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与计算通货膨胀的经验

如何认识与计算通货膨胀的经验
如何认识与计算通货膨胀的经验

消费者保护系列—认识通货膨胀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

1. 经济学上定义为“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

幅度上涨”。

2. 欧美国家及我国,近年来物价平稳,上涨率都在5%以下。

二、物价上涨率,如何计算?

1.需选取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商品及劳务,调查它们的价格,并且按照它

们的不同重要性,计算加权平均价格。

2.算出加权平均物价之后,为方便比较各年的物价水平,还须将它化

为指数。也就是先选择某一年做为基准年,而将基准年的加权平均物

价水平当做100。

3.新年度的加权平均物价除以基准年的加权平均物价之后,再乘上

100,即得到新年度的物价指数。

※我国物价一直相当平稳。从民国五十年到八十七年(剔除两次石油危机),消费者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仅约3.2%。同一时段,平均经济成长率达8.8%。快速的经济成长加上稳定的物价,使我国赢得「经济奇迹」的赞誉。

三、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1.过多的货币,太少的商品

2.成本推动,物价扬升

3.预期心理,不可轻忽

四、通货膨胀有什么坏处?

1. 通货膨胀起,财富大风吹

(1)仰赖固定收入的人,例如薪水阶级、靠社会福利金、退休金,

以及依赖固定利息过日子的人,在通货膨胀之下,购买力降低。

(2)房地产价格上扬。

(3)债权人受损,但对债务人的影响刚好相反。※通常,中、低固定收入且无自用住宅者,受通货膨胀为害最重。

2.经济、政治、社会齐遭殃

(1)人人不再储蓄,而争相囤积货品,或者是将钱投入购买房地产、

黄金及外币等投机性或不具生产性的用途。

(2)正常的生产事业缺乏资金来源;企业也因为成本及收益难以

掌握,造成投资停顿,严重影响经济成长。

(3)如果社会大众普遍存有通货膨胀预期心理,惜售、囤积、抢

购、投机风潮蔓延,通货膨胀会愈益严重,而引发所谓的恶性

通货膨胀。此时,价格上涨剧烈,人民对货币的信心荡然无存,

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活动失去了依据,再也无法正常进行。

五、通货膨胀的经验

1. 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九二三年,德国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物价较战前上涨约一万四千亿倍,一份报纸售价达二千亿马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再度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一九四七年间,德国大半的交易被迫改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这个惨痛的经验,使得后来德国政府对通货膨胀一直抱着戒慎恐惧的心情,将控制通货膨胀视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德国的物价也随而较很多国家稳定。

2.台湾:四万旧台币,一元新台币

台湾在光复之初也曾遭遇恶性通货膨胀。民国三十四年到三十八年之间,台湾的物价几乎是一日数变,每年的物价涨幅都在500%至1200%之间。

民国三十八年六月十五日,台湾实施币制改革,将原来的台币(旧台币)收回,换发新的钞券--新台币。每四万旧台币兑换新台币一元。此外,政府还陆续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举办优利存款,鼓励储蓄;充实财政收入,撙节支出;积极修复生产设备,增加工业生产;鼓励农民生产,提高农业产量等等,终于使台

湾的物价逐渐平稳下来,而奠定了后来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3.中央银行的责任,物价稳定最优先

战后及一九七0年代的通货膨胀经验,对现代的财经政策思维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也奠定了现代中央银行的角色及地位。目前国际间普遍认为,中央银行应以物价稳定为首要政策目标;因为只有物价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均衡且持久的成长。

六、中央银行是对抗通膨的尖兵---紧缩货币对抗通货膨胀

1.资金水平松紧要适当

(1)提高重贴现率:重贴现率是银行在短期资金不足时,向中央银行请求借款所适用的利率。如果中央银行提高重贴现率,则表示中央银行正送出警讯,设法使过热的经济活动「降温」,避免形成通货膨胀。(2)降低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是规定银行所收受的存款中,必须保留而不能贷放出去的比率。比方说存款准备率是10%,表示银行每收受100元的存款,必须保留10元交由中央银行保管。如果,中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