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课件第11课(中国石拱桥)拓展资料(11篇)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课件第11课(中国石拱桥)拓展资料(11篇)

“卢沟晓月”的来源

单以“晓月”形容卢沟桥之美,据传说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卢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卢沟桥上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卢沟桥的确是一位善于想像的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去作科学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朝气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若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多少反射的美感。

你说,偏以“晓月”陪衬这“碧草卢沟(语出清刘履芬《欧梦词》中《长亭怨》一词:“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卢沟,短长程接。”)”不是最相称的“妙境”吗?

理贯辞达,简朴淡雅──读《中国石拱桥》

章珮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于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以文章主体即介绍两桥的部分而论,总是以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代和功用,直说到桥的每一具体特点及其作用。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说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的深刻明白的认识。

简朴固非易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石拱桥》一文于简朴说明之中融入描绘,于条理之中富于变通。例如,文章开头一段介绍石拱桥的外形,先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极简洁而形象地点明石拱桥的外形特色;然后,紧承“就像虹”三字,从古代神话和我国诗人作品中,进一步说明“雨后彩虹”和拱桥之间的联系,并把拱桥比作“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风景图,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不同于一般干巴巴的说明文字,分明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散文了。

“稳”而多“变”,文字方显得洒脱。这从本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层次布局中可见一斑。介绍赵州桥,着重说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时间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点说明,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术。而介绍卢沟桥,除了一般说明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外,则更侧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

义。这样,于“大同”之中显现“小异”,于平稳之中又见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滞的弊病。

条理清晰,富于变通,说明描写,相互交融,使人感到简朴之中含蕴着淡雅的韵趣。这是《中国石拱桥》一文的一大特色。

《中国石拱桥》在语言运用上的简朴,突出表现在洗练、明快上。作者以严肃的科学态度,或说原理,或引古籍,或举数字,或作比喻,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全文语句十分简短、明快,读来自然上口,毫无佶屈聱牙之感,真如古人所说:“信笔写出,无一字一句吃力,却无一字一句率易。”可谓简朴之至。

然而,简朴绝非浅薄鄙俗之谓。细细品读全文,处处可见作者笔力功夫之深。请看:为了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我国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上的记载以作证明,令人信服。为了介绍赵州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举唐朝张的话,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一下子勾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把人带入一种优美的境界。介绍卢沟桥上的石雕狮子,作者饶有兴味地写道:“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好像把一头头狮子陈列于读者眼前,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介绍知识的说明文,能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确实不是易事。

我们说《中国石拱桥》简朴而不失于浅薄,更多是指它言简而意赅。请看全文最后一段。这一段寥寥二百多字,既要收束全文,又要介绍解放以来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成就,容量很大,文字却很经济。首句“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既与文章开头照应,又一笔收拢了全文的主体部分。然后从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各种桥梁转到“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紧扣住全文题目。接着,以云南长虹大桥、双曲拱桥和最大孔的拱桥三例说明,最后归结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而有说服力。

作者这种寄严谨工巧于简朴自然之中的功夫,在遣词炼字方面也很突出。如介绍赵州桥的成就,用“著名”;介绍其历史,用“最古”;说明其外形,用“横跨”“雄伟”“雄姿”;介绍其施工技术,用“巧妙绝伦”,无一字不自然贴切。宋代朱熹曾说过:“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惟有理解,始能靠实。大散文家王安石也曾说过:“理解者,文不期工而自工。”《中国石拱桥》一文,之所以能如此简明朴实而又妙趣横生,绰约多姿,“理解”“靠实”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

最后还要着重说一点。古人论文,讲“气”、讲“理”、讲“情”、讲“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清人刘大《论文偶记》中说:“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这几句话,说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能力等与文字简朴之间的关系。作者茅以升同志,是新中国的老一代桥梁专家,身经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毕生从事于我国桥梁事业和教育工作。解放前,他主持设计建造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我国群众至今引以为豪;解放后,参加设计和建造了不少更大更新的桥梁,为我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从毕生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为此而骄傲、自豪,又加之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和丰富而渊博的桥梁学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这篇说明文写得情真意切,理贯辞达,立意简明而情蕴其中。我想,这才是《中国石拱桥》写得如此出色的根本原因。

──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世界最大拱式桥一览表

安济桥简介

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横跨滏阳河两岸,石砌七孔拱桥,桥长116米,面宽7‘5米,桥两侧各有60个石柱,上雕石狮,石狮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每尊石狮下还雕有1——2只小狮,狮下有莲花座,通狮柱高1’62米、宽0‘32米,桥栏板浮雕卷云纹,栏板高0’84米、宽1‘55米、2’11米不等。桥墩分水口月台用石块堆砌,桥孔雕有水龙头,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即雄伟壮观,又精巧玲珑。

安济桥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五月,乾隆皇帝赐名“安济”,故名安济桥。1937

年发大水,被日寇炸毁中孔,1956年用木材衔接修复。1982年4月,由地区公路工程队动工,用钢筋水泥修缮石桥中孔,水泥铺面。1989年5月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茅以升的“北洋二十韵”

我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先驱者茅以升先生,曾任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校长。在母校85周年和90周年校庆前后,我受母校委托,曾多次拜访过他。我谨送宣纸和毛笔,请他题写过每字一尺见方的四字校训“实事求是”。可面对耄耋之年的茅老,我哪敢再提出题写像二十韵这样的长诗呢?

母校90周年校庆前夕,我接到茅老来信,约我到他家中面叙。万万没有料到,我刚进家门,茅老便从书房取出很宽大的一卷宣纸,打开一看,只见一米多长的冰雪宣纸上,写满了一首二十韵的“长诗”,行行对称、结构严谨的真书,映着纸上的金星在闪亮。很难想象,这纸宽大绵长而严谨的书法佳作,是出自87岁高龄的科学家之手!

茅老的“二十韵”,可说是对北洋大学历史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在北洋大学一段执政任教的历史写照。1926年,刘仙洲(刘振华)任北洋大学校长,聘茅以升前来北洋大学主讲结构工程等课程。1928年,北平大学区成立,北洋大学易名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后更名北洋工学院),任茅以升为院长。当时,他才32岁。1929年,北洋大学钟楼失火,工矿大部分及地质全部设备尽付一炬。茅以升为此四处奔波,争得从中比庚款里拨出10万元资助,才得以重建大楼。1933年8月初,茅以升结束北洋工学院的讲课任务。1937年以后,北洋大学辗转于各地,直到抗日战争胜利。1941年,工程界学会在贵阳举行会议,北洋校友集会,主张恢复北洋大学。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才得以恢复北洋大学,任茅以升为校长。

茅老的“二十韵”,是一幅难得的美的书法,是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历史写照,更是一位科学家、教育家的心志抒怀!

附:

北洋今胜昔二十韵

新学既东渐,北洋卓有声(1)。

延我即讲席,朝夕对群英(2)。

我亦方少壮,图强意纵横。

切磋不知倦,析疑四座倾(3)。

兵余复弦歌,畀我以校政(4)。

师友欢相得,翕然归淳正。

国事方多故,邪正角相竞(5)。

魔火不为灾,新厦俄顷竟(6)。

南土忽相招,钱塘潮浪高。

自古空寥阔,秦皇不安桥(7)。

面对惊涛不抽身,力驱鼍梁浮万钧。

三载架桥成,桥成寇已深(8)。

莘莘诸学子,颠沛尽西行(9)。

人谋复口张,逶迤何口遑。

栖迟川与陕,摇落浙山苍(10)。

否极微阳动,春荣百卉芳。

煌煌三十载,重开日月光。

崇实遵校训,时隆道乃昌。

济济夸多士,嘉木矗千章。

颂今还鉴昔,前事未可忘。

1983年11月

作者原注:

(1)北洋创建于1895年,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堂,与清华、唐山、南洋著名于时。

(2)1926年夏应刘仙洲先生之聘主讲结构工程等课程。

(3)我任课每周达20小时,采用新教学法深受欢迎,上届学生多来再次听课。

(4)1928年因战祸停课学生迎我出任工学院院长。

(5)北洋学生思想进步历与黑暗势力斗争不挠。

(6)1929年春教学大楼突遭火焚,我为筹募工款10万元。

(7)唐施肩吾《钱塘渡口》诗: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8)钱塘江桥竣工于1935年,至1937年通车,12月23日敌陷杭州。

(9)1937年7月天津沦陷,全校西迁。

(10)西迁后屡被并入他校,加之部院派系之争,师生离散,辗转于西安、城固、西康、泰顺、永嘉之间,胜利后始重归天津旧址复校。

左森

《天津日报》专副刊-满庭芳-第15版-2004.11.23

赵州桥三绝

1.“券”小于半圆。我国习惯上把弧形的桥洞、门洞之类的建筑叫做“券”。一般石桥的券,大都是半圆形。但赵州桥跨度很大,从这一头到那一头有37.04米。如果把券修成半圆形,那桥洞就要高18.52米。这样车马行人过桥,就好比越过一座小山,非常费劲。赵州桥的券是小于半圆的一段弧,这既减低了桥的高度,减少了修桥的石料与人工,又使桥体非常美观,很像天上的长虹。

2.“撞”空而不实。券的两肩叫“撞”。一般石桥的撞都用石料砌实,但赵州桥的撞没有砌实,而是在券的两肩各砌一两个弧形的小券。这样桥体增加了四个小券,大约节省了一

百八十立方米石料,使桥的重量减轻了大约500吨。而且,当洨河涨水时,一部分水可以从小券往下流,既可以使水流畅通,又减少了洪水对桥的冲击,保证了桥的安全。

3.洞砌并列式。它用二十八道小券并列成9.6米宽的大券。可是用并列式砌,各道窄券的石块间没有相互联系,不如纵列式坚固。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建造赵州桥时,在各道窄券的石块之间加了铁钉,使它们连成了整体。用并列式修造的窄券,即使坏了一个,也不会牵动全局,修补起来容易,而且在修桥时也不影响桥上交通。

从古文化角度看赵州桥

古桥简介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华里的洨河之上,又名安济桥。赵县古称赵州,故人们称此桥为赵州桥;又因大桥全部为石料砌成,当地乡人俗称之为“大石桥”;北宋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深为赵州桥的雄奇壮丽所动,于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6年)赐赵州桥正名为安济桥,取“利贯金石,强济天下,通济利涉,安全渡过,万民以福”之意。

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为单孔弧形敞肩坦拱石桥,全长64.4米,拱顶宽9.6米,跨径37.02米,弧矢(拱顶到两拱脚的连线)高度是7.23米。赵州桥建筑结构奇特,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1.赵州桥开敞肩拱型之先河,在主拱的两肩上各建两个小拱,不仅节约了石材,减轻桥身的重量,而且有利于洪水的渲泻,削弱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拱上加拱,从艺术的角度看使大桥玲珑剔透,线条优美,更加美观。

2.赵州桥跨度大而弧形平,采用坦拱,使单孔跨径达37.02米而弧矢只有7.23米,桥面坡度仅为6.5%,极大的方便了行人和车辆的通过。如果按照当时习惯采用的半圆拱来建造同跨度的石桥,桥面应比现在高出11.28米。从工程力学方面来说,坦拱桥比半圆拱形桥

的建造难度要大得多。

3.赵州桥的主拱共28道,采用纵向并列砌筑法。这样每道拱券都自成一体,能独立支撑,日后局部拱券的损坏不至危及全桥,修复也比较容易。赵州桥在历史上曾有两次东西两侧数道拱券坠毁后被修复,如果采用纵联砌券法,恐怕现在大桥已不复存在了。

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吞齐跨赵”,地处兵家必争之咽喉要路,交通任务十分繁重。大桥自建成之后,就一直作为实用性交通大桥而使用,车马行人摩肩击轱,日夜不息。禁止车辆通行,作为文物观赏才近几十年时间。赵州桥在长达1400年漫长历史时期中,历经车马重轧,战乱之祸,地震水患,风雨侵蚀,至今仍安然雄居于洨河之上,在桥梁建筑史上堪称为一大奇迹。

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流传已久的民间小调《小放牛》里唱道:“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儿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碾了一道沟……”这首歌谣里连贯了有关古桥的三个神话故事。

兄妹造桥

古时鲁班领着妹妹鲁姜路过赵州城南洨河渡口,见河宽水深,风高浪急,仅凭艄公摆渡,来往客商渡河十分艰难。兄妹俩见此情景,就商议在这里建一座大桥以方便行人来往。妹妹鲁姜别出心意,提出一个建议,说城南的大桥由哥哥修建,自己另外在城西冶河上建一座小桥,兄妹俩来个比赛,看谁修得又快又好。当时二人约定日暮星光出齐动工,五更鸡鸣前收工。

鲁班送走妹妹,就在洨河渡口开始动工建桥。他先用法术从西面的太行山聚来上好的石料,然后雕琢料石,砌起二十八道主拱,再铺桥面,按装两侧栏杆,忙得不矣乐乎!鲁姜在城西修建小桥,不到四更桥的主体工程就告结束,只剩下装饰美化的工作了。鲁姜好胜心强,生怕哥哥超过自己,就偷偷跑去看看哥哥的进度。当她赶到洨河口时,顿时被惊呆了,只见眼前一座雄奇壮丽的巨大石桥犹如一条苍龙横跨两岸,此时哥哥正在雕饰桥中部的栏板。鲁姜虽然心里暗暗为哥哥的手艺叫绝,可是又不甘心认输,灵机一动心想我何不如此这样。鲁姜略微向远处走了走,耍起了恶作剧,她用手捏住鼻子,“咯咯咯……”学起了鸡叫,这一叫不要紧,引得周围的公鸡都叫了起来。

鲁班刚刚装饰好桥的中部,忽然听到鸡叫,真的以为是天亮了。鲁班为人最讲信用,谨遵约定,立即收工。鲁姜急忙回到小石桥,在栏板上用尽自己的绝技精雕细刻,上面的花草禽兽活灵活现,几可乱真。

这场兄妹建桥比赛,二人各有千秋,大石桥以工程巨大而领先,小石桥以栏板雕饰而更胜一筹。从此以后,赵州留下了一大一小两座石桥,为人们涉水渡河提供了便利。

仙人过桥

鲁班一夜之间修成大石桥,人们奔走相告,到处传颂。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听说后,就倒骑毛驴,亲自到赵州看个究竟。张果老在桥头见到鲁班,问道:“先生,你这桥能禁得住我的毛驴一过吗?”鲁班毫不在意地说:“你看这桥上行人客商,千军万马来往不绝,你这小小毛驴不在话下,先生但过无妨。”张果老暗暗用法术聚来日月星辰装进肩上的搭裢,笑眯眯地倒骑毛驴走上了桥。当毛驴走到三分之一处时,大桥被压得摇摇晃晃,形势危急。鲁班急忙飞身桥下,用大手托住桥身,保住了大桥。鲁班感到怪异,合住左眼用右眼细细观察,才发现骑驴的老头原来是仙人张果老,毛驴虽小,但是却装着日月星辰。此后,桥面石上就留下了仙人的驴蹄印。

柴王推车

柴王听到鲁班在赵州修桥的消息后,为国家有这样的贤良能人而高兴。他便推上独轮车,装载三山五岳,由赵匡胤拉车,来赵州桥考查封赏鲁班。小车将至桥巅,因为车沉桥陡,柴

王脚下一滑,单膝跪在桥上,把桥面上压了一个膝印和一道车沟。鲁班看见,急忙上前跪拜,柴王说:“你为民修桥有功,我这车上的三山五岳,任你挑选,朕要封你为官。”鲁班拜谢圣意,表示愿作工匠一世,别无所求。柴王大喜,当场书写“鲁班仙师”匾额一块,赐于鲁班。

赵州桥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载体

赵州桥不仅是一座实用性交通大桥,而且还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大载体,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雕塑艺术瑰宝。在大桥之上,“玉石栏杆”分列两侧,每侧各设21块栏板和22根望柱。布局是中间每侧设蛟龙栏板5块,蟠龙竹节望柱6根,两侧为斗子禾叶栏板和宝珠竹节望柱。赵州桥的雕饰主要集中在中间部分的栏板和望柱上,龙雕是其精华。中部每侧有5块蛟龙栏板,6根蟠龙竹节望柱,内外均是龙的形象,每侧有28条龙,两侧共计56条龙,如果再加上主拱券顶部两侧的各一个蚣蝮,总计58条龙,从而形成一个气势恢宏的群龙阵图。上面的蛟龙奇兽或盘或踞,或飞或腾,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既有粗犷豪放的写意,又有精致细密的工笔;布局详略得当,既有局部的变化又有整体的统一,形成苍劲古朴、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

在大桥所雕的群龙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位于桥巅的饕餮。饕餮是传说中一种贪吃的恶兽,在古书中说法不一,有云“有首无身”者,有云属“龙种异称”者,有云是“龙生九子之一子”者……,总之此兽以“贪吃”、“凶险”为特征。赵州桥上的饕餮占据大桥顶部最中间位置的整块栏板,毛发分披,两耳坚起,两只大眼凶光毕露,欻欻开合,怒视前方。此恶兽形象与两旁飘逸的蛟龙形成巨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使人望之生畏,不敢久留,不因桥上滞留多人而发生事故,达到“通济利涉”的目的。此乃以恶兽示警,实现劝善目的。

龙,是传说中一种神奇灵物。据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中”,龙还可兴云作雨,神通广大。在过去不论是封建皇权统治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对龙的形象倍加推崇。龙不仅是权威和吉祥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赵州桥以龙的形象作为雕塑的主体,寄寓了民众希望大桥永世长存,通济利涉的美好愿望。

综览赵州桥的雕饰,我们会发现大桥中部较细密,两侧相对简略。有人对此总觉得美中不足,提问赵州桥为什么不把所有的栏杆都精雕细刻,搞得象小石桥一样满是花饰?在赵县有一句俗语:“大石桥看功劳,小石桥看花草”,就是说赵州桥工程浩大,年代久远,举世闻名;小石桥装饰华丽,另有特色。笔者认为,赵州桥的雕饰现状决不是当时造桥者的疏露和省略,而是因时因地独具匠心的有意之作。因大桥地处古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纷繁,大桥如不设雕饰,则美中不足,只堪供交通之用,不具备艺术欣赏价值。如加以雕饰,因居大河之上,其下河水汹涌,地势险要,能兴云作雨、威力无比的龙自然就成为首选的形象了,故大桥雕刻以群龙为主。但如果大桥所有的栏板全为龙雕,一则有失单调重复,二则过往行人因留意于欣赏桥上的精美画面,必致行人滞留、拥挤,容易发生事故。故精雕之处不宜太多,多则无益,于是在桥之两侧改之以较为简略的斗子禾叶栏板和宝珠竹节望柱。龙为神圣之物,倍受人们的敬爱,置于中央顶部最为适宜。大桥带有一定的坡度,行人由两端上桥而行,均是上坡路,行走多少有一点艰难,两侧的雕饰如太过醒目,容易使行人分散注意力,故以简略一般化为好。人行至桥巅,有一小段平坦路,此处登高舒目,乃观赏远近景色之佳处,行人最易在这里集中停留。但赵州桥非寻常悠闲观景之处,桥高水深,车马纷繁,实属不易久留之凶险地。造桥者预见到了这一点,为了实现对行人驱之、逐之的目的,有意在大桥顶部两侧置以气势凶猛的饕餮恶兽,使人顿见此物心中畏惧,不敢久留。从艺术角度来看,行人由观赏姿态优美、祥和的蛟龙图案,到突现阴森狰狞的凶兽,再转之于群龙之中,气氛跌宕起伏,富有情趣,回味无穷。

赵州桥主拱券顶部两侧,各有一个蚣蝮,颇似龙头,故当地乡人称之为“老龙头”。据载蚣蝮“属龙种异称……,性好水,故多嵌刻在桥涵。”又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子”。蚣蝮性善好水,又称吸水兽,会调节水量,使洨河水“少能载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倍受百姓崇敬。以此灵异之物镇于桥顶两侧,面向滔滔河水,寓示大桥会永避水害,长存永安。

在中国民俗中,喜用器物或谐音来表示寓意,这一作法在赵州桥随处可见。桥两侧的斗

子禾叶栏板,选取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禾叶和粮食容器斗子,寓意“五谷丰登”。竹节宝珠望柱,是把佛教“八宝图”中的宝珠和平头竹节集于一体,取其谐音“竹报平安”。元宝为我国古代寓示兴旺发达富裕的东西,又是“八宝”之一,大桥以铁质制成的对底双元宝形扒锔镶嵌在每相邻两块拱石之间,既加固了桥体,又美化了桥身。桥顶仰天石边沿上排有等距离的八瓣莲花帽石,莲花是佛教的八吉祥物之一,寓意吉祥。

赵州桥的主拱券共为28道,每侧栏板上有28条龙。为什么选用28数,要搞清这一点就要了解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古人用于观测日月星辰运行时作为坐标的28组恒星或星座,由于它们固定环绕于天际四周,很象日月五星的栖宿之所,故此称之为二十八宿。古人还把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以想象中的一种动物命名,东方七宿为青龙,西方七宿为白虎,南方七宿为朱雀,北方七宿为玄武。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就是所谓的“四象”。

二十八宿在传统文化中应用极为广泛,择日法中首重当值日中二十八宿所主之吉凶。在万年历中,二十八宿循次值日,一天一移,周而复始,循环无穷。三十六禽推命法也是据此而来。传说,赵州桥是天龙下界变化而成,有诗曰:“青龙谪下化长桥”。二十八道主拱对应于天上的四象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对应于桥每侧栏板上的二十八条蛟龙。一桥之上,尽包含天星、蛟龙,有如此诸多神物护桥,大桥当长存洨河矣!

赵州桥所蕴含的数理和周易数理存在着对应关系,大桥为独孔圆弧拱,示意混元一体;两个蚣蝮分列两侧,可称两仪;四个小拱和四个饕餮,对应于四象;两侧勾石各六块,为六丁六甲;二十八道主拱对应于二十八宿。

古桥仙迹,场性荫护

赵州桥上留下的神话传说中的张果老驴蹄印,柴王的膝印和车沟印,以及鲁班托桥的大手印,被称为“仙迹”,伴随着民间小调《小放牛》广泛流传。古桥仙迹已成为赵州一大胜景。

夫物有所因,因有所为。仙迹石之所以成为“仙迹”,是来源于夸张化的神话传说。在前面讲到的故事中,赵州桥曾走过八仙和两朝的真龙天子——柴王、赵匡胤,可经受日月星辰和三山五岳之重载,其坚固空前绝后矣。神话传说固不可信,但却真实表现了广大人民希望赵州桥长存人间的美好愿望。

人常说:“万物有灵”,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信息感应。一块石头,是没有生命的死物,但是一但被雕饰为某种形象,就带有了这种形象的特有信息。尤其是当这个形象被相当多的人所关注、认可和崇敬时,其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有能量的信息感应源。赵州桥号称“天下第一桥”,根据神话所留的仙迹,及群龙雕塑,在众多人心理能量的沟通促进下使赵州桥具有着强大的能量辐射场。这样赵州桥就不只是一座普通意义上的桥,而沉淀了一种有关桥的文化。这种场性对于桥的生存延袭是有很大帮助的。

赵州桥千年不坠,历代老人都说是有助于神灵保佑。明嘉靖赵郡守佐官孙大学在他撰写的《重修大石桥》碑文中说大石桥“自隋至今越数千百余年矣,不知水之经历磨砻者何限,而桥之坚密无瑕如初焉,非神机纠结,恐不至此。”明嘉靖赐进士出身的观户部广东清吏司北海楼村的翟汝孝撰写的《重修大石桥记》碑文中有神道人修桥的神话,说大石桥是“百世永赖神亦相之”。笔者认为所谓的神助,除了造桥者的匠心独具外,古桥能量场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

桥廊毁灭之谜

赵州桥东50米处有一座水泥桥,是公园内联络各景点的通道。为了美化公园,1996年投资十万多元在水泥桥上修建了一座仿古歇山顶木质桥廊,廊端各有一亭。十间桥廊共有十一个梁头向西刻着十一个龙头正对赵州桥。这一建筑的确使大桥附近增光不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一劳民伤财修筑的工程竟没能坚持多长时间,很快就毁于一旦。

1997年7月6日,天气晴朗。午后三点许赵州桥西上空顿生白云,倾刻乌云弥漫,狂风骤雨夹杂冰雹铺天盖地袭来,公园内顿时花木毁折,满地残枝败叶,华丽的桥廊翻落桥下。令人奇怪的是,这次暴风雨过程无雷鸣电闪,但却伴有冰雹。根据气象规律,冰雹的形成多伴有强对流活动,必有雷电。另外,这次天气活动危害大范围小,距桥很近的地方比公园内要轻得多,不是现场亲眼目睹的人都不相信公园内受灾是如此的严重。

从哲学角度而言,任何偶然性事件都表达出某种必然性规律。桥廊斥资十万余元,1996年12月完工,到1997年7月6日被毁,仅半年时间。直接导致桥廊毁坏的暴风雨是一个偶然性触发事件,从地理风水角度分析桥廊短暂存在是有其原因的。桥廊位于桥东只有50米远,在如此近的距离内,桥廊上刻有11个龙头正对大桥。凡屋脊、兽头所向之处,均可形成冲射之势。前已述明,赵州桥由于历史的原因,具有强大的能量辐射场。二者的场性力量相对比,桥廊自然是甘居下风,在赵州桥强大场性作用下,桥廊自然难以持久。进一步说,便桥上的桥廊既使不雕刻正对大桥的龙头,这高起突兀的桥廊在赵州桥近距离冲射下,也难以维持多长时间。

茅以升与钱江大桥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1934年11月11日,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然而,这座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但战事紧迫,大桥工地已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中。

整个9月、10月,淞沪会战异常激烈。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已危在旦夕。这时,钱塘江大桥已全部完工。但茅以升感到,他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11月16日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

茅以升在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型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炸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茅以升一直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

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长的一天。他后来对家人回忆起那天的情形说,就像是把自己刚生下的孩子掐死在摇篮里。

11月17日清晨,所有的炸药都已埋好。就在这时,茅以升接到浙江省政府命令:大量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必须当天全面通车。浙江省政府此时还不知道

大桥上刚刚布满了炸药。此事被高度保密!11月17日,是茅以升多么渴望却又没敢指望的大桥全面通车的第一天。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茅以升后来回忆说:“所有这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1937年12月23日下午1点,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5点,日军的先头部队已隐约可见,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的引线都点燃了。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在通车的第89天被炸。日本兵友永河夫在硝烟散尽后,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友永河夫来到北京,将他拍摄的这张照片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这一愿望终于在1953年得以实现。

中国桥梁事业的泰斗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本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1916年茅以升通过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其成绩之优秀,使该校教授们大为惊讶和赞叹。一年后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的研究生一律免试注册,茅以升为母校在国外争得极大声誉。1917年,获硕士学位。经导师贾柯贝(H·S·Jacoby)介绍,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到卡利基理工学院夜校攻读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成为该校首名工学博士。博士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的创见被称为“茅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20年,茅以升应邀回母校任教授,时年24岁,是国内最年轻的工科教授。从此,开始了前后30余年的工科教育事业。次年,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副主任(副院长)。1922年7月,他受聘为东南大学教授。1923年,该校成立工科,任第一任工科主任,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首届校长。1926年,任北洋大学教授。1928年,任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即北洋工学院)院长。1930年,任江苏省水利局长,主持规划象山新港。1932年,又回北洋大学任教。他在任校长期间,对校

务管理、教学体制,课程设施、教学设备等,都作过重大改进,使学校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深受师生的拥护与爱戴。

茅以升五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学校长,始终关心母校兴衰,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和功绩。1991年,西南交通大学(文化大革命以后唐山铁道学院迁四川省易名西南交通大学)树茅以升铜像永志纪念。

茅以升开创了“学生考先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终身致力于教育改革,发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等20余篇论著,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制度。茅以升从选择桥梁专业时起,就把培养桥梁建设人才和在祖国江河上修建桥梁视为自己的终身目标。1933年,他辞去舒适的教授工作,接受浙江省的邀请,担任钱塘江桥工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职务。茅以升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于1937年11月,在极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化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这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因建桥功绩,194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茅以升荣誉奖章。

1942年,他赴贵阳任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筹备中国桥梁公司。着眼未来,他将钱塘江桥工处的同仁和有志深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吸收到桥梁公司,培养他们成为桥梁建设的技术骨干。

茅以升深知科学技术进步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1950年,他又欣然接受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后为院长)的职务。这时他虽已年过半百,仍以过人的精力,不辞辛劳,开始了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创业。经32年的辛勤耕耘,该院已发展成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研究机构,为铁路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奠基人,是铁道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在科研领导工作中一贯主张理论结合实际,强调继续教育,倡导专题经济核算,支持新生事物。

茅以升一生勤奋学习、不断研究创新。结合钱塘江桥的设计与施工,他与工程师们共同研究“流沙与冲刷的关系”、“如何将木桩头深深埋入江底”、“倾斜岩层上的沉箱如何稳定”、“合金、铬钢杆件的性质”等,研究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古代桥梁等问题。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和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和审定中,他的技术、经验和智慧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工作均无法正常进行,他以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这期间,他应大桥局总工程师之请,研究桥梁振动问题,解除了人们对武汉长江大桥在大量群众步行过桥,桥身晃动所产生的困惑。

茅以升是最早从事科普事业的科学家之一。1950年,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主席。他是最勤奋的科普作家,在他发表的200多篇论著中,有关科普工作的论著和科普文章约占1/3。他的《没有不能造的桥》一文,在1981年荣获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他曾先后率团访问捷克、苏联、意大利、瑞士、法国、葡萄牙、英国、瑞典、日本、美国,并作学术报告。他在华侨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工作,号召两岸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统一“大桥”各修一座“引桥”,使海外华人、港台同胞深受鼓舞。

他积极参加人民政权的建设,先后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常委,198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历任国务院科技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科普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北京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科协主任委员、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理事长。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主要创建者,任第一、二、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和第四、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主持成立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任主任委员,该会经茅以升与太沙基教授联系,被国际土协接受为团体会员,为我国土力学界在国际社会中取得了应有的地位。茅以升积极致力于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事业,1952年,他参加九三学社,后任中央副主席。为密切党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九三学社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茅以升早就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由于党的统

一战线工作的需要,直到1987年,党组织才接受他的申请,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2岁高龄的茅以升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他终身奋斗、追求,正如他总结自己的一生所说,人生征途“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他终身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治学严谨,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呕心沥血,把毕业精力、知识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科技和桥梁建设事业,赢得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敬佩和爱戴。他的崇高形象永远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

1933年3月,浙江省决定在钱塘江上兴建大桥,以贯通浙江省铁路、公路交通。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浙赣铁路局长杜镇远和浙江公路局长陈体诚一致推举茅以升担此重任。消息传来,他非常兴奋。尽管面临筹款能否成功,面临能否打破当时大一些的桥梁都是“洋人”修建的局面,能否击败“洋人”的竞争,以及在险恶大江上造桥能否胜任等尖锐复杂的问题,他还是鼓起勇气,知难而上,开始了对钱塘江大桥从筹办、设计、建造、炸毁、直到修复的领导工作。

茅以升当时在北洋大学任教。他两下杭州调查研究钱塘江建桥的可行性。钱塘江上水、风、土都不比寻常。上游山洪暴发时,水流湍急,下游怒潮倒灌时,波涛险恶,如果上下同时并发,或遇到台风,江水翻腾激荡,势不可挡。江底流沙深达40米以上,受水流冲刷,变迁莫测,突然刷深的最大变化可达10米以上。茅以升仔细研究分析了钱塘江的水文、气象和地质资料,经过调查考虑之后,结论是虽然难度极大,但“在有适当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从科学方面看,钱塘江造桥是可以成功的”。他以无比的勇气和信心,要在钱塘江上施展抱负,为国争光。

茅以升白手起家,就任“钱塘江桥工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始筹建工作,拟成建桥计划书。翌年,浙江省政府成立“钱塘江桥工程处”,茅以升任处长,他邀请罗英任总工程师,延聘了4位工程师,吸收了29位刚从大学工科毕业不久的青年,组成了桥工处的技术队伍。

在此以前,浙江省交通厅已清铁道部顾问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钱塘江桥工程设计方案。经研究认为,华德尔方案全桥长1872米,正桥29孔,公铁两线路平列,孔径小,墩子多,水上工程量太大,不适合江水与河床地质条件,需758万元(银元),造价太高。茅以升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出6个方案进行比较。在评选工程设计方案时,茅以升的设计方案以其经济合理性一举夺标。

中选方案桥址选在闸口六和塔旁。其优点是地质较好;江面较窄,再经堤岸整治,约束江流,使江面宽度缩为1000米;主流稳定,建桥50多年来,通航孔道不变。大桥全长1453米,正桥长1072米,由16孔跨度为65.84米简支钢桁梁组成,钢梁选用铬铜合金钢,强度高,重量轻,抗锈蚀。北岸引桥3孔,南岸引桥1孔,都是用50米的钢拱梁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平台组成。全桥方圆配合,色调稠和,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全桥设计方案明显优于华德尔方案的特点有:全桥长度减少;钢梁自重减轻;采用双层结构,桥墩长度减去约一半;墩距加大到67米,减少桥墩数量,水下工程量锐减,从而工期缩短,工程造价大幅度下降;采用等跨度梁,遭破坏时便于修复。全桥造价(决算)仅531.64万元(法币)。

在施工上,采取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措施,如利用钱塘江的水来克服钱塘江的流沙,利用潮汐涨落浮运架梁等。在施工组织上,采用了“上下并进,一气呵成”的新办法,有效地组织五家承包公司,基础、桥墩、钢梁等工程同时进行,只要两个相邻墩子完工,即可架梁,从而保证了在困难丛生的情况下,工程得以提前完成。

在施工中他克服困难,不断改进施工技术与创新,例如,沉箱下水浮运问题,在修建船坞、滑道失败后,成功地采用了水平轨道运输;沉箱浮运就位后,因洪水猛涨、潮水激荡,多次发生锚走绳断,冲走沉箱事故,后改用10吨混凝土大锚、并用高压射水将重锚埋入泥沙,才使沉箱得以定位;为使长30米的木桩桩顶入土10—15米而设计专用送桩;采用独特

的射水打桩法,使原来每24小时打桩1—2根,增加到20根以上;在墩位处沉放柴排和石笼,防止沉箱移动和倾斜;此外,还设计制造了不少特殊工具与设备,如特制打桩船、送桩、沉箱起吊设备,钢梁浮运专用托架等。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大桥处于关系国家安危的战略地位,茅以升决定组织赶工,他几乎每天都下到桥基气压沉箱内,与员工研究措施。经全体员工努力奋战,于9月26日通了火车,宣告大桥建成。从1935年4月6日动工起,历时不到两年半。不幸的是,战局恶化,于同年12月23日茅以升不得不挥泪亲自参与将桥炸毁。直至1953年茅以升亲临主持大桥修复工程,才使其得到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多年来,这座大桥始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茅以升始终关心大桥的运营、养护、维修情况,并于1984年视察运行近50年的大桥后,就另建第二座钱塘江桥向中央提出可行性建议。

中国铁路桥梁史这样评价钱塘江桥:“20世纪30年代,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以当时尚不发达的施工技术,用不到3年时间,由我国工程师自行设计并监造,建成了一座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铁两用桥,这是旧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茅以升不愧为中国桥梁事业的泰斗。

培养造就了一批桥梁工程科技人才

茅以升在修建钱塘江桥时已下决心,要使已组成的桥梁技术班子,在钱塘江桥建设中得到锻炼,成长壮大,让他们在祖国的江河上修建各式各样的大桥。为此,他把钱塘江大桥工地办成了训练培养桥梁技术人才的学校。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未来的建桥队伍,在大桥施工期间,每年暑假前还致函国内各工科院校,请他们选派三年级大学生80人来工地参观实习两个月,每天上课12小时,其余时间分派至各工点实习。桥工处不仅供应食宿,热情接待,还指定专人讲解、辅导。茅以升本人也在百忙中抽时间为他们讲课。这一创举,受到各大学的热烈欢迎。

钱塘江桥工处在完成本身任务之处,为了锻炼队伍,还接受一些其他桥的设计任务,如广州“六二三”桥;福建省峡兜乌龙江桥的测量钻探、初步设计;1936年,为筹建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钻探和桥址比较工作,并作出了建桥计划书。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提出“武汉大桥计划草案”。这些工作,虽因经费无着落而无结果,但锻炼了人才,为以后的建桥者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1941年唐山交大恢复正常教学以后,他又一次虚席让贤,自己去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就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开始谋划抗战胜利后修复铁路、修建桥梁等工作。抗日战争时期,生活艰苦,很多有志造桥的工程技术人员,谋生无路。他筹建了桥梁公司,把这些技术人员和原钱塘江桥工处的部分员工,集中到桥梁公司,当时,虽然没有桥梁设计施工工程,就组织他们学习,研究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布置桥梁标准设计系列,并搜集参考资料,为武汉长江大桥、上海越江工程及修复遭破坏桥梁等工程准备方案。1946年,茅以升代表上海“越江工程委员会”提出了《上海市越江工程研究报告》,接着又承担了部分桥梁修复工程,其中包括承办钱塘江桥正式修复的设计与施工。尽管这些工作无利可图,却培养了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对祖国的建设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茅以升不顾责难,派人经营商业,以其收入作为这批职员的生活费用。1944年,桥梁公司经济十分困难濒于倒闭,茅以升筹划未来,从培养人才着眼,还毅然送大量人员去美国实习。对出国人员的家属,照支工资,直到回国。这批留美人员各有专攻,收获很大,归国后,大都成为祖国大型桥梁建设的前驱和骨干,在祖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力于工科教育,倡导教育革命精心培育科技人才

1920年起,前后约30余年,茅以升在教育战线上,倾注了不少心血。他曾出任东南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北洋大学、唐山工学院等多座大学校长,立基创业,功绩显著,是知名的教授和杰出的教育家。

茅以升在各校任职期间,对校务管理、学校体制、课程设置、教学设备、科学研究、学术活动、教学作风、学生工作和校园管理等,都亲自过问,并作了重大改进。

他在教学工作中,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素以认真、严格、诲人不倦著称。授课时讲求概念清楚,逻辑严密,注意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用事例解释理论概念,力求讲清每一理论原则的实践意义,使学生透彻领悟,融会贯通。课外与学生交流,尽心辅导,并征求意见,以改进教学。

他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力学习、自力研究的习惯和能力。他反对把学生当作“受体”的灌注式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他以自己的治学经验“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要求学生。他独特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考先生来考学生”。每次上课的前十分钟,先指定一名学生,让他就前次学习课程提出一个疑难问题,从学生所提问题的深浅,可知他对课程是否作过深入的钻研和探讨及领会程度。问题提得好,或教师都不能当堂解答的提问者,给满分。如提不出问题,则由另一学生提问,前一学生作答。此法推行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学习思想极为活跃,学业大进,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学生所提问题,能使教师受到启发,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亲自带领教育科学生来听茅以升的课,对他的教学方法评价很高,认为“这的确是个崭新的教学上的革命,是开创了我国教育的一个先例,值得推广”。

茅以升认为旧教育的弊病是理论与实际脱节,通才与专才脱节,科学与生产脱节,片面追求理论教育的“质”,严重忽视培养人才的“量”。他于1926年在上海交大30周年纪念刊和《工程》杂志上发表《工程教育之研究》的论文,批判理论脱离实际的欧美教育制度,呼吁建立适合我国现状的教育制度。主张“先授工程科目,次及理论科学,将现行程序完全倒置”。并且从学制、招生、课程、考核、教授、实习、服务等方面,提出大破大立的改革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认为为新社会培育人才,更应进行教育革命。1949—1950年,他撰写专论《教育的解放》、《习而学的工程教育》等,强调按照人的认识规律,由感性知识入手,进而传授理性知识,先让学生“知其然”,而后逐渐达到“知其所以然”,从而把理论与实际、科学与生产、读书与劳动、学校与现场紧密结合起来。1962年,他将自己的教育思想系统整理写成《建设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制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小组会上发言,受到周总理高度评价。

此外,他还强调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科技水平,投身科普工作,抓业余教育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他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关于《中国石拱桥》的创作

茅以升

《中国石拱桥》一文,是1962年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散文,后来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几年来,有不少中学教师来信或来访,向我反映课堂讲授中的一些情况。教育家叶苍岑教授也曾为本课备课的问题和我四次通信征询意见。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部分转载于

有关语文教学的刊物中。现行语文课本,采集了各个方面的文章,知识面无比广阔。从我接触到的中青年教师中,深深感到他们对讲授中的每一篇范文,是那样字斟句酌地认真研究,一丝不苟。这种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最近,郑州《教学通讯》编辑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谈中学语文课文》,要我谈谈创作经过。作家这个称号,我不敢当,但由于上述情况,借此机会,回忆一下撰写此文时的构思活动,如果对广大语文教师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自是有益之举。

首先,本文写的是中国的石拱桥。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观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则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其次,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20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6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表达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许有一处败笔。自从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过硬本领,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赵州桥的栏板,卢沟桥的石狮,都以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中国石拱桥在艺术方面一个可取的传统,对于现代石拱桥装饰也还存在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钱塘造桥

近代以来,由于造桥技术落后,中国大型桥梁的建造被外国人垄断。

直到1937年,在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下,中国人才自己设计建成第一座近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揭开我国造桥史上新的一页。

茅以升(1896-1989年),江苏镇江人。早年就读于唐山工业学校。那时候,中国的科

学技术十分落后,许多桥梁都由外国人设计建造:建造郑州黄河大桥的是比利时人;建造济南黄河大桥的是德国人;建造蚌埠淮河大桥的是英国人……中国人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国土上建造大桥,这使年轻的茅以升深感痛心。他发愤用功,立志在桥梁事业上为祖国争一口气。后来,茅以升赴美留学,攻桥梁专业,获博士学位。回国后,1933年,面对重重困难,茅以毅然接受了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任务。

旧时杭州有一句俗话,叫做“钱塘江造桥”,用来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钱塘江地质结构复杂,加上汹涌异常的钱塘潮,造桥的确非常困难。茅以升深入工地,和技术人员、工人一起创造许多新的施工方法,解决了一连串技术难题,终于建成了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的规模,比当时所有的桥梁都大得多。桥身用钢梁建造,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公路,下层是铁路。全长1453米。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 初中语文 教案例如之一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明白得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讲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样到专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刻从先到后讲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想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讲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讲明顺序是由一样到专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刻上那么从先到后。要学生明白得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讲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预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明白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差不多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预习,划分段落层次,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讲明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闻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钞票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确实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讲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洨〔xiǎo〕匀称〔yúnchèn〕 鷟〔zhuó〕佥〔qiān〕河堤〔dī〕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活灵活现:形容描画或仿照得生动逼真。惟,专门;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专门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进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课件第11课(中国石拱桥)拓展资料(11篇)

语文初二上人教新课件第11课(中国石拱桥)拓展资料(11篇) “卢沟晓月”的来源 单以“晓月”形容卢沟桥之美,据传说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卢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平城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卢沟桥上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为妙,用“晓月”陪衬卢沟桥的确是一位善于想像的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后人去作科学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朝气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若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多少反射的美感。 你说,偏以“晓月”陪衬这“碧草卢沟(语出清刘履芬《欧梦词》中《长亭怨》一词:“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卢沟,短长程接。”)”不是最相称的“妙境”吗? 理贯辞达,简朴淡雅──读《中国石拱桥》 章珮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于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以文章主体即介绍两桥的部分而论,总是以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代和功用,直说到桥的每一具体特点及其作用。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说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的深刻明白的认识。 简朴固非易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石拱桥》一文于简朴说明之中融入描绘,于条理之中富于变通。例如,文章开头一段介绍石拱桥的外形,先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极简洁而形象地点明石拱桥的外形特色;然后,紧承“就像虹”三字,从古代神话和我国诗人作品中,进一步说明“雨后彩虹”和拱桥之间的联系,并把拱桥比作“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风景图,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不同于一般干巴巴的说明文字,分明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散文了。 “稳”而多“变”,文字方显得洒脱。这从本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层次布局中可见一斑。介绍赵州桥,着重说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时间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点说明,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术。而介绍卢沟桥,除了一般说明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外,则更侧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

《中国石拱桥》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2.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3.体会运用本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4.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其意思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 2.讨论法、点拨法、幻灯(图)片演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志向和务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准备 教材、教案、粉笔、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2.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其意思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准备 教材、教案、粉笔、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利用多媒体出示小或利用投影显示。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短语结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 中国石拱桥【名师教案+集体备课】

18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 2.学习常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3.结合具体语句,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把握中国石拱桥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章结构,梳理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营造意境,导入新课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里有我们快乐的童年;“二十四桥明月夜”里有杜牧的感慨与浪漫;“小桥流水人家”中是游子渴望的家的温暖;“忆昔午桥桥上饮”中是陈与义豪迈的家国情怀。桥,总是连接着美好,连接着诗意,连接着浪漫。“桥”为何有这么高的美学价值?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茅以昇的《中国石拱桥》,来一探究竟吧。 (板书:中国石拱桥茅以昇) 【设计意图】桥在生活中很常见,在中国画和中国诗歌里却是一种诗意般的存在。所以,在客观认识“桥”,尤其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智慧之前,先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更好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认识“中国石拱桥” 1.预学展示 (1)作者简介。 茅以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

代桥梁之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字词积累。 (3)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①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②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生动性、形象性。 ③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 ④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画图表。 2.整体感知 设问1:题目是《中国石拱桥》,很明显,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预设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设问2:默读课文,思考:你了解到的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预设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设问3:跳读课文,提炼主要信息,说说你还了解到哪些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生交流讨论) 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上述特征。 赵州桥卢沟桥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新人教版-2.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导学案新人教版-2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自主预习 一、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桥梁学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三十年代即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培养了大批桥梁专家,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就是由他的学生担任总工程师的。 二、解决生字词问题 弧形()长虹饮涧()匀称 () 桥墩()惟妙惟肖()河堤 () 洨河() 雄姿: 古朴: 推崇: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学习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找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特征。 2、找出作者主要以那几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 二、重点研读课文4~8自然段,深入探究。 1、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小组合作讨论:分组竞赛找出赵州桥、卢沟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2、4~8自然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请分别找出说 沟桥

三、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的”等词语能否去掉?)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当时”和“可算”去掉行吗?) 四、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是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座自己熟悉的桥(或其他建筑物也可),仿照课文的写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写一篇200字以内的短文。 六、课外拓展 天星桥和其他地方一样,还是跑不脱石美、水美、树美,但是它却硬能化平淡为神奇,将几个最普通的音符谱成了一首天上的仙乐。 石头哪里没有?但这里的石头总要变出个样,变出别一种形,别一种神,像一个曲子的变奏,熟悉中透着新鲜,叫你有一种感觉到却说不出的激动。比如石的表面经常会隆起一簇簇的皱褶。它本是个铜头铁脑、生硬冰凉的东西,却专向柔弱多情方面取貌摄形,如裙裾之褶,如秋水之纹,如美人蹙眉,如枯荷向空。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你心里揉搓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美感,你忍不住要叫,要喊。难怪国画中有一种表现法叫“”法。再说它的形,也实在不俗,它决不肯媚身媚脸地去像什么,是什么。反而,它什么也不像。什么也不是,在你头脑的储存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构图。比如一座山石,大约有城里的一座高楼那么大,

八年级语文上: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人教新课标)

11.《中国石拱桥》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2.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特点 二、前提测评 1.给下面的字注音 弧.形hú拱.桥gǒng 洨.河xiáo陡.坡dǒu 和谐.xié饮涧.jiàn 桥墩.dūn郦.道元lì X鷟.zhuó匀称 ..yún chèn惟妙惟肖.xiào 2.解释下列词语 ⑴悠久:年代久远。悠:长久。 ⑵杰作:出色的,超过一般水平的作品。 ⑶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⑷巧妙绝伦: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伦:同类、同等。 ⑸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而协调。 ⑹推崇: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⑺就地取材:在当地找所需要的材料。 ⑻千姿万状: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 ⑼奇观:雄伟美丽而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有的事情。 三、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某某省某某市人,中国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16年毕业于某某工业专门学校,后赴美留学,获土

木工程博士学位。20世纪30年代,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半个世纪以来,他为我国桥梁设计、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致力于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并撰写了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其他科普读物。著有《中国桥梁史》等论著200余篇。 四、文章结构 (1~2段)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3~9段)说明中国石拱桥状况。 (4~5段)惊人的杰作赵州桥。 (6~8段)闻名世界的卢沟桥。 ( 9段)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 10段)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 五、研读课文 (一)阅读(1—2段) 1.从课文第1、2段看,石拱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明确: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征的? 明确:⑴把桥比喻成“虹”说明石拱桥的形式优美。 ⑵用“出现的较早”,“雄跨”说明石拱桥的结构坚固。 (二)阅读课文第3~9段,思考: 1.中国石拱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明确:⑴有悠久的历史;⑵几乎到处都有;⑶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2.文章举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是惊人的杰作? 明确: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是惊人的杰作。 3.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惊人的杰作? 明确:⑴历史悠久。修建年代之古,使用时间之长。⑵非常雄伟。列数据从长、宽来说明。⑶制造奇特。从四点具体说明。 4.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各说明了什么?顺序能不能对调?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课件:《中国石拱桥》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课件:《中国石拱桥》 【篇一】 一、教学前端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说明文中举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透过指导阅读,使学生理解课文资料、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特点。 3、在多角度的分析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同时,对学生实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举例说明中所举例子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教学方法:设问阅读法 (四)教学准备 1、制定课本的教学目标,抄在小黑板上。 2、准备赵州桥及该桥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图和卢沟桥的幻灯片。 3、教师自制一个简易的桥梁演示模型。 (五)教学时光:2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资料

教学资料与步骤: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授 这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出示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简单分析课文资料后,学生朗读课文,解决生词,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A、查字典,给下边加粗字注音。拱桥洨河和谐张鹜桥墩 B、课文整体思路分析: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历的光辉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一层(第3—8自然段),先概括介绍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然后以赵州桥、卢沟桥这两座不一样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层(第9自然段),分析取得如此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设技术的飞跃发展。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列举了几个例子及为什么举这几个例子的问题。我们讨论这篇说明文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的问题。大家理解到,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既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它们自身的特点,也就是具有代表性。既然它们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那么,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来说。(学生看书讨论、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课石拱桥说明方法多样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说明方法多样课文同步讲解新人 教版1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中国石拱桥说明方法多样 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 ——《石拱桥》的说明方法 《石拱桥》一文抓住石拱桥的主要特点,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作为一篇说明文,文章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解说给力. ★打比方 【精彩在线】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这句话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石拱桥的桥洞喻为彩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拱”的形状特点. ★列数字 【精彩在线】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

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第①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几个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的特点.第②句介绍了卢沟桥的长、宽、石拱的数量及石拱的长度,准确地介绍了卢沟桥的整体尺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子 【精彩在线】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赵的赵州桥,还有的卢沟桥. 这句话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石拱桥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作比较、下定义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清楚而严谨. 1 / 1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中国石拱桥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中国石拱桥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要点: 一、本单元是一个说明文单元,《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其余则有一定的说明文性的小品。 二、本单元教学,要学生了解什么是说明文。 三、学习本单元,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四、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教学时间:23课时 11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

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 1.查字典,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拱桥陡坡匀称惟妙惟肖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名称位置修建年月结构特征 赵州桥横跨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听写 2.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3.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例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四点用数字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及它们的结构特点。不同点是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拓展素材新人教版

17 中国石拱桥拓展素材 桥之美 吴冠中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 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因桥上桥下,往返行人,各样船只,必然展现生动活泼的场面,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也被桥相连而成浓缩的画图。矛盾的发展促成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难怪绘画和摄影作品中经常碰见桥。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高山峡谷间,凭铁索桥、竹索桥交通。我画过西藏、西双版纳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桥,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 摄影师和画家继续在探寻桥之美,大桥、小桥,各有其美。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

山东省夏津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中国石拱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把握说明顺序,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2.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线的词能否去掉?) 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5.(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带点字能否删去? 6.体会下面各句的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3)“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 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4)《水经注》里的“旅人桥”,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5)“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 二、训练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匀称.() 惟妙惟xiào()和谐.( )巧妙绝lú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记载陡峭和谐匀称就地取才 拱圈横跨攸久古朴交头接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和南极的原始冰川正在慢慢,海平面逐年上升,全球气 候将受到极大影响。 (2)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语言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 (3)我们只有经过的推理论证,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A.溶解推崇严密 B.融解推崇严密 C.溶解崇拜严格 D.融解崇拜严格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 环境,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近年来,荣昌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管理,①着力实施了荣昌县“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着力 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② 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环境保护取得明 显成效。 三、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桥的成语和诗句。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1《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学习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4、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作者简介, 文体概说。 1、作者简介。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桥梁学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三十年代即主持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培养了大批桥梁专家,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就是由他的学生担任总工程师的。 2、文体概说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什么是说明文?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3)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4)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 1、扫清生字词障碍。 弧形(hú)长虹饮涧(jiàn)匀称(chèn) 桥墩(dūn)惟妙惟肖(xiào)河堤(dī) 雄伟(xióng)残损(sǔn) 古朴(pǔ) 推崇(chóng ) 巧妙绝伦(lún) 2、词语解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十分推重。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 巧妙绝伦:方法或技巧灵巧高明,独一无二。 3、学生听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特征。(播放课文录音)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四、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1、明确文段大意: 2、从内容上来看,哪些是总说,哪些是分说?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3、然后,我们再来理清本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4、找出作者主要以那几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 五、品读课文,自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 (一)请学生速读4~8段,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1、找出赵州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语句。 2、找出卢沟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语句。 六、课堂小结: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

《中国石拱桥》(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8课中国石拱桥 一、拓展阅读 说桥梁 陈从周 桥梁建筑,它不仅是一种具有交通实际功能的工程,而且是既有美感又多情趣的艺术 作品。从《诗经》“迎亲于渭,造舟为梁”,到清代黄仲则的“独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 月立多时”之句,历代诗人词客,为桥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另有以桥诗入画,或 以画记桥,从对桥梁的欣赏,触绪牵情,引起一系列的联想,有赞叹而形之歌咏笔墨。这 些文艺性的描绘,更为桥梁的艺术形象增添了风采。 桥梁之所以能称得上艺术品,原因是多方面的。桥梁本身从布局、选形、用材、装饰 等客观的物质因素中,体现了人类很多积极的思想因素;而桥在特定的环境中,又会引起 人浮想联翩的情感,使桥梁艺术丰富而多彩。 一般说来,桥造在哪里,仅是服从交通的需要,但是在众多可以选择桥址的地方,有 意识地配置桥梁,这也是艺术。我国河道,存在三种情况,即大河、支流和小溪,因此, 城镇的建设必循河道而有别。城濒大河,镇依支流,村傍小溪,几成为不移的规律。而桥 梁的建造,亦随之而异,各臻其妙。我国山区、水乡或平原城镇,将至该地,必遥见一塔;入城镇前,必经一桥。这样的布置随处可见,亦标志了中国城镇的独特风貌。(A)这些 控制城镇通道的桥梁,如“灞桥折柳”“卢沟晓月”,送往迎来,联系着人间离合悲欢的 种种复杂感情。 建筑群里往往配置一定的桥梁,这些桥梁常是建筑在人工开挖的池沼曲水之上。这已 不是为了克服自然险阻而修桥,而是在建筑群的总体布置中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服 从社会生活中一定时代的政治礼制或宗教思想,使人产生庄严肃穆或清虚幽静的感受。 中国园林,是天然胜景和人间美丽的建筑的集中组合,供游人开畅襟怀、赏心悦目的 地方,往往使人流连忘返,徘徊不去,所以对桥的要求又有不同。中国园林中桥梁的布局 和形式,完全不同于西方而特具中华民族风格。 桥梁的选形,基本上决定于功能、技术、材料等因素,但是,一定的形式会联系到一 定的艺术感受,再结合所处的环境,更衬托出桥的姿态。燕赵的联拱平弛,屹立在骏马秋 风的冀北,气势雄壮。水乡的薄拱轻盈,凌波于杏花春雨的江南,更觉秀丽如画。(B) 泉州安平长桥,一如压海长堤,雄健为闽南之冠。大渡河边,群山高耸,泸定桥一线横空,凌云飞渡。这些,都是桥梁结构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入门之篇,必需让学生清楚的区分说明文与其它问题的区分,知道说明对象,驾驭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明确说明依次,判定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并学会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此篇课文的教学至关重要,分两课时,而我这节课是其次课时,围绕说明内容、说明方法比照学习赵州桥和卢沟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驾驭说明文的一些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比照学习让学生相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说”而“明”。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通过学习能写简洁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驾驭说明方法的运用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 自主思索与老师点拨结合、探讨法、比照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错误的药品说明书为例,引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指出这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细读课文,分析赵州桥 1、请同学单独朗读赵州桥局部,思索这两段文字从哪些方面介绍赵州桥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提及说明方法带学习回忆、明确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 2、学生探讨解决,老师指明学生作答。针对学生找到的说明方法,老师对其作用进展点拨。 3、老师小结,并展示幻灯片,出示老师观点。 三、比照学习卢沟桥 学生自学卢沟桥局部。从说明内容、说明方法两方面比较卢沟桥与赵州桥的异同之处。 学生探讨明确,老师指出这样的写法不但使行文有所变更,而且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并明确作者举的这两座桥既具有代表性,又考虑中国石拱桥的多样性做到全面。 老师强调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展说明。 四、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精品获奖

2023年月日班级:姓名: 11、《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 2、把握全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资料链接 (一)作者简介: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1962年3月4 日《人民日报》,文笔通俗易懂,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二)说明文知识 (1)说明对象:①从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②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生动说明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古—今 空间顺序的具体分析:外—内、上—下、前—后、远—近(注意要抓住立足点)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一次、原因一结果、现象一本质、特征一用途、一般一个别、概括一具体、整体一局部。 (3)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等。 体现关键词(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形象(真切)地 列数字:准确具体地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 + 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简明地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 (4)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学法指导 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条分屡析地进行学习。着重分析课文,把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多一份理性思考。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归纳总结生字词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残sǔn()推chóng()xiáo()河 匀称()弧()形拱()桥 ②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A、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 B、超过一般水平的好作品。() C、巧妙高超,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D、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这是一篇,(体裁)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课文教学研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 课文教学研讨 内容预览: 11 中国石拱桥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文章抓住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 介绍赵州桥时,先简单交代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对它进行的修整。“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等语句突出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坚固优美。 接着文章用具体数字说明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赞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然后分四点对赵州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创性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点是说大拱弧度小,便于车马上下。第二、三两点是从桥拱设计的独创性方面进行说明,即“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

对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释是:先写形式,是桥所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因而“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不但不可省略,而正要使用它们来确定它们的递进关系。 2.文中介绍的赵州桥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着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对此,作者的解释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则其他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所以按其特点的大小,作为列举的顺序。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2.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请具体说一说。 3.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深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供您参考,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中国石拱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教学难点: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也可收集一些桥梁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图联系“钱塘江大桥”的相关新闻。 二、 作者简介,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茅以升(1896-1989),江苏镇江人。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投影展示课题、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回顾说明知识。 1、注音:拱桥:gng 郦道元lì 惟妙惟肖:xiào 张鷟zhuó 洨河:xiáo 饮涧:jiàn 匀称:yúnchèn 2、解词:巧妙绝伦:巧妙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比得上。伦,同类、同等。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回顾知识:交代文体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生动) 四、快速阅读全文,归纳特征。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2、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____的中国石拱桥”,通过定语来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课文精选了哪两个例子?明确:赵州桥、卢沟桥 4、 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否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呢?在课文中筛选出相关语句。明确: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和1189--1192年间,历史都很悠久;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和形态不一、惟妙惟肖的石刻狮子,形式都很优美;更重要的是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中国石拱桥的三个特征,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两座桥作为例子,就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了。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