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智能化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智能化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智能化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智能化

15 建筑智能化

一、单选题

1.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

A.一级和二级;

B.一类和二类;

C.特级、一级和二级;

D.一类、二类和三类。

1B 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3.0.1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

A.一级和二级;

B.一级、二级和三级;

C.特级、一级和二级;

D.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2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表3.1.1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于()保护对象。

A.一级和二级;

B.一级、二级和三级;

C.特级、一级;

D.特级。

3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2.1.3

4.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除()外,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厕所和储藏间;

B.游泳池、卫生间、溜冰场;

C.卫生间、开水间;

D.卫生间、管道井。

4B 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4.1

5.探测区域应按()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

A.楼层,500平米

B.独立房(套)间,500平米

C.独立房(套)间,400平米

D.楼层,400平米

5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4.2.1.1

6.某建筑各层应急广播扬声器设置如下:地下一层25×3W,一层45×3W,二层30×3W,三~九层均为25×3W,求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容量为()。

(A)380W;(B)560W;(C)450W;(D)300W。

6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4.3.4+6.3.1.6

7.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其间距不应大于()。

A.15m;

B.20m;

C.25m;

D.30m。

7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6.3.3

8.红外光束线型感烟探测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A.60m;

B.80m;

C.100m;

D.150m;

8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4.2.1.2或8.2.2

9.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A.10m;

B.12m;

C.14m;

D.16m;

9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2.2

10.根据规范,二类高层建筑中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部位是()。

A.面积大于200m2的营业厅;

B.面积大于300m2的营业厅;

C.面积大于400m2的营业厅;

D.面积大于500m2的营业厅。

10D 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4.3.4

11.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

A.采用感烟和感温探测器组合;

B.采用感烟探测器;

C.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

D.采用感温探测器。

11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7.1.1.4

12.可能产生阴燃火或发生火灾不及时报警将造成重大损失的场所,不宜选择()。

A.离子感烟探测器;

B.感温探测器;

C.光电感烟探测器;

D.点型感烟探测器。

12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7.2.6

13.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

A.15m;

B.20m;

C.25m;

D.30m;

13D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3.1

14.一个点型感烟或感温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的个数,最多不应大于()个。

(A)2;(B)3;(C)4;(D)5。

14D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附录C

15.消防控制室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消防控制室的门应向内开启,且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B.消防控制室的送、回风管在其穿墙处应刷防火涂料;

C.消防控制室内严禁与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D.消防控制室周围不宜布置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影响消防控制设备的设备用房。

15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6.2

16.消防控制室内设备的布置,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A.2m;

B.2.5m;

C.3m;

D.3.5m。

16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6.2.5-2

17.消防控制、消防通信和警报线路采用暗敷设时,宜采用金属管或经阻燃处理的硬质塑料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结构层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A)20mm;(B)30mm;(C)40mm;(D)50mm。

17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0.2.2

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专用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其芯线截面不应小于()。专用接地干线宜穿()埋设至接地体。

(A)16,硬质塑料管;(B)25,镀锌钢管;

(C)25,硬质塑料管;(D)16,镀锌钢管。

18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7.3

19. 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芯线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A);(B);(C);(D)。

19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7.4

20.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

(A)0.5m;(B)1.0m;(C)1.2m;(D)1.5m。

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的芯线截面选择,除应满足自动报警装置技术条件的要求外,还应满足()的要求。

(A)导线载流量;(B)导线热稳定;

(C)自动报警装置技术条件;(D)机械强度。

21D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10.1.2

22. 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A)10m,20m;(B)10m,15m;(C)12m,18m;(D)15m,20m。

22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6

23.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对电梯、消防电梯的控制要求是()。

A.立即断开电梯的动力电源,只保留消防电梯的动力电源;

B.将消防电梯落于首层,以便消防人员随时在首层启动消防电梯,实施灭火作业;

C.除消防电梯外,将其他电梯全部停于首层;

D.所有电梯(包括消防电梯)全部停于首层。

23D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6.3.1.9

24.厨房、锅炉房宜选用的火灾探测器是()。

A.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

B.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

C.感温火灾探测器;

D.火焰火灾探测器。

25.对厅堂、办公室、卧室、教室、客房宜选用的火灾探测器是()。

A.定温火灾探测器;

B.感烟火灾探测器;

C.火焰火灾探测器;

D.差温火灾探测器。

25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7.2.2.1

26.火灾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点式火灾探测器数量应按下列()原则选择。

A.一个火灾探测区域内,需设置一个火灾探测器;

B.火灾探测区域内设置的火灾探测器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选取;

C.火灾探测区域内设置的火灾探测器数量应按其保护面积选取;

D.火灾探测区域内火灾探测器的安装数量应同时满足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的要求。26D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3

2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应采用的方式为()。

A.采用交流220V供电,但需单独的供电回路;

B.采用交流220V消防电源供电;

C.采用主电源(即消防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供电;

D.用UPS装置供电。

27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9.0.1

2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有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的要求是()。(A)无论采用何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B)无论采用何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

(C)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D)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28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7.1

29.建筑高度为110m的住宅属于()保护对象。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不确定。

29A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表3.1.1

30.总建筑面积为900平米的丙类物质库房属于()保护对象。

A.特级;

B.一级;

C.二级;

D.不确定。

30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表3.1.1

31.建筑高度为23m、设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办公楼,可将相邻的()个小房间划为一个探测区,但这些房间的总面积不得超过,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

(A)3;(B)5;(C)8;(D)10。

31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4.2.2-1

32. 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当两侧任何一个火灾探测器动作后,卷帘应()。

(A)下降至距地(楼)面1.8m;

(B)下降至距地(楼)面1.2m;

(C)感烟探测器动作后,下降至距地(楼)面1.8m,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再降到底;

(D)下降到底。

32D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6.3.8.3

33.下列场所中,()处不宜选择感温探测器。

A.可能发生无烟火灾;

B.有大量粉尘;

C.吸烟室;

D.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的场所。

33D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7.2.5

34.对于一级保护对象,在计算探测器数量时,修正系数K宜取()。(A)0.7~0.8;(B)0.8~0.9;(C)0.9~1.0;(D)1.0~1.1。34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4

35.当梁间净矩小于()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A)0.5m;(B)0.8m;(C)1.0m;(D)1.2m。

35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5.5

36.针对电梯井、升降机井的火灾探测器宜设在()。

A.电梯井、升降机井的顶板上;

B.电梯井、升降机井的侧墙上;

C.电梯井、升降机井的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D.电梯、升降机轿厢下方

36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14

37.下列火灾探测器的选择,符合要求的是()。

A.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选择智能型火灾探测器;

B.对使用、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

C.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

D.房间高度为12.5m的展厅可采用点型感烟探测器。

解析:A项,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

B正确。

C项,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

D项,房间高度为12.5m的展厅,应采用火焰探测器。

37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7.1.1.5

38.下列宜选择感温探测器的场所是()。

A.锅炉房、发电机房;

B.电梯机房;

C.通信机房;

D.客房。

38A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7.2.5.5

39.下列探测器的设置,符合要求的是()。

(A)2.6m宽的内走道顶棚设置感烟探测器,安装间距为16m;

(B)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

(C)探测器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大于50°;

(D)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4m。

39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7

40.在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的顶棚上设置感烟、感温探测器时,可不考虑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A.200mm;

B.250mm;

C.300mm;

D.350mm。

40A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5.1

41.某设备机房,面积,室内有井字梁,梁突出顶棚300mm,该室内安装点型感烟探测器,应设()个。

(A)1;(B)2;(C)3;(D)9。

41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5.2

42.当采用线槽内敷设的铜芯绝缘导线作为火灾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时,导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

(A);(B);(C);(D)。

42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表10.1.2

43.某高层酒店内有一条宽2m,长50m的走廊,采用感烟探测器,至少应设()个探测器。(A)3;(B)4;(C)5;(D)6。

43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6

44.感烟探测器安装时的倾斜角不应大于()。

A.15°;

B.25°;

C.35°;

D.45°。

44D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1.13

45.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

A.0.3~1.0m;

B.0.1~0.2m;

C.0.2~0.3m;

D.1.0~1.5m。

45A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2.1

46.智能建筑设计中,对BAS而言,控制对象不包括()。

(A)空调系统;(B)照明系统;

(C)消防排烟系统;(D)给排水系统。

46C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8.1.1

47.图15-1所示控制系统示意图中,()更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A)图15-1(a);(B)图15-1(b);(C)图15-1(c);(D)图15-1(d)。

B 指导书p698 图15-2-11.6

48.按照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BAS不应对变配电设备进行()。(A)监视;(B)控制;(C)测量;(D)记录。

48B GB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3.5.2

49.对BAS而言,属于模拟量输入(AI)信号的有()。

(A)液位开关输出信号;(B)电动调节阀开度控制信号;

(C)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D)电机开/关状态信号。

C

50.对BAS而言,用于热工检测控制的常用开关量仪表不包括()。

(A)温度开关;(B)流量开关;(C)照度开关;(D)压差开关。

50C

51. 变风量空调机组与定风量空调的基本区别在于()。

A. 变风量空调机组的送风温度是可现场设定的;

B. 变风量空调机组的冷/热水三通阀是可调的;

C. 变风量空调机组的送风风机的转速是可调的;

D. 变风量空调机组的新风量是可调的。

正确答案:C

52. 在BAS中,依据()与其设定值的比较,对冷却塔风机进行控制。

A. 冷却塔进水压力;

B. 冷却塔出水压力

C. 冷却塔进水温度;

D. 冷却塔出水温度

52D

53. 对变风量空调机组而言,调整风机转速的目的是保持()的恒定。

A. 新风风量;

B. 总风量;

C. 送风温度;

D. 送风压力。

53D

54. 空调系统热量计算需测量的参数不包括()。

A. 管道压力;

B. 送风(水)温度;

C. 回风(水)温度;

D. 风量(水量)。54A

55. 在BAS中,()通常采用通信接口方式与控制系统主机进行连网。

A. 定风量空气处理机;

B. 风机盘管;

C. 冷却塔;

D. 冷冻机组

55D

56.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通常为()。

(A)分散型控制系统;(B)集中型控制系统;

(C)集散型控制系统;(D)离散型控制系统。

56C GB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5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下列信号属于AI点的有()。

(A)风机启停控制;(B)空调机组中过滤器的压差报警信号;(C)控制电动调节阀的开度;(D)室内温度。

57D

5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下列信号属于AO点的有()。

(A)水泵启停控制;(B)空调机组中防冻开关信号;

(C)水泵变频控制;(D)室内湿度。

C

59.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下列信号属于DO点的有()。

(A)旁通阀控制;(B)空调机组中风机前后的压差报警信号;(C)电动蝶阀控制;(D)浓度。

59C

60.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中,下列信号属于DI点的有()。

(A)冷却塔启停控制;(B)空调机组工作状态;

(C)控制二通阀的开度;(D)冷冻水流量。

60B

61.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般不包括( )功能。

A.摄像;

B.传输;

C.图像存储;

D.图像编辑。

61D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62.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黑白图像的水平清晰度应不低于()TVL。

(A)250;(B)270;(C)350;(D)400。

62D GB50395-2008《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0.10

63.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银行营业场所的数据、图像、声音等记录资料的保留时间,应满足安全管理需要,至少应保留()天。

(A)7;(B)15;(C)20;(D)30。

63D GB50348-2004《安全防范技术规范》4.3.25-10

64.电梯轿厢内宜设置具有()的摄像机。

(A)手动光圈及电动变焦镜头;(B)自动光圈及固定焦距的镜头;

(C)手动光圈及固定焦距的镜头;(D)自动光圈及电动变焦的镜头。

64B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65.假设监视用摄像机离被监视物体的水平距离为5000mm,被监视物高度为5000mm,像场高度为8mm,则摄像机镜头的焦距应为()。

(A)200mm;(B)85mm;(C)25mm;(D)5mm。

65B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6.0.2-3

66.住宅安防系统中具有防灾功能的对讲设备的功能不包括()。

A.防盗报警;

B.火灾报警;

C.紧急求救报警;

D.氧气泄漏报警。

66D

67.防盗报警主机的可靠性是指在布防状态下,对非法侵入()。

A.及时报警,不应误报;

B.及时报警,不应漏报;

C.即使报警,不应误报和漏报;

D.及时报警,误报和漏报率在限定范围内。

67B 《入侵报警》5.2

68. 振动探测器适用于对()的保护。

(A)银行金库;(B)监狱中的监房;

(C)自助银行(内设自助取款机);(D)超市。

68A 《入侵报警》5.3

69. 根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程,银行营业大厅门外(室外)所设置的警笛或警铃的声压级应大于()。

(A)60dB;(B)80dB;(C)100dB;(D)120dB。

69C GB50348-2004《安全防范技术规范》4.3.21

70.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宜采用()电子巡查系统。

(A)在线式;(B)离线式;

(C)在线式与离线式的组合;(D)任意一种。

70A

71. 安防监控中心应()。

(A)设置在一层,并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B)设置为禁区;

(C)设置在防护区内;

(D)设置在监视区内。

71B GB50348-2004《安全防范技术规范》3.13.1

72.监控中心的面积应与安防系统的规模相适应,不宜小于()。(A);(B);(C);(D)。

72A GB50348-2004《安全防范技术规范》3.13.2

73. 以下()不属于入侵报警探测器。

(A)微波/红外探测器;(B)玻璃破碎探测器;

(C)振动探测器;(D)探测器。

73D

74. 根据安防规范,防护区是指()。

(A)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的区域或部位;

(B)周界防护系统所组成的周界警戒线与防护区之间的区域;

(C)不允许未授权人员出入的防护区或部位;

(D)需要进行实体防护或/电子防护的某区域的边界。

74A GB50348-2004《安全防范技术规范》2.0.25

75.风险对象的风险等级()。

A.分为三级,三级风险等级最高;

B.分为三级,一级风险等级最高;

C.分为四级,四级风险等级最高;

D.分为四级,一级风险等级最高。75B GB50348-2004《安全防范技术规范》4.1.1

76.风险对象的防护级别()。

A.分为三级,三级防护级别最高;

B.分为三级,一级防护级别最高;

C.分为四级,四级防护级别最高;

D.分为四级,一级防护级别最高。

76B GB50348-2004《安全防范技术规范》4.1.2

77. 目前安防监控系统中,模拟视频信号大约为()或更高带宽的基带视频信号。

(A)4MHz;(B)5MHz;(C)6MHz;(D)8MHz。

77C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2

78.模拟视频信号输出幅度,应为()。

(A)1;(B)5;(C)10;(D)100。

A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0.10

79.采用数字记录设备录像时,高度风险区每路记录速度应为()帧/s。

(A)16;(B)20;(C)25;(D)30。

79C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0.11

80.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的情况下,摄像机安装高度室内离地不宜低于();室外离地不宜低于()。

(A)2.0m,3.0m;(B)2.5m,3.5m;(C)2.5m,3.0m;(D)3.0m,4.0m。80B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6.0.1-9

81.视频监控系统操作者与显示设备屏幕之间的距离宜为对角线的()倍。

(A)3~4;(B)4~6;(C)6~7;(D)7~8。

B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6.0.9-3

82.如某监控机房显示设备屏幕选用14英寸显示器,则操作者与显示屏幕之间的距离宜为()。(A)1070~1420mm;(B)1420~2130mm;

(C)2130~2490mm;(D)2490~2840mm。

82B 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6.0.9-4

83.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倍。

A.6;

B.10;

C.15;

D.20。

83C GB50348-2004《安全防范技术规范》3.11.5-4

84.用户交换机的中继线数量一般可按交换机容量的()考虑,当用户对公网话务量很大时可适当提高其比例。

(A)5%;(B)10%;(C)15%;(D)15%~20%。

B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0.2.7-2、3

85.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是按()进行分类。

A.信道;

B.信号;

C.通信距离;

D.信源。

85A

86.模拟通信网、数字通信网、数模混合网是按()进行分类。

A.信道;

B.信号;

C.通信距离;

D.信源。

86B

87.长途通信网、本地通信网、局域网是按()进行分类。

A.信道;

B.信号;

C.通信距离;

D.信源。

87C

88.语音通信网、数据通信网、文字通信网、图像通信网是按()进行分类。

A.信道;

B.信号;

C.通信距离;

D.信源。

88D

89.数字用户交换机的实装内线分机限额通常为()。

(A)交换机容量门数的100%;(B)交换机容量门数的80%;

(C)交换机容量门数的20%;(D)交换机容量门数的40%。

B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2.0.2.7

90.卫星通信系统C波段的工作频段为()。

(A)6/4GHz;(B)8/7GHz;(C)14/11GHz,14/12GHz;(D)30/20GHz。A

91. 以下电话交换系统中继方式图(见图15-2)属于()中继方式。

(A)DOD2+BID;(B)DOD1+DID;

(C)DOD2+DID;(D)DOD1+DID+BID。

(完整版)建筑智能化工程部管理制度

工程部项目管理办法 一、概述 明确工程部项目经理的直接汇报对象、管理对象、平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上海擎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项目经理级别分类的准则,确认工程部项目经理的岗位要求、工作内容及其岗位职责。 1.工程部项目经理关系图 2.项目经理工作关系分析如下: 2.1 直接汇报对象:工程部经理 2.2 直接管理对象:项目工程师 2.3 平级部门:行政人事部、财务部、核算部、销售部、技术设计部、采购 物流部

1.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按照国家、行业、地方及企业规范和工艺标准施工, 每月有质量自检报告,接受公司监督,检查组抽查一次性通过率高于90%,全年项目质量达到100%合格,并争创一个品牌工程。 2.对施工进度负责,按现场要求控制施工进度,对工程进展有预见性,有计划 的实施工程,使工期在满足合同和现场前提下尽可能缩短,甲方无原则和无正当理由延期工程进度,应从法律的角度积极向甲方提起工期延误赔付,直至公司的利益得到保障。 3.对工程成本管理结果负责,严格按公司成本核算规定及各项目核定的成本, 控制各项目的管理成本,代表公司履行工程合同。 4.对项目的深化清单及深化设计图纸负责,有强烈的项目深化、优化意识,在 公司统一安排和筹划下主动积极的负责项目深化、参与项目优化工作,并严格执行深化、优化后的项目实施工作。 5.按工程节点和实际需要,根据深化、优化清单上的数额计划设备采购,负责 控制现场仓库的库存数量与金额。 6.根据《项目经理规范管理工作条例》中的要求和目标,如期完成公司职能部 门所要求的成本管理统计、采购计划与仓库管理数据上报等工作。 7.对项目回款负责,作为回款第一责任人,负责每月所负责项目的回款工作, 包括付款申请提交,回款过程中的困难排除,直至应收款如期到账。 8.对工程的施工安全负责,做好下属员工的施工安全教育与交底,了解施工安 全现状,及时发现与排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防微杜渐,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9.负责项目组的团队建设,合理分配人员,建立和实施奖惩制度,负责团队人 员的考勤考核,培训和提升团队人员整体工作水平,为团队骨干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优化队伍,及时淘汰经考核后不合格的人员。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项目管理 发表时间:2018-11-26T16:55:52.31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0期作者:王贝贝张垒 [导读] 智能大厦不仅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标准,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国家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建筑智能越来越普遍,建筑工程十分依赖于科学技术,它的涵盖面很广,对于集成化又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智能建筑工程的做工质量对工程的今后都有着很深的影响,其影响着建筑功能发挥的好坏程度,也决定了工程在未来是否能够持续稳定运行。为了使我国的智能建筑工程能够良性发展,则必须对其投以高度的重视,且在中途出现有关质量问题时,能够高效率地提出解决方案来应对。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进步,信息社会的产生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当前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和效率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不断有新的集现代高科技于一身的智能建筑出现。智能大厦不仅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标准,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国家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智能建筑建设起步较晚,在20世纪末期开始大范围建设,当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智能化公共建筑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就整体而言,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智能建筑施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不仅关系到智能建筑使用功能,同时还与建筑使用安全性有密切联系,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技术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虽然处于逐步上升的模式,但技术能力的短缺在建筑施工的管理中仍存在着较大的约束,对于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的发展来说,仍有着较大的影响。模仿发达国家的管理技术,虽然可以为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所借鉴,但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仍是无法适应的。提高对于智能化建筑发展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使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有着进一步的发展,并满足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 1.2发展水平较低 就当前来看,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工程由于其发展历程较短,仍然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众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整个系统由于构成组件的部分功能未得到真正的发挥使得系统的运行出现故障,甚至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单体的运行有时会出现无法运转的情况,进而导致工期的拖延,造成了一些不良的严重后果,给建筑施工管理单位在经济上和资源上带来了巨大的浪费。另外,目前国内建筑的智能化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多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还未能掌握核心的研发技术。而技术研发能力低也导致实际的建筑管理活动中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缺乏相应的施工经验,投入资金的不足等问题同样使得现状与标准智能化施工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1.3在建筑工程中轻视管理 建筑智能体系项目中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构成成分,较强的控制体制可以加速建筑智能化项目作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且也可以提升建筑产业的经济效益,为业主的自身利益带来一定的好处。中国的建筑智能化项目体制的发展速率相对较慢,在控制层面上依旧存在有很多的不足与缺陷,最为关键的是在建筑项目当中作业机构不够注重控制管理工作,外加之业主盲目投入资金,使智能化建筑项目的发展非常缓慢。 1.4工程管线材料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通常来讲,智能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相关小系统的材料种类很多,其规格也不同,但在实际现场施工时,施工单位为图取高额利益,通常不对照着施工蓝图或规范施工,而是减少原线缆芯的数量,或是缩小线的直径。除此之外,在预先埋管子时,不按要求进行,出现使用非国标、或是打薄管壁的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智能化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2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2.1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 就当前情况而言,国内有光职能化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薄弱环节,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是当前我国对于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完善的必要途径。对与技术研发,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于技术研发人员的奖励,以鼓励其对于技术创新这一层面的贡献。对于建筑企业,则要顺应国家发展策略,建立起一支由技术研发人员组成的队伍,制定出一套与之相应的研发计划,并供与足够的专项资金,为提高施工管理的技术营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不仅如此,对于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提高对建筑智能化进行管理的能力。 2.2完善建筑业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正处于发展阶段,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在约束的同时也不能为它的快速发展提供可能,从而导致智能化建筑在建筑业的发展道路上举步维艰。为此,我们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后得出,建筑工程的智能化对我国当前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实施工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⑴由政府带头组织协调行业人员,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按照智能化建筑的技术类型和性能进行详细的划分,为本行业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提供方向参考。⑵进一步完善国内现有的建筑法律政策。就施工管理现状,应提炼出最符合目前智能化施工管理的合理制度,并且以建筑的性能、特点为基础依据,合理选择智能化系统的采用;为实现智能化系统中各部分的性能发挥最佳,需对智能设备、工艺参数以及实施的功能评价多次核实比对;整体功能、性能指标是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推进,确保建筑施工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 2.3加强领导管理和统一协调 政府以及有关单位要求遵照智能化产业运行的基本定律,编制出对应的法规以及产业政策,来对市场展开指导与规范,使建筑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摘要:将智能化技术引入到工程施工管理中,通常是将信息、网络以及智能技 术等应用到工程施工管理中,创立出健全的工程施工运行体系,最终达到工程施 工的智能化管理与运行。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应用发展,人 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智能化在建筑工程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智能化对于 人们的房屋体验和房屋使用都具有实效性。智能化技术在工程开发管理中同样具 备重要作用,技术的革新促进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和成本的节约,从而科学健康 的提升企业的收益,并提高房屋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 环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问题;建议 引言 从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发展工程施工管理智能化技术具有非常 广泛的发展前景,同时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管理品质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促使 工程施工管理智能化体系的逐渐完善,必须要深入分析和研究工程施工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将利用信息与智能化手段等加强 工程管理效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智能技术的基础管理体系的开发,例如进行工 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工程施工设施信息化设置等。增加智能化技术在 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改善承包商以及业主的主观感受。本文分析了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应用中的困境,并根据问题研究了提升工程施工管理 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式。 1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首先是缺 乏系统性的规划理念。现代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体系,缺乏先 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从而导致工程建设参与人员技术能力不达标。很多建 筑企业对于智能化建筑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往往会提出过分的要求,而施工队 伍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导致意见出现偏差,造成建筑工程建设出现问题。其次 是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特别是施工人员 大多都是农民工,对于施工的现代智能化技术掌握不全面,施工工序中很多智能 技术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造成施工环节问题频发。监理人员对于现代化监理设备的掌握不够熟练,传统的监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智 能化建筑建设的需求,因此造成智能化建筑行业发展缓慢。 2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2.1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的关键技术 智能建筑集成管理主要涉及两个关键技术要点:一是系统架构的设计,二是 集成平台的应用。根据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当前采用面向服务的三 层构架体系设计,分别为用户服务、管理业务服务和数据服务。为了提高空间导 航能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广泛应用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使平 台的场景与实际建筑环境保持一致。各子系统的通信协议统一转换为标准TCP/IP 协议,构成一个建筑智能化网络体系。集成管理平台的应用,必须考虑到不同子 系统之间的统一监测和控制,具备跨平台数据采集能力,通过集成平台实现数据 的共享。所有子系统均接入同一软件平台,由统一的操作界面进行功能导航。进 入各子系统后,通过软件的强大显示功能进行可视化显示,提高管理效率。不同 的子系统之间必须通过集成平台建立联动关系,使各个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效叠加,

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探析

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探析 发表时间:2017-12-27T13:53:59.86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作者:陈淑芳 [导读]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山东金智成建设有限公司济南 250100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施工技术不断优化,施工水平也相应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用智能化技术,可以保证施工顺利展开,而且施工程序不断优化,提高施工效果的同时,施工成本也相应降低,建筑企业因此也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及其智能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应用 就当前实际情况来讲,建筑工程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不仅会造成工程质量的持续下降,而且还会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阻碍建筑企业的发展。对此,企业需要认真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并将质量问题作为重点考虑,以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中,也可以将智能化合理应用其中,通过相关措施的落实,确保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实现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1 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中智能化应用的作用 (一)科学性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时,由于该项工作属于系统工程,需要将管理制度作为核心,通过管理目标逐步实现,以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创建完善的组织管理方法,将先进管理模式应用其中,可以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全面提升建筑施工效率,从而更好完成施工目标。当前,常见管理模式包括:直线型与三角管理等。 (二)突出性 开展建筑工程管理时,应先对各项任务予以分配,科学构建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每位工作人员可以承担自身义务、职责。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职责一直占据重要作用,需要将其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以此实现建筑行业的智能化管理。因此,智能化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中的应用,责任制的落实属于重要途径,应对其予以重视。 (三)延续性 通常情况,全部工程均可以完结,但建筑工程则会呈现延续性的特点。就建筑工程而言,竣工环节即可称作终结,即工程施工竣工,并可以对其投入使用。然而在实际中,建筑工程即使投入使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此类问题需要通过前期资料相互配合进行,确保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因此,建筑工程前期资料整理工作至关重要,中期施工、后期维护工作同样需要予以重视,使其智能化管理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四)复杂性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复杂性特点相对比较突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范围较广,且具有人员杂乱和工艺复杂等特点,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并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简单来讲,任何制约因素均会在工程质量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使其工程难度不断提高。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需要落实每项环节,同时对智能化管理方法进行应用,以达到最佳管理效果。 2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现存问题 (一)未落实资金管理 资金作为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需要认真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但是,当前多数企业进行管理工作时,并未认识到资金管理所占据的作用,并缺少相应管理方法,最终造成管理水平的持续下降。当企业资金出现短缺情况,或者资金应用存在问题等,均会阻碍建筑企业发展,要求管理人员对其予以重视,并将智能化管理方法应用其中,以实现资金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操作流程缺少规范性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经常发生管理控制未落实的情况,致使施工工艺过于粗糙,从而发生工程质量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施工者未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使其施工流程存在较多不规范操作,无法进行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使工程质量呈现持续下降的情况。 (三)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虽然已经将“质量第一”等作为施工重点,但普遍会将其停留于表面,并未进行具体落实。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如果没有对其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工程则很难达到质量标准,使其成为“豆腐渣工程”,不仅会造成工程质量的持续下降,而且还会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影响。 (四)人员素质较差 由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加之管理人员数量较多,若是管理人员缺少较强责任心,则无法按照相应规定进行管理工作,使其施工现场频繁出现人员素质较低以及偷工减料情况。 3 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 (一)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作为实践性工程,通常涉及较多理论知识,其中数据属于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性的关键,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时,其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大量数据演算,此类数据还是后期工作开展的重要指导。另外,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还包括施工合同与施工图纸等资料,此类材料会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再次运用,因此,构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更好进行工程管理工作,实现智能化合理应用的同时,使信息使用率得到显著提升。 (二)现场智能化管理 在智能化管理工作中,智能化的管理制度属于主要体现,但是,为了强化智能化的管理,需要将智能化应用于管理过程。就建筑工程

建筑智能化的项目管理 论文

建筑智能化的项目管理论文 摘要: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及其它关键要素。笔者通过多年来对弱电项目管理的摸索和学习,在此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项目管理计划组织控制沟通协调风险控制成本控制 项目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术界也在广泛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管理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和发展中国的项目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历来重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项目的质量和项目成本化系统作为建筑项目的一个分项,项目管理成功与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每类项目管理具有共性,但也有其固有的特点,建筑智能化项目也不例外。首先,智能化系统上要求配合主体工程的进度要求;其次,智能化系统依附于建筑体内,与建筑的其它系统具有相关性,需要配合其它工程项目,同时需要其它工程的配合,是配合要求较高的项目,必须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调;再次,建筑智能化系统属于高科技领域的产物,其综合性强,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其科技内涵涉及的领域包括计算机学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声光学、系统集成理论等不同的学科,具有高科技特征和目标复杂的特征。所有这此都表明,

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应从管理体系、技术、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沟通和协调、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应与其特征相匹配,才能保证达到项目的最终目标。 1 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 随着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系统内容已不是简单弱电子系统的累加,而是一个具有相关联的、具有集成要求的综合性智能化系统。复杂的项目目标要求项目管理采用一种具有统一协调界面、责任明确的责任管理体系。弱电项目总承包制是目前流行的、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 弱电总包管理商作为一个特殊的承建商应具有如下基本资格:1.具有承接建筑智能化项目相应的资格证书; 2.具有相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策划、设计和实施能力;3.具有相应的建筑智能项目管理体系、方法、经验和实力。 弱电总包管理制对客户和相关建筑项目的管理层来讲有什么好处呢? 1.责任明确 弱电总包商的建筑项目的智能化承建中负全责。客户和建筑监理公司、建筑项目总包方在项目管理责任上的可追索性强,避免众多弱电工程商在工程界面上的责任推诿现象,减少客户和建筑监理公司对众多工程商的直接协调环节。

智能化弱电工程项目管理核心要点

智能化弱电工程项目管理核心要点 建筑智能化弱电工程项目管理应从管理体系、技术、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沟通和协调、验收、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才能保证达到项目的最终目标。 一、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 一项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的实施,必须要牢牢把握其工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的要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与控制。 (一)功能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总体设计 主要是应把握该工程项目的设计标准和系统的功能定位,也就是从功能需求出发,其总体设计能反映该工程的功能特色或者某些“亮点”。 (二)弱电承包商的选择是工程成败的关键 根据弱电工程的特点和目前国内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成败的分 析表明,通常由系统集成商(主承包商)或者业主对各子系统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与控制的工程运作模式较多,选择一个称职的主承包商(集成商)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集成商是技术能力、工程管理、组织能力三者有机的“集成”。 (三)弱电工程的系统维护和管理是工程业绩和投资回报的基本保证

弱电工程的开通运行是该工程实施成败的重要标志,而智能化建筑的业绩与成果、投资回报才是其最终目标。因此弱电工程虽然通过了验收、评估,但系统维护和管理是该工程取得成果的基本保证。 二、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 (一)技术管理 根据合同和设计要求,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确定弱电各系统之间,以及每个子系统与机电设备、土建、装饰专业之间的工程界面,以及产品供应商、工种承包商及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范围,职责界面的确定,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调整和再确认工作。 弱电工程界面的确定是系统开通的必要条件,是弱电工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或者难点之一。工程界面的确定通常包括:设备材料供应界面的确定,系统技术界面的确定,设计界面的确定及施工界面的确定。 抓好技术和施工设计图纸及其资料的审核。弱电工程设计涉及专业、工种面较广,因此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对弱电工程技术和施工设计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工期、质量和减少返工,尤其对弱电工程而言必须对上述图纸、资料进行审核,以确保工程合同中的设备清单、监控点表和施工图中实际情况这三者一致,也就是监控点表的每一个监控点在图纸上必须有反映,而且与受控点或监测点接口匹配,其设备数量、型号、规格与图纸、设备清单一致,

建筑智能化工程 全套标准模板

一、前期准备阶段 0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0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1)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2) 4. 工具借用清单 (3) 5. 技术交底纪要 (4) 6. 图纸会审记录 (5) 7. 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单 (6) 8. 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使用报验单 (7) 9.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8) 10. 工程开工报告 (9) 二、施工过程阶段 (10) 11. 施工日志 (10) 12. 设计变更表 (11) 13. 工程洽商会议记录 (12) 14. 工程签证 (13) 15. 设备安装记录 (14) 16. 管道、线缆安装记录 (15) 17.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16) 三、施工收尾阶段 (17) 18. 工程竣工报告 (17) 19. 工程延期说明 (18) 20. 系统调试合格证书 (19) 21. 系统调试及试运转记录 (20) 22. 设备材料验收交接单 (21) 23. 报验申请表 (22) 24. 移交资料清单 (23) 25. 验收报告 (24) 26. 工程总结报告 (25)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备注: 1、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及现场施工负责人接收并保存。

2.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3. 设备材料供货时间表 备注: 1、以上内容由产品采购部填写,并分交项目经理、现场施工负责人及仓管人员; 2、如有设备不能按计划供应或型号更换时,应及时通知项目经理与甲方进行协商,以 便不影响工程工期。

4. 工具借用清单 工程名称: 现场施工负责人(签字、日期):仓管员(签字、日期):

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 目管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 摘要:智能化系统工程集合了机电安装、通讯网络、计算机系统集成、自动化控制、光纤传感以及多媒体会议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涉及到建筑安装、信息系统、广播电视、公安消防、电力等多个行业领域。本文分析了智能建筑的特点,探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的项目管理。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化系统建设不断发展,要求也不断提高。与通常的建筑工程相比,智能化系统工程集合了机电安装、通讯网络、计算机系统集成、自动化控制、光纤传感以及多媒体会议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涉及到建筑安装、信息系统、广播电视、公安消防、电力等多个行业领域。对很多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工作者而言,如何做好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智能建筑的特点 1、强大的智能化功能 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完美结晶,它与一般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当然,实现这些功能靠的是一系列的自动化设备(硬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程序(软件),将这些硬件和软件通过优化合理的设计、安装,就构成了智能建筑与众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它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设备投资比例加大 各类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不尽相同,这与项目总投资额、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建设标准等有密切关系,智能化系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大约为20% ~30% ,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几乎与结构工程的投资相当,而在智能化标准比较高的建筑中,两者已可平分秋色。 3、安装施工任务繁重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智能化

(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智能化

15 建筑智能化 一、单选题 1.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 A.一级和二级; B.一类和二类; C.特级、一级和二级; D.一类、二类和三类。 1B 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3.0.1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 A.一级和二级; B.一级、二级和三级; C.特级、一级和二级; D.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2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表3.1.1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宜用于()保护对象。 A.一级和二级; B.一级、二级和三级; C.特级、一级; D.特级。 3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2.1.3 4.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除()外,均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厕所和储藏间; B.游泳池、卫生间、溜冰场; C.卫生间、开水间; D.卫生间、管道井。 4B 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4.1 5.探测区域应按()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 A.楼层,500平米 B.独立房(套)间,500平米 C.独立房(套)间,400平米 D.楼层,400平米 5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4.2.1.1

6.某建筑各层应急广播扬声器设置如下:地下一层25×3W,一层45×3W,二层30×3W,三~九层均为25×3W,求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容量为()。 (A)380W;(B)560W;(C)450W;(D)300W。 6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4.3.4+6.3.1.6 7.高层建筑中的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其间距不应大于()。 A.15m; B.20m; C.25m; D.30m。 7B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6.3.3 8.红外光束线型感烟探测器的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A.60m; B.80m; C.100m; D.150m; 8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4.2.1.2或8.2.2 9.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A.10m; B.12m; C.14m; D.16m; 9C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8.2.2 10.根据规范,二类高层建筑中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部位是()。 A.面积大于200m2的营业厅; B.面积大于300m2的营业厅; C.面积大于400m2的营业厅; D.面积大于500m2的营业厅。 10D 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4.3.4 11.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

智能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智能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切实做好施工中的各项安全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d 2、适用范围 智能化工程部工程施工项目。 3、职责 4、方法及控制过程 4.1在施工现场,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明确施工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负的安全职责,做到安全与施工齐抓,共同努力,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4.2所有施工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整齐工作服及佩戴工作牌,并留意地下杂物及高空施工情况;在使用电动工具和导线敷设作业时,须按照操作规范配戴防护眼罩、手套,以免意外事故发生。如因违章操作而造成损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4.3在进行较危险或影响他人安全的施工时,需在施工场所的周围设置围栏、扶手、遮盖等防护设施,同时要有明显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 4.4在由于降雨或其它原因易滑的场所,如:道路、楼梯、脚绷架等上面进行施工时,必须设置防滑垫、安全网等防滑、防坠落设施。

4.5 在往高处运送材料时,要将物资妥善包装,以防设备或材料掉下伤人或损坏设备,如因违章操作而造成损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4.6在工地现场临时放置长或宽的物资时,要结紧绳索,采取措施防止风、振动等造成倒塌及散落等意外。 4.7 在现场仓库放置的各种物资、工具在使用进程中应做到轻放、轻用,确保物品、设备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4.8物资从仓库搬运往施工现场时,应控制重量及数量,保证搬运过程中做到不洒、不漏等意外。 4.9施工员在搬运很重或长的物体时,应注意周围设施、设备和行人,以防碰撞或擦伤。 4.10施工员每日在使用工具前必须进行检查,不符合安全或有损坏的应及时报修处理。安装设备前应对设备进行检验,对有明显损伤、变形、腐蚀或不符合要求及易引发安全事故的产品禁止使用。 4.11施工员进入工地地下室施工时,必须准备好安全的照明器具,并在两人以上的同处地方进行作业。 4.12 施工员在高空作业前须先检查施工场所是否安全,高空作业设施、工具是否完好,并扣好安全带、安全帽在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4.13施工员在接近电气外露的场所施工或带电作业时,应使用防止触电的绝缘器具(绝 缘手套、胶鞋等)。在阴雨、潮湿的天气,禁止户外带电作业。 4.14气压焊接作业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书的施工人员操作,并需在技术员指挥下进行。同时移去附近的可燃物,或者用不燃的物体覆盖。 4.15当施工不可避免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时,施工项目组应以悬挂标语、标牌或者散发宣传材料等方式向管理处及业主解释清楚,以求得谅解,得到协作与支持。 4.16城市负责人/城市技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并每月负责对现场施工的安全进行检查,以及时排除事故隐患。

浅谈新时代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

浅谈新时代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 发表时间:2019-08-13T09:11:34.690Z 来源:《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作者:周桂 [导读]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安全管理不到位、质量管理不过关、成本管理落后。智能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具有使工作程序简化、工作进度加快、工程效率提高的优势。工程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终,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建筑行业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创新工程管理方法、实现工程管理的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管理技术方面。建筑智能化工程与普通建筑工程不同,施工质量的标准要求更高。因此,重视并提升施工管理,运用合理高效的管理技术解决问题,以促进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发展是建筑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智能化程普及程度低下 受经济科学与施工理念的双重影响,使得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程度较低,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已经应用各类智能化软件,但是仅存在个别的部门。同时各个部门间还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也无法对系统进行恰当的扩展,这就直接降低各部门间沟通与交流的融洽度,必定会给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2信息管理工作缺乏严谨性 建筑工程本身的特性与信息管理工作缺乏严谨性,导致其管理工作会面临地域分布无法充分集中,项目类别多,资金相对分散等情况,直接降低信息管理工作的精准性,无法保障其他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以此同时,大部分建筑工程的信息管理工作都仅存在表面,而没有切实落实到具体的环节,使得信息管理工作的引导性下降,从而降低其他环节的工作质量。 1.3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①信息管理的智能化程度较低。②智能化软件的应用效果较差。无法提升管理方法的科学性,便会导致信息管理工作的收集,统计,以及保存等各个方面的实效性较低,对各项业务流程的顺利开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新时代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要点 2.1将虚拟技术带到施工现场 智慧建造技术的应用将给建筑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掌上建造房屋不再只是想象。通过应用智能系统、云存储、大数据等智慧建造技术,实现了人、材、物、机的有序高效运转。例如,某省最大在建工程,施工现场设计运用了智慧塔吊系统。塔吊内置防碰撞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塔吊角度、幅度、倾斜以及风速,并与地面远程监控平台连线,当塔吊倾斜角度过大、风速超过限定值或相邻塔吊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塔吊便会自动报警并紧急“刹车”,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人员伤亡。同时,项目工地还采用了高支模变形监测系统,对架体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如果某根钢筋弯曲变形,安全员就会通过手持终端收到报警信息,进行维修或拆换。通过AR施工管理系统,佩戴全息眼镜将现实场景与虚拟模型结合,将虚拟技术带到现场,指导施工与质量检测,提高施工质量。 2.2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项目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以及维护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共享和传递,技术人员根据建筑信息做出应对。应用BIM技术能够为设计团队和建筑单位提供协同工作的条件,同时起到提升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和缩短工期的作用,是目前建筑行业进行智能辅助的一种技术手段。尽管现阶段许多人对数字建造技术还很陌生,但重庆市已率先尝试数字建造技术。近日,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宣布重庆市将以大力推广并应用BIM为重点,积极改变传统建造方式,将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相结合,以达到有效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水平。比如正在修建的仙桃数据谷项目,建筑单位共修筑了6座造型像“小蛮腰”的高层建筑,这些“小蛮腰”的外幕墙为扭曲旋转玻璃幕墙,幕墙高度在六十米至九十米之间,旋转方向也不相同,为确保“小蛮腰”的顺利成型,施工方采用了BIM模型,结合数控技术,将整个幕墙安装精度误差控制在3毫米之内。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各方人员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3监控技术在建筑的应用 建筑企业在对建筑设备实时监控的主要目的是营造出高作、及鞥的居住环境。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应用推广,计算机应用得到的人们的关注,促使我国建筑设备监控体系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太网控制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赖网络技术的可靠、实时性,慢慢发展成组网技术。②施工现场总线能够快速发展,并且现场的总线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普遍应用。③当前现代建筑监控系统本身有很多技术,进而实现了Web和OPC系统技术的融合,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智能监管的进程。 2.4集成技术的应用 系统集成主要是利用开放协议以实现各系统间的联动控制,实现资源共享。建筑企业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建筑企业结合企实际管理需求,运用集成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企业通过各个系统平台,结合不同网络构造,建筑

智能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切实做好施工中的各项安全预防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d 2、适用范围 智能化工程部工程施工项目。 3、职责 4、方法及控制过程 4.1在施工现场,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明确施工员在施工过程中应负的安全职责,做到安全与施工齐抓,共同努力,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4.2所有施工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整齐工作服及佩戴工作牌,并留意地下杂物及高空施工情况;在使用电动工具和导线敷

设作业时,须按照操作规范配戴防护眼罩、手套,以免意外事故发生。如因违章操作而造成损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4.3在进行较危险或影响他人安全的施工时,需在施工场所的周围设置围栏、扶手、遮盖等防护设施,同时要有明显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 4.4在由于降雨或其它原因易滑的场所,如:道路、楼梯、脚绷架等上面进行施工时,必须设置防滑垫、安全网等防滑、防坠落设施。 4.5 在往高处运送材料时,要将物资妥善包装,以防设备或材料掉下伤人或损坏设备,如因违章操作而造成损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关费用。 4.6在工地现场临时放置长或宽的物资时,要结紧绳索,采取措施防止风、振动等造成倒塌及散落等意外。 4.7 在现场仓库放置的各种物资、工具在使用进程中应做到轻放、轻用,确保物品、设备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4.8物资从仓库搬运往施工现场时,应控制重量及数量,保证搬运过程中做到不洒、不漏等意外。 4.9施工员在搬运很重或长的物体时,应注意周围设施、设备和行人,以防碰撞或擦伤。 4.10施工员每日在使用工具前必须进行检查,不符合安全或有损坏的应及时报修处理。安装设备前应对设备进行检验,对有明显损伤、变形、腐蚀或不符合要求及易引发安全事故的产品禁止使用。 4.11施工员进入工地地下室施工时,必须准备好安全的照明器具,并在两人以上的同处地方进行作业。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运用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运用 【摘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此,论文主要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的应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提出几点建议,以供业内人士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管理技术;工程 1引言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以建筑项目作为基本支撑,积极地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工程管理中。在这过程中,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涉及面很广,比如,建筑信息设施系统、建筑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所以,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充分整合管理、服务、施工等环节,不断提升社会大众的应用体验。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应用进行研究[1]。 2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相关概述 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就是充分结合现代化技术,尤其是通信领域、互联网领域、建筑设备管理领域等,对现代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逐步构建完善的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体系,将实际的工程项目与智能技术进行结合,发挥智能技术的辅助作用,旨在能够建设便捷程度更高、环保效益更好的建筑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建筑项目进行智能化工程管理,是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的,由于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具有科学性和有序性,它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日常维护水平,还能不断简化工程管理的步骤,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系数,从而对当前的建筑行业产生促进作用[2]。 3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3.1建筑智能化管理素质存在问题 人是建筑智能化管理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在建筑智能化管理方面缺乏人才,主要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综合的素质,除了要具备建筑知识,还必须具备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的知识。目前,建筑行业在这方面的人才竞争力不高,因而导致人才短缺。 3.2建筑智能化规划理念存在问题 现阶段,由于部分建筑企业没有深入理解建筑智能化的科学内涵,所以,对建筑智能化的规划设计流于表面,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想法,而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作为承包方,很少提出合理化建议,极易导致建筑智能化规划出现问题。还有一些建筑智能化工程,尽管按照智能化的要求做出了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规划理念,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一些建筑智能化工程无法更好的体现智能化,甚至由于

智能化工程管理

第9章智能建筑的广播音响系统 9 . 1 广播音响系统的基本结构、种类和传徐方式 音响犷音 9 . 1 . 1 广播音响系统的基本结构 智能建筑的广播音响系统由客房音响、背景音响、多功能厅音响、会议室音响、消防报警紧急广播音响以及卡拉OK 包厢音响等部分的多种设备组成。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将较微弱的声源信号通过声电转换、放大等方法处理之后,传送到各播放点,再经电声转换器还原成具有高保真度的声音播放到听众区。一个完整的广播音响系统应该由音源输入设备、前级处理设备、功率放大设备、信号传送线路和扬声器等部分组成,其结构框图如图9 一1 所示。 监听耳机 CD 机录音机 系统前级处理设备(调节、放大、混响、延时等) 线路输入心 动线路输出图,1 广播音响系统结构框图 (一)音源输入设备 音源输人设备是一种向广播音响系统提供节目源的设备,包括传声器、调频调幅收音机、CD 机、磁带录音机、拾音器、线路输人接口等。输人设备的配置需根据可能使用的传声器的个数、准备播放的节目套数、广播音响系统的具体用途以及对音响效果的要求等来确定。例如,背景音响系统用来播送轻松悦耳的音乐,通常可配置循环播放的多碟片CD 机;对于客房音响,一般配置3 一5 套节目,选用双卡座磁带录音机、多碟片CD 机、调频调幅收音机等;多功能厅的音响设备则应根据其档次和规模进行具体配置。 (二)前级处理设备 前级处理设备的作用是对输人的信号进行调节、放大、均衡、混响、延时、监听、压缩、扩展、分频、降噪、滤波等处理,以获得理想的信号输出。前级处理设备通常由扩声器、调音台、各种效果器、压限器以及监听电路等周边设备组成。其中最基本的设备是调音台,其他周边设备是为了达到某种音响效果或目的而选配的。在对音响效果已比较满意的播音环境或对音响效果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不配置或适当配置周边设备。对于普通会议室或其他语言扩音系统,前级设备往往只需配置扩音器对声音信号进行放大调节即可。 (三)功率放大设备

浅析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

技术报告 浅析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 摘要: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 及其它关键要素。笔者通过多年来对弱电项目管理的摸索和学习,在此谈 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字:项目管理计划组织控制沟通协调风险控制成本控制 项目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术界也在广泛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管理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和发展中国的项目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历来重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展、项目的质量和项目成本化系统作为建筑项目的一个分项,项目管理成功与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每类项目管理具有共性,但也有其固有的特点,建筑智能化项目也不例外。首先,智能化系统上要求配合主体工程的进度要求;其次,智能化系统依附于建筑体内,与建筑的其它系统具有相关性,需要配合其它工程项目,同时需要其它工程的配合,是配合要求较高的项目,必须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调;再次,建筑智能化系统属于高科技领域的产物,其综合性强,系统结构和功能复杂,其科技内涵涉及的领域包括计算机学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声光学、系统集成理论等不同的学科,具有高科技特征和目标复杂的特征。所有这此都表明,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应从管理体系、技术、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沟通

和协调、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应与其特征相匹配,才能保证达到项目的最终目标。 1 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 随着建筑弱电系统的发展和完善,系统内容已不是简单弱电子系统的累加,而是一个具有相关联的、具有集成要求的综合性智能化系统。复杂的项目目标要求项目管理采用一种具有统一协调界面、责任明确的责任管理体系。弱电项目总承包制是目前流行的、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 弱电总包管理商作为一个特殊的承建商应具有如下基本资格:1.具有承接建筑智能化项目相应的资格证书; 2.具有相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策划、设计和实施能力; 3.具有相应的建筑智能项目管理体系、方法、经验和实力。 弱电总包管理制对客户和相关建筑项目的管理层来讲有什么好处呢? 1.责任明确 弱电总包商的建筑项目的智能化承建中负全责。客户和建筑监理公司、建筑项目总包方在项目管理责任上的可追索性强,避免众多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