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载体

分子克隆载体
分子克隆载体

分子克隆载体(vector)

载体(vector)是指运载外源DNA有效进入受体细胞内的工具。载体同外源DNA在体外重组成DNA 重组分子,在进入受体后形成一个复制子,即形成在细胞内能独自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重组DNA 技术中最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λ,柯斯质粒(cosmid)和噬菌体M13。

载体(vector)是指运载外源DNA有效进入受体细胞内的工具。载体同外源DNA在体外重组成DNA重组分子,在进入受体后形成一个复制子,即形成在细胞内能独自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因此,作为载体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有某种限制酶的一个切点,最好是有许多种限制酶的切点,而且每种酶的切点只有一个;②外源DNA插入后不影响载体在受体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载体应对受体细胞无害,以及载体能接纳尽可能大的外源DNA片段;③有利于选择的标记基因,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外源DNA已经插入,以及把接受了载体的受体细胞选出;④具有促进外源DNA表达的调控区。

重组DNA技术中最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λ,柯斯质粒(cosmid)和噬菌体M13。它们的受体细胞都是大肠杆菌。这四种载体的大小和结构尽管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都能在大肠杆菌中自主复制,而且能连同所带的外源DNA一起复制;②都很容易同细菌DNA分开并加以纯化;③都有一段DNA对于它们自身在细菌中的增殖不是必需的。因此,外源DNA可以插入这一段DNA中,或是置换这一段DNA而不影响载体的复制。根据这一特点,载体又可分成插入型和置换型两大类。

质粒能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独立复制,也可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中,随着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复制。

载体可以分为:克隆载体、表达载体及穿梭载体。

1.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通常采用从病毒、质粒或高等生物细胞中获取的DNA作为克隆载体,在载体上插入合适大小的外源DNA片段,并注意不能破坏载体的自我复制性质。将重组后的载体引入到宿主细胞中,并在宿主细胞中大量繁殖。常见的载体有质粒,噬菌粒,酵母人工染色体。

对载体的要求一种用作克隆载体的理想质粒一般具备下述特点:①具有松驰型复制子(如ColE1),复制子(replicon)是质粒自我增殖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并可协助维持使每个细胞含有一定数量的质粒拷贝。②在复制子外存在几个单一的酶切位点(或多克隆位点),以便目的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插入失活的筛选标记,理想的质粒载体应具有两种抗菌素抗性标志,如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 r)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r)等,以便从

平板中直接筛选阳性重组子。④分子量相对较小和较高的拷贝数。此外,质粒的缺点是容量较小,一般只能接受小于15kb的外来DNA,插入片段过大会导致重组子扩增速度减慢,甚至使插入片段失活。主要是对目的基因克隆,建立DNA文库和cDNA文库,其上有复制子即可。

2.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就是在克隆载体基本骨架的基础上增加表达元件(如启动子、RBS、终止子等),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的载体。如表达载体pKK223-3是一个具有典型表达结构的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其基本骨架为来自pBR322和pUC的质粒复制起点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表达元件中,有一个杂合tac强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启动子下游有RBS 位点(如果利用这个位点,要求与ATG之间间隔5-13bp),其后的多克隆位点可装载要表达的目标基因。(注释RBS: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e-binding site)即核蛋白体结合位点是细胞mRNA的一段序列,它包括蛋白质合成起始期被30S亚基结合的一个起始密码子。

翻译起始作用发生在称为核糖体结合位点的mRNA的特定序列上。这是位于编码区前面的一段很短的碱基序列。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不仅取决于转录启动的频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与mRNA的翻译起始效率密切相关。大肠杆菌细胞中结构不同的mRNA分子具有不同的翻译效率,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可高达数百倍。mRNA翻译的起始效率主要由其5‘端的结构序列所决定,称为核糖体结合位点(RBS)

3.穿梭载体(shuttle vector):是指含有两个亲缘关系不同的复制子,能在两种不同的生物中复制的。例如既能在原核生物中复制,又能在真核生物中复制的载体.这类载体不仅具有细菌质粒的复制原点及选择标记基因,还有真核生物的自主复制序列(ARS)以及选择标记性状,具有多克隆位点.通常穿梭载体在细菌中用于克隆,扩增克隆的基因,在酵母菌中用于基因表达分析.

一、质粒

质粒(plasmid)是许多种细菌中发现的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它是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分子,大小从1kb直到200kb以上。质粒所带的基因通常有利于宿主细胞。例如基因的产物是某些抗生素或对某些抗生素的抗性、能降解某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产生大肠杆菌素和肠毒素、产生限制酶或修饰酶等。

质粒DNA分子具有三种构型:Closed circle DNA,ccDNA;supercoil;SC构型;Open circle DNA,OC构型;Liner DNA,IDNA;L构型。

在天然条件下,许多种质粒是通过类似于细菌接合的过程传递给新的宿主。在实验室条件下,

质粒则可通过转化过程进入受体细胞。(质粒具转移性。它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很多质粒可以通过称为细菌接合的作用转移到新宿主内。它需要移动基因mob,转移基因tra,顺式因子bom及其内部的转移缺口位点nic。)此时,受体细胞已经过处理而处于感受态,即它的细胞暂时易于让小的DNA分子透过。受体细胞由于质粒的进入而产生了新的表型。如对某种抗生素的抗性,这样就可用这种抗生素作为选择条件,选出被质粒转化的受体细胞。质粒复制时利用宿主细胞复制自身染色体的同一组酶系。有些质粒处于“严紧控制”之下,即它们的复制是同宿主细胞的复制偶联同步的。因此在每个细胞中的质粒只有一份拷贝,或最多只有几份拷贝。这称为“严紧型”质粒。另一些质粒则是处于“松弛控制”之下的“松弛型”质粒。每个细菌中可以有10~200份拷贝。更重要的是松弛型质粒的拷贝数,可因宿主细胞停止合成蛋白质而增加至几千份。宿主细胞不合成蛋白质时,染色体和严紧型质粒的复制都中止。但松弛型质粒仍继续进行复制。因此在增殖松弛型质粒时,总是要让宿主菌经氯霉素处理(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氯霉素)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图1pBR322的基本结构

(一)大肠杆菌质粒

应用的最广泛的质粒载体是pBR322,它属松弛型质粒,有抗氨苄青霉素和抗四环素两个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有许多种常用的限制酶的切点。它全长4352个核苷酸,排列

顺序已全部测定,基本结构如图1,当需要用pBR322来克隆BamHI酶切的一个DNA片段时,一般的做法是如图2所示。

图2pBR322克隆DNA片段的程序

从图2可见,外源DNA片段同pBR322都经BamHⅠ酶切,所以有相同的单链“粘性末端”,通过DNA连接酶可以构成重组DNA分子。由于pBR322的BamHⅠ酶切点在四环素的抗性基因中,所以BamHⅠ酶切后使这个抗性基因失活。如果酶切后的质粒pBR322自身又重新连接,则恢复对四环素的抗性,转化子就仍然具有对二种抗生素的抗性。如果pBR322中插入外源DNA,则转化子失去了四环素抗性表型,而只有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

这样就可根据转化子的抗性而把重组质粒转化的细菌选出,然后扩增细菌,大量回收质粒DNA,从而达到大量扩增外源DNA的目的。

(二)真核生物中的质粒

真核生物中的酵母是国内外广泛研究的载体-受体系统之一。这是一个共价闭环DNA 分子(cccDNA),平均周长2μm,所以称为2μmDNA质粒,在每个酵母细胞里约有100个拷贝。已有人把2μmDNA同pBR322DNA构建成双功能质粒,可在大肠杆菌和酵母菌中复制。这种质粒带有啤酒酵母的二个基因(his3和Leu2),所以很容易用酵母的营养缺陷型菌株来选出。

二、噬菌体和病毒载体

噬菌体λ是最主要的一种载体。自从1974年以来,已用野生型λ改造和构建出一系列噬菌体载体。

噬菌体λ是温和噬菌体。基因组是长约50kb的双链DNA分子。在噬菌体λ颗粒中,DNA 是线状双链分子带有单链的互补末端。末端长12个核苷酸,这称为粘性末端,简写COS。当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双链DNA分子通过COS而成环状。在感染早期,环状DNA分子进行转录。在此期间,噬菌体有两条复制途径可供选择:一是裂解生长。环状DNA分子在宿主细胞里复制若干次,合成了大量的噬菌体基因产物,形成子代噬菌体颗粒,成熟后使细菌裂解,释放出许多新的有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另一是溶源性生长。噬菌体DNA整合进宿主菌的基因组,然后象细菌染色体上的基因一样进行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细菌。

λ噬菌体颗粒中DNA为线状双链DNA分子,全长48502bp,两端各有一段长度为12个核苷酸的互补单链(粘端),称为cos位点.λ噬菌体有61个基因,其中有1/3的区域是其裂解性生长的非必需区,这一区段的缺失,或在此区段中插入外源DNA,并不影响噬菌体的增殖,这就是λ噬菌体可作为基因载体的依据.

(一)噬菌体λ载体的构建

野生型噬菌体λDNA全长约50kb,上有65种限制酶酶切点,除ApaⅠ、NaeⅠ、Nar Ⅰ、NheⅠ、SnaBⅠ、XbaⅠ和XhoⅠ等7种限制酶各有一个切点外,其余都多于2个。有些酶切点在λ增殖所必需的基因区域内。因此,噬菌体λ必须经过改造才能用作载体。现在用的λ载体大都除去了某种限制酶的酶切点。因此,作为载体的噬菌体λ都短于野生型。

噬菌体λ载体有两种类型:①插入型。由于改建后的噬菌体λDNA都短于野生型,所以可插入外源DNA。只要插入的位置不影响噬菌体增殖。而且噬菌体DNA缺失越长,插入

片段就可越大。②置换型。噬菌体λ的基因组可分为三个区域,左侧区包括使噬菌体DNA 成为一个成熟的、有外壳的病毒颗粒所需的全部基因,全长约20kb。右侧区内包含所有的调控因子、与DNA复制及裂解宿主菌有关的基因,这个区域约长12kb。中间区域约长18kb,这一段DNA可以被外源置换而不会影响噬菌体λ裂解生长的能力。置换型噬菌体λ是使用最广泛的载体。

噬菌体λ裂解生长的能力同包装在头蛋白中的λDNA的大小有关。当DNA的长度短于野生型的78%或超过105%时,噬菌体的活性就急剧下降。因此要求λ载体DNA和外源DNA 长度之和在39~53kb之间。

置换型载体DNA用选定的限制酶完全酶切后,要设法除去中间片段,只留下左臂和右臂以便用外源DNA片段连接,包装成重组噬噬体。这是因为左臂和右臂与中间片段间都有单链“粘性末端”,在连接酶作用下可以重新恢复原来的结构,从而影响了同外源DNA的连接。区分重组噬菌体形成的噬菌斑和重新恢复的载体噬菌体形成的噬菌斑的方法是用Xgal 蓝色噬菌斑试验。有些噬菌体载体的中间片段带有编码β半乳糖苷酸的基因。当这种噬菌体感染lac宿主细胞并在含有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的培养基上生长时,半乳糖苷酸与Xgal反应的产物为不溶性的靛蓝染料。因此,含有中间片段的重新恢复的噬菌体形成蓝色噬菌斑;而同外源DNA连接的重组噬菌体形成的噬菌斑是无色透明的。

(二)单链噬菌体载体

最常用的单链噬菌体载体是M13和它的改建噬菌体。M13是丝状噬菌体,有长约6500个核苷酸的闭环DNA基因组。M13附着在大肠杆菌的F性菌毛上,所以它们只能感染雄性细菌,即F’或Hfr细菌。当噬菌体进入细菌细胞后,单链的噬菌体DNA转变成双链复制型(RF)。从细胞中分离的RF可用作克隆双链DNA的载体。当每个细菌细胞里积聚了200到300份RF型拷贝时,M13开始不对称的合成,即只大量合成DNA双链中的一条链。单链DNA掺入成熟的噬菌体颗粒,颗粒不断地从感染细胞上芽生。M13感染虽不杀死细胞,但细胞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所以形成混浊的噬菌斑。

M13的基因组中除有一段507个核苷酸,其余都含有与其复制有关的遗传信息。因此,只有在这一段中可插入外源DNA而不致影响噬菌体的活性。用M13作为分子克隆载体的优点是从细菌中释放出来的噬菌体颗粒只含单链DNA,其中包含了克隆DNA片段的二条互补链中的一条,因此可用来作为对DNA测序的模板。另外,可用来产生单链的DNA探针以选择和分离互补的RNA。M13的RF型是双链DNA,便于限制酶的识别和切割,克隆进

双链的外源DNA。从细菌培养液中大量抽取单链DNA。问题是插入M13的外源DNA超1000bp时就不稳定,在噬菌体增殖时会出现缺失。一般说,插入300~400bp是相当稳定的。

(三)猴病毒40(SV40)

猴病毒40(SV40)的基因组常用来作为克隆载体,把外源DNA转入哺乳类细胞。猴病毒40是球形动物病毒,直径40nm,呈20面体,有一个共价闭环的双链DNA基因组,全长5244bp。它在猴肾中增殖。被SV40感染的细胞都会出现SV40的T抗原。早已证明完整的小鼠染色体β珠蛋白基因(包括所有的间插顺序和两侧顺序)整合在SV40中后,在被感染的猴肾细胞中都能正确地转录和翻译。表明猴肾细胞的拼接系统能有效地处理小鼠β珠蛋白的初级转录本。

可是,SV40作为克隆载体有其局限性:①SV40基因组的晚期功能区的裂解性,不利于外源DNA的重组和表达;②早期功能区与病毒的致癌性有关,使用时有顾虑;③重组DNA 片段的大小受体限制。

(四)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它有三个基因:gag-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编码逆转录酶;env-编码病毒的被膜糖蛋白。有的逆转录病毒还带有癌基因(vonc),即有的逆转录病毒有致癌作用。近年来,已设计构建成一些缺陷型病毒(defectivevirus)使逆转录病毒成为有用的基因载体,成功地把抗药性基因转入了人体造血前体细胞,并在细胞中表达。Hock等选用了缺失编码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因此不能合成自身的外壳,但它有识别外壳蛋白进行包装的信号(一段尚未鉴定的DNA顺序)。用这种缺陷的逆转录病毒去感染某种细胞株,这种细胞株包含有辅助病毒(helpervirus)。辅助病毒能合成蛋白外壳,但缺失了识别蛋白外壳进行包装的信号,因此它不能包装成病毒颗粒。当用逆转录病毒感染细胞株后,逆转录病毒的RNA进入辅助病毒的外壳蛋白,成为病毒颗粒。这时把受感染的细胞同骨髓细胞一起培养,包装在辅助病毒外壳蛋白中的逆转录病毒RNA,进入骨髓细胞,病毒DNA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基因的活性得到表达。这时,由于骨髓细胞里面没有辅助病毒,所以整合进宿主基因组的逆转录病毒,不再有外壳蛋白可供包装,因此也就无法增殖,而只能被“陷”在宿主基因组中,通过细胞分裂而传给下一代子细胞。

三、柯斯质粒

1978年Collins和Hohn构建一种新型的大肠杆菌克隆载体,命名为cosmid(柯斯质粒)。它是用正常的质粒同噬菌体λ的cos位点构成。例如,柯斯质粒pHC79系由质粒pBR322和噬菌体λ的cos位点的一段DNA构成,全长43.kb。在包装时,cos位点打开而产生噬菌体λ的粘性末端。由于pHC79有pBR322DNA,所以也就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和四环素抗性两个标记。

设计构建的柯斯质粒一般长4~6kb。其上的cos位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识别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凡具有cos位点的任何DNA分子只要在长度相当于噬菌体基因组,就可以同外壳蛋白结合而被包装成类似噬菌体λ的颗粒。因此,插入柯斯质粒的外源DNA可大于40kb。重组的柯斯质粒可象噬菌体λ一样感染大肠杆菌,并在细菌细胞中复制。如把宿主菌在含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柯斯质粒可以扩增到宿主细胞DNA总量的50%左右。

采用柯斯质粒作载体的困难是:①载体自身只相当于可以插入片段的1/10左右,因此往往会出现载体同载体自身连接,结果在一个重组分子内可有几个柯斯质粒载体连在一起。但用碱性磷酸酶处理,可阻止载体分子自身连接;②大小不等的外源片段相互连接后插入同一个载体分子,结果使在基因组内本来不是相邻的片段错乱地连接成一个片段,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后来专门选出30~45kb的外源DNA插入载体DNA,此时,每个载体只可能插入一个外源片段,因为如果二处片段,则将超过包装成噬菌体颗粒的限度;③细菌的菌落体积远大于噬菌斑,因此如用柯斯质粒制备基因文库,则筛选所需的含某一DNA片段的菌落很费时间。现虽建立了高密度菌落筛选法,但由于柯斯质粒制成的基因文库常常不太稳定,插入的大片段外源DNA有可能通过同宿主基因组交换而致丢失等,所以最常使用的还是噬菌体载体。

现将上面提到的四种载体作一比较(表1)

表1四种载体的比较

质粒λ噬菌体柯斯质粒单链噬菌体克隆DNA大片段±*++-

构建基因组文库-++-

构建cDNA文库+---

常规的亚克隆化+---构建新型的DNA结构+---序列分析+--+

单链探针+**--+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四、其他载体

现在提到的分子载体有的不是用于克隆某基因,而是作为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运载工具。

(一)转座子载体

这里主要提一下有关果蝇转座因子(P因子)作为基因载体。因为这是很有希望的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载体,果蝇的P因子约长3kb,每端各有反向重复顺序,当它插入基因组时,可以激活或灭活近旁的基因,当它从基因组上切下来时,也可能把近旁的基因或DNA顺序一起切下而引起突变。现在已能把带有某种限制酶切点的P因子克隆到质粒pBR322中,然后在P因子酶切点上插入外源DNA。经过扩增后,将这种重组DNA用微量注射仪直接注入果蝇的受精卵中。结果所克隆的基因能随P因子插入受体细胞的基因里,并且得到表达。

(二)人工微小染色体

包括人体在内的高等生物基因工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是缺乏合适的基因载体。要求载体对受体细胞没有危害,能安全、稳定地转给后代,使基因的性状得到连续的表达。这对校正某种遗传缺陷或改进某种性状都是十分有用的。目前一些实验室正致力于构建人工微小染色体(microchromosome)。

构建染色体应包括:基因、复制起点、着丝粒和端粒。染色体上需带有基因是不言而喻的。复制起点是染色体复制所不可缺少的。着丝粒保证复制后的染色体均等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端粒具有某种特定结构以保证染色体的个体性。

首先,构建的是酵母的人工微小染色体。天然的酵母染色体为150~1000kb。人工构建的微小染色体长55kb,在细胞内很稳定,只是每个细胞里的拷贝数很少。比如已构成的人工微小染色体为7~15kb,每个细胞里的拷贝数虽然增多,但不够稳定。

人工构建酵母微小染色体的具体步骤见图23-6。从图中可以看到,先用质粒pBR322为材料,连接酵母的标记基因Leu2(亮氨酸)后去转化大肠杆菌,然后再接上酵母染色体上分离得到的着丝粒CEN3,再去转化大肠杆菌以增殖重组质粒,取得下一步实验用的DNA。

接下去是连接从酵母(真核生物)中分离得到的ARS1。ARS是指自主复制顺序(autonomouslyreplicat-ingsequence),这个顺序中可能包含着复制起点。目前已从非洲爪蟾的线粒DNA,衣藻和烟草叶绿体和核DNA中分离ARS。最后一个步骤是接上染色体端粒。用的是四膜虫(Te-trahymena)的rDNA末端(Tr末端)。这样构建成的质粒

去转化酵母细胞后,在细胞内断开成为线状重组DNA分子,可以象天然染色体一样地复制和分离,这就是酵母线状质粒YLp4。

图23-6构建酵母人工微小染色体的步骤

常用的克隆载体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基因疫苗工作 原理 第三章 基因疫苗抗原 基因的筛选和克隆 第四章 基因疫苗的构 建 第五章 基因疫苗制备 第六章 基因疫苗免疫方法 第七章 基因疫苗免疫 效果检测 第八章 影响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第九章 基因疫苗安全性 第十章 细菌病基因疫苗 第十一章 病毒病基因 疫苗 第十二章 寄生虫病基 因疫苗 第十三章 肿瘤基因疫 苗 第十四章 控制动物生 长性能的基因疫苗 四、常用的克隆载体 克隆载体就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从而获得大量克隆化片段的运载工具,常用的克隆载体种类很多,主要包括质粒、粘粒和噬菌体等。其中,质粒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的克隆载体。下面简要介绍作为克隆质粒的特性和结构。 (一)质粒特性 质粒是指在染色体外能够独立复制和稳定遗传的一类环状双链 DNA 分子。有的质粒处于染色体外的游离状态,可以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且通过细胞分裂传递到子代。有的质 粒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可逆地整合到寄主染色体上。 质粒的表示常根据 1976 年提出质粒命名原则,用小写字母 p 代表质粒,在 p 字母后面 用两个大写字母代表发现这一质粒的作者或者实验室名称。例如质粒 pUCl8 ,字母 p 代表质粒, UC 是构建该质粒的研究人员的姓名代号, 18 代表构建的一系列质粒的编号。 质粒广泛地分布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也存在于一些真核细胞中。质粒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0 6 -2 @ 10 8 。根据质粒在受体细胞内的数量将质粒分为严紧型质粒和松弛型质粒两种类 型。严紧型质粒在每个细胞只有 1 个至几个拷贝;松弛型质粒在每个细胞中有 10-200 个拷贝。 质粒可以分为三种构型,一种是呈现超螺旋的 SC 构型( scDNA ),一种是开环 DNA ( ocDNA ),另一种是呈线形分子的 L 构型。质粒 DNA 与一般 DNA 分子的理化性质相似,例如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能吸收紫外线、可嵌入溴乙锭染料等。实验室常利用这 些理化特性鉴定和纯化质粒。 质粒具有以下几项生物学特性: ? 寄生性:质粒可以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存在和复制。 ? 稳定性:每种质粒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保持着一定的拷贝数。 ? 重组性:两种不同的质粒处于同一宿主细胞中或者一种质粒处于一种宿主细胞中,有可能发生质粒与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之间的重组。 ? 不相容性:有相同复制始区的不同质粒不能共存于同一宿主细胞中,其分子基础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复制功能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 ? 传递性:有些质粒在细菌间能够传递,具有传递性的质粒带有一套与传递有关的基 因。

三四章分子克隆载体---答案_完_

第三章分子克隆载体(Molecular cloning vectors) 一、名词解析 1.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能进行自我复制(但依赖于宿主编码的 酶和蛋白质);大多数为超螺旋的双链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covalently closed circle , cccDNA),少数为线性;大小一般为1~200Kb,有的更大。2.质粒拷贝数:质粒拷贝数(plasmid copy numbers)是指细胞中单一质粒的份数 同染色体数之比值,常用质粒数/每染色体来表示。不同的质粒在宿主细胞中的拷贝数不同。 3.质粒的不相容性:两个质粒在同一宿主中不能共存的现象称质粒的不相容 性,它是指在第二个质粒导入后,在不涉及DNA 限制系统时出现的现象。 不相容的质粒一般都利用同一复制系统,从而导致不能共存于同一宿主中。 4.质粒的转移性:质粒具转移性。它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很多质粒可以通过称 为细菌接合的作用转移到新宿主内。它需要移动基因 mob ,转移基因 tra ,顺式因子 bom 及其内部的转移缺口位点 nic。 5.穿梭质粒:既能在真核细胞中繁殖又能在原核细胞中繁殖的载体。这类载体 必须既有细菌的复制原点或质粒的复制原点,又含有真核生物的复制原点,还具备酶切位点和合适的筛选指标。它用来转化细菌,又可以用于转化真核细胞。 6.α-互补:α-互补是指 lacZ 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与带有完 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半乳糖苷酶(β -galactosidase ,由 1024 个氨基酸组成)阴性的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α-互补是基于在两个不同的缺陷β-半乳糖苷酶之间可实现功能互补而建立的 7.温和噬菌体:既能进入溶菌生命周期又能进入溶源生命周期的噬菌体。 8.溶源性细菌:具有一套完整的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叫溶源性细菌。 9.整合:如果噬菌体的DNA是被包容在寄主细菌染色体DNA中,便叫做已整合 的噬菌体DNA。这中细菌提DNA组入细菌染色体DNA的过程,叫做噬菌体DNA 的整合或插入。 10.溶源化:用温和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培养物使之形成溶源性细菌的过程叫做溶 源化。

克隆载体表达载体构建详细版

一、稀释引物 1、4℃,15min、13000转离心(先等离心机降温) 2、根据OD值加DD水。 3、静置30min(冰上) 4、准备1.5毫升EP管,并加90ulDD水。 5、向EP管中加10ul引物,震荡离心,-20℃保存。 二、跑MIX检测引物(20ul体系)、 上引物0.8ul 下引物0.8ul Mix 10ul DNA(日本晴)1ul DD水7.4ul 三跑高保真酶(50ul体系) DNAorCDNA 2ul 上引物2ul 下引物2ul 5*buffer 10ul dNTPs 5ul DD水28ul Pfu(最后加)1ul 四胶回收流程 1、在紫外线下切胶,用牙签装入2ml的EP管中。 2、按量加XP2,放在55℃水浴锅中10min,每2min摇匀1次,涡旋,短离。 3、将液体冷却到室温,转移到平衡住中,离心10000转,1min30s,倒掉滤液。 4、加入xp2 300ul,离心10000r,1min30s,倒掉滤液。 5、加入spw700ul,离心10000r,1min,倒掉滤液(重复一次) 6、空转2min,13000r,之后换1.5mlEP管。 7、套上保鲜膜放入37℃烘箱中,30min。 8、加入DD水10ul,静置2min,离心2min,13000r,重复3次,-20℃保存。 五、胶回收产物检测(10ul)体系 上引物0.4ul 下引物0.4ul Mix 5ul 回收产物1ul DD水 3.2ul 六、构建blunt cloning 载体(克隆载体)(4ul 体系) 胶回收产物 3.5ul Blunt cloning 0.5ul 混匀后,PCR:25℃15min 盖子温度50℃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蛋白标签(proteintag)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与目的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的一种多肽或者蛋白,以便于目的蛋白的表达、检测、示踪和纯化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相继开发出了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标签。目前,这些蛋白标签已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GeneCopoeia(复能基因)为客户提供50多种蛋白标签,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包括各种最新型的标签,如:SNAP-Tag?、Halo Tag?、AviTag?、Sumo等;也提供齐全的各种常用标签,如eGFP、His、Flag等等标签。 以下是部分蛋白标签的特性介绍,更加详细的介绍可在查询产品的结果列表里面看到各种推荐的蛋白标签和载体。 TrxHIS His6是指六个组氨酸残基组成的融合标签,可插入在目的蛋白的C末端或N末端。当某一个标签的使用,一是能构成表位利于纯化和检测;二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结合配体)利于纯化。组氨酸残基侧链与固态的镍有强烈的吸引力,可用于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IMAC),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使用His-tag有下面优点: 标签的量小,只有~0.84KD,而GST和蛋白A分别为~26KD和~30KD,一般不影响目标蛋白的功能; His标签融合蛋白可以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或变性条件下纯化,前者在纯化疏水性强的蛋白得到应用,后者在纯化包涵体蛋白时特别有用,用高浓度的变性剂溶解后通过金属螯和去除杂蛋白,使复性不受其它蛋白的干扰,或进行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复性; His标签融合蛋白也被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 His标签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可将纯化的蛋白直接注射动物进行免疫并制备抗体。 可应用于多种表达系统,纯化的条件温和; 可以和其它的亲和标签一起构建双亲和标签。 Flag标签蛋白 Flag标签蛋白为编码8个氨基酸的亲水性多肽(DYKDDDDK),同时载体中构建的Kozak序列使得带有FLAG的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效率更高。FLAG作为标签蛋白,其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后具有以下优点: FLAG作为融合表达标签,其通常不会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并且通常不会影响目的蛋白的功能、性质,这样就有利用研究人员对融合蛋白进行下游研究。 融合FLAG的目的蛋白,可以直接通过FLAG进行亲和层析,此层析为非变性纯化,可以纯化有活性的融合蛋白,并且纯化效率高。 FLAG作为标签蛋白,其可以被抗FLAG的抗体识别,这样就方便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对含有FLAG的融合蛋白进行检测、鉴定。

常用分子克隆实验方法

常用分子克隆实验方法I 一、植物总DNA的小量提取 方法1:提取吸附法。无须巯基乙醇、氯仿等有毒物质,产物无须Rnase处理。 (1)充分研磨。称取约0.2克植物组织,加入液氮充分研磨3-5min,稍后加约1ml溶液 A,继续研磨至略粘稠的组织匀浆,用大口1ml吸头将所有溶液移至1.5ml离心管 中,55℃水浴30min; (2) 高速离心去杂质。10,000rpm离心5min,取约600ul上清至新1.5ml离心管; (3) 核酸吸附。往上清液中加入1倍的异丙醇,轻轻混匀,再加入总体积1/4已混匀的 溶液B,静置3min; (4) 低速离心沉淀。5000rpm离心1min,轻轻倒掉上清,并用吸水纸轻吸离心管口, 再用移液枪吸走大部分残余液体; (5) 75%乙醇清洗。加入1ml75%乙醇,5000rpm离心30s,轻轻倒掉上清,用吸水纸稍 吸离心管口。重复该步骤一次,再5000rpm离心30s,然后用移液枪吸走管底的残 液,晾干5min; (6) 核酸洗脱。加入约55ul TE(PH8.0)至管底,轻轻重悬硅土,静置3min,10,000rpm 离心1min,用小枪头轻轻吸取出50ul管底溶液,冷藏。 方法2:CTAB法,此为在经典方法基础上,经过摸索改进,提高了得率,减少了污染。 (1)充分研磨。称取约0.2克植物组织,加入液氮充分研磨3-5min,稍后加约1ml CTAB 提取液,继续研磨至略粘稠的组织匀浆,用大口1ml吸头移至1.5ml离心管,65℃ 水浴30-60min。 (2) 氯仿抽提。10,000rpm离心3min,取约600ul上清。加入1倍的氯仿,轻轻混匀, 10,000rpm离心3min,取上清再抽提1遍。 (3) 核酸沉淀。加入预冷的1倍异丙醇或2倍乙醇,轻混匀,6000rpm离心3min,弃 上清。 (4) 清洗沉淀。轻加入1ml 75%乙醇,再吸掉上清,重复一次,倒置于吸水纸或横放于 离心管架上晾干5min。 (5) 溶解DNA。加50ul含Rnase A(约10ug/ml)的TE,常温下放置30min。取约3-5ul 电泳检测后,低温冷藏。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基因克隆载体上的各种常用蛋白标签 蛋白标签(proteintag)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与目的蛋白一起融合表达的一种多肽或者蛋白,以便于目的蛋白的表达、检测、示踪和纯化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相继开发出了具有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标签。目前,这些蛋白标签已在基础研究和商业化产品生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GeneCopoeia(复能基因)为客户提供50多种蛋白标签,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包括各种最新型的标签,如:SNAP-Tag?、Halo Tag?、AviTag?、Sumo等;也提供齐全的各种常用标签,如eGFP、His、Flag等等标签。 以下是部分蛋白标签的特性介绍,更加详细的介绍可在查询产品的结果列表里面看到各种推荐的蛋白标签和载体。 TrxHIS His6是指六个组氨酸残基组成的融合标签,可插入在目的蛋白的C 末端或N末端。当某一个标签的使用,一是能构成表位利于纯化和检测;二是构成独特的结构特征(结合配体)利于纯化。组氨酸残基侧链与固态的镍有强烈的吸引力,可用于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IMAC),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使用His-tag有下面优点: 标签的量小,只有~0.84KD,而GST和蛋白A分别为~26KD和~30KD,一般不影响目标蛋白的功能; His标签融合蛋白可以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或变性条件下纯化,前者在纯化疏水性强的蛋白得到应用,后者在纯化包涵体蛋

白时特别有用,用高浓度的变性剂溶解后通过金属螯和去除杂蛋白,使复性不受其它蛋白的干扰,或进行金属螯和亲和层析复性; His标签融合蛋白也被用于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 His标签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可将纯化的蛋白直接注射动物进行免疫并制备抗体。 可应用于多种表达系统,纯化的条件温和; 可以和其它的亲和标签一起构建双亲和标签。 Flag标签蛋白 Flag标签蛋白为编码8个氨基酸的亲水性多肽(DYKDDDDK),同时载体中构建的Kozak序列使得带有FLAG的融合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效率更高。 FLAG作为标签蛋白,其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后具有以下优点:FLAG作为融合表达标签,其通常不会与目的蛋白相互作用并且通常不会影响目的蛋白的功能、性质,这样就有利用研究人员对融合蛋白进行下游研究。 融合FLAG的目的蛋白,可以直接通过FLAG进行亲和层析,此层析为非变性纯化,可以纯化有活性的融合蛋白,并且纯化效率高。 FLAG作为标签蛋白,其可以被抗FLAG的抗体识别,这样就方便通过Western Blot、ELISA等方法对含有FLAG的融合蛋白进行检测、鉴定。 融合在N端的FLAG,其可以被肠激酶切除(DDDK),从而得到特异的目的蛋白。因此现FLAG标签已广泛的应用于蛋白表达、纯化、鉴定、功能研究及其蛋白相互作用等相关领域。

分子克隆技术第三章

2017/2/21 第三章载体 第一节基因克隆技术概述 一、基因克隆技术 基因克隆技术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建成新的重组的DNA,然后送入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和状态的转移和重新组合。 二、目的基因的取得 1、直接 2、反转录酶 3、化学合成 4、基因文库 5、PCR ?首先利物理方法(如剪切力、超声波等)或酶化学方法(如限制性 内切核酸酶)将生物细胞染色体DNA切割成为基因水平的许多片段,继而将这些片段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将重组DNA转入受体菌扩增,获得无性繁殖的基因文库,再结合筛选方法,从众多的转化子菌株中选出含有某一基因的菌株,从中将重组的DNA分离、回收。这种方法也就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术分离目的基因,其特点是绕过直接分离基因的难关,在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出目的基因。可以说这是利用“溜散弹射击”原理去“命中”某个基因。由于目的基因在整个基因组太小,在像当程度上还得靠“碰运气”,所以人们称这个方法为“鸟 枪法”或“散弹枪”实验法。 三、重组体的构建 1、载体 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进生物细胞中,需要运载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这种工具叫载体(Vector)。 (1)质粒(plasmid) (2)噬菌体λ的衍生物 (3)科斯质粒(cosmid) (4)单链DNA噬菌体 M13(5)病毒?面包酵母吲哚甘油磷酸脱氢酶基因的制取,先 用Eco RI把面包酵母DNA切成许多片段,使这些片段与λ载体连成重组DNA,可把这些重组DNA导入“吲哚甘油磷酸脱氢酶型组氨酸缺陷型”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只有引入了该基因的细菌才能生长。进一步分离这种菌株,可以得到目的基因。 2、载体的性质 1)它必须具有能够在某些宿主细胞中独立地自我复制和表达的能力。 2)载体DNA的分子量应该较小。 3)载体上最好应具有两个以上的容易检测的遗传标记(如抗药性基因等),以赋予宿主细胞以不同的表型。 4)载体应该具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切点;载体上的单一酶切位点最好是位于检测表型的遗传标记基因之内,这样目的基因是否已连接载体就可以通过这一表型的改变与否而得知,利于筛选重组体。 3、酶系的选用

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朕已阅

一部分:概念解析 二部分:问题解答 克隆载体:大多是高拷贝的载体,一般是原核细菌,将需要克隆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质粒相连接,再导入原核细菌内,质粒会在原核细菌内大量复制,形成大量的基因克隆,被克隆的基因不一定会表达,但一定被大量复制。克隆载体只是为了保存基因片段,这样细胞内不会有很多表达的蛋白质而影响别的工作。 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 ):携带插入外源片段的质粒或噬菌体,从而产生更多物质或蛋白质产物。(这是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DNA、实现外源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其中,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进而翻译成多肽链而设计的克隆载体又称表达载体。 是否含有表达系统元件,即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隆位点--转录终止信号,这是用来区别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的标志。 表达载体:有的是高拷贝的,有的是低拷贝的,各有各的用处,是一些用于工程生产的细菌,被导入的目标基因会在此类细菌中得到表达,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产物,导入的基因是由克隆载体产出的。表达载体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表达效率,一般因为具有强的启动子。 (RBS位点:1974年Shine和Dalgarno首先发现,原核生物,在mRNA上有核糖体的结合位点,它们是起始密码子AUG和一段位于AUG上游3~10 bp处的由3—9bp组成的序列。这段序列富含嘌呤核苷酸,刚好与16S rRNA 3,末端的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是核糖体RNA的识别与结合位点。根据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Shine-Dalgarno序列,简称S-D序列。 由于它正好与30S小亚基中的16s rRNA3’端一部分序列互补,因此S-D序列也叫做核糖体结合序列。 真核生物存在于真核生物mRNA的一段序列,其在翻译的起始中有重要作用。加Kozark sequence(GCCACC), Kozak sequence是用来增强真核基因的翻译效率的。是最优化的ATG环境,避免ribosome出现leaky scan) 克隆载体目的在于复制足够多的目标质粒,所以常带有较强的自我复制元件,如复制起始位点等,往往在菌体内存在多拷贝,所以抽质粒会抽出一大堆。但不具备表达元件。而表达质粒有复杂的构成,为的是控制目标蛋白的表达,如各种启动子(T7),调节子(LacZ)等,而且以pET为代表的表达载体在菌体内都是低拷贝的,防止渗漏表达。 克隆载体只是把你要的基因片段拿到就可以了,不管读码框什么的,但是表达载体是不但要你的目的基因连在上面,而且要表达蛋白,所以就要求你的读码框不能乱了,否则就不能得到你想到的表达产物。 1.载体即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交通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2. 载体的分类 按功能分成:(1)克隆载体: 都有一个松弛的复制子,能带动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扩增。它是用来克隆和扩增DNA片段(基因)的载体。(2)表达载体:具有克隆载体的基本元件(ori,Ampr,Mcs

分子克隆载体

分子克隆载体(vector) 载体(vector)是指运载外源DNA有效进入受体细胞内的工具。载体同外源DNA在体外重组成DNA 重组分子,在进入受体后形成一个复制子,即形成在细胞内能独自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重组DNA 技术中最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λ,柯斯质粒(cosmid)和噬菌体M13。 载体(vector)是指运载外源DNA有效进入受体细胞内的工具。载体同外源DNA在体外重组成DNA重组分子,在进入受体后形成一个复制子,即形成在细胞内能独自进行自我复制的遗传因子。因此,作为载体应该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有某种限制酶的一个切点,最好是有许多种限制酶的切点,而且每种酶的切点只有一个;②外源DNA插入后不影响载体在受体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载体应对受体细胞无害,以及载体能接纳尽可能大的外源DNA片段;③有利于选择的标记基因,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外源DNA已经插入,以及把接受了载体的受体细胞选出;④具有促进外源DNA表达的调控区。 重组DNA技术中最常用的载体有质粒、噬菌体λ,柯斯质粒(cosmid)和噬菌体M13。它们的受体细胞都是大肠杆菌。这四种载体的大小和结构尽管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都能在大肠杆菌中自主复制,而且能连同所带的外源DNA一起复制;②都很容易同细菌DNA分开并加以纯化;③都有一段DNA对于它们自身在细菌中的增殖不是必需的。因此,外源DNA可以插入这一段DNA中,或是置换这一段DNA而不影响载体的复制。根据这一特点,载体又可分成插入型和置换型两大类。 质粒能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独立复制,也可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中,随着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复制。 载体可以分为:克隆载体、表达载体及穿梭载体。 1.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通常采用从病毒、质粒或高等生物细胞中获取的DNA作为克隆载体,在载体上插入合适大小的外源DNA片段,并注意不能破坏载体的自我复制性质。将重组后的载体引入到宿主细胞中,并在宿主细胞中大量繁殖。常见的载体有质粒,噬菌粒,酵母人工染色体。 对载体的要求一种用作克隆载体的理想质粒一般具备下述特点:①具有松驰型复制子(如ColE1),复制子(replicon)是质粒自我增殖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并可协助维持使每个细胞含有一定数量的质粒拷贝。②在复制子外存在几个单一的酶切位点(或多克隆位点),以便目的DNA片段插入。③具有插入失活的筛选标记,理想的质粒载体应具有两种抗菌素抗性标志,如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 r)和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r)等,以便从

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

克隆载体:大多是高拷贝的载体,一般是原核细菌,将需要克隆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质粒相连接,再导入原核细菌内,质粒会在原核细菌内大量复制,形成大量的基因克隆,被克隆的基因不一定会表达,但一定被大量复制。克隆载体只是为了保存基因片段,这样细胞内不会有很多表达的蛋白质而影响别的工作。 克隆载体(Cloning vector ):携带插入外源片段的质粒或噬菌体,从而产生更多物质或蛋白质产物。(这是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DNA、实现外源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 其中,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进而翻译成多肽链而设计的克隆载体又称表达载体。 是否含有表达系统元件,即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克隆位点--转录终止信号,这是用来区别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的标志。 表达载体:有的是高拷贝的,有的是低拷贝的,各有各的用处,是一些用于工程生产的细菌,被导入的目标基因会在此类细菌中得到表达,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产物,导入的基因是由克隆载体产出的。表达载体具有较高的蛋白质表达效率,一般因为具有强的启动子。 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s)就是在克隆载体基本骨架的基础上增加表达元件(如启动子、RBS、终止子等),是目的基因能够表达的载体。如表达载体pKK223-3是一个具有典型表达结构的大肠杆菌表 达载体。其基本骨架为来自pBR322和pUC的质粒复制起点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表达元件中,有一 个杂合tac强启动子和终止子,在启动子下游有RBS位点(如果利用这个位点,要求与ATG之间间隔5-13bp),其后的多克隆位点可装载要表达的目标基因。 (RBS位点:1974年Shine和Dalgarno首先发现,原核生物,在mRNA上有核糖体的结合位点,它们 是起始密码子AUG和一段位于AUG上游3~10 bp处的由 3—9bp组成的序列。这段序列富含嘌呤核苷酸,刚好与16S rRNA 3,末端的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是核糖体RNA的识别与结合位点。根据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Shine-Dalgarno序列,简称S-D序列。 由于它正好与30S小亚基中的16s rRNA3’端一部分序列互补,因此S-D序列也叫做核糖体结合序列。 真核生物存在于真核生物mRNA的一段序列,其在翻译的起始中有重要作用。加Kozark sequence(GCCACC), Kozak sequence是用来增强真核基因的翻译效率的。是最优化的ATG环境,避免ribosome出现leaky scan) 克隆载体目的在于复制足够多的目标质粒,所以常带有较强的自我复制元件,如复制起始位点等,往往 在菌体内存在多拷贝,所以抽质粒会抽出一大堆。但不具备表达元件。而表达质粒有复杂的构成,为的是控制目标蛋白的表达,如各种启动子(T7),调节子(LacZ)等,而且以pET为代表的表达载体在菌体内都是低拷贝的,防止渗漏表达。 克隆载体只是把你要的基因片段拿到就可以了,不管读码框什么的,但是表达载体是不但要你的目的基因连在上面,而且要表达蛋白,所以就要求你的读码框不能乱了,否则就不能得到你想到的表达产物。 1.载体即要把一个有用的基因(目的基因——研究或应用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送到生物细胞(受体细胞),需要运载工具(交通工具)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受体细胞,这种运载工具就叫做载体(vector)。 2. 载体的分类 按功能分成:(1)克隆载体: 都有一个松弛的复制子,能带动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扩增。它是 用来克隆和扩增DNA片段(基因)的载体。(2)表达载体 :具有克隆载体的基本元件(ori,Ampr,Mcs等)还具有转录/翻译所必需的DNA顺序的载体。 按进入受体细胞类型分:(1)原核载体(2)真核载体(3)穿梭载体(sbuttle vector)指在两种宿主生物体内复制的载体分子,因而可以运载目的基因(穿梭往返两种生物之间). 克隆载体顾名思义就是质粒拷贝数比较高,在做上游克隆时比较方便, 其重点在于质粒的复制.

分子克隆之载体构建完整步骤

分子克隆之载体构建完整步骤 一、目的片段的扩增和酶切 PCR反应的基本成分包括:模板DNA(逆转录所得cDNA)、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dNTPs)、DNA聚合酶和适宜的缓冲液及水。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高温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5℃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低温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 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适温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 准备: A.模板DNA:质粒DNA,逆转录cDNA或挑菌落 B.引物配制: a)存储液100uM:公司合成的引物干粉,13000rpm离心2min,加入管壁 nmol数x10ul的ddH2O振荡充分溶解。 b)工作液10uM:上下游引物存储液各10ul加80ul ddH2O混匀配制100ul 工作液。终浓度200-400nM。 1. PCR反应体系(50ul) Taq酶体系:Thermo 10x buffer (无Mg2+)5ul MgCl2(25mM)5ul dNTP (10mM)1ul 上下游引物工作液1ul 模板cDNA(质粒DNA 不超过100ng)2-4ul Taq DNA聚合酶0.5ul ddH2O 补充至50 ul 注:1. 其他体系如菌落PCR反应20ul按比例调整即可。2. 其他公司Taq酶或2x buffer mix已包含Taq酶、dNTPs时作相应调整。 PCR仪设置反应条件: 95℃ 5min 预变性 循环x30-35: 变性95℃ 30s 退火60℃ 30s (退火温度为引物Tm值-3~5℃) 延伸72℃ 60s (延伸时间根据产物长度:Taq酶效率约1kb/min)72℃ 7 min 补充延伸 4-10℃ 保温 高保真Pfu酶体系(优选):Thermo

分子克隆技术

分子克隆技术

物 ww 秀 -专 w. bb 心 io 做 o. 生 co 物 m !

克隆载体
l
l
是用来在生物学寄主和试管间“传送”克隆的序 列的DNA分子 (如从细菌到试管再到植物细 胞)。 其共性有四点: 1. 启动自发复制的能力. 2. 含有遗传标记 (通常是显性的) 供选择。 3. 唯一的限切位点以利于克隆插入的DNA 4. 非必需DNA序列 尽可能少以克隆更大片 段。

物 ww 秀 -专 w. bb 心 io 做 o. 生 co 物 m !


pBR322
物 ww 秀 -专 w. bb 心 io 做 o. 生 co 物 m !


pBR322
物 ww 秀 -专 w. bb 心 io 做 o. 生 co 物 m !

pBR322是4362bp的环状 双链DNA载体,有2个抗 药性基因(四环素和氨 苄青霉素),一个复制 起始点和多个用于克隆 的限制酶切点。当缺失 抗药性基因的大肠杆菌 被pBR322成功地转化 时,它便从该质粒获得 了抗生素抗性。两个抗 生素基因中均含供插入 外源DNA用的不同的单一 酶切位点。一般只选一 个抗生素基因作为插入 外源DNA之用。外源DNA 插入后该抗生素抗性失 活。另一抗生素抗性基 因则作为转化细菌后筛 选阳性克隆之用。

物 ww 秀 -专 w. bb 心 io 做 o. 生 co 物 m !

四个重要位点
l (1)
负责质粒复制的rep复制子 (来自 pMB1; (2) 编码Rop 蛋白的rop基因,促进 不稳定的 RNA I – RNA II 复合体转变为 稳定的复合体并起着减少质粒拷贝数的 作用 (来自 pMB1); (3) 编码 beta-内酰胺 酶的bla基因,赋予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 (来自 Tn3转座子); (4) 编码四环素抗性蛋 白的tet基因 (来自 pSC101).

物 ww 秀 -专 w. bb 心 io 做 o. 生 co 物 m !

分子生物学克隆表达常用载体序列

pcDNA3.1载体序列:5428bp GACGGA TCGGGAGA TCTCCCGA TCCCCTA TGGTGCACTCTCAGTACAA TCTGCTCTGA TGCCGCA TAGTTAAGCCAGTA TCTGCTCCCTGCTTGTGTGTTGGAGGTCGCTGAGTAGTGCGCGAG CAAAA TTTAAGCTACAACAAGGCAAGGCTTGACCGACAA TTGCA TGAAGAA TCTGCTTAGGGTTAGGCGTTTTGCGCTGCTTCGCGA TGTACGGGCCAGA TA TACGCGTTGACA TTGA TTA TTG ACTAGTTA TTAA TAGTAA TCAA TTACGGGGTCA TTAGTTCA TAGCCCA TA TA TGGAGTTCCGCGTTACA TAACTTACGGTAAA TGGCCCGCCTGGCTGACCGCCCAACGACCCCCGCCCA TTGACG TCAA TAA TGACGTA TGTTCCCA TAGTAACGCCAA TAGGGACTTTCCA TTGACGTCAA TGGGTGGAGTA TTTACGGTAAACTGCCCACTTGGCAGTACA TCAAGTGTA TCA TA TGCCAAGTACGCC CCCTA TTGACGTCAA TGACGGTAAA TGGCCCGCCTGGCA TTA TGCCCAGTACA TGACCTTA TGGGACTTTCCTACTTGGCAGTACA TCTACGTA TTAGTCA TCGCTA TTACCA TGGTGA TGCGGTT TTGGCAGTACA TCAA TGGGCGTGGA TAGCGGTTTGACTCACGGGGA TTTCCAAGTCTCCACCCCA TTGACGTCAA TGGGAGTTTGTTTTGGCACCAAAA TCAACGGGACTTTCCAAAA TGTCG TAACAACTCCGCCCCA TTGACGCAAA TGGGCGGTAGGCGTGTACGGTGGGAGGTCTA TA TAAGCAGAGCTCTCTGGCTAACTAGAGAACCCACTGCTTACTGGCTTA TCGAAA TTAA TACGACT CACTA TAGGGAGACCCAAGCTGGCTAGCGTTTAAACTTAAGCTTGGTACCGAGCTCGGA TCCACTAGTCCAGTGTGGTGGAA TTCTGCAGA TA TCCAGCACAGTGGCGGCCGCTCGAGTCTAG AGGGCCCGTTTAAACCCGCTGA TCAGCCTCGACTGTGCCTTCTAGTTGCCAGCCA TCTGTTGTTTGCCCCTCCCCCGTGCCTTCCTTGACCCTGGAAGGTGCCACTCCCACTGTCCTTTCCTAA T AAAA TGAGGAAA TTGCA TCGCA TTGTCTGAGTAGGTGTCA TTCTA TTCTGGGGGGTGGGGTGGGGCAGGACAGCAAGGGGGAGGA TTGGGAAGACAA TAGCAGGCA TGCTGGGGA TGCGGTG GGCTCTA TGGCTTCTGAGGCGGAAAGAACCAGCTGGGGCTCTAGGGGGTA TCCCCACGCGCCCTGTAGCGGCGCA TTAAGCGCGGCGGGTGTGGTGGTTACGCGCAGCGTGACCGCTACACT TGCCAGCGCCCTAGCGCCCGCTCCTTTCGCTTTCTTCCCTTCCTTTCTCGCCACGTTCGCCGGCTTTCCCCGTCAAGCTCTAAA TCGGGGGCTCCCTTTAGGGTTCCGA TTTAGTGCTTTACGGC ACCTCGACCCCAAAAAACTTGA TTAGGGTGA TGGTTCACGTAGTGGGCCA TCGCCCTGA TAGACGGTTTTTCGCCCTTTGACGTTGGAGTCCACGTTCTTTAA TAGTGGACTCTTGTTCCAAAC TGGAACAACACTCAACCCTA TCTCGGTCTA TTCTTTTGA TTTA TAAGGGA TTTTGCCGA TTTCGGCCTA TTGGTTAAAAAA TGAGCTGA TTTAACAAAAA TTTAACGCGAA TTAA TTCTGTGGAAT GTGTGTCAGTTAGGGTGTGGAAAGTCCCCAGGCTCCCCAGCAGGCAGAAGTA TGCAAAGCA TGCA TCTCAA TTAGTCAGCAACCAGGTGTGGAAAGTCCCCAGGCTCCCCAGCAGGCAGAA GTA TGCAAAGCA TGCA TCTCAA TTAGTCAGCAACCA TAGTCCCGCCCCTAACTCCGCCCA TCCCGCCCCTAACTCCGCCCAGTTCCGCCCA TTCTCCGCCCCA TGGCTGACTAA TTTTTTTTA TTT A TGCAGAGGCCGAGGCCGCCTCTGCCTCTGAGCTA TTCCAGAAGTAGTGAGGAGGCTTTTTTGGAGGCCTAGGCTTTTGCAAAAAGCTCCCGGGAGCTTGTA TA TCCA TTTTCGGA TCTGA TCA AGAGACAGGA TGAGGA TCGTTTCGCA TGA TTGAACAAGA TGGA TTGCACGCAGGTTCTCCGGCCGCTTGGGTGGAGAGGCTA TTCGGCTA TGACTGGGCACAACAGACAA TCGGCTGCTCTG A TGCCGCCGTGTTCCGGCTGTCAGCGCAGGGGCGCCCGGTTCTTTTTGTCAAGACCGACCTGTCCGGTGCCCTGAA TGAACTGCAGGACGAGGCAGCGCGGCTA TCGTGGCTGGCCACGACG GGCGTTCCTTGCGCAGCTGTGCTCGACGTTGTCACTGAAGCGGGAAGGGACTGGCTGCTA TTGGGCGAAGTGCCGGGGCAGGA TCTCCTGTCA TCTCACCTTGCTCCTGCCGAGAAAGTA TC CA TCA TGGCTGA TGCAA TGCGGCGGCTGCA TACGCTTGA TCCGGCTACCTGCCCA TTCGACCACCAAGCGAAACA TCGCA TCGAGCGAGCACGTACTCGGA TGGAAGCCGGTCTTGTCGA TCA GGA TGA TCTGGACGAAGAGCA TCAGGGGCTCGCGCCAGCCGAACTGTTCGCCAGGCTCAAGGCGCGCA TGCCCGACGGCGAGGA TCTCGTCGTGACCCA TGGCGA TGCCTGCTTGCCGAA TA TCA TGGTGGAAAA TGGCCGCTTTTCTGGA TTCA TCGACTGTGGCCGGCTGGGTGTGGCGGACCGCTA TCAGGACA TAGCGTTGGCTACCCGTGA TA TTGCTGAAGAGCTTGGCGGCGAA TGGG CTGACCGCTTCCTCGTGCTTTACGGTA TCGCCGCTCCCGA TTCGCAGCGCA TCGCCTTCTA TCGCCTTCTTGACGAGTTCTTCTGAGCGGGACTCTGGGGTTCGAAA TGACCGACCAAGCGACG CCCAACCTGCCA TCACGAGA TTTCGA TTCCACCGCCGCCTTCTA TGAAAGGTTGGGCTTCGGAA TCGTTTTCCGGGACGCCGGCTGGA TGA TCCTCCAGCGCGGGGA TCTCA TGCTGGAGTTCT TCGCCCACCCCAACTTGTTTA TTGCAGCTTA TAA TGGTTACAAA TAAAGCAA TAGCA TCACAAA TTTCACAAA TAAAGCA TTTTTTTCACTGCA TTCTAGTTGTGGTTTGTCCAAACTCA TCAA TG TA TCTTA TCA TGTCTGTA TACCGTCGACCTCTAGCTAGAGCTTGGCGTAA TCA TGGTCA TAGCTGTTTCCTGTGTGAAA TTGTTA TCCGCTCACAA TTCCACACAACA TACGAGCCGGAAGCA TAA AGTGTAAAGCCTGGGGTGCCTAA TGAGTGAGCTAACTCACA TTAA TTGCGTTGCGCTCACTGCCCGCTTTCCAGTCGGGAAACCTGTCGTGCCAGCTGCA TTAA TGAA TCGGCCAACGCGCGG GGAGAGGCGGTTTGCGTA TTGGGCGCTCTTCCGCTTCCTCGCTCACTGACTCGCTGCGCTCGGTCGTTCGGCTGCGGCGAGCGGTA TCAGCTCACTCAAAGGCGGTAA TACGGTTA TCCACAG AA TCAGGGGA TAACGCAGGAAAGAACA TGTGAGCAAAAGGCCAGCAAAAGGCCAGGAACCGTAAAAAGGCCGCGTTGCTGGCGTTTTTCCA TAGGCTCCGCCCCCCTGACGAGCA TCACAA AAA TCGACGCTCAAGTCAGAGGTGGCGAAACCCGACAGGACTA TAAAGA TACCAGGCGTTTCCCCCTGGAAGCTCCCTCGTGCGCTCTCCTGTTCCGACCCTGCCGCTTACCGGA TACCTGTC CGCCTTTCTCCCTTCGGGAAGCGTGGCGCTTTCTCA TAGCTCACGCTGTAGGTA TCTCAGTTCGGTGTAGGTCGTTCGCTCCAAGCTGGGCTGTGTGCACGAACCCCCCGTTCAGCCCGACCG CTGCGCCTTA TCCGGTAACTA TCGTCTTGAGTCCAACCCGGTAAGACACGACTTA TCGCCACTGGCAGCAGCCACTGGTAACAGGA TTAGCAGAGCGAGGTA TGTAGGCGGTGCTACAGAGTT CTTGAAGTGGTGGCCTAACTACGGCTACACTAGAAGAACAGTA TTTGGTA TCTGCGCTCTGCTGAAGCCAGTTACCTTCGGAAAAAGAGTTGGTAGCTCTTGA TCCGGCAAACAAACCACCGC TGGTAGCGGTTTTTTTGTTTGCAAGCAGCAGA TTACGCGCAGAAAAAAAGGA TCTCAAGAAGA TCCTTTGA TCTTTTCTACGGGGTCTGACGCTCAGTGGAACGAAAACTCACGTTAAGGGA T TTTGGTCA TGAGA TTA TCAAAAAGGATCTTCACCTAGA TCCTTTTAAA TTAAAAA TGAAGTTTTAAA TCAA TCTAAAGTA TA TA TGAGTAAACTTGGTCTGACAGTTACCAA TGCTTAA TCAGTGA GGCACCTA TCTCAGCGA TCTGTCTA TTTCGTTCA TCCA TAGTTGCCTGACTCCCCGTCGTGTAGA TAACTACGA TACGGGAGGGCTTACCA TCTGGCCCCAGTGCTGCAA TGA TACCGCGAGACC CACGCTCACCGGCTCCAGA TTTA TCAGCAA TAAACCAGCCAGCCGGAAGGGCCGAGCGCAGAAGTGGTCCTGCAACTTTA TCCGCCTCCA TCCAGTCTA TTAA TTGTTGCCGGGAAGCTAGAG TAAGTAGTTCGCCAGTTAA TAGTTTGCGCAACGTTGTTGCCA TTGCTACAGGCA TCGTGGTGTCACGCTCGTCGTTTGGTA TGGCTTCA TTCAGCTCCGGTTCCCAACGA TCAAGGCGAGTTACA TGA TCCCCCA TGTTGTGCAAAAAAGCGGTTAGCTCCTTCGGTCCTCCGA TCGTTGTCAGAAGTAAGTTGGCCGCAGTGTTA TCACTCA TGGTTA TGGCAGCACTGCA TAA TTCTCTTACTGTCA T GCCA TCCGTAAGA TGCTTTTCTGTGACTGGTGAGTACTCAACCAAGTCA TTCTGAGAA TAGTGTA TGCGGCGACCGAGTTGCTCTTGCCCGGCGTCAA TACGGGA TAA TACCGCGCCACA TAGC AGAACTTTAAAAGTGCTCA TCA TTGGAAAACGTTCTTCGGGGCGAAAACTCTCAAGGA TCTTACCGCTGTTGAGA TCCAGTTCGA TGTAACCCACTCGTGCACCCAACTGA TCTTCAGCA TCTT TTACTTTCACCAGCGTTTCTGGGTGAGCAAAAACAGGAAGGCAAAA TGCCGCAAAAAAGGGAA TAAGGGCGACACGGAAA TGTTGAA TACTCA TACTCTTCCTTTTTCAA TA TTA TTGAAGCA TTTA TCAGGGTTA TTGTCTCA TGAGCGGA TACA TA TTTGAA TGTA TTTAGAAAAATAAACAAA TAGGGGTTCCGCGCACA TTTCCCCGAAAAGTGCCACCTGACGT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