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三角形

第七章三角形
第七章三角形

第七章三角形7.4(1) 认识三角形

一、自主探究

1.情景引入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金字塔、飞机、香港中银大厦、分子结构等。从课件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欣赏课件中的图形,引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同学们,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从宏伟的建筑物到微小的分子结构,到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在工程建筑、机械制造中经常采用三角形的结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来探讨

7.4(1)认识三角形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情绪高昂地投入到学习中。

[评析]创设富有新意,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2.自主学习

教师:同学们,三角形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用途最广的几何图形,它是学习其它一切图形的基础,请你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题组。

学生:阅读课本,边看课本边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题组。

教师:教师巡视,帮助做题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各小组的自主学习进展情况。

[评析] “一切天赋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自主学习习惯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创新、发现、表现提供相应的平台、空间,使主动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开发

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又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的题组完成情况,及时搜集信息。

学生:完成题组后,各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发地交流。

第1题各小组通过拼接,各种不同的见解在小组内产生了激烈的讨论,但最终达成了共识,对三角形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1:第2题:对错误的叙述举出了反例,并归纳出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应注意的三个条件:①不共线;②首尾顺次相接;

③三条线段。

学生2:第3题:回答了如何数三角形的个数:①先数单个的三角形的个数;②再数相邻两个三角形能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③然后数相邻三个三角形能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④以此类推.并类比以前数线段的条数,角的个数。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你有何感想?

学生3:通过以上两题的学习,我得到的启示:①学习新知识可以类比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学习,譬如数三角形的个数可以类比数线段的条数,角的个数等;②对较复杂的图形数个数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标准)来数。

学生4:第4题:按边和角分别将三角形分类,并类比以前学习的有理数分类,体会分类时应注意:①分类应先选一标准;

②分类时应做到不重不漏。

教师:还有其它想法吗?可以起来说说。

学生5:对于第5题,通过作图,我体会到怎样的三条线段可以构成三角形?

方法1:看其中任两条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

方法2:看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

教师:很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自主探究,你们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各知识点应注意的问题;题目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所用的不同方法;还存在什么疑惑等等。

4.归纳总结

学生:自主归纳出方法、规律性的东西及该注意的问题。小组间互相争辩、矫正,个别题目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来总结。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情况,对出现的共性问题在归纳中给出及时的明晰。从而让学生选择出此类题的做法。

[评析]因为学生的程度千差万别,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必然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点、方法和规律,同时也会产生新的疑惑,这时他们自发地在本组内充分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表现的机会,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当学生的归纳总结有缺陷时,教师适当的补充和提升.

二、尝试应用

教师:通过刚才的自主探究,你们已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方法和规律有了更深的了解,究竟对新知识学习的如何?请完成自我尝试题组。

学生:

1.自我尝试

学生根据自主探究出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完成尝试应用中的题组.问题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

2.自我反思

根据自我尝试所完成的问题,自主思考,总结出解决问题时所用的知识点、方法规律、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易错点,从不同角度提出新的问题。并学会自我反思。

3.组内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全员参与。根据自我尝试,交流总结问题解决的方法、技巧、创新思路和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成果展示奠定基础。

[评析]自主探究的效果如何,必须通过应用才能知晓。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和整合。所以,自主探究后,必须提供必要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方法是在应用中探究出来的,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是学生能力形成的根本途径,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和检测。因此,尝试应用是自主探究的检测和深化。

三、成果展示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你们完成的如何,想不想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学生甲:我们小组在做第2题时,一开始是相信的,但在别的同学说明理由时,就马上感觉不太可能了。

学生乙:我们小组是通过量出王伟(身高190cm)的腿长(84cm)后,才知道即使是姚明也不可能一步走两米多。

进而有学生谈了自己的感想:有些问题凭感觉,凭猜测是不准确的,而应该根据所学的知识说出理由才能确定。

学生丙:我们组在做第4题时,有些同学只考虑了一种情况,其他同学给予补充.通过第3题和第4题的解决,很多同学受到了启发:

①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分类思想)。

②求出三条线段的长度后要注意检验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评析]学会分享与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都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这些空间的完善不能仅靠教师

的讲解补充(甚至纠正)来实现,而应通过学生之间成果的交流,进行互动争辩,以实现自我完善。这样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创设一个交流争辩的平台,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展示中得到互补,在争辩中得到提高。通过成果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拓展提高

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们的收获。

学生甲:归纳总结本节学到的知识点、思想方法、易错点。

学生乙:首先受合作交流的第3题的启发,以后如果遇到没做过,不会的题,可以借鉴以前学过的类似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类比思想);其次通过情景引入和尝试运用的第2题的学习,我觉得只有努力学习,掌握了足够的文化知识,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本事,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既对前几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补偿,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了拓展提高.特别是通过谈收获,学生又对本节进行了深度反思,对本节所涉及的方法规律、数学思想、易错内容等又进行了一轮回顾与理解。尤其是学生对学习方法和数学意识的总结,更体现出学生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附录:

7.4(1)认识三角形(学案)

一、课前导学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条细木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接,它们能构成三角形吗?

2.判断正误:

(1)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3)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图所示,三角形ABD可记作,

它的三个顶点是,

三个内角,图中共有个三角形.。

4.下列关于三角形的分类正确的有()个

(1)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三边不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类.

(2)三角形可分为三边不等的三角形,腰和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类.

(3)三角形按边可以分为三边不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类. (4)三角形可分为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类. A.1B.2C.3D.4 5.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2cm、

3cm B.1c m、4cm、2cm

C.2cm、4cm、

3cm D.6cm、2cm、3cm

组内交流:通过自主探究,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

1.填空:指出图中一共有个三角

形。

2.有人说自己的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3.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4、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A.17B.22 C.17或

22D.不能确定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70cm,一边长是30cm,求其余两条边长.

组内交流:通过3、4题的解决,对你有何启发?

三、巩固提高

1.四条线段长分别为2、3、4、5,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长,可以组成()个三角形。

A.1B.2C.3D.4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3、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3B.17C.13或

17D.不能确定

四、盘点收获

谈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

获:。

四、课堂点评

本实录反映的教学内容尽管简单,教学过程也不复杂,但确能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1.从实录中反映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好的反思意识。多数学生不仅注重了题目的解法,更能注意到为何这样解,还能通过自己或别人的失误总结出该注意的问题。更可喜的是有些同学还能从中摸索出学习方法,从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都说明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我们说:学会学习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方法,学会反思是最重要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更要认真地注意加以保护和引导。

2.从实录中看出了教师如何理解教学内容,挖掘并拓展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何进行思想方法上的熏陶等教学中的最基本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能够看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还是侧重于培养能力,是重结果还是重过程,这些也是我们教学中要深刻思考的。

3.从实录中可以发现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知识点的探索,方法规律的总结,疑惑的解决等等无一不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的,学生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索、合作、交流、共享,学会了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4.从实录中我们不难注意到展示交流贯穿始终。教师能够给

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疑惑,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发展了创新思维,增强了合作意识,体现了自我价值.不过展示的方式方法和过程还应进一步探究。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知识梳理】 (一)三角形概述: 1.定义(包括内、外角) 2.性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⑴角与角:①内角和及推论;②外角和;③n 边形内角和;④n 边形外角和。 ⑵边与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⑶角与边: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1)定义: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中垂线 (2)××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心及性质 4.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5.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的判定:SAS 、ASA 、AAS 、SSS : 注意问题: (1)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至少有一边对应相等; (2)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AA ;b :有两边和其中一角对应相等,即SSA 。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1)根据对应顶点找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以对应顶点为端点的边是对应边。通常情况下,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对应顶点的字母都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因此,由全等三角形的记法便可写出对应的元素。 (2)根据已知的对应元素寻找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3)通过观察,想象图形的运动变化状况,确定对应关系。 通过对两个全等三角形各种不同位置关系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下列各种运动而形成的。 翻折 如图(1),?BOC ≌?EOD ,?BOC 可以看成是由?EOD 沿直线AO 翻折180?得到的; 等边 等角 大边 大角 小边 小角

初中数学 第七章 三角形全章教案

第七章 三 角 形 7.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基本要素(边、角、顶点) 2、会用数学符号表示三角形 3、会从较为复杂的图中寻找不同的三角形 4、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5、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通过学生从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三角形事物的回忆引入本课的课题 2、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问题: ⑴、你能从图中找出3个不同的三角形吗?并把它们画下来 (设计思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图形,培养数学思想) ⑵、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设计思路 :回顾已有知识:边、角、顶点,同时也为引入概念作铺垫) 3、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根据上面所找出的特点,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三角形的表示:以学生在寻找屋顶框架图中的三角形时出现“所指三角形 不能明确区分”这一现象引入问题:有什么方法能明确区分三角形?(让学生思考、 交流)可得: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字母来表示在学生回忆角与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得:“三角形”的符号表示“△”最终得:上图三角形可表示为:△ABC 5、练习: ⑴、你能表示刚才所找出的三角形吗? ⑵、图中以AB 为边的三角形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有无好的寻找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⑶、图中以A 为顶点的三角形有哪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 思考有无好的寻找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6、想一想:小明在纸上画了四点,如果把这些点彼此用线段连结,连成一个图形,则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一一表示出来。(先让学生试一试,并让学生把产生不同结果的图形在黑板画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其它情况,共有多少种情况,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思考方法) 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活动:用长度分别为4cm 、5cm 、6cm 、10cm 的四根木棒,用其中三根首尾相连搭三角形,你能搭成几个三角形?(先让学生任意搭,并把产生能搭与不能搭情况写在黑板,让学生讨论:还有 其它情况吗,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分类思想。在讨论了所有情况的基础上,引出“为什么四种情况中,只有其中两种能搭而另两种不能搭,你有何发现?”这一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最终可得: “三根中的较短两根之和大于最长一根就能搭成三角形”这一结论。 2、判断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用它们首尾相连能搭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⑴、3、4、5 ⑵、5、5、9 ⑶、8、7、15 ⑷、6、13、9 3、你的想法对吗? ⑴、小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 、8cm 的游戏棒,他想再找一根,使这三根游戏棒首尾相连能搭成一个三角形。小方想到了下列长度的游戏棒:2cm 、 4cm 、 8cm 、13cm ,他的想法对吗? ⑵、你能帮小方再想出一些与上面长度不同的第三根游戏棒吗?(长度为正整数) ⑶、问题:如果把上面“长度为正整数”这一条件拿掉,则第三条应在怎样的范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最终可得:3㎝<第三边<13㎝,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可以验证这一正确结论。 4、想一想:如果已知两边,则构成三角形的第三边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通过对上题的探索,不难得出:“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这三个重要结论。 5、你能行吗?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2.5和5,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⑴.若2.5为腰,则2.5+2.5=5 出现了两边这和等于第三边,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⑵.若5为腰,则2.5+5=7.5>5 ,出现了两边这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 2.5+5+5=12.5 A B C D E F G A C B

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最新版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 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④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 ⑤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3,AC =4.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则BD 的长为( ) A.157 B. 125 C. 207 D.215 3.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C 边上,且 , 则∠A 的度数为() A. 30° B. 36° C. 45° D. 70° 4.(2015?湖北荆门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8或10 B.8 C.10 D.6或12 5.如图,已知, , ,下列结论: ①;② ; ③ ;④△ ≌△ .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在△ABC 中,∠A ∶∠B ∶∠C =1∶2∶3,最短边cm , 则最长边AB 的长是() A.5 cm B.6cm C.5cm D.8 cm 7.如图,已知, ,下列条件 能使△≌△的是( ) A. B. C. D.三个答案都是 8.(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 上截取BE =BC ,连接DE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北师大版初三数学】第1讲:三角形的证明-教案

知识讲解: 1.通过探索、猜测、计算、证明得到的定理: (1)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互相相等.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与一般三角形有关的结论:

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不相等,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相等(用反证法证明). 2.命题的逆命题及其真假: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例如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3.尺规作图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课堂练习: 考点一:等腰三角形 【例题】 1、【14外国语期中】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5另一边为9,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19 B.23 C .14 D.19或23 2、【14外国语月考】等腰三角形补充下列条件后,仍不一定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是() A.有一个内角是600 B.有一个外角是1200 C.有两个角相等 D.腰与底边相等 3、【经开一中月考】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其中两条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4B.3C.2D.1 4、【14外国语月考】腰长为5,一条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5、【经开一中月考】一个等腰三角形有一角是700,则其余两角分别为。 6、【经开一中月考】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边长是1cm,那么它斜边上的高是 cm. 7、【经开一中月考】已知:如图AB=AC,DE∥AC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 8、【14外国语月考】如图,等边△ABC中,AO是BC边上的中线,D为AO上一点,以CD为一边且在CD 下方作等边△CDE,连结BE。 (1)求证:AD=BE

第七章 三角形

第七章三角形 测试1三角形的边 学习要求 1.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表述、符号语言表述及图形表述方法. 2.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一个重要性质. (一)课堂学习检测 1、填空题: (1)由____________三条线段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 ______;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______,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______,简称______. (2)如图所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______,读作______.其中,顶点A所 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顶点C 所对的边______还可用______表示. (3)由“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可以得到三角形的三边有这样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它还可推出:三角形两边的差____________. (4)对于△ABC,若a≥b,则a+b______c同时a-b______c;又可写成______<c< ______.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5cm,则第三边x的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其中x可以取的整数值为____________. (二)综合运用诊断 2.已知: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___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线段AD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线段CE所在的三角形是______,CE边所对的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ACD、△ADE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题: (1)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3cm,3cm,6cm (B)2cm,3cm,6cm (C)5cm,8cm,12cm (D)4cm,7cm,11cm (2)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为50cm,35cm,如果要钉一个三角形木架,那么下列 四根木条中应选取( ). (A)0.85m长的木条(B)0.15m长的木条 (C)1m长的木条(D)0.5m长的木条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1+∠2等于( ) A .270° B .135° C .90° D . 315° 2.如图,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依次翻折,若DE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DC ′平分∠BDE ;②BC 长为a )22( ;③△B C ′D 是等腰三角形;④△CED 的周长等于BC 的长。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ABC 中,∠C=90°,AC=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垂足为E ,且AB=6cm ,则△DEB 的周长为( ) A .4cm B .6cm C .8 cm D .10cm 4.如图,EA ⊥AB ,BC ⊥AB ,EA=AB=2BC ,D 为AB 中点,有以下结论: (1)DE=AC ;(2)DE ⊥AC ;(3)∠CAB=30°;(4)∠EAF=∠ADE 。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1),(3) B .(2),(3) C .(3),(4) D .(1),(2),(4) 5.如图,△ABC 中,∠ACB=90°,BA 的垂直平分线交CB 边于D ,若AB=10,AC=5,则图中等于60°的角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6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 A .4 B .10 C .4或10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7.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则∠A 的度数为 A B C A B C B C D E C ′ E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回顾与思考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回顾与思考》 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证明的思 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 2、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提高学生用规 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例题的讲解和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教学难点 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应用。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边)_______________ ;(角)_______________ ;“三线合一”的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边)_______________ ;(角)__________________ 。 3、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有:(边)_______________ ;(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有:(边)_______________ ;(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的性质定理:。 逆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8 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方法总结: (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可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等角对等边;4)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 质;5)中垂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证明两角相等的方法:1)同角的余角相等;2)平行线性质;3)对顶角相等;4)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5)等边对等角;6)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复习、回顾与思考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案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和简单的应用,初步学会作辅助线的证明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和推理论证能力。 2、对比过去折纸、撕纸等探索过程,体会思维实验和符号化的理性作用。 3、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体会思维的多向性。 4、引导学生应用变化的观点认识数学。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一题多证、一题多变、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感悟逻辑推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不同方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难点:应用运动的观点变化认识数学,辅助线添加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从拼图过程中发现并正确引导引入辅助线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尝试探究法。 引入本节课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从数量关系上来揭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这个定理是任意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计算角的度数的方法之一,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七年级通过拼、

折、画等方法观察、实验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进入八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来解决数学问题,用辅助线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巧妙的转化为一个平角或两平行线间的同旁内角,两个直角,为定理的证明提供了线索。我们先观察如下的实验: 当点A在移动时,啊 ∠A、∠B、∠C 的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用橡皮筋构成△ABC,其中以顶点B、C为定点,点A为动点,放松橡皮筋后,点A自动收缩于BC上,请同学们考察点A变化时所形成的一系列的三角形:△A1BC、△A2BC、△A3BC…… [结论]当点A离BC越来越近时,∠A越来越接近180°,而其他两角∠B和∠C 越来越接近于0° 当点A远离BC时,∠A越来越趋近于0°,而AB与AC也逐渐趋向平行,这时,∠B、∠C逐渐接近为互补的同旁内角.即∠B+∠C→180°. 通过观察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多少度呢?取一张三角形纸片,把它的三个角剪开,拼在一起,看看得到什么?

第七章三角形导学案全章[人教版初一七年级]

7.1.1 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 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难点: 1.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2.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 (2)选派代表说明三角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3)观察发现,以上的图,哪些是三角形? (4)描述三角形的定义: “不在___________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 C B A (2) C B A (3) E D C B A (4) E D B A (5) D C B A

二、读一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至思考,一段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几条边?有几个内角?有几个顶点? (3)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________. (4)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和BC 可用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为________. 三、做一做 新 课标 一网xkb https://www.360docs.net/doc/826586066.html, 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 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示议论,并指定回答以上问题: (1)小虫从B 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 有如下几条路线. a.从B→C b.从B→A→C (2)从B 沿边BC 到C 的路线长为BC 的长. 从B 沿边BA 到A,从A 沿边C 到C 的路线长为BA+AC. 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______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 四、议一议 1.在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不等关系? 通过动手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_______第三边. 五、想一想 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几类?按角分呢? (1)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 __________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

三角形的证明单元测试题

A B P C D O (11题图) 第一章 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ABD 和△ACE 中,有下列四个论断: ①AB =AC ;②AD =AE ;③∠B =∠C ;④BD =CE 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的形式写出来) . 2.如图,在△ABC 中,AD =DE ,AB =BE ,∠A =80°则∠DEC = . 3.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B =AC +CD ,则∠B 与∠C 的关系是 .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4.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 =4,则PD = .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 度. 6.已知:如图,在△ABC 中,AB=15m ,AC=12m ,AD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DE ∥AB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那么CE = cm . 7.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 =45°,把△ADC 沿AD 对折,点C 落在C / 的位置,如果BC=2,则 BC ′= . 8.在联欢晚会上,有A 、B 、C 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一个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使他们抢坐到凳子的机会相等,试想想凳子应放在△ABC 的三条 线的交点最适当. 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3,腰长为1,则其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 10.以长为1、2、2 、5、3,中的三条线段为边长可以构成 个直角 三角形. A B C D E A B C D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3.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 重点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难点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一、复习导入 1.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中的5条: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推论)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 3.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问题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问题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裁剪下来. 问题3 :试用折纸的方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引导学生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 问题4:你能利用已有的基本事实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求证:∠B=∠C. 分析:方法一:作∠BAC的平分线,交BC边于点D;方法二:过点A作AD ⊥BC于点D;方法三:取BC的中点D. 证法一:取BC的中点D,连接AD. ?? ? ?? AB=AC BD=CD AD=AD ?△ABD≌△ACD?∠B=∠C.

中考数学 几何复习 第七章 圆 第18课时 三角形的内切圆教案

第七章:圆 第17课时:三角形的内切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2、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有关概念. 3、掌握三角形的内心、外心的位置、数量特征. 4、会关于内心的一些角度的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内切圆的画法、理解三角形内切圆的有关概念.同三角形的外接圆一样,务必使学生准确掌握三角形内切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 画钝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学生极有可能画出与三角形的边相交或相离的情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形的外接圆的画法及有关概念,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思想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内切圆的画法及有关概念. 二、新课讲解: 在一块三角形的纸片上,怎样才能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呢?实际上它就是作图问题: 例1 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 已知:△ABC. 求作:和△ABC的三边都相切的圆.

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因为所求圆与△ABC的三边都相切,所以圆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显然这个点既要在∠B的平分线上,又要在∠C的平分线上.那它就应该是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而交点到任何一边的垂线段长就是该圆的半径.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当所有学生把锐角三角形的内切圆画出来时,教师可打开计算机或幻灯机给同学们作演示,演示的过程一定要分步骤进行.然后学生按左右分别画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切圆.这时学生在画钝角三角形的内切圆时,可能出现与边相交或相离的情形,这很正常,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纠正,并最终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l.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圆的外切三角形: 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2.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多边形: 和多边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多边形的内切圆,这个多边形叫做圆的外切多边形. 3.内心是什么的交点? 内心是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 4.内心有什么数量特征?

人教版第七章 三角形单元目标测试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单元目标调研测试 七年级数学(下)第七章三角形(一) 知识要点 1.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边的关系。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记作△ABC。A、B、C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BC、CA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内角。(三角形的角)、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如图 过A向对边BC所在直线作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ABC的边BC上的高。同样可以作出另外两边AB和AC上的高。 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中点M,所得线段AM叫△ABC的边BC上的中线。 画∠A的平分线AE,交∠A所对的边BC于E点,所得线段AE叫△ABC的角平分线。 以上三种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就是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分别有三条。(高可能在三角形外部)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特征具有稳定性,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就不具有稳定性。 一、选择题 1.D是△ABC的边BC上一点,且△ABC面积和△ACD的面积相等,那么AD是△ABC的() A.角平分线B.高C.中线D.不能确定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以上都可能 3.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一点,连接CD,E是AC上一点,连接BE,交点为F,图中三角形个数为() A.5 B.6 C.7 D.8 4.如图,正确画出△ABC的高的是()

5.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中,下列叙术正确的是( ) A .每条都是线段 B .角平分线是射线,中线为线段,高是直线 C .高是直线,其余是线段 D .角平分线是射线,其余是线段 6.下列三条线段中,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5cm B .5cm ,7cm ,1cm C .5cm ,2cm ,2cm D .3cm ,5cm ,4cm 7.有长为2cm ,3cm ,4cm , 5cm 的四根木棒,选其中的3根作为三角形的边,可以 围成的不同三角形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4和9,而第三边的长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是( ) A .3或5或7 B .9或11或13 C .5或7或9 D .7或9或11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5厘米和11厘米,则它的周长是( ) A .11厘米 B .21厘米 C .27厘米 D .21厘米或27厘米 10.下列各题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a+2,a+3,a+5(a 是正数) B .三条线段之比为2:3:5 C .5厘米,3厘米,4厘米 D .1厘米,16厘米,16厘米 二、填空题 1.如图,∠B 既是△ABC 的内角,又是△ 和△ 的内角,AD 既是 △ABD 中∠B 的对边,又是△ 中∠ 的对边,AD 还可看作是△ 中∠ 的对边。 2.长度分别为3,6,x 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则x 的范围应是 。 3.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工为4和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4.用小木棒按下图的方式搭塔式三角形。 若继续搭下去,请完成下表 5.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均为整数且不全相等,它的周长等于10,那么这样的三角形共 有 个。 6.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几条)木板构成一些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这 是根据 。 7.CF 为△ABC 的角平分线,BE ⊥AC 于E ,BD=DC ,D 在BC 上,则∠ACF= , BE 为 边上的高,∠CEB=∠ =90°, = 。 8.周长为24,三边长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三边长为 。 BD BC 1 2

三角形的证明经典例题

三角形的证明经典例题 例1.如图,在△ABC 中,∠C=90°,AC=14,BD 平分∠ABC ,交AC 于D ,AD ∶DC=5∶2,则点D 到AB 的距离为( ) A .10 B .4 C .7 D .6 例2.如图,△ABC 中,AB=AC=BD ,AD=DC ,则∠BAC 的度数为( ) A .120° B .108° C .100° D .135° 例3.如图,△ABC 中,∠B ,∠C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 ,过O 作D E ∥BC ,若BD+CE=5,则DE 等于( ) A .7 B .6 C .5 D .4 例4.如图,在△ABC 中,AC=BC ,∠C=9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 (1)若CD=5,求AC 的长。 (2)求证:AB=AC+CD 例5.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BC=8,将矩形ABCD 沿CE 折叠后,使点D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F 处。 (1)求EF 的长;(2)求梯形ABCE 的面积。 例6.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D 胶AC 于点E , C B A D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CE的垂直平分线正好经过点B,与A相交于点F,求∠A的度数。 例7.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 求证:AD垂直平分EF。 例8.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B交于点F。 图1 图2 (1)求证:AN=BM; (2)求证:△CEF为等边三角形; (3)将△ACM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其他条件不变,在图2中补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判断第(1)、(2)两小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要求证明)

《三角形的证明》复习教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性质和判定 2、尺规作图 垂直平分线的应用: (1)确定到两点(三点)距离相等的点的位置 (2)确定线段的中点 (3)过一点作已知直线或线段的垂线 角平分线的应用 (1)把一个角分成n2等份 (2)确定到角的两边或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 (3)与垂直平分线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SSS,SAS,ASA,HL) 双基训练: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6cm、8cm、10cm,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4.在△ABC中,边AB、BC、A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P,则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5.已知⊿ABC中,∠A = 090,角平分线BE、CF交于点O,则∠BOC = . 6.在△ABC中,∠A=40°,AB=AC ,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与D,则∠DBC 的度数为. 7.Rt⊿ABC中,∠C=90o,∠B=30o,则AC与AB两边的关系

是 ,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0 ,腰长为6,则其底边上的高是 。 9. 如图,在△ABC 和△DEF 中,已知AC=DF ,BC=EF , 要使△ABC ≌△DEF ,还需要的条件是( ) A.∠A=∠D B.∠ACB=∠F C.∠B=∠DEF D.∠ACB=∠D 10.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则∠A 的度数为( ) A.30° B.36° C.45° D.70° 11.如图,△ABC ≌△AEF ,AB =AE ,∠B =∠E ,则对于结论①AC =AF ;②∠FAB =∠EAB ;③EF =BC ;④∠EAB =∠FA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 如图, DC ⊥CA ,EA ⊥CA , CD=AB ,CB=AE .求证:△BCD ≌△EAB . 13.如图,∠A=∠D=90°,AC=BD.求证:OB=OC ; 14.如图,在△ABD 和△ACE 中,有下列四个等式: ①AB=AC ②AD=AE ③∠1=∠2 ④BD=CE .以其中..三个条件为已知,填入已知栏中,一个为结论,填入下面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 . 求证: . 证明: 提升练习 16.如图,CE ⊥AB ,BF ⊥AC ,CE 与BF 相交于D ,且BD=CD. 求证:D 在∠BAC 的平分线上. D E C B A

七年级数学第七章三角形复习训练题

A B E C D 七年级数学第七章三角形复习训练题 一、填空题 1.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 ,钝角三角形有 条高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恰是它的 。 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它的周长是 。 3. 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 根木条。 4. 在△ABC 中,若∠A=∠C=13 ∠B ,则∠A= ,∠B= ,这个三角形是 。 5、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条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6、△ABC 中,∠A =50°,∠B =60°,则∠C = 。 7、将一个三角形截去一个角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___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cm,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 分的周长之差为2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则第24个三角形数与第22个三角形数的差为 . 10、在 ABC 中,如果∠B -∠A -∠C=50°,∠B=____________。 1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980°,则它的边数是____,共有条对角线____,它的外角和是____。 12、观察下图,我们可以发现:图⑴中有1个正方形;图⑵中有5个正方形,图⑶中共有14个正方形,按照这种规律继续下去,图⑹中共有_______个正方形。 二、选择题 1、小芳画一个有两边长分别为5和6的等腰三角形,则它的周长是( ) A 、16 B 、17 C 、11 D 、16或17 2、如图,已知直线AB ∥CD ,当点E 直线AB 与CD 之间时,有∠BED = ∠ABE +∠CDE 成立;而当点E 在直线AB 与CD 之外时,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 A ∠BED =∠ABE +∠CDE 或∠BED =∠ABE -∠CDE B ∠BED =∠ABE -∠CDE C ∠BE D =∠CD E -∠ABE 或∠BED =∠ABE -∠CDE D ∠BED =∠CD E -∠ABE 3、 以长为3cm ,5cm ,7cm ,10cm 的四根木棍中的三根木棍为边,可以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已知一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这个多边形是正( ) (A) 十二边形 (B) 十边形 (C) 八边形 (D) 六边形 D A E P

三角形的证明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提高训练 9.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2 + J 3,腰长为1,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_________________ . 12 .已知:如图,AB = AC,/A= 36°,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则下列结论:①/C= 72。:②总。是/AB C 的平分线;③AAB D 是等腰三角形;④ABCD 是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3 .如图,已知在 AABC 中,AB = AC,/C= 30°,AB±AD,AD = 10 .以长为1、 . 2、2 ,5、3,中的三条线段为边长可以构成 个直角三角形 . (11题图) 二计算题 11 .如图,在△AEC,/C= 90° ZB= 15°,AB 的中垂线DE 交EC 于D,E 为垂足,若BD = 10 cm,^ UAC 等 于( )A. 10 cm B. 8 cm C. 5cm D. 2. 5cm 3 cm,_KU AC 的长等于( ) A. 2 2 cm B. 2.3 cm C. 3 2 cm D. 3 .. 3 cm (13题图) 14.如图,加条件能满足 AAS 来判断/ AC*/ABE 的条件是( A. / AEB = / ADC / C = / D B.Z AEB = / ADC CD = BE C. AC = AB AD = AE D . AC = AB / C =/ B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在△ ABD 和厶ACE 中,有下列四个论断:① AB= AC;②AD= AE ;③/ B =Z C ;④BD= CE 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 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000^0的形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在△ ABC 中,AD= DE AB= BE,/ A = 80° 则/ DE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4.如图,/ AO =/ BO =15°,PC// OA PDLOA 若 PC = 4,贝U PD= .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30°,则其顶角的度数为 _________________ 度. 6. 已知:如图,在厶ABC 中,AB=15m AC=12m AD 是/ BAC 的外角平分线,DE// AB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 E ,那么CE= _cm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人。是厶ABC 的中线,/ ADC= 45°,把△ ADC 沿 AD 对折,点 C 落在C 的位置,如果 BC=2, _则BC' = ______________ &在联欢晚会上,有 A 、B 、C 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一个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 ABC (6题图) (7题 (12题 图)

第01讲-三角形的证明-教案

第01讲 三角形的证明 温故知新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三角形全等条件1: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注意:①在运用“SSS”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同时满足三边对应相等,只有一边或两边对应相等是不能得到全等的。②“SSS ”判定全等只适用于三角形,不能适用其他图形。 符号语言:已知△ABC 与△DEF 的三条边对应相等。 在△ABC 与△DEF 中,?? ? ??===DF AC EF BC DE AB ∴△ABC ≌△DEF (SSS ) (2)三角形全等条件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注意:①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说明两个角及夹边对应相等 ②在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时,一般把夹边相等写在中间的位置。 符号语言:已知∠D=∠E ,AD =AE ,∠BAD =∠CAE .求证:△ABD ≌△ACE . 证明:在△ABD 和△ACE 中, ∠D=∠E AD=AE ∠BAD =∠CAE ∴△ABD ≌△ACE (ASA ) (3)三角形全等条件3: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角”或“AAS”。 符号语言: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DC=EB,∠C=∠B .求证:△ACD ≌△ABE 证明:在△ACD 和△ABE 中. ∠C=∠B ∠A=∠A DC=EB ∴△ACD ≌△ABE (AAS ). 注意:“AAS”中的“S”是有限制条件的,必须是两组对应等角中一组等角的对边。 (4)三角形全等条件4: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符号语言:在△ABC 与△DEF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