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学考点

金融监管学考点
金融监管学考点

金融监管学考点

【题型】

单选20’

判断20’

名词解释15’

简答20’

论述10’

案例分析15’

【考点】

一、金融监管的概念

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

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

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二、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中的单线多头式监管体制

(1)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指设立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

监管的模式。

(2)单线多头式监管体制

?是指金融监管的立法、执法等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监管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体制。 ?代表性国家: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

?优点:

①提高监管效率(具有专业化优势,职责明确,分工细致)

②具有竞争优势(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压力)

?缺点

①难于协调,可能引起―监管套利行为‖

②监管成本较高,规模不经济。

-《李成》P73

-《冯科》P72

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机构性监管与功能性监管相结合的单层

多头的分业监管。按照金融监管的分工,银监会主要负责商业夜航、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

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证监会负责证券、期货的监管;保监会则负责

基金和保险业的监管。

具体而言,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执行货币政策、试试信贷政策与金融体系的支付安全,发挥其在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同时管理同业拆借与票据市场、银行间赵全市场、外汇市场、支付结算系统和征信系统,并对洗钱行为进行防范;外汇管理局整体负责管理外汇流入和流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金融司、财政部金融司、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非金融监管机构则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负责相关问题的监管。另外,中国根据本国金融业的特点设立了很多具有官方性质的行业自律组织,它们在金融监管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三、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1)全球金融监管发展的六大趋势

①全球监管趋严,提高资本要求同时增加其他监管要求

②监管标准趋于统一,各国实施并持有一定自由裁量权

③风险监管全面化,强化监管重大实质性风险兼顾其他

④监管趋于多层化,强化微观审慎监管兼顾宏观审慎

⑤抓大带小分类监管,以系统重要性银行为主兼顾其他机构

⑥各国监管属地化加强,同时国际监管协调成监管改革主流

(2)金融危机后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①全面覆盖:金融监管的原则

-但并不意味着用单一的标准去对待所有的监管对象,要发展多层次、多机制、综合性的监管体系

②鼓励创新:金融监管的核心

-过度管制会削弱本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导致金融资源的外流,因此不能因噎废食,由于担心市场风险而阻碍金融创新。

③信息联通与共享:金融监管的基础

-完善征信体系;

-健全支付清算体系及其信息挖掘;

-加强金融监管当局内部及其与各经济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

④实体化、法制化的监管协调机构:金融监管的保障

-在现有―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下,将协调机制法制化、实体化。

⑤消费者利益保护:金融监管的目标

-完备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是发达金融体系的共同特征,是金融业发展的广泛公众基础。保证消费者金融产品透明、公平、合理,对消费者的信息披露充分及时。

⑥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的重心

-作为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因素,金融控股公司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应在明确系统性风险标准的前提下,确立监管系统性风险的专门监管机构。

⑦资产负债表监管、金融监管的趋势

-完善资产负债表的编报规则,即使充分掌握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变动情况,在宏观层面上对整体风险进行监控并预警,消弱风险的顺周期性,平滑金融体系的波动。

⑧国际协调与合作:金融监管的热点

-回应国际社会舆论的要求,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

-尽早参与有助于争取主动,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

-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开放要求更多的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合作。

(3)中国未来的金融监管趋势

①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趋势

②金融监管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常新业务的监管

③金融监管越来越注重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制度

④加强系统性监管的风险

⑤统一监管是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

-统一监管的优势

A.达到金融监管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监管成本;

B.简化监管框架、使市场投资者及参与主体更容易理解;

C.统一监管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适应;金融创新不断打破已有的行业界限,

统一监管更能适应这一趋势;

D.统一监管有助于减少过度监管或者监管缺位,消除监管套利;

四、银行监管李成P78

(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内容&可能出现的漏洞问题);案例——巴林银行倒闭&大和银行美国禁入;事中监管:到场审核&非到场审核&内部审核的概念(一)事前监管——市场准入

1、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内容

(1)对商业银行设立的监管:

-资本金:不同银行类型不同资本金要求

-管理人员资格: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经营条件:安全设备和规章制度

(2)对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监管:

–境内区域性分支机构,

–境外分支机构

?各国存在差异性,但是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宽松,原则上属于商业银行自行决策范围。

(3)对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监管:

–传统业务:各国定义不同

–创新业务:金融创新

–附属机构经营活动

【李成P80】

目前,各国对―银行‖及―银行业‖法律定义不相同,对银行业务活动范围IE也没有统一界定。从谨慎监管的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从事语气传统业务相差甚远、且专业化要求很高的业务时,经营观念和管理防范往往不能适应。

从安全性考虑,商业银行应当将一些风险较大的业务划分出来,由附属机构去经营,有利于监管当局针对附属机构拟定专门的监管标准。

在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业务活动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一些国家监管当局通过对―相关业务‖质疑法律概念作出变通解释,是商业银行能够通过附属机构进入融资租赁、经纪业、信托和保险等领域。也有国家正在考虑扩大商业银行业务活动领域。

2.金融市场准入监管的原则【李成P80-81】(不确定是否考)

①合法性:符合法律规定

②合理性: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分业经营和适度竞争要求

③可控性:金融监管能力、商业银行内控能力

3.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要求(可能考)

(1)资本金:实缴资本,借资、债权不可做资本金

(2)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要求:

–任职资格:从董事长到支行行长的从业经验

–股权结构:5%以上的股东

–内控制度、安全设施、重要事项变更的提前报批

3.可能出现的漏洞(没找到)

(二)事中监管——经营管理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监管的内容

①对金融业务合规性经营的监管

-商业银行内设合规部门,识别、评估、通报、监控并报告银行合规风险。

②对金融风险控制的监管

?监管机构不只要对各种风险逐项控制,更要关注各类风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充分评估和考察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表内业务v.s.表外业务

资产风险v.s.负债风险

-【李成P83】

从风险管理和风险监督角度讲,仅对各种风险进行逐项控制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关注各类风险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要严格审查表内业务,也要审查表外业务;既要注意资产风险,也要防范负债风险。

③对资本充足性的监管

A.改进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

-

-

B.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将现行的两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分别不低于4%和8%)调整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一是明确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

?二是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

?三是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C.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

-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即一级资本占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低于

4%,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积累。

D.安排过渡期

-新资本监管标准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过渡期结束后,各类银行应按照新监管标准披露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

-过渡期内分年度资本充足率要求

④对资产流动性的监管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履行到期债务的能力。

-影响因素:存款变动情况、借入资金依赖程度、可变现资产数量、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紧急筹措资金的能力

-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A) 建立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

(B)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C)合理安排过渡期

⑤对资产质量的监管

不良贷款率&贷款集中程度&呆账准备金的计提。

⑥对盈利能力的监管

ROE 收益来源结构

金融监管当局希望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盈利能力,鼓励它们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业务收益与风险相称,并能够按要求不断提高准备金水平。商业银行从市场上筹集自己的能力要依靠在市场上的地位,而市场的直观判断是资本实力、盈利能力和经营前景。除了优厚的红利分配,资本回报率是最能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在对银行收益状况进行检查评价时,不仅要考核资产收益率,还要考虑往年收益情况和未来的趋势,还要注意资产收益来源结构。

⑦对内部控制的监管

巴塞尔协议

2.商业银行市场经营监管的主要方式

(1)非现场检查监管:是非现场监管人员按照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全面、持续地收集、监测和分析被监管机构的风险信息,针对被监管机构的主要风险隐患制定监管计划,并结合被监管机构风险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程度,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实施一系列分类监管措施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非现场检查监管的资料反映在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报送的统一报表上,资料详实可靠则能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

(2)现场检查监管:是指银监会及派出机构派出检查人员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场所以及其他相关场所,采取查阅、复制文件资料、采集数据信息、查看实物、外部调查、访谈、询问、评估及测试等方式,对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业务活动和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

(三)事后监管——市场退出

1.概念: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是指商业银行被吊销金融营业许可证,停止办理金融业务,注销法人资格的处置。

2.表现形式

①破产:在各种解决办法均告失败的情况下的最后手段,对行业和社会有严重

的负面影响。

②收购:被收购方注销法人资格,如海南发展银行被工商银行收购。

③合并:自愿、合作、公开,即使延用原名,也是重新进入市场的银行。

④分立:与合并同为主动型市场退出。涉及退出与进入两个环节。

3.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原则

①依法退出原则

②金融稳定原则

③准市场化原则

④风险最小化原则

⑤协调配合原则

⑥强制性原则

4.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程序

-解散:由董事会向监管当局申请。-关闭:监管当局作出关闭决定。-破产:走破产清算流程

(四)案例

1、大和银行

(2)巴林银行

五、影子银行的概念、范围界定(哪些属于影子银行&那些不属于影子银行)、正负面影响

(一)概念

1.广义: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

2.狭义:银行体系外,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的(包含期限和流动性转换,容易引发不完善的信用风险转移和一定程度杠杆累积)信用中介和业务。(二)范围界定

1.判断标准

①影子:传统银行体系之外

②银行:具有银行的特征,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风险转移,高杠杆

③不受政府监管

④没有获得中央银行流动性支持或信用保证

2.注意(细看PPT)

-银行理财业务不是狭义的影子银行

-信托理财纳入监管后不属于狭义的影子银行

-证券理财业务中的集合理财产品不属于影子银行,但其中的定向理财业务属于影子银行

-基金理财、保险理财业务不属于狭义的影子银行

-金融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均不属于狭义的影子银行

-典当公司不属于狭义的影子银行

-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是否为影子银行?

(三)影响

1.正面影响

①开辟了多元化的居民和企业投资渠道

②提高金融体系融资效率

③表外竞争,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创新

④昭示中国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及未来的完善方向

2.负面影响

①信贷市场的高速增长和无序扩张

②从微观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内有:

-期限错配风险

-流动性风险:旁氏骗局

-法律风险

-系统性风险

③从宏观角度看,恶化产业结构,加重实体经济负担

六、巴塞尔协议一二三出现的背景及发展趋势和一二三之间的变化

见PPT

七、注册制、核准制、保荐制的概念及优缺点

证券公司的门槛

(一)注册制

1.概念:公开原则,监管部门权力仅限于保证发行人所提供的资料无任何虚假

陈述和事实。代表国家美国和日本。

2.优点:充分反映市场供求,优胜劣汰;降低监管工作量,提高效率;减少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

3.缺点:要求健全的市场机制和法律环境,投资者有能力做出合理判断。

(二)核准制

1.概念:―实质管理原则‖,证券监管机构有否决权。代表国家英国和中国。

2.优点:把一些低质量和高风险的公司排除在证券市场门外,保护投资者利益,减少投资风险,有利于市场发展和稳定。

3.缺点:不符合效率原则;审核标准难以保证公平;不利于培养投资者风险意识和投资技能;增加高科技企业上市难度。

(三)证券发行保荐制度(我国当前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并配之以保荐制)1.概念:保荐是指符合法定资格的证券机构推荐符合条件的公司公开发行和上

市证券,并对所推荐的证券和发行人所披露的信息提供规定的持续敦促、指导和担保。

2.职责

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之前的辅导

②推荐发行人证券上市

③持续督导职责

(四)对比

我国早期实行行政审批制;目前转变成核准制;未来发展方向是注册制

八、金融监管宏观审慎&微观审慎的概念和区别(李成P51)

(一)概念

1.宏观审慎:宏观审慎监管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监管理念,放眼整个金融体系安全性的金融监管体制,它重点关注金融体系内部金融机构彼此之间的相关联系,以及金融体系外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正向反馈作用。

宏观审慎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

2.微观审慎:微观审慎监管侧重于对金融机构的个体行为和风险偏好的监管。

其目的在于控制个体金融机构或行业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二)区别

1.监管的假定不同。微观审慎理念假定风险来自于金融机构的外部,微观金融机构审慎行为的综合将带来金融体系的总体稳定。宏观审慎理念否定了这种由个体到整体的安全传导路径,它假定微观金融机构的具体行为是部分风险的内生性因素。

2.监管的标准不同。对于微观审慎监管而言,其监管策略主要构建于微观金融机构的风险程度。而宏观审慎的监管策略则强调监管标准的动态平衡,注重跨行业的风险分布和系统脆弱性的不同程度。

3.监管的目标不同。微观审慎的监管目标是限制微观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侧重危机发生后对投资人、债权人的保护作用;宏观审慎的监管目标是一直金融动荡对金融整体和宏观经济产生的破坏作用。

4.监管的方式不同。微观审慎监管是一种由微观直接加总至宏观、由局部延续至整体的自下而上的监管路径,针对微观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设计监管标准,但忽视了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广泛联系。宏观审慎监管却恰恰相反,自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架构。

5.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比较而言的两个关键弱点。首先,微观审慎监管不具备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政策手段,无法准确监测系统性风险的发展演变过程,同时,也无法应对顺周期影响下的金融机构共同风险敞口。其次,过度强调对微观金融机构的保护有可能事与愿违,有可能导致市场纪律的削弱和市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从而使收到过度保护的金融机构最终面临来自整体的金融困境。

九、为什么有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产生的必要性

1.金融监管的正效应

①首先,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其次,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他资源的作用;

③最后,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2.金融监管的负效应

①金融市场的内在脆弱性

-金融市场上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从众、灾难短视、忽视信息、组织寻租、组织的专业化与盲区行为、认识的非一致性

②金融资产价格具有内在波动性

-汇率、股市、宏观经济和心理预期具有内在波动性

-金融资产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支付清算系统、债权债务联系在一起)

-金融资产对经济影响能力增强

(二)金融监管的作用

1.有利于维护银行信用活动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良性运转

2.有利于保持货币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3.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传播

4.有利于中央银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

十、中国墙

-中国墙(Chinese Wall):原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形容旧中国所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美国金融界后借此隐喻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内部实行自律管理而在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筑起的一道无形屏障。

-证券公司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隔离制度,防止研究部、投资部和交易部互泄信息,引致内部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行为。

-建立―中国墙‖有以下原则:

①避免利益冲突

②严格分割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

③避免信息不对称

④研究部通常只能利用公开信息

⑤研究部永远对投资者负责

十一、老鼠仓

1.概念:―老鼠仓‖是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最后亏损的是公家资金。

2.案例——韩刚(《冯科P141》)

因―老鼠仓‖获刑的第一人:2009年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

利用职务便利及所获取的基金投资决策信息,与妻子通过网络下单的方式,共同操作其表妹王某于的账户从事股票交易,先于或与韩刚管理的久富基金同步买入并先于或与久富基金同步卖出相关个股。或在久富基金建仓阶段买卖相关个股。违法获利27.7万多元。

十二、内幕交易

1.概念:是指内幕信息(对公司股价有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信息)的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行为。

2.案例——李一男

十三、互联网金融(冯科P271)

1.概念: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产业与全新的商业模式。

目前,公认的互联网金融组织形式有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公司、P2P信贷、众筹融资、电商+信贷等。

2.互联网金融模式(冯科P279)

①互联网支付——是指客户通过桌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

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②电商金融(典型:阿里小贷——指以借款人的信誉发放的贷款,借款人不

需要提供担保)

③P2P(Peer to Peer Lending)贷款模式——是eg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接

待,贷款方在P2P网站上发布贷款需求,投资人则通过网站将资金借给贷款方。

④渠道模式(例:余额宝)

⑤众筹模式——是指项目发起者(筹资者)借助中筹平台向网友展示项目、

募集资金的一种直融资模式。主要的形式为―团购+预购‖

3.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1)系统性的技术风险

①系统安全风险(计算机网络技术)

②技术选择风险(信息传输低效;技术陈旧)

③外部支持风险(外部技术支持;技术外包)

(2)包含计算机系统和交易主体的业务风险

①操作风险(安全系统&交易主体操作失误)

②市场选择风险——是指由信息不对称导致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面临

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引发的业务风险。

③信誉风险——是指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没有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没有树立良好的信誉,导致其金融业务无法有序开展的风险。

(3)法律风险

①互联网金融业务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交易主题在互联网交易中没有最受

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

②互联网金融立法相对落后和模糊。

(4)金融自身风险

①市场风险——是指利率、汇率、股价等的波动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产

或负债的价值变化的不确定性。

②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履行合同或执行合同的能力下降给金融资

产持有方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③流动性风险——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销售自产或借入资金满足流动性需求的

不确定性。

④操作风险

4.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监管改革)

(1)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

①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

②加强数据管理

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

(2)健全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①加强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内部控制

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加强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法治体系建设

①加大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力度

②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③制定网络公平交易规则

(4)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①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②完善监管体制

十四、各国的监管体制(双线多头、单线多头的概念)

单线多头和双线多头是分工型金融监管体制(指设立不同的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监管的模式)的两个类型。

(一)单线多头的监管体制

1.概念:是指金融监管的立法、执法等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在中央政府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融监管部门,分别负责管理不同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体制。

―单线‖是指对金融业的监管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这一级,―多头‖是指在中央这一级政府有多个机构负责对金融业的监管。

2.代表国家: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

(二)双线多头的监管体制

1.概念: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享有金融监管权力,在两级政府分别有多个金融监管机构的金融监管体制。

2.代表国家:美国、加拿大等

(美国)―双线‖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条线对银行都有监督权,―多头‖是指在每一级又有若干个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

(三)双峰型金融监管体制

1.概念:指在功能监管的基础上,根据金融监管的两大主要职能,即审慎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进行监管,由此而产生两类监管机构,分别进行负责。

2.代表国家:澳大利亚

(四)合作性金融监管体制

1.概念:又称跨国型金融监管体制,是指在经济合作区域内,对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实施统一监管的一种金融监管体制。

2.代表国家:欧盟

十五、多德-弗兰克法案

三大核心内容:

(1)扩大监管机构权力,破解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困局,允许分拆陷入困境的所谓―大到不能倒‖ (Too big to fail)的金融机构和禁止使用纳税人资金救市;可限制金融高管的薪酬。

(2)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赋予其超越目前监管机构的权力,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采纳所谓的―沃克尔规则‖,即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尤其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学简答、论述

金融监管学简答、论述 1.金融监管为什么必要? 因为存在金融市场失灵,法律体系失灵 金融发展史表明,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与规模扩张既预示着金融业的兴旺发达,也意味着金融动荡的加剧。金融安全十分重要,然而世界进入了一个金融危机的频频发生的多事之秋 现实中,司法不独立,腐败司空见惯,效率地下,司法体系不健全时,只能通过银监会等专业监管机构来处理银行方面的合同争议或违规问题,作为对效率低下的司法体系的补充 2.金融监管的目标 通过构建一定的制度框架,避免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失灵”。随着金融监管理论的不断深化,监管目标走向多元化,可以分为稳定、效率和公平三方面 3.导致金融监管失灵的原因 金融监管体制本身也不完美,“旋转门”现象就是一个明显证据 观念俘获:被一种错误观念俘获,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崩溃。例如对于自由市场的肤浅理解。。 政治游说: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游说指出来获取他们想要的政策,从这种角度看,监管者往往代表的是金融机构的利益,而非公众的利益。 主场效应:对于金融监管机构的官员,金融机构就是“主场观众”。由于“旋转门”的存在,监管者们自然更加亲近金融机构,而普通公众缺乏对金融监管的信息和专业知识,这样就成了“客场观众” 这些理论都指向了监管者自身的缺陷。 需要人民卫士来改善,这些人民卫士特点为:

不受短期政治影响干扰,不受经营金融机构诱惑的干扰,有获取关于监管决策和金融市场决策和金融市场环境信息的权力,具备评估信息的专业知识,有足够的影响力发布评估结果 4.金融监管发展脉络 初始形成期:金融监管的正式萌芽为18世纪英国政府出台的《泡沫法》,货币中性理论认为货币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但也非政府干预,而是尊重市场选择,强调自律。 严格监管期: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经济学思想。1929-1933金融危机,各国开始实行更严格的监管 放松监管期:20世纪70年代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重新成为经济学理论的主流思想,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认为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重新监管期: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金融业发展呈现新趋势:银行混业经营,金融信息化和金融全球化,各国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人们逐渐意识到金融自由化似乎走到了定点,面对金融业新的发展趋势,更为有效的金融监管急需实施。 5.金融创新的诱因 降低金融组织交易成本,提高金融组织收益 内因说:导致金融创新活动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企业为了追求更大利润降低自身风险,满足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 外因说:主要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金融制度调整和生产技术调整的影响方面解释金融创新 观点一:金融创新是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 观点二:金融创新是对科技进步的积极吸收 观点三:金融组织规避管制是形成20世纪70年代金融创新风潮的最主要原因 6.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 一是委托-代理问题,客户股东与金融组织关系式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时,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判断(10个,每个 1分,共 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权力的分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制度分权和授权。 6、当一个人以他人的期望为行为准则时,那么他的道德阶段处在惯例阶段。 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8、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9、外部招聘比内部招聘的选择范围更大,因此,更容易找到优秀的人才。 10、决策理论学派是从Barnard创始的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 二、单选题( 20个,每个 1分,20分) 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 A、领导技能 B、组织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事技能 2、“管理就是决策”是 ( )的着名观点。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团体力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4、法约尔管理原则中,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一原则是() A、统一命令原则 B、等级链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 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5、最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甘特 D、泰罗 6、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金融市场学难点知识点 1、分析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容易造成自然垄断。这种高垄断很有可能导致金融产品和 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付出额外的代价,因此,政府从金融产品的定价和金融业的利润水平方面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应该是有理由的。 另外,由于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信息特性,使得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交易双方 之间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效率。因此,上市公司或者金融产品发行者的信息披露制度就成为证券监管和金融监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证券 监管制度的核心,世界上任何一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赋予上市公司某种持续性信息披露 的义务,即上市后的股份有限公司负有公开、公平、及时地向全体股东披露一切有关其公司重要信息的持续性责任。 最后,虽然个别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消费效用为购买该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 个别消费者所享用,是一种私人产品。但是,由全部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集合所构成的综合效用,却具有强烈的外部性,会影响到每一个金融产品或证券产品消费者(即投资者)的 利益,因此,可以把金融产品或者证券产品的综合效用看成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对这种带有公共产品特性的金融产品实施必要的政府监管是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 2、股票的发行方式一般可分为公募和私募两类公募是指向市场上大量的非特定的投资 者公开发行股票。 其优点是:可以扩大股票的发行量,筹资潜力大;无需提供特殊优厚的条件,使发行人具 有较大的经营管理独立性;股票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从而提高发行人的知名度和股票的流动性。其缺点有:工作量大,难度也大,通常需要承销商的协助;发行人必须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必须在招股说明书中如实公布有关情况以供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 私募是指只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其对象主要有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如 内部职工、大的金融机构或与发行人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私募具有节省发行费、通常不 必向证券管理机关办理注册手续、有确定的投资者而不必担心发行失败等优点,但存在须向投资者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条件的特殊优厚条件、发行者的经营管理易受干预、股票难以转让等缺点。 3、金融市场主体之一——企业: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金融交易的主体。 需要了解以下要点: 1).企业的运营是与资金的运营紧密结合的; 2).从总体讲企业是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资金需求者,从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保证企业 的运营和发展。但在特殊时空,企业的短期闲置资金也用于金融市场的投资。 4、金融市场主体之二——政府: 1).政府是金融市场上主要的资金需求者,一般通过一级市场发行筹措; 2).政府既是交易者也是监管者的双重身分。 5、金融市场主体之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具有特殊地位。它既是市场上 的中介机构,也是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同时还是政府货币政策的传递和承担者。

中央银行学总复习(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3*5) 1、中央银行P5 中央银行制度P5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她所有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得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得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2、最后贷款人P15 意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她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就是最后得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就是承担最后贷款人得角色,否则便就是发生困难银行得破产倒闭。 3、货币政策P187 就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得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与控制货币供给量与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得方针与措施得总与。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得政策工具、监测与控制目标实现得各种操作指标与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与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P57 就是其开展货币发行业务与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得债权债务存量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得种类、规模与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点得资产负债表上。 5、货币发行P80 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就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得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得业务库流到社会;二就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得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得数量。两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6、存款准备金制度P74 就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得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得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得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得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得比率与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得变动对既定比率与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得制度。 7、发行基金P85 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得待发行得货币,由设置发行库得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8、道义劝告P230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商业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

最新《金融监管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含参考答案

《金融监管》试卷 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题后的答案框内) 1、从金融监管的含义中看,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监管的主体、监管的客体和( ) A、监管的工具 B、监管人员 C、监管当局 D、政府 2、下列不是金融监管当局的特性的是()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公共性 D、盈利性 3、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 ) A、混业经营 B、单独经营 C、分业经营 D、合伙经营 4、下列哪项不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A、经营风险的加剧 B、金融垄断因素 C、技术因素 D、金融管制因素 5、我国第一家地方性信用评估机构是() A、上海资信评估公司 B、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 C、远东资信评估公司 D、上海资信评估公司 6、下列不是金融创新的消极作用的是() A、金融创新使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加大。 B、金融创新使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 C、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渠道。 D、金融创新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了困难。 7、存款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A、日本 B、中国 C、德国 D、美国 8、2004年3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A、4% B、8% C、5% D、10% 9、我国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但若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其条件()其他贷款人的条件。 A、不得优于 B、优于 C、等于 D、小于 10、我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规定:存贷款比例指标,规定本外币合并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比例不得超过___,其中外汇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比例不得超过_____() A、75% ,85% B、85% ,75% C、75% ,75% D、85% , 85% 11、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监管主体是()。 A.证监会 B.保监会 C.银监会 D.人民银行 12、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实行普通准备法,按贷款余额的()计提普通呆账准备金。 A、8% B、1% C、10% D、18% 13、《中国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三条规定,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分别为( )。 A、10亿元人民币 B、5000万元人民币 C、1亿元人民币 D、1000万元人民币

管理学试题考试答案

1.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D)。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 2.“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A.泰罗B.法约尔 C.西蒙D.韦伯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D)的重要性。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 4.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D.目标、部门和人员 5.为了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控制的实质就是使(A)。A.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B.计划接近实际活动C.实践活动具有指标约束D.计划得以严格执行 6. 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的角色。A.发言人B.组织联络者C.领导者D.精神领袖7.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具备良好的(C)是最为重要的。A.人际技能B.概念技能C.技术技能D.管理技能 1.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A.亚当斯密B.查尔斯·巴比奇C.弗雷德里克·泰罗D.大卫·李嘉图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A.科学技术B.加强人的管理C.提高劳动生产率D.增强责任感 3.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A.乔治·梅奥B.弗雷德里克·泰罗C.亨利·法约尔D.马克斯·韦伯 4.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C)。A.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B.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C.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D.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B)提出来的。A.马克斯·韦伯B.亨利·法约尔C.乔治·梅奥D.弗雷德里克·泰罗 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B)。A.复杂人B.经济人C.社会人D.单纯人 7.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C)。A.社会经济系统B.社会经济组织C.社会技术系统D.社会生产组织 8.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B.先进的社会制度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9.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C)。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C.企业文化D.企业形象 10.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D)。A.厂容厂貌B.职工风貌 C.企业制度D.企业精神 1.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D)。A.泰罗B.梅奥C.赫伯特·西蒙D.彼得·德鲁克2.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B)原则。A.现实性B.权变性C.关键性D.协调性 3.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A)原则A.现实性B.可行性C.程序性D.权变性 4.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5.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B)。A.适当利润B.满意利润C.最大利润D.理想利润 6.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B)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A.企业目标B.主要目标C.次要目标D.并行目标 7.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A.利润目标B.短期目标C.中期目标D.长期目标8.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C)。A.E·C·施勒B.R·利克特C.D·麦格雷戈D.罗宾斯9.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以内。A.2个B.5个C.10个D.15个 1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A)。A.层次性B.多重性C.变动性D.重合性 11.(B)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80年代初 12.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D)A.科学管理理论B.行为科学理论C.权变管理理论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1.计划工作的前提是(B)。A.决策 B.预测 C.管理 D.领导 2.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负责制定的。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3.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这就是它的(C)性质。 A.超前性 B.普遍C.创新性D.灵活性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优.选)

《金融监管学》综合测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1分) 1、金融监管最一般的或根本性的理论是:(A) A、基础理论 B、应用理论 C、相关理论 D、银行财务管理 2、《巴塞尔协议》规定: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规定为不低于:(C ) A、6% B、5% C、8% D、7% 3、互换业务包括利率互换和:(B ) A、结构互换 B、货币互换 C、证券互换 D、信息互换 4、中央银行的第一特征:(C ) A、维护债权人利益 B、规范金融秩序 C、货币发行 D、约束债务人行为 5、中国银监会公布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是在:(B) A、2005年 B、2006年 C、2004年 D、2008年 6、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于:( C ) A、1993年 B、1992年 C、1991年 D、1990年 7、我国第一部关于金融业监管的专门法律《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正式施行是在:(B )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8、我国自2004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C )。 A、5% B、3% C、4% D、8% 9、证券公司经营证券自营业务时,自营股票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B ) A、90% B、100% C、110% D、120% 10、我国对保险市场监管的方式是:(B ) A、规范管理 B、实体管理 C、公告管理 D、公告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共10个,每个3分) 1、根据金融监管权力的分配结构和层次不同,金融监管模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A、B、C) A、一线多头模式 B、双线多头模式 C、集中单一模式 D、集中统一模式 2、按照影响因素,金融风险可以分为:(A、B、C、D)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营业风险 D、环境风险 3、逃避金融管制型的金融创新包括:(A、B、C、D) A、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B、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 TS) C、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D、货币市场存单(MMC) 4、金融监管是政府行为,其目的是:(A、B、C、D ) A、维护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B、控制金融体系风险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

1.中央银行的产生: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 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政府性金融机构。 2.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 普遍崔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频繁显现 3.产生的金融基础:(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 观需要(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客观需要(4)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5)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 4.产生途径:(1)自然演变(瑞典、英格兰)(2)政府立法(美国联邦储蓄银行) 5.发展(2个阶段):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制度的 普遍推广时期;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现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时期。 6.央行制度推广具体原因:(1)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2)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 瓦会议的影响(3)麦克米伦委员会的影响(4)新国家的产生(5)来自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 7.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大部分依靠政府力量创建,是中央银行发展最快的 时期(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4)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与货币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 8.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的典型特征:政府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 职能进一步强化。 9.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 需要(3)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心得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4)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5)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 10.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1)中央银行实施国有化改革(2)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 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3)新的银行法的制定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4)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合作逐步加强 11.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承担管理一国金融事业、 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1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的特殊性):(1)调控货币供给量(2)监管和规 范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3)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往来于合作,强化一国金融主权13.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的特殊性):(1)调控手段:经济 手段(2)调控作用的发挥:比较平缓(有一定时滞)(3)政策制定:独立性较强 14.央行是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目标业务的特殊性):(1)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 标(2)服务对象: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3)经营内容: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和政府存款。 15.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6.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构 17.作为发行的银行的重要职责:(一)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货币发 行与流通(二)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 18.垄断货币发行意义:(1)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 要的标志(3)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19.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表现: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振幅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持有 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监督管理金融业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金融监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金融监管:包括广义和狭义 2.金融监管三要素 3.金融监管主体按照权利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一线多头模式: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 (2)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3)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如英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等。 4.金融监管主体按照功能和机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2)多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如美国、中国等国家。 5.由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的三种模式: 牵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协调不同监管主体,共同开展监管。 “双峰”监管:是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另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相关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代表国:澳大利亚 “伞式”+功能监管模式:指对特定金融机构,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综合监管,其他监管机构按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开展具体监管。如美国。 6.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

7.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一是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二是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三是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章: 1.金融风险:在金融服务交易中给金融交易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是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是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 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金融危机主要包括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外债危机三种类型。 3.金融风险的种类: 按照遭受风险的金融企业的面积,金融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按照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营业风险,环境风险和行为风险按照衡量风险的范围角度可以分为宏观金融风险,中观金融风险和微观金融风险按照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内源性金融风险和外源性金融风险 4.金融创新: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满足经济发展的新的需要,同时获取潜在的金融利润。狭义: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微观)。广义: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微观+宏观)。 5.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第四章: 1.金融监管当局的特性:权威性、独立性、公共性 2.金融监管模式: 功能监管:按照经营业务的性质来划分监管对象 机构监管:按照不同机构来划分监管对象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题库均为研究生院出,答案为历年学长提供,仅供学员参考*)
一、名词解释 A 类 MA1 差别化 在满足顾客全部需求过程中,确定在哪些环节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形成竞争优势。 MA2 动机 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引起和维持着个人行为,并将其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机制。 MA3 多种经营战略 多种经营又叫多角化经营战略,就是指把新产品开发经营与市场开拓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战略。 在经营战略中与市场渗透、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同属产品----市场战略,即与企业从事经营 的产品领域的配合有关的经营战略。多种经营是新产品和新市场相配合,即增加新产品和增 加新市场两者同时并进的战略。多种经营的理论基础是范围经济和分散风险。 MA4 非正式组织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MA5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识别,适应和处置。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风险或使损失减至最小。 MA6 风险识别 即在损失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一准确把握各种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 MA7 负强化 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即利用强化物抑制不良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包括批评、惩罚、降 职降薪等。 MA8 个人惯性 个人惯性是指个人在长期的组织生活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等。 MA9 管理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管理行为是一种分解和综合、 协调其他行为的一般职能,是组织的一部分职能,是组织的特殊器官,离开组织或协作行为,
不存在管理。管理的实质是协调,围绕共同目标,解决矛盾、协调力量,形成一致。 MA10 管理制度 是对企业管理各基本方面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的制度。管理制度是比企业基本 制度层次略低的制度规范。它是用来约束集体性行为的成体系的活动和行为规范,主要针对 集体而非个人。 MA11 激励 所谓激励,是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激发和加强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 向预定目标的作用。一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一欲求、需要、希望、动力等都构成 人的激励。激励与人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激励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有助 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导向现实企业目的轨道;有助于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MA12 计划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范和安排。计划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MA13 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涉及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它反映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客观事物的内在 技术要求、科学性和规律性,是经济活动中心须予以尊重的。P163
第 1 页

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央银行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 A、美联储 B、瑞典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大清户银行 2、一国的利率上升说明( )。 A、货币需求增加 B、货币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增加 D、货币供求失衡 3、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 A、证券买卖 B、管理清算机构 C、发行央行债券 D、吸收存款 4、当央行的货币投放量小于货币回笼量时表明( )。 A、货币供应增加 B、货币政策偏松 C、货币政策偏紧 D、货币净投放量减少 5、摩擦性失业属于( )。 A、结构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6、间接信用指导包括窗口指导和( )。 A、计划指导 B、流动性比率 C、道义劝告 D、直接干预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实行( )。 A、行长负责制 B、最终决策权在央行理事会 C、央行理事会负责制 D、理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8、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是由( )组成。 A、自主性交易 B、商品、劳务、收益和转移 C、贸易收支和国际储备 D、商品、劳务和投资9、在央行货币政策总目标的选择上发达国家偏重(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币值稳定 10、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就是( )。

A、准备金+现金 B、基础货币x货币乘数 C、货币发行-货币回笼 D、法定准备+超额准备11、美联储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准备率 B、银行信贷 C、再贴现率 D、公开市场业务 12、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从(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 A、1996年 B、1994年 C、1983年 D、1998年 13、从中介变量反应到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称为( )。 A、操作时滞 B、反应时滞 C、分析时滞 D、市场时滞 14、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政策含义是( )。 A、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B、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C、货币政策是中性的 D、产出与通胀是相关的15、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换媒介而不对实际活动产生影响的货币称为( )。 A、理性货币 B、合理货币 C、中性货币 D、价值货币 16、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是()。 A、政府宣布比索贬值 B、政府财政大量赤字 C、实行高利率政策 D、贸易逆差 17、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引发的。 A、香港 B、马来西亚 C、泰国 D、菲律宾 18、金融管制有益于生产和消费者双方,这种理论称为()。 A、管制新论 B、社会福利论 C、社会利益论 D、社会新论 19、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成立。 A、177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80年

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2.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3.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4.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A.回归分析法B.德尔菲法C.关连树法D.先行指导法 5.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组织结构被称为(B ) A.直线型组织结构B.扁平式结构C.职能型组织结构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6.梅奥通过其领导的霍桑试验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属于(A) A.行为管理理论B.古典管理理论C.系统管理理论D.权变管理理论 7.人员的配备工作,属于(B ) A.现场控制B.前馈控制C.反馈控制D.直接控制 8.下列选项中,属于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A ) A.中下层可以有日常的决策权限B.中下层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C.中下层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D、以上都是 9.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D) A.安全的需求B.社交的需求C.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求D.自我实现的需求 10.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D )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1.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D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12.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13.按照管理方格理论的观点,对工作和人都高度关心的领导行为类型是( D) A.乡村俱乐部式管理 B.任务式管理 C.中间型管理 D.团队式管理 14.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在团体情况极有利和极不利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的领导类型是(B ) A.人际关系导向型 B.任务导向型 C.目标达成型 D.任务结构型 15.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16.佛光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佛光公司的业务要求?(C) A.直线型B.职能型C.矩阵结构D.事业部制 17.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B )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合资经营 18.通过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B )

金融监管学重点

金融监管学 第一章: 1.金融监管(包括广义和狭义) 狭义:金融监管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广义:不仅包括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2.金融监管三要素 (1)金融监管的主体,即金融监管当局,是指对金融业实施监管的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 (2)金融监管的客体,指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接受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金融机构。 (3)金融监管工具(方式、方法、手段) 3.金融监管主体按照权利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一线多头模式: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于中央,由中央一级的两家或两家以上的机构共同负责,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力。如德国、日本、法国等国家。 (2)双线多头模式:指中央和地方都对金融机构有监管权(双线),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来行使监管的职能(多头)。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 (3)集中单一模式:指由一家机构进行集中监管。如英国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等。 4.金融监管主体按照功能和机构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统一监管模式:指由一个监管当局监管不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2)多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业。如美国、中国等国家。 5.由功能和机构的组合中派生出的三种模式: 牵头监管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协调不同监管主体,共同开展监管。 “双峰”监管:是依据金融监管目标设置两类监管机构,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审慎监管,另一类机构专门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相关机构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代表国:澳大利亚 “伞式”+功能监管模式:指对特定金融机构,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综合监管,其他监管机构按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开展具体监管。如美国。 6.金融监管的一般目标 (1)确保金融稳定、安全,防范金融风险;(2)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3)增进金融体系的效率;(4)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促进公平竞争; 7.金融监管内容的分类: (1)按金融机构监管范畴划分为金融机构行政监管和业务监管;(2)按监管性质可划分为合规性监管和风险性监管;(3)从监管的主要内容或范围看,主要分为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第二章:

中央银行学考试卷A

中央银行学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统一货币发行___与流通和____稳定货币币值___的基本保证。 2.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 3.支付系统按服务对象及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可以划分为__大额支付系统__与__小额支付系统_两类。 4.我国2003年12月人大通过修改的《商业银行法》,将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权利,从原来赋予__中国人民银行__转移到___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__。 5.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管主要包括____制定并发布审慎监管政策____和___实施稽核与检查监督__。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 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2.“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B)的职能。 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充当最后贷款人D.政府的银行 3.在我国,(D)不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 A.财务公司 B.信用合作社 C.金融租赁公司 D.证券公司 4.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机构分别对金融机构按业务类型进行监管是指(B)。

A.单一全能型 B.多头分业型 C.单线多头型 D.双线多头型 5.许多国家的金融立法中都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票据,必须是(A)。 A.真实票据 B.国库券 C.银行承兑票据 D.央行票据 6. 1999年1月1日启动的跨国界大额欧元支付系统是(D)。 A.CHIPSB.ACHC.CHAPSD.TARGET 7.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B)。 A.提高再贴现率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卖出国债D.提高基准利率 8.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是(C)。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准备金 D.汇率 9.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由于(B)对经济具有很大的冲击力,中央银行在使用时一般都比较谨慎。 A.公开市场操作B.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C.再贴现政策D.窗口指导 10.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正式通过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 A.《巴塞尔条约》 B.《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 C.《巴塞尔协议》 D.《新巴塞尔协议》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ABCDE) 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2018年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菲德勒所确定的对领导的有效性起影响因素的三个维度是。 A A.职位权力、任务结构、领导与下属的关系 B.职位权力、领导者性格、领导者素质 C.职位权力、下属素质、领导者素质 D.下属素质、管理跨度、任务结构 2.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是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______。A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3.关于组织文化的功能,正确的是________。 A A.组织文化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和改造性 B.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具有明文规定的具体硬性要求 C.组织的领导层一旦变动,组织文化一般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立即消失 D.组织文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组织成员旧有的价值观念 4、业务决策,如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决策属于。C A.风险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5.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____。 C A.纺织厂 B.医院 C.电视剧制作中心 D.学校 6.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______。C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材料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哪些业务关系? 3、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4、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5、简要叙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五、论述题(共20分) 试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和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途径。 简答: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关系可以从中央银行的职能入手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中央银行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各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准备金存款账户用来存放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2)中央银行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同时同业头寸过紧时,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或再贷款,以获取所需资金。此时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保证了存款人和银行营运的安全;(3)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提供清算服务。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均在中央银行开立有存款账户,因此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业务就可以通过这些账户转帐和划拨;(4)多数的中央银行还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为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负有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的职责,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退出、以及日常业务进行监管。 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贷款业务可以对货币供应量实施调节,央行扩大贷款,直接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扩大存款机构的放款和投资能力,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的证券和外汇买卖实际上是向社会注入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货币供应的能力。 4、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1)中央银行必须具备强大的、足以干预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2)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政策应具有弹性操纵权力;(3)国内金融市场机制应完善完整;(4)金融市场上的证券种类和数量要适当;(5)信用制度要相当发达;(6)利率市场化程度要高。 5、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中央银行就是通过这三个环节或途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 论述: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①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行为的变动:从企业投资角度看,企业投资转向房地产和证券等领域,货币供应的增加和银根松动可能带来企业流动资金的暂时增加却并不一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增长;从企业筹资角度看,企业筹资环境宽松,直接融资的比重日益增大;从个人消费角度看,货币供应的增加通过收入效应增加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但并不一定形成可转换的产业投资;由于社会心理预期的存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物价的变动并不一致。②地方化行为的存在:由于地方政府对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