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

日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试用了204条科技新词,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新词原来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维打印”“细颗粒物(PM2.5)”。

以年轻一代的网上购物体验为例:我们不经意地浏览网页时,网站将我们的浏览习惯记录汇总为“大数据(big data)”,并进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自动向我们推送相关的广告,我们经过“线上到线下(online to offline,O2O)”模式提供的在线浏览和实体店的体验,确定自己的消费选择,然后运用安装有“移动操作系统”(mobile operation system)的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移动支付

(mobile payment)”,最后商品通过物流系统到达我们的手中,随后我们再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视频网站等“自媒体”(we media)手段,将购物体验状况分享出去。

上述引号中的词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科技名词。谈起“名词”,大家对考试中遇到过的“名词解释”题最为熟悉。“名词解释”实际就是“科技名词”,它特指某一领域中某一概念。我们学习一门成熟的科学,大都是从了解其科技名词开始的。在术语学界有一句话,“There is no knowledge without terminology”,通常被译为“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词也有故事

关于科技名词的故事,有两个流传很广。一个是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论公分·公分·公分》,他举了当时的一个例子:“今有长方形铜版一片,长50公分,阔40公分,面积0.02公分(即2000平方公分)。厚0.5公分,重8930公分,故其密度为每一立方公分8.93公分。”他不禁在文中感叹道:“今则单言若干公分或公厘时,竟不知其究指何物,是何可者!在普通谈话与文字中,有时仅及一量,尚可特为说明长几公分,重几公分,以示区别;但累赘不堪,已令人有不快之感。”因此,他提出:“凡百工作,首重定名;每举其名,即知其事,斯为上矣。”

另一个是钱学森1991年写给钱三强的一封信(见载于《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92年第1期,现刊名《中国科技术语》)。钱学森在信的结尾写道:“我写此信还有一个目的,因您主管科学名词的审定(注:钱三强时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有两个词,不知是否已正式定了。一个是mesoscopic,一个是nanotechnology;前者有译为‘介观’的,后者未见有译名。我以为‘介观’是直译,介乎宏观与微观之间吧;但从字面看,未明确‘介’于那两‘观’之间。所以我建议mesoscopic在汉语中用‘细观’,从‘宏’到‘细’,再到‘微’,不是更带中国味儿吗?nanotechnology,可直接用字头‘nano’已定为‘纤’这一点,译名为‘纤技术’。这两个词在今后高技术发展中是重要的,我希望我们要把汉语名词定得妥当些。我的意见不知是否妥当,请您考虑。”其中nanotechnology就是我们已

经熟知的“纳米技术”。虽然钱学森院士的意见并未被采纳,但是“激光”“航天”这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科技名词,都是出自他的提议,其中“激光”更是被奉为经典。

我所了解到的故事还有一些。八年前,有一位地名专家曾经对我说:“你们名词委了不得,‘三钱’(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同时参加一个会不多见,在名词委的会上我见到了。”其实,这位专家说的就是全国科技名词委有一年的换届大会。其实这并不奇怪,了解科技名词工作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名词工作在新中国得以延续,从某种程度上真是源于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对科技名词规范工作的高度认识。他们中大都从海外学成归来,带着世界上领先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报效祖国,回国后,他们发现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国内几乎一篇空白,只能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撰写适合国内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著作和教材,将国外兴起的科技概念引入国内,科技名词术语的中文定名,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如何使科技概念的中文定名言之达意,有必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给科学界推荐统一的科技定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由国务院授权于1985年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的。

科技新词离我们并不远

回到如今的现实生活,如果一个名词指代几个概念,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以广为诟病的网速为例,其单位为“兆/秒”,其中的“兆”一个简称,有两种理解,可以是“兆字节”(Megabyte,MB),也可以是“兆比特”(Megabit,Mb)(1字节=8比特)。别小看一个英文单词的差别,网速降了八倍。大众更熟悉前者,但是实际上通信运营商能提供的是后者。但他们在宣传中都被简称为“兆/秒”,也难怪会有人要状告移动运营商欺诈消费者呢。其实,通信主管部门也向我们叫冤,他们希望及时澄清这一问题。结合此次公布的热点新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来说,根据通信专家的建议,目前公布的解释是“下行速度理论上可达到每秒100兆比特(bit)的移动通信技术。”虽然这算不上最严格、完整的解释,但是说明了其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刚刚提到的“兆比特”问题,一个是强调“下行速度”。

再谈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例子,这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s,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PM10)。我国其实很早就开始监测PM10,但是自从美国驻华使馆开始公布PM2.5这一指标后,公众立刻感受到了它的威力。这一原本只用在大气和环境监测中的符号,被强行拉入了社会生活,而且传播极为迅速。其实PM2.5英文应该是fine particles,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粒径(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01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专家审定了该词条的中文名,最终定为“细颗粒物”。当时,围绕该治理雾霾,还是首先为其定个中文名,网上莫衷一是,于是有人事后戏称全国科技名词委是帮环保部门顶了一雷。

其实,科技名词规范的意义,就在于给科技概念一个恰当的特定名称,这一名称无法承载过多的额外意义。很明显的是,通过这一定名活动,使大多数公众了解了PM2.5的具体含

义,不懂英文的公众也能知道他特定的所指了。因此,科技名词的规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厘清科技概念、告诉公众真相的过程。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百度百科“PX词条”保卫战,就生动了说明了让公众准确认识科技概念的重要性。忽视这些概念,不仅仅可能是大家不知其所云,更重要的是这些疑惑会被利用和无限扩大,造成一些本可不必激化的不稳定因素。这次公布的新词中的“三维打印”也是如此。正如一位语言学家所说,“‘三维打印’和‘3D 打印’都是四个音节,很好。”的确,为什么不用“三维打印”而一定要漫天盖地用“3D

打印”呢?如果是为了炫科技,炫英文,大可不必,毕竟公众的英文水平、科技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一般认为,科技名词规范的主要任务是给科技概念取个好“名字”,但是事实上并非这么简单,对名词释义的阐述也很重要。提到“大数据”,如今几乎人人知晓,但是怎么描述它,可能很难说清。此次发布的首批科技新词中也有“big data”一词,其中文定名“大数据”专家意见很统一,但是对其内涵,则莫衷一是。此次公布的解释是“具有数量巨大(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在T级或P级以上,即1012或1015以上)、类型多样(既包括数值型数据,也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非数值型数据)、处理时效紧、数据源可靠性保证度低等综合属性的数据集合。”这个解释,是计算机专家根据国外专家最早提出的大数据的四个属性:“Volume,Variety,Velocity,Veracity”而撰写的,期间多方征求了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意见,八易其稿。直至发布之日,对于“处理时效紧”这一个属性还未完全取得统一意见,分歧主要在于,是不是大数据一定要近乎实时处理。而在T级或P

级之后加上“1012或1015以上”,是参考了一名科技编辑的意见,为的是让大家对T级或P级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类型多样”这一属性的备注信息,最初为“包括数据、信号、文字、多媒体等”,但有自动化专家提出,这样的描写还是不明确,应该分为“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两大类,更加易于大众联想到这一概念对“数据”传统认识的深化。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释义也是如此,“由位于网络上的一组服务器把其计算、存储、数据等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请求者,以完成信息处理任务的方法和过程。在此过程中,被服务者只是提供需求并获取服务结果,对于需求被服务的过程并不知情。同时服务者以最优利用的方式,动态地把资源分配给众多的服务请求者,以求达到最大效益。”这种解释方式,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普通公众对科技概念的理解水平,能更容易掌握。

科技名词要规范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是经国务院授权,开展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机构。随着近年来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全国科技名词委自1985年成立以来,陆续组建了近80多个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以及新词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协调委员会、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3个专业工作分委员会,依托全国性学会团体或其他权威科研机构,邀请包括3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或中国

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内的数千位专家,投身科学技术名词的规范化工作,目前其工作已逐步涵盖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林水产、医学、社会科学和军事科学等几乎现有的全部科学技术以及科学领域,陆续出版了近百种规范名词书,并通过网站向全社会提供80多个学科,共计30余万条规范名词的免费查询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的交流对照统一工作,自从第一次汪辜会谈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目前已公布20种左右的学科名词对照本。术语学的研究工作和国内外学术交往也取得了重要成绩,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工作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近年来规范科技名词的宣传推广工作逐步提上日程,全国科技名词委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已经在编辑出版、科学研究、培训教育、新闻传播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逐步形成以规范词查询检索服务、规范词应用培训、规范词社会推广为主的三位一体的宣传推广格局,并逐步朝着向社会提供规范科学技术知识的方向良性发展。

正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路甬祥所指出:“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科技概念、新名词术语不断涌现,新词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及时进行引导和规范,避免因名词术语混乱给科研和教学,以及经济、文化和民生带来不利影响。”新词工作是名词审定工作的难点,也是加强科技名词宣传推广的良好途径,通过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科技新词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名词规范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此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新词,通过网络开展讨论研究等,都是有益的尝试。此次发布试用新词的新词工作委员会,正是为了回应社会需求而组建,通过及时、连续的方式向社会发布最新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成果,负责多渠道开展科技新词的收集和审定工作。

正如开篇提到的年轻一代网购体验的例子,首次科技新词的收集、审定和发布工作带给我们的一点重要启示是:“科技新词”,尤其是“热点名词”,正以一种大家所熟知的方式深入我们的生活。科技专业领域和公众日常生活这两者,因为“热点名词”的存在而变得不再遥远,科技新词俨然成为两者连通的重要桥梁。正确掌握和理解这些新科技新概念,已不单单是为了增长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已然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 翻译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 1.意译:根据科技术语的含义,将其翻译成汉语里和它完全对等的名词就叫意译。对单个词语来说,意译也就是直译。意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它能使读者直接了解术语的含义。例子如下: ①firewall ........ :防火墙 ②data mining .......... :数据挖掘 ③automatic program control ....................... :自动程序控制 2.形译:英语中有些科技术语的前半部分是表示该术语形象的字母或单词,翻译成汉语时可把这一部分翻译成表示具体形象的词,或保留原来的字母,这就叫形译。例子如下: I .-.bar ... 工字钢、工字条;O .-.ring .... 环形圈;twist .....-.drill .....麻花钻;X .-.Ray ...X 光;α.-.brass ..... α黄铜[1] 3.音译:根据英语发音翻译成汉语里相应的词。科技英语中某些有专业名词构成的术语、单位名称、新型材料的名称等,在翻译时都可采用音译法。例子如下: gene .... 基因;quark ..... 夸克;Pentium ....... 奔腾 celluloid ......... 赛璐璐;nylon ..... 尼龙 Hertz .....(Hz )赫兹(频率单位);lumen .....流明(光通量单位) 4.缩写词:英语首字母缩写词在科技新词中占很大比重,这类词如果译成汉语,就显得拖沓冗长,因此很多情况下干脆不翻译。例子如下: CPU ...:.C .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 ASCII .....:.American S .........tandard ....... C .ode ... for ... I .nformation .......... I .nterchange ..........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ATM ...:.A .synchronous ........... T .ransfer ....... M .ode ... (异步传输方式) 一些国际组织的缩写也常采用这种办法。例子如下: WTO ...(国际贸易组织);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HO ...(世界卫生组织);IOC ... (国际奥委会)

2020年必须知道的13种科技名词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2016你必须知道的13大科技常用语 虚拟现实 简称VR(Virtual Reality),也叫灵境技术,是一套由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出来的虚拟世界。通俗讲,就是使用技术手段,让人身临其境,并可以与这个环境进行交互。这套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器各等方面,除了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多感知。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军事航天、室内设计、工业仿真、游戏、娱乐等多个行业。 认知计算 认知计算出自于IBM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沃森”的称谓,而现在,它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大数据分析方式。随着信息的增加,计算机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随着时间推移,以学习的、交互的方式,随着数据的进一步增长逐步提高认知的分析行为,就像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做事情,“认知计算”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联姻”。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

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自2006 年以来,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图灵试验(图灵,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鼻祖),至少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了。在技术手段上不仅仅依赖于云计算对大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而且依赖于算法。这个算法就是Deep Learning。借助于Deep Learning 算法,人类终于找到了如何处理“抽象概念”这个亘古难题的方法。 DT时代 顾名思义,应该是Data 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这个词虽然很早就被人提出,但是直到2015年3月的IT领袖峰会上,马云演讲中提出“从IT时代走入DT世界”之后才在中国火热起来。马云称,二者的区别在于,IT时代以“我“为中心,DT时代则以“别人”为中心,让别人更强大,开放和承担更多的责任。 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相对于普通计算机,基于量子力学特性的量子计算机,拥有超乎想象的并行计算与存储能力,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具有亿亿次计算能力的“天河2号”需要100年,而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只需要0.01秒就可解出。当量子计算机应用之时,现在的密码破译、基因测序等科学难题,将可迎刃而解。 人脸识别

GMP术语名词解释

GMP术语名词解释 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GMP:GMP是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质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础准则。 3、物料:用于生产药品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等。 4、批号: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用以追溯和审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20010808,表示2001年8月第8批生产的药品。) 5、待验:物料在进厂入库前或成品出厂前所处的搁置等待检验结果的状态。 6、批生产记录:一个批次的待包装品或成品的所有生产记录。批生产记录能提供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7、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8、标准操作规程: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办法。 9、生产工艺规程: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等一个或一套文件。

10、工艺用水: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 11、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它适宜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12、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13、饮用水:达到饮用标准,可供人饮用的水。 14、洁净室(区):空气悬浮粒子浓度受控的房间。它的建造和使用应减少室内诱入产生及滞留粒子。室内其它有关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按要求进行控制。 15、验证: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16、批: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 17、洁净厂房:生产工艺有空气洁净度要求的厂房。 18、污染:作为处理对象的物体或物质,由于粘附、混入或产生某种物质,其性能和机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过程或使其不良影响的状态,称为污染。 19、气闸门:设置在洁净室出入口,阻隔室外或邻室污染气流和压差控制的缓冲间。 20、技术夹层:主要以水平物件分隔构成的供安装管线等设施使用的建筑夹道。

机械原理重要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机械原理重要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表A absolute motion 绝对运动 absolute velocity 绝对速度 acceleration加速度 acceleration analysis加速度分析 acceleration diagram 加速度曲线 addendum 齿顶高 addendum circle 齿顶圆 additional mechanism附加机构 allowable amount of unbalance 许用不平衡量 allowable pressure angle 许用压力角 amount of unbalance 不平衡量 amplitude of vibration 振幅 analytical design 解析设计 analysis of mechanism机构分析 angle of contact 包角 angle of engagement 啮合角 angular acceleration 角加速度 angular velocity 角速度 angular velocity ratio 角速比 aperiodic speed fluctuation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 applied force 作用力 arm 臂部 archimedes worm 阿基米德蜗杆 assembly condition 装配条件 automation 自动化 axial thrust load 轴向分力 B back angle 背锥角 back cone 背锥 back cone distance 背锥距 backlash 侧系 balance mass, quality of mass 平衡质量 balance of balance机构平衡 balance of machinery 机械平衡 balance of shaking force 惯性力平衡 balance 平衡 balancing machine 平衡机 balancing quality 平衡品质 balancing speed 平衡转速 balance of rotor 转子平衡

科技英语名词化

Nominalization In linguistics, nominalization is the use of a verb or an adjective as a noun, with or without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o that the word can now act as the head of a noun phrase.

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及其翻译

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及其翻译 摘要 名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的主要文体特点之一。本文分析了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的特点、原因以及构成 ,并讨论了不同构成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行为名词 Abstract Nomin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ylistic features of ES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 cause and formation of the nominalization of EST, and also presents different ways of translation. Key words: EST nominalization action noun R?夸克等编著的《当代英语语法》(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在论述科技英语中复杂的语法现象时 ,提到了科技英语的两个最显著特点 : 广泛使用名词化结构和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大量名词化结构的使用是科技英语语篇词汇语法层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名词化结构同时又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成为英汉翻译不可忽视的问题。现从英语名词化结构的主要特点入手, 分析这类词语在汉译时的困难, 提出了归化处理的翻译策略。 一、名词化结构的主要特点 英语名词化结构的大量使用减少了英语篇中功能词的使用, 有利于突出英语语篇的主题信息。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交际功能角度讲, 名词化结构体现的是事实或过程作为参与者, 避免或减少了施动者人的参与。这是因为科技英语语篇的主要用途是科技工作者以书面语言形式给读者提供和交流信息, 语篇内容往往是新的科研成果, 科研方法或实验操作过程。为了使得提供信息易被受话人理解,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客观和真实性, 科技工作者作为发话人往往不出现在信息交流中, 而是以事实或过程作为参与者。即实施者在科技英语语义系统中是弱项。英语名词化结构正符合了英语语篇作者的这种组篇思维。从句法上看, 科技英语文本中名词化结构往往充当主语且句子多为被动语态, 使语言更加正式、凝练、浓缩和概念化, 有助于表现抽象思维。而汉语动词无形态变化的约束, 可充当句

必须知道的13种科技名词

2016你必须知道的13大科技常用语 虚拟现实 简称VR(Virtual Reality),也叫灵境技术,是一套由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出来的虚拟世界。通俗讲,就是使用技术手段,让人身临其境,并可以与这个环境进行交互。这套技术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器各等方面,除了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多感知。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于医学、军事航天、室内设计、工业仿真、游戏、娱乐等多个行业。 认知计算 认知计算出自于IBM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沃森”的称谓,而现在,它更多的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大数据分析方式。随着信息的增加,计算机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随着时间推移,以学习的、交互的方式,随着数据的进一步增长逐步提高认知的分析行为,就像大脑会自然而然地做事情,“认知计算”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联姻”。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自2006 年以来,机器学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图灵试验(图灵,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鼻祖),至少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了。在技术手段上不仅仅依赖于云计算对大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而且依赖于算法。这个算法就是Deep

Learning。借助于Deep Learning 算法,人类终于找到了如何处理“抽象概念”这个亘 古难题的方法。 DT时代 顾名思义,应该是Data Technology,数据处理技术。这个词虽然很早就被人提出,但是直到2015年3月的IT领袖峰会上,马云演讲中提出“从IT时代走入DT世界”之后才在中国火热起来。马云称,二者的区别在于,IT时代以“我“为中心,DT时代则以 “别人”为中心,让别人更强大,开放和承担更多的责任。 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相对于普通计算机,基于量子力学特性的量子 计算机,拥有超乎想象的并行计算与存储能力,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方程组,具有亿亿 次计算能力的“天河2号”需要100年,而万亿次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只需要0.01秒就 可解出。当量子计算机应用之时,现在的密码破译、基因测序等科学难题,将可迎刃而解。人脸识别 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 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 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人脸识别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 众多企事业单位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应 用在更多的领域。 计算机视觉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 摘要:科技英语翻译作为翻译领域内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国际交流中占重 要地位。科技英语本身所具有的准确、简洁、严谨和客观等特征使译者在翻译科 技文本时需要具有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下探讨科技英语 的翻译策略。本文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进行分析研究,从语义和风格两 方面提出了科技英语的翻译策略,对科技英语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功能对等;翻译策略 一、科技英语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在科技方而的交流日益频繁,科技英语 材料越来越多,科技翻译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科技英语是一种信息型的文体, 其主要用途是传递信息。它具有叙述客观、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行 文精炼、句式严整等特点,名词化结构因其客观、准确的特点而被频繁应用于科 技英语中。 与文学类语言相比,科技英语有其显著的语言特征,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 法特征两方面。词汇上的差别是科技英语区别于文学语言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 大量使用专业术语。科技领域内的工作人员都倾向于使用客观、直接、简洁的语 言和词汇来描述事物。总的来说,科技英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一)将普通词汇专业化形成专业技术词汇。科技英语中的很多专业术 语都是通过赋予普通英语词汇新的含义而得来的,为了熟悉专业术,功能对等视 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语,译者必须阅读大量的专业领域的科技文本,以使翻译成 品更专业准确。(二)借用其他学科词汇形成半专业技术词汇。半专业词汇是由 普通词汇转化演变而来,本身含有一般词义,但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中有不同的意义。(三)广泛使用缩略词。为了表达简洁方便,科技英语中都会使用大量的缩 略语。为了体现其客观准确性,避免带有主观色彩的叙述,科技英语会较多地使 用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以及各种复合句。名词化结构有利于达到交际目的,派 生名词的使用则可以有效简化叙事层次和结构,减少从句的使用频率,使科技英 语的行文更加直接、精炼,达到较少的篇幅表达更多的内容,从而使文篇更简洁、浓缩和凝练。 二、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他在著作《翻译科学探索》中首次提出“动态对等”的概念。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当时的翻译界产 生了很大反响。在后来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他对“动态对等”做了明确 定义: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一致”。尤金奈达指出所谓动态对等翻译是“在译入语里产生和源语信息最切近 的自然对等语”,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即形式、内容、读者的反应。其中内容和形式是基础,读者的反应是核心。奈达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奈达的功能对等是 相对意义上的对等,是相对程度的接近,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对等,因为每个民族 的思维方式不完全相同。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活应范围很广的翻译理论,之所以能出现科技英语名 词化结构的翻译,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功能对等理论目标是通过在译入语里产 化与原文信切近的对等语,实现原文和译文在风格和意义上的对等,这点是对所

气瓶标准中的化学分析名词术语

安全管理编号:LX-FS-A92376 气瓶标准中的化学分析名词术语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气瓶标准中的化学分析名词术语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钢的熔炼成份 钢的熔炼成份是指钢在熔炼(和罐内脱氧)完毕,浇汪中期的化学成份。为了使其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滚炉或罐的于均成份,在标准方法中规定在样模内铸成小锭,饱取或钻取试屑,按规定的标准方法进行分析。 (二)成品成份 钢材的成品成份,又叫验证分析成份,是指从成品钢材上(包括气瓶用初轧钢坯)按规定方法(详见GB 222—84)钻取或饱取试屑,并按规定的标准方法分析得来的化学成份。钢材的成品成份主要是供使用部

机械名词解释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按一定顺序逐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表面质量,使之成为成品的生产过程。 工序: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设备上)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同一道工序中,在加工表面不变,切削道具不变,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和切削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 工位:为了减少工序中安装的次数,常采用可转位(或移位)工作台或夹具,使工件经一次装夹后,依次处于几个不同的加工位置,在每个加工位置上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 安装:同一道工序中,工件经一次装夹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技术文件。生产纲领:指企业在计划期限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工序集中:指将零件的加工集中在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工艺路线短,每道工序所包含的加工内容多。 工序分散:将零件的加工分散在较多的工序内进行,工艺路线长,每道工序所包含的加工内容少。 经济加工精度: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设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误差复映:待加工表面有什么样的误差,加工表面上必然会出现同样性质的误差。前角:在正交平面Po内度量的前刀面Ar与基面Pr之间的夹角。 刀具寿命:刀具由刃磨后开始切削,到磨损量达到刀具的磨钝标准为止所经过的总切削时间。 材料的相对加工性:以正火状态45钢的(Vc60)j为基准,然后把其他各材料的Vc60同他相比,这个比值KT称为该材料的相对切削加工性。 机械瘤:在切削速度不高而又能形成连续性切屑的情况下,加工一段钢料或其它塑性材料时,在刀具前刀面切削处常会黏着一块剖面成三角形的硬块,这块冷焊在前刀面上的金属。 完全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若六个自由度都被限制。少于六个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工件在机床上或定位时,若定位支承点少于工序加工要求的应予以限制的自由度数,则工件定位不足,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上的某一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承点限制的定位,称为过定位。 六点定位原理:工件在空间的六个自由度与其保持接触限制,这种使工件在空间得到位置确定的方法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基准不重合误差: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由于所采用的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而造成的定位误差。 基准位移误差:工件基面与夹具上定位元件限位基面的制造公差和配合间隙的影响,导致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能重合,从而使各个工件上的位置不一致所造成的加工尺寸误差。

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翻译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neral Use of Nominalization Nominalization In linguistics, nominalization is the use of a verb or an adjective as a noun, with or without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o that the word can now act as the head of a noun phrase. 名词化指的是把动词、形容词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加缀、转化等转换成名词的语法过程。 名词化转换形式 1)用名词替代动词 例1.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and solves it. 在科技英语中则通常说:The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offers a solution. 例2. You can rectify this fault if you insert a slash. 插入一条斜线便可以纠正错误。 在科技英语中则通常说: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of a slash. 在这组例子中,名词化发生在两个地方,rectify-rectification, insert-insertion, 经过名词化处理后,含有两个诸位结构的复合句变成了只含一个主谓结构的简单句,从而使句子的结构更加精炼,也由于使用抽象名词替代原来的人称代词做主语而使句子的语体更加正式。 2) 用名词替代形容词 例3. It is doubtful how accurate the results are. 结果的正确性值得怀疑。也可以表示为:The accuracy of these results is doubtful. 3) 用名词替代句子 例4. If the experiment is done by this method, there will be some loss of equipment. 用这种方法做实验设备会有一些损失。可以表示为: The doing of the experiment by this method will entail some loss of equipment.

现代科技新术语集锦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现代科技新术语集锦 1. 绿色食品:指无污染、无公害、完全且有营养价值的卫生食品。 2.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水体在一段时间内变色的现象。赤潮发生的原因有:海域水体高营养化;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为诱发因素,如维生素B 1、B 12、铁、锰、脱氧核苷酸;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赤潮会对海洋环境、海洋养殖业、海洋渔业乃至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3. 酸雨:指pH 值小于5.6 的雨雾和其他气体形成的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合物()转化成和所致。我国以型酸 雨为主。 4. 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难以降解,破坏土壤结构。 5.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学科。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产物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6. 纳米技术:纳米属于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微米,一般以0.1纳米~100纳米为研究对象。纳米技术可以控制分子和原子进行组合,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将废旧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重新组合成新产品。纳米技术的核心是“纳米眼”和“纳米手”,能够观察和操纵分子和原子。 7. 厄尔尼诺现象:海水表面温度平均每升高1℃,就会使海平面上空的大气温度升高6℃,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严重影响世界各地气候,每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会发生夏冷、冬暖、干旱、暴雨、暴雪、台风、冰雹等灾害。科学家普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不仅仅是天灾,它的产生与人类的污染导致地球变暖有一定的关系。

CMMI标准名词术语

CMMI标准名词术语 1 AT Assessment Team 评审小组 2 ATM Assessment Team Member 评审小组成员 3 BA Baseline Assessment 基线评审 4 CAR Causal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原因分析与决策 5 CBA CMM-Based Appraisal 基于CMM的评价 6 CBA-IPI CMM-Based Appraisal for Internal Process Improvement 为内部过程改进而进行的基于CMM的评价(通常 称为CMM评审) 7 CC Configuration Controller 配置管理员 8 CF Common Feature 公共特性 9 CFPS Certified Function Point Specialist 注册功能点专家 10 CI Configuration Item 配置项 11 CM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配置管理 12 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能力成熟度模型 13 CMM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14 COTS Commerce off the shelf 商业现货供应 15 DAR Decision Analysis and Resolution 决策分析与制定 16 DBD Database Design 数据库设计 17 DD Detailed Design 详细设计 18 DP Data Provider 数据提供者 19 DR Derived Requirement 派生需求 20 EPG Engineering Process Group 工程过程小组 21 FP Function Point 功能点 22 FPA Function Point Analysis 功能点分析 23 FR Functional Requirement 功能性需求 24 GA Gap Analysis 差距分析 25 ID Interface Design 接口设计 26 IFPUG International Function Point Users Group 国际功能点用户组织 27 IPM 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集成项目管理 28 IR Interface Requirement 接口需求 29 KPA Key Process Area 关键过程域 30 KR Key Requirements 关键需求 31 LA Lead Assessor 主任评审员 32 MA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测量与分析 33 MAT Metrics Advisory Team 度量咨询组 34 MCA Metrics Coordinator and Analyst 度量专员 35 ML matreraty library 度量数据库 36 NFR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 非功能性需求 37 OC Operational Concept 操作概念 38 OI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Deployment 组织革新与部署

机械行业专业术语

组装、冲压、喷漆等专业词汇 Assembly line 组装线Layout 布置图 Conveyer 流水线物料板Rivet table 拉钉机 Rivet gun 拉钉枪Screw driver 起子 Electric screw driver 电动起子Pneumatic screw driver 气动起子worktable 工作桌OOBA 开箱检查 fit together 组装在一起fasten 锁紧(螺丝) fixture 夹具(治具) pallet 栈板 barcode 条码barcode scanner 条码扫描器 fuse together 熔合fuse machine 热熔机 repair 修理operator 作业员 QC 品管supervisor 课长 ME 制造工程师MT 制造生技 cosmetic inspect 外观检查inner parts inspect 内部检查 thumb screw 大头螺丝lbs. inch 镑、英寸 EMI gasket 导电条front plate 前板 rear plate 后板chassis 基座 bezel panel 面板power button 电源按键 reset button 重置键Hi-pot test of SPS 高源高压测试 Voltage switch of SPS电源电压接拉键sheet metal parts 冲件 plastic parts 塑胶件SOP 制造作业程序 material check list 物料检查表work cell 工作间 trolley 台车carton 纸箱 sub-line 支线left fork 叉车 personnel resource department人力资源部production department 生产部门planning department 企划部QC Section 品管科 stamping factory 冲压厂painting factory 烤漆厂 molding factory 成型厂common equipment 常用设备 uncoiler and straightener 整平机punching machine 冲床

科学名词术语

科學名詞術語

不食古乃知義 【猜研究項目(物質的改變有關)】 化學。 本謎以「食古不化」一詞和《三字經》的「人不學,不知義。」為基礎而製。不食古,便化,知義理是學的後果。按《三字經》是南宋後成書,六字顯然是根據歐陽修給次子歐陽奕寫的《誨學說》內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再改了一字而成。 化學,乃是一門以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與相應之規律的自然科學。人類靠它得以利用和改變自然。最早的化學,包括釀造、製紙、火藥等項。近世生活條件之大改善,無不與化學有直接之關係。現代化學,分為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生物化學等等。

「亂世佳人」 【猜物理現象(物質的改變)】 風化。 「亂世佳人」,又名「飄」,是西洋名著《Gone with the Wind》,並改編成賣座的電影。原名直譯風化,毫無疑問。至於物理現像是指某些含結晶水的物質,置空氣中失去結晶水變成粉末的情況。分解壓高的含水結晶,都有此傾向。常見例子有Na2CO3.10H2O。 解放河南 【猜物理現象】

弛豫。 河南省簡稱豫;解放即鬆縛。弛豫現像是核磁共振(NMR)所繫。具有磁矩的核種,在磁場中吸收了滿足共振條件之外供射頻輻射後,躍升到高能階,然後再釋放此能量,回復原始平衡狀態,就是弛豫。

司馬長卿、太史公的名聲、司馬光之氣量 【猜物理性質】 相遷溫度。 司馬長卿即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之漢賦大家。太史公即著《史記》的司馬遷。司馬光,宋代名臣,著有《資治通鑒》,死後追贈太師溫國公,後世乃稱司馬溫公。謎底取前二人之名,司馬光之封號。量、度,同一意義。司馬光的氣量如何,就不必在此爭論了。 相遷溫度(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是物質狀態(相)改變的溫度,如0℃和100℃分別是冰和水、水和蒸汽的相遷溫度。

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参考

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参考 舌诊 舌诊:tongue diagnosis 望舌:inspection of tongue 舌象:tongue manifestation 舌尖:tip of the tongue 舌边:margins of the tongue 舌中;舌心:center of the tongue 舌根;舌本:root of the tongue 舌体;舌质:tongue body 舌色:tongue color 荣枯老嫩:luxuriant/ flourishing, withered, tough and tender 淡白舌:whitish tongue 淡红舌:reddish tongue 红舌:red tongue 青舌:blue tongue 紫舌:purple tongue 青紫色:bluish purple tongue 绛舌:crimson tongue 胖大舌:enlarged tongue 肿胀舌:wollen tongue 瘦薄舌:thin tongue 点刺舌:spotted tongue 芒刺舌:prickly tongue 齿痕舌:teeth-marked tongue 裂纹舌:fissured tongue 光剥舌:peeled tongue 镜面舌:mirror tongue 地图舌:geographical tongue 舌衄:spontaneous bleeding of the tongue 强硬舌:stiff tongue 萎软舌:limp wilting tongue 颤动舌:trembling tongue 歪斜舌:deviated tongue 短缩舌:contracted tongue 吐弄舌:protruded agitated tongue 舌卷:curled tongue 苔色:coating color 苔质:texture of coating 白苔:white coating 白砂苔:white sandy coating

机械制造基础名词解释

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 和准备,产品的技术,生产准备,毛坯的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及热处理,部件或产品的装配检验油漆包装,以及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等。 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及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过程分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切削或磨削)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与性质等,使其成为零件的工艺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直接决定两件和机械产品的精度,对产品的成本、生产周期都有较大的影响,是整个加工工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包括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是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 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种类: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 作用、所需原始资料、原则和步骤P248-252 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P252 2.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P85 设计基准: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是标注设计尺寸或位置公差的起点。 工艺基准:在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 3.工件装夹(定位、夹紧) 自由度分析、修改等p81-96 六点定位原理:理论上讲,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可用六个支撑点加以限制,前提是这六个支撑点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分布,并保持与工件的定位基面相接触。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完全被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按加工要求,允许一个或几个自由度不被限制的定位。 欠定位:按工序的加工要求,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而未予限制。在确定工件定位方案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 过定位:工件的同一自由度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点重复限制的定位。P88 精基准定位:在以后的工序中则使用经过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粗基准定位:工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或最初几道工序中,只能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为基准。P259 4.加工的时间概念(基本、辅助、布置工作地、休息与生理需要、准备与终 结等)p279 5.基本重合原则:要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原则。 特别是在最后精加工时,为保证加工精度,更应遵循这个原则,这样可以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