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模拟] 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第1题:

计数资料又称如下哪一种资料

A.数量资料

B.抽样资料

C.普查资料

D.调查资料

E.定性资料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计数资料是指将观察单位按下列哪一种分组计数所得的资料

A.数量

B.体重

C.含量

D.属性或类型或品质

E.放射性计数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计数资料的初步分析常常要用下列哪些相对数

A.频数

B.频数和频率指标

C.率、构成比和相对比

D.构成指标和相对比

E.比和构成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4题:

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如下哪一种

B.强度

C.比重大小

D.例数

E.各组的单位数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构成指标,它说明一事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如下哪一种大小

A.比重

B.强度

C.频数

D.频率

E.例数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6题:

对480人进行老年性白内障普查,分60岁一、70岁一和80岁一三个年龄组受检人数分别为300、150和30人,白内障例数分别为150、90和24人。回答70岁一年龄组的患病率(%)是多少

A.5

B.50

C.60

D.80

E.2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对1000人进行老年性白内障普查,分50岁一和60岁一两个年龄组,受检人数分别为480人和520人,白内障例数分别为120人和280人。回答患者50岁一年龄构成比(%)是多少

A.53.9

B.12

C.30

D.28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8题:

在计数资料计算相对数时,应注意如下哪些问题

A.分母不宜过大

B.可比性

C.随机性

D.分母不宜过小

E.分母宜中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9题:

在计数资料进行相对数间比较时,应注意如下哪些问题

A.分母不宜太小

B.可比性

C.可用频率指标代替构成指标

D.随机性和正态分布

E.其可比性和遵循随机抽样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10题:

X2检验是要计算检验统计量X2值、X2值是反应如下哪种情况

A.实际频数大于理论频数

B.理论频数大于实际频数

C.实际频率和理论频率的吻合程度

D.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的吻合程度

E.实际频率大于理论频率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1题:

X2值愈大,则X2值的概率P值如下哪种情况

A.P值愈大

B.P值愈小

C.P值差不多

D.P值大

E.P值一样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2题:

X2检验,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接受零假设H0(或无效假设)

A.P>α

B.P<α

C.P=α

D.P≥α

E.P≤α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3题:

X2检验,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拒绝零假设H0(或无效假设)

A.P<α

B.P=α

C.P≤α

D.P≥α

E.P>α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14题:

四格表资料的/检验,用如下哪种指标计算x2值

A.频率

B.百分数

C.率

D.构成比

E.频数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15题:

X2检验基本公式X2=∑(A-T)2/T,T为如下哪一种

A.实际数

B.理论频率

C.理论构成比

D.理论频数

E.百分数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6题:

X2检验计算中,任一行(R)及一列(C)交叉对应的理论数TRc的计算公式是如下哪一个

A.TRc=(nc+nR)/n

B.TRc=(nc+nR)/2

C.TRc=(ncnR)/2

D.TRc=n/(ncnR)

E.TRc=(ncnR)/n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17题:

用甲与乙两种止血粉做狗股动脉截断止血试验,每次用16只动物,甲药成功2只,乙成功3只,用x2=[(ad-Bc)2n]/[(a+b)(c+d)(a+c)(b+D)]公式计算x2值应为多大

A.1.430

B.1.771

C.0.360

D.0.237

E.4.702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8题:

用甲与乙两种药治疗乙型脑炎重症病人206人,随机分为二组,用甲药78人,治愈32人;用乙药128人,治愈70人,按四格表的专用公式计算X2值,公式

中a,b,c,d,几个为多少

A.78、32、128、70、206

B.32、46、70、58、206

C.32、70、46、58、206

D.70、32、58、46、206

E.32、78、70、128、206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9题:

四格表X2检验的自由度为多少

A.5

B.4

C.3

D.2

E.1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0题:

X2检验在如下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计算校正的X2值

A.1≤T<5,n≥40

B.T<5

C.v≥2

D.T<1

E.n<4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1题:

X2检验在如下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计算校正的X2值

A.T<5

B.1≤T<5,n≥40

C.当几个X2值相加时

D.T<1

E.n<4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2题:

/检验在如下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计算校正的X2值

A.T<5

B.1≤T<5,n≥40

C.n>60

D.T<1

E.n<4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3题:

X2检验在如下哪种情况下,需要改用四格表资料确切概率法

A.1≤T<5

B.v≥2

C.T<1

D.n>40

E.T>1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4题:

X2检验在如下哪种情况下,需要改用四格表资料确切概率法

A.T>5

B.n>40

C.n<40

D.T>1

E.v≥2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5题:

在mxk表/检验中,当m=3,k=3时,自由度为多大

A.9

B.4

C.6

D.3

E.2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26题:

当多个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p≤0.05时,结论应为如下哪一个

A.说明两两之间有显著性差别

B.认为总体率之间总体说有显著性差别

C.认为总体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

D.认为两两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

E.认为样本率与总体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27题:

多个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在如下哪个情况下,需要增大样本容量

A.T<1

B.T<5

C.T>5

D.n<40

E.T>1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28题:

多个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在如下哪个情况下,需要处理:(1)删去理论频数太小。(2)将理论频数小于性质相近行或列实际频数合并

A.T>5

B.有1/5以上的T<5

C.有2/5以上的T<5

D.n<40

E.有1/5以下的T<5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29题:

下列哪一个公式是多个样本率x+检验的基本公式

A.X2=∑(A-T)2/T

B.X2=n[∑A2/(ncnR)-1]

C.X2=∑(1A-T1-0.5)2/T

D.X2=[n(ad-bc)2]/[(a+b)(c+d)(a+c)(b+d)]

E.TRc=(ncnR)/n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30题:

X2检验在如下哪种情况下,拒绝备择假设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1题:

下列哪一个公式是多个样本率x2检验的专用公式

A.X2=∑(A-T)2/T

B.X2=n[∑A2/(ncnR)-1]

C.X2=[n(ad-bc)2]/[(a+b)c+d)(a+c)(b+d)]

D.P=[(a+b)!(c+d)!(a+c)!(b+d)!]/(a!b!c!d!n!)

E.X2=(1ad-bc|-n/2)2n/2[(a十b)(c+d)(a+c)(b+d)]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2题:

X2检验公式X2=∑(A-T)2/T,其中A为如下哪一个

A.理论频数

B.构成比

C.实际频数

D.百分数

E.实际频率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3题:

四格表X2检验a,b,c,d分别为8,17,32,43,计算a格的理论频数是多少

A.9

B.10

C.11

D.12

E.13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4题:

为了观察某药物预防流感的效果,共观察了96人,其中试验组49人,发病7例,对照组47人,发病13例,试问两组发病有无显著性差异,可用如下哪种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A.t检验

B.秩和检验

C.四格表X2检验

D.F检验

E.u检验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5题:

为了研究慢性气管炎与吸烟量的关系,调查了272人吸烟量0~9支/h10~19支/h20支/h患者人数229825健康人数228916试检验慢性气管炎与吸烟量有无关系,用如下哪一种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A.四格表X2检验

B.方差分析

C.t检验

D.行×列表资料x2检验

E.符号秩和检验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2017.3.16-统计学-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 怎样表达一组数据? 描述计量资料的常用指标— A 、描述平均水平(中心位置): 均数X 、中位数和百分位数、几何均数G 、众数(mode ) B 、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 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 变异系数、方差、全距 (一)均数mean 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1. (算术)均数X 均数是描述一组计量资料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指标。 *直接计算公式: 应用条件: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 2. 中位数(median )M 和百分位数(percentile ) A.中位数M 是将一组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序后,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值或两个中间值的平均值。 应用条件: 12n X X X X X n n +++== ∑L

用于任何分布类型,包括偏态资料、两端数据无界限的资料。 计算: n 为奇数时-- n 为偶数时-- 9人数据:12,13,14, 14, 15, 15, 15, 17, 19天 B.百分位数 是将N 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再分成100等份,对应于X%位的数值即为第X 百分位数。中位数是第百分50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 ) =第25百分位数(P25)~第75百分位数(P75)。 四分位数间距用于描述偏态资料的分散程度(代替标准差S ),包含了全部观察值的一半。 ) (天1552 19===+X X M 88451 22221415214.5() M X X X X ?? ==== ???+如果只调查了前八位中学生,则: +(+)(+)天

百分位数计算(频数表法): X L :第X 百分位数所在组段下限 L Σf :小于X L 各组段的累计频数 X i :第X 百分位数所在组段组距 n :总例数f x :所在组段频数 注:有的教材X= r ; L f ∑=C 例:求频数表的第25、第75百分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组段 频数f 累积频数∑f 56~ 2 2 59~ 5 7 62~ 12 19 ∑f 25 L 2565~ 15 34 P 25在此 68~ 25 59 71~ 26 85∑f 75 L 7574~ 19 104 P 75在此 77~ 15 119 80~ 10 129 83~85 1 130 合计 130 ① 确定Px 所在组段: P 25所在的组段:n X %=130×25%=32.5, 65~组最终的累积频数=34,32.5落在65~组段内;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1)

2015秋季学期《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某厂4月份产量与1月份产量相比增长了10%,若已知4月份产量为1000,那么1月份的产量为(A )。 A.909.09 B.976.45 C.968.73 D.1032.28 2.以下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 A.工龄 B.健康状况 C.工资水平 D.劳动时间利用率 3.连续变量( C)。 A.表现形式为整数 B.取值可一一列举 C.取值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 D.一般都四舍五入取整数 4.了解某公司职工文化程度情况,总体单位是( B)。 A.该公司全体职工 B.该公司每一位职工 C.该公司全体职工文化程度 D.该公司每一位职工文化程度 5.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D )。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 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 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C )。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调查法 D.很难判断 7.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 查组织方式是( D)。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8.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C )。 A. 组距

C. 组限 D. 组中值 9.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A )。 A.选择分组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区分事物的性质 D.对分组资料再分组 10. 在分组的情况下,总体平均指标数值的大小(C )。 A. 只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与各组单位数无关 B. 只受各组单位数的影响,与各组变量值水平无关 C. 既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又与各组次数有关 D. 既不受各组变量值水平的影响,也部受各组次数的影响 11. 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作为计算算术平均数直接依据的假定条件是(D )。 A. 各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必须是闭口组 C.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相等 D. 总体各单位变量值水平在各组内呈均匀分布 12.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了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B )。 A. 集中趋势 B. 离散趋势 C. 变动趋势 D. 长期趋势 13. 抽样误差( D)。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 可以避免, 但不可以控制 D. 不能避免, 但可以控制 14. 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C )。 A. 实际误差 B. 可能误差范围 C. 平均差异程度 D. 实际误差的绝对值 15.凡是用来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被称为( C)。 A. 增(减)量 B. 增加速度 C. 广义指数 D. 狭义指数 16.用来反映个别事物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C)。 A. 总指数 B. 类指数 C. 个体指数 D. 平均指数 17.在综合指数的变形中,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所用权数是(D )。

2018统计学-18总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要研究某地区570家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A.每个工业企业 B.570家工业企业 C.570家工业企业每一件产品 D.570家工业企业全部工业产品 3.为了解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对鞍钢、武钢、宝钢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产量进行调查,属于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简单随机抽样调查 D.整群抽样调查 4.某商品销售量的前三个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12%,88%,90%,则第四个季度的季节指数为()。 A.102% B.110% C.98% D.100% 5.某厂2009年完成产值2千万,2010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5% C.115.5% D.15.5% 6.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7.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8.第一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6年,第二组为8年,第三组为10年,第一组工人数占总数的30%,第二组占50%,则三组工人的平均工龄为()。 A.8年 B.7.55年 C.32.5年 D.7.8年 9.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10.某商品价格比原先降低5%,销售量增长了5%,则销售额()。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无法确定

看医统学习题(计数资料)

《医学统计学习题》计数资料 5、有资料如下表: 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各型治愈率 病型 患者数治愈率(%)甲乙甲乙 普通型300 100 60.0 65.0 重型100 300 40.0 45.0 暴发型100 100 20.0 25.0 合计500 500 48.0 45.0 由于各型疾病的人数在两个医院的内部构成不同,从内部看,乙医院各型治愈率都高于甲医院,但根据栏的结果恰好相反,纠正这种矛盾现象的统计方法是: A、重新计算,多保留几位小数 B、对率进行标准化 C、对各医院分别求平均治愈率 D、增大样本含量,重新计算 6、5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1,4,则在α=0.05检验水准下,可认为: A、各总体率不全等 B、各总体率均不等 C、各样本率均不等 D、各样本率不全等 7、两个独立小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 A、用t检验 B、用Wilcoxon秩和检验 C、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均可 D、资料符合t检验还是Wilcoxon秩和检验条件 13.对三行四列表资料作 2检验,自由度等于 A. 1 B. 2 C. 3 D. 6 E. 12 14. 根据下述资料,则 病情 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轻型40 36 90 60 54 90 重型60 42 70 40 28 70 合计100 78 78 100 82 82 A. 乙疗法优于甲疗法 B. 甲疗法优于乙疗法 C. 甲疗法与乙疗法疗效相等 D. 此资料甲、乙疗法不能比较 E. 以上都不对15.在实际工作中,同质是指()。 A.被研究指标的非实验影响因素均相同。B.研究对象的测量指标无误差。 C.被研究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D.研究对象之间无个体差异。E.以上都对。答案 5、有资料如下表: 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各型治愈率 病型 患者数治愈率(%)甲乙甲乙

医学统计学第3版,02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试题

第二章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教学大纲要求 (一)掌握内容 1.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 (1)频数表的编制。 (2)频数分布的类型。 (3)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2. 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 掌握其意义、用途及计算方法。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3. 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掌握其意义、用途及计算方法。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二)熟悉内容 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图:等距分组、不等距分组。 二、 教学内容精要 计量资料又称为测量资料,它是测量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指标值的大小所得的资料,一般均有计量单位。常用描述定量资料分布规律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类是用统计图表,主要是频数分布表(图);另一类是选用适当的统计指标。 (一)频数分布表的编制 频数表(frequency table )用来表示一批数据各观察值或在不同取值区间的出现的频繁程度(频数)。对于离散数据,每一个观察值即对应一个频数,如某医院某年度一日内死亡0,1,2,…20个病人的天数。如描述某学校学生性别分布情况,男、女生的人数即为各自的频数。对于散布区间很大的离散数据和连续型数据,数据散布区间由若干组段组成,每个组段对应一个频数。制作连续型数据频数表一般步骤如下: 1.求数据的极差(range )。 min max X X R -= (2-1) 2.根据极差选定适当“组段”数(通常8—10个)。 确定组段和组距。每个组段都有下限L 和上限U ,数据χ归组统一定为L ≤χ

(完整版)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统计学重点整理及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统计有三个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总体数量特征及数量关系。(学科性质:方法论)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统计工作的过程:设计、调查、整理、分析。 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分组法、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统计推断法。 统计总体:客观性、同质性、差异性。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标志:统计学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者特征;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不可量性). 指标:反应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名称或范畴;可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率、平均)。变异:指可变的品质标志;变量:指可变化的数量标志,变量的树枝也叫做变量值(标志值)。 第二章 统计调查: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向社会实际搜集各项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意义:是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方式、是统计的重要环节、在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及时、系统、和完整性。 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组织方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和专门调查。2、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3、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时点状态)。 4、按搜集资料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 统计方案的设计:一、确认调查任务和目的,二、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三、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四、确定调查时间地点,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专门调查可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普查: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特点:1、一次性调查2、主要调查一定时点的情况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较高;原则:1、必须统一规定普查的时点2、正确选择普查的时期3、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应尽可能的同时进行4、同类普查的内容在各次普查中应尽可能的保持一致。 重点调查: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用以反应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单位:指全部单位中占比重小但其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到的比重。 典型调查: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目的:描述或揭示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性。 抽烟调查:按照随机性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计算这部分有关数据用以推算总体有关数据的方法,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统计调查的误差: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人为误差和代表性误差(误差具有不可分性),统计调查的误差可以控制,但是不可以消除。 第二章重点补充:1、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主要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 统计整理:根据研究目的,把统计调查搜集到的大量反映个体特征的原始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成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即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统计整理的步骤:一、设计统计资料整理方案;二、对搜集来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三、将审核后的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四、将汇总整理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了解。

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1章统计学与统计数据 一.统计工作流程:①统计设计(主要内容是指标设计),②统计调查(获得原始数据), ③统计整理(主要内容是统计分组),④统计分析(主要内容是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学:定义: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和科学。 分类:①描述统计学②推断统计学③理论统计学④应用统计学 二.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对象”通常指特征指标),记为X。 样本:从总体X中随机抽取n个个体(X1,X2,…,Xn), n 为样本容量. 关系:样本就是由总体中抽出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构成样本的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也就是样本大小。 三.1.参数:总体的某种特征值。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 2.统计量:样本(X1 , X2 , … , Xn)的不含任何未知参数的函数g(X1 , X2 , … , Xn). 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 四.标志定义用来说明总体中各个个体普遍具有的属性或特征。分类: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指标定义:是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分类: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五.统计数据的类型:1.依据计量尺度划分: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2.依据收集方法划分:观察数据,实验数据。3.依据对象与时间划分: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第2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一、统计数据的收集 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 ①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优点:全面、系统。缺点:只限于有限总体、工作量大、时间性强。 ②重点调查:只在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比较重大)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优点:省时、省力、不带主观性。 ③典型调查: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单位(人为选择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优点:调查范围小、省时省力、具体深入。缺点:具有主观性。 ④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优点:经济灵活、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和准确性高 ⑤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逐级提供统计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 特点:是由政府部门组织、采用统一的表格、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报告。统计报表是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2、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卷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所设计的,一般由开头部分、甄别部分、主体部分和背景部分组成。 3、设立问卷问题的注意事项:①提问的内容尽可能短。②问题设计的用词要准确,用语要含义明确。 4、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没有可有可无的问题。②结构合理,先封闭后开放,先易后难。封闭性问题:事先设计好答案。开放性问题:自由回答。③适当控制回答时间(尽量不超过30分钟)④便于计算机处理易于编码、录入、汇总和数据出表 5、统计数据的误差来源: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二、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统计数据整理的中心任务:分组和编制频数分布表。 2、统计数据分组:①按品质标志分组品质型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②按数量标志分组数值型数据:主要是按照数值进行分组。

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模拟] 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第1题: 计数资料又称如下哪一种资料 A.数量资料 B.抽样资料 C.普查资料 D.调查资料 E.定性资料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计数资料是指将观察单位按下列哪一种分组计数所得的资料 A.数量 B.体重 C.含量 D.属性或类型或品质 E.放射性计数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计数资料的初步分析常常要用下列哪些相对数 A.频数 B.频数和频率指标 C.率、构成比和相对比 D.构成指标和相对比 E.比和构成比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4题: 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如下哪一种

B.强度 C.比重大小 D.例数 E.各组的单位数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构成指标,它说明一事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如下哪一种大小 A.比重 B.强度 C.频数 D.频率 E.例数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6题: 对480人进行老年性白内障普查,分60岁一、70岁一和80岁一三个年龄组受检人数分别为300、150和30人,白内障例数分别为150、90和24人。回答70岁一年龄组的患病率(%)是多少 A.5 B.50 C.60 D.80 E.20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对1000人进行老年性白内障普查,分50岁一和60岁一两个年龄组,受检人数分别为480人和520人,白内障例数分别为120人和280人。回答患者50岁一年龄构成比(%)是多少 A.53.9 B.12 C.30 D.28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8题: 在计数资料计算相对数时,应注意如下哪些问题 A.分母不宜过大 B.可比性 C.随机性 D.分母不宜过小 E.分母宜中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9题: 在计数资料进行相对数间比较时,应注意如下哪些问题 A.分母不宜太小 B.可比性 C.可用频率指标代替构成指标 D.随机性和正态分布 E.其可比性和遵循随机抽样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10题: X2检验是要计算检验统计量X2值、X2值是反应如下哪种情况 A.实际频数大于理论频数 B.理论频数大于实际频数 C.实际频率和理论频率的吻合程度 D.实际频数和理论频数的吻合程度 E.实际频率大于理论频率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1题: X2值愈大,则X2值的概率P值如下哪种情况

自考05087_统计学概论_复习资料

12 统计调查的意义? 统计调查是认识世界和社会的有力工具;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统计调查理论和实践方法在统计原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 1. 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 2. 反映数据分布的分散程度。 类型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区别? 1. 类型抽样是在所分的各类进行抽样,抽样单位仍然是总体单位; 2. 整群抽样是只抽取部分群,并在抽中的群内进行全面调查。 四.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区别及联系?区别: 1.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2. 标志中的品质标志是用文字来描述的,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 3. 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得到的; 4. 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一定要讲时间、地点、范围;联系: 1. 大多数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综合而来的,既可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也可指总体单位 数的总和; 2.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1 2 3影响抽样平均误差或极限误差的因素?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样本的容量 N ; 抽样方法;抽样的组织形式; 1 2 3编制时间序列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时间长短应该相等;总体范围要一致;经济内容要一致;计算方法要一致; 1 2 3 1 2 3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时期指标的值是通过连续记录并累计而得到的,时点指标的值不是连续记录的,而是间断的;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则不具有累加性,相加是没有意义的;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面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 抽样推断有那些主要的特点?以部分单位的数 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抽样时必须遵 守随机原则;抽样推断是具有一定概率保证的 估计和推断;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 控制; 1 2 3编制时间序列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时间长短应该要一致;总体范围要一致;经济内容要一致;计算方法要一致; 十.相对指标具有那些重要的作用? 1. 表现出各种事物发展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切地反映事物发展绩效; 2. 对于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采用相对指标能找到比较的基础; 3. 相对指标便于记忆、易于保密;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有那些? 1. 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2. 可以有效地协调经济统计,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数据检验的作用; 3. 是制定和检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十二章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集中量数分析 一、集中量数也称集中趋势,它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代表着现象的一般水平,别的数值围绕着它的周围。 常用的集中数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二、算术平均数:是以总体各单位数值之和除以总体单位总数的商。即, 各单位的标志数值之和 算术平均数= 总体单位总数 (一)简单算术平均数法: X1+X2+…X n ∑X X = = n n 其中,符号X代表算术平均数;X1,X2,…X n分别代表各个具体的标志数值,n表示总体单位数(即总体中个案的数目),∑表示将各个具体的标志数值相加求和。 (二)加权算术平均数: X1f1+ X2f2+…X n f n ∑Xf X = = f1+ f2 +…f n∑f 其中,f为权数,即变量在总体中出现的次数。 1、由单项分组资料求算术平均数。 ∑Xf X = ∑f 2、由组距分组资料求算术平均数。 先计算出组中距,然后再使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组中值的符号为:X mid 下组限+上组限 X mid = 2 由组距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就变为: ∑f X mid X = ∑f

三、中位数 中位数是把调查到的数据资料按照标志值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央位置的标志值表示中间位置的平均数,也称位置平均数。 (一)由原始资料计算中位数 原始资料是以单项标志值形式表现的。先把各个标志值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然后用总体单位数加1除以2,即n+1 ,就可以求出中位数的位次。 2 (二)对经过资料计算中位数 1、由单项分组资料求中位数。 n+1 中位数的位次= 2 2、由组距分组资料计算中位数。 ∑f 由组距分组资料计算中位数,应先用 2 公式确定中位数所在组的位置,然后再用下限公式计算中位数的值。下限公式为: ∑f-cf m -1 M d= ×i+L f m 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次其中,M d为中位数,f 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cf m -1 数,∑f为累计数,i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L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四、众数 众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一)从单项分组数据资料中计算众数 一般采用直接观察法即可。 (二)从组距分组资料中计算众数 一种是组中值法,另一种是摘补法。 L+U 其公式为:众数= 2 其中,L代表众数所在组的组下限,U代表众数所在组的组上限。

统计学计量的统计描述方法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 怎样表达一组数据? 描述计量资料的常用指标— A、描述平均水平(中心位置): 均数X、中位数和百分位数、几何均数G、众数(mode) B、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 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变异系数、方差、全距 (一)均数mean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1. (算术)均数X 均数是描述一组计量资料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指标。 *直接计算公式: 应用条件:适用于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 2. 中位数(median)M和百分位数(percentile) A.中位数M 是将一组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序后,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值或两个中间值的平均值。 应用条件: 用于任何分布类型,包括偏态资料、两端数据无界限的资料。 计算: n为奇数时-- n为偶数时-- 9人数据:12,13,14, 14, 15, 15, 15, 17, 19天 B.百分位数 是将N个观察值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再分成100等份,对应于X%位的数

值即为第X 百分位数。中位数是第百分50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quartile range ) = 第25百分位数(P25)~第75百分位数(P75)。 四分位数间距用于描述偏态资料的分散程度(代替标准差S ),包含了全部观察值的一半。 百分位数计算(频数表法): X L :第X 百分位数所在组段下限 L Σf :小于X L 各组段的累计频数 X i :第X 百分位数所在组段组距 n :总例数 f x :所在组段频数 注:有的教材X= r ; L f =C 例:求频数表的第25、第75百分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组段 频数f 累积频数∑f 56~ 2 2 59~ 5 7 62~ 12 19 ∑f 25 L 25 65~ 15 34 P 25在此 68~ 25 59 71~ 26 85 ∑f 75 L 75 74~ 19 104 P 75在此 77~ 15 119 80~ 10 129 83~85 1 130 合 计 130 ① 确定Px 所在组段: P 25所在的组段:n X %=130×25%=32.5, 65~组最终的累积频数=34,32.5落在65~组段内; P 75所在的组段:n X %=130×75%=97.5, 此值落在74~组段 ② 确定Px 所在组段的X L 、X i 、f x 、L Σf ③ P 25=65+3x[(130x25%-19)/15]=65.90 P 75=74+3x[(130x75%-85)/19]=74.66

体育统计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统计:是运用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尽兴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属方法论学科范畴。 2.体育统计工作的基本过程:1统计资料的搜集;2统计资料的整理;3统计资料的分析。 3.体育统计研究对象的特征:1运动性;2综合性;3客观性。 4.体育统计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1体育统计是体育教育科研活动的基础;2体育统计有助于训练工作的科学化;3体育统计能帮助研究者制定研究设计;4体育统计能帮助研究者有效地获取文献资料。 5.总体:根究统计研究的具体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 6.总体可分为假想总体和现存总体。现存总体又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7.有限总体:指基本研究单位的边界是明晰的,并且基本研究单位的数量是有限的总体。 8.无限总体:指基本研究单位的数量是无限多的总体。 9.样本:根据需要与可能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所形成的子集。可分为随机样本和肥随机样本。 10.随机样本:指采用随机取样方法获得的样本。非随机样本: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具备一定条件的对象所形成的样本。 11.样本含量用n表示,n大于等于45为大样本;n小于45为小样本。 12.等距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与研究目的无关的任一特征进行排列,然后根据要求按一定间隔抽取个体组成样本的方法。 13.必然事件:事先能够预言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14.随机事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15.随机变量:在统计研究中随机事件需由数值来表示,我们把随机事件的数量表现成为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分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 16.连续型变量:在一定的范围里,变量的所有的可能取值不能一一列举出来。 17.离散型变量:变量所有的可能取值能一一列举出来。 18.总体参数:反映总体的一些数量特征。 19.样本统计量:样本所获得的一些数量特征。 20.收集资料的方法:1日常积累;2全面普查;3专题研究。 21.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 22.整群抽样:是在总体中先划分群,然后以集体为抽样的单位,在按简单随机抽样取出若干群所组成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23.频数整理:该方法是将数据资料按一定顺序分成若干组,并数出各组中所含有的数据个数,制成频数分布表。 24.集中位置量数:反映一群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25.中位数:将样本的观察值按其数值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就是中位数。 26.众数:是样本观测值在频数分布表中频数最多的那一组的组中值。 27.几何平均数:是反应集中位置量数的一种方法,它是样本观测值的连乘积,并以样本观测值的总数为次数,开方求得。 28.离中位置量数:描述一群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 29.标准差:方差能全面的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可是由于方差的单位与原观察值的单位不一致,为了统一单位起见,将方差开方,便得到了标准差。 30.标准差,它只能在同一项目的情况下,对不能够组的数据进行离散程度的比较。 31.变异系数也是反映变量的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它是一样本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数来

统计学复习资料整理

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也称全距,用R表示。其计算公式为:R=max(xi)-min(xi) 离散系数:也称为变异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V=S/X。离散系数是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 三大统计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 卡方分布(χ2) 定理:设n个相互独立并且都服从正态N(0,1)分布的随机变量X1、X2,……Xn,记 则随机变量χ2服从自由度为n的χ2分布。 统计变量服从卡方分布,其含义是:在给定概率α的条件下,满足 或者说表达式的概率为α。 T分布 定理: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X~N(0,1),Y~χ2(n)记。则随 机变量T服从自由度为n的t分布。 设T~t(n),0<α<1,对于满足下列等式 的数t a(n),称为t(n)分布的上侧分位数。对于较大的n(>45)可以同标准正态分布的上侧分位数u a作为t(n)分布的上侧分位数 F分布 定理: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X~χ2(n1),Y~χ2(n2)记,则随机变量F服从第一自由度为n1,第二自由度为n2的F分布,记作:F~F(n1,n2) 若F~F(n1,n2),易知:,若 则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完全由样本决定的量,叫做统计量;或者说不含有其他未知量的样本的函数称为统计量。统计量可以看做是对样本的一种加工,它吧样本中所包含的关于总体的其一方面的信息集中起来。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样本均值和样本

方差S 2。 自由度:随机变量所包含的独立变量的个数。 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参数。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 量的名称称为估计量,用符号θ表示。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都可以是一个 估计量。而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参数估计的方法 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 点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θ的某个取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θ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是在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总体参数估计的一个区间范围,该区间通常由样本统 计量加减估计误差得到。与点估计不同,进行区间估计时,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可以对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给出一个概率度量。 样本量: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为样本,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为样本量。样本 量的大小是选择检验统计量得一个要素。 置信区间: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置信水平: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 例称为置信水平。表示为(1-α)%,α为是总体参数未在区间内的比例。也称置信度 或置信系数。 假设检验:利用样本信息,对提出的命题进行检验的一套程序和方法。事先对总体参数或分 布形式作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有参数假设检验和非参 数假设检验。采用逻辑上的反证法,依据统计上的小概率原理。 单侧检验:拒绝域在右侧或者在左侧的假设检验,左单侧检验 右单侧检验 双侧检验:拒绝域在两侧的假设检验 原假设:提出一个或两个参数是否等于或大于、小于某个特殊值的命题。H0:有待检验的 假设,又称0假设,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总是有等号) 备择假设:H1:又称研究假设,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与原假设相对立的假设(总是 有不等号) 方差分析:缩写为ANOV A ,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对数值型变 量是否有显著影响的统计方法。 因子和处理:在方差分析中,所要检验的对象称为因素或因子,是所研究的分类型变量的另 一个名称。因素的不同表现称为处理或水平。 总平方和:记为SST 。它是全部观测值xij 与总均值x 的误差平方和。 组间平方和:记为SSA ,它是各组均值xi 与总均值x 的误差平方和,反应各样本之间的差 异程度,因此又称为因素平方和。 组内平方和:记为SSE ,它是每个水平或组的各样本数据与其组均值的误差平方和,反应了 每个样本观测值的离散情况,因此称为组内平方和。该平方和反应了随机误差的大小。 SST 、SSA 、SSE 之间的关系: 组间方差:SSA 的均方,也称为组间均方,记为MSA ,其计算公式为: MSA=组间平方和/自由度=SSA/k -1 组内方差:SSE 的均方,也称为组内均方,记为MSE ,其计算公式为: MSE=组内平方和/自由度=SSE/n -k 将上述MSA 与MSE 进行对比,即得到所需要的检验统计量F 。当H 0为真时,二者的 比值服从分子自由度为k -1、分母自由度为n -k 的F 分布。 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同数值型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k i n j ij k i i i k i n j ij i i x x 11 212112()()()∑∑∑∑∑=====-+-=-k i n j ij k i i i k i n j ij i i x x x x n x x 11212112

统计学复习资料整理

统计学复习资料整理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极差,也称全距,用R表示。其计算公式为:R=max(xi)-min(xi) 离散系数:也称为变异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其计算公式为:V=S/X。离散系数是测量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离散系数小,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小。三大统计分布: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 卡方分布(χ2) 定理:设n个相互独立并且都服从正态N(0,1)分布的随机变量 X1、X2,……Xn,记 则随机变量χ2服从自由度为n的χ2分布。 统计变量服从卡方分布,其含义是:在给定概率α的条件下,满足 或者说表达式的概率为α。 T分布 定理: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X~N(0,1),Y~χ2(n)记 。则随机变量T服从自由度为n的t分布。 设T~t(n),0<α<1,对于满足下列等式 (n),称为t(n)分 的数t a

布的上侧分位数。对于较大的n(>45)可以同标准正态分布的上侧作为t(n)分布的上侧分位数 分位数u a F分布 定理: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X~χ2(n1),Y~χ2(n2)记 ,则随机变量F服从第一自由度为n1,第二自由度为n2的F分布,记作:F~F(n1,n2) 若F~F(n1,n2),易知:,若 则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完全由样本决定的量,叫做统计量;或者说不含有其他未知量的样本的函数称为统计量。统计量可以看做是对样本的一种加工,它吧样本中所包含的关于总体的其一方面的信息集中起来。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S2。自由度:随机变量所包含的独立变量的个数。 参数估计:就是用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参数。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称为估计量,用符号θ表示。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都可以是一个估计量。而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参数估计的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

单元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部分)

第三单元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习题】 分析计算题 3.1 某地某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资料如表18。 表18 某地某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资料 年龄组/岁平均人口数 循环系统 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构成比 /% 死亡率 (1/10万) 相对比 (各年龄组死亡率 /0~组死亡率) 0~745000 25 30~538760 236 40~400105 520 50~186537 648 60~52750 373 合计1923152 1802 (1) 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各年龄组死亡人数构成比、死亡率和相对比。 (2) 分析讨论各指标的含义。 3.2 请就表19资料比较甲、乙两个医院某传染病的治愈率/%。 表19 甲、乙两院某传染病治愈率(%)的比较 类型 甲医院乙医院 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 病人数治愈数治愈率/% 普通型414 248 59.9 138 90 65.2 重型138 55 39.9 414 186 44.9 暴发型126 25 19.8 126 32 25.4 合计678 328 48.4 678 308 45.4 3.3 传统疗法治疗某病,其病死率为30%,治愈率为70%。今用某种新药治疗该病10人,结果有1人死亡。问该新药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传统疗法(单侧)。

3.4 甲、乙两地各抽样调查1万名妇女,结果甲地卵巢癌患病人数100人,乙地卵巢癌患病人数80人,请问甲乙两地妇女的卵巢癌患病率是否不同。 3.5 对甲地一个由40名新生儿组成的随机样本进行某病的基因检测,结果阳性2例。据此资料,估计该地此病的基因总体携带率的95%可信区间。 3.6 已知一般人群中慢性气管炎患病率为9.7%,现调查了300名吸烟者,发现其中有63人患有慢性气管炎,试推断吸烟人群慢性气管炎患病率是否高于一般人群。 3.7 研究者取4mL某饮料进行细菌培养,得细菌数60个,试估计平均每1mL 饮料中细菌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并估计平均每1mL饮料中细菌数的95%可信区间。 3.8 分别从两种饮料中各取10mL样品进行细菌培养,甲饮料培养细菌440个,乙饮料培养细菌300个,问两种饮料中细菌数有无差别。 3.9 若某地区1998年新生儿腭裂发生率为2.15‰ ,1999年在此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新生儿,发现腭裂1例,问此地区1999年腭裂发生率是否比1998年低。 3.10 对某地区居民饮用水进行卫生学检测中,随机抽查1mL水样,经培养获大肠杆菌菌落2个,试估计该地区水中平均每毫升所含大肠杆菌菌落的95%可信区间。 3.11 将80例均为初治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种治疗方案中,每组各40例,甲方案31例有效,乙方案14例有效,问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有无差别? 3.12 为了解某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将44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该药加辅助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加辅助治疗,观察结果如表20,问该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是否有效? 表20 两种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分组例数有效有效率/% 实验组23 21 91.30 对照组21 5 23.81

统计学复习资料(已整理)

统计学复习资料 一)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2 ) ①该企业的全部职工 ②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③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④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如果为多选----2,3 ⒎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2 ) ①劳动生产率 ②废品量 ③单位产品成本 ④资金利润率 ⒏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1 ) ①平均工资 ②工资总额 ③销售总量 ④上交利润额 ⒔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3 ) ①大中型企业个数 ②大中型企业的职工人数 ③大中型企业的利润额 ④大中型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 二)⒌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4 ) ①普查 ②典型调查 ③抽样调查 ④重点调查 ⒍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4 ) ①重点调查 ②普查 ③抽样调查 ④典型调查 五)⒌某车间是月初工人数资料如下: 那么该车间上半年的月平均工人数为( ):①345;②300;③201.5;④295。 ⒏十年内每年年末国家黄金储备量是:①时期数列;②时点数列;③既不是时期数列,也不是时点数列;④既是时期数列,也是时点数列。( 2 ) 六)⒈反映个别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指标叫做( 4 ) ①总指数; ②综合指数; ③定基指数; ④个体指数。 ⒉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 3 ) ① 质量指标指数;②平均指标指数;③数量指标指数;④环比指数。 ⒐价格总指数:11 01 PQ P Q =∑∑是( 1 ) ①质量指标指数;②平均数指数; ③平均指标指数; ④数量指标指数。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第十章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A型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不属于相对数的是()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百分位数 E、比 2、表示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用 A 构成比 B 观察单位 C 相对比 D 率 E 百分比 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在比代替率 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 E、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4、以下哪项指标不属于相对数指标( ) A.出生率 B.某病发病率 C.某病潜伏期的百分位数 D.死因构成比 E.女婴与男婴的性别比 5、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 A.麻疹易感人群 B.麻疹患者数 C.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 E.年均人口数 6、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 A.该病男性易得

B.该病女性易得 C.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率相等 D.尚不能得出结论 E.以上均不对 7、某地区某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0α,以后历年为1α,2α,…,n α,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1...10+++n n ααα B. 110+??n n ααα C.n n 0 α α D.n n 0 α α -1 E. 10 -a a n 8、按目前实际应用的计算公式,婴儿死亡率属于( )。 A. 相对比(比,ratio ) B. 构成比(比例,proportion ) C. 标准化率(standardized rate ) D. 率(rate ) E 、以上都不对 9、某年某地乙肝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9.8%,这种指标是 A .集中趋势 B .时点患病率 C .发病率 D .构成比 E .相对比 10、构成比: A.反映事物发生的强度 B 、反映了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与全部构成的比重 C 、既反映A 也反映B D 、表示两个同类指标的比 E 、表示某一事物在时间顺序上的排列 11、构成比之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