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号称东方狂欢节,每年有很多远方的朋友慕名而来,共享东方狂欢节的魅力。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

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主要活动是划龙舟、放

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主要活动是泼水;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这一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对于泼水节去西双版纳旅游的朋友来说,最好通过云南当地正规的旅行社提前预订。泼水节期间是西双版纳旅游的旺季,到那里旅游的游客非常多,如果擅自前往,很有可能找不到住宿,而且各项消费也极高,如果您想到版纳参加一次完整的傣族泼水节,建议您提前预定好行程安排。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历史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凶恶残暴的魔王。他有很高的法术,人们受尽祸害。这个魔王有七个妻子,个个都很痛恨他,有一次第七个妻子说:大王啊,你的本领可真大,要是能永远活下去,该多好啊……魔王听了这甜蜜的话,

心里乐滋滋的,便说:“我也有短处啊!要是人家用我的头发往我的脖子上一勒,我就完啦!”。晚上趁魔王熟睡之机,妻子拔下他的一根头发往脖子上一勒,一

个斗大的头颅立刻咕辘辘滚到地上。可是这颗罪恶的头颅,滚到哪里哪里就遭殃。无奈这位妻子只好把它抱在怀里。时间长了,这位美丽的妻子疲乏了,面容憔悴了,其他六位妻子便轮流着替换她。据说天上的一天便是人间的一年,为永远纪念这七位舍身为民的女英雄,傣族人民每年都要对她们泼一次水。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西版版纳泼水节泼水节狂欢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时间及活动安排

西双版纳泼水节定于每年的4月13-15日在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市举行,根据

泼水节节庆活动的安排会适当调整或延长时间,但总体活动是不会变的。

4月13-14日将会举行澜沧江边和曼听公园赶摆,江边赶摆的重头戏为划龙

舟,与汉族的端午节龙舟赛略有区别。但澜沧江赶摆是在裸露的河滩上进行,所以在艳阳高照的时候会比较炎热,并且紫外线比较强,昆明驴行户外提醒参加活动的朋友注意防晒。曼听公园的赶摆活动以逛公园,观看舞蹈表演为主。当然不管是江边赶摆还是曼听公园赶摆都少不了各式特色小吃,烧烤等等。

此外,4月13或14日,会在主城区举行隆重的民族文化游演,那可是免费观

看和了解版纳文化的最佳时间。爱好摄影的朋友一定要提前在主城区占好位置,架好设备。4月15日就是泼水节最重要的节目了,全民狂欢,相互泼水祝福。15

日,无论你在市区街道,还是小区店面,你都将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热烈气氛。当然如果你不想被人泼湿全身的话,那你就只能在宾馆的小房间或是网吧静静的呆着了。

泼水节期间满街都将是身着艳丽服装的傣族少女,让你大饱眼福。白天各界群众会在江边斗鸡、堆沙、放高升、表演文艺节目,会在佛寺举行浴佛、滴水、祈福等,晚上各界群众会在澜沧江边燃放自制火花,孔明灯,高空焰火,放河灯

等等。在市区的广场会举行歌舞比赛,民族文化展演等节目。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特色

文泼是指对长者的一种泼水方式,泼水时被泼者不能跑,泼水者口念祝词,用橄榄枝蘸上清水,向长者的头上、身上洒几滴,或者舀上一勺净水,口唱赞词,拉开长者的衣领,顺着脊背倒下去。

武泼是指即不分男女老幼,人们用脸盆、水桶,将一盆盆一桶桶的净水,向头或向脸地泼去,淋个浑身透湿,一个人被泼得越多,表示受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你也来接受这欢乐的祝福吧!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活动内容

每个人都会穿着漂亮的节日盛装,在泼水节的前夕,他们会缝新衣、买新伞,男的会头缠傣族头巾,一般穿无领的对襟或大小领对襟,手持银盆;女的会穿紧身的衫外,长仅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泼水时腰部时隐时现,为整个泼水节增添不少特色。在人们相互追逐泼水,处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大地一片欢声笑语的泼水节期间,还会举行盛大隆重的放高升、划龙舟、泼水、跳象脚鼓舞、孔雀舞等活动,气氛热烈、内容丰富且富民族特色。让你在感受圣水的关怀时,也能参与到充满民族风情的狂欢活动。

划龙舟跳象脚鼓舞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之住宿攻略

景洪现有星级酒店三十多家,从百元价格的标间到千元的豪华间应有尽有,另外,这里还有许多青年旅馆和招待所,价格较为便宜,不过泼水节期间房价一般都会大幅度上涨,建议事先预定。热带花卉园宾馆,位于景洪市热带花卉园景

区,环境清幽,园内还有别墅群,标间房价200元左右,泼水节期间会有不小的上涨。云之舍酒店连锁,位于景洪市勐混路19号,酒店外观明亮爽朗,客房布置干净简洁,标间房价138元起。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之美食攻略

西双版纳的居民以傣族为主,傣味菜在云南菜系中独享盛誉,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最具代表性的有:酸笋煮鱼(鸡)、香茅草烤鱼、香竹饭、“南秘”(“南秘”是一种用各种调料调好的“蘸水”,酸酸辣辣,用来蘸黄瓜之类)等。版纳美食尽在夜市,各少数民族风味食品应有尽有,最符合南方人的口味。在夜间,游客边品尝风味佳肴,边观赏景洪城的夜景,五颜六色的灯光下,尝之不尽的美食会使你流连忘返。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之购物攻略

在景洪购买当地特产,可选择位于室市内庄洪路的民族工艺品市场。这里整条街上都是小商品,主要商品有玉器,傣族服饰和编织物,木雕等,喜欢傣族裙子的女孩子,还可,让街上的裁缝店量身定做,一般两天内就可取货。

夜市烧烤傣族裙子

西双版纳旅游必带物品

1、西双版纳是亚热带雨林气候,比较潮湿,蚊虫较多。记得要带好花露水、

防晒霜、雨具,穿着运动装、运动鞋。如遇阴雨天气,摄影包记得罩上防水罩,平时摄影器材也要注意防潮哦。

2、四月的西双版纳,早晚温差大,最好带一件外衣,泼水节要做好被淋成落

汤鸡的准备,带两套换洗衣服是很有必要的。

3、参加泼水活动时不要带电话本,手机,照相机等物品,另外,眼镜也是泼

水狂欢活动中容易牺牲的物品。

2014西双版纳泼水节注意事项

1、请勿随身携带手机或照相机等电子设备,除非它的防水性能足够好;

2、请勿携带大量的现金,毕竟你不是去逛街,够买饮料或是面包的就行;

3、请勿穿过厚或是过于透明的衣物,那样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光辉形象;

4、尽可能找一双合脚的沙滩鞋,并且搭配上一条半截裤,如果你很怕晒的话可以选择一件长袖T恤;

5、尽量不要追逐打闹,不要去哄抢水源;

6、如果你非要戴眼镜的话,请尽量把它固定好,在泼水的时候别人不会因为

你戴眼镜就不祝福你;

7、花草是有生命的,在泼水或取水过程中,请脚下留情,如果你身边的朋友

没注意到,请给他善意的提醒;

8、不得使用高压、强力水枪参与泼水;

9、不得使用脏水、污水参与泼水;

10、不得向执勤民警、摄影和摄像记者及老、弱、病、残、孕妇泼水;

11、不得向正在行驶的各类车辆泼水;

12、不得在行驶的车辆上向外泼水。

西双版纳旅游最佳旅游季节

西双版纳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一年只分为雨季和旱季两季。雨季长达5个月

(5月下旬——10月下旬),旱季则长达7个月之久(10月下旬——次年5月下旬)。

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

11月-次年的4月到西双版纳旅行是最合适的,这段时间气温不高,也不冷。

另外的时间段,西双版纳也有看点,如果6-9月到西双版纳旅行就有机会尝遍那

里的热带水果,吃货绝对不能错过。5-10月进入雨季,细雨绵绵的吊脚楼,也别有一番韵味。

途迅小贴士:一年内分雨季和旱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1.5度,相当于长江中下游凉爽秋季的温度,故西双版纳被称之为“没有冬季的乐土”。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冬夏时节,早上和午后的气温相差20多度,要准备御寒衣物。

西双版纳热带水果西双版纳吊脚楼

西双版纳旅游小贴士:

1、版纳机票紧俏,需提前预定。

2、为防备蚊虫和强烈的日光,需准备驱蚊和防晒用品。

3、游览时要尊重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4、版纳地区珠宝玉器较多,选购时需仔细甑别。

5、赴边境地区旅游,须特别注意安全和卫生。

6、自助游就餐时,基本到各处的普通餐厅自行就餐都能吃好,但最好不要去定点的旅游接待餐厅。

7、银行方面,版纳的活动基本以景洪为轴心,景洪银行很多,但前往一些偏僻景区时,建议带上足够游玩的现金。

8、上网方面,景洪的网吧不像大理和丽江那么集中。景洪客运站附近的锦鹏大酒店楼下有一家大型网吧,电信大楼也可以上网。景洪市中心的金鹿步行街网吧很多,而且环境和硬件设施都不错,大多数为2元一个小时,但要求办一张全

云南通用的上网卡(卡费为十元)。

西双版纳旅游傣家禁忌

1、到傣族人家,在上傣楼前要记得拖鞋,不能穿着鞋子进入。

2、在傣家,不要窥视或进入主人的卧室,否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3、在傣家做客,吃饭时应坐在靠门的位置,把面对门的最里面的位置让给主人或老人,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4、遇到小和尚,不能应为可爱去摸他的头,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

5、到佛寺去,进入佛寺前要脱鞋,女人来月经期间是禁止进入佛寺的。

途迅小编温馨提示:泼水节期间是西双版纳旅游的旺季,去那边旅游的游客非常多,如果擅自前往,很有可能找不到住宿,而且各项消费也极高。途迅小编建议来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狂欢的朋友尽量通过云南本地正规的旅行社提前预订参团,详情您可以咨询我们在线客服或者是拨打昆明康辉旅行社全国免费电话。

西双版纳旅游线路推荐

西双版纳热带风情双飞4天3晚观光游

昆明·石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8天7晚双飞四星品质游

参考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0965636.html,/Travels/407/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

20、《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加深学生对各族人民风俗习惯的了解。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ō”,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每年一次的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11.难忘的泼水节(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

五【展示交流讲解】 1.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2.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3. 龙船、花炮. 4.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5.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6.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7. 喜气洋洋,兴咼米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8. 课件出示: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9. 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10.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小结: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 《欢乐的泼水节》这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 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思路 由于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要想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必须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因此我借助图片、视频播放让学生从实景中感受人们泼水时的快乐,从而更好的体会人们的心情。由于二年级下期,学生识字较快,不需要逐一讲解,所以文中的个别生字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将识字和阅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 教学设计 一、课前热身 学生唱《金孔雀》的歌。 二、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的歌声非常动听,让我们随着这曲优美的《金孔雀》和傣 族人们一起欢度一个重要的节日——泼水节。 (设计理念:课前学生以一曲傣族的歌曲开始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不仅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活跃了课堂,还能从另一个方面先简单了解了傣族人们的风格。原本

傣族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和他们一起随着歌声欢度节日,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使学生对这节课充满了兴趣。) 2、板书:泼水节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 出示:泼水节指名读。 师: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泼”字? (设计理念:由于这节课讲的是随文识字,在写完课题之后就随即指导记住“泼”字字形的好办法。) 3、有谁在课下了解了泼水节? 师:这两位小朋友能够主动向家人或电脑网络请教来获取知识,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傣族的泼水节。 (设计理念:利用这个机会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或利用各种途径查资料的方法,也是本册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的渗透。) 4、检查预习。 师:课文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在踏上这趟欢乐旅途之前,先来看看这些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 出示词语:泼水节提着桶互相追赶吉祥如意幸福意味 凤凰花西双版纳瓢不肯离去 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正确,说明你们课下预习得十分认真,有了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相信你们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任何困难。 (设计理念:二年级下期的学生对预习已经不再陌生了,应该能够利用课下主动的识字,有了自主识字的过程,学生反而记得更牢,从检查预习的顺利程度就能看出来预习的好处。) 三、初读课文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把生字带入文中,自己读读课文,长句子或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达到要求后就坐端正。 四、学习第一小节 1、师:在我国的云南省南部,有一个非常炎热的地方,叫西双版纳,那里居住着少数民族——傣族,当那里的凤凰花开的时候,火红一片,傣族人民就迎来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

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tonghushi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kenli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xiangzhengzhunbeiposhuiyinianyidu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2020精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原文】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知识点】 字:傣、敲、驶、铺、蘸 词:凤凰、泼水、花瓣、花炮、健康、幸福 重点句子: 1.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4.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5.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主要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介绍泼水节的神话来历,通过景色的描写渲染出了节日的气氛,给全文定下了喜庆、祥和、欢快、幸福的基调。具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跃进苏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方法: 以趣激趣,以情激趣,以读为主,结合画面,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泼水节的欢乐。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小朋友,你喜欢过节吗?可是你听说个这么一个节日吗?板书:泼水节(学生根据老师板书书空“泼”)指名读“泼水节” 2、泼水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相机出示词语“傣族”、“西双版纳”、“一年一度”学生认读并理解词语。 (2)谁能与傣族人民一样高兴地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今天,我们就和美丽的傣族姑娘一起来参加泼水节,你高兴吗? 二、动画欣赏,初步感知。 就让我们来过把瘾,先感受一下泼水节的欢乐。 1、动画欣赏《欢乐的泼水节》 2、说说傣族人民过了一个怎样的泼水节?(难忘、愉快、高兴……) 是呀,小朋友说得都不错,课文就以“欢乐的泼水节”为题(板书课题,读题)你想亲自体验一下这欢乐的泼水节吗?就请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读。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 )小组内合作朗读,检查自读情况,有错误互相纠正。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你是怎样体验到傣族人民读过了欢乐的泼水节?自由读第二小节,找找有关句子,把找到的句子多读读。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请说说你的理由。小组里交流后,指名交流。 (1)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①自由读,从这两句话中,你还能读懂什么?(“早早、早已”反映了人们欢乐、急切、盼望已久的心情,“清水”“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说明泼水的讲究。) ②指名读,结合是否读出人们急切的心情和泼水的讲究来。 (2)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①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课件 ②读读句子,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学生动作表演,老师相机发问:“你用什么泼水的?怎么泼的?你泼水泼的高兴吗?你的水泼向谁了?你为何向他 (她)泼水?”等。 ③再来读一读泼水热闹的场面。 (3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①你身上都湿淋淋的为何还笑开了花呢?别人向你泼水你心里怎样? ②能把你的快乐、美好的祝福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呢? ③指名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快乐、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小结: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4、你想把这热闹的泼水场面介绍给你的亲人、朋友吗? (1)自由练习背诵 (2)加上动作边背诵边表演。 (3)找好朋友表演 (三)、第三小节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_1【DOC范文整理】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08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 .教学“泼”。读准字音“ po”,怎么记这个字?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tonghushilin .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enli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自读生字词。 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带读,指读,开火车读。去拼音,齐读词语。 .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指名回答。 .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夕”,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一”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17《难忘的泼水节》泼水节简介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17《难忘的泼水节》泼水节简介新人教版英文:Water-SplashingFestival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拉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扮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傣历新年佳节,多数在傣历的六月下旬,少数年份在七月初,传统的过节时间,一般是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人教版]

难忘的泼水节(谢赣莺)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21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521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傣族人民无比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1)同学们,画面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呢? 1.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 2.质疑:“欢乐”一词说明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全文共3个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读过课文之后,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全文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让我们感觉到傣族人民生活的祥和与幸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教师出示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3.投影出示: 迎yínɡ互hù相xiānɡ追zhuī吉jí幸xìnɡ肯kěn版bǎn纳nà凤fènɡ凰huánɡ傣dǎi桶tǒnɡ盆pén瓢piáo祥xiánɡ 4.指名读,开火车读,要求读准字音。 5.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生字的新词,认读。 西xī双shuānɡ版bǎn纳nà互hù相xiānɡ追zhuī赶ɡǎn幸xìnɡ福fú不bù肯kěn离lí去qù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追、幸、肯”等字。 追:注意笔顺。 幸:上下结构,上边是“土”。

肯:下边第一笔是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并且会认会写本课生字。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认读,并听写。 2.将生字放入课文中,练习朗读。 二、精读课文,探究学习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第2自然段。 (1)结合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的情景及泼水象征的意义。) (2)泼水节开始前,傣族人民做了哪些准备?(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3)泼水节开始了,场面又是怎样的呢?(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4)泼水之后呢?(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这是为什么呢?(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5)理解“吉祥如意”。(比喻事情办得美满,符合心愿。) (6)“早早”一词说明了什么?(人们欢乐、急切,期盼已久,希望能早点加入这场盛宴的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1)抓住“唱着歌”“跳着舞”“赛起龙舟”“放起了烟火”等词感悟庆祝节日的丰富多彩,热闹气氛。 (2)“早早”与“直到深夜”照应,说明欢度节日的时间很长。5.理解课文,为什么“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人人脸上还笑开了花”?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人们能够这么开心地举办泼水节,就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幸福美满,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让我们带着欢乐、自豪的感情齐读课文。 2.课下搜集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和小伙伴交流。 [教学板书] 欢乐的泼水节泼水前:提、端、早早、清水滴香、撒花瓣 开始泼水:追赶、拿瓢灌、端盆泼 泼水后:个个湿淋淋、人人笑开了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少数民族风俗的文章,是学生不熟悉的,但是课文的内容不是很难,孩子们理解起来相对容易,而且文章生动活泼,孩子们也被那种欢乐的场景感染着。在教学时,我本着让学生打开眼界的心理,引导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风俗习惯,好奇

欢乐的泼水节

20.欢乐的泼水节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戴春亚 学情分析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要想与课文产生共鸣,必须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图文结合,充实教学内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盛大节日?(傣族) 傣族人民生活在迷人的——(西双版纳) 二、讲读课文 第一节: 1.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相机出示迷人的西双版纳的图片。 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浓郁的民族风情,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神 往。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满枝头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 泼水节。 2.(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1)(点红)一年一度是说——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2)请把这个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评: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多么难得呀!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马上就要到了,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看 出他们高兴的心情?(迎)读一读句子

(如说不出引导:小朋友,当客人要来了,我们的心里——(非常高兴),我们会对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就是这个“迎”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呀!读一读句子) 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希望泼水节快点到来。非常喜欢泼水节。对泼水节盼望已久。)把你的心情通过朗读告诉大家。个别读句子。 4.是呀!傣族人民想了又想,盼了又盼,今天终于迎来了泼水节,多么令人兴 奋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第二节: 1.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今天,这个盼望已久的节日,终于来 了,来,孩子们,让我们也融入这欢乐的泼水节中去吧。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书) 2.师:小朋友,为了参加欢乐的泼水节,你什么时候来到大街上的呢? 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1)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评:“早早地”这个词,你读得特别好,让老师听出了人们确实来得很早。 老师感觉你来得一点也不早呀!你可是早早地就来到大街上的,请你 再来读一读。 来得可真早呀! 师:小朋友,泼水活动还没开始呢!你为什么来那么早啊? (我很兴奋,夜里睡不着。我是早早来准备清水的。因为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我不想错过。我早早来想要找到好朋友,和好朋友一起度过 节日。……) 3.是啊,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很难得,不能错过呀。虽然泼水活动还没有开始,但此时,我们是已经是那么兴奋! 谁来读第一句。 评:你来得真早,都兴奋得睡不着了。 泼水节是我们盼望已久的节日。 齐读句子:人们是多么盼望泼水活动早点开始呀! 4.对呀!人们早早地来到大街上,此时,大街的两旁——(引读第二句) 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四年级下册音乐《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封面) 四年级下册音乐《欢乐的泼水节》第一 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一年一度、互相追赶、吉祥如意”等词语。规范、端正地书写“互、吉、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节日。 教学重点: 1. 学会生字“互、吉、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看视频:爱我中华。】 1. 导入新课。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我们汉族,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看,图上的姑娘小伙是哪个民族的?生说。师:是能歌善舞的【傣族】。 2.傣族人民住在我国云南省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瞧,那里有浓

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还有独特的竹楼,宁静的村寨。这个地方叫【西双版纳】,美美地读一遍。 3.每年春天,西双版纳到处开满火红火红的【凤凰花】。读一读。 引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的泼水节。 一年一度意思就是?师: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是傣族人民的新年,这可是他们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了。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欢乐的泼水节》。 小手伸出来,一起写课题,强调生字泼。(左边三点水窄,右边 头发的发要宽,)读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泼水节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二、自读课文,自主体验。 1.想体验一下泼水节的欢乐吗?打开书,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读完请坐端正。 2.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第5句,提醒注意停顿。 三、师生合作,朗读激情 知道吗,泼水节最具特色的要数泼水活动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具体生动地向我们作了介绍。 1.看看书,数数第二自然段共几句话? 2.请5个同学,一人读一句。(字音都读准了,声音很响亮) 小结:这5句话就把傣族人民参加泼水活动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 (一)品读泼水活动前的准备 我读过之后,恨不得现在就参加他们的泼水活动,你们想不想去?

2017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17 难忘的泼水节 公开课教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了傣族服装,“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情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一个幸福又令人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由于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比较活跃。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直观的体会节日的气氛,感受当时人们的热情,心情。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热情。因此,本课设计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唤醒学生对语言的知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品读,从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感受那份兴奋和欢悦;从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感受那份激动和兴奋。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感受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二年级语文下《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一

二年级语文下《欢乐的泼水节》教案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的知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的信息。 [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欢乐的泼水节》,老师觉得云南的西双版纳很美,傣族的泼水节也非常有趣,很想去看看,你们想去吗? 2、走,让我们打好背包,现在就出发吧! 过渡:听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看画面(火红的凤凰花)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第一自然段 1、描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儿一年四季都春色满园,有椰树掩映的多民族村寨、竹楼,还有高高耸立的佛塔,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学生接读: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3、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觉得傣族人民喜欢泼水节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一年一度点红) 4、是的,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二年级语文下册20欢乐的泼水节同步精练苏教版1

20欢乐的泼水节 练功房 pīn yīn yuán dì kàn pīn yīn xiě cí yǔ 1.拼音园地(看拼音,写词语)。 xiānɡ shuǐ jí xiánɡ xìnɡ fú 2.用“——”画出错别字,再改正。 (1)傣族人民欢庆着一年一度的拔水节。() (2)人们都说他的一棵心像“闪光的金子”。() (3)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一生如意、辛福。() zhào yànɡ zi xiě chū xiānɡ tónɡ piān pánɡ de zì 1.照样子,写出相同偏旁的字。 桶、杯、柳、梢泼、、、 祥、、、谁、、、 zhǎo pénɡ you shǒu lā shǒu 4.找朋友,手拉手。 提着歌赛起花瓣 端着舞放起香水 唱着盆铺满龙舟 跳着桶滴入烟火 挑战台 jù zi lè yuán 5.句子乐园。

例:蝴蝶飞过花丛。 (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 (每年春季),(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 (1)树叶飘落到地上。 ()树叶飘落到地上。 (),()树叶飘落到地上。 (2)地上铺满了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象脚鼓点。 地上铺满了()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象脚鼓点。 (),地上铺满了()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象脚鼓点。pái pái duì。 6.排排队 ()为了记住这位姑娘,人们每年用泼水的形式纪念她。于是,“泼水节”也就这么来了。 ()火灭了,但姑娘却死了。 ()古时候,傣族有个火魔王,专门危害百姓。 ()一个勇敢的傣族姑娘用计砍下了魔王的火头。 ɡēn jù kè wén nèi rónɡ tián kònɡ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 还 (2)清水是 多 kuài lè yuè dú 8.快乐阅读。

17.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美满和喜悦。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柔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教师(板书: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教师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幽美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郑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幽美,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冗,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美满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解放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泼(泼洒)(泼水) 度(度过)(一年一度) 敲(敲门)(敲打) 龙(龙舟)(龙船) 驶(驾驶)(行驶)

欢乐的泼水节1

20、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引题读题,激发读书欲望。 屏显:(凤凰花图片),师述: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你看,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个欢乐的节日——泼水节(屏显课题)。 2、“泼”是本课生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水泼头发,泼泼泼”这句顺口溜来记住它。) 3、从题目中,你知道的什么?(欢乐)所以呀,我们应开心地读好题目。 板块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1)课题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就随着课文,一起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一次欢乐的泼水节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先一起听听电脑老师的朗读。 现在请同学们模仿电脑老师,自己试着轻声读课文,同时做到以下两点:屏显: (2)同学们读得怎么样?老师这里有一些生词,你们能读准它们吗?自己先试一试。 屏显:

(3)出示拼音,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就是本课的生字,你读准了吗?指名读、齐读。 去拼音。(指名读、齐读) (4)在这些字词中,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又有哪些好方法可以记住它们?小组交流一下 (5)课文中还有许多长句子,你能读通顺吗?请你读给同桌听。 屏显: 1、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2、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6)我们一起来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句中的停顿。 (7)这是课文的第二小节,先自己读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8)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请你把第二小节读给你的小伙伴听,请他们说一说你读得怎么样? (8)谁有信息可以准确、流利地读出第二小节?指名读后再齐读。 板块三:书写生字:互、泼、幸 1.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老师相信,生字表中的这几个生字你一定也能读得正确,读给同桌听一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记住它。 屏显,出示书本田字格 2.我们可以把这些字分分组,同学们请看。(屏显:)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建议你们记住它们的偏旁再加上右边的那个字,把左右两部相加。 3.屏显: 这一组中的几个字都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的,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独体字“互”字的笔顺是(口述)。

难忘的泼水节最新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最隆重的日子。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的泼水节教生字“泼”。)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泼水节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那热闹、欢乐的场面吧。(切换幻灯片)(口号:小组学习开始了、、、、、、) 1.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 2..小组汇报读文。 3.齐读课文。(捧起书、、、、、、)(小小课本放放好、、、、、、) 三、学习二类生字。 今天啊,生字宝宝们也来凑热闹了,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切换) 1.自由读。 2、小老师教读。 3、小组合作读。

4、小组汇报展示。生字宝宝的好朋友今天也来到了现场,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吧。(切换) 5、男女生对读。 6、开火车读。(切换) 四、品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切换) 2、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 (切换)3.师归纳 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兴奋心情。 2)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指名读,切换幻灯片,师旁白: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自由读,说说“今年”指哪一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