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旱玉米

耐旱玉米
耐旱玉米

玉米除草剂种类

玉米除草剂 当地常用:莠去津(阿特拉津)、乙草胺、都尔、拉索等单剂,或用复合剂:40%阿特拉津胶悬剂+72%都尔乳油, 一、玉米除草剂种类 (1)、阿特拉津,阿特拉律又称莠去津:在高温下、碱和无机酸可将其水解为无除草活性的羟基衍生物。在玉米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02×10-6。市售制剂有50可湿性粉剂和40的胶悬剂。 阿特拉津(莠去津)是选择性内吸型,苗前、苗后使用的除草剂。 在玉米上可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某些多年杂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玉米在播后苗前用药:土壤有机质含量l~2的地区每亩用40的胶悬剂175~200毫升,有机质含量3~5和杂草多的地区每亩用40胶悬剂200~250毫升,沙质土用下限,粘质上用上限,播后1~3天,加水30千克用喷雾器喷洒土表。 玉米苗后处理:可在4叶期进行。要求同苗前处理基本一样。 该除草剂对豆类和桃树敏感,用药时应严加注意。

(2)、2,4-滴丁酯: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挥发性强,遇碱分解。制剂为72乳油。该除草剂为内吸选择性除草剂,主要防治禾本科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及某些恶性杂草。 玉米出苗后4~5叶期施药,每亩用45~90克加水15~75干克,喷洒杂草叶面。如苗前处理,播后3~5天喷药为宜,进行茎、叶处理的不宜超过5叶期,用药量每亩50~100克,加水l5~75千克。一般有效期为3~6星期,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效。对棉花大豆等作物有害,使用时要有一定的隔离区。 (3)、甲草胺又名拉索:在强酸和碱性条件下水解。玉米允许残留量0.0510。对眼睛和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市售商品有43和48的乳油以及10、15的颗粒剂。 甲草胺是一种选择性苗前使用的除草剂,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 玉米田播后苗前或定植后杂草萌芽前用药,43乳油每亩175~300克,对水50~60千克,均匀喷雾于表土(干旱地区药后浅混土2~4厘米)。 若溅入眼睛和皮肤,立即用清水冲洗,并从速就医、若误服,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催吐或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4)、乙草胺:乙草胺与甲草胺同属于酸胺类除草剂,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制剂有43和50的乳油。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战略 摘要 种子产业技术进步涉及知识创新、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领域,还包括少量制度创新。不同性质的机构在这个产业技术链条中的位置决定了在改革中的走向。目前,种质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玉米种业技术发展的焦点问题。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暴露出我国种子产业创新能力薄弱,关键就在于种质创新缺位,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则受制于落后的育种思路,因而降低了投资效率。玉米商业育种的实践基础是简化、统一的杂种优势模式。施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将激化产业内部矛盾,促进种业内部科技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一、玉米种业和种业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机遇 加入WTO以后,玉米育种研究体系的各个环节就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产业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种子产业技术大体包括三个层次: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基础研究,以种质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特点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以产品创新为目标的应用研究。这些都纳入产业技术的范畴,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因此,我们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了解产业技术链中每个环节的未来走向。这是研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演变的基本考虑,也是技术创新的立脚点。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历史时期,这个系统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就玉米育种来说,我国在五十年代那样贫穷落后的经济条件下成功地研发和推广杂交种,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后来只用了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便从双交种过渡到更先进的单交种选育技术。七十至八十年代,我国科技人员在李竞雄教授的带领下自主攻克了玉米抗病育种技术难关,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玉米产量提高了将近4倍。但是,进入八十年代后期,玉米育种技术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实际上,发达国家当时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同样的发展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通过抗逆育种途径持续提高玉米产量,有效地解决了产量爬坡问题。然后又投资生物技术,提高种子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这些将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遗传增益。当西方国家解决面临的技术挑战时,我们恰恰进入理论与技术的停滞状态。究其原因是产业技术的发展思路出了偏差。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_马延华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 马延华1,2王庆祥1 (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110866,辽宁沈阳;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150086,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从玉米茎秆形态性状、质量性状、解剖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茎秆性状与抗倒伏之间的关系,并对近几年玉米茎秆抗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增强对玉米抗倒性的认识以及玉米抗倒伏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茎秆;倒伏;抗倒性 倒伏是玉米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同时还会给玉米机械收获带来严重障碍[1-2]。目前,随着玉米杂交种高密度生产种植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玉米倒伏引起产量损失呈现加剧的趋势。玉米倒伏一般分为根倒、茎倒和茎折。据研究,玉米倒伏的30% 60%以上为茎折[3]。茎折破坏了茎秆的水分、养分和光合产物的输导系统,往往造成的产量损失比根倒更为严重。玉米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外界风雨、栽培技术、玉米本身特性以及支持土壤系统等的多重影响。引起玉米茎折或茎倒的因素很多,比如密度、肥水、病虫害以及自然灾害,但是更主要的是品种本身的茎秆强度和植株结构。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玉米茎秆的形态结构、倒伏类型、机械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玉米茎秆形态结构特征、组织化学等方面与抗倒伏关系以及茎秆倒伏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进展进行综述,为玉米抗倒伏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 1.1茎秆形态特性与抗倒伏关系 关于玉米茎秆形态性状与倒伏关系的研究资料 作者简介:马延华,助理研究员,从事玉米遗传育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庆祥为通讯作者,教授,从事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1-11-15相当广泛,株高、穗位高、穗位上节数、穗下节间长、近地面节间长度和茎粗等均有涉及,但由于所用试材和研究环境等因素不同,。大量研究认为,株高、穗位高、茎粗与抗倒伏性关系比较密切。 丰光等选取3个玉米品种研究茎秆性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倒伏性与茎粗、株高和穗位高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茎粗和穗位高是影响茎秆倒伏的主要直接因素,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倒伏的指标[4]。Pickett等认为玉米抗倒伏性受株高、穗位高、穗位上节数、近地面节间长度、茎粗和茎秆质量的影响[5]。Albrecht等的研究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近地面节间长、茎粗、茎皮厚度、单位茎秆体积的茎秆重和茎皮重等都对茎秆的抗倒伏能力产生影响,茎秆抗倒能力随茎秆变粗、茎皮加厚而提高,随着节间延长、植株增高而下降。茎粗对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影响最大,基部节间短而粗则抗倒能力较强[6]。贾志森等研究结果表明,茎粗对植株抗倒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小[7]。王永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倒伏率与茎粗呈负相关,与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叶夹角呈正相关[8]。Martin等研究得出,玉米穗位以下茎秆粗细与茎秆强度显著相关,其中以第3节间与倒伏关系最密切,倒伏率与第3节间粗度呈显著负相关[9]。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茎倒伏与株高、穗位、节间长度等无一致相关性。Dudley通过对两个玉米群体茎秆外表皮穿刺强度的轮回选择增强了群体的抗倒性,却导致了株高和穗位高的显著增加[10]。Martin等对茎秆强度和茎腐病抗性的轮回选择都增强了抗倒性,对茎秆强度的轮回选择使玉米的节数和节间长度增加,导致株高增加;对茎腐病抗性的轮回选择使玉米节数和节间长度减小,导致株高变低[11]。 笔者认为玉米果穗的着生部位,控制着株高/穗位高的比例,影响穗位的相对高度和重心的高低,从 01

转抗除草剂基因玉米的研究综述

转抗除草剂基因玉米的研究综述 学号:2014021120 专业:发育生物学 姓名:王碧微 摘要:玉米( Zea m ays L. )是世界三大谷类作物之一,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尽管在产量、抗病等方面已取得巨大成效,但很难培育出抗除草剂的玉米材料,而利用转基因手段是改良玉米这一性状的有效途径。(1) 关键词: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生理生化指标 1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1.1 转基因玉米的遗传转化 利用冻融转化法将载体转入农杆菌中。玉米遗传转化采用茎尖直接转化法。将玉米种子用无菌水冲洗后,放入盛有珍珠岩的盘子中,加入适量的水,覆盖有孔的保鲜膜。常温下进行发芽。条件适宜时,5~6天即可出苗。选取上胚轴已经充分伸长,但第一片真叶尚未突破胚芽鞘的幼芽。用锋利的手术刀依次迅速环切胚芽鞘、第一、二、三、四片真叶,小心剥离,暴露茎端。用锋利的手术刀片垂直茎端轻划1下,破坏原套结构,暴露原体细胞。将切除茎尖的玉米植株放入侵染培养基,然后进行抽真空10 min。取出后迅速栽入营养土中,置于光下常规培养。15天后茎尖处长出新芽。 1.2 转基因玉米的鉴定 待玉米生长至3-5叶期,剪取少量抗性筛选的玉米叶片和野生型玉米叶片进行GUS 蛋白活性检测(Jefferson et al.,1987),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按照TIANGEN BIOTECH公司出产的新型植物总DNA提取试剂盒方法分别提取经GUS染色呈阳性玉米植株和野生型玉米植株的基因组DNA,用于转基因植株PCR鉴定。设计特异引物和对植株进行检测。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扩增:94℃, 5min;94℃, 30 sec , 52.3℃, 30 sec, 72℃, 45sec,35 cycles; 72℃延伸7 min; 4℃保温。反应完毕,取5 μL扩增产物在含Gelred的1%琼脂糖凝胶中电泳,紫外灯下检测结果。(2) 2转基因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2.1 转基因后代的除草剂涂抹 转基因植株和对照间隔种植,五叶一心时,用毛笔蘸取2%的草甘膦涂抹新叶下一叶,涂抹14d后统计植株的抗草甘膦株数和枯死株数。(3) 2.2 转基因玉米对草甘膦的敏感性分析 将筛选出的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玉米种植与试验田中。喷药前,首先利用PCR方法剔除掉转基因株系中的非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株系和非转基因玉米各分为均等的两个区域。待其长至5叶期。分别喷施草甘膦(4Kg/ha)。喷施剂量为大田中防治杂草的常规剂量。喷施10天和20天后分别记录下植株的敏感性水平。(4) 2.3转基因玉米的农艺性状分析 种植于试验田的转基因玉米株系和非转基因玉米,待其成熟时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挑取6株植株测量并记录下株高(plant height) ,橞长(ear length),每橞颗粒数(kernelsper ear),千粒重(weight per l 000 kernels)。随后计算出各测量参数平均值及标准差。(5) 2.4 转基因玉米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6)

玉米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结业总结 玉米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姓名:张曦 班级:农学 101 学号: 1009010070 指导老师:张素勤

玉米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摘要: 阐述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及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包括玉米单倍体的获得方法、鉴定方法、二倍体加倍方法、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等,重点阐述了加倍方法和基础材料的选择,指出单倍体育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单倍体育种技术发展前景。 关键词:玉米;育种;单倍体;二倍体加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玉米的需求量不断上涨。耕地面积减少和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需求日益迫切。而目前用常规育种方法获得高配合力的纯合自交系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常规的育种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育种需求。近年来,单倍体育种技术、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提高了育种效率,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 单倍体技术选育玉米自交系在国外已经广泛使用,目前国外大约60%的马齿型自交系, 30%的硬粒型自交系由单倍体技术选育出来。在我国最早开展此项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遗传所,通过孤雌生殖技术,在不到20年里育成3000 多个孤雌生殖纯系,其中综合性状优良或个别性状突出,可直接或者间接用于育种的近350个。此外近几年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和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也都先后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也都育成了多个性状较优良的DH系,并且选育出多个优良组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区域试验,遗单6号、科玉10号、秦单5号已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上进行推广。 一、单倍体的发现 单倍体是指只携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自然界中的单倍体是经过不正常受精形成的,一般发生频率很低。1922年,Dorothy Bergner 首次发现了野生的曼陀罗单倍体,此后,烟草、小麦等其他物种的单倍体被相继发现。玉米单倍体的发现相对较晚,Randolph首先观察到品种间或自交系间杂交的后代中有0.011%~0.103%的孤雌生殖单倍体,并且不同杂交组合中单倍体产生的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尽管单倍体的发现较早,但人工单倍体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直到1964年,Guha和Maheshwari使用花药培养,第一次在实验室得到了人工的曼陀罗单倍体。 二、获得玉米单倍体技术 1.1 自然发生的单倍体 生殖过程异常所引起的孤雌或孤雄生殖而来的玉米单倍体,自然发生的单倍

玉米要高产 管理是关键

玉米要高产管理是关键 作者:张红云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7期 郏县农业局张红云 一、苗期管理 (一)及时化学除草(6月5—15日) 在播种后出苗前地表喷洒除草剂,化学除草要严格选择除草剂种类,准确控制用量。播种 后出苗前施用的除草剂有:15%甲基黄草酮、乙草胺、都尔、丁草胺、乙莠水等。 (二)及时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的时间要因地、因苗和具体条件来确定。夏直播玉米生长快、易保苗,可适期 早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把握3片可见叶时间苗,5片可见叶时定苗。为确保收获密度和提高 群体整齐度及补充田间伤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其后在田间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三)及时中耕除草 定苗前后中耕易浅,一般5cm左右;拔节期前后中耕应深些,行间可达10cm左右。苗期一般中耕2次。 (四)及时追肥浇水 苗期追肥有促根、壮苗和促叶、壮秆作用,一般在定苗后至拔节期进行。除使用速效氮、磷、钾肥外,也可追施腐熟有机肥。 苗期追肥量,原则上磷、钾肥全部施入,氮肥追施量因地、因苗确定。高产田一般不高于 总追氮量的20%~30%,中产田占50%~60%,低产田占60%以上。玉米苗期追肥除速效氮肥外,应 重视速效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苗期追肥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施肥深度应根据追肥时的株高确定,防止沟土埋苗。化肥 施用深度应大于5cm,有机肥施用深度10cm左右。可以在距玉米植株15~20cm处开沟,将有机肥、化肥等1次施入,覆土盖严,提高肥效。 玉米在苗期耐旱能力较强,一般不需灌溉。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粘虫、蚜虫、蓟马等。 防治方法:播种时使用毒土或种衣剂拌种。出苗后可用2.5%的敌杀死800~1 000倍液,于 傍晚时喷洒苗行地面,或配成0.05 %的毒砂撒于苗行两侧,防治地老虎。用40%乐果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稻飞虱。用20%速灭杀丁乳油或50%辛硫磷1 500~2 000倍液防治粘虫。

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玉米化控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摘要:本文对化控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简单介绍了化学控制的生理机制,重点阐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种子萌发、生长及相关抗性的影响,并对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玉米;化控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 作物化控技术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而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源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农业应用”,至今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过程,已在基础理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体系及技术原理的形成和完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传统农业技术措施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使用浓度低、剂量小、费用低、见效快、在植物体和土壤中可迅速分解、对人类及环境很少有副作用等优越性[1]。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水平而影响作物的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目前已成为我国作物生产当中高产、稳产和高效农业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作物的优质、高效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和总产已超过小麦而跃居粮食作物第二位。玉米又是优质饲料作物,有“饲料之王”之称,其生产总量约有75%用于饲料,因此发展玉米生产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耕地面积有限,玉米种植面积受到一定限制,如何提高单产成为今后玉米生产的关键。尽管提高种植密度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但种植密度的增加往往容易出现倒伏、空秆和贪青晚熟等一系列关键性的技术难题。此外,在玉米生长发育期间还经常

受到干旱、高温和低温等逆境胁迫的危害,造成玉米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不高不稳,质量偏低,这不仅影响农民收益,也给粮食储运带来一定困难。面对这一现状,可以采用化学控制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化控技术可以帮助玉米克服遗传上的缺点,使之有效地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减少环境胁迫的危害,对于玉米高产、稳产、优质和抗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有关化控技术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与研究已有许多报道,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综合分析,以便于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可以更好地运用化学控制这一有效手段解决实际问题。1作物化学控制的生理机制 植物生长调节剂之所以能改变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在于它们可以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的合成、运输、代谢、与受体的结合以及此后的信号转导过程。因此,作物化学控制的发展与植物激素生理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此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筛选具有农业应用价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新品种,并在生产实践中推广。20世纪50年代后,才陆续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至今,在作物化学控制的生理机制方面,已经明确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几个重要过程:①三唑类的多效唑(MET)、嗡类化合物的缩节安(DPC)等植物生长延缓剂,通过抑制赤霉素(GAs)的生物合成来控制植株地上部的伸长生长;②三碘苯甲酸(TIBA)、整形素(2-氯-9-羟基芴9-羧酸甲酯)等植物生长抑制剂,通过阻断生长素(IAA)的极性运输来破坏植株的顶端优势,促进测枝发育;③乙烯(Eth)发生抑制剂A VG(氨基乙烯基甘氨酸)及AOA(氨基氧乙酸)的作用是抑制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ACC合成酶的活性,引起乙烯合成的下降;④Ag+,降冰片二烯(2,5-norbornadient)、1-甲基环丙烷(1-MCP)等乙烯作用抑制剂,通过非竞争或竞争的方式与乙烯受体结合,阻断乙烯促进衰老的作用;⑤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可以刺激乙烯的发生;⑥果树树种之间或同一树种不同品种之间对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敏感性与其在体内的代

玉米苗后除草剂的正确使用

玉米苗后除草剂的正确使用 玉米是华北地区主要的作物,随着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及生物乙醇的应用,玉米面积稳中有升。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提高,夏玉米田多为机械收割,留下高麦茬、厚麦糠,常用的玉米苗前除草剂的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玉米苗后除草剂受到农民的欢迎,发展较为迅速。为了更好地做好玉米苗后除草,现介绍相关知识,供广大农户参考。 一、玉米苗后除草剂的优点。 1.对玉米安全。该类药剂按规定用量使用,只杀草,不伤苗。 2.除草效果好。能有效防除马唐、稗草、牛筋草、狗尾草、铁苋菜、马齿苋、藜类、蓼类、苍耳、龙葵等禾本科与阔叶类杂草,对自生麦苗有特效。 3.使用方便。 二、使用方法。 施药时期掌握在玉米、杂草3~5叶期,采用茎叶喷雾。玉米5叶期以后,应压低喷头,定向或半定向喷雾,不能让药液在玉米小喇叭口内形成积累。 三、使用注意事项。 1.与有机磷物质混用,间隔期须在7天以上。 2.不能用于黏玉米、爆裂玉米和制种田。登海号玉米品种应先试验后推广。 3.不宜用弥雾机等动力机器喷施。 4.异常高温、高湿条件时,对玉米不够安全。 四、玉米田苗后除草剂“耕杰”的用法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栽培技术的改变,玉米病虫草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此,今年3月底,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与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协议共同开展了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新农药示范推广项目,玉米苗后早期茎叶除草剂耕杰被列入综合性产品组。现将耕杰的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特点耕杰属玉米田苗后早期茎叶除草剂,广谱防治玉米阔叶草和主要禾本科杂草。最显著的优势是安全性好,推荐用量、适期使用对玉米无药害。杀草快速,用药3~4天后即可见效,有利于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 二、使用时间及剂量春玉米每亩100~150毫升,夏玉米每亩80~120毫升,对水15~30升喷雾。施药关键时期为阔叶草2~4叶期,禾本科草1~3叶期。如使用小孔喷片喷雾,每亩地喷施药液量15升,就可以保证药效,可省水、省力、省工。为充分发挥耕杰的除草效果,使用时需按照喷水量的0.3%~0.5%加入专用助剂,即15升水加45~75毫升助剂。喷施3个小时后遇雨不会影响效果,喷施3个小时内遇雨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酌情补喷。 三、注意事项耕杰为玉米苗后早期茎叶除草剂,其安全性是针对玉米而言的,施药时应避免雾气漂移至邻近玉米以外的其他作物;不宜用于白爆裂玉米和观赏玉米等特种玉米;使用时不要与任何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或在间隔7天内使用;在进行相容性试验前不要与任何杀虫剂、杀菌剂和肥料溶液混用。一年两熟

玉米除草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玉米除草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一、主要除草剂单剂种类 1、酰胺类除草剂:该类产品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可以被杂草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能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该类除草剂品种较多,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 2、三氮苯类除草剂:可以有效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杂草根系吸收为主,也可以被杂草茎叶少量吸收。代表品种有莠去津、氰草津、西玛津、扑草津等,其中以莠去津使用较多,对玉米较为安全,活性最高;但莠去津宜与乙草胺等混用以降低用量,提高除草效果和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3、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苗后防治阔叶杂草和香附子。代表品种有2甲4氯钠盐、2?4-D丁酯。其中2甲4氯钠盐广泛用于玉米田防治香附子,但使用时期不当易产生药害。 4、磺酰脲类除草剂:烟嘧磺隆、砜嘧磺隆可以用于玉米田防治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噻黄隆可以用于玉米田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 5、其它除草剂:百草枯和草甘膦是灭生性除草剂,可以在玉米40厘米高以后进行定向喷雾,有效防治多种杂草;也可以用使它隆、百草敌、溴苯腈、苯达松等品种防治玉米田阔叶杂草。 二、主要除草剂混剂种类 1、乙草胺和莠去津1∶1混剂:该类除草混剂最早生产的是乙阿合剂、乙莠悬浮剂,可以用于玉米播后芽前、玉米苗后早期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玉米及后茬作物安全。相似的产品有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丁草胺+莠去津、甲草胺+乙草胺+莠去津、异丙甲草胺+莠去津、异丙草胺+莠去津等。 2、乙草胺和莠去津2∶3混剂:这种除草混剂可用于玉米播后芽前、玉米苗后早期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玉米安全;在特别干旱年份可能降低对后茬小麦的安全性。性能相似的品种有绿麦隆+乙草胺+莠去津混剂,可大大提高对后茬小麦的安全性,但不可以用于玉米苗后。文章录入 3、扑草津和莠去津混剂: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在玉米播后芽前施用除草效果稳定,受墒情影响程度较小,但雨水较大时,淋溶较多会降低除草效果;在玉米生长期施用,遇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可以诱发玉米药害。 4、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混剂: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一年生杂草,而且可以防治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施用方便,对玉米和后茬作物安全。但该类除草剂混剂价位较高。 5、乙草胺、莠去津和百草枯混剂:兼有灭生性和封闭除草效果,在玉米生长期施用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田多种杂草。类似的产品较多,也有以草甘膦替换百草枯的除草剂混剂。 三、除草剂用量 玉米田播种期除草,使用乙阿合剂150~200毫升/亩;苗后早期,玉米1~4叶期可以用50%玉宝可湿粉90克/亩、或38%莠去津悬浮剂75~100毫升/亩+4%烟嘧磺隆悬浮剂75~100毫升/亩;玉米生长中期可以用20%百草枯水剂100~150毫升/亩,或40%乙莠悬浮剂150毫升/亩+20%百草枯水剂100~150毫升/亩,在无风条件下定向喷施。 四、注意几个问题 根据自己种植的玉米品种选择除草剂品种。 使用苗前封闭的,要求土壤墒情好,使用时水量足。 使用苗后除草剂,注意苗龄,除个别除草剂品种比较安全外,大部分要注意。 不可任意混配除草剂和杀虫剂。 价格便宜的除草剂一般有效成分含量氯低,效果差,不安全,有的内含2.4丁酯或2甲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 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因此,玉米育种的研究受到广泛地重视。“九五”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品种、新自交系的选育成绩斐然 “九五”前三年,在19个由国家攻关计划第一子专题资助的玉米育种单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达41个(详见表1),年平均审定新品种13.66个,其中东北玉米区9个;华北区13个;西北区7个;西南区8个;南方区4个。这些新品种大面积示范的平均亩产都达到600公斤以上。同时各单位还育成一批配合力高、抗性好、单株生产力高的优良自变系,在41个玉米新品种的82个亲本中,有26个是近三年育成的自交系,新系的比例达到31.7%。如果加上非国家攻关单位和私营企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和自交系,其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有理由相信,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各玉米产区,依靠l~2个品种当家的历史已经结束,新品种更换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品种推广呈现多元化趋势。 2.种质扩增和改良进展明显 近十年来,我国玉米育种界的一个重要变化之一是愈来愈多的玉米育种工作者对种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为了扩大种质的遗传变异,增加选择的机会,提高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各育种单位普遍重视种质的扩增和改良。中农国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国家948项目的资助下先后从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CIMMYT)、美国、墨西哥等地引进一批玉米种质资源,并开始有计划的改良。 玉米育种的实践已经证明轮回选择是群体改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群体改良则是一项着眼于长远育种目标的育种计划。“九五”期间,在国家攻关计划的支持下,全国有7个单位系统开展玉米群体改良研究,共有各类轮回选择群体13个,其中东北区6个。华北区6个、西南区1个。现已对这些群体分别进行了1~2轮的选择,群体的配合力、抗病性、农艺性状得到不同程度地改良。 3.育种新材料和新方法的研究有长足进步 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已经开始系统地利用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开展育种新材料、新方法的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农业大学利用基因枪、子房注射、超声波介导的方法分别将 B吨基因和

玉米质量标准

玉米质量标准 水分% 12~16 玉米粒杂质% ≤3 淀粉含量% (干基)≥70 灰分 %(干基) 1.2~1.6 蛋白质%(干基)8~11 脂肪%(干基)4~6 玉米加工淀粉收率 1吨玉米能加工得以下产品: 0.67吨淀粉0.12吨浓度为40%玉米浆 0.060吨胚芽(0.025玉米油0.035玉米油饼) 0.045吨蛋白粉0.0.08吨纤维渣 (0.67淀粉加工成甜味剂0.59吨,发酵成燃料酒精为0.38吨) 制糖用淀粉乳 波美芽/°Be 19~21(15℃) 蛋白质(干基)/% ≤0.5 脂肪(干基)/% ≤0.09 PH 5.0±0.3 二级种子质量要求 种龄 7~8h Ph 7.2左右 光密度:OD净增值0.5左右

残糖:消耗1%左右 噬菌体检查:无 镜检;菌体后长旺盛,排列整齐 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 糖液的质量要求 色泽:淡黄色透明液 糊精反应:无 还原糖含量:18%以上(双酶法25~38%)DE值 97%以上 DX值 95%以上 PH值 4.6~5.0 蛋白质含量 0.5%以下 粉糖转化率 92%以上

玉米种植与甜高梁种植对比 玉米亩产:一般为1500斤,最高达到2000斤左右 早熟品种为80~100天,中熟为100~120天,晚熟为120~150天生长温度在10~45℃都能生长 根系深入表面土壤2米以下,脊土也可以栽培,耐旱 一亩地产味精为331公斤谷氨酸。(产一吨谷氨酸要3亩地的玉米) 甜高梁亩产:4~5吨茎杆,茎汁含量为65%左右,茎杆含糖17~21%,可制糖300公斤左右,制糖后的废渣可以制优质纸和纤维板原料,还可养殖奶牛,可增产鲜奶1.5~3.5斤左右。 高梁籽亩产为200~500公斤,籽粒含淀粉为60%左右。 植株高达4米以上,其所含碳水化合物为玉米的3.2倍,早熟品种为90天左右,中熟为120天左右,晚熟为150天左右 早熟品用于饲料制作为佳,中熟与晚熟品用于酒精发酵和制糖、味精、纤维板(亩产150平方米)等。 一亩地可210公斤左右谷氨酸。(一吨谷氨酸要5亩地的甜高梁)

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18· 种业导刊,2019年第2期 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 玉米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王鹤桦,刘金海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生物检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信阳 464000) 玉米是我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主要的饲料原料和重要的工业原料。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玉米品种营养品质差,赖氨酸、色氨酸含量低等,严重影响了畜禽发育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亟需加快育种步伐,生产出更多质量更好的玉米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1 玉米育种技术 1.1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是用天然或人工诱导方法(例如孤雌生殖)获取单倍体生物以及用单倍体生物培育后代的育种方式,主要有诱导品系、组织体外培养和化学诱导的杂交方法等。单倍体诱导商业价值巨大,常规的杂交育种周期长,诱导单倍体加倍产生纯合的二倍体,直接利用配子体进行选择,只需2~3 a 即可育成稳定的纯系,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减少成本。 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团队创建了玉米单倍体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将基础研究与技术发明以及育种实践 结合起来。吴鹏昊等比较了多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单倍体雄穗自然加倍能力,探明单倍体雄穗育性恢复不受细胞质基因的控制,而受核基因控制。有学者认为基因型在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中起主要作用,单倍体雌穗育性恢复过程与雄穗育性恢复过程相对独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已经创制出8个具有诱导率高、结实性好等优良特性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并率先利用和选育出3个单交种型诱导系,选育出系列优良玉米品种11个。 有学者认为用同族单倍体诱导剂生产母体单倍体是常用的单倍体育种方法,在玉米育种中非常有效,并开发了一种从花粉粒中分离出3个核和从四分体中分离出4个小孢子的方法,观察到非整倍性在三核期高发,表明配子体减数分裂后发生的连续染色体断裂可能形成胚胎的单倍体。1.2 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指的是不同种、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间的杂交产生的后代。远缘杂交可以创造和利用杂种优势来创造新物种、改良旧物种,是育种 现阶段生产形势下,亟需突破传统玉米育种方法,选育出满足多种需求的育种材料。就玉米单倍体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新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玉米育种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借鉴。中图分类号:S513.0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4749(2019)02-0018-03 玉米育种;单倍体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关键词:收稿日期:2018-12-11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72102110200);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6GGJS-274)作者简介:王鹤桦(1979-),女,河南沈丘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草资源利用研究。 E-mail:hehua317@https://www.360docs.net/doc/7c10147216.html, 摘 要:doi : 10. 3969/j.issn. 1003-4749. 2019.02.006

提高玉米耐旱、抗旱性能的研究现状

提高玉米耐旱?抗旱性能的研究现状 摘要: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受干旱影响极其严重,提高玉米的耐旱?抗旱性能势在必行?在介绍干旱胁迫在不同时期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在玉米耐旱?抗旱性能提高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玉米;耐旱性;抗旱性 Research Status on Drough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Maize Abstract: As one of major food crops in China, maize production is extremely affected by drought. Improve the drought resistance and tolerance of maize is imperative. The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maize yield at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was introdused.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drough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maize was summarized. Key words: maize; drought tolerance; drought resistance 干旱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农业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土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7%,其中干旱?半干旱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发展和产量提高的第一要素,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达20%~50%[1]?干旱条件下的水分胁迫会引起玉米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研究玉米的抗旱机制,选育抗旱性强的新品种,不仅可以保证高产稳产,而且对于节省有限的水资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干旱胁迫对玉米萌芽出苗?幼苗根系?开花灌浆期的影响及目前的研究进展? 1 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1 干旱对玉米种子萌芽出苗的影响 萌芽出苗是种子植物整个生命期的第一阶段,虽然玉米从萌发到出苗这一阶段需水量较少(仅占总需水量的3.1%~6.1%),但这一时期对水分却最为敏感[2]?水分胁迫延缓了种子细胞膜的修复速率?代谢失调加剧?膜质过氧化?膜透性增高,影响了种子核酸的修复,降低了淀粉酶活性,使得种子萌发初期时间推迟,萌发率下降,种苗生长不良[3]?黄艳胜等[4]将MnSO4粉末?CuSO4粉末?ZnSO4粉末?NiSO4粉末?(NH4)6Mo7O24·4H2O粉末分别为0.10?0.05?0.10?0.20?0.20 g,一定量的EDTA(防止沉淀生成),用去离子水300~400 mL混合均匀,制成浸泡液,用此浸泡液浸种12 h,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幼苗的呼吸速率及根活力,增强了种子及幼苗的抗逆能力?研究在水分胁迫下玉米萌芽出苗期种子活力及其他指标抗旱性机制,通过营养液浸种处理,是改良抗旱品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干旱对玉米根系的影响

除草剂对玉米的影响

除草剂对玉米的影响 摘要:杂草对玉米的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它常与玉米争夺水分、肥料、生长空间和阳光等生长条件,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因此,清除杂草对实现玉米高产属重中之重。玉米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玉米是喜温性作物,适应性强,分布广,耐盐碱能力差。要想获得高产,要合理栽培,精心培育,注重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病害、虫害、田间杂草严重影响着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人们对杂草的防治除利用相应的农艺管理措施外,大多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在防治过程中使用者对所用药剂的性能、特点了解不够,用药品种、时间、方式、方法不当,剂量偏大偏小或操作失误等,都将对玉米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关键词:除草剂;玉米;应用效果;2,4-D;杂草; 1、除草剂的分类 除草剂(herbicide),又名除锈剂。针对全世界农业杂草种类繁多的情况,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具有更可观的发展前景。据调查显示,全世界农业杂草共有8000多种,而有250多种属于重要杂草。我国农田杂草种类共有 600多种,其中旱地杂草400余种。造成危害的80种

左右,水田杂草200余种,造成危害的30余种。针对此情况,化学除草剂的效果、效率等优点便成人们最受关注的话题。近几十年来除草剂的生产及应用有了迅速的发展。自1994年以来,美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选择性激素类除草剂2,4-D。而其余种类的除草剂也相继问世。现今,除草剂是其中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类农用化学品,相信不久新型农药将在此基础上,更具诸多优点。 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按其移动性可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和内吸型除草剂。而习惯上又常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选择性除草剂是在一定的浓度和剂量范围内杀死或抑制部分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的药剂,像只杀稗草不伤害稻草的敌稗,只杀野燕麦而不伤害麦苗的燕麦敌,只杀双子叶杂草而不伤害禾谷类作物的2,4-D等。灭生性除草剂又称非选择性除草剂,在常用剂量下可以杀死所有接触到药剂的绿色植物体的药剂,如五氯酚钠。灭生性除草剂在播种前处理土壤,可以杀死所有的地面杂草,但因药剂进入土壤后很快就消失失效,因此用药后四天左右即可播种或移栽。 除草剂的功能与其成分是密切相关的,根据除草剂的化学成分分类的话,种类繁多,除草剂的不同化学结构类型及同类化合物上的不同取代基对除草剂的生物

玉米田除草剂

玉米田除草剂 1.播后苗前土壤处理 40%乙莠水悬浮剂(乙阿合剂)该药剂是玉米田专用特效草剂,对玉米田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狗尾草、稗草、牛筋草、千金子、画眉草、早熟禾等和一年生阔叶杂草如藜、蓼、苋、龙葵、仓耳、鳢肠、马齿苋、铁苋菜、繁缕、匾蓄、地肤、飞廉、小白酒草、鸭跖草等都有极好的防除效果,对莎草杂草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该药不仅除草谱广,而且杀草活性高,使用期长,对玉米及后茬作物小麦等都很安全,在玉米播后苗前到玉米出苗后杂草3叶期之前,每分顷用40%乙莠水悬浮乳剂,华北夏玉米2250~3000克,华北春玉米2250~3750克,东北春玉米4500~6000克,加水750升左右,均匀喷雾,田间持效期50~60天,一次用药便能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不受杂草为害。 乙莠水是悬浮乳剂的除草效果与土壤湿度关系密切,湿度较大时药效好,土壤干旱时药效低。通常在施药前需浇1次大小水或有降雨,要严格掌握用药是间,最好在杂草出土前施药才能保证药效充分发挥,若在出土后用药也最好在杂草3叶期之前,到杂草4叶期后,若草龄过大再用药,由于杂草耐药性提高,药效会降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砂壤土地使用本剂时应适降低用药量。 乙宝桶混剂:该药是由乙草胺与宝收制成的现混现用根混剂,能用于玉米田及玉米与大豆套种田有效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及一年生与部分多年生阔叶杂草,田间持效期30~60天对玉米、大豆及后茬小麦等作物都很安全。在作物播种前或播后苗前施药。在东北地区春玉米田,每分顷用50%乙草胺3000毫升加75%宝收26.7克;在夏玉米(或套大豆)田,每分顷50%乙草胺1500毫升加75%宝收19.95克;对水450~7505或,均匀喷雾。配药时,先将宝收在小杯中用少量温水配成母液,倒入已盛一半对水量的清水的混药桶中,然后加入乙草胺,再加入另一半清水搅匀,以扇形喷头施药效果最佳。 50%禾宝乳油:该药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新型除草剂。可以有效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马唐、稗草、牛筋草、狗尾草、大画眉草、千金子、虎尾草、酸模叶蓼、小藜、灰绿藜、反枝苋、刺苋、凹头苋、马齿苋、铁苋菜、鳢肠和龙葵等最为有效,对部分多年生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0%禾宝乳油既可用于播后芽前土壤封闭处理,也可在玉米出苗后杂草3叶期以前作茎处理,每分顷用50%禾宝乳油1.2~1.5升,加水750升均匀喷雾,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杂草。土壤湿度与药效的关系密切,湿度适宜墒情好时药效高。该药对杂草幼芽敏感,在玉米播后芽前或苗后早期施药效果最好。 50%都阿混剂在玉米播后苗前,每公顷用50%都阿混剂2~35千克,加水750升,均匀喷于土表,对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画眉草、藜、凹头苋、反枝苋、匾蓄、鳢肠、苍耳、马齿苋、龙葵、地棉等一年生禾本科及一年生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莠去津(阿特拉津)该药是均三氮苯类选择性芽前芽后除草剂,可用于防除马唐、狗尾草、画眉草、牛筋草、荠菜、鳢、苍耳、马齿苋、龙葵、地锦、刺儿菜及十辽花科、豆科等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对某些深根性杂草也有一事实上的抑制作用。 在玉米播后苗前,每分顷用38%莠去津悬剂2.25~2.7千克;在玉米苗期,杂

玉米分子育种研究现状

玉米分子育种研究现状 王玲琼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 摘要: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实验能力的提高,分子标记随之出现并且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玉米遗传育种上的应用。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介绍了分子标记育种在玉米遗传图谱的构建及基因定位、杂种优势群划分、优良品种的获得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SSR AFLP 分子标记玉米育种 1.序言 在学习《植物分子育种技术》的课程中,认识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的重要性,但具体内容仍不了解,所以通过查阅文献增进对分子标记的了解,并将了解的内容进一步整理,写了这篇读书报告。分子标记直接表现在DNA水平上,是一种在分子遗传学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技术。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 是世界三大作物之一。但是由于对玉米中许多性状的遗传机制缺乏了解, 从而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与品质的改善, 阻碍了玉米育种工作的进程。建立在分子遗传学基础上的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作物育种研究各个领域的发展。 2.分子标记概述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形式。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也同样得到非常迅速发展。根据分子标记所依赖的的生物技术的不同,分子标记经历了三代的变化。1974,Graz- dicker 等人在鉴定温度敏感表形的腺病毒DNA突变体时,利用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后得到的DNA片断的差异,首创了DNA分子标记,即第一代分子标记——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标记(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RFLP)。第一代分子标记主要是以分子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1982 年Hamade发现第2 代DNA 分子标记——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implesequence repeat,SSR)。第2代分子标记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建立。1990年Williams和welsh 等人发明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和任意引物PCR(arbitrary primer PCR,AP-PCR)。1991 年Adams 等建立了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 cetag,EST)标记技术。1993 年Zabeau 和Vos 合作发明了扩展片断长度多态性标记(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AFLP)。1994 年Ziekiewicz 等发明了简单重复间序列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1998 年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第3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