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真题98到14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真题98到14年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理论考研真题98到14年

《文学理论》98—13年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1998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解释概念(每个3分,共12分)

1.文本

2.题材

3.意境

4.艺术构思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典型形象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

2.作为文学创作原则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哪些不同

3.简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三、阐释以下几段文字中所包含的文学理论思想(每题8分,共24分)

1、唐代诗人杜牧写了一首题为《江南春》的七绝:“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对这首诗,明代的杨慎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评述杨慎的这一看法。

2、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中说:“这些采用,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3、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中说:“我们无须把风格这个名词只限于感谢材料这一方面。还可以把它推广,用它来指艺术表现的一些定律和规律,既对象借以表现的那门艺术特征所产生的定性和规律。根据这个意义,人们在音乐中区分教堂音乐风格和歌剧音乐风格,在绘画中区分历史画风格和风俗画风格。依这样看,风格就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

四、论述题(共24分)

1.举例说明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2.文学语言的深层义是怎样生成的?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一、术语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游戏说

2.文学流派

3.(诗歌的)扩展式结构

4.叙述角度

5.典型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按照要求回答问题(共15分)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这段文字出自何处?为何人所说?(2分)

2.将这段文字译为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点的字(兴、观、.群、怨)。(4分)

3.这段文字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文学观?并给予评价。(9分)

三、回答问题(30分)

1.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情节结构的小说和性格结构的小说有什么区别?

四、论述题(40分)

1.举例论述你对文学审美性的理解。

2.举例论述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并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文学类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解释各组中的术语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每个6分,共30分)

1、情节和故事

2、文本和作品

3、圆形人物和典型人物

4、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

5、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

二、下面的话阐明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观点?请予以分析和评价。(10分)

歌德说:“在一个探索个别以求一般的诗人和一个在个别中显出一般的诗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产生出了比喻的文学,在这里个别只是作为一般的一个例证或者例子;另一个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性,即是说,只表达个别而毫不想到,或者说提到一般。”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国古代有“感物说”,西方有“摹仿说”。请辨析二者之间的异同。

2、为什么说“诗是被热烈的感情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闻一多语)?这句话概括了诗歌的哪些特点?

3、在文学文本中,语言有哪些审美功能?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文艺学以外报考其他各专业考生必做】

1、小说的结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其各自有什么特点?请你举例分析两种。

2、举例分析文学创作活动中创作主体与生活对象之间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报考文艺学专业各方向考生必做】

1、举例论述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

2、举例论述文学形象与造型艺术形象的区别,并分析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文学类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术语解释(每个4分,共16分)

1.叙事观点

2.创作个性

3.潜台词

4.艺术真实

二、填空(每个2分,共20分)

请写出以下理论著作或论文的作者

1.《小说面面观》__________________

2.《文心雕龙》__________________

3.《文献》__________________

4.《人间词话》__________________

5.《艺术哲学》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以下作者在文学理论或美学方面的一部(篇)代表作

6.亚里斯多德__________________

7.黑格尔__________________

8.席勒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__________________

10.鲁迅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分析和评价下面的理论见解,并解释文中的“意”。(10分)

王夫之说:“唐人以意为古诗,宋人以意为律诗绝句,而诗遂亡。如以意,则直须选《易》陈《书》,无待诗也。”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文学是思想性最强、理性色彩最浓的一种艺术?

2. 典型化与类型化有什么区别?

3.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杂文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五、论述题(除文艺学专业外,各专业考生必做)(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论述文学流派在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2.举例论述批评方法和文学观念的关系。

六、论述(文艺学专业各研究方向考生必做)(每题15分,共30分)

1. 举例论述文学形象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形象有何不同?

2.举例论述艺术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文学类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术语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典型

2、自然主义

3、小说

4、边缘文学体裁

5、召唤结构

二、辨析下面的说法并给予评论(共20分)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三、阅读下面材料,阐述你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10分)

作家高晓声在谈到他的小说《陈奂生上城》的主题是什么的时候说:

假如一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完全可以用理性的、抽象的语言简单地加以概况,那又何必浪费笔墨去写小说。问题在于理性的、抽象的语言根本不能表达感情,构成意境,因此它就不具备表达小说内容的功能,我们在讲到主题思想的时候,实际上是强迫理性的语言去做它不能做的事情。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创作个性的形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表现?

2、诗歌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简述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五、论述题【除文艺学专业外,各专业考生必做】(每题15分,共30分)

1、文学是虚构的,但是又强调真实性,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2、举例论述接受活动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与意义。

六、论述题【文艺学专业各研究方向考生必做】(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为什么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

2、举例论述作为抒情文学形象的意象所具有的特点及其构成。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文学类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

一、解释各组中的术语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每个8分,共40分)

1 讲述与展示

2意象与意境

3现实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4戏剧文学与戏剧

5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二、请写出提出下列观点或命题的作者(每题3分,共15分)

1、“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2、“文学的第一要义是语言”()

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4、“文变染乎世情”()

5、“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指出下面这段话的出处并阐释其含义(15分)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其情伪。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艺术概括与类型化有什么区别?

2、戏剧冲突和小说叙事所描写的矛盾冲突在结构与表现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五、论述题(以下3题,只需选做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人认为,通俗文学没有思想性和教育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予以分析。

2、举例论述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3、评述西方文论中关于艺术本质观点的发展历程。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 326

一、术语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文学的主体性

2.母题

3.超现实主义

4.兴观群怨

5.发愤著书

6.文学批评

二、指出下列著作和观点的作者(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小说史略》

2.《艺术哲学》

3.《判断力批判》

4.《小说面面观》

5.《诗艺》

6.《镜与灯》

7.“诗缘情而绮靡” 8.《典论·论文》

9.“歌谣文理,与世推移” 10.“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三、阐述下面文字中所体现的文学观点(每题15分,共30分)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伊瑟尔在谈到文学接受时说:“虽然作品文本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在各时代并无变化,但人们发现的意义却不断变化着。”作品的意义为什么会不断变化?

2、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说:“我们倒情愿给现实主义取一个简单的名字,那就是:细节的科学。”现实主义是否具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

五、论述题(40分)

亚里士多德说:“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的事件。所谓“带普遍性的事”指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某一类人可能会说的话或会做的事——诗要表现的就是这种普遍性。”谈谈你对诗与历史的理解。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文系各专业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328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典型人物2、自然主义

3、隐含读者4、诗无达诂

二、辨析题,在答题纸上将下列学说或者著述与正确的人名对应起来(每题2分,共20分)

1、摹仿说席勒

2、缘情说马克思

3、寓教于乐白居易

4、童心说亚里士多德

5、《二十四诗品》陆机

6、《与元九书》苏珊﹒朗格

7、《沧浪诗话》贺拉斯

8、《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李贽

9、《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严羽

10、《情感与形式》司空图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文学语言层有哪些功能?

2、简答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

四、简述下列两段文字所体现的文学理论观点(每题20分,共40分)

1、刘勰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2、黑格尔:“内容非他也,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也;形式非他也,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也。”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文学具有审美情性,但是又常常把“丑”作为审美对象,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2、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考试科目及代码:文学理论321

一术语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 、文学的主体性

2 、圆型人物3、感悟说

4 、意识流小说

5 、期待视野

6 、文学流派

二、请指出下列著作或言论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

1、《薑斋诗话》

2、《原诗》

3、《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4、《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5、《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6、《审美教育书简》

7、《戏为六绝句》8、“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9、“诗是一种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性、更严肃的艺术。因为诗倾向于表现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却倾向于记载具体事件。”

10、“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荃者,上也。”

三、分析并评价下面的言论所阐述的文学观点(每题15分,共30分)

1、“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2、清人方东树说:“诗文者,生气也。若满纸如翦彩雕刻无生气,乃应试馆阁体耳,于作家无分。”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有什么关系?

2、简答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五、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什么是“通感”?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中的“通感”现象,并解释“通感”发生的原因。

2、举例论述文学的多种功能。

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考试科目:文学理论615

一、术语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互文性

2、主题的多义性

3、戏剧情境

4、艺术构思

5、文学思潮

6、共鸣

二、请指出下列著作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

1、“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2、“唯陈言之务去”。

3、“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4、《薑斋诗话》

5、《摩罗诗力说》

6、“法国社会将写它的历史,我只能当它的书记。”

7、《艺术哲学》8、《判断力批判》

9、“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肯定自己。”

10、“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需要回答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亚里士多德:“就作诗的需要而言,一件不可能发生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分析并评价这段话说阐释的文学观点。

2、刘勰:“是以将阅文辞,先标之观:一贯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依据这段话,说明批评的具体步骤。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文学创作中,创作个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学批评具有哪些意义和功能?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以文学史为例,分析社会心理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并谈谈你是怎样认识文学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

2、论文学体裁的动态性,并举例说明。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考试科目:文学理论321

一、术语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艺术思维

2、意象叠加

3、潜台词

4、灵感

5、边缘文学体裁

二、请指出下列著作和言论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

1、《随园诗话》

2、《宋元戏剧考》

3、《诗艺》

4、《拉奥孔》

5、《作为艺术的手法》

6、《朦胧的七种类型》

7、《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8、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9、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

10、浪漫主义既不是选择题材,也不是准确的真实,而是感受的方式

三、分析并评价下面的言论所阐述的文学观点。(每题15分,共30分)

1、歌德:“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则将形象置于想像力之前。”

2、马克思:“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

四、问答题 (每题15分,共30分)

1、从作品内容看,一个作家的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基本特征?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文学是人‘人学’”,请以具体的文学现象为例予以分析。

2、恩格斯说:“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须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崇奉的秩序的叛逆。”请以这个观点为基础,举例阐述文学与道德的关

2009年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诗灵神授

2、语感

3、以禅入诗

4、期待视野

5、现代主义文学

6、文学体裁

二、请指出下列著作或言论的作者。(每题1分,共10分)

三、分析题

1、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2、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

四、问答题

1、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因为悲伤过度死了”这是一段情节。根据这段说明情节与故事的区别。

2、艾青诗:“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有人认为文学批评的前提是:“让作家死去”,这种主张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

2、谈谈现代传媒技术对当代文学活动的影响和冲击?

2010年文学理论(回忆版)

一。名解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

(文学文本)意蕴

超现实主义

原型

二。材料题

只记得一个就是感物中钟嵘说的“嘉会寄诗以亲。。。。”

三。简答

1.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小说理论

2. 2.文学构思活动中想象活动受什么制约

四。论述

1.以一篇作品为例,说明叙述者与作者的关系

2.分析评价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不平衡性

2011年

一、术语解释并分析异同(每题10分,共20分)

1.形象与意蕴

2.戏剧冲突与戏剧情境

二、请指出下列言论的作者、出处,并评论其文学观点(每题10分,共40分)

1.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

2.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则将形象置于想象力之前。(P67)

3.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往往是苦痛的发泄和表现。

4.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

三、判断正误并陈述理由(每题10分,共20分)

1.文本的意蕴取决于题材。

2.现实主义文学的写实性就是对生活现象的如实再现。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

2.创作个性及对文学创作的意义。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古代人认为“知音”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境界,结合现代接受理论谈谈你对他的理解。

2.物质生产方式对文学形式的发展的影响。

2012年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30)

1.社会方言

制度文化

语言融合

模仿

风格

文学思潮

二、简答1.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10)2.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流音变。(10)3.简述文字和字符的关系。(10)4.什么是“细读法”?细读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有哪些特点?(15)5.什么是“语感”?语感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15)

三、(语言类做1、2题,文学类做3、4题)

1、(1)分析下列句子的述谓结构(10)我姐姐昨天给我买了一台电脑。(2)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10)她弟弟今年也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3)分析下列句子的预设和预设触发语(10)A.小李的哥哥住院以后戒烟了。 B.他们不知道老刘离婚了。

2.小论文写作(30)现在世界各国兴起“汉语热”,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请你就这种现象写一篇600字以上的小论文。题目自拟。

3.辨析题(20)(1)谈谈对“文本”与“作品”两个概念的理解,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2)有人认为,悲剧就是能够引起观众悲伤的戏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10)

4.论述题(40)

(1)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这一观点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20)

(2)举例阐述中国古代“诗话”这种批评样式有什么特点?(20)

2013年

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意义

2、语法范畴

3、意境

4、创作动机

5、象征(还有一个不记得了)

二、简答:

1、举例说明组合与聚合关系。

2、举例说明非音质音位。

3、说明合作原则的内容。

4、小说中的叙事与叙事散文中的叙事有何不同?

5、造型艺术中的形象与文学形象有何不同?

三、辨析:

浪漫主义的抒情属于诗歌(大意),这种说法对不对?

四、论述:

1、文学中的虚构与强调真实性是否矛盾,为什么?

2、钱钟书的关于“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的论述,谈对这种文学观的认识。

2014年

语言理论和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1、语义场

2、字符

3、语法形式

4、文学的主体性

5、体裁

6、共鸣

简答

1、音位变体

2、举例说明屈折语

3、举例说明指示语

4、现代主题文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

5、刘勰《文心雕龙·声律》“音以律文”,请你谈谈看法

6、如何理解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的互动关系。

辨析题:

有人认为文学批评的前提是:“让作家死去”,这种主张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观?谈谈你对这种文学观的看法?

论述(文学类)

1、卢卡契认为“艺术反映现实的客观性在于正确反映总体性,因此一个细节在艺术上的准确性与这个细节是否对应现实中的细节没有关系。”谈谈看法

2、“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难画出”谈谈你的看法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汇总

公 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目 华中师 大学公 管理学院考研参考书汇总 企业管理: 管理学 , 蒂芬·P·罗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董克用,叶向峰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复试时用 薪酬管理 ,舒晓兵 张清华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行政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管理思想史 ,刘筱红主编,湖 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西方行政学说史 ,丁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社会医学与卫生 业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卫生经济学 , 美 舍曼?富 德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版) 卫生 业管理 ,李鲁,郭岩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编教育管理学 第2版 ,吴志宏等主编,华东师 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保障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社会保险 第 版 ,邓大松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6 出版 社会政策与福利政策——全球 的视角 ,米什拉著 郑秉文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9 出版 土地资源管理 公 管理学 ,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论 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 度 ,张立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2次印 中外行政 度比较 ,张立荣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0次印 土地资源管理学 ,王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如需以上科目的书,请咨询学长1165088890!

2010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答案

2010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 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 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 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 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 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概念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 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 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3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 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 讲演四种。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 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 2 )要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3 ) 要讲究语言艺术。 4、学记:《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 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 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 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 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 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 、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 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在学校里废除课 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2) 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 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 (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华中师范大学833学科英语复试经验贴

华师833学科英语复试经验贴 ——来自曹利红学姐复试分为三项:听力,笔试,英语口语对话 【听力】 我才考了59分,实在是低得有点尴尬。华师的听力试题,你可能会觉得都听懂了,但是题还是做错,那是因为题目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并非我们常见的听到什么就是什么。有个题本来是应该填outside,但是录音里面只说了一个inside,并且这空前面加了否定词,所以我忽略了否定词就直接跟着录音填了inside(苦笑)。 所以,听得过程中思考也是很重要的。听力练习,我最推荐的方式就是听写,这样才能有个本质的提高。每天找个将近一分钟的听力材料,然后把它们全都写出来,先听一两遍,熟悉一下内容,然后开始写,遇到实在听不到就继续听,但是写完后一定要对照原文跟自己写的作对比,思考为什么没写出来,是因为单词不认识吗?那就把它积累下来背过。是因为连读、省音吗?对比完成之后,再听几遍录音,尤其关注你没写出来的部分,这样每天练习就会有效果。 我记得我在大二的时候坚持听写了将近150天,感觉听力有明显的提升。虽然我这次听力考的很差,但是我自身的听力水平还是不错的,四级听力满分(249分),六级听力230+。所以这次复试听力没及格,实在是有点不好意思了。 【笔试】 考了两篇大作文,每篇大概500字要求。两篇都是以教师为主题。写作对我们的要求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是我们对专业课(833)的应用。所以,为了提高单纯的写作能力,平时要积累高级表达和词汇,背诵一些非常好的文章,为写作提供高级的语言。 再者,平时多阅读英文外刊文章,让自己多接触英文,这样自己的语感会慢慢提高,只要你每天坚持读一篇英文文章,我相信你的英语水平不会差到哪里去。另一方面,能够写出来不够,你还要能够把教学法里面的理论用到文章中去,单纯的大白话老师看到是不会给高分的(以往学姐这么说)。所以,舒白梅的理论还是要熟悉,能够用理论分析教学中的现象。 【口语】 复试口语试题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华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对时事的看法,你不仅要关注,而且还要对它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今年的口语话题我抽到了中欧合作、习近平访欧。口语我觉得只要你单词阅读正确,能够比较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单词能够读准确,然后掌握一些连读省音的技巧,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后就是能不能说的出来的问题了,这个关键在于你的输入,还是要多阅读英文文章,积累表达,背诵高级段落,我相信,有足够的积累,你定能够自如地用英文表达你自己的想法。 最后,送给学弟学妹一句话: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生物化学真题08-11

2008-2012生物化学 2008年五、单项选择题:22—36小题。每小题l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2.阐明三羧酸循环的科学家是 A.J.D.Warson B.H.A.Krebs C.L. C.Pauling D.J.B.Sumner 23.DNA单链中连接脱氧核苷酸的化学键是 A.氢键 B.离子键 C.3′,5′- 磷酸二酯键 D.2′,5′- 磷酸二酯键 24.由360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典型α螺旋,其螺旋长度是 A.54 nnl B.36 nm C.34 nm D.15 nm 25.5′-末端通常具有帽子结构的RNA分子是 A.原核生物mRNA B.原核生物rRNA C.真核生物mRNA D.真核生物rRNA 26.由磷脂类化合物降解产生的信号转导分子是 A.cAMP B.cGMP C.IMP D.IP3 27.氨甲酰磷酸可以用来合成 A.尿酸 B.嘧啶核苷酸 C.嘌呤核苷酸 D.胆固醇 28.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是 A. 四氢叶酸 B.泛酸 C.核黄素 D.抗坏血酸 29.大肠杆菌中催化DNA新链延长的主要酶是 A.DNA连接酶 B.DNA聚合酶I C.DNA聚合酶Ⅱ D.DNA聚合酶Ⅲ 30.大肠杆菌DNA分子经过连续两代的半保留复制,第2代中来自亲代的DNA 含量与总DNA含量的比值是 A.1/2 B.1/4 C.1/8 D.1/16 31.原核生物DNA转录时,识别启动子的因子是 A.IF-1 B.RF-l C.σ因子 D.ρ因子 32.糖酵解途径中.催化己糖裂解产生3-磷酸甘油醛的酶是 A.磷酸果糖激酶 B.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醛缩酶 D.烯醇化酶 33.下列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中,属于调节酶的是 A.延胡索酸酶 B.琥珀酰CoA合成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柠檬酸合酶 34.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 A.50S B.60S C.70S D.80S 35.下列酶中,参与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是 A. L-谷氨酸脱氢酶 B.L-氨基酸氧化酶 C.谷氨酰胺酶 D.D-氨基酸氧化酶 36.呼吸链中可阻断电子由Cytb传递到Cytc1的抑制剂是 A.抗霉素A B.安密妥 C. 一氧化碳 D.氰化物 六、简答题:37~39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7.简述ATP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 38.简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其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9.以丙二酸抑制琥珀酸脱氢酶为例,说明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七、实验题:40小题,10分。 40.从动植物细胞匀浆中提取基因组DNA时,常用EDTA、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和95%乙醇试剂。请根据蛋白质和核酸的理化性质回答: (1)该实验中这些试剂各起什么作用?

2012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答案

2012年333真题参考答案 ()里面标注是指《333大纲及指南》的页码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P42)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并促进他们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p65) 陶冶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p78) 技能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或躯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p229) 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能力分组和作业分组。 简答题: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科学而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的质量要求。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力。 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5)组织好教学活动,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 6)布置好课外作业。(p68) 2.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专业性(p82)

3.培养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目标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已形成集体核心 3)有计划的开展集体活动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学风。(p81)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条件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和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p223) 论述题: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命题。 生活即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命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高墙。同时,劳苦大众只能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受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社会的力量帮助学校进步;而学校的力量也帮助社会进步。 教学做合一。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相挥”。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即知即传。最后,反对注入式教学法。(p148) 2.赞科夫发展教学理论 1)强调教学要着眼于是学生获得一般发展,有力的破除了把掌握知识混同与发展的陈旧观念,突出了教学的发展功能。 2)对一般发展的界定突出了一般发展与智力发展的区别,扩大了发展的内涵。 3)深刻的揭示了发展的内部源泉和外部源泉之间的辩证关系。 4)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并论证了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主导思想的实验教学体系,强调了教育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全面性 5)从整体的观念出发,提出观察活动,思维活动和实际操作作为研究儿童发展进程的三条线索,并对这种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方式进行了合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论证。6)强调了揭示和研究学生精神需要各种表现(主要是指认识需要,如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的必要性,认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对认识的需要得以多方面的表现出来,并培植发展这种需要。(p200) 3.联系实际说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 资格申请表 申请人姓名 工作单位 (盖公章) 现从事的 学科专业 申请课程 类别及名称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部)制 年月

MPA 课程任课教师岗位资格的基本要求及具体条件 1.基本要求 所有申请 MPA 课程任课教师资格者,都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体健康。 2.具体条件 (1)申请 MPA 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资格的具体条件为:①具有正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②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近五年内出版个人学术专著 1 部,或发表一 类权威期刊论文 1 篇,或发表二类权威期刊论文 3 篇,或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 6 篇,或获得国家级奖励,或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前 3 位、二等奖前 2 位、三等奖第 1 位);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内三次系统讲授与申请任课课程相同或直接相关的内容,且教学效果优良;④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近五年内三次参加政府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或咨询活动。 (2)申请 MPA 专业方向必修课程任课教师资格的具体条件为:①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职务,且已取得博士学位;②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五年内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教材)2 部,或发表二类权威期刊论文 2 篇,或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 4 篇,或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前 4 位、二等奖前 3 位、三等奖前 2 位);③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内两次系统讲授与申请任课课程相同或直接相关的内容,且教学效果优良;④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近五年内两次参加政府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或咨询活动。 (3)申请 MPA 选修课程任课教师资格的具体条件为:①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职务,且已取得博士学位;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近五年内出版学术著作(含合著、编著或第一主编教材)1 部,或发表二类权威期刊论文 1 篇,或发表重点核心期刊论文 2 篇,或获得省、部级奖励(一等奖前 5 位、二等奖前 4 位、三等奖前 3 位);③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近五年内一次系统讲授与申请任课课程相同或直接相关的内容,且教学效果优良;④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近五年内一次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或咨询活动。 —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任课教师选聘办法(试行)》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您准备考教育学,那么教育学考研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凯程老师特别把历年教育学考研真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更多年份的真题,同学们也不用费心去寻找,凯程官方网站就有免费提供,找客服索取即可。 凯程创建于2005年,已经有11年悠久历史,在教育学方面战绩辉煌,网站有很多学员经验谈视频,肯定对大家很有帮助,也是凯程辅导成果的展示,凯程开设有基本保录班、半年保录班、暑期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飞翔标准班等课程。下面发布的是2013年华中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D ) 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4、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D ) A、引起求知欲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形成技能技巧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A ) A、因材施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集体中教育 6、唐代“六学二馆”是指(C ) A、地方官学 B、图书馆 C、中央官学 D、私学 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D ) 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 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 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8、由维新派创立

的学校(B )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爱国学社 D、南洋公学 9、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夸美纽斯 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A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整合 12、根据佛洛依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B ) A、肛门期 B、器官期 C、潜伏期 D、生殖期 13、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变成S-O-R的心理学家是(D ) A、华生 B、斯金纳 C、苛勒 D、托尔曼 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到强化而简介收到的强化成为(D ) A、一级强化 B、自我强化 C、部分强化 D、替代强化 15、“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A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二、名词解释(共20分) 1、体育 2、程序性知识 3、形成性评价 4、白板说 三、简答题(共40分) 1、朱子读书法 2、教育的文化功能 3、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4、教师的教育素养 四、论述题(共60分) 1、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 2、举例说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本文转载自凯程考研网 凯程考研免费提供以下内容,到凯程网站找客服免费索取。 2007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8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09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201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考研真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真题 2006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15分) 2、华北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华北区的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二、论述题:(共120分) 1、纬度地带性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2、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共30分) 3、东北区的重工业基地主要有哪些?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区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共30分) 4、试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2007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 一、简答(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北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3、东南区的区域范围与资源、环境特点及简要评价。 4、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第6、7、8题,每题20分,第9题30分) 5、试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作用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 6、试述我国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 7、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工业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基地建设。 8、试述经济区、经济区类型以及我国七大综合经济区中“中部五省经济区”的主要特点,并论述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 9、(待确定) 2008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15分) 1.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极其主要影响因素。 2.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匹配组合特点。 3.区域规划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湖群分区以及水资源的主要特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每小题30分) 5论述近年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变化与今后建设发展目标。 6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区区域发展条件,并论述本区主要生态问题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

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一、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欧洲化学生物学的一个专门刊名为ChemBioChem刊物,这部刊物在我所阅读的文献中被反复提及,我查到该文献的两位主编分别是Jean-Marie Lehn教授和Alan R. Fersht教授,他们在诠释刊物的宗旨[1]时指出:ChemBioChem意指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其使命是涵盖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到DNA/RNA,从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学到信号传导,从催化抗体到蛋白质折叠,从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到药物设计,这一范围宽广而欣欣向荣的学科领域。既然化学生物学涵盖面这么广泛,它到底和其它学科之间怎么区分呢? 想到拿这个题目出来介绍是因为这是我在第一节课课堂讨论中的内容,我们小组所参考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对化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化学生物学的分析手段以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比如药物开发和寻找药物靶点。当时课堂上对于题目中三者展开过热烈讨论,作为新兴学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是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学科,它如何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分别出来,这也是我自己最开始产生过矛盾的问题,这里我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1 生物化学(Biological Chemistr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化学现象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生物学分支学科[1]。根据一些生物化学的书我归纳了一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的鉴定,对

新陈代谢与代谢调节控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测定,以及研究酶催化,生物膜和生物力学,激素与维生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化学对其他各门生物学科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6c13933363.html,/view/253496.htm) 1.2 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 化学生物学是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1]。曾看到过一篇关于介绍化学生物学的奠基人Schreiber的文章,他曾经指出:“化学生物学是对分子生物学的有力补充,分子生物学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来改变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而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如运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2]。”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活力、有应用前景的新学科。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3]:1化学遗传学—采用小分子活性化合物作为探针,探索和调控细胞过程 (1)基因表达的小分子调控

华中师范大学历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2010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讲授法 4、学记 5、道尔顿制 6、元知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 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1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1、学校制度 2、课程标准 3、智育 4、分组教学 5、陶冶 6、技能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的素养 4、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教育目的;分组教学;讲授法;陶冶;技能 二、简答题 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培养集体的方法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 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13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D ) 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C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细胞大纲解析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1.1.了解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其内容要点和意义 *细胞的发现 (1)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研制了能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与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 *细胞学说的创立 (1)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发表《植物发生论》,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发表了《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指出动植物都是细胞的集合物 (2)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强调细胞只能来源于细胞,它们靠分裂繁殖。人们通常称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确立的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文确立的进化论和1866年孟德尔确立的遗传学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分裂)产生,并且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细胞学说是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等的基础,并且细胞学说的建立为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的确立提供了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后人们才逐步开始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因此细胞学说的建立对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明确了细胞的概念,同时孕育了细胞学的产生;对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先于进化论20年,是进化论和遗传学的基石) 1.2.了解细胞学经典发展时期:原生质理论的提出,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发现,细胞学的建立 *原生质理论的提出 原生质:指构成细胞的全部生活物质,呈复杂的胶体系统(普金耶和冯.莫尔命名) 1861年由舒尔策提出原生质理论,认为组陈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各种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分化出质与核。 1880年,Hanstein提出“原生质体”概念,因此细胞的概念进一步演绎成具有生命活性的一小团原生质。 *细胞分裂和细胞器的发现 1841年R.Remak发现鸡胚血细胞的直接分裂 W.Flemming在动物细胞中,E.Strasburger在植物细胞中发现有丝分裂,并证实有丝分裂的实质是核内丝状物(染色体)的形成及其向两个子细胞的平均分配 E.vanBeneden(1883年)和Strasburger(1886年)分别在动物与植物细胞中发现减数分裂 1883年vanBeneden和T.Boveri发现中心体,1894年R.Altmann发现线粒体,1898年C.Golgi 发现了高尔基体 *细胞学的建立 细胞学是在光学显微镜时代形成和发展的,侧重于细胞整体水平的形态和生理变化的研究1953年J.Watson和F.Crick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提出遗传中心法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细胞生物学这一学科最后得以形成并确立。

2014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答案

2014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 1)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价值的,普遍引起社会关注的) 2)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与速度的是(12华东):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现代意义上活动课程的首倡者(11华东): 杜威 4)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5)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选择 6)被称为中国平民教育家的是(11陕西):晏阳初平民教育目标: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7)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教学目标有层次结构: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简单到复杂: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价值内化程度: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性格化

动作技能的教育目标:从简单到复杂:直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和习惯化。 评价:操作性强,适应性强,具体化;机械,固定了教师的思维。 8)《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是(11陕西):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新三艺)的教学;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9)自我效能感的提倡者:班杜拉 10)以社会契约为准则的阶段属于科尔伯格发展理论的什么阶段(11首都):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制度(11华中12陕西13杭州14华东)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2.苏格拉底教学法(11北师10西南10天津12东北12南京13西南) 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3.元认知论(10华中) 三、简答 1.简述现代教育的生态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12南京14北师14西南)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12北师12山东)、 教育的文化功能(12浙江13华中)、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11华南12华南13华东13杭州) 其中,教育的生态功能: (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

(完整版)华师情报学考研真题

华师情报学真题 华师2003年情报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4分,20分) 1.信息管理学 2.网络信息资源 3.SCI 4.超媒体系统 5.CA 二、辨析题(1-5小题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原因,第6题只需连线。共30分) 1、信息具有普遍性,而知识具有社会性。 2、信息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信息有序化。 3、经济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 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关于国内3500多种中英文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的大型题录数据库。 5、IPC是英国德温特(Derwent)公司编制的世界专利索引工具。 6、将下列网络检索工具和网络资源连线。 WAIS WEB资源 Veronica Usenet资源 Archie Gopher资源 Yahoo FTP资源 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要作解释。共60分) 1、简述管理决策人员的信息需要特点。 2、简述正式信息交流与非正式信息交流的差异。 3、简述CIO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的主要职能。、 4、简述Ei Village的服务内容。 5、简述First Search应用环境与特点。 6、简述Dialog数据库类型和基本索引字段。 四、论述题(第一题必做,2、3选择一道,共40分) 1、论述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管理和信息经济中的作用。 2、论参考工具书的排列法。 3、论述网络信息检索策略。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CIO 2、倒排文档 3、模糊检索 4、多元搜索引擎 5、Ei Village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共30) 1、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 2、科学研究人员所需信息的内容范围比管理决策人员所需信息的内容范围广。 3、减少传递层级是保证组织中垂直信息交流精确度唯一有效的方法。 4、实物信息源具有直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 5、用快速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要求开发者在早期调查中充分掌握用户的需求。 三、简单题(共60分) 1、简述用户信息查询行为的规律。 2、简述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 3、简述网络指南针(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6c13933363.html,)的分类体系。 4、简述机读文献数据库的类型及层次关系。 5、简述超媒体检索技术。 6、举例说明布尔逻辑检索、字段限定检索、截词检索、相邻度检索的含义及检索结果。 四、论述题(1必做,2.3选一。共40) 1、论述信息市场的竞争机制和竞争策略。 2、论述事实数据型信息存取系统的作用和特点。 3、论述网络信息检索技巧。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权威期刊(30种) 综合类:中国科学 数学类:数学学报、应用数学学报 物理类:物理学报、中国物理 化学类:化学学报、应用化学 地理类:地理学报、中国土地科学 生物类:动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遗传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 医学类:中华医学杂志、病毒学报、生理学报、心理学报 农业类:植物保护学报 材料类:材料研究学报 电子通讯类:自动化学报、通信学报、电子学报 计算技术类: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 资源与环境类:自然资源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生态学报、测绘学报

华中师范大学理科重点期刊 (18类153种) 1.综合类(4)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科学基金 2.数学类(8) 数学学报(中英)、数学年刊AB、应用数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 数学物理学报(中英)、生物数学学报、计算数学学报(中英)、数学进展3.物理类(11) 物理学报(中英)、光学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固体物理学研究与进展、 物理学进展、计算物理、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生物物理学报、 中国物理快报(英)、理论物理通讯(英)、量子光学学报 4.化学化工类(18) 分析化学、化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应用化学、无机化学学报、环境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农药、化学试剂、中国化学快报、分析试验室、化学工程、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波谱学、 中国化学(英) 5.地理学学科(7) 地理学报(中英)、地理科学(中英)、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地球科学进展、山地学报 6.环境类(10) 自然资源学报、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生态学报、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应用生态学报、海洋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 7.生物类(20) 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遗传学报、植物分类学报、生物工程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水生生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动物学报、古生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代码709)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代码709)考研真题及详解 华中师范大学 二O一三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院系、招生专业: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专业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709公共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组织 答:公共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它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上,则是指国家机关组织。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2个方面: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2.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它是能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3.国家行政制度 答:国家行政制度,是指国家为了有效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实现其管理职能而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产生、权限、领导体制、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准则。行政制度的核心是各级各类行政机关职能的确定与划分。行政制度的载体是各级各类行政机构。 4.零基预算模式 答:零基预算模式又称零底预算,其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是指对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用项目的开支,都不是从原有的基础出发,即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开支水平,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从零开始考虑各费用项目的必要性,确定预算收支,编制预算。 5.“财务管理新方案” 答:财务管理新方案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英国的具体实践。它是英国20世纪80年代政府部门管理改革的总蓝图,其目的是使各部门、各层次的负责人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测定产出与绩效的标准和方法;了解可以利用的资源和自己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方面所负有的责任;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技能训练和专家咨询等。 二、简答 1.服务型政府的5个E系统权变模型 答:组织是一个整体的、与外界环境有一定界线的社会技术系统,它由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5个主要分系统构成;与此同时,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处于与其环境超系统持续性相互作用之中,并达到一种“稳定

2014年考研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833 真题(回忆版)

1. When ouruniversity laboratory bought this microscope we were given a one year’s ______. A.reservation B. security C. proof D. guarantee 2. Don’t ______ about lunch for theinstructors, because they promised to get some on the way. A.bother B. fuse C. trouble D. think 3. Caracus has been called the Los Angeles of SouthAmerica; at _______ they look exactly the same. A.short notice B. first sight C. first impression D. first appearance 4.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______by Dr. Samuel Johnson, was the first real attempt as a systematic andinterestingly written survey of English language. A. constructed B. composed C. compiled D. collected 5. After I heard that I took adeferred pass in botany, I was in a _________ emotional state. A. highly B. doubtfully C. greatly D. nervously 6. Since I could not see anything trough the microscope, _____ my careful adjustment, I gave up. A. for all B. above all C. after all D. in all 7. When the Victorians had family reunions, the hosts went ____ their way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参考书及面试问题预测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参考书及 面试问题预测 育明教育大印老师 2019年9月15日 【学长解析】北大人大清华北师大北航南开中山武大复旦等全国280多个公共管理硕士MPA 招生院校复试面试问题越来越趋向于考察热点问题,尤其是政策热点问题,比如产业政策争论、垃圾分类、放管服改革等,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一些热点方面的参考书;此外,北大、人大、南开、中山、武大、西安交大、复旦等名校还时常考察社会研究方法问题。结合以上分析,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面试参考书如下所示: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目录 一、2019-2020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面试真题及考研复试面试参考书笔记 二、2020-2021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面试常见问题及热点总结 三、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习技巧 四、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笔记答题模板(类似考研英语模板奥~) 具体内容 一、2019-2020年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面试真题及考研复试面试参考书笔记

组织变革的过程: (1)对危机的感知。即组织成员意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2)变革方向的确定。即通过分析环境变化,确定组织变革的目标及方案。 (3)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对变革所影响到的成员进行沟通,推行新的组织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 (4)监督调整。即根据变革进程调整相关措施,并将变革成果固定下来,实现新行为模式的“内在化”。 组织变革的趋势: (1)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特征及内部个体作用的变化,典型的理论是“学习型组织论”。 “学习型组织”论认为新的组织所依赖的技术以知识为基础,它设计是用来处理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成员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识别和解决新的问题。 (2)着眼于组织结构的变化。 “无缝隙组织”论认为传统的科层结构导致组织变成一个庞大、僵化又四分五裂的怪物,这是组织适应性与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以无缝隙组织来取代之。 无缝隙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①在工作上不存在条块分割,没有推诿扯皮,组织任务主要由具有多种技能的团队完成 ②组织成员的角色明确性与清晰度低,没有严格的内部分工 ③提供非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具有高度的顾客导向性 ④有较高的时间敏感度,注重结果和反馈,对工作的评价建立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 (3)着眼于组织功能的变化。 政府再造论的十条标准: ①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把掌舵职能(制定政策和规划)和划桨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区分开来,使用许多方法(合同、代金券、不住、税收激励等)来完成目标,选择其中最能满足效率、效能、平等、责任和灵活性的需求方式。 ②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把服务控制权从官僚手中夺过来,放到社区手中,通过对社区进行拨款和授权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使之产生更多的承诺,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减少其依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