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门阀制度之影响_陈志伟

北朝门阀制度之影响_陈志伟
北朝门阀制度之影响_陈志伟

第10卷第2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110N o12 2009年4月J OU RNAL OF BEI HUA UN I VER SI TY(Soc i a l Sc iences)A pr12009

北朝门阀制度之影响

陈志伟

(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门阀制度肇始于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于魏晋,东晋南朝达于极盛。北朝在其发展中亦学习吸收了汉族之门阀制度,其发展虽不如南朝之盛,对北朝亦产生一定影响。门阀制度给北朝社会带来的弊端,在当时即受到有识之士和下层寒门庶族的非议反对。但门阀制度毕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封建社会选拔任用人才的一种方式,它维持了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转和确立,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北朝;门阀;选官;婚姻

中图分类号:K2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01(2009)02-0095-04

落后民族占领并统治先进民族,必须接受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门阀制度产自中原汉族,北朝政权逐渐接受。/门阀制度的作用就是按照门户等级,区别士庶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不同地位。0[1]门阀序列既经形成,必然对社会生活产生各种影响,究其要者,概有两类。

一、选官

门阀制度首先就是和选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北魏拓跋鲜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为了巩固其对广大征服地区特别是汉族地区的统治,首先要接受和学习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而这就必须依赖士族分子对其政权的参与。

早在猗v、猗卢时代至道武帝拓跋珪初年,已经开始引用一些汉族人士。至拓跋珪时,更是开始把任用汉族士大夫作为一项重要国策。5魏书6卷二5太祖纪6:

皇始元年,,并州平。初建台省,置百官,封公侯、将军、刺史、太守,尚书郎已下悉用文人。帝初拓中原,留心慰纳,诸士大夫诣军门者,无少长,皆引入赐见,存问周悉,人得自尽,苟有微能,咸蒙叙用。

由于士族对文化的垄断,这里所说的文人、士大夫,无疑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士族。北方士族得以进一步进入权力核心是在拓跋珪平慕容宝以后,一批北方高门士族人物受到重用,其中以崔浩之父崔宏(字玄伯)为代表:

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以为黄门侍郎,与张衮对总机要。草创制度。,,迁吏部尚书。命有司置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玄伯总而裁之,以为永式。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座,玄伯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深为太祖所任,势倾朝廷。[2]

道武帝对汉族士人甚为仰慕,清河崔氏是北方第一高门。崔宏就是这样从黄门侍郎做起,一路升迁至吏部尚书,成为实际的宰相,参与最高决策,领导制定国家制度。于此可见,北方士族在促进拓跋鲜卑封建

收稿日期:2009-01-20

作者简介:陈志伟(1965-),男,吉林舒兰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为达到网罗吸纳人才之目的,道武帝还对汉族士人采取一定的/优容0政策:

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玄所逐,皆将来奔,至陈留南,分为二辇,一奔长安,一归广固。太祖初闻休之等降,大悦,后怪其不至,诏兖州寻访,获其从者,问故,皆曰:/国家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阙,及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处。0太祖深悔之。自是士人有过者,多见优容。[3]明元帝拓跋嗣继位以后,继续采取重用士族的政策。永兴五年,/诏分遣使者,巡求俊逸,其豪门强族为州闾所推者,及有文武才干,临疑能决,或有先贤世胄、德行清美、学优义博、可为人师者,各令诣京师,当随才叙用,以赞庶政0。[4]

太武帝拓跋焘于天下大定之后,亦曾下诏:

顷逆命纵逸,方夏未宁,戎车屡驾,不遑休息。今二寇摧殄,士马无为,方将偃武修文,遵太平之化,理废职,举逸民,拔起幽穷,延登隽刈,昧旦思求,想遇师辅,虽殷宗之梦板筑,罔以知也。访诸有司,咸称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颍、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皆贤隽之胄,冠冕州邦,有羽仪之用。5诗6不云乎/鹤鸣九皋,声闻于天,0庶得其人,任之政事,共臻邕熙之美。5易6曰:/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0如玄之比,隐迹衡门,不耀名誉者,尽敕州郡,以礼发遣。[5]

这次征聘几乎包括了北方所有著名的高门士族,来朝应征及各州郡所举荐者至数百人,皆按才叙用,其规模之大为此前所罕见。

北方世家大族虽然因崔浩之祸遭受很大打击,但其社会地位和影响一直是不容忽视的。至太和十九年孝文帝定姓族,明确把选官制度与士族制度紧密联系起来,以保证士族的政治特权。由于孝文帝按门第选官的结果,北魏官吏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刘琳据万斯同5元魏将相大臣年表6曾针对此做过统计,发现,/从孝文后期至宣武、孝明之时,在新增加的将相大臣中,汉人已超过鲜卑人,而汉人士族占了三分之二以上。这样一来,汉人在三朝将相大臣中之比例由北魏前期的26.7%上升到45.5%,士族在汉人中之比例由北魏前期的38.3%上升到65%,在将相大臣中之比例亦由10%上升到30%。如果把汉人士族人数加上鲜卑贵族人数,则占到全部将相大臣的84%。表明在此时期士族势力发展到了北朝历史上的高峰,而且表明北魏政权彻底成为以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的联盟为主体的地主阶级政权。0[6]5通典6卷十六5选举6记载:孝明帝时清河王元怿上表说:/孝文帝制出身之人,本以门品高下有恒,若准资荫。自公卿令仆之子,甲乙丙丁之族,上则散骑秘著,下逮御史长兼,皆条例昭然。

北魏之后,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建立者高欢、宇文泰都是六镇的庶族军人。过去他们曾被排斥在门阀之外,故在他们掌权后,反映他们的政治要求,在选举制度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用人重视才能,改变了过去的重门第传统。高欢/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性周给,每有文教,常殷勤款悉,指事论心,不尚绮靡。擢人授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乃至拔于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稀见任用。0[7]北周也已不再讲究清浊官职, /自周氏以降,选无清浊0。[8]

北朝政治的主流虽然是皇权政治而不是门阀政治,但汉族士族毕竟在参与少数民族政权建设,以先进文化提高少数民族贵族的精神文明程度,推动少数民族政治进步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婚姻

门阀制度的另一影响即为婚姻。/婚0与/宦0是门阀士族的两大支柱,亦是门阀制度的两大特征。门阀制度影响下所产生之婚姻称/门第婚0。/门第婚0又称身份内婚,是魏晋南北朝时在士族门阀中盛行的婚姻习俗。这个时期,士族兴起,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为了世代垄断此种地位,保持贵族血统的纯粹,大族们在婚姻问题上十分讲究门当户对,在姻家的选择上均以地位与自己相当者为对象。0[9]185婚姻是衡量门第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门阀士族为了维持突出抬高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保持士庶界限,在婚姻上有严格的限定。士族把自己的婚姻严格限定在士族范围之内,并且极力排除非士族混入士族的可能性,讲究门当户对,士庶通婚为绝对不许。

北方在永嘉之乱以后,大部分士族南迁,未迁走的北方士族虽然在政治上暂时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特权,但却仍然力图在婚姻上标示自己的高贵清尊。5北史6卷二七5公孙表传6:

初,表与渤海封恺友善,后为子求恺从女,恺不许,表甚衔之。及封氏为司马国璠所逮,太宗以旧族欲原之,表固证其罪,乃诛封氏。,,(后表子)轨终得娶封氏,生二子,斌、睿。,,睿妻,崔浩弟女也。,,邃、睿为从父兄弟,而睿才器小优,又封氏之生,崔氏之婿;邃母雁门李氏,地望县隔。巨鹿太守祖季真多识北方人物,每云:/士大夫当须好婚亲,二公孙同堂兄弟耳,吉凶会集,便有士庶之异。0

公孙表于太武帝拓跋焘时为臣。为子求大族封氏之女,未得,竟衔恨于心,伺时进谗而诛之。其后人

公孙邃、公孙睿为堂兄弟,只因生母门第不同而地位迥异。

北魏和平四年(公元460年)高宗文成帝拓跋濬曾下诏:

壬寅,诏曰:/夫婚姻者,人道之始。是以夫妇之义,三纲之首;礼之重者,莫过于斯。尊卑高下,宜令区别。然中代以来,贵族之门多不率法,或贪利财贿,或因缘私好,在于苟合,无所选择,令贵贱不分,巨细同贯,尘秽清化,亏损人伦。将何以宣示典谟,垂之来裔?今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0[10]

此诏为分别尊卑贵贱,强化社会等级所发,与门第婚实乃殊途同归也。

孝文帝在推行其门阀主义时,即注意加强与汉人高门士族的政治联姻,太和二年五月诏曰:

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惟氏族高下与非类婚偶,先帝亲发明诏,为之科禁,而百姓习常,仍不肃改。朕今宪章旧典,祇案先制,著之律令,永为定准,犯者以违制论。[11]

孝文帝将文成帝的等级观念与门第婚相结合,并进一步将其法律化。5魏书6卷二一5咸阳王禧传6载:于时王国舍人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禧取任城王隶户为之,深为高祖所责。诏曰:夫婚姻之义,曩叶攸崇;求贤择偶,绵代斯慎。故刚柔著于5易经6,5鹊巢6载于5诗6典,所以重夫妇之道,美尸鸠之德,作配君子,流芳后昆者也。然则婚者,合二姓之好,结他族之亲,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必敬慎重正而后亲之。夫妇既亲,然后父子君臣、礼义忠孝,于斯备矣。太祖龙飞九五,始稽远则,而拨乱创业,日昃不暇。至于诸王娉合之仪,宗室婚姻之戒,或得贤淑,或乖好逑。自兹以后,其风渐缺,皆人乏窈窕,族非百两,拟匹卑滥,舅氏轻微,违典滞俗,深用为叹。以皇子茂年,宜简令正,前者所纳,可为妾媵。将以此年为六弟娉室:长弟咸阳王禧可娉故颍川太守陇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可娉故中散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陵王羽可娉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次弟颍川王雍可娉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可娉廷尉卿陇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详可娉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

身为一国之主,本是政务繁多,日理万机,然孝文帝为使其门阀思想得到彻底的贯彻实施,竟不惮其烦,对宗室诸王婚姻亲加干涉。对门第不合者,即便已婚,亦须将其妻改为侧室,以便再改娶/门当户对0之正妻。并亲为诸王拣择李、郑、卢诸名门大姓之女为妻。经孝文帝如此大力煽扬,门第婚姻之风自然很快在北魏上层社会泛延开来。高阳王元雍之/元妃卢氏薨后,更纳博陵崔显妹,甚有色宠,欲以为妃。世宗初以崔氏世号-东崔.,地寒望劣,难之,久乃听许。[12]世宗宣武帝还亲为赵郡王高睿聘娶大族郑氏之女。[13]可见宣武帝继承了孝文帝的门阀思想,而且士族之内,门第高下划分愈加细密。

朱大渭曾对北魏门阀婚姻做过统计,得出结论:

北魏时期,与崔、卢两氏有婚姻关系的诸姓共123例,其中郡望不详者九例,难于确定士庶身份者二例,除此之外,绝大部分都是有一定郡望的士族或皇族。崔、卢二姓为北方有代表性的一流高门士族,通过对他们的考察,可见北方士族门第婚的一斑。[9]186

北魏以后,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时期,门阀制度虽有所衰落,士族的政治地位和特权受到冲击和动摇,但士族在婚姻上所形成的门第之风却并未衰歇。士族的政治地位已然不保,为维持自己在社会上的特殊形象地位,更注重讲究婚姻血统的纯粹,以作为自己的精神慰藉。/男婚女嫁,皆得胜流,当世以为荣宠之极。0[14]且门第之风影响已深,寒门庶族乃至皇室贵族之仰慕高门大姓亦是普遍心理。5北齐书6卷二三5崔陵传6记载了北齐娄太后为博陵王娶名门崔氏之女一事:

陵一门婚嫁,皆是衣冠之美;吉凶仪范,为当时所称。娄太后为博陵王纳陵妹为妃,敕中使曰:/好作法用,勿使崔家笑人。0婚夕,显祖举酒祝曰:/新妇宜男,孝顺富贵。0陵奏曰:/孝顺出自臣门,富贵恩由陛下。0

崔陵一家,婚姻皆衣冠美族,婚礼排场华丽,仪式隆重规范,皇室都为之欣羡。与之结亲,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亲自驾临,荣宠之余,还惟恐排场仪式有所不及而为崔家所笑。

高门大姓之女,即使因罪入官,亦能得到从轻处理,由皇帝把她们赏给臣下为妻,被赏赐者亦以得娶为荣。右卫将军郭琼因罪处死,儿媳是名门卢氏之女,被没入官,北齐高祖神武高欢将之赐予出身寒门的陈元康为妻,陈立即抛弃了自己的元配妻子,为时人所非议。[15]北齐著名文人魏收亦曾得到过此种赏赐。[16] /门第婚0之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容易带来婚嫁失时、早婚、劫婚、溺女、财婚等问题。[17]门第既非常严格,婚嫁竞尚高门,往往就有一方求婚,而另一方不允的情况。求之而得,则引以为荣。求之不得,或衔怨报复、或寻机谮毁、或恃强掠夺。崔叔义因事见执,城阳王元徽/以求婚不得,遂停赦书而杀之0。[18]李孝贞/兄弟并以文学自达,耻为外戚家。于时黄门侍郎高乾和亲要用事,求昏于孝贞,孝贞拒之。由是有隙,阴谮之,出为太尉府外兵参军0,[19]高门士族自视之高,虽与皇室结亲尚以为耻。北齐高昂/兄乾求博陵崔圣念女为婚,崔氏不许。昂与兄往劫之,置女村外,谓兄曰:-何不行礼?.于是野合而归0,[20]高乾求婚于博陵

卢氏,由于门第相差太大,没有答应,乾便与弟昂前往抢婚。

三、评价

对于门阀制度所引起的诸多社会问题,学界已有充分研究。门阀制度给北朝社会带来的弊端,在当时即受到有识之士和下层寒门庶族的非议反对。但在清楚地认识到门阀制度之弊病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对门阀制度是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的。门阀制度毕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封建社会选拔任用人才的一种方式,它维持了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转和确立,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北朝自魏孝文帝始倡的门阀制度,在推进落后民族接受吸收中原先进的文明,加速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上,是有其特定功绩的,不可一概抹杀。门阀制度因为保护和给予了一小部分人以特权,而限制和剥夺了另一大部分人的权利,因此而备受訾议。但应该承认的是,由于门阀士族对教育和知识的垄断,所以门阀阶层中的大部分人是属于社会精英阶层的,虽然他们的存在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但他们对政权的参与大部分还是有资格和能够胜任的。门阀制度以对一部分人造成不公和牺牲利益为代价,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3:90.

[2]魏收.魏书:卷二四:崔玄伯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620-621.

[3]魏收.魏书:卷三二:崔逞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758.

[4]魏收.魏书:卷三:太宗明元帝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52.

[5]魏收.魏书:卷四:世祖太武帝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79.

[6]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编.魏晋南北朝史研究[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313.

[7]李百药.北齐书:卷二:神武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2:24.

[8]李延寿.北史:卷三十:卢柔附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090.

[9]朱大渭.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0]魏收.魏书:卷五:高宗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122.

[11]魏收.魏书:卷七:高祖孝文帝纪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4:145

[12]魏收.魏书:卷二一上:高阳王雍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557.

[13]李百药.北齐书:卷一三:赵郡王琛附子睿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170.

[14]李百药.北齐书:卷四十:白建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553.

[15]李百药.北齐书:卷二四:陈元康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343.

[16]李百药.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490.

[17]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65-67.

[18]李延寿.北史:卷二四:崔逞传附崔叔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878.

[19]李延寿.北史:卷三三:李顺传附李孝贞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218.

[20]李延寿.北史:卷三一:高允传附高昂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145.

=责任编辑李丽>

E ffect of Ancestry Syste m i n B ei Dynasty

CHEN Zh-i we i

(Arts C ollege o f J ilin Universit y,J ilin130012,China)

Abst ract:Ancestr y syste m started i n the Syste m of Reco mm ending Legates of Cao w eiDynasty,for m ed i n W e ijin Dynasty,and popu larized in E ast Jin and South Dynasty.It had H an Ancestry w hile it developed i n Be iDynasty.Though itw asn.t as popu lar as South Dynasty,it had i n fluenced to Be iDynasty.The article m a i n l y talked about choosi n g officers and m arriage.The article also ta l k ed aboutA ncestry.s m ean i n g to po litics,soc ial life and gave it a su mm ary.

K ey w ords:Be iDynasty;Ancestry;Choosi n g officers;M arriage

(75)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75)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广西贺州董全吉 《汉书·地理志》载:“周爵五等,而士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五十为附庸。盖千八百国。”。《史记》云:“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门第势力兴起,有九品官人法的产生。盛行魏晋南北朝盛行官修合谱,朝廷举才先察访其家谱,任用显赫人士为官,是谓世族。中国古代社会重视血统延嗣论,贵族永远是贵族,老祖宗是何身份,尤为重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制度,任用世族豪门,选人一以“家世门第”为准,南宋《通志·氏族略》:“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有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中吏掌之,乃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谱事”,郡望始于魏晋门阀制度的盛行的时期,唐朝为盛。各个州郡都形成了一批公认的高门大姓,当时称为“士族”、“右姓”等,为标榜自己是某地的望族,显示贵族身份。所谓“高门大姓”。隋唐科举制的实行动摇了士族的政治基础。先有黄巢之乱,继有五代之分争,存续了六七百年的士族制度最终在历史舞台上消失。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

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正因为古代谱牒不复存在,加上迁徙的频繁,宋朝之后,私家修谱,各姓氏修谱也都有了合理的修谱想象空间,如此每一个姓氏与支系都是名门望族了。互相攀比,毕竟过去很多无法考究,族谱挤满了历代的有名人物。谁也无法说不再门当户对。 1、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谱牒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门阀制度加速谱牒盛行 殷商时期,已有刻在金属武器上的家族世系,谱牒则形成于西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存在的官修谱牒和私修家谱并重局面,到了宋代呈现了官修公谱废绝和私修家谱兴盛的趋势。是农民起义反抗压榨,对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制度遂大行其道制度的打击。门阀制度始于西汉,形成于东汉,汉代刘氏皇族引经据典,论证其为帝尧之后,是高贵的血统,声称他们天生是要称王做帝的。东汉时期,门第等级观念已十分盛行,门阀制度初步形成。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亲属往往高官厚禄,数世不衰。选拔官吏管只要翻出族谱,出身名门,就有得大官做。士大夫于无意中保守此制,以地方绅士,而操朝廷用人之权,朝代虽更,而社会之势力仍固定而不为动摇。士、庶这间有严格的区别,所谓“士庶之别,国之章也”。士族自视甚高,不与庶族通婚。如有士族与庶族通婚,或就任一般由庶族人所担任的官职,称为“婚宦失类”,因此而受到排挤和嘲讽。

公司制度心得体会

公司制度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学习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 通过几个月对我处规章制度的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个单位必须要有完善,严格,健全,独特的管理制度。下面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点肤浅的体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集体或是团队都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度就没有责任。只有怀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地工作,单位才能完成既定目标,人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社会职业和工作岗位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岗位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但无论什么职业的道德都有共同的原则和要求,一个单位的制度是各种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做为陕西地方电力的一员,我个人需要提升能力,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和地位,解决好做人与做事的问题,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办法,如果不能充分的运行到工作实践中,得不到真正的执行,也就等于没有制度,我们不学习新制度,新办法,怎么能知道什么事可以做,做事不可以做,什么行为是违规行为,什么是合规行为,那就只能一切

凭经验办,凭感觉办,凭老办法办,自己违规也不知道。这次的学习,使陕西地方电力处的每一名员工都知道新管理制度的内容,个个明确新规定,做一个懂方法,明制度,并且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 通过本次《陕西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度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认真学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进一步确立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识别能力,为履职尽责和工作的高标准打好基础。 篇二:公司规章制度及理念学习心得 公司规章制度及理念学习心得 规章制度是实现公司职能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新教师的培训日程的第一项就是熟悉掌握公司的规章制度和理念,掌握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些学习心得与体会。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任何一个家庭,一个集体,要想做到成功,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一个团队

门阀士族制度的发展演变1

学校:贵州大学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历史年级:081 姓名:孔祥涛学号:080501110109 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制度的发展演变与国家命运 摘要: 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时期: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状态,未能形成全国性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政权更迭频繁,但政治经济制度上多有建树,其中门阀士族制度就是这一时期特有的,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这一制度的特点。门阀士族制度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鼎盛、衰落和走向消亡的漫长过程,这一制度在这些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并对国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门阀制度在这一时期盛行,不仅垄断了经济、政治、军事,同时还垄断了文化,所以这一时期的门阀士族在国家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国家的政权的稳定以及盛衰兴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制度又需要依赖国家而存在,国家的政策以及皇权的发展都会影响这一制度的发展,所以国家的盛衰兴亡、国家政策以及皇权也反过来影响了门阀士族的壮大和缩小。 关键词: 门阀士族制度特点发展过程关乎国家命运门阀士族特权 国家命运影响门阀士族制度 正文: 特点:门阀士族在政治上享有世代为官的特权,经济上可以按官品占田和本人及家属、衣食客、佃客等免除赋役的特权。除此之外,他们还有逍遥法外权。西晋王朝对士族犯罪每从宽惠,不论定罪和量刑都另立标准。士族犯罪,按照“八议”⑴,即按照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可以减刑和免刑,或者用金钱来赎罪。所以后来东晋熊远说:“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⑵谈到门阀

士族制度自然不能忘掉这一时期特有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即士人分为九等,“中正”是评定士人的官,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因此,九品中正制就成为士族地主巩固其政治特权的有力工具。当时,家世是定“品”的唯一标准,所谓“计资定品”,就是以门资、官资作为决定品弟的依据。世家大族利用这一制度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世代相传、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 门阀士族制度与国家命运:门阀士族制度不是在魏晋南北朝突然出现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武帝以后,两件事深深影响了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一是大土地所有制发展,二是儒家被定于一尊;一些大地主与儒学相结合,就可以世世代代做官。他们被称为“士族”或“世族”。 孙吴政权仰赖东汉以来江东地区业已成长起来的世家大族作为它的政治基础。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东汉以后,“选士而论姓族阀阅” ⑶,一批累世为官的世家大族开始形成。东汉中后期已经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地方大族基本上垄断了地方政权机构,其中不乏世代为朝廷公卿的显贵家族,他们族大宗强,世代宦官不觉,被称为世家大族。东汉末年政治纷争及社会动荡时期,世家大族极为活跃,三国魏、蜀、吴政权的创立,或多或少都与世家大族的政治活动有关,之所以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与世家大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吴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江东世家大族的支持之上,江东世家大族的盛衰也与孙吴政权的强弱息息相关。孙吴时期是江东世家大族政治势力急剧扩张的时期。孙权继兄统事之后,迫于内外严峻形势的压力,开始积极争取江东世家大族的全力支持,孙氏政权开始了与江东世家大族之间的政治合作。江东世家大族进入孙氏政权之后,凭借其雄厚的地方势力基础,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迅速扩张力量,并对孙吴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孙吴政权的前期,由于与世家大族保持和睦的关系,孙吴的国势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到了中期,由于江东世家大族的政治过度扩张,他们与其他政治势力的关系开始恶化。到了孙吴后期,孙吴国势更加衰落。虽然江东世家大族竭力支撑危局,但是政局

士族制度

士族制度 士族制度的形成、鼎盛和衰落(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虽处于长期分裂对峙状态,但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多有建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均田制是这一时期初创的政治、经济制度。 士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从历史上看,士族制度有一个萌芽、形成、充分发展(又称鼎盛)、衰落和走向消亡的漫长过程;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把士族制度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评价。 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士族制度的产生、发展、衰落消亡的过程和科举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这些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所以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左边的叫“阀”,右边的叫“阅”。阀阅指家族功绩、官历等。 这些身份地高位显的功臣,其权势往往不止一代,他们的后世子孙也在这种庇荫之下,通过各种途径,担任朝廷的要职,形成家族、姓氏势力。于是,人们称呼这样的家族为门阀。一些朝代甚至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了门阀所享有的特权,这就成为了门阀制度。 1、概念: 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世族又称门阀土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 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 2、特点(特殊地位) (1)政治上: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2)经济上: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品官占田荫客制为士族制度提供经济保障;) (3)社会生活: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演变 (1)萌芽(东汉)

公司制度总结语

篇一:《公司集团员工手册结束语》 结束语 (1)本手册属内部资料,请注意妥善保存。 (2)员工在离职时,请将此手册主动交还公司行政部; (3)本员工手册各项条款均为手册出版之日止,公司现行管理办法核心内容的汇总,随 着公司的发展,各管理办法将有部分修改,以最新颁布的管理办法为准,详细的实施方法请参考具体的管理办法条例。 (4)本手册由公司营运中心负责解释。 《员工手册签收单》 广而告之

承接各种文库,百度文库,豆丁文库,道客巴巴资源代下。 详情请见下面的链接 几个毕业生的创业小店。欢迎围观,主营,文库代下,各种游戏充值,话费充值,卡密等。 励志打造最低价格充值平台。 篇二:《公司工作总结结束语》 篇一年终总结的开头和结束语经典 年终总结的开头和结束语,神好用~ 1、伴新年钟声的临近,依依惜别了任务繁重、硕果累累的2013年,满怀热情的迎来了光明灿烂、充满希望的2014年。年终之际,现对来公司九个月的里所作的工作汇报如下 2、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踏上了神圣的讲台。学期已,新的学期即将来临,半年里我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学生身上。学期的工作结束,收获不少,下面我

对上学期的工作作一总结,为新学期的工作确立新的。 3、2013年转眼间已经临近尾声,在今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到底应如何做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呢? 4、一晃而过,弹指之间,2013年已接近尾声,的一年在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下,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了的,但也了诸多。回顾的一年,现将工作计划如下 5、2013年在紧张和忙碌中了,回顾,展望未来,我的心情难以平静。艰难的一年里,公司的生产经营重大,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x公司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当地市、县和都了公司方面的关怀和支持。 6、光阴荏苒,在忙忙碌碌中送走了2013年,这一年对本人来说还是收获颇多,首先是自身业务的提高,其次是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比以前相对顺畅。当然这些进步与公司领导的帮助和关心是分不开的。现在就这些进步与同仁探讨,以便相互进步优秀的企业需要优秀的团队,做为这个团队的一份子,为这个团队的成长贡献自己微薄力量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已经到来2014年,本人将继续以满怀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7、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2013年已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古门阀制度的衰落与良贱体系的瓦解

一、中古门阀世族贵族体系与中古良贱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同步性 我认为,魏晋时期,世族地主的兴起及地主阶级内部士庶等级身份的划分与该时期各类劳动者、依附者身份的多层次化、凝固化,共同构成了中古身份等级制度的完整系统。 自东汉以来,随着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势力的发展,社会已出现了由古代社会向中古社会转变的征兆。作为秦汉时期等级身份高低主要标志的二十等爵位制,已经瓦解。布衣之士,包括一般地主在内,已经很难通过事功进入政治舞台。世家豪族地主阶层,因其对经学的传习,逐渐垄断了政治上的各种特权,形成了门阀贵族。而“编户齐民”,此时也由于对地主依附关系强弱的不同,而不再平“齐”,出现了多层次的分化。 一个新的有别于秦汉的身份等级系统逐步形成。 世族的兴起与其世代传习儒家经典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儒家礼教的核心则是强调等级名分,因而以经学起家的世族只要有可能,总是企图建立起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及财产占有制度。汉代董仲舒以来,面对土地兼并的严重及小农的大量破产,众多儒生们一再提出重建等级秩序的主张甚至付诸实践,无不以失败告终。 三国时期,曹操以社会上世族豪强控制部曲奴婢的方法建立起屯田制、士家制,及至其子曹丕执政时,“赐公卿客户耕牛”,公开承认了世族地主占有依附民的合法性。在孙吴政权和蜀汉政权中,也出现了承认权贵地主占有依附者合法化的倾向。西晋时期更出现了系统的占田荫客制度,将世族地主占有土地与劳动者合法化。政府对世族地主土地占有及劳动人口分割的承认,是以现实生活中世族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及其对劳动人口控制的强化及依附人口身份的降低为基础的。世族地主在取得政治、经济各种特权的过程中,为巩固自己的特权地位,一方面要严格地主内部的士庶之分、保证世族自身对政治经济特权的垄断,另一方面,则努力扩大自己的依附队伍并将其身份固化,以确保对劳动人手的占有。 总的来说,东汉至魏晋时期世族地主的形成、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依附关系的强化以及人口的锐减,使对劳动人手的争夺空前激烈,而一般民户为保全性命,亦主动投附豪家大族。这些原因都促成了依附关系的急速发展及依据依附关系强弱不同而形成的身份等级的多层次化与复杂化。这中间,以身份世袭为特征的世家大族的形成,与同样以身份逐渐世袭为特征的各类依附民、贱民身份的形成大体是同步的,绝非偶然。 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时期,在统治者利用汉人世族进行的汉化过程中,一方面明确了包括少数民族贵族在内的门阀贵族体系,同时也确定了良贱身份体系,特别是通过均田制度,强化了良奴之分,其门阀贵族系统与良贱身份制度的许多内容,大多为隋唐统治者所承袭。① 二、中古门阀世族贵族体系与中古良贱体系在唐前期的情况 中古门阀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已出现衰微迹象,经隋末农民战争,更进一步走向式微,但不可否认的是,唐中叶以前的社会经济大体仍是南北朝隋朝社会经济的延续,唐初的社会性质与魏晋南北朝隋朝的社会性质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唐前期社会仍是以关陇贵族、关东世族及江南世族占主导地位的门阀贵族土地所有制,部曲佃客奴婢仍

《师说》重难点教案

《师说》重难点突破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步骤: 一、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五、二、分析课文第1段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分析课文 1.第2段。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②“师道”指什么? 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 a.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 于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企业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 公司内控制度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公司内控制度方面的基本情况说明 2017年4月14日 一、制度体系的基本情况: 截至到目前,公司内部制定并仍有效、在沿用的规范性文件(含各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流程)共计57份,其中: 安全、综治管控类11份,生产组织、服务质量管控类13份,固定资产、设备及工程管控类6份,人力资源管控类(包括干部管理、薪酬及绩效管理、员工教育培训、考勤休假加值班管理、社会统筹管理等)14份,物资采购、后勤管控类4份,财务管控类3份,其它管控类6份。 今年年初,按照集团“持续改善管理”的目标要求和自身开展“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所需,公司对2017年之前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结合管控实际需要整理出60份现行规章制度,并分门别类提出了保留、修订、废止的意见。60份规范性文件中,公司将其中仍可沿用的45份文件汇编成册并印发到各单位、各部门供日常查阅,同时为后一步深入推进“制度执行年”的工作提供基础;另外对其中的12份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明确了主责部门和完成时限,同时废止了3份文件。 二、制度执行情况及相关措施:

总体上来说,以“制定好”和“执行好”为主线,通过近两年多措并举的方式,公司在制度执行力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观,突出表现在中层管理团队、基层员工对集团、公司各方面的管控要求、管控目的更明白,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掌握的比较到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能时时刻刻按规则处事,大到一个项目的运作、一项工作的推进,小到一支笔、一件工具的购臵,都能按照集团和公司的规定去处理。 采取的具体措施: 总的来说把握了以下原则: 1、集团有明确规定的,按集团规定执行; 2、集团没有明确规定的,按公司已有的规定执行; 3、集团、公司都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公司会议集中商讨一个方案,权限范围内的按方案执行,权限范围外的报集团审批同意后执行。 1、抓好制度的“制定”环节: 一是要求出台的制度要简洁、适用、有效。公司近两年推出的各项管理规定,文字上基本上没有“穿衣戴帽”的废话,都是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有明确管控要求、可操作性强的实质性内容。 二是要求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相互之间不存在冲突。这两个要求既是为了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操作部门和人员“无所适从”。同时通 过“必要会签”的环节,避免“各自为政”、互不通气,保证制度之间不发生冲突或遗漏。

东晋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

东晋南北朝前期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 东晋及南北朝前期是门阀制度的确立与鼎盛时期。 魏晋时期按官位高低形成的门阀制度,东晋以后逐渐转化成按血统高贵与否区别的门阀制度,出现了“膏腴之族”、“华族”、“高门”、“次门”、“役门”等长时期内一般不因官位有无、高低而发生变动的社会等级。北魏孝文帝也进一步接受这种门阀制度,广泛推行。 确立时期门阀制度的特点 确立时期门阀制度的特点有三: 一、人品的评定由西晋“二品系资”,犹重德、才,进一步演化成完全以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下为标准,德、才已不在考虑之列。即所谓“凡厥衣冠(冠族华胄),奠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序》)。因而后来便出现了“门地二品”之用语①。官职的清浊,升迁之迟速,是否达到五品以上清官高位,全都与门阀或门地是二品还是卑庶相适应。《晋书·王述传》:出身第一流高门太原王氏,“人或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地辟为中兵属(官品七品清官)”。王导是东晋开国元勋,他不依德、才,而依门第辟人,自开一代风气。《南史·谢方明传》:出身第一流高门陈郡谢氏,东晋末刘穆评他与另一著名高门济阳蔡廓曰:“谢方明可谓名家驹,及蔡廓,直置并台鼎人,无论复有才用”。就是说单凭门阀,两人今后就有资格当三公(官品一品),何况还有才干。总之,这个时期一般不再是官品决定人品和门第高下,而是门品决定官品。至南北朝,高级士族特权更加制度化。南朝前期有“甲族(高级士族)以二十登仕,后门(低级士族)以过立试吏”之格,见《梁书·武帝纪上》。第一流高门依惯例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北朝前期魏孝文帝“制定姓族”,全盘接受并推行魏晋以来门阀制度,任用官吏,“专崇门品”,形成“以贵承贵,以贱袭贱”②。 二、户籍上的士庶界限,一般说不再是以九品官品之有无,而是由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低来划分。《宋书·宗越传》:“本为南阳次门(即低级士族,不服徭役)”。东晋未地方长官赵伦之发觉户籍混乱,乃命长史范觊之加以整顿。范“条次氏族,辨其高卑”,宗越被改定为“役门”,需服徭役。后来宗越以军功升为“扬武将军(官品四品),领台队”,“启太祖(宋文帝)求复次门”,许之。可见,“次门”、“役门”是按“氏族”血统“高卑”决定的;而且一般并不因家族中是否有人出仕及官位高低而变化。否则,如果仍像西晋那样,依官位区分士庶,则宗越已有四品扬武将军军号,自可依军功升迁,荫亲属、荫客,何必请求皇帝批准改回“次门”,按特殊情况处理呢?请求皇帝特批本身,就表明按制度“役门”无法改变。这也就是说,自东晋以后,按制度庶人凭才干虽能取得官位,却无法升为士人,家族在户籍上仍为“役门”。 三、在社会风气上,士庶界限森严,即所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①《宋书·范泰传》。又《晋书·桓玄传》:“二品子弟”,亦门地二品。②《魏书·韩显宗传》。 士族如与比庶人地位还低的工商杂户通婚,刘宋时曾规定“皆补将吏”①,即降为比“役门”还贱的兵户、吏家;北魏则规定“犯者加罪”,并“著之律令,永为定准”②。士族如与庶人通婚,虽打击没有这么重,也会成为门阀之玷。南齐士族王源与寒族满氏联姻,竟遭到御史中丞沈约弹劾,请求免王源“所居官,禁锢终身”。③《魏书·公孙表传》:表孙邃、叡乃堂兄弟,只因叡母出自高门渤海封氏,本人又为第一流高门清河崔氏之婿,而邃母出自雁门李氏,“地望县(悬)隔”,二人声望便大不相同。以至善人伦的祖季真“每云:士大夫当须好婚亲,二公孙同堂兄弟耳,吉凶会集,便有士庶之异”。所谓“当须好婚亲”,更重要的倒不在吉凶会集时人们礼遇高低,而在它涉及仕进升迁的迟速,官品的上下。《魏书·韩显宗传》:称“朝廷每选举人士,则校其一婚一宦,以为升降”。“宦”指官之清浊,“婚”就是看是否有“好婚亲”。这和《晋书·杨佺期传》“时人以其晚过江,婚宦失类,每排抑之”的记载,时间虽相差约一百年,精神可说完全一样。此外,《南史·玉球传》:出身第一流高门琅邪王氏,任吏部尚书。“时中书舍人徐爰有宠于上(宋文帝),上尝命球..与之相知。球

公司制度学习总结

公司制度学习总结 导语:公司制度是公司为了员工规范自身的建设,加强考勤管理,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经过一定的程序严格制定相应的制度,是公司管理的依据和准则。以下是公司制度学习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 公司制度学习总结一最近,项目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参加xx版集团制度的培训,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学习公司的制度、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定好之后,关键在于执行。以下是我本次制度培训学习的一点心得。 一、思想上 本次xx版制度学习,我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并做好笔记。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自己与公司快速成长的保证,了解到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制度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重大责任。通过本次制度培训学习,我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守公司制度的自觉性。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各项业务应当遵循的标准和程序的总和,也是检查和纠正一切违规问题的依据。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规章制度,否则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所以我们每个员工都要自觉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一切以规章制度为标准来要求自己。 二、工作中 通过本次制度培训学习,让我意识到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严格要求自己,把学习规章制度深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实际工作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各项规规章制度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公司制度是我们

工作的依据,绩效考核制度是改善和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通过制度学习的有效开展,增强了我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显示了遵守公司制度的必要性,激发了学习制度的热情,提高了工作中的自律意识。还有就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控制,如材料控制要选用合供应商品牌库的,建立材料样板的封样制度,做好材料的合同交底,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关。样板先行制度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控制措施,首先就是交楼标准间,解决设计缺陷和功能问题。施工样板间解决过程质量控制的问题,主要是检验总包单位质量管理水平怎样,发现图纸设计、安装方面的问题。工艺样板间确定工序质量标准,控制大面积施工。如窗、门、防水、保温等。通过详细学习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暂行规定,其作用主要在于:公司所建设的住宅小区,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应该主要围绕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施工,但是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来讲,必须达到各省市关于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的规定,只有达到此规定的相关标准,项目才能进行竣工验收,才能缩短建设工期,减少工程纠纷和工程索赔。 通过本次公司制度学习培训,让我学习了许多,也收货了许多。公司应该多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建议紧紧围绕公司建设范围所涉及的各类专业知识进行由浅到深的培训,首先进行各专业的常识培训学习,其次有计划的加深各专业知识的培训,分阶段进行学习。这次的学习真可谓受益匪浅,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管理知识,也让我把以前许多不太熟悉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管理,在此次学习中大多数都已经解决。同时,需要我们每位员工以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踏实勤奋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恪守职业道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出成效,多创佳绩。 公司制度学习总结二通过工程公司制度管理工作中的学习和召开各种会议,本人经过自我理解和同事们在会上积极的讨论,让我对公司的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意识到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也使我反醒到自己平时工作中对于制度方面做不不全面的地方,通过学习让我的对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达到了学习的预期目的。

门阀制度

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明远,南朝宋文学家。被认为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本籍东海(东海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但鲍照家乡在现在的江苏连云港市);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1]。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但在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里,他始终是“下僚”,不能有所作为,为此,胸中郁结着愤愤不平之气。后因宫廷内部斗争,死于乱兵之中。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文帝十一子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 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形成: 一个主要的就是东汉建立者刘秀,建国后大封功臣,这就造就了第一批的豪门贵族。 发展:东汉后期,农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严重。造成了一大批的大地主。三国时期,由于战乱,农民大量破产,土地兼并

试析中国门阀制度的兴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9884345.html, 试析中国门阀制度的兴衰 作者:王瑜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3期 【摘要】在由群众推动发展的漫长中国千年文明中,门阀制度被历史当做一种大胆尝试存在于汉王朝末期至隋唐时期五六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从东汉末期到隋唐初期中国经历着第二个大的动乱时期,门阀制度则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政治特征。因此了解门阀制度有助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关键词】汉末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制度士族世族兴衰 地主阶级在我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主阶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每个时期的地主阶级也并不相同。所谓门阀,在史书中又称“士族”或“世族”。称“士族”是指他们掌握知识文化。称“世族”是强调他们世袭做官。而这个有文化又有世 代为官的门阀阶层掌握了从魏晋到唐前期的国家大权。士族门阀由最初的豪强地主逐渐演变成掌握国家大权的世家大族到最后被王权与寒门碾压与其自身的腐败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门阀地主的发展开叙述,有不足和错误之处敬请补充和指正。 一、萌芽和形成 西汉汉武帝以后,出现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开始成熟,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田连阡陌的大地主;另一个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政府以儒家经典的经籍、礼法为标准,逐渐成为取士的定制。人们以经籍为家学世代研讨,礼法也成为某些人家不变门风。这样,一部分地主富室与礼法结合起来,“经明行修”,就可以累世为官,从而形成了门阀地主。 世袭为官的门阀在西汉晚期已见端倪,但到东汉中叶以后才普遍。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门阀势族依靠自己几代家族做官的资本累积了一定的威望,对乡举里选有了一定的控制权利,造成选拔官员首先要看族姓阀阅,就是注重门第家室。尤其是祖先有功业的世家巨室,会受到特别的重视。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可优先。二是选举的官员并非都是出自世家大族本族子弟,而是控制更多所选官员作为自己的心腹死党。于是出现了以自身为中心,以众多门生故吏作为维护的政治格局。因此,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又突出表现为门生故吏的政治关系网。世家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表现出了垄断性质。但汉末时皇权较强,世家大族对官员的选举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所以此时的门阀制度尚处于萌芽时期。 二、发展及鼎盛 曹魏、西晋是门阀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世家大族势力大为膨胀,曹魏时期又确立了九品中正选官制。形成了按血缘关系区分来选官的门阀制度。

浅析门第观与唐传奇的创作

摘要:门第观念在唐朝盛极一时,不但影响了士人、才女的人生轨迹、价值观念,还严重干预到知识分子的文学艺术创作。作为唐朝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唐传奇在创作上显示出十分明显的门第观点。 本文将从唐朝的门第风气、传奇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唐传奇中描写出来的门第现象这三个方面的论述中,表明门第观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门第观、五姓七望、唐传奇、传奇作家、传奇作品

浅谈门第观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 一、门第观与五姓七望 门第观主要是由社会对某一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评估而来,即政治地位高、经济水平高、文化水平高的家族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及影响尤为突出,从而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特权。 在我国,门第观念可谓源远流长。早在汉朝,社会就极为推崇家中人才济济、声名在外、历史悠久的氏族。时至三国,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规定士族子弟二十岁时就可以升作秘书郎,并且迁升极快,而寒门子弟到知天命之年才只能做小吏。这种不公平的选士制度不仅加深了把持政权的氏族制度,为望族得以入官提供便利,更使得门第之风大盛。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得以兴盛。当时的朝廷极为重视家谱以及士族出身的人。当时的王谢家族之所以能够把持朝政,位居权力巅峰,甚至于在统治地位上超过皇权,也正是因为魏晋朝廷对以其两家为代表的氏族的重视。到唐朝时,门第观则发展到另一个高峰。中原形成了以崔、卢、李、郑、王为代表的五姓七望及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隋唐诗话》上记载唐朝某相云“平生有三恨:是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不得修国史。”由此可以看出唐代门第观念的盛极一时,以及唐朝男子以娶五姓女为荣的婚姻观。同时陈寅恪也在他的《元白诗证史之<莺莺传>》中进一步阐述唐朝男子的这种婚姻观念,并将其概括为“人生阶段,中岁以前,重情感,即婚姻要配上高门第。”与此同时,身为望族的五姓内部则十分喜欢互通婚姻,并把娶嫁普通姓氏人作为耻辱。 唐朝门第观的兴盛,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自唐高宗时起,政府不断下达政令试图削弱氏族力量。直到武则天当政时期,士族门阀实力才遭到大幅度削弱,科举制度更是使得进士后来居上,成为新兴阶级。用陈寅恪《隋唐之都渊源略论稿》上的话来概括这种形式,则是“唐代士大夫中其主张经学为正宗、薄进士为浮冶者,大抵处于北朝以来山东士族之旧家也。其由进士出身而以浮华放浪著称者,多为高宗、武后以来君主所提拔之新兴统治阶级也。”然而,所谓百毒之虫死而不僵,门第观的破灭也没能如统治者所愿般迅速。即使当时的社会形势十分不利,唐朝那些

公司制度总结

公司制度总结 公司制度总结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司制度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公司制度总结1 建立财务体系内控七原则 1、合法性原则,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 2、整体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 3、针对性原则,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 4、一贯性原则,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5、适应性原则,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 6、经济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强,要

切实可行。 7、发展性原则,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 公司制度总结2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份,经过我对年的业主满意度调查统计如下。收回78份,总体来说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1%,具体分析如下:投诉接待的处理也只物业客服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一年的月投诉汇总,全年共计接待投诉130条,其中有效投诉条,集团公司投诉43条,投诉接待处理率为98。 一、深化落实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物业部各项制度。 年的重点是深化落实,年初步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为此,物业部客服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物业管理行业不断发展的现状,积极应对新的形式和需要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结合蔚蓝国际的实际情况,分批分次的对客服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加深其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随着物业管理行业一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物业部客服也及时调整客服工作的相关制度,以求更好的适应新的形势; 二、积极开展客服人员的培训工作,理论联系实际。 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态度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客服管理及服务。针对年客服工作中人员的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年着重对客服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培训:

论门阀制度精编

论门阀制度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论《门阀制度》 学校:邯郸学院 院系:文史学院 班级:14历史专接本班 学号:20 姓名:韩晶晶

论《门阀制度》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这些有功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后裔为了彰显自己的业绩,所以在大门两侧竖立两根柱子,位于门左的柱子曰阀,喻意建有功劳;右边的称阅,象征经历久远,即世代官居高位。门阀,字面上的解释是“门第阀阅”,即累代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 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对门阀士族的政治经济特权和优越的社会地位予以确认的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地主阶级的一个特权阶层。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门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当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社会制度的成分是次要的。这种制度大体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和南北朝前期,南北朝后期走向衰落。 东汉后期是门阀制度的萌芽时期,东汉后期,豪强地主享有许多特权,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逐渐成为名门望族。东汉的世家大族,是“魏晋士族先行阶段的形态”。在东汉后期,经过长期的酝酿、演变,门阀制度开始萌芽,为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但是他们主要还是通径

察举的途径入仕为官,朝廷取官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的儒学修养和德才,而不是观其门第和家族社会地位的高低,不过,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凭借家族阀阅入仕的风气。 曹魏、西晋是门阀制度的初步形成时期。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曹魏创行的九品中正制,对门阀制度的形成,在形式发面影响很大,使得士族地主能够凭借家世出身政权,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当九品中正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阶层变化相结合之后,在官吏的选拔、任用上,呈现了最明显、最主要的特征:西晋的“二品系资”。所谓“二品”,乃中正品第。其衡量标准,本为德、才,可是西晋正式增加一个标准:资。换言之,如果资不够,即使德、才合格,一般也不能取得人品二品。这是门阀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资是按本人或父祖官爵高低来衡量,由于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的品第经司徒府批准后,与吏部铨选上个人仕进升迁的迟速、官位的高下相一致,因而实行“二品系资”之后必然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只有具有较高官位的人及其子弟,可以获得人品二品;只有人品二品才具有铨选和升迁较高官位的资格;而有了较高的官位,又可以继续获得人品二品。这种门阀制度,而在这一阶段,德、才仍为评定人品极重要标准;户籍基本上还没有离开官位的士庶区别;由于德才仍

东晋门阀制度书评

[一] 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以现代历史学家独有的眼光,重新审视了门阀政治的产生、兴盛与衰败的全过程,并提出了严格的门阀政治仅存于东晋一朝的新观点。全书以东晋几大门阀士族的兴衰为叙述基本,从中窥探门阀政治的内在模式与变化规律。这几大士族包括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与太原王氏。除了门阀士族,本书也大篇幅论述了京口重镇的经营与流民帅问题。笔者于前几日浅读此书,自觉个中观点新颖前瞻,学术价值极高,故而著文以概述本书观点,并欲略谈笔者浅识。 本书从门阀政治的开端,即“王与马共天下”讲起,从两晋之间社会大背景出发,阐述了门阀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王与马共天下”的雏形形成于西晋八王之乱末期成都王司马颖与东海王司马越对峙期间司马越与王衍的结合。东海王司马越与琅琊王衍的结合,既有地域相系的原因,又是政治结合的结果。不过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此时的琅琊王氏只是司马越幕僚中重要士族之一,并未达到东晋“共天下”的局面。而从司马越阵营中分化出的司马睿与王导的结合,才真正成为门阀政治的开端。 继之而起的是颍川庾氏。以庾亮为代表的颍川庾氏是门阀政治的巩固者。书中着重描写了颍川庾氏与琅琊王氏在地方与中央权力上争夺的激烈状况,焦点在于江州的争夺。随后是谯郡桓氏和陈郡谢氏,这两者把东晋门阀政治推向高潮,着重表现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孝武帝时期,门阀政治逐渐衰落,表现为孝武帝与司马道子等皇族谋求皇权振兴并使皇权政治逐步走向正轨。随着太原王氏的衰落,门阀政治走向了终点,北府兵将领刘裕和道教徒孙恩、卢循成为其掘墓人。 田余庆先生在书中始终强调,门阀政治存在的一大条件是皇权不振。自琅琊王司马睿移镇江左,他急需依靠琅琊王氏在侨姓士族中建立声望,并且在吴地立住脚跟。司马睿本身的声望较卑微,对门阀士族的依赖性就更深。这就为东晋一朝皇权不振的局面买下了伏笔。而门阀士族通过与皇族的合作,提高了社会声望,增强了社会影响,更助长了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从这一点中可以窥见到皇权政治与门阀政治间微妙的关系。田先生把门阀政治称为皇权政治的变态,总体上仍然把它归结于皇权政治。这也是终东晋一朝皇权虽微,国鼎犹存的原因,门阀士族依然需要依靠微弱的皇权来维持家族地位。 门阀政治存在的另一个条件,即为士族专兵。书中用一章的篇幅专门讨论京口重镇的经营问题,并且始终可以窥见荆扬交锋对东晋政局的巨大影响。郗鉴经营的京口重镇成为士族之间全力争夺的焦点。而流民帅出身的郗鉴也很好的起到了士族之间、尤其是荆扬士族之间的缓冲作用,成为拱卫建康京师最重要的武装力量。而此后谢玄组织的、依靠京口兴起的北府兵,成为淝水之战的中坚力量,并且在刘裕的带领下成为晋朝的掘墓人。此外,荆州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襄阳一带的流民武装,成为荆州与扬州中央相抗衡的重要砝码。从士族专兵中,我们可以看到流民帅与士族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东晋最重要的武装力量来自流民,最重要的政治角色属于门阀士族。士族为保持其在东晋朝廷的独特地位,必须手握重要兵权,因此有士族与流民帅的合作,如郗鉴与琅琊王氏的合作。同时,掌握兵权的流民帅与士族并非完全一个阵线,双方也不属于同一社会阶层,在共同利益上毕竟有所出入,因此两者又有相互猜忌甚至敌视的情形,比如苏俊祖约的叛乱。 本书中也着重强调的一点是,门阀士族一个重要的原则在于各种力量的相互平衡。构建这种平衡格局的关系主要包括皇族与门阀士族的关系,门阀士族与流民和流民帅的关系以及门阀士族之间的关系。皇族衰微,却依然维持,门阀士族依然顾及晋朝名位的存在,这从门阀士族反对桓温篡晋可见一斑。流民帅与门阀士族的平衡上文已简述。至于门阀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一种对内的激烈竞争和对外的共同对敌。内部的竞争体现为家族利益在国家政治格外部的团结对敌表现在对待北方少数民族与国内其余有碍门阀政治的政治局层面中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