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名词解释

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名词解释
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名词解释

内分泌代谢系统和风湿性疾病

一名词解释

1.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由血液输送到远处组织器官并通过受体而发挥调节作用的化学信使。

2.疲乏:为一种无法抵抗的持续的精力衰竭感。以及体力和脑力下降。疲乏时一种非特异性症状。

3.代谢病:是指由于中间代谢某个环节障碍为主所致的疾病。

4.希恩综合征:因围生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留置、宫缩无力等引起的大出血、休克、血栓形成,使腺垂体大部缺血坏死和纤维化,以致腺垂体功能低下,称为希恩综合征。

5.单纯性甲状腺肿: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非炎症性或非肿瘤性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6.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TH)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

7.甲状腺毒症:是指组织暴露过量甲状腺激素条件下发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8.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属甲亢恶化的严重表现。

9.T3型甲状腺毒症:仅有血清T3增高的甲状腺毒症。

10.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低代谢综合征。其病理体征是粘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表现为粘液性水肿。

11.库欣综合征: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病症的总称。其中以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亢进所致者最为多见,称为库欣病。

12.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组织持续或间断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13.糖尿病: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

14.血脂异常: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使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或低于正常的代谢紊乱状态。

15.肥胖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16.痛风:是慢性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17.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代谢的代谢性疾病。

1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指糖尿病人在应急状态下,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皮质激素等)增加,引起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以高血糖、高血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9.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性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现象。

20.空腹血糖受损:指一类非糖尿病性血糖异常,其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但低于糖尿病诊断价值。

21.风湿性疾病:是指病变累及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滑膜、韧带等。以内科治疗为主的一组疾病。

22.僵硬: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或休息后,病人试图再活动某一关节时,感到局部不适、难以达到平时关节活动范围的现象。由于晨起时表现最为明显故又称为晨僵。

2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24.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5.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IM)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症。

内分泌科常用检查

内分泌科常用检查 一.葡萄糖耐量试验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方法:1.试验前一天8pm后不再进食,次晨空腹测血糖 2.口服无水葡萄糖75g(溶于250-300ml水中),3-5min内服完 3.服后测1h,2h血糖 注意事项:1.试验前3天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含量200-300g 2.正常活动,非应激情况 3.试验过程中不应吸烟、饮水、进食及剧烈运动 4.FPG明显高于正常值者不做此试验 5.若病人有胃肠功能障碍,可采用静脉法: 用50%葡萄糖50ml静注或 按20%葡萄糖按葡萄糖0.5g/kg 静滴,半小时内注毕 2.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方法:1.试验前一天8pm后不再进食,次晨空腹测血糖;胰岛素(正在使用胰岛素者测C肽) 2.静注50%葡萄糖50ml,1min内注射完 3.注射完2,3,5,8,10分钟对侧手臂取血测血糖、胰岛素和/或C肽(正在使用胰岛素者测C肽) 注意事项:同OGTT 二.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 1.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方法:1.试验前一天晚上8pm后不再进食,次晨测空腹胰岛素及/或C肽(正在使用胰岛素者单测C肽) 2.口服无水葡萄糖75g(溶于250-300ml水中),3-5min内服完 3.测0、30'、60'、120'、180'血糖、血胰岛素及/或C肽 注意事项:同OGTT 2.标准馒头餐试验 方法:1.试验前一天晚上8pm后不再进食,次晨测空腹胰岛素及/或C肽(正在使用胰岛素者单测C肽) 2.用富强面粉100g制成的标准馒头2个,10分钟吃完(从第一口开始算起) 3.测0、30'、60'、120'、180'血糖、血胰岛素及/或C肽(正在使用胰岛素者测C肽) 注意事项:同OGTT 3.精氨酸刺激试验

内分泌系统知识点

第三十八单元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概述 内分泌器官1、下丘脑2、垂体3、甲状腺4、甲状旁腺5、肾上腺6、性腺。 第三十九单元下丘脑-垂体疾病 垂体腺瘤:就是最常见得颅脑肿瘤,功能性:分泌激素。其中以PRL 腺瘤最常见,催乳素瘤→溴隐亭。垂体卒中:垂体腺瘤出血或梗死。腺垂体功能减退:Sheehan综合征最典型、最严重。临表:50%以上破坏垂体组织破坏以上出现症状。最早表现: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缺乏。其次:促甲状腺激素缺乏。最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缺乏。(一)腺垂体功能减退:1、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闭经。2、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减相似。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心音弱心率慢。(二)肿瘤压迫症状:尿崩症。(三)垂体功能减退症危象。2、垂体功能检查:FSH、LH、TSH、ACTH、GH。五、治疗:1、靶腺激素替代治疗:先补充糖皮质激素,后补充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从小量开始;根据患者年龄与生理需要补充性激素;儿童可补充生长激素。垂体危象诱因与表现:腺垂体功能低减急性加重,危及生命。以低血糖昏迷最常见,感染就是主要诱因。中枢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缺乏,导致肾小管远端与集合管对水得通透性明显降低,尿液回吸收与浓缩障碍,临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低比重尿。禁水加压素试验:3、部分性尿崩症:注射后尿渗透压增加>10%。4、完全性尿崩症:注射后尿渗透压增加>50%。5、肾性尿崩症尿液不浓缩,注射后无反应。激素替代治疗1、去氨加压素(弥凝)。

第四十单元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增强、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最常见。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1、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2、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得最常见病因。3、临表:(1)代谢亢进及多系统兴奋性增高(2)弥漫性甲状腺肿大: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无压痛;可有震颤及血管杂音,尤其在上下极。(3)眼征:恶性突眼:球后软组织有水肿与浸润,突眼度一般在19mm以上,不对称。临床有明显眼部症状。特殊:1、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引起心衰、心脏扩大、心率失常(房颤)时即为甲亢心。多累及右心。2、周期性麻痹:(1)青年男性(2)血K+降低(3)发作性近端肌无力或软瘫。胫前粘液性水肿、周期性麻痹、重症肌无力、Graves眼病(浸润性突眼、恶性突眼)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2、TSH分析:(1)灵敏度最高(2)其变化先于T3与T4得变化(3)诊断亚临床甲亢与亚临床甲减得主要指标(4)鉴别垂体性与原发性甲亢:1)垂体性FT3↑、FT4↑、TSH↑;2)原发性FT3↑、FT4↑、TSH↓。3、抗体:(1)TsAb(甲状腺兴奋性抗体)确诊GD与停药得指标。(2)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与TGAb,破坏性抗体)高度提示桥本甲状腺炎。1、甲状腺摄131I率:甲亢:摄取量增加,高峰前移。亚急性甲状腺炎:减低。治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31I治疗、手术治疗。药物:硫脲类与咪唑类,WBC<3000或中性粒细胞<1500:停药。升WBC药:强得松。(4)停药指征:治疗18个月以上;临床指征完全缓解;甲状腺功能(包括TSH)完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The Supreme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2.Pterion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 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 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 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7.足弓:跗骨和跖 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8.斜角肌间隙: 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 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 的部位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 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 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 瘤的易发区。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20. **峡:**颈**上部的上端与**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 术常在此进行21. **穹:**的上端包绕**颈**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2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 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2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

内分泌科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内分泌科出科临床考试试题(一) 姓名毕业学校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共同主要标志是() A 多饮、多尿、多食 B 乏力 C 消瘦 D 高血糖 E 尿糖阳性 2.下述哪一项符合淡漠型甲亢() A.突眼征明显 B.心悸、多食、多汗、无力明显 C.甲状腺肿大明显 D.T4不增高,而只有T3增高 E.常见于老年人,易发生甲亢危象 3.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是指: ( ) A.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C.免疫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D.免疫系统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E.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之间的相互调节 4.常用于内分泌功能减退的动态功能试验是: ( ) A.兴奋试验 B.抑制试验; C.激发试验 D.拮抗试验; E.负荷试验 5.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 症状轻重不同 B 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不同 C 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 D 胰岛素的基础水平与释放曲线不同 E 血糖稳定性不同 6.引起ACTH升高的疾病是: ( ) A.Sheehan综合征 B.肾上腺皮质腺瘤 C.Addison病 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E.PRI 瘤 7.血中直接调节胰岛素分泌而且经常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是 A 游离脂肪酸 B 血糖浓度 C 肾上腺素 D 胃肠道激素 E 血酮体浓度 8.Sheehan综合征患者各靶腺功能减退替代治疗应先补充: ( ) A.性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糖皮质激素 D.ACTH E.GnRH 9.对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描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可合并恶性贫血 B.多见于中年妇女 C.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D.可合并1型糖尿病 E.诊断明确,宜手术治疗 10.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最具有特征性的是()

内分泌科常见病历的书写

主诉定义:患者本次住院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用一句话总结、概括出来,就是主诉。 所以主诉的定义.是:“促使患者本次住院就诊的主要症状(体征)、性质、持续时间或医疗保健需求”。 书写要求: 精练准确:症状不能太多,不要超过20个字。症状过多和语句冗长是许多初学者和基层单位医师书写主诉最常见的问题,原因除医师对每一种疾病的特征性症状认识不清而过多的将病人其他相关症状写入主诉外,不必要的修饰词也是导致字数过多的原因。如:“发热、腹泻已2天”。“已”是可以去掉的修饰词。 书写时间的数字要统一选用阿拉伯式:统一选用阿拉伯式数字主要是由于国际数制的统一要求。不能用汉字式或汉字式和阿拉伯式数字混用。 词语要规范严谨尽量用医学术语:主诉不能完全按病人的原话原意书写,需经医师加工润色后尽量采用医学术语写出。如病人自述吃东西发噎,主诉选用“咽下梗阻感或进行性吞咽困难”。病人患急性细菌性痢疾,自述:下腹痛,想解大便,但是到厕所后又不一定解出,一会又想解等。主诉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都是符合病人原意的医学术语。 因两组不同疾病的症状就诊时分段书写:不管病人患有多少种疾病,主诉只写促使本次住院的疾病,其余疾病的症状和病史放在过去史写。如果病人同时有两种疾病都需要立即处理,两组症状要分段书写。如病人原有心绞痛,本次因肺炎高热同时诱发心绞痛发作。高热和心绞痛都要立即处理,主诉应分两段写:“高热、咳嗽3天。发作性心前区疼痛4年,加重3天。” 要能反映出第一诊断的疾病特点:有专家说,好的主诉应能导致第一诊断。依据主诉描写的症状体症,应能看出第一诊断的疾病特点,所以医师要善于从病人的叙述中提取主诉,不论病人说出有多少症状,只取与诊断疾病关系密切的写入主诉,其余的放在现病史中去描述。对于不善言谈的病人,要经过系统问诊找出有价值的不适症状做主诉。不能仅仅依据病人的简单叙述完成主诉的书写。如一例亨特综合征的病人,医师的主诉写成“口角左偏、右眼闭合不全4天”。亨特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特殊类型,主要特征是以耳廓和耳道疱疹为主,伴有面神经和其他症状。该病人比较重视口眼歪斜等面部症状,所以将其做为主诉,但是他有右耳后疱疹和耳痛,医师认真问诊后应将这一特征性的症状写入主诉。有的主诉过于简短,如“发热2天”。发热是众多疾病共有的症状,要和相关的病症连系在一起,才能反映出诊断的疾病特点,如发热、咳嗽、咯痰2天或发热、腹痛、腹泻2天等。 描写的内容要和现病史一致:主诉实际上是对现病史的高度浓缩,所以写入主诉的内容在症状、体症、时间等方面要和现病史一致。在病历检查中,经常看到主诉和现病史的部分内容不一致。如一肺癌病人,半年前已确诊,近2月出现咯痰带血,主诉写:咳嗽、咯痰带血2月。现病史写:半年前……。主诉的时间和现病史不一致。 选择主诉要遵循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书写主诉有很多原则,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反映病情是最基本的原则。只要符合这一原则,主诉无论写症状;体症;诊断;异常检查结果;医疗保健需求都是可以的,甚至可以诊断和症状混写。比如某高血压病人,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当时没有症状,主诉可以写成:“发现血压升高6月”。如果高血压病确诊后一直没有症状,近期出现了头晕,主诉可以写成:“发现血压升高6月,经常性头晕1周或确诊高血压病6月,经常性头晕1周”。还有肿瘤病人经手术切除后不做后续治疗或后续治疗已做完,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人体解剖学》内分泌系统 【练习题】 ◇A1型题 1.属于内分泌腺的器官是 A.前庭大腺 B.垂体 C.前列腺 D.胰腺 E.睾丸 2.内分泌腺的特点是 A.有导管 B.无导管 C.血管少 D.体积大 E.血流快 3.属于内分泌组织的是 A.松果体 B.睾丸 C.甲状腺 D.胰岛 E.脾 4.属于内分泌器官的是 A.胸腺网状上皮细胞 B.脾 C.胰岛 D.松果体 E.睾丸间质细胞 5.甲状腺 A.由峡和两个锥状叶组成? B.质地较硬 C.甲状腺被膜的内层称甲状腺真被膜 D.甲状腺假被膜由颈浅筋膜构成 E.峡位于第5~6气管软骨之间 6.甲状旁腺 A.位于甲状腺侧叶前面 B.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 C.为一对小球体状结构 D.上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附近 E.下一对多位于甲状腺侧叶后面的中、下1/3交界处 7.肾上腺 A.附于肾的内侧 B.属于腹膜内位器官

C.左侧呈半月形,右侧呈三角形 D.可随下垂的肾下降 E.包在肾纤维囊内 8.关于垂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 B.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 C.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 D.借漏斗连于底丘脑 E.女性略大于男性 9.腺垂体 A.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B.由漏斗和神经部组成 C.又称为前叶 D.可称为后叶 E.分泌催产素 10.神经垂体 A.由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组成 B.分泌生长激素 C.分泌促性腺激素 D.包括垂体前叶和后叶 E.包括正中隆起、神经部和漏斗 11.缺碘可引起哪种内分泌腺肿大? A.甲状旁腺 B.垂体 C.甲状腺 D.肾上腺 E.睾丸 12.松果体 A.是后丘脑的结构 B.是下丘脑的结构 C.位于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 D.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上方 E.可分泌催产素 13.重要的内分泌腺包括 A.腮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垂体、胰岛 B.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 C.下颌下腺、卵巢、肾上腺、松果体、垂体、前列腺D.舌下腺、胸腺、泪腺、肾上腺、精囊、松果体E.腮腺、胰、垂体、卵巢、肾上腺、睾丸 14.下列哪种关于激素的说法不妥 A.由有管腺分泌 B.直接进入血液 C.由无管腺分泌

系统解剖学 名词解释

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特点:由致有营养骨的作用。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内层含有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存在于骨髓 具有造血功能,是人体内主要的造血器官。黄骨髓主要由脂肪 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切迹与椎下 椎孔vertebral: 由锥体和椎弓围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和保护 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 形的缝,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 由骶骨岬,骶骨与耻骨联合 由腭垂下缘、左、 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位于十二 起自胸骨柄及 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一侧病变使该肌痉挛时,75cm , , 外包, 是肾动脉、肾静脉、肾. ,:由前至后 肾静脉、 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部,前部、左右侧部、后部。前部浅,后部最深,并于子宫直肠陷凹相邻,两者间仅隔以阴道壁和腹膜该陷凹内有积液时,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引流,以便诊 --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特点:大循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大循环精脉内 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意义: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血液 —肺动脉 动的是有大循环经静脉流回到心的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的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动脉血。意义:血液流经肺毛细血管时, 是一卵圆形 —心包液。 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动脉导管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则 能接受体内、 外 又称 也称3.5mm 处的一黄色小 — 传 神经纤维(轴突及其髓鞘)聚集所形成的结构,颜色白亮,称

胞体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通过网 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通过网状结构内的生命活动中枢,保 止于舌正中线两侧。 舌向前下方,即伸舌。若一侧颏舌肌瘫痪,当病人伸舌时,舌 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挤压延髓, 只—胸一至腰三各脊 腔内有脊神经通过。意义:临床上常将麻醉药注入此腔内--硬 脉,左右颈内动脉、左右后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互相连接而成。意义:在该动脉环完整时,若构成此环的某一处血液 肝脏面有H 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 有肝左、 左右主支气管在肺门附近按肺叶分出肺叶支气管,复分支,形成支气管树。肺段支气管是肺叶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共同构成支气管肺 女性直肠与子宫之间的陷凹称为直肠子宫陷凹, 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和左侧第4~5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 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和毛细血管后静 —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 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 1— 2 形关节,临床上可沿此线进行 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其内层包在肌腱表面称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称为壁层。脏壁两层之间含少量滑液,可 中层分隔竖脊肌与腰方肌、中层与浅层在竖脊肌外侧会合,深层覆盖在腰方肌前面,三层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成为腹内斜肌 肌鞘后层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平面以下,由于腹直肌鞘后层全部移至腹直肌的前面,故后层下缘形成一条凹向下的游离 4~5厘米。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 后层由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愈合而成。

内分泌科常用药

内分泌科常用药 一、磺脲类(SUs):餐前30min口服 第一代:主要有①甲苯磺丁脲(甲糖宁);②氯磺丙脲(特泌胰):同时具有抗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尿崩症。 第二代:一般口服药的最大剂量为6片。 1. 优降糖:格列本脲 2.5mg/片开始从小剂量开始,1.25-2.5mg bid 2. 美吡达、灭糖尿:格列吡嗪5mg/片瑞易宁(控释片)sig:5mg bid-tid 3. 达美康:格列齐特80mg/片最大剂量320mg sig:40-80mg bid 尤其适合用于合并微血管病变者。 4. 糖适平:格列喹酮30mg/片sig:15-30mg bid-tid 适用于中老年的T2DM,尤其伴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是目前此类药物中唯一的一种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5.亚莫利:格列美脲2mg/片(长效)sig:1mg/2mg/4mg p.o q.d 不良反应:1.胃肠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粒细胞减少;3.胆汁淤积性黄疸及肝损害;4.持久的低血糖症。 二、双胍类:餐后服尤其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1.二甲双胍:甲福明,降糖片(0.25/片)sig:0.25 bid-tid, 格华止(0.85/片)sig:0.85 q.d 2.苯乙双胍:目前已经很少应用。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恶心,呕吐,厌食等。2.乳酸血症:主要由苯乙双胍引起; 3.低血糖反应。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 进餐时嚼服拜糖平、卡博平:阿卡波糖50mg/片sig:50-100mg tid 是治疗T2DM肥胖患者的首选药之一,一般不用于<18岁患者。 不良反应:1.主要是胃肠反应:胃肠胀气等;2.过敏反应。 四、格列酮类:(TED)塞唑烷二酮胰岛素增敏剂 1.文迪雅:罗格列酮RSG 4mg/片sig:4mg p.o q.d 尤其适用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T2DM,可以跟双胍类,AGI联用。 2.艾汀:吡格列酮15mg/片sig:15-30mg p.o q.d 副作用:头痛,浮肿,贫血。浮肿病人慎用。

名词解释(内分泌)

名词解释(内分泌) (一)生理学: A.内分泌: 1.endocrine内分泌:只内分泌细胞将所产生的的激素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并以体液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效应的一种分泌形式。 2.Endocrine system 内分泌系统:由经典的内分泌腺与分布在其他功能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共同构成,是发布调控机体功能活动信息的系统。 3.Hormone激素:是内分泌腺或器官组织的内分泌洗白所分泌,以体液为媒介,在细胞之间递送调节信息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4.Paracrine 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靶细胞的一种调节信息的传递方式。 5.Permissive action允许作用:某激素对特定器官、组织或者细胞没有直接作用,但其存在却是另一种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的必要基础。如孕激素的生物作用需要雌激素的存在等。 6.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s(HRP)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7.促激素: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合称。 8.应急反应: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畏惧、剧痛、失血、运动、创伤、寒冷等紧急情况下,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加强,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显著增加,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这一过程变化称为应急反应。 9.应激反应: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畏惧、剧痛、失血、运动、创伤、寒冷等紧急情况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的加强。血中ACTH量大大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相应也增加并产生一系列全身反应,这一过程称为应激反应。 10.激素的生物放大作用:激素在体内的浓度很低,但作用显著,它通过细胞转导过程产生逐级放大作用,即具有高效生物放大作用;11.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SM生长素介素:生长素诱导肝生成的一种具有促生长作用的肽类物质。 12.神经激素和神经分泌:某些神经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产生激素称神经激素,可延伸经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末梢,释放入体液,这种传递方式称为神经分泌。

Anatomy Term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07口腔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1.p10 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额骨板障静脉汇入上矢状窦,蝶骨板障静脉汇入海绵窦。因此,鼻腔和鼻窦感染可由此进入颅内。 2.p14 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孔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3.p15 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4.p18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两侧的肋切迹与第2肋软骨连接,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p 18或p50 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 6.p26 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成H形的缝,此处最薄弱,称为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p28或p152 鼻腔周围含气颅骨的腔,开口于鼻腔,窦壁衬以粘膜并与鼻腔粘膜相移行。共有四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前部; 筛窦: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8.p45 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成人有23个椎间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椎间盘起连接、保护、增加脊柱运动幅度之作用。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牵涉性痛,称为椎间盘脱出症。 9.p79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前斜角肌肥厚或痉挛可压迫这些结构,产生相应症状,称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p117 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为下消化道) p118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也是两者的分界。 p139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中线的中、外交点处。 p147 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常有胆囊动脉通过,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150 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p160 纵隔面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p164 脏、壁胸膜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封闭的胸膜间隙,左、右各一,呈负压。 p165 左右各一,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形成,容量最大,在人体直立时位置最低,胸膜炎有渗出时,液体首先积聚于此。 p170 肾的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的门户。 p170 由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称肾窦,为肾血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所占据。 p171

内分泌科诊疗常规

内分泌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甲状腺机能亢进 【诊断要点】 ①病史:起病一般缓慢,少数可在明显精神创伤或感染后突然发病;存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高神经精神应激症群(如神经过敏、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急躁易怒、多言失眠等)、高代谢症群(食欲亢进、喜凉怕热、低烧乏力、多汗、腹泻)以及月经失调、阳萎、周期性麻痹等其他功能紊乱。 ②体格检查:消瘦,皮肤潮湿,手细颤,腱反射亢进;收缩压高、脉压大,心动过速、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早搏等;单侧或双侧突眼;甲状腺肿大。 ③辅助检查:血清总T3、T4和FT3、FT4增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TSH)兴奋试验阴性;TSAb、TRAb测定阳性。 【入院指征】诊断明确、病情较重,或伴有感染,或疑有危象者。 【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血脂------ 2日内完成 心电图、X线检查、B超------3日内完成 TSH、T3、T4、FT3、FT4 ------ 10日内完成 根据病情选择检查项目: TSAb、TRAb测定 甲状腺同位素扫描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调节全身功能状态,进行心理治疗。口服安定片2.5mg,3次/日。脉率>100次/分时,口服安定片10~20mg,3次/日。 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他巴唑、甲亢平,治疗量30~40mg/日;甲基(丙基)硫氧嘧啶300~400mg /日。维持量各为5~10mg/日及50~100mg/日。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过敏、肝功能损害及血白细胞减少情况。 【疗效标准】 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②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③未愈:经充分治疗,未能到到好转指标者。

第10章 内分泌系统

第10章内分泌系统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 A.胞质内含丰富的脂滴 B.胞质内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 C.胞质内有膜被的分泌颗粒 D.胞质内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E.以上都是 2.内分泌系统不包括 A.甲状腺 B.甲状旁腺 C.肾上腺 D.胸腺 E.松果体 3 关于甲状腺滤泡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滤泡大小不一 B.上皮细胞合成的物质贮于滤泡腔内 C.滤泡上皮有的为单层有的为复层 D.上皮细胞内粗面内质网丰富 E.上皮内可夹有滤泡旁细胞 4甲状腺球蛋白的碘化发生于 A.滤泡上皮细胞内B.滤泡上皮细胞膜 C.滤泡腔内D.滤泡上皮细胞间 E. 滤泡旁细胞 5 甲状腺滤泡腔内的胶状物是 A.粘蛋白 B.脂蛋白 C.氨基酸 D.甲状腺激素 E.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 6甲状腺激素是指 A.甲状腺球蛋白前体B.甲状腺球蛋白 C.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D.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E.滤泡中胶质 7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激素 A.作用于破骨细胞,使血钙升高 B.作用于破骨细胞,使血钙下降 C.作用于成骨细胞,使血钙升高 D.作用于成骨细胞,使血钙下降 E.作用于骨细胞,促进钙吸收 8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A.胞质内有嗜银颗粒,分泌物由细胞基底面释放 B.胞质内有嗜银颗粒,分泌物由细胞顶部释放 C.胞质内无嗜银颗粒,分泌物由细胞基底面释放 D.胞质内无嗜银颗粒,分泌物由细胞顶部释放 E.胞质内无嗜银颗粒,细胞分解为分泌物排出 9关于甲状旁腺的嗜酸性细胞以下哪项正确 A.数量比主细胞多 B.细胞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C.含线粒体多 D.有分泌颗粒 E.分泌的激素参与调节血钙含量 10 呆小症是由于 A.儿童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儿童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成人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成人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E. 儿童期甲状腺旁腺素分泌不足 11 侏儒症是由于 A.儿童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儿童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成人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D.成人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E.以上都不对 12人体内调节血钙浓度的两种内分泌细胞是 A.甲状旁腺主细胞与滤泡旁细胞 B.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胰岛D.细胞 C.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与滤泡旁细胞 D.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甲状旁腺主细胞E.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与甲状旁腺主细胞 13 肾上腺皮质的三个带由浅至深依次为 A.球状带,网状带,束状带 B.束状带,球状带,网状带 C.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 D.网状带,球状带,束状带 E.束状带,网状带,球状带 14关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哪项最正确A.分泌盐皮质激素 B.位于被膜下 C.腺细胞聚集成球形 D.分泌激素调节水盐代谢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声门裂 2、肺门 3、肺根 4、胸膜腔 5、肋膈隐窝 6、膀胱三角 7、肝门 8、齿状线 9、胆囊三角10、腹膜11、小网膜12、精索13、冠状窦14、心包15、颈动脉窦16、颈动脉小球17、关节腔18、静脉角19、局部淋巴结20、环转运动21、视神经盘22、神经核和神经节 23、椎间盘24、灰质和白质25、纹状体26、内囊27、硬膜外隙28、蛛网膜下隙29、终池30、大脑动脉环31、交感干32、翼点33、足弓34、海氏三角35、骨髓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2、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4、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5、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内科护理学教案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 2、难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教学方法〗 讲授 〖课时安排〗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概念 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 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 (二)分类 1.血管壁异常:如过敏性紫癜等。 2.血小板异常:如特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白血病、DIC 等。 3.凝血异常:如血友病 发病机制:免疫介导 临床特征: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自身抗 发病情况:5~10/10 万,急性多见于儿童,慢性多见于成人,男女之比为1:4。 一、健康史 1.感染占80%,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 2.免疫因素 3.脾破坏 4.雌激素 二、临床表现 急性慢性 好发年龄儿童中青年女性 起病方式起急骤,病前常呼吸道感染史缓慢,一般无前驱症状 出血特点较重,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颅内出血是主要死因。轻而局限的皮肤黏膜出血,但易反复发生,内脏出血少 其他贫血、血压下降、休克长期月经过多,可致贫血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小板计数急性型常低于20×10/L, 慢性型常为50×10/L 左右。 2.骨髓象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有血小板形成的巨核细胞低于30%。 3.其他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增高,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贫血。 四、心理社会状况精神紧张、焦虑、恐惧、自卑 五、治疗要点 目的:减少血小板的破坏,防止出血。 方法:首选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悬液,静注大剂量甲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置换血浆等。 〖护理诊断〗 1.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ITP 的有关知识。〖护理措施〗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尿崩症

尿崩症 一、概述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功能低下、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和释放不足,或者肾脏对ADH反应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病变在下丘脑-神经垂体者,称为中枢性尿崩症或垂体性尿崩症;病变在肾脏者,称为肾性尿崩症。 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青年为多见。由肿瘤、外伤、感染、血管病变、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等、垂体切除术等引起下丘脑-神经垂体破坏,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释放和贮藏减少所致者称继发性尿崩症;无明显病因者称特发性尿崩症。 因低渗性多尿,血浆渗透压升高,兴奋口渴中枢致大量饮水,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迅速出现严重失水、高渗性昏迷,甚至死亡。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大多起病缓慢,往往为渐进性的,数天内病情可渐渐明显。少数可突发,起病有确切日期。 1、多尿:多尿、烦渴、多饮为其最显著的临床症状。多尿表现在排尿次数增多,并且尿量也多,24h尿量可达5~10L或更多。多尿引起烦渴多饮,24h 饮水量可达数升至10L,或更多。病人大多喜欢喝冷饮和凉水。 2、皮肤粘膜干燥,消瘦无力。如未能及时补充饮水,可可出现高渗征群,为脑细胞脱水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神志改变、烦躁、谵妄,最终发展为昏迷。 3、继发性患者可有原发性的临床表现。不同病因所致的尿崩症可有不同临床特点。遗传性尿崩症常幼年起病。如颅脑外伤或手术所致的尿崩症可表现为多尿-抗利尿-多尿三相变化。肾性尿崩症较罕见。 4、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尿比重通常在 1.001~1.005,相应的尿渗透压为50~200mOsm/L(正常值为600-800mOsm/L),明显低于血浆渗透压。若限制摄水,尿比重可上升达1.010,尿渗透压可上升达300mOsm/L。

内分泌系统测试题答案

单元测试题(十四)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激素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特殊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 2、靶细胞 能接受某些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3、允许作用 有的激素,本身并不直接影响某一生理过程,但它的存在却使另一激素的效应得以实现,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4、垂体门脉系统 是指由下丘脑到腺垂体的特殊血管系统。由垂体动脉发出分支首先到达下丘脑的正中隆起,形成初级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为垂体门脉,在垂体柄中下行至腺垂体,再分散为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该系统的作用是将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所释放的调节性多肽经血流运至腺垂体,调节腺垂体中各激素的分泌。 5、第二信使 大多数含氮类激素的作用是通过两个信使将信息传至细胞内引发生物效应的。该类激素分子量较大,激素本身不能直接进入靶细胞内,而先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细胞内产生cAMP,cAMP作为激素(第一信使)的信使(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系统引起靶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反应。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内分泌系统的最佳描述是【B 】 A.区别于外分泌腺的系统 B.由内分泌腺体及全身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C.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的腺体 D.分泌物通过体液传递信息的系统 2、“旁分泌”就是【B 】 A.激素通过血液以外的途径作用于远距离的靶细胞 B.激素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细胞 C.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 D.由神经细胞分泌发挥局部作用的激素 3、血中激素浓度极低,但生理作用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D 】 A.激素的半衰期非常长 B.激素的特异性很高 C.激素分泌的持续时间非常长 D.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Pterion(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 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 缘围成,呈菱形。 7.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 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 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区。 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20. 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 21.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

内分泌科应急预案

低血糖应急预案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常见于老年、肾功能减退以及有严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是血糖控制达标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一、低血糖的定义: 对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的标准为小于 2.8mmol/L。而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值w 3.9mmol/L 就属低血糖范畴。 可引起低血糖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其他种类的降糖药物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某些植物药也可能导致低血糖,它们可能含有降糖成分,或可能含有影响肝肾功能的成分。与NPH 夷岛素比较,甘精胰岛素发生低血糖较少见。 二、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如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等)和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但是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夜间低血糖常常难以发现和及时处理。有些病人屡发低血糖后,可表现为无先兆症状的低血糖昏迷。 DCCT和UKPD等临床研究显示,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因而对糖尿病患者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三、低血糖的可能诱因和对策 ■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谨慎的调整剂量 ■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有可能误餐时提前做好准备。 ■运动量增加: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四、低血糖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常规备用碳水化合物类食品,以便及时食用。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 3.9mmol/L (70mg/dL),即需要补充葡萄糖或含糖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