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常见的7种物联网安全威胁

2019年最常见的7种物联网安全威胁
2019年最常见的7种物联网安全威胁

2019年最常见的7种物联网安全威胁

物联网(Io T)是互联网中快速增长的一部分。虽然互联网的其它设备依赖于人们的信息交换,但物联网可以自动实现在不同的连接设备之间进行收集,传输和接收数据。将物联网视为类似于网络,电子邮件或社交网络,但它不是连接人,而是连接智能设备。

近年来,物联网已经卷入了很多与安全问题有关的争论。许多问题都在之前的互联网应用中遇到过。还记得Adobe Flash的许多漏洞吗?为了更安全的上网体验,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浏览器功能系统地取代。

物联网安全问题与连接到网络的智能家居自动化设备的快速发展有关。截至2019年,物联网的成长面临的难题已经变得非常棘手,主要有几个因素在起作用。

在开始探讨2019年影响物联网安全威胁之前,了解一下网络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自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络(ARPANET)发展以来,计算机已经相互连接。

一旦ARPANET成为互联网,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部门就可以通过相应的协议将可口可乐自动售货机连接到互联网。因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园里的可口可乐自动售卖机就已经连接起来。

其他设备也随之而来,例如密歇根的热水浴缸和各种网络摄像头,用户可以通过他们的浏览器访问并看到世界。第一波物联网主要是反馈信息,很难被认为是智能的。随后,人们最终会开发出设备到设备(D2D)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

现代物联网中的安全性

目前,连接到物联网的设备包括路由器,打印机,恒温器,冰箱,网络摄像头以及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家庭自动化控制中心,如亚马逊Alexa和Google智能助理。还有智能锁,智能手表以及更多那些我们要么放在家里,要么穿戴在身上的小工具。

一旦我们将下一波设备连接到物联网,如汽车导航和信息娱乐系统,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自动柜员机,安全隐患甚至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而且未来连接物联网的设备数量远远超出我们目前的想象。

因此,以上考虑,预计在2019年最常见的物联网安全威胁,注意有以下七个:

1、被劫持的设备发送垃圾邮件

诸如Samsung Family Hub冰箱之类的智能设备具有与现代平板电脑相同的计算能力和功能,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被劫持并变成电子邮件服务器。

在2014年信息安全研究公司Proof point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一台智能冰箱发送了数千封垃圾邮件,而其所有者并未发现这个问题。

2、被劫持的设备被收集到僵尸网络中

与上述发送垃圾邮件的智能冰箱类似,物联网设备可能被迫加入恶意僵尸网络,其最终目的是进行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

黑客已经针对婴儿监视器,流媒体盒,网络摄像头甚至打印机进行大规模的DDoS攻击,

这些攻击已经破坏了域名系统服务器。

3、Shodan物联网搜索引擎

几年前,Shodan开发人员John Matherly撰写了一篇博客文章,解释BigPond(现称为Telstra Media)如何通过一个无线家用路由器,利用普通标准端口运行OpenSSH(一种流行的物联网连接工具套件)配置网络设备,并分享了超过50,000台拥有相同密码的设备。

熟悉路由器远程管理的黑客可以轻松利用常见的SSH密钥侵入家庭网络并搜索未受保护的物联网设备。需要注意的是,Shodan提供了大量有关不安全设备的信息。

4、隐私泄漏

熟练的黑客只需通过识别泄漏(IP)地址的不安全物联网设备就可能造成相当大的破坏,而IP地址又可用于精确定位住宅位置。

信息安全专家建议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保护物联网连接。现在可以通过在路由器上安装VPN来加密通过ISP的所有流量,而其他物联网设备的功能也类似。使用正确的VPN,用户可以保护整个智能家庭网络并保护个人IP隐私。

5、不安全的设备

自物联网诞生以来,这种威胁一直是最阴险的,而且部分设备制造商负有一定的责任。

当这些默认“admin”为用户名和“1234”为密码的物联网设备送到商店时(如何创建强密码),除非制造商通过说明和参考资料指导,否则不能期望所有的消费者会更改密码。

6、家庭入侵

这是最可怕的威胁,因为物联网将虚拟空间与物理世界联系起来。

如上所述,不安全的设备可以传播IP地址,可以通过Shodan搜索发现,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找到用户住宅地址并将这些信息出售给不法分子。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更安全的密码和通过VPN连接对物联网安全至关重要的原因。

7、远程车辆劫持

随着智能驾驶汽车从科幻电影中走现实,我们就不可避免的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防止这些智能汽车被黑客入侵?

人们只能想象恶意攻击者获得远程访问控制正在行驶车辆的后果。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汽车制造商正密切关注这一风险。

过去,通过微软与福特汽车公司合作开发的同步信息娱乐系统,发现了一些可能影响连接的问题。好在这是在无线宽带广泛使用之前,因此开发人员有时间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最近,在两位安全研究人员能够对某些功能进行无线控制之后,克莱斯勒迅速调整了吉普切诺基的信息娱乐系统。

总结

物联网作为未来主流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人类共识。但其发展还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尤其安全威胁。只有物联网制造商以及全行业的人共同努力,认真对待安全问题,否则未来

我还将面临更严峻物联网安全威胁。

文:蒙光伟来源:智客号

物联网安全现及解决策略

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方向)班级:14计科网络班 学号:4145 姓名:张田浩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一、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3) 终端节点层面 (3) 感知层安全问题 (3) 网络层安全问题 (3) 应用层安全问题 (4) 控制管理层面 (4) 二、应对安全威胁的解决策略 (4) 密钥管理机制 (5) 数据处理与隐私性 (5) 安全路由协议 (5) 认证与访问控制 (6) 决策与控制安全 (6) 三、具体设计实例 (7) 四、总结 (8)

一、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并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映入眼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安全威胁,必将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 终端节点层面 物联网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其终端设备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感器节点、RFID?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网络网关等。相对于传统移动网络而言,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往往处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缺少了人对终端节点的有效监控,终端节点更具有脆弱性,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感知层安全问题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其终端设备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感器节点、RFID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网络网关等。相对于传统移动网络而言,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往往处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缺少了人对终端节点的有效监控,终端节点更具有脆弱性,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网络层安全问题 感知层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该层的典型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图像捕捉装置、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节点容易受侵。感知节点的作用是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 (2)标签信息易被截获和破解。标签信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平台传输,信息的安全将受影响。 (3)传感网的节点受来自于网络的DoS攻击。传感网通常要接入其他外在网络,难免受到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主要攻击除了非法访问外,拒绝服务攻击也最为常见。传感网节点的计算和通信能力有限,对抗DoS攻击的能力比较脆弱,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发展趋势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2019年物联网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9年物联网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内容目录 1. 通信研发占比高,挖掘细分领域潜在机会 (4) 1.1. 科创板发行规则及与原三板的区别 (4) .2. 通信板块研发占比位居前三,挖掘细分领域潜在机会,重点关注5G、量子通信、1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5) 2. 5G 完整的产业链概况:集成能力强,末端制造强,前端芯片及材料成为突破的主战场 (5) 2 2.1. 以主设备商领先的优势,产业链集成有望引领全球 (5) .2. 光模块/器件:核心技术高壁垒,国产化重点突破领域,5G+云计算叠加国产份额 提升驱动长期成长 (8) .3. 基站天线及滤波器的末端制造环节较强,功放、数字中频、高频覆铜板等前端芯片级材料是下阶段重点突破方向 (10) 2 2 2 2 2 2.3.1. 基站天线:中国基站天线企业全球领先 (11) .3.2. 滤波器:全面的国产替代,陶瓷滤波器渐成主流 (12) .3.3. PA:薄弱环节,密切关注国产替代进展;GaN 成为首选的PA 材料 (12) .3.4. 数字中频+射频收发模块:目前多依赖进口,国产化仍有待加速 (13) .3.5. PCB+CCL:高频高速板正在国产化替代 (14) 3. 专网: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的高科技产业,国产替代+份额提升面临广阔成长空间 (15) . 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时代国家信息安全核心保障,中国厂商商用进度领先,期待应用需求大规模落地 (17) 4 4 4.1. 量子计算机商用临近,下一代安全技术量子通信需求迫切 (17) .2. 国家高度重视量子通信,国内量子通信商业化进展领先 (17) 5. 云计算基础设施:IDC 一线资源稀缺,长期价值凸显 (18) 5 5 5.1. 全球IDC 行业受益云计算快速发展,大型化数据中心是未来趋势 (18) .2. 国内IDC 行业高速发展,一线资源稀缺,价格稳定,长期价值凸显 (20) .3. 5G 时代云计算/CDN 向边缘计算演进,当前处于技术研发、商业模式探索关键时 期 (20) 6. 物联网:5G 时代万物互联,终端、平台、应用市场有望相继迎来大发展 (22) 6 6.1. 中国M2M 市场:全球最大市场仍然保持高增长 (22) .2. 国内物联网产业进展:网络建设日益完善、成本如期下降,应用拓展仍需时间和 场景创新 (23) 图表目录 图1:科创板要求 (4) 图2:2017 年通信行业研发费用占比中信行业指数前三 (5) 图3:5G 网络连接示意图 (5) 图4:全球主要设备商变迁 (7) 图5:2013-2017,五大通信设备商的运营商业务收入(亿美元) (7) 图6:几大设备商无线接入设备(RAN)市场份额统计 (7)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障碍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Internet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在高歌猛进的 同时,物联网背后隐藏的安全危机正日渐显现。同TCP/IP网络一样,物联网同样面临网络的可管、可控以及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或者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因为网络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更何况分布随机的传感网络、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更是为各种网络攻击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安全隐患更加严峻,如果处理不好,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将面临威胁。 物联网的“网” 物联网是TCP/IP网络的延续和扩展,将网络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与物之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形态,物联网时代又称为后IP时代。目前,学术界公认“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大规模信息系统”,其核心结构主要包括:感知层,如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传感器网络等,其主要作用是采集各种信息;网络层,如三网融合的计算机、Internet、无线网络、固网等,其主要作用是负责信息交换和通信;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分析处理、控制决策,以便实现用户定制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从而最 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相联,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传感网技术等,这些技术是智能信息传感设备的技术基础。网络及管理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4G技术、SOA等。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智能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传送信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成为可能。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体现的是融合,而不论它的基础架构是采用无线传感网络还是什么别的网络基础设施。 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因为在于网,所以复杂。目前物联网感知层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在各行各业已有比较成功的应用,但是如果感知的信息没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对它们进行管理和整合,就谈不上深入的应用,这样的网络就没有意义。要构建一个这样的堪称复杂巨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业务的综合管理、信息的融合析取及分门别类、数据的有指导性的传输和交互等等,它的复杂性、艰难性是可想而知的。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面临哪些重要的安全威胁?与传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以感知层是传感网、RFID为例进行展开。 首先,传感网络是一个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广泛存在的传感智能节点本质上就是监测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设备,它们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然而,这些传感智能节点又是一个外来入侵的最佳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非常复杂,数据间存在着频繁的冲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冗余性和互补性,且是海量数据。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特征,同时又是多源异构型数据。因此,相对于传统的TCP/IP 网络技术而言,所有的网络监控措施、防御技术不仅面临更复杂结构的网络数据,同时又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面前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其次,当物联网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技术时,嵌入了RFID芯片的物品不仅能方便地被物品主人所感知,同时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特别是当这种被感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平台进行传输时,信息的安全性相当脆弱。如何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提供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作保障,是一个难题。

物联网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1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面临哪些重要的安全威胁?与传统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不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以感知层是传感网、RFID为例进行展开。 首先,传感网络是一个存在严重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广泛存在的传感智能节点本质上就是监测和控制网络上的各种设备,它们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来表征网络系统当前的状态。然而,这些传感智能节点又是一个外来入侵的最佳场所。从这个角度而言,物联网感知层的数据非常复杂,数据间存在着频繁的冲突与合作,具有很强的冗余性和互补性,且是海量数据。它具有很强的实时性特征,同时又是多源异构型数据。因此,相对于传统的TCP/IP网络技术而言,所有的网络监控措施、防御技术不仅面临更复杂结构的网络数据,同时又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面前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挑战。 其次,当物联网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技术时,嵌入了RFID芯片的物品不仅能方便地被物品主人所感知,同时其他人也能进行感知。特别是当这种被感知的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平台进行传输时,信息的安全性相当脆弱。如何在感知、传输、应用过程中提供一套强大的安全体系作保障,是一个难题。 同样,在物联网的传输层和应用层也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亟待出现相对应的、高效的安全防范策略和技术。只是在这两层可以借鉴TCP/IP网络已有技术的地方比较多一些,与传统的网络对抗相互交叉。 总之,物联网的安全必须引起各阶层的高度重视。 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除了面对传统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自身的特殊安全问题,并且这些特殊性大多来自感知层。我们认为物联网的感知层面临的主要威胁有以下几方面: 1.安全隐私 如射频识别技术被用于物联网系统时,RFID标签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而用品的拥有者不一定能觉察,从而导致用品的拥有者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而且还将涉及到法律问题。 2.智能感知节点的自身安全问题 即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所以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它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 3.假冒攻击

物联网安全隐患有哪些 物联网安全如何防控

物联网安全隐患有哪些物联网安全如何防控 物联网常见的安全问题1)安全隐私 如射频识别技术被用于物联网系统时,RFID标签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而用品的拥有者不一定能觉察,从而导致用品的拥有者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而且还将涉及到法律问题。 2)智能感知节点的自身安全问题 即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取代人来完成一些复杂、危险和机械的工作,所以物联网机器/感知节点多数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它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 3)假冒攻击 由于智能传感终端、RFID电子标签相对于传统TCP/IP网络而言是“裸露”在攻击者的眼皮底下的,再加上传输平台是在一定范围内“暴露”在空中的,“窜扰”在传感网络领域显得非常频繁、并且容易。所以,传感器网络中的假冒攻击是一种主动攻击形式,它极大地威胁着传感器节点间的协同工作。 4)数据驱动攻击 数据驱动攻击是通过向某个程序或应用发送数据,以产生非预期结果的攻击,通常为攻击者提供访问目标系统的权限。数据驱动攻击分为缓冲区溢出攻击、格式化字符串攻击、输入验证攻击、同步漏洞攻击、信任漏洞攻击等。通常向传感网络中的汇聚节点实施缓冲区溢出攻击是非常容易的。 5)恶意代码攻击 恶意程序在无线网络环境和传感网络环境中有无穷多的入口。一旦入侵成功,之后通过网络传播就变得非常容易。它的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等相比TCP/IP网络而言更加难以防范,如类似于蠕虫这样的恶意代码,本身又不需要寄生文件,在这样的环境中检测和清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信息安全概论》 大作业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物联网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哈尔滨工程大学 摘要: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并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映入眼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安全威胁,必将制约着物联网的发展。本文对物联网正面临的安全威胁给出了细致地分析,并且针对这些的安全问题给予了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字:安全威胁策略物联网 近几年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科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不断地在各行各业中得以推广应用。物联网连接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信息空间,其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息息相关,目前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拥有的每件物品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物联网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因此,实现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是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物联网应用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 1、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早已被人们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信息的丢失,物联网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安全问题,物联网将经济社会活动、战略性基础设施资源和人们生活全面架构在全球互联网络上,所有活动和设施理论上透明化。物联网的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物联网规模很大,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一旦遭受攻击,安全和隐私将面临巨大威胁,甚至可能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工厂停产、商店停业、电网瘫痪、交通失控、工厂停产等恶性后果。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其自身所隐藏的安全问题日渐显现出来。除了面对传统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的安全问题之外,物联网自身还存在着大量特殊的安全问题。从终端节点到感知网络、通信网络,从应用层面到管控层面,以及一些非技术层面的因素都关联和影响着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1.1 终端节点层面 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其终端设备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传感器节点、RFID 标签、近距离无线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摄像头以及传感网络网关等。相对于传统移动网络而言,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往往处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中,缺少了人对终端节点的有效监控,终端节点更具有脆弱性,将面临更多的安全威胁。 1.2 感知层安全问题 感知层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该层的典型设备包括RFID 装置、各类传感器( 如红外、超声、温度、湿度、速度等)、图像捕捉装置( 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GPS)、激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 析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具有巨大增长潜能,已是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一、什么是物联网(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作“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MIT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

物联网安全技术综述

物联网安全技术综述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一、摘要 (3) 二、引言 (3) 三、物联网的提出 (3) 四、物联网现有实现技术及其优缺点 (3) (一)6Lowpan (3) (二)ZigBee (4) (三)TinyOS (4) 五、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与防御 (4) (一)感知识别层安全威胁 (4) 1.物联网感知识别层的特点如下: (4) 2.物联网感知识别层面临的威胁与防范技术如下 (5) (二)网络构建层安全威胁 (5) 1.WIFI等无线局域网连接: (5) 2.蓝牙技术: (6) 3.超宽带技术: (6) (三)管理服务层与综合应用层安全威胁 (6) 1.中间件技术: (6) 2.云计算安全: (7) 3.信息隐藏技术: (7) 六、物联网安全威胁与防御总述 (8) (一)物理安全威胁与防护 (8) 1.捕获/收集类: (8) 2.损坏/耗尽类: (9) (二)软件安全威胁与防护 (9) 1.架构威胁: (9) 2.传输威胁: (9) (三)主观因素安全威胁与防护 (11) 七、总结: (11) 八、参考文献: (11)

一、摘要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越发明显。而由于目前物联网的成熟度较低,因而在具体实现中还存在较多缺陷,其中安全性的缺陷尤为严重。 本文简要论述了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手段与方法,首先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阐述。依据物联网发展再讨论物联网的现状以及具体实施中遇到的安全性问题,进而引出物联网安全技术的手段与方法。这其中对目前的物联网安全技术进行对比与概括,得出依据目前的技术选择较为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技术 二、引言 物联网是12世纪发展的重点,作为一个“物物相连”概念的概括,物联网涉及方面较广,从“智慧地球到”到“智能家居”都是其范围。但是“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且范围广泛的概念,由于其分布式、低性能等工作特点,使得对其进物理层面以及软件层面的攻击变得简单。如何在物联网应用中保证其安全性已经是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而现今某些适用于物联网的实现已经出现,比如Zigbee协议,6lowp协议,TinyOS系统等。这些实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物联网的规范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些物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本文主要就是对现今物联网使用到的技术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技术进行论述。 三、物联网的提出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其最初的定义就是:“把所有物体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与管理。”这就是说,物联网其实是物体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与信息交流,进而实现对物品的识别控制。 2008年举行了首个国际物联网会议,这个会议共同探讨“物联网”的概念、理论技术、实现办法等,为“物联网”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发表讲话,提出着力发“物联网”,至此我国物联网发展开始迎来高速发展,而无锡在全国的物联网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 四、物联网现有实现技术及其优缺点 物联网经过十几年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应用经验与实现技术,这其中较为人们所熟知的Zigbee、6Lowpan、TinyOS等。这些实现技术各有优缺点,使用何种实现技术,这其中的权衡需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的了解。 (一)6Lowpan 6Lowpan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无线网络协议。其优点是将IP协议引入到无线通信网络,并且实现最新的IPV6通信协议,它可以使得物联网不经过中间网关以及其他中间件技术就能实现与互联网对接,这使得当前物联网与互联网无法直接通信的现状得到解决。同时实现的是IPV6协

物联网威胁以及如何避免威胁.

物联网威胁以及如何避免物联网威胁 应电1042班黄涛 2014064406 一、物联网安全威胁 由于终端数量众多,终端机器化程度高,终端能量处理能力有限,人员监控和维护困难等因素,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除了与传统通信网络一样面临着一些基本安全威胁之外,还面临着一些特有的安全威胁, 1)感知层安全威胁 物联网感知层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如下: T1 物理攻击:攻击者实施物理破坏使物联网终端无法正常工作,或者盗窃终端设备并通过破解获取用户敏感信息。 T2 传感设备替换威胁:攻击者非法更换传感器设备,导致数据感知异常,破坏业务正常开展。 T3 假冒传感节点威胁:攻击者假冒终端节点加入感知网络,上报虚假感知信息,发布虚假指令或者从感知网络中合法终端节点骗取用户信息,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T4 拦截、篡改、伪造、重放:攻击者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和信令进行拦截、篡改、伪造、重放,从而获取用户敏感信息或者导致信息传输错误,业务无法正常开展。 T5 耗尽攻击:攻击者向物联网终端泛洪发送垃圾信息,耗尽终端电量,使其无法继续工作。 T6 卡滥用威胁:攻击者将物联网终端的(U)SIM卡拔出并插入其他终端设备滥用(如打电话、发短信等),对网络运营商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2)网络层安全威胁 物联网网络层可划分为接入/核心网和业务网两部分,它们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如下: T7 拒绝服务攻击:物联网终端数量巨大且防御能力薄弱,攻击者可将物联网终端变为傀儡,向网络发起拒绝服务攻击。 T8 假冒基站攻击:2G GSM网络中终端接入网络时的认证过程是单向的,攻击者通过假冒基站骗取终端驻留其上并通过后续信息交互窃取用户信息。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摘要】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它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要比互联网复杂得多。本文从五个方面简述了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RFID;阅读器;安全 1病毒威胁和常规恶意入侵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很高,在互联网中存在的危害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会造成对物联网的危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病毒攻击、黑客入侵、非法授权访问均会对互联网用户造成损害。与此同时,在物联网环境中互联网传播的病毒、黑客、恶意软件如果绕过了相关安全技术的防范(如防火墙),对物联网的授权管理进行恶意操作,掌握和控制他人的物品,就会造成对物品的侵害,进而对用户隐私权造成侵犯。更让人担忧的是,类似于银行卡、信用卡、身份证等敏感物品,如果被他人掌控,后果会十分严重。 2黑客截取节点数据引发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项目布局中往往有很多节点,这些节点往往会成为信息失窃的重要目标。盗取或截取物联网节点信息已经成为物联网攻击的一种新手段。这种窃取节点信息的手段一般有四种形式。 ①截获RFID标签 在物联网应用中,最基础的安全问题,就是如何防止RFID标签信息被截获和破解。因为这些标签中的信息是整个应用的核心和基础,在获取了标签信息之后,攻击者就可以对RFID系统进行各种非授权使用。这就会给物联网应用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为了验证这种被破解的可能性,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展示了破解由德州仪器(TI)所制造的DST组件的验证实验。实验表明:在不接触RFID设备的情况下,盗取其中的信息也是可能的。这就表明截获RFID标签节点信息的可能性是大量存在的。 ②直接破解RFID标签 RFID标签本身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以往攻击智能卡产品的方法在RFID 标签上同样可用。因此,破解RFID标签的过程并不复杂,由于很多产品使用的都是40位密钥,所以通常在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破解工作。对于更坚固的加密机制,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设备进行暴力破解,不过这通常需要拥有标签实物。通过特殊的溶液能够将标签上的保护层去掉,而使外部的电子设备能够与标签中的电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攻击者不但能够获取标签中的数据,还能够分析标签的结构设计,发现可供利用的新信息,从而找到一些进行特定形式攻击的新入手点。这意味着RFID标签的安全漏洞一旦被攻击,很容易被打开缺口,造成广泛而严重的安全隐患。美国就发生过学生破解了地铁充值卡密码的事情。 ③复制RFID标签 即使加密机制被设计得很完善,攻击者无法切入对其进行破解,但是RFID 标签仍然面临着被复制的危险。事实上对于那些没有保护机制的RFID标签,利用读卡器和附有RFID标签的智能卡设备,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标签的复制工作。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951577.html, 浅谈物联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成莉 来源:《商情》2013年第05期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物联网的内涵, 分析了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现状发展趋势一、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稱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与物品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旧是一种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嵌上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确切来说,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同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陸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后,为了促进 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

2019年物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2019年物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迎来了爆棚式的发展。那么也有人会问,物联网为什么会在最近几年受到广泛的关注呢?一方面,物联网拉近了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万物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物联网使用简单、便捷、节能,这也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环节。2019年对于物联网也是挑战的一年,毕竟5G的出现让物联网发展更加迅速,那么一起来看看2019年物联网发展有什么新趋势。 1.尺寸更小、速度更快、功能敏捷的物联网技术成为新的商业发展契机 物联网时代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每个设备、器件、物体都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大数据的计算传输,这也就意味着集成的计算方案必然会朝着尺寸更小、运行速度更快、功能更敏捷、产量更大的方向演化。从而有利于企业于在大数据中挖掘商业价值,从而在新零售、车联网、智能监控在内的领域中抢占市场。 2.可穿戴设备与物联网结合引领新潮流 智能穿戴技术可以说已经是遍布全球了,例如,只要我们的衣服加入传感设备,通过他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变成一款可穿戴产品实现智能穿戴。可穿戴产品的普及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他也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怎样进行降低功能消耗、精准传感、大数据分析等。只有通过这些技术的突破,才能更大程度地实现产品与智能设备的连接互动。因为可穿戴设备不仅提供了数据的窗口,还同时起着数据传输到云端中心的枢纽作用。 3.低功耗蓝牙WiFi应用成为物联网的中坚力量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中坚力量,WiFi、智能蓝牙、GPS导航这些成熟的无线连接设备可以提高设备应用的效率,使得制造商能够设计、制造并推出消费者买得起的产品,从而鼓励大众消费。如云里物里的低功耗蓝牙模块最低可做到几元,但质量依然是可靠。 4.高精度传感器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驱动 传感器技术的日益成熟是物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它通过将现实世界的物理信息转化为虚拟数据,促进小型、低成本和低功耗应用序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智能硬件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这将使智能硬件更加美观,更加灵敏、准确。同时,这也将促进智能硬件和物联网元器件行业的不断发展。

2020年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2020年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服务机器人从银幕走向现实,音箱开始能说话、能控制家电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实时收集数据并提供相关建议……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物联网时代,或者更准确地说,智能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 智能物联网呈现三层次,2020年设备数量将达204亿 智能物联网是AI+物联网的综合体,其中,AI讲究的是识别和感知,物联网则讲究物物相连、万物相连。 在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看来,智能物联网世界将呈现三个层次,即设备(端)-云-服务。其中,设备(端)即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各类智能硬件,小的比如智能手机、智能音箱,大的像智能汽车、智能冰箱等等,所谓的“云”也就是我们市场所提及的云服务,而服务则显得相当宽泛了,硬件本身服务、第三方服务等等均囊括在内。 眼下,包括BAT、联想等巨头企业在内,以及智能硬件、通信等各类创企也纷纷踏足智能物联网市场。其中,我们可以看见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也可以看见以各家企业为中心形成的智能物联网生态圈。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初步估算,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84亿,比2016年的64亿增长31%,2020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04亿。 智能为王or服务为王?智能物联网属于后者 前面也说了,智能物联网是AI+物联网的综合体——AI技术赋予了硬件设备感知的能力,后者可以在感知之后或单独或联合其他硬件设备一起提供服务。看到这个过程,我们不禁思考,暂且先不谈在基础层提供支撑的海量数据,在智能物联网时代,究竟是智能为王还是服

务为王? 没有服务内容,仅拥有智能的智能物联网只是空架子 以智能音箱为例,基于语音识别等智能技术,其能够识别并理解用户说出的内容,进而提供天气预报、叫车、家居控制等服务。当然,若是没有了服务,不管是天气预报,还是家居控制,这些都将成为一场空谈。 此前,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将车联网比作一栋房子,称与人关系最密切内容服务商一定占据产业链的核心位置。谁能注入用户期待的内容,就能在某种程度上主宰车联网。 而当下的情况是,面对主体尚未完工、房间粗陋和生活设施匮乏的房子,主机厂商、硬件提供商、娱乐集团、IT厂商和网络运营商都在争抢未来,大家不反对内容为王,他们都争相开发可能被用户认为有价值的内容。 也就是说,在被用户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尚未开发出来之前,所谓的车联网也只是一栋尚未完工的房子,即“空架子”。 没有智能,仅拥有的服务的智能物联网可照旧运行 依旧以智能音箱为例,在没有智能的前提下,我们不能通过智能语音技术与之进行语音交互,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借由说话对其下指令以提供相关服务。 不过,虽然没有了智能,但是基于背后的通信技术、云服务等等,我们依旧打造一个初版智能物联网。在这一版本的物联网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通信接口一致的智能灯、智能冰箱等智能硬件的控制权集成融合于一部智能手机的APP中,通过点触屏幕下达命令。 从某一层面开看,这一场景与我们当前的某些智能物联网场景还是很相似的。

工业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工业物联网面临哪些安全威胁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安全形势比传统互联网时代的更为严峻。物联网终端这个新角色的加入,它们的安全风险威胁着所有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尤其是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往往需要集成已部署的传统传感器构建工业物联网底层。传统传感器本身原有的漏洞,在新的物联网环境中更加危机四伏。本文浅显的讨论了工业物联网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介绍了中国AII组织和美国IIC分别发布的工业物联网安全实施框架。 工业物联网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 目前物联网终端的安全建设尚有很多工作要完成,尤其是传统的部分终端,由于历史原因,终端厂商在设计生产时并没有考虑到物联网应用场景,导致终端在集成进物联网中时,成为物联网系统不可忽视的安全漏洞。 工业物联网终端是整个工业物联网的基础层,该层包含了功能各异的传统传感器、新型智能终端等节点。工业物联网终端的主要安全隐患包含但不仅限于:下面就随着蓝牙模块厂家云里物里科技一起来看下吧。 ·硬件设备攻击 终端硬件的组件和配置被篡改。如果在硬件架构设计上未作安全考虑,在攻击者接触到终端硬件后,可以利用工具直接从硬件中提取数据,查找漏洞或分析破解加密系统。攻击者甚至直接克隆,篡改电路,加装恶意设备,绕过软件上的种种安全措施,致使数据外泄。 ·对操作系统的攻击 系统启动进程被截获或覆盖。攻击者通过修改终端硬件平台固件之间的接口,如UEFI或BIOS,从而改变终端功能。 劫持Guest操作系统或进程管理程序。这样攻击者可以控制应用程序的硬件资源分配,进而可以改变终端系统的行为,最终可以绕过安全控制,获得对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访问特权。 ·对业务应用的攻击 非法更改应用程序或公共API。攻击者通过执行恶意应用程序或重写应用程序API达到攻击目的。 利用部署或升级程序的漏洞。错误和有漏洞的部署和升级程序也可能作为渗入点,例如,错误或恶意的安装脚本和被截获破解的数据通信,都能被攻击者利用,进而恶意更新终端上的可执行脚本或软件包。 ·网络攻击 海量的恶意数据访问请求,即DDoS攻击。如果不能正确因对DDoS攻击,可能会妨碍终端

有效提升物联网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探究

2019年9月10日第3卷第17期 现代信息科技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p.2019 Vol.3 No.17 169 2019.9 有效提升物联网安全的对策和措施探究 杨存胜 (贵州省邮电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随着5G 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于物联网来说,除了要获得长远发展,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物联网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让物联网得到更广阔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本文将对如何提升物联网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5G ;物联网;安全架构;信息安全中图分类号:TN915.08;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7-0169-02 Exploration on the Measures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YANG Cunsheng (Guizhou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chool ,Guiyang 550004,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5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been developed accordingly.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eside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security issu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also brought tremendous space for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develop more broadly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noticed that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has becom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depth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the follow-up research. Keywords :5G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architecture ;information security 收稿日期:2019-07-22 0 引 言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广电发放5G 商用牌照,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5G 商用阶段。而物联网产业被认为是5G 时代最大的受益者。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就是物与物相连接的互联网。5G 将使物联网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发展,意味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物联网也将走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联网主要连接了现实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的网络空间,在推动现代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发展的过程中,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即信息安全问题。与传统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相比,物联网的安全风险指数更高、威胁更大、后果更严重,随着针对用户隐私、基础网络环境的安全攻击不断增多,物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物联网服务广泛部署的障碍之一。分析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风险,对提升物联网安全水平、促进物联网及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迫切地研究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大部分组成。本文将针对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存在的安全问题分别进行分析,并提出探究性的建议。 1 物联网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感知层的安全风险 感知层的功能是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感知层中存在大量的感知器,比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M2M (Machine to Machine )终端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等。首先,由于感知器中的感知点具有功能简单和携带方便的特点,与之相应的是这类感知点的技术含量比较低,而且缺乏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所以很容易被当成攻击的目标,受到安全威胁。其次,感知器中的感知点大多安装在室外,并且是通过电池供电的,所以它自身并不具备复杂的功能,难以适应复杂的安全协议,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难以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在进行数据传输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存在安全隐患。其三,物联网传感器多使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如果这些嵌入式操作系统遭受了攻击,将会对整个物联网带来安全风险。除此之外,由于感知节点采用的是分散控制的模式,所以会缺乏统一的安全防护体系,也会增加感知点的危险系数。 1.2 网络层的安全威胁 物联网网络层的功能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网络层可以由不同网络构成,例如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这些网络本身就存在着安全问题,其实也就是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所以集中到物联网当中也会存在着类似的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物联网由不同网络构成,也存在各类异构网络的互通互联的应用场景中的安全问题,也会对物联网的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