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

猪瘟(swine fever)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188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死亡率可以达到80%~90%,往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形态

猪瘟病毒粒子直径为34~50nm,有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内部核心直径约30nm,病毒粒子略呈圆形,具有脂蛋白囊膜,病毒粒子表面有脆弱的纤突结构。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除菌滤器。

2、理化特性

猪瘟病毒不耐热,56℃下60分钟即可被灭活,60℃10分钟就会丧失感染力。猪瘟病毒在pH5~10之间比较稳定,低于pH3时病毒滴度下降较快。

猪瘟病毒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敏感,迅速丧失感染性,对胰酶有中度敏感性。二甲基亚砜(DMSO)对病毒中的脂质和脂蛋白有稳定作用,1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病毒对反复冻融一定的耐受性。

3、抗原性

大多数资料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国外发现了一些猪瘟的血清学变变种,不易被猪瘟特异性抗体所中和,但至今未确定其稳定的抗原型。

目前分离到了许多慢性猪瘟变异株和低毒力毒株,这些毒株通常免疫原性很差,不能产生明显的血清中和抗体,在用强毒攻击时,往

往呈现厌食和高热等症状,但很少死亡。弱毒疫苗株可以完全保护猪不受这些变异株的感染。

猪瘟病毒和牛粘膜-腹泻病毒(BVDV)具有公共的可溶性抗原,实验证明二者有交叉血清学反应,猪感染BVDV后可以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猪瘟强毒的攻击,有学者认为BVDV是猪瘟病毒的一个特殊的血清学变种,对猪已经减毒,但充分适应于牛和绵羊。

4、培养特性

猪瘟病毒能够在猪肾细胞、猪睾丸细胞、犊牛睾丸细胞和其他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病毒成分在胞浆内合成和装配后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培养物中病毒的传播呈三种方式:一是被感染细胞释放病毒通过培养液感染新的易感细胞,二是被感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病毒传染给子代细胞,三是通过细胞间桥在细胞之间传播病毒。

许多研究者试用不同种类的细胞,主要是猪源细胞在体外增殖病毒,证明骨髓、睾丸、肺、脾、肾细胞及白细胞均能增殖病毒,经过鸡胚传代的猪瘟病毒可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生长。猪瘟兔化弱毒株可以在犊牛睾丸细胞和羔羊肾细胞内增殖。感染性最强的是PK-15、PK-2a、ST等几株猪肾和猪睾丸传代细胞系。新合成的病毒大多吸附或结合于细胞之上,仅有约1%的病毒存在于培养液之中。

我国中监所专家周泰冲等人通过将石门系猪瘟强毒在兔体内连续传几百代后培育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株,国际上称为中国C株,用于疫苗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欧洲一些国家利用该弱毒疫苗株扑灭了本国的猪瘟。

5、病原性

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对猪瘟均易感,幼龄的猪最敏感。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8天,最初的症状是精神沉郁和食欲丧失,体温升高到41~42℃,高温持续到濒死前(此时体温常降至正常体温以下)。多数病猪呈现明显的四肢无力、运动失调,常见结膜炎。常先便秘后下痢,腹部皮肤、耳部、鼻镜常出现红色或紫色的出血斑,甚至有皮肤坏死区。病猪呼吸困难,支气管炎和咳嗽也是常见症状。某些毒株有嗜神经性倾向,病猪呈现脑脊髓膜炎的神经症状。病程为5-16天,最急性型病猪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以达到90%以上。慢性病例常拖延至1个月以上,死亡率较低。

猪瘟病毒主要是易感猪吞入污染物经由口腔和咽部组织侵入宿主体内,病毒最初在扁桃体和咽部淋巴结内增殖,随后发生病毒血症,并在白细胞内随血流或淋巴流而散播至全身。实验感染时,病毒接种后3天后出现在血液中,6-8天达到最高峰。

猪瘟病毒对中胚层组织特别是造血和血管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这些组织的损害是淋巴结肿大和广泛性全身出血的主要原因,猪瘟病毒能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急性型猪瘟突出的病理变化是小血管变性,导致肾、膀胱、皮肤、淋巴结出血,脾包膜下、皮肤及消化道粘膜经常出现梗塞,并有明显的淋巴组织坏死,消化道内的淋巴组织坏死经常发生继发感染。

人工感染实验可使犊牛、绵羊、山羊、鹿发生无症状感染,家兔感染后出现暂时性发热。

6、诊断

猪瘟的典型症状是回盲瓣纽扣样坏死。

目前大多数病猪并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且多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成年猪大多表现为轻症疾病或完全无症状,只有仔猪和乳猪发病,出生仔猪没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很难根据病变做出诊断。

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确诊必须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或作抗体测定。

7、疫苗

国际上公然的没有残余毒力的疫苗有:中国C株兔化弱毒,日本GPE细胞弱毒疫苗,法国培育的Thiveosal冷变异弱毒疫苗。

(1)中国C株兔化弱毒的特点:

①已经由一株感染猪的强毒(石门系)变异为感染兔的病毒,感染兔产生典型热反应,并能被猪瘟免疫血清所中和,由感染兔采取病毒含量最高的脾、淋巴结做种毒制备疫苗。

②兔化弱毒接种各品种的猪都安全,不保毒、不排毒,特别是对孕猪、胎猪、乳猪都无残余毒力,且不能通过胎盘屏障诱发仔猪慢性猪瘟,连续回归易感猪毒力不反强。

③免疫力坚强,免疫猪可以抵抗所有品系的强毒攻击,产生免疫快而持久,可用于疫区做紧急接种。

(2)兔化弱毒疫苗的种类

①乳兔组织苗

②家兔脾淋组织疫苗

③牛体反应疫苗

④犊牛睾丸细胞苗

⑤传代ST细胞苗

7、免疫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就广泛应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免疫,取得了控制猪瘟的效果,但注苗的地区仍时有猪瘟发生,尤其是非典型性猪瘟较多,并且出现了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带毒,感染胎儿,引起死胎、弱胎和先天性震颤)。持续感染与胎盘感染密切相关,妊娠母猪的隐性感染可导致胎猪的胎盘感染,这些猪可长期带毒、排毒,并具有免疫耐受性。

猪瘟的免疫非常复杂,常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母源抗体的干扰。初乳抗体可在仔猪体内存在持续7周以上。母源抗体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的仔猪产生主动免疫应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接种时母源抗体滴度越高抑制就越明显,增大免疫剂量或进行二次免疫可以减少这种抑制。

实际应用时常采取超前免疫和超量免疫的方法,即仔猪出生后不哺乳马上进行免疫,免疫后4小时以上在进行哺乳,采用0-35-70日龄3次免疫或者20-60日龄2次免疫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彻底消灭猪瘟需要采用疫苗免疫和淘汰隐性感染猪只的方法相结合,达到此目标任重道远。

X医院冠状病毒应急预案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预案 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①、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②、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名单附后)。 ③、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时,同时对突发事件情况的处理措施和现状进行简要汇报。 ④、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⑤、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2、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诿,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3、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①、认真进行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进行全院动员,请专家对新

型冠状病毒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②、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③、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成立发热门诊,并对传染病病人和重点可疑病人进行疫情上报。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④、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⑤、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加大污水的消毒剂量。 ⑥、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每天喷雾器进行空气消毒,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接触每一病人后都要洗手更换手套。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进行严密消毒。 ⑦、保护易感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对重点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除发放预防用药外,还要配发隔离衣、防护口罩、防护眼镜等物品。

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猪瘟综合防控措施 作者:李雪艳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9年第09期 一、加强免疫是预防猪瘟的有效措施 首先,应选用适宜的疫苗进行有效免疫注射,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目前,采用的疫苗有中国的兔化弱毒、脾淋苗,牛(羊)睪丸细胞苗.兔化弱毒克隆株苗及日本的细胞弱毒苗,免疫效果均较好。 (-)免疫程序 猪瘟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场及本地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常用程序有:仔猪岀生后吮初乳前接种疫苗,注苗后2 h吃初乳,40日龄再免疫1次。 1?非疫区。免疫母猪所产仔猪30~40d免疫,留作种用的再免疫1次。未免疫母猪所生仔猪20~25d免疫,以后半年免疫1次。 2?疫区。仔猪出生后吮初乳前首免,40d二免,以后1年免疫1次。1年以上无可疑疫情安全地区,35-60 H龄首免,以后1年免疫1次,其中,疫点、受威胁区20-25 B龄首免,60日龄二免。 目前,已确定猪瘟母源抗体主要是经初乳传递,为此,在吃初乳前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可避免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而达到较好的防疫效果。可考虑推广应用,但本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难度,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吃初乳的时间,否则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免疫剂量 猪瘟免疫剂量正在被加大,有的养猪场兽医人员认为用苗剂量越大其保护性越好,据目前生产疫苗厂家提供的产品监测情况,认为加大在1~4倍范围即可。断奶之前仔猪4头份,断奶后仔猪2~3头份,大猪2头份。由于猪瘟疫苗的剂量要求,特别建议在猪瘟疫区,尽可能使用单苗,而不用三联苗,以免由于疫苗剂量不够,造成非典型、甚至典型猪瘟流行。 (三)驻马店市实际情况 驻马店市因偶有散发性猪肺疫病猪发生,就驻马店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每年春秋两季大面免疫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及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苗.再结合适时补针、仔猪窝边注射(母猪所产仔猪25 ~ 30日龄用猪瘟单苗2头份进行首免,50 ~ 60日龄用猪瘟兔化弱毒及多杀性巴

XXX医院冠状病毒应急预案.doc

XXX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预案 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①、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医疗组: 组长: 成员: 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②、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时,同时对突发事件情况的处理措施和现状进行简要汇报。 ③、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④、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体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2、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诿,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3、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①、认真进行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进行全院动员,请专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②、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③、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成立发热门诊,并对传染病病人和重点可疑病人进行疫情上报。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④、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⑤、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加大污水的消毒剂量。 ⑥、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每天喷雾器进行空气消毒,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接触每一病人后都要洗手更换手套。对隔离

幼儿园大班抗冠状病毒教案

幼儿园大班抗冠状病毒教案1 活动背景:开学了,受寒假里突然闯入生活中的小家伙影响,我们度过了漫长而又特别的假期,这个小家伙叫做新型冠状病毒。 活动目标: 1.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名称、形状、危害。 2.熟练说出预防病毒的方法和会按照洗手七步法洗手。 3.有安全自护的常识和讲究个人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名称、形状、危害,了解预防病毒的常识方法。 2.活动难点:熟练说出预防病毒的方法和会按照洗手七步法洗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并初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在疫情的影响下延迟开学,居家隔离。 2.物质准备:PPT、口罩、洗手液活动过程: 1.导入(问题导入)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年为什么开学这么晚呀?它的名字叫什么?幼儿:因为今年寒假期间出现了一种特别可怕的病情,传染速度非常快,减少接触可以防止病毒扩散,我们就延迟开学了。这个病毒的名字叫做新型冠状病毒。 2.认识新型冠状病毒。( 1)名称由来(形状)教师:新型冠状病毒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它长什么样子?幼儿:科学家们发现的这种病毒它长得像戴着很多花

冠的样子,而且是新发现的病毒,于是叫做新型冠状病毒。 2)病毒的危害教师:这种病毒怎么传播的?幼儿:它可以通过人的口鼻进入人体,如果不戴口罩,就会呼吸到别人传递出来的病毒。教师:这种病毒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危害呢?幼儿:病毒进入后会伤害人的肺部和呼吸道,降低人的免疫力。教师小结:病毒也是需要繁殖长大的,它会在人体不断繁殖,壮大队伍,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伤害人的肺部和呼吸道,降低人的免疫力,所以人会越来越虚弱、呼吸功能衰竭,如果不能快速就医,就会病死。所以对于老人和孩子这种抵抗力不行的人群更加危险。现在针对这种病毒的有效疫苗还没有研究出来,所以就算开学了,也不要放松警惕,做好预防。 3)如何预防病毒教师:你们知道病毒喜欢什么样的人吗?幼儿:不讲卫生、不勤洗手、不戴口罩的人都是病毒喜欢传染的人群。教师:那你知道怎么样可以预防病毒,做病毒不喜欢的人吗? 幼儿:1. 勤洗手。2. 洗手用洗手液,洗手七步法帮助彻底消灭病菌。3. 戴口罩。4. 不与他人共用一套餐具、杯子和毛巾。5. 自己的东西自己用。6. 咳嗽捂住口鼻,然后手部消毒。7. 勤剪指甲、洗澡、洗头、换洗衣物,保持个人卫生。8. 定期洗晒被子。9. 保持距离。教师小结:预防病毒、保持个人卫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因为任何的病毒都会从手、口、鼻传播。 教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说了很多的预防病毒的方法,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和戴口罩,那么我们来玩三个游戏,比一比谁的预防病毒技能最强大,是病毒最不喜欢、最不容易伤害的人。

猪瘟病毒及其临床症状

猪瘟病毒及其临床症状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 病原学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O或pH>11.O可灭活;对乙醚、氯仿、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 2 流行病学 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精液、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性感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性感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

当前猪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当前猪瘟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近年来,一些养猪场虽然注射了猪瘟疫苗,但猪瘟仍有发生,而且多表现为非典型、慢性及隐性状况,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损失。据报道,国内养猪业每年因发生猪瘟引起死亡的猪只占全部病死猪总数的30%左右,加之流产、产死胎、淘汰种猪,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针对猪瘟给养猪业造成的巨大损失,现将猪瘟防控中的一些发病原因和防治经验与大家交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 类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怀孕母猪流产、死胎等。猪瘟病毒对猪危害极为严重,是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一、当前猪瘟流行的特点 1.流行范围广,呈散发流行,主要以温和性、非典型性猪瘟为主,发病缓和,症状不典型,发病率不高,死亡率降低,呈现波浪式、周期性散在发生,很少见到典型性猪瘟。 2.发病年龄幼龄化。据报道,79%的猪场发生猪瘟的猪只多在90日龄以下,最多见发病的是3 月龄以下的仔猪,特别是2~10日龄的哺乳仔猪和断奶至60日龄的保育猪发病最多见,而育肥猪和种猪发病较少。 3.病情温和。目前猪瘟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毒力有强弱之分。低毒力毒株感染可引起非典型,温和型和慢性猪瘟,病猪仅表现体温稍升高,鼻干、减食、消瘦、贫血、尿黄、咳嗽、下痢、四肢无力、行走摇晃、耳尖和尾尖干枯等,病程较长,无特征性病变,死亡率低,但长期带毒、排毒。 4.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是繁殖母猪发生猪瘟的一种主要方式。母猪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不表现明显的症状,但带毒并向外排毒,可经胎盘传染给胎儿或水平传播给健康猪只,是猪瘟发生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可引起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胎。

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处置流程图

1如果发烧,师生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学校医院正在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医院里咨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及时救治,危重病人应立即送往指定医院急救。指定地点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杀死了病例的生活环境。 学校医院新成立的冠状病毒感染控制小组向学校或校外报告疑似病例后,立即向学校报告,并启动应急响应。 三个。根据新一届冠状病毒感染防控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立即向市教委、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等部门报告疫情。初次报告的内容包括:时间、人数、主要症状、是否有重大疾病或死亡、学校采取的措施以及所需的帮助和支持。 4疫情发生后,做好师生安全饮食工作,并提供心理安慰和沟通指导。 5.疫情发生后,密切关注校内外媒体报道和舆情动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妥善处理负面舆论和恶意网络炒作,配合区域安全工作。公安、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6及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专题工作会议,传达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研究判断情况(包括:事件控制、病人救治、疾病变化等)。情况、师生反应、媒体等),协调应急工作,并派专人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事故发生后数小时内拨打外部紧急电话。如果在办公区发现有发烧或咳嗽症状的人员,测量人员/探测器的温度,并立即报告应急机制。急救中心:120医院:电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分(分)公司相关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报告应急预案实施情况,修改流程,事后总结经验,向集团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确认疾病性质并向防疫领导小组报告。组员和政府主管部门、防疫组组长、综合防控协调小组组长、公司负责人当天测温,并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如果办公区域超过37.1度,员工/外来人员不得登记。它是分开的。测温人员组织个人防护后,引导外部人员进入隔离室/局部隔离。三个。通知其他联系人未经允许不得离开公司。4组织和隔离联系人。员工离开工作区域后应立即咳嗽和消毒。应急准备和响应报告名称单位编号:地点:事件:采取纠正措施的数量:负责人: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2333763.html,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 作者:杨廷灿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自己的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而在养猪产业中,极易受猪瘟病毒的影响,这对养猪户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大对猪群重大疾病以及病毒的研究,以提高养猪户对猪瘟以及其他疫病的防控能力。本文先围绕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失败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对病毒持续感染对猪瘟预防控制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猪瘟;持续感染;病毒;预防控制 1 前言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病毒持续感染会造成动物的大批量死亡,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提高病毒的预防控制能力。基于此,围绕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2 病毒持续感染与免疫失败的关系分析 2.1 先天性与后天性所造成的持续感染 所谓持续感染,指的是有些病毒在感染机体之后,能够在受感染细胞内长期存在,或者是能够在细胞内终身携带病毒,并且会经常的向体外排毒。如果是持续感染,那么病毒的潜伏期就会比较长,会潜伏数月、数年甚至会潜伏终身,但是却不引起症状。所谓先天性持续感染,指的是母猪通过母体胎盘将病毒传播给仔猪,或者是公猪通过精液传播给仔猪,这样一来,仔猪在出生之后就会携带病毒。有相关实验显示,如果是持续带毒的种猪,那么它们将病毒传给仔猪的概率较高,达到了45%以上。至于后天性持续感染,则只是猪只因为免疫力较差,猪瘟病毒反复感染并且滞留于体内,虽然没有什么临床症状,但是会向周围的环境排毒,而且带毒的时间比较长,可达2年【1】。 2.2 强致病力与低致病力的持续感染 强致病力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一般在那些接受过免疫的成年种猪中更容易发生,这种种猪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却会将病毒传播给仔猪,进而导致仔猪的死亡。若将不同窝健康猪与带毒的仔猪一起进行混养,那么也会影响健康仔猪的健康,会致使其感染病毒并且造成死亡。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对猪只的健康情况有着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言,是由低致病力猪瘟病毒所引起。有相关研究显示,低致病力猪瘟病毒株经猪回传五代之后,基本上会变成强毒毒株。还有研究显示,与其他野毒株相比,低毒力猪瘟病毒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所产生的抗体的中和耐受力更强。而这种高度耐受也许是引起持续感染的一大原因。

猪瘟流行现状和防控措施

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 摘要:猪瘟目前仍是严重危害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的猪瘟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典型猪瘟频发的大流行状况已经得到了控制,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日益严重,同时发病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甚至一些免疫后的猪也会发病,母猪持续性感染造成的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先天感染导致的免疫耐受现象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猪瘟流行的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我国猪瘟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我国现阶段在规模化猪场或部分地区是可以实现猪瘟的净化。 关键词:猪瘟;流行病学现状;防控策略

前言 猪瘟又称经典猪瘟( 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是由猪瘟病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CSFV的毒力除有强弱之分外,还有稳定性的变化,即CSFV毒力有易变的特性[1]。猪瘟病毒和牛腹泻-黏膜病病毒具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在血清学上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有交叉反应。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2002)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猪瘟也被列为一类传染病[2]。 近30多年来,有不少国家先后采取消灭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国家已宣告消灭本病,如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英国、法国、新西兰、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等国家都消灭了猪瘟。有些国家已基本控制了该病。另有许多国家都正在逐渐实施猪瘟净化工程。近年来公布的资料显示,全世界现仍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猪瘟。主要分布在南美、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及亚洲国家,其中非洲3个、美洲13个、亚洲14个、欧洲20个[3]。 我国是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大国,生猪饲养量占全球比例接近50%,猪肉消费占国内肉类消费的60%。所以,本文对猪瘟相关的流行病学现状和防控策略进行一个综述性的讨论,以对我国猪瘟净化提供依据。 1. 猪瘟的流行现状 1.1 流行范围更广 我国自2007 年实行CSF 强制免疫政策后,CSF 在我国的大规模暴发流行得到控制,这与我国CSF 免疫的范围广、密度高、强度大密切相关,大规模免疫接种使猪群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率,但是在缺乏有效运输与市场检疫情况下仔猪的频繁交易和流动也导致了CSF 的流行范围更广。目前散发流行已经成为CSF 主要的流行形式,且流行规模较小、疫区显著减少、影响程度较轻、季节性不明显,但这种散发流行见于全国各地。 1.2 发病幼龄化

猪冠状病毒病

猪冠状病毒病 ?秋末初冬是猪的冠状病毒病高发期。引起猪拉稀的冠状病毒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前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以呕吐和腹泻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但以10日龄以内的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高达100%。后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症状。 一、病原对外界的抵抗力:冠状病毒科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 阳光下曝晒6小时即被灭活,但放在阴暗处7天还能感染。病毒不耐干燥和腐败,在PH值4—9时稳定,PH值3时死亡。常用消毒药: 0.03%甲醛、1%苯酚、0.1—0.3%次氯酸钠、0.5—1%氢氧化钠、0.3 —0.5%过氧乙酸以及碘制剂等均可杀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常用碱性消毒药能很快将病毒杀死。 二、流行特点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从粪便排出污染 环境而散播传染,感染途径主要是健康猪采食了含有病毒的饲料、水,经呼吸道吸入了带病毒的空气、尘埃而感染。密闭式猪舍,在秋末初冬湿度较大、温度低及高密度饲养的猪群更易感染本病,几天之内使全场的猪只发病。 三、预防①加强饲养管理,在晚秋至初冬及寒冷季节注意天气变 化,保持猪舍内温度相对恒定,尤其是产房和育成猪舍,产房昼夜温度要在25℃左右,护仔箱内温度要在30℃以上,育成猪舍温度要在22℃以上。在保暖的基础上做好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地面

干燥,防止贼风侵袭,防潮湿,室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②加强兽医卫生防疫工作:饲养人员进入猪舍要更衣,换工作鞋,踏消毒池。洗净双手,经消毒后方可以进入猪舍工作。猪舍内每天认真清扫洗刷,每3天带猪消毒1次,药物可选用0.3—0.5%次氯酸钠和过氧乙酸。环境及猪舍内地面可以用2%的火碱消毒。严禁从疫区、疫场引猪。当猪群受到感染威胁时,防止因人员、车辆及狗、猫或苍蝇流动以及用具造成传播。疫苗接种,妊娠母猪于产前45、15天分别注射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和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1头剂。初生仔猪通过初乳获得足够的免疫抗体,或者乳猪生后注射疫苗1头剂。应用康复猪抗凝血或高免血清,每日口服10毫升,连用3天对新生猪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也可以在疫情流行时给病猪注射免疫血清,小猪2—3毫升,中猪3—5毫升,大猪5—7毫升。 四、治疗这两种病尚无特效疗法,对症治疗可以缓轻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加强护理可以减少死亡。具体做法如下:①当猪群发病后,应马上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对被病猪污染的猪舍、用具、彻底清扫消毒;②对病猪可以试用抗菌素等药进行治疗,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可以用10%葡萄糖盐水加适量抗菌素进行腹腔补液或口服补液盐水。口服补液盐水配方:氯化钠3.5克、碳酸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凉开水至1000毫升。供猪自饮或灌服,可以较好地纠正体内脱水。

猪瘟的临床诊断

猪瘟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热性、致死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影响颇大。1984年,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目前将其定为一类传染病。 根据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文献资料表明,大、中型养猪场通过科学而有效的免疫接种程序所建立的猪群,在猪瘟流行时只引起猪瘟的散发。尽管实行科学的防疫制度,包括疫苗提高药量,但没有完全扑杀带毒猪,某些养猪场就成为猪瘟的疫源地。因此,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预防猪瘟科学的措施、方法,主要环节是提高防疫措施、诊断、接种后的免疫预防和评价。对此,养猪场迫切需要及时诊断猪瘟和定期检疫猪瘟,只有快速、灵敏、准确、便捷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有利于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猪瘟,从而保护养猪业。 1 临床诊断 猪体温变化明显,迅速上升到41℃,少数达到42℃,稽留不退。食欲不振,其特征为病猪把嘴放在食物处片刻,又回到休息处。精神萎顿,伏卧嗜睡,后肢无力。先便秘后腹泻,以后交替发生,粪便中混有粘液或血丝。后期部分病猪有尿血、气喘等症状。急性结膜炎流出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有些上、下眼睑粘在一起。常在鼻端、耳、四肢侧、腹下有出血斑和出血点,指压不褪色。个别猪有神经症状:磨牙、痉挛、脚交叉、站立不稳。先天性猪瘟病毒感染可造成流产、木

乃伊胎、畸形、死胎、有震颤症状的弱仔猪出生、或外观正常但生产出被感染的仔猪。 全身性出血,皮肤、粘膜、实质器官都有充血和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淋巴结外观充血肿胀,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石样”。脾脏不肿大,边缘发现楔状梗死区。肾皮质色泽变淡,有点状出血。膀胱粘膜表现不同程度的充血,粘膜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扁桃体出现梗死,随着细菌侵入发生化脓性炎症。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回盲瓣、回肠、结肠可见轮层状溃疡即“扣状肿”。公猪包皮积尿。 根据以上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以建立猪瘟的初步诊断,但应与猪丹毒、猪副伤寒、猪肺疫、猪弓形体和链球菌病等进行鉴别。 2 实验室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变化,建立猪瘟的初步诊断,但确诊、非典型猪瘟,特别是仔猪表现的复杂症状,难以做出诊断,必须借助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现在实验室诊断应用方法有动物试验、病毒分离、免疫荧光试验等。 2.1 动物试验 取病猪的扁桃体、脾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扁桃体是分离病毒首选器官,如采集不到扁桃体,也可采集脾脏、肾脏、淋巴结),剪碎、研磨,加生理盐水制成乳剂,无菌处理后接种易感猪,观察发

猪瘟知识大全

一、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为区别非洲猪瘟又称古典猪瘟。猪瘟在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本病仍是威胁养猪业最重要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目前,其表现形式有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或不明显型等类型,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而弱毒感染常因其不表现临床症状则可能不被觉察。 1、病原:猪瘟病毒(HC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与牛粘膜病病毒、马动脉炎病毒有共同抗原性。HC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 2、流行病学:猪是本病惟一的自然宿主,各种猪对猪瘟病毒都有易感性。 3、发病机理:猪瘟病毒进入靶器官扁桃体后,在其中增殖,16-18h血液中病毒浓度达到致病程度,15-24h病毒出现于淋巴系统和血管壁,48h出现于各实质器官。病毒主要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致使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血管闭锁、小血管周围发生细胞浸润,导致各器官和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和梗死,并引起败血症,体温升高。最急性病例,往往发生循环障碍。 在急性感染猪中,由于HCV损害造血系统和网状内皮,引起血液中白细胞减少、网状细胞逐渐消失,免疫应答发生改变,对溶菌酶的继发性抗体应答能力减弱,这样机体内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下降,容易引起多种病原继发混合感染,使猪瘟病程复杂化。

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多由低毒力毒株感染引起慢性型和迟发型猪瘟两种。前者猪瘟传播较慢、血液和器官中病毒滴度较低,病毒存在于扁桃体、唾液腺、回肠和肾脏的上皮细胞。循环病毒抗原和抗体可导致应答物在肾沉着,引起肾小球肾炎。后者在病猪一生都有高滴度的病毒血症,病毒在上皮组织、淋巴样组织及网状内皮组织中广泛存在。先天性持续感染猪对HCV不产生中和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性。 4、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为5-7d,长的21d。人工感染强毒株,一般在3-6天体温升高。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猪瘟可分为急性(最急性、急性及亚急性)、慢性、迟发性和非典型性(温和型)或不明显型等类型。 急性型猪瘟:由HCV强毒引起,开始时猪群内仅几头显示临床症状,表现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呈弓背或怕冷状,或低头垂尾。同时食欲减少,进而停食。病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高的可达42℃以上。体温上升的同时白细胞数减少,约为9000/mm3,甚至低达3000/mm3。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几小时内,至多几天内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群内更多的猪发病,最初的病猪出现步态不稳等衰弱症状,随后通常发生后肢麻痹。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等部位为常见。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达41℃左右,可视粘膜和皮肤有针尖大密集出血点,病程l-3天,死亡率达100%。较为少见,多发于新疫区或未经免疫的猪群。 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减食或厌食,伏卧嗜睡,常堆睡一起,呈怕冷状。全身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体温达41℃以上稽留不退,死前降至常温以下。初期眼结膜潮红,后期苍白,眼角处初期有多量粘液,后期转为脓性分泌物,呈褐色而粘着两眼,严重时眼睑完全被封。体温升高之初,病猪便秘,排出粪球状,附有带血的粘液

如何治疗新冠状病毒感染

如何治疗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或COVID-19,之前称为2019-nCoV)正在全球蔓延,如果你出现呼吸道症状,可能会担心是不是感染了这个病毒。虽然很大可能只是普通的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或流感,但还是必须认真看待你的症状,尽快就医检查,以防万一。如果你得病了,医生可以给你进行必要的治疗。 方法1识别症状 1 留意是否有干咳或湿咳。尽管冠状病毒会感染呼吸道,但是它的症状不如普通感冒或流感多。咳嗽是常见症状,可能带痰,也可能没有痰。如果你咳嗽,并且担心自己感染了COVID-19,一定要去看医生。 ?如果你所在地区出现了社区传播,可能与感染者接触过,或者最近去过社区传播较为严重的地方,那么你感染COVID-19病毒的可能性会更大。 ?咳嗽时,用纸巾或衣袖捂住嘴巴,也要戴外科口罩阻挡飞沫,以免传染给别人。 ?发病期间,远离容易受感染和出现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包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婴儿、儿童、孕妇和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 2 量体温,看看自己是否有发烧。新型冠状病毒通常会引起发烧。用温度计检查体温,达到38摄氏度或更高意味着你发烧了。一定要去看医生,弄清楚发烧的原因。除了就医治疗,其余时间待在家中休养。 ?发烧时,你很容易将身上的疾病传染给别人。好好待在家,以保障他人的安全。 ?发烧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未必是感染了冠状病毒。 3 如果你感到呼吸短促,一定要立刻就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后一个常见症状是呼吸短促。呼吸问题通常是很严重的症状,一定要立刻前往诊所、急救中心或急诊室,获取所需的治疗。不管是不是感染冠状病毒,呼吸短促都是很严重的情况,必须尽快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型冠状病毒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肺炎。为了安全起见,一旦出现任何呼吸问题,一定要尽快就医。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猪瘟的防治措施

建议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对于新建猪场,xx表示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分区饲养管理、批次化生产同时还建立隔离栏舍的话,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猪场建立已久,要在这些方面做优化可能较为伤筋动骨,那么这些猪场又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来防控非洲猪瘟呢? 在猪的方面,养猪人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检测,且平时要做好相关的排查工作,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体表发绀、耳朵或体表出现紫斑、毛孔出血、厌食、腹泻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样送到相关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著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猪场要慎重剖检疑似猪只!”xx特别强调,剖检有可能会成为传染源,风险极大,所以她建议猪场不要轻易剖检疑似病猪。 至于人员方面,要注重员工和外来人员的隔离,规范人员进场的流程,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科普宣传工作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相关文献显示,猪源产品、原粮存在一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所以猪场做好饲料的运输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场内建设中转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进入生产区的风险。 虽然非洲猪瘟杀伤性十足,但xx表示,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心存侥幸; 因为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疫苗与药物,所以基于传染病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来看,养猪人应把防治重心放在前两项措施上,通过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来给猪场建立有效的防疫屏障,防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场内。

新冠状病毒防疫应急方案

疫情防控工作应急方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项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发生及蔓延,规范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保护公司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疫情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现根据政府、公司的工作部署,按照聊城市相关规定,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阻击疫情,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以政府部门发布的企业复工要求为指导,严格按照要求规定报告复工具体时间,切实做好我公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地开展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对公司职工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疫第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一切以防疫工作为第一位,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在公司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防控,依靠科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早、小、严、实”的方针,对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员工,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同时对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的员工密切接触者要及时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三、应急指挥机构 (一)应急领导小组/项目应急组织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领导小组下设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办公室(以下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

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 猪瘟(swine fever)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188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死亡率可以达到80%~90%,往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形态 猪瘟病毒粒子直径为34~50nm,有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内部核心直径约30nm,病毒粒子略呈圆形,具有脂蛋白囊膜,病毒粒子表面有脆弱的纤突结构。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除菌滤器。 2、理化特性 猪瘟病毒不耐热,56℃下60分钟即可被灭活,60℃10分钟就会丧失感染力。猪瘟病毒在pH5~10之间比较稳定,低于pH3时病毒滴度下降较快。 猪瘟病毒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敏感,迅速丧失感染性,对胰酶有中度敏感性。二甲基亚砜(DMSO)对病毒中的脂质和脂蛋白有稳定作用,1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病毒对反复冻融一定的耐受性。 3、抗原性 大多数资料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国外发现了一些猪瘟的血清学变变种,不易被猪瘟特异性抗体所中和,但至今未确定其稳定的抗原型。 目前分离到了许多慢性猪瘟变异株和低毒力毒株,这些毒株通常免疫原性很差,不能产生明显的血清中和抗体,在用强毒攻击时,往

往呈现厌食和高热等症状,但很少死亡。弱毒疫苗株可以完全保护猪不受这些变异株的感染。 猪瘟病毒和牛粘膜-腹泻病毒(BVDV)具有公共的可溶性抗原,实验证明二者有交叉血清学反应,猪感染BVDV后可以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猪瘟强毒的攻击,有学者认为BVDV是猪瘟病毒的一个特殊的血清学变种,对猪已经减毒,但充分适应于牛和绵羊。 4、培养特性 猪瘟病毒能够在猪肾细胞、猪睾丸细胞、犊牛睾丸细胞和其他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病毒成分在胞浆内合成和装配后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培养物中病毒的传播呈三种方式:一是被感染细胞释放病毒通过培养液感染新的易感细胞,二是被感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病毒传染给子代细胞,三是通过细胞间桥在细胞之间传播病毒。 许多研究者试用不同种类的细胞,主要是猪源细胞在体外增殖病毒,证明骨髓、睾丸、肺、脾、肾细胞及白细胞均能增殖病毒,经过鸡胚传代的猪瘟病毒可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生长。猪瘟兔化弱毒株可以在犊牛睾丸细胞和羔羊肾细胞内增殖。感染性最强的是PK-15、PK-2a、ST等几株猪肾和猪睾丸传代细胞系。新合成的病毒大多吸附或结合于细胞之上,仅有约1%的病毒存在于培养液之中。 我国中监所专家周泰冲等人通过将石门系猪瘟强毒在兔体内连续传几百代后培育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株,国际上称为中国C株,用于疫苗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欧洲一些国家利用该弱毒疫苗株扑灭了本国的猪瘟。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猪瘟的防治措施

建议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对于新建猪场,张桂红表示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分区饲养管理、批次化生产同时还建立隔离栏舍的话,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猪场建立已久,要在这些方面做优化可能较为伤筋动骨,那么这些猪场又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来防控非洲猪瘟呢? 在猪的方面,养猪人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检测,且平时要做好相关的排查工作,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体表发绀、耳朵或体表出现紫斑、毛孔出血、厌食、腹泻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样送到相关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著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猪场要慎重剖检疑似猪只!”张桂红特别强调,剖检有可能会成为传染源,风险极大,所以她建议猪场不要轻易剖检疑似病猪。 至于人员方面,要注重员工和外来人员的隔离,规范人员进场的流程,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科普宣传工作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相关文献显示,猪源产品、原粮存在一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所以猪场做好饲料的运输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场内建设中转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进入生产区的风险。 虽然非洲猪瘟杀伤性十足,但张桂红表示,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心存侥幸; 因为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的防治疫苗与药物,所以基于传染病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来看,养猪人应把防治重心放在前两项措施上,通过良好的生物安全体系来给猪场建立有效的防疫屏障,防止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场内。

猪瘟病毒

猪瘟病毒 猪瘟(swine fever)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猪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188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死亡率可以达到80%~90%,往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形态 猪瘟病毒粒子直径为34~50nm,有20面体对称的核衣壳,内部核心直径约30nm,病毒粒子略呈圆形,具有脂蛋白囊膜,病毒粒子表面有脆弱的纤突结构。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除菌滤器。 2、理化特性 猪瘟病毒不耐热,56℃下60分钟即可被灭活,60℃10分钟就会丧失感染力。猪瘟病毒在pH5~10之间比较稳定,低于pH3时病毒滴度下降较快。 猪瘟病毒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敏感,迅速丧失感染性,对胰酶有中度敏感性。二甲基亚砜(DMSO)对病毒中的脂质和脂蛋白有稳定作用,10%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中的病毒对反复冻融一定的耐受性。 3、抗原性 大多数资料认为猪瘟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国外发现了一些猪瘟的血清学变变种,不易被猪瘟特异性抗体所中和,但至今未确定其稳定的抗原型。 目前分离到了许多慢性猪瘟变异株和低毒力毒株,这些毒株通常免疫原性很差,不能产生明显的血清中和抗体,在用强毒攻击时,往往

呈现厌食和高热等症状,但很少死亡。弱毒疫苗株可以完全保护猪不受这些变异株的感染。 猪瘟病毒和牛粘膜-腹泻病毒(BVDV)具有公共的可溶性抗原,实验证明二者有交叉血清学反应,猪感染BVDV后可以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猪瘟强毒的攻击,有学者认为BVDV是猪瘟病毒的一个特殊的血清学变种,对猪已经减毒,但充分适应于牛和绵羊。 4、培养特性 猪瘟病毒能够在猪肾细胞、猪睾丸细胞、犊牛睾丸细胞和其他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内增殖。病毒成分在胞浆内合成和装配后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培养物中病毒的传播呈三种方式:一是被感染细胞释放病毒通过培养液感染新的易感细胞,二是被感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病毒传染给子代细胞,三是通过细胞间桥在细胞之间传播病毒。 许多研究者试用不同种类的细胞,主要是猪源细胞在体外增殖病毒,证明骨髓、睾丸、肺、脾、肾细胞及白细胞均能增殖病毒,经过鸡胚传代的猪瘟病毒可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生长。猪瘟兔化弱毒株可以在犊牛睾丸细胞和羔羊肾细胞内增殖。感染性最强的是PK-15、PK-2a、ST等几株猪肾和猪睾丸传代细胞系。新合成的病毒大多吸附或结合于细胞之上,仅有约1%的病毒存在于培养液之中。 我国中监所专家周泰冲等人通过将石门系猪瘟强毒在兔体内连续传几百代后培育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株,国际上称为中国C株,用于疫苗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欧洲一些国家利用该弱毒疫苗株扑灭了本国的猪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