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试论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的重要意义

指导老师李文星

学生姓名赵光文

准考证号 1

2016年7 月29 日

试论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摘要:精神文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正式提出来,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出版刊物、人民日报、其他出版刊物和重要论文进行了研究、分析,综述了在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进一步提升意识,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关键词: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意义

[引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不断地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也得

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力的日益强大、经济的不断增长,封建传

统思想和当下思想的碰撞,国外的一些观念对我国的思想和观念产生很大的冲击。发展

不平衡、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依然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社会中不道德的事件仍时有发生,

种种因素都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从思想上提升人们的文化道德和精神

文明水平,在社会中汇聚一种正能量,那么将非常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对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也是意义重大。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和重要论述。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精神文明建设

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式提出“精神文明”。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党的十二大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了界定,并明确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塑造人,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本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培育“四有”新人是邓小平同志文化建设理论的落脚点[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突出的成果[2]。

1.2 江泽民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重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先进文化,这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明确指出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始终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他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事业,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称其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 胡锦涛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3]。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

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1.4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的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并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意义重大。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也强调要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目标和保证。

2.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5]。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其意义也非常重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没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这一目标和保证,就会使现代化失去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我们不能只抓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也不能先抓物质文明,后抓精神文明,更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短时间的经济发展,比如为了经济利益损害生态环境或者忽视精神文化追求。只抓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我们民族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就会缺乏向心力、凝聚力,就不能保证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即使经济一时上去了,也会因缺乏后劲而难以持久[6]。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如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不了,那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2.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的文明包括两个文明:其一、物质文明,其二、精神文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强调: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要摆脱经济上的贫穷,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且要摆脱愚昧无知和精神文明的落后,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文明,是统一的奋斗目标,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相

互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物质文明建设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没有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协调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失去目标和理想,失去动力,经济建设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甚至整个社会的风气都会变质。宪法明文规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全民中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建设两方面来实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被写入宪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从地位上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包括:“三观”建设、“三德”建设、“四人”建设。“三观”建设就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德”建设就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四人”建设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等层面通过不同的教育来引导、帮助人们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2.3.1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帮助人们自觉抵制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我国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保证现代化建设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2.3.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让全国人民有共同的社会信仰,自觉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精神文明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2.3.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提供了保证。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合力,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定、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2.3.4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公民道德的提升、国家文化等软实力的增强,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腾飞。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一手抓物质,一手抓精神,两者都要硬。

3.1 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改善,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年轻一代,他们充分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利益,却无法正确分析对待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其道德水平未能相应提高,反而滋长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7]。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正如邓小平同志说说:“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8]。没有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会失去目标和理想,就会失去动力,经济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社会甚至会变质。在当下就是因为缺乏理想、信念、道德,就出现了国家公职人员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问题,就出现了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就出现了老人摔倒没人扶,商业上的诈骗,人际交往中的种种不诚信等问题。

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又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同时,对精神文明的内涵作了科学的概括: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9]。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国人民有统一的思想、一致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而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让人民群众从提升道德、文化素质,从内心上自觉接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够坚定人们的共产主义思想、理想、信仰,能够让人们树立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从而自觉抵制残余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保证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的发展。

3.2 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后,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都受到了商品大潮的冲击,一个引人注目的走向就是精神层面的物化(商品化)和浅化(世俗化)[10]。人们的显著改变就是盲目的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特别是到一线城市奋斗的一些普通家庭的打工族,常常感受不到内心的归属,精神荒漠化。在我国,目前人们虽然不缺乏物质追求的勇气、成就感和自信心,但缺乏责任感、正义感[9]。文化精神、文明意识、道德水准、人格尊严逐渐被人们冷淡。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的善良美德,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提供精神动力,让人重新回归一个人应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如果我们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我们不仅要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去,使之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在当下,我们就应当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这种精神发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让全国人民都能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而不懈奋斗。而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让人们自觉接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从而激发和鼓舞人们在

各自的工作岗位和个人生活中产生强烈的热情和创造力,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一种强大的、自觉的精神动力,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3.3 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总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等严重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实现向科技要产量、向科技要质量。20世纪科学的空前繁荣与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物质世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11]。我国的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劳动者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也不断的涌现,生产领域表现出科学、文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例如: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和种植产量的提升、航天技术的突破、中国制造的高铁、核电等科技走向国际前沿、互联网的发展等等。科技发展了,掌握着科技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也应随之提高,法制观念也应随之增强。这就一靠道德、靠教育,二要靠法制。法制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保证力,而道德和教育是一种人们内心的、自发的约束力。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又必将促进科技进步[2]。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提高掌握着科技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让这些人在进行科技创新和生产运用的时候能够更加综合考虑人与自然、生态与环境等,从而研发出更新颖、更适合我国的科技产品,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3.3.1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让更多的人投入科学研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的人才,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可以提供给社会各类人才精神动力,让更多的人愿意主动投身到科学研究和教育中,愿意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目标去奋斗和奉献,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大量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

3.3.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国青少年和大学生的教育作用也是意义重大。青少年和大学生是社会的储备人才,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7]。当前,青少年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常常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上,一些青少年不仅没有做事机会和欲望,缺乏起码的生存、自立、抗挫折能力,甚至连起码的做人的道德、良知、责任、义务、法律意识也荡然无存[12]。一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亟待提升。他们在学业上,盲目选择热门专业,功利性较强;为人上,不重视个人修养与品德的提升;在创业上,缺乏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一味地以经济利益的收获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在处事上,特例独行,自视清高。这些都体现了青少年和大学生精神文明的缺失。有的学者把教育的内容界定三件: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是,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11]。毫无疑问,一个不知道如何做人的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更不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只有在真正学会做人以后,一个能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和文化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所以要加强对青少年和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让他们能够真正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学会思维,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和文化,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而社会环境。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稳定压倒一切。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中将充满恐惧,人与人之间将会有更多的欺骗和不信任,就不会有安定团结的局面,也不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安定团结的局面,既要靠法制,又要靠精神文明建设。法律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精神文明应当是第一道防线。通过制度、法律、规章等硬性约束来惩罚违法犯罪的人,从而保障其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等软的社会控制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他们积极拥护、努力参与到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去,同时可以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从内心上认可并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为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思想上得到了认可,才会在行动上有更好的落实。所以我们必须在宣传、教育、文化等方向下功夫,做好宣传和思想上的工作。第二、有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4.1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

近年来,老人摔倒扶不扶、出国旅游不文明、因小事吵架打人、人们常常感到心灵和情感的枯燥、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损害他人和公众利益、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事件的发生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国内外的政治家、商人和普通民众对中国社会的看法,影响我国民众对国人素质的一些看法,更会影响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和合作。这些不文明事件的发生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有一定的联系,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软的社会控制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他们积极拥护、努力参与到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去,积极支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全国形成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凝聚我国人民的心,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有利于政治局面的安定团结。

4.2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深化,必然有不同的、复杂的思想进行碰撞以及受到国外思想观念的冲击,从而引起了一些国人思想文化的混乱,甚至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摒弃。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文化的差异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产生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让人们在思想、文化、道德上达成一致,从而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近年来,违法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而青少年和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尤其引人关注。这些犯罪有的是明知犯罪而有意为之,有的是无意识的自动反射行为,但都说明他们良知和爱心的缺失,对生命的珍爱和敬畏的消失[12]。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有很多是因为他们盲目的追名逐利,缺少理想信念、精神荒漠化,很少去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物质利益和其它诱惑的面前,他们沦为了无穷欲望的奴隶,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妥善处理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而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明白人的真正价值,让人们自觉树立好自己的

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多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事情。

后记:本文从拟定题稿到定稿,历时数月,在构思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书籍、

期刊,同时我的导师李文星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关怀,在李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同时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李老师严谨治学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今后无论是在专业研究或者工作生活中都受益匪浅。在此,我向李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同时,本文涉及到了大量的书籍和期刊等,在此,我向各位优秀的作者表示感谢,您们的研究成果的给了我很大启发。

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恳请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 戴立兴.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研究.中共中央宣传部《内参简报》.2008年第15期

[2] 孟昭元.论科技进步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与文明.1998-03

[3] 习近平.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针.《人民日报》2006-05-20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2016:190

[5] 孙春月.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论坛.1997-01

[6] 李抗美.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江淮论坛.1998-05

[7] 孔伟红.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当代教育论坛.2004-03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001年版.人民出版社.2001-154

[9]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001年版.人民出版社.2001-367

[10] 陈军科.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人民网,2001-02-03

[11] 周茜.现代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培养.南京大学.2006-07-23

[12] 孙浩哲.当代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