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_计算机系统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年月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实验1: (1)

实验2: (7)

实验3: (24)

实验总结 (34)

实验1:数据表示

1.1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中整数和浮点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实验目标:加深对数据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了解。

实验要求:使用有限类型和数量的运算操作实现一组给定功能的函数。

实验语言:c。

实验环境:linux

1.2 实验内容

需要完成bits.c中下列函数功能,具体分为三大类:位操作、补码运算和浮点数操作。

1)位操作

表1列出了bits.c中一组操作和测试位组的函数。其中,“级别”栏指出各函数的难度等级(对应于该函数的实验分值),“功能”栏给出函数应实现的输出(即功能),“约束条件”栏指出你的函数实现必须满足的编码规则(具体请查看bits.c中相应函数注释),“最多操作符数量”指出你的函数实现中允许使用的操作符的最大数量。

你也可参考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来了解所需实现的功能,但是注意这些测试函数并不满足目标函数必须遵循的编码约束条件,只能用做关于目标函数正确行为的参考。

表1 位操作题目列表

2)补码运算

表2列出了bits.c中一组使用整数的补码表示的函数。可参考bits.c中注释说明和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了解其更多具体信息。

表2 补码运算题目列表

3)浮点数操作

表3列出了bits.c中一组浮点数二进制表示的操作函数。可参考bits.c中注释说明和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了解其更多具体信息。注意float_abs的输入参数和返回结果(以及float_f2i函数的输入参数)均为unsigned int类型,但应作为单精度浮点数解释其32 bit二进制表示对应的值。

表3 浮点数操作题目列表

表示,当输入参数是NaN 时,返回NaN 号整型操作,包括||,&&以及if,while控制结构

4 float_f2i 返回浮点数‘f’的强制整

型转换“(int)f”表示

仅能使用任何整型/无符

号整型操作,包括||,&&

以及if,while控制结构

30

1.3 实验设计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符来编写代码。

具体设计参考实验过程中的代码注释。

1.4 实验过程

阅读相应的函数要求,利用合适的操作符编写代码。如下:

1.lsbZero函数:

图1.1

2.byteNot函数:

图1.2

3.byteXor函数:

图1.3

4.logicalAnd函数:

图1.4

5.logicalOr函数:

图1.5 6.rotateLeft函数:

图1.6 7.parityCheck函数:

图1.7 8.mul2OK函数:

图1.8 9.mult3div2函数:

图1.9 10.subOK函数:

图1.10 11.absVal函数:

图1.11

12.float_abs函数:

图1.12

13.float_f2i函数:

图1.13

1.5实验结果

1.使用dlc检查函数实现代码是否符合实验要求的编码规则。

a)首先./dlc bits.c直接检测是否有错误。如图1.14所示:

图1.14

由图知,输出Compilation Successful(1 warning),故bits.c文件编写无误符合要求。

b)然后用-e选项调用dlc,观察操作符数。如图1.15所示:

图1.15

2.使用 btest 检查函数实现代码的功能正确性。

a)首先使用make编译生成btest可执行程序,如图1.16所示:

图1.16

b)然后调用 btest 命令检查 bits.c中所有函数的功能正确性。如图

1.17所示:

图1.17

由图知,得分全拿到了,故bits.c文件中函数功能都实现了。

1.6实验小结

这次实验让我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中整数和浮点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尤其是加深对数据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了解。通过使用有限类型和数量的运算操作实现一组给定功能的函数来提高了我对数据表示方面的C语言编程能力。

总之这次实验的过程整体还是很愉快的,耗时不是很长但是收获很大!

实验2:拆弹实验

2.1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增强对程序的机器级表示、汇编语言、调试器和逆向工程等方面原理与技能的掌握。

实验目标:需要拆除尽可能多的炸弹。

实验要求:使用gdb调试器和objdump来反汇编炸弹的可执行文件,并单步跟踪调试每一阶段的机器代码,从中理解每一汇编语言代码的行为或作用,进而设法“推断”出拆除炸弹所需的目标字符串。

实验语言:c。

实验环境:linux

2.2 实验内容

一个“binary bombs”(二进制炸弹,下文将简称为炸弹)是一个Linux可执行C程序,包含了6个阶段(phase1~phase6)。炸弹运行的每个阶段要求你输入一个特定的字符串,若你的输入符合程序预期的输入,该阶段的炸弹就被“拆除”,否则炸弹“爆炸”并打印输出 "BOOM"字样。实验的目标是拆除尽可能多的炸弹层次。

每个炸弹阶段考察了机器级语言程序的一个不同方面,难度逐级递增:

* 阶段1:字符串比较

* 阶段2:循环

* 阶段3:条件/分支

* 阶段4:递归调用和栈

* 阶段5:指针

* 阶段6:链表/指针/结构

另外还有一个隐藏阶段,但只有当你在第4阶段的解之后附加一特定字符串后才会出现。

为了完成二进制炸弹拆除任务,你需要使用gdb调试器和objdump来反汇编炸弹的可执行文件,并单步跟踪调试每一阶段的机器代码,从中理解每一汇编语言代码的行为或作用,进而设法“推断”出拆除炸弹所需的目标字符串。这可能需要你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代码前和引爆炸弹的函数前设置断点,以便于调试。

2.2.1 阶段1 字符串比较

1.任务描述:通过phase_1的反汇编代码找出要输入的字符串。

2.实验设计:利用gdb结合断点来动态地分析。

3.实验过程:

观察phase_1的反汇编代码,如图2.1.1所示:

图2.1.1

发现在调用strings_not_equal对比字符串之前,有一个地址送入了堆栈,大胆猜测该地址就是正确字符串的首址,于是在phase_1处下个断点,运行至此处后,用x命令查看字符串。如图2.1.2所示:

图2.1.2

故猜测“Border relations with Canada have never been better.”就是所需字符串。重新执行该程序,直接输入该字符串,观察结果。如图2.1.3所示:

图2.1.3

4.实验结果:如图2.1.3所示,阶段一拆弹成功!

阶段一很简单,当初的找出字符串首地址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大的难点。

2.2.2 阶段2 循环

1.任务描述:通过phase_2的反汇编代码推断第二阶段要输入的数据

2.实验设计:利用gdb结合断点来动态地分析

3.实验过程:

观察phase_1的前一部分反汇编代码,如图2.2.1所示:

图2.2.1

发现输入的应该是六个数字,而且要求[esp+0x18]必须大于等于0才行,于是测试输入“0 1 2 3 4 5”,观察这些数字在调用read_six_numbers后是如何存放在栈中的,如图2.2.2所示:

图2.2.2

观察到执行read_six_numbers后,输入的数字依次存放在esp+0x18、esp+0x1c、esp+0x20、esp+0x24、esp+0x28、esp+0x2c中,故对输入的数字首先就要有第一个数不能小于0。继续观察phase_2的后一部分反汇编代码,如图2.2.3所示:

图2.2.3

能容易发现这是一个循环,首先将ebx赋值为1,然后比较[esp+ebx*4+0x14]加上ebx与[esp+ebx*4+0x18]是否相等,相等就ebx加一继续执行,直到ebx 等于6后退出。

然后来分析应该输入的值。第一个数只要大于等于0就可以。

不妨就输入0。他将会被保存在esp+0x18处。所以ebx等于1时,有[esp+ebx*4+0x18]=[esp+0x1c]=[esp+ebx*4+0x14]+ebx=[esp+0x18]+1。故第二

个输入的数字应该为0+1=1。同理分析可得后面的数依次为3、6、10、15。故这六个数依次为0、1、3、6、10、15。

重新执行该程序,直接输入“0 1 3 6 10 15”,观察结果。如图2.2.4所示:

图2.2.4

4.实验结果:如图2.2.4所示,阶段二拆弹成功!

阶段二涉及到了小的循环,慢慢的依次执行很同意就能发现规律,也不是很难。

2.2.3 阶段3 条件/分支

1.任务描述:通过phase_3的反汇编代码推断第三阶段要输入的数据

2.实验设计:利用gdb结合断点来动态地分析

3.实验过程:

观察phase_3的前一部分反汇编代码,如图2.3.1所示:

图2.3.1

发现输入的应该要求__isoc99_sscanf@plt的返回值大于1,于是观察调用__isoc99_sscanf@plt时格式字符串的值,在0x8048c23处下断点然后进入函数单步调试,并测试输入“0 1 2 3 4”,如图2.3.2所示:

图2.3.2

观察到格式字符串为“%d %d”,故只需输入两个数字即可。同phase_2操作可以发现输入的数字依次存放在esp+0x18、esp+0x1c中。继续观察phase_3的

后一部分反汇编代码,如图2.3.3所示:

图2.3.3

可以显然的发现一个数字要求不能比0x7大,然后就会将第一个数字送入eax中,然后跳转至[eax*4+0x804a1c0]处执行,显然是个分支程序。

重新调试程序输入“1 100”,观察执行到0x8048c86处eax的值,即第二个数应该的值。如图2.3.4所示:

图2.3.4

故第二个数为61。重新执行该程序,直接输入“1 61”,观察结果。如图2.3.5所示:

图2.3.5

4.实验结果:如图2.3.5所示,阶段三拆弹成功!

阶段三用到了分支,由于没有必要弄懂整个分支的功能,只要选择其中的某一路就可以了,所以解决起来也不是很难,单步执行下去就能很快的找到第二个输入的正确值。

2.2.4 阶段4 递归调用和栈

1.任务描述:通过phase_4以及func4的反汇编代码推断第四阶段要输入

的数据

2.实验设计:利用gdb结合断点来动态地分析

3.实验过程:

观察phase_4的前一部分反汇编代码,如图2.4.1所示:

图2.4.1

发现输入的应该要求__isoc99_sscanf@plt的返回值等于2,于是同阶段三一样测试观察调用__isoc99_sscanf@plt时格式字符串的值,发现为仍然为“%d %d”,而且[esp+0x18]要求小于等于0xe。如图2.4.2所示:

图2.4.2

继续观察phase_4的后一部分反汇编代码,如图2.4.3所示:

图2.4.3

可以不难发现依次将输入的第一个数,以及0x0和0xe作为参数传给func4,要求返回值为0xf而且输入的第二个数与0xf相等才不会爆炸。所以需要输入一个正确的数来保证func4的返回值为0xf。

于是观察func4的反汇编代码,如图2.4.4所示:

图2.4.4

很快就能发现其中有递归调用,仔细分析发现,第一次调用时其中edx,eax,esi依次为x(为输入的第一个数),0x0,0xe。然后ecx=(esi-eax)/2,然后ebx=ecx+eax=(esi+eax)/2,然后根据ebx与edx比较也就是传入func4的第一个参数与后两个参数的平均值的比较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当第一个参数小于后两个参数的平均值时,就依次将原来的第一次参数、原来的第二个参数、原来后两个参数的平均值减一作为参数调用func4,然后将返回值以及原来的后两个参数的平均值的和作为返回值输出。即原来参数依次为a、b、c,传入参数依次为a、b、(b+c)/2-1;

当第一个参数大于后两个参数的平均值时,就依次将原来的第一次参数、原

来后两个参数的平均值加一、原来的第三个参数作为参数调用func4,然后将返回值以及原来的后两个参数的平均值的和作为返回值输出。即原来参数依次为a、b、c,传入参数依次为a、(b+c)/2+1、c;

当第一个参数等于两个参数的平均值时,就直接将平均值直接输出。

所以通过反推,要求func4的返回值必须为0xf也就是15,显然直接输出平均值不可行。若第一个参数大于0x0与0xe的平均值也就是7的话,则下一层调用func输出的返回值必定大于(8+15)/2>8,故结果必定大于15,所以也不行。

故输入的第一个参数必定小于7,演算之后发现5正好符合要求,第一次调用平均值为7,然后传递5、0、6为参数第二次调用,平均值为3,再次传递5、4、6为参数第三次调用,平均值为5,与输入相等,故输出7+3+5=15,即0xf。

综上,重新执行该程序,直接输入“5 15”,观察结果。如图2.4.5所示:

图2.4.5

4.实验结果:如图2.4.5所示,阶段四拆弹成功!

阶段四难度开始提升,调用了别的函数,而且函数还有递归调用,这就要求必须完整的看懂递归的函数的功能,分析出来功能后才能反过来推测正确的输入。

2.2.5 阶段5 指针

1.任务描述:通过phase_5的反汇编代码推断第五阶段要输入的数据

2.实验设计:利用gdb结合断点来动态地分析

3.实验过程:

观察phase_5的前一部分反汇编代码,如图2.5.1所示:

图2.5.1

发现输入的应该要求__isoc99_sscanf@plt的返回值大于1,于是同阶段三一样测试观察调用__isoc99_sscanf@plt时格式字符串的值,发现为仍然为

“%d %d”。如图2.5.2所示:

图2.5.2

继续观察phase_5的后一部分反汇编代码,如图2.5.3所示:

图2.5.3

仔细分析发现,首先将第一个输入的值送入eax后与0xf做且运算,然后在与0xf比较,相等就会爆炸,不相等就将[eax*4+0x804a1e0]的值赋给eax,然后直到eax等于0xf,比较进行该赋值的次数,赋值次数也等于0xf且输入的第二个值恰好为赋值后eax的总和,则完成这个炸弹的拆除。

于是执行到phase_5后,用x命令观察0x804a1e0后的连续15个值,如图2.5.4所示:

图2.5.4

A[0]=10 A[1]=2 A[2]=14 A[3]=7 A[4]=8 A[5]=12 A[6]=15 A[7]=11 A[8]=0 A[9]=4 A[10]=1 A[11]=13 A[12]=3 A[13]=9 A[14]=6

表2.5.5

所以通过反推,要求15次后的eax值必须为0xf也就是15,则反推有15←6←14←2←1←10←0←8←4←9←13←11←7←3←12←5,所以第一个输入的值为5,第二个值为15+6+14+2+1+10+0+8+4+9+13+11+7+3+12=115。

综上,重新执行该程序,直接输入“5 115”,观察结果。如图2.5.6所示:

图2.5.6

4.实验结果:如图2.

5.6所示,阶段五拆弹成功!

阶段五用到了数组,只要正确的找到了数组中元素的值,后面的循环就很简单了。

2.2.6 阶段6 链表/指针/结构

1.任务描述:通过phase_6的反汇编代码推断第五阶段要输入的数据

2.实验设计:利用gdb结合断点来动态地分析

3.实验过程:

观察phase_6的前一部分反汇编代码,如图2.6.1所示:

图2.6.1

仍然是读取六个数字,输入“0 1 2 3 4 5”测试,然后在read_six_numbers 返回后观察数字是否被存放在[esp+0x10]处,如图2.6.2所示:

图2.6.2

所以这段代码还对输入的值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减去以后必须不能大于5,即要在1、2、3、4、5、6中的数字才可以。继续看phase_6的下一段反汇编代

码,如图2.6.3所示。

图2.6.3

不难发现这是通过esi与ebx来实现的双重循环,一一比较输入的值是否相同,只要有一对相同该炸弹就会爆炸,所以输入的数据应该是1到6的一种排列才可以。继续看phase_6的下一段反汇编代码,如图2.6.4所示。

图2.6.4

发现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地址,用x命令观察一下,如图2.6.5所示:

图2.6.5

很容易发现是一个节点,用x命令将该链表所有节点全部罗列出来,如图2.6.6所示:

图2.6.6

根据该链表并继续观察代码,仔细大胆猜测这段代码是根据输入的序列,将链表的顺序进行改排。然后再判断改排后的链表中的数据是否是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的。

所以不妨大胆的猜测应该输入的排序序列应该为4(0x3e) <5(0x1bc) <2(0x263) <3(0x2bc) <6(0x37a) <1(0x3dc)。故猜测输入的字符串应该为“4 5 2 3 6 1”,重新运行程序,输入该字符串进行测试,如图2.6.7所示:

图2.6.7

4.实验结果:如图2.6.7所示,阶段六拆弹成功!

阶段六难度大大加大,由于有大量的地址的操作,所以乍一看很难看懂功能,查看相应地址后发现是个链表,在结合反汇编代码,很容易能猜测出大概的功能,从而来推测正确的输入。

2.2.7 阶段7 隐藏阶段

1.任务描述:找出隐藏阶段开启方式并且拆除隐藏阶段的炸弹。

2.实验设计:利用gdb结合断点来动态地分析

3.实验过程:

直接在反汇编代码中观察发现,只有phase_defused函数中有对secret_phase函数的调用,于是观察phase_defused函数的反汇编代码,如图2.7.1所示:

观察不难发现,要经过两个比较,以及一个字符串比较后才能开启隐藏阶段。而第一个比较是一个数与常数0x6的比较,结合隐藏阶段的开启条件,必须在阶段6完成后才能开启就很容易发现,这个数(ds:0x804c3c8)应该就是用来指示当前阶段的。于是在phase_6完成后,在phase_defused处下断点,观察ds:0x804c3c8处的值,如图2.7.2所示:

华科_计算机系统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年月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实验1: (1) 实验2: (7) 实验3: (24) 实验总结 (34)

实验1:数据表示 1.1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中整数和浮点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实验目标:加深对数据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了解。 实验要求:使用有限类型和数量的运算操作实现一组给定功能的函数。 实验语言:c。 实验环境:linux 1.2 实验内容 需要完成bits.c中下列函数功能,具体分为三大类:位操作、补码运算和浮点数操作。 1)位操作 表1列出了bits.c中一组操作和测试位组的函数。其中,“级别”栏指出各函数的难度等级(对应于该函数的实验分值),“功能”栏给出函数应实现的输出(即功能),“约束条件”栏指出你的函数实现必须满足的编码规则(具体请查看bits.c中相应函数注释),“最多操作符数量”指出你的函数实现中允许使用的操作符的最大数量。 你也可参考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来了解所需实现的功能,但是注意这些测试函数并不满足目标函数必须遵循的编码约束条件,只能用做关于目标函数正确行为的参考。 表1 位操作题目列表

2)补码运算 表2列出了bits.c中一组使用整数的补码表示的函数。可参考bits.c中注释说明和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了解其更多具体信息。 表2 补码运算题目列表 3)浮点数操作 表3列出了bits.c中一组浮点数二进制表示的操作函数。可参考bits.c中注释说明和tests.c中对应的测试函数了解其更多具体信息。注意float_abs的输入参数和返回结果(以及float_f2i函数的输入参数)均为unsigned int类型,但应作为单精度浮点数解释其32 bit二进制表示对应的值。 表3 浮点数操作题目列表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引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的重要任务。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技巧。本文将结合实验结果,对操作系统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一:操作系统安装与配置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版本、设置分区和文件系统等步骤,成功地安装了操作系统。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系统配置,包括网络设置、用户管理和软件安装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操作系统的基本安装和配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二:进程管理 进程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执行单位,也是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的核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等操作。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我们可以观察到进程的创建和调度过程,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和资源分配。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进程间通信的方式,如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进程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三: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管理和分配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内存的分配和回收算法,如连续分配和非连续分配等。通过编写程序,我们可以观察到内存的分配和回收过程,了解内存的管理

策略和算法。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虚拟内存的概念和实现原理,通过页面置换 算法实现了虚拟内存的管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内存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实验四: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和存储文件的一种机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 学习了文件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技巧。通过创建文件、目录和链接等操作,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文件的 读写和权限管理等操作,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对文件的操作。通过这个实验, 我们对文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五: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设备的一种机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设备的初始化、请求和释放等操作。通过编写程序,我们可以观察 到设备的请求和释放过程,了解设备的管理策略和算法。同时,我们还学习了 中断和异常处理的概念和实现原理,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对中断和异常的处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设备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 和编程实践,我们掌握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技巧。同时,我们也理解 了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对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对操作系统的理论理解,还培养了实际操作和 问题解决的能力。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会发挥重要 的作用。

计算机实验报告4篇

计算机实验报告4篇 计算机实验报告 (1)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 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 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 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形成结构合理,内 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 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 务。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 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本着为学 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 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 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 资源。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网站发布 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 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 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 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网络内同一IP段

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应用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E-mail):内部E-mail系统 文件传输服务(FTP)、远程登录服务(TELNET):提供资源共享电子公告板牌服务(BBS):信息发布 Internet WWW信息服务:学校网站域名服务DNS:提供域名解析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存储 二、网络规划 核心层考虑到核心层应该具有数据快速转发、路由等主要功能,采用Cisco 6500系列三层交换机,配置第三层路由功能模块。核心层节点间可通过若干千兆端口以Channel方式互联,每个核心层节点通过千兆端口与所有汇聚层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互联,组成星形结构,有助于获得安全保障,同时可提高带宽,以便为用户提供安全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 区域汇聚层采用Cisco Catalyst 3750三层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区域汇聚交换机以双千兆光纤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实现接入层与核心层之间的高速、高效中继,提高校园网系统的结构化层次和可管理性; 接入层接入层直接面对用户,可在汇接层交换机下采用若干支持802.1q 或ISL VLAN功能的二层交换机,在二层交换机上延伸汇接层交换机的VLAN,从而将用户划分在不同的子网里,防止IP地址欺骗,一方面为了安全,一方面便于计费。 固定安装的线速快速以太网桌面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50系列,可以为局域网(LAN)提供极佳的性能和功能。这些独立的、10/100自适应交换机能够

华科计算机学院算法实验报告-二分检索树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实验名称:_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设计 专业班级: 学号:__ 姓名:____ 指导教师:王多强_ 报告日期: 2013年6月15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一、实验题目 (2) 二、理论方法 (2) 三、算法描述 (3) 四、代码实现 (4) 1.模块一:基本算法 (4) 2.模块二:输出结果 (5) 1)输出C(0,n),W(0,n),R(0,n) (5) 2)从上至下,输出每个节点的左右节点 (5) 五、实验结果截图 (6) 六、计算时间分析 (6) 七、实验体会 (7) 八、源代码 (7) 1

2 一、 实验题目 在二分检索树中,为了把动态规划应用于得到一颗最优二分检索树的问题,需要把构造这样的一个数看成是一系列决策的结果,而且要能列出求取最优决策序列的递推式。 二、 理论方法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能方法是对{a 1,a 2,…,a n } (a 1<a 2 < … < a n )的二分检索树,若a k 是该树的根,则内结点a 1,a 2,…,a k-1和外部结点E 0,E 1,…,E k-1将位于根a k 的左子树L 中,而其余的结点 a k +1, a k+2, …,a n 及E k ,E k+1,…,E n 将位于右子树R 中。 含义:左、右子树的预期成本。 这里,将左、右子树的根作为第一级来统计左、右子树中所有结点的级数,该级数等于相对原树根的级数-1。 若:level T (X)为结点X 在树T 中的级数,level(X)为X 在T 的 左/右子树中的级数,则:level T (X) = level(X)+1 ∑∑∑∑∑∑∑∑∑∑∑∑∑∑≤≤≤≤+≤≤≤≤+≤≤≤≤≤≤≤≤≤≤∈≤≤+∈≤≤∈≤≤∈≤≤≤≤++ -++++-++ =-++++-++++ =-+= n i k n i 1k n i k n i 1k 1 -k i 01 -k i 11 -k i 01 -k i 1n i k 右子树E n i 1k 右子树a 1 -k i 0左子树E 1 -k i 1左子树a n i 0n i 1Q(i) P(i) ) 1)((*Q(i))(*P(i) Q(i) P(i) ) 1)((*Q(i))(*P(i)P(k) ) 1)1)((*Q(i))1)((*P(i) ) 1)1)((*Q(i))1)((*P(i))( ) 1)((*Q(i))(*P(i))(COST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T i T E level a level E level a level E level a level E level a level k P E level a level T 证明最优性原理对于上述问题是成立的: ∑∑<≤<≤-+=k i i k i i E level i Q a level i P L COST 01) 1((*)()(*)()(∑∑≤≤≤<-+=n i k i n i k i E level i Q a level i P R COST ) 1((*)()(*)()(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两篇 实验目的 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了解Linux系统内核代码结构; 掌握实例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 一、实验要求 1、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键盘命令、系统调用;掌握在Linux 下的编程环境。 编一个C程序,其内容为实现文件拷贝的功能; 编一个C程序,其内容为分窗口同时显示三个并发进程的运行结 果。要求用到Linux下的图形库。 2、掌握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通过编译内核方法,增加一个新 的系统调用。 另编写一个应用程序,调用新增加的系统调用。 实现的功能是:文件拷贝; 3、掌握增加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通过模块方法,增加一个新 的设备驱动 程序,其功能可以简单。 实现字符设备的驱动;

4、了解和掌握/proc文件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了解/proc文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监控系统状态,显示系统中若干部件使用情况 用图形界面实现系统监控状态。 5、设计并实现一个模拟的文件系统(选作) 二、实验一 1、编一个C程序,其内容为实现文件拷贝的功能 要实现文件拷贝功能,主要用到的函数是fopen、fputc、fgetc。 主要用到的头文件: #include #include 设计思路:由scanf函数获取2个文件名,根据其文件名和路径分别打开该2个文件,设置一个循环,从源文件复制1个字节到目 的文件,直到源文件指针到文件尾,最后关闭2个文件。 在可能出错的地方需要加上相应的'报错代码,并输出错误信息,以方便调试。 理清楚设计思路后,首先搭建linux下编程环境。 安装gcc:sudoapt-getinstallbuild-essential 安装codeblocks:sudoapt-getinstallcodeblocks 在集成开发环境Code::BlocksIDE下根据需求写出相应的源代码copy.c,将程序编译并生成exe可执行文件。 然后手动创建一个测试文件test.txt,运行copy.exe文件,并 输入 篇二: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3篇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第一篇: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 究的是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优化计算机的性能,提升计算机的能力。 计算机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指令集体系结构和 微体系结构。其中,指令集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它们是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而微体系结构是指通过硬件实现指令集合中的指令,在底层支持指令集合的操作。指令集体系结构和微体系结构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指令集体系结构会影响微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目前,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单处理器体系 结构、多处理器体系结构和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其中,单处理器体系结构是指所有的指令和数据都存放在同一台计算机中,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管理,但是主频存在瓶颈,无法很好地发掘多核的性能优势;多处理器体系结构是指多个计算机共享同一块物理内存,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负载均衡和任务协作,但是存在通信延迟和数据一致性问题;分布式计算体系结构则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多个计算机连接成一个网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计算资源,但是通信成本和数据安全问题需要考虑。 总之,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

研究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优化计算机性能,提升计算机能力。 第二篇: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 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简称ISA(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是指计算机能够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ISA是计算机指令的编程接口,定义了一组指令和地址模式, 以及寄存器和内存的组织方式,它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协同工作的关键接口之一。 ISA可以分为两类:精简指令集体系结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和复杂指令集体系结构(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体系 结构的指令集比较简单,有限的指令集合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得更快,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简单、可扩展、节省资源;CISC 体系结构则更加强调指令的多功能性,指令集更加丰富,可以直接处理较为高级的数据结构,但是也因此所需硬件资源更多。 ISA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地址模式,它决定了指令操作数与寄存器和内存之间的映射关系。地址模式可以分为寄存器模式、立即数模式、直接寻址模式、间接寻址模式和相对寻址模式等多种模式,不同模式可以让程序员更加方便的编写程序,也可以让计算机更加高效地执行这些指令。 目前,主流的ISA有x86、ARM、MIPS等,它们在不同应 用领域各有所长。x86体系结构是最古老、最常用的体系结构 之一,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和服务器等领域;ARM体系结构 则主要应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因为它的功耗更低、体积更小、性能更高;而MIPS体系结构则在高性能计算和网络 设备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计算机指令集体系结构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协同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引言: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它研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 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我们 小组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中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以及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和经验。 一、实验目的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加深对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具体目标包括: 1.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组成部分。 2. 理解指令集架构和微指令集架构的区别。 3. 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4. 测试和验证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二、实验设计与实现 1. 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 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CPU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 指令的解码和执行,算术逻辑单元负责数据的运算和逻辑操作。存储器用于存 储指令和数据,我们选择了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作为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显示器和磁盘。

2. 指令集架构设计 我们选择了经典的冯·诺依曼指令集架构作为基础,定义了一套简单的指令集, 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数据传输等指令。我们还设计了一套微指令集架构,用于实现指令的执行过程。微指令集中包含了各种控制信号和操作码,用于控 制CPU的工作。 3. 硬件设计与实现 我们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进行硬件设计和实现。通过使用HDL,我们可 以描述和模拟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分析。我们 使用Verilog HDL进行设计和实现,借助Verilog仿真器进行功能验证。 4. 软件设计与实现 除了硬件设计和实现,我们还编写了一些软件程序,用于测试和验证计算机系 统的功能和性能。我们编写了一些简单的程序,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数 据传输等,用于测试CPU的指令执行和数据处理能力。我们还编写了一些输入 输出程序,用于测试和验证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功能测试 我们首先进行了功能测试,通过执行各种指令和程序,验证了计算机系统的功 能和正确性。测试结果表明,我们设计和实现的计算机系统能够正确执行各种 指令和程序,并能够正确处理数据和进行运算。 2. 性能测试 为了评估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性能测试。我们测试了CPU的 执行速度、存储器的读写速度、输入输出设备的响应时间等。测试结果表明,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姓名 教师 日期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四题目:Linux文件系统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操作系统中文件分类的概念。 2.了解Linux文件系统管理文件的基本方式和特点。 3.学会使用Linux文件系统的命令界面和程序界面的基本要领。 实验内容: 1.用shell命令查看Linux文件类型。 Linux的文件类型包括:普通文件(—)、目录文件(d)、字符设备文件(c)、块设备文件(b)硬链接文件、套接口文件(s)、符号链接文件(l)和管道文件(p)。 2.用shell命令了解Linux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3.用命令分别建立硬链接文件和符号链接文件。通过ls -il命令所示的inode、链接计数观察他们的区别。 ◆思考题:建立硬链接文件和建立符号链接文件有什么区别? 答:硬连接指通过索引节点来进行的连接。在Linux中,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索引节点是存在的。一般这种连接就是硬连接。硬连接的作用是允许一个文件拥有多个有效路径名,这样用户就可以建立硬连接到重要文件,以防止“误删”的功能。 其原因如上所述,因为对应该目录的索引节点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只删除一个连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连接,只有当最后一个连接被删除后,文件的数据块及目录的连接才会被释放。也就是说,文件才会被真正删除。

与硬连接相对应的另一种连接,称为符号连接(软连接)。软链接文件有点类似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它实际上是特殊文件的一种。在符号连接中,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其中包含的有另一文件的位置信息。 如上图实验所示: touch f1(创建一个f1的文件) ln f1 f2 创佳一个f2的硬连接 ln -s f1 f3 创建一个f3的软连接 此时如果删除f3,对f1、f2无影响;如果删除f2,对f1、f3也无影响,如果删除f1,那么因为f2也应用f1,所以并不影响f2节点的,cat创建的文件仍然存在;但是此时f3因为是软连接,导致f3失效。如果删除f1、f2 ,那么cat创建的文件会被删除。 4.复习Unix或Linux操作系统文件目录信息i节点的概念。编程观察看指定文件的inode 信息。 将书上例程8的内容输入p3.c后,编译执行。 5.再来一个更有趣的实验。修改父进程创建子进程的程序,用显示程序段、数据段地址的方法,说明子进程继承父进程的所有资源。再用父进程创建子进程,子进程调用其它程序的方法进一步证明执行其它程序时,程序段发生的变化。 将书上例程10显示程序、数据段地址的程序的内容输入p4.c、p5.c后,编译执行。 6.编写一个涉及流文件的程序。要求:

华科并行实验报告

华科并行实验报告 华科并行实验报告 一、引言 华中科技大学(HUST)是中国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以其在工程科学领域的 卓越研究而闻名。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并行计算在科学计算领域的应用,并探索 华科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二、并行计算的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单核处理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并行计算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可以同时执行多个计算任务,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并行计算的应用广泛,涵盖了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众多领域。 三、华科在并行计算领域的贡献 华科在并行计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首先,华科的研究人员在并行计算算 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并行计算算法,通过将计算任 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并在多个处理器上并行执行,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 其次,华科在并行计算硬件方面也有所突破。他们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并行计 算机,采用了先进的多核处理器和高速互联技术,实现了多个处理器之间的高 效通信和协同计算。 此外,华科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并行计算平台,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实验 条件。该平台拥有大规模的计算集群和丰富的并行计算软件,可以支持各种并 行计算任务的开展。 四、实验设计与结果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并行计算方法,加速一个复杂的科学计算任务。实验采

用了华科提供的并行计算平台进行,其中包括了多个处理器和高速互联网络。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并行计算,与传统的串行计算相比,计算时间大大缩短。 例如,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图像处理任务中,串行计算需要10分钟完成,而并行计算仅需2分钟。这表明并行计算在科学计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五、并行计算的挑战与前景 虽然并行计算在提高计算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如何有效地将计算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并保证各个子任务之间的协同工作,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次,如何充分利用并行计算硬件的性能,提高计算效率,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尽管存在挑战,但并行计算在科学计算领域的前景依然广阔。随着计算 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硬件性能的提升和并行计算算法的不断优化,将进一步推 动并行计算的发展。并行计算将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加速科学 发现的进程。 六、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并行计算在科学计算领域的应用,并探索了华 科在这一领域的贡献。并行计算作为一种解决计算效率问题的重要手段,将在 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期待华科在并行计算领域的进一步突破,为 科学计算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华科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华科数据结构二叉树实验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是一所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顶尖高校。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在课程中学习了数据结构这门重要的课程。在这学期的实验中,我们深入研究了二叉树这一数据结构,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二叉树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由节点构成,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这种树的结构使得我们能够高效地操作和存储数据。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二叉树的构建和遍历。 在实验的第一部分,我们需要实现一个二叉树的构建算法。我们使用了C++语言来实现这个算法。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节点类,它包含了节点的值以及指向左右子节点的指针。然后,我们编写了一个递归函数来构建二叉树。这个函数接受一个数组作为输入,并根据数组中的元素构建二叉树。我们通过递归地调用这个函数来构建每个节点的子树,直到所有的节点都被构建完毕。 在实验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二叉树的遍历算法。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前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节点,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遍历左右子树。中序遍历是指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后序遍历是指先遍历左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我们编写了相应的递归函数来实现这些遍历算法,并将遍历结果输出。 在实验的第三部分,我们进行了性能测试。我们首先生成了一个包含一百万个随机整数的数组,并使用这个数组构建了一个二叉树。然后,我们分别计算了使用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遍历这个二叉树所需的时间。结果显示,中序遍历算法是最快的,而后序遍历算法是最慢的。这是因为中序遍历算法的顺序与二叉树的结构最为吻合,而后序遍历算法需要先遍历左右子树才能访问根节点。

华科数据库实验报告

华科数据库实验报告 华科数据库实验报告 引言: 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应用都需要使用数据库来支持其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华科数据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 1. 实验背景 华科数据库是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一套数据库系统,用于支持学校内部的各项业务。它采用了先进的分布式架构,具有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特点。本次实验将使用华科数据库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包括数据的插入、查询和删除等,以及性能测试和优化。 2. 实验过程 2.1 数据插入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测试数据,并将其插入到华科数据库中。通过编写SQL语句,我们可以轻松地将数据插入到指定的表中。在插入数据之前,我们需要先创建相应的表结构,并定义字段的数据类型和约束。 2.2 数据查询 一旦数据插入完成,我们就可以进行各种查询操作了。华科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查询功能,包括基本的SELECT语句、条件查询、排序、分组等。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查询功能,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的数据。 2.3 数据删除

当我们不再需要某些数据时,可以使用DELETE语句将其从数据库中删除。华科数据库支持根据条件删除数据,这样我们可以方便地删除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对华科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在数据插入方面,华科数据库表现出色,插入速度快,且支持大规模数据的插入。在数据查询方面,华科数据库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查询需求。在数据删除方面,华科数据库的删除操作也非常高效。 然而,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华科数据库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会出现一定的性能瓶颈。虽然它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的插入和查询,但在某些情况下,查询速度会变慢。其次,华科数据库对于复杂的数据关系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处理多表关联查询时,会出现一些性能问题。 综上所述,华科数据库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具有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特点。它在大规模数据的插入和查询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处理复杂数据关系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华科数据库将会越来越完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库服务。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华科数据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华科数据库在大规模数据的插入和查询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处理复杂数据关系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华科数据库将会越来越完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库服务。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答案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提交日期: 实验一:操作系统环境 1.1windows2000系统管理 (实验估算时间:60分钟)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计算机管理 2、事件查看器 3、性能监控 4、服务 5、数据库(odbc) 为了帮助用户管理和监视系统,windows2000提供了多种系统管理工具,其中最主要 的有计算机管理、事件查看器和性能监视等。 步骤1:登入步入windows2000professional。 步骤2:在“开始”菜单中单击“设置”-“控制面板”命令,双击“管理工具”图标。在本地计算机“管理工具”组中,有哪些系统管理工具,基本功能是什么: 采用“计算机管理”可以通过一个分拆的桌面工具去管理本地或远程计算机,它将几 个windows2000管理实用程序分拆至一个控制器目录树中,并使管理员可以随心所欲地出 访特定计算机的管理属性和工具。 步骤3: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计算机管理”图标。 “计算机管理”采用的窗口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相近。在用作导航系统和工具 挑选的控制器目录树中存有“系统工具”、“存储”及“服务和应用程序”等节点,窗口 右侧“名称”窗格中表明了工具的名称、类型或需用的子工具等。它们就是: 1)系统工具,填入表2-3中。 表中2-3实验记录 名称事件查看器共享文件夹本地用户和组类型扩展管理单元扩展管理单元扩展管理单 元显示事件日志描述显示共享文件夹、目前会话及打开文件管理本地用户和组配置性能数 据日志和警报设备管理器性能日志和警报设备管理器

2)存储,插入表中2-4中。 表2-4实验记录名称可移动存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类型扩展管理单元扩展名管理单元 描述编录可移动媒体并管理自动库对本地卷上的文件和文件夹进行碎片整理逻辑磁盘管理 器磁盘管理(本地)管理单元 3)服务和应用程序,插入表中2-5中。 表2-5实验记录名称服务wmi控件类型描述启动、终止并设置windows服务配置和控 制windowsmanagement扩展管理单元instrumentation(wmi)服务 2.事件查看器 事件查看器不但可以记录各种应用程序错误、损坏的文件、丢失的数据以及其他问题,而且还可以把系统和网络的问题作为事件记录下来。管理员通过查看在事件查看器中显示 的系统信息,可以迅速诊断和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和问题。 步骤4: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事件查看器”图标。 在windows2000事件查看器中,管理员可以查看到三种类型的本地事件日志,请填入 表2-6中。 表中2-6实验记录名称应用程序安全性系统日志日志日志类型叙述应用程序错误记录 安全审查记录系统错误记录当前大小64.0kb64.0kb128.0kb 步骤5:在事件查看器中观察“应用程序日志”: 本地计算机中,共计62个应用程序日志事件。 步骤6:单击“查看”菜单中的“筛选”命令,系统日志包括的事件类型有:1)信息2)警告3)错误4)成功审核5)失败审核3.性能监视 “性能”监控工具通过图表、日志和报告,并使管理员可以看见特定的组件和应用领 域进程的资源采用情况。利用性能监视器,可以测量计算机的性能,辨识以及确诊计算机 可能将出现的错误,并且可以为某应用程序或者额外硬件制作计划。另外,当资源采用达 至某一限定值时,也可以采用警报去通告管理员。 步骤7: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性能”图标。 “性能”窗口的控制器目录树中包含的节点存有:1)系统监视器 2)性能日志和警报,其中的子节点填入表2-7中。 表中2-7实验记录名称计数器日志追踪日志警报布局性能数据计数器日志布局追踪事 件日志布局性能警报叙述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今计算机系统已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它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计算机系统主要研究软件和硬件的基础支持、操作系统和编程技术、网络技术、安全技术等,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如机器学习、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是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因此,深入地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加强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发挥计算机系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第二部分: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探索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原理,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学习和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架构,以及相关的安全技术。实验过程中,学习者们将设计、实现、运行相关实验,以便收获信息,反思一般原理,更好地理解安全技术等思想。 第三部分:实验内容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者将学习和实践以下内容: (1)计算机系统架构:包括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网络技术、操作系统、软件等基础技术的概念、组件的认识和工作原理; (2)深入研究主流系统架构,如PC机系统、Android系统、 Linux 系统等; (3)深入研究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基本原理,如内存管理、安

全和存储技术; (4)理解和掌握主流操作系统的基本构造、设计方法和操作原理; (5)掌握基本编程技术,以及网络传输和安全技术; (6)掌握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安全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 第四部分:实验仪器 本次实验主要使用: (1)计算机硬件:如电脑、网卡、显卡、存储器等; (2)软件: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统、Linux系统等); (3)调试和测试工具:如hex编辑器、调试软件、系统测试软件等; (4)安全工具:如病毒检测、系统审计、安全审核等; (5)网络设备:如防火墙、路由器等。 第五部分: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机系统架构: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网络技术、操作系统、软件等; (2)主流系统架构:深入攻克PC、Android、Linux等主流系统架构,深入了解系统操作和应用原理; (3)系统安全:学习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如存储器管理,安全检查,网络通信协议,防火墙技术等;

实验报告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10

实验报告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10 1. 引言 Windows10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最新一代操作系统,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和企业环境中。本报告旨在介绍Windows10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功能特性,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2. Windows10操作系统概述 Windows10操作系统是基于Windows内核的全新操作系统,于2015年7月29日正式发布。与前几个版本相比,Windows10在用户界面、安全性、性能和稳定性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改进和优化。 2.1 用户界面 Windows10采用了新的开始菜单设计,同时提供了传统的桌面模式和全屏Metro应用模式两种用户界面选择。新的开始菜单在继承了Windows7的传统菜单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在Windows8中引入的动态磁贴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定制和管理应用程序。

2.2 安全性 Windows10引入了许多新的安全功能,包括Windows Hello生物识别、Windows Defender防病毒软件和BitLocker 磁盘加密等。这些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保护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2.3 性能和稳定性 Windows10通过优化内核和硬件驱动程序,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此外,Windows10还引入了新的内存管理技术和进程调度算法,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资源利用率。 3. Windows10操作系统架构 Windows10操作系统采用了微内核架构,将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和驱动程序与其他功能模块分开。它由以下几个主要组件组成: 3.1 内核 Windows10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系统资源和提供各种系统服务。它包含了处理器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协议栈等核心功能。

《计算机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计算机系统实验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刘辉 实验日期: 20-09-13至20-09-21 一、实验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系统优化及系统安全实验

二、实验目的 1.熟悉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2.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系统的优化 3. 学习安全处理、系统备份以及简单组网技术 三、实验内容 1.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认识 2. 操作系统安装和系统优化 3. 系统安全处理和系统备份 4. 简单组网技术及实践 四、实验环境 硬件:北校区计算机系统实验室计算机 软件:Windows XP 、Ghost等软件 五、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认识 一.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作用 答:《1》.显示器————————输出设备:显示电脑的工作过程《2》鼠标,键盘————————输入设备:向电脑输入有用的命令,让它去为我们工作 《3》主机(机箱)————主要部分 ①CPU——————中央处理器,是电脑运算和控制的核心,电 脑处理数据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决于CPU ②主板——————决定你这台电脑性能的重要零件之一 ③南桥北桥——————连接各个部件,使他们能工作 ④内存——————存放当前待处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导 体芯片 ⑤电源——————提供电 ⑥显卡——————将主机的输出信息转换成字符、图形和颜色 等信息,传送到显示器上显示。 ⑦声卡——————可以把来自话筒、收录音机、激光唱机等设 备的语音、音乐等声音变成数字信号交给电脑处理,并以文件 形式存盘,还可以把数字信号还原成为真实的声音输出 ⑧网卡——————又叫网络适配器是用来连接到网络的,它只 是一个信号收发的设备 ⑨硬盘———————外存储器之一,用来储存各种音视频资料 ⑩软盘——————移动的外储存器(现在基本已经淘汰) ⑪光驱——————读写光碟内容的机器 ⑫散热器(风扇)——————给机箱内部件散热(主要是CPU)二.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图

华中科技大学 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运算器组成实验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003班 学号:U********* *名:*** 同组成员:张源信 报告日期:2012年5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一、实验名称 (3) 二、实验目的 (3) 三、实验设备 (3) 四、实验任务 (3) 五、预备知识 (4) 1、运算器的相关知识 (4) 2、注意事项: (4) 六、设计思路、电路实现与电路分析说明 (4) 1、任务分析 (4) 2、设计思路 (6) 3、电路实现与详细分析说明 (7) 七、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9) 八、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0) 九、收获与体会 (10) 十、参考书目 (11)

一、实验名称 实验名称:运算器组成实验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带累加器的运算器实验 2、掌握溢出检测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3、理解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运算的区别 4、理解基于补码的加\减运算实现原理 5、熟悉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路 6、利用74181和74182以及适当的门电路和多路选择器设计一个运算,要求支持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的运算支持补码加减法运算,支持有符号数溢出检测等功能 三、实验设备 JZYL—Ⅱ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一台 芯片:74LS181运算器芯片2片 74LS373 8D锁存器3片 四、实验任务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和利用实验参考电路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先将多个运算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再由地址选中,选择不同的运算指令,进行运算,并将结果显示,还可以进行连续运算和移位,最后将最终结果写入到存储器中。

五、预备知识 1、运算器的相关知识 运算器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它具体实现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所以又称算术逻辑运算部件,简称ALU ,它是中央处理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中的运算器结构一般都包含如下几个部分:加法器、一组通用寄存器、输入数据选择电路和输出数据控制电路等。74LS181能执行16种算术运算和16种逻辑运算,当工作方式控制端(M )为低电平时执行算术运算,当工作方式控制端(M )为高电平时执行逻辑运算,运算功能由功能选择端(S0-S3)决定。 对74LS181的说明: 引出端符号: 30~A A 运算数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30~B B 运算器输入端(低电平有效) n CI 进位输入端 4 n CO 进位输出端 30~F F 运算输出端(低电平有效) M 工作方式控制 30~S S 功能选择 2、注意事项: 1)74LS181的输入和输出应按顺序,不能接乱或接反。 2)实验中的开关较多,实验时若记不清楚就容易因混乱而发生错误,因此对于用不到的引脚就不用接开关了。 六、设计思路、电路实现与电路分析说明 1、任务分析 方案选择:这个实验既可以自己设计电路,也可以参考老师所给的电路。我们选择了参考老师所给的参考电路。 芯片选择与分析:根据方案的示意图,方案需要用到两片74LS181芯片和三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