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次产业划分

中国三次产业划分
中国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二三大产业划分

、三次产业的范围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幵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幵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三次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次产业分类 门类大类名称 A农、林、牧、渔业 01农业 第一产业02林业 03畜牧业 04渔业

第二产业 06煤炭幵采和洗选业 07石油和天然气幵采业 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9有色金属矿采诜业 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2其他采矿业 C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装、服饰业 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 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和纸制品业 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B米矿业

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7医药制造业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1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3金属制品业 34通用设备制造业 第二产业 35专用设备制造业 36汽车制造业 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0仪器仪表制造业 41其他制造业 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2018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巩固试题及答案(9)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巩固试题及答案(9)含答案 单选题:第1题. 目前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周期性普查制度的是( )。 A.经济普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普查 D.农业普查 正确答案:C 解析:我国周期性普查包括: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和农业普查。 单选题:第2题. 统计资料的具体形式不可能是()。

A.统计文字说明 B.统计分析研究材料 C.统计调查表 D.以统计内容为背景的小说 正确答案:D 单选题:第3题.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采用的是( )方法。 A.重点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调查

正确答案:B 解析:粮食产量、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与原材料购进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价格等都是采用抽样调查制度。 单选题:第4题.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中不包括()。 A.国内生产总值调查 B.资产负债统计 C.海洋污染调查 D.物价统计 正确答案:C 解析:海洋污染调查是专业性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单选题:第5题. 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属于第三产业。 A.软件业 B.林业 C.渔业 D.采矿业 正确答案:A 解析:农林牧鱼是第一产业,采矿业是第二产业,软件业是第三产业 单选题:第6题. 《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中,公有经济包括( )。 A.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B.港澳台经济 C.外商经济 D.私有经济 正确答案:A 解析:《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中,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单选题:第7题. 下列有关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人单位隶属产业活动单位 B.产业活动单位隶属法人单位 C.产业活动单位与法人单位对等

三大产业的划分

三大产业的划分 1985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地把我国产业划分为三大产业。把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定为第一产业,把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和建筑业定为第二产业。把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各行业定为第三产业。这是我国政府关于经济结构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与举措。 不同行业和产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功能 第一产业农业,是整个社会大生产的基础。人类吃、穿、住等基本生活资料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和进行其他生产的先决条件,是人类社会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部门独立的基础,更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产业主要是加工制造业(简称工业),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导。工业是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原材料进行再加工、深加工的物质生产领域。它所包含的行业和门类较多。按照劳动对象可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工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主导功能表现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 进的技术装备,它是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先导。例如,传统农业主要靠人畜类肥来发展地力,靠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化农业是用优良品种、化肥、农药、除草剂、农用机械等和工

业产品提高产量和质量。总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即起着领导和决定方向的作用。 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向全社会提供各种各样劳务的服务性行业。第三产业的内涵非常丰富,且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它所包括的部门不断扩大、增多,因而第三产业是个发展性的概念。第三产业可具体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再细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行业、邮电通讯行业、物资供销和仓储行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商业饮食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技术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修理业务;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公安司法机关等。 第三产业以第一、第二产业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为基本条件,通过服务的形式生产出非物质形态的产品,满足第一、第二产业及社会生活的多种需要。这种服务性的产业活动就象“润滑剂”和“增效剂”,渗透到第一、第二产业,物化于各物质生产要素之中。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说明

《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岭—淮河线,四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容要求第一知道“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理区域”各区的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四理区域的位置、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理区域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四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故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结合导学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制简易“中国四理区域图”,准备地区景观图片,导学案。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下册课本、地图册、彩笔。 七、教学过程: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获奖教案

【课题】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2.在图中指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对家乡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首先,我们看看下列几幅 图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 教师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 异显著,从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到麦 浪滚滚的华北平原,从牛羊成群的内蒙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日 常所见所闻试着说出图中的 四个地区: 依次是西北地区、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内蒙古高原。 仔细阅读教学目标,快速浏 览本节内容。 图片直 观性强, 学生在 观察图 片的同 时体会 祖国大 地的姿 态万千。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试着评价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合作探究古高原到浩瀚无垠的新疆沙漠、戈壁 滩,祖国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 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 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观察分析:1、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 如何确定的?(在下面的图中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 高原边缘线,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 对应起来) 读图分析,找出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 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与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作一 比较。 组内交流,学生代表回答观 察的结果:秦岭-淮河一线基 本与1月0℃等温线、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 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基本 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一致;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 线基本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一致。 学会读 图是学 好地理 的关键, 等温线 图和等 降水量 线图以 及分层 设色地 形图,都 是以往 所学,学 生可以 将新旧 知识结 合,增强 知识的 联系性。

三大产业

三大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他在1935年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对产业的划分方法。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水电油气、医药制造等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第一产业为第二三产业奠定基础;第二产业是三大产业的核心,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步,第三产业的高度发达是现代国家的标志,2017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总产值已超过一半。 刷题巩固 01、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三产业() A.教育 B.社会福利 C.邮电通信 D.航天 【解析】D。根据《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中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

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故正确答案为D。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产业分类标准

一、为更好地反映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满足国民经济核算、服务业统计及其他统计调查对三次产业划分的需求,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制定本规定。 二、三次产业的范围: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附件:1. 三次产业分类 2.《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修订说明

附件2: 《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修订说明 2003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我局印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该规定在国民经济核算、各项统计调查及国家宏观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2012年,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我局再次对2003年《三次产业划分规定》进行了修订。 与2003年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相比,此次修订主要在以下方面作出调整: 一、调整3个大类 为了规范三次产业、服务业的口径、范围,推动我国服务业发展,将A门类“农、林、牧、渔业”中的“05农、林、牧、渔服务业”,B门类“采矿业”中的“11开采辅助活动”,C门类“制造业”中的“43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一并调入第三产业。 调整后,第一产业为4个大类;第二产业为2个门类和36个大类;第三产业为15个门类和3个大类。 二、明确第三产业即为服务业 鉴于目前服务业的口径、范围不统一,既不利于服务业统计和服务业核算,也不利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因此,此次修订三次产业划分规定时,明确第三产业即为服务业。 三次产业各项分类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d16634423.html,/tjsj/tjbz/hyflbz/

产业划分体系

产业划分体系 主要包括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等分类方法。 一、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 二、三次产业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 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产业革命往往是由于制造业的革命引发的一场导致三大产业全面变革。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 四、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使不同国家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联合国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讲课稿

统计基本业务知识介绍 内容:1、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2、主要统计指标解读 3、在实际工作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主要统计标准划分 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划分为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A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工业包括B、C、D.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以下15类门类: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

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 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二是服务部门。即其它14大门类 2、基本单位的分类 单位分为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梅列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基本情况:全区法人单位3780个,产业活动单位4311个,个体经营户13572个。 法人单位: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依法成立;第二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第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第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下属的分支机构。例如:某某单位三明分公司等。 3、“四上企业”是如何划分的?

统计“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零售业企业、住宿业企业、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上下的划分是按照企业规模来进行统计范围划分的。不同的时期,规模上下的内涵有所不同。2011年定期报表起,规模以上的工业统计范围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原来是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 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 限上批发业是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 限上零售业是指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 限额以上餐饮业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经营餐饮活动的法人企业。 限额以上住宿业: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住宿企业。 如果一家限额以上企业,既提供餐饮服务,也提供住宿服务,统计上就按照哪一类型的服务营业收入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区分。

第一二三产业如何划分的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当代划分产业部门的一种分类方法。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作用于自然界生产初级产品的产业,第二产业是把初级产品加工成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进一步需要的物质资料的产业,第三产业则是提供满足人类基本物质资料需要以外的进一步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部门。亦称第一次

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 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生产食物,而农业就是生产食物的部门。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从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农业开始的。后来,当农业生产的食物不仅能够满足农业人口本身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才逐渐从农业生产中腾出一部分人从事工业和其他生产或活动,以满足人类其他进一步的需要。马克思说:“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20页)。农业和工业充分发展了,人类又要求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以外的各种更高级的需要,如生活上的便利、娱乐等各种精神上的需要,以及为生产服务的各种需要等。马克思曾经预料到,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大大提高,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口的比重将会减少,而从事非生产劳动的时间和余暇将会增多。 英国经济学家A.G.B.费希尔把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生产阶段,生产活动的特征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是以纺织、钢铁和其他工业生产的大规模迅速发展为特征。第三阶段是以各种服务业的生产为主的产业迅速发展为特征。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以外的更高级的需要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于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在农业中就业的人数相对于工业中就业的人数趋于下降,接着,在工业中就业的人数相对于服务业中就业的人数也趋于下降。(人口向城市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一、简答题: 1、资源配置的涵义: 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解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2、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是资源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3、资源或经济资源涵义: 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科院掌握、支配和利用的人力、物理和财力。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一类为社会资源。 4、资源稀缺性: 就是社会对资源的无限要求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造成资源的稀缺性。 5、资源配置方式以及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划分的三种经济模式是什么? 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好计划配置三种。按照资源配置的方式的不同,分别形成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6、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市场经济的含义: 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为什么说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也可能出辨析题) 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正是在这种联系和波动中,供求趋向平衡,价格与价值趋向一致,从而使市场经济运行最基本的规律---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得以实现。 9、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决定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0、产权的含义及其特征: 产权式由社会或法律规定保护的一组财产权利。这些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产权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排他性,即同一产权在同一时间只可能由某一经济主体单独享有;二是产权不同于所有权,所有权是完备的产权,是产权的特殊表现形式;产权应具有确定的界限和范围;四是产权可以转让或授权他人行使;五是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作用在于帮助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形成一种可以合理把握的预期。 11、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共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②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经济行为。 个人消费、个人储蓄和就业行为。个人消费是指个人作为消费者在评价、购买和使用商品或服务时作出的选择并采取实际行动的过程。个人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不用当前消费而暂时以各种金融资产(包括货币)的形式保有的那部分收入。个人就业行为是指个人在工作所获得的收入与不工作将享受的闲暇之间进行的合理选择的结果 13、市场和市场体系的概念。 市场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是一切交易关系的总和,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要载体。 市场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中,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的全方位、互相依存的、开放的市场系统。 14、市场或市场体系的功能。 对市场运行的微观主体而言,市场体系的作用在于:一是市场体系是是想各经济主体相互联系的纽带;二是市场体系是各微观经济主体发挥和展示活力的舞台;三是市场体系是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合理化的重要条件。 从宏观上来看,市场体系的作用表现在:一是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基础;二是市场体系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发挥宏观调控功能的重要条件。 15、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交换劳动力的场所,是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的经济关系的总和。劳动力市场分为劳动力市场和各类专业人员市场。 16、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一是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交换的场所,作为劳动力的供给方与劳动力需求方洽谈和签约。二是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流动和交换实现的;三是劳动报酬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和竞争的影响,劳动者在供求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就业。四是劳动力的市场配置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 17、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辨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也应该由市场来配置。) 一是劳动力经过市场流动,实现与生产资料优化组合。二是劳动力在各类市场上的自由而合理的流动,对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微观经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劳动的自由择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四是劳动力市场对实现经济效率和公平分配的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 18、简述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构成情况。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包括:公有制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劳动者根据按劳分配原则获得的劳动报酬;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中雇员的劳动收入;城乡居民的其他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收入、利润收入、租金收入、福利性收入等。 19、简要回答按劳分配为什么要通过市场机制或市场竞争来实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按劳分配的特点,决定了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实现。因为,一是按劳分配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按劳分配是企业对劳动者的分配关系,不同的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不同,从而劳动者付出同样多的劳动时间,表现为不同的价值量,通过市场竞争,一方面使每个企业的劳动量转化为具体的价值量,另一方面,又使企业或部门局部的劳动时间趋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按劳分配原则得以实现。二是劳动力的流动和劳动者的竞争是按劳分配实现的重要条件。三是工资指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是按劳分配实现的另一重要条件。 20、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寓中关系都不成熟性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不成熟性,为多种分配方式提高了经济条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法则,要求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暗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 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生产资料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就是参与收入分配。二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遵循“投入什么就取得什么报酬”的商品经济院子投入什么生产要素,就按照一定标准取得相应的报酬。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资金借贷获得利息;土地出租获得租金,生产资料所有者就获得利润。 2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内容。 含义:社会保证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一句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主要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机构,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给予保障的各种制度的总总称。 内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有福四个方面。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22、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或作用。 一是分散风险功能,即确保劳动者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国家和社会能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从而降低公民在生产竞争中的风险。二是共济功能,即国家和社会通过统筹社会保障基金,向全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实现互助共济的目的。三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功能,即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把社会保险的责任从企业分离出来,为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宏观环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四是稳定社会功能,即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从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3、社会保险的内容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24、为什么说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通过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杠引导企业经济活动,使企业行为与产业政策目标一致起来,从而促成产业目标的实现。 25、宏观调控政策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宏观调控及其决策的主体是政府。科学民主政策、坚持依法行政和加强行政监督三项基本准则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7、三次产业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一般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必然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呈现出第一次产业比重减少,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状态 28、我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29、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均衡度、高级度)的含义 产业结构是指以产业划分为基础的生产力结构,是指国民经济总体由哪些产业和部门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产业结构的均衡度,产业结构已经达到的阶段和水平称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度 30、主导产业概念及其特点。 主导产业是指能产生积极连锁反应、能带动一批线管产业发展的产业。三个特点:一是从社会需要看,主导产业弹性高;二是从劳动生产率看,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可能性大;三是从产业关联效果看,主导产业的关联效果比较大,能带动一大批茶叶共同发展。 31、基础产业概念及其特点 是为人们生活和各部门生产经营创造物质条件和营造环境的产业,它包括农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两个特点:一是为人们生活和各部门生产经营创造物质基础。二是属于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32、支柱产业的含义和特点 是指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比较大的产业。特点,一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大,在整个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该产业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特色和优势。三是支柱产业

中国地理省区域划分及具体的直辖市、省、市、县

一、中国地理省区域划分: 1、东北地区(3个):黑龙江、吉林、辽宁 2、华北地区(5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3、华中地区(3个):河南、湖北、湖南 4、华东地区(8个):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台湾 5、华南地区(5个):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6、西北地区(5个):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 7、西南地区(5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二、各直辖市、省、市、县: 1北京市: 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昌平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2上海市: 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杨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县 3天津市: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县 4重庆市: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綦江区、、大足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溪县、巫山县、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5辽宁省: 沈阳市: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沈北新区、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顺城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 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 指同一产业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2、哈佛学派 20世纪30年代,梅森开始在哈佛大学正式开设产业组织课程,哈佛大学人才济济,成为早期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中心。他们被称为“哈佛学派”,主要贡献是建立了较为完整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为基本框架的理论体系。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一书,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正式形成。哈佛学派十分强调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决定作用,为此,产业组织理论研究者也把哈佛学派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3、芝加哥学派 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施蒂格勒、德姆塞茨、波斯纳、麦吉、布罗曾等来自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对当时被奉为正统的结构主义理论进行了激烈批评,并逐渐形成了了一个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心,他们被称为“芝加哥学派”。1968年施蒂格勒在《产业组织》一书中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的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学派那样只重视是否阻碍了竞争。布罗曾也指出高利润不一定是垄断定价的结果,而完全有可能是高效率的结果,由于芝加哥学派几位注重效率标准,人们也称芝加哥学派为“效率学派”。 4、市场行为 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行为。包括一体化战略行为、价格行为等。 5、市场结构 指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因素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其决定因素包括: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壁垒。 6、市场绩效 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品种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市场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是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和分配效率、技术进步率等和销售费用率等。 7、规模经济 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所导致的经济。 8、范围经济 与规模经济相联系,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9、产业经济学

三大产业合理比重

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15%、52%、33%,而世界平均是5%、31%、64%。 *可以这么说,低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很小;第二,中下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经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很大;第三,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更小,第二产业相对中等收入国家则更小些,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达到更高程度。。(低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及以下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以上和8626美元以下的国家。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国家按1993年人均GNP2185美元进行划分。高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收入GN P在8626美元以上的国家。) 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目前,它正介于低收于国家和中等国家之间,即仍然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认识并体会到:理解掌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人生产总值的要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可以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而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和对外某此更高层次的消费资料的需求,只有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从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当第一、第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工业化、社会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劳动者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板书) 因为,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即取决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又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中国四大地区划分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主讲:占汛 一周强化 一、一周内容概述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 二、重难点讲解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不同的地理区域

上图通过四个人物分别描述自己生活地理区域的显著特征,形象直观地说明地理区域的差异性。 第一位身着维吾尔族服装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一级行政区划中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山地上有大面积的草场”描述出自然环境情况;而高山牧场成为“我国有名的牧区”,表现出畜牧业是本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 第二位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该地位于云南省,属二级行政区划单位;傣家少女服饰表明这里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位于热带,气候湿热”,点出那里具有的热带气候特征;“美丽、旖旎的风光”、典型的热带景观和独特的傣家风情,不难得出结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会大大促进本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位家住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很快”说明本区位于我国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经济特区”是根据本区对外开放的需要再划分的特殊经济区。 第四位来自长江三角洲,是个自然地理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在良好的农业基础上,又形成实力雄厚的工业区。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即1月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气候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