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从陶器的创烧到野生稻的驯化,从逐水而居到聚落壮大,从以吴城文化为代表的青铜王国到吴头楚尾、百越之地,漫长的先秦时代,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奠定了江西文化的根基。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说明()

A. 统一民族国家形成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原始文化交流频繁

D. 领先其他地区文明

2.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据此可知()

A. 春秋时期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B. 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

C. 战国时期周王室统治的制度已经崩溃

D. 战国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旗号征战

3. 该措施最妙的是,让诸侯割自己的肉,他们却找不出任何抵制的理由,又深受诸侯王的子弟们的拥护,所以执行得相当顺利。该措施的实施()

A. 稳定了汉初的政治形势

B. 增强了地方豪强势力

C. 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4.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5. 据《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宋代创建书院711所,分布区域见下表。宋代书院分布说明()

省份书院数量省份书院数量省份书院数量河北3浙江156广西10

河南11福建85海南2

山西4江西224四川(含重庆)31

安徽20湖北17贵州1

江苏29湖南70陕西1

上海4广东39香港1

A. 政治中心的转移

B. 南北交通的发达

C. 民族政权的并立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6.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如图中的事件用行动体现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以下与图片描述的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A.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C.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D. 增进了中国与欧洲、美洲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

7. 如图所示,漫画反映出贾思勰著书()

收集资料请教老农实际试验

①关注前人记载

②汲取人民的智慧

③坚持有闻必录

④重视生产实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 “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1860年)之变,”据此可知,该言论最有可能是()

A. 顽固派言论

B. 洋务派言论

C. 维新派言论

D. 革命派言论

9. “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由此可知,一些有识之士预见了《马关条约》的签订()

A.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0. 如图为韦启美先生油画作品《青纱帐里游击队员逞英豪》。作品题目和内容都源自《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下列对该作品的历史解读最恰当的是()

A. 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建立

B. 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C.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D. 正面战场顽强阻击日军

11. “正是休养生息、建设祖国的关键时刻。但是,美帝国主义……炮火在鸭绿江畔响起。如果任其所为,既失去了正义担当,也没有了安全保障!决策出兵成为新中国站起来的伟大壮举,成为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的中国担当!”这说明()

A. 抗美援朝是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之一

B. 抗美援朝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丰碑

C. 美国干涉朝鲜内政的目的在于侵华

D. 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统一

12.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大生产运动

13. 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A.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 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苏联实施“一五”计划的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D. 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14. 希腊的语言和文化在这片广阔的领土上传播,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叙利亚的安提俄克成为希腊文化的新中心。材料描述的是()

A. 亚历山大东征的背景

B.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C. 罗马帝国扩张的背景

D. 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15. “因为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了城市……因此,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对于材料主旨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中世纪西欧的大学都位于城市

B. 城市是中世纪西欧经济中心

C. 城市经济繁荣但是没有自治权

D. 城市为大学提供了经济基础

16. “他走遍了印度洋海域的港口,向东行至马鲁古的香料群岛,他相信香料群岛和亚洲大陆距美洲西海岸很近,并决定追寻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目标,建立一个到亚洲海域的西方商路”。他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麦哲伦

D. 马可•波罗

17.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过程中绘制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的英国

B. 各国革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

C. 法国大革命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

D. 资产阶级革命都清除了封建残余

18. 他用“万物共祖”这一本质上机械、唯物的理论,去挑战神创论这一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条。他的著作()

A. 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B.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C. 描绘出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D. 再现了法国十九世纪早期复杂的社会图景

19.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发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A. 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

B. 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 都完全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D. 都改变了国家的性质

20. “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如图漫画反映了()

A.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B. 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C. 欧洲一体化趋势加强

D. 联合国地位受到挑战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1. 历史是一门研究性很强的学科,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历史研究的能力。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研究商鞅,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写一篇题为“商鞅与他的治国之道”的小论文,

收集到以下材料。

(1) 材料一中,哪则材料可信度最高?______ (请写编号)请说出理由。

材料二:既注意于一事项,则凡与此事项同类者或相关系者,皆罗列比较以研究之;比较研究的结果,立出自己一种意见。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材料三:

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他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

们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国强兵。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是,新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损害了旧

强烈反对……

贵族的利益……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所阐述的历史研究方法。请运用材料二梁启超所述的研究方法,分析材料三中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重大事件(局部)

时期事件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请选择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主题,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3.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世界局势纵横捭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漫画所反映的国际会议的实质。

材料二: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联(俄)在国际会议中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21世纪是一个有巨大挑战性的世纪……是充满一切可能的世纪。可能性要想成为现实,要靠具有崇高品质并且富有聪明才智的人类去创造它。

——摘编自海斯等《全球通史》(3) 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为解决全球冲突风险增加等问题而贡献的智慧。

2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轫与滥觞】

材料一:历史学家范文澜曾经指出:“从历史记载来看,秦以前,华夏族称它的祖国为中国,中国是华夏各国的总称;秦以后,中国扩大为当时境内各族所共称的祖国。所以,中国这一名词的含义就是祖国,……朝代有兴有亡,一个代替一个,中国本身总是存在着,并且发展着。”这段话极其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而不可分割的历史根源。

——摘编自陈喜波、韩光辉《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涵义的变化。

【融合与发展】

材料二:各地域子文明兄弟民族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既有和平交往,也有军事战争,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吸收,血脉交融,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潮流。

——摘编自李治安《中华文明多元融汇与大一统》(2) 请分别举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和平交往”与“军事战争”的一个事例。

【治理与实践】

材料三

法律文件部分内容

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

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

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

……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两部法律文件在地方治理上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制度建设与地方治理的历史启示。

【现实与未来】

材料四: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 依据材料四,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5)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发展,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交融和国家形成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原始文化交流频繁,排除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与其他地区文明进行比较,无法推断出是否领先其他地区文明,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江西古代历史文化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周王室统治的制度已经崩溃,不是强调春秋时期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A;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不符合史实,排除B;据“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春秋时期,犹宗周王,而七国时则绝不言王矣”可知,题干中的“七国”指的是战国时期,材料中顾炎武认为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重视礼乐制度,到战国以后,礼崩乐坏,各诸侯国不再尊重周天子,这表明战国时期周王室统治的制度已经崩溃。故C符合题意;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旗号征战,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战国时期周王室统治的制度已经崩溃。

3.【答案】D

【解析】据题干“让诸侯割自己的肉,他们却找不出任何抵制的理由,又深受诸侯王的子弟们的拥护,所以执行得相当顺利”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措施是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

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D符合题意;推恩令的实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不是稳定了汉初的政治形势,排除A;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排除B;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不是东汉,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解析】由“唯一没有被动摇过”“维持”可以看出材料要反映的是科举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故C正确;ABD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ABD。

故选C。

本题以科举制为背景,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分析能力。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南方书院的数量多于北方,可知南方经济发展优于北方,体现了经济重心南移,D项正确;书院的发展不能直观体现政治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南北交通的发达不能通过书院分布体现出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南北差异,没有体现民族政权的并立,排除C项。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以及影响。

6.【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可知,题干事件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C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排除A项;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与交往,并没有增进了中国与欧洲、美洲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

7.【答案】B

【解析】《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据题干漫画,漫画反映出贾思勰著书关注前人记载、汲取人民的智慧、重视生产实践。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三幅漫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漫画反映出贾思勰著书的方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贾思勰著书的方法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根据“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1860年)之变,”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洋务派认为“礼义”和“忠信”对于实现“自强”没有实际意义;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所以发生了1860年的庚申之变。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王朝的地主阶级洋务派认识到要实现“自强”,需要学习西方的技术,开展洋务运动,故材料是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要向西方学习,以图自强,与顽固派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无关,排除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观点。

本题主要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可以看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内容,排除A项;题目没有涉及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排除B项;题目没有涉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关条约》的影响。

10.【答案】B

【解析】《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由材料“《青纱帐里游击队员逞英豪》”可知,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员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B项符合题意;A项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D两项都与国民党抗战有关,与题目中的“游击队员”不符,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战的史实。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建国之初,新中国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但是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我国的安全面临严峻威胁。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是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之一,A项正确;抗美援朝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巩固了新中国,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美国的真实目的,并且美国的真实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扶植的韩国政府,遏制共产主义国家在全球的发展,同时扩大资本主义的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是遏制红色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直接侵华,排除C项;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是保家卫国,排除D项。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需要考生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尤其是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

义战争。

12.【答案】B

【解析】A.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

B.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材料内容体现了这一点,符合题意。

C.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是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

D.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为度过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困难,满足抗日军民所需奠定了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大跃进”运动的背景、时间、错误表现、影响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3.【答案】A

【解析】据题干“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取消余粮收集制,解除了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国家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新中国在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创办企业。故选:A。

本题以“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识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影响。

14.【答案】B

【解析】A.材料未涉及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背景,排除A。

B.根据材料“希腊的语言和文化在这片广阔的领土上传播,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和叙利亚的安提俄克成为希腊文化的新中心”及所学可知,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进攻波斯,开始了亚历山大东征。历时十年,经过伊苏斯之战、高加米拉战役、吉达斯普河战役,亚历山大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最终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西方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希腊化的自然科学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故B正确。

C.材料与罗马帝国的扩张无关,排除C。

D.材料并未涉及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D

【解析】A.“中世纪西欧的大学都位于城市”表述有误,排除A。

B.“城市是中世纪西欧经济中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

C.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权的信息,排除C。

D.根据材料“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与大学兴起的关系,准确解读材料主旨。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与大学兴起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C

【解析】A.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排除A。

B.达•伽马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线,排除B。

C.根据材料“他走遍了印度洋海域的港口,向东行至马鲁古的香料群岛,他相信香料群岛和亚洲

大陆距美洲西海岸很近,并决定追寻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目标,建立一个到亚洲海域的西方商路”可知,题干主要反映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西班牙出发,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故C正确。

D.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旅行家,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识记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内容,识记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1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在赢得民族独立的同时,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革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因此,B符合题意;ACD表述不正确,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A

【解析】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万物共祖”理论是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在生物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A项正确;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排除B项;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描写了

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排除C项;巴尔扎克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十九世纪早期复杂的社会图景,成为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相关史实,“挑战神创论这一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信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解放了农奴,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A项正确;俄国1861年改革维护了沙皇专制统治,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利于北方政府在南北战争中扭转不利战局,从而维护国家统一,排除B项;俄国1861年改革并不彻底,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美国废除奴隶制后种族矛盾依然存在,排除C项;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并未改变美国国家的性质,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世界经济的大海”可知,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漫画中一艘船在逆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而行,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B项符合题意;材料内容与经济全球化有关,没有涉及政治多极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经济全球化有关,与欧洲一体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联合国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漫画的解读,掌握经济全球化的有关内容。

21.【答案】【小题1】①

【小题2】

【解析】(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商鞅方升”是出土文物,①可信度最高。“②”是传世文献,出土文献是实物史料,可信度最高。

(2)根据材料“既注意于一事项,则凡与此事项同类者或相关系者,皆罗列比较以研究之;比较研究的结果,立出自己一种意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很明显的是在说比较法,因此,梁启超所阐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比较法;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有目的都是富国强兵、都有国家首脑的支持、都有变法的效益、都受到了旧贵族的反对。

故答案为:

(1)①;①是出土文物,是实物史料,更具价值。

(2)比较法;①目的都是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带来了一定的实效;③都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受到他们的反对。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作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作用等相关史实。

22.【答案】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对相互关联的事件进行论述,注意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如选择的史事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故可拟定观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7年毛泽东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在向大城市进军的途中遭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于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总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选择的史事为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故可拟定观点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总之,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故答案为: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7年毛泽东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在向大城市进军的途中遭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于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总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

论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总之,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重大事件(局部)”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

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史实。

23.【答案】【小题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分赃会议、掠夺会议。

【小题2】地位变化:由敌视边缘化到重视地位上升。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小题3】时代特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机遇与挑战并存;智慧:“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巴黎和会、苏联(俄)在国际会议中地位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及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重点掌握近代史上的重要会议的内容及影响。

24.【答案】【小题1】由秦以前,中国是华夏各国的总称;秦以后,中国扩大为当时境内各族所共称的祖国。

【小题2】文成公主入藏;漠北之战、澶州之战。

【小题3】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为了促进祖国统一、领土和主权完整。国家制度建设与地方治理要符合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主权完整。

【小题4】是我国的内政问题。

【小题5】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维护国家统一等。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大业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和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祖国统一大业等相关史实。

202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从陶器的创烧到野生稻的驯化,从逐水而居到聚落壮大,从以吴城文化为代表的青铜王国到吴头楚尾、百越之地,漫长的先秦时代,多元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奠定了江西文化的根基。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发展说明() A. 统一民族国家形成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原始文化交流频繁 D. 领先其他地区文明 2.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据此可知() A. 春秋时期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B. 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 C. 战国时期周王室统治的制度已经崩溃 D. 战国时期诸侯以“尊王攘夷”旗号征战 3. 该措施最妙的是,让诸侯割自己的肉,他们却找不出任何抵制的理由,又深受诸侯王的子弟们的拥护,所以执行得相当顺利。该措施的实施() A. 稳定了汉初的政治形势 B. 增强了地方豪强势力 C. 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4.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 专项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项检测试卷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2·辽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这表明德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 ( ) A.争夺世界霸权 B.扼杀巴黎公社 C.维护封建统治 D.打退反法联盟 2.(2022·大庆)《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 A.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B.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C.颁布《和平法令》 D.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3.(2022·广东)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 ) A.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 B.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4.★(2022·荆州)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 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 750万吨。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 ( ) A.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 B.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C.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D.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5.(2022·益阳)“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方法。我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桂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桂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如图所示为福建莆田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重要发现示意图。据此可推知,该地区() A. 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B. 古人类活动较频繁 C. 是中国文明发源地 D. 阶级分化非常明显 2. 西周将所征服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室的子弟、亲戚及功臣,组成一种新的由多个不同族氏居民混居在一起的共同体。这一举措在客观上() A. 加速西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B. 弱化了血缘在政治中的作用 C. 为华夏民族形成提供了条件 D. 促进了氏族部落的快速壮大 3. 春秋时期,庶民墓中多使用日用陶器随葬;到战国时,部分庶民墓中开始使用一鼎、二鼎或成套的陶鼎礼器随葬。这可以说明() A. 铁器牛耕的出现 B. 礼乐制度的松动 C. 变法运动的兴起 D. 思想局面的活跃

4. 一月(正月)古时本来叫“政月”,秦朝为避始皇名讳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ē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之一是() A. 君权神授 B. 中央集权 C. 皇帝独尊 D. 皇位世袭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琅琊王氏在书法领域名家辈出,王导、王敦、王旷皆善书,至王羲之成为集大成者。王羲之七子,也多为名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士族文化的垄断 B. 民族关系的交融 C. 儒家文化的传承 D. 江南经济的开发 6. 据统计,唐诗有作者3600余人,诗作55000余首,其中农事诗不少于800首。宋诗约有11000多名作者,创作了20余万首诗,其中涉及农业的有10万余首,约占全诗的一半。这说明()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诗歌繁荣 B. 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来源 C. 宋诗在文学中具有较高地位 D. 唐宋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7. 如表是从北魏到金朝对“中国”概念认知的变化。这反映出() A.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B. 古代大一统思想的发展演进 C. 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扩大 8. “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史学家戴逸评价康乾盛世的主要视角应是() A. 古今的历史变迁 B. 经济结构的变动 C. 中外的历史比较 D. 民族意识的消长 9.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由两广总督兼任。1861年,为适应和西方国家交往的需要,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上述变化反映了()A. 外交体制逐渐近代化 B. 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C. 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 清廷政治制度全盘西化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专项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项检测试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2·广州)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 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食的粮窖。同时,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 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 A.修建了水利工程 B.已有了原始农业 C.建立了早期国家 D.出现了成熟文字 2.(2022·江西)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 的共同目的是 (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3.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D.统一国家不断巩固 4.★(2022·广东)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 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 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 ( ) A.废除郡县制度 B.巩固分封

C.完善法律制度 D.尊崇儒术 5.★(2022·重庆A卷)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 ( ) 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 6.(2022·山西)观察如图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北方经济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社会矛盾的缓和 D.民族政权的分立 7.★(2022·福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8.(2022·广元)考古学家在一处唐代墓葬发掘中,发现墓中有大食人俑、非洲黑人俑,以及大量产自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国的金银币。这些出土文物可以印证唐代 ( ) A.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D.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9.(2022·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

2023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不再打着“尊王壤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以下属于这类战争的是() A.阪泉之战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2.某学者认为,秦代以后中国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其所辖的各地方已不是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划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B.分封制稳定了政治局势 C.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统一 3.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对联与唐代帝王相关的有() ①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②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③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④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从12世纪开始,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促使许多希腊哲学家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重新被翻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这才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这个潮流也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这体现了()

A.阿拉伯文化是当时最先进的 B.文艺复兴再现了古希腊文化 C.欧洲发展落后于阿拉伯世界 D.阿拉伯人对文化传播的贡献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时设北庭都元 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根据这些史实可知() A.西汉奠定了当今疆域版图的雏形 B.元朝时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建立 C.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D.中央政府逐步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6.如图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 该是() A.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 B.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7.通过以下两则材料,不能说明洋务派的活动()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培养了一些近代化人才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8.鲁迅曾经这样评价李大钊:“他的遗文却将永驻,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对于此处的“先驱者”的准确理解是() A.第一个举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 B.是向封建道德发起进攻的主将 C.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创始人 D.在中国最早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9.“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及化学和工农业产品,这些是中国的现代化所急需的 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 了22年互不来往的状态。”材料表明()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专项测试卷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号 答 案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2·辽宁)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A.三国同盟B.法西斯同盟 C.三国协约 D.独立国家联合体 2.★(2022·辽宁)“在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四分之一的对外投资,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对外投资,德国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A.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C.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的野心 3.(2022·甘肃模拟)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这一规定旨在()A.应对巴黎和会的阻挠 B.积累工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C.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D.加快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 4.(2022·临沂)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A.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5.★(2022·眉山)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政策措施()A.促进了经济恢复 B.实现了共产主义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近代史 专项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近代史专项检测试卷1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2022·菏泽)有学者认为,这一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成就卓著,但对后世的思维方式影响不大……因为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只热衷于创造各种死亡仪式”。该文明是指 (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2.(2022·合肥一模)如图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在其古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似点。关于它们相似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公元前36世纪时出现国家 B.产生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 C.发源于世界著名的大河流域 D.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

3.★(2022·温州)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4.(2022·乐山)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如图所示)是为雅典娜女神所建,神庙的白色大理石中富含铁,在适宜的光线和蔚蓝天空映衬下,便能发出柔和的金色光芒,从远处看,神庙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这体现了古希腊 ( ) 帕特农神庙 A.政治体制完善 B.建筑艺术高超 C.神人同形同性 D.发达的工商业 5.(2022·永州)欧洲中世纪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 )

江西省南昌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 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连续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国难记》写的就是上述庚子年发生的事。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里说的“庚子国难”具体是指 A.旅顺大屠杀 B.台湾被割占 C.谭嗣同就义 D.八国联军侵华 2.同学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的‘实业救国’的理想最终也只能成为空想,大生纱厂的命运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同学乙:“在读书人普遍把‘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作为人生目标的社会里,中了状元却弃官从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他报国的志向、坚定的信念、创业的精神不仅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树立了标杆,也成为今天我们学习的榜样。”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议论的人物是 A.康有为 B.张謇 C.孙中山 D.严复 3.右图所示建筑为原江西大旅社。在这里 A.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吹响了共和的号角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揭开了革命新篇章 C.树立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创建了人民的军队 D.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4.“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评析的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5.在2018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6.“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材料评述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右图阴影部分所示为下列哪一帝国的版图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8.恩格斯曾指出: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由此判断该宗教是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9.右边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A.欧洲的社会转型 B.欧洲的思想解放 C.欧洲的革命运动 D.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10.在欧洲人看来,“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 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于是,这个的国家“成为自由 和机会的一个象征,作为一块新的、没有历史负担和枷锁的大陆而受人羡慕”。这里说的“这个国家”指的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四)(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四) 温馨提示:本卷共6页,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2 23 24 答案 1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新书《习近平用典》的所有讲话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儒学经典《论语》,下列关于《论 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著 B.《论语》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C.《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许多思想论述 D.《论语》对中国有深远影响 3、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秦王嬴政时期 B.秦始皇统治时 C.秦二世统治时 D.西汉建立初期 4、《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 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都称蔡侯纸。”此材料可证明 A.造纸术起源于中国 B.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 C.纸的制造工艺复杂 D.纸的发明对世界影响 5、综合如表所示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昭皆南渡江。” 《三国志•魏书•卫觊传》“(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 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6、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 “掬(捧)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贸易交流促进了文明进步 B.贸易改变了各国的饮食习惯 C.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D.瓷器在宋朝开始传入东南亚 7、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 是东西。”联首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不是东西”。该对联讽刺的是 A.清朝宣统皇帝被迫退位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8、右图是1944年彦涵创作的年画《军民合作抗战胜利》,发行后大受解放 区老百姓欢迎。他借鉴中国传统“门神”的创作技法,用八路军、民兵 战士取代传统的秦叔宝、尉迟恭“门神”形象。这些年画 A.佐证国共两党一致抗日 B.体现了正面战场的战绩 C.彰显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D.反映人们祈求神灵庇佑 9、在某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件打满补丁、破旧不堪的小棉袄特别引人注目。1949年,14岁的马毛姐就 是穿着这件小棉袄,和哥哥一起冒着枪林弹雨,划着桨,把着舵,6次横渡长江,把3批解放军战士送上长江南岸。“把解放军送过去,把敌人的碉堡消灭了,以后我们穷人过好日子。”材料表明 A.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B.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得到了解放 C.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了南京 D.人民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10、右图为杨之光1954年的国画《一辈子第一回》,图中(图中文字为选民证),老 年妇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A.翻身了成为土地的主人 B.行使人民当家做主权利 C.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D.挫败了美帝的侵略野心 11、《世界文化的由来》一书中写道:“他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 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文中的“他”是 A.乔达摩•悉达多 B.玄奘 C.穆罕默德 D.耶稣 12、构建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下面知识结构图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五)(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五) 温馨提示:本卷共6页,考试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2 23 24 答案 1 通工具,用实物证实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此可见 A.考古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B.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C.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2、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深刻地认识到“万物负阴而抱阳”,他提出“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 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观点,这体现了老子的 A.道的思想 B.无为思想 C.辩证法思想 D.以柔克刚思想 3、下列连环画中的典故反映了 A.西周后期的“国人暴动” B.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C.西汉早期的七国之乱 D.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之争 4、官渡之战后,曹操创作《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者“壮心”指 A.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B.消灭袁绍,统一黄河流域 C.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政权 D.创建三国,促进民族交融 5、“以六觚(角)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 体而无所失矣。”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果是 A.麻沸散 B.圆周率 C.活字印刷术 D.《天工开物》 6、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在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①岳飞 ②文天祥③戚继光④郑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年中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仿真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20 题,每题 1.5 分, 共 3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一项。 1. 目前, 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 1 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 元一体的发展基础。研究这些文化遗存的主要依据是 A .史书记载 C .考古发掘 B .神话传说 D .学术论著 2. 小华同学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 中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商代酒器 西周叔夨(c è) 西周乐器 鸮卣(y ǒu) 方鼎内铭文 晋候稣钟 春秋水器 叔上匜 (y í ) ①青铜铸造业规模宏大, 组织严密 ②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③青铜器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④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中国古代, “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 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 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以体现这一特点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北魏孝文帝 D .隋文帝 初三历史 第 1 页 (共 10 页)

4. 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 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隋唐 D.明清 (1840 年) 5. 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 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政府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A.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B.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6.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 二十五年(公元 1288 年),因唐制 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位于右图 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 1965 年考古学家在中亚的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大量大使厅壁画,据学者考证, 北墙所绘为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泛龙舟图(见下图),这与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的“北壁绘华夏天子”的内容一致。以上材料说明 ①图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③盛唐文化对中亚地区影响深远④端午节划龙舟是撒马尔罕特有习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二)(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考前冲刺模拟试卷(二) 温馨提示:本卷共6页,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2 23 24 答案 1、参观文物古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说明 ①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比较粗糙 ②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③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 ④北京人已经开始过农耕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情况得益于 A.大禹治水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大运河的开通 3、据图判断,秦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A.皇帝制度 B.丞相制度 C.太尉制度 D.郡县制度 4、王安石《周公》中记载:“立善法于天下者,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者,则一国兴。”据此可以看出王 安石变法的出发点是为了 A.拉拢官僚势力 B.欲青史留名 C.实现富国强兵 D.杯酒释兵权 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该诗赞扬了 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 B.谭嗣同革新图强 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 D.陈宝箴支持变法 6、右表呈现的新闻片段,它所报道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上海《申报》(1937年7月9日)[北平八日专电]日军昨夜 北京人遗址的石器北京人遗址的灰烬层

A .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B .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C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7、巍巍太行山,潺潺滹沱河,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一西柏坡,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是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8、下面是1904~1910年中国教育统计表,新式学堂 数量猛增主要是因为 A .洋务运动期间对教育的推动 B .清政府宣布废除了科举制度 C .北洋军阀政府教育政策推动 D .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思想推崇 9、“中国道路的成功有效冲击了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打破了西方模式的垄断地位,推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这里的“中国道路成功”的意义是指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反抗外来侵略取得完全胜利 C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D .中国从此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0、新加坡《联合早报》写道:“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请问下列哪项属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开放沿海开放城市 C .中国建立经济特区 D .筹建和成立亚投行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系列重要理论成果。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年代尺,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A .科学发展观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买者不能领到出售与彼之卖者及买时作证之证人,而仅失物之主提出知其失物之证人,则买者为窃贼,应处死;失物之主应收回其所失之物。这说明该法典 A .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是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向宛平县城……开炮轰击。……二十九军仍在永定河与彼方对峙中。 时间(年) 学堂数(所) 在校学生数(人) 1904 4467 69475 1906 23862 545338 1908 47995 1300739

(Word版)2021年江西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江西省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 . 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A. 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 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 . 右边形势图可用于研究 A . 国家的产生 B . 朝代的更替 C . 西周的分封制 D . 春秋争霸战争 3 . 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体制”的创立 A. 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 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4 . 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右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A . 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 . 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 . 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 . 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5 . “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A.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 隋朝灭亡 C. 唐朝由盛转衰 D. 金与南宋对峙 6 . 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 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 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7. “总括农家诸书,裒(聚)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 之典。”材料介绍的是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8 . 右边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A .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秦汉时期 D 魏晋时期 鸣条 安邑 夏 斟 三朡 商 传说中的夏都 商汤进军路线 夏桀退却、逃跑路线 夏桀反攻路线 注:鸣条,另一说在今河南封丘东 南巢 菜 单 一、主食类 1. 烤甘薯……5 元 2. 蒸玉米……5 元 …… 二、小炒类 1.红烧马铃薯……15 元 ……

2023年历史中考模拟试题word版(带答案)

开考前秘密试卷类型:A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 分;共 100 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 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意的。 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仁者爱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 A.法家学派 B. 儒家学派 C. 道家学派 D.兵家学派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出现 B.青铜制造业发展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3. 六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探究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搜集了以下信息:“开始农耕生活”“绘制彩陶” “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他们还可以搜集到以下哪一信息() A.建立了国家 B.学会使用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使用磨制石器 4. 右侧是某班学生收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由此可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5.刘昫在《旧唐书》写道:“贞观十五年……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 A.加强了唐朝与西域友好交往 B.使唐太宗获得“天可汗”的称号 C.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中央对西藏的行政管辖. 6.下图年代尺中①所对应的朝代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为今天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置奠定了基础。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项测试卷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号 答 案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2·广州)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食的粮窖。同时,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A.修建了水利工程 B.已有了原始农业 C.建立了早期国家 D.出现了成熟文字 2.★(2022·青岛)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变法打破了贵族阶层世袭,建立了军功爵制,将战功作为升迁的主要依据。这种改变直接有利于秦国()A.稳定社会秩序 B.发展社会经济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实现民族交融 3.(2022·大庆)“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高,我无欲而民自朴”。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的是()A.老子B.孔子 C.墨子D.韩非 4.(2022·连云港)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础。秦朝促进文化认同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推行小篆 B.统一货币 C.编制户籍 D.颁行秦律 5.(2022·南通)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A.减轻人民的负担 B.巩固封建统治 C.发展生产 D.吸取秦亡教训 6.(2022·江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A.废除了郡县制度 B.增强了地方势力 C.导致了西汉灭亡 D.削弱了诸侯实力 7.★(2022·泸州)如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8.(2022·烟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化,实现封建化(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封建化又促进某些民族间的交融。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 D.王安石变法 9.(2022·自贡)《中国官制大辞典》对古代某选官制度的解释:“一种允许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制度。”该制度始创于()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0.(2022·襄阳)鉴真东渡,带去了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绘画等。这说明了鉴真东渡()A.推动了朝鲜民族汉化 B.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C.促进了中华民族交融 D.缓和了中日民族矛盾 11.★(2022·自贡)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A.促进阶层流动 B.强化中央集权 C.推动教育发展 D.加强思想控制 12.(2022·北部湾)宋朝时,开封、杭州等城市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经商时间不受限制。这反映了宋朝()A.社会风气开放 B.都市商业繁荣 C.海外贸易频繁 D.科技成就突出 13.(2022·宿迁)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1.《礼记•曾子问》说:“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礼记•曲礼》说: “昏礼不贺,人之序也。”这说明当时() A. 个人价值服从伦理道德 B. 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C. 宗法观念影响社会风俗 D. 礼乐制度得到严格维护 2.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向陇西、北地、会稽等五郡大规模移民后,又下诏说:“江南火 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并且说假如饥民“欲留”在当地居住,则准许他们“留处”。这说明当时() A. 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C.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 沿袭汉初休养生息 3.如表是不同时期政府收铜量的变化,据此可知() A. 大宗商品的贸易发展迅速 B. 民营采铜业有了较大发展 C. 纸币具备流通的社会条件 D. 政府经济调控力有所加强 4.武宗初宠东宫旧竖刘谨,别立内厂,使谨主事,并东西厂亦在监察之中。武宗坐朝, 有人投匿名书于路旁,数谨罪恶。瑾便矫诏,诏百官三百余人,跪在午门外,加以诘责。材料反映了当时() A. 皇权渐趋衰落 B. 君主专制的加强 C. 内阁权势膨胀 D. 监察制度的完善 5.在英国商人越来越强烈地指责“勒索”问题的背景下,当时最为精通中国问题的郭 士立等对此问题展开调查,后由郭士立撰成备忘录。该备忘录旨在()

A. 为侵华寻找借口 B. 迫使中国降低关税 C. 揭露清廷的腐败 D. 助力清廷海关改革 6.孙中山在多次演说与撰写的论著中都说明“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与此同时, 其他许多革命党人也曾对民生社会主义进行过阐释,例如,黄兴曾说明:“国家社会主义,实于国民今日现状最为适当”;朱执信更是主张“财产归公”,即国家所有,提出了较为激进的民生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当时() A. 社会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B. 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C. 治国理念的趋同性明显 D. 对欧美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 7.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 它的殖民地,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他分析道:“时局的特点,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 这一认识() A. 配合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 适应国家形势的变化 C. 有利于扩大中共的阶级基础 D. 推动国共关系的缓和 8.如表是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表中经济数据的变化() A. 缘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物 C. 是社会主义制度持续创新的结果 D. 体现我国产业和外贸结构的变化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年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殷周制度论》中提到:“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第、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段材料描写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世袭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2. 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是() ①治下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②文德治国,开创科举 ③治下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④管辖西藏,册封班禅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3. 《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康熙二十三年正月,罗刹踞雅克萨、尼布楚二城,饬断其贸易,萨布素以兵临之。”该事件是()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抗击沙皇俄国侵略 C. 土尔扈特部回归 D.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4. 1913年,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由此引发的革命行动是() A. 武昌起义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五四运动

5. 彭德怀在1928年赋诗一首: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彭德怀要向毛泽东学习的是() A. 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 B.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C. 带领红军进行长征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经14年,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中国地大物博 B. 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C.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7. 一个没有现代工业的国家,是永远强大不起来的。1953年的第一天,《人民日报》的社论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从此,中国人寻求一个世纪的梦想起步了。这个“新名词”是() A. 社会主义改造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8. 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 A. 想象的梦,美好的想象来实现 B. 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C. 自由的梦,人人可以实现自己的任何愿望 D. 发展的梦,将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9. 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 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材料中的“政治权利”指() A. 特许经营权 B. 人身自由权 C. 城市自治权 D. 男女平等权 10. 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人权宣言》() A. 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B. 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法典 C. 推动了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D.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11. 某位历史人物认为,1914年时英国人仅以几万名官员和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这是因为各阶层正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这位历史人物是() A. 玻利瓦尔 B. 章西女王 C. 甘地 D. 纳赛尔 12. 如图为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