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化学中毒现场的检测及个人防护

8化学中毒现场的检测及个人防护
8化学中毒现场的检测及个人防护

化学中毒现场的检测及个人防护

吴邦华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一、化学中毒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1)试纸法检测,采样泵抽取气体通过指示纸,通过试纸颜色变化对被测物进行初步的定性。

(2)气体检测管法,将100ml中毒现场空气泵入气体检测管中,根据气体检测管颜色和变长度进行定性和定量。

(3)直读式气体检测仪法,仪器带有吸气泵吸取中毒事故现场空气通过仪器的检测器直接读出化学毒气的浓度,主要有电化学传感器、红外气体检测仪、光离子化检测器(PID)。

(4)便携式检测仪器法,将实验室用的仪器小型化,可以方便地携带到化学事故现场,对中毒事故现场的空气进行直接测定或采样后测定,可以节省样品的送检时间,快速出具检测结果。主要有便携式光外光谱仪、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便携式分光光度计。

实验室检测法;样品采集后,将样品送到实验室,按毒物的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实验室检测仪器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如气相色谱-质谱仪是毒鼠强、有机磷等毒物的确证方法。

实验室检测仪器主要有:

(1)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法仪等。

(2)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离子

体发射光谱质谱等。

(3)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

(4)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

二、化学中毒样品采样

化学中毒样品的采样包括中毒空气采样、化学品原料采样、人体生物材料采样。

空气采样包括:

(1)容器采样法:适用于浓度较高的毒物,只能采集气态或蒸气态存在的化学毒物。常用的采样容器包括:注射器、气袋和真空罐。容器采样法采集的样品一般不需进行样品处理可直接用于测定。

(2)固体吸附管采样法:适用于现场浓度较低的气态和蒸气态的挥发性有机化学毒物,对有毒物质具有富集作用,如活性碳管可采集空气中苯、1,2-二氯乙烷、正已烷和三氯乙烯等。常用的固体吸附管有活性碳管、硅胶管、Tenax管、XAD树脂等,固体吸附管采集的样品要进行溶剂解吸或热解吸处理后才能检测。

溶液吸收采样法:适用于采集气态或蒸气的无机化学毒物,对有毒物质具有富集作用。如硫化氢、氯气、氨气等可用吸收液采集。常用的吸收管有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溶液吸收采集的样品可直接检测或加显色剂后比色测定,也可以进行样品顶空或对样品进行萃取处理。

(3)滤膜采样法:适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溶胶态(烟、尘、雾)

化学毒物,对有毒物质具有富集作用,如铅烟(尘)可用醋酸纤维微孔滤膜采集。常用的滤膜有超细玻璃纤维滤纸、混合纤维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醋酸纤维微孔滤膜,样品处理的方法有溶液洗脱和样品消化。

化学品原料采样:溶剂;胶水;粉末。

人体生物材料采样包括:

(1)血样,5~10ml;

(2)尿样,50~100ml;

(3)呼出气,50m;

(4)呕吐物或洗胃液, 50~100ml(g)。

三、常见化学毒物检测

(1)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在采矿、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硫化染料、造纸、开挖和整治沼泽地等均可能接触硫化氢。

检测方法有:

①醋酸铅指示纸法和硝酸银溶液显色法;

②硫化氢气体检测管法;

③硫化氢电化学气体检测仪法;

④实验室分光光度比色法。

(2)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工业生产中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和各种加热窑炉、矿下爆破等可接触到一氧化碳。

检测方法有

①一氧化碳气体检测管法

②一氧化碳非分光红外线吸收气体检测仪法;

③红外光谱气体检测仪法;

④一氧化碳电化学气体检测仪法;

⑤实验室气相色谱法。

(3)苯是一种无色透明,芳香气味,主要经呼吸道吸收,液态的苯可经消化道完全吸收,皮肤也可少量吸收,苯常作为溶剂,是合成化学制品和制药的中间体,也可作为汽油添加剂。

检测方法有:

①苯气体检测管法;

②红外光谱气体检测仪;

③光离子化检测仪;

④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法;

⑤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⑥实验室气相色谱法检测法。

(4)汞常温下唯一能以液态存在的金属,常温下即可挥发,气温越高,蒸发越快,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职业接触汞蒸气主要在汞矿开采与冶炼、日光灯的制造、生产含汞药物及试剂和用汞齐法提取金银等贵金属等。

检测方法有:

①汞检气管法;

②携式汞蒸气仪检测法;

③实验室冷原子吸收法;

④实验室原子荧光法检测法。

(5)毒鼠强是一种致痉挛性杀鼠剂,无味、无臭、有剧毒的粉状物,对人的致死剂量为6~12mg,毒性比氰化钾强100倍。我国已经明令禁止毒鼠强的生产、销售及使用。毒鼠强中毒主要是误服、自杀或因食用中毒的动物肉而引起的二次中毒、因投毒引起中毒事件。

检测方法有:

①变色酸法,毒鼠强在硫酸的作用下可分解为甲醛, 甲醛与变色酸反应,阳性为紫红色,阴性为灰黄色。该方法快速、简便,但干扰因素较多,易产生假阳性,适用于样品初筛。

②实验室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该准确定性好、灵敏度高,能定性和定量检测。

(5)未知毒物的检测

①首先,根据毒物的存在状态、性质、中毒症状和发生中毒的工厂及岗位对毒物进行初步的判断。

②其次,选用相应的气体检测管和直读式气体检测仪法或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现场快速检测。

③在进行现场检测的同时,采集中毒事故现场的空气、毒物原料、病人的生物材料(血、尿等)样品送到实验室,用先进的确证检测仪器对毒物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四、采样和检测过程的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防护用品和化学防护服,呼吸防护用品又包

括过滤式和隔绝式呼吸器。过滤式是空气经过防毒面具过滤后进行人体,隔绝式呼吸器是由导气管或气瓶提供气源,佩戴者呼吸中毒环境以外的气体。

化学防护服包括:

(1) A级防护服是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要与隔绝式呼吸器一起使用。

适合于防护:

①高蒸气压、可经皮肤吸收,致癌和高毒性化学物;

②未知化学物;

③有毒物浓度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

④缺氧环境。

(2) B级防护服是非气密性的头罩式化学防护服,在化学毒物对皮肤危害不严重的环境中使用。

适合于防护:

①已知的化学毒物;

②有毒物浓度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

③缺氧环境。

(3) C级防护服是一般的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隔离颗粒物、少量液体喷溅。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环境或现场支持作业区域。适合非皮肤吸收有毒物,毒物种类和浓度已知,不缺氧,浓度低于IDLH。

(4) D级防护服是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普通工作服,适合于在现场冷区或冷区外的人员。

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

(1)识别危害环境,判定危害水平。

(2)确定防护用品的防护级别。

(3)选择防护级别高于危害水平的防护用品。

(4)在化学毒物危害种类、性质、浓度未知,缺氧环境和有害浓度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时要选择A级的防护服和隔绝式呼吸器。

(5)必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样和检测。

识别危害环境

一般危害

①判断危害水平

危害因数= 现场浓度/ 职业接触限值。

②选择防护级别高于危害水平的防护用品。

极端危害

①危害未知(危害种类、性质、浓度未知)。

②缺氧环境。

③有害浓度达到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IDLH )

④选择A 级的防护服和隔绝式呼吸器。

个人防护水平的选择

第一步:识别危害环境,判定危害水平

第二步:确定防护用品的防护级别

第三步:选择防护级别高于危害水平的防护用品。

保证安全的前提采样和检测

必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样和检测

①佩戴好防护级别高于危害水平防护用品。

②在安全的地方通过管道采样。

③遥控采样。

④找消防人员协助采样。

化学物质中毒的急救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化学物质中毒的急救正式 版

化学物质中毒的急救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急性沥青中毒的急救 沥青中毒多因生产、使用和运输中,吸入其蒸气、粉尘或皮肤接触时间较长而中毒。沥青以煤焦沥青毒性最大。 (一)判断有接触沥青史,常出现以下症状。 1.皮肤症状:暴露的皮肤有红肿、水疱、糜烂、刺痛、渗出液、日照加重。过敏者皮肤损伤较甚。 2.眼睛:结合膜充血、流泪、怕光,有异物感。 3.消化系统:口干渴、恶心呕吐、腹

痛等。 4.呼吸系统:胸闷、气急、咳嗽、哮喘。 5.泌尿系统:蛋白尿、血尿。 6.其他:发热、血压下降、意识障碍、黄疸。 (二)急救 1.脱离现场,用温水彻底冲洗身体。 2.避免阳光照射。 3.口服维生素C100mg/次,每日3次。 4.对症抢治。 二、汽油中毒的急救 汽油为易挥发性液体,常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过程吸入蒸气而中毒。也有误服中毒者。吸入汽油浓度为1851~

2165mg/m3,或口服汽油20~30ml或7.5克/kg可致死。 (一)判断有吸入、误服或接触汽油的历史。 呼吸系统很快出现支气管肺炎、呛咳、血痰、胸痛、呼吸困难,伴有寒战、高热神经系统头痛、眩晕、酒醉状、四肢震颤、无力,甚者抽搐、昏迷、项强直、躁动、器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而死亡消化系统口服汽油后,口和喉咽痛、肿、恶心呕吐,腹部剧痛,腹泻、呕血、便血等其他血压不稳,心律紊乱,心肌受损,蛋白尿等 (二)急救 吸入中毒者将患者抬至空气新鲜场

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HX-专项预案-04-A0浙江华兴化学农药有限公司 化学品中毒及有限空间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浙江华兴化学农药有限公司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制定时间: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日

目录 1、总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编制目的和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适用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事故类型和危害度分析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应急组织体系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预防与预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危险源控制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预警行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信息报告程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应急处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响应分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响应程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3处置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6、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错误!未指定书签。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的急救措施 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烧伤、冻伤等。必须对受伤员人进行紧急救护,减少伤害。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1、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 2、应将受伤人员小心地从危险的环境转移到安全的地点。 3、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监护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是防爆的。 4、急救处理程序化,可采取如下步骤:先除去伤病员污染衣物------然后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 5、处理污染物。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 一般急救原则 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几项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1、置神志不清的病员于侧位,防止气道梗阻,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2、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3、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

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4、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5、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复温。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使其在15~30分钟内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的皮肤擦破,以防感染。 6、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7、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有必要进行洗胃。 8、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记住: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及冲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时要避免进一步受伤。 (二)实验室一般性伤害的应急措施 实验室里经常要装配和拆卸玻璃仪器装置,如果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割伤;高温加热可能造成烫伤或烧伤;因接触各类化学药品容易造成化学灼伤等。所以,师生不仅应该按要求规范实验操作,还要掌握一般的应急救护方法。 1、实验室里设有急救箱,箱内备有下列药剂和用品 (1)消毒剂:碘酒、75%的卫生酒精棉球等。 (2)外伤药:龙胆紫药水、消炎粉和止血粉。 (3)烫份药:烫伤油膏、凡士林、玉树油、甘油等。

化学中毒类(95道答案)

化学中毒类(95道答案)

化学中毒类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现场抢救经呼吸道吸入的急性中毒,首要采取的措施是(E) A.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B.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C.使用解毒剂 D.对症治疗E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 2.对快速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最具有意义的是( B ) A.意识障碍B.口唇呈樱桃红色C.头痛、头晕 D.恶心、呕吐E.四肢无力 3.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现场抢救应尽快(A ) A.催吐 B.应用解磷定C应用阿托品 D.解磷定与阿托品合用 E.静脉注射西地兰 4.呼吸呈蒜味的毒物是(D) A.阿托品 B.安定 C.酒糟 D.有机磷农药E亚硝酸盐 5.引起化学品泄漏的主要因素包括:(D) A技术因素;B自然因素;C人为因素;D以上均有 6.化学品泄漏的事故责任报告单位(D ) A.发生化学品泄漏的事故单位;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 C.收治事故受害人员的医疗卫生单位和机构; D.以上均是。 7.小剂量美蓝静脉注射用于哪项抢救( C ) A.重金属中毒 B.氰化物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有机磷中毒 E.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8.亚硝酸盐或大剂量美蓝,硫代硫酸钠疗法用于哪项抢救(A) A.氰化物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C.有机磷中毒 D.酒精中毒 E.重金属中毒 9. 那一项不是窒息性气体?( D ) A. 甲烷、乙烷、乙烯 B. CO、一氧化氮、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C. 氰化氢、硫化氢 D. 氨气、氯气、光气 10.现场按伤分类可以将患者分成三类,哪一类具有优先救治权?(C) A. 不管他们获得何种治疗,都有可能存活。 B. 不管他们获得何种治疗,都有可能死亡。 C. 给予即刻救治能够显著改善预后。 D.不管何种类型,按顺序救治。 11.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首选的氧疗是(E ) A.鼻导管吸氧B.呼吸新鲜空气C.人工呼吸

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急救处理(最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急救处理 (最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发生人身中毒事故的急救处理(最新版) 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应立即将中毒者及时送医院急救。护送者要向院方提供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名称等,如化学物不明,则需带该物料及呕吐物的样品,以供医院及时检测。 如不能立即到达医院时,可采取急性中毒的现场急救处理: 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向上风向转移,至空气新鲜处。松开患者衣领和裤带。并注意保暖。 2.化学毒物沾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15~30min。头面部受污染时,首先注意眼睛的冲洗。 3.口服中毒者,如为非腐蚀性物质,应立即用催吐方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用自己的中指、食指刺激咽部、压舌根的方法催吐,也可由旁人用羽毛或筷子一端扎上棉花刺激咽部催吐。催吐时尽量

低头、身体向前弯曲,呕吐物不会呛人肺部。误服强酸、强碱,催吐后反而使食道、咽喉再次受到严重损伤,可服牛奶、蛋清等。另外,对失去知觉者,呕吐物会误吸入肺;误喝了石油类物品,易流入肺部引起肺炎。有抽搐、呼吸困难,神态不清或吸气时有吼声者均不能催吐。 对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者,应进行心肺复苏术,主要的方法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术。 参加救护者,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中毒现场必须戴防毒面具或供氧式防毒面具。如时间短,对于水溶性毒物,如常见的氯、氨、硫化氢等,可暂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等。在抢救病人的同时,应想方设法阻断毒物泄漏处,阻止蔓延扩散。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12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

12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 化工生产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是由于化学品有毒有害的特殊性质,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也很容易发生中毒事故,介绍12种常见化学品的中毒现象与解救方法,供朋友们参考。 1.甲醇中毒 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 中毒途径 (1)职业中毒主要见于甲醇的生产、搬运和以甲醇为原料或溶剂的工业。在用甲醇制造甲醛或生产纤维素、摄影胶片、防冻液和变性剂等接触甲醇岗位,如通风不良或发生意外事故,可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甲醇,引起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此外,在包装或搬运时,如容器破裂或泄漏,可经皮肤吸收大量甲醇而引起中毒。 (2)经口中毒多数为误服甲醇污染的酒类或饮料所致,部分为企图自杀者。人口服中毒最低剂量约为100mg/kg体重,经口摄入0.3~1g/kg体重可致死。 (3)甲醇的参考中毒量5~10ml(约4~8g)。甲醇参考致死量30ml(约24g),但有少至5m1,多到250m1致死的报道。甲醇中毒多因饮甲醇含量过高的酒引起。近年来国内假酒造成的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假酒多系用甲醇或含甲醇很高的工业酒精勾兑而成。 甲醇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甲醇又称木醇、木酒精,为无色、透明、略有乙醇味的液体,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摄入甲醇5~10毫升

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一般于口服后8-36小时发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不稳、嗜睡等。重者有意识朦胧、瞻盲、癫痫样抽搐、昏迷、死亡等。造成中毒的原因多是饮用了含有甲醇的工业酒精或用其勾兑成的“散装白酒” 消化系统及其他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可并发肝脏损害。口服中毒者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少数病例伴有心动过速、心肌炎、S-T段和T波改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急性甲醇中毒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双目失明, 意识朦胧、谵妄、抽搐和昏迷。最后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急救处理 患者应立即移离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口服者用1%碳酸氢钠洗胃,硫酸镁导泻。 解毒剂: 乙醇为甲醇中毒的解毒剂,应用乙醇可阻止甲醇氧化,促进甲醇排出。用10 %葡萄糖液配成5%乙醇溶液,静脉缓慢滴注。国内临床经验不多。 2.光气中毒 光气; 碳酰氯; 氧氯化碳; 无色,高毒性气体,有窒息性气味。空气稀释时,有一种干草的霉味,毒性比氯气大10倍。 吸入一定量的光气可出现轻度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部不适、咳嗽、胸闷;或无明显症状。 光气中毒会引发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大部分中毒病人初期症状为胸闷、咳嗽以及头昏等,严重的引起肺气肿等。 理化性质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示范文本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及预防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工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但是,由于机械、物质、环 境的不安全状态或者是违章操作、维护不周、操作失误以 及认识不够等原因,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运、销售、使 用过程中频繁地发生各种灾害事故。这类灾害事故突发性 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救援难度大, 经常导致人员中毒、窒息、灼伤、烧伤和冻伤,及时有效 地为患者提供救护,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有着重要意 义。因此,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的 人员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各种应急救援队伍来 说,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和预

防伤害的基本知识。 一、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一)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危险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主要是除毒,减轻毒物对中毒者的进一步伤害,现场急救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有害气体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将病人脱离染毒区域,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除去患者口鼻中的异物,解开衣物,同时注意保暖。严重者,进行输氧或者人工呼吸,对于CO和H2S中毒者,可在纯氧中加入5%的CO2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的呼吸能力;SO2和NO2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避免刺激患者的肺部,并观察是否有肺水肿。 (2)对皮肤黏胰沾染接触性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卸

几种化学物质中毒的急救措施

几种化学物质中毒的急救措施 一、急性沥青中毒的急救 沥青中毒多因生产、使用和运输中,吸入其蒸气、粉尘或皮肤接触时间较长而中毒。沥青以煤焦沥青毒性最大。 (一)判断有接触沥青史,常出现以下症状。 1.皮肤症状:暴露的皮肤有红肿、水疱、糜烂、刺痛、渗出液、日照加重。过敏者皮肤损伤较甚。 2.眼睛:结合膜充血、流泪、怕光,有异物感。 3.消化系统:口干渴、恶心呕吐、腹痛等。 4.呼吸系统:胸闷、气急、咳嗽、哮喘。 5.泌尿系统:蛋白尿、血尿。 6.其他:发热、血压下降、意识障碍、黄疸。 (二)急救 1.脱离现场,用温水彻底冲洗身体。 2.避免阳光照射。 3.口服维生素C100mg/次,每日3次。 4.对症抢治。 二、汽油中毒的急救 汽油为易挥发性液体,常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过程吸入蒸气而中毒。也有误服中毒者。吸入汽油浓度为1851~2165mg/m3,或口服汽油20~30ml或7.5克/kg可致死。 (一)判断有吸入、误服或接触汽油的历史。 呼吸系统很快出现支气管肺炎、呛咳、血痰、胸痛、呼吸困难,伴有寒战、高热神经系统头痛、眩晕、酒醉状、四肢震颤、无力,甚者抽搐、昏迷、项强直、躁动、器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而死亡消化系统口服汽油后,口和喉咽痛、肿、恶心呕吐,腹部剧痛,

腹泻、呕血、便血等其他血压不稳,心律紊乱,心肌受损,蛋白尿等 (二)急救 吸入中毒者将患者抬至空气新鲜场所,吸氧,皮肤用温水充分冲洗。 口服者,可用植物油洗胃、灌肠。 皮肤起水疱者,应严格消毒并包扎。 忌用肾上腺素药物。 三、汞中毒的急救 汞又称水银,为白色液体,室温下即能蒸发。汞蒸气极容易吸附在墙壁、地板、家具表面上,形成第二次蒸发,第二传染源。汞蒸气最易经呼吸道吸收,而侵入脑、肾组织中。 (一)判断有接触汞史,并出现以下症状。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口腔粘膜红肿、溃疡、糜烂、出血等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疲惫无务、情绪不稳定。甚者抽摔,精神失常或昏迷泌悄系统蛋白尿、血尿、少尿、腰痛、浮肿呼吸系统胸痛、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其他发热、皮疹、皮肤水疱和腐烂等 (二)急救 1.将患者速移离现场,到新鲜空气场所。 2.有条件的吸氧。 3.排汞:①有二巯基丁二酸钠,首次2g,以后每次1g,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注,每天1~2次,连用3~5天。②二巯丙磺酸钠,首次0.25g,肌肉注射,以后每4~6小时用0.1~0.2g,连用1~2天后,每日1次,连用3天。间隔4天为一疗程。此项多在医院进行。 4.用清水或3%双氧水、盐水或。1%醋酸或洗必泰溶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口服汞者,可先服蛋清、牛奶以保护胃粘膜。 四、砷中毒的急救 常称砒霜中毒,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生产加工过程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三氧化二砷经口服5~50mg即可中毒60~100mg即可致死。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知识讲解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工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但是,由于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或者是违章操作、维护不周、操作失误以及认识不够等原因,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中频繁地发生各种灾害事故。这类灾害事故突发性强,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伤害途径多,救援难度大,经常导致人员中毒、窒息、灼伤、烧伤和冻伤,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救护,对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销售、使用的人员和处置危险化学品灾害事故的各种应急救援队伍来说,有必要掌握一定的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和预防伤害的基本知识与应急方法。 危险化学品伤害现场急救措施: (一)中毒 毒物进入人体后,损害人体某些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组织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中毒。危险化学品中毒现场急救主要是除毒,减轻毒物对中毒者的进一步伤害,现场急救可采取以下措施:(1)对有害气体吸入性中毒者,应立即将病人脱离染毒区域,搬至空气新鲜的地方,除去患者口鼻中的异物,解开衣物,同时注意保暖。严重者,进行输氧或者人工呼吸,对于CO和H2S中毒者,可在纯氧中加入5%的CO2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的呼吸能力;SO2和

NO2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避免刺激患者的肺部,并观察是否有肺水肿。 (2)对皮肤黏胰沾染接触性中毒者,马上离开毒源,卸下中毒者随身装备,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体表。碱性物中毒,可用醋酸或1%-2%(质量分数,下同)稀盐酸、酸性果汁冲冼;如为醛性物中毒,可用石灰水、小苏打水、肥皂水冲冼。 (3)对食物中毒者,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排除毒物,现场可用手指、羽毛、筷子、压舌板触摸患者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来。但强酸强碱中毒者或意识不清醒者忌用。 (4)眼内含有毒物者,迅速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5-10min。酸性毒物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冼,碱性中毒用3%硼酸溶液冲洗。无药液时,用微温清水冲洗亦可。 (二)化学灼伤 危险化学品伤害化学性灼伤事故较多,常见的有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化学性眼灼伤。其灼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剂量、接触面积和时间以及处理是否及时有效等因素。 1.化学性皮肤灼伤现场急救 (1)酸灼伤

人员中毒抢救处理办法示范文本

人员中毒抢救处理办法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人员中毒抢救处理办法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迅速有效地抢救工作是使中毒者脱离危险的重要环 节;恰当合理的急救措施,是使中毒者保全生命恢复健康 的关键所在。为此制定如下: 一、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若发现有 人中毒,应最快的速度将受害者移出毒区现场,进行应急 处置,迅速通知气防站并送医院急救。 二、在发生多人中毒或有毒气体介质大量泄漏时,全 体参加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气防站负责人的统一指挥,防止 混乱扩大事故。 三、在事故情况下,救护人员必须佩带好自己的防护 器材,方可进入毒区抢救受害者,在抢救工作中,救护人 员必须时刻注意自己防护器材的情况,若感到身体不舒服

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退出毒区,有病者不得参加抢救工作。 四、在进入同时有高温、明火及可燃气体的场所作业时,不能使用氧气呼吸器。 五、进入毒区执行任务时,一般情况下要两人结伴,互相照应,进入危险性较大的毒区,必须两人一组,不许单独进入。 六、进入高浓度氨气、硫化氢等有腐蚀性介质的毒区执行任务时,必须穿戴好专用的防护服装用品。 七、在抢救有骨折发生的中毒时,应特别小心加以保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由高空向下转移患者时,必须用救生带扎好,严防碰撞、摔伤。若不能迅速将患者移出毒区,须给其带上相应的防毒面具。 八、中毒者移出毒区后,应放在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地方,立即解开妨碍呼吸和血液流通的衣物。如衣服被

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word版)

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 救护原则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性化学物中毒分析及现场救护原则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接触化学物质的机会和品种日益增加。目前世界市场上可见的化学品多达200万种, 其中至少有6-7万种常见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 新化学物质也以每年近2万种的速度增加大约有近1千多种要投入市场使用。这样在化学品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导致化学品有毒有害物逸散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有资料显示, 全世界每年要发生200多起较严重的灾害性急性化学物中毒事故, 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平衡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化学品毒性隐患根源, 保护人员的身体健康, 凡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能就地、就便、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即切断毒源、自救互救、就可以防止事故扩大, 减少中毒, 减轻中毒伤害, 为专业防毒救护赢得宝贵时机。 1、造成急性化学物中毒的原因 具有急性毒作用的化学性毒物, 在正常生产、正规操作和具有完善的防护设备的情况下, 一般不会发生中毒。急性毒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中间体)产品, 付产品, 也可以来自废弃物、自然分解产物, 热解产物以及意外情况下的燃烧产物等。例如, 造纸、粘胶纤维制造、制革、制骨胶及有机性物质生活污水处理池中废弃物产生的硫化氢气体;含氰废液与酸性废水相遇时产生的氰化氢气体;磷化铅遇湿自然分解产生的磷化氢气体;四

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中毒

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中毒 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按其毒害性质不同,可分为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前者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等。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如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有的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和加强个人防护。而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物等,它们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而引起危害。主要预防措施是加强密闭、通风,严格安全操作规章,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急救和预防知识。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中毒之后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尽快将中毒者移离中毒现场,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经皮肤中毒的,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毒物污染眼内,必须立即用清水冲洗,时间不少于5分钟。用催吐排除胃内毒物,对于神志清楚的口服毒物者,立即催吐可避免胃内容物进入小肠,使未吸收的毒物从口中吐出。但是需要注意,服用了腐蚀性毒物及惊厥发作时不宜催吐;有严重心脏病、动脉瘤、食管静脉曲张及溃疡时不宜催吐;孕妇慎用催吐。 以下介绍了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物的中毒及解救。 一、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CO)即煤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燃料,也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大量吸入时易致中毒。及时进行氧疗可清除CO。 (一)中毒机制 CO经呼吸道吸入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后,立即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由于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高20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又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很多,所以造成组织缺氧。此外,CO还可与肌球蛋白结合,影响细胞内氧弥散,损害线粒体功能,阻断电子传递链,抑制组织氧化呼吸。急性CO中毒的程度取决于HbCO的含量,含量越高缺氧越严重,中毒程度也越重。 (二)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患者有头痛、眩晕、乏力、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等,血中HbCO 的含量达10%~20%。 2.中重度中毒患者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多汗、呼吸及心率加快,四肢肌张力增

学校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学校急性化学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减少化学实验中引发的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提高师生应对急性化学中 毒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依据市公安局、劳动局、化学工业局编印的《化学危险物 品安全管理培训教材》,特制定本预案。 一、可能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 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 危险化学品储藏中发生渗漏、标识模糊不清、稀释过程引发的,演示实验过程和 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发的,违反实验操作规则等原因。 二、预防办法 1、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管理和实验操作规则,并配备专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专柜、加锁的措施。 2、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规范教育。 3、加强实验课前对化学用品、实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急性化学中毒事故,应遵循以下程序处理。 1、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领导应立即赶到现场,同时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有关部门报告。 2、启动应急处理小组: (1)做好现场抢救,落实现场抢救人员,减轻中毒程序,防止并发症,争取时间,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做好现场疏散工作,控制事故势态的扩大。 (3)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做好告知家长工作。 (4)做好家长安抚工作和其他学生及家长思想工作,控制事态,维持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并及时做好随访工作。 3、现场抢救: (1)气体或蒸汽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移到新鲜空气处,松解中毒者颈、胸钮扣和裤带,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并要注意保暖,毒物污染皮肤时应迅速脱去污染的衣服、鞋袜等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15——30分钟。

(2)经口中毒者,毒物为非腐蚀性者应立即用催吐的办法,使毒物吐出,现场可压迫舌根催吐。 (3)对于中毒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人工呼吸法(口对口呼吸):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颚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术者深吸气后,紧对患者的口吹气,然后送开捏鼻的手,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14——16次。吹气压力视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一般刚开始吹气时吹气压力可略大些,频率稍快些。10——20次后逐步将压力减少,维持胸部升起即可。心跳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复苏胸外挤压。具体方法是患者平仰卧在硬地板或木板床上,抢救者在患者一侧或骑跨在患者身上,面向头部,用双手的掌根以冲击式挤压患者胸骨下端略靠左方,每分钟60——70次。挤压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发生肋骨骨折、血气胸等。 (4)及时送医院急救,给医务人员提供引起中毒的原因,毒物的名称等情况,送医院途中人工呼吸不能中断。黄磷灼伤者转运时创面应湿包。

实验室常见中毒急救措施

常见中毒急救措施 (一)氰及其化合物 离开污染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可用口对鼻的人工呼吸,以防中毒),等呼吸恢复后,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氧气,静卧、保暖。 (二)氟及其化合物 .溅入眼内,速离开污染区,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皮肤灼伤在水洗后,可用稀氨水敷浸,口才静卧保暖。 (三)光气 使吸入患者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很重要),吸氧,眼部刺激、皮肤接触用水冲洗,脱去染毒衣着,可注射乌洛托品20%20毫升。 (四)磷化氢 吸入口才速离污染区,安静休息,并保温。以口进入,及早彻底用高锰酸钾液洗胃或用硫酸铜液催吐,忌用鸡蛋、牛奶及油类泻剂。呼吸困难注射由梗菜碱或安钠咖,注意不可用解磷定(PAM)和其他巯基类药物。 (五)硫化氢 吸入口才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保暖,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吸氧,眼部刺激用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结膜炎可用醋酸可的松软膏点眼,静脉注射美蓝加入葡萄糖溶液,或注射硫代硫酸钠,促使血红蛋白复原,控制中毒性肺炎与肺水肿发生。 (六)砷及其化合物 吸入或误服,及时进行解毒剂注射,如二巯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及二巯丁二钠等,对症治疗。分析化 (七)二氧化硫分析 吸入口才迅速移到空气新鲜处,吸氧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呼吸刺激等咳嗽症状,可雾化吸入2%碳酸氢钠,喉头痉挛窒息时应切开气管,并注意控制肺水肿发生。 (八)汞及其化合物 吸入口才迅速脱离污染区,皮肤、眼接触时,用大量水及肥皂彻底清洗,休息保暖。经口进入,立即漱口,饮牛奶、豆浆或蛋清水,注射二巯基丙磺酸钠、BAL等。分析化学,论坛,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 (九)甲醇及醇类 中毒者离开污染区,经口进入,立即催吐或彻底洗胃。分析化学论坛 (十)强酸类 皮肤用大量清水或碳酸氢钠冲洗,酸雾吸入者用2%碳酸氢钠雾化吸入。经口误服,立即洗胃,可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氧化镁悬浮液,忌用碳酸氢钠及其他碱性药洗胃。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等交流 (十一)强碱类 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特别对眼要用流动水及时彻底冲洗,并用硼酸或稀醋酸液中和碱类。经口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或木炭粉保护粘膜。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等交流 (十二)有机磷农药 除去污染,彻底清洗皮肤,安静休息,注射阿托品及氯磷定,解磷定等解毒药(敌百虫中毒禁用碳酸氢钠及碱性药物,对硫磷等禁用过锰酸钾洗胃)。 (十三)铅及其化合物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分析测试|色谱|电泳|光谱|等交流用依地酸二钠钙或二巯基丁二酸钠注射排毒,腹绞痛不易控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十四)石油类

急性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急性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群体性化学品急性中毒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的表现形式,其救治结果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成效。化学品急性中毒事故具有突发性、灾害性、紧迫性、危险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为加深对化学品中毒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认识,预防和减少急性化学中毒事故,提高师生应对急性化学中毒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和“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原则, 将校预防和遏制急性化学品中毒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领导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冯光友校长 副组长:韦萍副校长 成员:潘帮跃、鲍廷记、谢书明、罗大明、各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全面负责学校急性化学品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救助、疏散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应急意识和抵御校灾害的能力。 2、一旦发生急性化学品中毒,全面负责指挥各小组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救灾,并立即向镇中心校,镇党委政府、县教育局汇报,同时拨打110、120电话。 三、可能引起急性化学中毒事故的原因 引起急性化学品中毒事故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危险化学品储藏中发生渗漏、标识模糊不清、稀释过程引发的,演示实验过程和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发的,违反实验操作规则等原因。 四、预防办法 (一)、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制定管理和实验操作规则,并配备专人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专柜、加锁的措施。 (二)、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的规范教育。 (三)、加强实验课前对化学用品、实验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处置程序

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1、立即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 (1)如为接触或吸入性中毒,应立即将中毒者迁离中毒场所,脱去污染衣服,以温开水洗净皮肤表面的毒物。 (2)如有创面,应将创面洗净,敷药、包扎。 2、清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1)清除胃肠道尚未被吸收的毒物 ①、催吐: a 、适应症:神志清楚而能合作者。 b、禁忌症:昏迷、惊厥、进食强腐蚀剂、煤油、汽油等患者忌用;年老体弱、妊娠、高血压、心脏病、门脉高压等患者慎用。 c、方法: 用手指或压舌板或用500ml凉开水加食盐60g灌服,连服3—4次,后刺激咽后壁,使患者呕吐,反复多次。亦可用急救稀涎散(白矾10g、皂角9g)煎水至250ml,口服;或用0.2%—0.5%硫酸铜100ml—200ml口服,以催吐。 ②、洗胃: a、适应症:昏迷和不合作者,应尽早进行,一般服毒后6小时再洗胃效果不佳。 b、禁忌症: 腐蚀性毒物(如强酸或强碱)中毒者忌用。 c、方法: 胃管法、注射器法和洗胃机洗胃法。

洗胃液可用绿豆(打碎)150g、甘草60g、煎水至1000ml,加凉开水至2000ml,亦可以用温开水、0.02—0.05%高锰酸钾溶液(有机磷农药1605中毒者忌用)、生理盐水、茶叶水、1%碳酸氢钠(敌百虫中毒不宜用)。如毒物不明,多用清水洗胃。洗胃液应反复洗出至液体清亮、无味为止。 ③、导泻: a、适应症:适用于服毒超过4小时,洗胃后。 b、方法: 导泻可用明矾6克(先煎)、大黄6克(后下)煎水250ml,冲服;风化硝6克或番泻叶30克泡水冲服。亦可用芒硝或硫酸镁20—30克,溶于温开水中顿服,或洗胃后从胃管灌入。一般禁用油类导泻,以免促进脂溶性毒物的吸收。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的昏迷患者,禁用硫酸镁导泻,因为镁离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④、灌肠 适应症:除腐蚀性毒物中毒外,适用于口服中毒超过6小时以上、导泻无效者及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巴比妥类、颠茄类、阿片类)。 方法:用1%的肥皂水5000ml,高位连续多次灌肠。 (2)清除皮肤、眼内及伤口的毒物 清洗皮肤和毛发;毒物溅入眼内,立即用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毒蛇咬伤者,应迅速捆扎伤口近心端,并彻底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清除伤口内可能存留的毒牙,反复冲洗,挤出伤口中残存的毒液。 3、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突发化学物中毒的应急救援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91285 突发化学物中毒的应急救援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突发化学物中毒的应急救援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在化学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不善,化学物中毒的突发事故屡见不鲜。这些事故以其突然发生、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给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被列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所调整的范畴,使突发化学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如何做好突发化学物中毒的现场急救处理,降低化学物事故伤亡率;如何建设和培养一支反应迅速、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及时、准确分类鉴别、抢救伤病员;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化学物中毒事故应急救援的预案和计划,已成

常见化学品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与治疗

常见化学品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与治疗 1常见中毒事故的应急处理 1.氰及其化合物 离开污染区,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可用口对鼻的人工呼吸,以防中毒),等呼吸恢复后,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氧气,静卧、保暖。 2.氟及其化合物 溅入眼内,速离开污染区,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皮肤灼伤在水洗后,可用稀氨水敷浸,口才静卧保暖。 3.光气 使吸入患者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很重要),吸氧,眼部刺激、皮肤接触用水冲洗,脱去染毒衣着,可注射乌洛托品20%,20毫升。 4.磷化氢 吸入,速离污染区,安静休息,并保温。以口进入,及早彻底用高锰酸钾液洗胃或用硫酸铜液催吐,忌用鸡蛋、牛奶及油类泻剂。呼吸困难注射由梗菜碱或安钠咖,注意不可用解磷定(PAM)和其他巯基类药物。 5.硫化氢 吸入,急速离开污染区,安静休息保暖,如,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吸氧,眼部刺激用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结膜炎可用醋酸可的松软膏点眼,静脉注射美蓝加入葡萄糖溶液,或注射硫代硫酸钠,促使血红蛋白复原,控制中毒性肺炎与肺水肿发生。 6.砷及其化合物

吸入或误服,及时进行解毒剂注射,如,二巯丙醇、二巯基丙磺酸钠及二巯丁二钠等,对症治疗。 7.二氧化硫,分析 吸入,迅速移到空气新鲜处,吸氧呼吸停止立即人工呼吸,呼吸刺激等咳嗽症状,可雾化吸入2%碳酸氢钠,喉头痉挛窒息时应切开气管,并注意控制肺水肿发生。 8.汞及其化合物 吸入,迅速脱离污染区,皮肤、眼接触时,用大量水及肥皂彻底清洗,休息保暖。经口进入,立即漱口,饮牛奶、豆浆或蛋清水,注射二巯基丙磺酸钠、BAL等。 9.甲醇及醇类 中毒者离开污染区,经口进入,立即催吐或彻底洗胃。 10.强酸类 皮肤用大量清水或碳酸氢钠冲洗,酸雾吸入者用2%碳酸氢钠雾化吸入。经口误服,立即洗胃,可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氧化镁悬浮液,忌用碳酸氢钠及其他碱性药洗胃。11.强碱类 大量清水冲洗皮肤,特别对眼要用流动水及时彻底冲洗,并用硼酸或稀醋酸液中和碱类。经口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用牛奶、豆浆及蛋白水或木炭粉保护粘膜。 12.有机磷农药 除去污染,彻底清洗皮肤,安静休息,注射阿托品及氯磷定,解磷定等解毒药(敌百虫中毒禁用碳酸氢钠及碱性药物,对硫磷等禁用过锰酸钾洗胃)。 13.铅及其化合物 用依地酸二钠钙或二巯基丁二酸钠注射排毒,腹绞痛不易控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 14.石油类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急性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l.进入现场抢救 (1)现场空气中被有毒气体或蒸气污染,如患者己昏迷在内,或不能自行脱离,首要任务是将患者迅速救出现场,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紧急措施,如向内送风等,进入现场救护者应配带防护设备,同时有人进行监视,并立即呼救,准备下一步抢救及送医院等工作。 (2)任何原因致现场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4%(尤其是低于10%)时,可使人立即意识丧失或电击式死亡,抢救措施同上。 (3)在以上情况下,切忌在毫无防护措施下进入现场抢救,因为现场可使抢救者立即昏迷,造成更多人中毒,使抢救工作更为困难。 2.抢救出现场后紧急处理 (1)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在施行口对口呼吸时,施术者应注意不可吸入患者呼出气味,以防发生意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除去义齿等。 (3)如呼吸急促、表浅,应进行人工呼吸,针刺内关、人中、足三里注射呼吸兴奋剂。 (4)检查有无头颅、胸部外伤、骨折等。 (5)立即转送医院,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去医院途中要有经过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继续进行抢救,并做好记录。 3.初步清除毒物 (1)强酸、强碱致皮肤、眼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水彻底冲洗。 (2)口服中毒者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可先饮水300ml,然后用筷子、手指等物刺激软腭、咽后壁及舌根部催吐,吐出物保留待检查,但口服腐蚀剂或惊厥、休克者禁用。

4.现场用药 现场条件有限,紧急处理必须用药时,应由医护人员掌握,如急性氰化物中毒解毒剂的应用,控制抽搐用安定等。 5.警惕肺水肿 吸入刺激性气体后如当时无明显症状,应保持安静,休息,并加强观察。因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都可诱发肺水肿。也应注意有些刺激性气体中毒,可在吸入数小时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 6.现场抢救是成功的关键 (1)平时应具有自救救人知识的培训和实习,在发生事故时才能发挥作用。 (2)有必要的抢救设备,且严格执行检查之维修、更新的制度。 (3)在现场混乱情况下,能正确指挥抢救工作。 急性中毒的分类 毒物品种繁多,按其使用范围和用途可分为下列几种: 1、工业性毒物:包括工业原材料,如化学溶剂、油漆、重金属汽油、氯气氰化物、甲醇硫化氢等。 2、农业性毒物:有机磷农药,化学除草剂,灭鼠药,化肥等。 3、药物过量中毒(poisoning):许多药物(包括中药)过量均可导致中毒,如地高辛,抗癫痫药,退热药麻醉镇静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4、动物性毒物:毒蛇、蜈蚣、蜂类蝎、蜘蛛、河豚、新鲜海蜇等。 5、食物性毒物:过期或霉变食品,腐败变质食物,有毒食品添加剂 6、植物性毒物:野蕈类,乌头,白果等。 7、其他:强酸强碱,一氧化碳,化妆品,洗涤剂,灭虫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