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变化

一、水土流失

水资源和土壤资源都是人类和生物界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环境条件。有良好植被的林区和草原,能保持水土,能正常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自然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的水平。但由于人口激增,加之不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特别是破坏森林植被。引起了水土流失。不仅因含有养分的表土被冲刷而变得贫瘠,而且造成江河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航行路程缩短,影响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并且可能形成旱涝灾害,恶化了生态环境。

土壤侵蚀(水蚀与风蚀)是世界上的一大公害。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利用,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土壤侵蚀与日俱增。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有10公顷土地沙化,有4.7万吨土壤被侵蚀。

美国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进行一次广泛的调查后指出,目前全世界每年农业地区肥沃土壤损失达254亿吨,而当今全世界可耕农地约有13.7亿公顷,表土层平均厚度为18厘米,总计约35000亿吨土壤。到本世纪末,人均占有表土量将减少三分之一。据1982年调查,美国由于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土壤侵蚀每年流失土壤达17亿吨,前苏联每年损失土壤25亿吨,印度每年损失土壤47亿吨,我国每年土壤侵蚀量约50亿吨,这四个世界上耕地最多的国家,它们的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四个主要产粮国每年表土流失量达140亿吨。

据考古学家研究,文明古国巴比伦的衰落和玛雅文化的消亡,都与土壤侵蚀、生态环境恶化有关。《表土与文明社会》一书中,论述了表土的开发和丧失,与之相伴的文明的兴起与衰退的许多事例。例如,一个建立在肥沃土地上富饶的农业区,曾经极大地促进了古希腊的繁荣昌盛,但是现在大多数希腊农民却在贫瘠的土地、石质地以及土壤严重侵蚀的地区过着贫困的生活。西班牙也曾经历过表土开垦与丧失相关的繁荣与衰退。非洲北部地区曾一度是罗马帝国的产谷带,而今却是满地飞沙。

3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黑风暴人们记忆犹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为了加速开发中西部,大规模开垦草原、砍伐森林。大片植被被毁。从1870年开垦180万亩到1930年扩大到11,300万亩,增长约60倍,结果是土地裸露,水分丧失,风蚀加剧,引起地貌、

土壤迅速恶化。1934年5月11日在伊利诺斯、马里兰、北卡罗来纳等州刮起了巨大的黑风暴,狂风卷起黄沙,遮天蔽日,纽约市一片昏暗,大气含尘量为每立方千米40吨。事后调查;这场风暴是从破坏最严重的西部干旱区刮起,越过美国三分之二大陆,刮走有机质和无机质3亿多吨。毁掉耕地4500多万亩。风暴之后,西部平原水井溪流干涸,作物枯萎,牛羊渴死,人们被迫背井离乡。同年7月20日在另外几个州又刮起一场黑风暴,毁了大批良田。这一年全国冬小麦减产51亿千克。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60万平方千米,增长了38%,占国土面积的16.7%。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这—地区覆盖着几十到一百多米厚的黄土层,最厚处达300米,70%以上属于坡地,黄土成分中粉沙占60%以上,粘结力弱,疏松多孔,易溶于水,一遇暴雨,大量表土流失,全区总面积约54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占90%。

远在3千年前,黄河中上游地区分布有良好的森林和草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具有比较优越的生态条件,农牧业相当发达。直到唐朝,泾水和渭水还是较清的,航运繁忙,有舟揖之利。据考证,黄土高原在西周时森林覆盖率约53%,在河南、山东等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有森林分布,当时黄河的水是清的。

由于封建王朝战乱纷呈,烧杀无度,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加上人口激增,从先秦时期包括春秋战国时代的1000~2000万人陡升到封建社会前期时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5560万人,统治者鼓励大规模毁林开荒,扩大耕地,以致西北、华北、中原一带的森林损失殆尽,使环境生态严重失调。地面失去植被保护,黄土不能涵养水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雨量减少,湿度降低,气候恶化,出现干旱,风蚀沙化的土地日益扩大,灾害频繁发生。黄河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泥沙之河,它在造就我国古代文明的同时,也给历代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也正在加剧。1975~1986年,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由36.4万平方千米上升到73.9万平方千米,增加了一倍,其中四川最为严重,增加了3.1倍。

我国每年注入海域的泥沙量为20亿吨左右,占世界总量的13.3%,其中黄河占60%,居世界河流之首。全国表土流失量每年约50亿吨,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年流失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

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造成河流航道堵塞,湖泊、水库寿命缩短。黄河河床日益抬高。又面临改道的威胁。自1954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天然水面已减少13,000平方千米,如洞庭湖。鄱阳湖等大型湖泊面积日益缩小,蓄洪排涝功能减弱。50年代建成的许多中小型

水库。已淤满报废,加剧了水旱灾害的发生。

解决水土流失必须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根本办法是修梯田,筑坝地,植树种草,以增加植被,合理配制林地、草地、牧场和农田的适当比例,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产体系,才能相得益彰,提高效益。黄河中上游地区,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改变了面貌,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沙漠化

土地沙化是当今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地球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其中三分之一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受到沙漠化的威胁。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资料,现今世界上平均每分钟即有10公顷土地变成沙漠,每年因土地沙化要损失600万公顷的农田和牧场,有90多个国家和五分之一人口不同程度地受到沙漠化的危害。全世界每年因沙漠化带来的直接损失约260亿美元。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是非洲大陆。

我国也是受沙漠化危害较深的国家之一。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的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共有149万乎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5.5%,其中沙漠化土地面积有17.6万平方千米,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在半湿润及湿润地区风沙化土地面积有1.88万平方千米。据50年代与70年代航片对比分析,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以15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沙漠化发展最严重的是贺兰山、乌鞘岭以东地区,特别是东起科尔沁草原,经坝上、鄂尔多斯到宁夏以南的农牧交错地带,占沙漠化土地面积的73%。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因沙漠化已丧失土地资源3.9万平方千米。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和2000多千米铁路受到沙漠化的威胁。

治理沙漠化,应该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进行综合治理,在体制上把治理沙漠化与加强国土整治和保护自然环境统一起来,采用治理与预防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最有效的措施是发展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沙漠化危害最根本的办法是培植固沙植物,育林封沙,筑起绿色长城,改造环境,促进农、林、牧生产的发展。据初步估计,目前我国约有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控制,约有12%得到改善。我国还制定宏大的规划,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其范围包括西北大部分、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跨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达389万平方千米,全长7000多千米,建成以后必将对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产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也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其危害性大致有下列几方面:首先是由于地面沉降,使河流泄洪不畅,造成洪涝灾害,或者在沉降中心区河道变浅,甚至形成“悬河”,也容易发生洪水;其次,地面沉降易使建筑物地基失稳、下沉,使建筑物遭受破坏,也易使地下管道变形、破裂而危及地下工程。为了抵御地面沉降的危害,在建筑时必须加高地基、加高海堤,在河流两侧需增高河坝,从而大大增加了经费开支;其三,临近海滨的地面沉降,容易引起海水入侵。渤海西岸和莱州湾地区,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海侵,现在海水回灌和土地盐碱化已相当严重。

引起地面沉降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表层的地应力不断积累,当它大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使地壳的某些部位发生形变而导致地面沉降现象的出现。现在的华北平原,仅第四纪以来即下沉数百米,几度沦为汪洋大海,其形成原因与海平面升降以及地面下沉均有关。

黄河是我国水患最多的河流,2000多年以来决口泛滥1500多次,大改道26次。通常认为黄河多洪灾是由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愈益抬高,现已高出地面3~5米,甚至达到10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悬河”。然而“悬河”是否仅仅因为泥沙淤积造成的呢?其实也与地面沉降有关。黄河下游的改道,一是向南袭夺淮河故道,一是向北从子牙河入海,都可能受这一带沉降中心位置的制约。淮河与子牙河也是容易泛滥的河流。另据研究,现在该地带仍平均每年以0.5~2.0毫米的速度下沉,这样势必使“悬河”升高。

自然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往往要在较长时间内才能看出其影响,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则要显著得多。50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干旱少雨,特别是随着城市及工业化的发展,用水量激增,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改变了原来的水动力条件,一方面承压水头下降,使对上覆土层的浮托力减少甚至消失;另一方面水头差产生渗透压力,这两种作用都使饱和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降低,在上部负载作用下,排水、压缩、固结而引起地面沉降。

我国北方在1972年以后,为了补充大旱后地面水的不足,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每年约抽取地下水400亿立方米,形成了40个地下水漏斗,总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据河北省地矿局资料,1985年河北平原23个水位下降漏斗的面积已达26,766平方千米,石家庄水漏斗中心深入37.61米,沧州达76.8米,天津、唐山、北京等城市也出现深达数十米的地下水漏斗。周围许多中小城镇也相继出现地面沉降现象。

现在华北的地下水漏斗正在从城市向乡村发展,连片成带,向滨海推移,如果一旦打通与海洋水体间的淡水屏障,就会引起大规模的海水回灌;大面积的地面沉降,也会导致大面积的海水入侵,其后果是严重的。例如胶东滨海地区,80年代以来,由于超采地下水,海水入侵面积已达534平方千米,使60万亩耕地减产,30万人吃水困难,现在海水仍在以每年约500米的速度侵进。

此外,西安、宁波、常州、苏州、上海、无锡、嘉兴、杭州、太原、新乡等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

除超采地下水之外,开采石油、天然气,大量开采固体矿产而形成面积较大的采空区,都可能引起地面沉降。

防治地面沉降灾害的主要措施:首先要有计划地开发地下水资源。由于过量超采地下水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关键措施是节制地下水的开采。这方面也有成功的事例,上海市区从1921年开始出现地面沉降,至1965年累计沉降量已达2.63米。为了防治地面沉降,上海市从50年代每天抽取30余万立方米地下水,到80年代减少到4万立方米,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并采取人工回灌等措施,地面沉降基本得到了控制。1966~1987年累计沉降量为36.7毫米,平均年沉降量仅1.7毫米,为治理地面沉降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次,减轻地面沉降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方面配合,采取综合措施。除了城市采取合理采、灌措施外,应在更大范围予以补充地下水资源,要禁止地面水的截流;滞缓降水过程中城区地表水的流失,尽量扩大其渗透量;对地下气、液、固体资源的采空区要及时填充;尽量减轻沉降中心区的负载等等。其三,从发展趋势来看,对我国危害最重的是沿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如果因此而引起海水入侵和海水回灌,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将是一个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划和布局;在某些关键地带坚决弃农还林或弃农还牧,以保护淡水屏障;可考虑开掘滨海运河或修建水库等。总之,只要认真对待,综合治理,地面沉降的灾害是可以减轻的。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生态学》

更多下载请直接访问【E课件免费资源中心】

如需帮助或建议和意见请直接联系站长。

QQ :五四零零零三二一

电话:137********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7219326660.html,

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其中,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变化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的作用,导致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往往会进一步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城市化和人口增长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 需求的满足,往往伴随着建筑、交通、工业化等连锁反应,对生态环境给予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2. 过度开发与砍伐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往往会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和砍伐森林等行为。 这些行为使得本来丰富多样的自然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生物也因此失去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3. 污染排放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不仅影响人们健康,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例如,大量排放的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垃圾等,会破坏生物栖息环境,导致物种比例失衡,从而影响了生态平衡。 二、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环境变化不仅破坏了自然生境的完整性,还会使得许多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了损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 生态系统功能的衰退 生态系统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物质能量等方面的循环而保持着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会导致其中生物的丧失,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失调,造成物种比例的失衡,从而对整个生态平衡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宏观生态学平衡的打乱 生态学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平衡关系。生态环境变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会使得具有稳定平衡关系的生物群落受到打乱,引起物种比例失衡,从而影响到全球的宏观生态平衡。 三、保护生态环境与多样性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1. 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通过法规制度的规范和监管,以及纵向的合法监管机制,才能有力防止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 我们可以通过做好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开展生态工程建设,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科学研究,保障生态多样性

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变化

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景观格局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景观格局是指地表形态、植被分布、土地利用等因素共同构成的地物空间配置的总体特征。因此,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变化不仅与自然资源的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维护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还与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生态环境中景观格局变化 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景观格局的稳定。 一、原因分析 1.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用地、开发和建设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和郊区,农村居民建房、开荒种地、养殖等行 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导致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环 境的严重恶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2.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的推广和发展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 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农药、 化肥的过量使用和粗放式农业生产模式造成的土壤流失等现象, 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3.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地质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对景观格 局的稳定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譬如,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水 资源短缺、温度升高等变化将进一步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 而影响到景观格局的稳定性。 二、影响分析 1.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环境是保障生物多样性、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基础。当生态环境中的景观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时,这意味着生态环境的 稳定性受到了威胁。当生态环境的物种种群、地表水、空气、土

生态环境的变化作文(精选32篇)

生态环境的变化作文 生态环境的变化作文(精选32篇)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生态环境的变化作文篇1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我们依赖它,探索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多么美丽,但我们要知道:地球只有一个!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于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妄顾地球家园的安危。环境科学家曲格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变革,才能拯救人类的命运,也唯有变革,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生存下去。”里面的“变革”就是指环保。说得很对,所以如今有许多人拿着标语在街上喊空口号,却没有见过多的行动。难道这样污染就会好转吗?不! 看,我们城市里的河流的河水发黑发臭;排成长龙的汽车放出大量的废气;成片的绿地变成“石屎森林”;那清脆的鸟叫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将继续贫乏水资源,空气将变得愈来愈浑浊,本世纪将有10%的鸟类物种消失。上述的事情,我们人类是罪魁祸首! 人人皆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条件。但是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了过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绿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每天都要耗费数十亩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树木除了可以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唯一的土地都失去。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

生态环境变化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生态环境变化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随着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了当今世界面 临的重要问题。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社会治理的效果与方式,进而对社会带来了各种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变化对社会治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生态环境变化对社会治理的影响体现在资源分配方面。生态环境的恶化 导致了资源的短缺与不均衡分布。比如水资源的减少、土地沙化、森林的破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和分配能力。这种情况下,社会治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资源,平衡各方利益,避免社会矛盾的加剧。 其次,生态环境变化对社会治理的影响还表现在社会稳定方面。随着环境破坏 与污染的加剧,人们面临着健康、生活品质等方面的威胁。这种不稳定因素的积累容易导致社会治理的失衡,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不安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第三,生态环境变化对社会治理的影响还体现在发展模式和政策调整方面。生 态环境的变化不仅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构成了威胁,同时也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由于过度开发和资源消耗,许多地区面临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们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发展模式并加以调整。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更加环保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转向低碳经济,倡导绿色发展。同时,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变化对发展模式的挑战。 最后,应对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的关键在于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政府需要加大 投入力度,在政策制定和执法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提高环保

地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与措施

地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与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挑战。不断的能源消耗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大气中温 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引发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严重问题。同时,因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断被破坏和人类的过度捕猎,很多珍 稀物种濒临灭绝。地球上的水源和土壤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枯 竭的危险。本文将从原因和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地球生态环境变化。 一、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 1. 工业化和城市化 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能源的消耗也在不 断增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 气体的增加,引起地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此外,工业和生活垃圾 的不断排放,导致水源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2. 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

森林被伐木、林地被砍伐来建造工厂和住宅区,导致许多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此外,大面积的农田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3. 过度捕猎和污染 人类的过度捕猎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使得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如今的商业捕鱼和海洋污染也已经使得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 4. 不可持续的资源利用 许多国家在不断加速自己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经常采取不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资源。这样的发展方式很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 二、生态环境变化的措施 1. 坚持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环保技术和低 碳生活的普及也成为一个趋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和低碳生活,对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 2. 坚持森林保护和土地保护 森林和土地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平衡的重要资源。因此, 必须加强森林保护和土地保护,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和植被保护,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保护野生动植物,重建生态系统 针对过度捕猎和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应该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 力度。对于已经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可以通过人工繁育和重建 其栖息地,帮助它们重新恢复生产力和保育数量。 4. 推进政策和法制建设

生态环境的变化

我记得小的时候家乡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看见小鱼在小河自由的游动。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在河水中玩耍,现在河水早已干涸,散发着恶臭的气味。还有空气质量的变化。每天大街小巷都会有来来往往的车辆,人们可能不会重视,但又有谁会想到车辆的繁多不仅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更让家乡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废毒气,家乡建造了很多工厂,每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我们常常看到工厂上空云烟滚滚,烟囱里冒出的云烟,大多是毒气,难闻之极,甚至导致我们患上不治之症。记忆里小的时候空气质量特别好,呼吸里是清新的气味,现在城市雾霾特别严重,尤其在冬天,严重的时侯要戴着防雾霾的口罩。 一直以来,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认为自然界应无条件地服从于人类,因而导致了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对此,我们应该从新审视、反思我们的自然观。我觉得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自然观,坚持非人类中心主义学说,以“人道主义”的情感对待自然界。 人类要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各种丰富资源,这是无需置疑的。但是我们人类不能掠夺自然,糟蹋自然,相反,我们应该关心自然,保护自然。换句话来说,我们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为前提。我们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更好的在自然界中生存与发展。因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伙伴关系,合作关系。这就叫“以人为本”的自然观。“以人为本”一方面强调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强调了人

的能动性的改造自然。 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自然观的变化,原因是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明白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与大自然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关系。

生态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变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探讨几个主要的生态环境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是最引人注目的生态环境变化之一。科学家们已经证实,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它们在大气中形成一个保温层,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逸散。这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灾和风暴等。为了应对气候变暖,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和提倡节能减排等。 水资源短缺是另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可利用的水资源却越来越有限。一些地区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导致干旱和饮水困难。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需要改善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用水。 第三,土地退化是另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变化。过度的农业活动、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了土地质量的下降和土壤侵蚀的加剧。这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为了防

止土地退化,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土壤,如合理轮作、植树造林和推广有机农业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也是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量的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破坏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控制非法狩猎和盗伐等破坏活动,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变化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我国过去和现在生态环境的变化

我国过去和现在生态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然而,我们不能忽视我国过去几十年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我国过去和现在生态环境的变化。 我们来看看我国过去的生态环境。上世纪70年代,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对较弱,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地方的河流被废水和工业废料严重污染,空气质量也普遍较差。森林砍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过去的生态环境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迫使我们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我国生态环境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首先,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管。同时,政府还大力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的环境质量。 我国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有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大量的环保志愿者组织和环保活动涌现出来,推动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我国在生态保护和恢复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我国启动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项目,如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我国还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然而,尽管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挑战。首先,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依然在加速进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仍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其次,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此外,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国过去和现在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环境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推动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我们应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环境治理和管理,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未来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变化 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变化篇一 5月10日至10月28日,到环保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锻炼。学到了基层好作风、好经验,锻炼了才干,磨练了意志。同时,也体会到沿海大开发经济飞速发展、环保同步推进的“双赢”发展之路的正确性。 一、主要情况 (一)端正态度,切实明确学习锻炼的目的意义。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在走上新的环保岗位之前,到基层学习锻炼,不仅非常必要,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学习锻炼中,深感环保事业是推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是造福人类的神圣事业,“环保人”不仅要有主观积极创新求进、努力拼搏的精神,还要具备环保业务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我自觉融入基层,加强自身锻炼,提高自身素质。这一段历程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环保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紧贴实际,积极探索基层环保的特点规律。按照要求,我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自觉联系开发区的化工企业、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环境生态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结合工作专研业务,学习基层环保知识技能,认真研读了15本环保专业知识和90多篇理论研究文章,以及我省近几年环保实践经验,撰写心得日记15篇。进一步开阔了思路、了解了基层好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丰富实践经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牢记要求,严格规范学习锻炼的言行举止。按照“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严于律己,树好形象”的要求,处处甘当小学生,虚心地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同志学习;严格遵守锻炼期间的各项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尊重基层环保部门的同志,态度端正,位置摆正;自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学习锻炼上,从没有离岗,除了重大节日外,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参加局机关党支部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认真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特别注重廉洁自律,树立了厅机关和自身的良好形象。 (四)作风深入,客观掌握基层环保的真情实况。自觉克服了“作客”思想、“漂浮”思想、“镀金”思想,确保了90%的时间都在一线调研情况、学

新时代十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的事例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令人瞩目,更是对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的绿色未来提出了挑战。在过去的十年中,许许多多的事件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对此我们应该看到巨大的变化,并加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一、土地退化严重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土地退化问题愈演愈烈。土地退化是指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而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其后果是农作物产量下降、生态环境受损。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土地退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而土地退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土地退化会导致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二、水质恶化严重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水质也面临严重的挑战。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和水资源过度开采。水质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这些都对水质造成了威胁。而水资源过度开采则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水资源的减少和水资源的浪费。水质的恶化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威胁,更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的危害。

三、大气污染严重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据统计,有超过 60的我国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交通污染等等,这些污染排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气的屏障,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大气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因此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四、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由于人类 的过度开发和滥砍滥伐,许多珍稀的动植物濒临灭绝的边缘。我国作 为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大国,应该更加注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采取 更加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珍稀动植物。 在新时代的十年间,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给 我们敲响了警钟,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建设,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希望我国的生态 环境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得到改善,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 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中。五、野生动物保护需加强 在新时代,我国的野生动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了人类活动 的严重影响。栖息地丧失、非法捕捞、盗猎等行为严重威胁着野生动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然而,我国在环境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将分析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环境发展现状 1. 空气污染 我国的空气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重工业和汽车等排放污染物的增加导致大气污染加剧。雾霾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减少工业排放、限制汽车使用以及加强环境监测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治理。 2. 水资源短缺 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着压力。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许多河流和湖泊被污染,供水安全受到威胁。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工作。但要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仍需更多努力。 3. 生态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土地开发和过度的资源利用导致了生态系统退化和物种灭绝。为了保护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建立了自然 保护区网络,加大了生态修复力度。然而,生态破坏问题依然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 二、环境发展趋势 1. 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能力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境投入,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增加环境保护力度。 通过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我国将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 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推广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同时,培育和引进高端绿色技术人才,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 能力。 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将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大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系 统的健康稳定。同时,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生产方式,提高人 们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总之,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依然严峻,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 变化。未来,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环境治理步伐,推动绿色发展。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

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包含着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并且相互之间密切关联。然而,近年来的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分析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当前环境变化最引人注目的方面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生态系统面临着许多挑战。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对沿海湿地和岛屿生态系统造成威胁。同时,更频繁和更强烈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和干旱,对森林、草原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城市化和农田扩张导致了森林、湿地和草地等的大规模破坏和碎片化。这些变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过度的土地利用还促进了土地侵蚀和水污染等问题。 三、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变化也对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直接影响,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过度的狩猎和栖息地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这些物种的消失会破坏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四、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除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外,人类活动还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 的健康。例如,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发展导致了大量的空气和水污染,直接威胁到了生物的生存环境。此外,过度的捕鱼、过度放牧和 过度使用化肥等行为也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破坏。 五、解决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方案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并减轻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 措施。首先,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包括减 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展可持续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其次,我们 需要改变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的方式,促进可持续土地利用。此外,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 动植物保护区来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最后,人类应该意识到自身的 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污 染排放。 总结起来,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物种灭绝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然而,通过采取合适的 措施和改变我们的行为,我们有能力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实现可持 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未来的环境和人类能够和谐共存。

中国生态环境之变迁的主要内容

中国生态环境之变迁的主要内容 中国生态环境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蓬勃增长,中国的生态环境也经历了许多变化。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生态环境的主要变迁。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大规模的乱砍滥伐和土地开垦,中国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政府的积极推动,中国的森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大幅度提高,一些地区甚至恢复到了历史水平。 中国的水资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压力。许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严重的污染,水质下降,甚至干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水环境治理等。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水资源问题仍然严峻。 第三,中国的空气质量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和汽车数量的增加,中国的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减少工业排放、限制机动车行驶等。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威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

动的扩张,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遭到破坏。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政府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然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投入。 中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包括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水资源问题的加剧、空气质量的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投入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保护人类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创造美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形容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成语

形容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成语 桑田沧海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此一时彼一时 〖解释〗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瞬息万变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极短时间;万变:变化之多。在极短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多用于书面语。一般作谓语、定语。 焕然一新 焕然:形容有光彩。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含褒义。运用范围广;从具体的景物到抽象的面貌都能用。一般作谓语、宾语。 物是人非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恍如隔世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形容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一般作谓语、定语。 斗转星移 北斗转换了方向;星辰移了位置。形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斗:北斗星;星:星辰。一般作状语、定语。 一成不变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用作贬义。多用于否定句。一般作谓语。 丰衣足食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沧海桑田 沧海:大海;桑田:种桑树的地;泛指农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也作“桑田沧海”;又简称“沧桑”。多用于感叹世事变化很大。一般作谓语、宾语、分句。

白云苍狗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用于世事变幻无定;不易揣测。一般作谓语、定语。 天翻地覆 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覆:翻过来。常用在转变得极大的事情上;也可形容东西被搞得十分零乱;像翻转过来一样。一般作定语、补语、状语、谓语。 万象更新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景象或事物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气象。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今非昔比 昔:过去;从前。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形容变化非常大。凡环境、生活有很大变化;不论好坏均可用此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朝令夕改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多用于政策、法令和主张的时常变更。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分

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并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自然世界。生态系统动态变化是指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变化。 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物种演化等。人为因素则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等。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是环境效应。环境效应可以分为三类:正效应、负效应和中性效应。 正效应是指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动植物物种适应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等。在这方面,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应该借鉴自然自我修复的原理,加强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以创造更多的正效应。 负效应是指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等。这些负效应不仅会影响到

人类的健康和经济活动,还会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长期的危害。对于负效应,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和管理,以减少 不必要的损害。 中性效应是指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中性的, 即既不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物种的数量增加或减少、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变化等。对于中性效应,我们可以采取观察和监测的方法,掌握生态 系统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人 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环境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我们不重视 环境问题,那么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就会对我们的生存造成极大 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方法,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影响

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影响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生态环境的变迁已经成为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已经影响了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影响。 生态环境的变迁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废水不断的排放,土壤的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时,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受到破坏。这些问题对人类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对大气、水域和土壤的污染导致慢性疾病、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的增加。例如,雾霾对我们呼吸系统的影响,水污染对我们肠胃系统的影响等。

其次,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受到的破坏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 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以及生态系统破坏使得生产生活受到了 极大威胁,同时也使得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例如,森林砍伐和 过度捕鱼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的变迁对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首先,环境污染和物种灭绝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例如,生态 环境破坏导致的居民健康问题,治疗费用高昂;物种灭绝影响家 畜粮食生产,直接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 其次,生态环境的变迁也对社会稳定和全球合作带来威胁。现今,全球的生态环境变迁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各国对于 环保和生态建设的交流与合作也变得日益重要。环境变化威胁人 类的和平与安全,多种因素导致的不可预计的环境变化也可能因 此引起矛盾与冲突。 最后,生态环境的变迁也影响着我们的文化传承。人们的文化 向往中都蕴含着关怀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诉求,环保和与自然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