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课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课程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网组成的,它是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终端的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相关内容。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

电力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发电厂: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起点,它通过燃煤、燃气、水力、核能等能源转化为电能。发电厂的种类有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电站等。

2. 输电线路: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变电站。输电线路有高压交流线路和直流输电线路两种形式,通过变电站将电能进行转换和分配。

3. 变电站: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电能转换和分配的作用。变电站将输电线路中的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供给给用户终端使用。

4. 配电网:配电网将变电站输送过来的电能分配到各个用户终端,主要包括高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

二、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用

户终端。具体过程如下:

1. 发电:发电厂将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发电机产生电流。

2. 输电: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传输到变电站,输电线路中的电流经过变压器进行调整。

3. 变电:变电站接收输电线路中的电能,通过变压器将高压电能转变为适合用户终端使用的低压电能。

4. 配电:变电站将电能分配到各个用户终端,用户终端通过配电网接收电能。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意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 安全性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通过监测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 可靠性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智能监测和检修,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从而降低停电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3. 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调节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四、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应用,包括:

1. SCADA系统:SCADA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并进行实时调节和优化。

2. 保护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保护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智能保护,当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切除故障设备,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3. 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管理,包括电力系统的计划调度、运行控制和事故处理等。

4. 电力负荷预测:电力负荷预测可以通过建立负荷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负荷需求,从而指导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

5. 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对电力系统的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和管理,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节能和优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系统,它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终端,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监测、控制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包括SCADA系统、保护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负荷预测和能量管理系统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一门集电力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及其应用,以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和应用,并具备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软件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电力系统、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通信等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其中,在电力系统学科领域,学生将学习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电力系统保护、电力系统调度、电力系统安全等内容;在自动控制理论方面,学生将学习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控制系统设计、制造和调试等内容;在信息处理领域,学生将学习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人工智能等内容;在通信领域,学生将学习电力系统通信、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内容。此外,学生还将学习英语、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概率论和统计学等基础学科知识。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工程的运行、监测及控制、保护等方面的理解能力和技能。 在教学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通过实

验、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实践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并培养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与应用领域、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通信领域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教学等工作。毕业生的岗位包括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控制工程师、调度员,电力企业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工程师,计算机软件公司的软件开发工程师,通信公司的通信工程师等。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门以电力系统控制与应用为研究方向,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信息处理、通信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及应用的能力,与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软件开发能力。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力企业、通信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等领域的相关工作,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自动化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X 指导老师:XXXXX

摘要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是电力系统控制的重要组成部 分 它除了维持发电机端电压的恒定和进行无功调节外 还必 须保证电力系统的动态和暂态稳定性。它的优化和发展对发电机乃至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决定性意义。文章建立了基于MATLAB的同步发电机及其励磁调节带有速度反馈稳定器的AVR系统的仿真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 收到了很好的结果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 现代电力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 保 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提高优质的电能对国民经济和 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励磁调节系统 MATLAB 仿真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the size of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guarantee of the system operation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lectric power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rise has a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and meaning. Synchronous generator excitation control system of pow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trol, it besides maintain generator terminal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Power System Automation 课程编号:130202221 学时:32 学分:2.0 合用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等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四号黑体加粗,描述文字用四号小宋体(下同))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学科方向类必修课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综合性技术,涉及电力系统运行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包括发机电励磁自动控制、发电厂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等,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之一。该课程可以支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3 (设计/开辟解决方案)、4 (研究)的达成。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相关问题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掌握发机电自动励磁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了解发机电同步并列的条件与过程,以及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工作原理,分析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满足并列条件对电网产生何种影响,为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3、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频率调整及电压调整的基本问题,掌握电力系统功频特性、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力系统电压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电力系统运行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4、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工作原理、装置的调试方法以及装置的设计方法,并且学习自动装置对电力系统运行影响的分析方法,为设计、研发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和解决电力系统复杂运行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知识,熟悉电网调度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的相关问题,训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量、解决电力系统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规范

《电力系统自动化》教学规范 一、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输变电工程技术S业的专业课程。 主要任务:着重使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了解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运行方式、硬件配置结构以及软件控制功能,为使用和设计电力系统中各个层面、规模的自动化系统建立基础。 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输变电工程技术专业 学时数:40学时(不包括假期和期末考试)均为理论课 学分:2 说明:本课程教学规范随专业培养方案学时的改变将进行适当修定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是我院电类各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专业课。本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广,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基本内容,学会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教学要求 第一章发电机的自动并列(6学时) (1)内容概要 § 1.1列操作意义,准同期并列 § 1.2同期并列的基本原理 § 1.3定越前时间并列装置 § 1.4字式并列装置 (2)学时安排 § 1.5 1.5 学时 § 1.62学时 § 1.71学时 § 1.8 1.5 学时

第二章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9学时)(1)内容概要 2.1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任务和要求 2.2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 2.3励磁系统中转子磁场的建立和火磁 2.4 2.4励磁调节器原理 2.5励磁系统稳定器 2.6电力系统稳定器 (2)学时安排 2.73学时 2.8 2.2 1学时 2.9 2.3 1学时 2.102.4 2学时 2.112.5 1学时 2.122.6 1学时 第三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6学时)(1)内容概要 §3.1电力系统频率特性 §3.23.2调频与调频方程式 §3.3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与自动调频 §3.4电力系统低频减震 (2)学时安排 §3.51.5 学时 §3.61.5 学时 §3.73.3 2学时 §3.83.4 1学时 第四章电力系统电压调整和无功功率控制技术(4学时)(1)内容概要 §4.1电力系统电压控制的意义 §4.2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的关系 §4.3电力系统电压控制的措施 §4.4电力系统电压综合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入电网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DonaldGeorge

前言 (5) 1设计任务及要求 (5) 1.1设计目的 (5) 1.2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5) 2发电机并网条件分析 (6) 2.1并网的理想条件 (6) 2.2相位差、频率差和电压差对滑差的影响 (6) 3发电机并网模型建立 (8) 3.1 仿真模型 (8) 3.2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9) 4发电机并网过程仿真分析 (10) 4.1 潮流计算和初始状态设置 (10) 4.2 发电机并网仿真 (10) 5仿真结果分析 (11) 6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计算机仿真技术己成为电力系统研究、规划、设计和运行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 很多研究无法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 仿真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发动机并网是电力系统中常见而重要的一项操作, 不恰当的并列操作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 对同步发电机的并列操作进行研究, 提高并列操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对于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MATlAB是高性能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产品。它由主包、Simulink 及功能各异的工具箱组成。从版本开始增加了一个专用于电力系统分析的PSB(电力系统模块,Power system blockset )。PSB中主要有同步机、异步机、变压器、直流机、特殊电机的线性和非线性、有名的和标么值系统的、不同仿真精度的设备模型库单相\三相的分布和集中参数的传输线单相、三相断路器及各种电力系统的负荷模型、电力半导体器件库以及控制和测量环节。再借助其他模块库或工具箱,在Simulink环境下, 可以进行电力系统的仿真计算, 并可方便地对各种波形进行图形显示。本文以一单机一无穷大系统为模型, 在环境下使用GUI、Simulink、m语言等创建一发电机并网过程分析与仿真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多种情况下的发电机并网过程进行仿真分析, 并将仿真结果显示于GUI界面。 1设计任务及要求分析 1.1设计目的 通过发电机并网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使学生掌握发电机并网方法和Matlab/Simulink中的电力系统模块(PSB),深化学生对发电机并网技术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Matlab软件的应用能力。 1.2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发电机并网模型的建立和并网过程的Matlab仿真。 基本要求如下: 1、发电机并网条件分析; 2、发电机并网模型的建立; 3、分别对发电机端电压电压与电网电压幅值、频率和初相位在各种匹配情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 系统及自动化) 本专业(方向)主要学习和研究电力系统原理、电气装置的运行、设计、安装、微机保护及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设计、运行、试验以及系统综合自动化领域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机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等。 就业领域:本专业属宽口径专业,毕业生历年就业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在供电系统、现代化大中型发电厂、风力发电场等单位从事生产、控制、维护工作;也可以在电力系统装置、电力系统智能化仪器以及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等领域进行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工作;也可在有关的研究院、学校进行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控制装置应用等知识,能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分析及运行,能从事现代化生产的控制、管理和现代化信息处理,能从事自动检测技术研究与新型自动化仪表和装置应用的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计算机及外语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检测与转换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另有20门有关自动化专业前沿知识的课程可供选修。 就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历年供不应求,就业领域

很宽广,学生毕业后可在研究所、高校、公司、各部委等企事业从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开发与应用技术等方面的设计、分析、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工程力学 本专业的特色为矿山灾害力学。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扎实地掌握工程力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计算技术与实验技能的宽口径、高素质人才,注重对学生的力学建模、分析、计算与实验的全面训练及与力学相关的工程系统软件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与分析、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力学及相关学科的高层次研究人才或高校教师。 主要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大学物理、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一、课程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涵盖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实践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1. 理论知识:学生将掌握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包括电路分析、电机原理、电 力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2. 技术能力:学生将学习电气工程的实践技术,包括电路实验、电机调试、电 力系统仿真等实践操作。 3. 自动化控制:学生将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传感器、 执行器、控制器等方面的知识。 4. 问题解决:学生将培养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1. 电路分析:包括电路基本定律、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等内容。 2. 电机原理:包括电机类型、电机工作原理、电机特性等内容。 3. 电力系统:包括电力传输与分配、电力负荷计算、电力系统保护等内容。 4. 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与执行器、控制器设计与调试、自动化控制应 用等内容。 5. 实践操作:包括电路实验、电机调试、电力系统仿真等实践操作内容。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实践技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五、评估方式 1. 考试: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需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践技术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需提交设计报告,评估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掌握程度。 4.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六、参考教材 1. 《电路分析基础》 2. 《电机与拖动》 3. 《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 摘要: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2.本科课程设置 3.课程学习建议 4.就业前景与方向 正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制造业、科研设计、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从事设计、研发、管理、运营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科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力学等。 2.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设备、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工业过程控

制、电气工程设计、智能控制技术等。 【课程学习建议】 在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过程中,建议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打好基础: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实践:多参加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及时复习: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梳理与总结,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拓宽视野: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前沿技术,参加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5.培养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就业前景与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我国拥有广泛的就业前景,主要就业方向包括: 1.电力系统:在电力公司、发电厂、输电公司等从事电力系统的设计、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 2.自动制造业:在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工业控制公司等从事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工作。 3.科研设计单位: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一、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 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二、课程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涵盖了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主 要包括电路理论、机电与变压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三、课程内容 1. 电路理论: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和电路元件的特性。学生将 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并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技巧。 2. 机电与变压器:介绍机电的工作原理、类型和应用。学生将学习直流机电、 交流机电和变压器的结构、特性和控制方法。 3. 电力系统: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和保护。学生将学习电力系统的路线、变电站和发电厂的设计与运行,并了解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和保护方法。 4. 电力电子技术:介绍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学生将学 习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和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与控制。 5. 自动控制原理: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将学习控制系统的建 模与分析,了解反馈控制和PID控制的原理,并掌握常见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四、课程要求

1. 学习态度端正:学生应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预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认真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通过实验实践和 工程项目的参预,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课程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 讨论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学生应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和讨论,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调试电气设备,提高实际操 作能力。 3. 项目实践:通过参预工程项目,让学生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 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 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和参考书: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教师将提供相应的教材和参考书,供 学生参考和学习。 2. 实验设备和工程项目:学校将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工程项目,供学生进行 实验实践和项目实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 一、课程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 制等领域的学科。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使其具备解决电气工程问题和自动化系统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 理论知识:学生应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 分析、电力系统分析、电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 2. 实践技能:学生应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实践技能,包括电路实验、电力系统仿真、电机调试、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 3. 创新能力:学生应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系统中的难题。 三、课程内容 1. 电路分析:包括直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分析、电路定理与方法等。 2. 电力系统分析:包括电力系统的结构与组成、电力传输与配电、电力负荷分 析等。 3. 电机原理:包括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的分类与特性、电机的控制等。 4. 自动控制原理: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传递函数与信号流图、反馈控制 系统等。 5. 电力电子技术:包括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电力电子变换器、电力电子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教材阅读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室实践、仿真软件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评价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六、参考教材 1. 《电路分析基础》 2. 《电力系统分析与运行》 3. 《电机与拖动》 4. 《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 5.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七、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系统、电力设备制造、自动化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等领域从事设计、研发、运维、管理等工作。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学科代码:080802 学科名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主要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电力企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运行、分析和控制的理论研究,以及各种测量、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和仿真系统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获得硕士学位,应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具有创新意识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用一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资料及撰写科研论文;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健康的体格、健全的心理。 二、研究方向 主要结合国家能源基地尤其是内蒙古电网的发展战略趋势和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本着既要相对稳定又要跟上学科前沿发展的精神,注重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加强应用性课题的研究。本学科研究范围涉及电力系统仿真系统的研制、电力系统运行方式规划、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措施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与装置的研制、风力发电技术及并网和可靠性研究、高压设备试验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设备运行状态的红外检测诊断技术和分析、设备防雷和防污、谐振、串联补偿技术的应用等。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 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系统仿真 2、高压设备及电力系统试验测量技术 3、电力系统计算机控制 三、学制 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一般为2.5年。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不超过一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从开题报告算起)。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两年完成学业。研究生课程学习完成后,按培养目标要求由学院进行中期考核,经全面评定,品德、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硕士生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较差或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的研究生,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应终止培养。 四、课程设置 硕士生培养实行学分制,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和另行规定的课程外,一般课程每18学时计1学分。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的总学分数不应低于32分。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 一、介绍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是电气工程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课程设置 2.1 基础课程 1.电路基础 2.电磁场与电磁波 3.数字电子技术 4.信号与系统 5.控制理论基础 2.2 专业课程 1.自动控制原理 2.电气设备与拓扑 3.电力电子技术 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5.工业自动化与控制 6.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7.机电一体化技术 8.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 2.3 实践课程 1.电气自动化实验 2.电气自动化设计 3.电气自动化实训 4.电气自动化项目实践 三、课程内容 3.1 电路基础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 •电路分析方法 •交流电路分析 •电路稳态与暂态分析

3.2 自动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 •系统稳定性分析 •PID控制器设计 3.3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器件与电路 •开关电源技术 •变频调速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 3.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结构与运行 •输电线路与变电站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3.5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 •工业自动化系统组成 •传感器与执行器技术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调节 •SCADA与DCS系统 四、就业方向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就业方向: 1.电气工程师 2.自动化工程师 3.控制系统工程师 4.电力系统工程师 5.工业自动化工程师 6.电气设备维护工程师 7.电气工程技术员 五、发展前景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涵盖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了具备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课程

浙江大学 学硕: (专业学位课↓) 现代控制理论 电网络理论 电力系统运行分析 泛函分析 (专业选修课↓) 电力系统规划 计算机继电保护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过电压 直流输电 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专硕: (专业学位课↓) 电气工程工业应用综述 电气工程实践 智能配电网技术 电力市场与电力经济 系统辨识 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分析 现代控制理论 (专业选修课↓) 直流输电 电力系统规划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 博士: (专业学位课↓) 电气工程学科最新发展综述 先进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运行分析 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 智能配电网技术 (专业选修课↓)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前沿信号图像数字处理基础 近代电磁场与波 现代运动控制策略 非线性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 (专业要求课程↓需选够学分) 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电工理论 电力系统分析 电网络理论 高等电力电自学 电力系统最优规划 电力自动化系统 电力系统微机应用与实践 电力系统过电压 现代控制理论专题 基于GPS的电力系统广域测量原理与技术 博士: (专业要求课程↓) 跨一级学科课程 博士生专题研讨

华北电力大学 硕士: (学科基础课↓) 电网络分析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动态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过电压分析与防护 (选修课↓)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技术智能配电技术 电力系统风险评估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 继电保护专题 能源经济 (补修课↓不少于2门)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发电厂电气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博士: (专业核心课↓) 动态电力系统分析与方法现代控制理论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自动化 英文名称:Power System Automation 课程编号:111 学时数:32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新的控制技术,以及该领域的最新方向。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了解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的主要功能及现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自动装置的设计、运行、调试和调度自动化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从事有关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自动装置及其数据的采集处理,了解自动装置的组成,掌握采样与编码技术、交流采样的电量计算和前置算法。 重点:自动装置及其数据的采集方法。 难点:自动装置的采样与编码技术。 (二)掌握同步发电机并列装置的原理、种类和方法。掌握关于并列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步运行、并列操作、准同步并列、同步并列条件、导前时间、自动准同步装置基本功能、整步电压。掌握线性整步电压的获得方法、波形及特点。掌握常用自动装置的构成及功能,掌握合闸部分各环节的原理,了解频差方向鉴别方法及对调压部分的构成;理解自动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数字式并列装置的特点、硬件、软件。掌握数字式同期并列装置的原理和构成。 重点:同步发电机并列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 难点:同步发电机并列装置的自动准同步控制。 (三)了解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任务、种类。掌握励磁调节器的静态工作特性和并列运行发电机组间的无功功率分配。理解励磁系统的作用和对自动调节励磁装置的基本要求、励磁方式、励磁调节方式及特点。掌握可控整流电路的作用、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掌握励磁调节器的构成、工作原理。掌握自动励磁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主要技术指标,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理解励磁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的影响。 重点: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难点:自动励磁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四)理解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电力系统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和发电机的功率—频率特性,掌握调差特性与机组间有功功率的分配关系。了解电力系统调频的实质和重要性。了解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及负荷调节效应。了解调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静态调节特性、配有调速器的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以及发电机组的频率调节特性与机组间有功功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 一、引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学科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 涉及了电力系统、电机与驱动、自动控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本文将 从浅入深地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课程,为读者提供一个 全面、深入和灵活的理解。 二、基础课程 1. 电路原理与分析 电路原理与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 习该课程,学生将会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等。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设计电气系统至关重要。 2. 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另一个重要基础课程。学生 通过学习该课程,将会了解信号的特性以及系统对信号的处理方法。 这将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分析电气工程中的各种信号和系统,如传感器、控制系统等。

3.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通过 学习该课程,将会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等 内容。这对于他们在电力系统规划、运行和维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三、专业课程 1. 电机与驱动技术 电机与驱动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学 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将会深入了解各种电机的原理、结构和工作方式,并学习到如何选择和控制电机驱动器。这将为他们在电机控制和自动 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必要的基础。 2. 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 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另一个重要专业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将会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PID控制器、状态空间方法等。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工业控制和自动化 领域的实际应用。 四、高级课程 1. 电气能源转换与控制 电气能源转换与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高级课程。学 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将会深入研究电气能源的转换和控制技术,如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