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腹水西药治疗

恶性腹水西药治疗
恶性腹水西药治疗

恶性腹水西药治疗

摘要】正常人腹腔内约有100ml液体,对脏壁层腹膜起润滑作用,过量则称为

腹水。腹水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腹水约占腹水的 1/3。其

中约1/2由卵巢癌引起,其余依次为胃癌、肝癌、大肠癌及乳腺癌等。合并恶性

腹水的癌症患者通常处于晚期,生存预期约为几周或数月。一年生存率低于10%。尽管如此,恶性腹水的恰当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腹腔恶性腹水药物治疗

肿瘤患者合并恶性腹水常提示病程晚期,生存预期较短。恶性腹水治疗多为

姑息减症治疗。

(一)腹腔穿刺引流

腹腔穿刺放液可迅速缓解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仅为姑息性措施,腹水

将很快重新积聚。而且大量放腹水易并发低血压、休克和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目前多采用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的方法。同时给予补充白蛋白、电解质等支持

治疗。该法与腹腔,静脉分流术比较,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

包括感染、水和电解质紊乱、腹腔脏器损伤等。

(二)腹腔内治疗

腹腔内用药可增加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原则上,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抗癌药物和生物制剂,也可用于恶性腹水

的治疗,剂量应比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相应提高。

1.单一用药

(1)顺铂:顺铂腹腔内注入后不易透过腹膜屏障,且清除较慢,因而腹腔内药

物浓度及作用时间远高于血浆内浓度。顺铂可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渗入肿瘤细

胞与DNA结合,杀伤肿瘤细胞。由于顺铂作用于肿瘤表面深度只有0.1~0.2cm,因此对腹腔较小肿瘤或术后微小残留肿瘤并发腹水者疗效较好,对腹腔巨大肿瘤

并发腹水者疗效较差。用法:将顺铂 60~100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ml内,并

加入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20ml,接上输液器输入腹腔。嘱患者变换体位,以利药物均匀分布。用药当天及次日给与水化、利尿、止吐处理。2~3周重复,

有效率为 60%~80%。

(2)卡铂:为第二代铂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及瘤谱与顺铂相当,但副反应较轻,可代替顺铂用于腹腔。卡铂用量一般为400~500mg/次。余同顺铂,不必水化。

有效率为60%~90%。

2.联合用药

(1)顺铂与氟尿嘧啶联用:顺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杀伤增殖期细胞,促使部分G0期细胞进入增殖期,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联用可提

高杀伤效果。另外,腹水多由腺癌转移引起,氟尿嘧啶对腺癌有较好疗效。因此,两药联用可发挥最大抗癌效果。用法:顺铂 100mg溶于生理盐水200ml中腹腔内灌注,8小时后再以氟尿嘧啶500~750mg加生理盐水500ml缓慢腹腔内灌注。

有报道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 92.9%,单用顺铂组有效率60.0%,有显著差异。

(2)顺铂与足叶乙苷联用:实验及临床均表明,顺铂与足叶乙苷有明显的协同

作用。用量为顺铂50mg、足叶乙苷10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注入腹腔,术

后常规水化、利尿、止吐。每周一次,连用3~4次。有效率约75%。

(3)卡铂与氟尿嘧啶联用:作用机制及用法同顺铂与氟尿嘧啶。用量:卡铂

500mg,氟尿嘧啶500~750mg。不需水化。有效率约为90%。

难治性腹水的管理

难治性腹水的管理措施 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原因复杂,主要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高动力循环使动脉有效血容量下降,随后激活了某些神经体液因素,造成功能性肾脏异常和水钠潴留,引起腹水。难治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约占肝硬化腹水的5%-10%,是临床治疗棘手的问题之一,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预后极差。 难治性腹水的定义 难治性腹水定义为“腹水治疗后不能消退或治疗后早期复发而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 预防”。它分为利尿剂抵抗性腹水(Diuretic Resistant Ascites)和利尿剂不耐受性腹水(Diuretic Intolerant Ascites)两种亚型。 利尿剂抵抗性腹水:因为对限钠和利尿剂无应答,腹水不能消退或治疗后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预防;强化利尿剂治疗(螺内酯400 mg/d和呋塞米1 60 mg/d)至少1周,同时限钠<90mmol/d,平均体重下降<0.8 kg超过4天,并且尿钠<摄钠;首次治疗后腹水消退,但4周内再次出现2或3级腹水。 利尿剂不耐受性腹水:因为利尿剂诱导并发症发生,限制了有效的利尿剂剂量使用,腹水不能消退或治疗后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预防。利尿剂诱导的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肾损害、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利尿剂诱导的肝性脑病是指在排除其他诱因下出现的脑病;肾损害是指对治疗应答的腹水患者血肌酐升高>1 00%至血肌酐>2 mg/dL(177 mmol/L);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下降>1 0 mmol/L

至血清钠<1 25 mmol/L:低钾或高钾血症是指相应

措施下,血钾<3 mmol/L或>6 mmol/L。 1、大量穿刺放液 大量数据表明,重复大量腹腔穿刺放腹水(Large-volume Paracentesis LVP)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Gine 等研究指出,与单纯使用利尿剂相比,虽然LVP有穿刺后继发感染风险,但是其发生低钠血症、肝性脑病和肾功能不全的风险明显降低。Peltekian等研究发现,在单次抽取腹水量小于5 L的情况下,抽液前和抽液后48 h心脏指数、体循环血管阻力和肾小球滤过率没有明显差异,仅血浆肾素活性有轻度升高。如果单次抽取腹水量大于5 L,可能出现循环衰竭表现。 早在1 997年,Arbol等就在研究中发现LVP(>5 L)后第6天血浆肾素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大约27%的患者在LVP后会出现循环衰竭,20%的患者出现肾衰竭表现,总体生存率下降。这种大量放腹水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引起的循环障碍被称之为穿刺后循环障碍(Post—parecentesis Circulato ry Dysfunction,PPCD),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血浆肾素活性升高50%,达到4 ng-1m-1 h-1以上。这种循环障碍和重新建立循环平衡的激活机制会促进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发展,20%的PPCD患者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和因水钠潴留而导致的稀释性低钠血症。 防止PPCD最有效的方法是LVP联合输注白蛋白。G。ines等曾做过进一步的研究,在预防PPCD中,白蛋白的效果优于血浆扩容剂(如葡聚糖、聚明胶肽)。在移除腹水<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51例临床治疗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51例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2-12-10T13:15:06.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马志良 [导读] 目的研究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特点,并观察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法的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马志良(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辽宁葫芦岛 125001)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216-02 【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特点,并观察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法的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所收治的51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采用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对照组(25例)采取传统放腹水加用白蛋白法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腹穿刺数明显要少于对照组 (P<0.05),且腹水量减少方面、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尿量增加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法较传统放腹水加用白蛋白治疗效果更佳,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白蛋白临床治疗 临床上,多数晚期肝硬化患者多会出现腹水症状,且10%左右患者会进一步恶化为难治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RA)[1]。难治性腹水经大剂量利尿剂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多会再次复发。大量腹水不及时排出,对患者的消化以及呼吸循环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极易并发腹膜炎、肝肾综合症等疾病,预后情况较差,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本文采用了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法治疗难治性腹水,并与传统放腹水加用白蛋白治疗法比较,效果明显,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所收治的51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49.2±1.3)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0.1±1.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患者入院前3周内发生消化道性出血,需予以排除,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需予以排除。难治性腹水判定:氯化钠摄取量<800mg/d、安体舒通使用量 >120mg/d、患者腹水减少不明显,或无法消退。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保持平卧位,于左下腹及右中腹行常规消毒处理,导管与穿刺针连接并固定,通过左下腹导管将腹水引导入动脉导管,正压泵流速需保持250ml/min左右,腹水在负压泵的处理下浓缩后经静脉导管从右中腹回输腹腔,操作过程中注意需无菌封闭处理,治疗中注意监测患者血压以及心率,治疗后使用一次性腹带束住患者腹部,治疗1周后若复发可重复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利尿剂治疗,再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每次2-3h内可放出腹水6000ml左右,在放腹水的同时给予患者加用白蛋白,使用量约10g,行静脉滴注。治疗后,可给予患者使用小剂量的利尿剂维持性治疗,并观察患者尿量及血压等相关体征。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相关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相关计量资料可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腹水均有所减少,实验组治疗前腹水量(4036.78±1825.88)ml,治疗后腹水量(1181.40±93 3.82)ml,对照组治疗前腹水量(3066.83±1210.92)ml,治疗后腹水量(1668.58±889.63)ml。两组治疗后放出腹水总量及腹穿刺数、腹水减少量方面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腹水总量、腹穿刺数及腹水量减少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腹水放出总量(ml)腹穿刺数(次)治疗前后腹水差值变化(ml) 实验组 26 1341.21±2001.78 0.69±0.81 2855.38±2011.44 对照组 25 4881.69±3049.51 2.20±1.33 1398.25±871.09 T值 4.9202 4.9187 3.3330 P值 <0.01 <0.01 <0.01 2.2肾功能改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尿量均有增加,实验组治疗前尿量(714.55±166.59)ml,治疗后尿量 (1296.61±230.44)ml;对照组治疗前尿量(712.30±168.60)ml,治疗后尿量(1054.57±219.43)ml;血肌酐均减少,实验组治疗前血肌酐(137.58±42.76)μmol/L,治疗后血肌酐(103.56±31.47)μmol/L,对照组治疗前(133.89±44.52)μmol/L,治疗后 (129.10±36.78)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所增加,实验组治疗前(59.40±21.43)ml/min,治疗后(71.49±23,80)ml/min;对照组治疗前(58.79±22.33)ml/min,治疗后(61.55±22.51)ml/min,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 3.讨论 经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发生肝硬化时,会出现门脉高压以及低蛋白血症,同时患者体内血管活性肠肽以及一氧化氮等舒血管物质会出现增加现象,从而造成外周动脉阻力发生扩张,并造成有效血浆的容量严重不足,此时机体会相应作出调节,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并引发钠及水储留,进一步增加了腹水的生成,可见对于难治性腹水来说,有效血浆容量的不足是造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 在治疗过程中,传统常规会使用利尿剂治疗,但利尿剂会造成较多的不良反应,因为对患者进行常规性限盐治疗,会造成钠与氯的严重缺失,再加之使用大量的化学利尿剂,氯与钠会因此大量排除,更进一步造成氯与钠的不断下降,最终易发展为严重性低钠症以及低氯血症,同时整个过程中,腹水会一直保持高渗入,大量腹水不断进入腹腔,且因钠与氯交换过于频繁,造成了细胞内外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最终导致恶性循环[3]。本文中采用的自体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法,对血清电解质不会造成影响,因而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 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其是一种封闭式无菌循环系统,对于小于45000道尔顿的有毒性物质可起到滤出作用,并可保留分子量大于60000道尔顿的白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促进其吸收,血浆清蛋白水平会随之提高,通过其有效治疗后,患者体重下降,同时腹水张力减轻,腹水再复发情况随之减少。 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腹水消退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消退量为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博客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2006英国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2008-07-17 22:40 2006英国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2006英国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KP Moore,G PAithal Gut,2006;55(Suppl VI):i1–vi12 1.0 简介: 腹水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10年随访的患者中发生率50%左右,腹水的发生对肝硬化的自然史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多与两年的50%的死亡率相关,并且提示治疗抉择中需要考虑肝移植。大多数(75%)的腹水患者患有肝硬化,其他包括恶性肿瘤(10%)、心率(3%)、结核(2%)、胰腺炎(1%)和其他少见疾病。在英国,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真实的发病率尚不清楚,死亡率已经由1993年的6/10万升高到2000年的12.7/10万。普通人群中大约4%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10~20%具有三个常见的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一种,10~20年后会进展为肝硬化。随着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预计之后不久肝病的负荷会急剧增加,肝硬化的并发症也会不可避免的增加。近年来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发生了很多改变,本指南的目的是促进全英国一致的临床诊疗。 本指南的资料来自广泛的文献搜索,包括随机对照研究、系统回顾、前瞻性/回顾性研究,有时也包括一些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推荐意见的分级参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标准,本指南预计每3年进行校正。 2.0 定义: 以下概念参照国际腹水俱乐部的定义: 不复杂的腹水:即腹水无感染,不会形成肝肾综合症,分级如下: 1级(轻度):腹水仅仅经超声检查探及; 2级(中度):腹水导致腹部中度的、对称的膨隆; 3级(大量):腹水导致明显的腹部膨隆。 难治性腹水:即不能被动员,或者在治疗后(如治疗性腹腔穿刺)很快复发,包括两个亚型: ①利尿剂抵抗型腹水:腹水对饮食钠盐限制和加强的利尿治疗无效(螺内酯400mg/d,呋塞米160mg/d,至少一周,钠盐限制低于90mmol/d,即5.2g盐/d); ②利尿剂难治型腹水:腹水治疗无效,因为利尿剂诱发的并发症使不能使用常规的有效剂量。 3.0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的详细描述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有两个关键因素:水钠潴留和门脉高压(窦性)。 3.1 门脉高压的作用: 门脉高压增加肝窦的静水压,使液体容易漏出至腹腔。没有肝硬化的窦前性门脉高压患者很少形成腹水。因此,孤立性慢性肝外门静脉闭塞患者或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者(如遗传性肝纤维化),不会形成腹水,除非由于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导致肝功能损害。相反,导致窦后性门脉高压的急性肝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伴有腹水形成。门脉高压是肝硬化肝脏结构改变的后果,使内脏血流量增加。胶原沉积的逐步增加和结节形成,改变了肝脏的正常血管结构,增加门脉血流的阻力。由于Disse间隙内的胶原形成,肝窦的扩张性减弱,从而对门脉系统的静水压产生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可以动态的调节肝窦张力,继而影响门脉压。 肝窦内皮细胞组成一种极端的多孔膜,几乎对大颗粒完全通透,例如血浆蛋白。不过内脏毛细血管的孔径要比肝窦小50~100倍。因此,肝脏内经肝窦的渗透压梯度为0,而内脏循环为0.8~0.9(最大值的80%~

恶性腹水的研究进展

恶性腹水的研究进展 恶性腹水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预后差,平均生存期约20周,但原发病灶不同,预后有差异,以胃肠道来源的恶性腹水最差,生存期仅12~20周,既往的治疗主要为利尿和反复大量的腹腔穿刺放液。淋巴管阻塞被认为是恶性腹水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新近研究表明免疫调节、血管通透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也在腹水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这些新的观点为恶性腹水的诊断、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针对性强的思路。预计针对这些介质的干预将会成为未来恶性腹水治疗的战略性手段。 1 恶性腹水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新观点 早期研究认为恶性腹水形成原因:(1)膈下淋巴管被肿瘤细胞阻塞,增加淋巴液流体静压,使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导致水和蛋白吸收减少,潴留于腹腔;(2)肿瘤侵袭腹膜和肠壁,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增加血管通透性,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渗出;(3)低蛋白血症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以加重腹水产生,大量腹水引起循环血量减少,刺激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潴留。但是,这些并不能解释全部肿瘤患者腹水形成的原因。目前认为恶性腹水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的参与。免设调节剂如白介素一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琢(IFN-?琢)等以及诱导血管通透性的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PS)在恶性腹水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1,2,3]。其中MAPS还可通过释放VECF导致腹水形成[1]。 2 恶性腹水的治疗 2.1 常规治疗:恶性腹水的治疗是临床上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常规治疗主要为利尿、限盐、腹腔穿刺术和腔静脉吻合术(PVS),然而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缺点。 2.1.1 利尿剂治疗:利尿剂对恶性腹水一般疗效差,文献报道的有效率仅约44% (49/112)。其是否有效可能与患者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有关,血浆肾素/醛固酮高的患者对利尿剂治疗可能有效,反之,则无效的可能性大。 2.1.2 腹腔穿刺放液:腹腔穿刺放液操作简便、症状缓解快,仍为临床基本

大量放腹水输注白蛋白治疗难治性肝腹水的护理体会

大量放腹水输注白蛋白治疗难治性肝腹水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2-04T13:44:27.9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徐继花 [导读] 肝硬化主要以肝细胞功能障碍及变性坏死为病症,且持续发展会出现肝功能衰竭,进而出现肝腹水等并发症[1]。 徐继花 (山东新泰市汶南中心卫生院 271202) 【摘要】目的:总结3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大量放腹水输注白蛋白疗法的护理经验。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护理减少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针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措施。结果: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腹水消退,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大量放腹水静脉输注白蛋白疗效明显,能促进症状缓解,改善全身状况,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肝硬化白蛋白放腹水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52-01 肝硬化主要以肝细胞功能障碍及变性坏死为病症,且持续发展会出现肝功能衰竭,进而出现肝腹水等并发症[1]。目前治疗肝硬化腹水主要是限制水、钠摄入,利尿,放腹水,输注白蛋白、提高血浆渗透压等,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3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通过静脉输注白蛋白的治疗方法,病情好转出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3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8~76岁,平均46.7岁,病程1~6年,无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细胞癌等并发症。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穿刺前排空小便,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消除病人顾虑,争取充分合作。 1.2.2 材料准备好中心静脉导管包、无菌手套、局麻药、注射器、消毒用品等。 1.2.3 穿刺点定位(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偏左或右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2)左下腹部穿刺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 1.2.4 放腹水的方法患者平卧,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按操作程序将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在腹腔内 10-15cm,将导管妥善固定,穿刺处用无菌敷贴覆盖,导管末端接引流袋。放液过程中要注意腹水的量、性状、颜色等。根据医嘱给予1L腹水10G白蛋白的比例,给患者滴注白蛋白。 2 结果 31例患者置管1-2d,将腹水排尽,均未出现肝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置管后也未出现穿刺点、腹腔感染及导管脱落等并发症。 3 护理 3.1心理护理肝硬化腹水患者常因病程长,病情反复,可能产生消极情绪,应主动与病人交谈,以充满爱心的话语安慰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护理治疗。 3.2置管前的准备常规做好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等,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及尿量的变化。血压过低时易引起休克,体温过高时可能有感染,因此在血压过低、体温过高时禁忌排放腹水。 3.3术中的护理放腹水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适当处理。观察腹水的量、性质及颜色,抽取腹水标本,及时送检,放液不可过多过快,以免引起腹压骤降。穿刺处用3M透明贴覆覆盖,便于观察[2]。 3.3术后护理 3.3.1一般护理:患者多卧床休息,以增加肝肾的血流量,翻身时防止牵拉导管,保持局部敷料干燥,防止导管扭曲折叠脱位,适当控制引流的速度,加强巡视记录及严格交接班。 3.3.2保持引流的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果引流不畅,可指导患者适当变换体位,调整导管深度,用注射器抽适量生理盐水缓慢注入,反复冲洗,直到通畅[3]。 3.3.3控制感染:引流腹水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对导管接头处严格消毒。引流袋每天更换,注意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以免引流液倒流入腹腔引起医源性感染。外置导管的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每周消毒2~3次,无菌敷贴每周更换2~3次[4],潮湿、渗液渗血或污染时随时消毒更换。另外注意皮肤护理,引流期间禁止淋浴,擦身时避开置管处皮肤,避免浸湿无菌敷贴。 3.3.4 饮食宣教: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如虾、鱼、鸡,新鲜蔬菜水果等,尤其要注意低盐或无盐饮食,无盐饮食每日钠的摄入不超过0.5g,低盐饮食不超过2g,严格限制水的入量,水量限制在1000mL/d左右。肝硬化腹水患者常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应忌粗糙、辛辣、刺激、带壳刺的食物,细嚼慢咽,少食多餐,温热为宜。 4 讨论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滴注对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利尿剂治疗无效者是行之有效的,有效率达96.5%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矿生,邓菊花.大量放腹水加输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探讨 [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5):43-44. [2]倪虹,一次性负压吸引器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2(4):7. [3]闫秋丽,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联合可来福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6):621. [4]许永慧.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积液的护理[J].贵阳中医院学报,2009,5(31):51.

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913581008.html, 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 作者:黄晓娟宫兆华陈剑孙等军耿冬梅成瑜孙萍张良明 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4例恶性腹水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18例,予贝伐单抗(安维汀)5 mg/kg联合顺铂60 mg/m2,腹腔灌注,第1天;对照组16例,予顺铂60 mg/m2,腹腔灌注,第1天。每4周重复,2~3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组CR 7例,PR 8例,NC/PD 3例,ORR为83.3%;对照组CR 2例,PR 5例,NC/PD 9例,ORR为43.8%。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8.9%,对照组为56.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I~Ⅱ度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 与传统顺铂单药相比,贝伐单抗联合顺铂组显著提高恶性腹水患者客观缓解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关键词] 贝伐单抗;顺铂;恶性腹水;腹腔灌注 [中图分类号] R73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5-20-03 恶性腹水是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患者预后极差,目前临床治疗仍以缓解患者局部症状治疗为主,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并无明确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据肿瘤新生血管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在恶性腹水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已有的试验资料基础,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安维汀)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水对比传统药物治疗,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8月就诊恶性腹水患者34例,均伴有B超证实的中至大量腹水,所有患者均经脱落细胞学病理证实为恶性积液。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32~75岁,中位年龄53岁;胃癌11例,结直肠癌8例,乳腺癌6例,卵巢癌6例,肝癌3例。21例为初治患者,13 例为难治性并多次局部给予博来霉素联合白介素-2治疗,入组前1个月内未行局部用药控制腹水,预计生存期>2个月。患者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胸闷、憋气、腹胀、纳差等不适,两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KPS评分等基线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癌症恶性腹水治疗后的常见副反应有哪些

癌症恶性腹水治疗后的常见副反应有哪些 1.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 (1)化疗:分局部化疗和全身化疗两种。对于某些化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卵巢癌和乳腺癌等有较好效果。而局部化疗是向腹腔内注入一定的抗癌药物,通过药物的直接杀伤作用和药物引起的化学性腹膜炎作用来治疗癌性腹水。 (2)放疗:对淋巴管、淋巴干或血管被压迫产生的腹水放疗有效。一般使用金-198或磷-32来治疗腹腔积液。磷-32只能产生β射线,半衰期长,较安全。 (3)湿热疗法:作用机制同前所述。方法是将生理盐水与丝裂霉素(32~48mg)或其他药物加温至41℃~43℃,医用输液泵以100ml/min速度连续腹腔内输注。每次40~60min,总液体量4000~6000ml。 编辑推荐:癌症患者的养生之道 2.对症支持治疗 (1)药物治疗 1)排腹水:可能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大多数病例中可以明显地缓解症状。该方法侵入性较小,与腹部超声联合使用可更好地定位。但大量多次抽腹水会使患者体内的蛋白储量进一步损失,同时也会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血容量降低。 2)利尿剂:限制水盐摄入与肝硬化等良性疾病引起的腹水不同,恶性腹水队限制水入量,减少盐摄入和利尿剂治疗反应较差。最常使用的利尿剂是安体舒通和阿米洛利,办巨块型肝转移的患者对安体舒通治疗效果佳。 3)硬化治疗:致硬化药物包括博来霉素、四环素和滑石粉,治疗的有效率约为30%。 4)免疫治疗:近期,国外初期的临床研究报道了恶性腹水免疫疗法的效果。口服VEGF受体抑制剂PTK787 50mg/kg不但可抑制VEGF活性,降低血管通透性,进而抑制恶性腹水的形成;同时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延长鼠的生存期。 5)支持疗法:除保证各种营养能量供给外,适当给予人体蛋白或新鲜血浆输注,可暂时缓解部分患者的腹水症状。 (2)手术治疗:目前对于那些在最大化药物治疗后仍有顽固性腹水,且腹水明显干扰了患者的生活甚至生存,生存期值大于3个月以上、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考虑手术治疗。 1)腹腔静脉分流术:通过手术插入一有活动性瓣膜的分流器,利用内外液体压差来收集腹腔中的腹水,但此法的疗效有限,且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较多,患者的选择应慎重,在手术之前要仔细评估患者心脏和呼吸功能。 2)根治性腹膜切除术:人们也提出了治疗恶性腹水的其他手术方式,如根治性腹膜切除术联用腹膜内化疗。到目前为止,无随机试验证实该方法可以增高疗效或存活率。

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36例治疗分析

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36例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5-15T15:30:52.8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杨宇 [导读] 肝硬化是一种主要由病毒感染、长期饮酒或药物刺激引起的,会直接造成肝细胞坏死、变性的慢性肝脏疾病[1]。 15700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患者,采取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措施,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结论: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因地制宜实施规范综合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治疗; 肝硬化是一种主要由病毒感染、长期饮酒或药物刺激引起的,会直接造成肝细胞坏死、变性的慢性肝脏疾病[1]。临床表现上,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的一个突出的临床表现,初期会出现明显的腹胀感,进展后腹部会逐渐隆起,至肝硬化难治性腹水阶段属于肝硬化失代偿向晚期转化的过程,患者已经对利尿剂缺乏足够的敏感,甚至应用利尿剂时,还会出现肝性脑病、低钠血症等相应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一旦出现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需及时治疗[3]。为探索有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我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对收治的36例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措施,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0.5岁;病程9个月~12年不等,平均病程3.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有关肝硬化并发难治性腹水的诊断标准[4]。病因: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Child-Pugh 分级: B级25例,C级11例; 1.2 治疗方法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限制钠盐、水分等物质的摄入摄水量日500~1000 ml,钠盐摄入量每日低于0.5 g,维持患者机体水和电解质的相对平衡;饮食上应避免坚硬、粗糙的食物。⑵药物治疗:口服螺内酯60~100 mg、呋塞米20~40 mg 利尿,3次/d,依据尿量补钾;应用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等保肝、预防并发症[5];有腹腔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注意离子、肾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防治肝性脑病。⑶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患者一般都存在低蛋白血症或贫血,营养状况比较差,静脉滴注白蛋白制品、冰冻血浆或输血纠正贫血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后,静脉注射20~40 mg呋塞米,从而减少腹水的产生。 ⑷腹腔置管:腹腔置管每日放腹水500~1000 ml,补充白蛋白10-20g、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00 ml。 1.3 疗效判定标准⑴显效:腹胀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腹水减少3/4以上>2周;⑵有效:治疗后,腹胀症状减轻,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改善,腹水减少1/2以上>1周;⑶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现象,腹水减少时间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 3 讨论 肝硬化是常见慢性病,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为特征。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特征,常伴有感染、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临床研究表明[6],对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单纯利尿剂的应用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所以,在给予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改善肾灌注不足,稳定生命体征各项指标,防治并发症等处理。 肝硬化腹水的原因很多,肝功能不全、门脉压的增高是主要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各种原因引起血容量不足、心房钠尿肽相对不足以及机体对心房钠尿肽等激素的敏感性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都能引起腹水的发生[7]。基层医院首先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主,多采用腹腔穿刺放液治疗,然后根据患者的经济实力和医院的自身技术能力,给予白蛋白、右旋糖酐等支持治疗,避免出现多器官功能紊乱。在大量放腹水时,白蛋白、右旋糖酐补液扩容有效补充了机体的循环血容量,明显改善了肾血流量的灌注不足,促进钠、水代谢,与利尿剂发挥更大的协同作用;同时,大量放腹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腹内压,增加肾血流量,相应地增加了肾小球的滤过率,也就抑制了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腹水的消除[8]。 本组研究显示,采用科学、规范的综合治疗措施,结合腹腔置管放腹水,输注白蛋白等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效果明显,方法易于掌握,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玉虹.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25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63-64. [2]祝峻峰,蒋卫民.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诊治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12(20):637-640. [3]段宏宪,段慧. 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腹水16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9(2):5-6. [4]张前进. 40 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72-73. [5]熊德山,刘华东.肝硬化难治性腹水44例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 2011,51(9):452-453. [6]胡大荣,田惠英,王春莲.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J].中华内科杂志,2009,40(12):52-53. [7]孟淑红,闫媛媛,李玉良.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6例治疗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0):838-839. [8]黄义泽,宋有良,叶珍珠.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32例临床分析[J]. 实用肝病杂志,2009,12(2):128-129.

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

肝硬化腹水治疗指南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 1.0 简介: 腹水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 10年随访的患者中发生率50%左右,腹水的发生对肝硬化的自然史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多与两年的50%的死亡率相关,并且提示治疗抉择中需要考虑肝移植。 大多数(75%)的腹水患者患有肝硬化,其他包括恶性肿瘤(10%)、心率(3%)、结核(2%)、胰腺炎(1%)和其他少见疾病。 在英国,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真实的发病率尚不清楚,死亡率已经由1993年的6/10万升高到2019年的12.7/10万。 普通人群中大约4%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10~20%具有三个常见的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中的一种, 10~20年后会进展为肝硬化。 随着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预计之后不久肝病的负荷会急剧增加,肝硬化的并发症也会不可避免的增加。 近年来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发生了很多改变,本指南的目的是促进全英国一致的临床诊疗。 本指南的资料来自广泛的文献搜索,包括随机对照研究、系统回顾、前瞻性/回顾性研究,有时也包括一些专家委员会的报告。 推荐意见的分级参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分级标准,本指南预计每3年进行校正。 2.0 定义: 以下概念参照国际腹水俱乐部的定义:

不复杂的腹水: 即腹水无感染,不会形成肝肾综合症,分级如下: 1级(轻度): 腹水仅仅经超声检查探及; 2级(中度): 腹水导致腹部中度的、对称的膨隆; 3级(大量): 腹水导致明显的腹部膨隆。 难治性腹水: 即不能被动员,或者在治疗后(如治疗性腹腔穿刺)很快复发,包括两个亚型: ①利尿剂抵抗型腹水: 腹水对饮食钠盐限制和加强的利尿治疗无效(螺内酯400mg/d,呋塞米160mg/d,至少一周,钠盐限制低于90mmol/d,即5.2g 盐/d);②利尿剂难治型腹水: 腹水治疗无效,因为利尿剂诱发的并发症使不能使用常规的有效剂量。 3.0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 腹水形成的发病机制的详细描述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有两个关键因素: 水钠潴留和门脉高压(窦性)。 3.1 门脉高压的作用: 门脉高压增加肝窦的静水压,使液体容易漏出至腹腔。 没有肝硬化的窦前性门脉高压患者很少形成腹水。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肝硬化伴难治性腹水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

山东医药2016 年第56 卷第31 期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肝硬化伴难治性 腹水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雪芹,周贤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 难治性腹水是终末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治疗难度较大。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NSBB) 因其有明确的降低门静脉压力梯度作用,广泛应用于肝硬化的治疗,疗效确切。对于合并难治性腹水的肝硬化患者是否应用NS-BB,学界尚未达成共识。部分学者认为N S BB 可加重此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增加病死率。也有学者发现N S-BB 治疗晚期肝硬化伴难治性腹水安全且有效,在更多可靠证据出现之前,尚不能将肝硬化伴难治性腹水作为NS-BB 的禁忌证。NSBB 的具体治疗指征、相关禁忌证、治疗时间窗、具体应用剂量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非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 肝硬化; 腹水; 门静脉高压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31.038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31-0112-03 肝纤维化及再生结节形成压迫肝窦及肝静脉、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异常形成血流高动力循环状态、窦周细胞收缩舒张功能不平衡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的三大重要事件[1]。难治性腹水是指经限钠和利尿剂治疗反复无效的腹水,或经大量放腹水之后利尿剂未能阻止复发,4周内腹水快速回聚者。难治性腹水是终末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治疗难度较大,病死率高。目前难治性腹水的治疗主要依靠腹腔穿 刺放腹水联合白蛋白输注、血管收缩药、 TIPS、肝移植等一系列方法[2]。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NSBB) 因其廉价、有效、安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肝硬化的治疗。NSBB 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β1 受体和β2 受体,作用于前者可导致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减少,从而降低门静脉血流量; 作用于后者,可使内脏血管床中与β2受体相拮抗的α 受体相对兴奋,导致肠系膜等内脏血管收缩,降低门静脉血流量。NSBB 能通过减少内脏血流、减轻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抑制肠道菌群生长,减少肠道菌群移位,进而减少肠源性内毒血症的发生。此外,N SB B 还可降低门-体侧支循环阻力,减少门静脉向体循环的分流量,阻止门-体分流发展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3],进而达到防止曲张静脉形成、阻止小曲张静脉发展、预防曲张静脉出血的效果。近年来有文献指出,N SB B 用于晚期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患者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率增高。对于合 通信作者: 周贤(E-m ail: 853023378@qq.c o m) 112并难治性腹水的肝硬化患者是否应用N SB B,学界 尚未达成共识。现就NSBB 治疗肝硬化伴难治性腹 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NSBB 治疗晚期肝硬化伴难治性腹水的有效性 目前NSBB 已广泛应用于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许多临床证据支持晚期肝硬化伴难治性腹水的患者使用NSBB 治疗。Leithead 等[4]进行的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了322 例终末期肝硬化伴难治性腹水、等待肝移植的患者,结果显示NSBB 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50 d,而 非N SB B 组仅为54d,对伴有难治性腹水的患者进 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SBB 的使用是减少等待移植期死亡率的独立因素,因此认为使用NSBB 对于终末期肝病伴腹水的患者是有益的。一项包含3 个随机对 照研究、1 198 例病例的综合分析[5]证实了上述观点,并发现有29% 服用NSBB 的患者停用 NSBB 后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曲张静脉出血率和感 染率增加、病死率增高。Robins 等[6]进行的一项回 顾性研究选取了114 例常规腹水穿刺放液的难治性 腹水患者,其中35例使用普萘洛尔(平均剂量48.9 mg / d) ,其余78 例未使用普萘洛尔,结果显示两组 中位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且普萘洛尔组的曲张静 脉形成率及出血率较非普萘洛尔组有明显差异,因此 认为肝硬化晚期伴难治性腹水患者在每日剂量40 ~ 80 mg 的情况下使用NSBB 是有效的,但更高剂量可 能有害。Kondo 等[7]报道了 5 例肝硬化肝癌患者接 受肝癌切除术后出现难治性腹水,在使用普萘洛尔后 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浓度明显下降,所有

恶性腹水西药治疗

恶性腹水西药治疗 摘要】正常人腹腔内约有100ml液体,对脏壁层腹膜起润滑作用,过量则称为 腹水。腹水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腹水约占腹水的 1/3。其 中约1/2由卵巢癌引起,其余依次为胃癌、肝癌、大肠癌及乳腺癌等。合并恶性 腹水的癌症患者通常处于晚期,生存预期约为几周或数月。一年生存率低于10%。尽管如此,恶性腹水的恰当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腹腔恶性腹水药物治疗 肿瘤患者合并恶性腹水常提示病程晚期,生存预期较短。恶性腹水治疗多为 姑息减症治疗。 (一)腹腔穿刺引流 腹腔穿刺放液可迅速缓解腹胀、呼吸困难等症状,但仅为姑息性措施,腹水 将很快重新积聚。而且大量放腹水易并发低血压、休克和严重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目前多采用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的方法。同时给予补充白蛋白、电解质等支持 治疗。该法与腹腔,静脉分流术比较,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 包括感染、水和电解质紊乱、腹腔脏器损伤等。 (二)腹腔内治疗 腹腔内用药可增加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原则上,用于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抗癌药物和生物制剂,也可用于恶性腹水 的治疗,剂量应比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相应提高。 1.单一用药 (1)顺铂:顺铂腹腔内注入后不易透过腹膜屏障,且清除较慢,因而腹腔内药 物浓度及作用时间远高于血浆内浓度。顺铂可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渗入肿瘤细 胞与DNA结合,杀伤肿瘤细胞。由于顺铂作用于肿瘤表面深度只有0.1~0.2cm,因此对腹腔较小肿瘤或术后微小残留肿瘤并发腹水者疗效较好,对腹腔巨大肿瘤 并发腹水者疗效较差。用法:将顺铂 60~100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ml内,并 加入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20ml,接上输液器输入腹腔。嘱患者变换体位,以利药物均匀分布。用药当天及次日给与水化、利尿、止吐处理。2~3周重复, 有效率为 60%~80%。 (2)卡铂:为第二代铂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及瘤谱与顺铂相当,但副反应较轻,可代替顺铂用于腹腔。卡铂用量一般为400~500mg/次。余同顺铂,不必水化。 有效率为60%~90%。 2.联合用药 (1)顺铂与氟尿嘧啶联用:顺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杀伤增殖期细胞,促使部分G0期细胞进入增殖期,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氟尿嘧啶联用可提 高杀伤效果。另外,腹水多由腺癌转移引起,氟尿嘧啶对腺癌有较好疗效。因此,两药联用可发挥最大抗癌效果。用法:顺铂 100mg溶于生理盐水200ml中腹腔内灌注,8小时后再以氟尿嘧啶500~750mg加生理盐水500ml缓慢腹腔内灌注。 有报道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 92.9%,单用顺铂组有效率60.0%,有显著差异。 (2)顺铂与足叶乙苷联用:实验及临床均表明,顺铂与足叶乙苷有明显的协同 作用。用量为顺铂50mg、足叶乙苷10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注入腹腔,术 后常规水化、利尿、止吐。每周一次,连用3~4次。有效率约75%。 (3)卡铂与氟尿嘧啶联用:作用机制及用法同顺铂与氟尿嘧啶。用量:卡铂 500mg,氟尿嘧啶500~750mg。不需水化。有效率约为90%。

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39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水引流完全后分别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顺铂100 mg腹腔灌注,每周1次,连用3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腹围、血象、肝肾功能变化及胃肠道反应,评估总体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6%(58/72),对照组为86.57%(58/67),2组总体疗效相当。试验组骨髓抑制、肝肾损害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与顺铂相当,安全性明显优于后者。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scites. Methods Totally 139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sci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mL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was given to the treatment group,and 100mg cisplatin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through peritoneal perfusion once a week,for 3 weeks. The changes of urine volume,abdominal perimeter,blood-Rt,function of liver and kidney,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ith a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total efficacy and safet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56% (58/72)in treatment group,and 86.57% (58/67)in the control group,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s of bone marrow suppression,liver and kidney damage,and nausea and vomiting of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were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effects of 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 and cisplatin have equal efficac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scites,but the former was superior to the latter on safety. Key words:malignant ascites;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cisplatin;peritoneal perfusion 恶性腹腔积液为消化道肿瘤及妇科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当腹水逐渐增多时患者可因压迫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胀、下肢水肿等症状,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的控制晚期恶性腹水的方法为单纯腹腔穿刺抽液,或腹腔穿刺抽液后腹腔注射化疗药等,但不能满意控制腹水。复方苦参注射液作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皂苷等,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具有抗癌止痛、调节免疫力、抑制癌肿等功效[1]。近年来已有研究者将其联合顺铂等化疗药物应用于恶性胸腹水的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疗效[2]。笔者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腹水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单药腹腔灌注治疗,旨在进一步明确其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