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的案例

文化融合的案例

【篇一:文化融合的案例】

案例——以文化为魂,创新主题公园与旅游演艺双赢发展——宋城

集团 2011 年10 月15 日-18 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

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

文化产业的要求: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

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借此,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而,在文化休闲旅游愈来

愈受到广大游客的亲睐的趋势带动下,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

合发展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宋城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将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将文化主题公

园与旅游演艺项目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宋城”、“千古情”品牌,

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之路,同时也成为旅游产业与文化

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2010 年12 日,由宋城集团直接控股的宋城

股份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第一股。根据宋城股份报告,201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8 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达1.9 亿元,同比增长32%。

1.模式为王,选择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目前,全国约有2500 家主题公园,70%亏损,20%收支持平,仅有10%赢利;纯粹做演出

平均只有10%的利润,而单纯的主题公园平均收益只能达到30%,

但如果将两者融合,则会产生令人惊喜的叠加效应。因此,宋城集

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模式为王”,打破传统旅游行业经营模式

单一、成长性还不足的定律,选择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一是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宋城景区秉承“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

经营理念,打造了怪街、佛山、市井街、宋城河等景点,较好地还

原了宋代都市风貌,并通过铜锣说书、燕青打擂、捉拿武松、王员

外家小姐抛绣球招女婿等民俗表演,让游客亲身体验南宋时期的市

井民风,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地。《宋城千古情》则以杭

州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为基点,融合世界歌舞、杂技艺术于一体,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如梦似幻的意境,成为唯一获得国家五个

一工程奖的旅游演艺类作品。

二是将主题公园与演艺项目相融。2003 年,宋城集团兴建大剧院,

将《宋城千古情》由室外露天演出转为室内剧场演出,力图将旅游

文化演艺节目的高附加值依托于主题公园氛围得到实现。2006 年,

随着《宋城千古情》艺术水准的不断提升,以及市场口碑的不断积累,《宋城千古情》成功摆脱从属于宋城景区的地位,与宋城景区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形成了深度融合的业务板块联动效应,宋城

景区的商业化运作手段也逐渐趋于成熟。如今,在宋城景区业务收

入结构中,景区与演艺联票收入占到了85%。

2.准确定位,契合杭州城市发展目标送货车呢过几天始终契合杭州

城市发展目标,把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中心”等作为企业的发展定位,其宋城景区、杭州乐园和《宋城千古情》的定位与创新都为杭州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提供了

有力的发展支撑,而杭州作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也为宋城集团的发

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3.持续创新,形成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创意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宋城集团在景区建设和项目推进中正是积极遵循了持续不

断的创新原则,把创意“金点子”不断融入建设和开发的改革中,才

使宋城景区和《宋城千古情》做到了长久不衰。以宋城景区为例,

基于2010 年宋城景区超过了380 万的客流量,目前景区的环境容

量和接待能力已经很难吸收未来可观的市场增量,为此宋城集团在2011 年投入巨资对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进行系统整改。新建失落古城、四大佛窟,新增十几项互动游乐项目,同时打造千年宋城河,

做到真正适合“全天候、全年度、全年龄段”游《宋城千古情》则每

年都会进行改编和提升。《吴越千古情》紧紧围绕杭州和萧山的历

史文化,以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西施范蠡的爱情故事为背景,分为

情定湘湖、风雪囚途、西施浣纱、惊艳吴宫、复国之战、和平颂六幕。力邀国内一线编创团队加盟,打造美轮美奂的室内演出,给观

众前所未有的现场体验。这台演出和《宋城千古情》在文化和市场

上互为补充,一同占领杭州历史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制高点,成为杭

州旅游演艺文化的又一张“金名片”。

4.接轨市场,做游客最喜爱的主题乐园市场的反应,决定着企业发

展的未来。宋城集团在华东地区的13 个办事处,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网络,一方面加强与全国各大旅行社的合作,积极开拓终端和组

团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认真向游客搜集反馈信息,分

析市场调查和营运记录,随时对园区建设和定位进行整改,其中

《宋城千古情》的每次整改信息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到达指定的

目标客户群体。目前,宋城景区已形成新春庙会、泼水节、桂花节

等主题节庆活动。杭州乐园则依据四季变化,推出如春季狂欢节、

夏季嬉水节、秋季万圣节等各类文化主题活动,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让杭州乐园成为游客心中最喜爱的主题乐园。

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

国经济出版社,2012. 2.张文建.旅游服务经济与业态创新[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

研究——以上海田子坊创意产业园为例摘要:产业融合并不是新名词,但其作用直至当代才被人们所重视,目前,产业融合已经成为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均产生了深远而持续的影响。在此趋势的作用下,由于本质上的耦

合性,加之政策引导,我国的旅游业、文化产业“趋同”的趋势愈发

明显。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文化产业,近些

年来,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逐渐兴起,上海、北京、杭州、深圳

等地都将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

在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驱使着旅游业与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成

为一种趋势呢?本文就从产业融合理论的视角,在对中国文化创意

产业园区的分布、类型及发展概况做了基本介绍后,以上海田子坊

创意产业园区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的具体问题进行了

探析研究。

关键词: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田子坊 1.产业融合理论 1.1 产业融合的涵义和特征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讨论,最早源于数字技

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产业之间的交叉。早在 1978 年,麻省理工学院媒

体实验室的negrouponte 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

新最多的领域。进入 20 世纪80 年代后,哈佛大学的oettinger 和

法国学者nora 与mince 分别创造compunctions 和telemetriqu

两个新词来试图反映数字融合的发展趋势,并把信息转换成数字后,将照片、音乐、文件、视像和对话透过同一种终端机和网络传送及

显示的现象称为“数字融合”。此外,根据欧洲委员会“绿皮

书”(greenpaper)的定义,融合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

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融合”;植草益给产业融合下的定义是:产业融合就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垒,加强行业企

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这个定义是从产业融合的原因及结果两方面

来揭示产业融合的意义的。因为属于同一产业的企业群在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处于竞争关系,但从产业的严密定义来看,超出产业之外

就不能称为竞争关系。但是,一旦由于技术革新开发出了替代性的

产品或服务,或者由于放宽限制,积极地展开了相互介入,各产业

的企业群就会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之中。产业融合的过程之中,必

然会导致原有产业的竞争激化,因而发生企业合并和企业倒闭,最

终直至产业合并,导致产业界限的模糊化。

马健博士在2002 年综合了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产业融合的论述,把产

业融合较为准确和完整地表述为:由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发生

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的技术融合,改变了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

场需求,导致产业的企业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产

业界限的淡化甚至重划产业界限。学者厉无畏指出:产业融合的特

征在于融合的结果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这一现象如同不

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会产生新的学科一样。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作用

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助推器,1+l>2 的生产效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则是产业融合发展所追求的目标。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研

究了产业融合的某一个侧面,朱瑞博博士利用价值模块理论来解释

产业融合的本质及特征。韩小明从产业概念出发,分析了产业融合

的路径和作用机制。胡汉辉、邢华认为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我国各

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此外,陆国庆提出产业融合是

信息经济条件下产业演进、产业创新的重要模式,何立胜、李世新

等人认为产业融合己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2 产业融合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学者们对产业融合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划分。从市场角度分类可以分为供给方面融合和需求方

面融合,供给方面主要是技术融合,需求方面主要是产品融合。

技术融合又可进一步分为技术替代融合与技术整合或补充融合。从

产品视角可以分为替代型融合和互补型融合以及结合型融合。

国内马健根据产业融合的程度和市场效果,将产业融合分为完全融合、部分融合和虚假融合。聂子龙、李浩提出产业融合有四种主要

形式: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产业内部的重组

融合、全新产业取代传统旧产业进行融合。胡汉辉和邢华将产业融

合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产业重组三种形式。胡永佳从产业融

合的方向上分为横向融合、纵向融合和混合融合;从产业融合的结

果上可分为吸收型融合和扩展型融合。

由此可见,国外主要是从技术与产品两个层面来进行分类,并通过

引进替代与互补两种作用机制,从技术融合与产品融合视角解释了

产业融合的产生;国内学者主要是从产业视角来进行分类,从宏观

层面对产业融合现象进行了描述。

1.3 产业融合的动因关于产业融合的动因,多数学者归于技术进步与政府管制的放松。如lei 认为,产业之间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是产业融合发生的前提条件,首先发生技术融合,才能够发生产业融合。

植草益认为,产业融合源于技术进步和规制的放松。欧洲委员会绿

皮书也强调技术和放松规制是产业融合发生的基本原因。yoffie 认为,半导体、数字通信技术发展,政府放松规制以及管理创新是信

息产业融合的三个最主要驱动力,并强调在三者共同作用下,产业

融合才得以发生。

也有一些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产业融合产生的根本动因不在

于技术因素,而在于其它方面,如the australian convergence review 指出,产生融合的必要条件是数字技术。

国内张磊也指出,技术进步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电信业的放松

管制两者都未能导致融合,由于实业界清醒地认识了多以失败告终

的电话和电视的纵向一体化融合这一“死尸的融合” 的现象,进而创

新了传统经营观念,将管理创造性与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相结合,

使得发生在电信、广播、电视诸产业的边界处的融合成为现实。

由此可见,产业融合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等两个方面。外在因素主要

有全球化与自由化、产业管制政策的放松、消费需求变化等;内在

因素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或战略联盟、企业基本组织原则的变

革 (模块化)等。

2.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最早出现于1998 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指“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

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

当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落地生根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率先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

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英国

的定义强调“个人创造力”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性,北京的定义

则凸显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作、创造和创新”三大本质特征。无论

是哪种定义,都突出了“创造性”,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文化产

业的本质所在。若承认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那么文化

创意产业则通过人的创造性去除文化产品中的工业化气息,为此注

入了内涵与灵魂。此外,从产品的属性及类型而言,文化创意产业

是对文化产业的超越。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分为两类:一是消费性

文化创意产品,即直接满足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

电子游戏、音乐及表演艺术等,提供此类产品的产业类似于传统的

文化产业;二是生产性文化创意产品,它们为文化产业在内的各产

业提供中间产品,如剧本、服装设计、工业品外观设计、广告方案、软件等。文化产业的产品仅仅局限于消费性的范畴,而文化创意产

业的产品则开拓了生产性的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

的物质载体,指“以创意生产为主要活动,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

平台和设施完备、产业链相对完整、示范作用明显的集聚区”。文化

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发展基地,不同于传统的工厂或

技术园区。首先,文化创意产业从事的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以

创意为核心要素,因此园区依靠创意人士来吸引企业的进驻,而非

像传统产业那样借助企业的平台来招募人员。其次,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是工作与生活、消费与生产的综合体,而不像传统产业基地那

样只是工作的场所。最后,传统的产业由于要考虑生产原料的获取

及产品运输的成本等问题,因此在地理位置的选取上以物质资源

(包括自然资源、交通资源等)为主;而文化创意产业从事的是精

神文化产品的创作,所以当地的文化资源就成了影响园区地理位置

选取的主要因素。

3.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3.1 园区总数及其具体分布截止2011 年年底,中国总共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846 座。其中,各个

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如图1 所示: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类型,尽管以创意人才与创意凝

聚力为核心,但离不开当地的经济基础。根据2011 年中国各省份

(直辖市、自治区)的gdp 总量排名可以发现,某个地区的文化创

意产业园区的数目与该地的经济水平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gdp 总

量排名前十位的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上海、四川和湖北,除了辽宁、四川和湖北三省之外,其余的

七个省份所拥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目均位于全国前列。

2010 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六大区域,由此形成了

中国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北京)、长

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珠三角文化

创意产业集群(广州和深圳)、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昆明、大

理和丽江)、川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西安、成都和重庆)以及中

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长沙)。

相形之下,2011 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又进了一步,除了2010 年报告中的六大产业集群区域外,还新增了山东、安徽、福建、天津、河北和河南等地。短短一年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目迅

速增加、分布范围快速扩展,可见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处于蓬勃

兴起的阶段。

3.2 园区类型分析中国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分为五大类,即产业型、混合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和地方特色型,每一类型的园

区数目及比例如图2 所示:中可见,目前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以产业型和混合型为主,艺术型、休闲娱乐型以及地方特色型尚处

于起步阶段。

产业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在产业链的开发,该类型的园区又可

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独立型和依托型。独立型园区拥有大批富有创

造性的创意人才,以此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产业链相对完整,具有规模效应。如山东青岛的创意100 产业园、深圳的大芬村等。

第二类是依托型,该类园区依托当地的高校科研资源,形成了科技

含量较高的产业链。如上海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杭

州下沙大学城附近的下沙大学科技园等。产业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区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如图3-1 所示:图3-1 从图3-1 中可

以发现,产业型文化园区数目占据前五位的省份都处于中国东部沿

海地区。沿海地带多设有港口,因此与其他地方的贸易往来会较为

频繁,由此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

区能够更早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文化观念上较为开放,

这对于培养创意人士而言是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中国许多

著名的学府都汇集在这五个地区,尤其是北京和上海。

混合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科技园为依托,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

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上海的张江文

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依托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借助中国美术学

院上海设计艺术分院、上海电影艺术学院等高校科研力量,以企业

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推动园区内的网络文化企业发展。混合型的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如图 3-2 所示:图3-2 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数目居于前五名的省份中有四个省份可归为广义上的江浙一带,即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广东虽然在江浙以南,但都处于东南

沿海地带。由于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需要以科技园为依托,所

以具有较强科技能力的省份便能建造更多的混合型园区。此外,因

为电子游戏业、动漫业等高科技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

因此那些拥有优势产业同步发展的省份在建立混合型文化创意产业

时更具优势,如一些著名的国际游戏/动漫公司在江浙一带建有工作

室或基地。

艺术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创意人才为基础,但文艺作品的产业

化程度不高。由于投入产出比在目前而言不是很高,所以该类型的

园区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较低。中国目前共有 19 座艺术型的文化创意

产业园区,分布情况如图3-3 所示:图3-3 上海、浙江和广东均处

于东南沿海地带,该地区的文化氛围相对开放,现代西方艺术对此

地带的影响较为深远,因此出现了一些艺术型的园区,如浙江杭州

的a8 艺术公社、上海的苏河艺术中心、广东深圳的大芬油画村。北京作为历代王朝的都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现代西方艺术相融合,产生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艺术形态,如著名的北京798 艺术

区就是最好的体现。贵州、云南、甘肃等5 个省份地处内陆或西部,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造就了一种极富本土性的艺术园区,如贵州民族文化特色园、云南映象等。

休闲娱乐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旨在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目

前这类园区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的分布情况如图3-4 所示:图3-4 此类园区在北京和上海分布最多,这与当地的物质生活水平

密切相关。2011 年北京市的人均gdp 为78194 元,位于中国大陆

第三;上海市的人均gdp 则为93488 元,居于中国大陆之首。只有当物质生活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后,人们才有可能拨出一定的时间和

金钱来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典型的娱乐休闲型园区包括上海的梅迪

亚1895、北京的什刹海文化旅游区地方特色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主要依赖于当地特有的文化历史资源,借助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发

展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国内共有此类型的园区29 个,分布范围如图

3-5 所示:图3-5 地方特色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在的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当地拥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或者秀美的自然风光。比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充分利用了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而西

双版纳民族风情园则依托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传统。北京作为一座历

史名城,目前所建成的三座特色型园区都以传统民俗为主题,即潘

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园区和百工坊传统

工艺。

4.上海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园区与其他园区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它是集生活和工作、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于一体的场所,有多

样化的宽松环境,能给城市带来新异的地方。园区正是通过其创新性,为原有的城市景观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充满个性、富有艺术感

染力的特色街道;世界范围里被追捧的集居住、工作、展览三合为

一的新型时尚住宅形态。人们更多的喜欢在咖啡屋、酒吧、餐馆、

俱乐部、聚会点、画廊等公共空间进行工作和交友的特殊生活方式。这些新的景观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创意设计

独特的园区建筑风格、培育文化旅游与创意产业复合型的龙头企业等,依托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诸多举措,是近些年来北京、上

海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地区正在致力发展的方向。

4.1 田子坊概况田子坊是2005 年上海市第一批挂牌的文化创意产业

集聚区之一,最初仅指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 弄。该里弄原为始

建于1930 年的志成坊,现名源自中国古代画家田子方姓名的谐音,从中即可窥探出文化创意产业在其发展中的标志性意义。泰康路地

区在解放前属于法租界边缘,曾留有丁玲、沈从文、徐志摩等艺术

前辈的生活痕迹,这曾经的浓郁文化氛围以后也成为集聚文化创意

产业的有利条件。解放以后,泰康路210 弄主要分布着传统的上海

石库门里弄和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五家上世纪

50 年代典型的里弄工厂。

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型,这

些里弄工厂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厂房也闲置下来。1998 年初,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看中此地合适的艺术创作空间、相

对低廉的租金和曾经的文化氛围,率先租用里弄工厂的闲置厂房作

为工作室。此后,在卢湾区政府与打浦桥街道的支持下,泰康路

210 弄里的旧厂房、旧仓库等逐步转让置换,成为国内外艺术家、

画家的工作室,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发展,田子坊由此成为上海新的

标志性地域。截止2009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旧厂房中共集聚了各类

艺术工作室40 家、画廊8 家、设计咨询公司30 家。文化创意产业

的发展和地域知名度的提升也使得田子坊的人气越来越旺,不少工

作室开辟出艺术作品展示和交易的空间,周边居民也开始将底层住

宅租借给商家或者自己经营。2007 年开始,田子坊及周边泰康路

248 弄、274 弄先后出现了不少酒吧、餐馆和精品小店,田子坊的范围也早已突破了泰康路210 弄,整个地区商业氛围日渐浓郁,成为

中外游客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田子坊自2001 年改造起步至今,通过租赁、转让、置换等方式,逐

步把旧厂房、旧民宅改建成画家工作室、设计室、摄影室、陶艺馆、时装展示厅等,田子坊这片特色里弄街坊更成为上海文化和旅游的

重要地标。

4.2 上海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4.2.1 文化创意

产业、历史文脉传承、旧区软改造三融合作为上海历史街区中保存

历史文化遗产类型最为丰富的社区之一,田子坊在发展初期也曾遭

遇拆迁危机,但随着自发的创意园区日渐成型,经济价值凸显,石

库门自身的“造血功能”越来越完善,也让管理部门看到了另一种发

展可能,因势利导积极参与田子坊的发展。

2008 月,时任卢湾区区长徐逸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强文

化创意辐射效应。发挥‘田子坊’品牌效应,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历

史文脉传承、旧区软改造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园区规模,推进园

区功能提升和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亮点。”同年4 月,田子坊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意味着政府正式

涉入田子坊的管理。

在拆迁规划调整后,政府部门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为田子坊

保驾护航。区政府出资 1000 万元,铺设更好更完善的水管电缆、安

装抽水马桶等设备,210 弄改造工程逐渐向西面的274 弄、248 弄

和155 弄移动。商家们不再担心用电量过大而跳闸,居民的生活质

量也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通过田子坊管理委员会,统筹各家建筑

改造、解决房屋租赁中产生的问题,规定装修中不能破坏结构、经

营中不能租给非创意产业的租客等,为此还成立了“石库门建筑保护

小组”来进行监督。值得一提的是,2006 年,由田子坊园区内的23

家文化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田子坊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是国内首

家由创意企业自发推出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着手探索建立健全政

府管理之外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发现机制、协调机制、评估

机制和快速处置机制。伴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田子坊的“溢出”效

应逐渐显现,浓郁的艺术和时尚氛围从老厂房蔓延到了附近的石库

门民居,园区从工业厂房向周边的居民“扩张”。当地居民的住房条

件得到了改善,历史建筑也得到了保护,历史文脉得到了延续,同时,“田子坊”的品牌也得到了提升,创意产业又得到了发展。

4.2.2 创意产业集聚地、里坊风貌居住地、海派文化展示地和世博主

题演绎地有机结合根据地区比较优势设定功能目标和主导产业定位,是田子坊初始创业阶段定位设计的“高招”。原因在于,根据国际贸

易理论的基本原理,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可以实现对地区资

源的最优配置。从这一考量出发,田子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的功能定位,是基于它特定的“人多地少”资源结构矛盾的考量,旨

在导入物耗低、能耗低、污染少和就业多的都市型、知识型的微型

企业。截至目前,田子坊共有各类商户426 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

有297 家,占总量的69.7%,行业涉及美术业、出版业、影视业、

会展文化业、创意设计业及文化相关产业。

2010 年初,在原卢湾区对接世博园区的亮点项目中,有着百年海派

风情的田子坊被确定为“五大主题实践区”之一,迎来了自问世以来

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1 子坊,这个出身民间、富有上海特色的

新兴旅游地,终于“登堂入室”,和小陆家嘴等传统旅游景点并列成

为上海下一步重点推进的都市旅游集聚地。

4.2.3 政府、管理公司、原业主、艺术家四方博弈四方共赢观察田子

坊的开发过程,这是政府、管理公司、原业主、艺术家四方博弈四

方共赢的结果。政府站在城市规划的高点宏观掌控,进行政策上的

指导和扶持,保留了旧厂房、旧民居,同时,坚持“五变三不变”,

即产业形态、组织结构、人员、管理、文化要变,而在建筑形态、

产权关系、土地性质保持不变。这样政府只投入了少量资金进行道路、绿化、市政设施的改造,使得该区块面貌焕然一新。管理公司

则是具体的运作,为原业主和艺术家搭建沟通的桥梁。原业主对开

发进行合作和支持,出租房屋给艺术家及设计公司,他们从中获得

出租所赚取的差价。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意点缀着老区的旧面貌,为当地提升文化和形象上的价值。最终,田子坊开发取得“八个得到”的效应,即老房得到改造、风貌得到保护、居民得到收入、市民得

到就业、文化得到延伸、企业得到发展、旅游得到资源、国家得到

税收。

5.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借鉴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

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

要的意义。两者的融合发展能拓宽旅游资源范围,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从而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生机和

动力。同时,两者融合也能更好地将区域文化运用创意的手段促进

其产业化,而这为诸多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提供了思路。随

着我国部分发达城市创意产业的日益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城

市都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创意产业促进旅游业深化发展的问题。在

旅游商品的创意设计、旅游项目创意开发、旅游节庆、旅游演艺等

方面应该是两者结合的最好切入点。依托创意产业园区开发出的新

文化旅游景观会成为城市旅游新地标。此外,西方的实践与理论研

究揭示:创意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导致创意旅游的出现。创意

旅游的成长,可通过与当地“创意产业”(尤其是艺术和手工艺)的

联接、当地政府的支持而得到加强。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

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

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结合的例子

传统文化与现代结合的例子 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例子有“3D光雕数字技术”、“机器人临摹”、“水下洛神”、“数字梅兰芳”、“元宇宙烟花”。 1、3D光雕数字技术: 于北京开幕的“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简称遇见敦煌)以3D光雕数字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高12米、总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用48台高清投影打造全沉浸式光影世界,再现敦煌石窟文化的艺术魅力。 2、机器人临摹: 东莞松山湖企业的机器人以创新、展演的形式重现了《万岁通天帖》。该表演长约4分半钟,李思思化身唐代弘文馆女官,在一个梦中混沌的空间里,与未来的“机器工匠”跨时空相遇,并共同完成了双钩廓填《万岁通天帖》的任务。 3、水下洛神: 水下洛神是在水下展现古风舞蹈的作品,舞蹈全长仅1分55秒,却历经了3次拍摄,舞者在水下泡了整整26个小时才完成。水下洛神让古朴的文明“活”起来,新鲜起来,穿越历史,更穿透荧幕隔阂。 4、数字梅兰芳: 数字梅兰芳以26岁时的梅兰芳先生为原型,利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位中国京剧大师进行复现。从面容、体态、语音语调,到着装、道具、一颦一笑,通过全方位数字化和可视化复制真实生活中的人物细节。

通过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碰撞,让京剧大师复现,能更好地调动观众对京剧的好奇心,了解中国国粹,让文化能够跨越时空,接续传承。 5、元宇宙烟花: Aily Gallery签约算法艺术家“道龙”创作的可编程NFT艺术作品《元宇宙烟花》将在红洞数藏推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将与最新的科技技术美妙融合,以中国首个数字众创交互算法艺术的形式,为中国数字艺术带来新的风采。

传统习俗和现代文化融合的案例及其影响

传统习俗和现代文化融合的案例及其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习俗作为人们独特的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然而,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习俗带来了挑战。本文将会介绍一些传统习俗和现代文化融合的案例,并探讨这种融合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传统婚礼习俗与现代婚礼 婚礼是传统习俗和现代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在传统习俗中,婚礼通常是由长辈主导的重要仪式,注重家族的荣誉和传承。然而,在现代社会,婚礼逐渐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人们开始注重婚礼的独特性和创意,以体现自己的个人品味和价值观。这种融合不仅使得传统婚礼习俗得以延续,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对于个性化的追求。 二、传统美食与现代饮食文化 美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食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饮食文化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人们更加追求健康、时尚和便利的饮食方式。于是,传统美食和现代餐饮业相结合,诞生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如快餐中西合璧、地方特色小吃的创新变化等。这种融合不仅满足了现代人对于饮食品味的追求,也促进了传统美食的传承和发展。 三、传统节日与现代庆典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 己独特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通常与农耕文化、宗教信仰或历史事件 等相关。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传统 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在悄然变化。人们开始举办大规模的现代庆典活动,通过音乐、舞蹈、游行等形式来庆祝传统节日。这种融合不仅使得传 统节日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推广,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对于娱乐 和社交的需求。 四、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 传统工艺是传统习俗和现代文化融合的重要方面。传统工艺以其独 特的技艺和美学风格而闻名,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工艺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面临困境。人们开始将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和艺术作品。这 种融合不仅保护了传统工艺的传承,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注入了新的灵 感和元素。 总结起来,传统习俗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在各个领域都能够看到,这 种融合既保护了传统习俗的传承,也满足了现代人对于个性化和多元 化的需求。融合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它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问题,如文化的商业化和失真等。只有在正确处理传统习俗和现代文 化的关系中,我们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典例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典例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相互融 合的文化元素也随之产生。中西方的经济、政治、艺术等各个领域的 交流、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有力地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里,我将介绍一些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典型例子。 一、餐饮文化的交融 在餐饮文化方面,中西方的融合也是比较显著的。西方烤肉、披萨、 汉堡等食品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方国家,中国餐厅也越来越受欢迎。中餐的美食如春卷、糖醋排骨等并不矛盾地融入到西餐中,形成了很 多中西餐混搭的餐饮形式,如中华烤鸭披萨、麻婆豆腐堡等,更是充 分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二、服装文化的交融 在服装文化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当代服装趋势中, 旗袍、唐装、中式手绘等传统的中国文化服装已经成为国际时装界的 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有些对称腰身、用全透明的立体工艺体现主题 的背心等,更是有很多的西方设计师通过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进行了 予以整合,展现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精髓。 三、建筑文化的交融

建筑领域中,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式设计手法在国际现代建筑中运用,加强了空间的感染力;同时,西方建筑元素也被完美地嵌入到中国建筑中,令中式文化为其增色不少。例如,钱穆以西方建筑规制和精神为中式建筑进行改造和升华,使中式建筑更为精致优雅。 四、音乐文化的交融 中西方音乐文化也发生着交融。从传统串烧乐,到现在风靡的跨界音乐,中西方的音乐元素融合渗透无处不在。例如,金属乐队乐器与古典乐乐器的交融,中国传统民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 总而言之,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产生了交融,海洋之滨的中国与西方之国在文化的采撷上更是畅通无阻。通过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及其元素的混合、融合,大大地拓宽了文化的内涵,创造出更多元、开放和多样化的文化世界,也为两个国度的友好关系和友好交流奠定了基础。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例子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例子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入现代生活中,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部分。下面将列举十个例子,来说明传统文化是如何融入现代生活的。 1. 传统节日 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现代社会中,这些节日仍然被人们所重视,人们会在节日里进行各种活动,如赏花、祭祖、吃团圆饭等,这些活动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2. 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代表。现代社会中,人们还是会建造传统建筑,如古镇、园林等,这些建筑不仅能体现传统文化,还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3. 传统饮食 中国传统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现代社会中,传统饮食仍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会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传统的中华美食,如饺子、汤圆、糯米饭等,这

些美食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4. 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演奏传统音乐,如古琴、二胡等,这些乐器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5. 传统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现代社会中,人们还在阅读传统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6. 传统服饰 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审美观念。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穿着传统服饰,如旗袍、唐装等,这些服饰不仅能体现传统文化,还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7. 传统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采用传统医学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如针灸、中药等,这些医学方法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民族文化交融的例子

民族文化交融的例子 1.背景介绍: 在中国各种少数民族的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的民族之间的文 化受到了彼此的影响和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这些民族 文化交融的例子,不仅能够反映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能够 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文化选择和丰富我们的生活。 2.例子一:云南滇池风筝文化 滇池风筝是云南省的传统工艺产品之一,最早起源于滇池周边的彝族、白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少数民族的风筝文化中,滇池风筝 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品,它不仅在外观上反映了少 数民族文化的特点,而且在其制作的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少数民族 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 3.例子二:新疆和田硬玉文化 和田硬玉是新疆的一种传统工艺和文化,它是以新疆和田地区的吐鲁 番河下游、库木塔格山为中心,沿叶尔羌河谷、塔里木河谷一带发现 的天然硬玉为原料。和田硬玉的加工过程,不仅精细而繁琐,而且与 新疆各种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少数民族文化 的影响下,和田硬玉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和代表性 的文化形态。 4.例子三:云南民族花灯文化 云南省是中国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代表地区之一,各种少数民族群体

居住在这里,他们的文化各具特色。在云南的农村地区,有一种叫做“花灯”的传统艺术,也是一种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密切相关的文化形态。花灯是由竹子为骨架,再用彩纸、彩绸等材料包裹而成的一种人形、动物、生活场景等民间艺术。在该文化中,不仅有着严密而繁复的制作工艺,而且其表现形式以及内涵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风格和文化。 结论: 在中国这个千年文化古国中,不同的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影响,交融融合,不仅让于我们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选择,而且也为我们展现出了各种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在今后的文化发展中,我们仍需继续推进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开拓创新的民族文化发展道路。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案例选编案例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案例选编案例 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题的案例选编如下: 1. 首尔奥运会:1988年,韩国首尔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场盛大的体育盛事不仅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该国旅游业的吸引力。通过举办奥运会,首尔成功地将韩国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舞台,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2. 西安兵马俑: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其丰富的历史遗迹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这是中国古代秦始皇陵的守护者。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能体验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3. 巴黎卢浮宫: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众多的艺术珍品,如蒙娜丽莎和维纳斯女神等。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世界级的艺术作品,还可以感受到法国浓厚的文化氛围,品味到法国的美食和葡萄酒。 4. 日本京都:京都是日本的历史文化之都,拥有众多古老的寺庙、庭院以及传统的茶道和和服文化。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京都,欣赏樱花盛开的美景,参观寺庙和神社,体验日本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5. 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是意大利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以其独

特的水上交通和浪漫的运河而闻名。游客可以乘坐威尼斯的标志性的贡多拉船,在运河上漫游,欣赏到威尼斯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 6. 法国尼斯狂欢节:尼斯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狂欢节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的游客。在这个节日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花车巡游、焰火表演和音乐会等,同时还能体验到法国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美食。 7. 印度泰姬陵:泰姬陵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印度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它是莫卧儿皇帝为纪念他去世的妻子而兴建的,被誉为爱情的杰作。游客可以欣赏到泰姬陵的壮丽建筑和精美的花纹,同时了解到印度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8. 美国百老汇:百老汇是美国著名的剧院区,以其丰富多样的音乐剧和舞台剧而闻名。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百老汇的精彩演出,感受到美国戏剧文化的魅力。 9.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美丽的海滩、奢华的度假村和独特的巴厘文化。游客可以在巴厘岛享受阳光沙滩,参观庙宇和古迹,还可以体验到巴厘岛独特的艺术和手工艺品。 10. 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

民族文化交融的例子

民族文化交融的例子 民族文化交融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融合、交流和影响的现象。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种民族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下面将列举10个以民族文化交融为题的例子。 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以及上海的外滩等地都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展示了中西文化的交融。 二、日韩流行文化的影响 韩剧、日剧、韩流、日本动漫等都对中国年轻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中韩、中日文化交融的一个例子,青年人在追求时尚潮流的同时也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 三、美食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可以品尝到来自四川、广东、湖南等不同地方的菜肴,这是中华美食文化的交融,也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 四、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流行音乐的融合,可以听到中国风格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听到西方流行音乐中加入中国元素的作品,这是不同文化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五、服饰的跨文化交融 西方的服饰风格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同时中国传统服饰也在

国际舞台上展示,这是服饰文化的跨文化交融。 六、语言的交流和影响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中文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宗教信仰的传播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是宗教文化的交融,也是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种表现。 八、体育项目的交流 足球、篮球、网球等体育项目的交流和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文化交融,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 九、艺术形式的融合 西方油画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现代舞与中国舞蹈的融合,各种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融合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方面。 十、文化节日的交融 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圣诞节等文化节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庆祝方式和习俗的交流和影响,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体现。 通过以上十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文化交融既是多元文

文化融合的例子

文化融合的例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跨文 化沟通日益增多。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许多文化特点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深刻 的文化变化。 西方进入中国增加了中国的9文化融合的例子。西方带来的宗教和政治思想给中国文 化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特别是从19世纪以来,新兴的中国与西方文化发生了最大的融合。从文学作品来看,许多西方元素和思想运用到华文小说中,为传统华文小说的完善做出了 贡献。1914年发表的《红楼梦》就是一个通过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到一起而成功的杰出例子。此外,中国的建筑也深受西方的影响,跨越两种文化的交流使建筑中运用了许 多欧洲的装饰元素,也有地方特点建筑的西方思想,甚至言论新思潮也被双方沟通发展出来。 除了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也及其影响中国文化。20世纪,日本文化在中国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日本政府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融合,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文化的 大量渗透,其影响在中国影响极为深远。此外,日本采取的开放政策,将许多日本文化引 进中国,包含了历史、宗教、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些例子甚至可以见到在中国 家庭规模中,甚至是学校里。比如说,日本的料理,游戏,文化习俗最明显,比如中国段 子跟日本段子在20世纪后期完全把事情做到一致,各种鹅类游戏以及卡通品牌,比如变 形金刚,以及日本影视作品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其实,中国的文化融合也不仅局限于西方和东方的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也在中 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美国文化。从20世纪末开始,美国文化迅速播入中国,过 去类似电影、电视、音乐、娱乐以及其他许多文化领域都带给了中国改变和全新的文化方式。比如说,近代的音乐文化也有广泛接纳美国的流行乐,而且美国的文化也在日益渗透 到中国的大学,进而也得到全面的融入,比如美国的“琼瑶” 文化、独立思考的观念以 及某些社会的习俗部分也逐渐被接受并在媒体被更广泛的传播。 可以说,如今的中国,几乎所有从文化和社会方面而言,都可以从许多不同文化方面 考察到影响,从而将文化融合到一体。中国人民因此也受到了多种文化影响,历史文化也 因此发生深刻改变,证明着文化融合的发生可以让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国际文旅融合案例

国际文旅融合案例 国际文旅融合案例: 1. 上海迪士尼乐园 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与国际间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一。乐园结合了迪士尼的经典主题和中国文化元素,如中国园林风格的花园、中国音乐和表演。游客可以在乐园中感受到迪士尼的魔力,同时也能体验到中国的独特魅力。 2. 法国巴黎卢浮宫 卢浮宫是法国的国宝级艺术博物馆,也是国际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一。卢浮宫收藏了世界上最丰富的艺术品,包括蒙娜丽莎和凡高的作品等。游客可以在卢浮宫中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艺术品,体验到法国的艺术与文化魅力。 3. 日本东京迪士尼海洋乐园 东京迪士尼海洋乐园是日本与国际间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一。乐园结合了迪士尼的魔幻世界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日本神话故事和传统节日。游客可以在乐园中感受到迪士尼的奇幻世界,同时也能了解到日本的独特文化和传统。 4.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是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也是国际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一。大教堂结合了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如米开朗基罗的雕

塑和达·芬奇的壁画。游客可以在大教堂中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时期的艺术品,体验到意大利的艺术与文化魅力。 5. 加拿大温哥华奥林匹克村 温哥华奥林匹克村是加拿大与国际间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一。村庄结合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和加拿大的自然风光,如山脉和湖泊。游客可以在奥林匹克村中参观奥运场馆,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加拿大的自然风光和体验到奥运精神。 6.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 滨海湾金沙酒店是新加坡的地标建筑,也是国际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一。酒店结合了现代建筑和艺术品,如巨型灯光装置和艺术展览。游客可以在酒店中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时期的艺术品,同时也能体验到新加坡的现代化与多元文化。 7.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是英国的国宝级博物馆,也是国际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上最丰富的文物,如埃及法老的遗物和希腊雕塑。游客可以在博物馆中了解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历史,体验到英国的文化底蕴和博物馆的魅力。 8. 韩国首尔乐天世界 乐天世界是韩国的主题公园,也是国际文旅融合的典范之一。乐天世界结合了韩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娱乐元素,如韩国传统村落和现

文化融合的案例

文化融合的案例 【篇一:文化融合的案例】 案例——以文化为魂,创新主题公园与旅游演艺双赢发展——宋城 集团 2011 年10 月15 日-18 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 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 文化产业的要求: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 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借此,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而,在文化休闲旅游愈来 愈受到广阔游客的亲睐的趋势带动下,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 合发展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宋城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将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将文化主题公 园与旅游演艺项目融合发展,成功打造了“宋城”、“千古情”品牌, 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之路,同时也成为旅游产业与文化 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2010 年12 日,由宋城集团直接控股的宋城 股份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第一股。根据宋城股份报告,2011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8 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达1.9 亿元,同比增长32%。 1.模式为王,选择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目前,全国约有2500 家主题公园,70%亏损,20%收支持平,仅有10%赢利;纯粹做演出 平均只有10%的利润,而单纯的主题公园平均收益只能到达30%, 但如果将两者融合,则会产生令人惊喜的叠加效应。因此,宋城集 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模式为王”,打破传统旅游行业经营模式 单一、成长性还不足的定律,选择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模式。 一是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宋城景区秉承“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的 经营理念,打造了怪街、佛山、市井街、宋城河等景点,较好地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