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并发症

(1)贫血

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

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

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2)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3)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5)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6)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7)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8)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辩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

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肾虚型

(一)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左归丸(《景岳全书》)去川牛膝,加早莲草、炒地榆。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方中熟地、枸杞子、山茱萸滋肾阴而填精血;山药、菟丝子补肾阳而益精气,寓阳生阴长之意;龟板胶、旱莲草、炒地榆育阴凉血止血。全方共奏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之效。若阴虚有热者,酌加生地、麦冬、地骨皮。本型也可用育阴汤(《百灵妇科》)。熟地、山药、续断、桑寄生、山茱萸、海螵蛸、龟板、牡蛎、白芍、阿胶、炒地榆熟地、山茱萸、续断、桑寄生补肾益精;龟板、牡蛎、海螵蛸育肾阴、固冲任,涩精止血;山药补脾阴,白芍敛肝阴,阿胶养血滋阴也能止血,地榆凉血止血。全方既滋肾益阴,又固冲止血。(二)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

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大补元煎。酌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举例: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白术、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茱萸、白芍、海螵蛸、茜草根、棕炭、五倍子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以摄血;龙骨、牡蛎、海螵蛸固摄冲任;山茱萸、白芍益肾养血,酸收止血;五倍子、棕炭涩血止血;茜草根活血止血,血止而不留瘀。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固冲止血之效。若出血量多者,酌加人参、升麻;久漏不止者,酌加藕节、炒蒲黄。若阴道大量出血,兼肢冷汗出,昏仆不知人,脉微细欲绝者,为气随血脱之危候,急宜补气固脱,方用独参汤(《景岳全书》)。人参25g,水煎取浓汁,顿服,余药再煎顿服。或用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救治,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以固脱。人参、麦冬、五味子若症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又为亡阳之候,治宜回阳固脱,方用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附子、生姜、大枣

血热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邪热内炽,津液耗损,故口

渴喜饮;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邪热上扰,故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象。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藕节、陈棕炭、甘草、焦栀子、地榆方中黄芩、地骨皮、生地、阿胶清热凉血益阴;龟板、牡蛎育阴潜阳,固摄冲任;焦栀子、地榆清热凉血止血;藕节、棕炭涩血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效。若肝郁化火者,兼见胸胁乳房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数等症,宜平肝清热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醋炒香附、蒲黄炭、血余炭以调气理血止血。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证候分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方药举例: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蒲黄炒)、龙骨、牡蛎、乌贼骨方中没药、五灵脂活血祛瘀止痛;三七、丹皮炭、炒丹参活血化瘀止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阿胶、炒艾叶养血止血;乌贼骨、龙骨、牡蛎固涩止血。

【食疗保健】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相转化,故概称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认为本病为任亏损;肝肾失调所致。

芝麻粥

[来源]《圣济总录》[原料]生苎麻根30克,炒陈皮10克,粳米、大麦仁各50克,细盐少许。[制作]先煎苎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入盐少许。[用法]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热食。[功效]凉血、止血、安胎。适用于血热崩漏,

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红米生地粥

[来源]《食医心鉴》[原料]生地黄50克,红米100克,冰糖适量。[制作]取生地黄,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注意事项]此粥不宜长期食用。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三七粉粥

[来源]经验方[原料]三七粉3克,大枣5枚,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制作]先将三七打碎研末,粳米淘洗净,大枣去核洗净,然后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汁即成。[用法]每日2次服食。[功效]补血止血,化瘀清热。适用于崩漏下血及其它出血症。

阿胶粥

[来源]《食医心鉴》[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制作]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1—2沸,加入红糖即可。[用法]每日分2次服,3—5日为l疗程。[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乌雄鸡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原料]乌雄鸡1只,糯米100克,葱白3条,花椒、食盐适量。[制作]将鸡毛去净,除内脏,洗净切块煮烂,再入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功效]益气养血,止崩安胎。适用于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恍白或浮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

山药山萸粥

[来源]经验方[原料]山萸肉6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将山英肉、山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用法]每日分2次,早晚温热食。[功效]补肾敛精,调理冲任。适用于肾虚型崩漏。[注意事项]因热致病者忌服。

保胎要领

1.生活规律:起居以平和为上,既不可太逸(如过于贪睡),亦不可太劳如提掣重物或攀高履险等。逸则气滞,导致难产;劳则气衰,导致伤胎流产。因此,孕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要有规律,最好每日保证睡够8小时,并适当活动。这样,才能使自己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应对孕期的各种情况。另外,孕妇衣着应宽大,腰带不宜束紧,平时应穿平底鞋。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还要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避免用泻药。2.合理饮食:孕妇要注意选食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易于消化的食品,如各种蔬菜、水果、豆类、蛋类、肉类等。胃肠虚寒者,慎服性味寒凉的食品,如绿豆、白木耳、莲子等;体质阴虚火旺者,慎服雄鸡、牛肉、狗肉、鲤鱼等易使人上火的食品。民间有不少食疗方对预防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很有效果,这里向大家介绍两则:①莲子、桂圆肉各50克,文火煲汤,加山药粉100克煮粥。怀孕后即开始食用,每日1次。此方适宜于阴道出血、小腹坠痛、腰腿酸软、苔白舌淡、有习惯性流产史者。②南瓜蒂3个,莲蓬蒂6个,共焙黄为末,分3次米汤送服,1日服完。此方适宜于妊娠数月后胎动腹痛、阴道出血、面赤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的血热型先兆性流产者。3.注意个人卫生:孕妇应勤洗澡、勤换内衣,但不宜盆浴、游泳,沐浴时注意不要着凉。要特别注意阴部清洁,可每晚用洁净温水清洗外阴部,以防止病菌感染。4.保持心情舒畅:研究认为,一部分自然流产是因为孕妇中枢神经兴奋所致。因此,孕妇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消除紧张、烦闷、恐惧心理,尤其不能大喜大悲大怒大忧,否则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5.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在妊娠中期就应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胎儿健康发

育。6.慎房事: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孕妇来说,妊娠3个月以内、7个月以后应避免房事,习惯性流产者此期应严禁房事

月经一直不停,淋漓不断怎么办?

月经淋漓不尽,属于月经失调引起的,建议去当地正规医院B超检查,看看是否正常,并明确月经一直不停,淋漓不尽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本文介绍5个来自民间的治月经不停的方法,供广大中医学习。

(1)藕节煮水方

[用料]藕节1大把。

[制用法]煮水代茶饮。

[功效]止血,凉血,散瘀,疏肝理气。针对咳血,吐血,衄血,二便出血,血痢,血崩有效。还可用于肝郁气滞,胸满闷胀。

注:献方人江苏无锡李洪军。

提示:藕节,即莲藕中间,藕与藕之间连接处。

(2)黄豆童子尿方

[用料]黄豆,童子尿。

[制用法]1把黄豆在汤勺里用小火慢炒,炒熟后在豆上边撒一层童子尿。食豆饮尿,1次见效。

注:献方人辽宁大连李维娜。

(3)艾叶煮鸡蛋方

[用料]艾叶50克,鸡蛋2个。

[制用法]艾叶煮鸡蛋,食蛋饮汤。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注:献方人河北唐山何静。

(4)刺梅花方

[用料]刺梅花(又叫野玫瑰花)1把。

[制用法]1碗水熬至半碗水,饮后即止血。

[功效]适合不明原因走血,月经淋漓不断、量大甚至血崩均可。

注:献方人辽宁抚顺石景洪。

建议:可把野梅瑰花洗净晾干,用红糖熬成玫瑰膏,每日坚持喝。作用及功效:<1>理气解郁、和血散瘀。主治肝胃气痛,新久风痹,吐血咯血,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痢疾、乳痈,肿毒;<2>有理气和血、舒肝解郁、降脂减肥、润肤养颜等作用。特别对妇女经痛、月经不调有神奇的功效;<3>有抵抗外界辐射的功能。

(5)萝卜缨红糖方

[用料]胡萝卜缨子(干鲜都可)1把,红糖。

[制用法]煮水后加红糖,代茶饮。3~5日见效。

注:献方人山东青岛刘忠德。其老伴月经不走,脸色发青,浑身没劲。邻居告知此方。以上偏方来自《祥康快车》。

马大正教授治疗崩漏经验撷要

(1.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温州市中医院)

【摘要】马大正教授临证30余年,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崩漏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独具特色。多从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立论,治疗重在调补冲任,顺应胞宫藏泻的生理功能。具有填补肾精,固冲止崩、淡渗利水,胜湿止漏、升阳除湿,祛风止血、通因通用,祛瘀止崩的治疗特色。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喜加用石、炭、酸、胶、虫类中药的用药特色。

【关键词】崩漏;名医经验;马大正教授

马大正教授临证30余年,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崩漏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独具特色。

我有幸成为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侍诊师旁,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在耳濡目染中较系统地了解了老师对崩漏辨证论治规律、用药妙诀、以及诊疗技巧,本文就老师治疗崩漏的经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病机认识

吾师认为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重在调补冲任。《诸病源候论》概括崩漏的发病机理为:“崩中者,脏腑损伤,冲脉任脉血气俱虚故也……若劳动过度,致脏腑俱伤,而冲任之气虚,不能制约其经血,故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漏下者,由劳伤血气,冲任之脉虚损故也。”无论是脏腑功能紊乱,还是气血失调,最终皆导致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发为崩漏”,故冲任损伤为崩漏的主要病机。

2.治疗原则

吾师治疗崩漏在遵从塞流、澄源、复旧三法的基础上,当分辨胞宫处于藏、泻或正由泻向藏转化,或正由藏向泻转化等状态,顺应胞宫的生理功能。同时对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也给予科学的评价,并应用于临床,指导用药。对于在出血期间的崩漏患者,若B超提示子宫内膜薄,则以补肾养血止血中药主;若子宫内膜较厚,则参照西医学诊断性刮宫治法,首先给予活血祛瘀中药,使子宫内膜脱,再用补气养血止血之品;若出血量多,血色素低者,则扶正祛瘀同用。对于诊刮病理为单纯增生,复旧阶段则以补肾调冲,恢复卵巢排卵功能为主,对于子宫内膜分泌期欠佳者,则根据辨证给予补肾、疏肝、健脾益气等治疗,月经后半期加用补肾温阳之品,以促进黄体功能。

3.治疗特点

3.1填补肾精,固冲止崩

吾师认为肾气不足,肾精虚弱,封藏不固,冲任失约,故经来无期量多或淋漓。常用大剂量枸杞子、何首乌、山茱萸、甜苁蓉、阿胶补养精血,其中山茱萸味酸,既补肝肾,又具收敛,能治肾虚不能封藏之崩中、带下。阿胶,《本草元命苞》称:“补血安胎,止女子崩中下血”。是治疗妇科血证的常用药。若有气虚者,常与党参、黄芪

配伍。

医案举例:患者,郑某某,27岁,初诊:2013年4月3日。主诉:月经紊乱3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2天。平素月经周期22天,量中,色红,无血块,无腹痛,经期8-10天。近三年月经周期紊乱,10-20天一周期,末次月经:2012年2月25日。3月11日又出现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至今未净,现量少,色暗红。胃纳可,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B超:内膜4mm,子宫大小:40x23x45mm。未婚,0-0-0-0。辩证属肾气不足,冲任不固,治拟补肾固冲止血。方药:何首乌20g 枸杞子20g 巴戟肉15g 仙鹤草30g 阿胶(烊)10g 甜苁蓉20g 萸肉20g 荆芥炭10g 海蛸30g,7剂。二诊:2013年4月10日。阴道出血已净。

3.2淡渗利水,胜湿止漏

对于出血色淡,似血水混同而下,以致可在卫生巾上见到渗开的水晕的漏下常用淡渗利水之剂猪苓汤来治疗。吾师认为此系水渍胞宫之兆。水渍胞宫,则胞脉损伤,便使出血不止,用猪苓汤加味治疗,水湿得除,胞脉修复,溢血可止。故不能简单的认为猪苓汤为利水之剂,而不敢用于漏下之症。常加用荆芥炭、防风祛风之品既可祛风胜湿又可入血分止血同时又能制约过度渗利。

医案举例:叶某某,40岁。初诊:2012年10月6日。主诉:月经失调三年,阴道不规则出血58天。平素月经周期5-6月,量中,色红,无血块,无腹痛,稍有腰酸,伴头晕。末次月经:2012年8月8日,至今未净,现量少,色咖啡样。卫生巾上见水晕样渗开。晨起下肢及颜面浮肿,纳可,寐安。B超:双附件囊肿,子宫肌层回声改变,考虑子宫腺肌症,内膜4mm。1-0-2-1(上环)剖宫产,2003年宫外孕一次,2011年1月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脾虚湿盛,治拟健脾渗湿固经。方药: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加仙鹤草30g、荆芥炭10g、海蛸20g,7剂。二诊:2012年10月19日。经水已净4天,倦怠。方药:归脾汤(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甘草)加仙鹤草30g,7剂。

3.3升阳除湿,祛风止血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湿盛内聚,冲任不固,致经血失摄,发为崩漏。吾师常用调经升阳除湿汤治之。方中苍术、羌活、防风、藁本、独活祛风胜湿,黄芪、升麻、柴胡、蔓荆子升阳举陷。王肯堂语“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带下脱,漏不止宜用此汤,一服即止。”吾师用此方治疗清阳不升而水湿下流的疾病,如经期过长、带下、崩漏每收良效。

医案举例:郑某,19岁,未婚。初诊:2012年12月3日。阴道出血51天未净,量中等,刻量减色暗2周,小腹隐痛。面色萎黄,倦怠无力,纳便正常。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证属脾阳气虚,治法:益气升阳止血。方剂:调经升阳除湿汤加味。黄芪15g、苍术9g、羌活5g、防风10g、藁本9g、升麻5g、柴胡5g、独活5g、蔓荆子10gg、党参20g、海螵蛸30g,5剂。进药1剂,漏血即净。

3.4 通因通用,祛瘀止崩

吾师常用活血祛瘀治疗崩漏,其效不同凡响。吾师认为,崩漏为离经之血,或虽无明显瘀滞,然离经之血,不归常道,亦有瘀滞之患,且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并非见血止血,若见血止血,恐随止随发。吾师采用“通因通用”之法。治当以祛瘀为首务,若误用补益固涩,则姑息养奸,必然酿成隐患。常用震灵丹活血祛瘀,瘀血祛则血循常道,如同禹之疏浚,活血止血,常加五灵脂、蒲黄炭。

医案举例:黄某,39岁。初诊:2012年9月20日。多发性子宫肌瘤,最大肌瘤14mm×18mm×18mm。经后6天阴道出血,量中等4天未减,色鲜红。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法:化瘀止血。方剂:震灵丹加减:没药4g、代赭石15g、赤石脂15g、乳香4g、五灵脂10g、紫石英15g、生地黄20g、水牛角(先入)15g、仙鹤草20g、旱莲草30g、血余10g、阿胶(烊冲)10g,3剂药后,阴道出血净。

4.用药特点

吾师治疗崩漏时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喜加用石、炭、酸、胶、虫类药物。吾师认为石、炭、酸、胶四类药物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虫

类药物具有破血祛瘀的作用,瘀祛则血归故道。其中,石类包括矿物类、化石类、贝壳类和植物的胶树脂。常用的有龙齿、龙骨、代赭石、石膏、花蕊石、赤石脂、磁石、紫石英、珍珠母、没药、血竭、鹅管石等;炭类常用的有地榆炭、贯众炭、荆芥炭、莲房炭、黄芩炭等;酸类常用的有五味子、萸肉、五倍子、乌梅、米醋等;胶类常用的有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鳖甲胶、鱼胶等;虫类常用的有水蛭、白僵蚕、蟅虫、鼠妇、露蜂房等。

5.体会

崩漏的根本原因为肾气受损,冲任不固。治疗上如果不论虚实,一味见血止血,犹如鲧湮洪水,难收功效。若见气虚不摄,则当益气固脱;而对于瘀血阻滞者,则应通因通用,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才能瘀祛血止;热扰冲任者当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治疗崩漏时,应知常达变,不可拘泥,根据实际情况,观其脉证,视其缓急,审证求因,灵活应用塞流、澄源、复旧之法,恢复月经正常。

崩漏(中医)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别名漏下,崩中,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月经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中医病证西医病名定义中医释名崩漏是指妇女非正常行经而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的症状。势急而出血量多者为崩;势缓而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漏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量少而势缓,淋漓不尽力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西医病因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崩中、漏下),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产后血崩、产后恶露不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病中皆可出现崩漏。崩漏病多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所致。漏下多因肾虚、血瘀,冲任失约所致。崩中多因血热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气虚冲任不固所致。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2)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3)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5)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6)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7)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8)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1.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

2.月经周期紊乱,或提前或错后。

3。经血量多暴下如注,或量少淋漓不尽,或两者交替而作。

4.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及肿瘤等。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1.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伴腰酸腹痛。

2.异位妊娠:停经2~3月,有早孕表现而突起腹痛,阴道少量出血。

3·新产出血、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恶露不绝:为产后阴道出血

不止。

4.经期延长:经期持续延长,但非淋漓不尽,且周期一般正常。

5·月经过多:经量虽多,但不似崩中之来势急暴,周期、经期均正常。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中医治疗辨证论治:1.胞宫血热证:经来无期,阴道突然大量流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或紫红粘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不寐,便秘尿黄,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清热凉血止血。清热固经汤加减。

2.瘀阻胞宫证: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色紫暗或挟有瘀块,少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舌质黯红或有斑点,脉涩。化瘀止血。逐瘀止崩汤加减。

3.肝郁气滞证:经期紊乱,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精神抑郁,性急易怒,经前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苔薄黄,脉弦。疏肝理气,逍遥散加生地、枸杞子、山茱萸、益母草。

4.脾不统血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面色?白或虚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食少便溏,舌淡胖嫩或有齿印,脉细弱或芤。补脾摄血。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三七。

5.肝肾阴虚证: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或有盗汗,舌质红,苔少而黄干或无苔,脉细数。滋补肝肾。左归丸去牛膝,加丹皮、女贞子、续断、益母草。

6.脾肾阳虚证: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精神萎靡,头晕目眩,畏寒肢冷,面色白或晦黯,腰膝酸软,或有浮肿,尿频而长,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温补脾肾。右归丸去肉桂,当归,加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益母草。

7.心脾气血两虚证:下血如崩似漏,精神倦怠,气短懒言,四肢无力,心悸失眠,不思饮食,面色淡白,舌淡嫩,脉细缓。补益心脾气血。归脾汤加枸杞、山药、山茱萸。

(一)辨证论治:

1·胞宫血热证: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或红,质粘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

黄,脉弦数。清热凉血止血。清热固经汤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等。

2·瘀阻胞宫证:经血淋漓不尽,或突然下血量多,色晴或黑,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沉涩或弦紧。活血化瘀。逐瘀止崩汤加炒蒲黄、茜草炭等。

3·胞宫湿热证:经血淋漓,或骤然量多如崩,血色深红或紫暗,质粘稠,带下量多气腥臭,小腹胀痛,或有发热,渴不欲饮,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止血。三妙红藤汤加减。

4·气不摄血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白虚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质淡,脉虚大或细弱。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加淮山、升麻、茜草炭等。

5.肾阴虚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盗汗,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滋补肾阴。左归丸去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6·肾阳虚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淡红,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尺部尤甚。温补肾阳。右归丸去附子、肉桂,加黄芪、巴戟天、仙灵脾等。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症处理:

1.急救处理:若血崩出现虚脱时,可立即针刺入中、合谷、百会(灸)。并急煎独参汤。若出现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证时,可用参附汤加炮姜炭。必要时应输血。

2.常用中成药:当归膏、乌鸡白风丸、定坤丹(丸)、健妇丸等。

3.常用止崩漏中药:蒲黄、血余炭、艾叶炭、益母草、大蓟、小蓟、地榆、紫珠、苎麻根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

4.针灸疗法:

体针疗法:

取中极、三阴交、隐白。脾虚加脾俞、关元;肾虚加气海、关元、命门;血热加合谷、曲池;肝郁加大冲、大敦;湿热加阴陵泉、合谷;阴虚加太溪、大冲、照海;瘀血加血海、膈俞。

常用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有减少血量作用。

神阙、隐白,艾灸20分钟后,可减少出血。

耳针疗法:取穴为子宫、内分泌、皮质下,针刺,留针15~20分钟。

5.西药止血剂:如维生素E、叶酸、止血环酸、EACA等。

急救处理:血崩出现虚脱时,针刺人中、合谷,艾灸神厥、隐白,20分钟。急煎独参汤。必要时输血。

单方验方:

(1)仙鹤草、血见愁、旱莲草各30g,水煎服,3次/日。

(2)乌梅120g,红糖适量,1剂/日,水煎当茶饮。

(3)棕桐炭、百草霜各30g,共研未,白开水送服。

西药止血:可选用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三合激素、复方黄体酮或维生素K安络血、止血敏等。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济阴纲目·论崩漏杂治法》曰:"丹溪云:崩漏有虚有热,虚则下溜,热则通流。"

漏下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妇人有漏下者"。《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有"漏下候"

崩中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崩中出血"。《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有"崩中候"。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并发症 (1)贫血 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2)虚脱 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3)邪毒感染 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1.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2.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3.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4.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5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6.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1)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2)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3)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4)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5)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6)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7)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8)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辩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

名中医治崩漏的4则极效方

名中医治崩漏的4则极效方 刘渡舟老先生、朱南山老先生、刘惠民老先生治疗崩漏医案4则。 五分钟读完,学习名医如何治崩漏! 刘渡舟医案,气血两虚崩漏案 于某,女,40岁 素来月经量多。近月余淋漓不断,某医院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 经色鲜红、质稀、头晕乏力、腰酸腿沉、口渴、口苦、便干、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白、脉沉按之无力。 此证属于气血两虚,兼有虚热。 法当养血止血,益气养阴调经。 方用《金匮》之“胶艾汤”加味。 阿胶珠12g,炒艾叶炭10g,炙甘草10g 川芎10g,当归15g,白芍15g, 生地20g,麦冬20g,太子参18g 服七剂而血量大减,仍口苦、腰酸、大便两日一行。于上方加火麻仁12g,又服七剂,诸证皆安。 【按语】《金匮》有云“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不绝

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经水淋漓不断的漏下,半产后下血不止,胎漏,三者病因虽异,病机却同为冲任虚损,营阴不得内守。 胶艾汤在此调补冲任,固经养血。 综观本案脉证,月经不止、质地稀、头晕、乏力、舌胖、脉沉无力等,究为气血两虚。 血虚冲任失养,气虚冲任不固。冲任不固,使经血频至,甚则淋漓不止。 故治当益气血,调冲任,止崩漏,处以“胶艾汤”。又见经色鲜红、口渴,此出血日久,伤阴损津所致,故加麦冬以养阴生津也。 刘奉五医案阴虚血热崩漏案 孙某,女,29岁,

初诊日期:1974年3月2日 近10年来月经行经日久,每次约持续15~20天,周期也不规律,先后不定(间隔20~70天)。 末次月经为2月21日,至今未净、量多,色红有血块,伴有头晕,多梦,烦急,胸闷,手足心热,口干。 近5个月来曾测基础体温均为单相型。某医院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舌质暗、尖红,脉弦滑。 辨证为阴虚血热,冲任不固。法当养阴清热,安冲调经。开方如下: 地骨皮9g,旱莲草9g,椿根皮9g 煅牡蛎24g,侧柏炭9g,阿胶15g 青蒿9g,黄芩9g,丹皮9g, 白芍9g 【按语】行经日久,耗伤阴血,血为气之母,气随血脱,心藏神,血虚心神失养,故头晕心烦多梦。 阴血亏虚,虚热迫血妄行,见出血量多,虚热焦灼津液,见出血色红且有血块,胸闷,手足心热口干为阴虚内热之象。 青蒿、地骨皮、侧柏炭、旱莲草凉血止血,黄芩、丹皮清热凉血,白芍养血调经,阿胶滋阴养血,煅牡蛎重镇安神,椿根皮固下止血,兼增黄芩清热之力。 3月13日,服药3剂后出血已少。继服3付,于3月23日月经复来潮,行径6天,周期血量均恢复正常。测基础体温示双相型(提示已有排卵)。

中医治疗崩漏

中医治疗崩漏 《四圣心源》【卷十】黄元御曰:“妇人之证,率与男子无殊,惟其经脉胎产三十六病,则与丈夫不同。其源流通塞,实资于调燮,花萼长消,端赖于栽培。降自后世,此义遂乖,伤旸谷之忽寒,叹温泉之遽沍,泛桃花之巨浪,决瓠子之洪波,乃使春华易萎,秋实难成,胎伤卵破,女德无终,玉折兰摧,妇怨何极!仆本恨人,痛心在目,作妇人解。” 《妇人解》 《经脉根原》【注:妇科疾病治疗的总纲】曰: “经脉者,风木之所化生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经】语。男子应日,女子应月,月满则海水西盛,鱼脑充,蚌蛤实,经脉溢,月晦则海水东盛,鱼脑减,蚌蛤虚,经脉衰。月亏而止者,事之常也。” “金主收敛,木主疏泄,金敛而木不能泄,则过期不来【注:月经后期】,木疏而金不能敛,则先期而至【注:月经先期】。收敛之极,乃断绝而不行【注:闭经】,疏泄之甚,故崩漏而不止。木郁或中变为热,水郁则始终皆寒。其重者,亡身而殒命,其轻者,绝产而不生,非细故也。” “其凝而不解者,水寒而木郁也。肾肝阴旺,经脉凝沍,既堙郁而腐败,乃成块而紫黑。调经养血之法,首以崇阳为主也。盖经水之原,化于己土,脾阳左旋,温升而生营血,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也。【灵枢经】语。血藏于肝而总统于冲任,阴中阳盛,生意沛然,一承雨露,煦濡长养,是以成孕而怀子。譬之于上,阳气冬藏,水泉温暖,春木发扬,冻解冰消,暖气升腾,故万物生焉。使冬无地下之暖,虽有阳和司令,亦成寒谷不生矣。” “后世庸工,全昧此理,滋阴凉血,伐泻生阳,变膏腴之壤,作不毛之地,摧后凋之木,为朝华之草。目击此风,良深永叹!仲景垂温经一法,吹邹子之暧律,飘虞地之熏风,古训昭然,来者当熟复而详味也。”

【老年崩漏倒开花:三个奇方】4

【老年崩漏倒开花:三个奇方】4 陈阿胶一两,全当归一两,西红花一两,冬瓜仁五钱。 治疗老年妇女突然血海大崩不止,速投此方一剂可止。少妇大崩不止,减西红花一半服之。如发热,加六安州茶叶三钱煎服,如无,其他茶叶亦可。血止后,用胶红饮加当归、白芍调理。 紫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 放入锅中炒至微黄,盐水淬;然后捣为细末,开水炖服;本方主治一切崩漏,有塞流止血之功,大多一剂见效,若进服两剂无效,则改投他法,或进一步检查治疗,以免疫误病情。血止后,据病因辨证治疗,虚则补之,瘀则化之,寒则温之,热则清之;此法系汪其浩老中医发表于《南方医话》上的文章,称20年间治疗验证了300余例,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黄芪30克,当归30克,桑叶30克,三七10克。 治疗老年妇女突然阴道大量出血。如热,加生地30克。亦治疗少妇崩漏。 崩漏一证,突然急性大量出血谓之崩,慢性淋漓不止谓之漏,与现代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相似。包括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和

老年期出血,一般情况下,中医治疗较西医激素治疗的手段更为丰富。多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和塞流、澄源、复旧的三大方法。我在临床上首先学习应用的是老中医的三黄益母汤,根据病因辨证加减治疗,治愈了不少病人。后来随着医书和资料的大量增加,对上述的3首方剂也爱不释手,遇见有对症的患者亦应用一二,疗效比较明显,多二三剂就可以止住出血,然后详细辩证巩固治疗。 三个方子中,当属三子养亲汤较为奇怪,用来治疗崩漏实属风马牛不 相及也! 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治疗老年人食少痰多、咳喘之证,现代亦多遵循此则;王老医生介绍此法系其道友所传,而且应用了20余年,当属可信。紫苏子,我东北家乡多产,现在很多人家田间地头都喜欢种植一些,用来包粘豆包,俗名粘耗子,食之芳香四溢,别有一番风味。那时候我在园子里也种了一些,可以出4种药材: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紫苏根,药用各有不同。 紫苏叶有宽中安胎的作用;紫苏子无有此效,主要用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莱菔子又名萝卜籽,消食化痰通便,现代研究显示其可以降压,也有报道单用莱菔子煎水治疗崩漏,没有验证过。 但是莱菔(大青萝卜),可以治疗崩漏,疗效确切,特别是慢性漏证。 当年对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漏证患者,嘱咐取大青萝卜数个,切丝,用纱布包裹绞榨出汁液,两碗即可,加入一些白糖,放入锅中蒸熟,凉温服之,疗效经得起重复。白芥子祛膜里膜外之痰,又可通络,无治疗崩漏之功。有一次,我的一个初中同学酒后告知其妻患功血证日久,出血量少,淋漓不止,身体已经略显虚弱。当时学习了汪其浩老中医之法,正愁无用武之地,见其不是大量出血,遂想验证一下。尊原法,治疗了两天,血止,开了人参归睥丸、参麦饮和朴血口服液等善后。直到今天写这篇文章,我也没用搞明白三子养亲汤为什么会止血,汪老先生也是同样困惑。所以中医有的时候确实是很神奇,是一门实践科学,正所谓有效才是硬道理。就像我们想不明白地榆本为止血之药却可以治疗尿崩,葶苈子利水之药亦可以治疗尿崩,有很多

中医治崩漏的4则极效方,疗效又好又简单

中医治崩漏的4则极效方,疗效又好又简单 【病症】崩漏是以妇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突然大下谓之崩,淋漓不尽谓之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炎、宫内肿瘤,均属崩漏的范畴。 【辨证分型】 1.脾气虚型:症见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色淡质稀,气短神疲,面色皖白,肢冷少食。 2.实火血热型:症见月经非时暴下,或淋沥不尽,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 3.肾阴虚型:症见经乱无期,出血淋沥不尽,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痛酸软。 4.肾阳虚型:症见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 5.气滞血瘀型:症见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色紫黑块,小腹疼痛、腰痛。 1.二至龙牡汤(盛玉凤) 【组成】早莲草15g女贞子15g生地黄30g生白芍20g生龙骨30g生 蜘30g 山茉萸12g 仙鹤草15g 冬桑叶20g 马齿苑15g 炒党参12g 【功效】滋阴清热,固涩止血。 【主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阴虚血热,冲任不固者。症见崩漏,及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经期延长,经色鲜红,舌红苔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重用生地、白芍为主药滋阴凉血和营;配合旱莲草、女贞子(二至丸)、山茱萸滋养肝肾以固冲任;复入龙骨、牡蛎镇潜固涩;仙鹤草、冬桑叶清热凉血止血;佐以党参益气摄血,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之意;用马齿览者,因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

能促使子宫收缩,有缩短经期并减少出血量的作用。诸药相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共奏滋阴清热,固涩止血之效,故宜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所引起的上述诸证。 【加减】若下腹隐痛,加金银花炭15g,蒲公英12g;头晕,夜寐不安,加白藥9g,合欢皮10g。 【点评】本方既遵循中医传统的处方法度,又结合盛氏的临证用药经验,更融以现代研究的新成果。其中冬桑叶一药,乃其师袭笑梅主任医师治疗血热崩漏、月经过多和胎漏的经验良药,盛氏亦屡试不爽。 2.调气止漏方(吴照) 【组成】陈皮10g,乌药10g,白芍15g,甘草6g,香附10g,蒲黄15g,苏叶6g,包姜3g 【功效】行气活血,养血止血。 【主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气滞兼血瘀之漏下证者。症见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小腹疼痛,舌紫黯,脉微涩或弦涩。 【方解】方中香附取其疏利全身气机;陈皮、苏叶理脾胃之气以调冲任;乌药理气调血;蒲黄活血化瘀止血;白芍敛阴养血;炮姜温养气血,且与白芍相配,“入气而生血”;甘草调和药性。诸药相合,共奏调畅气机,养血活血止血功效。 【加减】气滞明显者,加重香附、乌药、苏叶用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阿胶;阴虚,加龟板、黑豆、地骨皮;血多色黑有块,加三七、茜草炭;腰痛,加苑丝子、续断;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大便秘结,加瓜萎仁;带下多,加惹该仁。 【点评】吴氏认为,《景岳全书》关于漏下症“未有不由忧思郁怒先损脾胃,以及冲任而然者”的论述,与临证多合。此证病理关键在于气血为病。治漏之法,总应调理气血,但二者之中又当调气为先,血海宁静,周身之血以随之而安。本症多见淋漓日久,气血皆耗,故方药贵在平和,只可舒气而勿过用破气,并兼顾血分,乃取《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之意。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病情

中医治疗崩漏止血三法

中医治疗崩漏止血三法 止血三法是指治疗崩漏常用的“塞流”、“澄源”、“复旧”三种治疗方法。止血三法首见于明代方约之所著《丹溪心法》一书,方约之主张治疗崩漏:“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慎守病机,结合临床具体见症,灵活变通,对止血三法进行充实和完善。 (一)塞流治标,兼重逐瘀。崩漏的主症为出血,治疗崩漏的目的是止血,塞流止血乃“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但止血之道并非一味的固涩止血,应该根据病情之缓急,出血时间之长短,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崩漏下血量多时,临证选用独参汤或者生脉散加减以补气摄血救急为要,待病情稍缓和以后,再根据出血性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止血药相配伍。血热者加贯仲炭、旱莲草、黑栀子等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属于气虚者加白芍炭、荆芥炭、升麻等升提止血之品;属于血虚者加阿胶、熟地黄炭等滋阴养血止血之品。崩漏出血作为妇科之急症,医患皆以止血为要,无可非议。叶天士曾说:“留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但是临床观察,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总由冲任损伤,胞脉不固,而致血不归经,所以用药上,当止血和祛瘀并用,引血归经。若单用止血之品,唯恐旧血不去,瘀血内阻,常有它变,且仅能治标,非治本之法。所以在止血的同时常加用逐瘀止血之品,一者可以加速止血,二者可以防止瘀血留滞。临床多选用失笑散加益母草、枳壳、茜草等化瘀止血之品。崩漏虽然有时下血量多,但正气未虚或者未见脱证者,逐瘀止血应该贯穿始终。方药组成:益母草三十克,蒲黄炭十五克,茜草十克,三七五克(冲服),黑山楂十五克,红参十克,枳壳十克。水煎服。用之可使瘀血速去尽去,而出血速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逐瘀止血中药,可以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而使子宫内膜迅速脱落。 (二)澄源求因,看重肝脾肾。崩漏下血量减少,或者出血缓和以后,澄源求因,是治本的主要措施。崩漏一证,热证多而寒证少,

崩漏的中医治疗法,让月经“来去自如”!

崩漏的中医治疗法,让月经“来去自如”! 小编导读 都说月经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倒也 生动形象。若是“大姨妈”每个月都能踩点报 到,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有时“姨妈 君”来势汹汹,又或者是淋漓日久,都让美丽 的她们格外地抓狂!面对崩漏,有何妙招?正 文见分晓! 一、基本概念 崩漏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下血淋漓不断者,前者为“崩中”,后者为“漏下”。出血量多,来势汹涌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日久者为漏。崩与漏机制一致,可互相转化。 二、诊断要点 1.病史 注意患者的年龄和月经史,有无崩漏史,有无服用避孕药或其他激素,有无宫内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有无内科出血病史等。 2.临床表现 出血无周期性,出血量不定,出血时间超过14天,甚至数十天不等。 3.检查 (1)妇科检查:排除有无器质性病变、有无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 (2)实验室检查:主要排除生殖器肿瘤、炎症或全身性疾病。可根据需要行卵巢功能检查、血细胞分析、肿瘤标记物(ESR,AFP、CEA、CA125)检测、B超检查等,必要时行核磁共振(MRI)、宫腔

镜,或诊断性刮宫等。 三、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出血无规律性,血量不定,不能自行停止,故应结合症状首辨出血期还是止血后。 治疗原则:根据发病的缓急和出血的新久,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和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上述三法不能截然分开,塞流需澄源,澄源有助于复旧。青春期、育龄期妇女崩漏在血止后,可继以中药周期性治疗。 塞流即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从根本上得到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复旧固本。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医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现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于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 1.肾虚证 (1)肾阴虚型 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去川牛膝,加墨旱莲15g、炒地榆10g。 左归丸:熟地黄20g,山药20g,枸杞20g,山萸肉10g,菟丝子15g,鹿角胶10g,龟板胶10g,川牛膝15g。

中医医案——崩漏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愈崩漏三例 病案一:李某,女,32岁。 初诊:1973年3月。 主诉及病史:经淋5~6年,淋净带下混血,绵绵难清。面时潮红,脚底隐痛,烦躁腰酸,溲赤便秘,入夜难寐。 诊查:脉弦,苔薄黄腻,舌质红绛。 治法:治用龙胆泻肝汤。 处方:龙胆草10g 焦山栀9g 软柴胡9g 车前子9g 黄芩炭6g 细木通6g 当归炭6g 生地炭15g 凤尾草10g 荆芥炭6g 泽泻9g 二诊:服药5剂,经淋方净,即有带下混血,大便已润,小便转清,夜能入睡,食欲正常。脉细弦,苔薄黄,舌质紫绛。前方有效,原方增删。去当归、木通、凤尾草,加煅牡砺30g、炙白鸡冠花10g。 三诊:服药7剂,经汛来潮,色鲜红,量多,无腹痛胀感,脚底隐痛如前,腰酸头晕,神倦肢软。脉细缓,苔薄,舌质红绛。治用养阴补肾清热法。 处方:怀山药10g 大熟地15g 陈萸肉10g 泽泻9g 茯苓10g 丹皮9g 冬桑叶12g 制黄精10g 紫丹参10g

四诊:前方药服5剂,经汛早净,带下混血未现,头晕腰酸、脚底隐痛已除。脉舌如前,原方药继服,以资巩固。 按语患者经漏,是由肝胆之火内扰而起。《经》云:“厥阴为肝木之脏,少阳相火内寄……肝经郁热。”一二诊泻肝胆之火,以清热凉血为主,三四诊养阴补肾清热,意在滋水涵木。因肝胆之火横逆,日久必耗阴液,先实后虚,证治合拍,获效显然。 病案二:汪某,女性,35岁。 初诊:1961年1月。 主诉及病史:月经淋漓8年余,头晕目眩,耳鸣腰酸,潮热,盗汗,心悸,口干咽燥,纳减神倦,无腰酸腹痛感。病于1952年开始,初月经先期7~10天,量多、夹大血块2~3天,其后绵绵淋漓10~20天,经色由红转淡红,几乎终年流血,曾多次住院未能获效,做诊断刮宫3次,无器质性病变,注射各种止血剂,并输血数次,最后一致嘱其做子宫切除术。患者顾虑,要求服中药观察。 诊查:脉沉虚数,重按无力,苔薄白,舌质淡红中剥,面色苍白而浮。 辨证:系气血两亏,肝肾之阴不足,虚火内扰,冲任失固。 治法:治用固气补血汤。 处方:炙黄芪20g 上潞参15g 晒白术9g 当归身10g 熟地15g

崩漏的中医辩证论治

崩漏的中医辩证论治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故概称崩漏。 关键词:中医、崩漏、治疗 一、崩漏的辨证要点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二、治疗原则: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三、辩证施治: 1.血热 (1)虚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止或量多势急,热灼阴血,其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证。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上下相资汤。 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黄、山萸肉、车前子、牛膝。方中熟地黄、山萸肉滋肾养阴为君,人参、沙参益气润肺为臣,玄参、麦冬、玉竹增液滋水降火,车前子养肺强阴益精,牛膝补肝肾,方内含增液汤滋水更有生脉散益气养阴止血,清心除烦安神,全方滋肾为主,佐以润肺之药,上润肺肾,下润肾水,子母相资,山下兼润,蔗使精生液长,血生津还,共凑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之功。 (2)实热证:

主要证候: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溺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实热内蕴,损伤冲任,血海弗益,迫血妄行,故经来无期,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实热内蕴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精汤。 黄芩、焦栀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陈棕炭、龟甲、牡蛎、生甘草。方中黄芩、山栀子清热泻火,生地、地榆、藕节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地骨皮、龟甲、牡蛎育阴潜阳,龟甲又能补任脉之虚,化瘀生新,阿胶补血止血,陈棕炭收涩止血,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各司其职,集清热凉血,泻火、育阴、祛瘀,胶固,炭涩,镇潜,补任,固冲多种止血法于一方之中,能收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功。 2.肾虚型(分为肾气虚、肾阴虚和肾阳虚证) (1)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净,或由崩而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证候分析:青年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腰脊酸软,舌淡黯、脉沉弱均为肾气虚之象。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熟地黄、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艾叶、方中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温补肾气,菟丝子补阳益阴,阴阳双补,熟地滋肾益阴,使肾气充盛,封藏密固以止崩,黄芪、党参补气摄血,阿胶、艾叶补血、固冲、摄血,枸杞子,桑寄生不肝肾,当归补血活血,引血归经。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固冲止血之功。如嫌当归辛温助动,走而不守,亦可去当归。 (2)肾阳虚证

UC头条:中医泰斗张锡纯:女性暴怒所致的崩漏,可以用这个良方,药到病除

UC头条:中医泰斗张锡纯:女性暴怒所致的崩漏,可以用这个 良方,药到病除 我们知道,人有七情六欲,这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人对这七情的控制不当,完全是有可能会引起疾病产生的。 我们知道怒伤肝,一般情况下,发发脾气,倒是有好处的,也不会引起什么大问题,身体好,扛得住。但是暴怒就不一样了。暴怒,是人将身体内的气血蓄积到几点,朝上突然爆发,所以我们看到别人非常生气的样子,多半面红耳赤,甚至会出现头疼的情况。这些都是因发怒引起的果,如果人的身体调整不过来,这肯定就进入了生病的状态了。 暴怒这种情况,对女性是非常不好的,特别是育龄期的女性,为什么?因为它非常有可能会引起非经期期间,出现血崩的状况,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女性的经血非正常时间突然大下。 那么,暴怒引起女性血崩的机理是什么?该用什么方药来解决。 关于第一个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急症,我们已经知道引发它的原因是什么。 而关于机理,张锡纯言,血崩这一病症,多半是因为人们暴怒,肝气郁结,它不能上达,反而转下冲肾,从而导致经血也跟它一起下注。所以这个病,俗名叫气冲。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用什么方子来治疗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了。 关于解决方药: 对于女性这种突然急性暴下经血的情况,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时有发生的,所以我们传统中医也就这种情况,积累了治疗经验,所谓病急当治其标,对这种血崩的治疗情况,一般用药一剂后多半都是可以立即止住的。 比如史上非常有名的妇科大家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里面治疗老妇血崩恒有奇效方子,就是用生黄芪一两、当归一两(酒洗)、

桑叶十四片、三七末三钱(药汁送下),水煎服,二剂血止,四剂不再发。若觉热者,用这个方再加生地一两便可。 我们看到,在傅青主的用药当中,服用2剂后,女性血崩的情况就可以有效的被止住。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然而,近代中医泰斗张锡纯在调理这方面的疾病时,依然有着不俗的成就。 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个医案: 这是名医张锡纯所记录的一个病例。一位30多岁的女性,陡然下血,就是突然流出经血,流了两天还没有停止。等到张氏去给这位女性看病的时候,病人已经头脑糊涂甚至不说话了,并且全身冰凉。这种情况非常明显,病人的气血将脱,而且元阳也要脱,阳气能够温煦人的身体,随着病人下体不断的出血,带走了大量的阳气,所以导致了元阳欲脱、身体冰冷的情况。 这是非常危急的,所以张锡纯急用固冲汤,去掉了白芍,加入了野台参(即党参)八钱、乌附子三钱,药煎好后,给病人服下去,一剂血就止住了,周身也变得热乎,精神也得到了恢复。 打开UC浏览器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就这个方,用了一剂后,张锡纯又把白芍加了进去,再服了一剂善后。这个案例也是两剂血止。这就是中医急症用中药处理的结果,非常快,可以说是覆杯而愈、药到病除。 那么这个固冲汤是什么呢? 固冲汤,是张锡纯专门创制用来治疗女性血崩的良方。原方:白术(炒)一两、生黄芪六钱、龙骨(煅,捣细)八钱、牡蛎(煅,捣细)八钱、萸肉(去净核)八钱、生杭芍(四钱)、海螵蛸(捣细)四钱、茜草三钱、棕边炭二钱、五倍子(轧细,药汁送服)五分。药用共10味。 注:脉象热,加大生地一两;身体发凉,加乌附子二钱。这个方当中也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这里的牡蛎、龙骨应该煅用,煅用的这两味药在这里的收涩之力更大,就是取用其收一时之功。

【韩百灵:韩氏女科名方-育阴止崩汤-崩漏】

【韩百灵:韩氏女科名方-育阴止崩汤-崩漏】 "育阴止崩汤"是韩氏百灵先生经验方之一。为治疗肝肾阴虚崩漏证的代表方。现已纳入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之中。 方药组成:熟地15g,山茱萸15g,山药15g,川续断15g,寄生15g,海蛸15g,牡蛎15g,白芍15g,阿胶15g(烊化),龟板20g,炒地榆50g,甘草5g。 功效:滋阴补肾,固冲止血。 主治:肝肾阴虚,引起的妇科血证。如月经先期、经量过多、久崩久漏、胎漏下血、产后出血等病,症见腰酸腰痛、腿软乏力、足跟痛、头晕耳鸣、健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面红颧赤等,舌红无苔或少苔,脉象弦细数或沉细无力。 诊治特色:该方是在继承《内经》"阴虚阳搏为之崩"的理论,遵《竹林女科证治》"血崩不止,由肾弱阴虚,不能镇制胞络相火,故血热成崩"旨意而创立的。治疗上推崇张寿颐"不知血之妄行,多是龙雷相火,疏泄无度,惟介类有情,能吸纳肝肾泛滥之虚阳,安其窿宅,正本清源,不治血而血自止"的原则。 方解释义:"育阴止崩汤"组成君臣有序,主次分明,方中熟地补血滋阴之力雄厚;山茱萸以其补益肝肾,收涩之性而固冲任;白芍补血养血,以收敛肝阴,共为君药。山药、续断、寄生、杜仲、龟板、牡蛎等共为臣药,意在取山药偏补肾气,顾护后天之功;续断、寄生、杜仲助君药补肝肾、强腰膝,止崩漏;阿胶、牡蛎、海螵蛸、龟板,为介类有情之品,可以吸纳肝肾泛滥之虚阳,正本清源;佐以炒地榆专事凉血止血,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以上诸药以入肝肾二经者居多,本方虽治崩漏,然而方中仅有阿胶、炒地榆在功效上明确指出有止血之功,其余各药皆在调补肝肾,韩老治崩意在究其病源之处,全方用药平和,其功在不治血而血自止。韩氏强调:固涩止血纯属塞流之用,而滋补肝肾,益血之源,固冲调经,既可清源,又可正本,塞流于澄源之中,澄源即可复旧,因此对三者进行一元化理解。立意独特,疗效显著。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40、41节崩漏痛经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40、41节崩漏痛经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40、41节崩漏&痛经 第四十节崩漏 1脾虚证——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固本止崩汤 方歌一固本止崩参术芪,黑姜当归共熟地;脾虚不摄崩漏血,血山崩倒湿浸脾。 方歌二固本止崩大熟地,白术黑姜参归芪,气血双补阴阳固,补阴止崩妙法奇。 方歌三术姜人当黄地 固冲汤 方歌一固冲汤用参芪术,山萸海蛸倍龙牡;茜棕健脾又摄血,肝肾两虚崩漏服。 方歌二固冲芪术山萸芍,龙牡倍榈茜海蛸;益气健脾固摄血,脾虚冲脉不固疗。 2肾虚证 (1)肾气虚证——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苁蓉菟丝覆盆归,芎芍牡蛎与乌贼。五味防风芩艾蜜,肾气虚漏此方随。 (2) 菟丝子、鹿角胶、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3)肾阴虚证——左归丸合二至丸 左归丸大怀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龟板胶和川牛膝等八味中药。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

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得培补,清除眩晕与失眠。 3血热证 (1)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上下相资用三参,归地五味车前追;葳萸麦冬牛膝入,虚热崩漏此方推。 (熟地,山茱萸,当归,葳蕤,元参,沙参,人参,麦冬,北五味,牛膝,车前子) (2)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方歌一清热固经棕炭芩,焦栀三地藕龟寻;牡蛎胶草清血热,淋漓血崩热盛因。“三地”:地榆、生地、地骨皮 方歌二清热固经芩栀榆,生地地骨藕节榈;龟板牡蛎阿胶草,经血淋漓此方与。 4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闪跌逐瘀止血汤,破瘀归芍丹大黄,龟板桃仁枳生地,急治其标止崩良。 第四十一节痛经 1气滞血瘀证——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2寒凝血瘀证——少腹逐瘀汤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煎尝。 3湿热瘀阻证——清热调血汤 方歌一清热调血芍香附,桃红归芎连莪术;清热化瘀调气血,生地丹皮并元胡。 方歌二莪术胡索,桃红四物连丹香 4气血虚弱证——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 圣愈汤

“塞流、澄源、复旧”,详解崩漏的中医治疗思路

“塞流、澄源、复旧”,详解崩漏的中医治疗思路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是崩与漏的合称。 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来势急、血量多为“崩' ,淋漓不断下血,来势缓,量少的为“漏”。《诸病源侯论》中曰:“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 崩与漏因出血量的不同而分称,但两者的病机相同,且崩之日久气血耗伤,演变为漏;久漏不止,病势渐进也可致崩。 两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因果相干,相互转化。故临床常以崩漏并称。正如《济生门。卷六》说:“崩漏之病,本乎以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崩漏的病因病机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杂症。历代医家通过临床观察与分析,概括崩漏的病机不外乎为虚、热、瘀三方面。虚见肾虚、脾虚,致封藏固摄失司。经血失于制约;热有虚热实热之分。 热伏血分,迫血妄行,经血非时而下:气虚、血虚、血热、血寒均可致瘀阻冲任,血不循经,发为崩漏。 崩漏的治疗法则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时间,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总原则。

具体治疗上应该遵循“塞流、澄源、复旧”这治崩三法。 塞流 塞流,即止血。若遇崩中,久漏出血不止者,体内精血津液丢失,阴阳失去平衡。若不迅速止血,恐致厥脱,危及生命。正如叶桂所云:“留得一分自家之血,即减一分上升之火”。 因崩漏的成因不同。病情有异。需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后合理选用炭类药配伍以上止血药以塞其流,治其标。选择适证止血药时已有“澄源”之寓意。 出血并见热象者,配伍凉血止血药;并见阳虚体寒者,配伍温经止血药;兼有瘀象者,配伍化瘀止血药;止血用药多有留瘀恋邪之弊,则多与行气活血或活血化瘀药同用。 塞流主要针对以出血为主,或时间较长已有虚赢之象的崩漏。“急则治其标”,塞流与澄源同用以达标本同治,以治标为主。 澄源 澄源,就是澄清本源、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必不可缺的方法。待其血量较前明显减少时,此时应选择具有针对性治疗的澄源以治本。 澄其源,清其本,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血止不复。“缓则治其本”,塞流与澄源共施,标本同治,以治本为主。 清除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源,血自然循常道而行。如治水之理,如只把洪流堵住,而不疏通河床,以后还会泛滥成灾。 具体治疗方法仍应根据病情决定,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淤等法,使崩漏在根本上得到治疗。切忌不问病因,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致犯虚虚实实之戒,引起不良后果。 复旧 复旧,即调理善后,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崩漏之人,必伤气血,虽已血止向愈,但气血未复,尚培补气血以促其早日恢复健康。张景岳云:“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即生,由乎水谷之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