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检测技术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

内检测技术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
内检测技术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

内检测技术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摘要:天然气和石油主要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在管道输运过程中管道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检测和保养护理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关系着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而管道的使用年限又受到自然地理等复杂环境的影响,如何细致精确的了解管道的腐蚀和使用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管道进行维修与护理,确保管道能够安全无危险的运行,延长管道的使用年限和寿命,是进行管道检测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管道;内检测;安全

在我国油气长输管道运输中,绝大多数的管道由于使用年限的延长,已到了服役的最终年限或已超过服役年限,这标志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的使用情况已到了高危迸发阶段。在加上近几年盗油分子猖獗的在管道上打孔盗油,造成了管道进一步的损坏和腐蚀,加大了管道事故的隐患,严重影响了管道运输的生产运行,造成国家和有关单位不必要的损失,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迫切的需要对油气管道全面的检测维护和评估,降低或减少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确保长输管道能够安全保质的安全运行。确保管道大修的准确性,能够合理的利用管道修理费用减少资金的损失同时也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为下一步的检修和维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1、内检测技术长输管道中应用原理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最终版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 检测最终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概述 1 SY/T4109-2005编制背景和简要经过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的发展,管道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管道工程施工技术,特别是管道焊接技术的发展,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完善无损检测标准,根据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关于下达2001年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国石化政发(2000)410号)文件要求,由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盘锦北方无损检测公司负责对SY4056-93《石油天然气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SY4065-93《石油天然气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SY/T 0444-98《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磁粉检测技术标准》及SY/T 0443-98《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渗透检测技术标准》进行了整合修订,修订后标准名称为《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人员遵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全面总结和吸纳多年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经验和技术,充分考虑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工程施工实际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参照采用国外有关先进标准,并多次以发函或会议形式征求相关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送审稿,于2004年12月在海南三亚通过了由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施工分标委组织的标准审查会的审查。 2 SY/T4109-2005修订的指导思想 (1)目前石油天然气管道(含集输管道及其站场),特别是油气长输管道正向着大口径、大壁厚、高钢级及高压力方向发展,而与之相配套的先进的焊接和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也在广泛采用。作为无损检测标准,必须适应和满足这种变化。另外,管道施工建设不仅要占领国内市场,而且还要走向世界。因此,与国外标准接轨也是本次标准修订应考虑的的一个重要因素。

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工作的通知

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工作的通知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附件 关于规范和推进油气输送管道 检验检测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国资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能源局,有关中央企业: 自2014年10月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配合协调,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管道使用单位(以下简称管道企业)对管道检验检测工作重视不够、管道法定检验覆盖率偏低,检验机构无管道检验资质、管道检验检测工作不规范不合规等问题。2015年11月12日,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位于浙江省北仑区一条成品油管道发生腐蚀泄漏事故。据调查,泄漏点所在管段,因管道企业计划进行迁建,未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未能发现并消除管道腐蚀减薄造成的隐患,导致管道发生泄漏事故。该事故暴露出部分企业管道检验检测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检验机构未依法依规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等问题。 油气管道检验检测是保障油气输送管道本质安全,发现和消除管道安全隐患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的通知》(安委〔2014〕7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和<2015年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委〔2015〕4号)等文件要求,落实管道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和推进油气输送管道的检验检测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工作。严格落实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制度,依据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开展包括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和型式试验、管道安装监督

管道检验通用规程

压力管道检验通用规程 编制日期 审查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记录

1总则 1.1本守则适用于GB50235-2010、GB50236-2010标准规定的碳钢、不锈钢管道检验。 1.2依据: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2010) 《现场设备、工业金属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2010)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3087-82)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99) 《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2102-88) 《碳钢焊条》(GB/T5117-1995) 《不锈钢焊条》(GB/T983-1995) 《化工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83) 2 压力管道安装的检验分为二类 2.1材料质量检验; 2.2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检验; 3 材料质量检验 3.1管道、管道组成件及管道支承件的检验 3.1.1管材、管件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证明书,否则要补作所缺项目的检验,其指标要符合现行国家和部颁技术标准。 3.1.2管材、管件在入库及使用前应按要求核对其规格、材质、型号。 3.1.3管材、管件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要求其表面○1无裂纹、缩孔、夹渣、折叠、重皮等缺陷;○2锈蚀或凹陷不超过壁厚负偏差、螺纹密封面良好,精度及粗糙度达到设计要求或制造标准;合金钢管及管件应有材质标记。 3.1.4合金钢管及管件在使用前均应用光谱分析或其它方法进行复查,并作标记。 3.1.5设计文件要求进行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的材料,供货方应提供低温冲击韧性试验结果的文件,其指标不能低于设计文件的规定。 3.1.6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晶间腐蚀试验的不锈钢管子及管件,供货方应提供晶间腐蚀试验结果的文件,其指标不能低于设计文件的要求。 3.2 无缝钢管检验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如一般使用20#(GB3087、GB8163)无缝钢管。 3.2.1检查质量证明书、标识,质量证明书应由供方技术部门盖章,并应有如下内容: ○1供方名称或标记;○2需方名称、发货日期、合同号;○3产品标准号;○4钢的牌号;○5炉号、批号、交货状态、重量(或根数)和件数;○6品种名称、规格和质量等级;○7产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检验结果;○8技术监督部门的印记,外径≥38mm的钢管的端部还应有标记,标记内容应包括钢的牌号、产品的规格、标准号、供方商标或印记。 3.2.2外径和壁厚允许偏差应符合表一要求。 3.2.3长度 1) 通常长度规定如下 热轧钢管3~12m 冷拔(轧)钢管 3~10.5m 2) 对于定尺长度和倍尺长度的钢管长度允许偏差如下: GB3087:定尺长度应在通用长度范围内,长度允许偏差为+20mm 倍尺长度应在通用长度范围内,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 GB8163:定尺长度应在通用范围内,长度允许偏差按如下规定: 长度≤6m 0~+10mm 长度<6m 0~+10mm 倍尺长度应在通用范围内,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

管道内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管道内检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石永春1 刘剑锋2 王文娟2 (1.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221000; 2.徐州空军学院 江苏徐州221000) 摘 要 目前,对于管道的检测较为普遍的观点是采用智能检测器对管道实施内检测。简单介绍了内检测技术在国内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针对3种缺陷类型而研发的变形检测器、金属检测器、裂纹检测器3种管道内腐蚀检测技术,指出了目前内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内检测 管道 缺陷 Inner Examination Technology on Pipeline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SHI Yong chun1 LIU Jian feng2 WANG Wen juan2 (1.China Universit y o f Mining and Te chnolo gy Xuzhou,Jiangsu22100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 mmonly used method of inner exa mination on the pipeline is i ntelli gent detector.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inner exami nati on technol ogy in China is i ntroduced,es peci all y three kinds of inner e xami nation techniques are developed and i ntroduced ac cording to three ki nds of defec ts,that is strain detector,metal detector and crackle detector and put forward the exis ted proble ms in inner e x a mination and the devel opment trend. Keywords inner exami nati on pipeline defect 管道是输送危险液体和气体最为安全有效的方式。随着管道运营时间的延长,管道老化问题日益突出,管道安全运行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外管道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管道投入运行的早期和后期是事故的高发期,特别是后期,管道因腐蚀破坏而造成的穿孔泄漏事故时有发生,管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随着管道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急剧增加的。在我国,多数管道都已有20多年,已到了事故的高发期[1],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目前.对于管道的检测较为普遍的观点是采用智能检测器对管道实施内检测。 1 内检测的作用 如果能够对管道实施内检测,就能够准确地把握管道内部状况,并根据适当的优选原则,对一些严重缺陷或潜在问题进行及时维修,就可以避免管道事故发生,同时也能够大大延长管道寿命。 管道内检测技术是通过装有无损检测设备及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系统的智能清管器在管道中运行,完成对管体的逐级扫描,达到对缺陷大小、位置的检测目的[2]。 管道内检测技术可以在保证管道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定量检测出管道存在的缺陷。该技术的应用为管道事故的预防和合理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证管道尤其是长输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使用管道内检测技术有较多的优点:一是有计划地进行管道内检测,不仅能识别潜在的管道缺陷,而且能够分辨出缺陷的大小和类型以便能早期维护, 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防火,并且随着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其产品的质量、性能日趋完善进步,价格也已被大部分建设投资方所能接受,因此提高主动防火系统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实现主、被动防火系统的相互协调和有机互补,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 3.3 完善规范新型建筑结构材料 及时更新、完善、规范对新型建筑结构材料、装修材料防火安全性能和新型建筑防火灭火产品的指导性标准。现行建筑防火技术体系对以钢筋混凝土,加气、轻质混凝土,普通砖为材料的各类建筑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已做出了系统详细的指导。但对于以钢材为主的各类新建筑结构形式的防火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各类新型的建筑内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或防火措施,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从而给设计、消防部门带来了困难,也限制了新型建筑结构装修材料的应用,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现行防火技术标准在体系和自我更新完善方面的欠缺。 笔者认为,对各类新型建筑结构、装修材料及建筑防火灭火产品的指导性标准应独立于建筑防火技术标准,其更新完善的周期也应小于相应的建筑防火技术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和应用,反过来才能推动建筑防火技术体系的进一步更新与完善。 作者简介 陈长红,女,汉族,1974年7月出生,山东高唐县人,日照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工程师,主要从事建审、监督检查工作。 李峰,男,1976年出生,山东五莲县人,日照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工程师,主要从事建审工作。 (收稿日期:20060316) 46 工业安全与环保 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6年第32卷第8期 August2006

长输管道类检测艺

长输管道类检测艺

————————————————————————————————作者:————————————————————————————————日期:

编号:无损检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京金鑫检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年月

目录 1、主题内容 2、检测项目及数量 3、检测准备及质量控制 4、检测工艺 5、检测实施 6、射线防护安全管理 7、检测资料 附件: (一)球罐无损检测人员一览表(二)球罐无损检测设备一览表

一、主题内容: 1.1本工艺规定了长输管道类工程无损检测的基本要求。 1.2本工艺编制依据: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射线检测工艺规程》、《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渗透检测工艺规程》 1.3工程概况: 二、检测项目、数量及工艺准备: 三、现场安全管理 3.1 项目经理和责任工程师要高度重视检测现场的安全工作,要以身作则,学习贯彻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在进入现场前,必须对现场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向检测人员详细介绍现场情况,使检测人员检测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按照部署,有步骤地进入检测现场。 3.2 检测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进入现场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不准喝酒,不准打闹,做到安全检测。 3.3 注意用电安全。 四、射线安全管理规定

4.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过防护培训,并取得环保部门颁发的《放射性工作人员》培训证,操作前应佩带好个人计量牌。 4.2 注意用电安全。 4.3 射线检测前,必须先与甲方取得联系,通知射线探伤时间。 4.4 每次检测前,必须划定警戒区域,悬挂警告标志(夜间挂红灯、出入路口设置明显的警戒标志)。 4.5 确认警戒区内无其他人员后才可开机作业。 4.6 操作人员应尽量利用现场建筑物屏蔽射线,使所受的辐射剂量尽可能达到最小。 五、设备、器材和人员配备 5.1设备、器材配备 射线机(或管道爬行器)、移动式发电机、超声波探伤仪、磁粉探伤仪、工业用X光胶片、显定影药品、电脑、合格套装渗透剂、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伤耦合剂、磁膏、射线探伤用观片灯、暗室设备、射线检测警示标志、底片密度计、超声波探伤试块、磁粉探伤灵敏度试片、渗透探伤灵敏度试片及射线探伤辅助物品(铅字、透度计等)等。 5.2人员配备 检测责任师(至少项目中每项检测项目有一人,可兼项)、项目负责人、检测责任人(至少项目中每项检测项目有一人,可兼项)、操作(辅助)人员等。 六、射线检测 6.1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程钢制管道对接焊缝射线检测。

油气长输管道定期检验细则

油气长输管道定期检验 细则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油气长输管道定期检验细则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压力管道的安全监察,规范在用油气长输管道检验工作,确保在用油气长输管道处于安全可靠的受控状态,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范围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压力管道安装单位资格认可实施细则》所规定的GA类陆上原油、成品油、液态液化石油气(LPG)、天然气、以及其他气态或液态介质等油气长输管道(含集输管道)的定期检验(包括一般性检查和专业性检验)。本细则不适用于输油(气)首站、中间站、末站等站场内的管线和设施,站场内外一般以电绝缘装置为分界线。 第三条(基于风险的定期检验)油气长输管道使用单位在开展定期检验检测时,应当充分采用完整性管理理念中的完整性检验检测评价技术,开展基于风险的检验检测。已开展专业性检验与完整性评价的管道,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专业机构为管道企业开展的完整性管理提供技术咨询。

第四条(高后果区管线)在开展基于风险的完整性检验检测时,应由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专业机构确定管道的高后果区。高后果区的确定原则符合SY6621或单独用一个附录如下: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的确定原则: (一)商业航运水道; (二)至少达到50000人口的城市化地区,人口密度至少400人/Km2; (三)城市、城镇、乡村和其它居民及商业区等人口密集地区; (四)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军事设施等地区。 输气管道高后果区的确定原则: (一)三类地区; (二)四类地区; (三)一类、二类地区内,管线潜在影响半径超过200m,并且影响区域内居民户数不小于20户;

钢质管道内检测技术规范

钢质管道内检测技术规范 (SY/T 6597-2004)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施管道几何变形检测和金属损失检测的技术要求。对施工准备、施工程序控制、检测报告内容和验收方法作出可规定。适用于陆上输送介质和液体的钢质管道内检测。 2、检测管道应具备的条件 )球筒:收发球筒的设计尺寸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还应满足的条件见下表。1 收发球筒示意图 收发球筒应具备的条件 S lll1 2 3 项目 2 m m m m 发球筒应满足的条件?1.5l×l 0.5,1 ?l ?l 收球筒应满足的条件?1.5l×l 0.5,l ?l ?l 注1:S指检测器操作场地的面积,以长×宽表示。 注2:l指注(回)介质口距盲板的距离。 1 注3:l指注(回)介质口距大小头的距离。 2 注4:l指大小头距阀门的距离。 3 注5:l指检测器的长度。 2)三通:大于30,管道正常外径的三通应设置档条或挡板。套管三通开孔区域轴向长度应不大于管道外径。两相邻三通(开孔直径大于30,管道正常外径的三通)中心间距应大于管道外径的2.5倍。

3)弯头:管道弯头的曲率半径应满足相应规格检测器的通过性能指标R=5D。两相邻弯N头间的直管段长度应大于管道外径。弯头上存在的变形不应超过相应规格检测器的通过性能指标。 3)斜接:管道如果有斜接,其斜接角度不应超过相应规格检测器的通过性能指标。 4)直管道道变形:管道检测时,直管道变形量不应超过相应规格检测器的通过性能指标。 5)桩、标志桩、测试状:管道沿线的里程桩、标志桩、测试状宜齐备。 6)运行压力:检测器运行期间,输气管道应建立大于0.3MPa的背压。 3、检测施工准备:管道调查;管道及附属设施改造;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资质;设备准备;踏线选点(使用地面标记器作为设标工具,选择设标点位置,设标间距宜不大于 2km)。 4、测前清管 1)常规清管:首先使用通过能力不低于业主日常维护所使用的清管器进行至少一次常 规清管。 2)测径清管:适用带测径板的常规清管器进行至少一次清管。测径板的直径宜为正常管道最小内径的95,。若测径板发生损伤,应及时分析损伤原因。若通过分析确定损伤是由管道变形造成的,应确定变形位置(若无法定位变形点的准确位置,应实施管道几何变形检测)。 )特殊清管:测径清管后,施工方应根据测径清管的结果和输送介质的特点选择合适3 的特殊机械清管器进行清管。清管器应装有跟踪仪器。检测前宜c采用磁力清管器清除管内的铁磁性杂质。 4)管道清管作业规程(SY/T 5922)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一、概述 1 SY/T4109-2005 编制背景和简要经过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的发展,管道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管道工程施工技术,特别是管道焊接技术的发展,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确保工程质量,进一步完善无损检测标准,根据原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关于下达2001 年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行业标准、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国石化政发(2000)410 号)文件要求,由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盘锦北方无损检测公司负责对SY4056-93《石油天然气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SY4065-93《石油天然气管道对接焊缝超 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SY/T 0444-98 《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磁粉检测技术标准》及SY/T 0443-98 《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渗透检测技术标准》进行了整合修订,修订后标准名称为《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编制人员遵照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全面总结和吸纳多年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经验和技术,充分考虑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工程施工实际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参照采用国外有关先进标准,并多次以发函或会议形式征求相关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送审稿,于2004 年12 月在海南三亚通过了由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施工分标委组织的标准审查会的审查。 2 SY/T4109-2005 修订的指导思想 (1)目前石油天然气管道(含集输管道及其站场),特别是油气长输管道正向着大口径、大壁厚、高 钢级及高压力方向发展,而与之相配套的先进的焊接和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也在广泛采用。作为无损检测标准,必须适应和满足这种变化。另外,管道施工建设不仅要占领国内市场,而且还要走向世界。因此,与国外标准接轨也是本次标准修订应考虑的的一个重要因素。 (2)在检测工艺方面,应总结我国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国内外长输管道施工检测的成功经验,积极吸纳国内外相关标准的长处来修订。修改后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3)验收标准部分应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油气管道,特别是长输管道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和确保工程质量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参照国外先进标准来修订。 3 与原标准相比,SY/T4109-2005 检测技术部分的特点(1)射线检测部分 ①本标准增加了下列内容: a明确了本标准不仅适用于长输、集输管道的X、丫射线检测,也适用于其站场的检测,特别引进了 Se75 丫射线的检测技术。明确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业和公用压力管道环焊缝的检测,也不适用于油气管道制管焊缝的检测。 b明确了本标准照相技术等级相当于GB3323-1987的AB级。 c针对长输管道采用低合金高强钢的特点,纳入了K值的概念,重视对横向缺欠的检出。对于公称直 径小于250 mm管道环缝双壁单影透照时,K值和一次透照长度给予适当放宽。 d 引入了新的辐射防护标准,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并设置防护标志,严格规定检测人员及公众的安全防护。 e 明确了射线源和能量控制。 f明确了曝光量推荐值与焦距的关系及丫射线最短曝光时间的控制。 g 明确了像质计放于胶片侧应提高一个像质指数。 ②简化完善了原标准的相关条款: a适用管壁厚度由2 m?30 m修改为2 m?50 m。 b更新了胶片的分类方法,对于丫射线检测,由于能量偏高,工件对比度低,选用T2或T3胶片。用提 高胶片对比度的方法弥补工件对比度的不足。 c将原标准双壁双影透照的界限由原来的①114 m改为①89 m,这与GB3323-1987和API std 1104 相一致,并明确了小径管检测的要点。 d 根据长输管道检测的类型,完善了底片上的标记。 e为便于爬行器的检测,参照EN1435-1997 ,只要满足底片质量和灵敏度要求,几何不清晰度可适当 放宽,焦点到工件表面的距离L1 可减少规定值的50%。 f 简化了缺欠深度的测定方法,取消沟槽式测深计,用缺欠黑度与较薄侧母材黑度比较来确定。 g 改变透照厚度T A 的计算方法。 h底片的黑度范围:X射线1.2?3.5改为1.5?4.0 ; 丫射线1.5?3.5改为1.8?4.0 ;有利于发现缺欠。 i 充实完善了射线检测报告的内容。 ( 2 )超声波检测部分 超声波检测管壁厚度由原来5伽?30伽修改为5伽?50伽,管径增至1400伽;超声检测技术部分参 1

长输管道智能内检测管理规定

通用业务制度-实施类

1 基本要求 1.1 目的 为了规范长输管道在线智能内检测及其数据的管理,以及操作程序、基本要求、安全操作与预防风险程序,确保管道本体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所属管道在线智能内检测的管理。 1.3 管理目标 规范智能内检测操作与管理,确定内检测管理的技术需求、检测条件、检测器选择、检测指标、检测周期、内检测操作运行、数据报告提交等要求,通过检测掌握管道本体状况和及时发现缺陷,进行有效的修复,保证管道承压能力,实施管道本体安全的目标。 1.4 术语 1.4.1 管道智能内检测 借助于流体压差使检测器在管道内运动,实时采集并记录管道信息的检测器所完成的检测,检测出管道缺陷(内外壁腐蚀、损伤、变形、裂纹等)、管道中心线位置和管道结构特征(管节与壁厚、焊缝、三通、弯头等)的方法。 1.4.2 几何变形检测 以检测管道的几何变形情况为目的所实施的管道内检测。 1.4.3 漏磁腐蚀检测 以检测管壁腐蚀、机械损伤等金属损失为目的所实施的管道内检测。

2 职责 2.1 管道管理部 2.1.2 负责公司管道在线内检测的制度、标准的制定,确定管道检测频率。 2.1.2 负责对各单位在线内检测方案和计划的审核,对实施情况进行协调、指导、检查,提供技术支持及专业培训。 2.1.3 负责对公司所属管道在线内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管理。 2.1.4 负责对公司所属管道内检测缺陷评价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并对缺陷修复计划、控制措施进行审核和实施监督。 2.2 生产运行部 2.2.1 负责对公司所属管道在线内检测过程中气量调度方案的审批。 2.2.2 对管道在线内检测需要调压调量等提供工艺操作及其他相关技术支持。 2.3 管道管理公司 2.2.1 负责所辖管道内检测计划制定。 2.2.2 负责所辖管道内检测具体检测方案的制定并负责实施。 2.2.3 负责所辖管道内检测气量调度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2.2.4 负责所辖管道内检测过程的全面管理。 2.2.5 负责现场开挖结果的确认和内检测项目的验收工作。 2.2.6 负责所辖管道内检测数据的分析统计和数据管理。 2.2.7 负责所辖管道内检测缺陷的评价、监测和修复。 3 周期与计划

红外热像仪用于管道检测

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管道检测 管道是生产的重要设备,利用热像仪检测管道堵塞、减薄、腐蚀、渗漏等故障 ,从而避免 对环境及人员造成伤害;也可以使用热像仪对管道的保温进行检测 和评估,从而减少能耗, 达到节 能效果。 红外热像仪在检测管道中的应用 对管道进行温度检测一般有以下应用: 1管道堵塞,由于堵塞部位和其他部位热容量不同 导致温差,这些温差传递到管线外壳,就可以使用红外热像仪在管 道外部拍摄到故障。2管 道内壁受磨损或是腐蚀导致减薄, 其温度会比正常部位温度偏高, 从而可以检测出故障。3 管道由于局部温度波动较大导致材料热疲劳造成裂纹、 泄漏,故障处会渗漏管道内介质, 如 果管道内介质为低温介 质(如氨气)或是高温介质时,管道渗漏介质与管道外壁温差不同, 可使用红外热像仪拍摄到故障。 4管道保温脱落,其脱落处温度偏大,可在热像图中清晰 显示。热像仪还可检测出管道温度, 作为保温是否达到规定 效果的判断依据。5换热器炉 管堵塞或是内漏,导致换热效率降低,影响正常生产和造成能源浪费, 可以使用热像仪检查 出故障。6加热炉或是反应器炉管在高温高压和腐蚀性强的环境下工作,会造成热斑、龟 裂、渗碳、氧化、热裂、减薄等,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利用 谱盟光电红外热像仪通过窥视 孔对炉内炉管测试,可得到故障的热图像,为维修炉管的实施方案提 供依据。 典型客户: 石化行业:衢州巨化、独山子石化、扬子石化-巴斯夫等 制药行业:强生制药等 冶金行业:武汉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 红外热像仪的优点 1管线的积炭、减薄、裂纹;换热器、反应器等设备炉管内漏、堵塞等故障往往肉眼无法发 现,热像仪可以检测出细微 的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可迅速判断出故障。 2 FLIR 已申请专利的画中画及 MSX 多波段动态成像技术除了拍摄红外图像外, 还同时捕获一幅数字 照片,将其融合在一起,有助于识别和定位故障,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的修复故障。 3 谱盟光电FLIR T400系列热像仪配备了功能强大的软件, 用于存储和分析热图像并生成专业 报告。通过该软件,可以对存储在从 热像仪下载的图像中发射率、反射温度补偿以及调色 管熾与支按岸按处有 保

管道压力试验规范

管道压力试验规范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 GB/T20801.5-2006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 Pressure piping code-Industrial piping-Part 5:Inspection and testing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检查要求 4.1 一般规定 4.2 超标缺陷的处理 4.3 累进检查 5 检查方法 5.1 一般规定 5.2 目视检查 5.3 无损检测 5.4 制作过程中的检查 5.5 硬度检查

6 检查范围 6.1 检查等级 6.2 目视检查 6.3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 6.4 硬度检查 7 检查工艺 8 合格证和记录 9 试验 9.1 压力试验 9.2 泄漏试验 9.3 真空度试验 10 记录 前言 本标准对应于ISO15649:2001《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管道》,与ISO15649:2001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GB/T20801《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材料; ——第3部分:设计和计算; ——第4部分:制作与安装; ——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 ——第6部分:安全防护。

本部分为GB/T20801的第5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压力管道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62/SC 3)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全国化工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上海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汤晓英、应道宴、高继轩、修长征、汪镇安、叶文邦、寿比南、王为国、黄正林、周家祥、唐永进、张宝江、于浦义、刘金山。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GB/T20801.1范围内压力管道的检验、检查和试验的基本安全要求。本部分未规定的其他检验、检查和试验要求应符合本标准其他部分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080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0801.1-2006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

天然气长输管道施工方案

鄂东煤层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然气 管道改线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目录:(一)工程基本概况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2.1工程说明 2.2主要工程量 3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机构 3.2具体人员安排 3.3职责与权限 3.4施工任务划分 3.5 工程项目划分 3.6 施工进度计划 3.7资金需用计划 3.8 主要施工机械、器具投入 3.9劳动力投入计划安排表 (二)管线敷设焊接 1.施工准备 2.施工程序 3.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措施 3.1.测量放线 3.2管道拉运摆放 3.3管道组对

. 3.4管道焊接 3.5管线补口、补伤 3.6管线下沟回填 3.7管道吹扫、试压措施 3.8施工资料的管理 4.焊接通病原因及防治 5.质量保证措施 (三)安全文明施工

(一)工程基本概况 1.编制依据 1.1*****给*****关于工程的施工图。依据我公司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机械设备装备情况。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1.2施工执行的技术标准。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 《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2008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GB/T4054-200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 《石油天然气金属管道焊接工艺评定》SY/T0452-2002 《钢质管道焊接及验收》SY/T0453-2006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 2.工程概况 2.1工程说明 工程概况 本工程供气管道径Φ159*6,设计压力6.3MPa。起点位于的终点,线路全长约0km。 3.施工部署 3.1施工组织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行业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行业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 文章主题标签:天然气管道检测管道检测长输管道测量管道本体检测技术非开挖检测技术 转载: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白世武 油气长输管道作为一种输送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和化工等行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部分管道在设计、制造、安装及运行管理中的问题逐渐暴露,致使管道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工业生产构成威胁。同时,未来二十年,我国将进入埋地管道建设和发展的高峰期。如何发现管道缺陷,提高检测水平,在埋地管道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等不同阶段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十分重要。 1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及特点 埋地管道元件 压力管道由各种元件安装而成,包括管子、管道、法兰、阀门、膨胀节、波纹管、密封元件及特种元件,材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钢管 埋地管道用管材包括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无缝钢管采用液浸法或接触法超声波检测,主要发现纵向缺陷。液浸法使用线聚焦或点聚焦滩头,接触法使用与钢管表面吻合良好的斜探头或聚焦斜探头。所有类型的金属管材都可采用涡流方法来检测它们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焊接管又分螺旋和直缝焊接钢管,焊缝采用100%射线检测,通常采用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技术。 锻制管件 锻制管件主要包括法兰、三通、变径管、管道承插座、滩头、弯管和封头等,其制造应符合GB/T19326-2003等标准的有关规定。通常采用超声波方法来检测锻件中的危害性冶金缺陷。一般采用纵波直探头对加工过程中的实心锻件进行检测,采用横波斜探头对内外径之比<80%的环形或筒形锻件进行周向检测。 钢棒材 钢棒材主要用于锻件和螺栓的制造。对于直径>50mm的钢螺栓件,需要采用超声来检测螺栓杆内存在的冶金缺陷。超声检测采用单晶或双晶直探头的纵波检测方法。 非金属附件 管道附件的非金属镶装件、填料和密封垫应根据管道输送的介质,进行相应的介质耐腐蚀性和耐温等检测。 1.2埋地管道安装过程 管道安装过程中的焊接施工是管道建设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随着目前油气输送管道纲级、口径、壁厚和输送压力的增高,管道焊接施工难度加大,对管道对接环焊缝的无损检测技术要求也更严格。通常执行的行业标准是SY/T 4109—2005和SY/T0327—2003,是按照管线工作压力、通过的区段或环境,要求采用一定比例的超声波检测和X射线检测。对于穿越地段,要求对接环焊缝必须进行100%超声波检测和X射线检测。目前对管道自动焊主要采用相控阵或多通道超声波检测。 在线埋地管道 对在线埋地管道进行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价管道本体的结构完整性,检测内容包括位置走向勘测、腐蚀评价、泄漏检测和缺陷检测技术四大方面。根据其特点,检测技术又可分为内检测和外检测两大类。内检测技术主要采用管道内部爬行器和智能管道机器人;外检测技术根据是否需要与管体直接接触,分为开挖检测和非开挖检测技术。 非开挖检测技术

油气管道内检测的类型及现状

油气管道内检测的类型及现状 管道发生腐蚀后,主要表现为管壁减薄、蚀损斑、腐蚀点坑、应力腐蚀裂纹等。管道内检测就是应用各种检测技术真实地检测和记录包括管道的基本尺寸(壁厚及管径)、管线直度、管道内外腐蚀状况(腐蚀区大小、形状、深度及发生部位)、焊缝缺陷以及裂纹等情况。目前,国内外在油气管线内腐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多种检测技术,其中部分技术已被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技术包括:漏磁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基于光学原理的无损检测技术。 1漏磁检测技术 漏磁检测技术是建立在如钢管、钢棒等铁磁性材料的高磁导率这一特性上的。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钢管中因腐蚀而产生缺陷处的磁导率远小于钢管的磁导率;钢管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被磁化,当钢管中无缺陷时,磁力线绝大部分通过钢管,此时磁力线均匀分布;当钢管内部有缺陷时,磁力线发生弯曲,并且有一部分磁力线泄漏出钢管表面,检测被磁化钢管表面逸出的漏磁通,就可判断缺陷是否存在,通过分析磁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即可得到缺陷的有关信息。 图1漏磁检测原理 该方法以其在线检测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等独特优点而满足管道运营中的连续性、快速性和在线检测的要求,使得漏磁检测成为到目前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磁粉检测方法,在油田管道检测中使用极为广泛。此外与常规的磁粉检测相比,漏磁检测具有量化检测结果、高可靠性、高效、低污染等特点。 2超声波检测仪 超声波检测是用灵敏的仪器接收和处理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通过对声发射源特征参数的分析和研究,推断出材料或结构内部活动缺陷的位置、状态变化程度和发展趋势。其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图2超声波裂纹检测原理 该方法是利用超声波的脉冲反射原理来测量管壁腐蚀后的厚度,检测时将探头垂直向管道内壁发射超声脉冲,探头首先接受到由管壁内表面的反射脉冲,然后超声探头又会接受到来自管壁外表面的反射脉冲,这两个反射脉冲之间的间距反映了管壁的厚度。 超声检测是管道腐蚀缺陷深度和位置的直接检测方法,测量精度高,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数据简单,缺陷定位准确且无需校验,检测数据非常适合用于管道最大允许输送压力的计算,为检测后确定管道的使用期限和维修方案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适用于大直径、厚管壁管道的检测;能够准确检测出管道的应力腐蚀破裂和管壁内的缺陷如夹杂等。因此超声检测技术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使用频度最高且发展最快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但在实际现场应用中,超声检测会遇到一些问题:检测过程中,探头与管壁间需有连续的耦合剂,也需要声波的传播介质,如油或水等;超声波在空气中衰减很快,在气体管道上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对薄壁管道环缝缺陷的检测有一定难度。最近,德国ROSEN公司研发出了一种使用电磁声波传感检测技术(EMAT)的新型高分辨率超声波检测器,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和精确地检测裂纹的新方法。研究人员从实验室获得的大量数据,证明了EMAT探测管道应力腐蚀开裂和其他结构缺陷的可行性,这一新型检测器已经通过了工业试验,可以判断SCC、涂层剥落、其他裂纹缺陷、异常沟槽、人为缺陷等。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借助电子声波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的压电传感器,使超声波能在一种弹性导电介质中得到激励,不需要机械接触或液体耦合,适用于天然气管道的超声裂纹检测器。 3涡流检测技术 涡流检测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的电磁无损探伤方法。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涡流式检测器的两个初级线圈内通以微弱的电流,使钢管表面因电磁感应而产生涡流,用次级线圈进行检测。若管壁没有缺陷,每个初级线圈上的磁通量均与次级线圈上的磁通量相等;由于反相连接,次级线圈上不产生电压。若被测管道表面存在缺陷,磁通发生紊乱,磁力线扭曲,使次级线圈的磁通失去平衡而产生电压。通过对该电压的分析,获取被测管道的表面缺陷和腐蚀情况。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涡流检测具有可达性强、应

常用的几种管道检测方法

常用的几种管道检测方法 管道运输是石油、天然气运输采用的主要方式。目前,在我国近70%的原油、100%的天然气是通过管道来进行运输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已超过了2万公里,正在兴建和拟建的管道也有近万公里、油田集输管网、炼厂、城市管网累计达数十万公里。由于输送管线穿越地域广阔,服役环境复杂,位置隐蔽,一旦发生失效破坏,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人身伤亡等灾难性事故,对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据统计,我国现有的长距离油气输送管线中已有70%进入了事故多发期,每年因为管线老化造成的管道事故十分频繁,存在着极大的潜在危险。为了解决管道安全生产的问题,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管内检测设备的研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这项技术已日渐成熟,被国内外广泛采用的管道内检测技术有超声波检测法和漏磁检测法两种类型。这两种检测设备都可以在管道输送介质的驱动下,在线检测出管道上存在的各种缺陷,为管道事故的预防及管道的合理维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匀速传播且可在金属表面发生部分反射的特性,进行管道探伤检测的。检测器在管内运行时由检测器探头发射的超声波分别在管道内外表面反射后被检测器探头接收。检测器的数据处理单元便可通过计算探头接收到的两组反射波的时间差乘以超声波传播的速度,得出管道的实际壁厚。由于超声波的传导必须依靠液体介质,且容易被蜡吸收,所以超声波检测器不适合在气管线和含蜡很高的油管线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漏磁式管道腐蚀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自身携带的磁铁,在管壁全圆周上产生一个纵向磁回路场。如果管壁没有缺陷,则磁力线囿于管壁之内,均匀分布。如果管内壁或外壁有缺陷,则磁通路变窄,磁力线发生变形,部分磁

公用管道全面检验规则讲解学习

公用管道全面检验细则 1目的 为了保证公用管道的定期检验质量,规范公用管道检验工作,确保在公用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障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检验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2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所规定的公用管道(以下简称管道)的全面检验。 3检验依据 3.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 3.2《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 3.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3.4《城镇燃气输配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3.5《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TSG D7004-2010。 3.6城镇燃气管道和热力管道的相关设计、制造、安装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4管道检验检测人员职责 (1)努力学习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熟悉检验、检测方法、项目、程序与重点,对自己的检验检测工作质量负责。 (2)在所长领导下受室主任直接指挥,对他们负责并报告工作情况。在技术质量方面,检验检测人员在相应的检验责任工程师指导下工作,对自己的检验检测工作和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证书负责。 (3)听从组织安排,积极进行检验、检测工作。按照计划任务,负责做好检前准备、情况了解、方案编制,独立或与他人配合实施检验检测、分析整理与现场记录,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或监督检验证书,结算检验收费明细单,并按规定程序及时流转传递。对违反政策、法规的检验检测任务有权拒绝执行,并向上级反映。 (4)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自觉遵守职工行为规范,做到不漏检、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