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总学时数:64 学分:4.0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开课单位: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艺术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是:具备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

设计概论属于设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归于理论课门类。它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这些是他们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例如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同时加强学生的艺术敏锐度和想象力,而这些又都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主要采用授课的方式,同时还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特长,即以实践的方式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另外,还利用各种展示法,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直觉认识。此外,参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作用十分明显,因为可以加强学生在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为其他学科服务为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同时兼顾本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和知识,以便在设计制作时避免“盲目”。

本课程在前置课程的基础上,为园林/景观设计(综合)、室内设计(住宅空间)、展示空间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设计与设计学之间的关系、学习设计概论的意义和学习设计概论的

- 1 -

方法等。

重点:如何理解设计理论对设计实践的指导意义。难点:学习设计理论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是什么、设计学要研究什么、设计的意义和方法,为进一步针对设计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设计的目的与本质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设计的三大目的和五个本质内容。重点:设计的目的。难点:设计的本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的目的是提供实用性的产品,同时要兼顾精神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设计时时刻牢记设计的本质和目的。

第三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的不同类型。重点: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

难点:环境艺术设计的分类、范畴和研究的对象及标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的不同类型,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设计的侧重点及设计的内容和标准。第四章设计的发生和发展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马斯洛的需要学说、工业革命与欧洲的设计运动、二十世纪工业技术进步与国际现代主义、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的工业设计。

重点:掌握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的工业设计。难点:马斯洛的需要学说。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欧洲各国的设计从萌芽如何走上职业化,进一步理解中国现代设计现状。

第五章设计创作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设计创作的主体(设计师)、设计思维和方法、设计的程序与方法。重点: 设计师的技能要求。

难点: 如何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师。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师的历史演变、设计师的基本素养、设计思维和方法、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等,使学生能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设计生涯。

- 2 -

第六章设计批评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设计批评的含义和作用、设计批评的历史、设计批评的方式和标准、以及设计批评的角度等知识。

重点: 设计批评的方式和标准。难点: 设计批评的角度等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博览会、集团批评、个体批评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理解设计的批评。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合计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设计的目的与本质第三章设计的类型第四章设计的发生和发展论第五章设计创作论

第六章设计批评论讲课学时 6 8 24 6 6 4 64 四、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

考核方法:为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满分100分),占考核成绩70%。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30%(课堂出勤率占10%,作业占20%)。

五、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丁松丽主编,《设计概论》,中国青年出版社,2021年版参考资料:

1.古大治主编,《现代设计概论》,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2.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著,罗筠筠译《20世纪风格与设计》,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年版

3.(美)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包豪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2001年版

4.朱铭荆雷著《设计史》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5年版

- 3 -

5.范梦著《西方美术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6.尹定邦主编《设计学概论》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1年版

7.(英)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版

8.薄松年主编《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主编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9.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年版

10.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六、大纲说明

需要特殊表述的大纲中未尽事宜,如课程改革、整合情况等。

执笔人:王翠霞审核人:陈燕审批人:毛艳青

- 4 -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交融的学科,集合性、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注重有关艺术设计的专业分类方式及产品细目的介绍,注重主要设计作品的设计风格流派、造型特点、色彩装饰、材料运用、工艺制造技术及社会经济效应的分析,注重艺术设计师基本职业素质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对现代设计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以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设计艺术的素养。 三、教学内容结构 1 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 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3 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 4 艺术设计的关联特性 5 艺术设计的职业素质 6 艺术设计的工作程序 7 艺术设计的审美欣赏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艺术设计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特征 (四)艺术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艺术设计的内容、范围、定义、原理、特征和要素等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奠定一个较好的认识基础。第二章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

(一)古代社会的造型装饰 (二)近代社会的工业设计 (三)现代社会的艺术设计 (四)信息社会的设计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现代艺术设计的概念,逐步了解中西方的设计方向、设计理念、风格潮流的演变过程,掌握“艺术与技术”、“国际风格”、“包豪斯”等语汇,帮助学生在设计中做出正确的定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第三章艺术设计的分类形式 (一)产品设计 (二)视觉传达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概念、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项因素产品设计的基本分类及产品设计观念与风格变迁、未来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与内涵和视觉传达设计主要领域的设计内容与方法。 第四章艺术设计的关联特性 (一)艺术与科技文化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艺术设计设计的许多学科(如艺术学、社会学、民族学、物理学、化学、机械制造、人体工程学、经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的相互关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第五章艺术设计的职业素质 (一)设计师的基本素质 (二)设计师的知识技能 (三)设计师的协调合作 (四)设计师的经营管理意识 (五)设计师的超越自我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课程类型:专业理论课总学时数:64 学分:4.0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开课单位: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适用专业:环境设计;艺术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是:具备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 设计概论属于设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归于理论课门类。它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这些是他们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须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例如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同时加强学生的艺术敏锐度和想象力,而这些又都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主要采用授课的方式,同时还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特长,即以实践的方式训练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另外,还利用各种展示法,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直觉认识。此外,参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作用十分明显,因为可以加强学生在不同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为其他学科服务为学习这门课程的目标,同时兼顾本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和知识,以便在设计制作时避免“盲目”。 本课程在前置课程的基础上,为园林/景观设计(综合)、室内设计(住宅空间)、展示空间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设计与设计学之间的关系、学习设计概论的意义和学习设计概论的

- 1 - 方法等。 重点:如何理解设计理论对设计实践的指导意义。难点:学习设计理论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是什么、设计学要研究什么、设计的意义和方法,为进一步针对设计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设计的目的与本质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设计的三大目的和五个本质内容。重点:设计的目的。难点:设计的本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的目的是提供实用性的产品,同时要兼顾精神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设计时时刻牢记设计的本质和目的。 第三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的不同类型。重点: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知识。 难点:环境艺术设计的分类、范畴和研究的对象及标准。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的不同类型,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设计的侧重点及设计的内容和标准。第四章设计的发生和发展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马斯洛的需要学说、工业革命与欧洲的设计运动、二十世纪工业技术进步与国际现代主义、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的工业设计。 重点:掌握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的工业设计。难点:马斯洛的需要学说。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欧洲各国的设计从萌芽如何走上职业化,进一步理解中国现代设计现状。 第五章设计创作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设计创作的主体(设计师)、设计思维和方法、设计的程序与方法。重点: 设计师的技能要求。

(完整版)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36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是:具备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 2、主要学习现代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与现状,工业产 品开发设计的条件与限制因素,造型设计原理与人机工程学问 题,以及与造型设计的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形式美法则,设计美 学、图解思考和消费文化等问题,达到对将要从事的专业训练 与未来的职业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从文化的角度去认 识设计活动及其结果的价值和意义的能力。 3、本课程在前置课程的基础上,为园林/景观设计(综合)、室 内设计Ⅰ(住宅空间)、展示空间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完成毕 业设计打下基础。 前置课程:素描、速写 后续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园林种植设计、环境设施与铺装设计、室内设计Ⅰ(住宅空间)、展示空间设计、 二、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设备要求电脑、投影仪等。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景法,讲授与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现代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发展与现状安排教学内容与环节,根据课程进展灵活安排系统讲授、分组讨论等内容。 五、考核内容、要求、形式 本课程为《理论性课程》,重点考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其分值为:平时成绩(含出勤)占30%,期末考试占70%。考核方式上采取终结性考试。 1、考核内容、要求 (1)设计要素与构成法则、材料、结构力学与造型设计。(2)现代主义设

计与技术美学思想。(3)后工业社会的各种设计美学新观念。 2、考核形式:闭卷 六、教材与参考书 (一)教材 1、《现代设计概论》古大治编著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8年版 (二)参考书 1、《关于人类事物的科学》(美)赫伯特·A·西蒙著(杨砾译)解放军出 版社 1988年版 2、《20世纪风格与设计》(美)斯蒂芬·贝利,菲利普·加纳著罗筠筠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3、《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英)尼古拉斯·佩 夫斯纳著王申祜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年版 4、《包豪斯》(英)弗兰克·惠特福德著林鹤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 2001年版 5、《设计——现代主义之后》(英)约翰·沙克拉编卢杰,朱国勤译上 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5年版 6、《世界现代设计》(Modern Design 1864---1996)王受之著艺术家出版 社 1997年版 7. 《色彩与图形视觉原理——关于看的艺术与科学》古大治著科学出版 社 2000年版 年版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设计概论 总学时数32 讲 课学时32 实 践 学 时 周 学 时 4 多媒体32 市场调研、考察0 学分 3 实验习题 4 作业小结0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 适用专业及年 级 环境设计/二年级 先修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设计概论》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群——必修选用教材王烨:《环境设计概论》,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年12月01月第一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1、陈正俊:《设计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03月第一版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09月第一版 本课程地位(作用)和任务 环境设计概论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入门课程。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形象的语言诠释抽象理论。本课程包括:环境艺术设计概述、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原则、室内环境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施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从基本概念、设计领域、设计元素和设计方法等多方面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了全面剖析。本门课程的学习也会为培养学生今后从事环境设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教学目的:通过对当今环境设计领域中的观念、理论、技术、等方面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设计的基本。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是从环境设计角度,结合环境设计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全面论述建筑和建筑群所构成的空间环境,是环境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使学生了解:环境艺术的基本理论、发展历史、设计领域、设计方法等理论课题,并且结合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实践目的:通过对环境设计概论课程理论内容的掌握,能够将之运用在环境设计相关的实践项目之中。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设计中有所理论升华,为今后的设计活动提供理论支持,丰富设计知识的储备。 2、要求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工作严谨、保证构思时间和策划质量。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这个专业概念的系统阐述,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对环境设计专业有所认识,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领域中的各个学科内容的专业介绍,使学生了解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教师应合理地编制课程进度计划,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知识、技能、设计三位一体的综合训练,以提高教学效率,落实“学用结合”;授课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教师要本着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节的教学,确保教学的高质量。 实践要求:通过环境理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完成设计实践作业。要求准确表达设计理念,设计程序方法合理。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背景和设计的相关理念。 课程难点:设计的实施内容、设计的工作方法。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环境艺术设计概述(8学时) 第一节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第二节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4学时) 第三节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0.5学时) 第四节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0.5学时) 第五节环境艺术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时) 第二章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原则(6学时) 第一节人一行为一环境(2学时) 第二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规律(2学时)

《化工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化工设计概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综合运用已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讨论化工工艺过程及其设备的设计和化工厂设计问题。通过对化工生产过程的结构分析,了解构成工艺过程的结构,为化工过程的整合提供依据。主要内容有化工设计概述;过程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工艺过程分析和化工过程整合;工艺流程设计;主要设备初选;总图布置及储运,设备平面及立面布置;管路布置和设计;公用工程及环境保护等。课程以化工设计为主线,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CAD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环保等课程的知识,讲授化学工艺过程和设备的设计及化工厂设计问题,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各方面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根据化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分离过程、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以及工艺过程相关设备设计和选型,具备确定工艺路线并对化工工艺过程进行系统评价的能力。 课程目标2:具备化工过程相关的设备设计、自动控制方案配置、并通过使用新的化学反应工程、分离技术、强化能量传递和热量传递以及物料传输过程中的创新技术,实现对化工工艺过程的强化和优化。 课程目标3:能够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对工艺过程进行过程模拟,并能够对结果进行系统评价和优化,以工艺流程图(物料流程图PF&D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PI&D图),车间设备布置图、管路布置图、厂区布置图、设备条件图等形式体现工艺设计和优化的结 果。 课程目标4:了解国家和各地区对相关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对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0504041524)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0504041524 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的多重特征以及东西方设计源流的分析,明确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关系。以设计学的涵盖范围为主体,探讨设计的特征、源流和研究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强化教学效果。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难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教学方法: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教学目的: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多重性 难点:设计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难点:中国的设计源流 重点;中国古代设计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教学目的:了解外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外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的设计源流 难点;西方现代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类型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类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各种类型 难点: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第二节产品设计 第六章设计师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设计基础。本文将探讨设计概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内容安排,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 一、教学目标 设计概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设计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熟悉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初步的设计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理解设计的定义和范畴,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不同领域的设计; 2. 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重复、对称等; 3. 理解设计与人类文化、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4. 学会运用设计工具和软件进行设计实践; 5.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设计概论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基础知识:介绍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包括设计的定义、设计过程、设计元素和设计原则等; 2. 设计史与设计流派:通过介绍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设计流派,让学生了解设计与文化、历史的关联; 3. 设计与社会:探讨设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包括可持续设计、社会责任设

计等; 4. 设计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设计实践,如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 5. 设计工具与软件:介绍常用的设计工具和软件,如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技术。 三、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设计概论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以下几种: 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既能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又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2. 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设计案例,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与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设计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独立研究与报告: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调研,撰写设计相关的报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挑战与解决方法 在学习设计概论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如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提供案例和实例:通过分享设计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设计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大一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参考学时:32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类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他人设计成果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以其前瞻性、超前性与创新思维投入到设计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 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无 二、教学方法 1、课堂理论讲授结合幻灯或投影图片,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并采用研究式、参与式的课堂研讨方法,使学生对于应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巩固学习成果。 三、教学所需条件 本课程有多媒体课件需要播放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建议 1、针对作业优、缺点进行评析,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努力方向。 2、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紧密地联系实际的原则。 3、将丰富的理性知识通过多媒体图例展示出来。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期末考试分数比例为: A平时考核:70%,平时表现20% 平时作业50%。 B期末考试:30% 课程考核总成绩=A(70%)+B(3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 《设计概论》廖瑜、赵继学、李湘树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3 2、参考书: (1)《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新世界出版社1996 (2)《现代设计史》陈鸿俊,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工业设计全书》张道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设计原理基础教程》舍尔•伯林纳德,周飞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景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 《景观设计概论》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是学生系统学习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前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景观设计概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后期环境设计相关课程学习当中,掌握相关国家标准与设计规定,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铺垫。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立足于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理性的知识融于个性的设计中,增强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能够较为灵活地运用理论、自由表现设计的目的。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强化科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优秀设计案例的方案分析、课堂讨论、实地调研等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景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景观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训练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景观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 用,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原则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全面学习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辅以多层次设计训练,达到多方位景观设计基本技能,需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近现代中西方景观设计风格流派的分析能力; (2)景观设计空间的分析能力; (3)景观设计专项的设计能力; 3.素质目标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esign 课程编码:130520162 总学时:32 实验学时: 0 学分:2 适应对象:艺术设计 先修课程:无 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涵义、理解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设计的规律与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从设计中来,到设计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艺术设计思维的素质和能力。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现状。 1-1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1-1-1 设计史 1-1-2 设计理论 1-1-3 设计批评 1-2 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1-2-1 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1-2-2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概述 重点:设计的概念、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难点: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设计的多重特性 授课学时:6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设计与艺术、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2-1 设计与艺术 2-1-1 设计的艺术渊源 2-1-2 设计的艺术指向 2-1-3 设计中的艺术手法 2-1-4 艺术对设计的影响 2-2 设计与科学技术 2-2-1 科学进步对设计的影响 2-2-2 科学理论与设计 2-2-3 作为科技商品化载体的设计 2-3 设计与经济 2-3-1 设计与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 2-3-2 作为产品附加值的设计 2-3-3 作为经济体管理手段的设计 2-3-4 生产和消费中的设计 重点:设计中的艺术手法、作为科技商品化载体的设计、作为产品附加值的设计。 难点:设计与艺术、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中国设计渊源 授课学时: 6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中国设计发展史,并掌握设计在不同时代相同领域所发生的变化。 3-1 史前时期 3-1-1 石器 3-1-2 陶器 3-1-3 建筑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系环境设计教研室编 2022年6月6日 二、课程学时安排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环境设计的概念 教学重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背景和设计的相关理念。 教学难点:设计的实施内容、设计的工作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对环境艺术这个专业概念的系统阐述,让同学从专业角度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所熟识,并通

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中的各个学科内容的专业介绍,让同学能够对本专业各个学科领域专业学问有肯定的了解和熟识。通过学习,使同学了解环境艺术综合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及分类,把握不同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的独特性,培育同学综合运用学问的力量。 第一节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⑴主要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生态环境与艺术设计;人类文明与艺术设计;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 ⑵基本概念和学问点: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界定,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的背景,生态环境与艺术设计,人类文明与艺术设计,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 ⑶问题与应用:知道为什么产生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了解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对当今社会文明的意义。 其次节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理念 ⑴主要内容:视觉艺术;文化遗产;相关设计专业 ⑵基本概念和学问点:人的感官与艺术形式,视觉艺术的时空观念,视觉与环境艺术设计,文化遗产界定的环境意义,城市规划专业, ⑶问题与应用:视觉艺术产生的缘由,为什么要讨论视觉艺术,文化景观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环境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造型艺术的关系。 第三节环境艺术设计的实施内容 ⑴主要内容:总体掌握设计内容、选项掌握的设计内容、空间形态过度的设计内容 ⑵基本概念和学问点:总体掌握设计内容的目的,总体掌握的对象与要素,城市设计的层面、建筑设计的层面、室内设计的层面 ⑶问题与应用:了解总体掌握设计内容,把握总体掌握的对象与要素,把握城市设计的层面、建筑设计的层面、室内设计的层面的掌握方法 第四节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方法 ⑴主要内容:协调融通的工作方法、设计创意与设计表达 ⑵基本概念和学问点:协调融通的工作方法,主导设计概念的策划,技术因素融通,社会因素融通与社会价值的体现,设计创意与设计表达 ⑶问题与应用:设计创意的基础,设计创意的思维方式,设计表达的意义。 其次章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尺度 教学重点:空间尺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尺度的因素、不同范围的尺度观。

《环境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环境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代码: 总学时:32 学时(理论学时: 24,课程实践:8)学分:2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方向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客观上了解本专业概貌,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相关设计专业领域的基本特征及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环境设计的概念、环境设计的历史、环境设计的多重特征(艺术、技术与经济)、环境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及分类以及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了解本专业概况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和专业思想,指导学生明确本专业学习方向,奠定一定理论基础的同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环境设计的初步表现。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环境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概念、内涵、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及设计师的知识技能,明确本专业的学习方向。 3.了解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景观设计的概念、内涵及设计范围。 4.熟知环境设计的基本要素及设计方法,具备环境设计的初步表现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 环境设计概述(2学时) 主要介绍环境设计的产生与发展、概念、内涵、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环境设计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 环境设计的基本要素(2学时) 主要介绍环境设计的基本要素:空间与界面、光、声、色、光、材料与构造等。 3. 环境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原则(4学时) 主要介绍环境设计与人的心理及行为三者之间关系、设计中的美学规律及设计的基本原则等。 4.室内环境设计(4学时) 主要介室内环境设计的概念、设计要素分类、设计风格与流派等。 5.室外景观设计(4学时) 主要介绍景观设计的概念、内涵、设计范围、设计要素及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与发展现状。 6. 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4学时) 主要介绍环境设计的生成过程、审美及评价标准、专业思维的培养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等。 7. 结课作业(4学时)

教学设计概论(共4篇)

教学设计概论(共4篇) 第1篇: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课程编号:0631221050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总学时:2周 学分:2 面向专业:艺术设计 教研室名称:视觉传达教研室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业设计所必须具备的重要专业设计能力之一。《设计概论》是设计院校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设计基础知识,提高设计理论水平,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设计的历史、发生、发展,掌握有关设计的理论基础,理解设计的任务、目的以及设计与批评、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联系。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本质,设计的目的与特征,设计的方法与程序,设计的手段、组织与管理,设计的历史与设计教育等。要求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艺术设计。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内容为:第一章设计的发展 1.现代设计之前:萌芽与源泉 2.现代设计产生:酝酿与开端 3.现代设计发展:继承与反思第二章设计的类型 1.视觉传达设计 2.产品设计 3.环境设计第三章设计的特征 1.设计的科技性特征 2.设计的经济性特征 3.设计的艺术特征第四章设计的创作 1.设计师的职责 1 2.设计师的素养 3.设计基础理论第五章设计的批评 1.设计的批评标准 2.设计的批评理论 3.当代设计的批评语境第六章设计的教育 1.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 2.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3.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为: 1.讲授演示。通过现代教学手段,解释概念、原理和阐明规律。 2.小组讨论。

《设计概论》大纲、教案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 英文名称:Design Introduction 学分:2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适用专业:产品设计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教学任务 课程类别:专业通用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设计概论》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以及对设计范畴的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上探索。 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和吸收前人、他人设计成果的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以其前瞻性、超前性与创新思维投入到设计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设计教育的最高目标。 二、课程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以下专业素质: 1.了解艺术设计的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理解设计的发生及相关设计历史。熟练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 2.建立市场意识,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专业核心观念。 3.熟悉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环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发现设计点,构思设计方案的基本技能。 4.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以下非专业素质: 1.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 2.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诚实守信品质; 3.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含学时分配要求、重难点、核心知识点、创新点)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43402 课程名称:设计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2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 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一年级学生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专业导论、艺术概论、造型训练。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设计学科下各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了解相关“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各类设计的一般原理、特征、基本思维特性和设计方法。学习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的分类、设计风格流派及其演变、设计与相关学科、设计批评、设计方法、未来设计的趋势以及设计教育的发展等课程内容,建立整体的宏观设计思维意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方法途径,为今后的各专业设计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理念基础。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basic courses of the design discipline, which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all majors. It is mai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esign an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characteristics, basic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methods of all kinds of design. Learn about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sign, the schools and evolution of design styles, design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design criticism, design methods, future design tren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verall macro-design think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rrect way of design, for the future in-depth study of professional design courses to lay a goo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教学目的是帮助设计专业的新生在入校后对设计学科建立宏观的认识和理解,对设计学科包含的各专业门类以及专业性质、内涵、时代特征和各专业所涉及的知识体系、结构内容等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对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