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导学案(新部编)第一单元

初中化学导学案(新部编)第一单元
初中化学导学案(新部编)第一单元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案

设计人:张丽学校:实验初中电话:3260436 邮编: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

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

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学规律的自然科学。

学习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什么是化学。

课前预习

1.化学是一门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是研究物质

的、、以及的自然科学。

2.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和是化学变化

的基础。

3.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1869年,国化学家发现了并编制

出。

5.对纳米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制造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新产品,是化学在材

料、、————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6.目前,人们发现的元素有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万

种。

7.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为“鸟鱼共生”,制作这个鸟笼子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绝热B.透气C.导电D.透水

2.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3.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到下列词汇,其中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 )

A.蓝色晶体B.黑色晶体C.绿色食品 D. 银白色金属

4.下列有关化学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阿夫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重要的结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人类目前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000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只有

100多种

合作交流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可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能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⑤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害、无毒条件下进行生产;⑧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等。请将上述问题归类,并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⑴健康问题:

⑵能源问题:

⑶粮食问题:

⑷环境问题:

精讲点播:

知识点一:认识化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注意:⑴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⑵化学是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化学所研究的。

知识点2:化学发展简史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⑴化学的表象阶段:火—孔雀石—铜—陶瓷—铜器—铁器—火药—酒—燃料等。

⑵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近代化学基础。

⑶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⑷现在,化学家们已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观察。

课堂小结

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有哪些?

有效训练: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化学反应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是()

A.火的发现和利用

B.孔雀石的发现

C.铁器的使用

D.青铜器的使用

2.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你认为以下各项

措施与之相违背的是()

A.积极开发可再生资源

B.大力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C.严格控制企业排污

D.尽量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3.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下列解决

“白色污染”问题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回收废弃塑料

B.尽量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化学式研究物质的,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物质的是()

A.太阳、宇宙、太空

B.衣服、桌子、电视机

C.精神、意志、力量

D.食盐、水、空气

5.下列生产中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课后延伸(走近中考)

1.(2007.江西)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得祸吗?”为主体的辩论赛,

正方观点是“化学污染都是化学惹得祸”,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得祸”。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

A.病菌导致流感

B.汽车鸣笛产生噪音

C.燃放鞭炮形成烟雾

D.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

2.(2009.四川达州)绿色能源不会产生或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下列能源中不能称为绿色能源的是( )

A.铅蓄电池

B.氢能

C.风能

D.太阳能

3.(2009.山东平原县)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不会造成危害的是()

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C.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

D.化肥和杀虫剂的滥施滥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设计人:张丽学校:实验初中电话:3260436 邮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概念。

2.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

学习重点:

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学习难点:

物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由新的物质生成。

课前预习

1.是物理变化,如

_叫做化学变化,如。二者的本质区别是。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常表现为等现象。

3.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等,这类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4.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如水和二

氧化碳可以用来,乙醇可做,可用于制铅笔芯。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来防蛀的卫生球消失

B.生米煮成熟饭

C.敞口久置的白酒没有酒味

D.自行车胎炸裂

2.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B.白磷自燃

C.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D.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

4.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

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其中,描述物理性质的是,描述物理变化的是,描述化学变化的是,描述化学性质的是(用序号填写)。合作交流: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事()

A.水的蒸发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

2.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酒精挥发

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

C.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氢气难溶于水

D.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液态氧是淡蓝色液体

精讲点拨:

知识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⑴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等现象,虽然可以参照这些现象来判断有无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些物理变化也常伴随有发光(如电灯)、放热(如摩擦)、放出气体(如启开汽水瓶盖、冰块变为水蒸气)、颜色变化(氧气变成液态氧)因此:

判断一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⑵扩散、聚集、膨胀、压缩、挥发、升华、摩擦生热、铁变磁铁、通电升温发光、活性炭吸附等都是物理变化。生石灰在空气中变为粉末,从表面上看发生了形状改变,但实质上变成了熟石灰,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知识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直接或由仪器间接观察,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判断,如可燃性、稳定性(如受热是否易分解)等。

知识点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物质性质的描述在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可以或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易(难)”等说法。

课堂小结:

①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法是看

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化学性质必须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而物质

的物理性质可以直接感知或通过仪器测定,不需发生化学变化,描述物质的性质时,通常用“易、会、能”等词语描述。

有效训练: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

B.可燃冰用作燃料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金刚石切割玻璃

3.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4.下面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或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属于物理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课后延伸

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

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2.下图为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修正也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至少答出三点)

3..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A.火药爆炸

B.衣服晒干

C.纸张燃烧

D.酒变酸

走近中考:

4.(2009.山东烟台)“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淘米

B.洗菜

C.苹果榨汁

D.葡萄酿酒

5.(2009.山东临沂)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纸张燃烧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6.(2009.山东潍坊)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融雪剂氯化钠使冰雪融化

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

第二单元课题2化学是以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设计人:史祥利学校:偶园回中

电话:3227034 邮箱:shxl796@https://www.360docs.net/doc/6d8421902.html,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学习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并能够明确地表示探究后所得的结论。

学习难点: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课前预习

温故知新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燃放烟花 D.切割玻璃

2、2009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苯的化学式为C6H6,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

(2)苯的化学性质有:。

预习热身

1、知识储备:探究活动是由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等组成。

2、探究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验,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同学们可找出家中的蜡烛围绕课本内容自行探究。

2、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白色浑浊越多,说明同体积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

3、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故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____。

4、氧气能够助燃,同体积的气体中氧气中含量越____,木条燃烧越旺。

5、蜡烛通常由____和_____组成的,石蜡呈____色,可燃。

6、蜡烛燃烧时,先由固体变为液体,说明石蜡熔点较____, 固体石蜡和熔

化后的液体是_____种物质。该变化是____变化。

7、如何用水来收集气体?

合作交流

(一)蜡烛燃烧的探究

(二)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精讲点拨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2、蜡烛燃烧的探究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3、科学探究

(1)一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科学探究的方法:解题时先明确实验目的,再根据提供的信息和已有知识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记录、分析总结现象,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

完成实验报告。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还有没有感到疑惑的知识,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

有效训练

A 1、化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

A.阅读 B.调查 C.实验 D.计算

2、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石灰水,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 空气

B 人体呼出的气体

C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D 氧气简

3、小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一瓶无色气体,木条复燃,该气体可能是:

A 空气

B 氧气

C 氮气 D二氧化碳

B 4、对蜡烛燃烧实验,下列属于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 吹灭蜡烛,火焰上方有白烟出现

B 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点燃蜡烛时,石蜡先熔化后燃烧

D 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 5、述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地变化,并指出哪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6 如何收集实验室中的气体?

课后延伸

1、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A充分占有资料 B设计合理的方案 C明确实验目的进行科学实验 D准备实验器材,其中正确的设计步骤:_____________.

2、填写实验报告

3、

为探

究酒

精灯

火焰

不同

部住

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90 30 45

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比较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同学向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下图),他接下来所做的对比实验应选图______________装置,你的理由是:

实验现象结论

把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酒精灯上,观察到烧林

内壁出现水雾

说明酒精燃烧时生成了

______________ 用手触摸上一步骤中的烧杯底部,感觉

___________

说明酒精燃烧时有热量放出

用塑料软管向一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吹

气,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___________

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导学案

设计人:张艳琴学校:偶园回中

电话:3227034 邮箱:ym123@https://www.360docs.net/doc/6d8421902.html,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了解相关的用途、注意事项。

2.了解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等基本实验操作,感受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3.能进行药品、加热、洗涤仪器、连接仪器装置等基本实验操作。

4.了解酒精灯构造、燃烧时火焰的特点及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连接仪器装置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养成学生严谨、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⒈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⒉规范的操作技能的养成。

课前预习

1.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不能,不能。

②节约原则:若没说明用量一般按取用: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固体应用取。用过的药匙或要立刻以备下次再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一般放在。

4.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_____,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______另一只酒精灯。熄灭酒精灯用,不可用。

5.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燃烧匙,蒸发皿,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漏斗,等。

6.洗涤试管的方法是:先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后把水倒掉,这样连续几次,最后直到玻璃仪器内壁的水既不,也不,表

示仪器已经干净,洗净的仪器要放在。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实验室规则对你有哪些要求?阅读P18规则。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方法与生活中常见的取用方法相同吗?

2.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仪器编号

..填在横线上。

..及其所用的仪器的名称

(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___;(2)少量溶液相互发生反应时,需要用____;

(3)量取液体时。需要用____;(4)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__和__

3. (1)实验室里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不能______,不要______,特别注意不得___。

(2)实验室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取药,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取最少量,即液体用______ mL,固体只要盖满______。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_________,也不要___________,更不要_________,应该_______。

(4)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眼睛,万一眼睛里溅入药液,要立即_______。

4.托盘天平在物理中学过,你能说出要注意的事项吗?化学中另外还要注意:

(1)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该在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_______,药品放在_______称量。

(2)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量。

合作交流:

1.老师出示一些仪器,你们能说出这些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吗?交流补充。

2.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有哪些?同学抢答。

3.托盘天平物理中已经学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时,药品、砝码分别放在哪盘?称量如何加减砝码,移动游码?若砝码、药品放错了盘,能称出质量吗?

(2)称量完毕后,怎样处理天平?

(3)称量化学药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该在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_______,药品放在______

称量。

◆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量。

4.[活动]完成以下实验。(2人一组,每人完成其中一个,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

①称一只小烧杯的质量;②称5.6g食盐;

2.(学生实验1)用镊子夹取1小粒锌放入试管中;用药匙、纸槽取碳酸钠粉末,并将试管放在试管加上。

3.讨论与交流:

①细口瓶的瓶塞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②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③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④倾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

3.(学生实验2)

探究活动记录:取三支试管,各加3mL水。第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第二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加热。

2.讨论下列五个问题:

①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对着人?为什么?

②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珠,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

③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④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⑤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能否装满?

3. 在给物质加热过程中,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哪些?

精讲点拨:

1.如何取用实验药品

⑴固体药品取用的仪器及注意事项。

镊子——取块状固体、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

药匙、纸槽——取粉末、小颗粒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

药品用量没有说明的,当取少量——盖满试管底部

⑵液体药品。药品用量没有说明的,当取少量——1-2mL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2)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3)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4)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还有没有感到疑惑的知识,谈谈本节课

你的收获与感悟。

有效训练:

1.下列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 .试管

B .广口瓶

C .量筒

D .烧杯

2.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 . 蒸发皿

B .集气瓶

C .烧瓶

D .试管

3.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

A 、试管

B 、量筒

C 、烧杯

D 、广口瓶

4.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 .拿出实验室

B .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 .倒入废液缸中

D .放

回原试剂瓶

5.实验室里,固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

A. 广口瓶里

B. 集气瓶里

C. 细口瓶里

D. 试管里

6.将碳酸钙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 )

A. 用镊子夹取

B.用滴管取

C. 用药匙或纸槽装入

D.直接倾倒

7. 正确量取ml 15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① ml 15量筒 ② ml 10量筒 ③ ml 20量筒 ④ 胶头滴管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6.执行下列正确操作的原因中,合理的解释是( )

A.拿试剂瓶时标签向着手心,便于背诵和记忆物质名称和符号

B.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便于观察液体颜色

C.取过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取了什么液体

D.瓶塞子倒放,是防止沾上杂物,污染了瓶内药品

7.写出下列实验所需主要仪器的名称(只写一种)

(1)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__________________。(2)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___。

(3)溶解较多量固体时应用__________________。(4)给物质加热时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少量试剂反应时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6)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加热需用_____________。

8.若某同学称量时记录的数据和上题中一样,但他却是把烧杯放在了右盘,则他所称烧杯

的实际质量为______。

另一个同学在称食盐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向左偏,他应__________________;若指针向

右,他则应__________________。

9. 在横线上简要地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课 后 延 伸

1.(09杭州)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

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

A.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得最黑

B.放置在内焰部分被烧得最黑

C.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得最黑

D.均匀地被烧黑

3.①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③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

进行预热④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上述操作具有的共同目的是 ( )

A.使容器受热均匀 B .防止容器破裂 C .有利于反应进行 D .加热时温度高

4.小红在家中清洗玻璃杯,冲洗干净的标志是 ( )

A.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C. 杯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志均表示玻璃杯已经冲洗干净

5. (08南通杭州)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 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____mL 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6.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 .防止药品污染

B .防止试管破裂

C .防止实验误差

D .防止液体溅出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3)过滤时,混合液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中。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7.若小烧杯的质量为37.5g ,则在下表中用“↓”表示加砝码,用“↑”表示减砝码,表

示出砝码取用的情况,并在标尺上用 表示出游码的位置。

砝码 50g 20g 20g 10g 5g 取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化学方程式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导学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S-32 Ca-40 C-12 K-39 Mn-55 Cl-35.5 【复习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知识梳理】: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变化; (2)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质的意义 ②量的意义: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知 2.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 ;。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一“写”:根据事实,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用“+”连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用“—”连接。 二“配”: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并使之成最简整数比),使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都相等(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切不可改动化学式中的数字 ............! 一般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观察法。 三“改”:将短线改成等号。 四“注”:即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 五“标”:气体用“↑”,液体中生成固体用“↓”,但当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或 固体时,不须标出! ......... 2.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计算的依据: (2)计算的步骤:①“设”②“写” ③“找”找出之间的质量关系④“列” ⑤“求”⑥“答”。 典型例题分析及点拨: 【例题1】根据所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硝石(KNO3)、木炭、硫粉组成, 点燃后生成硫化钾、二氧化碳和一种气体单质,并产生猛烈地爆炸威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拨: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然后在等号的上面标出反应条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火药爆炸后的已知产物中少了氮元素,故而产生

九年级化学上册学案全册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水资源和节水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 【情境导入】“长寿村之谜”:于都县小溪乡坳下村总人口200多人,百岁老人三四个,80岁以上的习以为常,双胞胎五六对。这是什么原因呢?(2010年4月《赣南日报》)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59页至6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__________被水覆盖着;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______; 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______;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_____种; 2.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位,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_______,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地区)是______; 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____。 3.世界水日是__月___日。 4.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____,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_____水调往北方。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储水 地球上总储水量约为 1.391×1018m 3 ,地球表面约 %被水覆盖──“水球”。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为:(如图) 2.水资源概况:总水量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 。 3.海洋水: ⑴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 ⑵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 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 ⑶探究方向:淡化海水 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位,但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 ,且分布不均匀。 【阅读】课本第61页至63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爱护水资源从哪些方面入手? 2.水体污染是指什么?水体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3.如何节约用水?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归纳小结】小组内交流讨论,明确以上问题,师生共同小结。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中国节水标志

初中化学 人教版 教案 导学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2课时) 本课题课标要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一、情境设置,诱发参与 (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发展史。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化学发展史。 (二)相关知识回顾 1、铺垫练习 (1)家中有①炊具,②餐具,③食盐,④大米。其中_________属于物态,_________属于物体。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请你按下列要求各举两例: ①固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液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冶炼青铜;__________炼铁;__________湿法炼铜。 2、引新练习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不是天然存在的是() A、冰 B、食盐 C、玻璃 D、氧气 (2)下列是各学科研究的对象,其中数学研究的是__________;物理研究的是__________;化学研究的是__________;生物研究的是__________。 A、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 B、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 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D、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尝试题:完成下列各题说说自己的发现(共15分) 1、教室中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直接制成的是() A、玻璃 B、铝合金门窗 C、木质桌椅 D、陶瓷地板 2、提出一分子论的科学家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阿伏加德罗 3、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实行简单的计算,并做到格式规范。 学习导航: 一、课前自主学习、 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计算:18克水通电分解,能够得到氧气和氢气各多少? 二、导入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能够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有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能够增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实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三、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学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实行相关的计算 例1:加热6克KMnO4,可得氧气几克? 1、设未知量; 2、准确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找出相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明写出答案。 练一练:工业上用煅烧石灰(CaCO3)可制生石灰(CaO)和CO2,如要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CaCO3多少吨? [练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注意格式,书写规范 三、课堂小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四、反馈练习: 1、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和生成物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2、3克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等质量的物体使之完全反应,得到O2最多的是( ) A、KClO3 B、KClO3和MnO2混合物 C、HgO D、KClO3和KMnO4混合物 4、现有H2和O2共10克,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克水,则反应前O2质量可能是( ) A、0.8g B、3.6 g C、6.4 g D、9.2 g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O2 (1)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制8克O2,最少需要KMnO4质量为________g。 (3)该反应完全后,剩余混合物中,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6、原煤中含FeS2,与O2高温下生成SO2和氧化铁,SO2污染空气。 (1)FeS2和O2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燃烧含FeS2 5.7%的原煤1000Kg,能产生SO2_________Kg。 7、(课后思考) 有一种含CaCO3和CaO的混合物,其中Ca%=50%,取此样品16克,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Ca(OH)2质量为 A、3.7g B、7.4g C、14.8g D、22.2g 5.56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6. 12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课堂小结: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 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初中化学复习导学案(1)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使用的先后顺序和用量多少的排序 2.熟知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共性)和特性 3.金属之最 4.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5.置换反应的判断和方程式的书写规律 6.金属的冶炼及金属资源的保护 7.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重难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的图像 3.置换反应的先后顺序及其应用 【复习过程】: 考点梳理: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金属按使用的先后排序是:,金属按用量多少排序是。 2.金属共性: (1)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大多呈色,除为红色,为黄色。 (2)金属的熔点相对较,常温下大多呈态,除外。 (3)金属都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 4.金属之最: 熔点最低的金属是:,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金属材料的分类: (金属单质) 金属(概念: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或,而制得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材料 易错点:合金中一定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 铁的合金有和,其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不同。 合金的优点: 硬度,强度和抗腐蚀性能于组分金属(组成合金的金属单质) 金属材料使用时需要考虑:成本(价格),资源、美观、使用是否便利,是否便于回收、是否会污染环境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金属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钢的含碳量高于生铁 B .合金的硬度大于所有的纯金属 C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以上的金属 D .生铁和钢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含碳量不相同 (2)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多选) A .黄铜 B.紫铜 C.青铜 D.白铜 E.三氧化二铁 F.24K金 G.18K金 (3)金属及其合金是重要的工业建筑材料,某些金属元素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元素。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

初三化学上学期17单元全套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l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加热;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④加热前应先试管;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4.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物码,称量时:M 物 =M 码 M 游码若不小心做成了:物码,称量时:M 物 =M 码 M 游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 ——————————————————班级 ——————————————————学科 ——————————————————教师 ——————————————————

导学须知 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 一、导学“八认真” 1. 认真搜集资料 2. 认真备导学案 3. 认真上高效课 4. 认真辅优补差 5. 认真实习实作 6. 认真批改作业 7. 认真考核评价 8. 认真反思总结 二、导学“六要素” 1. 教材要让学生读 2. 问题要让学生提 3. 过程要让学生说 4. 规律要让学生找 5. 实验要让学生做 6. 结论要让学生下 三、导学“五原则”: 1. 胸中有纲 2.心中有书 3.脑中有题 4.目中有人 5.手中有法 四、学习“三方式” 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导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导学过程。 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导学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 : 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印在第一页的背面) 导学案设计本检查记录 (至少每半学期检查一次):

初三上册化学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重点)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做法 2.空气的成分(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各成分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 3.纯净物和混合物(重点)知道物质的组成;明确概念,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情景导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 “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 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 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级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学案及教案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加工信息。 (3)培养学生从现象概括本质,再从本质解释现象的认知事物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服务生活”的观念,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有关真假黄金的图片”,如何鉴别真假黄金? 【新授】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回忆现象、比较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 ⑴铝在空气中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丝在空气中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 ⑶“真金不怕火炼”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比较金属活动性 【结论】金属活动性:镁、铝> 铁、铜> 金 2、金属和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探究一】比较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学生实验) 活动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导学案

课题2 氧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知道碳、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能够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 3.掌握化合反应的特点并能利用该特点对反应的类型进行准确地判断。 4.知道氧化反应有剧烈和缓慢之分,并能举出相应的反应实例。 【课前预习】 1.凭借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你对氧气都有哪些认识吗?(只要是与氧气相关的内容都可以) 2.在大家罗列了有关氧气的很多内容后,我们能否将这些内容进行归类呢?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1、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 【讨论交流】①请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③氧气溶于水吗? ④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 小贴士:此方法通常用于氧气区别于其它气体的鉴别。

【交流讨论】 1.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怎样解释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不同? 2.①铁丝为什么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起什么作用? ②集气瓶底为什么要先放少量水? ③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里燃烧,这说明了什么? 3.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能发现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知识点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化合反应:或物质生成新物质的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讨论交流】 1.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此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为什么? 3.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必须是两种物质吗? 2、氧化反应:物质和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特征反应。)【注意事项】 1.在氧化反应概念中,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也包括化合物中的氧元素,不能将概念中的氧改为氧气,会缩小氧化反应的范围。 2.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3.氧气在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讨论交流】 1.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下列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1)碳 + 氧气二氧化碳(2)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 (3)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吗?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吗? 4.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呢? 【小结】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在 项目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特点 举例 相互联系 【讨论交流】人呼出的氧气比吸入的氧气少,说明氧气参加了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属于氧化反应,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有氧气参加,也属于氧化反应,它们与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小结】1.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_______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2.燃烧与缓慢氧化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氧化反应:⑴_______ ,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导学案系列汇总(共40课时),推荐文档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型:新授课主编:XXX 审核:XXX 编号:0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了解化学的作用。 3.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二.新知预习(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1~4后填空) 1.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仅要研究,还要研究和创造。 2.化学是在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的科学。 3.科学家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他们的重要结论是: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中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门捷列夫发现了并编制了,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5.近年来,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的方向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探究演练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③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2.下列问题与化学关系密切的是() ①为什么铁制的菜刀容易生锈②为什么长期喝纯净水不利于健康 ③顺风骑车为什么省力④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空 ⑤为什么化工厂的烟囱会污染环境,损害健康⑥自行车上的铁锈为什么要及时除去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⑥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3.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法拉弟 四.拓展提升 1.下列生产属于化学工艺的是() ①发明指南针;②造纸技术;③烧制陶瓷;④火药的发明;⑤青铜器的制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2.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3.由废弃塑料(如一次性快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向社会公开征求建议,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 A.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B.不滥用塑料制品 C.回收利用废弃塑料 D.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五.知识整理与反思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的作用。 3.化学发展史。 六.成果检测 1.教材第4页图8中漂亮的金丝雀之所以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水中是因为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的性质是() A.绝热 B.导电 C.导热 D.隔水透气2.下列问题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研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3.世界每年产生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对环境造成危害,威胁着人类生存,所以科学家提出绿色化学的概念,下列哪项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 A.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B.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C.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D.研究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