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最新初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最新初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复习教案

一、考点梳理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明确复习内容

2.学生回顾讨论:考试中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哪些?

(二)归纳出示说明文考点并明确本课时要复习的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复习指导

学生阅读、圈画《中考复习指导》P95--96“复习指导”

(四)预习交流展示

1.交流内容

就课前布置的《中考复习指导》说明文性文章阅读“达标训练”(四)及(六)

中1、2、3小题。

2.交流过程

⑴小组内就问题进行交流展示。

⑵师生交流疑难点(先交流(四)、(六)的1,然后是2,最后是3)。

●小组自主安排发言

①小组交流出现的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

②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问题答案。

●其他小组及时点评补充并纠正。

⑶误区警示:

(五)合作探究

1.探究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尽快地完成题目并准确回答呢?

2.小组内交流。

3.归纳点拨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相关要点的概括。

解答该类题型,首先要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注意找段落中心句和关键句。

其次要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其他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分析说明的方法

分析说明的方法要做到两点:

一要明确概念,正确判断。

明确常见的7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准确地判断文章里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要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解答此类题,应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

不要笼统地回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引用的传说、故事、诗句等,除了联系上下文、前后语境,指明它说明了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它是否在说明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或是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A.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本质特征曲理解文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词语,还要注意文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再结合句子本身的特点,分析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生动说明事物特征的。

B.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六)课堂演练

《世纪金榜》P121--122《汉文读物的特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出示本课时要复习的目标

1.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三)预习交流展示

1.交流内容

就课前布置的《中考复习指导》说明文性文章阅读“达标训练”(四)及(六)中4、5。

2.交流过程

⑴小组内就问题进行交流展示。

⑵师生交流疑难点(先交流(四)、(六)的4,然后是5)。

●小组自主安排发言

①小组交流出现的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

②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问题答案。

●其他小组及时点评补充并纠正。

⑶误区警示:

(五)合作探究

1.探究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尽快地完成题目并准确回答呢?

2.小组内交流。

3.归纳点拨:

★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以及程序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所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使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的结构,多使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以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解答此类题时,可以按一下步骤:

第一步,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

第二步,分析所给材料。明确材料与文章关系,把握材料的共性、个性。抓筛选点、提炼点。

第三步,看原文。把握文章主旨,

第四步,精表述。结合原文和材料内容、中心写出探究结果。

(六)课堂演练

《中考复习指导》P98--99(二)珊瑚致病原因的新线索全等三角形证明

题精选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ADE≌△CBF;

(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CO.

2.如图,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

(1)求证:AC∥DE;

(2)若BF=13,EC=5,求BC的长.

3.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

4.如图,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求证:DE=CF.

5.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

(1)求证:BD=CE;

(2)求证:∠M=∠N.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项练习题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项练习题·议论文阅读 【考试要求】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方式,理清论证的结构;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专项训练】 (一)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③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一位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的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面对“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1、作者提倡做一只生命的“候鸟”,文中的“候鸟”所具备的精神是: 2、从论据的基本类型来看,第③段属于论据;从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第④段先从面论证,后从面论证,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3、若要给本文补充论据,下列名言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法)巴尔扎克 B、你应该寻觅机遇,而不能静候它来敲你的房门。——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C、要是遇上有利时机,须好好利用,但不可损害他人的利益。——(尼日利亚)哈吉·阿布巴尔·伊芒 D、谁若是有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的香饵。——(法)大仲马 4、本文讲到了“狗熊式生存”和“候鸟式生存”两种生存方式,在外经商的温州人是属于哪一种生存方式?你本人更欣赏哪一种生存智慧,为什么?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复习教案 一、考点梳理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明确复习内容 2.学生回顾讨论:考试中说明文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哪些? (二)归纳出示说明文考点并明确本课时要复习的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复习指导 学生阅读、圈画《中考复习指导》P95--96“复习指导” (四)预习交流展示 1.交流内容 就课前布置的《中考复习指导》说明文性文章阅读“达标训练”(四)及(六)

中1、2、3小题。

2.交流过程 ⑴小组内就问题进行交流展示。 ⑵师生交流疑难点(先交流(四)、(六)的1,然后是2,最后是3)。 ●小组自主安排发言 ①小组交流出现的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 ②分歧题目及疑难题目问题答案。 ●其他小组及时点评补充并纠正。 ⑶误区警示: (五)合作探究 1.探究内容:你认为应该怎样尽快地完成题目并准确回答呢? 2.小组内交流。 3.归纳点拨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相关要点的概括。 解答该类题型,首先要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注意找段落中心句和关键句。 其次要结合段落中的说明特征或其他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分析说明的方法 分析说明的方法要做到两点: 一要明确概念,正确判断。 明确常见的7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准确地判断文章里使用的说明方法。 二要结合文章,分析作用。 解答此类题,应结合句子本身和文中的语境作答。在具体回答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不要笼统地回答,必须结合原文,具体指出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引

初三语文字形专题复习题

江苏江都市丁沟中学张广祥提供 高三语文专题训练—字形 一、下列哪些词语或短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将它们找出来,并把正确字形写在括号里。 1.愁怅()2.鬼计()3.冒然()4.璀灿() 5.纵恿()6.技俩()7.松弛()8.暮蔼() 9.寒喧()10.针灸()11.震憾()12.辍学() 13.作崇()14.幅射()15.撕杀()16.枯燥() 17.观摩()18.闪铄()19.消遥()20.座标() 21.刻薄()22.撩绕()23.蓝球()24.姿式() 25.膨涨()26.痊愈()27.撒谎()28.谒见() 29.污告()30.崛起()31.膺品()32.涵养() 33.装订()34.亟待()35.园满()36.汇荟() 37.殆工()38.痉孪()39.弥漫()40.暴燥() 41.安祥()42.家俱()43.端祥()44.加奖() 45.静秘()46.惯例()47.窍门()48.布署() 49.揣摹()50.申张()51.安装()52.必竟() 53.耽搁()54.校勘()55.糟塌()56.弘扬() 57.防犯()58.辩证()59.徇私()60.勇跃() 61.卑恭屈膝()62.立竿见影()63.别出新裁() 64.歪风邪气()65.生灵涂炭()66.一蹋糊涂() 67.陨身不恤()68.以身作责()69.弱不经风() 70.涸泽而渔()71.真知卓见()72.远见卓识() 73.招摇装骗()74.鸿篇巨制()75.轻歌慢舞() 76.涛天罪行()77.甘败下风()78.遗害百姓() 79.贻笑大方()80.迫不急待()81.细水长流() 82.计日成功()83.动则得咎()84.手屈一指() 85.搏取欢心()86.以词害意()87.旁证博引() 88.明察秋豪()89.轰堂大笑()90.哀声叹气() 91.丰功伟迹()92.貌合神离()93.惹是生非() 94.优哉游哉()95.磬竹难书()96.默守成规() 97.不记其数()98.直接了当()99.呕心沥血()二、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1.A.瞻养剧烈泄漏孽根 B.签署装潢殉情猜谜 C.盥洗束缚发轫斑白 D.寒伧诀窍竣工掂量 2.A.魁梧磨炼想像相辅相成 B.蹩脚扭扣预告变本加厉 C.通宵讴歌喘息刻不容缓 D.掣肘妨害菲薄销声匿迹 3.A.扰攘蛊惑诠释铤而走险 B.儒雅抉择喋血笑容可掬 C.宛转陷井推诿含辛茹苦 D.反馈驰名缥缈脱颖而出 4.A.寥廓伶俐凛冽心力交瘁 B.浩瀚捍卫鼎力胸无城府

初三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

专题考点检测试题9 版主导读 所谓“言为心声”,就是指人的内心思想情感要借助语言这一媒介载体来表达。而所说的语言能否正确有效地表达内心思想情感,这是我们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你是否会因词不达意而困惑不已?是否会因一句话搜肠刮肚却毫无收获?……不要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下面就随我一起踏上这次有趣的语言实践之旅吧! 犀利哥:唉!我犀利哥语言水平不高,经常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常会遭遇一些令人尴尬的事,让人十分纠结!有机会能跟随版主一同开启语言实践之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题型例说 (一)连词构段 例(2010·四川内江)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盛况,要求语意完整,句意通顺,字数在30~50之间。 络绎不绝国内外每天30万人次排队 解题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我们常说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眼前的这道题可谓“逆运算”:已知几个词语,要求“推导”语境。题目给出的几个词语都很常见,不存在难理解的问题;将所给词语与题目要求的主题——“上海世博会”联系起来,一幅人头攒动、比肩接踵的画面已然浮现眼前,用简洁得体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即可。在组织语言时,我们一要注意题目中的“介绍”二字,应当使用平实的语言说明;二要弄清所给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成分、位置),然后积极调动思维组织语言,准确合理、完整有序地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示例)上海世博会开园以来,前来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每天排队参观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二)词语概括 例(2010·江苏苏州)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

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山水田园诗

初三语文专题训练——山水田园诗【10首】 (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鉴赏题目】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颔联,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二)【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鉴赏题目】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三)【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鉴赏题目】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场景。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四)【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鉴赏题目】 1、请用生动的语言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理解。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五)【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鉴赏题目】 1、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颔联,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的理解。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六)【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精品】初三语文修改病句专题练习

初三语文修改病句专题练习 班级姓名 1.下面各句没有语病或歧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 B.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D.老张的衣服比老李的衣服做得好。 2.下面五种说法,哪种没有语病,选出来。() A.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测量的是在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B.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C.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D.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工作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3.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从中国人民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 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不可。 C.不远处有片树林,这是我练习打太极拳的地方。 D.在退休者中,有许多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余热的专家学者。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B.一位农民为国家赠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它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C.一位农民向国家赠献的一枚古代玉佛珠,具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 D.一位农民向国家捐献了一枚古代玉佛珠,其工艺美术价值很高。 5.请找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B.愿意参加革命的,我们欢迎;愿意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一切由大家自己决定。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 7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2020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2020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二) 一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 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孩子主,临死的 时候,对远方来的例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 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话做了, 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 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 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 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 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 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象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 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 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 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 快速的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头,自己的大黄狗, 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 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 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 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扑克着碗口 粗的树木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说老人最 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了小楼,要买 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 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 直到老人死去。

九年级初三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目录 阅读分析 (3) 一、赏析文章重要句子 (4) 1. 从句子内容和思想情感分析 (4) (一)那个春天,很暖 (4) 2. 从修辞角度分析 (6) (二)童真 (7) 3. 从用词角度分析 (10) (三)那年花开 (10) 4. 从表达方式分析 (12) (四)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12) (五)明子出师 (14) (六)娘 (17) (七)我的第一场戏 (21) (八)关于桥的事 (24) 二、重要段落(句子)的作用 (26) (九)心灵之痛 (26) 三、概括文章内容或主旨 (27) (十)年灯 (28) 四、故事情节的整理 (30) (十一)卖面包的小女孩 (30) 五、考察标题的作用或拟写标题 (32) (十二)我们在蓝色海上飘 (32) 六、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 (35) (十三)驻守荒原 (35) 七、文章语言特点 (36) (十四)老木匠桑伯 (37) 八、记叙的人称、线索、顺序 (38) (十五)嘱托 (39) (十六)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 (41) 九、文章写作特色 (43) (十七)修车老汉 (43) 十、阅读后的启示、见解、体会 (46) (十八)老圣人 (46) 阅读训练 (48) (十九)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48) (二十)教你生病 (50) (二十一)母亲养蜗牛 (52) (二十二)飘逝的风筝 (54) (二十三)玉白菜 (56) (二十四)幸会,妈妈 (57)

(二十五)照相师 (59) (二十六)别样的礼物 (61) (二十七)大青衣 (63) (二十八)风景 (65) (二十九)回家 (67) (三十)34个鸡蛋 (69) (三十一)孤独的老乡 (71) (三十二)月光手帕 (73) (三十三)甜橙树 (75) (三十四)两棵树 (76) (三十五)喊魂 (78) 阅读答案 (80)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确“现代文阅读”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 2、使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考点。 3、让学生理解解答“现代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二、重点难点: 重点:基础知识与常见题型(考点)(专指说明文) 难点:方法与技巧(专指说明文)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师生合作探究 五、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中考试卷从结构上来说,主要分为“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四大板块,阅读又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其中,“现代文阅读”是历届中考中最重要的一道题型,首先,从分值来看,它占整份试卷的四分之一;其次,历届考生中问题出得较多,失分较严重的都集中在该题上。几年来,中考语文拉开学生档次和考分差距的往往就是一道题。 说明文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类型。事物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为主;事理说明文以阐述事理为主。 (一)说明文主要考点 说明文主要考察的内容有:①理解说明的内容,能正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准确地概括中心意思;②了解说明的顺序,主要掌握三种说明顺序,并能领会说明顺序的综合运用;③了解说明的方法,主要了解十种说明方法,能从文章中找出这些方法,并能简要说明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④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主要体会语言的准确性。(二)说明文相关知识

根据考点与题型我们应掌握说明文以下相关知识: 说明文阅读同样要求首先对文章整体感知,确定文章的说明对象,辨别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标题特别注意,往往能一下子确定其说明对象,另外要重视标题中的修饰语,这经常是说明对象的特征。阅读说明文要学会抓中心句,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主旨。 第一:说明文中的先后顺序不是可以随便安排的,很有讲究和学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时间顺序:就是以时间先后为序,与事物或事理的发展进程一致。 (2)空间顺序:按照方位转移安排顺序,视为所及,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来安排先后的顺序,包括因果、主次、现象本质、概括具体等,相辅相成。 第二: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起重要作用、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是否说得清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明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一篇说明文中,往往是多种说明方法搭配使用,共同为说明对象服务。 第三:揣摩说明文的语言,要有综合观念,要抓住语言准确性这一基本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弄清什么是平实说明,什么是生动说明。 第四:近年来,中考说明文大多采用科技说明文,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科技说明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从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来说,科技说明文也要先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确定说明方法。 (三)说明文常见出题方式及解题模式 1、说明对象: 出题方式: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 A、说明文的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在一篇 文章中只能有一种说明顺序。 B、“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朗 读时“莫”要重读,要读出渴望尽快回到延安的急切心情。 C、《中国石拱桥》《鲁迅自传》《威尼斯商人》《隆中对》分别是我国 桥梁专家茅以升、文学家鲁迅、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三国政治家诸葛亮的作品。 D、通讯的写作比消息要自由灵活,他要求生动、形象、典型,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发挥作者的想象并允许有少量的虚构。 2、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会上,一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怎样的话。 (1)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2)二年级小学生张兵不解地问爸爸:(3)一位崇拜这位歌手的歌迷对他这种表现失望地说:(4)一位知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另一种珍爱 (1)一天,没有一个人去关心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 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2)我深深铭记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喂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 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都是按4/4拍 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并不是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 救自己和爱自己。 (3)我同样深深地铭记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 一次为他扼腕叹息。他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他不是不爱自己,而 是太爱自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是他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 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他便毁灭了自己。 (4)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那? (5)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严于 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教导我们告诫我们叮 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 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A有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 杈寻水培肥,是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小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6)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B让我们在最痛楚无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运筹帷幄,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我们准备按以下计划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科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南充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

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们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及教学中遇到问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复习方法和措施 (一)四轮系列复习 四轮复习是对初中语文六册课本及所有中学语文知识内容的有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语病)

初三语文专题复习(语病) 一、主要病句类型及修改。 1、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很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如: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及基本方法。 原则: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如: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能够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能够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方法: 1.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如: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2.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如: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这个句子中数词使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3.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没有死。怎么会是“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三、请在原句上修改下列病句 一、搭配不当。 1、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2、新世纪的中国青年应该树立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3、张明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4、保尔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二、成分残缺。 1、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2、1958年建成的图书馆,现在几乎危房。 3、我们要尽快提升全民族的科学文化。 三、语序不当。 1、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2、我们必须认真克服、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3、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四、前后矛盾。 1、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2、两天两夜没停的牛毛细雨又下起来了。 3、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五、重复罗嗦。 1、全市的人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们。 2、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四十六届世乒赛上,我国男女健儿奋力拼搏,一举囊括全部七项冠军。 3、正在遐思迩想,忽然听到一声悠扬的笛声传来。 六、不合逻辑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资料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 文章 来源莲山 课件w ww.5 y kj.Co m 初三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语段,回答问题。(20分) 爱的礼物 ①爱德华先生是个成功而忙碌的银行家。由于成天跟金钱打交道,不知不觉,爱德华先生养成了喜欢用钱打发一切的习惯,不仅在生意场上,对家人也如此。他在银行为妻子儿女开设了专门的户头,每隔一段时间就划拨大笔款额供他们消费;他让秘书去选购昂贵的礼物,并负责在节日或者家人的某个纪念日送上门。所有事情就像做生意那样办得井井有条,可他的亲人们似乎并没有从中得到他所期望的快乐,时间久了他自己也很抱屈: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钱,可他们还是不满意,甚至还对我有所抱怨? ②爱德华先生订了几份报纸,以便每天早晨可以浏览到最新的金融信息。原先送报的是个中年人,不知何时起,换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每天清晨,他骑单车飞快地沿街而来,从帆布背袋里抽出卷成筒的报纸,投到爱德华先生家的门廊下,再飞快地骑着车离开。 ③爱德华先生经常能隔着窗户看到这个匆忙的报童。有时,报童一抬眼,正好也望见屋里的他,还会调皮地冲他行个举手礼。见多了,就记住了那张zhì气的脸。 ④一个周末的晚上,爱德华先生回家时,看见那个报童正沿街寻找着什么。他停下车,好奇地问:“嘿,孩子,找什么呢?”报童回头认出他,微微一笑,回答说:“我丢了5美元,先生。”“你肯定丢在这里了?”“是的,先生。今天我一直呆在家里,除了早晨送报,肯定丢在路上了。” ⑤爱德华先生知道,这个靠每天送报挣外快的孩子不会生长在生活优越的家庭;而且他还可以断定,那丢失的5美元是这孩子一天一天慢慢攒起来的。一种怜悯心促使他下了车,他掏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递给他,说:“好了孩子,你可以回家了。”报童惊讶地望着他,并没伸手接这张钞票,他的神情里充满尊严,分明在告诉爱德华先生他并不需要施舍。 ⑥爱德华先生想了想说:“算是我借给你的,明早送报时别忘了给我写一张借据,以后还我。”报童终于接过了钱。 ⑦翌日,报童果然在送报时交给爱德华先生一张借据,上面的签名是菲里斯。其实,爱德华先生一点都不在乎这张借据,不过他倒是关心小菲里斯急着用5美元干什么。“买个圣诞天使送给我妹妹,先生。”菲里斯爽快地回答。 ⑧孩子的话提醒了爱德华先生,可不,再过一星期就是圣诞节了。遗hàn的是,自己要飞往加拿大洽谈一项并购事宜,不能跟家人一起过圣诞节了。 ⑨晚上,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吃饭时,爱德华先生宣布道:“下星期,我恐怕不能和你们一起过圣诞节了。不过,我已经交代秘书在你们每个人的户头里额外存一笔钱,随便买点什么吧,就算是我送给你们的圣诞礼物。” ⑩饭桌上并没有出现爱德华先生期望的热烈,家人们都只是稍稍停了一下手里的刀叉,相继对他淡淡地说了一两句礼貌的话以示感谢。爱德华先生心里很不是滋味。 ?星期一早晨,菲里斯照例来送报,爱德华先生却破例走到门外与他攀谈。他问孩子:“你送妹妹的圣诞天使买了吗?多少钱啊?”菲里斯点头微笑道:“一共48美分,先生。我昨天先在跳蚤市场用40美分买下一个旧芭比娃娃,再花8美分买了一些白色纱、绸和丝线。我同学拉瑞的妈妈是个裁缝,她愿意帮忙把那个旧娃娃改成一个穿漂亮纱裙、长着翅膀的小天使。要知道,那个圣诞天使完全是按童话书里描述的样子做的——我妹妹最喜欢的一本童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综合测试二)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 综合测试题(二)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4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上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__ 。(《论语》) (2)_________ 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去年六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的凄异景状将一去不复返了。 (4)杜甫《望岳》诗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默写清代赵翼的《论诗》。 ,。 ,。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达有误,请把它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目前,①研制出抑制冠状病毒的有效疫苗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②就要求我们发扬同舟共济这一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激发广大生物、医药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③尽早研制出便捷的检测方法,开发出一整套检测系统,④以遏制“非典”疫情的漫延。 ① ② ③ ④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的意思。(2分) 斯:馨.:白丁:丝竹: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谈笑的鸿儒 何陋之有? 5、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2分) 答: 6、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一)(12分) ①你见过一个能炒一盘菜的巨型青椒吗 ....克的特大黄瓜吗?你听 ...15 00 ..........................?.你尝过长 ....1.米、重 说过一亩地能产一吨优质稻谷吗 ..............?.这些农作物并非神话而是事实,它们的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经过太空之旅后而变得神奇无比。到太空中去培育更多更好的良种成为人类的新希望。空间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这一希望奠定了基础。 ②在太空,物体的重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状态,生物极易发生遗传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十分有利。太空还剥去了大气层的“外衣”,太阳光辐射比地面强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极其丰富,将使种子、微生物等细胞中的遗传密码发生有益突变,产生新物种。另外太空环境近似真空,没有污染。专家们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这些环境条件,为发展新材料、新物种、新医药等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和生产基地。在太空环境里,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要比地面快成千上万倍。 ③率先提出空间植物和微生物变异理论的美、俄科学家,多年来却与航天育种这一领域失之交臂,捷足先登的是“太空俱乐部”的后来者——中国。 ④我国返回式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为空间育种和生物学科研提供了契机。早在1986年,王大珩教授就提出运用航天搭载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建议。1987年我国首次利用卫星进行了植物种子和微生物材料的搭载试验,它拉开了我国航天育种研究的序幕。 ⑤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9颗卫星和两艘宇宙飞船上搭载了500多种植物、微生物等,培育出一批生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源。我国的空间育种成果赢得了世界的赞誉,美、俄、保加利亚等国科学家们纷纷表示了要求合作的愿望。 ⑥1996年10月,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精选处理的杂交水稻种子被放入返回式卫星,在太空中“修炼”了15天后返回地球。这些种子在海南繁育基地种植了44987株。经实验分析发现,一些水稻发生了高频率的变异,个别植株的性状分离变异率高达12%,比用射线

初三语文专题字形题 (1)

绝密★启用前 2018-2019学年度???学校10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恻隐高深莫测衣襟正经危坐 B.惶急迫不急待涣散涣然一新 C.长辈人才备出精彩神采飞扬 D.投靠出人头地亵渎舐犊情深 【答案】D 【解析】 A正襟危坐 B迫不及待焕然一新 C人才辈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A.2011年的海啸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死亡人数惊人,许多村庄瞬间被姨为平地。B.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淋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 C.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错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答案】D 【解析】A.“姨为平地”改为:夷为平地 B.“甘淋”改为:甘霖 C.“抑扬顿错”改为:抑扬顿挫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沾污诘问忐忑不安暗然失色 B.啜泣狼籍苦心孤诣义愤填鹰 C.斑澜阔绰长途跋涉迫不急待 D.制裁怜悯根深蒂固微不足道

试卷第2页,总16页 【答案】D 【解析】 【详解】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A 玷污,黯然失色。B 狼藉,义愤填膺。C 斑斓,迫不及待。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吊唁 凝聚 寥寥数语 半身不隧 B .茏统 纵横 肆无忌惮 人声鼎沸 C .嗔怪 静默 岿然不动 维纱维肖 D .裨益 窥探 丰功伟绩 相提并论 【答案】D 【解析】A .半身不遂 B .笼统 C .惟妙惟肖 5.(2分)指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 A.迫不急待 负隅顽抗 不求胜解 随声附和 B.偃旗息鼓 别出心裁 未雨绸谬 惟妙惟肖 C.无暇顾及 谈笑风声 任劳任怨 发愤图强 D.同仇敌忾 妄自菲薄 相形见绌 好高骛远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A 、胜--甚;B 、谬--缪;C 、声--生。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枯涸 玲珑剔透 来势凶凶 沥尽心血 B .憧憬 杳无音信 惟妙惟肖 跚跚来退 C .禁锢 暗然失色 无动于衷 相形见绌 D .鸟瞰 根深蒂固 面面相觑 奄奄一息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字字形,平时应多积累牢记。A 、凶凶--汹汹,沥--历;B 、跚跚来退--姗姗来迟;C 、暗--黯。 7.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 确的一项是( ) A .无暇顾及 脍灸人口 栩栩如生 生机盎然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

最新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 C. 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 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 (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①作比较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下定义⑤列数字⑥作诠释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 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