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

红外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
红外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SOP-QC-620 版号 A 页码/

51

1.目的

建立红外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红外分光光度法试验。

3.编制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1999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4.责任 4.1 QC质检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2 QC主管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 5.正文 5.1简述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5.1.1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5.2色散型红外分光所用仪器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81-905.2.1光度计”和中国

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检定。目前国但这类仪器可参照色散型红外分光家尚未颁布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计量检定规程,

光度计进行检定。波数准确度5.2.1-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2.1.1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检定规程规定,在3000cm-1-1-11cm。5cm,在1000cm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 5.2.1.2波数准确度检定方法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设置参数,以常用的扫描速度记 5.2.1.2.1以聚苯乙烯膜校正《药测量有关谱带的位置,

聚苯乙烯膜红外光谱图。其吸收光谱图应符合m50录厚度为μ)比较,计算波数准1品红外光谱集》所附聚苯乙烯图谱的要求,并与参考波数(见表确度。

文件编号 SOP-QC-620 版号 A 页码/

52

表1 聚苯乙烯吸收光谱常用的波数值

--波数波数cc

1583.13027.1

1154.32850.7

1028.0 1944.0

906.7 1801.6

1601.4

-1范围内有较多的吸收峰可690cm3900~5.2.1.2.2以液体池用液体茚校正液体茚在资比较,适于测定中等分辨率的仪器。一般需用适当液层厚度的固定厚度密封液体池,选用液体池的窗片材料应能保证在测量波数范围内有良好的红外光透过率、窗片应有良好的光洁度和平面平行度,注样品时将液体池放在一楔形板上,打开2个进样孔塞,把样品用专用注射器从下部进样孔缓缓注入。同时观察池内液面缓缓上升而不夹带气泡,至液体在上进样孔内接近满溢时,取下注射器,先盖好下进样孔塞,再盖上上进样孔塞,吸去外溢液体后即可在仪器上测定吸收光谱,其主要谱带见表2。

-1

5.2.2波数重现性用与2.1波数准确度测量相同的仪器参数,对同一张聚苯乙烯膜进行反覆重叠扫描。一般扫描3~5次。从扫描所得光谱测定波数的重现性。测得的各吸收峰的重现性应符合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81-90的要求。

5.2.3分辨率以聚苯乙烯膜检定。色散型红外仪用常规狭缝程序,通常的扫描速度,-12cm或以较狭缝程序用较慢的扫描速度,记录聚苯乙烯的图谱。付里叶红外仪设置于-1范围内,应能显示7个~分辨率和适宜的扫描次数,依法记录光谱图。在31102850cm-1-1-1与18%透光率;又1583cm和吸收带,其中2851cm2870cm 之间的分辨深度应不少于-1-1。1589cm之间的分辨深度应不少于12%透光率。仪器的标称分辨率,应不低于2cm透光率处,以快速扫描95%线平直度调节100%控制旋钮,使记录笔置于5.2.4 100% 100%线的偏差应小于4%透光率。速度扫描全波段,其-1处定波数连控制旋钮,使记录笔置于调节100%95%透光率处,在1000cm噪声5.2.5 1%-5续扫描分钟,其最大噪声(峰峰值)应小于透光率。杂散光水平和透光率准确度检查,因需要特殊器件,且对药品测定影响不其它5.2.6.

文件编号 SOP-QC-620 版号 A 页码/ 53

大,故不作硬性要求。详见JJG681-90检定规程。

5.3红外光谱测定操作方法

5.3.1压片法取供试品约1~1.5mg,置玛瑙研钵中,加入干燥的溴化钾或氯化钾细粉约200~300mg(与供试品的比约为200:1)作为分散剂,充分研磨混匀,置于直径为13mm的压片模具中,使铺布均匀,抽真空约2分钟,加压至(0.8±106)kPa(约8~10T/cm2),保持压力2分钟,撤去压力并放气后取出制成的供试片,目视检测,片子应呈透明状,其中样品分布应均匀,并无明显的颗粒状样品。亦可采用其它直径的压模制片,样品与分散剂的用量需相应调整以制得浓度合适的片子。

5.3.2糊法取供试品约5mg,置玛瑙研钵中,粉碎研细后,滴加少量液状石蜡或

其它适宜的糊剂,研成均匀的糊状物,取适量糊状物夹于两个窗片或空白溴化钾片(每片约150mg)之间,作为供试片,另以溴化钾约300mg制成空白片作为补偿。亦可用专用装置夹持糊状物。制备时应注意尽量使糊状样品在窗片间分布均匀。

5.3.3膜法参照上述糊法所述的方法,将能形成薄膜的液体样品铺展于适宜的盐片中,形成薄膜后测定。若为高分子聚合物,可先制成适宜厚度的高分子薄膜,直接置于样品光路中测定。熔点较低的固体样品可采用熔融成膜的方法制样。5.3.4溶液法将供试品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制成1~10%浓度的溶液,灌入适宜的厚度的液体池中测定。常用溶剂有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硫化碳、己烷、环己烷及二氯乙烷等。选用溶液应在被测定区域中透明或仅有中~弱的吸收,且与样品间的相互作用应尽可能小。

5.3.5试样的制备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用作鉴别时应按照药典委员会编订的《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一卷(1995年版)与第二卷(2000年版)与第三卷(2005年版)收载的各光谱图所规定的制备方法制备。具体操作技术可参见《药品红外光谱集》的说明。

用作晶型、异构体限度检查或含量测定时,试样制备和具体测定方法均按药典各品种项下有关规定操作。

5.4测量操作注意事项

5.4.1环境条件红外实验室的室温应控制在15~30℃,相对湿度应小于65%,适当通风换气,以避免积聚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溶剂蒸汽。

供电电压和接地电阻应符合仪器说明书要求。

5.4.2背景补偿或空白校正记录供试品光谱时,双光束仪器的参比光路中应置相应的空;单光束仪器(常见的付里叶变换红外仪)应先白对照物(空白盐片、溶剂或糊剂等).

文件编号 SOP-QC-620 版号 A 页码/ 54

进行空白背景扫描,扫描供试品后扣除背景吸收,即得供试品光谱。

5.4.3采用压片法时,以溴化钾最常用。若供试品为盐酸盐,可比较氯化钾压片和溴化钾压片法的光谱,若二者没有区别,则可使用溴化钾。

所使用的溴化钾或氯化钾在中红外区应无明显的干扰吸收;预先应研细,过200目筛,并在120℃干燥4h后分装并在干燥器中保存备用。若发现结块,则须重新干燥。

5.4.4供试品研磨应适度,能常以粒度2~5μm为宜。供试品过度研磨有时会导致晶格结构的破坏或晶型的转化。粒度不够细则易引起光散射能量损失,使整个光谱基线倾斜,-1高频端最为明显。压片法及糊法中最易发生这~2000cm甚至严重变形。该现象在4000种现象。

5.4.5压片法制成的片厚在0.5mm以下时,常可在光谱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对供试品光谱产生干扰,一般可将片厚调节至0.5mm以上即可避免。也可用金相砂纸将片稍微打毛以上除干扰。

5.4.6测定样品时的扫描速度应与波长校正时的条件一致(快速扫描将使波长滞后)。制成图谱的最强吸收峰透光率应在10%以下,图谱的质量应符合《药品红外图谱集》的要求。

5.4.7使用预先印制标尺记录纸的色散型仪器,在制图时应注意记录笔在纸上纵

横坐标的位置与仪器示直是否相符,以避免因图纸对准不良而引起的误差。

5.4.8压片模具及液体吸收池等红外附件,使用完后应及时擦拭干净,必要时清洗,保存在干燥器中,以免锈蚀。

5.4.9用于制剂红外鉴别时,在品种正文中必须详细规定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如辅料干扰不能完全排除,可规定待测成分的3~5各特征谱带用于鉴别。

5.5结果判定

红外光谱在药品分析中,主要用于定性鉴别和物相分析。定性鉴别时,主要着眼于供试品光谱与对照光谱全谱谱形的比较,即首先是谱带的有与无,然后是各谱带的相对强弱。若供试品的光谱图与对照光谱图一致,能常可判定两化合物不同。但下此结论时,须考虑供试品是否存在多晶现象,纯度如何,以及其化外界因素的干扰。多晶现象一般可按照《药品红光谱集》中所载重结晶处理法排除。其它影响常可通过修改制样技术而解决。由于各种型号的仪器性能不同,试样制备时研磨程度的差异或吸水程序不同等原因,均会影响光谱的形状。因此,进行光谱对比时,应考虑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

常见的外界干扰因素5.6.

文件编号 SOP-QC-620 版号 A 页码/ 55

5.6.1大气吸收

-1-1。667cm2350cm ,(1)二氧化碳

-1-1。 1800~ 3900~3300cm1500cm,(2)水气(3)溶剂蒸汽

5.6.2干涉条纹规律性的正弦形曲线叠加在光谱图上。

5.6.3仪器分辨率的不同和不同研磨条件的影响。

6.相关文件与记录

分发部门:

日月年起草人:起草日期:

日月审核日期:年审核人:月年批准日期:批准人:日

红外分光光度法

中文名称:红外分光光度法 英文名称: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定义:通过测定物质在波长2.5~25 μm(按波数计为4000~400 cm-1)的红 外光区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所用仪器为 红外分光光度计 仪器:红外分光光度计 流程:光源->吸收池->单色器->检测器->记录装置 分为色散型(已淘汰)和干涉型。 色散型: 光源:一般常见的为硅碳棒,特殊线圈,能斯特灯(已淘汰)。 色散元件:反射光栅 检测器:真空热电偶及Golay池 吸收池:液体池和气体池(具有岩盐窗片) 干涉型: 光源:同色散型 单色器:迈克尔逊干涉仪 检测器:多用热电性硫酸三甘肽(TGS)或光电导性检测器。 图解析 解析原则:四先四后相关法 先特征(区),后指纹(1250/cm)。先最强(峰),后次强(峰)。先粗查,后细找。先否定,后肯定。 红外识谱歌 外可分远中近,中红特征指纹区, 1300来分界,注意横轴划分异。 看图要知红外仪,弄清物态液固气。 样品来源制样法,物化性能多联系。 识图先学饱和烃,三千以下看峰形。 2960、2870是甲基,2930、2850亚甲峰。 1470碳氢弯,1380甲基显。 二个甲基同一碳,1380分二半。 面内摇摆720,长链亚甲亦可辨。 烯氢伸展过三千,排除倍频和卤烷。

末端烯烃此峰强,只有一氢不明显。 化合物,又键偏,~1650会出现。 烯氢面外易变形,1000以下有强峰。 910端基氢,再有一氢990。 顺式二氢690,反式移至970; 单氢出峰820,干扰顺式难确定。 炔氢伸展三千三,峰强很大峰形尖。 三键伸展二千二,炔氢摇摆六百八。 芳烃呼吸很特征,1600~1430。 1650~2000,取代方式区分明。 900~650,面外弯曲定芳氢。 五氢吸收有两峰,700和750; 四氢只有750,二氢相邻830; 间二取代出三峰,700、780,880处孤立氢醇酚羟基易缔合,三千三处有强峰。 C-O伸展吸收大,伯仲叔醇位不同。1050伯醇显,1100乃是仲, 1150叔醇在,1230才是酚。 1110醚链伸,注意排除酯酸醇。 若与π键紧相连,二个吸收要看准, 1050对称峰,1250反对称。 苯环若有甲氧基,碳氢伸展2820。 次甲基二氧连苯环,930处有强峰, 环氧乙烷有三峰,1260环振动, 九百上下反对称,八百左右最特征。 缩醛酮,特殊醚,1110非缩酮。 酸酐也有C-O键,开链环酐有区别, 开链强宽一千一,环酐移至1250。 羰基伸展一千七,2720定醛基。 吸电效应波数高,共轭则向低频移。 张力促使振动快,环外双键可类比。 二千五到三千三,羧酸氢键峰形宽, 920,钝峰显,羧基可定二聚酸、 酸酐千八来偶合,双峰60严相隔, 链状酸酐高频强,环状酸酐高频弱。 羧酸盐,偶合生,羰基伸缩出双峰, 1600反对称,1400对称峰。 1740酯羰基,何酸可看碳氧展。

(完整word版)Nicolet_iS5_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本细则根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通则(JY?T 001-1996)和美国Nicolet公司Nicolet 38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操作说明书制定。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液体、固体、气体、金属材料表面镀膜等样品。它不仅可以检测样品的分子结构特征,而且还可对混合物中各组份进行定量分析,本仪器的测量范围为4000 ~ 400cm-1。 2 术语、符号、代号 见国标(GB3100-93)。 3 方法原理 红外光谱是根据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后引起分子振动的能级跃迁,记录跃迁过程而获得该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 4 常用试剂及材料 分析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溴化钾、氯化钠; 窗片:溴化钾、氯化钠、KRS-5(碘化铯、溴化铯合晶)。

5 检测仪器 5.1仪器技术参数 仪器名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型号:Nicolet 380 测试波数范围:4000 ~400cm-1 波数精度:≤0.1 cm-1 4cm-1分辨率就可以达到要求。 分辨率: 0.1~16cm-1,一般测试样品使用 5.2 仪器环境要求 室内温度:18℃~ 23℃ 相对湿度:≤ 50% 5.3 仪器供电需求 仪器供电电压:220V?% 交流电频率:50Hz?% 交流电零地电压:<1 V 6 检测方法 6.1 试样制备方法 6.1.1 一般注意事项 在定性分析中,所制备的样品最好使最强的吸收峰透过率为 10%左右。

Nicolet 380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标准操作指导书 作者: 唐兴国审核: 丁春燕文件编号: HY-002 生效日期: 2010-11-22 最后审核日期: 2010-11-26 版次:01 修订号: 00 6.1.2 固体样品 (1)压片法:取 1~2mg的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末与干燥的溴化钾(A. R.级)粉末(约 100mg,粒度 200目)混合均匀,装入模具内,在压片机上压制成片测试。 玛瑙研钵压片模具 (2)溶液法:把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液中,注入液体池内测试。所选择的溶剂应不腐蚀池窗,在分析波数范围内没有吸收,并对溶质不产生溶剂效应。一般使用 0.1mm的液体池,溶液浓度在 10%左右为宜。 a:镜片; b:液体池部件(不含镜片); c: 装配图; d:使用方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课后答案-仪器分析-梁生旺

红外分光光度法课后答案 1.分子吸收红外光能级跃迁,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答:①分子吸收的红外辐射应具有刚好满足分子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②分子振动只有使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形式才能吸收红外辐射。 2.何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答:分子发生能级跃迁需要产生偶极矩的变化,如果只振动而无偶极矩变化,那么红外光谱上无吸收曲线。 3.乙酰乙酸乙酯存在酮式和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二者的红外光谱有何区别?答:烯醇式红外吸收中的羰基和羟基振动频率因为其内部形成氢键而向短波移动。 4.苯甲酸乙酯和苯乙酸甲酯可否用红外光谱区别?为什么? 答:能;①苯乙酸甲酯的乙基因为和苯环的大π键形成p-π共轭,其振动频率向短频方向移动。 ②苯甲酸乙酯的羰基因为和苯环形成π-π共轭,其振动频率向短频方向 移动。 5.试推测分子式为C9H6O2的化合物结构。 答

该红外图谱中有关炔基的振动频率并未标出,但图上可以明显的看见其特征吸收峰。另在920cm处的吸收峰为苯的芳氢面内伸缩振动引起的。 6.一化合物为无色可燃液体,有果子香味,沸点为7 7.1,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其分子式为C4H8O2,推测其结构式。 答:Ω=2+2x4-8/2=1,故含有双键。 842cm处的吸收属于乙基的面内摇摆振动频率。 9.一白色粉末,有特殊气味,熔点为76.5,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质谱分析,确定分子式为C8H8O2.试推测其结构式。 答:Ω=2+2x8-8/2=5,故含有苯环或为芳香化合物。 927cm处为芳氢的面内振动引起的。1690处的吸收峰为高强吸收峰,无干扰峰,可确认为羧基的羰基基团。

8.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10H12O.推断其结构式。 答:Ω=2+2x10-12/2=5,故含有苯环或为芳香化合物。 1390、1365cm处的两个峰,分裂峰,吸收强度几乎相同,说明含有偕二甲基(异丙基)。 830cm的吸收峰说明苯环上含有对位取代。 2820、2720cm处的特征吸收峰则表示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 3030、3060cm处为芳氢的伸缩振动、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发表日期:2007年6月3日【编辑录入:admin】 1.保持室内干燥,空调和除湿机必须全天开机(保持环境条件25±10℃左右,湿度≤70%); 2.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化学处理,实验完毕即取出样品室内的样品。 3.经常检查干燥剂颜色,如果兰色变浅,立即更换。 4.根据样品特性以及状态,制定相应的制样方法并制样。5.测试红外光谱图时,扫描空光路背景信号和样品文件信号,经傅立叶变换得到样品红外光谱图。根据需要,打印或者保存 红外光谱图。 6.实验完毕后在记录本上记录使用情况。 7.设备停止使用时,样品室内应放置盛满干燥剂的培养皿。8.干燥剂再生:将干燥剂在烘箱内105℃烘干至兰色(约3小时)即可。 9.将压片模具、KBr晶体、液体池及其窗片放在干燥器内备用。10.液体池使用NaCl、CaF2、BaF2等晶体很脆易碎,应小心保存。11.液体池使用的KRS-5晶体剧毒,使用时避免直接接触(戴手套),打磨KRS-5晶体时避免接触或吸入KRS-5粉末,打磨的 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

2010-01-12 17:11:38 来源:实验室设备信息网浏览:342次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步骤 1.开机前准备 开机前检查实验室电源、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当电压稳定,室温为21±5℃左右,湿度≤65%才能开机。 2.开机 开机时,首先打开仪器电源,稳定半小时,使得仪器能量达到最佳状态。开启电脑,并打开仪器操作平台OMNIC软件,运行Diagnostic菜单,检查仪器稳定性。 3.制样 根据样品特性以及状态,制定相应的制样方法并制样。 4.扫描和输出红外光谱图 测试红外光谱图时,先扫描空光路背景信号(Collect→Background),再扫描样品文件信号(Collect→Sample),经傅立叶变换得到样品红外光谱图。 5.关机 (1)关机时,先关闭OMNIC软件,再关闭仪器电源,最后关闭计算机并盖上仪器防尘罩。(2)在记录本记录使用情况。 二、注意事项1.测定时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5~30℃,所用的电源应配备有稳压装置。2.为防止仪器受潮而影响使用寿命,红外实验室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应在65%以下)。3.样品的研磨要在红外灯下进行,防止样品吸水。 4.压片用的模具用后应立即把各部分擦干净,必要时用水清洗干净并擦干,置干燥器中保存,以免锈蚀。 5.OMNI采样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样品与Ge晶体间必须紧密接触,不留缝隙。否则红外光射到空气层就发生衰减全反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第七课 红外分光光度法

第七课红外分光光度法 一、概述 1.红外区波长范围及分区 波长范围:0.76μm-1000μm 分区: 2.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3.IR的特点 适用于气、液、固态样品、且样品用量少。 大多数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除了单原子分子和同核分子。 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峰较多,特征性强,适合用于定性和结构解析。红外光谱仪的价格相对低廉。 定量分析灵敏度差,准确度低,主要用于定性分析。 不适合作含水样品的分析。 二、基本原理 分子振动和红外吸收 吸收峰的位置 吸收峰的强度 1.分子振动和红外吸收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吸收 分子振动简单的双原子A-B间的振动可近似地用谐振子模型来描述振动频率可由虎克定律和牛顿定律推导出来 A、B视为两个刚性小球 化学键视为质量忽略不计的弹簧

A、B间的振动视为简谐振动 红外吸收 入射光频率与分子振动频率相等时,分子将吸收入射光,振动振幅加大,产生吸收光谱,因此,所吸收光的频率为: 多原子分子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γ弯曲振动δ (1)伸缩振动 键长变化但键角不变的振动 它包括两种类型 对称伸缩振动γs 反称伸缩振动γas 亚甲基的伸缩振动

(2)弯曲振动 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但键长不变的振动。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面内弯曲振动 AX2 面外弯曲振动 变形振动AX3 面内弯曲振动(β) 剪式振动(δ) 面内摇摆振动(ρ) 面外弯曲振动(γ) 面外摇摆振动(ω)

扭曲振动(τ) 变形振动 对称变形振动(δs) 不对称变形振动(δas) (3)振动自由度 双原子分子:一种振动形式 多原子分子:振动形式复杂,可以分解为许多简单的基本振动。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可以用作估计基频峰的可能数目。 振动自由度的计算 分子的运动形式分为:平动、振动和转动,则:振动自由度=总自由度-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设:分子含有N个原子 则:总自由度为3N,平动自由度为3 转动自由度为3(对于非线形分子) 或2(对于线形分子) 振动自由度 非线形分子线形分子 3N-6 3N-5 H2O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3×3-6=3 CO2的振动自由度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第一环境部分: 1. 保持室内干燥,空调和除湿机必须全天开机(保持环境条件不要低于20度,湿度≤65%);在南方潮湿地方,除湿机要每天都开着控制湿度,如果是由于湿度的原因,造成KBr窗片被腐蚀,是不在保修范围内的。温度变化梯度不能大于1摄氏度每小时. 2. 保持实验室清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化学处理,实验完毕即取出样品室内的样品。 3. 一般要求红外光谱仪24小时开机,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保证每周都开机预热三次以上,每次两个小时以上。 4.随机带的干燥剂是分子筛,可以重复使用。若仪器humidity指示灯变红色,表明干燥剂已经受潮,应倒出放到一个烧杯里在烘箱中烘干,条件是150度下连续烘24小时,降温时可置于干燥皿中以防止再度吸潮。千万不能连干燥管一起放到烘箱烘干。(由技术员负责) 5.样品室内放有盛变色硅胶的烧杯,一旦有半数以上颜色变红,必须更换硅胶。干燥剂再生:将干燥剂在烘箱内105℃烘干至兰色(约3小时)即可。 第二制样部分: 固体样品的准备 1. 样品和KBr的比例一般为1—2mg样品配上200mg的KBr。如果样品太多,测出来的吸收峰太强,如果样品太少,有些弱峰将测不出来。因不可能用天平称量,并且每种样品的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一致,故常凭经验取用。一般要求所测得的光谱图中绝大多数吸收峰处于10%~80%透光率范围在内。最强吸收峰的透光率如太大(如大于30%),则说明取样量太少; 相反,如最强吸收峰为接近透光率为0%,且为平头峰,则说明取样量太多,此时均应调整取样量后重新测定。一般片子厚度应在0.5mm以下,厚度大于0.5mm时,常可在光谱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对供试品光谱产生干扰。 2. 红外光谱测定最常用的溴化钾最好应为光学试剂级,至少也要分析纯级。溴化钾和样品用前在红外干燥箱里充分干燥,研磨3—5分钟要连同玛瑙研钵一块放到红外烘干箱里进行干燥5分钟。 3. 压片时,把样品和KBr混合物放到压片模具时,保证样品是均匀铺平在模具里,一般压力在10-15MPa, 压力太小压出来的片子不透明,压力太大容易损坏模具。一般加上压以后,保持压力1—2分钟,然后放压取片。 4、模具用后应立即把各部分用乙醇擦干净,必要时先用水清洗干净后再用乙醇擦干,置干燥器中保存,以兔锈蚀。

红外分光光度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红外分光光度法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红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红外分光光度法。 职责:检测中心、质量管理部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内容: 1.简述 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 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即近红外区(12800~4000cm,0.78~2.5m)。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红外吸收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以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 波数(cm-1 )= 104 /波长μm 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该型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定规程”和《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一、填空题 1. 红外光谱是介于与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范围是。 2. 化合物的红外吸收曲线可由来描述。 3. 不同分子在红外谱图中出现的吸收峰位,是由所决定的。 4.乙醛CH3CHO的v c=0为1731cm-1,若醛上氢被一氯原子所取代形成CH3—C—Cl后,则v c=0向移动。 5. 丙酮的v c=0为l715cm-1,若其中一个甲基被一苯基所取代形成苯乙酮后,则v c=0向移动。 6. 化合物的v c=0为l663cm-1,若8位上氢被甲基取代后则v c=0由于因而频率。 7. 红外光谱中所说的特征频率区是指的区间,其特点是。 8. 苯甲醛的红外光谱中出现了2780cm-1和 2700cm-1两个吸 收峰,是由而产生的。 9. 分子内形成氢键与分子间形成氢键一样会使基团的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但是分子间氢键而分子内氢键。 10. 压片法所用的KBr必须进行干燥处理,一般要在左右。 11. 含羟基的样品,因溴化钾分散剂易吸水,干扰羟基的测定,因此采用特别合适。 12. 调糊法常用的悬浮剂有 , 但此法不能用于样品中的鉴定。 13. 液体池窗板很容易吸潮变乌,致使透光性变坏,因此使用时禁止,拆装时应 , 在的房间操作。 14. 液体池法需选择溶剂,一般常用的溶剂有 。 15. 顺-2-丁烯与反-2-丁烯的红外光谱在区域有显著不同的特征。顺式r C-H在处有数强吸收而反

式r C-H在有很强吸收峰。 16.氢键使v OH向且。 17. 一纯品的分子式为 C5H3NO,其红外光谱中有1725、2210、2280 cm-1,此化合物最可能结构是。 18. 一种苯的氯化物在 900~69Ocm-1区域波没有吸收峰,它的可能结构为。 19. 有一种溴甲苯C7H7Br,有一单峰在801cm-1,它的结构式为。 20. 化合物SO2的平动自由度为,转动自由度为 , 振动自由度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化合物受电磁辐射作用后,振动能级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光谱波长范围是( ) A. 紫外光 B. X射线 C. 微波 D. 红外线 2、由红外光谱测得S—H的伸缩振动为 2000cm-1,S—D的伸缩振动频率为( ) A.1440cm-1 B.2000cm-1 C.4000cm-1 D.1000cm-1 3、乙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A.20 B.13 C.12 D.6 4、乙炔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A.12 B.7 C.6 D.5 5、苯分子的振动自由度为( ) A.32 B.36 C.30 D.31 6、下列化学键伸缩振动产生的基频峰出现在最低频的是() A. C-H B. C-N C. C-C D. C-F 7、分子式为C8H7ClO s的化合物其不饱和度为( ) A.5 B.4 C.6 D.2 8、CO2分子没有偶极矩这一事实表明该分子是( ) A. 以共价键结合的 B. 角形的 C. 线性的并且对称 D. 非线性的 9、下列羰基化合物中,v c=0出现最高波数者为( ) O O O A. R—C—R′ B. R—C—Cl C. R—C—H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及其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及其应用 20世纪50年代初期,红外光谱仪问世,揭开了有机物结构鉴定的新篇章。到了50年代末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红外光谱数据,到70年代中期,红外光谱法成为了有机结构鉴定的重要方法。红外光谱测定的优点: 1、任何气态、液态、固态样品都可以进行红外光谱的测定,这是核磁、质谱、紫外等仪器所不及的。 2、每种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又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 3、常规红外光谱仪价格低廉,易于购置。 4、样品用量小。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也叫红外分光光度法,十一研究物质分子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二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包括结构分析)、定量分析法。根据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确定分子结构等分析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 原理:当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振动频率一致时,分子就吸收红外光的能量,从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曲线称为红外吸收光谱(IR)。 分子吸收红外光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红外光的能量应恰好能满足振动能级跃迁所需要的能量,当红外光的频率与分子中某基团的振动频率相同时,红外光的能量才恩能够被吸收。 2.分子必须有偶极矩的变化。 与UV(紫外光谱)相比,IR的特点:IR频率范围小、吸收峰数目多、吸收曲线复杂、吸收强度弱。IR峰出现的频率位置由振动能级差决定;吸收峰的个数与分组振动自由度的数目有关;吸收峰的强度则主要取决于振动过程中偶极矩变化的大小和能级跃迁的几率。 红外吸收光谱具有高度的特征性,除光学异构外,没有两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是完全相同的。红外光谱中往往具体要几组相关峰可以互相佐证而增强了定性和结构分析的可靠性,因此在官能团定性方面,是紫外、核磁、质谱等结构分析方法所不及的。红外光谱法可测定链、位置、顺反、晶型等异构体,而质谱法对异构体的鉴别则无能为力;红外光谱测定的样品范围广,无机、有机、高分子等

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

演示性试验 实验二十六 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 氢化可的松与醋酸氢化可的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熟悉利用红外光谱鉴别药物的方法。 二、仪器与试药 1.仪器 FI 型光栅红外分光光度计 玛瑙乳钵 2.试药 溴化钾 三、实验原理 1.氢化可的松: 分子中三个羟基的存在,形成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缔合,使羟基的谱带变宽向低波数移动,V OH 约为3400cm ﹣1,C 20酮的Vc=o 为1715cm ﹣1,△4-3-酮的Vc=o 为1645cm –1,原因是与羟基形成氢 键、与双键共轭,故向低波数移动;Vc=o 为1620cm –1,由于C 3酮基形成氢键向低波数移动时,1620cm –1峰表现为肩峰:Vc=o1140~1000cm –1。 2.醋酸氢化可的松: 酯链羟基,因诱导效应,降低了羟基的极性,增强了双键成分因而增强了键力,使Vc=o 为1750cm –1;C 20酮基的位置在1710cm –1,△4-3-酮的Vc=o 为1635cm ﹣1;Vc-o-c1240cm ﹣1和1060cm ﹣1 是酯类的红外光谱特征。 四、实验内容: 取干燥供试品 1~2mg 与200mg 溴化钾(干燥并过 200目筛)粉末,在玛瑙乳钵中研磨均匀,将样粉适量置压片模具中,均匀覆盖模底,装置模具,联接真空系统,抽气5分钟(除去混于粉末中的湿气及空气,)然后,边抽气边加压至8吨维持5分钟,去除真空,取下模具,去除透明的供试品溴化钾片,置于样品框中,将样品框置于红外分光光度仪的光路中,空白置于参比光路,选择适当的增益、狭缝、程序及扫描时间,扫描区间为4000cm ﹣1~400cm ﹣1,得红外光谱曲线。 五、注意事项 1.供试品的纯度必须符合要求。 2.研磨样品时,应在红外灯下小心操作。 3.实验用溴化钾必须干燥、纯度符合要求并且颗粒均匀。 4.某些供试品在固体状态测定时,可能因为同质多晶型,测得图谱与标准图谱不符,此时应 CH 3O

红外光谱 OPUS仪器操作规程

OPUS仪器操作规程 1.准确称量KBr150mg,样品1mg。 2.充分研磨至细末贴壁。 3.倒入压片器中,堆成小山形,进行压片。 4.准备好膜样品。 5.双击桌面上“”,打开OPUS操作软件, 输入密码为“OPUS”,再点击Login.进入 点击“OK”.进入

6.点,打开测试界面,点击, 7.点击,选择教师 8.在Filename处,修改“样品名日期(年月日)姓名” 9.在Path处修改姓名

10.将修改后filename的“样品名日期(年月日)姓名”复制粘贴到中的

再返回advanced,点击”save”保存。 11.返回basic 12.放入参比。 13.点击”Background Single Channel”. 14.拿出参比,放入样品,点击”Sample Single Channel”. 15.点击start measurement。 16.对图进行处理 17.1校正基线:选中要处理的曲线,把其他不处理的图像抹掉,选中所要抹掉的曲线,右键单击选择Remove From display,点

点击correct既可校正基线。 17.2选中所要处理的图,点,出现 ,

然后点击,出现输入x坐标然后点击Generate即可去二氧化碳峰。 17.选中要处理的图,去掉其它图(点击右键remove from display),对一个图进行处理。 18.在要处理的图上右击图线→Shift Curve控制图线在10%~90%之间。具体做法:先用 whole把图上最高点控制在85%—90%之间,再右击图线→Shift Curve→Top和右击图线→Shift Curve→Bottom来进行微调。 19.右击图线→Change color,改成黑色。 20.点,标出峰值,具体做法:在下图中先点击start interactive mode进行微调(调节 域值,把所有的峰都标出来),然后储存。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又称“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简称“IR”,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的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结构分析及对各种吸收红外光的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法。 红外光谱法的一般特点 特征性强、测定快速、不破坏试样、试样用量少、操作简便、能分析各种状态的试样、分析灵敏度较低、定量分析误差较大。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1.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 红外光谱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和强度都随化合物不同而各不相同。因此,红外光谱法是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有力工具 2.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 红外光谱的试样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一般应要求: (1)试样应该是单一组份的纯物质,纯度应>98%或符合商业规格才便于与纯物质的标准光谱进行对照。多组份试样应在测定前尽量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份光谱相互重叠,难于判断。 (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扰样品谱,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 (3)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中的大多数 吸收峰的透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 目前主要有两类红外光谱仪:色散型红外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一、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1 . 光源 红外光谱仪中所用的光源通常是一种惰性固体,同电加热使之发射高强度的连续红外辐射。常用的是Nernst灯或硅碳棒。Nernst灯是用氧化锆、氧化钇和氧化钍烧结而成的中空棒和实心棒。工作温度约为1700℃,在此高温下导电并发射红外线。但在室温下是非导体,因此,在工作之前要预热。它的特点是发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稳定性较好。缺点是价格地硅碳棒贵,机械强度差,操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紫外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蒋贤森临床52 2152001037 摘要 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经常出现含复杂成分的药物或复方药物,对此经典的容量分析,重量分析等化学分析方法往往难于处理,一般都要借助于仪器分析方法,我国在药物分析方法上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用于药品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日益增多,使用的仪器类型日趋先进,并且仪器分析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有紫外红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质谱法热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紫外分光光度法由于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和精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测范围广等明显优点,加之其仪器价格相对低廉易于维护因而越来越为分析工作者所重视,发展成为仪器分析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以我国历版药典为例,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在其中占据很大的比例,高居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之首。虽然不断有新的分析方法出现,但紫外分光光度法因为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等特点一直是制剂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广泛应用于分析合成药物,生物药品以及中药制剂等各种药物。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在飞速发展的现代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可靠性

和作用作了总结,以大量的文献和数据说明紫外分光光度法仍然是有效可行的一种药物分析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方法,衍生出许多种具体的应用方法如:双波长和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紫外光谱法光声光谱法热透镜光谱分析法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速差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以及化学计量学辅助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等。 这些方法大都可用于药物分析的含量测定之中。 在此仅介绍其中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双波长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普通的单波长分光光度法要求试样透明无浑浊,对于吸收峰相互重叠的组分,或背景很深的试样分析往往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简称双波长法,是在传统的单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二个单色器得到二个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它取消了参比池,通过波长组合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浑浊背景和重叠谱图的干扰,双波长法一般要求有二个等吸光度点,而三波长法,则只需在吸收曲线上任意选择三个波长 1 2 3 处测量吸光度,由这三个波长处的吸光度 A1 A2 A3计算 A A 与待测物浓度成正,因而可通过 A-C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pdf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 1.开机前准备 开机前检查实验室电源、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当电压稳定,室温在15~25℃、湿度≤60%才能开机。 2.开机 首先打开仪器的外置电源,稳定半小时,使得仪器能量达到最佳状态。开启电脑,并打开仪器操作平台OMNIC软件,运行Diagnostic菜单,检查仪器稳定性。 3.制样 根据样品特性以及状态,制定相应的制样方法并制样。固体粉末样品用KBr 压片法制成透明的薄片;液体样品用液膜法、涂膜法或直接注入液体池内进行测定;(液膜法是在可拆液体池两片窗片之间,滴上1-2滴液体试样,使之形成一薄的液膜;涂膜法是用刮刀取适量的试样均匀涂于KBr窗片上,然后将另一块窗片盖上,稍加压力,来回推移,使之形成一层均匀无气泡的液膜;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大的液体试样,可直接注入封闭的红外玻璃或石英液体池中,液层厚度一般为0.01~1mm)。 4.扫描和输出红外光谱图 将制好的KBr薄片轻轻放在锁氏样品架内,插入样品池并拉紧盖子,在软件设置好的模式和参数下测试红外光谱图。先扫描空光路背景信号(或不放样品时的KBr薄片,有4个扣除空气背景的方法可供选择),再扫描样品信号,经傅里叶变换得到样品红外光谱图。根据需要,打印或者保存红外光谱图。 5.关机 (1)先关闭OMNIC软件,再关闭仪器电源,盖上仪器防尘罩。 (2)在记录本上记录使用情况。 6.清洗压片模具和玛瑙研钵 KBr对钢制模具的平滑表面会产生极强的腐蚀性,因此模具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用脱脂棉蘸取乙醇或丙酮擦洗各个部分,然后用电吹风吹干,保存在干燥箱内备用。玛瑙研钵的清洗与模具相同。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模式及应用

药物分析结课论文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 模式及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 中国·大庆 2012年12 月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模式及应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摘要:近红外(near infrared)区域按ASTM定义是指波长在780—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1]。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近红外分光光度法(near-infrared spectrophotometry ,NIRS)系通过测定被测物质的近红外谱区(波长范围约在780~2500nm,按波数计约为12800~4000cm-1)的特征光谱并利用适宜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提取相关信息后,对被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2]。 关键词: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模式;应用领域 1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特点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近红外区的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由于近红外在常规光纤中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且具有仪器较简单、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和样品制备量小、几乎适合各类样品的分析以及可进行多组分多通道同时测定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化学计量学、光纤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在食品、化工、制药等许多领域,尤其是过程分析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的缺点是吸收信号弱、谱带宽、重叠较严、,而且吸收信号弱、信息解析复杂、光谱易动等[5]。 1.1化学分析[2] 1、定性分析 可对药品的活性成分、辅料、制剂、中间产物、化学原料以及包装材料进行鉴别。 2、定量分析 可定量测定药品的活性成分和辅料;测定某些脂肪类化合物的化学值,如羟值、

蔗糖标准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汇总

文件编号页码共12页第1页文件名称蔗糖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版次01 制定人制定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GMP办公室颁发日期 执行部门质管部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GMP办公室、质管部取代: 目的:建立蔗糖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蔗糖的检验 责任者: QC检验员、QC主管、质管部部长。 内容: 1. 名称:蔗糖 2.代号: 3. 检验项目 3.1.1 性状 3.1.1 操作方法 取本品,摊在洁净平板上,在明亮光线下,采用目测、口尝法进行检查。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适量,于25℃±2℃分别用水、乙醇和无水乙醇溶解,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 3.1.2 结果与判定 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的松散粉末;无臭,味甜。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无水乙醇中几乎不溶,判为符合规定。 3.1.3比旋度 3.1.3.1仪器与用具 自动旋光仪、分析天平(万分之一) 3.1.3.2试药与试液 水。 3..1.3.3操作方法

文件编号页码共12页第2页 文件名称蔗糖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版次01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成每1ml中约含0.1g的溶液,立即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21)比旋度。 3.1.3.4结果与判定 比旋度为+66.3°至+67.0°,判为符合规定。 3.2 鉴别 3.2.1 显色反应 3.2.1.1仪器与用具 酒精灯、试管。 3.2.1.2 试药与试液 0.05mol/L硫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3.2.1.3 操作方法 取本品,0.05mol/L加硫酸溶液,煮沸后,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3.2.1.4 结果与判定 加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判为符合规定。 3.2.2 红外鉴别 3.2.2.1仪器与用具 红外分光光度计、玛瑙研钵、压片机、烘箱、电子分析天平(十万分之一)、压片模具。 3.2.2.2试剂 溴化钾(光谱纯)、蔗糖对照品。 3.2.2.3空白片的制备 取干燥的溴化钾细粉适量,移置于直径为13mm的压模中,使铺布均匀,加压至20Mpa,保持2~5min,除去真空,取出制成的供试片,目视检查应均匀透明,无明显颗粒。 3.2.2.4供试片的制备 取供试品3mg,置玛瑙研钵中,加入干燥的溴化钾细粉约0.6g,充分研磨,移置于直径为13mm的压模中,使铺布均匀,加压至20Mpa,保持2~5min,除去真空,取出制成的供

红外光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尼高力IS5型红外光谱仪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尼高力IS5型红外光谱仪的操作。 职责:质量管理部、QC. 内容: 1系统组成:本系统由主机,OMNIC光谱数据工作站和电脑等组成,另外还包括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辅助设备。 应在120℃干燥4h,样品在105℃干燥4h,完成后放入干燥2操作前准备,KB r 器内备用。 2.1根据检验样品特性进行处理 压片法:取样品约1mg,置于玛瑙研钵中,一个方向均匀研磨,样品粒径小KB r 一个方向均匀研磨,粒径应小于2.5um。装入压片于2.5um,然后加入约100mg KB r 磨具约60mg,放入便携式压片机,进行压片,样片应平整透明。 涂膜法:将样品溶于不含水的溶剂中,如氯仿、甲醇、无水乙醇,滴加在盐片上,挥干溶剂后,进行检测。 薄膜法:将液体样品均匀涂于盐片上,然后盖上令一个盐片,稍加用力,来回推移,使之形成一层均匀无气泡的液膜,进行检测。 糊状法:将样品约1mg,置于玛瑙研钵中,一个方向均匀研磨,样品粒度小于2.5um,滴加石蜡糊或荧光湖,充分研磨,涂抹于盐片上,进行检测。 2.3 检查仪器各部件的电源线、数据线是否连接正常。 2.4准备相应的文件,如仪器操作规程、仪器使用记录、检验原始记录等。 2.5准备其它辅助用品。 3 开机:开启仪器开关,会听到“滋滋”声,蓝色指示灯闪烁,仪器需预热30min。打开电脑显示器、主机电源开关。点击电脑桌面“OMNIC”图标,软件右上角显示绿色对号,证明已联机。

4实验设置:点击上面工具栏“实验设置”图标,扫描次数为16次,选择“采集样品前采集背景”按钮,点击“确定”。 5 采集样品 5.1 点击软件上面工具栏的“采集样品”,在弹出的小窗口输入样品名称、批号,点击“确定”,先进行背景扫描。 5.2将样品取出固定于样品架,放入仪器,点击“确定”,开始扫描。 5.3 在左上角弹出窗口中点击“确定”,将谱图添加于当前窗口。 6红外谱图处理分析 6.1校正,点击“自动基线校正”,此时谱图会平整美观,点击校正前的谱图,谱图线变红色,然后点击“Ctrl+Delete”将原谱图删除,保留校正后谱图。 6.2转换,点击“数据处理”下拉菜单中的“透过率”,将谱图由吸光度转换为透过率。 6.3显示:下拉菜单“显示”选择“显示范围”,在x轴输入4000-400cm-1,在y 轴输入0-100%。 6.4标峰,点击“谱图分析”下拉菜单中的“标峰”,通过调节显示主要特征峰,然后点击“替代”,此“替代”必须执行,否则其他操作不能进行。 6.5使用谱图下方标注工具“T”,对“标峰”中未统一标出的峰进行单独标注或删除,谱图处理完成后,保存。 7谱图检索 7.1下拉菜单“谱图分析”选择“检索设置”,将“可选谱库和谱库组”全部加入“已选谱库和谱库组”,点击“确定”。 7.2点击下拉菜单“谱图分析”选择“谱图检索”,此时会看到样品谱图与谱图库进行对比。完成后可看到与标准谱图库中谱图的相似度与谱图名称。 8报告 8.1添加谱图库标准谱图,将谱图检索中标准谱图复制并粘贴于样品谱图窗口中,点击工具栏中“分层谱图显示”,窗口中分层显示标准谱图与样品谱图。 8.2点击下拉菜单“报告”选择“报告模板”,在弹出的小窗口中选择模板,并点击“编辑”,同时出现新的编辑窗口。 8.3在新窗口中输入样品名称、批号、实验仪器、型号、检测日期,注明标准谱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光度法 1 简述 化合物受红外辐射照射后,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运动由较低能级向较高能及跃迁,从而导致对特定频率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征性很强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又称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是鉴别物质和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别、物相分析和定量测定,并用于研究分子间和分子内部的互相作用。习惯上,往往把红外区分为3个区域,近红外区(12800~40000cm -1,0.78~2.5μ m),中红外区(4000~400cm -1 ,2.5~25 μ m)和远红外区(400~10cm -1 ,25~1000μ m)。其中中红外区是药物分析中最常用的区域。红外吸收与物质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因而它也是红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础。 红外分光光度计分为色散型和傅里叶变换型两种。前者主要由光源、单色器(通常为光栅)、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控制盒数据处理系统组成。以光栅为色散元件的红外分光光度计,以波数为线性刻度,以棱镜为色散元件的仪器,以波长为线性刻度。波数与波长的换算关系如下: 10000 波数(cm -1)= ) 波长(μm 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简称FT-IR)则由光学台(包括光源、干涉仪、样品室和检测器)、记录装置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由干涉图变为红外光谱需经快速傅里叶变换。该型号仪器现已成为最常用的仪器。 2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检定 所用仪器应按现行国家质量与核查技术监督局“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鉴定规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鉴定规程”和《中国药典》附录规定,并参考仪器说明书,对仪器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2.1 波数准确度 2.1.1 波数准确度的允差范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 -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 -1,在1000cm -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 -1。2.1.2 波数准确度检定方法

Nicolet_iS5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内容: 1、目的??????????????????????????1 2、范围??????????????????????????1 3、职责??????????????????????????1 4、内容??????????????????????????1 5、变更记载和原因?????????????????????5 6、相关文件和记录?????????????????????5发放范围: 质量部质量控制科

股份有限公司 Nicolet iS5 型傅里叶变换 红 外光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版本号: 00 执行日期: 2013.07.08 下次修订时间: 2018.07.07 1. 目的:建立 Nicolet iS5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标准操作规程, 规范该仪器的操作使用。 2. 范围:适用于 Nicolet iS5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标准操作。 3. 职责: 质量控制科全体人员 4. 内容: 4.1 概述:红外光谱是根据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后引起分子振动的能级 跃迁,记录跃迁过程而获得该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仪适用 于液体、固体、气体、金属材料表面涂层等样品,它可以检测样品的 分子结构特征,可对物质进行定性鉴别。 4.2 开机:开启电源稳压器,打开电脑、打印机及仪器电源。在操作 仪器采集谱图前,先让仪器稳定 20 分钟以上。 4.3 仪器自检: 正常(显示红叉),通过下拉菜单【采集】→【实验设置】→ 【诊断】 Advanced Diagnostics ?】查找原因或调整仪器 4.4 软件操作: 4.4.1 参数设置:点击【采集】→【实验设置】→【采集】对采集参 数包括扫描次数、分辨率、 Y 轴格式、谱图修正、文件管理、背景处 理、实验标题、实验描述等进行设定,可点击【光学台】 ,检查干涉图 在 Windows 桌面上双击 上角“ ”出现绿色 打开软件后, 仪器将自动检测并在右 ”,表示电脑和仪器通讯正常。如不 或【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