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

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文明演进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西方特别是西欧,是世界最早出现政党的地区,是世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西方近代政党制度的产生,以及由此逐步形成的政党政治,使西方国家的上层建筑实现了革命性飞跃,对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演进带来了重要影响。

西方早期政党与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演变状况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同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伴生物或催化物。西方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除个别外一般都出现于18世纪到20世纪初,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叶近代政党制度在各国相继建立。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资本主义的发展最早、最快,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近代政党并形成一套成熟的政党制度的国家。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均成立于1679年,是现今意义上世界最早的政党之一。到18世纪,法国、普鲁士等国陆续出现政党。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2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党,后分裂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到19世纪末,西方多数国家随着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发展陆续组建了本国政党。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的政党也相继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建立。在二战前,政党制度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获得一定发展,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以推行。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产生的背景各异。西欧政党的产生与政党制度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针对封建王权,有的是封建王权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有的是资产阶级同封建王权的独裁统治斗争的结果。英国的政党就是在王权内部的斗争中产生的,并随着议会权力的增大,在对国王的权力作出限制后,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政党制度。法国政党的产生特别是政党制度的形成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

通过对独裁王权的斗争乃至流血冲突形成的。丹麦、瑞典等国也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封建王权被迫交出部分权力,进而产生政党并逐步形成政党制度。其他西方国家政党的产生,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推动的结果,有的是受西欧国家影响而在内部的权力竞技中产生。

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多数西方国家相继建立了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一党独裁或长期独揽国家政治生活大权的情况大大减少。通过政党来主导国家政治生活这一制度在各国的宪法和法律中初步得到确定,并且为国内的各派政治力量以至本国老百姓所认可。在这方面,作为政党发源地的英国起了较好的典范作用,美国也紧随其后。但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在其早期阶段发育仍不很完善。少数国家为实现掌权在政党间出现了尖锐的政治斗争。

总体上讲,二战前,早期的西方政党制度相对松散,政党发展还未完全成熟,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如战后。从整个西方情况看,这一时期主要还是处于政党的建立和政党制度的初步形成阶段,政党的组织制度还不很稳定,多数谈不上严密的各级组织机构,也没有庞大的党员群体,党员人数占整个国家总人口的比例极少。除工人阶级的政党外,其他多数政党没有明确的党纲与党章。因此,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到20世纪末,上述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政党的组织结构更趋严密、党员人数增多、大多都有本党的党纲与党章。

二战后西方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的演进状况

这是西方绝大多数国家政党获得大发展及政党制度基本完善的时期,可以称得上达到西方政党发展史上的高峰时期。无论是政党发展数量、党员人数、政党活动频率、政党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都是前所未有,这在西欧尤为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到冷战结束前,西方总共有政党几百个,党员人数近2000万。政党类型从传统的保守党、社会党、共产党、自由党、绿党、极右政党乃至新法西斯政党组织都有,覆盖了西方政治舞台的所有空间。这一时期西方政党活动及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1、大多数国家进入现代政党的重建与恢复时期,政党的作用大大增强。在二战中,由于西欧大多数国家的政党组织遭到摧残,合法的政党活动几乎停止。因而在四五十年代,除英国、瑞典等极少数国家外,西欧大多数国家政党活动的重心是重建新的政党或恢复原有政党的工作,调整或重新制订党纲、党章,大力发展党员。政党在国内外的活动日益频繁,政党政治主导了国家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党的地位与作用达到自建立以来的高峰。日本当今的主要政党就是战后新建或重建重组的。

2、政党体制比较集中,后来演变成西方不少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严重腐败现象。在西欧和日本,其战后建立或恢复的多数政党都建立了一套较严密的自上而下的政党制度,大都形成一套上、中、下三级或多级的组织领导机构,在党内个人或少数人专权的现象较为凸显。政党之间尤其是执政党间按实力大小、强弱进行利益“分赃”,与台前幕后交易的事情经常出现,政党领导人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政党的腐败现象在西方许多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顶峰,意大利、日本等国更为典型。北美和澳新国家的政党体制集中的特征不明显,但政党腐败及相关丑闻也频频发生。

3、因受冷战的国际大气候影响,政党政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相当凸显。西欧作为冷战的前沿,政党界线基本上是以意识形态画线,有左、中、右之分,有激进与保守之分。在二战后初期,法、意等国的共产党虽为国内的重要政党,乃至第一大党,却因意识形态原因被剥夺参政或执政的权利(只是短暂参政过)。意大利共产党改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摆脱意识形态的障碍而实现执政。在冷战时期,由于整个西方资产阶级对左翼政党乃至对一些国家社会党的挤压与牵制,使得政坛的天平严重向右倾斜,右翼政党特别是右翼大党当政的时间明显超过左翼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也超过左翼政党。这一现象在德、法、意、日等国表现更为突出。而在美、加、澳、新等国,共产党则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美国共产党在20世纪

40年代末到50年代遭到美国反共势力掀起的“麦卡锡主义”的严重打击,一些共产党人以及同情共产党的人士受到迫害。在同期,日本共产党也遭到由美国占领军总部指令下的日本政府的“整肃”。

4、在少数国家,由于特殊原因,政党活动在一段时期里仍受到限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在战后较长时期中未能建立。这种情况在南欧几个国家表现特别突出。在战后的30来年时间里,包括西、葡、希等在内的南欧国家并未跟上西欧大陆国家的政党重建潮流,而是保留或建立了法西斯式的独裁专制统治,党禁制度依然维持,国内不允许多党制度存在,推行一党专政,战前建立的其他政党均处于非法状态或遭到解散。直到70年代中期,独裁政权相继倒台后,才陆续重建和恢复政党并形成两党和多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在日本,战后以来尽管没有限制政党活动,但自1955年以来,日本政坛几十年来都是

由自民党一家掌权,形成了“一党独大”的政党格局,长期维系一种“朝大野小”的失衡局面。

冷战结束后西方政党制度与格局变化情况和特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动,西方(主要是西欧和日本)一些国家的政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甚至在某种程度和层面上产生格局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对政党自身的生存条件而且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的走势也产生深刻影响。

1、传统的“多元化”政党力量布局正逐渐向中左、中右两极对垒的方向演进,这在西欧尤为明显。传统意义上的左翼力量相对萎缩,尤其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普遍削弱;而传统意义上的中间力量也在发生分化,向中左或中右阵营转化;传统的右翼政党有的也转向中间,个别力量滑向极右。这种演变在西欧进一步分化组合成以社会党为主导的中左阵线和以人民党为代表的右翼阵线。现在西欧国家已很少有纯粹的左翼、右翼政党格局,而更多地体现为左翼政党格局向偏中间靠拢,右翼政党格局向偏温和方向靠拢的新态势,德、意、法等大国及一些西欧中小国家情况大体如此。传统政党的影响有所下降,

各类传统政党党员人数减少了几百万人,不少政党消亡或分化重组,这种情况在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

2、由多党制向两极化的政党新格局演变。这在西欧的意大利表现最明显,在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这种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意大利政党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几大政党如天主教民主党、社会党、共和党、社民党大都退出历史舞台,意共改名,国内政治格局出现新的分化重组,形成以力量党为中右翼、以左民党为中左翼的新的政党格局。在同期的日本,自民党内部先后分裂出若干个新党,在90年代中期,一度出现了这些新党加上社会党组成的八党联盟与自民党相抗衡的局面,经过不断分化重组,民主党从中脱颖而出,在近期逐渐发展成为同自民党不对称的抗衡力量,被学术界、媒体认为是日本未来两极化政党格局的雏形。

3、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力量对比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轮替周期有所缩短。在90年代初,包括西欧国家的共产党、社会党在内的左翼力量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尤其是共产党遭受重创,右翼政党在西欧多数国家当政。90年代中后期,西欧政党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此前几年遭受打击的左翼政党的生存环境普遍改善。西欧部分共产党的力量也曾一度止跌回升,个别党甚至参政。特别是社会党在此期间重振旗鼓,在政坛的较量中普遍战胜右翼政党,重新上台执政。在欧盟15国中,以社会党为首的左翼政党一度在13国执政与参政,占据绝对上风。新世纪以来,情况又发生新的变化,西欧多数社会党下台,保守政党再次在西欧政坛得势,左弱右强的局面重新出现。在日本、澳大利亚,多数时间为保守党当政。在美国,共和党执政的年限也长于民主党。

4、某些边缘和极端势力上升,打破了一些国家原有政治力量的平衡和传统政党格局的框架,有些国家的政治格局出现新的重组。一是表现为极右翼的一度膨胀。在90年代初,极右势力在德、法、意、奥、比等不少国家上升,在个别国家异军突起,如意大利民族联盟和奥地利自由党均曾成为执政党。法国国民阵线成为国内第四大政治势

力。新世纪以来,日本的右翼保守势力也在国家及地方选举中明显得势。二是西欧地区的绿党与社会运动影响扩大,一些国家的政党格局特别是左翼政党格局实现新的组合。自90年代以来,绿党与一些环保组织力量上升,在各种选举中脱颖而出,不仅进入议会,有一些党甚至参加政府,芬兰绿色联盟、瑞典环境党、意大利绿党、德国绿党在这期间相继入阁,尤其是德国绿党打破了德国原有的政党格局,上台执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三是西方一些国家的其他边缘政治力量明显上升。美国的第三党势力一度表现不俗,佩罗领导的第三党曾经在90年代初的总统选举中获得了13%的选票,震动了美国社会。新西兰土著居民的毛利人政党的影响也在90年代以来明显扩大,选票明显增加。

5、政党的分化重组频繁,改革改组盛行,政党体制更趋多样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西方政党的“新陈代谢”更加活跃,适者生存的现象明显。其主要特征为:一是不少政党为求得生存,进行改名、改组、重建或同其他政党联合,小至改头换面,大至“脱胎换骨”,像意大利大多数传统政党、日本的新兴政党、北欧国家的一些共产党及其他一些国家的边缘小党,均是如此。二是为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对本党的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之更加“民主化”、“现代化”。三是伴随着一些国家政党制度尤其是选举制度的改革,如设立3~5%的门槛票率,使得政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上述情况使得西方政党体制更呈现出多样化、政党格局更趋动态化的新特点。

总的说来,西方大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与政党格局经过战后几十年特别是冷战后十几年来的涤荡,到现在基本趋于稳定和定型,短期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几率不太大。但也有少数国家的政党制度仍处在重塑过程中,期间可能伴随着局部震荡。

(责任编辑:刘万镇)

中国与西方政党制度的区别

一、西方多党制的弊端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独大,多党协商。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协商制。与西方国家的区别在于:在西方国家,合法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平等的参加选举(总统、议会、地方长官),比如美国现在的局面就是两大政党竞选(轮流)执政。 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有利于民主,能更好地反映民意。这个说法是牵强的。其实,西方国家的政党都是代表各个利益集团的政治工具,他们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从美国来看,共和党的背后,主要有军工、石油、制造等“传统商业”的支持;民主党的背后,则主要有金融、电信、传媒等“新兴商业”的支持。所以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近年来,西方民众选举热情淡漠,投票率连年下降,就是因为人们逐渐看到了这种“民主游戏”的实质。西方国家虽然实行多党制,但对可能危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特别是共产党,是严格限制的。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共产党管制法》,后又通过了《麦卡锡法》和《蒙特法》,对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严格限制的规定。 比如,有人认为,实行了多党制就能保证政治和社会稳定。这种说法也似是而非。从根本上讲,多党制反映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它们之间经常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各个政党以夺得或控制政权为目标的政治斗争,目的就是搞垮对方,自己上台执政。因此在权力争夺中,往往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政治动荡、内耗丛生。多党竞争必然要争夺选民,争夺选民首先要“切割”选民,将选民的利益分歧公开化、对立化,从而形成竞争党派各自的政治基础,其结果必然是人为地扩大和深化社会分歧。政党频繁选举、政府频繁更迭,带来的是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受影响,这种民主只能是一种“泡沫民主”,对国家和人民是极其有害的。 还比如,有人提出,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更有利于防止腐败。实际情况也不是这样。事实上,多党竞选本身就常常被金钱、财团、媒体等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为“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这些年来,西方国家竞选费用不断攀升,数目之巨令人咋舌。据统计,2000年美国大选所花费的金钱高达30亿美元,2004年美国大选的费用接近40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53亿美元。试想,没有大资本集团的资金支持,各党派怎能参与多党竞选的权力角逐呢?所以,竞选的优胜者为回报那些重量级的政治捐款人,当选后就得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西方有些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用金钱“购买权力”,是一种“集团贿选制度”,“民主”往往被卖给了出价高的人,广大人民的民主实际上被排斥在金钱势力之外。由此可见,西方政党政治的真正奥秘是金钱政治,金钱主宰着选举的过程和结果。 在西方国家被证明是弊端丛生的多党制,通过各种方式移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后,更是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冷战结束后,非洲许多部落众多的国家在西方的压力和影响下,宣布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政党林立、竞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停滞、政治动荡,国家陷入

(完整版)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西方政党制度探究

西方政党制度探究 提要现代政治被称为政党政治,这说明政党在现代尤其是当代已经成为一种最普遍、最常见、最活跃的社会现象,而且政党是当代西方国家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政治实体 ,它对一个国家 政治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政党的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已寥若晨星。西方政党制度是 西方民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西方政党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各国政党产生和发展的 具体历史环境不同 ,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性质和形式的政党。 关键词政党政党制度西方政党制度 一、政党及政党制度概述 (一)政党概念的涵义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在西方,政党一词的英文为Party,法文为parti,德文为partei,西班牙文为partido,全都源于拉丁文的Pars,其本来含义是“一部分”,另有同伴、不对、聚合等意。欧美于17—18世纪开始在政治生活中使用这一词汇。后引申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但后来由于各国的政党及政党政治的千差万别,各国学者关于政党的概念也是林林总总,莫衷一是。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科斯和恩格斯就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指出了共产党的特性,而且指出了政党的一般特征。 列宁后来就政党的本质进一步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被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都是起码的常识。”“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势必变成政治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重、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政党的斗争。” 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把政党与阶级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科学的揭示了政党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党的阐述,结合政党政治的历史与现实,我们认为,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有共同的纲领,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

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与政党制度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文明演进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西方特别是西欧,是世界最早出现政党的地区,是世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西方近代政党制度的产生,以及由此逐步形成的政党政治,使西方国家的上层建筑实现了革命性飞跃,对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治演进带来了重要影响。 西方早期政党与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演变状况 政党的产生和发展同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伴生物或催化物。西方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除个别外一般都出现于18世纪到20世纪初,特别是在20世纪上半叶近代政党制度在各国相继建立。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资本主义的发展最早、最快,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近代政党并形成一套成熟的政党制度的国家。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均成立于1679年,是现今意义上世界最早的政党之一。到18世纪,法国、普鲁士等国陆续出现政党。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2年成立的民主共和党,后分裂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到19世纪末,西方多数国家随着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发展陆续组建了本国政党。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的政党也相继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建立。在二战前,政党制度在西方大多数国家获得一定发展,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以推行。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产生的背景各异。西欧政党的产生与政党制度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针对封建王权,有的是封建王权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有的是资产阶级同封建王权的独裁统治斗争的结果。英国的政党就是在王权内部的斗争中产生的,并随着议会权力的增大,在对国王的权力作出限制后,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政党制度。法国政党的产生特别是政党制度的形成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

第三章 西方国家政党制度

第三章西方国家政党制度 第一节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概述 一、政党的定义和特征 1、定义:关于政党的含义,有关学者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比如说美国《西方政治学》书认为,“在任何系统中,力图谋求权力的集团可称之为‘政党’”;《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 综合这些定义,我们认为,政党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了执掌和参与国家政权,以维护其利益而建立的、有政纲的政治组织。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党和政权是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西方学者总是回避政党的阶级属性,实质上是竭力掩盖自己的阶级性质。 很显然,资产阶级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然而,资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回避政党的阶级性呢?归根到底是这些政党实际代表的只是少数资产阶级或集团。 2、特征 (1)政党都具有阶级性。政党一般都是由所代表阶级中最积极、活跃的分子组成的,而且政党的阶级性还十分复杂,有的代表一个阶级,有的代表一个阶层,有的还代表几个阶级或阶层。 (2)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纲领就是阶级的奋斗目标和行动路线,不论政治纲领制定的长远的,还是成文不成文的,都反映自己的政治主张。 (3)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前面我们说到了政党是政治组织,但它却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团体有区别,那么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就是政党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区别的最重要特征。 (4)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5)都具有组织纪律性。西方政党的组织记录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主要是用来控制党员在竞选中投本党候选人的票的。 二、资产阶级政党及政党制度的产生 政党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但它并不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阶级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时才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也有过早期的派别之争,比如雅典城邦国家中的贵族派和民主派

中西方政党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西方政党制度 篇一: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

其活力所在。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 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政 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如在美国, 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 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政治过程。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 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 作用,主要是: (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战 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 其构成有关。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2)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在特定 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政治力量和政治势力决定着社会的政治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指那些传统上被视为民主国家的政治体制。这些国家通常采用议会制民主制度,政府的权力由选举产生的议会行使,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衡。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基于民主原则,广泛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行政机构由由选举产生的政府负责实施国家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通常由总统或首相领导。立法机构负责通过法律和法规,并对政府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督。司法机构独立于政府,负责解决法律争议并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公正。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依靠选举来选择政府。公民通过选举参与决策和选举政府,政府代表公民的意愿和利益来管理国家。选举通常是通过广泛的选民注册和普选方式来进行的,保证了普遍选择权。在选举过程中,政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候选人通常是通过在政党内竞选和初选过程中脱颖而出。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注重平衡和制衡权力。权力分立是指政府权力的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且相互制衡的机构。这种制度可以防止任何单一机构过度集中权力,保证公正和负责任的政府运作。同时,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也重视地方自治和寻求广泛的政治参与,以确保公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代表。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也通过宪法来规范政府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确定了政府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定下游戏规则,且普遍被视为最高法律,任何政

府行为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中,言论自由和媒体自由被广泛保护。公民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媒体可以独立报道新闻和批评政府。这种言论自由和媒体自由的保护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确保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性。 总的来说,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基于民主原则和法治原则,强调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种制度通过选举来选择政府,并建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等独立的机构来平衡和制衡权力。同时,宪法和言论自由的保护确保了政府的合法性和透明度。这种政治制度的实施为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推动社会进步,确保人权和自由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比较 政党制度属于国家的政治制度内容之一。政党制度涉及的是政党如何实现自身运转,关系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活动规则,是政党在对国家 政权支配时形成的一种权力和地位划分的模式。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历史发展、选举制度、生产关系、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面仅就中西政党制度在四个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作一分析。 一、前提不同 西方政党制度体现的是竞争,是以获得国家政权而展开的,是由西方社会特定历史环境和条件形成的。中国政党制度体现的是合作。这种合作的前提,是由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发展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指导和 行为表现确定的。 西方政党有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之别,形成一个竞争的格局。“竞争”是西方政党政治活动的起点和生命,也是其活力所在。在西方社会中,到底谁能掌权,最终由选民的选票决定。所以,争取选民支持是西方政党的主要特点,最大限度获得更多的选票是政党开展竞选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 在西方社会中,政党代表不同群体、集团、阶层、派别的利益,因此,政党之间的竞争,本质层面是利益的竞争。政党为获取更多的利益,经常不择手段。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利益集团影响、控制、操纵选举的现象经常发生。如在美国,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利益集团从属于强有力的政党,但随着政府行为的逐步扩大,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开始关注 政治过程。从19世纪后半期始,在华盛顿以及各个州府,都成了利益集团游说的重要场所。有时,利益集团的影响甚至超过政党。在西方,政党政治造就了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政治的发展也影响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 西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是: (1)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战后日本自民党长期一党独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构成有关。自民党的构成主要是大资本家、上层官僚、地方势力的上层人士等,他们在日本经济、政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决定了自民党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 (2)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政治力量和政治势力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格局、政党制度存在的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产业工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与之相关联的工会力量日益增长,英国工党由工会、社会主义团体和选区党组织构成,成了英国左派力量的重要代表之一。 (3)不同的国家政体。国家政体不仅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的发展。不同的政体,往往决定了该国政党活动方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特点及趋势-资本主义论文-政治学论文-政治论文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特点及趋势-资本主义论文-政治学论文-政治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1 政党及政党制度概述。 政党概念的涵义。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组织。 政党制度。美国学家爱泼斯坦关于政党制度的定义在《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撰写的相关词条中曾这样写道:政党制度是政党之间竞争性的一种互动模式由于西方各国在、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也呈现许多相异的特征。政党制度在现代国家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是理解近现代西方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

2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制度、阶级结构以及各种力量对比情况的差异,特别是选举制度的不同,各国政党控制和干预的手段、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政党制度也因此纷繁多样、各具特色。传统的分类方法是按参与竞争的执政党的数量进行分类的,这也是西方学者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根据这一标准,法国学者杜维格根首次将政党制度划分为三种类型:两党制,制和一党制。 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西方国家的体系内,由两个在国家生活中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上台执政的政党制度。两党制最早形成于英国。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一方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一方,执掌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另一方则成为党或在野党。处于党地位的政党虽然无权参与政府政策的制定,但却有权在议会内外批评执政党的内外政策,合法地监督和制约执政党的施政行为,并充当现任政府的后备政府,在执政党陷入危机时取而代之,从而保证整个国家机

西方几个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

西方几个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

西方几个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 一、美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总统制的国家,在其早期的权力构架中,并没有政党的因素,只是在后来政治角逐中,政党不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1、总统候选人由政党推荐产生,总统在全国由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间接选举产生,当选总统并不一定是得到绝对选票多者,而是为获得选举人票更多者,哪一位总统候选人只要获得270张选举人票即当选美国总统。当选总统所在的那个党即为“执政党”,上台组阁行使行政权。总统还是行政首脑,直接控制着行政机构。 2、美国的政党体制相当松散,政党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作为各类选举的工具,选举之后,政党作为一种组织体系作用相当微弱,所以它是一种典型的“选举党”。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但它不同于西欧国家的两党制,它不是以意识形态划分的,而是按照区域和利益集团来划分,两党从本质上讲都是代表不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在美国

的权力体系中,从联邦到地方各级政府的绝大部分权力都由两党人士掌控,第三党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对共和、民主党构成实质威胁。 3、美国的国会即众议院、参议院议员一般由政党推荐参选,由全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立法权。除个别当选议员是第三党、独立人士外,大部分议员都由共和、民主两党所得,并组成各自的党团。众院议长由多数党资深议员出任,参院议长由副总统兼任,另设临时议长。与西欧国家不同,即便在参、众两院获得多数席位也未必是执政党,只有总统所在的党才是执政党。在总统任期的中间,还有中期选举。 4、美国的总统尽管名义上是所在党的领袖,但当选后更多的是以“全民总统”的面目出现,其政党背景和痕迹淡化,没有哪一个美国总统全面领导过一个党,他难以通过党组织来控制国会、州和地方公职人员。美国总统不由国会选举产生。 5、这一政治体制模式的优点是:美国总统的权力较大,总统受政党的约束小,独立性较大,有利于较快地作出政治决断,提高执

当代西方政党制度简述

当代西方政党制度简述 政党是近代政治进展的产物。作为封建专制君主的对立物,它伴随着民主的潮流而消灭。自18世纪政党在英国议会消灭以来,政党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治舞台的主角。政党的确立和进展,已经成为现代国家进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于是,政党和政党制度争辩自然成为现代政治学争辩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从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中,对政党的现代功能及西方政党制度的类型作一简要的理论概括。 一、政党及政党制度的概念。 科学理解政党制度的前提是明确界定政党概念,而西方学者对政党的概括可以说是各种各样的。一种被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政党是一个由具有相近观点的个体联合起来、通过选举把握政府的人事与政策的有组织的团体。如,美国政治学家布洛克斯在《政党与选举问题》一书中指出:“政党乃是一个由个人基于自愿所组成的政治团体,为政府供应一般措施、建议,或者制定政策,选举与支持领导人物为公职候选人,以作为实现其主义与政策最有效之方法。”这肯定义表明,政党是一种有着政治目的的组织,而且这种目的主要通过选举过程来实现。那么,何为政党制度?政党制度的内容包括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法律地位,政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自身的运转方式,以及政党在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活动方式、方法、规章和程序。

二、当代西方政党的功能。 在西方民主政治中,政党执行着很多格外重要的、有助于维持政治体制存在并使之正常运转的功能。 一是利益聚合功能。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来自社会各方的政治利益要求纷繁简单,不一而足,假如任由各利益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其他利益主体斗争,并试图沿着自己的偏好转变政府的方向,那么,整个社会将几乎没有共同的价值、目标或意识形态来寻求全国性的支持。而政党作为通过选举来实现把握政府政策的政治组织,必定要代表肯定社会阶层的利益,总是要吸纳尽可能多的社会力气在自己的四周,它可以通过将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聚合到一个更高的组织从而有助与消退与缓和利益主体间的冲突。 二是利益表达功能。政党是公民与政府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或中介。系统理论将其比方为“输入”装置,它使得公民的需要与期望能够被政府听到。个体公民必需以政党的形式组织起来,假如没有政党,个体将是孤立的和不被政府重视的。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整体就是力气”、“组织就是权力”。通过在一个政党内工作或者为政党投票,公民可以影响政府的政治打算。至少,政党可以给人们一种他们并不是完全无权利的感觉,而这一信念可以维持政府的合法性,这是一个连独裁者都需要有政党的理由。 三是政治动员和社会化功能。一个政党,从自身的进展--争取尽可能多的民众支持--来说,它必需进行自我宣扬,自我推销,使尽可能多的公众了解它,生疏它的政治主见和纲领,使民众信任它的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