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工业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工业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工业物联网面临哪些安全威胁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安全形势比传统互联网时代的更为严峻。物联网终端这个新角色的加入,它们的安全风险威胁着所有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尤其是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往往需要集成已部署的传统传感器构建工业物联网底层。传统传感器本身原有的漏洞,在新的物联网环境中更加危机四伏。本文浅显的讨论了工业物联网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介绍了中国AII组织和美国IIC分别发布的工业物联网安全实施框架。

工业物联网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

目前物联网终端的安全建设尚有很多工作要完成,尤其是传统的部分终端,由于历史原因,终端厂商在设计生产时并没有考虑到物联网应用场景,导致终端在集成进物联网中时,成为物联网系统不可忽视的安全漏洞。

工业物联网终端是整个工业物联网的基础层,该层包含了功能各异的传统传感器、新型智能终端等节点。工业物联网终端的主要安全隐患包含但不仅限于:下面就随着蓝牙模块厂家云里物里科技一起来看下吧。

·硬件设备攻击

终端硬件的组件和配置被篡改。如果在硬件架构设计上未作安全考虑,在攻击者接触到终端硬件后,可以利用工具直接从硬件中提取数据,查找漏洞或分析破解加密系统。攻击者甚至直接克隆,篡改电路,加装恶意设备,绕过软件上的种种安全措施,致使数据外泄。

·对操作系统的攻击

系统启动进程被截获或覆盖。攻击者通过修改终端硬件平台固件之间的接口,如UEFI或BIOS,从而改变终端功能。

劫持Guest操作系统或进程管理程序。这样攻击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的硬件资源分配,进而可以改变终端系统的行为,最终可以绕过安全控制,获得对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访问特权。

·对业务应用的攻击

非法更改应用程序或公共API。攻击者通过执行恶意应用程序或重写应用程序API达到攻击目的。

利用部署或升级程序的漏洞。错误和有漏洞的部署和升级程序也可能作为渗入点,例如,错误或恶意的安装脚本和被截获破解的数据通信,都能被攻击者利用,进而恶意更新终端上的可执行脚本或软件包。

·网络攻击

海量的恶意数据访问请求,即DDoS攻击。如果不能正确因对DDoS攻击,可能会妨碍终端

功能的及时准确的执行。

开放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和接口,通信协议无加密或加密强度过低,预留的维修后门及通用的初始化弱口令等。

·其他类型的攻击

开发时引入的漏洞。这些漏洞往往会在代码的架构、设计或编写过程中引入。例如引入了安全程度较低的或恶意的第三方代码库,使用了不受信任的开发框架,都可能导致漏洞或恶意代码出现在终端的运行软件中。

工业物联网安全实施框架

在工业物联网建设时,集成的终端往往种类繁多,并且可能来自于多家厂商,因此为了保障工业物联网系统的安全,需要在统一安全标准和安全建设实施方面做更多努力。作为工业物联网的底层,终端并非独立存在,其安全威胁的也应放到整个工业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框架中解决。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发布了其制定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Volume G4:Security Framework》(IISF),我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业已起草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

从功能视角分析IISF,其包含了六个相互关联的功能块,并分为三层。顶层包含四个核心安全功能块,即端点保护、通信&连接保护、安全监测和分析以及安全配置管理。中层是数据保护层,底层是安全模型和策略。

美国IIC发布的工业物联网安全实施框架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起草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从防护对象、防护措施及防护管理三个视角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框架。针对不同的防护对象部署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或即将发生的安全问题并及时做出响应。同时加强防护管理,明确基于安全目标的可持续改进的管理方针,从而保障工业互联网的安全。

结语

工业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往往影响着功能安全和物理安全。因此在工业物联网中,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连带效应。工业物联网的信息安全漏洞被攻击,可能引起工业安全相关系统或设备的功能失效。元心IoT操作系统实现了强安全可控与现有生态兼容的结合,是工业物联网终端操作系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安全现及解决策略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方向)班级:14计科网络班 学号:4145 姓名:张田浩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一、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3) 终端节点层面 (3) 感知层安全问题 (3) 网络层安全问题 (3) 应用层安全问题 (4) 控制管理层面 (4) 二、应对安全威胁的解决策略 (4) 密钥管理机制 (5) 数据处理与隐私性 (5) 安全路由协议 (5) 认证与访问控制 (6) 决策与控制安全 (6) 三、具体设计实例 (7) 四、总结 (8)

一、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并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映入眼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安全威胁,必将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 终端节点层面 物联网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其终端设备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感器节点、RFID?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网络网关等。相对于传统移动网络而言,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往往处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缺少了人对终端节点的有效监控,终端节点更具有脆弱性,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感知层安全问题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其终端设备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感器节点、RFID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网络网关等。相对于传统移动网络而言,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往往处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缺少了人对终端节点的有效监控,终端节点更具有脆弱性,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网络层安全问题 感知层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该层的典型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图像捕捉装置、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节点容易受侵。感知节点的作用是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 (2)标签信息易被截获和破解。标签信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平台传输,信息的安全将受影响。 (3)传感网的节点受来自于网络的DoS攻击。传感网通常要接入其他外在网络,难免受到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主要攻击除了非法访问外,拒绝服务攻击也最为常见。传感网节点的计算和通信能力有限,对抗DoS攻击的能力比较脆弱,

2020年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物联网行业分 析报告 2020年8月

目录 一、5G成为物联网核心催化剂 (6) 1、5G时代最大特征是万物互联 (6) 2、运营商重视物联网发展,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持续高增长 (6) 3、5G建设全面提速,行业应用加速落地,物联网迎来加速发展期 (7) 4、作为新兴行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 (8) (1)连接数量 (8) (2)市场规模 (9) 二、产业物联网成为新时期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9) 1、政策因素在生产性领域和智慧城市建设上效果显著 (9) 2、5G会对物联网产生本质催化 (10) 三、芯片成为物联网连接根基 (12) 四、物联网模组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格局向头部集中 (14) 1、无线通信模组是物联网感知层与网络层的重要连接枢纽 (14) 2、通信模组分为蜂窝类模组和非蜂窝模组 (15) 3、整个物联网模组的产业链格局:规模优势+渠道优势提供行业护城河 (16) 五、相关企业 (19) 1、移远通信 (19) 2、广和通 (20) 3、汉威科技 (20) 4、移为通信 (21) 5、威胜信息 (21) 6、高新兴 (21) 7、美格智能 (21) 7、浩云科技 (22) 六、主要风险 (22)

1、贸易摩擦带来的芯片原材料供应风险 (22) 2、产品技术升级的风险 (22) 3、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22)

物联网市场高度景气,带动行业增长迅速。作为新兴行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1)连接数量,根据爱立信的统计,物联网连接数将3倍于移动互联网的增速,其中局域网链CAGR约18%,广域网产业链(包括蜂窝和LPWA)CAGR约26%。(2)据Gartner 预测,物联网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2.93万亿美元,保持年均25-30%的高速增长。 5G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物联网发展质变的根基。5G定义了三大场景:大带宽、广连接、低延时。5G网络覆盖不断加速,对于更多物联网场景的孵化意义重大,包括公用事业、车联网、自动驾驶、工业控制等,2G/3G/4G网络对于物联网没有直接的催化,是基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设施。而5G网络是第一次面向产业的信息端基础设施升级。物联网的爆发始于5G。 物联网成为新的经济引擎。以互联网、智能终端为载体的信息革命带来了上一轮经济的爆发,催生了苹果/亚马逊/谷歌,阿里/腾讯等商业巨头。而在5G时代刚起步的当下,物联网连接数10倍于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运营商、芯片厂商、中游制造厂商、下游应用平台厂商都迎来一轮新的契机。 物联网作为5G应用的核心赛道,有望在5G/IDC的基础设施之上,开启新篇章。基础设施的建设给物联网应用的孵化提供了土壤,物联网的推进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升级。 5G的投资节奏逐步进入第三个阶段—规模建网之后,寻找5G落地带来的流量增长和应用落地的投资机会。

2017年物联网安全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物联网安全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8月

目录 一、物联网行业增长带动安全产业、工控和车联网需求较为刚性 (5) 1、安全问题制约物联网发展,车联网和工控安全问题愈发值得关注 (5) (1)工控物联网安全事件频发 (6) (2)车联网安全问题将随着自动驾驶愈发突出 (7) 2、政策频出,安全市场投入持续加大 (9) 3、物联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车联网和工控市场已有较好市场基础 (11) (1)物联网接入量快速增长、LPWAM加速推进 (11) ①在物联网的细分领域,工控物联网和车联网势头迅猛 (14) ②车联网市场空间同样不容小视。 (15) 二、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应对 (17) 1、物联网在安全上与传统互联网对比 (17) 2、物联网各层次安全问题来源及解决方案 (19) (1)感知层安全威胁及应对 (20) ①芯片安全 (21) ②固件安全 (22) (2)网络层安全 (25) (3)应用层安全 (26) 三、全球物联网安全落地三大领域:认证、工控、车联网 (28) 1、物联网设备认证前景广阔 (28) 2、工控安全发展如火如荼 (31) 3、车联网安全蓬勃发展 (34) 三、国内外细分板块公司比较及总结分析 (43) 1、工控安全 (43) 2、车联网安全 (44) 四、相关公司简析 (46) 1、启明星辰 (46)

2、绿盟科技 (48) 3、北信源 (49) 4、立思辰 (50) 5、数字认证 (50)

物联网行业增长带动安全产业、工控和车联网需求较为刚性。物联网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工控系统安全和车联网安全事件频发,截止2016 年底,工控系统累计漏洞总数已超过900 个。随着汽车ECU 数量以及车联网需求的增加,汽车受攻击的点急剧增加。据CEDA 研究显示,中国物联网安全在2020 年有望达到183 亿元。而据Markets and Markets 预测,到2019全球工业控制安全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7.3 亿美元。据Motor Intelligence 估计,全球车联网安全市场在2020 年将达到12 亿美元,CAGR 将高达102.62%。 全球物联网安全落地三大领域:工控、车联网、认证。 工控安全:由于产业链下游技术相对成熟,结构较为稳定,且价值量较大,因此,当物联网接入量增加时,对安全需求刚性较强。目前该领域厂商主要源于信息安全厂商、自动化背景厂商、专业工控安全厂商,均有完善的产品方案。 车联网安全:由于国内车联网相关厂商的技术成熟度仍有待提高,因此其发展历程会更依赖于自动驾驶和新能源车的技术进步。从短期来看,由于车联网安全技术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积累,短期较难获得与投入等价的回报,但经历了技术储备期的公司将在中长期获得卡位优势,一旦市场爆发,竞争者相对较少,相关公司的产业壁垒以及盈利水平将显著提升。 三类主要受益公司值得关注、外延可能仍是未来方向。 三类公司将在不同领域受益:1、产品线齐备的传统信息安全厂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Internet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高歌猛进的 同时,物联网背后隐藏的安全危机正日渐显现。同TCP/IP网络一样,物联网同样面临网络的可管、可控以及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或者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因为网络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更何况分布随机的传感网络、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更是为各种网络攻击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安全隐患更加严峻,如果处理不好,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将面临威胁。 物联网的“网” 物联网是TCP/IP网络的延续和扩展,将网络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形态,物联网时代又称为后IP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大规模信息系统”,其核心结构主要包括:感知层,如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等,其主要作用是采集各种信息;网络层,如三网融合的计算机、Internet、无线网络、固网等,其主要作用是负责信息交换和通信;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分析处理、控制决策,以便实现用户定制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从而最 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相联,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传感网技术等,这些技术是智能信息传感设备的技术基础。网络及管理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4G技术、SOA等。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智能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传送信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成为可能。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体现的是融合,而不论它的基础架构是采用无线传感网络还是什么别的网络基础设施。 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因为在于网,所以复杂。目前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各行各业已有比较成功的应用,但是如果感知的信息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整合,就谈不上深入的应用,这样的网络就没有意义。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堪称复杂巨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业务的综合管理、信息的融合析取及分门别类、数据的有指导性的传输和交互等等,它的复杂性、艰难性是可想而知的。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面临哪些重要的安全威胁?与传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以感知层是传感网、RFID为例进行展开。 首先,传感网络是一个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广泛存在的传感智能节点本质上就是监测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设备,它们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然而,这些传感智能节点又是一个外来入侵的最佳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非常复杂,数据间存在着频繁的冲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冗余性和互补性,且是海量数据。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特征,同时又是多源异构型数据。因此,相对于传统的TCP/IP 网络技术而言,所有的网络监控措施、防御技术不仅面临更复杂结构的网络数据,同时又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面前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其次,当物联网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技术时,嵌入了RFID芯片的物品不仅能方便地被物品主人所感知,同时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特别是当这种被感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平台进行传输时,信息的安全性相当脆弱。如何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提供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作保障,是一个难题。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信息安全概论》 大作业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并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映入眼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安全威胁,必将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本文对物联网正面临的安全威胁给出了细致地分析,并且针对这些的安全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字:安全威胁策略物联网 近几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科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不断地在各行各业中得以推广应用。物联网连接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信息空间,其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拥有的每件物品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物联网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因此,实现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是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物联网应用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 1、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早已被人们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信息的丢失,物联网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安全问题,物联网将经济社会活动、战略性基础设施资源和人们生活全面架构在全球互联网络上,所有活动和设施理论上透明化。物联网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物联网规模很大,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一旦遭受攻击,安全和隐私将面临巨大威胁,甚至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工厂停产、商店停业、电网瘫痪、交通失控、工厂停产等恶性后果。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其自身所隐藏的安全问题日渐显现出来。除了面对传统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问题之外,物联网自身还存在着大量特殊的安全问题。从终端节点到感知网络、通信网络,从应用层面到管控层面,以及一些非技术层面的因素都关联和影响着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1.1 终端节点层面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其终端设备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感器节点、RFID 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网络网关等。相对于传统移动网络而言,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往往处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缺少了人对终端节点的有效监控,终端节点更具有脆弱性,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1.2 感知层安全问题 感知层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该层的典型设备包括RFID 装置、各类传感器( 如红外、超声、温度、湿度、速度等)、图像捕捉装置( 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GPS)、激

物联网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1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面临哪些重要的安全威胁?与传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以感知层是传感网、RFID为例进行展开。 首先,传感网络是一个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广泛存在的传感智能节点本质上就是监测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设备,它们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然而,这些传感智能节点又是一个外来入侵的最佳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非常复杂,数据间存在着频繁的冲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冗余性和互补性,且是海量数据。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特征,同时又是多源异构型数据。因此,相对于传统的TCP/IP网络技术而言,所有的网络监控措施、防御技术不仅面临更复杂结构的网络数据,同时又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面前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其次,当物联网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技术时,嵌入了RFID芯片的物品不仅能方便地被物品主人所感知,同时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特别是当这种被感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平台进行传输时,信息的安全性相当脆弱。如何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提供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作保障,是一个难题。 同样,在物联网的传输层和应用层也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亟待出现相对应的、高效的安全防范策略和技术。只是在这两层可以借鉴TCP/IP网络已有技术的地方比较多一些,与传统的网络对抗相互交叉。 总之,物联网的安全必须引起各阶层的高度重视。 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除了面对传统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自身的特殊安全问题,并且这些特殊性大多来自感知层。我们认为物联网的感知层面临的主要威胁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隐私 如射频识别技术被用于物联网系统时,RFID标签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而用品的拥有者不一定能觉察,从而导致用品的拥有者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而且还将涉及到法律问题。 2.智能感知节点的自身安全问题 即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所以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它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 3.假冒攻击

物联网安全隐患有哪些 物联网安全如何防控

物联网安全隐患有哪些物联网安全如何防控 物联网常见的安全问题1)安全隐私 如射频识别技术被用于物联网系统时,RFID标签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而用品的拥有者不一定能觉察,从而导致用品的拥有者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而且还将涉及到法律问题。 2)智能感知节点的自身安全问题 即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所以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它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 3)假冒攻击 由于智能传感终端、RFID电子标签相对于传统TCP/IP网络而言是“裸露”在攻击者的眼皮底下的,再加上传输平台是在一定范围内“暴露”在空中的,“窜扰”在传感网络领域显得非常频繁、并且容易。所以,传感器网络中的假冒攻击是一种主动攻击形式,它极大地威胁着传感器节点间的协同工作。 4)数据驱动攻击 数据驱动攻击是通过向某个程序或应用发送数据,以产生非预期结果的攻击,通常为攻击者提供访问目标系统的权限。数据驱动攻击分为缓冲区溢出攻击、格式化字符串攻击、输入验证攻击、同步漏洞攻击、信任漏洞攻击等。通常向传感网络中的汇聚节点实施缓冲区溢出攻击是非常容易的。 5)恶意代码攻击 恶意程序在无线网络环境和传感网络环境中有无穷多的入口。一旦入侵成功,之后通过网络传播就变得非常容易。它的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相比TCP/IP网络而言更加难以防范,如类似于蠕虫这样的恶意代码,本身又不需要寄生文件,在这样的环境中检测和清

2020年物联网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20年物联网行业分析 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

目录 1. 物联网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 物联网市场规模分析 (5) 1.2 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5) 1.3 物联网行业结构分析 (5) 1.4 物联网行业PEST分析 (6) 1.5 物联网行业特征分析 (8) 1.6 物联网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9) 2. 物联网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2.1 政策体系不健全 (11) 2.2 基础工作薄弱 (11) 2.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1) 2.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2.5 技术相对落后 (12) 2.6 隐私安全问题 (12) 2.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3) 2.8 管理效率低 (13) 2.9 盈利点单一 (14) 2.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5) 2.11 法律风险 (15) 2.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5) 2.13 人才问题 (15)

3. 物联网行业政策环境 (17) 3.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7) 3.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7) 3.3 “十三五”期间物联网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8) 4. 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19) 4.1 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9) 4.2 物联网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9) 4.3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9) 4.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20) 4.5 物联网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 4.6 物联网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 4.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4.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4.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3) 5. 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 (24) 5.1 宏观机制升级 (24) 5.2 服务模式多元化 (24) 5.3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4) 5.4 社会化特征增强 (24) 5.5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5) 5.6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5)

物联网信息安全知识点

第一章 物联网的安全特征: 1,感知网络的信息采集、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2,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从功能上说具备哪几个特征 1,全面感知能力,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条形码等获取被控/被测物体的信息。 2,数据信息的可靠传递,可以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出去。 3,可以智能处理,利用现代控制技术提供智能计算方法,对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4,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形成各种单独的业务应用,或者整个行业及系统的建成应用解决方案。 物联网结构应划分为几个层次 1,感知识别层 2,网络构建层 3,管理服务层4,综合应用层 概要说明物联网安全的逻辑层次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考虑3个逻辑层,即底层是用来采集的感知识别层,中间层数据传输的网络构建层,顶层则是包括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的应用中间层+ 物联网面对的特殊安全为问题有哪些 1,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识别层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易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上课时老师让抄下来的)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将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会涉及许多非技术因素。下述几个方面的因素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1)教育:让用户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如何正确使用物联网服务以减少机密信息的泄露机会; (2)管理:严谨的科学管理方法将使信息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特别应注意信息安全管理; (3)信息安全管理:找到信息系统安全方面最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以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程度,包括资源管理、物理安全管理和人力安全管理; (4)口令管理:许多系统的安全隐患来自账户口令的管理; 物联网结构与层次 ①感知识别层:涉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标签、手持移动设备、GPS终端、视频摄像设备等;重点考虑数据隐私的保护; ②网络构建层:涉及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离无线通信、3G/4G通信网络、网络中间件等;重点考虑网络传输安; ③管理服务层:涉及海量数据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云计算、网络计算、高性能计算、语义网等;重点考虑信息安全; ④综合应用层:涉及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融合、决策支持等。重点考虑应

物联网安全技术综述

物联网安全技术综述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一、摘要 (3) 二、引言 (3) 三、物联网的提出 (3) 四、物联网现有实现技术及其优缺点 (3) (一)6Lowpan (3) (二)ZigBee (4) (三)TinyOS (4) 五、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与防御 (4) (一)感知识别层安全威胁 (4) 1.物联网感知识别层的特点如下: (4) 2.物联网感知识别层面临的威胁与防范技术如下 (5) (二)网络构建层安全威胁 (5) 1.WIFI等无线局域网连接: (5) 2.蓝牙技术: (6) 3.超宽带技术: (6) (三)管理服务层与综合应用层安全威胁 (6) 1.中间件技术: (6) 2.云计算安全: (7) 3.信息隐藏技术: (7) 六、物联网安全威胁与防御总述 (8) (一)物理安全威胁与防护 (8) 1.捕获/收集类: (8) 2.损坏/耗尽类: (9) (二)软件安全威胁与防护 (9) 1.架构威胁: (9) 2.传输威胁: (9) (三)主观因素安全威胁与防护 (11) 七、总结: (11) 八、参考文献: (11)

一、摘要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越发明显。而由于目前物联网的成熟度较低,因而在具体实现中还存在较多缺陷,其中安全性的缺陷尤为严重。 本文简要论述了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手段与方法,首先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阐述。依据物联网发展再讨论物联网的现状以及具体实施中遇到的安全性问题,进而引出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手段与方法。这其中对目前的物联网安全技术进行对比与概括,得出依据目前的技术选择较为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技术 二、引言 物联网是12世纪发展的重点,作为一个“物物相连”概念的概括,物联网涉及方面较广,从“智慧地球到”到“智能家居”都是其范围。但是“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且范围广泛的概念,由于其分布式、低性能等工作特点,使得对其进物理层面以及软件层面的攻击变得简单。如何在物联网应用中保证其安全性已经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而现今某些适用于物联网的实现已经出现,比如Zigbee协议,6lowp协议,TinyOS系统等。这些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物联网的规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些物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本文主要就是对现今物联网使用到的技术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技术进行论述。 三、物联网的提出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其最初的定义就是:“把所有物体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这就是说,物联网其实是物体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与信息交流,进而实现对物品的识别控制。 2008年举行了首个国际物联网会议,这个会议共同探讨“物联网”的概念、理论技术、实现办法等,为“物联网”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发表讲话,提出着力发“物联网”,至此我国物联网发展开始迎来高速发展,而无锡在全国的物联网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 四、物联网现有实现技术及其优缺点 物联网经过十几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应用经验与实现技术,这其中较为人们所熟知的Zigbee、6Lowpan、TinyOS等。这些实现技术各有优缺点,使用何种实现技术,这其中的权衡需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了解。 (一)6Lowpan 6Lowpan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网络协议。其优点是将IP协议引入到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实现最新的IPV6通信协议,它可以使得物联网不经过中间网关以及其他中间件技术就能实现与互联网对接,这使得当前物联网与互联网无法直接通信的现状得到解决。同时实现的是IPV6协

关于物联网行业调研报告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行业调研报告 姓名:若虚 班级:物联网一班 学号:000 2016年12月24日

行业调研报告 一、前言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交流的加深,通信行业在市场的需求下不断蓬勃发展,而通信设备以运营商为核心,推进行业发展。互联网产业发展,成为社会不可缺的生产和交易平台,带动的一系列的产业如电子商务通信设备制造的同时也对在高速泛在的信息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 4G牌照的发放,国家带宽战略的确定,5G的到来,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都给通信市场带来了利好消息,通信行业发展机遇被业界所看好。预计整个通信产业的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包括设备制造商,工程商,软件商,运营商等均有获得机会和机遇。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服务商进入通信行业,而通信行业市场因此更加活跃,更加激烈。 二调查的问题和答案 1.行业现状 硬件测试工程师大专以上学历起薪大多在3000至4000元,在工作一两年后可以获得加薪,从20%至50%不等。具有4年以上经验,收入则可翻倍,达到1万元左右。软件测试工程师出现严重短缺的现象是与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其他各行业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比如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中国石化等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经济大幅度

攀升。而信息产业的核心就是软件技术,滞后的软件技术是不可能产生先进的信息产业的。而软件的产业化,主要表现在对软件质量的控制上。随着我国IT行业的发展,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将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而能够把质量带动起来的就是软件测试。从软件、硬件到系统集成,几乎每个中大型IT企业的产品在发布前都需要大量的质量控制、测试和文档工作。 2.典型企业 中兴通讯有限公司 3.典型岗位 硬件测试工程师 4.工作内容 职责一: 参与和协助标准化工程师完成产品测试标准的确定工作,并执行工作任务: 1、收集和整理国家相关测试标准 2、结合本企业实际,协助工程司制定本企业的产品标准 3、在测试执行过程中,严格贯穿执行产品标准要求 4、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者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给标准化工程师进行标准的调整和修订 职责二

物联网威胁以及如何避免威胁.

物联网威胁以及如何避免物联网威胁 应电1042班黄涛 2014064406 一、物联网安全威胁 由于终端数量众多,终端机器化程度高,终端能量处理能力有限,人员监控和维护困难等因素,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除了与传统通信网络一样面临着一些基本安全威胁之外,还面临着一些特有的安全威胁, 1)感知层安全威胁 物联网感知层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如下: T1 物理攻击:攻击者实施物理破坏使物联网终端无法正常工作,或者盗窃终端设备并通过破解获取用户敏感信息。 T2 传感设备替换威胁:攻击者非法更换传感器设备,导致数据感知异常,破坏业务正常开展。 T3 假冒传感节点威胁:攻击者假冒终端节点加入感知网络,上报虚假感知信息,发布虚假指令或者从感知网络中合法终端节点骗取用户信息,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T4 拦截、篡改、伪造、重放:攻击者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和信令进行拦截、篡改、伪造、重放,从而获取用户敏感信息或者导致信息传输错误,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T5 耗尽攻击:攻击者向物联网终端泛洪发送垃圾信息,耗尽终端电量,使其无法继续工作。 T6 卡滥用威胁:攻击者将物联网终端的(U)SIM卡拔出并插入其他终端设备滥用(如打电话、发短信等),对网络运营商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2)网络层安全威胁 物联网网络层可划分为接入/核心网和业务网两部分,它们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如下: T7 拒绝服务攻击:物联网终端数量巨大且防御能力薄弱,攻击者可将物联网终端变为傀儡,向网络发起拒绝服务攻击。 T8 假冒基站攻击:2G GSM网络中终端接入网络时的认证过程是单向的,攻击者通过假冒基站骗取终端驻留其上并通过后续信息交互窃取用户信息。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摘要】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它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要比互联网复杂得多。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述了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RFID;阅读器;安全 1病毒威胁和常规恶意入侵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高,在互联网中存在的危害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会造成对物联网的危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病毒攻击、黑客入侵、非法授权访问均会对互联网用户造成损害。与此同时,在物联网环境中互联网传播的病毒、黑客、恶意软件如果绕过了相关安全技术的防范(如防火墙),对物联网的授权管理进行恶意操作,掌握和控制他人的物品,就会造成对物品的侵害,进而对用户隐私权造成侵犯。更让人担忧的是,类似于银行卡、信用卡、身份证等敏感物品,如果被他人掌控,后果会十分严重。 2黑客截取节点数据引发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项目布局中往往有很多节点,这些节点往往会成为信息失窃的重要目标。盗取或截取物联网节点信息已经成为物联网攻击的一种新手段。这种窃取节点信息的手段一般有四种形式。 ①截获RFID标签 在物联网应用中,最基础的安全问题,就是如何防止RFID标签信息被截获和破解。因为这些标签中的信息是整个应用的核心和基础,在获取了标签信息之后,攻击者就可以对RFID系统进行各种非授权使用。这就会给物联网应用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为了验证这种被破解的可能性,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展示了破解由德州仪器(TI)所制造的DST组件的验证实验。实验表明:在不接触RFID设备的情况下,盗取其中的信息也是可能的。这就表明截获RFID标签节点信息的可能性是大量存在的。 ②直接破解RFID标签 RFID标签本身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以往攻击智能卡产品的方法在RFID 标签上同样可用。因此,破解RFID标签的过程并不复杂,由于很多产品使用的都是40位密钥,所以通常在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破解工作。对于更坚固的加密机制,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设备进行暴力破解,不过这通常需要拥有标签实物。通过特殊的溶液能够将标签上的保护层去掉,而使外部的电子设备能够与标签中的电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攻击者不但能够获取标签中的数据,还能够分析标签的结构设计,发现可供利用的新信息,从而找到一些进行特定形式攻击的新入手点。这意味着RFID标签的安全漏洞一旦被攻击,很容易被打开缺口,造成广泛而严重的安全隐患。美国就发生过学生破解了地铁充值卡密码的事情。 ③复制RFID标签 即使加密机制被设计得很完善,攻击者无法切入对其进行破解,但是RFID 标签仍然面临着被复制的危险。事实上对于那些没有保护机制的RFID标签,利用读卡器和附有RFID标签的智能卡设备,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标签的复制工作。

工业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工业物联网面临哪些安全威胁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安全形势比传统互联网时代的更为严峻。物联网终端这个新角色的加入,它们的安全风险威胁着所有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尤其是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往往需要集成已部署的传统传感器构建工业物联网底层。传统传感器本身原有的漏洞,在新的物联网环境中更加危机四伏。本文浅显的讨论了工业物联网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介绍了中国AII组织和美国IIC分别发布的工业物联网安全实施框架。 工业物联网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 目前物联网终端的安全建设尚有很多工作要完成,尤其是传统的部分终端,由于历史原因,终端厂商在设计生产时并没有考虑到物联网应用场景,导致终端在集成进物联网中时,成为物联网系统不可忽视的安全漏洞。 工业物联网终端是整个工业物联网的基础层,该层包含了功能各异的传统传感器、新型智能终端等节点。工业物联网终端的主要安全隐患包含但不仅限于:下面就随着蓝牙模块厂家云里物里科技一起来看下吧。 ·硬件设备攻击 终端硬件的组件和配置被篡改。如果在硬件架构设计上未作安全考虑,在攻击者接触到终端硬件后,可以利用工具直接从硬件中提取数据,查找漏洞或分析破解加密系统。攻击者甚至直接克隆,篡改电路,加装恶意设备,绕过软件上的种种安全措施,致使数据外泄。 ·对操作系统的攻击 系统启动进程被截获或覆盖。攻击者通过修改终端硬件平台固件之间的接口,如UEFI或BIOS,从而改变终端功能。 劫持Guest操作系统或进程管理程序。这样攻击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的硬件资源分配,进而可以改变终端系统的行为,最终可以绕过安全控制,获得对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访问特权。 ·对业务应用的攻击 非法更改应用程序或公共API。攻击者通过执行恶意应用程序或重写应用程序API达到攻击目的。 利用部署或升级程序的漏洞。错误和有漏洞的部署和升级程序也可能作为渗入点,例如,错误或恶意的安装脚本和被截获破解的数据通信,都能被攻击者利用,进而恶意更新终端上的可执行脚本或软件包。 ·网络攻击 海量的恶意数据访问请求,即DDoS攻击。如果不能正确因对DDoS攻击,可能会妨碍终端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 性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0年物联网网络架构及安全性 一、物联网概念绪论 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和安全体系对物联网的安全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物联网分层结构进行分析,从架构特点探讨其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希望对于我国今后的物联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但一直以来业界并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由中国工程院牵头组织学术界和产业

界众多专家学者召开了多次会议,对物联网概念、体系架构以及相关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讨论,统一了对物联网的认识。 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 二、物联网网络架构 目前,我国物联网网络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2.1感知层 相当于物理接触层,技术上由识别芯片(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等构成,感知范围可以是单独存在的物体,一个特定区域的物体,或是某行业划分下特定一类物品及一个物体不同位置等,主要实现智能感知功能,包括信息采集、捕获、物体识别等,其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自组织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 2.2网络层

有效提升物联网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探究

2019年9月10日第3卷第17期 现代信息科技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p.2019 Vol.3 No.17 169 2019.9 有效提升物联网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探究 杨存胜 (贵州省邮电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随着5G 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于物联网来说,除了要获得长远发展,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物联网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让物联网得到更广阔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本文将对如何提升物联网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5G ;物联网;安全架构;信息安全中图分类号:TN915.08;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7-0169-02 Exploration on the Measures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YANG Cunsheng (Guizhou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chool ,Guiyang 550004,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5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been developed accordingly.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eside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security issu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also brought tremendous space fo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 more broadly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noticed that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depth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the follow-up research. Keywords :5G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architecture ;information security 收稿日期:2019-07-22 0 引 言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发放5G 商用牌照,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5G 商用阶段。而物联网产业被认为是5G 时代最大的受益者。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就是物与物相连接的互联网。5G 将使物联网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发展,意味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也将走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联网主要连接了现实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的网络空间,在推动现代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发展的过程中,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即信息安全问题。与传统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相比,物联网的安全风险指数更高、威胁更大、后果更严重,随着针对用户隐私、基础网络环境的安全攻击不断增多,物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物联网服务广泛部署的障碍之一。分析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风险,对提升物联网安全水平、促进物联网及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迫切地研究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大部分组成。本文将针对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存在的安全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探究性的建议。 1 物联网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感知层的安全风险 感知层的功能是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感知层中存在大量的感知器,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M2M (Machine to Machine )终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等。首先,由于感知器中的感知点具有功能简单和携带方便的特点,与之相应的是这类感知点的技术含量比较低,而且缺乏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所以很容易被当成攻击的目标,受到安全威胁。其次,感知器中的感知点大多安装在室外,并且是通过电池供电的,所以它自身并不具备复杂的功能,难以适应复杂的安全协议,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难以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在进行数据传输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存在安全隐患。其三,物联网传感器多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如果这些嵌入式操作系统遭受了攻击,将会对整个物联网带来安全风险。除此之外,由于感知节点采用的是分散控制的模式,所以会缺乏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也会增加感知点的危险系数。 1.2 网络层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网络层的功能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网络层可以由不同网络构成,例如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这些网络本身就存在着安全问题,其实也就是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所以集中到物联网当中也会存在着类似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物联网由不同网络构成,也存在各类异构网络的互通互联的应用场景中的安全问题,也会对物联网的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