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二 任务二 中国旅游简史 (最新版旅游概论教案第二章)

项目二 任务二 中国旅游简史 (最新版旅游概论教案第二章)
项目二 任务二 中国旅游简史 (最新版旅游概论教案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主讲教师:陈甜

【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问候 二、安全教育 三、课堂纪律 四、课程介绍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 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案例一: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第2-3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省概况 2.掌握山东省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山东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 图片展示,猜猜这是中国的哪个省? 导入新课 新授 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山东省 一、概况 1.济南(省会) 同学们看过《环珠格格》吗? 紫薇格格的母亲与皇帝是在哪里相遇的呢? 导入新知识 2.天下第一泉景区(5A景区) 展示趵突泉的图片,感受天下第一泉的气势。分组合作,归纳知识点,完成表格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旅游概论》旅游资源教学设计教案 ——曾维 一、设计依据: 中职教学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发挥想象,通过讨论, 获得理性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方 法及学会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概论是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授旅游基本知识的专 业课程。要了解旅游知识就必须了解旅游构成的三要素,旅游资源就是其中的客 体,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 要求全面的认识旅游资源。 2、对教材的处理: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吸引力因素,在旅游活动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地位。这节就是要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旅游资源,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把握旅游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学生学会理解和分析各类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各种旅游资源价值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爱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我国旅游资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四、教 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对旅游资源功能的分析与理解。 教学难点: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刚步入职高,对新的专业知识,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而且学生在前面教材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这节课在多媒 1

旅游学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是旅游业。 2.关于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所针对的只是消遣性旅游,而没有把商务旅游纳入进去。这是该定义的不足之处。 3.旅游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通过个人行为表现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4.旅游作为一种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活动,具有消费属性、休闲属性、社交属性、审美属性。 5.从时间维度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在短短的旅游期间集中消费额度大,无理性消费成分较多。 6.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7.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是食、住、行、游、娱、购。 8.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9.按游客的流向,国际旅游可分为出境游和入境游两类。 10.根据旅程的长短,国际旅游可分为跨国旅游、和三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以下哪首诗C。 A.《六艺诗》 B.《鸳鸯赋》 C.《悲哉行》 D.《衍波词》 2.国际上普遍引用和广泛传播的旅游定义是B。 A.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B.艾斯特定义 C.英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D.美国学者对的定义 3. C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 A.旅游者B.短程游览者C.旅游D.游客 4.下列活动中哪一项是旅游活动D。

A. 三峡大移民 B.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C. 学生异地读书 D.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5.国内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D。 A.消费程度 B.逗留时间 C.经济作用 D.是否跨越国界 6.中国大陆公民前往港、澳、台地区旅行属于B。 A.国内旅游业务 B.出境旅游业务 C.入境旅游业务 D.边境旅游业务 7.C我国国内旅游的人数为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8.观光旅游是自古以来国内外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旅游形式是A。 A.观光旅游 B.度假旅游 C.修学旅游 D.探亲旅游 9.近期来日益受旅游者青睐的一种旅游形式是B。 A.观光旅游 B.度假旅游 C.修学旅游 D.探亲旅游 10.我国在B,组织了第一次荒漠探险旅游,百人组成的旅游团徒步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 A.1996年10月 B.1997年10月 C.1998年10月 D.1999年10月 11.工业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A。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政策支持是A。 A.199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五一”、国庆、春节三个七天长假制度 B.带薪休假 C.奖励旅游 D.人均GDP提高 13.以货币为单位,衡量旅游目的地发展状况常用标准是A。 A.旅游收入B.接待人次C. 过夜数D.游客平均停留天数 14.在旅游统计中,旅游接待地计算来访活动人天数的方法是:来访旅游人次A。 A.乘以人均逗留天数 B.乘以总逗留天数 C.除以人均逗留天数

旅游概论第二章教案 Word 文档

第二章旅游简史 第一节世界旅游简史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旅游、旅游业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养成正确分析问题、看待历史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教材分析: 1、重点,掌握现代旅游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难点,对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3、关键,了解并掌握世界旅游的发展历史。 教学方法: 1、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2、讨论学习法, 课时计划:2个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旅游概论》第一章以后,对旅游专业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存在了一些疑问,让我们试着一起来解决这些疑问吧。 让学生对其分析,并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旅行社(导游)是“不可替代”的? 2、你认为是什么力量推动,使古代奥运会流传至今,发扬光大? 3、你能回答这两个疑问吗? 旅游从旅行中孕育,又从旅行中分离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由于在上一章我们已经对旅游的产生作了分析,这里仅就旅游的发展过程作一概括论述,借以了解旅游的历史传统,揭示旅游、旅游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征,以扩大对旅游的历史视野,加深对现代旅游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旅游历史的发展。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的发展及其特征 (一)发展: 1、公元前3000年腓尼基人 2、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罗马 3、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波斯帝国 4、公元7-8世纪阿拉伯帝国 5、公元10-11世纪西欧城市 (二)特征: 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地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 相联系,因而,古代旅行、旅游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 2、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 和殖民文化倾向。

中国旅行社发展历程

及在中国旅行社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在英国的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开始专门从事旅行代理业务。从此,为方便旅游者并服务于旅游者的旅行社诞生了,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开启了新篇章。中国近代旅游业发源于上海。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旅行社是爱国人士陈光蒲先生与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的旅行部,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我国与1949年在厦门成立了华侨旅行社,现为中国旅行社;于1954年再北京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79年再北京创建了中国青年旅行社。从而,建成了我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大旅行社。从旅行社发展历史来看,中国旅行社业发展起步较晚。并且虽然我国旅行社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行业。 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过程可将其话费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旅行社业发展的前期(1978年以前)。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以前,我国仅有中国国旅和中国旅行社及其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此阶段,旅行社数量少,从业人员少,旅游活动少,不具备行业规模,但却累积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今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年)。这一阶段我国旅行社形成国旅、中旅、和青旅三足鼎立的行业垄断的局面。在1985年,为加强旅行社行业管理,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 3、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年)。1989年国际国内形式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我国旅行社遇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在旅行社经营者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国际入境旅游得到恢复和更大的发展。 4、旅行社的调整时期(1995年至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规定,为我国旅行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显示,到2000年,我国旅行社总数为8993家。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普及,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已经来到。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重庆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适用班级:09 1-4 授课时间 3.18 班级09 1-4 授课顺序第 1 次课 课题第二章地文景观 目的要求 基本要求:理解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掌握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其他地貌的成因。理解一些著名的山地资源和风景名山。 教学内容要点 第二章:地文景观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一、类型复杂多样 (一)我国地形特点 (二)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差异大 三、开发现状及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岩溶地貌. (一)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主要类型:①峰林②溶洞 (二)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1、桂林山水 2、路南石林 3、主要溶洞.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 道、“地下森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东北地区 2、云南腾冲 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一)海岸地貌分类 1、山地海洋 2、平原海岸 3、生物海岸

(二)我国海岸地貌分布 五、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主要景点 六、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七、其他地貌简介 重 点难点 重点:地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岩溶地貌、丹霞地貌、海岸地貌以及其他地貌的成因。 难点:地貌的成因。 教 学思路与教法设计 先通过欣赏图片资料,提出什么是地文景观,引入新课;再对地文景观进行概述,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引用一些名胜景区来理解问题,最后归纳总结。 课后分析教学时间分配、节奏把握比较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合理,教学方法恰当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 本文叙述了中国旅游业从入境旅游到国内旅游直至现如今可以出境旅游,之间一次次的跨越,一次次的改革。最后说明只有发展好科技才能使旅游业继续兴旺发达。本论文主要从网络上和各大报纸上调查,从中了解到了我国旅游业一次次大的跨越,科技的提高对旅游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的提高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持续发展旅游业,必须不断完善和提高科学技术。 关键词:旅游业、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科技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一、简述旅游业 旅游是在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适度满足后的一种新的消费行为,一种带有浓厚文化内涵的群体活动。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旅行社、交通客运部门和以旅馆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居于这三个部门的企业因而也构成为三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即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者构成了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还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情。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人口众多,国土辽阔、风景秀美,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旅游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了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一般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我国却先发展了入境旅游,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发展了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 (一)入境旅游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国家旅游局设立在外交部下,当时完全是出于外交的需要,旅游接待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友好国家的团体和友好人士,为其提供民间交往的便利方式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入境旅游。 1978年,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在这个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产业高度提出要积极发展我国旅游业.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尤其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时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旅游业,他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中国旅游业从70年代末开始崛起。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五章

第四章中国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 第一节中国旅游交通 一、旅游交通概述 (一) 旅游交通内涵 同时,旅游交通又是构成现代旅游业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被称为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饭店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之一。 旅游交通,是“旅游媒介”,对旅游者和旅游对象起着联系纽带的作用。具体地说,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与现象的总称。 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使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成为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联系在一起。旅游交通提供给旅游者的也是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就旅游者主体来讲,影响其行为的时间、距离等因素往往通过交通便利程度表现出来,影响着其决策与选择;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旅游交通联

系客源地,使旅游地接待旅游者,发展旅游经济的愿望得以实现。旅游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只有发达的旅游交通业才能使旅游者顺利、愉快地完成旅游活动。因此,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或称可进入性(可达性),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 旅游交通的特性 旅游交通是国民经济中整体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特征。旅游交通的主要特性: 1、公共性 2、特殊性 3、层次性 旅游交通按涉及的空间尺度和旅行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是指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所涉及的是跨国、跨省的大尺度空间;交通方式主要是航空和铁路交通。 第二层次是由旅游中心城市到风景地或度假区的交通,

中国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发展历程 2009-09-18 10:20:26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和国家战略资源。作为当代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并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电信通讯、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那么这三者的结合即旅游业信息化将融合为一种更大的驱动力,不仅给电信通讯、信息技术等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也更赋予旅游业发展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现代旅游的流动频度和广度都较传统旅游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信息最基本的综合体,必须要拥有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以便为各行业、部门及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旅游目的地管理机构,陆续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和规范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的收集、汇总处理和有序发布。把建立、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看作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与趋势。 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在中国刚刚起步 旅游信息是旅游产业各环节联系的纽带。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信息技术最早应用于我国旅游企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国外旅游企业进军中国市场,计算机技术在一些外资和合资旅游企业中率先得到应用。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

旅游概论教案(第一章第二章)

旅游概论 教 案 系别:商旅系年别: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班级: 2015级旅游管理高职班 2015级酒店管理高职班姓名:

课程表 一二三四五1-2 3-4 o 5-6 7-8 9-10 教材:《旅游学概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洪帅主编 2010年6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3次印刷 ISBN:978-7-313-06178-2/F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校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备 注 一 8月24 25 26 27 28 29 30 1.2015年8月27日教 职工上班。 2.2015年8月29日、8月30日新、老生报到, 8月31日老生正式上课,新生军训。 3.第二十周为考试周。 4.节假日安排按照学院通知执行。 二 31 9月1 2 3 4 5 6 三 7 8 9 10 11 12 13 四 14 15 16 17 18 19 20 五 21 22 23 24 25 26 27 六 28 29 30 10月1 2 3 4 七 5 6 7 8 9 10 11 八 12 13 14 15 16 17 18 九 19 20 21 22 23 24 25 十 26 27 28 29 30 31 11月1 十一 2 3 4 5 6 7 8 十二 9 10 11 12 13 14 15 十三 16 17 18 19 20 21 22 十四 23 24 25 26 27 28 29 十五 30 12月1 2 3 4 5 6 十六 7 8 9 10 11 12 13 十七 14 15 16 17 18 19 20 十八 21 22 23 24 25 26 27 十九 28 29 30 31 1月1 2 3 二十 4 5 6 7 8 9 10 星 期 日 周

旅游概论第二章教案

教案首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复习导入】 针对前节课的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设置案例,请学生讨论分析,进而巩固学习知识,由此导入新课 【告知目的】 能力目标: 1.熟悉散客导游在导游服务中的八个程序 2.掌握散客导游在导游服务中应做的工作 3.掌握散客导游在导游服务中的服务质量标准 知识目标:理解散客导游相关知识 【课程新授】 7.2 导游服务规范(二)——散客导游服务规范(二)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散客导游人员八大服务程序及其具体工作 一、接站服务 (一)服务准备 1.认真阅读接待计划(即《旅游委托书》) 2.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3.联系交通工具 (二)接站服务 1.提前到港等候 2.迎接游客 (1)导游人员和司机应站在不同的出口迎接游客。 (2)如果没有接到应接的游客,导游人员应该: ①询问机场或车站工作人员。 ②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寻找至少20分钟。 ③与散客下榻饭店联系。 ④若确实找不到应接的散客,与计调人员联系并告知情况。 ⑤当确定迎接无望时,须经计调部或散客部同意后方可离开。 ⑥回到市区后,应前往散客下榻的饭店。如果敞客已入住饭店,应主动与其联系,

并表示歉意。 (三)沿途导游服务 与团队导游服务不同的是,对散客,沿途导游服务应采取对话的形式进行。 (四)入住饭店服务 1.帮助办理入住手续 注意:要记住散客的房号,并督促行李进户。 2.确认日程安排 注意:散客确认日程后,应让其签字书面确认。 3.确认机票 注意:导游人员帮助确认机票后,应向散客部或计调部报告确认后的航班号和离港时间。 4.推销旅游服务项目 (五)后续工作 应及时将同接待计划有出入的信息及散客的特殊要求反馈给散客部或计调部。 二、导游服务 (一)出发前的准备 1.做好物质准备。如携带游览券、导游小旗、宣传材料、游览图册、导游证、胸卡、名片等。 2.与司机联系集合的时间、地点,督促司机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 3.应提前15分钟抵达集合地点,引导游客上车。 (二)沿途导游服务 散客的沿途导游服务与旅游团队大同小异。 (三)现场导游讲解 1.如果是单个游客,导游人员可采用对话或问答形式进行讲解。 2.如果是散客小包价旅游团,导游人员应陪同旅游团,边游览边讲解 时回答旅游者的提问。 案例5:地陪王小姐在陪同一对老年夫妇游览故宫时工作认真负责,在两个半小时内向游客详细讲解了午门,三大殿、乾清宫和珍宝馆。老人提出了一些有关故宫的问题,王小姐说:“时间很紧,现在先游览,回饭店后我一定详细回答

最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内容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

130425_海南旅游发展简史(一)

海南旅游发展简史(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各个阶段。 教学手段:教材文字为主,PPT展示图片和拓展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阶段的旅游业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萌芽阶段(1956-1987) 1956年,海南华侨旅行服务社成立。海南第一家旅行社,主要为华侨探亲服务,部分体现现代旅游功能。 1974年,海南中国旅行社成立。海南旅游业的萌芽。 1981年,将海口和三亚作为我国的冬泳度假区重点先行建设。1983年3月,《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 1986年1月,海南作为全国重点旅游区被列入国家七五计划。 二、起步阶段(1988-2000) (一)起步阶段前期(1988-1991) 建省办经济体特区之初,旅游业被作为工农贸旅并举的四个支柱产业职业。 1988年4月,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1988年5月,《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级风景区域规划》,旅游接待出现有史以来第一个高峰。

从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到1991年,海南客源主要是商务、公务客和观光客。 (二)起步阶段中期(1992-1997) 提出“度假休闲在海南”的口号 1991年,重组省旅游局 1992年,“全社会共办大旅游” 1993年,《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 1995年,《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我国第一部地方性法律法规。 1996年,“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 1997年,旅游业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基石之一。(三)起步阶段后期(1998-2000) 1998年,重新修订《海南省旅游管理调理》,新制定《海南省旅游市场管理规定》 提出“冬季到海南来戏水”的口号。 编印培训教材:《海南导游基础知识》、《海南省导游员手册》、《海南省导游资格等级考试手册》 1999年,实施《海南省旅游分级管理办法》 2000年,《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海南旅游起步阶段的经验和不足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内蒙古自治区)

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授课类型理论课、新授课授课内容中国旅游地理第十四章内蒙古旅游地理概况 授课对象旅游管理二年级学生课时安排4课时 教材教学用书陈锡畴、王雁主编. 中国旅游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2008(8).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参考用书内蒙古导游基础知识内蒙古旅游局 中国旅游地理金海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内蒙古自然、人文地理概况 2、熟悉内蒙古主要旅游景点 能力目标1、掌握整理材料、自主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欣赏内蒙古美景,培养热爱家乡、立志投身旅游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1、内蒙古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资源) 2、内蒙古历史沿革 3、主要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内蒙古草原类型与分布 2、内蒙古气候特点与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以演示法、读书指导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教学准备区域地图、景观图片、视频、内蒙古资源的文字资料 划分学习小组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活动 新课导入观看内蒙古旅游形象宣传片《草原蒙古风》运用视频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第一 模块 读内蒙古政区图、地形图以及教材,教师提问 问题1:内蒙古的区位和面积。 问题2:内蒙古地形特点 问题3:内蒙古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 提问启发教学 引导学生读图 讨论思考 学生回答: 1、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边陲,地跨华北、东北 与西北,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 西、陕西、宁夏、甘肃8省区,与俄罗斯、蒙 古国相邻。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八分之一,国土面积仅次于新疆、西藏,位居 第三位。 2、内蒙古地势较高,海拔1000多米;高原坦 荡辽阔,面积广大,欺负缓和;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构成内蒙古地貌脊梁;平原-山地-高原 由南向北成带状分布。 教师更正 总结回答

旅游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 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 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 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 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 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 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这与现代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的情况基本相同。 ⑵规模大: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参加者人数多达570人,其规模之众不仅在当时是绝对空前而且在此后的世界上也不多见。 ⑶全程陪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照顾。这一点是现代旅行社托马斯库克的最早体现。 7、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⑴世界人口的增加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

旅游概论教案——第六章

教案设计 课题第六章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生态旅游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使用教材《旅游概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态旅游资源。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能力目标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对生态旅游的理解。 关键了解并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分析小组讨论法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45分钟)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 中思考相关 的学习内容 通过案例导 入,形象地开 展所学课程同学们,你们在过去的旅游过程中有没有发 现景区的问题呢?晓东是个细心的同学,他 把自己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写信给当 地政府,你如何评价晓东的做法呢? 根据教材的导入案例,让学生对其分析,并 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晓东有必要写这封电子邮件吗?为什 么? 2、怎么样写,阅信人会更容易接受? 3、晓东说的这个地方的旅游业滑坡的症结 在哪里? 4、“发展”和“环保”,哪方面须优先? 分析教材 中的导入 案例,根 据问题让 学生以小 组的形式 展开讨 论,同时 教师启 发,学生 认真思考 问题,积 极回答 5'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新授对学生思考 能力的考核 同时看看学 生对生态旅 游的认识 使学生的注 意力跟着老 师共同进入 课堂 狭义和广义 两个方面解 释生态旅游 的概念 在探讨中加 强学生对学 习内容的理 解 生态旅游以期对旅游资源破坏程度轻、 对环境影响小而为广大旅游界人士所著中, 为广大旅游者所追求,目前已成为世界旅游 发展的潮流。无论是从旅游资源保护角度出 发,还是从顺应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 发展生态旅游都将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 保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旅游的概 念和特点。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狭义:是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对生态学知 识有强烈兴趣或较多的了解的人们,到偏 僻、人迹罕至的生态环境中进行探险或考察 的专项旅游。 广义: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游览、观赏、 休闲、度假,在此过程中愉悦身心、增加生 态及相关知识。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 1、天然性。 2、保护性。 3、知识性。 4、高层次性。 5、参与性。 那么,学习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我们还需要对生态旅游了解些什么呢? 二、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因 1、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 境质量的普遍关注。 2、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动机的转变。 3、传统旅游呈现的弊端促使人们寻求新的 旅游方式。 (二)生态旅游的原则 1、少而精原则。 2、保护原则。 3、严格管理原则。 4、“双赢”原则。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学生区分 教师讲解 课件展示 10' 5' 10' 教学过程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师调控时间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讲授内容: 第一节世界旅游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认识人类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掌握旅游发展的各种形式、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启发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并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通过鼓励式教学使学生喜欢上所教的内容。 教学重点: 1、旅游发展的各种形式 2、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3、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先驱的原因 4、现代旅游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旅游活动的产生 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启发、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2学时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郭胜,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教学参考书 田言付朱沁夫,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旅游学刊》; 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695621883.html,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世界旅游历史发展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1、回顾旅游的含义 2、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学生异地读书;农民异地打工;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三峡大移民;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 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美)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古代旅游:限定在有闲阶层中,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近代旅游: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现代旅游:社会大众共同参与。 一、古代旅行——国际旅游的萌芽 (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 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于旅游现象具体起源时间,有人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有些人则认为是在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 迁徙行为,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白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提问]:古代人类不断地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游活动?为什么? 迁徙与旅游不同,迁徙的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是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的。 2、人类旅行的产生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时间不同。(3)内容不同。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 参加者的公众性 2. 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 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 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 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 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3. 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 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 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旅游:发生在本国境的旅游活动,其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

中国旅游业发展史简介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sO100 (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见表1)。 表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 注:①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50年》,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时期加总数; ②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1年统计公报》; ③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2年统计公报》。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常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已评定星级饭店8018家;各类旅行社超过100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26万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