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科院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2017年中科院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2017年中科院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了解,掌握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并理解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熟悉区域自然地理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及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相关分支专业,同时也适用于土地科学、生态学等相邻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和试卷结构(题型)

《自然地理学》考试为闭卷形式,考试时间总共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1)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5分,总分50分。

2)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总分50分。

3)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总分50分

三、考试内容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运转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7.地壳的物质组成

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9.大地构造学说

10.火山与地震

11.地壳的演变

(二)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组成与热能

2.大气水分和降水

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5.气候变化

6.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三)海洋与陆地水

1.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

3.海水的运动

4.海平面变化

5.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6.河流,包括流域

7.湖泊与沼泽

8.地下水

9.冰川

(四)地貌

1.地貌的成因与类型

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3.流水地貌

4.喀斯特地貌

5.冰川与冰缘地貌

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海岸与海底地貌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土壤类型特征

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地球上的生物界

2.生物与环境

3.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生态系统

5.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自然区划

4.土地类型研究

5.人地关系研究

四、考试要求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了解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2.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岁差和极移的基本概念

3.理解地球形状、位置和运动的地理意义

4.理解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概念

5.了解地球圈层分化、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

6.理解海陆分布、海陆起伏曲线、岛屿和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7.了解地壳的组成物质,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8.了解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理解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的接触关系,掌握地质构造的含义及类型

9.掌握板块构造学说、槽台学说、地洼学说和地质力学学说

10.了解火山与地震的概念及成因

11.了解地质年代和地壳演化简史

(二)大气与气候

1.理解大气成分、大气结构、大气热能和气温的概念

2.理解大气湿度、蒸发和水汽凝结的概念,掌握大气降水的概念及成因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和主要天气系统

4.掌握气候与气候系统的概念、气候形成、气候带与气候型

5.熟练掌握气候变化的历史、原因和未来趋势

6.熟练掌握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

(三)海洋与陆地水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理解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含义

2.了解海洋起源、大洋及其区分、海及其分类、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3.理解潮汐与潮流、波浪、洋面流与水团运动

4.掌握七万年和近百年来的海平面变化、二十一世纪海平面上升预测

5.理解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海洋环境保护

6.掌握河流、水系与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河流补给的含义,理解流域水量平衡、河流分类和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7.了解湖泊与沼泽的成因及分类

8.了解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理解岩石的水理性质,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和运动以及埋藏分类

9.掌握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冰川分布、冰川对环境的影响(四)地貌

1.掌握地貌的成因、基本类型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2.理解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的含义

3.理解流水作用、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

4.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发育过程与地域分异

5.理解冰川与冰缘地貌、冻土地貌

6.理解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理解海岸与海底地貌、海岸分类海底沉积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理解土壤及土壤肥力概念,掌握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形态;物质组成及相互作用

2.掌握成土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和主要成土过程

3.了解土壤分类、空间分布;了解耕作土壤分布;世界土壤分布

4.了解有机土、人为土、灰土、火山灰土、铁铝土、变性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的

特征

5.掌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了解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的概念

2.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掌握生态因子与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掌握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分与结构和功能

5.了解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了解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

7.掌握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掌握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2.熟练掌握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域分异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3.熟练掌握自然区划的原则;方法;等级系统

4.掌握土地的含义和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评价

5.熟练掌握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

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五、主要参考书目

1.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田连恕、张建明,自然地理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黄秉维等,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35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分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对自然地理研究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运转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7.地壳的物质组成 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9.大地构造学说 10.火山与地震 11.地壳的演变 (二)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组成与热能; 2.大气水分和降水 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5.气候变化 6. 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三)海洋与陆地水 1.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 3.海水的运动 4.海平面变化

5.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6.河流,包括河流 7.湖泊与沼泽 8.地下水 9.冰川 (四)地貌 1.地貌的成因与类型 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3.流水地貌 4.喀斯特地貌 5.冰川与冰缘地貌 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海岸与海底地貌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土壤类型特征 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地球上的生物界 2.生物与环境 3.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 4.生态系统 5.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6.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7.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1.自然地理的整体性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3.自然区划 4.土地类型研究 5.人地关系研究 二、考试要求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宇宙和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整理)中科院自然地理.

山地所2006年一、名词解释30分 河流 梯度风生态系统土壤机械组成滑坡 假整合 二、改错30分 1、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 2、关于山地气候的问题 3、关于土壤侵蚀因素的问题 4、季风的概念 5、地震的概念 6、成冰作用的问题 三、简答60分 1、西南地区的地貌、气候、植被特征 2、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及中垂直带谱的名称 3、台风(热带气旋)的概念、形成及分布,并说明其带来的危害 四、论述30分 1、泥石流滑坡的成因,分布规律的原因 2、森林的作用方面的论述 新疆所2003年 一名词解释 大气环流洪积扇土壤结构沙漠化植物群落定振波 俯冲型板块干洁空气雪线 潜水 二简答 1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 3 简述地貌的成因。 4 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5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论述 1 试述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 2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新疆所2004年 一名词解释 承压水 雅丹 林德曼效率准平原 3S ENSO 生物圈种群 土地 流量 干燥度泥石流非地带性牛轭湖 二简答题 1、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 2、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4、简述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 5、简述风蚀作用的过程 6、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 三综述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2、论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水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新疆所2005年 一、名词解释(60分) 克氏力起沙风蛇形丘辐射雾河流袭夺悬移质灰化作用锢囚锋顶级群落石环 土地结构三角洲土壤肥力LUCC 二、简述 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15分) 2.简述水量平衡的通用方程及假设条件(15分) 3.简述经向地带性10分 4.简述河漫滩类型及地貌特征10分 5.简述群落的参数特征(15分) 三、论述 1. 土地荒漠化的特征及原因(20分) 2.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25分) 地理所2002年 一、名词解释(28分,每小题4分) 1.冷洋流与暖洋流 2.气团与锋 3.岩溶峰林与溶原 4.黑钙土 5.顶级群落 6.土地 7.地域分异 二、填空、选择题(20分,每小题5分) 1、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此时北纬30度的某地的昼长( )夜长,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度。 2、逆断层是指:①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②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③两盘沿着断层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 3、阶地类型主要有:( )三种。 4、土壤粘化过程主要在( )气候条件下发生,壤粘化作用明显的土壤是( )和( )。 三、问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洋流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 2、秦岭对气候有哪些作用、影响? 3、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有哪些特征? 四、分析论述题(21分,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过程符合

中科院各所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号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 自然地理学6554 8814 一、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课 二、分析植被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途径。院 三、根据蓄库不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主要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业 四、举例分析地方气候对地域分异的意义。200092 五、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2010年 纬度对流层季风河流地下水矿化度地貌土壤质地生物群落生态平衡地域分异规律 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一般形态自然区划的原则气候变化的原因水循环气候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25)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25)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试题自然地理学试题 2003年一名词解释 大气环流洪积扇土壤结构沙漠化植物群落定振波俯冲型板块干洁空气雪线潜水 二简答 1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 3 简述地貌的成因。 4 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5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论述 1 试述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 2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承压水雅丹林德曼效率准平原3S ENSO 生物圈种群土地流量干燥度泥石流非地带性牛轭湖 二简答题 1、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 2、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4、简述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 5、简述风蚀作用的过程 6、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 三综述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2、论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水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对策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 2004年 名词:1.生物圈2.气候3.太阳辐射4.降水5.径流6.风蚀作用7.植物群落8.土地退化9.土壤剖面10.地域分异规律 简答:1.气候变化 2.基本地貌类型 3.水量平衡 4.成土学说 5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论述:1.试述地带性学说 2.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 2005年 名词:1.矿物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3.季风4.河流5.地域分异规律6.生物群落7.对流层8.土壤9.(忘了)10.(忘了) 简答: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自然区划原则 3.土壤的物质组成 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5.影响地貌形成因素 论述: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以及各学科的联系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 一、分析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0分) 二、简述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30分) 三、举例说明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及形成因素。(30分) 四、简述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30分) 五、简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各自特点。(30分)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1999年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综合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节律性 2、地域分异 3、垂直带谱 4、自然区划

现代自然地理学

超星学习通现代自然地理学章节测验答案,尔雅课后答案 1 【单选题】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包括(D)。 A、 从经验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地理学 B、 从定性描述地理学走向定量分析地理学 C、 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看地表的地理学 D、 以上皆是 2 【单选题】关于白光润教授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A、 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 现代地理学是建设、统一地理学 C、 现代地理学是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理学 D、 现代地理学是综合、高技术地理学 3 【多选题】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为(ABC)。 A、

大众化 B、 中心化 C、 国际化 D、 精英化 4 【判断题】20世纪的地理学是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 5 【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1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D)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特殊圈层。 A、 植物圈 B、 沙土圈 C、 气候圈 D、 生物圈

2 【单选题】以下(C)不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A、 环境演变 B、 灾害防治 C、 地方志 D、 区域可持续发展 3 【多选题】被应用于地理学研究和调查的科学技术包括(ABCD)。 A、 遥感 B、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 信息管理技术 D、 信息分析技术 4 【判断题】现代地理学新体系相比过去地理学体系,研究任务主要是协调人地关系。(√) 5

【判断题】地理学是从地域、空间和尺度的视角着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进行研究。(√) 1 【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科学是(B)提出的。 A、 杨振宁 B、 钱学森 C、 任美娥 D、 李吉均 2 【单选题】生活中(C)与现代地理学的关系不大。 A、 旅游 B、 健康 C、 风水 D、

中科院835自然地理历年真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气旋 2.降水 3.生物适应 4.三角洲 5.对流层 6.气候 7.生物圈 8.风蚀作用 9.河流阶地 10.第四纪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温室效应 2.季风气候 3.成土学说 4.土壤的一般形态 5.水分循环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 2.试述自然界的地理地带性 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第1页共1页

2011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青藏所)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总辐射 2.板块 3.地域分异规律 4.水平气压梯度力 5.径流系数 6.冰盖 7.原生矿物 8.生物群落的演替 9.生态系统 10.土壤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大气分层的结构及特点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3.河流补给形式 4.冰川形成的地貌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气候带与植物论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2.青藏高原的形成对东亚气候格局的影响 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青藏所)第1页共1页

2011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雾凇 2.生态系统 3.风化作用 4.变质作用 5.生物群落 6.大气环流 7.地轴 8. 9. 10.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水量平衡 2.基本地貌类型 3.土壤组成 4.生物群落分类 5.自然区划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土壤在地里环境中的作用 2.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第1页共1页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非地理学专业用)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2. 地理环境组成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3. 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天然环境、人为环境。它们都具有圈层性。 4. 四大物质组成是:岩石、水、空气、有机体 5. 地理上的六大要素是: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物、动物 第二章地壳 1. 地球内部的组成是:地壳一一地幔一一地核 2. 地球外部有三大圈,分别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 岩石的分类有: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其中,分布面积最 广的是沉积岩,重量占份最多的是岩浆岩。而施工中多用岩浆 _ 4. 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喷出岩。主要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流线 构造。 5.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有:层理构造 6. 8. 岩石的意义: 是物质世界的重要载体 为我们提供资源 形成了地貌景观是探索研究宇宙的窗口和研究对象 9. 典型岩石景观如张家界,属于砂瑛沉积岩,其特点是层理清晰,纹理均匀。 10. 园林常用石材如:太湖石(岩浆岩),黄石青石(岩浆岩),钟乳石(沉积岩)等。 11. 褶皱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背斜是指岩层向下凸曲,但不一定凸起。向斜是指岩层向 下凹曲,但不一定凹陷。 12. 断层构造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 13. 火山类型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4. 全球火山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地带,东非火山带。 15. 火山的地理意义:

A. 引起污染 B. 释放有害物质 C. 引起全球气温变化 D. 引发毁灭性灾害 E. 形成风景名胜 F. 提供资源 16. 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震源,震级,震中,震源深度。(裂度:毁坏性大小) 17. 地震的类型:浅源地震(71%,震源深度0~70km),中源地震(25%,震源深度 70~100km),深源地震(4%,震源深度超过300km)。 18. 地震的破坏性与许多因素有关。 19. 地震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水库地震。 20. 全球主要地震带有: A. 环太平洋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 C. 大西洋中脊海陵带 D. 大陆裂谷地震带 21.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南沿海,西北,西南。 第三章气候 1.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其中,对流 层形成各种天气;平流层富含臭氧,气流水平运动,适合飞机飞行;中间 ________ 气流垂直对流;暖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2. 全球7个纬向气压带是:2个极地高压带,2个副极地低压带,2个副热带高压带,1个 赤道低压带。其中,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属于少雨段,副极地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属于多雨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3. 三个盛行风风带是: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4. 三圈环流是指:信风环流圈,中纬环流圈,极地环流圈。 5. 季风环流是指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着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冬季由 大陆吹向海洋,属性干冷;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性暖湿。

2016年中科院遥感所自然地理考博真题

2016 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 2301 一.名词解释:( 3X10=30 分)1.副热带高压 2.地面热量平衡 3.风蚀作用

4.植物群落演替

5.土壤 6.地下水的蓄水构造 7.温室效应

所谓“温室效谓”,就是谓量谓得来,但是出不去。地球的谓能来自于太阳,不谓真正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30谓谓由大气、云和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中,其余的都被地球表面吸收,然后再以谓外谓的形式将谓放射出去;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臭氧都有吸收谓外谓的性谓,所以谓能被保留在大气中再反射回地表使地球温暖,科学家称谓种作用谓“大气圈效谓”或是“温室效谓”。但是,一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谓,原本要谓射到太空中的谓外谓却被二氧化碳吸收谓谓谓能,使得地球的气温越来越高。大气如同一谓谓器可控制地球、太阳及太空谓能量交谓。大气中某些气体可谓短波谓射以可谓光形式照射地表,并且吸收自地表反射的谓波谓射,谓些可以保留能量的气体,即所谓温室效谓气体,包括: 二氧化碳由于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谓六十谓吨的量增加中,是造成地球谓谓的元凶。 氟谓碳化物占最大使用量。使用范谓包括冷媒、清洗、谓谓及谓泡等用途,同谓此类化合物也是破坏臭氧谓的谓首。 甲谓谓生自谓酵与腐化的谓更谓程及物谓的不完全燃谓,主要来自牲畜、水田、汽机谓及掩埋谓的排放。

氧化谓氮系由石化燃料的燃谓,微生物及化学肥料分解而排放出来。 臭氧来自地面谓染,如汽机谓、谓谓厂、谓油厂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及碳谓化合物,谓光化学作用而谓生臭氧。 8.植物生境 9.阔叶阔叶林 10.综合自然区划

2017年中科院自然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要求考生具备以下能力: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了解,掌握自然地理各分支部门的研究内容,并理解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自然地理学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熟悉区域自然地理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本《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自然地理学及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相关分支专业,同时也适用于土地科学、生态学等相邻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二、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和试卷结构(题型) 《自然地理学》考试为闭卷形式,考试时间总共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包括三个部分: 1)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5分,总分50分。 2)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总分50分。 3)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总分50分 三、考试内容 (一)地球与地质基础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地球的运转 4.地理坐标 5.地球的圈层构造 6.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7.地壳的物质组成 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9.大地构造学说

10.火山与地震 11.地壳的演变 (二)大气与气候 1.大气的组成与热能 2.大气水分和降水 3.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4.气候形成因子分析 5.气候变化 6.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三)海洋与陆地水 1.地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海洋起源与海水物理化学性质 3.海水的运动 4.海平面变化 5.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6.河流,包括流域 7.湖泊与沼泽 8.地下水 9.冰川 (四)地貌 1.地貌的成因与类型 2.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3.流水地貌 4.喀斯特地貌 5.冰川与冰缘地貌 6.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7.海岸与海底地貌 (五)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 1.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2.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4.土壤类型特征 5.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六)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地球上的生物界 2.生物与环境

(完整版)植物地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生物圈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植被。 植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阐明地球上植物和植被的分布的基本规律。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上植被的组成结构、动态变化和分级分类;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分布区和植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岛屿植物为主的拓展和灭绝等。 1.2植物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植物地理学研究植物和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植物学是植物地理学的基础。 植物地理学与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植物群体与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环境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植物是生产者; 2.植物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植物为大的某些生物提供的赖以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场所和物质基础。 4.植物是环境的构造者。(表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土壤的形 成、群落的演替、净化环境等方面。) 第二章植物形态结构与基本类群 2.2细胞类型: 原核细胞:直径为0.2~10μm,没有核膜将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隔开,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 古核生物: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名称,表示一类生活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 2.3.细胞器:是在细胞基质中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

2.4植物的组织 1分生组织(具有持续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2.3植物的器官 器官(organ):是由多种组织构成、在外形上有显著形态特征和特定功能、易于区分的部分,是组成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器官的类型 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根、茎、叶 生殖器官(reproductive organ): 花、果实、种子 根的类型 一株植物根的总体称为根系,包含主根及它分支的各级侧根、或不定根或它分支的各级侧根。 花的组成:花柄;花托;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 果实的类型:真果;假果;单果;聚合果,坚果;翅果;颖果;双悬果。 2.4繁殖是植物产生新个体的现象。 繁殖的类型: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植物的生活史:植物从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产生下一代又重现该阶段的现象称为生活周期或生活史。 2.5植物命名 每一种植物统一使用科学名称,称为学名。用拉丁文命名。 以林奈1753年创立的双名法为依据,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形容词)。 2.6种的概念:种是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如果种内个体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可分为亚种、变种和变型等。

中科院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2002 一、名词解释 1.地貌 2.生物圈 3.沉积岩 4.季风环流 5.壤中流 二、简述题 1.气候和生物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2.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 1.地理因子对气候的影响 2.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区域分异的相互关系 2002 一、名词解释 1.冷洋流与暖洋流 2.气团与锋 3.岩溶峰林与溶原 4.黑钙土 5.顶级群落 6.土地

7.地域分异 二、问答 1. 太平洋中低纬度的洋流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 2. 秦岭对气候的作用、影响? 3. 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有哪些特征? 三、论述 1.分析说明如何进行自然区划? 2.举例说明洋流对气候的的影响。 2003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环流 2.洪积扇 3.土壤结构 4.沙漠化 5.植物群落 6.定振波 7.俯冲型板块 8.干洁空气 9.雪线 10.潜水 二、简答 1.地球的圈层构造

2.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 3.简述地貌的成因 4.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5.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论述 1.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 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及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2004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圈 2.气候 3.太阳辐射 4.降水 5.径流 6.风蚀作用 7.植物群落 8.土地退化 9.土壤剖面 10.地域分异规律 二、简答 1.气候变化 2.基本地貌类型

3.水量平衡 4.成土学说 5.生态系统的组分和结构 三、论述 1.地带性学说 2.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2005 一、名词解释 1.矿物 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 3.季风 4.河流 5.地域分异规律 6.生物群落 7. 对流层 8. 土壤 9. 10. 二、简答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自然区划原则 3.土壤的物质组成

植物地理学复习材料 完整版

1、洪堡将植物地理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首次 提出“植物地理学”这一名词。 1807年洪堡发表的《植物地理学知识》专论,成为划时代的代表著作,标志着 植物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花:被子植物的花由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组成。根据花中有无雌蕊和雄蕊,把花分为3类: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 3、花序及其类型:花在花序轴上排列的方式叫花序。总花柄称为花序轴或花轴。 单生花:一朵花单生于枝顶或叶腋。 无限花序:开花的顺序是花序轴基部的花或边缘的花先开,顶部花或中间的花后开,其花序轴可延长,如总状花序、圆锥花序、伞形花序等。 有限花序:开花顺序为自顶(上)至基部,自中心向外圈,花序轴丧失顶端生长能力。分为单歧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多歧聚伞花序、轮伞花序、头状花序。 4、果实:由子房与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共同形成,形成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真果:直接由子房发育而成,如小麦、桃等的果实;假果:由子房、花托、花萼,甚至整个花序共同发育而成,如梨、苹果、无花果等。根据果皮的形态结构分为2类。 5、双名法: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07—1778)1753年创立了“双名制命名法”(简称“双名法”)植物的命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一个是

属名,一个是种名,连起来就是这种植物的学名,每种植物只有一种合法名称:学名(scientific name)。 6、植物界的类群 7、菌类植物:菌类植物是异养低等植物。植物体无根、茎、叶分化,单细胞体、丝状体或原生质团。菌类植物约12万种,分为3门;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 (1)细菌门: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般几微米大小,具纤维素细胞壁,无细胞核。营养方式:分为寄生细菌和腐生细菌2种。寄生细菌能致人畜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考研历年真题(1999-2017)

自然地理学(博士) 2017年试题 一、简答题 1.岩溶作用 2.土壤的物质组成 3.自然区划的原则 二、论述题 1、气候的形成 2、生态系统的功能 3、水分循环的过程 2016年试题 一、简答 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3、生态系统的组分 二、论述题 1、气候变化的原因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5年试题 一、简答题 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2.成土学说 3.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 二、论述题 1、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 2、地球水分布,水的大循环及水的更新周期 3、我国自然地理特征 2014年试题 一、简答 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水量平衡 二、论述题 1、中国的气候及其特征 2、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 3、试论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内容 2013年试题 一、简述 1、地貌成因有哪些 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3、生物群落的分类 二、论述 1、论述气候形成的原因

2、论述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2 年试题 1. 简答 1)基本地貌类型 2)季风气候 3)生态系统的组分 2. 论述 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 5)试述水量平衡 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2011 年试题(博) 1. 简答 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 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 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 2. 论述 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 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年 一、简答 1、土壤的物质组成 2、水量平衡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论述 1、生态系统的功能 2、气候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3、我国地理地带的主要特征 2009 年试题(博) 1. 简答 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 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 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 2. 论述 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5)气候变化及其主要原因(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气候P165) 6)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 2008 年试题(博) 1. 简答 1)自然区域划分原则(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 2)成土学说(赵济第六章土壤地理P82)

东北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42712--东北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备考题库42712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 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综合自然地理野外描述纲要的专业内容主要记录表述错误的是()。 A.观察点的地理位置 B.湿润条件,包括水分来源,天然排水强度,潜水埋藏深度,地表季节积水或常年积水等 C.土壤,包括机械组成、各发生层的厚度、颜色、组成、结构、湿度、新生体等 D.动物界,只记录大型哺乳动物的足迹、粪便,其余除外 正确答案:D (2)划分自然地带的关键是()。 A.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B.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 C.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平亢地上的植被及土壤进行相关分析 D.用平亢地上的大气候条件与地带内的隐域性的土壤和平亢地上的植被进行相关分析 正确答案:C (3)要解决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关系,促使二者统一,关键在于() A.提高人口质量 B.保持环境 C.克服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D.人类发展需要的主观性 正确答案:C

(4)GIS的硬件系统主要有哪四部分组成()。 A.数据输入、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用户接口模块 B.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输出设备 C.计算机制图、数据库管理、遥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 D.计算机主机、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分析与处理 正确答案:B (5)人类活动加剧了地表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地表的水平衡被破坏 B.改变了生物界的平衡 C.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D.加速了化学元素的迁移 正确答案:C (6)自然地理系统起连接作用的组成部分是() A.水分 B.大气 C.岩石地形复合 体 D.土壤 正确答案:A (7)()是形成垂直带的直接原因。 A.山地气候条件 B.纬度地带规律

1999-2017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博士)1999-2017 2017年试题 一、简答题 1.岩溶作用 2.土壤的物质组成 3.自然区划的原则 二、论述题 4.气候的形成 5.生态系统的功能 6.水分循环的过程 2016年试题 一、简答题 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3.生态系统的组分 二.论述题 1.气候变化的原因 2.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5年试题 一、简答题 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2.成土学说 3.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特点 二、论述题 1、地球自传的地理意义 2、地球水分布,水的大循环及水的更新周期 3、我国自然地理特征 2014年试题 一、简答 1、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水量平衡 二、论述题 1、中国的气候及其特征 2、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 3、试论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内容 2013年试题 一、简述 1、地貌成因有哪些 2、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3、生物群落的分类 二、论述

1、论述气候形成的原因 2、论述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保护 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2 年试题 1. 简答 1)基本地貌类型 2)季风气候 3)生态系统的组分 2. 论述 4)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及各学科的联系 5)试述水量平衡 6)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2011 年试题(博) 1. 简答 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伍P150) 2)主要成土过程(伍P338) 3)生物多样性意义(伍P448) 2. 论述 4)中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黄秉维第十四章中国水资源及其利用) 5)我国地貌特征(赵济第二章地貌P4) 6)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二节自然区划P482) 2010年 一、简答 1、土壤的物质组成 2、水量平衡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论述 1、生态系统的功能 2、气候系统的组成及特征 3、我国地理地带的主要特征 2009 年试题(博) 1. 简答 1)土壤的一般形态(伍光和第六章土壤圈P315) 2)水情要素(伍光和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P205) 3)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伍光和第八章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P463) 2. 论述 4)中国植被的分布规律(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5)气候变化及其主要原因(伍光和第三章大气与气候P165) 6)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应对策略(见北京师范大学第四章中国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 2008 年试题(博) 1. 简答 1)自然区域划分原则(赵济第十五章自然地理区划P176)

城市地理学复习(完整版)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样一种城市。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问题研究 3.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是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而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相互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汲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而城市规划学则需要以城市地理学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并具体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去。但是,两者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指导与应用关系。 4.近30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表现出如下特点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结构 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 3.注重城市化研究 4.注重城市地理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5.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 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 3.对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将加强 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 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6.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个 1.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2.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3.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4.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5.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上述几点虽不十分严密,却无疑是最基本的差别。 7.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都市区是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大学 自然地理试题含答案

《自然地理学》期未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风化作用:在地表环境作用下,岩石内部结构、构造、成分发生分解,整体坚固的岩石 发生破裂、变成碎屑及其他矿物质的过程。 2.片理构造:变质岩中板状矿物、片状矿物和柱状矿物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平行排列 而形成的构造 3.河流袭夺:分水岭的迁移导致一侧的河流夺取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4.腐殖质: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或聚合而成的一 系列暗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和输入和 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1分) (1)全球的火山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以及大洋中脊地带。 (2)高岭土、榄橄石、石榴子石分别是沉积岩、岩浆岩岩及变质岩中的常见矿 物。 (3)青藏高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强烈 隆起 (4)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5)雪线最高的地带在亚热带副高压带。 (6)海岸带主要由沿岸陆地、潮间岸滩与水下岸坡三部分组成。 (7)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腐殖质化和矿质化两个过程。 (8)荒漠地貌集中分布在亚热带高压带区、内陆干旱盆地区、寒流经过的沿海地区。

(9)土壤胶体的主要性质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带电性、分散和凝聚性。 三、是非判断( / )(9分) 地层的新老关系是确定褶皱构造类型的最主要标志;不同时代的地层直接接触不一定意味着断层的存在;冰川分布下限通常高于雪线;新月形沙丘的弧形突出端朝向主风向;土壤指地球表面的风化碎屑物;黄土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而且主要是风成的;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形成均与构造运动有关;一个地段上的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总是使物种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群落演替阶段到达顶级阶段时,净初级生产量也达到最高。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 水化 D. 水蚀 [ D ] 2.方解石的解理程度为 A. 极完全 B. 完全 C. 中等 D. 不完全 [ B ] 3.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为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正长石 D. 石英 [ D ] 4.在超基性岩中肯定不存在的矿物为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辉石 D. 石英 [ D ] 5.鸟足状三角洲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 潮流 B. 河流径流 C. 波浪 D. 潮汐与波浪的共同作用 [ B ] 6.风力搬运的最主要方式是 A. 悬移 B. 跃移 C. 推移 D. 蠕移 [ B ] 7.黄土的粒度组成主要为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考博重点(详细)

一、 1、蒸腾作用调控因子 1.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 2.水分状况: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气孔开放,过多的水分反而使气孔关闭. 3.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 4.CO2 浓度:CO2 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 2、耐性定律和最小因子定律 耐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3、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 4、养分利用效率及其两大组分之间的权衡 5、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的总称。或者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一)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强,进化潜力就大;反之,遗传多样性贫乏的物种在进化中的适宜性就差。 (二)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度或物种的总数目。 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当生态系统丧失某些物种使多样性降低时,就可能导致系统功能失调,出现不稳定现象,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学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二、 1、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异同 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关系复杂。垂直地带不是水平地带的浓缩,这是因为:第一,温度的纬度变化缘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温度的垂直变化是因海拔愈高接受地面长波辐射愈少所致。第二,降水量的纬度分布与垂直分布遵循完全不同的规律。第三,山地地貌的复杂性导致气候特征趋向复杂化,使得垂直带中出现一系列纬度地带不可能具有的特征。 2、SR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密切正相关的原因? 净第一性生产力是绿色植物呼吸后所剩下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即是总第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机物质。然而,净第一性生产力、部分的有机物质变成碎屑在一年的过程中丢失掉(L)、部分为消费者所啃食(G),剩下的参加到单位面积土地的植物重量的年

自然地理学考试名词解释

中科院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现代自然地理(中科院自己编的) 名词解释: 1、宇宙天体黄赤交角太阳高度角恒星日太阳日恒星年回归年岁差章动极移纬线经线经度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 2、地壳克拉克值矿物岩石解理断口岩浆岩沉积岩层理变质作用与变质岩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围岩的交代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构造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沉积构造地槽型建造过渡型建造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质构造水平构造丹霞地貌倾斜构造单面山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喷发地震板块大洋中脊地缝合线地质年代相对年代法绝对年代法 3、大气气溶胶大气成分干洁空气大气常数温室效应对流层辐射平衡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水平温度梯度气温直减率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露霜雾凇雨凇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冰晶效应对流雨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变率湿润系数水平气压梯度摩擦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层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埃克曼螺线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信风季风局地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气候厄尔尼若沃克环流南方涛动南方涛动指数ENSO 降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大气辐射径流土地退化 4、水分循环水圈海洋内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海水盐度海水氯度潮汐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波浪的辐射沿岸流洋流摩擦深度风海流倾斜流密度流水团河流水系流域流域面积河网密度水位平均水位相应水位流速流量薛齐公式满宁公式巴普洛夫公式径流总量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变率径流系数河流的年正常径流量湖泊定振波沼泽地下水总矿化度硬度溶水性容水度持水性持水度给水性透水性地下水的动态线性渗透定律非线性渗透定律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潜水潜水湖潜水流承压水冰川成冰作用雪线 5、地貌山地平原风化过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风化产物风化壳块体运动崩落滑落蠕动倒石堆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流水的搬运作用流水的堆积作用坡积裙河谷地貌泥石流河谷侵蚀基准面河漫滩牛轭湖离堆山河口三角洲洪积扇河流阶地河流袭夺准平原山麓面哈斯特作用哈斯特地貌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斗羊背石终渍堤纹泥彭丘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一、地理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的区别与联系? 从概念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学科。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地理学史是对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地理学发展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历史,以探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全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历史,是世界地理学史或称地理学发展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是该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学史。地理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地理学史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其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性。地理学史有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结合研究,也可以分别研究。1、地理发现史;2、地理图籍史;3、地理学思想史 地理学思想史它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包括假说和预测)的发展史。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联系与区别: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地理学思想史则是地理学史的一部分,研究地理学研究中产生的相应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思想发展历史,它不能说是一门科学,而是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相应思想。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包括对农业、工业、贸易和运输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则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采用计算机建模和模拟技术实现地理环境与过程的虚拟,以便于对地理现象直观科学的分析,并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学史是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学思想史是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