景。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写出了将军归后的踌躇满志与从容自得的心境。同时抒发了作者人生志远、意气风发的豪情。(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试析这首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无比喜悦,得意扬扬的及第抒情主人公形象。(以上为第一步“整体界定”)首联即直抒胸臆,从今昔对比中突出及第后的狂喜之情态,次联更敷以“疾”“看尽”等词,夸张地写出了内心的得意。同时有以“春风”兼喻皇恩之意。(以上为第二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塑造无疑还寄寓了作者对皇恩浩荡的赞颂。(以上为第三步“揭示作用”) 8、阅读下面两首同题诗,说说两位作者所塑造的王昭君形象是否一致,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王昭君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峨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清刘献廷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参考答案】: 两诗虽都假托王昭君的口吻来写,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但所塑造的形象是不一致的。 白诗塑造了一位思念故土的昭君形象。(要点一)“何日”一问,写出归国之心切;“莫道”一词则将其忧虑、哀楚表现的淋漓尽致。(要点二)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深怜惜之情。(要点三)刘诗则塑造了一位愤世的昭君形象。(要点一)“何足”一词既是对画师讥讽,又把矛头指向汉主以貌取人的做法;三、四两句质问汉主,为像自己一样被埋没的宫女鸣了不平。(要点二)诗人通过王昭君这一形象,将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王朝的后宫制度。(要点三)

八年语文上古诗词赏析--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 〔西汉〕司马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85左右),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先世为周代史官,父亲司马谈任汉武帝太史令。司马迁少时跟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习, 二十岁后漫游全国。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得继父职,他博 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基础上,于 前104年(太初元年)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前99年(天汉二 年),因替孤军奋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在狱 中,他仍写作不辍,出狱后,被授以大多由宦官充任的中书令。这使 他更加发愤著述,终于在前92年(征和初年)左右,完成了这部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的巨著。后人将这部书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并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背景介绍 绛侯周勃是汉朝开国功臣。吕后家族威胁到刘氏王朝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他被封为条侯,延续绛侯的后代封号。历经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文题解析 周亚夫(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县 (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 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 死于狱中。 [8]军,驻军、驻扎。细柳,地名,今在陕西咸阳西南, 渭河北岸。 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2)大入边(3)。乃以宗正(4)刘礼为将军,军霸上(5);祝兹侯(6)徐厉为将军,军棘门(7);以河内守(8)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9)胡。 上自劳军(10)。至霸上及棘门军(11),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12)之(13)细柳军,军士吏被(14)甲,锐兵刃(15),彀(16)弓弩(17),持满(18)。天子先驱(19)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20)至!”军门都尉(21)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22)。?”居无何(23),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24)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25)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26)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27)。”于是天子乃按辔(28)徐(29)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30)曰:“介胄之士不拜(31),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32),改容式车(33)。使人称谢(34):“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35)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36),此真将军矣!曩(37)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38)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39)!”称善者久之(40)。 作品注释 (1)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202—前157),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3)入边:侵入边境。 (4)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5)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6)祝兹侯:封号。 (7)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8)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9)备:防备,戒备。 (10)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劳,慰问。 (11)军:军营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和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和翻译 【原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原文】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译文】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原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译文】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原文】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文】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 【原文】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译文】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原文】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译文】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原文】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原文】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译文】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原文】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译文】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 【原文】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译文】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原文】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译文】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原文】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原文】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译文】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黄屏)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②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 亲射虎, 看孙郎。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⑤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⑥ 会挽雕弓如满月,⑦ 西北望, 射天狼。⑧ 【注释】 ①密州:今山东诸城。②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

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⑥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⑦会:当。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品评】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