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答案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名词解释

可见光与近红外成像原理: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近红外成像原理近红外光源发出的近红外辐射照射到研究对象后,由近红外摄像机接收被研究对象反射回来的近红外辐射,形成研究对象的近红外图像。

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微波成像原理: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接收机的方向,被天线获取。

中心投影卫星:光线通过投影中心投射到投影面上的成像方式的卫星。

多中心投影:有若干个投影中心的投影。

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问答题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

答:传统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

图象特点:投影: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⑴平均比例尺:以各点的平均高程为起始面,并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出来的比例尺。⑵主比例尺:由像主点航高计算出来的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该张航片的比例尺。像点位移:⑴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当高差为正时,像点位移为正,是背离像主点方移动;高差为负时,像点位移为负,是朝向像主点方向移动。⑵位移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像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像主点无位移。⑶位移量与摄影高度(航高)成反比。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的位移量越小。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差异、关联、作用与意义

(完整版)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梅安新版)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 【题型】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注意:标注页码的地方比较难理解,希望大家多看看书,看看ppt。【第一章】绪论 1、【名】遥感(remote sensing)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系统 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5个哦亲!详见书第2页图哈~) 3、【名】信息源:任何目标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被称为遥感的信息源。 4、遥感的类型: a)按照遥感平台分 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空间)遥感、航宇遥感 b)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 紫外遥感(0.05μm-0.38μm)、可见光遥感(0.38-0.76μm)、红外遥感(0.76-1000μm)、微波遥感(1mm-10m) c)按工作方式分 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 6、遥感发展简史 Remote Sensing 的提出:美国学者布鲁伊特于1960年提出,61年正式通过。 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

(1)萌芽阶段 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 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 J N Niepce (1826, France) The world’s first photographic image Intrepid balloon, 1862 1906, Kites Pigeons, 1903. (2)航空遥感阶段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1930年,美国开始全国航空摄影测量。 1937年,出现了彩色航空像片。 (3)航天遥感阶段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意义重大。 70年代美国的陆地卫星 法国的Spot卫星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中国,印度,巴西等。 卫星遥感 Landsat Spot NOAA EO-1 Terra/modis Ikonos 7、我国遥感发展概况 50年代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 60年代,航空摄影工作初具规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70年代,腾冲遥感实验获得巨大成功。 70.4.24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80年代是大发展阶段。 目前在轨运行卫星:海洋卫星、气象卫星、中巴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 8、遥感的应用 (1)资源调查与应用 1. 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农、林土地资源调查、病虫害、土壤干旱、盐化沙化的调查及监测。 ➢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精细农业 ➢作物估产

(完整版)遥感导论试题库_超级完整版.doc

遥感复习题库24. 垂直摄影 25. 倾斜摄影 一、名词解译26. 光机扫描成像 1. 遥感27. 固体自扫描成像 2. 高光谱遥感28. 影像变形 3. 遥感图象解译29. 几何校正 4. 遥感影像地图30. 航天平台 5. 主动遥感31. 电磁波 6. 被动遥感32. 电磁辐射 7. 扫描成像33. 感光度 8. 多源信息复合34. 三基色 9. 最小距离判别法35. 分辨率 10. 图像区域分割36. 黑体 11. 多波段遥感37. 亮度系数 12. 维恩位移定律38. 辐射出射度 13. 瑞利散射39. 假彩色 14. 米氏散射40. 真彩色 15. 大气窗口41. 3S 16.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42. 数字图像 17. 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43. 领域处理 18. 平滑与锐化二、填空题 19. 多光谱变换 1. 可见光遥感的的探测波段在_____________之间,红外遥感的 20. 监督分类探测波段在 ___________之间。 21. 非监督分类 2.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 22. 遥感技术系统____________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23.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是 ____________。

3. 已知某河流的宽度为 20m,在像片上量得的宽度为0.5cm,则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 像片的比例尺为 ____________,如果在像片上量得某湖的面积为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25 ㎝2, ?湖泊的实际面积为___________㎡。14. 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 4. 当地球的卫星轨道高度为700km,总视场为 60 度时,扫描带为、、 对应的地面宽度为 _________km。、、。 5. 当天线孔径为10m,波长为 2cm,距离目标物的距离为 10km 15.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 时,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当天线孔径为 100m,其它条件不变种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 的情况情况下,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 6. 遥感数字图像的特点是便于计算机处理与分析、是、、。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16. Landsat 的轨道是轨道, SPOT卫星较7. 植物叶子含水量的增加,将使整个光谱反射率________( 填升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 高或降低 ) ,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比较,在近红外遥感影像上前者比到。 后者 __________( 填浅或深 ) 。17. 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 8. 差值植被指数公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 9. 陆地卫星的轨道是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方面都比 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为平方公里。 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18.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 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0. 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19. 光学图像是量,是函数;数字图像是 的,可分为和两种。量,是函数。 11. 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20. 常用的锐化有、、、。即、、2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 。有、、。 12. 全球定位系统在 3S 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22. 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即。有、、、 13. 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 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23. 遥感摄影像片包括、、、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答案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名词解释 可见光与近红外成像原理: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近红外成像原理近红外光源发出的近红外辐射照射到研究对象后,由近红外摄像机接收被研究对象反射回来的近红外辐射,形成研究对象的近红外图像。 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微波成像原理: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接收机的方向,被天线获取。 中心投影卫星:光线通过投影中心投射到投影面上的成像方式的卫星。 多中心投影:有若干个投影中心的投影。 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问答题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 答:传统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 图象特点:投影: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⑴平均比例尺:以各点的平均高程为起始面,并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出来的比例尺。⑵主比例尺:由像主点航高计算出来的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该张航片的比例尺。像点位移:⑴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当高差为正时,像点位移为正,是背离像主点方移动;高差为负时,像点位移为负,是朝向像主点方向移动。⑵位移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像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像主点无位移。⑶位移量与摄影高度(航高)成反比。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的位移量越小。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差异、关联、作用与意义

《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

《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遥感概述 1. 遥感的基本概念,并区分遥感的广义和狭义。 2. 简述遥感探测系统组成。 3. 根据不同目的或手段,简述遥感的类型。 4. 简述遥感的特点,并举例。 5. 试述全球及我国遥感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地学发展阐述个人的看法或观点。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 电磁波含义及电磁波的性质。 2. 电磁波谱的含义,电磁波区段的划分是怎样的? 3. 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的物理意义。 4. 简述辐照度,辐射出射度和辐射亮度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5.朗伯源和黑体的概念? 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7. 什么是大气窗口?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和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8. 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体

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9. 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10. 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11. 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 s m (1)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 m 的紫色光到约7.6×10-7m 的红色光,其对应的频率范围为多少? (2)X 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10-9—1.0×10-11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3)短波无线电的频率范围约为1.5MH Z ---300MH Z 其对应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12.在地球上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I=1.4×10 3 2m w 设太阳到地球的 平均距离约为1.5×1011m 试求太阳的总辐射能量。 13.假定恒星表面的辐射与太阳表面辐射一样都遵循黑体辐射规律。如果测得到太阳辐射波谱λ=0.51μm,的北极星的λ=0.35μm ,试计算太阳和北极星的表面温度及每单位表面积上所发射出的功率是多少? 14.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6×103m ,太阳的线半径约为6.96×105KM (1)通过太阳常数I 0,计算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 。 (2)由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 ,计算太阳的辐射出射度M 。

遥感导论试卷及答案(闽江学院)

一填空 1 3S技术指:___GIS_________ 、___RS_____________和_______GPS____________ 2 在电磁波谱中,红外按照距可光的远近分为___远红外____________、_中红外_______________、____近红外___________ 3 传感器一般由___收集器__________、__探测器_____________、____处理器__________、___输出设备_____________ 四部分组成 4 颜色的性质用___明度____________、__色调______、___饱和度_____ 来描述 5 光学图像转变为数字图像两个基本环节是_____采样____________和_____量化____。 6目标地物的特征可以概括为 ___色______、_____形_____、___位___三大类。 7 Landsat的轨道是近极地 ____太阳___________同步轨道,SPOT4较之Landsat,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__10_____米 二选择题 1 关于电磁波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D) A 太阳光实际上是由许多波长的电磁波混合而成的。 B 频率对应着波长,所以说某种电磁波的频率也就是告诉了它在真空中的波长。 C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成因时不同的,它们的粒子性和波动性也是有差异的。 D 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中非常狭窄的一部分,所以在太阳辐射中所占的能量份源最小。 2 静止卫星在一般是在以下哪层中进行遥感活动(D)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外层大气 3 红色的补色是(D) A 蓝 B品红 C黄 D青 4 以下哪种传感器属于主动式传感器(D) A航空摄影机 B 多光谱扫描仪 C 微波辐射计 D微波高度计 5 以下哪个波段既有地物自身热辐射,又有地物反射太阳辐射(C) A 0.38----0.76um B 0.76----2.5um C 2.5---6um D大于6um 6 云、雾对红外线散射属于(B) A 瑞利散射 B米氏散射 C 非选择性散射 D不确定 7 大气对遥感图像对比度的影响是(A) A 对比度减少 B 对比度增加 C 没有影响 D不确定 8 一般地物的反射率越高,明度就(A)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不确定 9 航空像片属于哪种投影(B) A垂直投影 B中心投影 C 多中心投影 D UTM 10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哪种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C)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 D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11下列属于气象卫星系列的是(A) A 、 NOAA B 、SPOT C 、CBERS D、 QuickBird 12 假设地表温度为300K,根据维恩位移定律(b=2.898×10(-3)m*K),其辐射出射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是(B) A 0.47 B 9.66 C 12.5 D 2.08 (um)13 电磁波谱中,频率由高到低,波长由短到长依次为:r射线,X射线(A) A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无线电波 B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无线电波 C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 D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无线电波

遥感导论课后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为遥感平台。 (3)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4)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5)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6)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8)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 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雷达: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二、填空题 (1)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2)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组成。 (3)微波的波长为1mm~1m。 (4)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5)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属于遥感 (6)侧视雷达的分辨力分为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前者与脉冲宽度有关;后者与发射波长,天线孔径,距离目标地物。 (7)遥感探测系统包括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8)与常规手段相比,RS的特点为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9)大气散射包括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0)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包括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11)遥感探测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12)遥感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和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13)大气散射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4)图像质量评价:空间分辩率、波普分辩率、辐射分辩率、时间分辩率。 (15)遥感平台分: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三、简答题 8.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答:散射有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比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答: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 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2.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一)大气的吸收作用;(二)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 3.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 度等物理特性。特别是曲线形态特殊时可以用发射率曲线来识别地面物体,尤其在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后,地面发出的能量已发射光谱为主,单侧起红外辐射及微波辐射并与同样温度条件下的比辐射率(发射率)曲线比较,是识别地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地物反射波普曲线除随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物在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发射率)也不同一般说,地物发射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的判读提供依据。 4、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a.在可见光的μm(绿)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μm(蓝)和μm(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b.在~μm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μm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形成反射峰。c.以μm、μm和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 (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3).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4). 岩石:形态各异,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受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影响 第三章:1.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1)地面平台:高度在0~50m范围内,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 (2)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低空平台:2000米以内,对流层下层中。中空平台:2000-6000米,对流层中层。高空平台:12000米左右的对流层以上。低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对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低空气球;高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平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高空气球。可上升到12-40公里的高空。填补了高空飞机升不到,低轨卫星降不到的空中平台的空白。 (3)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高度在150km以上。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

遥感导论答案

遥感导论答案 第一章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第二章 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2.电磁波谱主要分为哪几个波段?遥感利用最多是那些?分析原因 频率由大到小: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最常用的是:红外,可见光(被动遥感);微波(主动遥感) 3、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的反射强,在绿波段形成波峰,在红和蓝是两个吸收带,在远红外波段有一反射陡坡,是因为植物的叶细胞结构不同,同时植物的种类、季节、病虫害影响、含水量也影响植被的光谱性质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是近红外波段吸收更强。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4. 岩石: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5.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反射波谱曲线受太阳的位置影响 第三章 1.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地面平台:高度在0~50m范围内,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 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 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高度在150km以上。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卫星:低轨150~300km,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图象;寿命短,用于军事侦察;中轨:700~1000km,资源与环境遥感;高轨:35860km,地球静止卫星,通信、气象。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 2.垂直摄影相片的几何特征? (1)中心投影(2)像点位移(3)ao/AO = f/H(正地形会向相片边缘移动,负地形会由相片边缘向中间移动) 3.微波成像的特点? (1)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低,但特性明显 4.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一、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地面分辨率取决于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头的分辨率所构成的系统分辨率,以及摄影机焦距和航高。二、图象的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三、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某个波段遥感图像的总信息量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有关。 四、图象的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时间分辨率对动态监测很重要。

遥感导论试题

遥感导论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1.遥感的基本概念。 2.简述遥感探测系统的几个部分。 3.简述遥感的类型。 4.简述遥感的特点。 5.试述全球及我国遥感技术的进展和趋势。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1.电磁波含义及电磁波的性质。 2.电磁波谱的含义,电磁波区段的划分是怎样的? 3.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的物理意义。 4.简述辐照度,辐射出射度和辐射亮度的物理意义,其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 5.朗伯源和黑体的概念? 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和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7.什么是大气窗口?对照书内卫星传感器表中所列波段区间和大气窗口的波段区间,理解大气窗口对于遥感探测的重要意义。 8.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体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9.从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

物反射波谱特性。 10.列举几种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被、土壤、水体、岩石的地物反射波谱曲线实例。 11.在真空中电磁波速为3×108 s m (1)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从约3.8×10-7 m 的紫色光到约7.6×10-7m 的红色光,其对应的频率范围为多少? (2)X 射线的波长范围约5×10-9—1.0×10-11m,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3)短波无线电的频率范围约为1.5MH Z ---300MH Z 其对应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12.在地球上测得太阳的平均辐照度I=1.4×10 3 2m w 设太阳到地球 的平均距离约为1.5×1011m 试求太阳的总辐射能量。 13.假定恒星表面的辐射与太阳表面辐射一样都遵循黑体辐射规律。如果测得到太阳辐射波谱λ=0.51μm ,的北极星的λ=0.35μm ,试计算太阳和北极星的表面温度及每单位表面积上所发射出的功率是多少? 14.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6×103m ,太阳的线半径约为6.96×105KM (1)通过太阳常数I 0,计算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 。 (2)由太阳的总辐射通量E ,计算太阳的辐射出射度M 。 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 1. 传感器,遥感平台的含义。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地理科学”《遥感导论》网课测试题答案3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地理科学”《遥感导论》网课 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5题) 1.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包括() A.目视解译前准备工作 B.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 C.室内详细判读 D.野外验证与补判 E.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 2.二维空间地物的空间关系主要表现为() A.方位关系 B.包含关系 C.相邻或相交关系 D.相贯关系 3.广义的遥感是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 A.错误 B.正确 4.针对目标动态变化研究,3S技术的作用是() A.RS提供信息源,GPS用于定位,GIS用于存储、分析、输出信息 B.RS用于发现变化并提供变化情况信息,GPS用于定位,GIS用于存储基本信息、分析状况和原因、输出分析结果 C.RS提供信息源,GIS用于定位,GPS用于存储、分析、输出信息 D.RS用于发现变化并提供变化情况信息,GIS用于定位,GPS用于存储基本信息、分析状况和原因、输出分析结果 5.高光谱遥感是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细分成()狭窄的连续光谱段。 A.几个甚至几十个 B.几十个甚至几百个 C.几百个甚至几千个 D.几千个甚至几万个 6.灰度图像是用不同明暗程度的灰度表示的图像﹔采用按值域分段设置颜色的方法显示灰度图像,使灰度图像显示成彩色,即彩色图像。() A.错误 B.正确 7.微波遥感的特点是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A.错误 B.正确 8.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能量中引起地物辐射值失真的部分成为辐射畸变。() A.错误 B.正确 9.土壤类型确定的依据有() A.一个地区的生物气候条件 B.土地利用特点 C.土壤剖面特征 D.现场验证 10.高光谱遥感区别于一般遥感的优点有() A.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收信息 B.每个波段宽度仅小于10nm C.每一点上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 D.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 11.下列关于高光谱遥感表述错误的是() A.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 B.它是在电磁波谱的紫外线、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C.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段信息 D.它使具有特殊光谱特征的地物探测称为可能 12.遥感数字图像最基本的单位是像元。() A.错误 B.正确 13.卫星遥感扫描影像特征有() A.宏观综合概括性强 B.微观综合概括性强 C.信息量丰富 D.动态观测 1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的依据是遥感图像() A.像元的数量

遥感导论思考题

绪论思考题 1.理解“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广义遥感泛指一切不接触物体而进行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狭义遥感指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利用传感器,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综合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4.结合个人的专业背景,试举例说明遥感的应用及前景。 在卫星遥感应用方面,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遥感技术的进步。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辩力和光谱分辩力的明显提高,扩展了它的应用领域;计算机运算速度和容量成数量级的增加、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分析处理大数据量的遥感和地理数据创造了条件。所有这些都为遥感信息系统的实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数学模型作为联系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纽带,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需要应用遥感资料更新其数据库中的数据;而遥感影像的识别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改善其精度并在数学模型中得到应用。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这种关系受到制约,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卫星分辨率和识别技术所限,遥感图像计算机识别的精度还不能满足更新较大比例尺专题图的要求;二是遥感图像与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不同的数据结构妨碍了数据间的传输。展望今后十年,新一代卫星影像的分辨力将有大幅度提高;在专家系统支持下,计算机识别精度也将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从遥感图像具有的棚格数据结构向地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矢量数据结构的转换已取得明显进展,新的数据结构不断出现,有的达到实用化水平。因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已是可以看到的前景。那时,再也不需要重复遥感图像一目视解译一编图一数字化进入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式,整个过程将为计算机处理所代替,应用实时遥感数据的数学模型将得以运行。 第一章思考题 1. 掌握辐射出射度M、辐射照度E、辐射强度I、辐射亮度L 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辐射出射度M指面辐射源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发射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表达为M=dΦ/dA; 辐射照度E,简称福照度,指面辐射体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能量,即照射到物体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表达为E=dΦ/dA; 辐射强度I指点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向某一方向发出的辐射能量,即点辐射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dΩ)内发出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球面度,表达为I= dΦ/dΩ; 辐射亮度L,简称辐亮度,指面辐射源在单位立体角、单位时间内,在某一垂直于辐射方向单位面积(法向面积,Acosθ)上发射出的辐射能量,即辐射源在单位投影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单位为瓦/(平方米*球面度),表达为L=d2Φ/(dΩ*dAcosθ)。 2. 试说明黑体的概念及黑体辐射的三大定律。 黑体是一个完全的吸收体和完全的反射体,即吸收率和反射率均为1(无反射也无投射);它是一个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假设的理想辐射体;但可由人工方法制作,它的行为表现可被实验室设备所模拟。黑体辐射的三大定律是普朗克辐射定律、斯特藩-玻耳兹曼辐射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普朗克辐射定律是热辐射理论中最基本的定律,给出了黑体辐射的辐射出射度(M),与温度(T)和波长(λ)的关系。 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k为玻耳兹曼常数,c为光速,T为绝对温度。斯特藩-玻耳兹曼辐射定律:人一物体辐射能量的大小是物体温度的函数。黑体总辐射通量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它与温度的四次方

遥感导论考试题两份及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样卷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30分) “遥感导论”考试样卷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

1209福建师范大学《遥感导论》复习题

福师1209《遥感导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大气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顶部,因此应尽量选天气接收遥感信号。 参考答案:云层;无云 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总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参考答案: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3.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是技术在遥感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该技术的关键是提取待识别模式的一组,所依赖的是地物的。 参考答案:统计模式识别;统计特征值;光谱特征 4.航空像片的像点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比,与航高成比。 参考答案:正;反 5.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参考答案:1999 6.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 参考答案:太阳同步轨道; 185-185; 10米 7.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分辨率、分辨率、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参考答案:光谱;辐射;空间 8.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参考答案: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译知识获取子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9. 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和两种。 参考答案:暖阴影;冷阴影 10.大气影响的粗略校正指通过比较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度。其主要方法有、。参考答案: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回归分析法 11.引起辐射畸变的原因有两个,即和。 参考答案:传感器仪器本身的误差;大气的影响 12.大气对辐射散射后,有相当一部分散射光直接进入传感器,这部分辐射称为。 参考答案:程辐射 13.现在常说的“3S”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RS;GIS;GPS 14.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散射,其中在波长较短的波段散射较强的是瑞丽散射,由大气中的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颗粒直径与辐射波长相当的微粒引起的散射是散射。 参考答案:微波,米氏 15.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可记录在或上。 参考答案:数据存储介质,胶片 16.遥感按平台分类可分为遥感、遥感和遥感。 参考答案:航天、航空、地面 17.分幅式摄影机一次可得到目标物一幅像片,属中心投影像片。 参考答案:曝光,物镜,固定 二、选择题 1.有关航空像片比例尺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像片上两点间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间实际距离之比; 2.对于Landsat-7 上ETM+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C、TM3是红色波段,可用来测量绿色素吸收率并进行植物分类; 3.在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的反射峰(0.55微米附近),两侧(0.45和0.67微米附近)有两个吸收带,近红外波段(0.7—0.8微米)有一反射“陡坡”,至1.1微米附近有一峰值。具有这种反射波谱特征的是()。A、植被; 4.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峰值波长为:()A、0.48μm和9.66μm

遥感导论答案

遥感导论答案 遥感导论 第一章 1. 遥感的概念: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 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传输与记录, 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 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2)时效性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 第二章 1.电磁波: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就是电磁波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辐射通量φ: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3.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黑体辐射规律:1)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3)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 4.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5.常见的大气散射及其特点,解释蓝天、朝霞、夕阳 1〉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

2〉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潮湿天气对米氏散射影响较大3〉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在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在过长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次之,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下的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 6.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7.地球辐射的特点 波段名称 可见光与近红外(微米) 中红外 远红外 波长 0.3~0.5 2.5~6 〉6 辐射特性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和自身的热辐射 地表物体自主热辐射为主 发射光谱曲线:某种物体的比辐射率(发射率)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第三章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遥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4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遥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 (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下列关于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说法正确的是() A.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B.对于摄影成像的图像,地面分辨率Rg=Rsf/H C.空间分辨率越高越好 D.各种遥感目的对空间分辨率有不同要求 参考答案:ABD 2. 遥感按平台分类可分为() A.地面和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B.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C.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D.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 参考答案:A 3. 以一幅或几幅图像的像元值为基础通过线性或非线性计算得到新的像元值称为() A.图像重采样 B.图像重叠 C.图像运算 D.图像转换 参考答案:C 4. 下列关于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的表述正确的是() A.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B.模式识别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解译提供证据 C.运用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 D.实质是:基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目视判读思维过程判别模型

5. 人们俗称的“3S”技术不包括()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 参考答案:D 6.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会使反射率降低。()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7. 下列关于高光谱遥感表述错误的是() A.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 B.它是在电磁波谱的紫外线、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 C.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段信息 D.它使具有特殊光谱特征的地物探测称为可能 参考答案:B 8.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共同点在于都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A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