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析与研究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析与研究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析与研究

第7卷第2期

2007年6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K unm i ng U n i versity of Sc ience and T echno l ogy V o l 7,N o 2J une 2007

收稿日期:

2007-03-01

第一作者简介:陈幼芳(1954-),女,上海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① 文中所指的就业率,均以毕业生当年初次签约率为依据,不包括考取硕士研究生。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析与研究

陈幼芳,苗艳丽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3)

摘 要:以昆明某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签约率为依据,分析了本科生就业率的特点和影响本科生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认为近几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下滑,主要是由于云南省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地区对本科生人才的需求和吸纳能力,以及高校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反应速度滞后等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

关键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结构性矛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07)02-0087-07

Analysis and R esearch on Employ m ent R ate of G raduates

CHEN You -f ang ,M I A O Yan -li

(F aculty o f Soc ial Sciences ,Kun m i ng U n i versity o f Sc i ence&T echno logy ,K un m i ng ,Y unnan 650093,Ch i na)

Abst ract :B ased on the first-ti m e e m ploy m ent con tract si g ning rate of a un i v ersity i n Kun m i n g ,the char -acteristics o f graduate e m ploy m ent and the factors i n fl u enci n g the e mp loy m en t of graduates are ana l y zed i n th is paper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do wnw ard tendency o f the g raduate e m ploy m ent rate i n recent years ism ai n ly due to the w eak industrial basis o fYunnan as w ell as the slo w speed i n i n dustria l upgrad i n g and industria l re -structure ,w hich,to so m e degree ,li m its the de m and and e m p l o y m ent ab ility o f the loca l area .I n additi o n ,it is also due to the str 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 w een supp l y and de m and such as the slo w response of the tertiar y i n -stitutions to the m arket de m and for hum an resources .

K ey words :graduates ;e mp loy m en t rate ;structura l contradicti o n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我国2006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1400万人。在新增的劳动力供给中,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据教育部统计,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6年预计突破百万大关。从2003年到2005年,云南省内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签订就业协议或经考试录用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2003年为51 46%;

2004年47 62%;

2005年48%。这种状况是否表明大学生在我国、我省已经供过于求?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本文以昆明某大学近五年来本科毕业生初次

签约率为依据,试图对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昆明某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特点与分析

1.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基本稳定,略呈下降

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①

来看,总体就业情况基本稳定,但略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比2002年本科毕业生人数增长了约62%,而初次签约人数则增长了约25%,初次签约率从2002年的55 3%降为2006年的42 8%,即初次签约率的增长率低于毕业生人数的增长率。从表1数据表

面看,就业率下降与本科生扩招有关。但是,2005年云南省高校的毛入学率仅为12 6%,还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把本科生就业率下降的原因,简单归结于扩招解释不通。

特别说明:由于就业市场不规范以及在非正规单位就业等诸多原因,用人单位不与已就业学生签

约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要远高于签约率,据专家和有关单位估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高于初次签约率40%左右。因难以对实际就业率做准确统计,而且不同专业毕业生签约率的高低基本反映了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或低,故本文分析就业率均以当年初次签约率数据为基本依据。

表1 昆明某大学2002-2006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①

时间毕业生总数

签约人数初次签约率(%)

就业率(%)

2002年3194176755 32003年3736204054 62004年3707190751 42005年4273184143 12006年5177221742 8合计

20087

9863

49 1

特别说明:由于就业市场不规范以及在非正规单位就业等诸多原因,用人单位不与已就业学生签约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毕业生实际就业率要远高于签约率,据专家和有关单位估计,毕业生实际就业率高于初次签约率40%左右。因难以对实际就业率做准确统计,而且不同专业毕业生签约率的高低基本反映了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或低,故本文分析就业率均以当年初次签约率数据为基本依据。

表2 2002-2006

年工程类专业就业情况对比表

数据来源:云南省教育厅近几年省内高校毕业生分校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和昆明某大学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

2.工程类、电子与计算机类、管理类和文科专业之间的就业率存在很大的差别

从毕业生人数和就业人数增长数据表面看,就业率下降似乎与本科生扩招有关。但我们在分析不同专业的签约率时,发现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有些专业招生人数增加,但签约率也高,而另有些专业即使招的人数不多,签约率也不高。从整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工程类专业签约率呈现稳中略有升降的态势;一些曾被社会普遍看好的、与电子、计算机有关的热门专业的签约率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管理和文科专业

则呈现出大起大落或者低签约率的态势。

(1)在工程类专业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就业率比较稳定的,尽管每年的毕业生

数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就业毕业生的绝对数量也是在增加的,签约率都稳定在70-80%以上。例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二是社会吸纳能力趋于相对稳定,因毕业生人数的增减而导致就业率变化的,如交通工程和测绘工程等;三是被称为 朝阳 产业的一些专业就业率呈现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定或略有回升的态势,

如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近几年来的初次签约率在20% 30%左右徘徊(参见表2)。

(2)电子和计算机类的各专业曾被认为是热门的、就业前景不错的专业,但目前的现实却并不如预想的那样抢手。昆明某大学设置了6个此类专业,2002年和2003年,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几个专业初次签约率还在60%左右,然而,从2004年开始,这些专业的初次签约率大幅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高达40多个百分点。这一方面反映了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异常迅速,另一方面与扩招有关。同时也说明高校应对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总体上讲,这些专业最近五年的平均初次签约率均低于50%(参见表3)。

88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2003年的统计数据中没有标出灵活就业一项,所以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未签约人数(其它)-考研人数。

表3 2002-2006年计算机类专业就业率(%)情况表

数据来源:云南省教育厅近几年省内高校毕业生分校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和昆明某大学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

(3)跟前两个类别的专业相比,管理类和文

科专业是最没有竞争优势的。这些专业的签约率或大起大落或较低。如工商管理专业2002年和2004年的初次签约率分别为55%和67 5%,而2005年只有21 7%,相差了30多个百分点,2003和2006年的初次签约率基本稳定在30%左右。初次签约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跟扩招有一定的关系。然而,从2004年以来,实际上初次签约学生的总数都在小幅上升,从2003年的20人增加到2006年的39人,这说明市场对初级管理类人才还是有一定需求,但需求量并不大。相类似的还有市场营销和会计学等专业。

近五年来签约率均比较低的文科专业是艺术设计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以艺术设计为例,

从2003年开始,该专业开始有了它的第一批毕业

生,然而初次签约率却只有14 3%,而且这种情况在随后的几年中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其他,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就业率都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正规的设计院或设计公司就业吸纳能力很有限,再加上这些专业的学生个性均比较强,他们大多以灵活就业或其他打零工的方式实现了隐性就业。如2005年艺术设计的30个毕业生中有21个是灵活就业,比例为70%。3.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用人单位是省内外各种类型的企业

从毕业生签约的主要用人单位来看,四年来共有308人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所需用人单位,有22人响应国家的号召到西部去作志愿者,两项所占的比重只有4 4%。通过公开招聘进入高校、职业学校、各级中学和各种科研院所的毕业生同样也是少数,四年共有695人进入事业单位,比例不足10%。全国的部队和军区每年都会从高校招聘一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良好和知识素质过硬的大学生充实军队,但所吸纳人才数量同样有限,5年来仅有250人被挑中,仅占初次签约毕业生总数的3 3%。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是通过招聘会进入省内外企业的,四年来共有6300多人在各级、各类企业中找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这一比例高达83 2%(参见表4)。这种状况给我们一个提示:即到企业去发展,是昆明某大学学生的未来,学校应把为企业培养,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作为己任。

表4 毕业生初次签约各种类型单位统计表(2002年-2005年)①

就业单位2002200320042005合计比重公务员录用

7946129543084 1研究院所学校等事业单位

1421462421656959 1企业1479178014591584630283 2部队军区67

68

77382503 3西部志愿者10

12220 3合计

1767

2040

1907

1841

7577

100 0

数据来源:云南省教育厅近几年省内高校毕业生分校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和昆明某大学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

89 第2期 陈幼芳,苗艳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析与研究

由于缺少2006年昆明某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所以,2006年毕业生就业渠道暂缺。由于2003年的原

始数据中的统计方法跟其它几年的统计数据不同,在研究中,笔者按其它表格的方法将其补充,因此,关于2003年学生就业渠道的数据是笔者所制

4.从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来看,铁路、供电、船舶、机床、机械、水利、钢铁、冶金和烟草业等传统重工业和云南省大型企业用人数量较多2004年和2005年分别有1149人和1161人,占与企业签约毕业生总数的78 8%和73 3%。银行、通信部门、保险公司等第三产业虽然每年都需要新鲜 血液 ,但是需求量相当少,而且是好中挑优,所以在这些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属于少数幸运儿和佼佼者(表5以银行为例来说明)。这种状况恰好说明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对人才的吸纳能力较弱,传统产业吸纳了大多数某大学培养的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餐饮娱乐、电子科技类的小型公司吸纳毕业生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呈现上升的态势(见表5)。

表5 毕业生就业初次签约企业所属行业对比表

行业2002200320042005合计铁路、供电、冶金、烟草等483122114911612915银行33174726123餐饮、高科技电子类企业192267360819合计(年)708139146315473857 数据来源:云南省教育厅近几年省内高校毕业生分校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数据和昆明某大学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

二、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尽管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但本科生就业率下滑并不说明我国的大学生已经供过于求。首先,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比例看。据统计,到2001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3877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5 5%,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1/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 5%,而2002年云南省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本科仅为13 1%,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近4个百分点。其次,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看。现今大多数国家的专业技术人员有2/3以上在企业工作,譬如在美国,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其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80%,而我国在企业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据统计,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中只有17 1%分布在企业,(某大学主要是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低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更低于深圳90%的比例,从事直接技术创新的企业和部门普遍缺少所需人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以上情况说明,解决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向企业提供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主要途径仍是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云南省大学生在总量上不存在供过于求的现象。影响本科生就业率的最大因素是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这主要表现在:

1.云南省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发展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地区对本科人才的需求和吸纳能力

社会对各类较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量是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对各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量也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高。例如:美国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对一定技术、技能素质的中级人才需求,从20%提高到65%,对不需要技术的一般劳动力需求,则从原来的60%下降到15%。近年来,北京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每年至少吸纳全国高校一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也说明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程度。

由于各种原因,云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之全国其他相对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还处在调整初期。经济发展的较低水平,尤其是高新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地区对本科生人才的需求和吸纳能力。

某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其主要专业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类专业人才的工程类

90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专业,都是在国民经济和生产建设中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系统,所培养的人才也是经济建设中需求量较大的。虽然,目前我省工业发展水平比东部地区较低,总体上企业吸纳能力还是有限,但是,这类专业的毕业生并不表现出 供过于求 ,初次签约率都稳定在70-80%以上(不包括考取研究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云南省工业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这类专业的就业率还有望进一步提高。表现出所谓 供过于求 毕业生的,是为新兴产业和为服务产业培养人才的一些专业。这恰好说明了,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近年来,云南省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新兴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加快,但是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新兴产业吸纳的本科毕业生虽有小幅增长,但所占比重不大。(见表2)这是导致一些 朝阳 产业的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农业工程等近几年来的初次签约率一直在20% 30%左右徘徊的直接原因之一。第二产业的欠发达,造成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这也是一些为第三产业培养人才的专业,如设计、包装、规划等专业初次签约率低的主要原因。不过产业升级,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大趋势。2006年底,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推出了最新的 上海职场风云榜 统计分析数据显示,一些高附加值产业,比如集成电路制造、信息技术以及专业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产业的用人需求继续呈上升趋势。值得考虑的是,在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过渡时期,这些专业如何实现和提高就业率的问题。

2.高校对市场人才需求的反应速度滞后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因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由政府买单的传统思维惯性的作用,使得高校存在对市场需求反应速度过慢、反应能力不足问题,从而导致专业设置或培养方案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就业市场上的结构性矛盾。

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就全国来说,2002年高校计算机专业初次就业率就出现了连年下滑,成为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一大热点,从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出现所谓 供大于求 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主要是指在应用、维护和技术管理方面的初、中级人才(大学本科毕业生属于其中的中级人才)。而计算机软、硬件的原创性研究与开发方面的高级人才在我国还比较稀缺。我省某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初次签约率下滑是从2004年开始,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西部地区与全国比较存在某种滞后性,也说明高校在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上存在缺位与缺失。与计算机类专业相似情况的还有管理类专业。现实中让我们尴尬的是,一方面有许多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又招不到所需的人才。有调查表明,在毕业生中,一些综合类专业的毕业生求职难最为突出,例如管理类专业。与这些被人戏称为 万金油 的专业相比,一些针对市场某一细分行业人才需要设立的专业,其毕业生却往往供不应求。

高等学校的人才经营管理,应该以人才用户的需求为起点,而不应以招生为起点:专业的开发、课程的设置,都应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而不应由高校的既定条件和能力来决定。 针对市场需要培养的人才永远不会成为社会累赘。因此,学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把握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的要点,努力缩短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为此,学校应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与分析,提高高校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对人才需求提前做出准确预测,使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3.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理念和综合素质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着矛盾

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与此有关的一些陈旧观念并没有随之消失。一些学生就业死守 重单位、重福利 的传统就业观念,费尽周折想要挤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也有学生不愿到艰苦的基层单位就业,例如一些冶金、地质等艰苦专业的学生。因此,如果毕业生不转变就业观念,就会出现主动失业,即为了进入自己所谓理想的部门,宁愿选择暂时不进入劳动力市场。

另一方面,通过一份对毕业生和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毕业生自身的素质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出入,这种矛盾也直接导致了本科毕业生就业难。

智联招聘网的调查显示:57 8%的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的 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 。企业普遍认为,拥有一定实习、实践经验的学生

91

第2期 陈幼芳,苗艳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析与研究

更容易完成由学子向职场人的角色转化,因而备受企业青睐。在毕业生综合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是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是 创新能力 ,而学生 在校成绩 则排名倒数第三。而毕业生则认为综合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专业知识技能,其次是实际操作能力。这反映了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的专业不匹配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一些专业人员炙手可热,但企业却要求工作经验的供求矛盾。

然而,学校在提高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够。2004年暑期,我们对昆明地区600多名大四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71 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对他们帮助不大。2005年暑期,某高校2003级学生也作了一个调查,以昆明理工大学学生为主,覆盖了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等高校,共发出问卷2400份。在回答 您认为学校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做得如何 这一问题时,被调查者选择流于形式和不能落到实处的占了47%。只有10%学生认为在学校学到了创新能力和14%的认为学到了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的欠缺让很多用人单位无法找到他们所需人才。与此同时,很多大学毕业生也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工作,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企业对人才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就业市场无赢家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上岗就能独挡一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这对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引起高校极大的重视。

三、提高昆明某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几点建议

1.抓住本校特色,合理定位,为企业培养发展所急需的各类工程型人才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和开发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主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文化的特点,对教育管理体制、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改革,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中,对高层次的,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学术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少,而较多需要的则是从事设计、规划、决策等、介于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工程型人才。昆明某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其绝大多数专业都属于工程技术性学科,都是在国民经济和生产建设中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系统,在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的意义下,它们是最直接的生产力。

前面的数据分析显示,绝大多数毕业生是在各类企业中实现就业,也就是说企业是昆明某大学毕业生的主要用人单位。作为西部地区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应把为企业培养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为己任,以培养能把科学技术直接变成生产力的、介于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工程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特点鲜明的工程型人才。换句话说,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说得更通俗一点,就是凡大学本科毕业学生,除了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应该具备能基本满足企业要求的实践操作经验。

要为企业培养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应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大多数企业欢迎的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因此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科学生从学校毕业就已具备工作经验的情况,在国际上并不鲜见。例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企业一般都承认其已具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因此,必须对如何使实践教学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工作实践操作经验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加强和改善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把实践教学课程落到实处,凸显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是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关键,也是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关键。

2.构建专业(专业方向)设置预测机制,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建立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机制

学生的就业状况,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直接决定了大学资源的走向,决定了大学的招生与培养。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必须紧密结合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必须要对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必须进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调研,按照人才需求情况开发教育服务 产品 。同时,也要对东部地区专业人才

92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的走向加强研究,因为东部地区的今天,很可能就是西部地区的明天。

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要提高所培养人才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我国现在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十分明显,学校应构建专业(专业方向)设置预测机制,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与分析,把握面向市场培养人才的要点和趋势。目前我国本科层次的,有些专业初级人才相对富余,但高新技术和复合型人才相当短缺;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人才培养也必须适应这一趋势。例如,一般的市场营销人员,目前劳动市场上并不缺,然而,房地产、汽车等营销人才却相当抢手。此外,针对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应该主动与企业建立联系,努力探索 订单式 培养模式。总之,学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履行为社会服务和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能,努力缩小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3.职业规划教育尽早进行,并同时进行有关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调查显示,目前昆明市的高校所做就业指导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仅有9%的被调查同学对目前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表示 满意 ,48%的表示 一般 ,表示 不满意 和 很不满意 的分别占了29%和14%。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目前昆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1)宣传力度不够、安排时间不合理;(2)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3)内容枯燥,讲解不够深入,没有实质性的东西;(4)就业指导形式过于死板,单一。被调查学生希望学校能尽早开始做就业方面的培训;及时提供有关就业信息,深入、长期地开展就业报道、培训和相关服务工作;还有69%的同学认为学校在提供就业指导时应注重 择业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

为了帮助本科生更好就业,学校应把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程,把就业指导课提高到与英语并重的地位。学校在做好就业指导的同时,还应该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收集信息不能忽视校友的重要作用,往届毕业生在单位工作的出色表现,无形中树立了学校毕业生的形象,增强了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信任度,通过毕业学生的网络式链接,架起用人单位与就业毕业生指导部门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社会

调查报告汇编[Z].2005.

[3]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2004年 2006年[Z].

[4]昆明理工大学学生处.昆明理工大学各学院各专业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2002 2005[Z].

[5]姜洪,丁世青.云南高层次人才开发问题研究.昆

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6]曹家为.试论高等学校的人才经营管理[J].教育

理论与实践,2003,(10).

93

第2期 陈幼芳,苗艳丽: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析与研究

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实施办法

宁德财经学校 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我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更好的贯彻“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服务理念,确保国家和省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和要求落到实处,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系调动学工主任及参与就业工作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正确激励先进,合理实施奖惩,推动我校学生就业工作在持续发展中不断提高,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成立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管全校学生就业工作。学校招生就业处为学校学生就业工作管理、协调和服务专门机构,在学校学生就业领导小组领导下归口管理全校学生就业工作。各系成立学生就业工作小组,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负责本系学生的就业工作。招生就业处和各系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以服务学生和用人单位为目标,共同为学生就业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就业工作主要内容 第三条做好就业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毕业生生源汇总整理和统计上报工作。 第四条组织开展就业指导课、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提升活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咨询并做好创业典型毕业生的宣传工作,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服务工作。 第五条负责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收集、审核需求信息并向毕业生发布,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加强学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为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第六条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就业“双选”活动,负责举办校内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和组织校园各种小型专场招聘会。 第七条落实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第八条负责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发放和审核,就业审批表、单位接收函等材料的签订或收集工作,负责毕业生报到证发放、档案整理转递工作。 第九条及时统计、上报学校初次就业率、年度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撰写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SPC统计过程控制实施规范2019

★★★ 质量管理实践 五大工具实施系列之 SPC统计过程控制实施规范 2019-12-23 编制: 周小东 本规范符合最新IATF16949 2016标准要求; 本规范引导企业如何正确实施SPC统计过程控制分析作业。

1.目的 通过实施统计过程控制,评估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供方产品、过程能力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便及时采取对策预防质量不良的发生,同时寻找改进的机会。 2.范围 本规定适用本公司所有的零部件产品的所有过程。 3.术语与定义 3.1工序能力:指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下在加工精度方面的实际 能力,过程能力体现了过程稳定地实现加工质量的范围。 3.2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指工序的分布状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 变化。 3.3 工序加工能力:指工序质量特性的分散(或波动)有多大。 3.4 工序能力指数:即(CP&CPK),产品的公差与工序能力的比较指标值, 它表示该工序能力对产品设计质量要求的保证程度。 3.5 CMK:Machine Capability Index的缩写,称为设备能力指数。 3.6 PPK:Process Performance Index的缩写,过程性能指数。 3.7 CPK:Complex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的缩写,过程能力指数(调 整修正工序能力指数)。 3.8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 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4.引用标准条款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社会调查报告 :苏一 班级:营销1323 学号:130222138 成绩:

2015 年8 月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许多人才市场经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08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1.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 【形势】 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形势依旧不是很好,虽然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回暖,不过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现状】 典型现状1:“蚁族”生活在劳碌奔波中寻求改变。“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他们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们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典型现状2: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续增长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理性地反思这种“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来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2.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 图1 高校毕业生折线图单位(万)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毕业生落实率:专科生最高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如果将上表中第1~6项均视 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83.1%。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80%以上。专科 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85.3%,女性为80.8%,两者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上,男 性高出4.8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9.4%;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 高校排第三,为80.6%;普通本科院校最低,为77.7%。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落实率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落实 率分别为85.9%、81.6%、78.4%。 起薪比较:科研单位最高 为了排除奇异值,调查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30000元之间的 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4187元。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640元;本科生为4010元;硕士生为6363元;博士生为6753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4448元, 女性为3896元,两者相差553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211”(包括“985”)重点高校为5571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944元,高职院校 为2597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993元。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 5449元,东部地区为3401元,中部地区为2866元,西部地区为268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2.03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472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60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 平均为306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909元和3247元。最高 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 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科研单位5407元;三资企业5329元;国有企业4801元;高等学校4404元;医疗卫生单位4056元;党政机 关3967;其他企业3889元;其他事业单位3740元;私营企业(民营、个体)3647元;中小学3422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8倍。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25.9%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3.6%的毕业生感到满意;19.0%的毕业生感到一般;1.2%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3%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和本科生,专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第二是西部地区;第三是东部地区;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农村,在乡镇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 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党政机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国有企

统计过程控制

第一章 SPC简介 第一节什么是SPC 一、 定义:SPC是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字首缩写,即统计 过程控制。SPC就是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质量的目的。SPC强调全过程的预防。 二、 SPC的特点: 1)SPC是全系统的,全过程的,要求全员参与,人人有责; 2)SPC强调用科学方法(主要是统计技术,尤其是控制图)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 3)SPC不仅用于生产过程,而且可用于服务过程和一切管理过程。 三、 为什么要推行SPC? 优质企业平均有73%(用SPC方法的)的过程Cpk超过1.33,低质企业只有45%过程达到Cpk=1.33。Cpk>1.67的企业,平均销售收入增长率为11%以上,而其它企业的数据为4.4%。一家企业用了三年的时间使废品率降低58%,其使用的方法:将使用SPC的过程比例由52%增加到68%。 1)时代的要求:PPM管理、6σ管理; 2)科学的要求; 3)认证的要求; 4)外贸的要求。 四、推行SPC的目标 A.达到统计受控状态; B.维持统计受控状态; C.改进过程能力。

第二节 SPC发展简史 过程控制的概念与实施监控的方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由美国的休哈特(W.A.Shewhart)提出。今天的SPC与当年休哈特的方法并无根本的区别。 SPC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SPC,SPCD及SPCDA。 1)第一阶段为SPC:SPC是美国休哈特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创造的理论,它科学地区分出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偶然波 动与异常波动,从而对过程的异常及时告警,以便采取措施, 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这就是所谓统计过程控制; 2)第二阶段为SPCD:SPCD是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and Diagnosis的缩写,即统计过程控制与诊断。SPCD是SPC的进 一步发展,1982年我国张公绪首创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突破了 传统的美国休哈特质量控制理论,开辟了统计质量诊断的新方 向。目前SPCD已进入实用性阶段; 3)第三阶段为SPCDA:SPCDA是英文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Diagnosis and Adjustment的缩写,即统计过程控制、诊断与调 整。这方面国外刚刚起步,他们称为ASPC(Algorithmi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算法的统计过程控制),目前尚无实 用性的成果。

就业率断崖式下跌

就业率断崖式下跌,985高校紧急向校友求计 毕业季临近,就业率告急。 与往年相比,不少高校今年的就业率断崖式下跌,签约率甚至不到两成。为缓解就业难,国家接二连三出台激励措施,高校也在不遗余力寻找出路,不少985高校紧急向校友求助。 不过,依托校友资源或可暂缓燃眉之急,高校专业与就业市场接轨才是长久之计。 就业告急 今年的春招季不再“金三银四”,进入5月,高校就业率暴露“裸泳”之势。 日前,华南理工大学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5月25日,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仅为35.17%,签约率甚至不足两成,仅为14.48%。 相比人文社科,理工科就业有相对优势,但就业率一样不容乐观。湖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2020届就业率在四成左右,较往年下降较大。 日前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召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推进会,截至6月3日,交通学院2020届毕业生397人中,协议就业率为23.57%。

而在去年,湖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公布的《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院本科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为81.96%。 华南理工大学近几年的就业率则接近100%,2018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 9.63%,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41%。 根据往年的企业招聘安排,大量工作机会都会在春招期间密集推送。但今年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大,不少企业都在裁员降薪过紧日子。 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趋势报告》显示,在春招季活跃求职的2020年应届生较2019年增加了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了22%。 874万应届生比去年增加了40万人,疫情影响叠加,今年可预见是就业难上加难的一年。为缓解就业难,研究生扩招、继续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增加基层“三支一扶”“特岗教师”招募等一系列扩大用人需求的措施相继出台。 社会整体用人需求在减少,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如此之难,显然不是一两所高校面临的问题,而是全国所有高校需要面对的共同困境。 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会怎样?2009年金融危机,就业形势尚不如今年严峻,当年一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大体只在20%到30%之间。 校友助力

考核指标统计管理办法doc

××集团有限公司 资产经营指标统计管理办法(暂行) 一、总则 1.为了有效地、科学地开展统计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与报送的及时性,发挥统计工作在集团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制度。 2.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统计 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3.下属企业实行按业务部门归口负责的原则。集团公司投资管理 部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集团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指标统计工作。 4.下属企业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以及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应指定兼职统计员。企业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统计人员调(变)工作时,

事前必须征求投资管理部的意见,并要有适合的人员接替其 工作。 二、统计报表的管理与分工 1.由集团投资管理部制订“企业资产经营统计报表目录”,各企业按报表目录,定期向集团公司报送。. 2.集团公司内统计报表如有个别项目需要修改时,由投资管理部 直接通知填报单位,并将修改后的式样备案。 3.各企业向集团公司财务金融中心和投资管理部报送报表,报表内容一致时,一式两份,同时报送,报表内容差异时,分别报送。 4.为确保统计报表数字的正确可靠,下属各企业部门领导和总经理应对上报报表进行认真审查,方可向集团公司正式报送。未经部门经理或总经理签字的报表,集团可视为无效报表。 三、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 1.集团公司所需要的统计数字,应由企业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负

责提供,以便克服使用统计数字的混乱现象。 2.集团下属各企业应由统计人员将本单位的统计资料,采用卡片或台帐形式,按月、季、年进行整理分类。集团公司不定期对下属企业统计资料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3.各企业编制的统计台帐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对已经过时的统计资料,如认为确无保管价值,应呈请本单位主管领导核准,并经投资管理部会签后,方可销 毁。 四、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 1.统计资料发出后,如发出错误,必须立即订正。集团公司发现数字错误时,应立即通知填报单位订正,填报单位不得推诿或拖延。 2.企业内部月报表发生数字错误时,应及时用电话或口头查询订

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w 本手册所描述操纵图的选用程序 否 是 是 是是 是

注:本图假设测量系统差不多过 是 是 是 否否

评价同时是适用的 第Ⅰ章 持续改进及统计过程操纵概述 在今天的经济气候下,为了事业昌盛,我们——汽车制造商,供方及销售商必须致力于不断改进。我们必须查找更有效的方法来提供产品及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必须不断地在价值上得以改进。我们必须重视内部以及外部的顾客,并将顾客中意作为企业的要紧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确保不断改进及使用有效的方法。本手册涉及到第二个领域的某些要求。它描述了能使我们致力于的改进更有效的几种差不多的统计方法。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程度的理解。本手册的对象是见习生以及刚开始从事统计法应用的治理人员。关于现在正在应用更先进技术的人员,本手册也可作为他们学习这些差不多方法的参考文献。本手册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差不多方法。附录H 所列的参考文献或手册中阐述了其他的差不多方法(例如:检查清单、 流程图、是

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等)及一些先进的方法(如其他操纵图、试验设计、质量功能展开等)。 本书所述的差不多统计方法包括与统计过程操纵及过程能力分析有关的方法。本手册的第1章阐述了过程操纵的背景知识,解释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变差的专门及一般缘故,并介绍了操纵图,那个用来分析及监控过程特不有效的工具。第Ⅱ章描述了构 造和使用计量型数据操纵图表(定量的数据,或测量)的 - X —R , - X —s 图,中位数图以及X —MR(单值及移动极差)图。这一章还介绍了过程能力的概念并讨论了广泛应用的指数及比值。第Ⅲ章介绍了用于计数型数据(定性数据或计数值)的几种操纵图:p 图、np 图及u 图。第Ⅳ 章介绍了测量系统分析的内容并列举了适当的例子。附录包括分组及过度调整的例子,如何使用操纵图的流程图、常数及公式表、标准正态分布以及可复制的空白表等。术语索引给出了本手册所使用的术语及符号的解释,参考文献一节向读者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材料。 在开始讨论之前,需进行六点讲明: 1.收集数据并用统计方法来解释它们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应是对读者的过程不断加深理解。当—个没有任何改进的技术专家是专门容易的。增加知识应成为行动的基础; 2.研究变差和应用统计知识来改进性能的差不多概念适用于任何领域,能够 是在车间中或办公室里。例子有:机器(性能特性)、记帐(差错率)、总销售额、白费分析(废品率)、计算机系统(性能特性)及材料治理(运送时刻)。本手册重点放在车间应用中。鼓舞读者参考附录H

2020广西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1%

2020广西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1% 2017广西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1% 截至7月底,广西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达到91.74%,比2016年同期提高1.45个百分点,顺利完成今年的就业工作目标,初次就业率已连续3年达到90%以上,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西教育厅5日介绍,从就业人数总量来看,截至7月31日,广西2017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达200269人,较2016年同期就业人数增加21885人。 从就业指标分析来看,广西2017届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从各学科就业情况看,毕业生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前三位的学科为艺术学、教育学、军事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前三位的学科为公共事业大类、轻纺食品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 其二,从本专科各专业初次就业情况看,毕业生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表演、资源勘查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前三位的是铁道机车车辆、小学教育、临床医学。 三、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看,私营企业吸纳毕业生人数最多,为121281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0.56%。而专科生在私营企业工作居多,占专科生就业总人数的65.55%。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和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分别位居第2和第3位,分别占就业总人数的7.95%和6.43%。在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2017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为1172人,占就业总人数的0.59%。 其四、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来看,广西2017届高校毕业生主要以广西地区就业为主。广西区内就业人数为131528人,占就业总人数的65.68%。此外,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

子公司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统计分析报表的管理与分工 (1)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 (2) 第四章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 (2) 第五章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2) 第六章统计分析纪律 (3) 第七章附则 (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某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有效地、科学地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保证统计分析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与报送的及时性,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现对经营计划的 第三条下属企业实行按业务部门归口负责的原则,由集团公司计划管理中心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集团经营统计分析 第四条下属企业根据统计分析工作的需要以及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应指定专职或兼职统计分析员。企业统计分析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统计分析人员调动工作时,事前必须征求计划管理中心的意见,并要有适合的人员接替其工作。第五条涉及子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的审批文件和文件资料统一上报到集团公 司计划管理中心,由计划管理中心根据需要,会签有关部门和主管领导审批后,下发子公司执行。 第六条统计分析文件要求定期上报,于每月5日之前向公司计划管理中心上报上月子公司经营统计分析报表。 第七条本管理办法包括但不限于:子公司定期上报的经营统计分析报表、日常经营管理审批文件及计划管理中心要求提交的其他报表。 第二章统计分析报表的管理与分工 第八条由集团计划管理中心制订经营统计报表的格式,各企业按报表要求,定期向集团公司报送。 第九条集团公司内统计报表如有个别项目需要修改时,由计划管理中心直接

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成都远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和各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有效地.科学地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保证统计分析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与报送的及时性,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营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反映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所涉及的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研究过程。 第三条经营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统计制度,建立适应公司管理模式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内部统计管理机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开展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第四条经营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严格遵守国家及政府部门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严禁弄虚作假,保证统计数据真实. 准确。 第五条本管理办法包括但不限于:子公司定期上报的经营统

计分析报表.日常经营管理审批文件及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要求提交的其他报表。 第六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各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工作职责界定 第七条集团公司总裁及各单位负责人为经营统计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综合统计具体责任人,协助总裁做好综合统计工作。 第八条由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经营统计分析工作。 (1)负责组织.协调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各子公司的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工作。 (2)建立并落实公司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3 )组织编制经营统计报告报表规范格式并组织各单位填报,建立健全公司各类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负责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的管理和归档。 (4)收集.汇总.分析子公司营销情况。 (5)定期进行经营统计分析,汇总编制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经营统计分析报表。 (6)上报政府统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统计报表,组织完成政府统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

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价和反馈机制研究(1)

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价和反馈机制研究 【摘要】: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阐述就业率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政府主导、高校协助、学生自觉登记、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机制的概念,以期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有所改观。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信息统计反馈机制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1999年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就逐年加大,同时由于国企改制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下岗人群,再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难。2008 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加工型企业纷纷减产或关闭,一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2009 年政府为刺激就业,想了很多办法,如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 在大学毕业生中征兵; 硕士研究生扩招; 鼓励有科研课题的教授招收毕业生参加科研实验等; 但是,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改变。今年,经济有复苏的迹象,就业难还将持续。在就业率逐层下达任务的情况下,学校想了许多办法,组织各种招聘会,给考研学生提供必要条件,组织学生考公务员,征兵工作下达指标等等,许多高校层层定就业率指标,完不成,有惩处。同时在一些学校出现了就业率作假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信息统计机制,是解决高校就业率失真的根本。 一、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其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一个时期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大。参考各种统计数据,2009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 611 万人,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约六百三十万人,加上 2009 届三百多万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在 2010 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千万人。二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滞后。近十年来的扩招,造成高校硬件规模急剧膨胀,而相对应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等软件建设严重滞后,有的专业和市场需要衔接不好,专业和课程建设缺乏前瞻性,学生学非所用,市场不予认可; 学历层次与社会需求也不对称,市场需要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缺口大,供给少; 另外,扩招以后各个层次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下降,浮躁、不踏实是通病,个人定位不准、职业生涯目标模糊; 三是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陷入困境,企业需求量大减。2008 年的世界性金融风暴,不仅结束了中国股市的神话,同时使中国这个

大学生就业率的统计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率的统计学分析 一.近年就业趋势概述; 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就业体制和就业结构的变革。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国企职工下岗等中国特有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而另一方面 高校扩招又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导致每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剧增 。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由于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而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由于工资差距,地域差距,毕业生普遍流东部发达地区,私营企业相比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迅猛增加。由专业之间供求不平衡更是使学非所用的矛盾逐渐显现 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和低学历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在这基础之上 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岗位流动的速率趋势加快。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现在的年轻一代,实际上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代,注定要承受付出转型代价的一代。他们的上一代,实际上仍然在吃传统体制的旧饭,并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下一代,将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获得很大程度的劳动保障;而他们这一代,将注定在20年后的“白领失业浪潮”中变成中国社会最悲惨的人。这是时代的代价,没有办法的。 二.就业局势的统计学分析; 2014年各专业类的毕业生人数: 2008年到2014年大学生毕业生人数:

生产过程中的统计过程控制(SPC)

生产过程中的统计过程控制(SPC)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在全球一体化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想加入全球产业链之中,就必须按照国际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进行质量管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意识到这一点,纷纷通过了ISO9000、ISO/TS16949等质量管理认证。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将SPC作为ISO9000族质量体系改进的重要内容,ISO/TS16949认证也将SPC列为一项重要指标,IRIS认证同样将SPC列为一项重要指标。 天行健咨询了解到,世界许多大公司不仅自身采用SPC,而且要求供应商也必须采用SPC控制质量,SPC业已成为企业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质量保证手段,也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的重要内容。 一、SPC具体作用 1、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2、降低产品售后服务费用,包括因质量原因引发的退货、换货、修理; 3、实时监控企业质量管理过程,全面掌握质量动态,及时发现质量变异; 4、多种控制图提供质量变异分析方法,提供质量管理决策支持,使质量管理者能找出真正使质量变异的原因,有助于企业持续改善质量;

5、获得采购商对质量管理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多客户; 6、提升现代管理及信息化建设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二、过程能力分析 1、技术原理 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认为,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2、关键技术指标 过程能力(简称PC)是指过程质量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过程稳定(受控)的程度上,用过程能力指数Cpk表征。Cpk计算步骤如下:T的大小是标准要求,往往是根据顾客的要求确定的,一般是不变的,因而过程能力指数Cpk主要取决于标准偏差越小,Cpk越大。 三、过程能力不足的具体原因分析 1、从设备、工装方面分析:首先对设备的各种参数进行了评估,尤其对设备的各种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初步判断各种参数可能对设备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2、从人员的作业方法分析,通过对作业人员作业方法的确认,作业时完全按照工艺卡片的要求执行,所以出现的过程波动与作业方法没有任何关系。 3、从原材料方面分析,通过对原材料的复验分析,原材料的成分与原来的成分相吻合,所以对出现的过程波动,与原材料没有任何关系。 4、从人员方面分析,通过对作业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责任心等方面的全方位分析,确认

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摘要:从1999 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职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首先搜集历届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数据,并依据2003-2007 年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对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角度找出了就业难的原因。其次作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采用灰色GM(1,1)模型,结合供需分析对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就业人数和失业情况进行了预测,应用相关分析对如何增加就业提出了一些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初次就业率GM(1,1)模型对策预测Abstract:Since 1999,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very stern when the university increased enrollment's graduate entered the work place one after another. The paper has conducted the statistical surve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status. At first it collected the data of all previous years university student primary employment rate, and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2003-2007 year university student employment survey questionnaire to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discovere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from many aspects. Then it has made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finally used gray GM (1,1) model, by the union supply and demand analyz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rimary employment rate, the employment population and the inactive status carries on the predict that how the applic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to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proposal and the countermeasure.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 Keywords: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 Primary employment rate, GM(1,1) model, Countermeasure, Forecast 引言对于2008 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8 年的大学毕业生比2007 年增长13%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 万人,比上年增加64 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但供求不匹配仍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 1.历届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1.1 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是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当年的6 月底之前)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为客观全面反映情况,就业率按学校、分专业分别公布。计算方法是:(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日益增加。最能直接反映这一现实的指标是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1999 年开始,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但每年公布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时间不同,统计数据所截至的时间也不同。有的年份是依据当年6 月初各高校上报的毕业生就业方案(精确到每个毕 业生具体情况的软盘及表格)的数据统计,有的是截止到当年9 月份的数据。从公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看,1996~2006 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并稳定在70%左右。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114 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而2006 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5 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据教育部统计,截止每年的9 月1 日,2004 年高校平均就业率为73%,2005 年的高校就业率截止为72.6%,2006 年的高校就业率截止为87.49% (截止时间为12 月31 日),2007 年的高校就业率截止为70.9%。由此看来,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不言而喻。 1.2 调查问卷数据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我们分别对毕业生人数,失业人数,就业率,招生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数据搜集,同时结合各大门户媒体及网站2008 年度相关调查统计撰写了此报告,主要参考文字及数据来源如下: 一、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 https://www.360docs.net/doc/734263402.html,/ )近几年关于大学生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的统计分析。二、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34263402.html,/《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的冬天》。三、《2008 大学生就业周刊》1-20 期。四、《中国教育周刊》“全面关注2008 大学生就业”栏目。五、北 方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34263402.html,/《2007 大学生就业问题年终盘点》。六、大众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4263402.html,/default.htm 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七、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34263402.html,/ 2007 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问卷。八、其它形式的分析报告及问卷调查。 1.3 状况描述结合2008 年全国就业市场需求情况及毕业生专业分布情况来看,2008 年各行业的就业前景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1.3.1 需求趋于增长、可提供较多职位的行业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高新技术行业人员需求大,大学生就业增长空间较大;师范类毕业生仍会供不应求;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应用数学、法律服务、交通运输等类以及工科的仪表类、纺织类人员需求都会增大;外语类中的复合型人才,石油、煤炭、冶金等行业需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

生产统计管理办法(试行)

山东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生产统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为了规范公司的统计工作,加强统计管理,保证统计质量,提高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根据《统计法》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生产统计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利用先进的数据统计工具和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对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等综合信息的统计和反馈。其目的是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准确反映公司经营状况,为评价企业运营业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为各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为公司科学管理服务。 第二条公司生产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统计法》,及时、准确地填报上级下发的统计调查报表;经常、准确、及时地收集和整理公司管理所需要的统计资料,反映公司在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利用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服务;运用统计手段,监督检查企业计划执行情况。 第二章统计工作制度 第三条生产统计实行分工负责制度。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以公司名义上报的生产统计报表,由公司企管部组织统计汇总填报;下达给公司的专项统计报表,由有关责任部门、矿山企业进行统计后报企管部汇总填报。 第四条生产统计管理由生产副总经理领导负责,企管部负责具体生产统计工作。

第五条企管部负责生产统计工作和报送上级规定的有关统计报表,认真做好企业统计及其基础工作。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矿山企业的生产统计工作要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好原始资料和统计台帐,资料要全面、准确、及时,确保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和质量。 第七条生产统计员的职责 (一)企管部生产统计员负责全公司生产统计工作。 1.贯彻执行上级统计部门的各项统计制度,建立与贯彻公司生产统计工作制度; 2、正确编报产成品的盈亏分析、企业统计月报表、年报表,生产经营综合指标月报表、对标挖潜指标报表,所有数据的台帐填写,及时为公司领导和所需数据的人员提供数据. 3.组织、协调和指导各部门、矿山企业的生产统计员及时、准确、全面地填报政府、公司及业务管理部门下达的生产统计报表,并确保质量; 4.完成上级部门的各种一次性综合调查表的填报任务; 5.负责和相关部门进行统计数字交流; (二)各部门、矿山企业专职、兼职生产统计员在本部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和公司企管部生产统计员的指导下,负责本部门、单位的生产统计工作。 1.贯彻执行上级和公司的统计工作制度,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协助公司企管部生产统计员及时完成每年必须上报的各类统计报表; 2.准确、及时地完成上级统计单位和公司内外的统计报表及一次性调查表的填报任务; 3.收集、整理、管理好本部门、单位的统计资料,建立相应的统计台帐。 第三章统计数据管理

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报告 2014河南最好就业专业公布 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低

2014年,我省的高校毕业生都去了哪儿?哪些专业初次就业率较高? 昨天,我省首次发布《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我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流向等进行了分析。 据介绍,《报告》由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编撰,相关数据的统计时间均截至2014年9月1日。 概况 2014年毕业生女生居多 2014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48.3万人。其中,专科毕业生最多,共25.7万人,占全部毕业生的53.21%。其次是本科毕业生,共21.3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4.10%。研究生人数最少,共1.3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69%。 我省2014年高校毕业生,女生有26.3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4.45%,男生有22万人。仅在博士研究生中,男生人数略多于女生。 我省毕业生生源地以河南为主,占毕业生总数的91.86%。 其中,省内生源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的88.74%,省内生源本科生占本科生总数的86.98%,省内生源高职专科毕业生占高职专科毕业生总数的96.13%。 省外生源相对较少,占毕业生总数的8.14%,以山西、山东、河北、安徽、江西是省外生源最多的5个地区。 在省内生源中,郑州地区生源最多,占河南省生源总数的10.62%,其次为周口地区,占河南省生源总数的10.26%。 就业 初次就业率专科生最高、研究生最低 截至2014年9月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0.35%。总的来说,专科生就业率最高,本科生次之,研究生最低。具体来看,研究生就业率为72.76%,本科生就业率为79.92%,专科生就业率为81.08%。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称,该数据统计的是初次就业率,并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有关。研究生十八九年寒窗苦读,就业期望值较高;专科生就业则更务实。 “从长远来看,研究生的后劲要比专科生足,其就业质量和薪酬都会高于专科生。”该负责人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