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估与督导知识点讲解

教育评估与督导知识点讲解
教育评估与督导知识点讲解

教育评估与督导讲义

第一章教育评估的涵义及历史

1、泰勒(评价之父)在著名的“八年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

2、我国教育评估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始自80年代。

3、教育评估: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

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4、教育评估与教育测量:教育测量主要是定量地描述所实现的教育目标或目标实

现的程度;教育评估师对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对评估标准的参与回应。教育测量时教育评估的基础。

5、教育评估与教育评比:教育评估比是教育行政管理一种传统的管理方法,教育

评比的目的重在确定比较对象,根据一定的调理和准则、标准但是带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教育评估的目的不仅是对教育工作、活动及其人员对象的优劣的比较,更笨猪的时对评估对象的价值判断/

6、教育评估目的

(一)从评估功能的内容上对评估目的选择——监督鉴定与指导改进两个方面(二)从评估功能的作用上确定评估目的:①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的③为管理服务的目的④为调查、研究服务的目的

7、教育评估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指教育评估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估对象朝预定目标前进的功用和能力

(二)鉴定功能:指教育评估对评估对象的目标性、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的判断确定的功用与能力。

(三)激励功能:指教育评估活动所具有的使评估对象产生或形成逼近及实现预期

(四)改进功能:指教育评估活动内含的使评估对象反省自身状态、客服不足、促进发展、实现目标的功用和能力。

8、教育评估作为科学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提出来,发端于教育测量运动。

9、6世纪(606年)隋朝实行科举制,给过的公务员制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10、19末到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教育测量运动

11、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初始阶段:否定口试实施笔试①英国的剑桥大学于1702年最早以笔试代替口试②首先在宫里初等中等教育使用笔试的时美国③1845年在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的倡导下,美国的波士顿文法学校首先引入笔试。④英国的费舍于1864年编制成《量表集》

(二)形成阶段:以学生的学力测验为主①国外一般把桑代克称为测量运动之父,发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②斯顿和高丝编制出算数的标准测验;智力测量的出现:①1905年法国的比纳和西蒙提出第一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量表》奠定智力测量的基础(三)发展时期:1930年

12、现代教育评估的产生—教育评价运动

现代教育评估诞生于教育测量的发展,而教育评价运动推动了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为教育评价运动奠定基础的是美国进步教育协会进行的有关课程与评价的“八年研究”。

13教育评估的发展过程

(一)发展初期:20世纪50年代布卢姆等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研究成果(二)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①格拉泽:1963年提出标准参照测验代替常模参照测验②克龙巴赫:把评估作为一个搜集和报告对课程研制③斯克

提出“CIPP”评估模式。

(三)专业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①斯克里芬1974年提出的目标游离模式

②斯塔克1973年提出的应答模式③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由顾巴和林肯提出

13、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反对评价的管理注意倾向,注重评估价值的多元化,既要重视量的评估更要重视质的评估。提倡与评价有利益关系的人都积极参与。14、现代教育评估历史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在教育的目的和功能的选择上,从重视鉴定、选拔向重视改进、发展转变。(二)在教育评估的对象范围上,从学生的能力和课程扩展到教育的全部领域。(三)在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上,从重视定量方法向注重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转变

(四)在评估方式上,从重视管理者的外部评估想重视自我评估转变

(五)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重视“再评估”。

15、现代意义上的驾驭评估产生于美国的30年代,在我国兴起是80年代以后。

16、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被认为是我国广泛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17、1985年公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使用“高等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这一词汇。

18、1990年,国家教委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评估走向规范化的标志。

第二章教育评估的类型

1、教育评估的类型:

(二)根据评估的目的与实践不同,分为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三)根据评估是否采用数学方法,分为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

2、相对评估(常模参照评估):指在评估者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时,所参照、比较的标准是常模,将被评对象的测量、测定纠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得以找到北平对象在常模上的相对位置或等级,从而对所评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估。适用于以鉴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估

3、相对评估的优点:

能掌握北平个体在群体中坐标点,比较准去额的找到被评者的位置,发现评估对象的个别差异;还具有适应性强,应用面广,便于比较的优点。客观性强,以正态分布的理论为基础。

4、相对评估的缺点:

评估标准来自内部,评估时容易降低客观标准;评估的结果不一定反应评估对象的实际水平;由于相对评估通过内部相互比较而实现的,容易忽视目标的完成情况。

5、相对评估的作用:一是判定评估对象之间的成就差异;二是将评估对象按某种特定顺序排列。

6、绝对评估(目标参照评估):在评估对象的群体之外,以某一项先设定的目标为客观参照点,把评估对象与之比较,寻求评估对象达到客观标准绝对位置的评估。日本称为目标达到度评估。

7、绝对评估的优点:有利于引带评估对象客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排除干扰,从而提高工作、学习效益,有利于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教育性很强。

8、绝对评估的缺点:难以避免主观性,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合理;容易使平评估者自我满足,不利于形成竞争气氛。

10诊断性评估:对评估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11、形成性评估(进行性评估、过程评估):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

12、形成性评估一反馈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最初由斯克里芬提出。

13、终结性评估(总结性评估):对评估对象在一定时期的较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活动(学习或教学活动等)完成后

14、定性评估:一种采用非数量化方法的评估类型,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性质的角度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做出定性的评估总结。

16定性评估的方法有等级法、评定法、写评语法。

17、定量评估(量化评估或数量化评估):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18、自我评估:评估主体一句评估原理按照一定的评估标准主动评估自身的评估。自我评估的优点: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简单易行;省时、省力,耗资较少;可连续操作,动作灵活。

自我评估的局限性:客观性较差

自我评估的作用:有利于评估对象角色的内化;有利于激励评估对象的内在动机。

19、他人评估:指评估对象自身以外任何主体实施的评估

他人评估的优点:客观性强;真实性强;要求严格

他人评估的缺点:耗费的人力与财力比较多,不宜频繁进行。

他人评估过程注意的问题:要端正评估者对评估的态度;注意客服各种偏见;注意对评估对象的心理调控。

第三章教育聘雇的依据与原则

1、、教育评估的依据:理论依据、方针政策依据、现实依据。

2、教育评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教育学依据、现代管理科学依据、其他(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育政策依据)。

①马克思注意哲学依据:以马克思注意哲学的价值观和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理论指导

3、教育评估的现实依据:国情现实依据、地区现实依据、不同类型学校的现实依据。

4、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促进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指实施教育评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是教育评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这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贯彻方向性原则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依据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个性法律、法规制定评估体系,开展工作;

(二)科学性原则:指教育评估活动、教育评估结果必须是科学的。

贯彻科学性原则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技术手段;要根据教育评估活动的自身规律制定规范化的程序,并严格按照规范化的程序进行评估活动;遵循科学性原则,在建立教育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评估目的;

(三)可行性原则:指教育评估活动要能够实行,能够操作、能够取得预期的教育评估结果。

教育评估可行性的根本问题是评估的效度问题。

教育评估的可行性原则要求评估要简单、易行;教育评估的可行性要与教育评估的科学性一致。

(四)促进性原则:指在教育评估的全过程中都必须遵循促进评估对象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行为准则,并促进教育评估对象改进和提高。

贯彻促进性原则要特别强调形成性评估;评估主体还要根据对评估对象的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帮助。

(五)合作性原则:指在实施教育评估时,评估者自始至终都要与评估对象密切合作。

贯彻合作性原则要在教育评估全过程中组织评估对象参与活动;评估者要以平等、友好、协商的态度对待评估对象,与评估对象密切合作。

5、协同自评模式:以评估对象自我评估为主,评估人员适当协助,双方密切合作,完成评估任务。

第四章教育评估方案的设计

1、教育评估方案:是评估活动设计的施工蓝图。制定评估方案是评估准备阶段的核心。

2、教育评估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①明确评估目的②确定评估者与评估对象

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④选择评估的方法:要遵循“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的原则

⑤拟定评估的实施程序

3、教育评估方案设计的意义:①是教育评估的基础工作②是教育评估的依据③是教育评估科学化的保证。

4、建立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设计教育评估方案的核心。

5、教育的三个层次:宏观目标(国家级的培养目标)、中观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微观教育目标(具体教育目标或教学目标)

6、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1956年布卢姆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估等六个层次

②领会:转化、解释、推断。

③应用:利用事实和概念解决新问题。

④分析: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

⑤综合: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程序;推到抽象关系。

⑥评估:依据内在证据;依据外部推测。

(二)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1964年克拉斯沃尔、布卢姆和马西亚分为接受、反应、估价、组织、性格化

①接受:觉察;愿意接受;有控制或选择地接受

②反应:反应中的默许;反应中的意愿;反应中的满意度

③估价;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偏爱某种价值观念;承诺感

④组织:价值的观念化;价值观念系统的组织

⑤性格化:一般性定向;特征性格化

(三)动作领域目标分类:肢体动作、细微的协调动作、非语言交流动作、言语行为。

①肢体动作:上肢、下肢、两个或两个以上肢体运动

②细微的协调动作:手和手指;手眼;手耳;手足;手足眼耳协调

③非语言交流动作: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

④言语行为:声音的产生;音与此的结合;声音投射;声音和手势协调

7、评估指标:是反映评估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主要因素与一定的精确数字或模糊量数的结合。

8、评估指标的分类:效能指标、指责指标、素质指标。

9、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由不同级别的评估指标按照评估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形成的有机整体。在评估方案中处于核心位置。

11、权重系统:自重权数(通常说的权重,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和加重权数

12、评估标准系统:由标度和标号构成

13、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一致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完备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评估指标与评估目标一致;下一层次与上一层次指标一致(二)独立性原则:同一层次的指标必须各自独立

(三)可测性原则:必须使潜在行为变为外显行为,从而使之能观测到

(四)完备性原则:指标体系必须是一个完整、协调的系统

(五)可行性原则:评估指标的数量适中;评估标准高低适中

14、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一)提出初拟指标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和反头脑风暴法、理论推演法、典型研究法。

(二)筛选评估指标的方法:个人经验法、集体经验法

15、权重的表现形式:小数形式、分数形式、整数形式

16、权重的作用:使评估体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可引导评估对象突出评估重点;为评估指标量化创造条件;保证了整体综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17、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专家会议法(集集体经验判断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逆向法(逆问题法)

18、特尔斐法:设计调查表、发放调查表实施调查、收回调查表、进行统计。

计算过程: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在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出权重

19、层次分析法:将选取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确定重要程度写成矩阵的形式;对矩阵的每一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归一化处理所得矩阵的每一行数字分别相加,得到一个列数为1 的矩阵;将矩阵的各数进行归一化处理,所得结果为权重。

(一)调查法1:访问法、问卷法

访问法: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掌握较多的方法和技巧;要认真记录被评估者的意见;选择好访谈对象。

问卷法:认真写好指导语;提出的问题要简洁、明确;一般不要求答卷人写姓名;要提前做出预测;要及时回收和统计,并妥善保管好问卷。

(二)调查法2:全面调查(普遍调查)、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个别调查、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正确选择典型;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进行;慎重应用调查结论

抽样调查:样本抽取科学,推断总体准确;调查效益好;应用范围广泛

(三)文献资料法:吞鲸牛食法、带题求解法

第五章教育评估的组织与实施

1、教育评估制度:是教育评估人员都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是实施教育评估工作的程序规定。

2、建立健全我国现代教育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党和国家重视教育评估制度建设;是规范教育评估行为,保障评估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是教育评估结果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促进教育评估理论研究,推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加快教育评估理论发展。

3、当前我国现代教育评估制度的状况: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评估的机构;教育评估的专业队伍还没有形成;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保证教育评估有效开展的教育评估程序,及相应的法令、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

4、教育评估部门:教育督导部门(中央、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群众性教育评价学会团体(全国普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及地方教育评价研

5、现代教育评估制度的类型

(一)按评估制度应用的评估范围分:

①全国性教育评估制度

②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评估制度

③地区、县、市教育评估制度

④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部门的教育评估制度

(二)按教育评估制度应用的评估内容分:

①专项性教育评估制度:学校德育工作、学生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估、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学生学业成就、学生升学、就业评估制度

②综合评估性制度: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综合、学生质量综合评估、办学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评估制度

(三)按实施教育评估的主体分

①自我评估制度: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自我评估、学校自我评估、教育行政部门自我评估、地方政府教育自我评估制度。

②评估他人的评估制度:教师评价学生;校长、学生评价老师;上级教育新政部门、教师、学生评估校长制度;上级教育督导、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学校;上级教育督导、教育行政部门评估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政府教育工作制度

6、教育评估机构的部门及工作范围:

(一)教育决策指挥部门(教育评估领导小组、教育评估委员会、教育评估办公室)职责范围:制定评估规划和评估计划;确定一次评估目的、任务与评估类型;组织并培训评估人员;制定评估实施细则、评估程序、规章等评估文件;组织实施教育评估;主持编写评估报告;反馈评估结果,检查改进意见的落实。

(二)教育评估执行操作部门

数量;测量评估信息,获取评估结果;进行教育评估再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7、教育评估的实施程序:教育评估的准备(基础与前提)、教育评估的实施、教育评估的总结

(一)教育评估的准备:

⑴制定评估计划

教育评估计划的类型(①根据评估内容分为综合评估计划和专题评估计划②根据评估的主体分子我评估计划和他人评估计划③根据评估计划的时间跨度分教育评估规划和一次性教育评估计划)

教育评估计划的内容:评估的目的与任务;评估原则;评估内容;评估方法;评估程序;人员组织;评估时间;实施评估的要求

制定评估计划的步骤:确定评估目的;选择评估内容;设计评估标准和评估指标;设计评估方法;设计评估程序;决定完成评估的时间;说明执行评估计划的要求。教育评估计划的质量标准:评估目的是否明确;评估内容是否正确;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评估标准事都科学可操作。

⑵组织评估人员

评估人员数量:一般为9—11人,对于规模小的地区5—7人

评估人员基本条件: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和一定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巨头较高的方针政策水平;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具有实事求是,大公无私,坚持原则的优良品质;掌握评估的方法与技术

⑶培训教育评估人员(一般一二天即可)

培训内容:学习评估的基础理论;熟悉教育评估的方法;掌握评估标准;了解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对评估目的意义的认识;明确人员风和工作纪律要求。

⑷下达教育评估计划

(二)教育评估的实施:

⑴开展评估调查,收集评估信息(评估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次量性)

⑵评估信息的整理(审核评估信息、评估信息归类)

⑶用评估信息的测量评估指标

测量评估信息的方式:数量化测量形式、描述性测量形式、综合性测量形式

⑷整合评估结果(等级整合法、分数整合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三)教育评估的总结

⑴对评估进行再评估

①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再评估②对评估标准再评估③对评估结果再评估

⑵评估结果的处理

①评估结果反馈的内容反馈评估结果的方式

⑶编写评估报告

报告的内容:评估报告的题目;报告正文(评估时间、评估人员组织、聘雇的实施过程、评估结果、评估结论、建议和意见);附件

8、教育评估中评估者的心理现象及其调控:

(一)心理现象:自尊心理、先入为主心理、附和权威心理、从众心理、晕轮心理(光环效应)、类群心理、顺序效应心理

(二)调控:提高评估人员的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引导评估者进行“心理换位“9、评估对象的心理及其调控

(一)心理现象:自傲心理、焦虑心理、防卫心理、厌倦心理、应付心理

(二)调控:提高对评估意义的认识;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提高评估者的素质;自我提高认识(思想基础);自我控制情绪(心理保证);自我改善行为(关键)

1、学生评估: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质体能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2、学业成就评估: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3、学业成就评估的工具:

(一)标准化老师

特征:分数可靠、误差小;考试结果采用常模,使同一考试内容的不同考试间分数可以相互比较。

(二)教师自编测验

特征: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简单易行;测验的科学型不易保证,且不具备可比性

4、学生品德评估: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品德诸要素的发展水平及状况作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品德评估的工具:总体印象法、评语鉴定法、等第测评法、平等评分法、积分测评法、加权综合测评法、平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知识行为测评法。

5、学生质量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和形式上的综合;评估实施程序和方法上的综合)目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作用:促进教育价值观及教育质量观的转变;可以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综合;可以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内容及特征:评估内容居于导向性(社会主义方向和全面发展教育);评估内容的系统性;评估内容的针对性;评估内容的激励性

方法:相对评估、绝对评估和个体差异评估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估和他人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分析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

1、教师评估的意义

①是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规,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证②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促进科学话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③是调动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④是神话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2、教师评估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客观、公正、准确);《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条例》等

3、教师的工作特点:

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工作的个体性和成果的集体性;工作成果的长效性和滞后性

4、教师评估的内容:

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教师的工作过程;教师的工作绩效。

(一)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①思想政治素质(核心为师德)②文化业务素质③教育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二)教师的工作过程

①教师的工作时间(教学时间、教育时间、其他工作时间)②教师的工作量(小学周15课时、初中12课时、高中10课时;小学每生每天平均2.5分钟、初中3分钟、高中3.5分钟)③教师的工作常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课外活动、教学总结)

①教育效果②教育成绩(教学成绩、学生学业成绩、教师教学成绩)③教研成果

5、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影响学生学习趁机的三个变量:认知前提能力(50%)、情感的前提特性(25%)、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25%)

6、教师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①目的是为了奖惩还是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的该进②评估指标、评估标准依主管经验而定还是应进行实证研究③评估过程中教师的主动的参与者还是被动的被评估者④评估者必须要专业化还是什么人都可以评⑤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表达、教学态度、总的效果)

第八章学校工作评估

1、学校工作评估(学校评估、办学水平评估)

定义:以左右学校教育成果的诸项基本条件,包括教育课程、德育工作、教职员组织、设施设备、领导管理等为评估对象的评估活动。

2、分析世界各国重视学校评估的原因

①是学校管理科学话、效率化、民主化的要求

②受社会特别是产业界的批评与要求,为解决能力开发问题,强调学校管理的综合

③教育质量被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政策的目标

④对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视

⑤为确立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努力

3、学校工作评估的特点

(一)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

(三)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方法

4、学校工作评估的功能

(一)鉴定学校合格与否及优劣

(二)诊断学校工作状况,界定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导出解决的办法

(三)引导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

(四)给学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以咨询与指导

5、学校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办学方向的评估

①为甚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②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保障教学总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③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④贯彻执行教育法规与政策

(二)学校组织与领导班子评估

①评估学校组织的要素

②考察和评估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效率

(三)学校环境评估

①物质条件评估

②学校文化评估(学校的校容、校貌、校纪如何;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工作做风、学生的工作作风如何;开展了哪些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于健康发展的活动;校园文化发展中有什么问题,如何改善)

(四)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估

(五)学校教学工作评估(课程评估、教学工作评估)

(六)教师管理的评估

(七)学校行政工作的常规管理评估

(八)学校教育质量评估(学校学生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

6、学校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服务

②以促进学校工作发展为根本宗旨

③要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性

④要引导学校建立自评制度

第九章地方教育评估

1、地方教育评估(区域性教育评估)

涵义:是以某一地域的教育状况为对象、内容而进行的评估活动,实质是对其教育功效做出价值判断

2、地方教育评估的分类

①地方教育行政评估

②地方教育质量综合评估

3、地方教育评估的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履行对基础教育的责任

②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③有利于基础教育效率、效益的形成和发挥

4、地方教育评估的内容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情况

③对辖区内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统筹管理情况

④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及筹措经费的情况

⑤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的情况,是否得到逐步改善

⑥主要领导抓素质教育的情况和区域性素质教育推进的情况

⑦地方教师人事管理的情况

⑧地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情,教育综合治疗及效益的发展变化情况

5、社区教育工作评估(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6、社区教育模式

①县区、街道、乡镇出面组织的地域统筹型社区教育模式(应用最为广泛)

②由厂矿企业单位、学校牵头主板的中心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

③根据自身需要有多个单位联合主办的互惠组合型社区教育模式

第十章教育督导的涵义与历史

1、教育督导(教育视导)

涵义:是教育督导机关和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兴镇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的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做出审慎的分析和评价,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使教育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

2、教育督导的实质就是行政监督。

3、教育督导具有指令性、执法性、权威性。

4、教育督导的意义

(一)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嘉庆政府对教育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

(三)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实现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需要。

5、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真正确立,从清末设立督学官开始。

6、日本的教育视学制度传入中国,为中国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提供了模仿和借鉴的样本。

7、1909年学部奏定颁布《视学官章程》,这是我国近代关于教育视导的第一部法规性文件。

8、1986年,视导室更名为督导司,成为独立的司局。标志着我国中央教育督导机构正式重建。

9、1991年原国家教委以主任令德形式颁布了《教育督导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回复教育督导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法规文件。

10、教育督导的职能:指教育督导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又指教育督导机关及人员为执行任务所进行的职务活动。

11、教育督导的职能:监督和指导

12、国外教育督导的监督与指导职能的发展变化趋势

(一)世界一些国家强调、强化、扩大教育督导制度的指导职能的取向

①以改革、发展教育为根本目的

②从直接或间接的插手、影响人事管理转向提高晋升专门职业能力的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协助

③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特别是教师的具体教学与专业性活动为指导职能活动的中心内容

④改善以上下级从属为前提的督学与被督导者的关系,代之以平等合作的关系,改善监督命令的督学方式。

(二)强调、强化、扩大教育督导制度的指导职能的历史背景

教育评估与督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等

获得所需的数据资料,寻找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探讨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督导是指调查研究性督导。 35、学生质量综合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36、教育督导的始点和终点是要对被督导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个人的工作起促进作用,这是教育督导的促进性原则。 37、“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目标和它的优缺点与价值判断的系统调查,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这是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的观点。 38、教育督导的任务从内容看其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 39、具有规范的标准,对各个环节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来加以组织并对误差进行了严格控制的考试,我们称之为标准化考试。 1、评估:依照一定的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教育测量:定量地描述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或目标实现的程度,或者说它是对测量标准的参与回应,是以多或少的数量表示的。 3、教育评估: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4、相对评估:以评估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估对象在群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评估方式。 5、绝对评估:在评估对象的群体之外,以某一预先设定的目标为客观参照点,把评估对象与之比较,寻求评估对象达到客观标准绝对位置的评估。 6、诊断性评估:是对评估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7、形成性评估:是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也称过程评估。 8、终结性评估:是对评估对象一定时期的较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也称总结性评估。 9、定量评估:对事物发展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也称量化评估。 10、自我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评估原理对照一定的评估标准主动评估自身的评估类型。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余数同余问题解题诀窍

公务员考试 行测之余数同余问题解题诀窍 在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模块中,余数相关问题是考查的传统重点,也是令很多考生犯难的一种题型。 按照常考的题型,余数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代入排除类型 【例1】(江西2009)学生在操场上列队做操,只知人数在90-110之间。如果排成3排则不多不少;排成5排则少2人;排成7排则少4人;则学生人数是多少?( ) A.102 B.98 C.104 D.108 【解析】像这样的题目直接代入选项,看看哪个符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哪个就是正确的答案,毫无疑问,选项108满足条件,选择D。 二、余数关系式和恒等式的应用 余数的关系式和恒等式比较简单,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在小学时候就已经学过了,余数基本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0≤余数<除数),但是在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1、余数是有范围的(0≤余数<除数),这需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是某些题目的突破口。 2、由关系式转变的余数基本恒等式也需要掌握:被除

数=除数×商+余数。 【例2】两个整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11,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是99,求被除数是多少? A.12 B.41 C.67 D.71 【解析】余数是11,因此,根据余数的范围(0≤余数<除数),我们能够确定除数>11。除数为整数,所以除数≥12,根据余数的基本恒等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2×商+余数=12×5+11=71,因此被除数最小为71,答案选择D选项。 【例3】有四个自然数A、B、C、D,它们的和不超过400,并且A除以B商是5余5,A除以C商是6余6,A除以D商是7余7。那么,这四个自然数的和是? A. 216 B. 108 C. 314 D. 348 【解析】利用余数基本恒等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有A=B×5+5= (B+1)×5。由于A、B均是自然数,于是A可以被5整除,同理,A还可以被6、7整除,因此,A可以表示为5、6、7的公倍数,即210n。由于A、B、C、D的和不超过400,所以A只能等于210,从而可以求出B=41、C=34、D=29,得到A+B+C+D=314,选C。 像上面这两个题目,就是活用这两个知识点来解题的,所以在对这类问题的练习过程中,一定要牢牢地把握这两点。【相关链接】: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总结

1.复习重点 1 ?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 2 ?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及守恒原理 2?难点聚焦 盐的水解实质 H 2O H ++OH AB== B n — ” n+ 进水进一步电离. 类的水解程度小得多,故为万逆反应,真正发生水解的离子仅占极小比例。 (二)水解规律 如HPQ 及其三种阴离子随溶液 pH 变化可相互转化: pH 值增大 --------------------------------------- > — 2— 3 — H 『3PQ H 2PQ HPO 4 PQ 4 pH 减小 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NaHCO NaHS NmHPG 、NaHS. 酸性(很特殊,电离大于水解): NaHSO NaHPQ 、NaHSO 盐类的水解 简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具体为:1 ?正盐溶液 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 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 女口 NH 4CN CH 3CONH 碱性 中性 取决于弱酸弱碱 相对强弱 2 .酸式盐 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 呈酸性 呈碱性 越弱越水解,弱弱都水解 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 ④弱酸碱盐不一定 NH 4F 酸性 则呈酸性(如 NaHSC ) 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 电离程度v 水解程度, 强碱弱酸式盐的电离和水解: 谁强显谁性,等强显中性 HB (n -1)— 当盐AB 能电离出弱酸阴离 ) A(OH Hr 或弱碱阳离子(A n+),即可与水电离岀的 川或0H 结合成电解质分子,从而促 与中和反应的关系: 盐+水 由此可知, 水解 . 酸+碱(两者至少有一为弱) 中和 盐的水解为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但一般认为中和反应程度大,大多认为是完全以应,但盐

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doc

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程庄镇中心小学(原大顾庄中心小学),2011年政府一次性投入67万元在潘家戴庄希望小学为我们建起了新校区。新学校占地面积1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操场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校舍60间,除个教室外,具备了计算机、图书阅览室、仪器实验室等13个功能教室。在2011年底竣工,2011年2月16日正式投入使用,一切软件都处在建设之中。我校现覆盖大顾庄一村、二村、潘家戴庄、小顾庄和程庄五个自然村。现有学生365人,教职工20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6人,县级骨干教师4人,大专以上学历19人,教师平均年龄33.6岁。 多年来我们程庄镇中心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曾受过国家、省市各级表彰。11年又被县局命名为学校精细化管理达标校、学校管理先进学校。成绩面前我们自加压力,与时俱进,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确定了我校近三年的工作总目标:"创名校、树名师、育名生、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形成了"以德治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特色。在落实精细化管理、深化素质教育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现将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标准定位、确立科学,务实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要更好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统一的办学思想。科学、务实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能统一全体师生的思想,凝聚全体师生的聪明才智。是学校得以健康、稳步向前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学校的校魂。我校的

办学理念: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措施精细化,管理过程精细化)现代化(管理思想现代化,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高质量(干高质量工作,讲高质量课,出高质量学生)有特色(有特色的文化,善于发现特长,善于培养特长) 办学思想:构建具有德育特色的文明校园,让师生充分、自主、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建章立制、科学规范办学行为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先后建立健全了《教师办公常规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程庄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完善制定了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升降国旗制度等,制订了《程庄镇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十星级少先队员评选条件及办法》、《班容班貌评比细则》等。规范了少先队文明监督岗工作,继续加大了安全卫生评比和日常巡查工作的力度。通过逐步建立学校管理的条例和章程,使我校的教育行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确保了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近年来并无一人辍学。学生在校时间为6小时,保证了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对各年级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间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学校在收费方面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无乱收费现象。 三、常抓不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转变观念、塑造心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好的将军就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因此,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经常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教师中开展

教育评估与督导知识点汇总

教育评估与督导讲义 第一章教育评估的涵义及历史 1、泰勒(评价之父)在著名的“八年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 2、我国教育评估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始自80年代。 3、教育评估: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 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4、教育评估与教育测量:教育测量主要是定量地描述所实现的教育目标或目标实 现的程度;教育评估师对教育活动、教育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对评估标准的参与回应。教育测量时教育评估的基础。 5、教育评估与教育评比:教育评估比是教育行政管理一种传统的管理方法,教育 评比的目的重在确定比较对象,根据一定的调理和准则、标准但是带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教育评估的目的不仅是对教育工作、活动及其人员对象的优劣的比较,更笨猪的时对评估对象的价值判断/ 6、教育评估目的 (一)从评估功能的内容上对评估目的选择——监督鉴定与指导改进两个方面(二)从评估功能的作用上确定评估目的:①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的③为管理服务的目的④为调查、研究服务的目的 7、教育评估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指教育评估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估对象朝预定目标前进的功用和能力 (二)鉴定功能:指教育评估对评估对象的目标性、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的判断确定的功用与能力。 (三)激励功能:指教育评估活动所具有的使评估对象产生或形成逼近及实现预期

(四)改进功能:指教育评估活动内含的使评估对象反省自身状态、客服不足、促进发展、实现目标的功用和能力。 8、教育评估作为科学的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提出来,发端于教育测量运动。 9、6世纪(606年)隋朝实行科举制,给过的公务员制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10、19末到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教育测量运动 11、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历程: (一)初始阶段:否定口试实施笔试①英国的剑桥大学于1702年最早以笔试代替口试②首先在宫里初等中等教育使用笔试的时美国③1845年在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的倡导下,美国的波士顿文法学校首先引入笔试。④英国的费舍于1864年编制成《量表集》 (二)形成阶段:以学生的学力测验为主①国外一般把桑代克称为测量运动之父,发表《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提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②斯顿和高丝编制出算数的标准测验;智力测量的出现:①1905年法国的比纳和西蒙提出第一个智力量表《比纳—西蒙量表》奠定智力测量的基础(三)发展时期:1930年 12、现代教育评估的产生—教育评价运动 现代教育评估诞生于教育测量的发展,而教育评价运动推动了教育测量运动的发展。为教育评价运动奠定基础的是美国进步教育协会进行的有关课程与评价的“八年研究”。 13教育评估的发展过程 (一)发展初期:20世纪50年代布卢姆等对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研究成果(二)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①格拉泽:1963年提出标准参照测验代替常模参照测验②克龙巴赫:把评估作为一个搜集和报告对课程研制③斯克

数论之同余问题

数论之同余问题 数论之同余问题 余数问题是数论知识板块中另一个内容丰富,题目难度较大的知识体系,也是各大杯赛小升初考试必考的奥数知识点,所以学好本讲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余数问题主要包括了带余除法的定义,三大余数定理 (加法余数定理,乘法余数定理,和同余定理),知识点 拨: 三大余数定理: 1.余数的加法定理 a 与 b 的和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b 分别除以 c

的余数之和,或这个和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 ,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 23+16=39 除以5的余数等 于4,即两个余数的和3+1.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和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 ,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故 23+19=42 除以5的余数等于3+4=7 除以5的余数,即2. 2.余数的乘法定理 a 与 b 的乘积除以 c 的余数,等于a,b 分别除以 c 的余数的积,或者这个积除以c所得的余数。 例如:23,16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1,所以23 X16除以5的余数等于3 X仁3。 当余数的和比除数大时,所求的余数等于余数之积再除以c的余数。

例如:23,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和4,所以 23 X19除以5的余数等于3 X4除以5的余数,即2. 3.同余定理 若两个整数a、b被自然数m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a、b对于模m同余,用式子表示为:a耳)(mod m ),左 边的式子叫做同余式。 同余式读作:a同余于b,模m。由同余的性质,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论: 若两个数a, b除以同一个数m得到的余数相同, 则a,b的差一定能被m整除 用式子表示为:如果有a斗)(mod m ),那么一定 有 a — b = mk,k 是整数,即m|(a —b) 例如:20和8被自然数3除有相同的余数2。则 20-8 一定能被2整除

高考专题盐类的水解知识点和经典习题

第25讲盐类的水解 基础考点梳理 最新考纲 1.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应用。 2.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会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自主复习 一、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实质 1.盐类水解的定义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类的水解是盐跟水之间的化学反应,水解(反应)的实质是生成难电离的物质,使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而建立起了新的平衡。 3.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盐类水解一般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书写水解方程式时,一般不用“↑”或“↓”。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除发生强烈双水解的盐外,一般离子方程式中不写===号,而写号。 4.盐类的水解与溶液的酸碱性 ①NaCl②NH4Cl ③Na2CO3④CH3COONa ⑤AlCl3 五种溶液中呈酸性的有:②⑤。 呈碱性的有:③④。 呈中性的有:①。 二、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1)弱碱越弱,其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2)弱酸越弱,其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2.外因 (1)温度: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 ①增大盐溶液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减小,但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增大,加水稀释,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但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减小。 ②增大c(H+),促进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增大c(OH-),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3.盐类水解的应用(写离子方程式) (1)明矾净水:Al3++3H2O Al(OH)3+3H+。 (2)制备Fe(OH)3胶体:Fe3++3H2O错误!Fe(OH)3(胶体)+3H+。 (3)制泡沫灭火剂:Al3++3HCO错误!===Al(OH)3↓+3CO2↑。 (4)草木灰与铵态氮肥混施:NH错误!+CO错误!+H2O NH3·H2O+HCO - 。 3 网络构建

2018 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教育督导评估 汇 报 材 料

滑县向阳小学 二0一七年六月 一、基本情况 滑县向阳小学始建于2000年,占地23亩,建筑面积7500㎡,是县教体局直属小学,环境幽雅,设施齐全,是一所现代化高标准小学。校长史淑芹是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校管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学校师资雄厚,现有教师111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学历9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 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县级骨干教师50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小学高级教师25人,是一支高素质科研型教师队伍。学校设施齐全,拥有两座现代化教学楼、现代化多媒体教室里配有电脑、电视。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4000余名学生。 学校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奠基。基于这种认识,制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一体即常规管理,两翼是开展写字教学和经典诵读。确立了“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亮

校”的办学思路。 二、管理能力 史淑芹校长主持全面工作,由两名副校长、1名教导主任和1名教研处主任负责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工作,各位领导均来自教育第一线,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学研究能力。学校领导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准确把握新动态,捕捉新信息,在不断学习中,丰富实际管理经验,提升了研究能力。 三、教务管理 (一)常规管理。我们强化教学管理,夯实双基,从备、批、讲、评、考、析六个方面严格要求,一丝不苟。除必测科目外,我们对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社会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测试和考查,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 1、集体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我校实行三级备课制:个人备课——组内备课——复备应用。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再次商议目标的确定、问题的设计及检测的内容等。在复备的基础上修改个人教案,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备课制度改革,有利于教师把握教材、预设课堂生成、改进教法,切实提高了备课质量。 2、教学过程监控。为了加强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学校制定了《滑县向阳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分年级负责,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和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得

教育评估与督导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评估与督导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教育评价的历史上,开展著名的“八年研究”的学者是 A.泰勒 B.斯塔克 C.布卢姆 D.克龙巴赫 2.绝对评估也叫 A.精确评估 B.正式评估 C.目标参照评估 D.标准化评估 3.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有 A.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促进性原则 B.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促进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促进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4.学生的品德评估中常用总体印象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A.直观形象 B.概括性强 C.贴近实际 D.公平 5.教师评估的根本目的是 A.为教师的奖惩提供依据 B.在学校建立自评制度 C.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 D.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鉴定 6.学校评估的核心内容是 A.办学条件 B.课程设置 C.学校特色 D.学校管理 7.地方教育评估按对象可以分为 A.地方教育工作评估和地方教育质量综合评估 B.教育工作评估和教学工作评估 C.教育质量评估和教育均衡评估 D.总体评估和局部评估 8.教育督导的实质是 A.教育执法 B.行政监督 C.评比表彰 D.集思广益 9.教育督导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A.监督和指导 B.检查和评比 C.鉴别和比较 D.调查和研究 10.1991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对督学的任职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督学的教育教学经验达到 A.5年以上 B.8年以上 C.10年以上 D.15年以上 11.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工作总结为目的的督导称为 A.定期督导 B.评估性督导 C.调研性督导 D.检查性督导 12.法国的教育督导体系的设置方式为 A.中央和省两级机构 B.中央、学区和省三级机构 C.中央和学区两级机构 D.省和学区两级机构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3.访谈法14.自我评估15.学生学业成就评估16.督政17.评估性督导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小学奥数五年级同余问题知识分享

小学奥数五年级同余 问题

同余问题 【模块一:带余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1、一个两位数除310,余数是37,求这样的两位数。 2、(2003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有两个自然数相除,商是17,余数是13,已知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之和为2113,则被除数是多少? 3、(2000年“祖冲之杯”小学数学邀请赛试题)三个不同的自然数的和为2001,它们分别除以19,23,31所得的商相同,所得的余数也相同,这三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97年我爱数学少年数学夏令营试题)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模块二:三大余数定理的应用】 5、(2003年南京市少年数学智力冬令营) 20032与2 2003的和除以7的余数____. 6、(2004年南京市少年数学智力冬令营)在1995,1998,2000,2001,2003中,若其中几个数的和被9除余7,则将这几个数归为一组.这样的数组共有___组. 7、(2002年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试题)用自然数n 去除63,91,129得到的三个余数之和为25,那么n=________ 8、(华罗庚金杯赛模拟试题)求478296351??除以17的余数. 9、(2008年奥数网杯)已知 20082008200820082008a =L 144424443个,问:a 除以13所得的余数是多 少? 【模块三:余数综合应用】 10、著名的裴波那契数列是这样的:1、1、2、3、5、8、13、21……这串数列当中第2008个数除以3所得的余数为多少?

高三化学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总结

水解 中和 盐 类的水解 1.复习重点 1.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 2.溶液中微粒间的相互关系及守恒原理 2.难点聚焦 (一) 盐的水解实质 H 2O H +— n 当盐AB 能电离出弱酸阴离子(B n —)或弱碱阳离子(A n+),即可与水电离出的H +或OH —结合成电解质分子,从 而促进水进一步电离. 与中和反应的关系: 盐+水 酸+碱(两者至少有一为弱) 由此可知,盐的水解为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但一般认为中和反应程度大,大多认为是完全以应,但盐类的水解程度小得多,故为万逆反应,真正发生水解的离子仅占极小比例。 (二)水解规律 简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越弱越水解,弱弱都水解 谁强显谁性,等强显中性 具体为: 1.正盐溶液 ①强酸弱碱盐呈酸性 ②强碱弱酸盐呈碱性 ③强酸强碱盐呈中性 ④弱酸碱盐不一定 如 NH 4CN CH 3CO 2NH 4 NH 4F 碱性 中性 酸性 取决于弱酸弱碱 相对强弱 2.酸式盐 ①若只有电离而无水解,则呈酸性(如NaHSO 4) ②若既有电离又有水解,取决于两者相对大小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 呈酸性 电离程度<水解程度, 呈碱性 强碱弱酸式盐的电离和水解: 如H 3PO 4及其三种阴离子随溶液pH 变化可相互转化: pH 值增大 H 3PO 4 H 2PO 4— HPO 42— PO 43— pH 减小

③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NaHCO3、NaHS、Na2HPO4、NaHS. 酸性(很特殊,电离大于水解):NaHSO3、NaH2PO4、NaHSO4 (三)影响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的本性. 外因:浓度、湿度、溶液碱性的变化 (1)温度不变,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2)浓度不变,湿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3)改变溶液的pH值,可抑制或促进水解。 (四)比较外因对弱电解质电离和盐水解的影响. HA H++A——Q A—+H2O HA+OH——Q 温度(T)T↑→α↑ T↑→h↑ 加水平衡正移,α↑促进水解,h↑ 增大[H+] 抑制电离,α↑促进水解,h↑ 增大[OH—]促进电离,α↑抑制水解,h↑ 增大[A—] 抑制电离,α↑水解程度,h↑ 注:α—电离程度 h—水解程度 思考:①弱酸的电离和弱酸根离子的水解互为可逆吗 ②在CH3COOH和CH3COONO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冰醋酸,对CH3COOH电离程度和CH3COO—水解程度各有何影响 (五)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 考点 1.判断或解释盐溶液的酸碱性 例如:①正盐KX、KY、KZ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其pH值分别为7、8、9,则HX、HY、HZ的酸性强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②CH3COONa ③NaAlO2三种溶液的pH值相同。那实验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因为电离程度CH3COOH>HAlO2所以水解程度NaAlO2>NaHCO3>CH3COON2在相同条件下,要使三种溶液pH值相同,只有浓度②>①>③ 2.分析盐溶液中微粒种类. 例如 Na2S和NaHS溶液溶液含有的微粒种类相同,它们是Na+、S2—、HS—、H2S、OH—、H+、H2O,但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不同. 考点2.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间的大小关系.

教育评估与督导试卷及答案详解

教育评估与督导试卷及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耒选均无分。 1在教育工作和活动中确定人和事的孰优孰劣、优劣程度及顺序名次,以便实施选拔与奖惩这个活动应称作 ( ) A.教育测量 B教育评估 c教育评比 I)教育督导 2.就评估功能的容而言,最根本的功能是两个:指导改进与 ( ) A预防补救 8监督鉴定 C成果推广D.反馈激励 3.通过评估,可以使被评价者尽量克服、纠工作中偏离指标的部分和与指标存在的差距,这表明教育评估具有 ( ) A导向功能 8鉴定功能 C.激励功能D改进功能 4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属r ( ) A终结性评估 8形成性pF估 C .相对性评估 D目标参照评估 5教学过程。h对学牛进行的单元洲验主要是 ( ) A.诊断性评估 B形成性评估 (:终结性评估D自我评估 6那种随心所欲、杂乱无章、丢三落四q的评估话动,违背了教育评估的 ( ) A方向性?原则 8.科学性原则0 c可行性原则 1)促进,性原则 7有人提出“协同自评模式”,这体现了教育评估的 ( ) A.科学性原则 8.可行性原则 C:促进性原则D.合作性原则 8评估学校办水平只看升学率的高低.这违背了没计指标体系的 ( ) A一致性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完备性原则 D可测性原则 9·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必须使潜在行为变为外显行为,这符合教育评估的 ( ) ,A. 致性原则 B.完备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10同病相怜是一种,、 A光环效应 8类群心理 C. 从众心理 D先人为主心理 11.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对评估对象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这种评估肯定是 ( ) A自我评估 8他人评估 c定性评估 D定量评估 12《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评估的容有()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上作态度,工作成绩 B教师的基本盒质和基本能力

余数同余技巧

在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模块中,余数相关问题是考查的传统重点,也是令很多考生犯难的一种题型。针对常见的几类题目给予分析,帮助考生轻松解决余数同余问题。 按照常考的题型,余数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代入排除类型 【例1】(江西2009)学生在操场上列队做操,只知人数在90-110之间。如果排成3排则不多不少;排成5排则少2人;排成7排则少4人;则学生人数是多少?( ) A.102 B.98 C.104 D.108 【解析】像这样的题目直接代入选项,看看哪个符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哪个就是正确的答案,毫无疑问,选项108满足条件,选择D。 二、余数关系式和恒等式的应用 余数的关系式和恒等式比较简单,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在小学时候就已经学过了,余数基本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0≤余数<除数),但是在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1、余数是有范围的(0≤余数<除数),这需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是某些题目的突破口。 2、由关系式转变的余数基本恒等式也需要掌握: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例2】两个整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11,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是99,求被除数是多少? A.12 B.41 C.67 D.71 【解析】余数是11,因此,根据余数的范围(0≤余数<除数),我们能够确定除数>11。除数为整数,所以除数≥12,根据余数的基本恒等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2×商+余数=12×5+11=71,因此被除数最小为71,答案选择D选项。 【例3】有四个自然数A、B、C、D,它们的和不超过400,并且A除以B商是5余5,A除以C商是6余6,A除以D商是7余7。那么,这四个自然数的和是? A. 216 B. 108 C. 314 D. 348 【解析】利用余数基本恒等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有A=B×5+5= (B+1)×5。由于A、B均是自然数,于是A可以被5整除,同理,A还可以被6、7整除,因此,A可以表示为5、6、7的公倍数,即210n。由于A、B、C、D的和不超过400,所以A只能等于210,从而可以求出B=41、C=34、D=29,得到A+B+C+D=314,选C。 像上面这两个题目,就是活用这两个知识点来解题的,所以在对这类问题的练习过程中,一定要牢牢地把握这两点。 三、同余问题

高二化学下册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下册盐类的水解知识点总结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下册盐类的水解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盐类水解口诀: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双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 (1)有弱才水解 要求盐要有弱酸根离子或者弱碱金属离子(包括铵离子). 如:NaCl中的Na+对应的碱是强碱NaOH,则Na+是强碱金属离子,不会水解.NaCl中的Cl-对应的酸是强酸HCl ,则Cl-是强酸根离子,也不会水解. 所以,NaCl在水溶液中不会发生水解. 又如:CH3COONa中的CH3COO-对应的是弱酸CH3COOH,则 CH3COO-是弱酸根离子,会水解.消耗H2O电离出的H+,结合成CH3OOH分子.使得水中OH-多出. 所以,CH3COONa的水溶液显碱性. (2)越弱越水解 盐中的离子对应的酸或碱的酸性越弱或碱性越弱,水解的程度越大. 如:Na2CO3和Na2SO3 CO3^2-对应的酸是H2CO3;SO3^2-对应的酸是H2SO3

由于H2CO3的酸性弱于H2SO3 则,CO3^2-的水解程度比SO3^2-的水解程度更大,结合的H+更多. 所以,Na2CO3的碱性比NaSO3的碱性强. (3)双弱双水解 当盐中的阳离子对应的碱是弱碱并且盐中的阴离子对应的是弱酸时,则盐的这两种离子都会发生水解.阳离子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OH-;阴离子水解结合水电离出的H+,所以双水解发生的程度往往较大. 如:CH3COONH4 中的NH4+对应的碱是弱碱NH3*H2O ;CH3COO-对应的酸是弱酸CH3COOH 则NH4+和CH3COO-都会发生水解,NH4+结合OH-形成 NH3*H2O;CH3COO-结合H+形成CH3COOH,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 (4)谁强显谁性 主要是针对双水解的盐,即弱酸弱碱盐,由于盐中的阴离子水解结合H+,阳离子水解结合OH- 要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则要比较阴离子的水解成度和阳离子的水解程度的大小. 如:(NH4)CO3 ,由于NH3的碱性比H2CO3的酸性强(实际上比较的是两者的电离度,中学不做要求,只需记忆),则NH4+的水解程度比CO3^2-的水解程度弱,使得水溶液中消耗的H+

小学奥数之 同余问题(含详细解析)

1. 学习同余的性质 2. 利用整除性质判别余数 同余定理 1、定义:若两个整数a 、b 被自然数m 除有相同的余数,那么称a 、b 对于模m 同余,用式子表示为:a ≡b ( mod m ),左边的式子叫做同余式。同余式读作:a 同余于b ,模m 。 2、重要性质及推论: (1)若两个数a ,b 除以同一个数m 得到的余数相同,则a ,b 的差一定能被m 整除 例如:17与11除以3的余数都是2,所以1711 () 能被3整除. (2)用式子表示为:如果有a ≡b ( mod m ),那么一定有a -b =mk ,k 是整数,即m |(a -b ) 3、余数判别法 当一个数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虽然可以用长除法去求得余数,但当被除位数较多时,计算是很麻烦的.建立余数判别法的基本思想是:为了求出“N 被m 除的余数”,我们希望找到一个较简单的数R ,使得:N 与R 对于除数m 同余.由于R 是一个较简单的数,所以可以通过计算R 被m 除的余数来求得N 被m 除的余数. ⑴ 整数N 被2或5除的余数等于N 的个位数被2或5除的余数; ⑵ 整数N 被4或25除的余数等于N 的末两位数被4或25除的余数; ⑶ 整数N 被8或125除的余数等于N 的末三位数被8或125除的余数; ⑷ 整数N 被3或9除的余数等于其各位数字之和被3或9除的余数;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5-3.同余问题

⑸整数N被11除的余数等于N的奇数位数之和与偶数位数之和的差被11除的余数;(不够减的话先适当 加11的倍数再减); ⑹整数N被7,11或13除的余数等于先将整数N从个位起从右往左每三位分一节,奇数节的数之和与偶数 节的数之和的差被7,11或13除的余数就是原数被7,11或13除的余数. 例题精讲 模块一、两个数的同余问题 【例 1】有一个整数,除39,51,147所得的余数都是3,求这个数. 【考点】两个数的同余问题【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法1) 39336 -=,51-3=48,1473144 -=,(36,144)12 =,12的约数是1,2,3,4,6,12,因为余数为3要小于除数,这个数是4,6,12; (法2)由于所得的余数相同,得到这个数一定能整除这三个数中的任意两数的差,也就是说它是任意两数差的公约数.513912 -=,(12,108)12 -=,14739108 =,所以这个数是4,6,12. 【答案】4,6,12 【例 2】某个两位数加上3后被3除余1,加上4后被4除余1,加上5后被5除余1,这个两位数是______. 【考点】两个数的同余问题【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人大附中,分班考试 【解析】“加上3后被3除余1”其实原数还是余1,同理这个两位数除以4、5都余1,这样,这个数就是[3、4、5]+1=60+1=61。 【答案】61 【例 3】有一个自然数,除345和543所得的余数相同,且商相差33.求这个数是多少? 【考点】两个数的同余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由于这个数除345和543的余数相同,那么它可能整除543-345,并且得到的商为33.所以所求的数为(543345)336 -÷=. 【答案】6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学生版)教学文案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学 生版)

【盐类的水解知识大复习】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结论: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强酸强碱盐显中性。 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三、盐的水解原理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这种作用叫做盐类的水解。 2.实质及结果 实质: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结果:盐的溶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酸、碱性。 3.水解条件 a.盐必须溶于水中 b.生成盐的酸或碱是弱酸或弱碱(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双水解) 4.水解特征 水解是微弱、可逆的,用可逆符号“” 【小结】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5 盐溶液中水的电离规律 【例题】1、pH=3的HCl和pH=1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水 2、pH=3的NH4Cl和pH=11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H+)水 【小结】盐溶液中水的电离有如下规律:

a.在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酸或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b.在酸或碱溶液中,c (H +)、c (OH -)中小的那一个表示水的电离;在盐溶液中,c (H +)、c (OH -)中大的那一个反映了水的电离程度。 四、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1)判断能否水解; (2)水解是微弱的,用可逆符号表示。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如H 2CO 3、NH 3·H 2O 等)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 (3)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4)多元弱碱盐的水解视为一步完成。 (5)双水解——不完全双水解与完全双水解 不完全水解用可逆符号,完全水解用等号表示。 五、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1.内因——越弱越水解(越热越水解,越稀越水解) 以醋酸钠为例:CH 3COO -+H 2O CH 3COOH+OH - K h 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常数越(越弱),其所生成的盐水解的程度就越大。 2.外因:温度、浓度、酸or 碱、盐溶液 a W h K K H c COO CH c H c OH c COOH CH c COO CH c OH c COOH CH c K =???=?=+-+---)()()()()()()()(3333

教育评估与督导试卷及答案详解

教育评估与督导试卷及答案详解

教育评估与督导试卷及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l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耒选均无分。1在教育工作和活动中确定人和事的孰优孰劣、优劣程度及顺序名次,以便实施选拔与奖惩 这个活动应称作 ( ) A.教育测量 B教育评估 c教育评比 I)教育督导 2.就评估功能的内容而言,最根本的功能是两个:指导改进与 ( ) A预防补救 8监督鉴定 C成果推广D.反馈激励 3.通过评估,可以使被评价者尽量克服、纠工作中偏离指标的部分和与指标存在的差距,这 表明教育评估具有 ( ) A导向功能 8鉴定功能 C.激励功能D改进功能 4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属r ( ) A终结性评估 8形成性pF估 C .相对性评估 D目标参照评估

5教学过程。h对学牛进行的单元洲验主要是 ( ) A.诊断性评估 B形成性评估 (:终结性评估D自我评估 6那种随心所欲、杂乱无章、丢三落四q的评估话动,违背了教育评估的 ( ) A方向性?原则 8.科学性原则0 c可行性原则 1)促进,性原则 7有人提出“协同自评模式”,这体现了教育评估的( ) A.科学性原则 8.可行性原则 C:促进性原则D.合作性原则 8评估学校办水平只看升学率的高低.这违背了没计指标体系的 ( ) A一致性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完备性原则 D可测性原则 9·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必须使潜在行为变为外显行为,这符合教育评估的 ( ) ,A. 致性原则 B.完备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10同病相怜是一种,、 A光环效应 8类群心理 C. 从众心理 D先人为主心理 11.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对评估对象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这

20181213小学奥数练习卷(知识点:同余定理)含答案解析.doc

20181213小学奥数练习卷(知识点:同余定 理)含答案解析 小学奥数练习卷(知识点:同余定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 6 小题) 1.一个自然数被 3、5、7 除的余数分别为 1、2、4,三个商的整数部分之和是257,那么这个自然数除以 11 的余数是() A.2 B.4 C.6 D.8 2.已知 283,352,444 被同一个正整数除的余数相同,则相同的余数是() A.5 B.7 C.8 D.9 3.一个整数去除151、197、238所得3个余数的和是31,所得3个商的和是() A.12 B.15 C.18 D.21 4.某个自然数除以 2 余 1,除以 3 余 2,除以 4 余 1,除以 5 也余 1,则这个数最小是() A.53 B.37 C.71 D.41 5.学校买来了 200 多本《汉语词典》,若 7 本 7 本地搬,最后余 5 本;若 9 本 9本地搬,搬最后一次时差 2 本,这批《汉语词典》共有多少本?() A.252 B.251 C.250 D.61 6.有写着 5、9、17 的卡片各 8 张,现在从中任意抽出 5 张,这 5 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可能是() A.31 B.39 C.55 D.41 第Ⅱ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 37 小题) 7.被3、4、5 除都余 1,且不等于 1 的最小非 0 自然数是. 8.若 2017,1029 与 725 除以 d 的余数均为 r,那么 d﹣r 的最大值是. 9.S(n)表示自然数 n 的数码和,比如 S(123)=1+2+3=6,如果两个不同的正整数 m、n,满足,那么我们就称 m、n 构成一个数对<m,n>.数对<m,n>共有对. 10.有一个自然数用 7 除余 3,用 9 除余 4,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将满足条件的两个自然数写在这里. 11.对任意正整数 m、n,定义 r (m,n)为 mn 的余数(比如 r(8,3)表示83 的余数,所以 r(8,3)=2.那么满足方程 r(m,1)+r(m,2)+r(m,3)++r(m,10)=4)的最小正整数解为. 12.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在其《续古摘奇算法》上记载了这样一个问题:二数余一,五数余二,七数余三,九数余四,问本数.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有一个数用 2 除余 1,用 5 除余 2,用 7 除余 3,用 9 除余4,问这个数是多少?请将满足条件的最小的自然数写在这里. 13.如果两个自然数的积被 13 除余 1,那么我们称这两个自然数互为模 13 的倒数比如, 27=14,被 13 除余 1,则 2 和 7 互为模 13 的倒数;11=1,则 1 的模 13 的倒数是它自身.显然,一个自然数如果存在模 13 的倒数则它的倒数并不是唯一的,比如,14 就是 1 的另一个模 13 的倒数.判断 1,2,3,4,5,6,7,8,9,10,11,12 是否有模 13 的倒数,并利用所得结论计算 123456789101112(记为 12!,读作 12 的阶乘)被 13 除所得的余数. 14.4208141616 除以 13 的余数为. 15.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