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元和郡县图志》

书名,即《元和郡县志》的原名。唐李吉甫撰。四十卷,目录两卷。书成于元和八年(813)。仿《括地志》体例,以元和时全国行政区划为准,依十道分卷,据四十七镇分篇,篇首各冠地图。分叙以府州为单位,大抵首列户名,次叙沿革,继以府境八至、贡赋,终以辖县建置、去州府里程、山川、河流、城邑、名胜、古迹及历代大事。凡垦田、监牧地、水利设施、工矿盐政、军事设施、病马配备、重要关亭寨障,无不叙及。所记开元、元和户数、乡数、贡物名品、各地境界及去长安里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有关自然、经济地理记载,可采甚多。叙述沿革,往往直源《尚书?禹贡》。于南北朝政区及治所变迁,尤为可观。宋以后地图、目录并佚,缺卷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共六卷,故今本三十四卷,其中卷十八、二十五又各存半卷。书初刊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全文亦仅l189字,无卷,历代注释家为了行文方便,就该篇条目分明的特点,往往提到禹贡扬州章、徐州章,抑或禹贡导山章、导水章云云。由是,九州中每州条文均可称章,后面导山、导水、五服,率皆如此。

《汉书·地理志》

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由东汉学者班固撰写,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为《汉书》十志之一。它对汉代郡县封国的建置,以及各地的山川、户口、物产、风俗和文化等作了综述,保存了汉代及其以前的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料。是中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是中国最早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疆域地理志(以一个朝代一定时期的疆域政区为主体、分录各区山川物产)和沿革地理的体例。汉以后的15种正史地理志和各种地理总志,都是以其为典范编纂的。、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以运销丝绸闻名于世。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经中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公里,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多。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今地中海沿岸)行政区域划界的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错

山川形便

唐代开过以后,正式提出“山川形便”的原则。“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唐代的州界多于山川走向相一致,300多州分为十道,,十道与自然地理区域相符合,对后世影响较大。

秦代疆域

长城是由城墙、城堡、敌楼、关隘、烽火台组成的巨大而漫长的军事防御设施。

长城构成军事防御线,与军事防御区、军事防御通道共同构成军事防御体系。

五、长城的作用

1.军事防御

2.保护商贸往来

3.文化宝库

4.旅游胜地

长城既是一条军事防御线,也是一条自然、经济、民族的分界线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近万年的气候变迁概况

一、全新世大暖期(距今约8000-5000年)又称“大西洋期”,出现全球性的气候回暖。

冰后期: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晚更新世冰期结束之后的温暖时期,一般指全新世。冰后期的气候、植被分期以北欧地区最有代表性,其分期方案是由挪威植物学家A·布列特首先提出的,后经R·谢尔南德尔在瑞典加以证实,形成布列特-谢尔南德尔冰后期气候方案,从20世纪初期以来一直广为引用。

二、西周(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850年)5000年来第一个寒冷期,持续了200多年。

三、春秋至西汉末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初年)温暖期。四、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公元初年至公元600年)寒冷期。五、唐北宋时期(公元600年至1000年左右)温暖期。六、南宋时期(1000-1200年)寒冷期。七、南宋后期至元代中期(1200-1300年)温暖期。八、明清时期(1400-1900年)寒冷期,又称明清宇宙期。

1、历代地方行政区域的演变分三个阶段

从秦灭六国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地方行政区划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3年,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约800年。称郡县时代。第二个阶段是道路时代,即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583一1276年,约700年。

第三个阶段是元明清民国时期,从公元 1276年至1949年,近700年,是行省时代。

2、历史时期行政区划变迁有如下规律

历代行政区划的建设,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同一个王朝行政区划的数量表现出由少逐渐变多的趋势、行政区划的变化,既发生在朝代与朝代之间,也发生在一个朝代之内、行政区划的变化,以最高一级最频繁,最低一级最稳定、历史上,出现最早的行政制,在地方行政区划体系中,往往处在最低一级、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从秦朝至清朝,分三个时期、历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沿革历史地理学阶段(古代史阶段)-―可分为四个时期

1.先秦时期――沿革地理学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管子·地员篇》(最早的自然地理著作)、《穆天子传》(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

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沿革地理学的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以《汉书·地理志》为起始,大多正史都有《地理志》、《郡国志》,同时出现了一些区域性地理著作和系统性地理著作,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水经注》等。

3.唐宋元时期――沿革地理学的发展时期

地理总志出现,如《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大元一统志》等,同时出现了一批边疆地理著作《蛮书》、《大唐西域记》、《诸蕃志》等。

4.明清时期――沿革地理学的繁荣时期

明清两朝出现了大量的地方志,据记载明清共出现地方志8400种,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明清提倡经世致用,出现了一批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的地理学著作,如历史军事地理《读史方舆纪要》、历史经济地理方面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海防地理著作《海国图志》、山区开发与控制方面的《三省边防备览》等,旅游地理方面的《徐霞客游记》、王士性的《五

岳游草》,现代经纬测量的全国性地图开始出现,传统地图业发展到顶峰,如杨守敬《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

根据有关物候的文字记载材料,这一时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的西周前期,短暂的寒冷期

2.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的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温暖期。

3.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寒冷期

4.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的隋、唐到北宋初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

5.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向第三个寒冷期

6.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四个温暖期。

竺可桢提出我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一)、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考古时期):五帝、夏商

(二)、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错时期(物候时期):西周、至两宋(三)、从公元1400年—1900年的寒冷时期(方志时期):明清

(四)、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仪器观测时期)

(一)、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考古时期)

?竺可桢把它称为“考古时期”,因为这一时期主要是根据考古发掘的遗迹来加以考证推断的。

(二)、公无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错时期(物候时期)

根据有关物候的文字记载材料,这一时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的西周前期,短暂的寒冷期

2.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的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温暖期。

3.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寒冷期

4.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的隋、唐到北宋初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

5.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向第三个寒冷期

6.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四个温暖期。(三)、从公元1400年—1900年的寒冷时期(方志时期)

(四)、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仪器观测时期)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禹贡》全书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并对每区(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的描述。

《禹贡》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

国家的方案。这是一个宏伟周密的方案,不与寻常相等,故托名大禹,企望能够得到实际的施行。这篇《禹贡》以地理为径,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此外兼载山脉、河流、土壤、田地、物产、道路,以及各地的部落,无不详加论列。

蓝勇历史地理学课后复习题总结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导言;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2、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方法和手段:文献逻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 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 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2、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历史文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3、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环静,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人类社会,包括的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是怎样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呢 4、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⑴在历史民族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册中专门设立了《历史民族地理》一章,对历史民族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2014考研参考真题整理

陕师大历史地理学 2013初试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十题) 海洋资源冈身二里头文化土地《河山集》丝绸之路《颜氏家训》白登之围承宣布政使司乾嘉考据学 二、简述(共5题) 1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2.简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表现 4.简述唐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三、古文献断句(根据自己的语感,很简单) 四、论述 1.结合古代赋役制度,论述“一条鞭”的意义和影响 2.谈谈你对“全球变暖”的看法 复试真题 1.简述中国季风分界线与农牧交错带的关系。 2.举例说明历史时期黄河改道对区域自然、社会的影响。 3.简述中国行政区划与自然区、经济区的关系。 4.简述明清经济制度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5.《水经注》段落节选,句读并用下划线标出其中所含地名,找出所引用文献并简要介绍这些文献。 (水经注卷十九渭水) 渭水又东北与鄗水合水上承鄗池于昆明池北周武王之所都也故诗云考卜维王宅是鄗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自汉武帝穿昆明池于是地基构沦虢今无可究春秋后传曰使者郑容入柏谷关至平舒置见华山有素车白马问郑容安之答曰之咸阳车上人曰吾华山君使愿托书致鄗池君子之咸阳过鄗池见大梓下有文石取以款列梓当有应者以书与之勿妄发致之得所欲郑容行至鄗池见一梓下果有文石取以款梓应曰诺郑容如睡觉而见宫阙若王者之居焉谒者出受书入有顷闻语声言祖为死神道茫昧理难辨测故无以精其幽致矣 陕师大历史学2013初试真题 名词解释:6道,每个10分 甲骨文: 《史通》: 飞钱: 胡蓝之狱 晚清国粹派 台儿庄大捷

简答(6道,每题20分) 1、管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两税法与摊丁入亩的联系 4、《四库全书》与《永乐大典》的区别 5、《新学伪经考》的内容 6、简述贞观之治 论述题3道,每题30分 1、论述春秋时期土地制度的演变 2、论述隋王朝 3、论述宋至明清的民族关系 材料题,给材料断句。30分 材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问题:1、“大同”和“小康”社会各指什么,它们是哪个社会时期的反应(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时期) 2、“大同”和“小康”社会两者之间的区别。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研究生复试中国古代史、专门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二里头遗址、宗法制度、那可儿、周世宗、绍兴和议、《永乐大典》 二、论述 1、论述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土地制度的改革及影响; 2、论述唐代租庸调制度的内容; 3、论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4、比较元、清两代的异同;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历史学研究生复试历史文献学真题 1、给下面两段文字标点断句。70分 2、选其中一段写一篇读后感,以500字为宜。80分 史學(40分) 唐穆宗長慶三年二月,諫議大夫殷侑言:“司馬遷、班固、范曄《三史》為書,勸善懲惡,亞于《六經》。比來史學廢絕,至有身處班列,而朝廷舊章莫能知者。”于是立《三史》科及《三傳》科。《通典·舉人條例》:“其史書,《史記》為一史,《漢書》為一史,《後漢書》并劉昭所注《志》為一史,《三國志》為一史,《晉書》為一史,李延壽

人文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 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 B、胡焕庸 C、张相文 D、李旭旦 4.制度文化亦称为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A、自然因素 B、行为因素 C、气候因素 D、海拔因素 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 B、定居地 C、迁入地 D、迁出地 8.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 B、布莱克 C、兰迪 D、诺特斯坦 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 B、食物过剩 C、宴享 D、需求 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 B、采集 C、定居 D、迁移 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 B、需求过旺 C、需求稳定 D、需求波动 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 B、社会形态 C、自然体质 D、心理素质 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 B、劳动 C、行为 D、心理 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 B、经商与贸易 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1 / 5 A、资源价值 B、收入水平 C、距离远近 D、感知环境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 B、国家 C、地区 D、世界 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 A、麦金德 B、马汉 C、柯恩 D、斯皮克曼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D、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科依桑语系A、汉一藏语系B得分

历史地理问答题

选择题 1.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b)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 2.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的“智慧”是指 a)A.“仁”和“德治”B.“兼爱”和“非攻” b)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3..2011年5月,在北京开幕的中国首届华佗文化节,集中展示了传 统中医的优秀成果,旨在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a)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A.统一了蒙古B.建立了元朝C.灭亡了南宋D.创立了行省制度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实行的基本 政治制度是 a)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西部开发D.民 族区域自治 6..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 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A.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7.1955年的万隆会议,不仅取得了圆满成功,还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主要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a)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求同存异”的方针 b)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拥护社会主义的主张 8.“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A.钱学森B.华罗庚C.邓稼先D.袁 隆平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 首创“地理学”

(精选)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南昌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 一、名词解释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中的第一部地理志,共上下两卷,卷首记汉以前历代的疆域沿革,正文主要以西汉政区郡为纲,详述103郡国及所辖地区相关内容。它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著作,同时也是我国正史中最好的一部地理志。其体例被被历代正史沿用。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所著的区域地理著作,全书集自然与人文于一身,但以军事地理为主。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欲地理形势的关系,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为重视。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徐霞客游记》:我国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作者徐霞客。全书目录分为10卷,卷分上、下,实为20卷,约40万字。该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类型成因,这是该书最重要最富有地学价值的内容,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研究石灰岩地貌的科学文献。徐霞客经过时代考察,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澄清《禹贡》以来“岷山导江”的错误观点。书中对于明代农业、手工业、交通、民族分布均有记载,为研究明朝的历史地理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禹贡学会: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1934年2月在北平筹备,1936年5月正式成立,顾颉刚为理事长。学会主要任务是:编辑中国地理沿革史、中国地理沿革图、中国地名辞典以及中国民族演进史等;研讨中国边疆和水利等问题;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编录地方性文化史料以作专题研究;并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禹贡》半月刊:是顾颉刚1934年3月创办的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权威学术刊物。该刊从1934年3月1日创刊至1937年,开创了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族研究的新风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发展。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的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图集共分八册,上自原始社会,下迄清末,分为20个图组,分图304幅。它不仅包括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还包括边区少数民族政权所辖的地区,体现了中国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国家。是“五四”以来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为以后历史地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海经》:最早记载山川为主的著作,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海经》叙述海中和沿海边远山区以及四海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而《山经》是全书的精华,地学价值重要,堪称我国最早山岳地理书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云梦泽:云梦是楚王的狩猎区,指今湖北东南部的大半省区。而云梦泽是指其中的湖沼部分,在今下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内。先秦时期,云梦泽分布在荆江三角洲和西面的泛滥平原之间,受多方水源,面积极大。汉晋以来,云梦泽开始枯萎,新扩展为陆地三角洲,而主体开始向东部移动,是城陵矶至武汉间的泛滥平原成为湖沼。南朝以后,江汉三角洲进一步发展,云梦泽不断淤平 潘季驯治河:潘季驯是明代著名水利专家,在治河中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使黄河下游被固定为单一河道,即今地图上的废黄河。潘季驯治河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使得水灾减少,有利于漕运,并保障了农业生产 皇木采办:主要指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用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明永乐帝建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兴修故宫,是皇木采办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后历朝更是营造不断,大木采办纷繁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秦建立,开始推行郡县制,实行军衔两级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道路制:指唐代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道是唐在行政区划上一个最重要改动。贞观元年,开始设立道。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唐道制与宋路制合称道路制行省制度: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行省除腹地直属中央中书省、吐蕃和诸王封地由宣政院,全国设立行省。它改变了传统的以“山川行便”划分区划的原则,其省制和分省政区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刺史制度: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作为一种较为完备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 黄册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是明代用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档案工作制度 方镇:也称“藩镇”,唐朝后期设立的军镇。唐玄宗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初期只掌管地区的军政,后权力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藩镇,并逐渐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藩镇割据,使得唐朝国力日趋衰落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唐初沿袭北朝以来制度,在军事重地置总管,后改为都督,管辖几个州的军事。高宗时,为加强防务,给边境诸州都督带使持节,以增其权力,称节度使 江右: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也可指江北 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长江中上游的湖广和四川为重灾区,对人口损耗极大。清康乾嘉三朝,大量移民迁入四川,且湖广籍占大多数,故称“湖广填四川”。首先对恢复四川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期起了积极作用,移民带来了先进技术、农作物和新的民风习尚。特别是各省移民进入后,五方杂处,各种文化

历史学考研世界史真题

630 历史学基础(世界史) 一,简答题 1,简述吠陀与吠陀时代。 2,简述希腊化时期的文化。 3,简述福特制与美国工业化特征。 4,简述20 世纪初伊朗革命。 5,简述凯恩斯主义内涵与历史意义。 6,简述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 二,论述题 1,评述中古西欧十字军运动。 2,现代西方福利主义的兴起、演变及历史意义。 3,论述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发展道路。 北师大 6,犹太教7,吠陀时代8,斯巴达, 9,大陆封锁体系 10,西奥多·罗斯福 论述 3,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4,论述克莱尔主义 中央民族大学 4,亚洲觉醒5,杜鲁门主义6,希腊化时代7,克吕尼改革运动简答 5,梭论改革内容影响 6,君士坦丁统治措施意义 7,洛迦诺公约签订历史背景 8,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内容意义 论述 3,英法百年战争原因过程意义 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异同 南京大学 674 世界史基础 一,名词解释(20 分*8) 1,诺曼征服2,拜占庭军区制3,雅典城邦制度4,都铎王朝 5,宪章运动6,彼得一世改革7,进步主义运动8,世界体系理论 二,论述题(70 分*2) 1,论述十一二世纪欧洲全盛,从政经文角度 2,学术界关于冷战爆发有哪些根源性解释 厦大 一,名词解释 1,甘地2,华盛顿会议3,伊苏斯战役6,索贡巡行 7。圣巴托罗缪惨案三,论述题 3,罗斯福新政 4,18 世纪欧洲君主加强中央集权 东北师大

1,修昔底德,2,往年纪事,3,密苏里妥协案,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阿里改革,6,年鉴学派,7,哥伦布交换8,托勒密王朝 论述 1,西欧中世纪农垦影响 2,第三次科技革命 首师大 5,波斯帝国6,查士丁尼一世7,凡尔赛体系8,哥伦布大交换 论述 3,简述日耳曼大迁徙及其影响 4,威尔逊,罗斯福的自由国际主义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以及与战前国际格局的有什么不同 四川师大 名词 7,亚述帝国8,英国宗教改革 简答 3,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及特点 4,美国内战的原因及性质 论述 2,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017 年上海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620 世界史综合 一,名词解释 1,汉谟拉比法典2,至尊法案3,圣像破坏运动4,南特敕令5,种姓制度6,十月革命7,布拉格之春 二,简答题 1,公元前8 世纪到公元前3 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2,土耳其凯莫儿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三,论述题 1,分析冷战的形成与其国家影响 2,分析西方当代史学流派 中山大学 名词 5,田柴科6,伏尔泰7,黄金草原8,亚美条约9,古巴导弹危机 论述 2,列举十部世界上古史的历史着作及其作者,并评论其中五部 3,论述世界近代以来世界局势的巨大变化 2017 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681 历史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巴布尔2,不干涉政策3,黄金草原4,黄金诏书5,七十七国集团6,共产党宣言7,日俄战争8,大觉醒运动9,罗马民法大全10,耶稣会三,论述题 1,罗马3 世纪危机的表现,原因,影响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卷(A)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 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 A.人地相关论 B.生态论 C.适应论 D.环境决定论 2.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3.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 A.大豆 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 C.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 D.辣椒(墨西哥、秘鲁) 4.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 A.沙特阿拉伯 B.以色列 C.伊拉克 D.埃及 5.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 A.英语 B.日本语 C.西班牙语 D.印地语 6.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州 7.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 A.大国 B.中等国 C.袖珍国 D.特大国 8.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 A.吴方言 B.客家方言 C.赣方言 D.闽方言 9.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 A.美国 B.印度 C.梵蒂冈 D.印度尼西亚 10.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 A.日本 1 B.巴基斯坦 4 C.俄罗斯 130+ D.中国 56 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 3.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4.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 5.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括号内打“√”或“╳”) 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归纳逻辑。(×)演绎逻辑 2.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 3.历史因素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内在性因素)(╳)P88 4.种族是自然地理概念。(╳)P92 5.语言不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6.佛教是民族宗教。(╳)P269 道教,印度教,犹太教 7.海登(B.Hayden)提出了农业起源的人口宴享说。(√) 8.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191 9.基督教由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对)271 10.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336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 1.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 特征: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 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 ⑸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 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大。 ⑶经济活动方式:劳动密集性活动方式促进人口密集,如精耕细作农业区人口较 密,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人口较密。 ⑷交通运输条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具有突出的“磁力”作用,交通线的建设推进 往往促进人口的聚集。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⑴历史文化因素:历史越悠久,人口越稠密;传统越强大,人口越密集。 ⑵政治因素:政局越稳定人口增长越有规律,人口越密集。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

1.从人类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差异分析文化的特点 ①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传统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可遗传,而文化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是后天的。 ②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世代传递,而文化的继承则是横向联系,文化特点不仅为该群体所继承,还通过多种方式向该群体以外的文化群体传播,速度比生物传递要快。 ③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 ④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 2.试论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主要从如下方面论述:①旅游与文化的变更与交流,包括旅游活动导致文化移植,即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两者会通过“借用”的方式向对方靠拢,使不同文化之间互相交往、交流等。 ②旅游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可能使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复兴,另一方面亦可能使传统文化形式退化。 3.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等,并且这些因素往往以复杂的方式彼此结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巨大的影响,但他们只提供了人口分布的可能性,对人口分布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因素,包括: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条件等。 4.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现象的原因及对中西部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的原因 经济因素:虽然影响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原因很多,经济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即寻找可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挣更多的金钱。政治因素:政府决策、人口政策,其影响之大,有时会超过经济因素。 社会秩序变革和文化教育因素 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灾害 (二)人口迁移的后果: 对人口发展的影响:(1)影响人口的增长和分布(2)影响人口的年龄、性别等自然结构(青壮年男性)(3)影响人口的文化教育构成(智力外流:地区间)(4)影响人口民族构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总的来说人口迁移在社会经济领域内的影响是多方的①有利于民族在文化和经济上的交流与融合,为提高各民族人类素质创造条件②但不同人群的混杂,往往会引起和加深地域内部在种族、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的矛盾,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复杂,总的来说人口迁移是一种广义的人才交流,对于促进地

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导言 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情 定义(名词解释):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学科归属(论述题):长期以来,其归属问题已知争议颇大,归纳总结起来有四种观点。一是认为其实历史学的辅助学科。这种观点认为在中国古代沿革地理一直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主要是探讨历史上州县兴废和疆域变迁,进而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辅助,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空间的定位。在我国古代,沿革地理作为地理学的最基本的和主要的内容,在古代经、子、史、集四部文献中地理类书籍属于史部,故而在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辅助学科。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这种观点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过去的地理环境,是与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而其研究工作是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进而为阐明当代的地理环境形成和特点、为当代地理学服务。第三、由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而研究时间、资料、方法有多是历史学的,故而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者新学科。第四、认为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也为历史地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提供了发展方向。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问答题)

答: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三个阶段为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先后经历了六个时期,分别是: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尚书,禹贡》,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管子,地员篇》,最早的旅游地理著作《穆天子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地理学的成熟时期。首先这个时期在历代正史相沿中以《汉书。地理志》为起始,开始出现了很多的区域和系统地理著作。唐宋元时期,为发展时期。两大特点,一是大量成熟的地理总志出现。二是大量的边疆地地理著作出现。明清时期,为繁荣时期。一是大量方志出现,二是大量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地理学著作出现,如《海国图志》《天下郡国利弊书》。20世纪初到70年代为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沿革地理方面,历史自然地理称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他如历史经济地理也开始受到重视,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已经开始。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在吸取了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后,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形成现代历史地理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逐渐向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发展。尽全空间的地理剖面基础上,以高密度连续时间堆积为前提,再来探索人地互动关系,人地关系成为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切入点。现代历史地理学包括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研究机构: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尽时空概念(名词解释):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的时空组成,这样,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地理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民大考研复试班-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地理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 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学校现有24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3个,省部交叉重点学科1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帮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然后世界的历史逐渐在中国传开。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52中国史学科基础④--无 招生人3人 复试时间地点

2018级高一学考第二次模拟考地理试卷

2018级高一第二次学考模拟考 (地理试题卷) 姓名:准考证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8年6月14日,中国发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通信,这将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秘密。“嫦娥四号”将要探测的月球属于 A.卫星 B.行星C.小行星D.矮行星 “粮改饲”是指在原种粮区推广种植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的产业活动。完成2、3题。 2.影响黑龙江、河南等地推进“粮改饲”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B.气候C.市场D.交通 3.这种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乳畜业B.混合型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4、5题。 4.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 是 A.①-地壳B.②-岩石圈 C.③-地幔D.④-软流层 5.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 的是 A.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 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下图为1977年、2017年浙江省人口统计图。完成6、7题。 6.与1977年相比,2017年浙江省人口 A.总量小幅度下降 B.出生率显著下降 C.死亡率略有上升 D.自然增长率上升 7.目前,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B.传统型 C.过渡型D.现代型

成考《历史地理综合》复习题集(第139篇)

2019年国家成考《历史地理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变乱的原因,主要有( ) ①领导者进取心逐渐减退②腐朽思想、宗派主义思想日益增长 ③列强和清政府的破坏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天京变乱的原因主要应该从太平天国内部去找。太平天国内部矛盾由来已久,定都天京后,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领导者很快封建化,享乐思想、宗派主义等思想日益滋长,内部矛盾更加尖锐,结果酿成了天京变乱,太平天国走向衰亡。天京变乱和清政府没有太大关系;西方列强这时基本采取的是观望政策,企图从这场战争中捞取更多好处。 2.唐朝以后50年里,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顺序是( ) A、后唐、后梁、后晋、后汉、后周 B、后唐、后梁、后汉、后晋、后周 C、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后汉 D、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解析】: 3.下表是我国甲、乙两地某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判断甲地的方位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主要是自转导致的地方时差异以及自转、公转对昼长时间的影响。解题时可先依据两地日出时间的差异判断出,较早日出的甲地位置应当比乙地偏东,故可先排除B、D两项。而后再分别计算两地的昼长时间,可知甲昼长13小时32分钟,乙地昼长13小时4分钟;既然两地均昼长夜短,此时当属夏半年,纬度越高则白昼越长,因此可判断出甲地比乙地纬度偏高。最后因题目限定两地点均在我国境内,故甲地应当比乙地偏北,答案选择A项。 4.南宋的首都是( ) A、洛阳 B、开封 C、临安 D、建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 1127年,北宋皇帝被金军俘获,北宋灭亡。宋康王赵构先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旋即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开封为北宋首都,建康为南朝首都,洛阳与首都无涉,三者皆非正确选项。 5.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稳定欧洲大部分国家现存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对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马歇尔计划本质特征的认识。从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上可以清楚,它的确有帮助战后凋敝的欧洲复兴经济和对日益对立的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渗透的意图;但这些还都是该计划要达到的一般目的,其更深一层目的是要通过经济援助,稳定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现存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在美国看来,这一制度现在已经受到战争重创、经济破坏和苏联势力“扩张”的多重威胁。而这一制度的稳定则直接关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关系到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命运。由此可以看出,本题的正确项是A;C、D两项也是马歇尔计划考虑的内容但不是“根本目的”

历史地理学名校

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现状与名师 学校实力: 复旦大学:是毫无争议的NO.1,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实力的话建议报考之; 北京大学:有人认为北大的历史地理学很牛,但北大的历史地理学只有一位导师,还是史念海的学生,而难度却是最大的,复试按1:2的比例划线。所以我认为如果你有考北大实力的话建议你报考复旦,因为北大的历史地理学实力和复旦不在一个级别。 武汉大学:有徐少华,值得一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地理学有3位导师,以华林甫为代表(人大历史地理学唯一的博导)。华林甫是大陆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量级人物,建议报考之。 陕西师范大学:很多人说这所学校已经今非昔比,但其历史地理学实力仍排第二,原因如下:有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以上2 个荣耀只有复旦大学能与其分享)、中国古都学会挂靠在陕西师范大学,有7 位博导、全国唯一的历史地理学定期期刊《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所以尽管史念海、朱士光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的底子还在。放眼全国历史地理学导师很多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校友:北大历史地理学的导师毕业于陕师大、川大历史地理学导师毕业于陕师大、暨大5位博导中的3位是陕师大的校友…… 西南大学:继承了西南师范大学的衣钵,有蓝勇,值得一读。但今年起实行奖学金制,具体待遇未定。 暨南大学:它的历史地理学作为后起之秀,实力处于上升期,有5位博导。如果你认为自己实力中上的话建议在陕西师范大学和暨南大学之间选择暨大,原因如下:二者同为中央下属院校,尽管暨大历史地理学实力不如陕师大,但暨大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有丰厚的奖学金待遇,而且其发展处于上升期;陕师大由于区位条件,不可避免地处于下滑期,而且受制于资金问题,其没有公费,平时评选奖学金很重要的是依据你发表的论文质量和数量,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功底欠火候的话在陕师大拿奖学金比较难。 总结: 历史地理学实力排名:第一梯队: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第二梯队: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第三梯队:暨南大学、武汉大学;第四梯队:西南大学。综合学校发展及奖学金待遇:第一梯队: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第二梯队:暨南大学;第三梯队:陕西师范大学;第四梯队:西南大学。由于历史地理学这一学科发展还不完善,继谭其骧、邹逸麟、侯仁之、史念海的时代之后,代表性的学者并不算多(大佬级的人物都在复旦),所以不推荐报考其它学校。 报考难度排行:1、北京大学;2、复旦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5、陕西师范大学;6、暨南大学;7、西南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