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评分标准

十六、中药保留灌肠法评分标准(注入法、滴入法)

(标准分100分)

中药灌肠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一、目的 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二、评估 1.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2.病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的。 3.病人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三、准备 1. 护士衣帽整齐、带口罩、洗手。 2. 用物治疗盘内备一次性注射器(20ml 或50ml )、量杯(或小容量灌肠袋),少量温水、药液,小号肛管,弯盘、 3.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10cm 高的 小枕,便盆,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 四、实施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射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袋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 4. 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液面距肛门不超过 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5. 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射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 倒入灌 肠袋内滴入)。 6. 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灌肠袋直接关上开关),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 用卫生纸轻擦肛门,病人屈膝仰,抬高臀部,待10?15 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 小时以上。 8. 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9. 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病签名。 五、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一般视病情而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 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15?20 厘米 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应达18?25 厘米,阿米 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2、减轻肛门刺激,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插入不能太浅,操作前须嘱排 空大便,必要时先作不保留灌肠。 3、一般用量200ml以内,小剂量药液灌肠时应加倍稀释,以增加吸收率。 4、慢性肠道疾患病人应在晚间睡前灌入,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越好,并减少活动。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一、定义灌肠法: 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二、分类: 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1、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①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排除肠胀气,减轻腹胀。②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作准备。③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④为高热病人降温。 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毫升,小儿200-500毫升,溶液温度为39-41摄氏度,降温时用28-32摄氏度,中暑用4摄氏度。筒内液面高于肛门约40-60厘米,伤寒患者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厘米,液体量不得超过500毫升。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保留5-10分钟。 2、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者、小儿及孕妇等。 灌肠液:按医嘱配制,常用有"1、2、3"灌肠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水90ml)或甘油50毫升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毫升,溶液温度为38摄氏度。筒内液面高于肛门部超过30厘米,成人插入7-10厘米,小儿插入深度约4-7厘米。保留5-10分钟。保留10-20分钟。 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慢性盆腔炎、慢性痢疾等疾病。 常用溶液,药物及计量遵医嘱准备,灌肠溶液量不超过200毫升,温度:38摄氏度,①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剂量按医嘱准备;②抗肠道感染用2%小柴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插入肛门15-20厘米。药液注入完毕,在注入温开水5-10毫升,嘱患者尽量保留药液在1小时以上。液面离肛门小于30厘米. 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采取右侧卧位,病变部位:回盲部 操作流程 评估-解释-准备用物-核对-体位-抬高臀部,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 润滑肛门前端-插管-调整滴数.-拔管-操作后处理。

中药灌肠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灌肠流程及评分标 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一、目的 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二、评估 1.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2.病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的。 3.病人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三、准备 1.护士衣帽整齐、带口罩、洗手。 2.用物治疗盘内备一次性注射器(20ml或50ml)、量杯(或小容量灌肠袋),少量温水、药液,小号肛管,弯盘、 3.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10cm高的小枕,便盆,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 四、实施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射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袋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4.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5.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射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袋内滴入)。 6.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灌肠袋直接关上开关),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用卫生纸轻擦肛门,病人屈膝仰,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8.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病签名。 五、注意事项 1、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一般视病 情而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灌肠法评分表

灌肠法考核评分表 项目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 准 分 姓名与考核情况 准备护士准备: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 3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灌肠筒一套、肛管、血管钳、棉签。治疗盘外放润 滑油、卫生纸、小橡皮单、治疗巾、弯盘、便盆、便盆巾、水温计、屏风; 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或0.9%生理盐水。成人500-1000ml/次, 小儿200-500ml/次温度39-40℃,降温时用20-32℃,中暑者用4℃ 5 环境准备:关闭门窗,屏风遮挡 2 操作流程1、洗手,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核对并再次向病人解释 5 2、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退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缘,垫橡 胶单和治疗巾于臀下。置弯盘于臀边。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病人可取仰卧 位,臀下垫便盆,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 10 3、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距肛门约40-60cm 5 4、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 臀部,暴露肛门,嘱病人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 定肛管,松开血管钳,使液体缓缓流入 8 5、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和筒内液面下降的情况 5 6、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 擦净肛门 5 7、协助病人取舒适的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分钟后,再排便 5 8、协助能下床的病人上厕所排便;对不能下床的病人,给予便器,将卫 生纸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 5 9、排便后及时取出便器,擦净肛门,协助病人穿裤,整理床单位,开窗 通风 6 10、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5 11、清理收拾用物,消毒处理,洗手,在体温大便栏目处记录灌肠结果 5 质量评价1、操作步骤方法正确、熟练;溶液选择正确 6 2、灌肠筒的高度和肛管插入的深度正确 5 3、流速、压力适宜,病人无不良反应 5 4、关心、爱护病人 5 提问 5 总分100 科室:考核时间:考核者:

中药灌肠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灌肠流程及评分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一、目的 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二、评估 1.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2.病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的。 3.病人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三、准备 1.护士衣帽整齐、带口罩、洗手。

2.用物治疗盘内备一次性注射器(20ml或50ml)、量杯(或小容量灌肠袋),少量温水、药液,小号肛管,弯盘、 3.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10cm 高的小枕,便盆,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 四、实施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射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袋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 4.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5.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射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袋内滴入)。 6.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灌肠袋直接关上开关),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用卫生纸轻擦肛门,病人屈膝仰,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8.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中药保留灌肠法

第12章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指将一定量的中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的吸收和物质交换,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一、目标 1.减轻无血运障碍的黏连性、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或蛔虫粪块堵塞的肠梗阻。 2.通过通利大便排出毒素,用于肠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者。 3.镇静、催眠等 二、适应症 不仅可以治疗结肠直肠的局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 三、禁忌症 1.人工肝门患者。 2.严重内痔、糜烂性肠梗阻、肛管粘膜炎症、有活动性出血者。 3.严重心衰、恶性高血压患者。 4.结、直肠术后及因其他疾病所致直肠狭窄的患者慎用或遵医嘱。 5.孕妇禁用或遵医嘱。

四、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2.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3.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 4.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黏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 5.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采用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30`40cm,滴速60-80滴/分,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 6.在每晚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留药液1h以上,以提高疗效。 7.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 8.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9.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的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 五、告知 嘱患者深呼吸,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灌肠技术 评分标准标 准 分 姓名 准备人员: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3 操作流程用物:1、治疗盘内放灌肠筒一套、肛管(24号-26号)、弯 盘、血管钳、另备量筒、水温计、润滑油、棉签卫生纸、尿 垫、治疗巾。2、便盆、输液架、屏风。3、按医嘱准备灌肠 溶液(常用溶液:0.1-0.2%肥皂液或生理盐水)500-1000ml, 温度39-40摄氏度(降温使用28-32摄氏度,中暑时用4摄 氏度)。 5 患者及环境: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情绪及配合程度,有 无官场禁忌症;关门窗,放下窗帘或屏风遮挡患者。 5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告知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 者配合;嘱患者先排便。 7 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5 3、协助患者脱裤至膝部,双膝屈曲,移臀部靠近床沿,将尿 垫垫于臀部下。 5 4、核对医嘱,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灌肠筒内液面距肛门 40-60cm。 5 5、弯盘至臀旁,连接灌肠筒管道及肛管,排尽管内空气,用 止血钳夹闭肛管,放于弯盘内。 5 6、戴手套,润滑肛管前端,一手分开病人臀部暴露肛门,一 手将肛管自肛门轻轻插入7-10cm,妥善固定肛管。 10 7、松开止血钳,使液体缓慢注入,观察病人反应及液体流速。 如遇液体流入受阻,可稍移动或挤压肛管,检查有无粪块阻 塞。灌肠过程中患者有无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 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5 8、待溶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放入弯盘内。 5 9、用卫生纸清洁肛周,嘱患者平卧,尽可能忍耐5至10分 钟再排便。 5 10、对不能下床者提供便盆。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 质及排便次数。清理用物、脱手套。 5 1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开窗通风。 5 12、整理用物,按要求处置。洗手,做好记录。 5

中医操作评分表

中医及康复治疗操作评分表 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3、耳穴压豆操作评分标准 4、穴位注射法操作评分标准 5、中药沐足(手)法操作评分标准 6、穴位敷贴(天灸) 7、推拿捏脊 8、穴位放血 9、夹板固定 10、中药外敷 11、艾灸 12、结肠透析 13、中药灌肠 14、部位推拿手法操作评分标准(康复治疗部) 15、言语功能评定表(康复治疗部) 16、偏瘫下肢功能评价记录表(上田敏式)(康复治疗部) 17、截瘫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部)

1、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姓名工号考核时间:年月日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拔火罐禁忌证(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

宜拔罐。(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拔火罐的适宜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2、毫针刺法操作评分标准

晕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保持治疗室内空气通畅,环境舒适。2. 施针时尽量嘱患者卧位进行,进针时手法宜稳、轻、快、准,克服患者的畏惧心理。3.让患者了解并说明进行针刺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反应。二、处理:如发生晕针时,先将所施针数尽快拔出,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并注意防寒保暖,安慰患者,根据晕针时的严重程度作如下处理:1.出现轻微晕针,表现为头晕、心悸、汗出、视物模糊等症状,可给予患者口服50%葡萄糖适量,并于百会、足三里处施于艾灸。2.症状较剧,出现晕厥或休克,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作及时处理。断针的预防及处理:一、预防:1.嘱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最好让患者在卧位施针,使其肌肉完全放松。2.施针前检查针具状态:针体弯曲理直后待消毒再用,有折痕及针尖倒刺者禁用。3.施针过程中嘱患者体位自然,不要移动或摆动,行针刺补泻手法时要注意让患者作好配合,以防折针,出针时要仔细清点施针数量以防漏针。4.每次针具消毒前,检查针体是否弯曲、是否有折痕,针尖是否有倒刺。对弯曲的针体应理直,对有折痕及针尖有倒刺的应丢弃。二、处理:1.明确施针时所发生断针的部位,并向患者分析说明发生断针的原因。2.嘱患者静卧、保持放松体位,不要随意走动,避免因肌肉牵造成针体移动。 3.及时对患者断针部位进行X片检查,掌握断针的部位、深浅和断针的大小。 4.请专科取针。

标准版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评准 1.核对医嘱:核对医嘱0.5、患者床号0.5、姓名0.5、灌肠目的0.5。 2.操作者自身评估与准备:着装整洁0.5、洗手0.5、戴口罩0.5,对患者病情熟悉0.5,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隔离措施1。 4.用物评估与准备:用物准备齐全1,灌肠溶液不超过200ml1,灌肠液温度38℃1,肛管(20号以下)1,根据需要备屏风1,输液架1。【治疗车内备50Ml注射器,弯盘1个,石腊油棉球杯1个,水温计、手套、一次性中单、治疗卡、手纸】灌肠溶液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剂量按医嘱准备1:抗肠道感染用2%小檗碱1,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1。

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要点 一、操作项目定义 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意识、自理情况、合作及耐受程度。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肤粘膜情况。 三、操作要点 保留灌肠 (1)核对医嘱和患者,嘱患者先排便,准备环境及灌肠药液,灌肠液量不宜超过200ml。 (2)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必要时准备便盆。 (3)润滑并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30cm,缓慢注入药液。 (4)药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嘱患者尽可能忍耐,药液保留20~30min。 (5)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6)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并记录。 四、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五、注意事项 1.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吸收。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患者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肠道抗感染的方法以晚上睡前灌肠为宜,因为此时活动少,药液易于保留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2. 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 3.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患者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 一、腹泻 【发生原因】 1、心理因素:病人因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精神紧张,插管时致使肠道痉挛。 2、灌肠时对肠道粘膜的机械性刺激。 3、灌肠后病人不能忍受灌肠液的药物性刺激。 【临床表现】 腹痛、肠痉挛、疲乏或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或不成形呈液体状。

保留灌肠法

消化科专科操作示教流程---保留灌肠 【目的及适应症】 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失眠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操作程序】 一、评估: 1.病人评估: 核对病人信息(床号、姓名、腕带),评估患者病情、排便情况、合作程度、自理能力,解释操作目的,并嘱咐患者先排便,以利于药物吸收 2.环境评估: 环境温度适宜,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二、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仪表xx,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备:50ml注射器、量杯(内盛配制好的灌肠液100-200ml)、肛管、弯盘、治疗碗(内盛温开水约20-50ml)、卫生纸、石蜡油、棉签、一次性看护垫、水温计、便盆、屏风、手套、小软枕。 3.病人准备: 缓解紧张情绪;排空大小便,必要时可先作不保留灌肠。

4.环境准备: 关好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 三、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裤脱至膝部,双膝曲屈,臀部移至床沿,抬高臀部10cm,铺看护垫,弯盘置于臀下。 3.测药液温度,注射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肛管轻轻插入肛门内15-20c(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插入18-25cm)。 4.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定),液面距肛门不超过 30cm。 5.药液灌毕,反折肛管,分离注射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筒内滴入)。 6.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封闭式灌入法直接关上开关,开放式灌入法则 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嘱病人屈膝,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看护垫,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8.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病签名。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一般视病

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三十二、灌肠法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 程序规范项目分值评分标准扣分得分 操作前准备20 分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核对医嘱、治疗单(卡) 5 未核对扣5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3.评估:(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排便情况。(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 得患者配合 6 未评估扣4分,评估不全一项扣2分,未解 释扣2分 4.洗手,戴口罩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5.用物准备:清洁治疗盘内放止血钳、石蜡 油、弯盘、棉签、卫生纸、橡胶单和垫巾、 输液架、水温计、便盆、必要时备屏风, 灌肠液及液量遵医嘱,药液温度:39~ 41℃ 5 少一件或一件不符合要求扣1分 操作流程60 分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3 不核对扣3分,核对不全一处扣1分 2.告知患者操作流程和配合,关闭门窗、 遮挡患者 3 未告知扣3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3.根据病情及病变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 (常用侧卧位),将裤腿退至膝部,臀下 垫橡胶中单和垫巾,弯盘置于臀边。盖 好盖被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4.将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液面与肛门距 离40~60cm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5.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出管内气体, 用血管钳夹紧管子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6.分开臀部,露出肛门,将肛管轻轻插入 直肠7~10cm 10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7.一手固定肛管,另一手松开血管钳,使 溶液缓慢流入 8 不用手固定肛管扣2分 8.观察液面下降情况,询问患者感觉,安 慰患者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9.药液注入完毕,夹闭肛管用卫生纸包住 肛管,轻轻拔出置于弯盘内,擦净肛门, 协助患者平卧,尽可能保留10~20min 后再排便。不便下床者,给予便器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10.询问和观察患者反应,告知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和用 物,致谢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11.洗手 1 未洗手扣1分

灌肠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灌肠(不保留)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013.09) 姓名:得分: 项目内容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 目的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 5 评估1.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肠道病变部位、临床 诊断、肛周皮肤及黏膜情况。 2.病人的意识状态,心理状况及理解程度,解释操作目的。 3.灌肠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10 准备1.护士:戴手套。 2.病人:排便,根据病情选择不同卧位。 3.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病人。 4.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肛管、血管钳、注洗器、量杯盛灌肠溶液(38℃,<200ml)、温开 水、弯盘、橡胶单、治疗巾、小枕、卫生纸、 石蜡油、棉签。 5 流程1.插管前准备:(20分) ·脱裤露臀;(2分) ·垫小枕、橡胶单、治疗巾,抬高臀部10cm,弯盘置臀旁;(5分) ·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8分) ·排气、夹管。(5分) 2.插管:(10分) ·线路肛门,插管15~20cm。 3.灌肠:(20分) ·缓慢注入药液; ·注入温开水。 4. 拔管。(2分) 5.安置病人。(3分) 6.终末处理。(5分) 7.洗手、记录。(5分) 65 评价1.剂量准确,达到预期目的。 2.关心病人,注意病人保暖,维护病人隐私。 3.病人理解操作的目的并积极配合操作。 15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核者签名:

灌肠(不保留)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013.09) 姓名:得分: 项目内容分 值 扣分原因 扣 分 目的减轻腹胀、清洁肠道,清除毒物,降温。 5 评估1.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临床诊断、灌肠的目 的,医技排便、肛周皮肤及黏膜情况,腹部有 无包块、胀气、有无灌肠禁忌症。 2. 病人的意识状态,心理状况及理解程度,解释 操作目的。 10 准备1.护士:戴手套。 2.病人:排便,左侧卧位,双膝屈曲。 3.环境:关闭门窗,调节室温,遮挡病人。 4.用物:治疗盘内放灌肠筒、筒内盛灌肠溶液(39~41℃,<1000ml)、量杯、肛管、弯盘、橡胶单、 治疗巾、卫生纸、石蜡油、棉签、血管钳、输 液架;少量灌肠可用注洗器,另备温开水。 5 流程1.插管前准备:(20分) ·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 (小量不保留灌肠用注洗器抽吸灌肠液);(10分) ·脱裤露臀移至床沿,垫橡胶单、治疗巾,弯盘置臀旁;(5分) ·润滑并连接肛管,排气,夹管。(5分) 2. 插管:(5分) ·显露肛门,插管7~10cm。 4.灌肠:(20分) ·去夹,固定; ·观察病人反应及灌肠筒内液面下降情况。 4.拔管。(2分) 5.灌肠后处理:(5分) ·保留灌肠液5~10分钟(少量可保留10~20 分钟); ·协助排便,撤去橡胶单、治疗巾。 6.安置病人,开窗通风。(3分) 7.终末处理。(5分) 8.洗手、记录。(5分) 65 评价1.执行查对制度,无差错。 2.关心病人,注意病人保暖,维护病人隐私。 3.病人配合操作,达到治疗目的。 15 考核日期:年月日考核者签名:

新生儿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新生儿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目的 1、刺激肠蠕动,软化、消除下部肠道的内容物,清洁及缓解腹胀。 2、促进胎便早日排出,减轻黄疸。 二、物品准备 20ml或10ml注射器2具、肛管2根、弯盘、一次性薄膜手套、石蜡油棉球、温生理盐水100ml、干净尿布湿2块、鞣酸软膏、纸巾等。 三、操作步骤 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清洁灌肠术,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您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取医嘱本核对治疗单→检查肛管、一次性注射器(名称、有效期、挤压)→口述:请二人查对→推车入病房→取治疗单查对药品、床号、床头卡姓名、手足圈→免洗液洗手→开暖箱小门→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解开尿布湿垫于臀下→取注射器抽取温生理盐水5-10ml连接好一次性肛管并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前端置治疗盘中备用→操作者戴上薄膜手套一手分开患儿臀部,露出肛门,一手将导管缓慢插入肛门4-5cm→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吸出液体弃于弯盘中→反复重复操作(按每次5-10ml注入和吸出,反复进行冲洗,直至抽出液中不见粪块为止)→术毕,反折导管迅速拔出→用纸巾在肛门处轻轻按摩→涂擦鞣酸软膏做好臀部护理→更换尿布湿→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关闭暖箱小门→再次查对床号、姓名、手足圈→观察洗出液颜色、性质及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整理用物→洗手→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中。 四、应知应会 1.灌肠液的选择? 答:根据灌肠目的选择不同溶液:清洁灌肠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0.1%—0.2%肥皂水,温度为39—41℃,降温灌肠时常用冷生理盐水,温度28—32℃,镇静时可用10%水合氯醛,治疗肠道感染时可用2%黄连素或0.5%—1%新霉素等,用量遵医嘱。 2.灌肠的禁忌症?

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应扣实 项目实施要点得得 分分分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举止文雅,洗手,戴口罩。 5 (2)物品准备:治疗盘内:一次性灌肠筒、大量杯盛灌 操作准备10分肠液、水温计、一次性中单、液体石蜡、血管钳,弯盘、5 油布、治疗巾、卫生纸、便盆及便盆布。另备输液架,屏 风。 (1)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排便情况,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5 评估患者10分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5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查对,请无关人员离开,关闭门窗,屏风遮挡病人,嘱患者排尿,做好操作前的告知及7 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2)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裤子退至膝部,双膝屈曲,移臀部至床沿,将一次性中单垫于臀下,弯盘置臀旁,盖8 好被子,只暴露臀部。对不能自行排便的病人,可取仰 卧位。 (3)戴手套,打开灌肠筒外包装,关闭调节器,将灌肠液倒入灌肠筒内,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8 40-60cm,连接肛管,打开调节器放入少量液体,排尽管 内空气,用血管钳夹紧橡胶管。 (7)取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肛管前端。 2

操作要点65分 (8)查对,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然后左手固定肛管,右手打开血管钳, 使溶液缓缓流入,并观察反应。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移动15 或挤压肛管,检查有无粪块阻塞。如患者有便意,指导患 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减慢流速。 (9)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关闭调节器,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快速拔出连同灌肠筒一起放入污物桶。擦净肛门,嘱10 患者平卧,尽可能忍耐10min后再排便,以利于粪便软化。对不能下床者,应给予帮助。 (10)帮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5 查对。 (11)打开门窗,撤去屏风,倒掉粪便,分类整理用物, 10 洗手并记录灌肠结果。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 5 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指导患者10分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 5 避免意外的发生。 提问5分目的及注意事项 5 1(目的: (1) 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 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 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 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注意事项: (1) 注意为患者保暖,维护患者隐私。 (2) 掌握好灌肠液的量、温度、浓度、流速和压力。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流程、评分标准

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一、目的 1、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2、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和分娩做准备。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为高热病员降温。 二、禁忌症: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病员禁用肥皂水灌肠。 三、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用物准备:治疗盘、一次性灌肠袋、血管钳、清洁手套、液体石蜡、棉签、水温计、橡胶单或尿垫 手消毒凝胶、卫生纸,量杯(内盛灌肠液,遵医嘱配制) 3、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保持合适的室温。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四、评估解释 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排便情况、理解配合能力。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嘱患者排尿。 五、操作程序 1、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及灌肠溶液 2、准备体位: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灌肠袋中,灌肠袋挂架上,袋底与床的高度为40-60厘米,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垫橡胶单和尿垫于臀下,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器,屈膝,弯盘置于臀边,备卫生纸与尿垫上 3、戴手套,润滑肛管、排气夹管 4、插肛管:左手垫卫生纸分开肛门,暴露肛门口,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 5、灌液:开放管夹,使液体缓缓流入 6、观察: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 7、拔管: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 8、脱手套,协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元 9、保留灌肠液,协助患者取平卧或右侧卧位,嘱其尽量保留5~10min后再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备好手纸。协助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 10、撤一次性尿垫,整理床单位,移去屏风,开窗通风,将灌肠袋、肛管、尿垫等一次性用品放入医疗垃圾袋内,弯盘浸泡,用物归位,记录灌肠结果,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11、洗手,在体温单大便栏目处记录灌肠 五、注意事项 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3、肝昏迷患者灌肠,禁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 4、准确掌握灌肠时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5、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6、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可能发生肠道剧烈痉挛或出血应立即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7、该姿势使乙状结肠、降结肠处于下方,利用重力作用使灌肠液顺利流入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8、防止气体进入直肠使患者放松,便于插入肛管顺应肠道解剖结构,勿用力,以防损伤肠粘膜。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后缓缓插入。小儿插入深度4~7cm 如液面下降过慢或停止,多由于肛管前端孔道被阻塞,可移动肛管或者挤捏肛管,使堵塞管孔的粪便脱落如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张口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以便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腹压,同时减少灌入溶液的压力 9、避免拔管时空气进入肠道及灌肠液和粪便随管流出,使灌肠液在肠中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以利粪便充分软化容易排出 10、降温灌肠,液体要保留30min,排便后30min,测量体温并记录

中药灌肠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灌肠流程及评分标 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一、目的 1.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二、评估 1.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2.病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的。 3.病人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三、准备 1.护士衣帽整齐、带口罩、洗手。 2.用物治疗盘内备一次性注射器(20ml或50ml)、量杯(或小容量灌肠袋),少量温水、药液,小号肛管,弯盘、 3.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10cm高的小枕,便盆,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 四、实施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射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袋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4.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5.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射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袋内滴入)。 6.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灌肠袋直接关上开关),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用卫生纸轻擦肛门,病人屈膝仰,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8.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9.清理用物,洗手,记录病签名。 五、注意事项 1、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一般视病 情而定。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一、简介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有肛门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 二、适应症 适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肾功衰、带下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慢性痢疾等疾病。 三、禁忌症 1、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病人禁用。 2、下消化道出血、妊娠妇女等禁用。 3、急腹症、肠道手术、肠伤寒、严重心脑疾患。 四、用物准备 1、中药直肠滴注法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器一套、弯盘、肛管(14~16号)、石腊油、棉签、止血钳、输液架、橡皮单、治疗巾、水温计、中药汤剂、量杯或量筒、卫生纸、必要时备屏风等。 2、中药肛门注入法治疗盘、量杯、50 ml注射器、肛管(14~16号)、温开水、弯盘、橡皮单、治疗巾、石腊油、卫生纸、棉签、水温计、中药汤剂、必要时备屏风等。 五、操作步骤 (一)中药直肠滴注法 1、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3、视病变部位协助病人取左侧或右侧卧位,用小枕抬高10 cm,垫上橡皮单和治疗巾,露出肛门。 4、测量药液温度(39℃~41℃)入输液瓶或灌肠筒内,挂在输液架上。润滑肛管前端,肛管连接输液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

直肠约10~15 cm,松开血管钳,调节滴数。 5、药液滴完,夹紧输液管,拔出肛管,用卫生纸轻揉肛门处,帮助衣着,整理床单位。嘱病人保留1小时以上。 6、整理用物,归还原处。 (二)中药肛门注入法 1、灌肠前嘱病人排尽大、小便。 2、备齐用物,协助床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 3、视病变部位协助病人取左侧或右侧卧位,用小枕抬高10 cm,垫上橡皮单和治疗巾,露出肛门。 4、润滑肛管前端,用注射器吸取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住肛管,轻轻插入直肠约 10~15 cm,松开止血钳缓缓注入。注毕灌入温水5~10 ml,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用卫生纸轻揉肛门处。整理床单位,取舒适卧位。嘱病人保留1小时以上。 5、整理用物,归还原处。 六、注意事项 1、操作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腹部保暖。 2、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4、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以提高疗效。

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 目的 1、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2、用于镇静、催眠、治疗肠道感染 一、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一般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肠道抗感染用2%小檗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等。灌肠液量不超过200ml。温度39~41℃。 (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二、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解释,嘱病人先排便、排尿。 (2)取适当卧位,臀部抬高10cm。 (3)嘱病人深慢呼吸,轻轻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缓慢灌入药液。 (4)拔出肛管后嘱病人至少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5)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观察病人反应和疗效,做好记录。 三、禁忌症 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 2、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消化道出血禁忌灌肠。 (2)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 (3)慢性菌痢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取右侧卧位。 注意事项 1、中药保留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2、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3、为使药液能在肠道内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对所使用药物刺激性强的病人可选用较粗的导尿管,并且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ml,可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至少保留1小时以上,以提高疗效。 4、灌肠前排尽大小便。 5、灌肠液的温度和体温相当即37度左右时,即可灌肠,不宜过热或过凉,以免刺激肠黏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